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石油安全问题及应对策略
联系实际谈谈我国石油能源安全面临的风险和对策
联系实际谈谈我国石油能源安全面临的风险和对策联系实际谈谈我国石油能源安全面临的风险和对策改革开放30多年来,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已跃升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石油消费和进口大国,对外依存度也越来越大,石油供需紧张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如果进口渠道中断和国际油价升高,必将威胁到我国的石油安全,对国民经济健康和可持续发展造成严重损害。
因此,如何防范和化解石油风险、确保石油安全,已成为当前我国政府认真思考和着力解决的问题。
一.我国石油能源安全面临的风险1.石油进口的来源地相对集中从世界范围上讲,中东、独联体、非洲和中南美洲是国际原油主要出口地区,而沙特、伊朗和俄罗斯是位居前列的原油输出国。
对我国而言,按2009年的原油进口数据,主要进口来源国家集中在中东、非洲等地,一旦有关国家政权更替、政局动荡,我国将首当其冲、深受其害,石油安全的风险系数将随之攀升。
而美国原油进口中,约70%来自来加拿大、墨西哥、委内瑞拉等西半球,约30%来自中东、非洲、东南亚等地。
当前,石油等重要能源资源已经被少数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所垄断,国际自由贸易量不足总产量的50%,进口需求不可能无限得到满足。
同时,由于一些西方大国为抢夺石油资源在中东、非洲和中南美洲展开激烈的角逐,加剧了这些地区动荡与不安,也对我国获得稳定的石油供给造成威胁。
2.能源结构不合理,新能源和洁净能源开发缓慢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不会发生根本性的转变。
一方面在我国现有的能源消费结构中,各种能源所占比重与世界能源消费结构平均水平相比差距悬殊。
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占69%、石油占20%、天然气仅占3.4%、而水电、风电、核能及其他新能源加起来只有7%左右,而全球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17.8%、石油40.1%、天然气22.9%、水电和核能19.2%。
另一方面虽然我国拥有丰富的核能资源,风能、氢能、生物质能、海洋能等3.能源消费模式不经济,环保压力不断增大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不仅造成能源浪费,也带来了严重的生态环境污染。
联系实际谈谈我国石油能源安全面临的风险和对策
联系实际谈谈我国石油能源安全面临的风险和对策摘要石油号称“工业的粮食”,对一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中流砥柱的作用。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持续深入,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我国对石油的需求量急剧增加。
但是,近些年来国际原油市场持续动荡,给我国石油进口带来极大不确定性,我国的石油能源安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的风险和挑战。
只有切实保证我国石油能源的安全,才能确保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关键词石油能源安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风险对策石油是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保障,更是国家政治、经济安全的强大支柱。
而我国石油资源相对贫乏,石油资源储量品质较差,在剩余可采储量中,优质资源不足,低渗或特低渗油、稠油和埋深大于3500m的石油资源超过50%;勘探开发难度逐渐加大,难开发石油资源比例增大;老油田综合含水高,普遍进入产量递减阶段,开发成本增加,难度加大。
截至2009年底,中国石油剩余探明量占全球剩余探明可采储量1855.23亿t的比重为1.2%,居世界石油资源的第13位。
2009年中国石油产量1.89亿t,占全球石油产量35.25亿t的5.18%,居世界第5 位。
中国石油剩余可采储量储采比为14.8。
但石油供给的增长幅度已不能满足中国经济迅速增长、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需求,供求差距越拉越大。
据国际权威机构近日公布的预测数字显示,中国目前石油需求增长将占同期世界石油需求增长的1/3。
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介绍,中国石油市场是世界需求量增长最快的市场之一,2004年中国取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石油消费国。
近年中国经济保持持续高速增长,由于经济增长速度与石油消费量之间呈高度正向相关关系,我国石油消费量必将继续保持较高增长态势。
2010年中国原油的需求量达到3亿吨,原油需求缺口达到1亿多吨,预计2020年需求量将达到3.8亿吨,缺口达到1.6多亿吨。
石油企业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石油企业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摘要:石油是重要的战略资源,同时也是我国的短缺资源之一作为三大国有石油企业之一,出于企业自身的发展和国家安全的需要,中石油应该积极走出国门,参与世界石油市场的竞争,迎接海外投资的挑战。
但是由于石油行业的特殊性,企业经营面临着政治、经济、文化以及企业生产等方面的风险,因此,安全管理成为关系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
本文分析了目前石油企业现状及面临的挑战,并提出针对性的措施。
关键词:企业;安全管理;问题;对策;石油企业是生产型企业,为经济社会建设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为社会带来了火灾、爆炸以及等有毒气体泄露等重大安全生产隐患。
因此,“安全第一”对于高风险的石油企业安全生产活动具有特殊的指导作用和意义。
一、石油企业安全管理概述传统意义上的安全管理即安全生产管理,随着生产和技术的发展,安全管理的理也念伴随着人们对安全生产的理解的不同而逐渐变化,站在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解释。
