“三公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三公经费存在问题及整改报告
三公经费存在问题及整改报告摘要:一、引言二、三公经费存在的问题1.支出超标2.预算不透明3.违规使用4.监管不力三、整改措施1.设定预算上限2.提高预算透明度3.加强监管力度4.完善制度建设四、实施整改的效果评估五、总结与建议正文:【引言】随着我国政府治理能力的不断提升,各级政府部门对公共财政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其中,三公经费作为公共财政支出的一部分,备受社会关注。
近年来,各级审计部门对三公经费的审计结果揭示了诸多问题,对此,我们必须正视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整改。
【三公经费存在的问题】1.支出超标:部分单位在接待、出行、购置车辆等方面的支出严重超过规定标准,导致公共财政资源的浪费。
2.预算不透明:一些部门在预算编制和执行过程中,未能充分公开相关信息,使得三公经费的支出成为“黑洞”,难以有效监督。
3.违规使用:部分单位将三公经费用于非正常用途,如私人报销、送礼等,损害了公共利益。
4.监管不力:对三公经费的监管存在漏洞,导致问题屡禁不止。
【整改措施】1.设定预算上限:对三公经费支出设定合理的预算上限,严格控制支出规模,避免超标现象。
2.提高预算透明度:加大三公经费预算编制和执行过程的公开力度,让公众监督预算使用情况,提高预算透明度。
3.加强监管力度:完善三公经费监管制度,加大对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确保公共财政资源合理使用。
4.完善制度建设:健全相关法律法规,明确三公经费使用范围、标准和审批流程,从源头上杜绝违规现象。
【实施整改的效果评估】通过以上整改措施的实施,三公经费支出得到了有效控制,公共财政资源得到了合理利用。
同时,审计部门也要持续关注整改效果,对仍存在的问题及时予以整改。
【总结与建议】三公经费整改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需要各级政府部门共同努力。
我们要充分认识整改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加强三公经费管理,提高公共财政支出效益,为建设节约型、服务型政府贡献力量。
探讨高校“三公经费”支出管理的问题及对策
探讨高校“三公经费”支出管理的问题及对策【摘要】高校“三公经费”是指公务接待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公务用房租金。
本文从当前高校“三公经费”管理现状、存在的管理问题以及应对策略进行探讨。
首先分析了高校“三公经费”存在的管理问题,包括经费使用不规范、监督不到位、透明度不高等方面。
其次提出了加强高校“三公经费”支出管理的对策,包括建立规范的使用制度、加强监督和检查、提高透明度等措施。
最后强调了加强高校“三公经费”支出管理的必要性,并展望了未来高校“三公经费”管理的发展方向。
通过文章的探讨,可以更好地规范和监督高校“三公经费”的合理使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高校, 三公经费, 管理问题, 支出管理对策, 规范制度, 监督检查, 透明度, 必要性, 发展方向1. 引言1.1 高校“三公经费”管理现状高校“三公经费”是指高校的公务接待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公务差旅费这三类经费。
这些经费是用于支持高校教学科研和管理服务工作的,但是在实际管理中存在一些问题。
高校“三公经费”管理存在不规范的情况。
一些高校的“三公经费”支出缺乏明确的管理制度,导致经费使用不透明,容易产生浪费和腐败现象。
高校“三公经费”使用缺乏透明度。
部分高校在经费使用情况公开方面存在不尽如人意的问题,导致学生、家长以及社会公众无法了解经费的真实使用情况。
高校“三公经费”管理现状不容乐观,需要采取相关对策来规范管理,加强监督和提高透明度,确保经费的合理使用和有效管理。
2. 正文2.1 高校“三公经费”存在的管理问题1. 费用支出不透明:部分高校在使用“三公经费”时存在着财务支出不透明的情况,难以监督和审计。
一些高校存在着未经审批擅自支出“三公经费”的情况,导致经费使用不规范。
2. 支出标准不统一:高校各单位对于“三公经费”支出标准没有明确规定,导致部分单位支出过多,部分单位支出不足,存在着不公平和不合理的情况。
3. 管理体制不健全:部分高校在“三公经费”管理方面缺乏专门的管理人员和机构,管理不到位,容易造成经费管理混乱和资金浪费。
三公经费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三公经费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三公经费问题整改措施篇4根据省委开展“六项集中行动”的部署和要求,省财政厅负责牵头“三公”经费使用情况检查集中行动,三公经费问题整改措施。
对此,我们高度重视,会同省纪委、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省委组织部、省人力社保厅、省审计厅等有关部门,制定行动方案,并认真组织实施。
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一、“三公”经费集中检查情况为全面了解各地各部门“三公”经费使用管理情况,省财政厅牵头开展了集中检查。
检查采取自查自纠和重点检查相结合的方式,自查范围包括11个市、129个省级部门,实现全覆盖。
根据自查情况,省财政厅会同有关部门,对省交通厅等10个省级部门和杭州、嘉兴等2个地级市,进行了有针对性的重点检查。
从检查情况看,各地各部门都能较好地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各项政策规定,并结合实际,制定了贯彻实施意见和细化措施。
同时,在年初已经压缩“三公”经费预算的基础上,切实加强管理,挖掘潜力,进一步压缩“三公”经费和行政成本,各地各部门预计全年“三公”经费均比上年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从执行情况看,1-10月,全省公共财政预算拨款“三公”经费支出55.6亿元,同比下降15.5%,其中公务接待费同比下降26.6%。
另外,经过前3年“小金库”专项治理,各地各部门遵守财经纪律的意识明显增强,未发现设小金库和其他严重违反财政纪律的现象。
在9月底的检查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以1-8月的数据为例,省级部门中,仍有30个部门的“三公”经费支出总数、19个部门的因公出国(境)费、5个部门的公务接待费、54个部门的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较上年同期增长。
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因公出国(境)费增加主要是出访任务增加或期限提前(如省侨办出访批次相比上年同期增加一倍);公务接待费增加主要是有不可比的大型活动或接待任务(如民盟中央有关领导多次赴我省对新任主委会人选进行考察导致省民盟接待任务增加);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增加主要是有新购车辆或车辆保有数量增加(如省国资委报废更新2辆公务用车及新购领导公务用车1辆)。
