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药材功效统计)

合集下载

中药功用归纳简表

中药功用归纳简表
白芍
养血调经、活血止痛
白术
健脾胃、益气养血
黄精
滋阴润燥、养心安神
茯苓
利水渗湿、健脾和胃
苓甲
利水渗湿、清热解毒
丹参
活血化瘀、清热解毒
川芎
活血通络、舒筋活血、止痛解痉
地黄
滋阴补肾、养血安神
白术
健脾胃、益气养血
川木通
利水通淋、消肿解毒
藿香
燥湿化浊、解表散寒
苍术
健脾胃、祛湿止泻
砂仁
理气和胃、行气止痛
乌梢蛇
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中药功用归纳简表
中药
功效
人参
补气、益力、健脾胃、提神醒脑
黄芪
补气养血、益阳气、固表止汗
当归
养血活血、调经止痛、滋阴补阳
川芎
活血通络、舒筋活血、止痛解痉
熟地黄
补肾益精、滋阴养血、调经止带
枸பைடு நூலகம்子
滋阴补肾、明目养颜
黄连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川乌
祛风湿、活血化瘀
连翘
清热解毒、泻火燥湿
桂枝
温经散寒、解表困、通阳达经

2023年中药学类之中药学(士)通关试题库(有答案)

2023年中药学类之中药学(士)通关试题库(有答案)

2023年中药学类之中药学(士)通关试题库(有答案)单选题(共50题)1、治疗肝血不足,阴虚内热之心悸失眠,首选的方剂是A.朱砂安神丸B.天王补心丹C.酸枣仁汤D.导赤散E.归脾汤【答案】 C2、中药汤剂煎煮完成后.应A.趁热滤出B.放置4小时后滤出C.放冷后滤出D.放温后滤出E.浓缩后滤出【答案】 A3、越鞠丸的组成药物中不含A.川芎B.苍术C.枳实D.神曲E.香附【答案】 C4、除另有规定外,流浸膏剂每1ml与原药材多少克相当A.0.1克B.1克C.1.5克D.2克E.3克【答案】 B5、下列药物中,既有防腐作用,又有局部止痛作用的是A.尼泊金乙酯B.三氯叔丁醇C.山梨酸钾D.20%以上乙醇E.苯甲酸钠【答案】 B6、质地较轻且用量较少的饮片应放在斗架的位置是A.低层B.高层C.中上层易取处D.中层E.最下层的大药斗【答案】 B7、不属于温热性能作用的是A.温通B.温经C.开窍D.补火E.助阳【答案】 C8、主寒证、气滞、疼痛、惊风的是A.青色B.赤色C.黄色D.白色E.黑色【答案】 A9、散剂一般用A.最粗粉B.粗粉C.细粉D.最细粉E.极细粉【答案】 C10、归大肠经的药物是A.平喘药B.止血药C.泻下药D.止咳药E.祛痰药【答案】 C11、有关处方意义叙述错误的是A.是指导患者用药的依据B.是调剂人员进行药品鉴别的依据C.是统计医疗药品消耗的依据D.是调剂人员配发药品的依据E.是患者已交药费的凭据【答案】 B12、皮类、叶类或较薄果皮类药材适宜切制的饮片类型是A.薄片B.斜片C.段D.丝【答案】 D13、不属于牛膝功效的是A.引火下行B.补益脾胃C.活血通经D.补肝肾、强筋骨E.利水通淋【答案】 B14、含有毒双酯类生物碱的药材是A.天麻B.延胡索C.川乌D.黄芪E.石菖蒲【答案】 C15、乌梅净制的方法是A.去残根B.去毛C.去核D.去残茎【答案】 C16、我国药品生产管理规范(GMP)中,洁净室的洁净度分为A.2级B.3级C.4级D.5级E.6级【答案】 C17、巅顶痛多属A.太阳经B.少阳经C.阳明经D.厥阴经E.少阴经【答案】 D18、柴胡解热作用的主要成分是A.柴胡皂苷、皂苷元A和挥发油B.柴胡皂苷、甾醇和挥发油C.柴胡皂苷、多糖和挥发油D.柴胡皂苷、皂苷元A和多糖E.甾醇、多糖和挥发油【答案】 A19、易致疼痛的病邪是A.风邪B.寒邪C.暑邪D.湿邪E.火邪【答案】 B20、湿热内阻可见的舌苔是A.白滑苔B.黄腻苔C.黄燥苔D.花剥苔E.白积粉苔【答案】 B21、矿物类药材的采收期是A.秋冬季节B.春末夏初C.全年D.植物光合作用旺盛期E.果实成熟时【答案】 C22、下列各项,不具有行气功效的药物是A.川芎B.红花C.延胡索D.莪术E.郁金【答案】 B23、关于服药饮食禁忌说法错误的是A.服药时一般宜少食豆类、肉类、生冷和不易消化的食物B.服用透疹药宜少食生冷及辛味药C.服用温补药时应少饮茶,少食萝卜D.热性疾病应禁用或少食酒类、辛辣味、鱼类、肉类等食物E.服用解表药宜少食生冷及酸味药【答案】 B24、下列错误论述医师处方权的是A.经注册的执业医师在执业地点取得相应的处方权B.经注册的执业助理医师开具的处方须经所在执业地点医师签名或加盖专用签章后方有效C.医师须在注册的医疗、预防、保健机构签名留样及专用签章备案后方可开具处方D.试用期的医师开具处方,须经所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的执业药师审核并签名或加盖专用签章后方有效E.经注册的执业助理医师在乡、民族乡、镇的医疗、预防、保健机构执业,在注册的执业地点取得相应的处方权【答案】 D25、100目工业筛的筛孔内径对应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筛号是A.一号筛B.三号筛C.五号筛D.六号筛E.九号筛【答案】 D26、大柴胡汤的主治证是A.少阳湿热证B.寒热错杂之痞证C.伤寒少阳证D.少阳阳明合病E.肝郁血虚脾弱证【答案】 D27、符合规定的,发给A.《药物临床试验批件》B.《药品生产许可证》C.新药证书D.《审批意见通知件》E.药品批准文号新药临床试验申请时,国家食品药品经监督管理局依据技术审评意见作出审批决定。

丁书文教授辨治老年高血压特色

丁书文教授辨治老年高血压特色

丁书文教授辨治老年高血压特色作者:李慧慧来源:《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5年第05期摘要:目的探讨丁书文教授治疗老年高血压的特色。

方法整理显效或有效的老年高血压病历161份,提取高频中药做功效、四气五味、归经统计。

结果高频用药41味,频率最高为钩藤(96.3%);按功效分类,使用种类前三位是清热类、补益类、活血类药,使用频率前三位是清热类、活血类、补益类药;四气五味统计,前两位是寒性、温性;归经统计,前两位是肝经、肾经。

结论丁教授治疗老年高血压以清“热毒”为总论,同时寒温并用,兼重用补益类药物,另善用活血化瘀法。

关键词:老年高血压;丁书文教授;热毒中图分类号:R54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2349(2015)05-0011-03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60岁以上老年人高血压患病率高达49%[1],高血压易并发心脑肾等器官损害,积极防治老年高血压意义重大。

丁书文教授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开创了心系疾病的“热毒”学说,对老年高血压的治疗有独特的经验。

1资料整理据1999年国际高血压学会高血压防治指南,我们将年龄在60岁及以上的原发性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纳入对象。

收集丁教授诊治显效或有效的病历共161份,将病历首诊用药以名字为索引录入Excel表格,为统计药物功效、四气五味和归经准备。

2数据统计2.1高频中药丁教授治疗老年高血压共用药103味,对103味中药做频数频率统计,提取高频中药(频率≥9%)41味。

其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是钩藤(96.3%),如表1。

2.2功效统计参照《中药学》“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并结合丁教授临床运用药物偏性的习惯,对41味中药按功效分类,共分为11类,如表2。

由表2可知,丁教授治疗老年高血压所用高频中药按功效分为11种,使用种类最高是清热类,其次为补益类、活血类。

由表3可知,高频中药使用频率频数最高的是清热药(29.7%),其次是活血药(15.0%),第三为补益类(14.8%)。

2023年中药学类之中药学(士)练习题(一)及答案

2023年中药学类之中药学(士)练习题(一)及答案

2023年中药学类之中药学(士)练习题(一)及答案单选题(共40题)1、犀角地黄汤的主要功效为A.滋阴透热B.甘温除热C.和解退热D.凉血清热E.辛凉透热【答案】 D2、具有补血,活血功效的药物是A.白芍B.熟地黄C.当归D.何首乌E.阿胶【答案】 C3、医疗机构药品调剂时要求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发出药品时应注明A.批号、用法、用量,并交代注意事项B.患者姓名、用法、用量,并交代注意事项C.用法、用量,并交代注意事项D.药品名称、用法、用量、批号、有效期,并交代注意事项E.患者姓名、药品名称、用法、用量,并交代注意事项【答案】 B4、在斗架中,应放在最下层的药物是A.常用饮片B.用量较少的饮片C.质地较轻的饮片D.质地松泡且用量较大的饮片E.有毒性的饮片【答案】 D5、三级医院药学部门负责人的任职资格是A.高级技术职务任职资格B.中级以上技术职务任职资格C.药学或药学管理专业本科以上学历并具有本专业高级技术职务任职资格D.药学或药学管理专业专科以上学历并具有本专业中级以上技术职务任职资格E.药学专业本科以上学历并具有中级以上药学专业技术资格【答案】 C6、我国首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的施行时间是A.1984年9月20日B.1985年7月1日C.2001年2月28日D.2001年7月1日E.2001年12月1日【答案】 B7、属于二类毒性药材的是A.信石B.附子C.雪上一枝蒿D.半夏E.甘遂【答案】 C8、下列不属于麝香药理作用的是A.镇静B.提高中枢耐缺氧能力C.平喘D.抗心肌缺血E.兴奋子宫平滑肌【答案】 C9、采用先炒药后加酒炮制的药材是A.白芍B.川芎C.当归D.五灵脂E.黄连【答案】 D10、关于毒性药品的管理,错误的是A.毒性药品配方用药由国有药店、医疗单位负责,凭盖有医生所在医疗单位公章的正式处方,不超过2日极量B.凡加工炮制毒性中药,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中药饮片炮制规范》;每次配料,必须经两人以上复核无误并详细记录每次生产所用原料和成品数C.经手人要签字备案,所用容器和工具要处理干净,以防交叉污染或污染其他药品D.生产毒性药品必须严格执行生产工艺操作规程,在本单位药品检验人员的监督下准确投料,并建立完整的生产记录,保存3年备查,标示量要准确无误E.毒性药品的包装容器上必须印有毒药标志,标示量要准确无误,严防与其他药品混杂正确【答案】 D11、阳偏衰引起的证候是A.实热证B.虚热证C.实寒证D.虚寒证E.寒热错杂【答案】 D12、朱砂除镇惊安神外,还可A.清热解毒B.收敛固涩,收湿敛疮C.活血散瘀,利尿通淋D.解毒敛疮,润肤祛斑E.聪耳明目,纳气平喘【答案】 A13、川乌药材横切片的形成层的特征是A.环状B.略呈方形C.类多角形D.波状E.不规则状【答案】 C14、制吴茱萸炮制时加入的辅料是A.胆汁B.黑豆汁C.甘草汁D.豆腐E.生姜水【答案】 C15、处方开具当日有效,特殊情况由处方医师注明有效期限,最长不得超过A.7天B.2天C.3天D.5天E.4天【答案】 C16、汤剂处方中对药物产地、炮制的特殊要求应A.注明在药名之后上方,并加括号B.在药名之前写出C.在处方前记中标明D.口头告知调剂人员E.在处方后记中注明【答案】 B17、“阳生阴长,阳杀阴藏”,体现了阴阳的A.互根互用B.对立制约C.交感互藏D.阴阳转化E.阴阳自和【答案】 A18、关于中药处方叙述错误的是A.是载有中药名称、数量、煎服用法等内容和制备中药制剂的书面文件B.是医师辨证论治的书面记录和凭证,反映医师的辨证理法和用药要求C.是医师给中药调剂人员的书面通知,又是中药调剂工作的依据D.具有技术上和经济上的意义,没有法律意义E.是计价、统计的凭证【答案】 D19、下列药物中,属于既是毒性中药品种,又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药材物种名录的是A.洋金花B.蟾酥C.血竭D.雪上一枝蒿E.乌梢蛇【答案】 B20、桑螵蛸散服的用法是A.以莲子粉糊丸B.研末,睡前以人参汤调下C.为末,另取生姜、大枣五十枚共煮,取枣肉为丸D.为粗散,加小麦,水煎服E.炼蜜为丸【答案】 B21、对血液运行和呼吸运动有推动作用的是A.元气B.宗气C.脾气D.卫气E.营气【答案】 B22、金钱白花蛇的来源是A.蝰科动物银环蛇B.游蛇科动物乌梢蛇C.蝰科动物五步蛇D.眼镜蛇科动物银环蛇E.游蛇科动物五步蛇【答案】 D23、处方中写“二乌”是指A.生何首乌、制何首乌B.生川乌、生草乌C.制川乌、制草乌D.何首乌、乌药E.乌药、制草乌【答案】 C24、功效相似的两药同用,一药为主,一药为辅,辅药能增强主药功效的配伍关系是A.相使B.相须C.相杀D.相畏E.相恶【答案】 A25、皮类药材的采收期是A.秋冬季节B.春末夏初C.全年D.植物光合作用旺盛期E.果实成熟时【答案】 B26、当归四逆汤的功效是A.破阴通阳,散寒通滞B.益气温经,活血止痛C.温经散寒,和血通痹D.温经散寒,养血通脉E.温经补虚,养血祛瘀【答案】 D27、麻黄汤治疗的证型是A.恶寒发热B.发热恶风C.骨蒸潮热D.但热不寒E.往来寒热【答案】 A28、麝香抗炎作用的有效成分是A.麝香酮B.胆甾醇C.多肽类D.5-β-雄甾酮E.降麝香酮【答案】 C29、具有"虎皮斑"鉴定俗称的是A.狗脊B.松贝C.炉贝D.青贝E.桔梗【答案】 C30、药品经营中对药品经营企业要求基本资质是A.税务登记证、营业执照B.营业执照、药品经营许可证C.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D.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E.营业执照、银行开户许可证【答案】 B31、槐花炒炭应用中火炒至A.黄色B.焦黄色C.焦褐色D.黑色E.表面焦黑色,内部深黄色【答案】 C32、虚人感受外邪,最适宜采用的治则是A.治标B.治本C.标本兼治D.先治本后治标E.先治标后治本【答案】 C33、吴茱萸的来源是A.山茱萸科B.芸香科C.茄科D.木樨草科E.蔷薇科【答案】 B34、有“太仓”之称的脏腑是A.脾B.胃C.肝D.胆E.三焦【答案】 B35、药品内标签必须标明的内容是A.生产企业B.功能主治C.配伍禁忌D.药品通用名称E.用法用量【答案】 D36、痰湿阻肺证的辨证要点是A.咳嗽喉痒,风寒表证B.咳嗽咽痛,风寒表证C.咳嗽气喘,甚则鼻翼扇动D.咳嗽痰多,质稠色白易咯E.咳嗽气喘,咳痰黄稠或带血,胸痛【答案】 D37、东南地区多用辛凉解表,西北地区则常用辛温解表,所体现的治则是A.治病求本B.未病先防C.既病防变D.因地制宜E.因时制宜【答案】 D38、开具处方时应有病历记录的药品是A.精神药B.麻黄C.医疗用毒性药D.麻醉药E.超法定剂量药【答案】 D39、内外痈均治,但长于治疗肺痈吐脓,是治疗肺痈咳吐脓血要药的是指A.鱼腥草B.大血藤C.败酱草D.蒲公英E.板蓝根【答案】 A40、以下哪项方剂主治外感凉燥证A.增液汤B.桑菊饮C.杏苏散D.参苏饮E.桑杏汤【答案】 C。