简单来说,传统的安全管理是就是指保证和促进安全生产的一切管理措施,把安全管理视对为“员工”、“设备”、“环境”、“制度”构成的安全系统的协调控制,即对生产活动中的安全问题进行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和协调等一系列活动的总称,安全管理的目的是保员护工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保护国家和企业的财产不受损失,促进社会发展。
但是,对安全管理理解的不同源于人们实际生产工作的需要,不存在适用于所有业企的统一模式,正如所说,针对不同的企业安全管理的理解不应该相同,并提出了两类安全管理的理念:一种简单地说明了安全管理的功能,适用于一般的普通中企小业;另一种强调了对安全生产的系统管理,适用于大型高危险性企业。
二、石油企业安全管理现状为了有效应对石油行业中的各种突发性生产安全事故,我国三大国有石油公司都对行业内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进行了安排和部署,并组织筹建了相关部门。
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建立了应急指挥中心,由中国石化应急指挥中心办公室负责具体的指挥协调工作。
浅谈中国石油安全问题及应对策略
浅谈中国石油安全问题及应对策略摘要:通过对我国石油安全形势现状的介绍,指出了中国石油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应对策略,从而进一步保障中国石油安全这一战略问题。
关键词:中国石油安全问题应对策略不同类型的国家,石油安全有着不同的含义。
对于石油进口国而言,是指能够获取保障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石油供应;对于石油出口国而言,是指石油的需求有保障[1]。
中国是属于石油进口国,文中提到的石油安全,就是在数量和价格上能满足经济社会持续发展需要的石油供应保障能力。
本文对中国石油安全形势现中面临的问题进行阐述,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1、研究目的由于石油资源的稀缺性、支撑现代工业的不可替代性以及不可再生性,石油已经不是一种简单的经济商品,而是政治商品,也是战略物资[2]。
在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石油安全已成为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的重大战略课题。
面对国际石油市场变幻莫测的形势,应该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来探讨我国的石油安全战略。
保障石油供应安全已经成为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全局的战略性问题[2]。
2、中国石油安全存在问题作为一种战略资源,石油安全影响到中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防安全,自1993 年我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以来,我国每年进口量逐年增加,对外依赖程度不断加大。
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比较长的时期,中国石油安全方面还将面临比较大的问题。
(1)石油供需求矛盾加剧,对外依存度高,石油进口过分依赖中东石油资源。
(2)石油供给来源渠道和运输存在隐患,通道风险,“马六甲困局”事关运输安危[1]。
原油进口通道单一,目前中国90%以上进口的石油需要从海上船运,其中90%的海上船运由外轮承担。
一旦遇到战争、外交或是其他不可抗拒的风险,中国的石油运输安全将处于极为被动的局面。
(3)我国缺乏国际石油定价话语权[3]。
作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大国,却还没有石油定价的发言权。
在国际石油市场上,我国还只是石油价格的接受者,而不是制定者,处于相当不利的地位。
我国石油安全及其应对措施
我国石油安全及其应对措施0 引言中国是一个石油消费大国,也是环境问题比较严重的国家之一。
近几年以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对石油能源的需求愈来愈多,一方面,能源环境问题已严重影响着中国居民的生活质量,并制约着中国经济的长久健康发展。
另一方面,石油能源生产的增长速度赶不上消费增长速度,形成严重的石油空缺灾荒。
有限的石油能源能否得到充分的利用,严重影响着石油安全的保证能力和环境保护能力。
因此,根据国际格局及时调整自身的石油能源结构及发展战略,才能确保我国的能源安全提供保障。
1 石油安全的定义能源安全是伴随着战后世界经济的复兴与发展而产生的,能源安全源于能源供应的动荡与价格的急剧上涨或下跌。
简而言之,能源安全即为能源供求与价格的稳定与动荡状态。
传统的石油安全理论范围比较狭隘,仅关注石油供给安全方面,其具体表现形式主要有储备和储量大就能保证石油安的储量安全观,以及通过资本运营在市场上可购买到石油的资本安全观两个方面。
传统的石油安全理论不为全面,石油储量以及资本市场对石油安全有一定的贡献,但是却不能最大限度的保证石油的安全。
因为每个地区的石油储量的多少是自然天赋,短期内通过单纯依靠增加储量获得石油安全是不现实的。
再加上石油市场起伏跌更频率大,价格大幅度上升或者下降时有发生,由此,在当今的国际格局以及石油市场的前提下,此二方面已经不能为石油安全你提供一个有力的保障。
近几年以来,随着世界经济的爆炸性增长、国际格局的变更以及能源安全理论的诞生,石油安全概念的内涵也得到了不断拓展。
现如今,以数量和价格即可满足石油供应为内容的传统意义的石油安全概念已然不能适应时代的需求,满足社会长久健康发展因素的石油安全概念面世,并且在实际生产中我国石油安全已经发展到关注石油的不可再生性和资源有限性,考虑长久健康发展的石油安全保障阶段。
当前有人指出,石油安全即是指一国拥有主权、或实际可控制、或实际可获得的石油资源,在数量和质量上能够保障该国经济当前的需要、参与国际竞争需要和长久健康发展的需要。
目前石油安全工作的状况和解决建议-物资管理论文-管理学论文
目前石油安全工作的状况和解决建议-物资管理论文-管理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目前,石油是世界上最基本的能源之一,很多现代化企业都以石油作为化工产品的原材料,世界各国都非常中石油产业的发展,石油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中必不可少的黑金,而我国作为能源消耗大国,每年都需要进口大量的原有和成品油,这种现状使石油安全的隐患明显地成为石油产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石油安全工作的现状1、进出口逆差的增大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逐渐提高,我国的石油需求也在逐年增加,石油短缺已经成为我国目前最主要的经济矛盾。