“三公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三公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摘要】《三公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引言:对三公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对解决对策和改进措施进行探讨,以期完善相关监督机制。
正文:管理问题的现状:当前三公经费管理存在着花费不透明、审批不规范等问题,导致资金使用效率低下。
存在的原因分析: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管理责任不明、制度不完善、审批流程繁琐等方面。
解决对策探讨:应加强预算管理、规范审批程序、加强监督检查等多方面着手,提高三公经费使用效率。
改进措施建议:建立健全的预算管理制度、加强信息公开和舆情监测等措施,提升管理水平和透明度。
监督机制完善:加强监管力度、强化审计监督、建立完善的问责机制,确保经费使用合规。
结论:通过本文中对三公经费管理问题及对策的探讨,可以提高经费使用效率,促进国家财政管理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关键词】“三公经费”,管理问题,存在原因,解决对策,改进措施,监督机制,引言,结论1. 引言1.1 引言三公经费是指政府机关的公务接待、公务出差和公务车辆的管理支出。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对政府公共资源使用合理性的要求增强,三公经费管理成为了公众关注的焦点之一。
在实际管理过程中,三公经费存在着诸多问题,如资金使用不规范、审批程序繁琐、监督机制不完善等。
要解决三公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首先需要深入了解管理问题的现状。
对于导致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也需要进行深入分析,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
改进措施的建议也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通过加强制度建设和规范操作流程来提高管理效率,确保公共资源的合理利用。
在这个过程中,监督机制的完善也显得尤为重要。
只有强化监督机制,才能有效地约束权力的滥用,遏制三公经费管理中的腐败现象,保障公共资源的安全和透明度。
这篇文章将从三公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入手,探讨解决对策和改进措施建议,并最终提出完善监督机制的建议,以期为三公经费管理工作的改进提供参考。
部分到此结束。
2. 正文2.1 管理问题的现状当前我国“三公经费”管理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管理不规范的情况。
行政事业单位“三公”经费管理问题探讨
行政事业单位“三公”经费管理问题探讨中央部门集中向社会公开2021年度部门决算显示,此次涉及的公开信息的内容在横向和纵向深度方面更加丰富,部门决算公开的内容中,各部门的“三公”经费支出历来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
近年在满足各个部门单位履行各自职能的基本要求下,“三公”经费的支出总量整体表现为下降趋势,而受到世界疫情的影响,各部门也进一步收紧了各项开支。
而根据本年度中央各部门的结算信息可以发现,各个部门单位的“三公”经费支出也显著降低,且不高于年初其所报的预算经费。
这一现象主要得益于八项规定提出轻车简从、减少陪同、简化接待、精简会议活动、规范出访活动、厉行勤俭节约等要求,对减少政府部门相关支出起到了极大的带动作用。
加上世界疫情的不断反复,存在单位人员的因公出国(境)、外事接待任务等对外活动的暂停,且因此带来的各项公务用车及接待的支出费用有所降低。
一、严格“三公”经费管理的必要性“三公”经费是指行政事业单位因公出国(境)费用、公务接待费以及公务用车购置和运行维护费。
根据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特点,“三公”经费占其运作成本的主要方面,同样也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普遍关注。
“三公”经费首次向社会公开始于2011年,由中央的各部委行政部门发布其前一年的支出情况,自此,为地方各级政府部门后续公开该项经费的行为做出了良好的表率,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
“三公”经费的公开,其意义在于规范政府资金支出行为,一定程度上使财政支出更加有效;另一方面,能够为各党政机关部门人员提倡勤俭节约、严禁铺张浪费方面起到警醒作用,进而为各地方的行政部门起到厉行节约的表率效果。
2021年,江苏省财政厅扩大预决算信息公开范围,要求各市县公开二级单位预决算信息,“三公”经费预决算随部门预决算一并公开,并且加大“三公”经费公开力度,细化公开内容,所有财政拨款安排的“三公”经费都要详细公开,具体到国内公务接待的批次、人数、经费总额,以及“三公”经费增减变化原因等信息。
“三公”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治理对策五篇范文
“三公”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治理对策五篇范文第一篇:“三公”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治理对策政府理财“三公”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治理对策.“三公”经费,是指政府部门公务车辆购置及运行、公务接待和因公出国(境)三项经费。
近年来,“三公消费”中存在的公车私用、公款吃喝、公费出国旅游等问题,引起了纳税人的强烈质疑,受到了社会广泛批评。
虽然各级党委、政府在控制“三公经费”方而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然而,“三公经费”尤如一匹脱缓的野马,无法控制。
一、当前“三公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一是公车配备、使用失控。
我国现行公务用车管理制度,一自沿用计划经济时代的编制管理、标准控制、按需配给、单位所有的模式。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公务用车管理制度的缺陷越来越明显:}1)超编超标配车现象严重。
虽然有关部门制订了党政机关小汽车数量配置及编制管理规定,但公车配置政策门坎太低、基本是按领导人头数配备,导致车辆编制核定控制小严,实际配置或使用的车辆大于编制数。
据国家财政部统计,全国超编配车率达50%以上。
对未批准购置车辆单位,有的借下属或管辖到的企业之名买车,或长期固定“租车”、租“高档车”。
而且购车标准基本上都从“上限”,导致公务用车购置成本剧增,公车已经俨然成为领导十部地位和身份的象征。
<2)公车使用成本太高。
据调查,一些单位一辆公车一年仅维修费用就高达10万元以上,制度规定的小严格,有效监管的缺位和庞大的司湘L队伍,致使公车在采购、维护和运行等各方而都存在着比社会车辆高4}-5倍的成本。
更有少数领导,还把“莫须有”的经费塞进修理费报销,隐性浪费极为严重。
<3)公车私用极为严重。
据国家发改委调研报告显示,公车使用有三个“三分之一”,即车辆公用三分之一,领导及家属私用三分之一,司机使用三分之一。
中央乃至地方新闻媒体曾多次曝光公车接送孩子上学,造成学校门日大塞车,以及婚丧嫁娶公车成龙的现象。
二是公务接待虚实小分。
