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化三校语文深度学习单元主题教学案例

合集下载

隆化三校语文深度学习单元主题教学案例

隆化三校语文深度学习单元主题教学案例

“深度学习”教学改进项目南川隆化三校主题教学案例2016年4月30日一、教学案例基本信息(每校每学科提交1个案例)学校:重庆市南川区隆化三校学科:小学语文主题名称:《寻美之旅—领略大自然的神奇》年级:四年级教师姓名:周小娅、罗小兰、李秀容、刘霖、王兰手机号码:QQ号:电子邮箱:二、教学案例设计、实施、成效、评价1. 教学设计:在本主题教学设计中,教师是如何进行教学设计的?请根据以下题目进行简述。

(并以附件的形式,提交你所做的单元教学设计文本等相关资料。

)(一)学习主题的生成1.2011年版中国教育部制定《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第143页(1)提出了关于文章的一般阅读目标: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第二学段)。

要求阅读行为从文章的整体出发,也就是整体感知。

第二学段提出“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是建立在整体感知文章的基础上的,这一过程是一个动态过程,也是学生心智充分投入的过程,是与“体会文章思想表达的思想感情”须臾不离的过程。

第152页(2)注重“听说读写之间的有机联系,加强教学内容之间的有机整合,收集安排教学活动,促进学生语言素养的整体提高。

”(3)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特别提出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想象力,开发创造潜能,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语文综合应用能力。

第154页(4)“要善于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

”2.教材编者意图《教师用书》单元说明中提到:我们要充分引导学生用心品读词句,边读边想象,让他们真正走进文本,在读中感受自然界的神奇和美妙,从而激起他们对自然、对生活、对祖国语言的热爱。

3.教材分析:本单元有5篇课文《迷人的九寨沟》、《五月的青岛》、《华山的险》、《松坊溪雪景》、《古诗两首》。

让我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

九寨沟秀丽隽永,五月的青岛迷人的海滨,华山的险天下闻名,松坊溪雪景中充满乐趣,品读这一组文章,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喜爱的情感在我们心中油然而生。

基于主题深度学习的任务群教学——《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案例

基于主题深度学习的任务群教学——《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案例

基于主题深度学习的任务群教学——《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案例摘要:本文主要以《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案例来对整本书阅读概念、整本书阅读价值、整本书阅读的具体实施原则及从“阅读活动”到“综合实践活动”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希望可以为提高语文阅读而提供参考。

关键词:《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新课改教育目标的要求是让学生学会自主选择读好书、读整书,以此来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化品位和精神世界。

《红楼梦》具有较高的语言技巧和丰富的语言材料,兼具高雅的审美及深厚的文化底蕴,具有较高的整本书阅读教学价值。

但真正将整书阅读落实到教学层面的现象并不常见,其主要原因为整书的阅读量较大,内容难度过难,选文教学存在“断章之隔”让学生更加难以深入理解。

因此,基于主题深度学习的任务群教学时以《红楼梦》整书阅读教学为研究载体,探索整书阅读的教学方法,推动整书阅读教学的课程化发展。

一、整本书阅读概念所谓整书指的就是一本完整的书,它的提出是相对于单篇短文或者是单独的文章片段。

“整”就是完整的意思,但整本书阅读并不是完全局限于形式上的一本整书,也可以是文集类型或者是贯通型、系统性、语录性的书籍。

整书阅读与群文阅读、篇章阅读、单元阅读相比更注重读的方式,在阅读的过程中应当彰显教学的系统性以及整体性。

“整本阅读”带来了教学观念的转变,阅读时不要在概念上进行过多的纠缠,应当学会融汇贯通,既方便教师教学经验的转化,也有利于学生学习经验的转化。

单篇阅读虽然在语文教学中发挥了较大的优势,但具有一定的盘面性,只能体现文化的某一场景,难以对场景、文化进行深入了解。

整本书阅读可以让学生看到全景式的一个文化场景,阅读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表面来发现和挖掘潜在的实质联系,形成更加完整的价值体系,能够更加深刻、全面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文化内涵和思想[1]。

二、整本书阅读价值第一,从教学者的态度来看,整本书阅读是可以用来提高高中学生们的语文知识和语文核心素养的。

与单篇文章的阅读相比,整本书的阅读在一定程度上包含的知识体系更大,包含了多种语言运用的知识,包含了人物形象的更多面甚至更全面展示,包含了论述体系的系统化。

六年级下语文优秀教学案例单元整合群文阅读第三组深深的怀念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下语文优秀教学案例单元整合群文阅读第三组深深的怀念人教新课标
2.讲解课文《灯光》:分析课文中描述的温馨氛围,让学生体会作者对灯光的怀念之情。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细节,提高他们的文本概括能力。
3.讲解课文《最后的姿势》:通过模拟谭千秋老师救学生的场景,让学生深刻体会课文中表达的深深怀念之情。同时,引导学生思考谭千秋老师的英勇行为对他们的启示。
(三)学生小组讨论
3.适时进行小组间的交流,促进资源共享。在小组合作过程中,鼓励学生将自己的观点、心得分享给其他小组,促进小组间的交流与合作。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提高他们的自我认知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思考自己的学习过程,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从而提高自我认知。
2.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评价学生时,不仅要关注他们的知识掌握程度,还要关注他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表现。
4.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更注重培养他们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课文学习,让学生深和友情。
5.多元化评价,关注全面发展:本案例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评价学生时,不仅要关注他们的知识掌握程度,还要关注他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表现。这种评价方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他们的个性发展。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针对课文内容提出自己的疑问,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查阅资料等方式解决问题。
(三)小组合作
1.合理分组,确保每个学生在小组内都有发言的机会。在分组时,注意根据学生的性格、能力等因素进行搭配,使每个小组成员都能在讨论中发挥自己的优势。
2.明确小组合作的目标和任务,确保小组合作的效果。在布置小组讨论任务时,要明确讨论的主题和目的,引导学生在讨论中深入思考。