我国的时候产量增长缓慢。
而消费总量却在逐年上升,自从1993 年中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以来,国内的石油产量一直处在缓慢增长的状态,而对石油的大量需求导致中国石油进口总额在迅速增长,成为我国一项主要的贸易逆差,这种供不应求的局面给我国的石油安全带来很大的威胁。
可以预见,在未来的十年中,石油资源的需求量还会持续增长,石油仍然是我国的基础能源,石油进口的依存度还会逐年上升,这种资源依赖会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一定的隐患。
2、我国的石油产量增长潜力有限世界油气分布格局表明,我国处于油气富集程度较低的地区,我国人均拥有的石油可采量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0%;由于我国地质结构的原因,我国的石油大多数埋藏深、地面条件差,而且地址类型复杂,给石油的勘探和开采总成很大的难度,提高了石油开采的成本,我国的石油开采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这种现状也加大了我国的石油进口需求。
3、石油价格的波动随着中国石油总量的持续增加,世界石油的价格波动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石油价格的不断增长已经造成了国家外汇支出的增加,再加上炼油加工及运输成本的增加等原因,石油价格已经严重影响到我国的一部分工业、农业、交通灯和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产业。
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体格重要因素。
二、解决中国石油安全问题的对策1、改变能源消费结构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交通运输业、汽车工业、房地产业以及价格制造业的日常消费也在快速增长,尤其是交通运输业以及石化企业的发展都力不开对石油的需求,另一方面。
我国石油安全问题与对策
我国石油安全问题与对策当今世界对石油资源的控制已经成为大国间经济、政治、外交斗争与合作的焦点之一。
我国正处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在发展中消耗大量的石油等能源,因此目前研究我国的石油安全问题就显得更加重要了。
一、中国石油安全形势分析1、石油消费快速增加,石油储量不足。
我国目前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进口国。
2003年与2001年相比石油消费净增总量超过4200万吨,年递增8.7%。
2004年我国累计进口原油1.2亿吨,增长更是达到了34.8%。
2010年中国的石油总需求规模将达到3.5亿-3.8亿吨,而石油进口依存度将达到51.4%-52.6%。
我国陆地石油探明储量较少,2002年世界的剩余石油可采储量为1427亿吨,而中国的石油探明剩余储量为33亿吨仅占2.3%。
而按照IEA出版的《世界能源展望》的预测,我国2010年对石油的需求量将占到全球的7.5%。
尽管我国的领海石油勘探拥有很大潜力,但与日本及东南亚诸国的领海主权问题会影响领海石油的勘探开发。
2005年7月日本政府批准帝国石油公司到东海位于中国正在建设的“春晓油气田”和“断桥油气田”南侧水域的三个矿区开采石油的事件就严重影响了中国开发东海石油的进程。
2、粗放式增长,放大了中国的石油供需矛盾。
从1990年至2003年,我国GDP的年平均增长速度约为9.7%,能源消费总量的平均增长速度约为3%;GDP 的增长与能源消费总量是正相关,且对能源的依赖性很强。
从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来看,主要是石油的消费比例不断提高,石油缺口持续扩大,对石油进口的依赖程度迅速提高。
目前,我国每百万美元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 3.1倍,是OECD(经济合作发展组织)国家和地区的4.3倍,更是日本的9倍,因此我国高速的经济增长必然会带来石油供需矛盾的放大。
3、我国战略石油储备体系尚未完全建立。
战略石油储备对一个国家,尤其对像中国这样存在石油供求矛盾的发展中大国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它可以在国际社会发生军事和经济动荡时,保证我国军队和生产用油;在油价高居不下时可以平抑石油价格,减小经济遭受的冲击;可以对石油的禁运和投机起到威慑作用。
我国石油安全面临的问题与对策.pdf
2011.Ⅰ经济理论与实践我国石油安全面临的问题与对策褚跃民( 中原油田采油工程技术研究院,河南濮阳 457001)改革开放 30 多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导致对能源特别是石油的需求不断增加,国内的石油产量已不能满足正常的生产、生活需要,因此对进口海外石油的依赖度逐年递增。
如 2007 年,我国进口石油 1. 8328 亿吨,2008 年净进口 2. 0067 亿吨,2009 年进口 2. 038 亿吨,2010 年前 8 个月,对进口石油的依赖度上升为 53. 9% ,已经超过了国际上公认的 50% 的警戒线。
9 月份原油进口量达到 2329 万吨,较上年同期的 1720 万吨增长 35. 4% ,创下历史新高。
已经名副其实地成为石油进口大国。
众所周知,石油是工业的血脉,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对进口石油超过 2 亿吨的我国来说,石油安全问题不仅越来越成为中国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面临着一系列严峻国际因素的影响。
一、我国石油安全面临的问题我国的石油安全面临着国内国际方面的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国产石油供不应求。
国产石油供不应求的主要原因是我国的石油储量与产量有限。
尽管近年来油气产量也有一定的增长,但增长缓慢。
长期以来,我国东部主力油田经过多年的开采,已进入开发中后期,稳产增产难度很大; 西部受自然条件的限制,只能逐年递增; 海上开采难度大、成本高,且南海、东海存在国际争议,这样就造成了在短期内石油增产不会有大的突破。
另外,经济的高速增长拉动石油需求持续增长。
再者,当前的节能政策对节油的影响力及影响效果非常有限。
2.进口油源单一的制约。
油源多元化,旨在分散突发事件对石油供给的影响,减少供应中断的风险。
目前,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超过50% ,但主要进口源只有 4 个: 中东占 39% ; 非洲占26% ; 前苏联地区占 13% ; 东南亚占 15% 。
2007 年我国主要石油进口源、数量及比重见表 1。