近年来,公务接待费的迅猛增长,虽有物价上涨的客观原因,但更主要的还是接待规格提高、借招商引资之名大吃大喝大旅游、小该请的乱请、将送礼费用}I里塞等人为原因,具体表现在:}1)公款吃喝费用多。
三公经费存在问题及整改报告
三公经费存在问题及整改报告一、存在的问题1. 公务接待费用偏高在一些地方和单位,公务接待费用过高,甚至成为财政支出的重要方面。
这种铺张浪费、大吃大喝的现象不仅违反了勤俭节约的原则,也损害了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
一些单位甚至将公务接待作为展示自身形象和地位的一种方式,导致接待费用不断攀升。
2. 公务用车费用偏高一些地方和单位的公务用车数量过多、档次过高,维护保养不当等问题也导致了公务用车费用的偏高。
这不仅增加了财政负担,也影响了公务用车的效率和使用寿命。
一些单位甚至存在违规使用公务用车的情况,如公车私用、超标配备等,进一步加剧了公务用车费用的负担。
3. 公费出国(境)旅游屡禁不止一些地方和单位违规组织公款出国(境)旅游,不仅违反了相关规定,而且也给国家带来了经济损失。
这种行为不仅浪费了公共资源,也损害了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
一些单位甚至将出国(境)旅游作为奖励员工的一种方式,进一步加剧了公费出国(境)旅游的规模和费用。
二、整改措施1. 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规范三公经费的使用和管理。
制定科学合理的三公经费预算和支出标准,严格控制三公经费的规模和比例。
同时,加强对三公经费使用情况的监督和检查,建立完善的问责机制,对违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
通过加强制度建设,确保三公经费使用的透明度和合法性。
2. 强化监督检查加强对三公经费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建立完善的问责机制。
对违反规定的单位和个人进行严肃处理,情节严重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同时,加强对三公经费使用情况的公开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通过强化监督检查,确保三公经费使用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3. 推进信息化建设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加强对三公经费使用情况的监测和分析。
建立三公经费管理信息系统,实现数据的实时更新和分析。
通过信息化手段的运用,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提高管理效率和质量。
同时,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水平。
总之,三公经费是政府行政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管理和使用必须符合公开、透明、规范的原则。
三公经费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三公经费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篇一:“三公”经费问题的原因对策浅析 “三公”经费问题的原因对策浅析 摘要:国家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同时需要进行政治体制的改革。
行政事业单位的服务效率和 运行成本是需要改革的重点之一。
“三公”经费对行政事业单位工作有序开展、促进行政效率的 提高起到了积极作用。
近年来各级行政事业单位小断加强三公经费的管理,积累了许多宝贵的 经验,但是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文章以“三公”经费的公开为切入点,指出了当前“三公”经费存 在的问题,并分析了其原因,从而探寻降低“三公”经费的措施以及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三公”经 费管理的对策。
关键词:三公经费;原因;对策 “三公”经费是指用财政拨款开支的公务接待费、因公出国镜)经费和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 费,是维护行政事业单位正常运行的基本经费的组成部分。
行政事业单位“三公”经费的支出情 况,一自是社会关注的热点。
2011 年 11 月 21 日,国务院法制办公布《机关事务管理条例征 求意见稿)》,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机关运行经费支出公开制度,定期公布“三 公”经费,禁比挪用其他预算资金用于“三公”支出。
以此条例的出台为开始,全国行政事业单 位展开了新一轮“三公”经费改革。
一、“三公”经费存在的问题 1、具体消费小实,经费居高小下 (1)消费过度,存在浪费现象。
公务消费支出缺乏刚性约束,公务消费随意性大,若是单 位领导自支自批,们-.们超出标准,铺张浪费现象}一分严重。
公务接待、差旅费等超出规定标 准现象更是普遍存在。
一)部分消费模糊。
在缺乏明确的政策规定的前提下, 公务消费经常出现变通支出的现象。
有些消费支出没有通过正规渠道走账, 而是通过变通的方式变为招待费或者其他公务名义进行 报销,无论是小是公务开支,都随着公务开支的名义报销,出现了模糊消费的情况,这种情况 下,公务经费}I-.}I 发生“公地悲剧”的现象,经费数额小断增多。
灰色消费众多。
‘三公”经费管理现存的问题及对策
‘三公”经费管理现存的问题及对策东北财经大学财税学院张君摘要:强化政府部门公务出国经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和公务接待费用“三公”经费管理是中央的明令要求,也是公众热议的话题。
由于中央对“三公”经费管理并未有明确的、统一的规定,各级政府部门往往自我公开、自行其事,造成“三公”经费统计口径不统一、时间和形式不统一、支出标准不统一等问题。
本文从制度、体制、机制层面基本廓清了“三公”经费现存问题的成因,并就此提出了针对性对策建议。
关键词:“三公”经费现状;问题成因;对策建议自2011年中央提出公开“三公”经费支出情况的要求以来,中央各部门及部分地方政府陆续以不同的方式公开“三公”经费预算及支出情况,从公开的数据春“三公”经费基本保持零增长或略有下降。
从两年来的土作效果春“三公”经费公开制度一方面有效控制了“三公”经费的增长,另一方面也充分发挥了社会监督的作用。
新一届党中央成立以后,提出了改进土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以及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具体要求,这些措施的落实都与“三公”经费管理有着直接的关系。
那么当前“三公”经费管理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进一步加强管理呢?本文就以上问题展开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和对策。
一、‘三公”经费管理现存的主要问题1.公开的内容不够细化。
目前公开的“三公”经费主要是预算及支出的总金额,没有相关明细,公众对支出的具体内容无从了解,只能简单比较一下各单位的金额多少,因此支出金额较大的单位则成为众矢之的。
例如,中国科学院2010年支出公务接待费9996万儿,约为1亿儿,该数据2011年一经公布,立即引起了公众的极大关注和热议,各种猜测和议论随之而来。
