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图野外数据采集要求
1_500地形图要求内容
![1_500地形图要求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bf65d5b302d276a200292e8d.png)
1:500地形图测绘2.3.1基本要求a) 地形图碎部点高程注记至0.01m。
b) 地形要素测绘与表示,要按规范与图式执行。
c) 地形图测绘完成后,作业员应详细地进行自我检查与整理,测区要统一对所测图幅进行检查。
d) 地形图内容表示要合理、齐全、综合取舍要恰当,主次分明。
e) 地貌测绘要正确,表示要合理,微貌显示要逼真。
2.3.2 数据采集方法a) 在空旷地区且能满足RTK测量条件的地方,直接采用RTK技术采集碎部点三维坐标数据,并将采集的碎部点按编码存入电子手簙。
b) 在居民区或RTK信号较差的地方采用全站仪采集数据。
使用全站仪在各级控制点上设站、定向、检查,采用极坐标法采集地形、地物点三维坐标,利用全站仪内部存储器记录地形、地物点观测顺序号、三维坐标和编码,在野外现场绘制草图,并标注观测顺序号。
测站上要记录观测错误的数据的顺序号,以便内业进行数据删除。
数据采集时,地物点、地形点测距的最大长度应不超过200米,应遵守“看不清不测”的原则。
2.3.3 仪器设置及测站检查地形测图时仪器的设置及测站上的检查应符合下列规定:a) 仪器对中误差不应大于5mm;b) 照准一图根点标定方向,观测另一图根点作为检核,算得检核点的平面位置误差不应大于0.05m,高程误差不应大于0.05m;c) 仪器高、棱镜高应量记至毫米。
2.3.4 数据处理将RTK手簙或全站仪记录数据传输至计算机,对采集的数据进行检查,删除错误数据后,将数据格式转换为CASS2008软件数据格式,利用软件展绘野外采集数据点号(即观测顺序号)(或编码)。
2.3.5 图形编辑对照野外绘制的草图,利用展绘到计算机软件上的点号(或编码)进行地形图的编辑,根据相应图式、规范和设计书要求对地物进行分层、编码。
2.3.6 地形图测绘内容及取舍本测区地形图测绘内容应表示:测量控制点、居民地和垣栅、工矿建筑物及其他设施、交通及附属设施、管线及附属设施、地貌和土质、植被等各项地物、地貌要素,以及地理名称注记等。
地形图测绘外业数据采集
![地形图测绘外业数据采集](https://img.taocdn.com/s3/m/986d910c7cd184254b353578.png)
欢迎刊登广告
! 北京测绘 "#3*(R(,@ 4?0Q*%(,@ 6,2 =677(,@ $ 是公开发行的科技期刊 % 为办好本刊 &活跃技 术市场 & 提高您的产品知名度 &欢迎您刊登广告 &进行产品宣传 % 广告品种包括图形图像广告 ’文字广告 等 % 欢迎来人来函来电联系 % 联系人 (北京市海淀区羊坊店路 GI 号 邮编 (G"""#S ! 北京测绘 "编辑部 王老师 杨老师 联系电话 ("G"OJ#TS!GSG
"<> 和负号 )<$+
! ! R H收稿日期 I !""#<"!<L"
9 - 在后视点屏幕中 " 输入后 视点号 )9KD $B $ 并按 H,0.I + 若存储有后视点的坐标 "则可显示测
!""# 年第 # 期
0*1+02 +11 3>4 7. 7.
北京测绘 ! !
I
3 ( 在前视测量作业屏幕中输入测点点号 &78 ,9’( 编码 &19:;’ 和棱镜高 &0 <8’" 按 -*,./ 进行
H关键词 I
! 中图分类号 "
$!#LM-
! 文献标识码 "
9
! 文章编号 "
L""N<#"""O!""#P"#<"""Q<"!