《本草备药》抗肿瘤中药统计分析

《本草备药》抗肿瘤中药统计分析

《本草备药》抗肿瘤中药统计分析作者:焦佩娟张朝玉芮然应小平来源:《健康周刊》2017年第06期【摘要】目的:对《本草备药》中的抗肿瘤药物进行挖掘分析。

方法:首先对《本草备药》中记载的抗肿瘤中药统计分析,再与《中医肿瘤治疗》《中医临床诊治肿瘤科专病》《中医肿瘤临床手册》等著作中录入的抗肿瘤药物相比较,然后查阅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现代临床及实验研究的相关文献,对《本草备药》中的抗肿瘤药物进行深度探析。

结果:发现凡在《本草备药》中记载的具有抗肿瘤作用的中药,与现代药理研究出的抗肿瘤作用基本吻合。

结论:《本草备药》在临床实践及科学研究领域有着巨大的学习参考价值。

本研究可以为抗肿瘤中药的研发提供进一步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本草备药》;抗肿瘤中药;统计分析【Abstract】Objective: To dig and analyze the antineoplastic drugs in "Essentials of Meteria Medica".Methods:First statistical analysis recorded of Anti-tumor medicine in the book ,then compared anti-tumor drugs with the (TCM treatment of tumor)(Spot disease of TCM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tumors)(Handbook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f Clinical Oncology),last check out Cnki, Wanfang Data libraries, and other modern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study of the literature,To depth analysis of anti-tumor drugs in the book.Results:Finds all records anti-tumor effect of TCM in this book could consistent with the modern pharmacological studies on Anti-tumor effects.Conclusion:The Book Essentials of Meteria Medica in the area of clinical practice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has great reference value.The study can provide valuable reference for further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for research the anti-tumor traditional Chinese drug .【Keywords】Essentials of Meteria Medica;anti-tumor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tatistical analysis肿瘤是目前临床上的多发病,近半世纪以来,其发病率和死亡率持续升高,严重威胁着人类生命健康,积极防治肿瘤已经成为当前医务工作者的共同目标。

_神农本草经_抗肿瘤中药统计分析

_神农本草经_抗肿瘤中药统计分析

麻黄,为 麻 黄 科 植 物 草 麻 黄 或 木 贼 麻 黄 的 草 质 用。现代实 验 研 究 证 明,乌 头 诱 导lewis肺 癌 细 胞
茎,《本经》记载,麻黄“主中风,破疒徵坚积聚”,现 代 医 分化,抑制 细 胞 迁 移,比 黄 连 效 果 好 。 [16] 亦 有 研 究
者将其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的功效应用得 表明,白蔹、乌头合用对人胃腺癌细胞增殖有明显的
瘤的治疗原则,如《灵 枢 · 水 胀》曰:“石 瘕 …… 皆 生 值与 意 义。 现 将 《本 经 》中 抗 肿 瘤 的 中 药 统 计 如 于女子,可导而下之。”汉 代 许 慎 在 《说 文 解 字 》中 曰 下 。 [2-6]
“瘤 ,肿 也 ”。 传 统 中 医 药 治 疗 肿 瘤 有 着 悠 久 的 历 史 ,
炉火纯青,却不 知 其 有 抗 肿 瘤 之 功。 有 实 验 研 究 表 抑制作用[17]。
明,麻黄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7],而活血化瘀法 是 中 4 活血化瘀类:卷柏
医药治疗肿瘤的重要方法之一。
卷 柏 ,为 卷 柏 科 植 物 卷 柏 的 全 草 。 《本 经 》记 载 ,
假苏,即 荆 芥,为 唇 型 科 植 物 荆 芥 的 全 草,《本 卷柏“主五脏邪气,疒徵瘕”,本品在肿瘤的现代临 床 治
眼 、鹿 茸 、鳖 甲
收涩类抗肿瘤药
禹 余 粮 、太 一 余 粮 、五 味 子 、山 茱 萸 、乌 贼 鱼 骨 (海 螵 蛸 )
3.13
其他类抗肿瘤药
桑耳、雄黄、 鱼 甲、莨 菪 子、钩 吻、 菌、鬼 臼 (八 角 莲 等 )、瓜 蒂 、 蟆 (蟾 蜍 )、马 陆 、地 胆
6.88
由上表可知,《本经》中抗肿瘤中药共计160味, 导人肺癌细胞凋亡作用 。 [8]

2023年中药学类之中药学(师)题库综合试卷A卷附答案

2023年中药学类之中药学(师)题库综合试卷A卷附答案

2023年中药学类之中药学(师)题库综合试卷A卷附答案单选题(共50题)1、香加皮来源于A.萝藦科B.杜仲科C.茄科D.木犀科E.楝科【答案】 A2、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中药材产地加工的目的A.利于药材商品规格标准化B.利于运输C.便于保存药材的有效成分,保证药材质量D.利于提高药材的产量E.利于储藏与保管【答案】 D3、荆芥宜采用的炮制方法是A.麸炒B.米炒C.炒黄D.炒炭【答案】 D4、治亡阳证,常以附子配A.肉桂B.干姜C.生姜D.良姜E.姜炭【答案】 B5、具有解热作用的平肝息风药物是A.天麻B.地龙C.钩藤D.麻黄E.蜈蚣【答案】 B6、可以采用溶解法和稀释法制备的是A.煎膏剂B.酊剂C.茶剂D.流浸膏剂【答案】 B7、来源于唇形科的药材是A.丹参B.紫草C.太子参D.秦艽E.北沙参【答案】 A8、荆芥生用善于()。

A.祛风解表B.活血化瘀C.止血D.止泻痢E.健脾燥湿【答案】 A9、既善行气,又和胃安胎的药物是A.砂仁B.苍术C.香薷D.白豆蔻【答案】 A10、"木"的特性是A.炎上B.稼穑C.从革D.曲直E.润下【答案】 D11、可以用阴阳互根说明的是A.热者寒之B.阴中求阳C.热极生寒D.阳病治阴E.寒者热之【答案】 B12、医疗单位供应和调配毒性药品A.应当付炮制品B.必须经2人以上复核无误C.凭医生签名的正式处方D.凭盖有医师所在的医疗单位公章的正式处方E.可不凭处方《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办法》规定【答案】 C13、不属于桔梗主治病证的是A.痰证B.眩晕C.咽喉失音D.肺痈吐脓E.便秘【答案】 B14、可治疗小儿遗尿的药物是A.乌梅B.山茱萸C.石榴皮D.五味子E.肉豆蔻【答案】 D15、有关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范围叙述错误的是A.新药监测期内国产药品的所有不良反应B.自首次获准进口之日起满5年的进口药品,其所有的不良反应C.药品群体不良事件D.进口药品在境外发生的严重药品不良反应E.国产药品在境外发生的严重药品不良反应【答案】 B16、磷酸氢钙在片剂中常作为A.吸收剂B.黏合剂C.助溶剂D.润滑剂E.润湿剂【答案】 A17、用物理或化学方法防止和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操作属于A.化学灭菌B.物理灭菌法C.消毒D.防腐E.除菌【答案】 D18、审核同意医疗机构配制制剂的部门是A.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B.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C.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D.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E.国务院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答案】 B19、含挥发油的药材是A.鸡血藤B.木通C.沉香D.大血藤E.川木通【答案】 C20、"用热远热,用寒远寒"所指的治疗原则是A.因人制宜B.因地制宜C.因时制宜D.治标E.标本同治【答案】 C21、山参主根上端较粗的部分具细密、深的黑色横环纹称为A.菠萝纹B.铁线纹C.齿轮纹D.五影纹E.云锦花纹【答案】 B22、目前医药煎药用水常用A.蒸馏水B.自来水C.雨水D.井水E.洁净的河水【答案】 B23、人参用于抢救虚脱,常用入煎剂的剂量是A.1~5gB.5~10gC.15~30gD.10~15gE.15~20g【答案】 C24、以下哪个选项是肾气丸原方中干地黄与炮附子的用量比例A.4:3B.6:5C.8:1D.3:1E.1:【答案】 C25、珍珠的药用部位A.病理产物B.生理产物C.干燥全体D.去掉内脏的干燥体E.动物排泄物【答案】 A26、下列有关处方的意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是药师配发药品的重要依据B.是调剂人员鉴别药品的依据C.是指导患者用药的重要依据D.是患者已交药费的凭据E.是统计医疗药品消耗、预算采购药品的依据【答案】 B27、滋补药的二煎煎药时间一般为A.10~20分钟B.20~25分钟C.15~20分钟D.30~35分钟E.10~15分钟【答案】 B28、当归的主产地是A.东北三省B.山东C.陕西D.甘肃E.四川【答案】 D29、真菌(多为高等真菌)具有一定的形状和大小,经过有性过程,形成能产生孢子的菌丝体,称A.子座B.子实体C.菌核D.拟薄壁组织E.疏丝组织【答案】 B30、流通蒸气灭菌的温度是A.100℃B.121℃C.115.5℃E.126.5℃【答案】 A31、暂不进行卫生学限度要求的药品有A.口服制剂B.含动物药的制剂C.含豆豉、神曲等发酵类药材原粉的中药制剂D.气雾剂E.外用制剂【答案】 C3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厚片的厚度为5~9mmB."单门"是指有一个侧枝的马鹿茸C.药材包括矿物药、植物药D."乌金衣"指牛黄药材内部有一层薄膜,呈黑色有亮光E.白瓤指药材中心未煮透【答案】 B33、苓桂术甘汤的君药是A.甘草B.白术C.茯苓E.桂枝【答案】 C34、厚朴药材的性状鉴别特征是A.剥去外层,迎光检视有闪烁的小亮点B.内表面淡灰黄色或浅棕色,有细纵纹,常见发亮的结晶C.内表面紫棕色或深紫褐色,划之显油痕;质地坚硬,断面富油性,有时可见细小发亮的结晶D.断面中间有黄棕色线纹,内侧红棕色油润E.断面中间有多条黄棕色线纹【答案】 C35、里实兼表证者的治疗应A.既不解表也不能攻里B.先解表后攻里,必要时表里双解C.只攻里不解表D.只解表不治里E.先攻里,再根据情况用药【答案】 B36、既能行血,又可补血的药物是A.川芎B.赤芍D.阿胶E.茜草【答案】 C37、川木香的气味是A.气强烈芳香,味苦辛B.气微香,味苦,嚼之粘牙C.气清香,味甜微辛,嚼之略带黏性D.有特殊香气,味微甜E.香气特异,味微甘、辛、苦【答案】 B38、按五行乘侮规律,下列提法中错误的是A.肝木反侮脾土B.肾水侮土C.木火刑金D.肾水凌心E.土壅木郁【答案】 A39、发酵法适宜的温度是()。