中国的石油安全及应对策略
中国的石油安全及应对策略石油是现代工业社会中不可或缺的能源资源,近年来,中国对石油的依赖度不断提高。
但是,石油的安全问题一直存在,给国家安全和发展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因此如何保障石油安全,研究应对策略,显得十分重要。
一、目前的石油供需情况目前,中国石油消费量占全球的比重已经超过了13%,用油总量已经超过了8.5亿吨,排名全球第一。
随着中国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石油的依赖程度将持续提高。
而石油产量和储备的限制将会制约石油行业的快速发展,因此,中国需要制定石油安全的基本策略。
二、石油安全的重要性石油安全是指通过国家政策、行业规范、技术手段等方式,保障石油供应的安全性及其价值的稳定性,确保本国能源供需平衡,并防范一旦出现石油安全事故给国家经济、社会、安全带来极大的损失。
石油是国家大宗能源资源之一,其安全对于国家经济发展、国家安全、社会稳定以及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石油安全的挑战在国际市场上石油价格波动极大,原油价格的上涨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不容小觑。
另外,石油勘探、开发、运输过程中发生的安全事故也给我国的石油安全带来了很大的威胁。
同时,石油的稀缺性、重要性以及石油资源的垄断性也是制约我国石油安全的因素。
四、应对策略1.完善石油市场体系,提高石油储备能力我国应继续立足市场化、法制化原则,完善石油市场化运作机制,建立健全石油市场交易规则,增加储备油产业化,促进国内石油市场逐步向市场化、国际化方向发展。
同时,加强石油储备能力建设,提高国家石油储备的量和质。
2.提高对石油勘探技术的研发及投入为提高石油资源的利用率,需要加强对石油勘探技术的研发,建立完善的石油勘探技术体系,推进石油勘探技术的升级,降低石油勘探成本,提高石油资源的开采效率。
3.加强石油输送和储存的安全管理加强石油输送和储存的安全管理,提升石油管道、储罐设施的运行安全水平,健全操作规程和安全管理制度,加强操作人员培训和管理,确保石油输送和储存工作安全稳定。
我国石油能源安全面临的风险由挑战
联系实际谈谈我国石油安全面临的风险与对策石油供应安全是确保国家经济得以正常发展的重要基础。
近年来我国国内石油产量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石油进口量不断增加,使我国的石油供应安全出现了新的问题。
我国应提高石油利用效率,积极发展新能源,加快建设石油战略储备体系,加强海军建设保障海上通道安全以及参与国际能源合作等措施来构建石油安全的有效屏障。
在当今国际舞台上石油领域的竞争超出了纯商业的范围已成为世界大国经济、军事、政治斗争的武器。
国际石油跨国公司正在加紧抢占最重要的石油产地他们的商业利益与西方国家的政治军事利益是一致的并且得到其国家政府的支持因此我国的石油安全有受制于人的潜在威胁。
从非军事方面考虑对国家安全影响最大的除粮食外就是石油世界能源多样化虽然是大势所趋但是石油依然是世界经济发展中的重要能源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仍将在世界经济舞台上扮演重要的不可替代的角色。
从20世纪60年代起我国石油在世界消费中的比例已上升到40%以上已处在经济发展对石油的依存度不断提高的阶段。
面临越来越严峻的石油资源环境。
石油安全已成为国际安全的国之大计确保石油安全不仅是“远虑”而且是“近忧”必须从战略高度重视并加快建立石油安全战略体系以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
中国石油可采资源探明率为43%,尚有57%的剩余可采资源有待探明,总体属于石油勘探中等成熟阶段。
但中国待探明石油资源70%以上主要分布在沙漠、黄土塬、山地等等,勘探开发难度加大,技术要求和成本费用越来越高。
未来中国石油储量增长的主要领域在西部和海上。
另外,南沙海域石油资源丰富,根据初步估算石油可采量约为100亿吨,其中70%在中国断续国界以内。
海上油田有其特殊性,石油会在海床下流动,早开发者会得益更多。
所以,中国应该尽量多开发海上油田而非陆上油田,中国应该抓紧更多的海上石油勘探。
我国的石油安全将面临四大风险:一是油价风险。
随着石油这种战略资源采出程度越来越高,勘探开发逐步向复杂和困难地区延伸,石油成本逐渐增加,国际石油价格逐渐震荡上扬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我国石油安全面临的威胁和对策
我国石油安全面临的威胁和对策目前我国石油进口逐年增加,未来我国将不得不依赖于石油进口,一旦海外石油被切断,将对我国经济造成毁灭性的打击,我国石油安全当前面临的威胁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国际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的冲击。
国际油价的大起大落势必造成中国石油企业海外投资的不确定性。
此外,一些国家为了缓解经济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对石油、煤炭等资源性产品征收高额关税,这使得中国海外石油进口价格的不确定性进一步增强。
二是一些国家多方面遏制中国石油发展。
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得国内对石油的需求旺盛,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和进口国家,使得世界能源战略格局发生根本变化。
这使得一些国家,加紧在全球布局争夺油气资源,甚至在国际上散步中国威胁论、能源威胁论等。
三是世界地缘政治冲突加剧,中国石油安全外患严重。
经济发展离不开石油,自然与政治分不开,这就是石油政治。
美国等一些国家通过政治外交甚至军事手段其势力已经渗透至中东等一些重要产油地区。
中国的石油进口大部分聚集在这一地区,加上目前叙利亚、伊朗政治形势严峻,这为未来几年中国确保海外石油进口安全埋下了极大隐患。
第一,大力实施煤化油战略和积极开发原油替代品,加紧海洋石油资源的勘探和研发海洋采油技术。
我们要从整个能源战略出发,优化能源结构,降低能源结构中的石油比例,尽可能地实现非石油能源向应用石油能源的转化,进而降低国民经济发展对石油资源的过分依赖。应重视煤炭液化、气化技术的研究,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达到煤炭的清洁利用、高效利用、增值利用,减少对石油的依赖。第二,实施石油贸易的多元化。
今后我国的油气资源外部供应线路必须实施多元化的方针而绝不是像目前的这种单一的和绝对的海上运输路线,改变石油贸易上长期的偏向中东和非洲的地域保守做法,开发地域盲区,充分的利用国际石油资源。除此之外,还应通过各种方式从国际市场上寻找稳定的供货渠道,积极的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参与国际石油市场的竞争,以实现石油供应的多元化,规避当前石油集中带来的风险。第三,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战略石油储备体系。