随着现代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 " 全站仪的功 能得到进一步扩展 " 自带内 存卡 #$%&%’( 卡 $ 的 全站仪在测绘生产工作中得到广泛应用 " 地形图 测绘外业数据采集就是一个应用实例 % 我公司在 几年前成立了地形图测绘 )% 小组 " 按照 $*%( 的工作方法 " 不断对地形图测绘外业数据采集技 术进行探索和改进 % 我公司的地形图测绘外业数 据采集技术主要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 平板仪测 图 ! 全站仪 +,-""! 自带 $%&%’( 卡的全站仪测 图 % 现简介 ./$%/0 系列全站仪地形图测绘外业 数据采集技术及其应用 %
测绘地形作业分类标准
![测绘地形作业分类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8828c61a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fd.png)
测绘地形作业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工作,它涉及到对地理环境的精确测量和记录,以便于人们了解和利用土地资源。
以下是对地形测绘作业的一个基本的分类标准,共包含地形图测绘和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两大部分,以下内容仅供参考,请您根据实际情况撰写。
一、地形图测绘地形图测绘是测绘地形作业中的重要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数据收集:包括对地理环境的调查、土地利用情况、地质构造等信息的收集。
2. 设备准备:使用专门的测绘设备,如全站仪、GPS接收机等,对地理环境进行精确测量。
3. 数据采集:按照规定的测量方法和精度要求,对地理环境进行测量和记录。
4. 数据处理: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计算,形成地形图的基本数据。
地形图测绘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类别:1. 基础测绘:主要针对城市、乡镇等大型区域的地形图测绘,需要精确测量地理环境,包括建筑物、道路、水系等要素。
2. 专项测绘:针对特定区域或特定目的的测绘,如水利工程、地质灾害、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等。
需要针对特定要素进行测量和记录,如水系、植被覆盖、土壤类型等。
3. 应急测绘:在自然灾害发生后,需要进行快速的地形图测绘,以便于救援人员了解灾区情况,制定救援方案。
需要使用便携式测绘设备,快速获取数据并进行处理。
二、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是对土地资源的利用情况进行的调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数据收集:包括对土地资源的调查、土地利用情况、土地权属等信息的收集。
2. 实地调查:对土地资源进行实地勘察,了解土地利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3. 数据处理和报告编写: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整理,形成土地利用现状报告,为相关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也可以分为几个类别:1. 常规调查:每年定期进行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目的是了解土地资源的利用情况,为政府部门制定政策和规划提供依据。
2. 专项调查:针对特定区域或特定目的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如土地权属纠纷、违法用地调查等。
地形图测绘的技术要求以及一些特殊情况下的测绘方法
![地形图测绘的技术要求以及一些特殊情况下的测绘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421027aa69dc5022abea0001.png)
地形图测绘的技术要求地形图应表示测量控制点交通及辅助设施、管线及辅助设施、水系胡辅助设施、境界、地貌和土质植被等各项地物、地貌要素,以及地理标注等。
地形图的测绘与取舍除应符合《城市测量规范》中的有关规定外,还应符合下列要求:⑴地形图的测绘,应真实反映地物、地貌的状况。
⑵测区内所有的等级控制点和图根控制点均应用图式绘于图上。
⑶房屋测绘简易棚房、临时工棚不予测绘,但以砌砖为墙体的较整齐正规的简易房屋则应测绘。
⑷花圃、绿化带①建筑区内的绿化带一般用花圃符号表示,大片的草坪用草地符号。
高出地面的花坛,用实线分隔;与地面同高的绿化地用地类界符号分隔,当花坛或绿化地的边界与内部道路重合时,重合部分只绘内部道路线。