2023年中药学类之中药学(士)综合练习试卷A卷附答案

2023年中药学类之中药学(士)综合练习试卷A卷附答案

2023年中药学类之中药学(士)综合练习试卷A卷附答案单选题(共50题)1、煎煮解表药应掌握的火候是A.文火慢煎B.武火速煎C.文火和武火交叉煎煮D.先武火速煎,再文火慢煎E.先文火慢煎,再武火速煎【答案】 B2、五行中,水是土的A.母B.子C.所胜D.所不胜E.所生【答案】 C3、以下脏腑中,主要体现了与血液生成及运行的是A.心与肺B.心与肾C.心与脾D.脾与肝E.肺与肝【答案】 C4、滴丸的溶散时限是A.15minB.30minC.1hD.1.5hE.2h【答案】 B5、此乳剂基质处方中(硬脂酸60g,白凡士林60g,硬脂醇60g,液状石蜡90g,聚山梨酯-8044g,硬脂山梨坦-6016g,甘油100g,山梨酸2g,蒸馏水加至1000g),甘油的作用是A.增塑剂B.润湿剂C.增稠剂D.保湿剂E.防腐剂【答案】 D6、主治脾虚食积之泄泻的方剂是A.理中丸B.健脾丸C.四君子汤D.参苓白术散E.枳实消痞丸【答案】 B7、脾气虚弱的面色是A.淡白B.白C.萎黄D.苍白E.如妆【答案】 C8、科学研究、教学单位需要使用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开展实验、教学活动的,应由____审批A.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B.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C.省级卫生部门D.省级公安部门E.市级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答案】 B9、下列哪项不是至宝丹的临床表现A.神昏谵语B.身热D.痉厥E.舌绛【答案】 D10、关于中药处方叙述错误的是A.是载有中药名称、数量、煎服用法等内容和制备中药制剂的书面文件B.是医师辨证论治的书面记录和凭证,反映医师的辨证理法和用药要求C.是医师给中药调剂人员的书面通知,又是中药调剂工作的依据D.具有技术上和经济上的意义,没有法律意义E.是计价、统计的凭证【答案】 D11、哪项是竹茹的治疗病证A.胃虚呕吐B.呕吐泛酸C.眩晕呕吐D.胃热呕吐E.气逆呕吐【答案】 D12、下列哪项不是何首乌的功效A.补益精血B.截疟D.止血E.润肠【答案】 D13、经滑石粉炒制可降低毒性的药物是A.黄狗肾B.鹿角胶C.水蛭D.阿胶E.象皮【答案】 C14、关于处方计价方法正确的是A.自费药品要按中等价格计价B.原方复配时可按照原价C.参照自定的价格计价D.不同规格的药味要注明以便调剂人员选择E.国家没有规定的品种可自行估价【答案】 D15、济川煎的主治病证是A.脾约证B.肾虚便秘C.寒积腹痛D.水肿胀满E.阳明腑实证【答案】 B16、需要炒爆花的是A.山楂B.牛蒡子C.王不留行D.槐花E.党参【答案】 C17、有关苷类成分的说法,错误的是A.湿度和微生物不会影响其质量B.在55~60℃时干燥可破酶保苷C.为增加稳定性,含此类成分药材采集后应迅速干燥D.容易分解E.是复杂的有机化合物【答案】 A18、米炒后健脾止泻作用增强的药材是A.斑蝥B.槟榔C.马钱子D.党参E.牵牛子【答案】 D19、“一源三歧”指的是A.任、带、冲三脉B.任、带、督三脉C.任、督、冲三脉D.阴跷、阳跷、阴维三脉E.阳跷、阴维、阳维三脉【答案】 C20、属于一类毒性药材的是A.信石B.附子C.雪上一枝蒿D.半夏E.甘遂【答案】 A21、柴胡解热作用的主要成分是A.柴胡皂苷、皂苷元A和挥发油B.柴胡皂苷、甾醇和挥发油C.柴胡皂苷、多糖和挥发油D.柴胡皂苷、皂苷元A和多糖E.甾醇、多糖和挥发油【答案】 A22、金钱白花蛇的来源是A.蝰科动物银环蛇B.游蛇科动物乌梢蛇C.蝰科动物五步蛇D.眼镜蛇科动物银环蛇E.游蛇科动物五步蛇【答案】 D23、下列哪项不是石决明的功效A.平肝B.潜阳C.清肝D.养血E.明目【答案】 D24、《药品管理法》规定,《药品生产许可证》的有效期是A.3年B.4年C.5年D.8年E.10年【答案】 C25、下列哪个方剂“但消不补”A.健脾丸B.保和丸C.四君子汤D.枳实消痞丸E.枳实导滞汤【答案】 B26、消风散组成中不包括的药物是A.蝉蜕、苦参B.甘草、羌活C.防风、刑芥D.生地、苍术E.石膏、木通【答案】 B27、企业已售出的药品如发现质量问题,应采取的措施是A.及时回收药品并给予消费者赔偿B.及时回收药品,然后销毁药品C.立即销毁药品D.向有关管理部门报告,并及时追回药品和做好记录E.立即通知消费者停止服用【答案】 D28、六腑中,主泌别清浊的是A.胃B.大肠C.小肠D.胆E.三焦【答案】 C29、湿热内阻可见的舌苔是A.白滑苔B.黄腻苔C.黄燥苔D.花剥苔E.白积粉苔【答案】 B30、有降气化痰功效且长于祛痰,适用于内伤寒痰咳喘的是A.皂荚B.旋覆花C.白前D.胖大海E.前胡【答案】 C31、国家发展中医药的方针、政策是A.优先发展中药原则B.中西医并重的方针,鼓励中西医相互学习、相互补充、共同提高C.先中药后西药的原则D.对中药实施地方保护政策E.重视西药【答案】 B32、需要列出全部活性成分或者组方中的全部中药药味的是A.药品说明书B.药品的标签C.药品不良反应信息D.中药说明书E.注射剂和非处方药说明书【答案】 A33、贮藏药材最早的杀虫方法是A.氯化苦熏蒸法B.环氧乙烷熏蒸法C.硫黄熏蒸法D.过氧醋酸熏蒸E.醋酸钠喷洒【答案】 C34、款冬花的净制方法是A.去枝梗B.去茎C.去核D.去皮壳E.去心【答案】 A35、生品长于涌吐风痰,炒后长于降气化痰的是A.紫苏子B.苍耳子C.王不留行D.莱菔子E.薏苡仁【答案】 D36、含挥发油的药材提取一般采用的方法是A.提挥发油法B.煎煮法C.双提法D.渗漉法E.浸渍法【答案】 C37、质地较轻的饮片常用量是A.3~5gB.1.5~3gC.3~6gD.1.5~4.5gE.6~10g【答案】 D38、独活的功效是A.祛风除湿,通痹止痛,解表B.祛风除湿,利水,通痹止痛C.祛风除湿,通痹止痛,安胎D.祛风除湿,通痹止痛,治骨鲠E.祛风除湿,通痹止痛,清热解毒【答案】 A39、小青龙汤和麻黄汤所共有的药物是A.羌活,川芎B.麻黄,甘草C.荆芥,白芷D.羌活,白芷E.黄芩,甘草【答案】 B40、门(急)诊患者开具的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控缓释制剂的,每张处方A.不得超过3日常用量B.不得超过5日常用量C.不得超过7日常用量D.不得超过9日常用量E.不得超过10日常用量【答案】 C41、四肢厥逆,恶寒蜷卧,神衰欲寐,面色苍白,腹痛下利,呕吐不渴,舌苔白滑,脉微细,应选用的方剂是A.小建中汤B.四逆汤C.当归四逆汤D.回阳救急汤E.阳和汤【答案】 B42、蛤粉炒时,一般用量为每100kg药材,用蛤粉A.5~10kgB.10~15kgC.20~25kgD.30~50kgE.40~50kg【答案】 D43、主要成分为FeS2的是A.滑石B.信石C.自然铜D.朱砂E.炉甘石【答案】 C44、在密闭容器中,蒸制的火力是A.文火B.中火C.武火D.先武火,待"圆汽"后改为文火E.先文火,待"圆汽"后改为武火【答案】 D45、不属于妊娠慎用药的是A.姜黄B.苏木C.王不留行D.炒白术E.穿山甲【答案】 D46、关于处方留存期限叙述错误的是A.麻醉中药处方留存3年B.毒性中药处方留存2年C.一般处方留存6个月D.处方留存期满后登记备案E.保存期满由单位负责人批准方可销毁【答案】 C47、内外痈均治,但长于治疗肺痈吐脓,是治疗肺痈咳吐脓血要药的是指A.鱼腥草B.大血藤C.败酱草D.蒲公英E.板蓝根【答案】 A48、最适合油脂性基质灭菌的方法是A.热压灭菌法B.流通蒸汽灭菌法C.辐射灭菌法D.干热空气灭菌法E.紫外线灭菌法【答案】 D49、燃烧时气香浓,有油渗出的是A.降香B.沉香C.安息香D.苏合香E.木香【答案】 B50、容易导致腹胀、嗳腐吞酸的是A.饮食不洁B.寒热偏嗜C.暴饮暴食D.摄食不足E.五味偏嗜【答案】 C。

中药学(全)

中药学(全)

教学目的和要求1.掌握中药学、中药、道地药材的概念。

2.了解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

3.掌握六本主要本草著作:《神农本草经》、《神农本草经集注》、《新修本草》、《证类本草》、《本草纲目》、《本草纲目拾遗》。

4.了解中药的产地与药效的关系,以及在保证药效的前提下如何发展道地药材生产以适应临床用药的需要。

5.了解植物采集季节与药效的关系,以及不同药用部位的一般采收原则。

6.掌握炮制的意义。

总论中药:在中医中药基础理论指导下,用以防病治病的一部分天然药及其加工品。

草药:此词始见于宋代。

习惯上称在药书上没有记载的而为民间草药医所掌握使用的植物药。

本草:中药的统称或原始称号,始见于《汉书·平帝纪》。

中药学:P.1.专门研究中药的基础理论和中药的来源、采集、炮制、性能、功效及应用方法等知识的一门学科。

第一章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一、中药学略具规模,至迟在秦汉之际这可从《山海经》、《周礼》、《五十二病方》等书所记载的大量动、植、矿物和药物名称的丰富知识中推断出来。

二、成书于东汉末期的《神农本草经》是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此书简称《本经》。

全书共3卷。

载药365种,按有毒与无毒,养身延年与祛邪治病分为上品120种,中品120种,下品125种。

分类比《山海经》多人、米谷、菜、虫四类。

进一步充实了中药四气五味,有毒无毒、配伍法度、服药方法等药学基本理论。

载有丸、散、膏、酒等多种剂型。

始创药物功效分类法(三品分类)。

系统地总结了汉以前的药学成就。

其缺点是略而不详。

三、《本草经集注》是对《本经》的补充和发挥南朝宋齐梁人陶弘景所著,载药730种。

本书首创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的方法将药物分为玉石、草木、虫兽、果、菜、米实和有名未用七类。