我国石油安全形势及对策
我国石油安全形势及对策石油在现代社会中有着不同于一般商品的战略地位,在经济、国防和政治外交领域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石油也不同于一般的工业产品,是一种蕴藏于地下的不可再生的能源矿产。
近年来,我国经济形势不断高涨,随之而来的石油供需矛盾和石油安全问题也不断凸现。
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12年10月24日发布《中国的能源政策》白皮书称,近年来,中国能源对外依存度上升较快,特别是石油对外依存度从本世纪初的32%上升至目前的57%。
一,我国石油安全形势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石油消耗与日俱增,进口连年扩大,对外石油依存度逐步提高。
我国1993年成为石油净进口国,1996年成为原油净进口国,2006年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石油消费国。
石油对外依存度几乎每隔两三年就跨上一个新台阶,由1997年的10%、1999年的20%、2002年的30%、2004年的40%,扩大到2008年的50%,2009年原油对外依存度达52%。
2011年1月中石化公布上年经营主要数据,2010年原油产量3.3亿桶,略增0.05%,加上中石油以及其他石油巨头的产量,我国生产原油2.03亿吨,较上年增长了6.9%。
此外,中国海关总署公布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进口原油2.39亿吨,出口原油303万吨,全年净进口原油2.36亿吨。
对比我国原油产量和净进口数据后,可以算出,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达53.7%,创下新高。
中石化公布的经营数据还披露了原油加工量等数据,原油加工量很大程度上意味着我国对油品的需求。
中石化是我国最大的炼油企业,2010年原油加工量同比增长13.16%,达2.11亿吨。
其中,汽油、柴油和煤油产量同比分别增长4.18%、10.50%和19.54%,意味着国内对油品需求日增。
中石油年度报告预测,中国2011年原油净进口将增加11.2%,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石油供求矛盾日益显著。
另据凤凰中文台报道,英国石油公司报告显示,美国能源安全前景好于中国。
联系实际谈谈我国石油能源安全面临的风险与对策
联系实际谈谈我国石油能源安全面临的风险与对策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对能源需求量的增加,我国的能源需求与供给必然产生缺口。
我国经济20年来的迅速发展是以能源的大量消耗为代价的。
1980年以来,我国的能源总消耗量每年增长约5,是世界平均增长率的近3倍。
中国的能源储量与未来几十年的发展需求之间已经存在一个巨大的缺口,而且这个缺口将越来越大。
有专家测算出我国国内能源的缺口量:在21世纪初期将超过1亿吨标准煤,2030年约为2.5亿吨标准煤,到2050年约为4.6亿吨标准煤。
这种估计的准确性到底有多大我们可以暂不考虑,但我国的能源缺口在逐年增大,进口依存度将逐步扩大,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也是未来我国能源安全的最主要问题。
仅在石油需求上,我国今后新增的石油需求量几乎要全部依靠进口,到2020年前后,我国的石油进口量有可能超过3亿吨,一跃成为世界第一大油品进口国。
由于我国能源自给能力无法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我们必须实行对外开辟海外能源渠道和对内节能并重的方针。
我国要积极参与国际能源资源的开发,参加国际能源市场的竞争,在全球能源领域占领战略制高点。
要积极开展能源外交,加强能源的国际合作,在日趋激烈的能源争夺战中占据主动地位。
然而,根据物质不灭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从长远来看,在全球范围内必然会出现某些资源绝对稀缺的问题。
我们只有通过节约能源、开发替代和节减消费来解决这一问题。
因此,我们必须加大国内节约能源、合理利用能源的力度。
国家能源安全概念包括以下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经济安全性,是指通过维持能源的供应与需求之间相互均衡的状态,在保障能源稳定供给的前提下满足国家生存与发展的正常需求。
二是能源使用的安全性,即能源的消费及使用不应对人类自身的生存与发展环境构成任何威胁。
其中,能源供给保障是国家能源安全的基本目标,是“量”的概念。
是对于一定的时间并受一定的技术经济水平限制的;而能源使用安全则是国家能源安全更高目标是“质”的概念。
中国石油安全的战略分析
中国石油安全的战略分析介绍中国石油安全是指中国国内石油资源的供应和需求的平衡、石油贸易的安全及相关设施的安全。
中国石油安全是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国家经济的稳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正常运行。
本文将对中国石油安全进行战略分析,包括当前面临的挑战和应对策略。
挑战能源需求增长中国是世界上能源消费最大的国家之一,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对石油的需求不断增长。
这给中国石油安全带来了巨大压力,特别是在国际能源市场波动和供应不稳定的情况下。
供应不稳定中国石油生产能力有限,大部分石油依赖进口。
国际能源市场的波动和地缘政治的不确定性都会对中国石油供应造成直接影响,从而对中国石油安全构成挑战。
合规风险由于中国石油行业的规模庞大,存在一定程度的安全风险。
安全事故、环境污染等问题可能会导致石油生产中断甚至停滞,对中国石油安全造成威胁。
应对策略为了保障中国石油安全,采取一系列战略措施至关重要。
多元化能源供应中国应通过多元化能源供应渠道来降低对石油的依赖。
积极发展可再生能源、核能等清洁能源,提高能源资源的多样性和可持续性。
建设战略石油储备建立和完善战略石油储备体系,提高国内石油供应的稳定性和可控性。
战略石油储备可以在国际能源市场波动时提供稳定的供应,保障国内需求不受外界影响。
强化监管和安全管理加强对石油企业的监管,健全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制度,提高石油行业的安全管理水平。
通过规范化的管理和安全监测手段,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降低合规风险。
拓宽国际合作渠道加强与其他国家的能源合作,积极发展国际石油市场,拓宽中国石油供应渠道。
