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历史七大史观专题04 全球史观(解析版)

合集下载

历史七种史观详解(超全)

历史七种史观详解(超全)

一、全球史观(整体史观)1.基本概念:全球史观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的,又称为整体史观。

它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方面考查历史,认为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

2.主要线索:①人类历史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

这一转变开始于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新航路的开辟,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标志着其基本完成,当今经济全球化趋势迅猛发展则是整体世界发展的深入阶段。

②生产力的发展和世界各地区交往的发展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两条主线,建立在生产力发展基础上的各地区交往的发展是推动人类社会从分散发展走向整体发展的决定因素。

简单地讲,整体史观就是要把握人类社会横向发展的历史进程,在这一进程中重视交往、强调交往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推动人类社会从分散走向整体发展的决定因素。

【例1】全球史观下的历史知识整合——世界市场:①1500年前后,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②19世纪中期,以英国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已初步形成。

③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世界殖民地的基本被瓜分完毕,世界市场体系最终形成。

④二战后,美苏冷战,两极对峙格局下,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⑤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趋势迅猛发展。

二、文明史观1.基本内涵:文明史观,通常被称为文明史研究范式,是研究历史的一种理论模式。

文明史观认为,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

人类创造、积累文明的过程及其所获得的成果是历史的基本内容。

人类文明由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构成,三者在相互作用、协调互补中交替促进、共同发展。

2.主要线索:①从横向看,人类文明史的内涵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从范围上可以分为古希腊与古罗马文明、中华古代文明、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社会主义文明等若干文明。

②从纵向看,人类文明经历了渔猎采集时代、农业文明时代(包括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工业文明时代(包括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

历史七种史观详解(超全)

历史七种史观详解(超全)

一、全球史观(整体史观)1.基本概念:全球史观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的,又称为整体史观。

它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方面考查历史,认为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

2.主要线索:①人类历史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

这一转变开始于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新航路的开辟,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标志着其基本完成,当今经济全球化趋势迅猛发展则是整体世界发展的深入阶段。

②生产力的发展和世界各地区交往的发展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两条主线,建立在生产力发展基础上的各地区交往的发展是推动人类社会从分散发展走向整体发展的决定因素。

简单地讲,整体史观就是要把握人类社会横向发展的历史进程,在这一进程中重视交往、强调交往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推动人类社会从分散走向整体发展的决定因素。

【例1】全球史观下的历史知识整合——世界市场:①1500年前后,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②19世纪中期,以英国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已初步形成。

③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世界殖民地的基本被瓜分完毕,世界市场体系最终形成。

④二战后,美苏冷战,两极对峙格局下,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⑤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趋势迅猛发展。

二、文明史观1.基本内涵:文明史观,通常被称为文明史研究范式,是研究历史的一种理论模式。

文明史观认为,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

人类创造、积累文明的过程及其所获得的成果是历史的基本内容。

人类文明由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构成,三者在相互作用、协调互补中交替促进、共同发展。

2.主要线索:①从横向看,人类文明史的内涵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从范围上可以分为古希腊与古罗马文明、中华古代文明、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社会主义文明等若干文明。

②从纵向看,人类文明经历了渔猎采集时代、农业文明时代(包括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工业文明时代(包括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

2020年高考历史七大史观专题02 革命史观(解析版)

2020年高考历史七大史观专题02  革命史观(解析版)

革命史观【概念内涵】所谓革命史观,又称阶级斗争史观,就是从现实革命斗争的需要出发,从革命者的立场与视野来研究和品评以往革命斗争史中的事件与人物的一种历史观。

【主要内容】(1)理论基础源于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学说。

在阶级社会里,两大对立阶级之间的矛盾,最集中地反映了该社会发展阶段的基本矛盾,考察和研究阶级矛盾、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发展,便能把握住历史发展中最本质的内涵,揭示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性。

(2)在近代中国和近代世界,从反对列强侵略反对帝国主义压迫的角度看待历史事件也属于革命史观。

【关键词】矛盾、阶级、斗争、运动、侵略、压迫、【真题回顾】1.(2019.4·浙江高考·9)在近代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中,中华儿女同仇敌忾,前仆后继,可歌可泣。

甲午战争后,大陆和台湾军民反割台斗争的重要人物是( )①邱逢甲②徐骧③刘永福④丁日昌A.①② B.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答案】C【解析】丘逢甲,1895年任义勇军统领,与日军展开抗战,故①正确;徐骧,清末台湾抗日义军将领,在抗击日本侵略的新竹保卫战中壮烈殉国,故②正确;刘永福,在台湾割让后,继续领导台湾民众抗日,故③正确;丁日昌,是中国近代洋务运动的风云人物,甲午战争前去世,故④错误,选择C项符合题意。

2.(2019·天津高考·7)《纽约时报》驻汉口记者报导,湖北革命军发布公告宣称:任何对外国人或商业经营进行干扰的士兵都将被立即处死;这是一支人民的军队,将推翻残暴的满洲王朝,恢复真正的中国人的权利。