②活树篱笆符号在图示中属于栏栅类地物,起隔离作用的带状灌木按此符号表示,花圃周边的矮冬青树虽然也起隔离作用,但它与花圃是一整体,主要作用还是绿化,因此可不绘活树篱笆符号。
⑸道路、河流公路应按图式绘路面线(铺面)和路肩线,路面线用0.3mm的粗实线,路边用0.1mm的细实线。
桥梁与道路连接处应按图式以适当的空隙予以分隔,以突出桥梁位置。
河流、小沟不需测注河(沟)底高程, 2.5m宽以下小沟的沟边,不绘陡坎符号。
⑹其它地物电力线、通讯线一律不连线,高压线只是在通过主干道路时连线。
地形图上电杆、路灯、消防栓、各类控制箱等地物的点位,应该是该地物的中心。
测量这些地物时,应采用偏镜法确定其中心位置的坐标,不应以棱镜的位置作为该地物的点位。
门墩的符号应与实地方向一致,方块符号的中心应是门墩的中心,不应随意标绘。
⑺注记单位名称的注记应简洁、准确。
②开发地块按以下三类情况注记:已平整或正在平整的地块注“平土区”;已开始施工的地区注“施工区”;无规则的挖掘沙、石土的场地注“乱掘区”,场地较长的明显陡坎,按实地情况测绘。
③钢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厂房不注“钢”,而注名“砼”。
一般铁皮房按照简易房表示。
④水系名称应用斜体字注记。
地形图测量技术要求
![地形图测量技术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5ab394f243323968001c920d.png)
地形图测量技术要求-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1 地形图测绘1.1 图根控制测量图根控制点是直接供地形图测绘使用的依据。
图根控制点的密度应根据实地地物、地貌的复杂程度,地形图测绘的测量手段和作业方式等情况决定;图根点的密度不得小于每平方公里14个。
图根控制点相对于邻近等级控制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得大于0.2米,高程中误差不得大于0.1米。
图根控制点宜选在地势较高、视野开阔的地方并应设定标志,相邻点间必须通视。
根据实地情况结合目前的测量设备以及技术手段,本测区图根控制点的平面测量可采用光电测距导线、GPS快速静态/静态相对定位和GPS RTK等满足精度要求的方法。
图根控制点的高程测量可采用水准测量、光电测距导线、GPS 快速静态/静态相对定位和GPS RTK等满足精度要求的方法。
当解析图根点不能满足测图要求时,可增补少量图解交会点或视距支点作为测站点测图。
由图根点上可支出一个支点,支点边长不宜大于地形点最大于400米。
1.1.1 图根控制测量采用光电测距导线施测时的要求图根平面控制测量应闭合或符合于路线等级控制点上。
当需要加密时,图根控制点不宜超过两次符合;条件受限时,可布设成支导线,支导线的边数不得超过3条。
图根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导线全长小于3000米,平均边长300米,40,不小于1个测回,测角中误差小于±20秒,导线的方位角闭合差小于n导线相对闭合差小于1/4000。
组成节点后,节点间或节点与起算点的长度不得大于2100米。
1.1.2 图根控制测量采用GPS快速静态/静态相对定位施测时的要求图根控制测量采用GPS快速静态/静态相对定位施测时的要求基本等同首级GPS控制测量的要求。
区别为标准差计算时固定误差a和比例误差系数b的取值不同,图根控制测量时a取10mm,b的取20mm/km。
测定图根控制点的高程采用GPS快速静态/静态相对定位时,必须联测6个等级高程控制点用来进行高程拟合。
1:500--2000全野外数字地形图测量流程
![1:500--2000全野外数字地形图测量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a5c66b02f90f76c660371a01.png)
全野外数字地形图测量作业流程采用全野外手段进行1:500、1:1000、1:2000或其它比例尺地形图测量,获取数字形式的大比例尺地形图。
测量中,执行《城市测量规范》(CJJ8―99)和《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图式》(GB/T 20257.1-2007)等相关规范规程,也可依照委托方要求执行其指定的规范规程。
工作流程图如下:图41. 资料准备基础控制资料:国家二、三、四等平面控制点或城市GPS A、B级网控制资料,一、二、三等水准点资料,以及其它相关资料。
地形图:1:500、1:1000、1:2000或其它大比例尺数字或纸质地形图。
其它资料:行政境界、注记名称等资料。
仪器设备:全站仪、测量型GPS、皮尺等硬件以及数字化软件。
应认真检查数据资料是否齐全,数据质量是否合格,仪器设备是否合格、齐备,大型项目需填写“项目资料清单”。
2. 图根控制测量根据CJJ8―99和GB/T7929―1995等相关标准,进行图根控制布设﹑施测及计算,获取图根点,作为地形测图的基础。
3. 地形测图地形测图主要内容包括居民点和垣栅、工矿建筑物和其它设施、交通及附属设施、管线及附属设施、水系及附属设施、境界、地貌和土质、植被等各项地物、地貌要素,以及地理名称注记等。
此外,测量控制点也是地形图的重要内容之一。