通过与其他国家的合作,使中国能够更好地应对供应不稳定和地缘政治风险。
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强石油行业的科技创新,提高石油资源的开采和利用效率。
通过科技进步,可以降低石油生产成本,提高国内石油供应的可持续性。
结论中国石油安全是国家能源安全的基石,面临着供需不平衡、供应不稳定和合规风险等挑战。
中国石油安全问题分析及相应对策
石油安全问题分析及相应对策石油工业的进展历经了四个阶段,在油气资源开发、管道建立、炼油化工及油气田对外合作、国际化经营等方面取得了肯定成果。
但资源相对不足,石油储量增长难度大;主力油田进入稳产后期,新区上产任务重;石油供需缺口加大,进口依存度进一步提高;石油平安形势不容乐观。
油气进展的战略应连续贯彻“立足国内、开拓国际、油气并举、厉行节省、建立储备”的方针,依据资源分布特点,东部挖潜,延长稳产期;西部加大投入,实现增储上产。
在战略部署上做到“四个结合”。
一、石油的进展现状(一)简要回顾与进展现状石油工业的进展历经了四个阶段,一是探究成长阶段(20世纪50年月):以1959年发觉大庆油田为标志;二是快速进展阶段(20世纪60~70年月):主要是1965年结束对进口石油的依靠,实现自给,还相继发觉并建成了成功、大港、长庆等一批油气田,原油产量迅猛增长,1978年突破1亿吨大关,从今进入世界主要产油大国行列;三是稳步进展阶段(20世纪80年月):这一阶段石油工业的主要任务是稳定1亿吨原油产量。
这十年间探明的石油储量和建成的原油生产力量相当于前30年的总和,油气总产量相当于前30年的1.6倍;四是战略转移阶段(20世纪90年月至今):90年月学校国提出了稳定东部、进展西部、开发海洋、开拓国际的战略方针,东部油田胜利实现高产稳产,特殊是大庆油田连续27年原油产量超过5000万吨,制造了世界奇迹;西部和海上油田、海外石油项目正在成为符合现实的油气资源战略接替区。
(二)存在问题1.资源相对不足,石油储量增长的难度大的最终石油可采资源量即使按160亿吨计,只占的3.9%;人均拥有石油最终可采资源量和产量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1/5左右。
2.主力油田进入稳产后期,新区上产任务重的原油生产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占产量的2/3.但其主力油田已进入高含水(88%)、高采出程度(75%)和高采油速度的“三高”阶段。
特殊是大庆油田原油产量连续27年超过5000多万吨,2002年在5013.1万吨的产量水平上划了句号,方案今后将逐年递减。
石油企业的安全生产问题和管理对策
石油企业的安全生产问题和管理对策安全管理一直是石油企业生产和运营中十分棘手的问题,为适应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与企业国际化经营的要求,重在狠抓安全管理的落实,这样石油企业生产的安全隐患就会越来越少,从而为中国石油企业在未来取得更加持久、更大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1.石油企业的安全管理的问题1.1石油企业的工作坏境风险大,易发生安全事故石油行业的产业链长,无论是在生产过程中,还是在运输以及销售服务等过程中,都容易与易燃易爆问题打交道,工作环境的安全风险大,安全事故容易发生。
无论是细节上的管理问题,还是整个管理的可控制问题,这种行业性质,就决定了石油企业都必须将细节上的安全问题,环境问题,作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大问题,同时也是石油企业发展的基础。
企业能够在这个行业立足的根本。
多年来,中国石油企业从上到下重视安全管理,强调安全,普遍推行HSE管理[1],做了大量工作,但成效并非尤为显著,甚至在一些较为先进的企业中也同样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安全事故以及一些重大的安全问题。
而我国从企业层面上看,一些重大的安全事故几乎都是由于细节上管理的缺陷,导致管理失控而产生的,并且屡屡不绝,惨痛的事实和后果告诉我们了细节上管理的重要性。
1.2企业安全战略方针存在诸多缺陷一个有重大战略缺陷的企业,必然更加的容易频发安全事故,容易由细节管理失控而导致重大事故发生甚至整个局面出现问题。
不根据科学依据,科学管理,只是简单的依靠行政命令,以降低作业成本为中心和依据去执行施工,结果是必然的,安全设施的不完备,甚至通过减少安全设施来减少施工成本。
通过延长工作时间来减少人工成本,结果是显而易见的,如此的依据和战略上的重大缺陷,导致的将是重大事故频发的'几率极大提升,甚至无可避免。
1.3技术以及操作水平的落后无论是在管理上,设备上,技术上,作为一个安全事故易发的行业,其设备更新,及安全技术更新和操作水平的提升,都必须保持与时俱进的状态。
针对企业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不断对技术及操作进行改进。
我国石油企业安全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
我国石油企业安全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摘要:石油企业是我国支柱型企业,与社会生产和经济发展联系紧密。
同时,由于石油易燃、易爆,其在生产和运输过程中具有很高的危险性。
因此,石油企业生产的安全管理是一项十分重要的课题。
本文主要分析了石油企业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一些提高石油企业安全管理的对策,以进一步提高石油企业安全管理水平,促进石油企业健康发展。
关键字:石油企业;安全管理;问题;对策引言近年来,我国石油企业生产事故频发,国家对石油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
目前,我国石油企业安全管理中仍存在诸如技术落后、形式主义严重等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石油企业的发展。
因此,深入研究石油企业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1石油企业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1.1缺乏安全生产意识,难以彻底解决安全生产问题部分石油企业在日常生产过程中尚未认识到安全管理的重要性,虽然制定了一些规章制度,但石油企业中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和违反劳动纪律的现象屡见不鲜,严重威胁着石油企业的安全生产。
还有一些石油企业的员工缺乏安全意识,导致生产过程中及易出现安全问题。
由于员工对提高安全意识的认识不够全面,导致其不能及时处理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而致使安全生产问题不能被彻底解决。