从报导中可以看出这场革命( )A.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B.具有鲜明的革命目标C.获得国际舆论的支持 D.体现反帝反封建性质【答案】B【解析】通过题干中“这是一支人民的军队,将推翻残暴的满洲王朝,恢复真正的中国人的权利”,可知湖北革命军的革命目标非常明确,故选B项;通过题干可知,该公告的针对对象是士兵,并且,辛亥革命并没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其依靠对象仅是军队,排除A项;题干中并没有提及其他国家对辛亥革命的态度,排除C项;根据题干中“任何对外国人或商业经营进行干扰的士兵都将被立即处死”,可知辛亥革命并没有反帝,排除D项。

“近代化史观”“文明史观”“全球史观”专题

“近代化史观”“文明史观”“全球史观”专题

高考史观题1、近(现)代化史观认为,人类社会近现代的历史是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演进的历史,即现代化的历史。

现代化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现代化。

经济工业化、政治的民主化和法治化,思想的理性化科学化。

2、整体史观(全球史观)认为,人类社会的历史是从分散发展到整体发展演进的历史。

新航路开辟以后,世界进入整体发展阶段。

19世纪中后期,世界初步成为一个整体。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世界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当代世界整体化全球化趋势加强。

人类的交往加强了世界的横向联系,促进了整体化的发展。

3、文明史观认为,从本质上说,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就是人类创造、积累文明成果以及人的自身文明化的过程。

人类文明史可分解为物质文明史、政治文明史、精神文明史、社会文明史。

各国各地区的人民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是人类的共同财富。

不同的文明之间不断交流和融合。

4、社会史观认为,和历史上的经济、政治和文化问题一样,社会问题也是史学的研究对象。

研究历史,不仅要“眼光向上”,关注“大人物”和“大事件”,还要“眼光向下”,关注“小人物”,关注与平民百姓芸芸众生息息相关的“小事”。

5、生态史观认为,历史演变中人与自然、社会系统与自然系统的关系,是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

总结人类处理与自然关系的历史经验和历史教训,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与协调发展是生态史研究的主旨。

6、革命史观的要点革命史观是阶级斗争史观的一种具体形态。

革命史观认为,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历史发展的直接动力。

在隆重纪念“五四”运动九十周年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之际,复习中国近代史一定要运用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去剖析这两大历史事件。

高考热点:历史“近代化(现代化)史观”一、近代化(现代化)的含义及其内容:通常情况下,现代化和近代化意思相同,是指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变迁的过程(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变迁过程),其动力是工业化,涉及整个社会的各个领域(如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文化教育、军事、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是一场全方位的社会变革。

2020年高考历史七大史观 4全球史观 Word版含解析

2020年高考历史七大史观 4全球史观 Word版含解析

全球史观【概念内涵】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

世界各个地区、各种文明在各自和交互的发展中,逐步打破了孤立、分散状态,逐渐融合成密切联系的全球统一体,这种全球一体化进程是历史发展的客观主导趋势。

依据这一史观,世界历史绝不是所有国家、地区及民族和文化的总和,它所关注的是整个人类和全球整体,即要求从全球整体的大视角去研究世界历史。

这一史学理念,打破了以往“西欧中心论”和国别史拼凑世界史的传统史学框架,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来考查历史,全面探讨世界历史各个时期的时代特征、发展主流和总体趋势,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关联和渗透。

【主要内容】(1)世界发展“从分散到整体”、“从封闭到开放”的历程;(2)世界上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相互隔绝的状态逐渐被打破;(3)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向外扩展;(4)资本主义制度逐步在世界范围内确立和扩展;(5)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6)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集团化。

【关键词】全球化、联系、整体、交流【真题回顾】1.(2019·江苏高考·20)“在世界许多地方,普遍的商业化和通过外来影响对国家或地区文化的重塑,刺激人们寻找回归,寻求他们本身的传统和价值。

”作者意在强调,在全球化进程中应重视( )A.传统文化的价值 B.文化理念的趋同C.商业的文化功能 D.外来文化的影响【答案】A【解析】“刺激人们寻找回归,寻求他们本身的传统和价值”表明作者强调的是传统文化的重要价值,故A项正确;文化要多元化,理念不能趋同,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全球化进程中要重视传统文化的价值,没有涉及到重视商业的文化功能,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全球化进程中要重视传统文化的价值,没有涉及到重视外来文化的影响,故D项错误。

2.(2018·新课标全国Ⅱ卷高考·35)20世纪60~70年代,法国、联邦德国和意大利北部原本落后的农村迅速实现了机械化,数百万农民成了相对富裕的农场主。

高考历史复习之“七大史观”