测图方法可采用全站仪直接采集数据+便携式微机外业实时成图,或全站仪+电子手簿采集数据内业机助成图,或全站仪+掌上机外业记录与图形并存内业联机成图方法。
也可采用经纬仪配合量角器展点的测绘方法,内业进行数字化成图。
此外,还可采用测记法﹑大平板仪等其他测绘方法。
提供成果为数字形式地形图或记录在薄膜或纸质图上的外业调查草图。
4. 地形图编辑不同测图方法提供的外业测图成果不同,内业编辑工作也有区别:a、对于外业提供的数字形式的地形图,主要进行图形编辑、图幅接边和图幅之间要素一致性检查等工作,获取地形图基线数据。
野外地形数据采集规范(工程测量)
![野外地形数据采集规范(工程测量)](https://img.taocdn.com/s3/m/2372d92e7375a417866f8f4d.png)
地形图测量规范(资料来自工程测量规范中)第一节一般规定第4.1.1条测图的比例尺根据工程性质、设计阶段和规模大小,可按表4.1.1选用。
第4.1.2条地形的类别划分,应根据地面倾角(α)大小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地形图的基本等高距,应按表4.1.2选用。
第4.1.3条地形图的图式,应符合现行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国家标准图式中没有规定的地物、地貌可自行补充,但应在技术报告书中注明。
第4.1.4条地形测量的区域类型,可划分为一般地区、城镇居住区、工矿区和水域。
第4.1.5条地形图图上地物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位置中误差,应符合表4.1.5的规定。
第4.1.6条等高线插求点对邻近图根点的高程中误差,应符合表4.1.6的规定。
第4.1.7条工矿区细部点位置和高程的中误差,应符合表4.1.7的规定。
第4.1.8条地形原图制作时,宜选用厚度为0.07~0.10mm,伸缩率小于0.2‰的聚酯薄膜。
第4.1.9条地形图的分幅,可采用矩形或正方形。
图幅的编号,宜采用图幅西南角坐标的千米数表示。
小测区可采用顺序编号;对于已施测过地形图的测区,亦可沿用原有的分幅和编号。
第4.1.10条图廓格网线绘制和控制点的展点误差,不应大于0.2mm。
图廓格网的对角线、图根点间的长度误差,不应大于0.3mm。
第4.1.11条每幅图应测出图廓外5mm,图幅的接边误差不应大于本规范表4.1.5和表4.1.6规定值的22倍,小于规定值时,可平均配赋;超过规定值时,应进行实地检查和修改。
第4.1.12条地形图应经过内业检查、实地的全面对照及实测检查,实测检查量不应少于测图工作量的10%。
第二节图根控制测量第4.2.1条图根点的精度,相对于邻近等级控制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应大于图上0.1mm;高程的中误差,不应大于测图基本等高距的1/10。
第4.2.2条图根平面控制点的布设,可采用图根三角、图根导线、电磁波测距仪用极坐标或交会点等方法。
当在等级点下加密时,图根控制不宜超过2次附合。
野外数据采集步骤
![野外数据采集步骤](https://img.taocdn.com/s3/m/a4276d20f242336c1eb95e67.png)
1.草图法数字测图的流程:外业使用全站仪测量碎部点三维坐标的同时,领图员绘制碎部点构成的地物形状和类型并记录下碎部点点号(必须与全站仪自动记录的点号一致)。
内业将全站仪或电子手簿记录的碎部点三维坐标,通过CASS传输到计算机、转换成CASS 坐标格式文件并展点,根据野外绘制的草图在CASS中绘制地物2.全站仪野外数据采集步骤①置仪:在控制点上安置全站仪,检查中心连接螺旋是否旋紧,对中、整平、量取仪器高、开机。
②创建文件:在全站仪Menu中,选择“数据采集”进入“选择一个文件”,输入一个文件名后确定,即完成文件创建工作,此时用来保存采集到的坐标数据。
③输入测站点:输进入数据采集之输入数据窗口,按提示输入测站点点号及标识符、坐标、仪高,后视点点号及标识符、坐标、镜高,仪器瞄准后视点,进行定向。
④测量碎部点坐标:仪器定向后,即可进入“测量”状态,输入所测碎部点点号、编码、镜高后,精确瞄准竖立在碎部点上的反光镜,按“坐标”键,仪器即测量出棱镜点的坐标,并将测量结果保存到前面输入的坐标文件中,同时将碎部点点号自动加1返回测量状态。
再输入编码、镜高,瞄准第2个碎部点上的反光镜,按“坐标”键,仪器又测量出第2个棱镜点的坐标,并将测量结果保存到前面的坐标文件中。
按此方法,可以测量并保存其后所测碎部点的三维坐标。
3.下传碎部点坐标:完成外业数据采集后,使用通讯电缆将全站仪与计算机的COM 口连接好,启动通讯软件,设置好与全站仪一致的通讯参数后,执行下拉菜单“通讯/下传数据”命令;在全站仪上的内存管理菜单中,选择“数据传输”选项,并根据提示顺序选择“发送数据”、“坐标数据”和选择文件,然后在全站仪上选择确认发送,再在通讯软件上的提示对话框上单击“确定”,即可将采集到的碎部点坐标数据发送到通讯软件的文本区。
4.格式转换:将保存的数据文件转换为成图软件(如CASS)格式的坐标文件格式。
执行下拉菜单“数据/读全站仪数据”命令,在“全站仪内存数据转换”对话框中的“全站仪内存文件”文本框中,输入需要转换的数据文件名和路径,在“CASS坐标文件”文本框中输入转换后保存的数据文件名和路径。