对药物的产地、采集与疗效的关系以及药物的性味、形态、鉴别、炮制方面的论述颇多补充和发挥。

如把药性分为大寒、寒、微寒、平、温、微温、大温、大热8种。

并创立了便于临床应用的诸病通用药物的分类法。

Access数据库在《中药学》教学内容信息管理的应用

Access数据库在《中药学》教学内容信息管理的应用
◇ 科技创新◇
科技 一向导
2 0 1 3 年2 9 期
A c e s s 数据库在《 中药学》 教学内容信息管理的应用
旺建伟 赵文静 常惟智 孙 敏 柴剑 波 曲 苗 隋方宇 张 淼 (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基础 医学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 5 0 0 4 0 )
【 摘 要】 通过 A c c e s s 数据库构建《 中药学》 信 息管理 系统 , 将 中药按 照药物来源、 出处 、 性 能、 功 效、 主治证 、 代 表方剂等信息进行分类存储 于数据库 中, 根据 用户提 出的统计要求 , 进行 分门别类的统计查询 , 进 而探 讨 中药对病证的治疗及其作 用特 点, 从数据 库的角度研 究 中药学教 学内 容 构建、 整合 进行 了有益的探 索。 【 关键 词】 A c c e s s 数据库; 中药学; 教 学内容; 信 息管理
药 物的性能 、 功效和应用 是 中药 的重点 内容 . 根 据 中医学 辨证用 源不 同人药部位 的药物 药 的理 法 . 以中医理论阐述各个药的基本功效及其适应范 围Ⅲ 。 药物数 3 . 2 “ 药名 ” 分为“ 正名” 、 “ 别名” 中药学教学 中常需引证代表方剂以体现实际应 用的法度 . 但 由于 量 繁多 、 信息量大 、 知识面广 等诸多 因素 , 给系统 、 客观的进行 中药学 教学 内容的研究 带来 了极大的困难 。如何 避免研究 中工作 量大 、 方法 历史久 远 。 各种方书中药物名称 混乱 。 别名 、 俗 名混杂 。 故在 录入代表 单一 、 仅凭个人经验综 述分析结果 , 缺乏全 面、 准确 、 系统的分 析等缺 方剂时 , 在药物的别名之后标明正名 , 以便检索查询规范化 。 憾 。A c c e s s 创建 的是关 系数据库 . 可按 照不同的主题或任务将 数据存 3 . 3 “ 功效” 分有“ 简化功效 ” 、 “ 药 物功效 ” 储在各 个独立 的表 中 . 合并多个 文件 中的数据 , 从而 避免重复输 入信 由于性 能功用相似 的同一类 药物 . 也各有其 个特征 . 为 突出功用 息。 甚 至提 高了数 据输人 的效率和准确度日 。 之共性 . 故功效分有简化功效 、 药物功效 ,  ̄ [ I J l l 芎、 丹参均为 活血化瘀 本 研究利用数据库 的前 台开发环境 A c c e s s 开发 《 中药学》 信息管 药. “ 活血止痛 ”为J l l 芎的药物功效 . “ 活血调经”为丹参的药物功效 。 理 系统 . 针对 中药学 教学 内容设 计统计分析 软件 , 将 中药按照药 物来 “ 活血” 为简化功效 . 通过 “ 简化功效 ” 条件可检 索查询 功用 相似 的药 通过“ 药物功效” 条件可检索查询功用相 同的药物 源、 出处 、 性能 、 功效 、 主治证 等进行 分类存储 于数据库 中, 根 据用户提 物 . 出的统 计要求 . 进行 分门别类 的统计查 询 , 进而探讨 各个 中药 对病证 3 . 4 “ 主治证” 分有“ 病证” 、 “ 病 机” 的治疗及 其作 用特点 , 从数 据库的角度研 究 中药学教学 内容构建、 整 不 同类药物可用治同一疾病 . 结合病证用药 将治疗该种疾病不 同 证候 的药物可进行系统归纳总结。 通过“ 病证 ” 条件可检索查询可用治 合进行 了有益 的探索 同一疾病 的不 同类 药物 . 通过“ 病证 ” & “ 病机” 条件可检索查询 可用治 1 . 申药学档案信息录入 中药的来源和标准 同一疾病 的不 同类药物的不同作用机 理 收集研究 资料 , 确定 《 中药学》 数据库录入中药的来源和标准。 录人中药的来源 : 普通高等 教育 中医药类 规划教材 《 中药学》 ( 上 4 _ 中药 学档 案信息功能模块设计 海科学技 术出版社) 。目前此版《 中药学》 教材为我校本科 、 七年制各专 从功能上分 , 整个系统由三大功能模块组 成 , 分别是中药的录入 、 业 中药学课程授课主要指定教材 . 以此教材为 录入中药来源主要针对 中药的检索、 中药查询筛选 、 中药组合重用分析 , 系统的安全 维护。 我校学生教学 如今后 中药学教材有所更换 . 可再在此教材 录入 中药 ( 1 ) 中药 的录入 : 按照系统提供 的交互界面 , 将 中药学基本信 息、 数据基础上进行补充 、 更新 。 中药主治证信息 、代表方剂信息 录入到数据表 中 .以供统 计查询 依 录人 中药 的标准 : 所 录人 中药必须为 临床 常用 , 且主治证 明确 , 一 据 。 般为我 国教育部《 中药学》 教学 大纲所制定 的掌握 、 熟悉 、 了解类药 物 , ( 2 ) 中药查询筛选 : 对所 录入的中药数据进行查询检索 , 并 可以根 l 临床常用 的参考类药物亦可考虑录入 据来源 、 出处等条件进行分类筛选 、 组合 、 分析 。 . ( 3 ) 中药的统计查询 : 用户可 以根据统计查询模块 . 分别按 照不 同 2 . 中药 学档 案信 息录入 根据 中药 学 内容 的组成 . 设计数 据库 的具 体数据表 . 以 中药药 名 的条件进行统计查询 ( 4 ) 系统的安全维护 : 为增加系统 的安全性 , 系统 为用户设 置了相 为主元素创建 中药学基 本信息数据 、 中药主 治证信息 、 代 表方剂信 息 进行用户 与组权 限设置 。 在系统登录时识别用户的合法性 , 3 个表 。中药学基本信息数据表 包含“ 药名 ( 正名 ) 、 药名 ( 别名 ) 、 药 物 应的密码 , 来源 ( 药 物基源 ) 、 药物来源 ( 人药部分 ) 、 药图( 基源 ) 、 药图 ( 饮片) 、 始 提高系统的安 全性和中药信息 的安全可信 载著作 、 炮制 、 性能 ( 味) 、 性能 ( 性) 、 性能 ( 归经 ) 、 性 能( 毒性 ) 、 功效 ( 简 5 . 结 语 化功效 ) 、 功效 ( 药物功效 ) 、 用法 、 用量 、 使用注意 ” 字段 ; 中药主治证信 本研究从 数据库 的角度研究 中药学教学 内容构建 、 整合进行 了有 息表包含 “ 主治证 、 病证 、 病机、 药名 、 作用、 代表 方剂” 字段 ; 代表方 剂 益的探索 . 对 中药 学知识资源进行科 学管理 : 并 以此 为平台为教学研 信 息表包含代表 “ 方剂 、 组成 、 主治证 ” 字段 。既 涵盖各 味中药具体 内 究、 科 学研究 提供信 息 服务 , 提 高中药学资源和信 息的利用效率 。 利用 容, 又突出中药的重点内容 。 以全面反映 中药的特点 。 创建主键设置表 《 中药学》 数据库 , 根据用户 提出的查询 、 筛选、 统计要求 , 进 行分 门别 关系, 以中药学基本信息表为主表 , 构建中药学数据库关 系 , 将 中药学 类 的统计查询 .进而探讨各个 中药对某一病 证的治疗及其作用特点 . 各部 分数据表关联组合 . 既避免数据冗余 , 便于更新数据 , 又有利于 中 该 数据库信息量大 、 查询快捷 、 使用方便 、 实用性强 . 可满 足了查询药 药 学各知识点整合、 各部分 内容关联组合 。 物信息 的需要 , 是实现 中药学资源信息服务的有效途径 。本研究构建 《 中药 学》 数据库为初步规模 集成 、 整合 中药 学知识信息资 源 , 整体提 3 . 中药学档案信息特定条件结构设计 为学生 、 学校 、 社会各方面提供 中药学 的信息量 大 . 知识 面广 , 记忆 困难 , 本 研究利 用 A c c e s s 查 高中药学资源 的综合和查询利用价值 , 询筛选 、 分析 功能与中药学研 究结合 . 针对中药学学科特点 . 设 计特定 中 药学知识管理与中 药学知识服务的信息 化手 段。 q 条件结构 . 以便检索查询规范化。 3 . 1 ‘ ‘ 药 物来 源” 分有“ 药物基 源” 、 “ 入药部位” 【 参考文献 】 根据药物来 源。 将 相同来 源不 同人药部 位的药物可进行 比较 这 [ I ] 旺建伟 , 赵文静 , 常惟智 , 等提 高 中药学教 学质量相关教 学策略 的研究 ( Ⅱ) 类药 物功用相近 . 因此应将这类 药物进行 归纳总结 . 以更好地 掌握各 教学方法改革与教学质量相关性研究. 中医教育[ J 】 . 2 0 0 7 , 2 6 ( 3 ) : 5 - 7 . 药 的功用特点 通 过“ 药物基 源” 条件可检索查询相同入药部位但来源 [ 2 ] 马郁, 赵 铭玲 . A C C E S S数据 库分 层管 理 . 电脑 知 识与 技术 叨. 2 0 1 0 , 2 9 ( 6 ) : 可不 同的药物 . 通过 “ 药 物基 源” & “ 人药部位 ” 条件 可检索查询相 同来 81 5 7 — 8 1 7 8 .

中药玉米须的药理作用知晓

中药玉米须的药理作用知晓

中药玉米须的药理作用知晓玉米是禾本科玉米属类植物,原产美洲,于明代传入我国,是数百年来全球范围内主要的粮食农作物之一,被广泛种植与食用,而玉米须也是为大众所熟悉,是玉米的干燥花柱与柱头,玉米须有多种名称,正名玉蜀黍,在《纲目》中称为玉高粱,《现代实用中药》中称为五蜀黍蕊。

个人种植的玉米须使用率较低,但这是一味具有多种功效的中药材。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就有收录,即可单药煎服也可配伍使用,玉米须性平,味甘,具有降压调脂、利水消肿、平肝利胆等多种功效。

《全国中草药汇编》中记载玉米须具有保肝利胆、解热利尿等功效,我国传统医药文献《四川中药志》中记载本药无毒,临床用药研究与实验室毒理试验均表明玉米须及各类相关制剂均无毒性,大剂量、常规剂量、长时间用药均无不良反应,是一种安全性极高的中药材。

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玉米须中含有多种有效成分,如黄酮、多糖、皂苷、羟烷类等,具有抑菌、免疫调节、抗癌、利尿排石、降糖降压等多种功效。

中药玉米须的药理作用如降血糖、降血压等为大众熟知,本文主要从玉米须的有效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等方面进行具体介绍。

1 中药玉米须的有效化学成分国内外药学、医学领域对玉米须有效化学成分的研究从未停歇,目前玉米须中含有的已知的有效化学成分多样,如维生素、微量元素、有机酸、甾醇类、挥发油、黄酮等,1.1、糖类:玉米须中含有多种糖类,主要包括多糖、低聚糖、单糖等,如半乳糖、葡萄糖、甘露糖、半乳聚糖等,玉米须中的糖类已被证实对光、氧、高温等条件稳定,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业中。

1.2、维生素:玉米须中含有维生素C、维生素K、维生素E等多种维生素。

1.3、微量元素:钾元素是玉米须中含量最为丰富的微量元素之一,同时还富含镁、钠、钼、铬、钙、钠、铁、锰等多种元素。

1.4、氨基酸:我国医者在二十余年前已证实了玉米须中氨基酸的种类与含量,玉米须中含有十余种氨基酸,包含人体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须氨基酸,如谷氨酸、天冬氨酸、苏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等。

近20年中药治疗小儿感染后咳嗽的文献总结-中医儿科论文-中医学论文-医学论文

近20年中药治疗小儿感染后咳嗽的文献总结-中医儿科论文-中医学论文-医学论文

近20年中药治疗小儿感染后咳嗽的文献总结-中医儿科论文-中医学论文-医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摘要:目的:总结中药治疗小儿感染后咳嗽(PIC) 遣方用药规律, 为临床辨治本病提供参考。

方法:以小儿/儿童感染后咳嗽感冒后咳嗽外感后咳嗽等为关键词, 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 、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QVIP) 、万方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 中19962016年有关中医治疗PIC的文献, 筛选符合要求的文献, 提取信息, 建立EXCEL数据库, 规范相关数据, 对所用中药之性、味、归经、分类和药对的频数、频率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共纳入符合要求的文献48篇, 获取方剂62首, 使用药物112味, 用药总频次635次, 单味药使用排序前10位依次为甘草、杏仁、桔梗、紫菀、陈皮、百部、麦冬、款冬花、茯苓、前胡;药物按功效分为26类, 其中化痰止咳药用药频次最高, 其次为补气药、清热药、解表药、补阴药;药性排序依次为温、寒、平、凉、热, 药味以苦、甘、辛使用较多;药物归经主要为肺、脾胃、心、肝经;涉及中药传统药对27种, 排名前5位依次为甘草与桔梗、半夏与茯苓、半夏与杏仁、黄芩与半夏、麻黄与地龙。

结论:根据数据分析, 中药治疗小儿PIC组方以止咳化痰药为主, 经辨证多辅以补益药。

关键词:小儿感染后咳嗽; 中医药疗法; 用药规律;感染后咳嗽(post-infectious cough, PIC) 是指多种病原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消失后, 咳嗽仍迁延不愈, 并持续4周以上的一类临床症状。

在我国, 该病在儿童慢性咳嗽发病原因中占21.73%[1]。

胸部X线片检查无异常或仅显示双肺纹理增多, 肺通气功能正常, 或伴有一过性气道高反应[2]。

中医对小儿PIC, 无论是从病因、病位、病机还是辨证治疗方面都有深刻的认识和非常丰富的经验, 越来越多的理论和科研成果均证实了中医药治疗该病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我院中药饮片处方用药的统计分析

我院中药饮片处方用药的统计分析

我院中药饮片处方用药的统计分析目的:分析我院中药饮片处方用药情况,以便于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可参考的依据。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全部中药饮片处方资料,统计分析中药处方出现的张数、具体的用药频率、超量用药频率以及单张出现的药味数。

结果:经统计后,我院该期间内用药为319种,黄芪的使用频率最高;参照《中国药典》中的规定剂量标准,饮片的使用剂量超出规定剂量平均出现频率为27.5%;参照《中药学》中的分类,使用频率最高的补虚类药物;处方用药药味数偏多,平均可达15.5味。