高考历史复习之“七大史观”
?1革命史观考查的多是通过题目渗透着革命史观看待历史事件的现象考查其中蕴含着的爱国主义民族精神从现实革命斗争的需要出发从革命者的立场与视野来研究和品评革命斗争史中的事件与人物
1.全球史观
• (1)含义:又称整体史观。它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方
• 面看待历史,认为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转变的过程。 • 这一转变开始于1500年前后的新航路开辟。其贯穿的主线是生产力 的发展和世界各地区交往的发展。 • 简单的说就是注重建立在生产力发展基础上的不同民族、国家和地区的 联系和互动。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人类社会从分散发展走向整体发展的 决定性因素,全球史观重视从全球范围内整体把握人类社会横向发展的 历史进程,强调交往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
• (2)备考视角:
(1)明确社会史观包含的主要内容:社会问题的核心是社会保 障或社会福利及其相关问题。其 研究领域主要包括社会变迁史、 社会日常生活史、社会习俗史、家庭婚姻史、城市化和人口流 动史、社会保障史、社会政策史、人与环境关系史等。 (2)归纳教材中涉及的社会史观问题:如美国罗斯福新政稳定 社会的改革措施、苏联新经济政策、中国20世纪60年代初国民 经济的调整、二战后西方国家的“福利制度”等。 (3)理解社会民生问题,明确当今世界面临重大社会问题,如 就业、社会保障、扶贫、教育、医疗、环保、安全等。
4.社会史观

(1)含义:从社会的角度观察历史,着重研究历史 的结构和进程,注重分析研究广义的政治问题、经济 问题、文化问题等社会问题,关注社会经济变迁及其 对民众生存和风俗习惯的影响,关注社会进步。社会 史观认为,研究历史不仅“眼光向上”,关注大人物、 大事件,还要“眼光向下”,关注小人物,关注与平民 百姓息息相关的小事件(如衣食住行、风俗习惯等), 本质上体现了大众化、生活化的特点。

高中历史教学七大史观

高中历史教学七大史观

一、全球史观(整体史观)1.基本概念:全球史观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的,又称为整体史观。

它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方面考查历史,认为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

2.主要线索:①人类历史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

这一转变开始于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新航路的开辟,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标志着其基本完成,当今经济全球化趋势迅猛发展则是整体世界发展的深入阶段。

②生产力的发展和世界各地区交往的发展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两条主线,建立在生产力发展基础上的各地区交往的发展是推动人类社会从分散发展走向整体发展的决定因素。

简单地讲,整体史观就是要把握人类社会横向发展的历史进程,在这一进程中重视交往、强调交往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推动人类社会从分散走向整体发展的决定因素。

【例1】全球史观下的历史知识整合——世界市场:①1500年前后,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②19世纪中期,以英国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已初步形成。

③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世界殖民地的基本被瓜分完毕,世界市场体系最终形成。

④二战后,美苏冷战,两极对峙格局下,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⑤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趋势迅猛发展。

二、文明史观1.基本内涵:文明史观,通常被称为文明史研究范式,是研究历史的一种理论模式。

文明史观认为,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

人类创造、积累文明的过程及其所获得的成果是历史的基本内容。

人类文明由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构成,三者在相互作用、协调互补中交替促进、共同发展。

2.主要线索:①从横向看,人类文明史的内涵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从范围上可以分为古希腊与古罗马文明、中华古代文明、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社会主义文明等若干文明。

②从纵向看,人类文明经历了渔猎采集时代、农业文明时代(包括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工业文明时代(包括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

高中历史中的七大史观 你不知道的高中历史

高中历史中的七大史观 你不知道的高中历史

高中历史中的七大史观你不知道的高中历史
史观是指我们对于历史时间的观点与看法,这个在学习历史时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是小编总结的在高中历史学习中会遇到的“七大史观”,及解析,希望可以给各位同学的复习提供帮助。

 高中历史“七大史观”—全球史观 1.基本概念:全球史观是将人类社会
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的,又称为整体史观。

它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方面考查历史,认为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

纵向的历史进程和横向的国家民族关系,文化、经济、军事诸因素,环境和气候,等等,都互有影响。

2.主要线索:①人类历史发展过程是从分
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

这一转变开始于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新航路的开辟,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标志着其基本完成,当今经济全球化趋势迅猛发展则是整体世界发展的深入阶段。

②生产力的发展和世界各地区交往的发展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两条主线,建立在生产力发展基础上的各地区交往的发展是推动人类社会从分散发展走向整体发展的决定因素。

简单地讲,整体史观就是要把握人类社会横向发展的历史进程,在这一进程中重视交往、强调交往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推动人类社会从分散走向整体发展的决定因素。

 高中历史的“七大史观”—文明史观 1.基本内涵:文明史观,通常被称
为文明史研究范式,是研究历史的一种理论模式。

文明史观认为,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

人类创造、积累文明的过程及其所获得的成果是历史的基本内容。

人类文明由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构成,三者在相互作用、协调互补中交替促进、共同发展。

2.主。

最新文档-全球史观整体史观基本概念全球史观是将人类-PPT精品文档

最新文档-全球史观整体史观基本概念全球史观是将人类-PPT精品文档
点击进入相应模块
1.全球史观(整体史观)


心 知
(1)基本概念:全球史观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
力 梯




合 ·
为一个整体来看待的,又称为整体史观。它从
升 ·




创 新
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方面考查历史,
高 效




认为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
转变的过程。
(2)主要线索
①人类历史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