由十缺乏详细的说明,公众对十平均每天27万儿的接待费实在无法理解。
因此“三公”经费公开内容的不够细化,直接影响了公众的知情权以及监督权的行使,换句话说,公众只知道“政府花了多少钱”,但“办了什么事”就不得而知了。
因此,如果“三公”经费公开内容不详细,就没有真正达到公开的目的。
“三公”经费审计存在的问题及治理对策
“三公”经费审计存在的问题及治理对策行政事业单位“三公”经费是指财政拨款开支的公务接待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因公出国(境)经费,是维护行政事业单位正常运行的基本经费的组成部分。
从性质上看,“三公”经费是政府履行公共职能、提供公共服务必不可少的支出。
但因个别地方对“三公”经费支出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制约机制,个别单位和个人超规格接待、公款吃喝、超标准配车、公车私用、公费旅游、公费出国等铺张浪费和腐败行为不仅造成了财政资金和公共资源的浪费,而且助长了浮夸奢侈享乐之风,这一现象的持续存在无论是对干部,还是对社会、对人民都会造成持续的不良影响。
行政事业单位“三公”经费的支出情况越来越受到各个方面的高度关注,是当前公共行政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党和政府也采取一些措施予以积极回应。
从中央“八项规定”,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重要批示,再到李克强总理关于本届政府任期内“三公”经费只减不增的承诺,党中央国务院对控制中央部门“三公”经费支出提出了明确要求。
作为审计人员,深感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在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上,在反腐败决心上,态度鲜明而务实,联系到审计工作,有必要对行政事业单位“三公”经费审计开展理论研究与探讨,并在审计领域提出恰当可行的对策,更好地实现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01(一)公务接待费超标公务接待费超标虽有物价上涨的因素,但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公款消费项目多部分单位的公务接待项目形成了“一条龙”服务,欢迎接待—结束庆功—饭后娱乐—考察景点—走时特产。
概括起来包括吃、喝、唱、洗、按、赠、游等形式。
2、公款消费档次高在一些领导的理念里,档次的高低,接待标准的高低往往与对客人的尊敬程度及地位联系起来,这就使得接待档次高居不下。
3、公款消费规模大在中国的传统里,接待的规模与重视程度是成正比的,为了表示重视,接待陪客的人必须多,主要领导要到、分管领导要到、对口处、科室人员要到,再加上一些相关人员参加,接待规模越来越大。
“三公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三公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摘要】本文探讨了我国“三公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及相应对策研究。
指出“三公经费”管理缺乏规范性和透明度,导致资金使用效率低下;监管不力也是问题之一。
针对这些问题,建议加强法规建设,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加强监管力度。
通过对各方面问题的剖析和分析,为未来改进提供了参考。
在结尾部分,总结各方面问题,展望未来发展,并提出了改进建议,为提升“三公经费”管理水平提供了思路。
本文旨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三公经费”管理,问题,对策研究,规范性,透明度,资金使用效率,监管,总结分析,展望未来,建议改进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国家治理体系的不断完善,政府的财政支出也逐渐增加。
“三公经费”作为政府日常运转、机关事务和公务接待的支出,一直备受社会关注。
近年来关于“三公经费”的管理问题屡见不鲜,引起了广泛的社会讨论和舆论关注。
一些政府机关在使用“三公经费”时存在缺乏规范性和透明度的情况。
由于相关规定不够明确,一些部门可能存在滥用资金的现象,导致“三公经费”被挪用或浪费。
由于资金使用效率低下,部分“三公经费”可能被浪费在无关紧要的开支上,而无法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监管不力也是“三公经费”管理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一些地方政府或机关存在监管漏洞,难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鉴于上述问题,对“三公经费”的管理和使用进行深入研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本文对“三公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旨在为政府管理部门和广大社会公众提供一些建设性的思路和建议,推动“三公经费”管理更加规范透明,真正为国家和社会服务。
1.2 研究意义“三公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的研究意义在于深入剖析当前“三公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探讨如何制定有效的对策和改进措施,以提升“三公经费”管理的透明度、规范性和效率,进一步推动政府财务管理改革和治理能力提升。
三公经费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知识点:利润及分配核算知识点:利润及分配核算一、本年利润 一、本年利润 (一)利润的构成 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
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
【教师提示】未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扣除所得税影响后的净额计入其他综合收益项目。
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研发费用-财务费用+其他收益±投资收益±净敞口套期损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信用减值损失-资产减值损失±资产处置收益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 综合收益总额=净利润+其他综合收益的税后净额 (二)结转本年利润的方法 会计期末,结转本年利润的方法有表结法和账结法两种。
1.表结法 表结法下,各损益类科目每月月末只需结计出本月发生额和月末累计余额,不结转到“本年利润”科目,只有在年末时才将全年累计余额结转入“本年利润”科目。
但每月月末要将损益类科目的本月发生额合计数填入利润表的本月数栏,同时将本月末累计余额填入利润表的本年累计数栏,通过利润表计算反映各期的利润(或亏损)。
2.账结法 账结法下,每月月末均需编制转账凭证,将在账上结计出的各损益类科目的余额结转入“本年利润”科目。
结转后“本年利润”科目的本月余额反映当月实现的利润或发生的亏损,“本年利润”科目的本年余额反映本年累计实现的利润或发生的亏损。
账结法在各月均可通过“本年利润”科目提供当月及本年累计的利润(或亏损)额,但增加了转账环节和工作量。