结论:中医治疗中,补虚类药物的占比较高,但处方用药中存在用量大、处方药味数较多等问题,不仅会使中药材资源损失过大,还会阻碍中医学水平与整体医疗质量的提高,且不良反应发生率高,应引起注意。

标签:中药饮片处方;剂量;统计分析Abstract:Objective:To analyze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escription drug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clinical rational drug using. Methods: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prescription data in our hospital from May 2013 to May 2014,and analyzed the numbers,dosing frequency,over dosing frequency and drug contents numbers of it. Results:There were 319 kinds of drugs used in our hospital,the highest frequency of use was astragalus. The rate of over dosing was 27.5%. The tonify deficiency drug was used with highest frequency,and prescription number slants was 15.5 for average,which was too much according to the categor y of “Chinese Pharmacopoeia”. Conclusion:The tonify deficiency drug accounted for relatively high pecent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but the existence of large dosage and prescription number can make the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resources lost,prevent the improving of the teaching level and the overall quality of medical care,and has a high rate of adverse event,which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Keywords:Chinese herbal medicine prescription; dose; statistical analysis就中医角度而言,中药饮片处方是其用药的精华体现,同时也是中医临床治疗中辩证施治与治疗整体理念的体现,把握好中药处方的剂量,也是中医治疗中个体化特征的表现,因而,有必要了解中药饮片处方用药的具体情况,从而确保临床用药更加安全,为患者生命安全提供中药保障[1]。

李东垣脾胃病用药配伍的数据分析

李东垣脾胃病用药配伍的数据分析

李东垣脾胃病用药配伍的数据分析王贵民【摘要】目的研究金代名医李东垣中药复方治疗脾胃病的药对配伍规律,为临床选药组方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方法将金代名医李东垣《脾胃论》中治疗脾胃病的中医复方录入计算机,使用Microoft Office Excel2003软件建立中药复方数据库,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药对配伍规律.结果整理治疗脾胃病中药复方61首,涉及中药93种,筛选出甘草、陈皮、人参、白术、升麻、当归等前20味高频核心药物,统计得到药对1107对,而关联频度大于10次的33个.结论通过对高频药对的功效进行统计,得到治疗脾胃病的药对配伍特色:补虚药中的补气药、补血药与解表药中的发散风热药配伍;补虚药中的补气药、补血药与补虚药中的补气药配伍;理气药与补虚药中的补气药、补血药配伍;解表药与理气药、补虚药与清热药相须配伍;止咳化痰平喘药与理气药、补虚药配伍;化湿药与理气药、解表药、补虚药配伍.总结配伍的代表药对,为临床辨证脾胃病处方用药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期刊名称】《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年(卷),期】2016(014)016【总页数】3页(P61-63)【关键词】李东垣;脾胃病;数据分析;配伍规律【作者】王贵民【作者单位】甘肃会宁县人民医院中医综合科,会宁730700【正文语种】中文《脾胃论》[1]是金代名医李东垣在1249年为辨治脾胃病所撰的临床内科专著。

共列出中药复方61首,使用中药93味,用药总次数达532次[2]。

依据《中药学》[3]和《中药大辞典》[4]分类标准对药物药性进行统计,运用统计学方法:药物使用频率=药物使用频次/药物使用总频次×100%;药对使用频率=关联频度/总复方数×100%;平均频次=配伍频次/药对数,反映药对使用的集中度。

通过数据挖掘分析其药对功效,为临床治疗脾胃病总结出有效的用药组方配伍规律体系。

通过对61首复方涉及用药总次数达532次的93味中药运用数据挖掘分析,筛选出前20味中药,其分布情况见表1。

2023年中药学类之中药学(中级)自测提分题库加精品答案

2023年中药学类之中药学(中级)自测提分题库加精品答案

2023年中药学类之中药学(中级)自测提分题库加精品答案单选题(共30题)1、既能祛风通络,又能凉血消肿的是()。

A.防风B.木瓜C.防己D.络石藤E.秦艽【答案】 D2、会导致汞中毒的药物是A.轻粉B.升药C.硼砂D.雄黄E.铅丹【答案】 A3、药材薄荷的原植物科名与显微鉴别特征分别为A.兰科,含类圆形硅质块B.菊科,含间隙腺毛C.木兰科,含草酸钙簇晶D.唇形科,含橙皮苷结晶E.爵床科,含钟乳体【答案】 D4、用于四肢肌表之湿热宜选用()。

A.黄芩B.酒黄芩C.黄芩炭D.盐黄芩E.以上都不是【答案】 B5、下列能与麻黄碱显色的是A.碘化铋钾B.二硫化碳碱性硫酸铜试剂C.发烟硝酸试剂D.氯化汞试剂E.漂白粉【答案】 B6、羊毛脂做软膏基质时,有许多特点,除了()。

A.熔点适宜B.吸水性好C.药物的穿透性好D.涂展性好E.稳定性好【答案】 D7、软胶囊剂的崩解时限为A.120minB.60minC.30minD.90minE.150min【答案】 B8、关于药品批准文号格式叙述正确的是A.国药准字+2位字母+7位数字B.国药准字+2位字母+6位数字C.国药准字+1位字母+6位数字D.国药准字+1位字母+8位数字E.国药准字+H+6位数字【答案】 D9、负责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并制定相关政策的部门是A.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B.国家中医药管理局C.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D.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E.工业和信息化部【答案】 C10、既能消食健胃,又能回乳消胀的是()。

A.紫苏B.山楂C.麦芽D.藿香E.神曲【答案】 C11、活血化瘀药中,能延缓慢性肾损害的药物是A.莪术B.丹参C.赤芍D.川芎E.乳香【答案】 D12、集古今方剂大成,收集方剂近10万首的是A.《药品卫生标准》B.《中药制剂手册》C.《中国药典》D.《中药方剂大辞典》E.《全国中成药处方集》【答案】 D13、下列化合物酸性最强的是A.3,5,7,4′-四羟基黄酮B.5,7-二羟基黄酮C.3,5,7-三羟基黄酮D.5,7,4′-三羟基黄酮E.3,7,4′-三羟基黄酮【答案】 A14、生姜泻心汤的组成是A.半夏泻心汤加生姜B.半夏泻心汤减甘草用量,加生姜C.半夏泻心汤减干姜用量,加生姜D.半夏泻心汤加甘草用量E.半夏泻心汤加甘草用量,加生姜【答案】 C15、鉴定矿物类中药的透明度时,应将矿物磨成的标准厚度是A.0.03cmB.0.03mmC.0.03mD.0.03nmE.0.03A【答案】 B16、龙胆的薄壁细胞中可见A.草酸钙针晶B.草酸钙簇晶C.草酸钙砂晶D.草酸钙柱晶E.草酸钙方晶【答案】 A17、仿制药是指A.未曾在中国境内上市销售的药品B.已有国家药品标准的药品C.改变给药途径且尚未在国内外上市销售的制剂D.改变国内上市销售中药、天然药物给药途径的制剂E.境外生产的药品在中国境内上市销售【答案】 B18、全当归的炮制作用是A.增强活血补血调经作用B.既能补血,又不致滑肠C.止血和血,治崩中漏下D.补血调经,润肠通便E.润肠通便,治血虚便秘【答案】 D19、甘草、枳壳、柴胡、芍药组成的方剂是()。

中药学:中药大黄是什么

中药学:中药大黄是什么

⼤黄是我国的四⼤中药之⼀,据史书记载,早在公元前 270 年我国就开始使⽤了⼤黄这种药材,公元前 144 年⼤黄开始运往国外,近⼏百年来中国⼀直是世界上⼤黄主要出⼝国。

青海出产的⼤黄⼜是全国⼤黄中的优良品种,出产历史悠久,以质量好、产量⾼和疗效佳驰名中外,年出⼝量达 50 万公⽄。

历西宁长期是青海全省⼤黄的集散地,故青海⼤黄⼜称“西宁⼤黄”。

⼤黄系蓼科多年⽣⾼⼤草本植物,⼜名⽕参、⾦⽊、破门、绵纹。

藏语叫“君⽊扎”。

青⼤黄⽣长于海拔2000-3500 ⽶的⾼寒地带,在⾼⼭灌丛和⼭坡草地常见,喜凉爽潮湿⽓候和疏松肥沃⼟壤。

茎直⽴且中空,茎节膨⼤,平滑⽆⽑,叶似蓖⿇,每年4⽉发芽,6 ⽉抽茎,7⽉开花,9⽉结籽。

青海⼤黄共有7种,其中最为名贵且产量特⾼的:⼀种是掌叶⼤黄,叶⾯呈⼿掌形状,茎⾼ 105-3⽶,夏季开绿⽩⾊⼩花,排列成圆锥花序;另⼀种是唐古特⼤黄,是掌叶⼤黄的变种,叶⽚深裂成鸡⽖状,也叫鸡⽖⼤黄,花淡黄⾊。

这两种⼤黄在果洛、⽟树、海南、海北. 黄南五州分布较多,五⼗年代年产量达到80万公⽄。

现在果洛州⼈⼯栽培⼤黄⾯积已达4 万亩,年产量 50万公⽄。

其它地⽅亦栽培很多。

⼤黄是⼀味⼗分重要的中药,同时也是藏医、蒙医常⽤的良药。

⼤黄以其根茎⼊药,根茎肥⼤粗壮,呈萝⼘形,表⾯呈棕褐⾊,内部为黄⾊,故名为“⼤黄”。

⼤黄性味苦寒,药性峻烈,素有“将军”之称。

⼤黄含有两种相反的成分———蒽醌衍⽣物的甙类和鞣酸及其相关物质。

前者能刺激肠蠕动⽽导致泻下,后者有收敛作⽤⽽能⽌泻。

它在⽣⽤、⼤量、短煎的情况下有泻下性能,但在制⽤、⼩量、久煎的情况下,泻下性能减弱,同时出现⽌泻性能。

据药理实验,⼤黄有清热解毒、抗菌消炎、泻⽕凉⾎、利胆退黄、⾏瘀破积、降压⽌⾎之功效。

⼤黄还可以作染料、⾹料和酿酒⼯业的配料。

⼈⼯栽培⼤黄⽤⼯少,投⼊⼩,收益⼤,⽆需精细管理。

林缘⼭脚、闲置荒地、房前屋后、⽥边地⾓都可种植。

青海地⼴⼈稀,⽇照强烈,⽓候特别适宜栽培⼤黄,潜⼒极⼤。

中药学 中药药效学

中药学 中药药效学
=X mg/kg×70kg×0.018/0.2kg =6.3 X mg/kg. 即:按单位体重的剂量来算,大鼠的等效剂量相当于人的6.3倍。
依次类推,我们可以算出其它动物剂量与人的比值。
小鼠的剂量=Xmg/kg×70kg×0.0026/0.02kg=9.1X mg/kg. 豚鼠的剂量=Xmg/kg×70kg×0.031/0.4kg=5.42X mg/kg. 兔的剂量=Xmg/kg×70kg×0.07/1.5kg =3.27X mg/kg. 猫的剂量=Xmg/kg×70kg×0.078/2.0kg=2.73X mg/kg. 猴的剂量=Xmg/kg×70kg×0.06/4.0kg=1.05X mg/kg. 狗的剂量=Xmg/kg×70kg×0.32/12kg =1.87X mg/kg.
中药复方新药研制都需要提供整方药效实 验资料
难以揭示方中各药所起的作用及其配伍规 则
2.药对研究
药对是形成中药复方的核心,药对研究有 利于探索复方的配伍规律
主要方法:
1)配伍前后药效,成分比较研究 2)剂量配比研究
3.拆方研究
拆方研究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按照中 药复方的不同治法或君、臣、佐、使配伍 将复方按组成药味拆成各单味药或去掉某 类作用性质及功效相近的药物组后观察疗 效的变化,分析药物作用特点及机制
景明确,解剖、生理、习性及反应性与人 体结构、机能、代谢、疾病特点相近似的 动物为宜 性别 年龄、体重
五、受试药 选择有效的复方、单味药,或由其中提取的
有效部位群及有效单体
样品标准化
药材应确定品种、产地、药用部位和采收
炮制要科学、可控
复方制剂应处方合理,制备工艺固定,质 量控制标准稳定

中药学论文治疗痤疮的中药处方分析

中药学论文治疗痤疮的中药处方分析

本科毕业论文治疗痤疮的中药处方分析二级学院中药学院专业中药学班级201 级班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2020年4月诚信声明我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论文(设计)是本人在老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据我查证,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设计)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

我承诺,论文(设计)中的所有内容均真实、可信。

毕业论文(设计)作者(签名):年月日目录摘要.............................................................................................................................. I-II 1前言 . (1)2调查资料与方法 (3)2.1资料来源 (3)2.2方法 (3)3结果与分析 (3)3.1痤疮患者的性别统计与分析 (3)3.2痤疮患者的年龄统计与分析 (4)3.3中药使用情况 (4)3.4处方中常用中药功效分析 (5)3.5中药类别、性味归经统计 (8)3.6痤疮中医证型分析 (10)4讨论 (14)4.1中药治疗痤疮的中药用药规律 (14)4.2药物的性味和归经 (15)4.3痤疮的中医证型探讨 (16)参考文献 (18)综述 (20)致谢 (26)治疗痤疮的中药处方分析摘要:目的了解中医师针对痤疮患者所作中药处方的用药规律与趋势,通过统计分析处方中常用中药药物的药理作用、归经功效、药物间的配伍作用等,进而分析总结有效治疗痤疮的中药处方规律。