野外数据采集
![野外数据采集](https://img.taocdn.com/s3/m/35b270659ec3d5bbfc0a745e.png)
野外数据采集数字测图作业通常分为野外数据采集和内业数据处理编辑两大部分。
野外数据采集通常利用全站仪或RTK GPS接收机等测量仪器在野外直接测定地形特征点的位置,并记录地物的连接关系及其属性,为内业成图提供必要的信息,它是数字测图的基础工作,直接决定成图质量与效率。
数据编码野外数据采集仅仅采集碎部点的位置(点的坐标信息)是不能满足计算机自动成图要求的,还必须将地物点的连接关系和地物诚性信息(地物类别)记录下来。
通常是用按一定规则构成的符号串来表示地物属性和连接关系等信息,这种有一定规则的符号串称为数据编码。
数据编码的基本内容包括:地物要素编码(或称地物特征码、地物属性码、地物代码)、连接关系码(或连接点号、连接序号、连接线型)、面状地物填充码等。
一、国家标准地形要索分类与编码按照《1:500 1:1OOO 1:2000外业数字测图规程》(GB/T 14912—2005)的规定,野外数据采集编码的总形式为:地形码+信息码。
地形码是表示地形图形要素的代码。
在《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GB/T 13923—2006)和《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规范》(CJJ100—2004)中对比例尺为1 : 500、1 : 1000、1 : 2 000的代码位数的规定是6位十进制数字码,分别为按数字顺序排列的大类、中类、小类和子类码,具体代码结构如图8-16所示。
左起第一位为大类码;第二位为中类码,是在大类基础上细分形成的要素码;第三、第四位为小类码,是在中类基础上细分形成的要素码;第五、第六位为子类码,是在小类基础上细分形成的要素码。
代码的每一位均用0〜9表示,例如对于大类:1为定位基础(含测量控制点和数学基础);2为水系;3为居民地及设施;4为交通;5为管线;6为境界与政区;7为地貌;8为植被与土质。
表8-1为8个大类中大比例尺成图中基础地理信息要素部分代码的示例。
图8-16 碎部点编码规则表8-1 1:500、1:1000、1:2000基础地理信息要素部分代码Xmap数字测图系统的编码是在《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字典第1部分:1 : 500 1 :1 000 1:2 000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字典》 (GB/T —2007)7位编码方式的基础上,扩展了一位的编码,这扩展用来表示要素的表示方法。
1:500地形图要求
![1:500地形图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675781f0804d2b160a4ec02b.png)
1:500地形图测绘2、3、1基本要求a)地形图碎部点高程注记至0、01m。
b) 地形要素测绘与表示,要按规范与图式执行。
c)地形图测绘完成后,作业员应详细地进行自我检查与整理,测区要统一对所测图幅进行检查.d)地形图内容表示要合理、齐全、综合取舍要恰当,主次分明。
e) 地貌测绘要正确,表示要合理,微貌显示要逼真。
2、3、2数据采集方法a)在空旷地区且能满足RTK测量条件得地方,直接采用RTK技术采集碎部点三维坐标数据,并将采集得碎部点按编码存入电子手簙.b)在居民区或RTK信号较差得地方采用全站仪采集数据。
使用全站仪在各级控制点上设站、定向、检查,采用极坐标法采集地形、地物点三维坐标,利用全站仪内部存储器记录地形、地物点观测顺序号、三维坐标与编码,在野外现场绘制草图,并标注观测顺序号.测站上要记录观测错误得数据得顺序号,以便内业进行数据删除。
数据采集时,地物点、地形点测距得最大长度应不超过200米,应遵守“瞧不清不测”得原则。
2、3、3仪器设置及测站检查地形测图时仪器得设置及测站上得检查应符合下列规定:a) 仪器对中误差不应大于5mm;b) 照准一图根点标定方向,观测另一图根点作为检核,算得检核点得平面位置误差不应大于0、05m,高程误差不应大于0、05m;c) 仪器高、棱镜高应量记至毫米。
2、3、4数据处理将RTK手簙或全站仪记录数据传输至计算机,对采集得数据进行检查,删除错误数据后,将数据格式转换为CASS2008软件数据格式,利用软件展绘野外采集数据点号(即观测顺序号)(或编码)。
2、3、5 图形编辑对照野外绘制得草图,利用展绘到计算机软件上得点号(或编码)进行地形图得编辑,根据相应图式、规范与设计书要求对地物进行分层、编码。
2、3、6地形图测绘内容及取舍本测区地形图测绘内容应表示:测量控制点、居民地与垣栅、工矿建筑物及其她设施、交通及附属设施、管线及附属设施、地貌与土质、植被等各项地物、地貌要素,以及地理名称注记等。
地形图绘制的基本步骤和要求
![地形图绘制的基本步骤和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62bb652d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ec79c63.png)