识 整
包括政治文明,也包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因
级 提


· 要
而不同国家、地区具有不同的文明特征,决定了
· 思




新 归
世界文明的多元化特点。复习备考时,一要注意
效 训


不同文明类型的特点与主要成就,二要注意不同
类型的文明之间的交流、借鉴、融合与碰撞。
3.现代化史观
(1)概念内涵:现代化也称近代化。它是指由传
了渔猎采集时代、农业文明时代(包括新石器时代、青
高 效


纳 铜时代、铁器时代)、工业文明时代(包括手工工场时代、 练
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
【典例导悟2】(2019·北京模拟)史学家黄邦和在《通
向现代世界的500年——哥伦布以来东西两半球汇合的
世界影响》一书中说“哥伦布发现美洲以及接踵而


心 问题,包括政治问题、经济问题、文化问题等所有问题。 力

名师解读2020年高考历史七大史观专题: 生态史观(全国版含解析)

名师解读2020年高考历史七大史观专题: 生态史观(全国版含解析)

生态史观【概念内涵】生态史观认为,史学研究应从关注历史上的人转换为关注历史上的人与自然及其二者的关系。

生产力是沟通人与自然关系的桥粱。

生产力是人类利用、改造和保护自然的能力。

生态史观认为,评估历史流变中人类的活动,应兼顾人类和自然(包括各物种乃至整个地球)、近期与远期、局部和整体的利益。

维护社会系统与自然系统的动态平衡,是能思维有意识的人类不可推御的责任。

【主要内容】(1)从纵向看:在渔猎时代,人类数量有限,生产生活方式原始,对自然的影响(保护和破坏)都十分有限。

在农业时代,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首先是地表),从事农业生产,同时局部地破坏了生态环境。

在工业时代,人类更大规模更广泛地利用和改造自然,创造出巨大的物质财富,但也在更大程度更大范围内破坏了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危机。

在未来时代(后工业时代或知识经济时代或信息时代),我们应充满信心地相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绿色时代一定会到来。

(2)从横向看,:从人口与环境的关系、人与气候的关系、人与土地资源的关系、人与水资源(江河湖海等)的关系、人与生物资源的关系、人与矿产资源的关系等方面,更具体地分析人类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上的得与失。

【关键词】温室效应、森林资源毁灭、水土流失、土地沙化、水资源危机、垃圾成灾、环境污染。

【真题回顾】1.(2019·江苏高考·17)“风雪里一个满身乌黑的小东西,‘扫呀,扫呀’在那里哭哭啼啼!……‘因为我原先在野地里欢欢喜喜,我在冬天的雪地里也总是笑嘻嘻’。

”英国诗人威廉·布莱克在《经验之歌》中用组歌描绘了扫烟囱孩子,从侧面反映了工业化初期的英国社会。

这首诗歌()A.以浪漫主义风格表达不满情绪B.以现实主义笔触揭露社会黑暗C.以现代主义手法表现自我追求D.以印象主义技巧展现真实历史【答案】A【解析】“风雪里一个满身乌黑的小东西,‘扫呀,扫呀’在那里哭哭啼啼!……‘因为我原先在野地里欢欢喜喜,我在冬天的雪地里也总是笑嘻嘻’。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七大史观 7 文明史观(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七大史观 7 文明史观(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文明史观【概念内涵】文明史观,通常被称为文明史研究X式,是研究历史的一种理论模式。

文明史观认为,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

人类创造、积累文明的过程及其所获得的成果是历史的基本内容。

人类文明由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构成,三者在相互作用、协调互补中交替促进、共同发展。

【主要内容】从横向看,人类文明史的内涵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从X围上可以分为古希腊与古罗马文明、中华古代文明、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社会主义文明等若干文明。

从纵向看,人类文明经历了渔猎采集时代、农业文明时代(包括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工业文明时代(包括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

【关键词】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欧洲文明、美洲文明、非洲文明、中华文明、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社会主义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信息文明等。

【真题回顾】1.(2019·新课标全国Ⅲ卷高考·24)“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

”这一思想产生的制度渊源是( )A.宗法制 B.禅让制 C.郡县制 D.察举制【答案】A【解析】“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

”里面的“孝”“悌”“乐”“礼”都是宗法制的内容和服务于宗法制的内容,故选A项;“禅让制”更强调继任者的“才”,不强调“血缘”,不会突出“孝”“悌”,排除B项;“郡县制”是一种中央对地方管理制度,和伦理道德无关,排除C项;“察举制”里的一项内容是“孝”,但其制度本身是服务于君主专制即服务于宗法制的,排除D项。

2.(2019·某某高考·3)唐代诗人X得仁系皇亲国戚,其兄弟为达官显贵,而他“出入举场三十年,竟无所成”;唐宗室子弟李洞屡考不中,竟想去皇陵哭诉。

两人的经历反映了唐代( )A.科举考试不重考生诗才 B.选官制度阻断贵族入仕C.中央政府剥夺宗室特权 D.科举取士体现公平公正【答案】D【解析】唐朝皇亲国戚和宗室子弟屡试不中,体现了科举考试的公平公正,故D项正确;唐朝科举考试重视考生诗才,故A项错误;科举考试打破了贵族对官场的垄断,没有阻止贵族入仕,故B项错误;材料表明科举取士的公平公正,宗室特权在科举取士中无法体现,没有涉及中央政府剥夺宗室特权,故C项错误。