方法通过收集天河中医院门诊医生针对痤疮患者的近一年的处方311份,对其中中药的用药频率作统计,查阅《中国药典》2015年版、学术期刊等相关资料进行处方分析。

结果通过对处方药物统计分析发现,在治疗痤疮疾病上,中药类型使用频率排名前三的为清热药、补虚药、活血化瘀药;四气五味的分析中以苦寒药物为主,与清热药使用排名第一相符;归经方面以肝经、肺经、胃经排名前三,三者总和占全部归经的一半。

2023年中药学类之中药学(士)通关提分题库(附答案)

2023年中药学类之中药学(士)通关提分题库(附答案)

2023年中药学类之中药学(士)通关提分题库(考点梳理)单选题(共50题)1、下列既可以炒焦,又可以炒炭的药材是A.槟榔B.川楝子C.栀子D.灯心草E.蒲黄【答案】 C2、凉开剂中长于芳香开窍、化浊辟秽的方剂是A.安宫牛黄丸B.至宝丹C.牛黄清心丸D.紫雪丹E.苏合香丸【答案】 B3、可防止冬虫夏草生虫的药材是A.吴茱萸B.大蒜C.牡丹皮D.细辛【答案】 C4、两种药物合用互相抑制、降低或丧失药效是指A.相须B.相恶C.相杀D.相使E.相反【答案】 B5、薄荷宜切A.薄片B.厚片C.丝D.段E.块【答案】 D6、既能活血止痛,又能化瘀止血的药物是A.延胡索B.郁金C.五灵脂D.乳香【答案】 C7、长于痈疡肿毒初起的方剂是A.普济消毒饮B.黄连解毒汤C.仙方活命饮D.导赤散E.玉女煎【答案】 C8、以下哪一个医疗机构制剂批准文号格式是正确的A.沪药准字Z20090020B.湘药中字20100110HC.粤药制字H20090031D.赣药卫字Z2011078XE.鄂药化字H2008X【答案】 C9、苏合香中有防止辛香走窜作用的药物是A.诃子B.芡实C.莲子肉D.乌梅【答案】 A10、形状呈不规则扁圆形,2~3个爪状分支的药材是A.郁金B.石菖蒲C.白及D.麦冬E.红参【答案】 C11、《药品管理法》规定药品经营企业经营药品必须通过的强制认证是A.GSP标准B.OTC标准C.GMP标准D.GCP标准E.GAP标准【答案】 A12、关于中药处方叙述错误的是A.是载有中药名称、数量、煎服用法等内容和制备中药制剂的书面文件B.是医师辨证论治的书面记录和凭证,反映医师的辨证理法和用药要求C.是医师给中药调剂人员的书面通知,又是中药调剂工作的依据D.具有技术上和经济上的意义,没有法律意义E.是计价、统计的凭证【答案】 D13、为门(急)诊患者开具的麻醉药品其他剂型,每张处方不得超过A.1日常用量B.2日常用量C.3日常用量D.5日常用量E.7日常用量【答案】 C14、可用甘草水煮制的药物是A.远志B.珍珠C.延胡索D.黄芩E.千金子【答案】 A15、临方炮制需要揉搓的药物是A.仙鹤草B.谷精草C.茜草D.夏枯草E.马鞭草【答案】 B16、薄壁细胞中有草酸钙针晶的是A.西红花B.蒲黄C.红花D.广藿香E.广金钱草【答案】 D17、心开窍于A.目B.舌C.口D.鼻E.耳【答案】 B18、济川煎的功能是A.温肾益精,润肠通便B.滋阴养血,润肠通便C.润肠泻热,行气通便D.养阴清热,润肠通便E.滋阴增液,通便泻热【答案】 A19、朱砂入药的正确炮制方法是A.煅B.漂C.水飞D.炒E.润【答案】 C20、下列有“连三朵”之称的是A.辛夷B.款冬花C.槐花D.菊花E.旋覆花【答案】 B21、构成宇宙的本原是A.天气B.地气C.精气D.人气E.水气【答案】 C22、不属于去心炮制的是A.地骨皮除去木质部B.麦冬除去木质部C.莲子除去胚芽D.乌梅除去果核E.五加皮除去木质部【答案】 D23、济川煎的组成药物是A.麦冬B.当归C.芍药D.玄参E.生地【答案】 B24、《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办法》规定,毒性药品处方应A.保存1年备查B.保存2年备查C.保存3年备查D.保存5年备查E.保存至有效期后1年备查【答案】 B25、对蒲黄性能的论述,不正确的是A.味甘,性平B.化瘀利尿多生用C.兼能通利二便D.止血多炒用E.归肝、心包经【答案】 C26、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处方中饮片的书写,可按君、臣、佐、使顺序B.审方人员不得擅自修改处方C.药物调剂、煎煮的特殊要求应在药名之前写出D.处方有效期最长不得超过3天E.急诊处方的印刷用纸是淡黄色【答案】 C27、采用先炒药后加醋的药材是A.百合B.柴胡C.乳香D.芫花E.车前子【答案】 C28、起于小腿内侧,左右各一,向上主要分布于大腿外侧及腰背和头的侧面的是A.阳跷脉B.阴维脉C.阳维脉D.带脉E.阴跷脉【答案】 C29、将基质先加热熔化,再将药物分次逐渐加入,边加边搅拌,直至冷凝的制备软膏剂的方法是A.溶剂法B.熔合法C.乳化法D.热压法E.研合法【答案】 B30、属于引药入肝的是A.川乌煮制B.麻黄蜜炙C.香附醋炙D.自然铜煅烧醋淬E.当归酒炙【答案】 C31、适合切薄片的中药是A.槟榔B.茯苓C.枇杷叶D.薄荷E.附子【答案】 A32、关于证候的说法,错误的是A.证候反映了疾病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变化的本质B.证候是对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的病理概括C.证候反映了某一疾病全过程的总体属性D.证候提示了疾病的病因、病位、病性和邪正盛衰变化E.证候由一组相对固定的、有内在联系的、能揭示疾病过程中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本质的症状和体征构成【答案】 C33、天仙子的常用量按照2010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应是A.0.03~0.05gB.0.6~0.9gC.0.06~0.6gD.0.06~0.09gE.0.1~1g【答案】 C34、关于医疗机构配制制剂品种批准文号的限制性规定,哪一条是不正确的A.医疗机构配制制剂品种应当是本单位临床需要而市场上没有供应的品种B.医疗机构配制制剂须经所在地市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后方可配制C.市场上有供应的品种不得配制D.已取得批准文号的品种不得配制E.医疗机构必须取得《医疗机构制剂许可证》才能进行制剂品种配制【答案】 B35、被称为"血府"的是A.脑B.髓C.骨D.脉E.胆【答案】 D36、生用辛热,炒炭后长于温经止血的药物是A.干姜B.生地黄C.荆芥D.白芥子E.地榆【答案】 A37、处方药名未注明炮制品种则给付生品的是A.草乌B.骨碎补C.莱菔子D.黄芩E.黄精【答案】 D38、白芷药材横切片的形成层的特征是A.环状B.略呈方形C.类多角形D.波状E.不规则状【答案】 B39、可治气血阴阳俱虚之虚劳肺痿的是A.清燥救肺汤B.麦门冬汤C.炙甘草汤D.百合固金汤E.养阴清肺汤【答案】 C40、遇缺药或特殊情况需要修改处方时,应A.经主任药师修改后调配B.经科主任修改后调配C.副主任药师以上人员协商修改后调配D.处方医师修改,并在修改处签字后调配E.处方医师修改后调配【答案】 D41、既能补益肝肾,又能温脾止泻的药物是A.决明子B.菟丝子C.鸦胆子D.沙苑子E.牛蒡子【答案】 B42、《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对假药的定义是A.药品成分的含量不符合国家药品标准的B.药品所含成分与国家药品标准不符合的C.未标明有效期的D.超过有效期的E.其他不符合药品标准规定的 【答案】 B43、下列不属于麝香药理作用的是A.镇静B.提高中枢耐缺氧能力C.平喘D.抗心肌缺血E.兴奋子宫平滑肌【答案】 C44、影响呼吸功能强弱的气是A.元气B.宗气C.卫气D.营气E.中气【答案】 B45、在液为汗的脏腑是A.肝B.心C.肺D.肾E.脾【答案】 B46、可用于治疗水土不服的方剂是A.藿香正气散B.防风通圣散C.二陈汤D.三仁汤E.平胃散【答案】 A47、常用饮片应放在斗架的A.低层B.高层C.易取的中上层D.中层E.最下层的大药斗【答案】 C48、国家药品标准没有规定的中药饮片炮制规范,其炮制规范的制定部门是A.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B.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C.县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D.市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E.地区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答案】 B49、不适宜制备成胶囊剂的药物是A.药物乙醇溶液B.毒性药物C.麻醉药物D.油状药物E.粉末状药物【答案】 A50、一种药物能够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副作用,这种配伍关系被称作是A.相恶B.相须C.相杀D.相畏E.相使【答案】 C。