(三)结转本年利润的会计处理 1.损益类科目余额转入“本年利润”: 借:主营业务收入 其他业务收入 其他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投资收益 营业外收入 贷:本年利润 借:本年利润 贷: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 税金及附加 销售/管理/财务费用 资产减值损失 营业外支出 2.确认所得税费用: 借:所得税费用 递延所得税资产【或在贷方】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当期所得税】 递延所得税负债【或在借方】 3.将所得税费用结转入“本年利润”科目: 借:本年利润 贷:所得税费用 【教师提示】结转后“本年利润”科目如为贷方余额,表示当年实现的净利润;如为借方余额,表示当年发生的净亏损。
关于行政事业单位“三公经费”内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防范措施
关于行政事业单位“三公经费”内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防范措施随着现代化经济的高速发展,“三公经费”是行政事业单位开展各项行政工作所耗费的主要成本,也是政府有关部门正常运行、对社会服务、社会管理等职能进行有效履职的资金保障,它能有效推动公众监督政府的工作行为,推进政府信息的公开,但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三公经费”在具体的使用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需要我们敢于面对,深入思考,积极解决,才能更好的使“三公经费”服务于民、取信于民,最终实现中央实施“三公经费”的初衷。
近几年“三公经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从千呼万唤、不肯露面到主动公开;从简单的条款到直观的表格;从粗糙的名目到具体的清单、再到细化至每一项科目等,都表明推进“三公经费”工作的步伐不断加快,也充分体现了中央政府强化自我监管、接受社会监督的勇气和决心。
同时我们看到了“三公经费”在推进过程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诸如其衍生出来的公款消费、铺张浪费等普遍问题早已经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这些问题的持续存在对社会、对干部、对公众都会造成不良的影响。
1、“三公经费”使用不合理,监督力度有所缺失我国一些行政事业单位的“三公经费”使用存在着较多问题。
首先,缺少较为完善的内控制度,违法违规现象时有发生。
相关纪检部门查实出了诸多经费使用不合理的例子。
一些单位人员在公出过程中的浪费现象非常严重,经费超预期使用现象屡禁不止。
其次是“三公经费”管理不规范,在使用过程中没有得以充分地利用,严重影响到了行政事业单位的办公效率。
“三公经费”的监督机制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在经费具体使用过程中,费用支出情况不明确,单位相关管理者欠缺高度的责任感;而且纪检、财务以及审计部门也没有做到相互制约、相互监管。
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向相关管理部门提交经费使用报表,难免出现徇私舞弊、弄虚作假等现象,必须要采取相应的完善措施解决此类问题。
2、内部控制不够完善在行政事业单位职能的履行过程中“三公经费”使用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也是单位财务预算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浅谈“三公”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措施
2 . 建立健全会计内部控制制度 针对会计 的内部控制制度加以完善 ,实际上是执行会计控制 工作的主要依据 ,所以在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 ,相关的控制工作 要从 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 首先 ,行政事业单位本身的内部 的相 关制度 ,务必要将行政事业单位作为核心基础 ,并且针对单位本 身的外部环境加以考虑 ,最大限度的确保所制定的控制制度有着 “ 三公 ”经费 一直是我 国政府部 门和事业单 位开 支的主要 组成部分 ,如何加强“ 三公”经费的管理成为人们关注 的焦点。
四、结语
事业单位的经费支出主要分为了两个部分 ,一方面公共服务 费用 ,主要用于基建 ,该类项 目的支出十分明确 ,从确立方案到 建设落实 ,由预算到实际支 出,都有着严格的程序 ; 另一方面则
是“ 三公”经费支出,该部分缺乏合理的资金管理机制 ,甚至经费 预算完全缺失 。预算不仅是为下一周期的资金支 出做好准备 ,同 时也是用于监管资金流向和真实支出的重要依据 ,缺乏预算的“ 三 公”经费 ,相当于只有监管意见 ,而没有监管依据 ,最终造成 了 经费持续升高的状况。
综上所述 ,在我国 目前的行政事业单位单个体系之 中,行政事
业单位本身,就必须要最大限度的满足社会发展形势所表现出的需
求,进而使得会计 自身所表现出的内部控制体系、制度得以完善 , 真
正的为行政事业单位做好审计工作。同时,利用完善的内部会计控 制度 ,还能够针对其中所涉及到的相关问题 ,加以分析,制度处完 善的解决措施,促使行政事业单位在运行的过程中,能够对管理工 作的相关 问题加 以解决 , 使得 行政事业单位 能够真正的 为人们 服务 。
2 0 1 0( 0 5 )
取生存空间的事业单位 ,对 于资金的管理意识相对而言会十分淡 薄。特别是事业单位的资金不会 因消费过度而短缺 ,在这样的状
“三公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三公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三公经费是指公务接待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和公务出国经费的总称,是政府机关行政支出的一部分。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改革开放的进程,三公经费因其管理不严、使用不规范等问题而日益受到社会舆论的质疑和批评。
本文将对三公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三公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1.支出不规范。
一些政府机关在使用三公经费时存在乱花钱、随意挥霍的问题,导致公款浪费严重,严重损害了政府形象。
2.管理不透明。
一些政府机关在三公经费的支出情况上存在隐瞒和不公开的情况,导致公众无法监督和评估政府的财务使用情况。
3.监督缺失。
对于三公经费的使用情况,相关监督部门的监管和审计不够到位,导致一些政府机关滥用和挪用三公经费。
4.公款私用。
一些政府机关存在使用三公经费进行私人消费的情况,造成财政资金的严重浪费。
二、对策研究1.加强规范管理。
建立健全的三公经费使用制度,严格规范三公经费的使用范围和标准,加强对三公经费的审批和监督。
2.加强信息公开。
政府机关应当主动公开三公经费的使用情况,接受社会监督,提高政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3.加强监督审计。