历史七种史观详解(超全)

历史七种史观详解(超全)

一、全球史观(整体史观)1.基本概念:全球史观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的,又称为整体史观。

它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方面考查历史,认为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

2.主要线索:①人类历史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

这一转变开始于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新航路的开辟,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标志着其基本完成,当今经济全球化趋势迅猛发展则是整体世界发展的深入阶段。

②生产力的发展和世界各地区交往的发展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两条主线,建立在生产力发展基础上的各地区交往的发展是推动人类社会从分散发展走向整体发展的决定因素。

简单地讲,整体史观就是要把握人类社会横向发展的历史进程,在这一进程中重视交往、强调交往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推动人类社会从分散走向整体发展的决定因素。

【例1】全球史观下的历史知识整合——世界市场:①1500年前后,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②19世纪中期,以英国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已初步形成。

③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世界殖民地的基本被瓜分完毕,世界市场体系最终形成。

④二战后,美苏冷战,两极对峙格局下,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⑤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趋势迅猛发展。

二、文明史观1.基本内涵:文明史观,通常被称为文明史研究范式,是研究历史的一种理论模式。

文明史观认为,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

人类创造、积累文明的过程及其所获得的成果是历史的基本内容。

人类文明由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构成,三者在相互作用、协调互补中交替促进、共同发展。

2.主要线索:①从横向看,人类文明史的内涵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从范围上可以分为古希腊与古罗马文明、中华古代文明、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社会主义文明等若干文明。

②从纵向看,人类文明经历了渔猎采集时代、农业文明时代(包括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工业文明时代(包括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

2020年高考历史七大史观专题04 全球史观(解析版)

2020年高考历史七大史观专题04  全球史观(解析版)

全球史观【概念内涵】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

世界各个地区、各种文明在各自和交互的发展中,逐步打破了孤立、分散状态,逐渐融合成密切联系的全球统一体,这种全球一体化进程是历史发展的客观主导趋势。

依据这一史观,世界历史绝不是所有国家、地区及民族和文化的总和,它所关注的是整个人类和全球整体,即要求从全球整体的大视角去研究世界历史。

这一史学理念,打破了以往“西欧中心论”和国别史拼凑世界史的传统史学框架,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来考查历史,全面探讨世界历史各个时期的时代特征、发展主流和总体趋势,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关联和渗透。

【主要内容】(1)世界发展“从分散到整体”、“从封闭到开放”的历程;(2)世界上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相互隔绝的状态逐渐被打破;(3)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向外扩展;(4)资本主义制度逐步在世界范围内确立和扩展;(5)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6)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集团化。

【关键词】全球化、联系、整体、交流【真题回顾】1.(2019·江苏高考·20)“在世界许多地方,普遍的商业化和通过外来影响对国家或地区文化的重塑,刺激人们寻找回归,寻求他们本身的传统和价值。

”作者意在强调,在全球化进程中应重视( )A.传统文化的价值 B.文化理念的趋同C.商业的文化功能 D.外来文化的影响【答案】A【解析】“刺激人们寻找回归,寻求他们本身的传统和价值”表明作者强调的是传统文化的重要价值,故A 项正确;文化要多元化,理念不能趋同,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全球化进程中要重视传统文化的价值,没有涉及到重视商业的文化功能,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全球化进程中要重视传统文化的价值,没有涉及到重视外来文化的影响,故D项错误。

2.(2018·新课标全国Ⅱ卷高考·35)20世纪60~70年代,法国、联邦德国和意大利北部原本落后的农村迅速实现了机械化,数百万农民成了相对富裕的农场主。

高三资料系列——史观解读

高三资料系列——史观解读

•1.什么是全球史观?•全球史观的基本观点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

世界各个地区、各种文明在各自和交互的发展中,逐步打破了孤立、分散状态,逐渐融合成密切联系的全球统一体,这种全球一体化进程是历史发展的客观主导趋势。

依据这一史观,世界历史绝不是所有国家、地区及民族和文化的总和,它所关注的是整个人类和全球整体,即要求从全球整体的大视角去研究世界历史。

•2.什么是文明史观?•文明史观,通常被称为文明史研究范式,是研究历史的一种理论模式。

最初产生于启蒙运动时期。

文明史观认为,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

从横向看,人类文明史的内涵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人类文明从范围上可以分成古希腊与古罗马文明、中华古代文明、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社会主义文明等若干系统:一要注意不同文明类型的特点与主要成就,二要注意不同类型的文明之间的交流、借鉴、融合与碰撞。

从纵向看,人类文明经历了渔猎采集时代、农业文明时代(包括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工业文明时代(包括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

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就是现代化的过程。

•3.什么是现代化(近代化)史观?•现代化(近代化)史观认为:现代化范式以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的演进为纵向发展主线,包括政治上的法制化、民主化进程,即从人治到法治、从专制政治到民主政治等内容;经济上的工业化进程,即从传统农业到工业化、自然经济到市场化等内容;思想文化上的科学化、大众化进程。