鼻疗法治疗偏头痛发作期的用药规律研究

鼻疗法治疗偏头痛发作期的用药规律研究

鼻疗法治疗偏头痛发作期的用药规律研究安玉秋1,曹克刚2摘要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探讨鼻疗法治疗偏头痛发作期的用药规律㊂方法: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 )㊁万方医学网㊁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 ),双人筛选文献并录入数据,建立数据库㊂采用数据挖掘技术(频数分析㊁关联规则㊁聚类分析)对纳入文献药物进行分析㊂结果:共筛选出鼻疗法治疗偏头痛发作期的临床研究文献38篇,涉及中药处方38首和32味中药,药物总使用频次181次㊂7味中药使用频次ȡ6次,依次是川芎㊁冰片㊁白芷㊁细辛㊁羌活㊁薄荷㊁制远志,药物功效以解表药㊁活血化瘀药㊁开窍药㊁温里药最为多见,性味以辛温多见,药物归经多见肺经㊂关联规则分析中,支持度大于40%,得出关联药对5组,均以川芎为后项,配伍白芷㊁冰片㊁细辛㊂核心药物聚类分析大致分为2个类别㊂结论:通过数据挖掘鼻疗法治疗偏头痛发作期的用药规律,一定程度上为临床用药及新药研发提供思路㊂关键词 偏头痛发作期;鼻疗法;关联规则;聚类分析;用药规律d o i :10.12102/j.i s s n .1672-1349.2024.02.007 Medication Rule of Nasal Therapy for Migraine Attack AN Yuqiu,CAO KegangFirst Clinical College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Beijing 101399,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 CAO Kegang,E -mail:*****************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medication rules of nasal therapy for migraine attacks based on data mining technology.Methods: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Wanfang Medical Network,VIP Chines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ournal Database (VIP)were searched to establish the database.Data mining techniques(frequency analysis,association rules,cluster analysis)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included drugs.Results:A total of 38clinical studies of nasal 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migraine attacks were screened out,involving 38prescriptions and 32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escriptions,and the total frequency of drug use was 181times.There were 7kind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ith frequency ȡ6:Chuanxiong,borneol,Angelica Dahurica,asarum,notopterygium root,mint,and prepared polygala.The most popular drugs were antipyretic,invigorating blood circulation and eliminating stasis,awaking,interior -warming.The most popular properties and flavor were pungent -warm,and the main channels were lung.The analysis of association rules showed there were 5groups of association drugs,with Chuanxiong as the last term,and with Angelica dahurica,borneol,and asarum.Cluster analysis of core drugs could be divided into two categories.Conclusion:Through data mining the medication rules of nasal therapy for the treatment of migraine attacks,it will provide ideas for clinical medication and new drug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Keywords acute phase of migraine;nasal therapy;correlation rules;cluster analysis;prescription regularity偏头痛是指反复或周期性发作的一侧或双侧搏动性头痛,常伴恶心㊁呕吐,为临床常见的特发性头痛[1]㊂研究表明全球人口中大约5%的男性和15%~17%的女性遭受偏头痛发作[2],而且该病具有高致残率,目前是世界第二大残疾原因[3],严重影响社会㊁经济的发展,对个人㊁家庭带来巨大的负担㊂快速缓解疼痛并持续镇痛是偏头痛发作期治疗的主要目的,目前的一线用药包括非特异性药物如非甾体抗炎镇痛药和特异基金项目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No.2017ZX09304019)作者单位 1.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学院(北京101399);2.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北京100007)通讯作者 曹克刚,E -mail :*****************引用信息 安玉秋,曹克刚.鼻疗法治疗偏头痛发作期的用药规律研究[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4,22(2):244-249.性药物如曲麦坦类,这些药物虽能够有效缓解偏头痛的急性发作,但复发率较高[4]㊂中医外治法在偏头痛发作期治疗中日益广泛应用[5],包括中药外用㊁针刺㊁艾灸㊁推拿等治法,中药外用则主要以鼻疗法为主[6]㊂鼻疗法最早可见于‘五十二病方“‘黄帝内经“,该法不仅可用于鼻塞㊁呃逆㊁呕吐等慢性病症,而且应用于各科急症,如皂角搐鼻法治疗小儿卒死㊁半夏末频搐鼻治疗盘肠生㊁乳香和麝香塞鼻治疗雷头风等[7]㊂鼻疗法以操作简单㊁起效迅速㊁依从性强等优点在偏头痛发作期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对鼻疗法治疗偏头痛发作期的临床研究文献进行数据挖掘,分析其处方用药㊁组方规律,以期为临床使用鼻疗法治疗本病提供参考㊂1 资料与方法1.1 文献来源本研究所有文献均来源于中国知网(CNKI)㊁万方医学网㊁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检索方法是主题词和自由词结合,检索词包括 偏头痛㊁偏头风㊁首风㊁头风㊁发作期㊁鼻疗法㊁纳鼻法㊁塞鼻㊁滴鼻 等,时间范围设置为自建库至2022年9月1日,在所得检索结果中按照纳入㊁排除标准进行筛选,最终得出符合标准的中药处方38篇㊂1.2纳入标准1)偏头痛诊断标准:符合国际头痛协会制定的‘国际头痛学会国际头痛分类第三版“(ICHD-Ⅲ)[1]㊂2)纳入文献标准:以鼻疗法(具体形式不限)为主要手段治疗偏头痛发作期的临床研究;文献研究对象均明确诊断为偏头痛发作期,并在治疗后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文献中必须包括具体的中药处方㊂1.3排除标准1)临床未明确诊断为偏头痛或为偏头痛缓解期㊂2)主要治疗措施不相关(如药物㊁针灸㊁推拿等);3)仅提到处方名称而无具体药物㊁治法,或单味药物的临床机制研究;4)综述㊁系统评价㊁动物实验类文献;5)重复发表的文献㊂1.4数据规范化中药名称按照‘中药学“[8]㊁‘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9]进行规范化处理,如 麦门冬 统一为 麦冬 , 炙远志 统一为 制远志 , 薄荷叶 统一为 薄荷 等㊂1.5数据录入与统计学处理通过Excel2019建立鼻疗法治疗偏头痛发作期方剂数据库,由两人双机独立录入数据,相异率控制在9%以下㊂将数据导入IBM SPSS Statistics25.0数据库,统计学分析采用IBM SPSS Statistics25.0统计软件对中医处方及中药的频数㊁频率㊁药性㊁药味㊁归经进行统计㊂利用SPSS23.0㊁IBM SPSS Modeler18.0进行中医处方药物关联㊁系统聚类规则分析㊂2结果共纳入文献38篇,提取中药处方38首,包含中药32味,总使用频次181次㊂2.1纳入文献年份对纳入的38篇文献发表年份进行统计,以了解发文趋势,纳入文献发表年份见表1㊂表1纳入文献发表年份分布单位:篇发表年份文献数1995 2000年92001 2005年102006 2010年42011 2015年92016 2022年62.2病例数对本研究纳入的38篇文献中病例数进行统计,以了解文献代表性,纳入文献研究病例数见表2㊂表2纳入文献研究病例数统计表单位:篇病例数文献数16~50例651~100例19101~150例6151~200例3201~480例42.3用药方式对纳入的38篇文献中用药方式进行统计,以了解具体用药方法,鼻疗法具体用药方式见表3㊂表3鼻疗法具体用药方式统计单位:篇用药方式文献数塞鼻18滴鼻11吸鼻8涂鼻12.4药物频次对鼻疗法治疗偏头痛的38篇文献中药物频次进行统计,有7味中药使用频次ȡ6次,依次是川芎㊁冰片㊁白芷㊁细辛㊁羌活㊁薄荷㊁制远志,详见表4㊂表4用药频次ȡ6次的中药(n=181)序号药物频次(次)频率(%)1川芎3619.892冰片2714.923白芷2614.364细辛2111.605羌活8 4.426薄荷7 3.877制远志6 3.312.5药物功效对鼻疗法治疗偏头痛的38篇文献中药物的功效进行分类,共13类,再对13类药物使用频次进行统计,排前4位的分别是解表药㊁活血化瘀药㊁开窍药㊁温里药,详见表5㊂表5药物功效统计(n=181)功效数量(味)频次(次)频率(%)解表药85128.18活血化瘀药34424.31开窍药33217.68温里药32513.81安神药39 4.97平肝息风药39 4.972.6药物药性㊁药味及归经对鼻疗法治疗偏头痛的38篇文献中药物的药性㊁药味和归经进行统计,药性以温性最多见,其次是凉性,详见图1;药味以辛味最多见,其次是辛+苦味,详见图2;药物归经以肺经最多见,其次是肝经㊁心经㊁脾经㊁胃经㊁胆经㊁肾经,详见图3㊂图1中药药性分布雷达图图2中药药味分布雷达图图3中药归经分布雷达图2.7药物关联规则使用IBM SPSS Modeler18.0中的Apriori算法,设置最低条件支持度为10,最小规则置信度为80%,最大前项数为2,按支持度㊁置信度百分比数值大小分别排序,见表6㊁表7㊂其中支持度是指前后2项中药在所有处方中同时出现的概率,置信度是指在前项中药出现的前提下,后项中药在处方中出现的概率㊂将高频中药导入IBM SPSS Modeler18.0中,设置显示的最大链接数为25,弱链接上限为3,得到数据可视化图谱㊂详见图4㊂表6鼻疗法治疗偏头痛发作期药物关联规则分析(按支持度靠前排序)后项前项频次支持度(%)置信度(%)增益川芎冰片2771.05100.00 1.06川芎白芷2668.4292.310.97川芎细辛2155.2695.24 1.01川芎白芷㊁冰片1744.74100.00 1.06川芎细辛㊁白芷1642.1193.750.99川芎细辛㊁冰片1334.21100.00 1.06川芎薄荷821.0587.500.92川芎羌活718.4285.710.90白芷制远志615.79100.00 1.46冰片制远志615.79100.00 1.41川芎制远志615.79100.00 1.06冰片制远志㊁白芷615.79100.00 1.41白芷制远志㊁冰片615.79100.00 1.46川芎制远志㊁白芷615.79100.00 1.06白芷制远志㊁川芎615.79100.00 1.46川芎制远志㊁冰片615.79100.00 1.06冰片制远志㊁川芎615.79100.00 1.41冰片羌活㊁川芎615.7983.33 1.17表7鼻疗法治疗偏头痛发作期药物关联规则分析表(按置信度靠前排序)后项前项频次支持度(%)置信度(%)增益白芷制远志615.79100.00 1.46冰片制远志615.79100.00 1.41川芎制远志615.79100.00 1.06川芎麝香410.53100.00 1.06细辛全蝎513.16100.00 1.81冰片全蝎513.16100.00 1.41川芎全蝎513.16100.00 1.06川芎乳香410.53100.00 1.06川芎冰片2771.05100.00 1.56冰片制远志㊁白芷615.79100.00 1.41白芷制远志㊁冰片615.79100.00 1.06川芎制远志㊁白芷615.79100.00 1.41白芷制远志㊁川芎615.79100.00 1.46川芎制远志㊁冰片615.79100.00 1.06冰片制远志㊁川芎615.79100.00 1.46图4鼻疗法治疗偏头痛发作期药物关联规则网络图2.8核心药物聚类分析运用IBM SPSS Statistics25.0软件对高频中药进行聚类分析,聚类方式选择 系统聚类 ,聚类方法选择 组间链接 ,区间选择 皮尔逊相关性 ,获得两类聚类组合,生成谱系图㊂详见图5㊂图5高频中药聚类分析图3讨论鼻疗法作为中医外治法之一,是指利用药物(如丸㊁散㊁膏㊁锭㊁吸入剂等)或刺激(如针灸㊁点按等)作用于鼻腔,来治疗临床疾病的方法[10]㊂鼻疗法治疗头痛在中医古书中早有记载,如东汉时期‘伤寒杂病论“中 湿家病,身上疼痛,发热,面黄而喘,头痛鼻塞而烦,其脉大 内药鼻中则愈 ,其塞鼻方包括细辛㊁麻黄㊁皂荚和蒲灰4味药物,主要治疗寒湿头痛;南北朝时期,‘雷公炮炙论“中记载 脑痛欲亡,鼻投硝末,头痛者,以硝石作末,内鼻中,立止 ,指出了鼻疗法在头痛急性发作期的疗效显著;明清时期鼻疗法得到发展,如‘本草纲目“中记载数百首鼻疗方,其中包括治疗偏头风病,如 至灵散,用雄黄㊁细辛等分为末,每以一字吹鼻 吹奶作痛,贝母末吹鼻中,大效 [11];清代程鹏程所著‘急救广生集“中记载用鲜萝卜汁加冰片㊁薄荷少许治疗偏头痛;外治大家吴尚先所著‘理瀹骈文“中记载鼻疗法辨证治疗多种头痛,如受暑头痛可用蒜泥塞鼻出泪或嗅皂荚取涕,风热头痛用薄荷㊁郁金㊁白芷㊁石膏等塞鼻,湿气头痛可用瓜蒂沫㊁松萝茶蓄鼻取黄水法,血虚头痛可用当归㊁川芎㊁连翘㊁熟地煎汤,置壶中吸其气法[12]㊂中药鼻疗法基于 鼻通于脑 鼻孔为肺之窍,其气上通于脑 等机制,在治疗偏头痛发作期方面有充分的理论基础,是偏头痛发作期即时止痛的常用方法之一㊂现通过数据挖掘方法研究鼻疗法治疗偏头痛发作期的用药规律,旨在找出常用药物㊁治法来分析其治疗偏头痛发作期的临床特点,以期进一步推广应用㊂3.1纳入文献基本情况表1显示,文献发表年份跨度自1995 2022年,发文量最高的年份为2001 2005年,可以看出,前期已有研究证实鼻疗法在治疗偏头痛发作期方面有较好疗效[13-15],但目前相关文献报道较少,具有进一步深入研究的价值㊂表2显示,文献研究中的病例数在16~480例,主要集中在50~100例,可以看出,鼻疗法治疗偏头痛发作期仍缺乏大样本㊁多中心的临床研究㊂表3显示,在具体治疗方法上以塞鼻法最为多见,其次是滴鼻法,可以看出,在众多鼻疗法中塞鼻法㊁滴鼻法㊁吸鼻法操作简单㊁安全有效㊁易于接受,在临床上较多应用㊂3.2药物频次㊁性味㊁归经鼻疗法治疗偏头痛发作期的高频中药大致可分为4类:1)风药,是指味辛甘㊁性升浮㊁质轻薄,具有疏散外风或平息内风的一类中药[16],如白芷㊁羌活㊁薄荷㊁全蝎等㊂ 