地形图绘制的基本步骤和要求地形图作为地理学中一种非常重要的图像表达方式,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的研究和应用中。
地形图能够直观地反映地表的地貌特征和地理环境,对于地理学、地质学、环境科学等学科研究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地形图绘制的基本步骤和要求。
一、收集和整理地理数据地形图绘制的第一步是收集和整理地理数据。
这些数据包括地形高程、地貌特征、水系分布、土地利用等。
常用的数据来源有卫星遥感影像、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地面采集的测量数据等。
这些数据需要经过处理和整理,以满足地图绘制的需要。
二、选取合适的地理底图地形图的底图是绘制地形图的基础。
底图的选取应根据具体的绘图目的和使用环境来确定。
一般来说,底图应包括较详细的地理信息,如河流、道路、交通设施等。
同时,底图的色彩要和地形图的要素相协调,以避免信息混乱和困惑。
三、绘制地形要素地形要素是地形图的核心内容,包括地势高程、地貌特征、水系分布、土地利用等。
在绘制过程中,需要根据前面收集和整理的数据,选择合适的符号和标注方式来表达地形要素,并注意符号和标注的清晰度和一致性。
地形要素的绘制应保持准确和真实,以便读者能够准确理解地图的信息。
四、设置图式和注记地形图的图式和注记是为了更好地表达地图内容和方便阅读而设置的。
图式主要包括方位指示、刻度尺、图例等,可以帮助读者了解地图方向、测度距离和理解符号的含义。
注记是对地图要素的文字说明,应简明扼要地描述地理特征和属性。
图式和注记的设置应尽量简洁明了。
五、地图的设计和编辑地形图的设计和编辑是为了提高地图的美观度和可读性。
在设计和编辑过程中,需要注意布局的合理性和信息的清晰度。
地图的要素应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排列和组合,以避免杂乱和冗余。
同时,地图的比例尺和投影方式也需要根据实际需要来选择。
六、检查和修订地图地形图的绘制完成后,需要进行检查和修订。
检查主要包括检查地图的准确性、连续性和一致性等。
如果发现错误或不合理的地方,需要及时予以修正。
1:500地形图要求
![1:500地形图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0cc68d9e8762caaedd33d463.png)
1:500地形图测绘2.3.1基本要求a) 地形图碎部点高程注记至0.01m。
b) 地形要素测绘与表示,要按规范与图式执行。
c) 地形图测绘完成后,作业员应详细地进行自我检查与整理,测区要统一对所测图幅进行检查。
d) 地形图内容表示要合理、齐全、综合取舍要恰当,主次分明。
e) 地貌测绘要正确,表示要合理,微貌显示要逼真。
2.3.2 数据采集方法a) 在空旷地区且能满足RTK测量条件的地方,直接采用RTK技术采集碎部点三维坐标数据,并将采集的碎部点按编码存入电子手簙。
b) 在居民区或RTK信号较差的地方采用全站仪采集数据。
使用全站仪在各级控制点上设站、定向、检查,采用极坐标法采集地形、地物点三维坐标,利用全站仪内部存储器记录地形、地物点观测顺序号、三维坐标和编码,在野外现场绘制草图,并标注观测顺序号。
测站上要记录观测错误的数据的顺序号,以便内业进行数据删除。
数据采集时,地物点、地形点测距的最大长度应不超过200米,应遵守“看不清不测”的原则。
2.3.3 仪器设置及测站检查地形测图时仪器的设置及测站上的检查应符合下列规定:a) 仪器对中误差不应大于5mm;b) 照准一图根点标定方向,观测另一图根点作为检核,算得检核点的平面位置误差不应大于0.05m,高程误差不应大于0.05m;c) 仪器高、棱镜高应量记至毫米。
2.3.4 数据处理将RTK手簙或全站仪记录数据传输至计算机,对采集的数据进行检查,删除错误数据后,将数据格式转换为CASS2008软件数据格式,利用软件展绘野外采集数据点号(即观测顺序号)(或编码)。
2.3.5 图形编辑对照野外绘制的草图,利用展绘到计算机软件上的点号(或编码)进行地形图的编辑,根据相应图式、规范和设计书要求对地物进行分层、编码。
2.3.6 地形图测绘内容及取舍本测区地形图测绘内容应表示:测量控制点、居民地和垣栅、工矿建筑物及其他设施、交通及附属设施、管线及附属设施、地貌和土质、植被等各项地物、地貌要素,以及地理名称注记等。
地形图测绘相关数据采集指南
![地形图测绘相关数据采集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f80d5f4b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dd.png)
测图要素采集说明1.要素采集Ø作业之前对模型进行接边差检查。
Ø作业图幅必须画出模型有效范围线。
Ø作业时测标中心位置必须切准高程及位置。
Ø接边按照接西北边的原则, 并在提交时注记接边情况。
Ø数据采集按照内业定位, 外业定性的原则进行采集, 不允许出现错漏、移位和变形。
1.1居民地及桓栅1)房屋不允许综合, 应逐个采集, 区分不同性质、不同层次、不同高度, 采集以最高层开始, 保证上层完整, 再逐渐向下层采集, 注意不同高度的房屋不能合并采集, 采集时测标中心应切准房檐角或房檐边。