1.2技术落后,设备陈旧石油企业的技术落后及设备陈旧在很大程度上会对企业本身安全带来威胁,甚至引发某些安全事故。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很多石油企业为了降低企业成本,增加短期收益,使用老旧设备,设备长期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导致设备损坏问题突出。
设备维护还存在“以修代养”的情况,不重视日常保养,导致了小毛病拖成大问题,生产中的安全隐患也由此频频出现。
1.3形式主义严重可以说,形式主义是石油企业安全管理中最严重的问题。
“某项安全工作看起来做的不错。
”这句话恰恰是很多安全隐患的保护伞,在安全工作形式主义的影响下,石油企业的安全问题像滚雪球一样,日积月累过程中逐渐变大,最终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中国的石油安全及应对策略3篇
中国的石油安全及应对策略第一篇:中国的石油安全形势概述石油作为一种重要的能源资源,在能源结构中拥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然而,由于石油资源的不断枯竭和地缘政治、经济、环境等因素的影响,石油安全问题日益成为全球范围内的焦点。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石油消费国之一,也面临着诸多石油安全挑战。
一方面,中国的石油生产不断增加,但石油储量有限,国内对石油的依赖度依然很高。
另一方面,由于石油市场的全球化,国际能源政治和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使得石油价格波动较大,对国内经济产生影响。
此外,国际能源安全形势依然严峻,战争、恐怖主义等因素仍然可能打击全球石油市场,这也对中国的石油安全构成了威胁。
针对这些石油安全挑战,中国政府已经实施了一系列应对措施。
例如,加强国内储备和市场监管,增加进口渠道,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发展可再生能源等。
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石油进口国和原油加工出口国之一,石油市场也逐步趋于成熟和规范。
然而,我们也需要看到,石油安全形势的变化是不断的,石油市场的不确定性和波动性也需要我们持续关注和应对。
在未来,我们需要继续加强政策和技术支持,提高石油安全意识,确保国家能源安全和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第二篇:中国的石油储备安全策略石油储备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石油商品不断波动和产量不稳定的情况下,保持石油储备的稳定和充足,可以确保国家在石油危机时期具有相对的灵活性和稳定性。
因此,中国政府已经制定了一系列的石油储备安全策略。
首先,加强石油储备管理,完善储备体系。
中国政府将石油储备分为中央和地方两级,建立相应的管理机构和制度。
中央石油储备主要集中在海岸储备油库和地下库等区域,具有应急储备和补贴市场供应的双重作用。
而地方石油储备则由各地政府负责管理,配合中央储备满足地方经济和社会需求。
其次,提升石油储备能力和水平。
中国政府已经建立了大量的石油储备设施,如南京大型储油基地、北方储油基地等,可以为国家提供强大的石油储备能力和应对能力。
中国如何应对石油各方面问题
我国应对石油各方面问题的策略2 我国的石油安全问题及对策[2]2.1 建立多渠道进口油机制。
分散原油进口风险目前我国所需原油主要来自三个国家和地区,分别为中东,非洲和俄罗斯。
据来自联合证的数据显示,2005年上半年,我国从这三个国家和地区进口的原油分别占我国原油进口总量的560/0,22%和9%。
中东历来政局比较动荡,但却是我国进口原油的主要地区,该地区向我国出口石油的国家主要是沙特阿拉伯、伊朗和阿曼。
近两年来,美国和伊朗关系不断恶化,如果这两个国家冲突全面升级,无疑将给我国从伊朗进口原油带来不便;也会对国际原油市场造成巨大冲击,从而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重大影响。
所以,我国应该加大对政局比较稳定的俄罗斯和非洲等其他国家原油的进口量。
从而化解进口地较单一而可能面临的风险。
2.2 加快建立我国的石油战略储备体系,减少国内油价的短期波动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建立有自己国内的石油战略储备,以减轻国际油价大幅变动给自己国家带来的经济损失。
世界上最早建立石油战略储备的是法国。
据国际能源机构统计,法国目前的石油储备约2226万吨。
德国政府早在1966~,就建立了一个多元化的石油储备体系。
后来通过颁布((石油及石油制品储备法,将国内石油储备量定为90天。
日本是一个各种资源都缺乏的国家,所以日本政府也早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就建立了战略石油储备制度,并制定了石油储备法,通过立法强制国家和企业储备石油。
美国由于在20世纪70年代深受“石油危机”之害,所以在1975年12月22日,就出台了能源政策和储备》法令,宣布建立石油战略储备。
目前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储备国,其储备数量占经合组织国家中政府石油战略储备的600/0。
以美国目前的石油储量,加上民间机构的石油储存,预计可支撑全国使用150天。
随着较完善的战略石油储备的建立,西方国家在确保能源供应方面的抗风险能力已大大加强,而且确实在关键时刻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1991年海湾战争期间,美国每天大约出售500万桶的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国际能源机构(IEA)也向市场提供每天250万桶的原油,消除了市场对战争的恐慌心理,使当时世界石油市场的油价基本上一直处于平衡状态,成功地抑制了油价的上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国石油安全问题及应对策略
摘要:通过对我国石油安全形势现状的介绍,指出了中国石油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应对策略,从而进一步保障中国石油安全这一战略问题。
关键词:中国石油安全问题应对策略
不同类型的国家,石油安全有着不同的含义。
对于石油进口国而言,是指能够获取保障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石油供应;对于石油出口国而言,是指石油的需求有保障[1]。
中国是属于石油进口国,文中提到的石油安全,就是在数量和价格上能满足经济社会持续发展需要的石油供应保障能力。
本文对中国石油安全形势现中面临的问题进行阐述,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1、研究目的