风药 一词明确提出于‘脾胃论“,而‘兰室秘藏㊃头痛论“也指出: 凡头痛皆以风药治之者 高巅之上,唯风可到,故味之薄者,阴中之阳,乃自地升天者也㊂ 风邪是偏头痛的首要病因,其中外感风邪是发作期最常见的诱因,即‘素问㊃风论篇“曰: 风气循风府而上,则为脑风 ,故祛外风在偏头痛发作期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㊂2)活血化瘀药,如川芎㊁乳香㊁没药等㊂疼痛的中医病机无非 不通则痛 不荣则痛 两种,而偏头痛急性发作期常以标实为主,气滞血瘀常常是其最主要的病机[17]㊂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活血化瘀药兼有明显的止痛㊁镇静作用[18],可以快速缓解疼痛,用于偏头痛发作期即刻止痛㊂3)引经药,如川芎㊁白芷㊁细辛等㊂无论外感㊁内伤,除辨证论治之外,恰当地运用引经药在减轻头痛上往往取得满意的疗效㊂李杲所提出的 头痛引经药 已被临床广泛应用,即 头痛需用川芎,如不愈者各加引经药㊂太阳川芎,阳明白芷,太阴苍术,少阴细辛,厥阴吴茱萸㊂ 4)开窍药,如冰片㊁麝香等㊂通窍药可分为通耳窍药㊁通鼻窍药㊁通目窍药等[19],其中冰片㊁麝香等走窜力强,能通诸窍,尤善通脑窍㊂鼻疗法治疗偏头痛发作期的中药以辛温为主,其次是苦寒㊂辛而易透,温而能行,通于肺经,鼻为肺之窍㊂故辛温药经鼻腔给药,可使药物直达病位并快速起效,另外有研究发现辛温药具有较好的止痛效果[20]㊂苦寒药物的应用主要是制约辛温太过,使得全方温而不燥,寒热并用,阴阳协调㊂药物归经中以肺经㊁肝经多见,这与偏头痛外感重在祛风㊁内伤重在治肝的治法相一致[21]㊂3.3中药关联本研究共得到置信度为100%的关联规则28项,如药对白芷-制远志㊁川芎-制远志㊁细辛-全蝎㊁川芎-乳香,药物组合冰片-制远志-白芷㊁川芎-制远志-白芷㊁冰片-制远志-川芎等㊂若按照支持度排序,则川芎-冰片的支持度最高,其次是川芎-白芷㊁川芎-细辛㊁川芎-白芷-冰片等㊂关联规则中以川芎搭配其他药物的组合最为常见,这与古代医家治疗头痛思路不谋而合㊂川芎出自‘汤液本草“,性辛㊁温,入肝㊁胆经,是治疗各类头痛的要药㊂‘本经“中记载 主中风入脑头痛,寒痹,筋挛缓急,金创,妇人血闭无子 ,指出川芎治疗外感头痛;‘医学启源“中记载 补血,治血虚头痛 ,即川芎治疗内伤头痛之虚证;金元四大家中李东垣㊁刘完素均善用川芎治疗头痛,如刘完素的大川芎丸㊁川芎神功散等方被认为是偏头痛药方;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治疗外感偏头痛的川芎茶调散以川芎为君药,治以疏风行血止痛;元代‘玉瑶元方“中记载的天麻丸用大量的川芎来治疗头晕㊁嗜睡和偏头痛㊂以上均证实川芎为 诸经头痛之要药 ,善治各种头痛㊂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川芎可用于中枢神经㊁心血管等系统,川芎生物碱可以通过调节5-羟色胺1B(5-HT1B)受体㊁钙通道[22],从而发挥防治偏头痛的作用㊂鼻疗法中川芎与不同药物的组合也体现了辨证㊁辨经论治的思想,这与头痛内治法殊途同归㊂头为诸阳之会,‘冷庐医话“载: 头痛属太阳者,自脑后上至巅顶,其痛连项;属阳明者,上连目珠,痛在额前;属少阳者,上至两角,痛在头角 厥阴之脉,会于巅顶,故头痛在巅顶 ,如川芎-白芷多用于阳明头痛,川芎-羌活多用于太阳头痛,川芎-细辛多用于少阴头痛㊂临床研究发现通过经络辨证法利用塞鼻给药法治疗偏头痛急性发作期有显著疗效,并可有效减轻伴随症状[23]㊂鼻疗法辨证㊁辨经用药体现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外治之理亦内治之理,即内外治异法同理,共同基于中医整体观念㊁辨证论治的特点㊂冰片与其他药物均有搭配使用,是鼻疗法的特殊所在㊂冰片又称龙脑,具有开窍醒神㊁清热止痛之功,‘本草衍义“: 独行则势弱,佐使则有功 ,所以常作为 药引 ㊂冰片可以双向调节血脑屏障,从而对脑组织起到保护作用,而且通过鼻内给药的方式,冰片可以绕过血脑屏障直接作用于脑组织,从而促进其他药物的吸收,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24]㊂3.4中药聚类聚一类药物包括乳香㊁没药㊁薄荷㊁麝香㊁全蝎㊁细辛㊁辛夷,功效以芳香开窍为主㊂彭雅等[25]认为塞鼻法中药物在鼻腔的作用时间比较长,多选用芳香开窍类药物引药上行头目,擅长治疗风邪外袭引起的偏头痛㊂塞鼻法主要作用机制为药物通过黏膜上皮通路进入细胞间液,然后经嗅神经束周围间隙进入脑脊液发挥作用[26],而研究证明芳香开窍药不仅可透过血脑屏障,并且对血脑屏障通透性具有双向调控作用[27],是塞鼻法常用的药物种类㊂聚二类药物包括白芷㊁制远志㊁羌活㊁钩藤㊁川芎㊁冰片,功效以息风止痛为主,擅长治疗内伤偏头痛㊂其中川芎为各经头痛的要药,白芷为治阳明经头痛的引经药,羌活为太阳经头痛的常用药,钩藤善治厥阴经头痛,体现辨证㊁辨经论治的特点㊂4小结综上所述,川芎㊁冰片㊁白芷㊁细辛既是用药频次排前4位的药物,也是关联规则中支持度和置信度较高的药物组合中的药物,构成了鼻疗法治疗偏头痛发作期的基本药物组合,其中川芎为组方配伍的核心中药㊂本研究初步总结了鼻疗法治疗偏头痛发作期的用药规律,一定程度上可以指导临床用药及新药研发㊂然而目前仍缺乏大样本㊁高质量的临床研究,上述结论仍需进一步验证㊂参考文献:[1]HeadacheClassification Committee of the International HeadacheSociety(IHS).The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headache disorders,3rd edition[J].Cephalalgia,2018,38(1):1-211.[2]FAUBION S S,BATUR P,CALHOUN A H.Migraine throughout thefemale reproductive life cycle[J].Mayo Clinic Proceedings,2018,93(5):639-645.[3]SENG E K,MARTIN P R,HOULE T T.Lifestyle factors and migraine[J].The Lancet Neurology,2022,21(10):911-921.[4]AKERMAN S,ROMERO-REYES M,HOLLAND P R.Current andnovel insights into the neurophysiology of migraine and itsimplications for therapeutics[J].Pharmacology&Therapeutics,2017,172:151-170.[5]胡静,王小语,陈仲杰,等.基于‘偏头痛针灸临床实践指南“国际标准研制探讨针灸治疗偏头痛随机对照试验存在问题[J].中国针灸,2022,42(1):91-95.[6]刘娜,李淑玲,张志明.偏头痛中医外治研究进展[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4,30(3):256-257.[7]张明明,李丽红,杨永升.搐鼻疗法的中医古籍探析[J].中国中医眼科杂志,2021,31(6):425-427.[8]钟赣生.中药学[M].4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59-454.[9]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2020年版[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20:1-5.[10]曹洪福,刘莹,刘寨华,等.中医鼻疗预防疫病应用评述[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21,27(9):1508-1511.[11]吴金鹏,王伟斌,岳萍,等.中医古代疫病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鼻疗方组方规律分析[J].上海中医药杂志,2020,54(9):9-15. [12]秦雪梅,漆小梅,杨春荣,等.‘理瀹骈文“中的鼻药疗法[J].中医外治杂志,1997,6(5):38-39.[13]张丹莉.四通散塞鼻剂对偏头痛发作期的快速止痛作用临床研究[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19.[14]安鑫,张连运.纳鼻给药结合耳穴压豆法治疗发作期偏头痛56例[J].光明中医,2012,27(10):2015-2016.[15]魏富有,屈历涛,熊俊杰,等.针刺配合中药滴鼻治疗偏头痛480例疗效观察[J].国医论坛,2012,27(6):30-31.[16]夏孟蛟,由凤鸣,郑川,等.论风药治肿瘤[J].中医杂志,2017,58(2):115-118.[17]周红霞,赵彦青.王松龄教授从肝郁血瘀立法在偏头痛中的运用[J].中医研究,2022,35(5):4-9.[18]高樱,杨龙飞,翟阳,等.具有活血化瘀功效的中药药理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8,33(11):5053-5056. [19]张陆娥,刘红权.通窍法论治脑病[J].河南中医,2021,41(5):676-678.[20]王云辉,于河,郑子安,等.浅析温病初起辛温与寒凉配伍应用的发展规律[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41(5):357-361. [21]陈海敏,付高爽,曹克刚. 三辨三法 辨治头痛[J].西部中医药,2022,35(5):32-34.[22]YU B,RUAN M,ZHANG Z N,et al.Synergic effect of borneol andligustrazine on the neuroprotection in global 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a region-specificity study[J].Evidence-Based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2016,2016:4072809. [23]刘娇娇,李薇,王莉茹,等.基于经络辨证的塞鼻法治疗急性发作期偏头痛[J].中医学报,2022,37(3):642-646.[24]谭东宇,王静宇,康伟聪,等.冰片对脑部疾病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9,25(21):212-219.[25]彭雅,刘美斯,张庆美,等.鼻疗法在头痛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急症,2020,29(1):146-149.[26]李思佳,杨俊,陈锋,等.经鼻脑靶向给药研究进展[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17(14):289-293.[27]张志刚,范小璇,连露露,等.芳香开窍药对血脑屏障通透性调控作用的研究进展[J].环球中医药,2022,15(8):1510-1516.(收稿日期:2022-11-09)(本文编辑王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透疹——荆芥、薄荷、牛蒡子、蝉蜕、升麻、葛根、紫草
既能透疹又能炒炭止血的药物是荆芥
既能透疹又能疏肝解郁的药物是薄荷
既能透疹又能解毒散肿的药物是牛蒡子
既能透疹又能明目退翳的药物是蝉蜕
既能透疹又能升举阳气的药物是升麻
既能透疹又能生津止渴、升阳止泻的药物是葛根
既能透疹又能凉血解毒的药物是紫草
既能透疹又能解毒的药物是牛蒡子、升麻、紫草
2.通窍——白芷、细辛、辛夷、苍耳子
既能通鼻窍又能消肿排脓的药物是白芷
既能通鼻窍又能温肺化饮的药物是细辛
既能通鼻窍又能解表的药物是白芷、细辛、辛夷、苍耳子3.清肝明目——羚羊角、熊胆、桑叶、菊花、秦皮、决明子、车前子、石决明、珍珠母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疏散风热的药物是桑叶、菊花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解表清肺润燥的药物是桑叶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清热解毒的药物是菊花、羚羊角、熊胆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清热燥湿止痢止带的药物是秦皮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清热解毒、息风止痉的药物是羚羊角、熊胆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平抑肝阳、息风止痉的药物是羚羊角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润肠通便的药物是决明子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利尿通淋、清肺化痰的药物是车前子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平肝潜阳的药物是石决明、珍珠母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平肝潜阳、镇惊安神的药物是珍珠母
4.清虚热——知母、牡丹皮、秦艽、青蒿、地骨皮、胡黄连、鳖甲、银柴胡
专清虚热的药物是银柴胡
既能清虚热又能滋阴润燥的药物是知母
既能清虚热又能清热凉血、活血化瘀的药物是牡丹皮
既能清虚热又能解暑截疟的药物是青蒿
既能清虚热又能清肺降火、凉血止血的药物是地骨皮
既能清虚热又能除疳热、清湿热的药物是胡黄连
既能清虚热又能祛风湿、清湿热的药物是秦艽
既能清虚热又能滋阴潜阳、软坚散结的药物是鳖甲
5.下乳——关木通、穿山甲
既能下乳又能利尿通淋的药物是关木通
既能下乳又能活血消癥、消肿排脓的药物是穿山甲
6.截疟——青蒿、生何首乌、槟榔、常山
既能截疟又能清热解暑的药物是青蒿
既能截疟又能润肠通便、解毒的药物是生何首乌
既能截疟又能吐痰涎的药物是常山
既能截疟又能驱虫消积、行气利水的药物是槟榔
7.安胎——紫苏、黄芩、砂仁、桑寄生、杜仲、续断、菟丝子、白术、苎麻根、艾叶
既能安胎又能解表、行气宽中的药物是紫苏
既能安胎又能清热燥湿的药物是黄芩
既能安胎又能化湿行气的药物是砂仁
既能安胎又能补肝肾、强筋骨的药物是桑寄生、杜仲、续断
既能安胎又能补肝肾、祛风湿、强筋骨的药物是桑寄生
既能安胎又能凉血止血、解毒的药物是黄芩、苎麻根
既能安胎又能温经止血的药物是艾叶
既能安胎又能补气、健脾、止汗的药物是白术
既能安胎又能补肾固精、养肝明目的药物是菟丝子
8.开窍——郁金、皂荚、麝香、冰片、蟾蜍、苏合香、石菖蒲、牛黄、远志既能开窍又能活血通经的药物是麝香
既能开窍又能外用清热解毒的药物是冰片
既能开窍又能宁神化湿和胃的药物是石菖蒲
既能开窍又能解毒止痛的药物是蟾蜍
既能开窍又能熄风止痉、清热解毒的药物是牛黄
既能开窍又能宁心安神、祛痰、消散痈肿的药物是远志
9.杀虫——苦参、贯众、芦荟、牵牛子、花椒、川楝子、苦楝皮、槟榔、百部(皂荚、雷公藤、仙鹤草、使君子、南瓜子、鹤草芽、雷丸)
既能杀虫又能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的药物是贯众
既能杀虫又能泻下清肝的药物是芦荟
既能杀虫又能逐水去积的药物是牵牛子
既能杀虫又能温中止痛的药物是花椒
既能杀虫又能疗癣的药物是川楝子、苦楝皮
既能杀虫又能行气止痛的药物是川楝子
既能杀虫又能消积行气的药物是槟榔
既能杀虫又能润肺止咳的药物是百部
10.润肠通便——郁李仁、火麻仁、桃仁、当归、瓜蒌(仁)、决明子、(苦)杏仁、苏子、肉豆蔻、生首乌、硫黄、柏子仁、知母、虎杖
既能润肠通便又能利水消肿的药物是郁李仁
既能润肠通便又能清肝明目的药物是决明子
既能润肠通便又能活血祛瘀的药物是当归、桃仁
既能润肠通便又能清热化痰、宽胸散结的药物是瓜蒌
既能润肠通便又能止咳平喘的药物是杏仁、苏子
既能润肠通便又能补肾阳、益精血的药物是肉苁蓉
既能润肠通便又能补血调经的药物是当归
既能润肠通便又能解毒截疟的药物是生首乌
既能润肠通便又能补阳的药物是肉苁蓉、硫黄
既能润肠通便又能补血的药物是当归、桃仁
既能润肠通便又能养心安神的药物是柏子仁
既能润肠通便又能养阴的药物是麦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