房屋之间不规则时, 采集时在保证房屋精度的前提下适当使用直角化。
2)楼房等高程建筑较多时, 采集时多切换模型, 房屋采集要完整。
3)房屋中间的天井(空地), 应注意采集。
4)单位、小区等院落外围的围墙要完整、准确地采集, 注意院落的封闭性, 避免出现不合理的开口。
5)楼梯间、电梯机房、水箱间及装饰性塔楼不采集。
但楼顶上移动或联通的微波传送塔、发射塔等地物要注意采集。
6)建筑物上的阳台、雨罩、门廊、檐廊需要与房屋分开采集。
门廊、柱廊的柱子需要采集。
7)居民地内部的简易房、棚房根据项目要求采集。
8)街道两侧用石棉瓦、塑料制品等搭建的不正规的临时建筑物一般不采集。
9)机关、企事业单位和住宅区内正规的停车棚, 要采集。
10)正在施工中的房屋(只要存在地基), 需按建筑中房屋表示。
11)正规的厕所、牲口房需要采集, 居民地院内的厕所按照简单房采集, 如下图所示不需要采集。
12)依比例尺表示的塔形建筑物、烟囱、水塔等采集建筑基部轮廓线。
13)街道、公园、小区、幼儿园内设有文体娱乐设施的场所, 使用地类界圈出范围。
14)公共场所独立的公用电话亭、固定邮政箱需采集。
15)围墙采集时遇到门墩、门顶、院门, 需捕捉上。
16)栅栏、篱笆、铁丝网图上长度大于1cm时, 应表示, 围墙图上宽度大于0.6mm时依比例双线表示, 小于0.6mm时不依比例单线表示。
野外地形数据采集与数据处理
![野外地形数据采集与数据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5af52ff5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3b.png)
野外地形数据采集与数据处理一、地形点的描述信息测量的基本工作是测定点位,直接测定点的坐标确定点位,或者通过测量水平角、竖直角、距离来确定点位。
数字测图是通过计算机软件自动处理(自动识别、自动检索、自动连接、自动调用图式符号等),自动绘出所测的地形图。
因此,对地形点必须同时给出点位信息及绘图信息。
数字测图中地形点的描述必须具备3类信息:1.测点的三维坐标;2.测点的属性,即地形点的特征信息; (地貌点还是地物点)测点的连接关系。
3.其中,第一项是定位信息,后两项是绘图信息。
测点是要标明点号,点号在测图系统中是惟一的,根据它可以提取点位坐标。
二、地形编码计算机是通过测点的属性信息来识别测点是哪一类特征点,用什么图式符号来表示,数字测图中是用编码来代替地物的名称和代表相应的图式符号以表明测点的属性信息。
地形编码是一种人为的约定,是联系内业与外业的一种纽带。
我国一推出了关于地形图图式,地形图要素分类代码等国家标准:如《1:500 1 :1000 1 :2000 地形图图式》,1 :《5000 1 :10000 地形图图式》,1 :500 1 :1000 1 :2000 地形图要素分类代码》,《国土基础信息数据分类与代码GB1804-93》等等。
这些标准是我们制定地形编码的重要依据。
地形信息共分九大类,并挨次细分为小类、一级和二级。
分类代码由四位数字码组成:X大类码代码1X小类码名称测量控制点X一级代码代码2X二级代码名称居民地11 平面控制点111 三角点1111 一等1112 二等1113 三等1114 四等在《国土基础信息数据分类与代码GB-13923-92》中,在上述编码基础上又扩充一位:识别位。
(一)、地形编码的原则1. 符合国标、图式分类,符合地形绘图的习惯;2. 力求简洁,便于操作和记忆,符合测量员的习惯;3. 便于计算机处理;4. 编码要有系统性、科学性和可扩充性。
(二)、常见编码方法按照《1:500 1 :1000 1:2000 地形图图式》,地形要素分为十类:(1) 测量控制点(2) 居民地(3) 共矿企业建造物和公共设施(4) 独立地物(5) 道路及附属设施(6) 管线及垣栅(7) 水系及附属设施(8) 境界(9) 地貌与土质(10) 植被常见编码1. 三位整数编码2. 四位整数编码3. 五位整数编码4. 六位整数编码5. 七位整数编码6. 八位整数编码7. 拼音字母编码8. “无编码”系统9. “无记忆编码系统”三、连接信息连接信息可分为连接点和连接线型。
最新地形测量规范标准
![最新地形测量规范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a5fa756c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c6.png)
最新地形测量规范标准地形测量是获取地表形态特征和地理信息的重要手段,广泛应用于城市规划、土地管理、工程建设等领域。
随着技术的发展,地形测量规范也在不断更新以适应新的测量技术和应用需求。
以下是最新地形测量规范标准的概述:1. 测量范围与精度要求地形测量应覆盖所有需要详细地形信息的区域,包括但不限于城市、乡村、山脉、河流等。
测量精度需满足国家或行业标准,例如,对于城市规划,可能需要达到厘米级的精度。
2. 测量方法与技术地形测量应采用先进的测量技术,如卫星定位系统(GPS)、遥感技术、无人机测绘等。
这些技术可以提供高效率、高精度的测量结果。
3. 数据采集与处理数据采集应遵循标准化流程,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数据处理应使用专业的地形测量软件,进行地形图的绘制和地形数据的分析。