其中政治民主化进程和经济工业化进程是其核心,重要是把握人类历史纵向发展的历程。

•4.什么是社会史观?•社会史观认为:人类历史不仅仅是政治、经济、思想、外交等大事件的历史,更是与平民百姓芸芸众生息息相关的小事件的历史,包括衣食住行、风俗习惯等。

1。

历史史观详细解读

历史史观详细解读

历史史观1、全球史观(整体史观)全球史观的基本特征是:将整个人类历史看做一个整体来研究。

其研究的对象不仅包括欧洲,也包括广大亚非拉地区。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他的名著《全球通史》中对全球史观做了如下描述:研究的是全球而不是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历史;关注的是全人类,而不仅仅是欧洲人或是非欧洲人。

此外,全球史并不等于国别史或地区史的简单相加,而是重在揭示不同地区和国家历史的相互联系和影响。

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世界史时,重点考虑世界是如何从孤立走向一体的;重点理解西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工业革命、世界市场、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全球化等问题。

同时,在学习中国史时,把它放在整个世界历史的大背景、大视野下进行考察。

2、文明史观文明史观认为,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

文明史观的基本特征是:以生产力的发展为标准,把人类历史划分为农业文明时代和工业文明时代;重视至今仍有重大影响的文明成果,从现实追溯历史,从历史联系现实,说明人类历史是如何传承的,注重历史与现实的结合;以文明类型为研究的基本单位,承认文明的多元性。

以文明史观为指导,我们要重点理解并掌握资本主义发展从手工工场时代到蒸汽时代到电气时代再到信息时代的演变过程;要重点复习历史上重要的政治制度如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美国的三权分立制等;以及古代文化中对今天人类社会的发展依然有重大影响的思想如民主思想等。

3、现代化史观人类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过程就是现代化。

现代化史观重点考察的就是这一发展演变的过程。

现代化史观的基本特征是:认为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过程包括经济上的工业化、城市化,政治上的民主化、法制化,文化上的理性化、科学化、大众化和通俗化,以及社会生活上的平等化和世俗化;现代化的类型可以分为原发型和传导型,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

英法美是原发型、资本主义的现代化,日本史传导型、资本主义的现代化,而中国则是传导型、社会主义的现代化。

2、文明史观:认为:人类历史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

以全球史观(整体史观)为指导的高考历史

以全球史观(整体史观)为指导的高考历史

以全球史观(整体史观)为指导的高考历史一、专题解读:“全球史观”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又称为整体史观,它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考察历史,认为人类历史由各地区间的相互闭塞到逐步开放,由彼此分散到逐步联系密切,终于发展成为整体的世界历史的客观过程。

人类文明的发展经历了由点到面、由面到片、由片到圈、最终组合成世界文明的过程。

自文明形成到资本主义出现,人类经历了“点”、“面”、“片”、“圈”的文明发展;资本主义的作用则是把“圈”进一步扩大,引导出一个“世界文明”。

马克思、恩格斯在文章中也多次表达过同样的思想,即资本主义构造了“世界文明”。

因此,从“整体史观”的角度看问题,“圈”的限制被资本主义突破了,历史继续其“从分散到整体”的发展。

这一转变开始于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新航路的开辟,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标志其基本完成。

这个过程至今仍在延续,这就是所谓的“全球化” 和“区域化”。

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在“世界文明”的构建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二、考点揭示:⑴世界上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相互隔绝的状态逐渐被打破,各地区、各民族间的交往日益频繁。

⑵在经济上,主要表现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向外扩展。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不断开展殖民扩张活动,在世界范围内抢占原料产地、商品市场和投资场所。

⑶在政治上,主要表现为资本主义制度逐步在世界范围内确立和扩展。

先是欧、美、亚的一些国家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随后亚、非、拉被侵略、被奴役的国家很多也确立了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⑷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也是其中包含的重要内容。

⑸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化是整体史观下“世界文明”构建的一个非常好的佐证。

三、知识整合形成过程:㈠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兴起1.14~16世纪:早期的资产阶级为了进行资本的原始积累,开始征服世界的活动,他们开辟了新航路,人类从以前的彼此隔绝到逐渐走向融和,由分散的世界渐渐成为一个初见全貌的整体世界;2.17~18世纪:资本主义处于工场手工业阶段,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猛烈地冲击着过时的封建自然经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提供了物质条件,但由于工场手工业时期的发展水平所限,为追求资本,资本主义开始了征服世界的活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具规模,荷兰、英国和法国相继走上了殖民扩张的道路,并为争夺殖民霸权爆发了一些殖民战争主义怀不具备改造社会和世界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球史观【概念内涵】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

世界各个地区、各种文明在各自和交互的发展中,逐步打破了孤立、分散状态,逐渐融合成密切联系的全球统一体,这种全球一体化进程是历史发展的客观主导趋势。

依据这一史观,世界历史绝不是所有国家、地区及民族和文化的总和,它所关注的是整个人类和全球整体,即要求从全球整体的大视角去研究世界历史。

这一史学理念,打破了以往“西欧中心论”和国别史拼凑世界史的传统史学框架,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来考查历史,全面探讨世界历史各个时期的时代特征、发展主流和总体趋势,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关联和渗透。