加强对三公经费使用情况的监督和审计力度,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对滥用三公经费的行为进行严厉处罚。
4.建立健全的责任制度。
对于滥用三公经费的行为,建立健全的责任追究机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严厉惩处,形成震慑效应。
5.加强培训和教育。
加强对公务人员的三公经费管理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法制观念和廉洁意识,规范其使用三公经费的行为。
三公经费是政府机关管理和使用的重要财政资金,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监督,不仅是保障财政资金的合理使用,更是维护政府形象和公信力的重要举措。
希望政府和社会各界能够共同努力,加强对三公经费的管理和监督,实现三公经费的更加规范和透明使用,为社会和谐稳定提供坚实的财政保障。
“三公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三公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摘要】"三公经费"是指政府的公务接待费、公务车辆购置与运行费以及公务差旅费。
在"三公经费"管理中存在着缺乏透明度、审批流程不规范以及监管机制不健全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加强财务公开、规范审批流程和加强监管机制建设等对策。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提高"三公经费"管理的透明度和规范性,有效遏制滥用公款的现象。
展望未来,应该进一步加强监督力度,完善制度规范,确保"三公经费"的使用更加合理、透明和规范,为实现廉洁、高效的政府管理提供有力支持。
【关键词】"三公经费"、管理问题、透明度、审批流程、监管机制、对策研究、财务公开、规范、结论、展望未来1. 引言1.1 研究背景“三公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引言“三公经费”是指用于公务接待、公务用车、公务差旅等方面的经费,是政府机构和公共机构中常见的一种支出形式。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三公经费”管理成为了公众关注的焦点之一。
目前“三公经费”管理存在着诸多问题,需要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
现有“三公经费”的管理存在缺乏透明度的问题。
由于相关规定不够清晰,导致了“三公经费”使用过程的不透明性,也给了一些人员机会进行不法操作,严重损害了公共财产利益。
审批流程不规范也是影响“三公经费”管理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些机构在审批“三公经费”时程序不严,审批人员不严格执行规定,容易出现违规操作,进而导致资金的浪费和滥用。
监管机制不健全也是导致“三公经费”管理问题的原因之一。
监管部门对“三公经费”的监管力度不够,监管手段不够灵活,难以及时发现和纠正一些问题,从而影响了“三公经费”的规范使用。
有必要对“三公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有效的对策,以推动“三公经费”管理的规范化和透明化发展。
1.2 研究意义三公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三公经费管理现状及相关问题对策分析
“三公经费管理现状及相关问题对策分析摘要:“三公”经费管理是财政工作的重要内容。
2022年中央部门率先公开“三公”经费,各地各部门也积极采取相应措施加强“三公”经费管理,“三公”经费滥用问题有所改善,但依旧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详述了南谯区“三公”经费管理现状,就“三公”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解决对策。
关键词:“三公”经费;现状;管理;监督一、“三公”经费的内涵“三公”经费是各级财政按照有关规定,通过财政拨款安排给相关部门及其所属单位的经费,具体包括因公出国(境)经费、公务接待经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经费,并纳入财政预算管理,用于保障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正常的工作运转的经费。
二、南谯区“三公”经费管理现状2022年以来,南谯区政府组织财政、纪检、监察等部门以行政事业单位的“三公”经费支出零增长为目标,积极制定有效方案并采取合理化措施,有效规范“三公”经费的管理。
“三公”经费压缩效果明显,特别是公车改革之后,“三公”经费下降显著。
(一)制定管理办法,规范“三公”经费管理先后印发了《南谯区机关事业单位差旅费管理暂行办法》《南谯区机关事业单位培训费管理暂行办法》《南谯区区直机关公务接待费管理暂行办法》《南谯区区直机关因公出国(境)经费管理暂行办法》,规范了各单位“三公”经费的管理和使用。
(二)执行月报制度,有效监控“三公”经费支出各区直单位按月报送“三公”经费报表。
由财政部门结合上年度同期“三公”经费支出水平,时刻监控各单位“三公”经费支出情况,针对超预算、超标准的“三公”经费支出及时通报其单位及主要负责人,督促其严格管理本部门“三公”经费支出。
(三)实行预算管控制度,设定“三公”经费支出上限每年部门预算制定时要求各单位依据上年支出总数核算本部门下一年度的预算数,进而下达下一年度全年预算指标。
(四)实行预、决算公开制度,便于“三公”经费接受社会监督各行政事业单位按要求将“三公”經费预、决算信息在区政府信息公开网和部门官方网站政务公开栏公示,并用通俗的语言分析“三公”经费使用情况,便于广大干部群众进行监督。
关于“三公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2 .2思 想观 念 问题 。 随 着 我 国 市 场 经 济 进 程 的 不 断 发 展 , 多 元 化 的社会 环境使得官员 的思想也产生 了相应变化 ,并且受 到我 国几千年 封 建文化传统思想 的影 响,部分干部领导仍存在严重的官本 位思想 ,并且 没有 足够的法制观念 ,对政府 的财政支 出没有 明确的认识 ,对国家财 产 的保 护意识 不足 ,对 “ 三公经费 ”管理中较为突出的问题 ,不能抱有足 够的重视 ,从而导致 “ 三公经费 ”管理失控 ,而政府官员的思想观念问 题 也 是 三公 消 费 失控 的基 础 性 因 素 。 2 .3约束能力不强。“ 三公经费” 中管理 中存在 的问题 ,主要 是因 为缺少有效的监督措 施。而三公 消费的管理者往往是 “ 三公经费” 的受 益者 ,因此针对 “ 三公经 费”存在问题所指定的政策 ,并不能有效地对 其问题进行本质改变 ,并 且甚 至在地 方部 门已成 为领 导提 高 收入 的手 段 ,导致了 “ 单位的财政预算因进行具体 数 目掌握具有一定难 度 ,因此使 得预 算外资金广泛存在 ,“ 三公经 费”超 支现象严重 ,并 且现有 的财政 体制 在 “ 三公 经 费 ” 的管 理 方 面 缺 乏 有 效 的 管 理 制 度 , 并 且 “ 三公 经 费 ” 的 管 理 方 面 缺 少 透 明 性 和 公 开性 ,加 强 了 “ 三公 经 费 ” 的 监 督 难 度 。 三 、“ 三公经费” 管理 中存在 问题的相关对策 3 .1健全相关管理制度 。加 强对 “ 三 公经 费” 的管理 层面 ,首先 应从相关制度的制定上人手 ,明确 “ 三公经费 ”包括 的部 门预算支 出情 况 ,并将其公开的形式 、时间和细化程度都加以说明 ,在公 开 “ 三公经 费 ” 的同时 ,加强其他预算支出的公 开性 和透 明性 , 从而减少预 算外支 出和各种隐性支 出。