由于石油资源的稀缺性、支撑现代工业的不可替代性以及不可再生性,石油已经不是一种简单的经济商品,而是政治商品,也是战略物资[2]。
在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石油安全已成为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的重大战略课题。
面对国际石油市场变幻莫测的形势,应该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来探讨我国的石油安全战略。
保障石油供应安全已经成为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全局的战略性问题[2]。
2、中国石油安全存在问题
作为一种战略资源,石油安全影响到中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防安全,自1993 年我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以来,我国每年进口量逐年增加,对外依赖程度不断加大。
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比较长的时期,中国石油安全方面还将面临比较大的问题。
(1)石油供需求矛盾加剧,对外依存度高,石油进口过分依赖中东石油资源。
(2)石油供给来源渠道和运输存在隐患,通道风险,“马六甲困局”事关运输安危[1]。
原油进口通道单一,目前中国90%以上进口的石油需要从海上船运,其中90%的海上船运由外轮承担。
一旦遇到战争、外交或是其他不可抗拒的风险,中国的石油运输安全将处于极为被动的局面。
(3)我国缺乏国际石油定价话语权[3]。
作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大国,却还没有石油定价的发言权。
在国际石油市场上,我国还只是石油价格的接受者,而不是制定者,处于相当不利的地位。
(4)世界主要产油区受到大国干预,加剧了我国石油安全危机。
3、中国石油安全的应对策略
3.1节约为首,开发与节约并重,实施可持续发展的能源战略
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把坚持以人为本与尊重自然规律相结合,努力为人类的长期生存和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资源相对不足,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相对比较诺,能源利用率也较低。
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对国家经济及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依靠技术进步和科学的管理手段,调整产业结构,提供能源效率,减少GDP的石油消耗量是控制石油消费量增加的主要手段。
走资源节约型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建立节约型能源消费模式,则要把节约用油作为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3.2开发新能源,努力使用多种能源
从整个能源战略角度出发,石油安全战略是国家整体能源战略的一部分,优化能源结构,兼顾石油和其他能源的比例,大力发展替代能源,如风能、核能、太阳能等,从而降低石油在能源结构中的消费比例,使用多种能源,减少企业和消费者对单一石油消费的依赖,缓解石油资源供需不平衡的紧张局面。
开发替代能源,不仅可以增强中国能源系统的抗风险能力,而且可以保证在未来的国际能源产业竞争中占得一席之地。
新的替代能源还可以满足广大农村地区人口的能源需求,减少森林过度开采和植被破坏。
3.3石油安全储备战略体系的快速建立,增加安全系数
建立石油储备的战略体系,可以增强应对可能出现的时候危机的能力,从而降低石油不安全因素的影响。
石油储备体系是保障中国石油市场供应和价格稳定的重要手段。
这已为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的实践所证实。
借鉴国外的经验,中国建立石油储备体系在初始阶段,在借鉴经验的同时,根据实际国情采用国家与企业相互结合的储备方式,国家为主,企业共同参与。
中国实行国内储备为主,国外储备为辅的战略。
国家的石油储备主要是确保国家在发生战争、自然灾害以及其他突发事件时,国家能够应对石油需求,保证充足供给,同时也可以在国内石油价格波动异常的情况下适当的进行抑制。
企业对石油的商业储备不仅可以保证国家石油储备的平均水平,还可以稳定市场供应,稳定人心,缓和国内油价异常波动。
况且,企业商业储备是自筹资金,因而能减轻在建立石油战略储备方面,国家所承担的巨额财政负担。
3.4充分利用国际石油市场,建立多元化海外石油供应体系
中国原油的进口比例中大部分原油来自非洲和中东。
而且这种较高比例水平预计在未来几年内将继续保持。
然而,目前中东和非洲地区的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处于动荡时期,恐怖事件发生频繁,武装冲突不断,如此等等,这种情况对石油市场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目前,中国进口的原油大部分是通过海上运输的,海运量占进口量的98%左右。
我国必须寻找石油供应市场多元化的途径,提高从周边产油国进口石油能源的地位。
4、结语
我国要加强对国际石油价格波动的观察和预见,广泛收集信息,进行周密分析,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总体来看,世界在一定时期范围内不缺油,问题的关键在于石油资源的供需平衡关系。
目前中国在国际石油定价方面几乎没有发言权,因此对中国而言,石油供应方面的不安全系数居高。
因此,建立自己的石油期货市场,努力谋求国际油价的定价权,是将目前的防御型体系向主动出击型体系的一个重大转变。
一个价格不断波动的国际石油市场不符合中国的经济利益。
我国应承担起一个经济大国对国际经济的稳定发展所应肩负的责任。
参考文献
[1] 邓琳,邓刚.中国石油安全与对策探讨[J].理论与探讨,2010(4):226.
[2] 陈惠芳,张斌.中国石油安全的影响因素及战略选择[J].理论与实践,2010(3):75-76.
[3] 张新政,张立丰.浅析我国石油安全问题及对策[J].现代商业,213-214.
[4] 宋黎明,柳俊峰,黄成亮.试析国际石油资源安全与我国战略应对.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Dec.2003,V ol.11,No.4.
贾宝,1987年9月1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现从事石油钻井相关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