【主要内容】(1)世界发展“从分散到整体”、“从封闭到开放”的历程;(2)世界上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相互隔绝的状态逐渐被打破;(3)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向外扩展;(4)资本主义制度逐步在世界范围内确立和扩展;(5)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6)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集团化。

【关键词】全球化、联系、整体、交流【真题回顾】1.(2019·江苏高考·20)“在世界许多地方,普遍的商业化和通过外来影响对国家或地区文化的重塑,刺激人们寻找回归,寻求他们本身的传统和价值。

”作者意在强调,在全球化进程中应重视( )A.传统文化的价值 B.文化理念的趋同C.商业的文化功能 D.外来文化的影响【答案】A【解析】“刺激人们寻找回归,寻求他们本身的传统和价值”表明作者强调的是传统文化的重要价值,故A 项正确;文化要多元化,理念不能趋同,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全球化进程中要重视传统文化的价值,没有涉及到重视商业的文化功能,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全球化进程中要重视传统文化的价值,没有涉及到重视外来文化的影响,故D项错误。

2.(2018·新课标全国Ⅱ卷高考·35)20世纪60~70年代,法国、联邦德国和意大利北部原本落后的农村迅速实现了机械化,数百万农民成了相对富裕的农场主。

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马歇尔计划开始发挥作用 B.欧洲经济一体化的推动C.西欧社会福利制度的确立 D.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答案】B【解析】材料给出的地区是法、德、意北部原本落后的农村地区,结合所学知识推断,应是三国交界的山区地带。

此三国都是欧共体成员,综合60-70年代的信息(1967年,欧共体成立),推断,导致变化的原因可能是经济一体化。

马歇尔计划40年代末实施,五十年代就发挥出重要作用,A选项说法错误。

福利制度在二战后就逐渐建立起来,70年代后逐渐削减,而材料提供的时间是60-70年代,C项错误。

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是在1971年,故D项错误。

3.(2018.4·浙江高考·24)下表为《经济全球化大事年表(部分)》。

下列项中,对该表信息解读不正确的是( )大事年表1947年关贸总协定建立1989年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建立1991年中国正式加入亚太经合组织1992年中国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1994年北美自由贸易区建立1995年世贸组织取代关贸总协定1999年欧元正式问世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A.经济区域集团化组织形式多样B.世贸组织是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必然归宿C.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事件D.经济区域集团化是实现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步骤和途径【答案】B【解析】亚太经合组织、北美自由贸易区、欧盟反映出经济区域集团化组织形式多样,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经济全球化是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必然归宿,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全面融入世界,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事件,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经济区域集团化是实现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步骤和途径,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4.(2018·江苏高考·20)西方学者弗里德曼认为,全球化包括不可阻挡的市场一体化,民族国家发展和科技进步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同时全球化也会使某些国家遭到不公正对待并远远落在后面,从而在这些国家出现强烈的反作用。

由此可知,该学者( )A.指出了全球化带来的利弊 B.批评现存的反全球化思潮C.强调了全球化的消极作用 D.提出了应对全球化的策略【答案】A【解析】材料中“民族国家发展和科技进步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是利,材料中“民族国家发展和科技进步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是弊,故A项正确;批评反全球化思潮与材料中“同时全球化也会使某些国家遭到不公正对待并远远落在后面”的客观现实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中该学者是辩证看待,并不是单纯强调消极作用,故C项错误;材料中是辩证看待全球化,并没有涉及应对策略,故D项错误。

5.(2017.4·浙江高考·19)右图所示为欧洲人在亚非的贸易分布格局,其形成的原因不包括( )A.远洋运输业迅猛发展B.海外贸易据点的建立C.远航探险活动的开展D.“商业革命”的兴起【答案】A【解析】18世纪50年代英国在普拉西战役中取得胜利,印度开始沦为英国的殖民地,在这副图中印度还是西班牙的殖民地,表明时间是在18世纪50年代前,此时工业革命尚未开展,远洋运输业没有迅猛发展,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海外贸易据点的建立,有利于欧洲在亚非的贸易和殖民活动,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远航探险活动的开展,有利于欧洲在亚非的贸易和殖民活动,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商业革命”的兴起,贸易范围的扩大和贸易中心的转移有利于欧洲对亚非的贸易和殖民活动,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6.(2017.4·浙江高考·25)右图漫画所反映的是( )A.从欧共体到欧洲联盟B.从关贸总协定走向WTOC.从两极格局走向多极化D.中国从“复关”到“入世”【答案】B【解析】从欧共体到欧盟与乌拉圭回合谈判无关,故A项错误;1986年开始进行乌拉圭回合谈判,使关贸总协定走向WTO,故B项正确;从两级格局走向多极化与苏联解体有关,故C项错误;乌拉圭回合谈判是关贸总协定的成员国之间的谈判,中国没有参加,故D项错误。

7.(2017·江苏高考·19)当前,人们提到或使用“全球化”一词时,往往没有将“全方位的全球化”和“经济全球化”进行明确区分,而是将特定和有限度的“经济全球化”省略为“全球化”。