并在制度层面上加强 “ 三公经 费” 的真实性 ,以便 于统一公布 ,从而 以公众作为监督 ,主管部门对相应支出应作 出合理 的 解释 和分析 ,从各项支 出的合理程度为标准 ,并从专业的财政 角度来对 支 出情况进行有效分析 ,通过对会计核算制度的健全 ,对规 范科 目进一 步 细化 ,加强 “ 三公经费” 信息 的真 实性 ,以便 于相关 审计 部 门的监 督 。还应加强监督制度 的健全 ,树立明确的问责制度 ,并对相 关部 门在 年度 决算之 时,以此规定进行相应 的评估 ,从而加强 “ 三公经费” 的监 督 力度。 3 .2健全预 算管理机制 。对 “ 三公经费” 中存在 的问题加 以解 决 , 需要改变原有的预算核定方式 , 通过对预算核算机制进行 相关改进 ,在 对各部门情况有充分了解 的情况 下。对各部 门进行合理 的预算定额 ,例 如加强公务接待的费用 和公务 车辆的预算数量 等,让预算 管理机制 更贴 近实际 ,并对以往开支水平较 高的部 I ' - l  ̄ l l 以制 约,从 而加 强财政 支出的 合理性 ,让财政支出在合理范围内发挥 最大效 益,并对 不合理 的资产进 行相应的清理 ,将各单位的其他收入 统一纳 入预算管 理之 中,从 而对预 算管理机制进行健全 ,加强 “ 三公经 费” 的管理力度 。
探讨高校“三公经费”支出管理的问题及对策
探讨高校“三公经费”支出管理的问题及对策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高等教育质量的要求也与日俱增。
从学科建设到人才培养,“三公经费”与高校正常运转的密不可分,但在“三公经费”的管理和使用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存在经费的浪费。
在“三公经费”的使用中,经常存在一些口袋里拿了钱,手里却没有事情干的情况。
一些高校和学院通常会将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挂在“三公经费”的名下,比如说一些校内的会议、讲座、招聘等活动,这些活动的质量和效率却难以言明,甚至玩票性质居多。
这样就导致了经费的浪费。
另一方面,则是存在经费的不透明。
部分高校和学院在“三公经费”的测算和分配过程中存在不透明的现象,一些中间环节缺乏监督,经费使用的具体情况也无法得知。
这样就存在一些高校和学院的财务款项浮动、账务不清的情况。
对于“三公经费”的管理和使用问题,我们需要进行一些有力的对策。
从数据公开和监管的角度,我们应该建立信息公开及监管机制,建立高效的管理体系,健全“三公经费”的信息发布和公示制度。
在“三公经费”的支出预算中应加入抽查和审核制度,并设立检查机构对“三公经费”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加强对“三公经费”的管理和使用。
从制度的完善角度,我们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对“三公经费”进行制度化管理。
首先应改变过去“三公经费”使用和管理散漫化的情况,建立统一的经费管理机构,严格规范使用标准,加强经费的管理和监督;其次,应建立完善的预算管理体系,对“三公经费”的使用进行严格规定,并且对其支出做出比较明确的限制,规定费用包含的内容和标准。
从思想观念的转变角度,我们应该进一步树立精细化管理理念,强化节约使用“三公经费”,不得挥霍浪费,“铁中铁”的思想需要被落实机制中,确保国家和人民的资金得到切实有效的利用。
“三公经费”是正常教学与科研的重要支出,恰当地使用“三公经费”,不仅会提高教学质量,更能有效地改善学生的学习环境。
但若管理不善,则不免会引发麻烦,甚至严重损害学生和大众对高等教育的信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公”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摘要:近年来,“三公”经费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加强和规范“三公”经费管理的呼声高涨。
“三公”经费作为政府进行公务运作的主要财务来源,其高低直接反映着政府清廉程度与工作效率。
目前政府在“三公”经费方面支出越来越大,而且存在着消费数额巨大、账单不清晰、账单不公布的问题,百姓对此早已提出改革的呼唤。
本文拟通过政府“三公”经费管理现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为政府在“三公”经费管理方面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一些可行性的思路。
关键词:“三公”经费;管理;存在问题;对策所谓三公经费,是指公务接待费、公务用车购置和运行费、公费出国经费。
“三公”经费的实质,是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使用财政收入为其正当公务行为提供便利和条件的消费行为。
其实,费用的本身是行政成本的组成部分,关键在于使用的“度”上。
合理、适度的使用公车、进行接待、出国考察等,原本是为了提高工作效率而进行的必要花费,只要是真正公务所需,本无可厚非。
但由于过去从上到下没有形成对“三公”经费使用的基本监督机制,“三公”经费的核定、使用、管理和内外监督长期处于弱化状态,我国每年各级政府的“三公”经费支出一直存在数额大、没章法、难监督的无奈局面,铺张浪费以及其他各种违法行为日益严重。
2011 年两会上,众多代表委员的提案纷纷剑指“三公消费”。
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再次关注“三公消费”,“三公消费”公开的话题也再次升温。
社会各界要求公开“三公”经费、管住“三公”经费不当支出的呼声日渐强烈。
一、“三公”经费管理现存的主要问题(一)公车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1.配车数量与标准的严重“双超”。
目前多数行政事业单位基本是按领导人头数配备公务用车,此外还有若干机动车辆、专用车辆等等,导致车辆编制核定控制不严,实际配置或使用的车辆远远大于编制数。
如2009年至 2011 年全省“小金库”专项治理期间发现某工作站长期使用下属单位某物资开发公司帕萨特、本田思域等轿车四辆,某政府执法系统普遍存在机关占用所属企业或挂靠社会团体车辆现象。
2.公车的运行维护保养费用远远超过预算定额标准。
由于制度规定不细致、有效监管缺位以及燃油价格不断上涨等因素,致使公车在采购、维护和运营等各方面都存在着比社会车辆高得多的成本。
例如2012年山西省财政厅监督检查局去年在开展对某省条管系统的综合监管中发现,某市局及其下属分局燃修费超标准支付达 60.76 万元。
(二)公务接待费管理存在的问题公务接待费用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公务接待费支出比重高。
审计发现,一些政府部门实际公务接待费占公用经费支出接近 20% ,有的甚至更高。
二是公务接待名目多,如上级检查工作、下级汇报工作、兄弟单位往来、外出考察学习、单位总结评比等。
三是公务接待标准高。
一些单位为了向上争取资金和项目,进豪华酒店,消费高档烟酒,以此“钓取”上级资金和项目;也有一些单位爱面子、讲攀比,不断提高吃喝标准,加大了费用支出。
四是部分单位用假发票报销接待费用套取现金。
五是公务接待费用核算科目五花八门。
一些单位将部分接待费记入其他核算科目,如项目经费、办公费、会议费、差旅费等,以购置办公用品、出差或开会的名义报销接待费用,甚至直接以房屋租金抵扣或者直接在职工食堂列支,达到隐瞒公务接待费开支过大的目的。