4. 地形图的绘制地形图应按照国家或行业标准进行绘制,包括等高线、地形特征、地物标记等。
地形图应清晰、准确,便于阅读和使用。
5. 质量控制地形测量过程中应实施严格的质量控制措施,包括现场检查、数据复核、成果审核等,确保测量结果的可靠性。
6. 信息安全与保密地形测量数据涉及国家安全和个人隐私,应严格遵守信息安全和保密规定,防止数据泄露。
7. 环境保护在进行地形测量时,应尽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采用环保的测量方法和设备。
8. 规范更新与培训随着技术的发展,地形测量规范需要定期更新。
从业人员应接受相应的培训,以适应新的规范和测量技术。
9. 法规遵守地形测量应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包括土地管理法、测绘法等。
10. 结论地形测量是一项技术性强、要求高的工作,需要遵循严格的规范和标准。
通过不断更新和完善规范,可以确保地形测量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准确的地理信息支持。
请注意,上述内容为概述性质,具体实施时应参考最新的国家或行业标准文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房屋以墙基外角为准,房屋应逐个测量表示。临时性的房屋(煤渣砖、石棉瓦顶用简单房屋表示,民工的工棚可不表示),但用地类界绘出,并注“工棚区”。房屋根据建筑结构和层数不同要分开表示(分层线用实线表示,一层的可不注层数)。混成一体的建筑物,层数比较清楚的应尽量分层测绘,分层表示困难时,以主体建筑层数注记;层数相近而又较难分割的,以占地面积较大的层数注记,对综合性的大楼和裙楼,建筑物与地面交线用实线表示,最外飘出部分的投影线以及主体与裙楼分层用虚线表示;裙楼层数以面积大的注记,主体楼层以最高层数注记。
与房屋相连的台阶按投影测绘,但图上不足绘三级符号的(实地长度小于1.5m),可不表示。建筑物门前的有行车通道的雨蓬(罩),无论有柱无柱,均应按投影测出(用虚线绘出)。
6、房屋结构图式规定表示,即注“砼”、“混”、“砖”等。以砖为墙体,楼板不是钢盘混凝土结构的瓦、铁皮、石棉瓦盖顶的房屋均以“砖n”表示;楼板是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瓦顶房或者平顶房均以“混n”表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房屋以“砼n”表示,当墙面已装修无法判定为框架结构时,统一规定8层(含8层)以上用“砼n”表示,以下用“混n”表示(n表示层数)。附在其它房屋或靠围墙搭建并以木板或其他简单材料为盖顶的杂物房和搭建在江边、鱼塘边、水面上的茶楼、房屋以简单房屋表示;以钢柱或钢筋混凝土柱为支撑,四周以铁皮为墙体,铁皮或石棉瓦为顶盖的车间、工厂也以简单房屋表示,面积较大时注其用途。
4、地形图要素的表示
地物、地貌要素的表示方法和取舍原则,除应按现行的国家标准《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T 20257.1-2007执行外,还应符合以下规定(1)居民地的各类建筑物、构筑物及主要附属设施应准确测绘实地外围轮廓和如实反映建筑结构特征。建(构)筑物和围墙轮廓凸凹小于0.2m,简单房屋凸凹小于0.3m,可用直线连接。
大门的门顶以顶盖为准,用虚线绘好,柱的位置应实测;
门墩以墩外围为准,墩的位置应实测;
室外楼梯应实测表示,但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与房子连成一体而且是露天的,另一种是与房子不连成一体独立的,而且是有盖顶的,均以室外楼梯表示,以落地的范围实测,室外楼梯,宽度小于图上1㎜(实地0.5米)的不表示。
3、野外数据采集要求
(1)居民地的各类建筑物、构筑物及主要附属设施应准确测绘实地外围轮廓和如实反映建筑结构特征;房屋的轮廓应以墙基外角为准,房屋应逐栋表示,并按建筑材料和性质分类,注记层数。
(2)建(构)筑物及其它设施依比例尺表示的,应实测其外部轮廓,并配置符号或按图式规定用依比例尺符号表示;不依比例尺表示的,应准确测定其定位点或定位线,用不依比例尺符号表示。
落地阳台以栏杆外围为准,用实线表示,其内部的墙基线用虚线表示:悬空阳台和飘楼(吊楼)均用虚线表示,为了在图上有所区别规定飘楼(吊楼)加注层数,一层吊楼也要注“1”,但不注结构。当又有阳台又有吊楼时,以多的一种表示,两者一样多时,阳台综合进吊楼一起计为吊楼的层数表示。
门廊以顶盖投影为准,用虚线绘出,柱的位置要实测;
7、围墙、栅栏、栏杆、篱笆和铁丝网等围护物,均应实测。在墙基1米以上(含1米)构筑栏杆的按围墙表示,1米以下的以栅栏表示,实测位置以墙基为准。
8、房屋内部天井原则上应表示(小于4平方阳台。若第二层为飘楼,以上各层为阳台时,则表示最外一层的飘楼或阳台,投影到一楼以上的,飘楼和阳台不表示,当两种交替变换频繁时,短的一种归入长的一种综合表示(“短”是指长度小于2米)。
5、房屋附属设施实测的内容和表示方法:
柱廊以外线投影为准,用虚线表示,四角或转角处的支柱应实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