出现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是,目前( )A.人们对全球化的理解逻辑混乱 B.全球化主要表现为经济全球化C.全球化的政治意图被刻意淡化 D.全球化的经济意义被刻意彰显【答案】B【解析】“而是将特定和有限度的‘经济全球化’省略为‘全球化’”合乎逻辑,故A项错误;把经济全球化省略为全球化是说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是在经济方面,故B项正确;全球化的意图是经济上的,无法实现政治全球化,故C项错误;全球化主要是经济方面的,“经济全球化”省略为“全球化”,没有彰显全球化的经济意义,故D项错误。

8.(2017·海南高考·7)在中国历史上,人们习惯以“夷”称呼西方国家。

然而,徐继畬《瀛寰志略》(1848年)对西方各国的称谓是“外国”“英吉利”“葡萄牙”等,很少称“夷”。

同治初年,清廷下旨不再以“夷”称呼西方各国。

这反映了( )A.中国半殖民地社会形成 B.天朝观念已被摒弃C.清朝政府接受国际惯例 D.洋务运动成为共识【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出清政府对西方国家称呼的变化,没有涉及不平等条约带来的主权丧失,不能推断中国半殖民地社会的形成,故A项错误;材料中“不再以‘夷’称呼西方各国”,说明清政府放弃对西方国家歧视性的称呼,但没有改变对自己在世界中地位的认识,仍然坚持天朝观念,故B项错误;清政府在外交活动中放弃对西方国家歧视性的称呼,符合外交国际惯例,故C项正确;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战败后,清政府才意识到要学习西方先进科技,掀起洋务运动,与材料中1848年时间不符合,故D项错误。

9.(2017·天津高考·4)1821~1850年,清代史籍著述出现重大变化:由校勘古籍转向研究本朝掌故,寻求经世之道;随着边患加剧,着意边疆地理研究;伴随西方殖民者东来,重视研究外国史地,译介西方书刊。

这种变化主要反映了人们( )A.关注社会现实及世界形势 B.改变了传统治史方法C.转向对本朝边疆史地研究 D.挣脱了文字狱的枷锁【答案】A【解析】从材料“由校勘古籍转向研究本朝掌故,寻求经世之道;随着边患加剧,着意边疆地理研究”,可知清代史籍著述开始注重研究本朝历史,针对社会危机,研究社会现实问题,从材料“伴随西方殖民者东来,重视研究外国史地,译介西方书刊”,可知清代史籍也开始关注世界了,故A项正确;治史方法是整理、编纂史籍的标准和原则,与材料中史籍著作的内容变化不符,故B项错误;转向对本朝边疆史地研究是材料中的部分体现,不是对材料的全面概括,故C项错误;明清文字狱是指因文字犯禁或藉文字罗织罪名清除异己而设置的刑狱,材料反映的是清代史籍的著述关注的领域和角度发生了变化,不能反映其是否摆脱文字狱的枷锁,故D项错误。

10.(2016·江苏单科·20)1987年,英、法、意等12国签署了单一欧洲文件,一致同意制定共同的生产标准,消除资本流动的障碍,寻求统一的税率,相互承认别国颁发的专业和商业执照,遵守共同的劳动权利宪章。

各国将共同创建一个“没有国界的欧洲”。

该文件的签署( )A.启动了欧洲经济的多领域合作 B.为欧盟成立奠定基础C.表明了欧洲政治一体化的实现 D.为欧元发行扫清障碍【答案】B【解析】1967年,欧共体成立,启动了欧洲经济的多领域合作,与题干材料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1987年,英、法、意等12国签署了单一欧洲文件,表明欧洲一体化逐步由经济一体化向政治一体化过渡,为欧盟成立奠定基础,故B项正确;1993年欧盟的成立,推动欧洲政治一体化,但是没有真正实现政治一体化,故C项错误;欧元是在1991年《欧洲联盟条约》中规定的,成员国需要满足一系列严格的标准,欧盟成立后,逐渐为欧元发行扫清障碍,故D项错误。

11.(2019·江苏高考·23)(14分)新航路开辟之后,出现了物种在全球范围内的交流,被称为“哥伦布大交换”,其影响深远。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在美洲被征服的过程中,大量印第安人死于屠杀和折磨。

更悲惨的是,新大陆没有天花、白喉等疾病,印第安人对这些疫病毫无免疫力,欧洲人带来的这些疾病造成他们死亡的数量可能更大,有的村子因此整个灭绝。

据估计原来有1000万到2500万人口的新西班牙(阿兹特克帝国),到17世纪初只剩下不到200万人,同时期印加人从约700万减少到只有约50万……随着印第安人大量死亡,劳动力来源日趋紧张,于是殖民者又从非洲运来黑人,迫使他们在种植园里劳动。

——王加丰《世界文化史导论》材料二(欧洲人)不但自己大发其财,同时一手塑造了整个新世界的风貌与历史……看不见的病毒以外,另一批因哥伦布航行引发的生物大交换,是由肉眼可见的生命形式组成,从南瓜到野水牛均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