(三)公款旅游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出国(境)费用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是巧立名目公款出国(境)旅游。
有些单位领导以考察、学习、交流、招商引资等名义,频繁出国旅游,出国费用支出居高不下。
二是向相关单位和下属单位摊派出国(境)费用,甚至挤占、挪用其他专项资金。
山西省财政厅监督检查局在近年来的监督检查工作中虽未发现公款出国(境)旅游问题,但也发现一些单位安排干部以学习、培训等名义进行旅游观光,实际并无明确的学习培训内容。
如2009 年至2011 年全省“小金库”专项治理期间发现,某厅摊派下属学会、协会支付单位机关干部世博会考察费37.59 万元,某职业技术学院为老干部支付旅游公司旅游费 6 万元。
二、“三公”经费管理现存问题的原因分析近年来,中央和地方政府三令五申要求解决“三公”经费问题,但是治理效果并不明显,甚至是进入“治理—膨胀—再治理”的怪圈,究其根源主要是政策法规建设滞后、体制机制建设不健全、预算管理不完善等。
为此,笔者从以下几方面探寻“三公”经费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一)政策法规建设滞后随着“三公”经费问题愈演愈烈,国家集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对“三公”经费开展集中治理,如 2009 年初中央下发了《关于党政机关厉行节约若干问题的通知》和《关于坚决制止公款出国(境)旅游的通知》, 2010 年监察部印发了《用公款出国(境)旅游及相关违纪行为处分规定》, 2011 年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开展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的实施意见》, 2012 年国务院出台了《机关事务管理条例》。
但是,这些规定大多是行政机关自己制定的政府规章或暂行办法,在法的高度上尚无明确的规定,不能对“三公”经费问题提供规范化、法制化的制度性保障,造成“三公”经费支出随意性较大,故出现迅速膨胀的现象。
此外,目前的政策法规对“三公”经费腐败行为的具体规定还不明确,如“三公”经费问题属违规、违纪还是违法行为,定性依据不明确,“三公”经费问题处罚规定不明确等,也是“三公”经费产生的制度原因。
(二)预算管理体制不完善我国预算管理体制由于自身的缺陷,对当前治理“三公”经费问题捉襟见肘。
1 、预算支出透明度不高。
在目前的预算科目设置中,并没有明确设置“三公”经费科目。
“三公”经费明细通常是分散在不同的科目类别中,如公费出国涉及的费用包括培训费、课题费、外事交流经费等,在各个会计科目中分别核算,难以计算总体支出规模。
同时,政府预决算报告对于列举的分项财政开支项目都很简单,没有列出相关分项支出,不能满足公开“三公”经费的需要,使得“三公”经费具有一定的隐蔽性。
2 、预算外资金控制不严。
一般而言,预算外收入较多的部门由于经费来源较多,就有条件配备较多高档公车、组织干部出国(境)旅游、搞豪华接待,这是因为当前我国对预算外资金控制力度不够,大量预算外资金游离于预算管理之外,从而为“三公”经费提供了保障。
3 、预算绩效化管理水平低。
由于当前对预算执行的监控重点还在投入方面,以支出为导向的绩效预算管理模式还没有建立起来。
相应地对“三公”经费还没有实行绩效化管理,导致经费使用过程中出现浪费严重、效率低下的现象。
(三)监督制度不健全现阶段,“三公”经费膨胀势头得不到有效遏制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监督措施不到位,内外监督力量比较有限,缺乏明确的问责机制,造成监督制度不健全。
1 、监督方式单一。
上级对下级的监督往往是听汇报、看报告,手段单一,下级部门弄虚作假欺骗上级的现象时有发生,使得上级无法全面了解真实情况,大大降低了内部监督机制的作用。
2 、监督体系不完善。
主要表现在外部监督部门还没有建立有效的沟通协作机制,各监管部门之间不能有效的互通监督信息,监督成果未能充分利用,导致监管效率低下。
3 、处罚机制不完备。
到目前为止,对“三公”经费问题责任人还没有一个具体的处罚规定,导致处罚力度不够,并不能给当事人带来多少损失,震慑力不强。
再者“三公”经费违纪违规的隐蔽性和界定的复杂性,使得处理处罚很难到位。
三、强化对“三公”经费管理的对策完善“三公经费”的管理,促进建设廉洁高效政府,是一项持之以恒的工作。
笔者针对“三公经费”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几点建议:(一)完善预算管理机制要改进预算核算机制,改变基数法的预算核定方式,应在充分了解各部门情况的基础上,确定合理的基本数字及定额,从而核定预算。
以车辆运行费为例,首先应结合单位实际情况核定车辆编制数,再根据不同车型核定单车定额,从而确定车辆的预算数。
这样才能更加接近实际情况,既约束了以往开支水平较高单位的支出,也使管理较好的单位有了符合实际的预算数。
对于超标的车辆,要根据公车治理的规定进行清理,既要使合理合法使用的资产发挥最大效益,不至于因闲置而产生另一种浪费,同时也对不合理的资产进行清理。
要将各单位的其他收入,以及所属事业单位、经济实体的预算统一纳入管理,要作为该单位完整的预算进行编制,避免互相挤占、挪用。
(二)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加强预算绩效管理。
“三公”经费的管理还应引入绩效管理理念,评价一个单位是否较好地履行了本职工作,并不在于“三公”经费支出的多少。
如果工作量大,任务多,难度大,必然要有一定量的“三公”经费予以保障。
那么如何来判断合理的“度”呢? 就要通过预算绩效管理来实现。
例如两个职能相同的单位,人数及资产数相当,理论上其“三公”经费的预算数和支出数应相同。
但由于两个单位工作的绩效成果不同,所付出的相应成本也就不一致。
完成任务越好的单位“三公”经费支出可能越大,而不积极履职的单位,“三公”经费支出可能会更少。
所以仅就“三公”经费支出的金额不能科学地判断“三公”经费的管理程度,应与其绩效管理相结合,在完成相同绩效的情况下,“三公”经费支出越少越好。
(三)加强内部管理,完善制度建设。
一是健全预算公开制度。
制度应明确包括“三公”经费在内的部门预算支出情况,公开的时间、形式以及细化程度。
各部门不仅要公开“三公”经费,还要公开所有预算支出。
其他的支出中可能也存在不合理的支出以及浪费的情况,同时也可能将“三公”经费隐藏在其他经费支出中。
根据信息公开的方便原则,建议在一个网站上公布各部门预算收支情况,或者统一上报至主管部门例如财政部门,由其统一公布,这样便于比较也便于查询,更方便公众监督。
此外,主管部门还应对相关支出情况做必要的分析,例如,各项支出的合理性以及变化情况,从专业的角度分析支出情况,尽量减少信息的不对称。
二是健全各项支出的管理制度。
对于“三公”经费的开支范围,开支标准以及审批管理等做出更详细的规定,便于预算单位执行,也便于审计等监督部门监督,更便于公众去评价。
要健全会计核算制度,进一步规范科目使用规定,防止串用科目。
三是健全监督制度以及问责制度。
各部门每年的年度决算,应规定由相关部门进行监督和评估。
可以借鉴企业管理的做法,每年由中介机构对其会计报表做出审计报告,并对报告的真实性负责,如在以后的年度审计中发现问题,也可直接追究中介机构的责任。
中介机构可由财政部统一招标确定,并统一付费,不与被审单位发生经济关系,以保持其独立性。
对年审中发现问题的可由各地财政专员办进行专项财政检查,或由审计部门开展审计。
(四)建立监督机制,加大行政问责力度。
1、可以考虑引入有奖监督机制。
充分发动群众的力量,凡是举报有违“三公”消费规定行为的,予以适当奖励,并且严肃追究“三公”消费当事人以及主管领导的责任,在扩大监督面的同时增强惩处力度,双管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