深度学习理念下的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以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为例

深度学习理念下的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以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为例

深度学习理念下的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以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为例篇一深度学习理念下的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以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为例一、引言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深度学习已经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理念。

深度学习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探究性,通过整合教材内容、设计多元化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本文将以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为例,探讨深度学习理念下的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的方法和策略。

二、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以“童话”为主题,选编了《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王尔德童话》和《中国古代寓言》等经典童话作品,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童话风格和特点。

同时,通过单元内课文的阅读和写作练习,引导学生掌握童话创作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三、学生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写作基础,但对于童话这一文学形式的认识和理解还比较浅显。

因此,本单元的教学设计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教材内容,设计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深入探究童话的内涵和特点,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四、教学设计思路明确单元主题和目标:本单元以“童话”为主题,通过阅读和写作练习,让学生了解童话的基本特点和风格,掌握童话创作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同时,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整合教材内容:将单元内课文进行有机整合,分为导读、精读、略读和拓展阅读四个部分。

导读部分引导学生了解童话的基本概念和特点;精读部分选取经典童话作品进行深入阅读和分析;略读部分让学生自主阅读其他篇目,加深对童话的理解;拓展阅读部分选取与本单元主题相关的其他文学作品,开阔学生的视野。

设计多元化的教学活动: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教学活动,包括课堂讲解、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创意写作等。

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深入探究童话的内涵和特点,掌握童话创作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探究:通过问题解决、批判性思维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基于主题深度学习的任务群教学——《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案例

基于主题深度学习的任务群教学——《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案例

基于主题深度学习的任务群教学——《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案例语⽂教学通讯2020,(07),42-44⾼翀骅上海市格致中学导出/参考⽂献分享创建引⽂跟踪收藏打印摘要:《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可以围绕“主题阐释”设计,引导学⽣深⼊理解《红楼梦》思想内容与艺术⼿法。

依据“⼥性赞歌”“爱情悲歌”“家族挽歌”“⼈⽣幻灭”四⼤主题设计系列学习任务,引导学⽣主动参与、深度体验,在活动中获得对⼩说主题的理解,同时兼顾“⼈物形象、⼩说情节、社会环境”等⼩说阅读学习要素。

关键词:《红楼梦》主题;学习任务;深度学习;整本书阅读;《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涉及范围⾮常⼴泛。

对于主题的阐释与概括,则是经典⼩说阅读绕不过去的存在。

因此,可以围绕“主题阐释”设计学习任务,引导学⽣深⼊理解《红楼梦》的思想内容与艺术⼿法。

关于《红楼梦》的主题,历来众说纷纭,见仁见智,但以下四种见解为多数⼈所认同:1.⼥性赞歌:借青年⼥⼦的离合悲欢、兴衰际遇来赞美⼥性的智慧品性。

2.爱情悲歌:借贾宝⽟、林黛⽟的爱情悲剧,歌颂反抗封建礼教的⾃然真挚的爱情。

3.家族挽歌:借四⼤家族的衰亡史,展现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剖析社会⽭盾。

4.⼈⽣幻灭:借理想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冲突,以及最终理想世界的毁灭传达⼈⽂意识。

如何让学⽣深⼊把握⼩说的思想内容?如果直接将上述主题分析“推送”给学⽣,固然能使学⽣迅速获得资讯,但由于缺乏体验与探索,就可能使得整本书阅读⽌于知识堆积这⼀浅学习的层⾯上。

为此,笔者确定了“理解《红楼梦》主题”这⼀核⼼⽬标,围绕上述四类主题设计学习任务,以此驱动学⽣的深度学习。

本设计包含了四项主任务,分别指向上述四种主题阐释,⽬的在于让学⽣在整本书阅读的基础上,聚焦到与完成任务相关的⽂本,在任务的驱动下从这四个不同的层⾯来理解《红楼梦》的主题,任务活动框架如下:【总体框架】【任务细⽬】主题⼀:借青年⼥⼦的离合悲欢,兴衰际遇,赞美⼥性的智慧品性。

主任务:以“探春的微信记录”形式反映⼤观园中⼥⼦的⽣活,彰显她们的智慧品性。

深度学习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设计

深度学习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设计

深度学习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设计一. 引言语文是学生接触的第一门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综合思维能力以及阅读理解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而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深度学习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逐渐受到关注。

本文旨在设计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案,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水平。

二. 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

2. 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引导学生进行深度阅读,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4. 增强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组织能力。

三. 教学内容和方法1. 选择适合学生阅读的文本在设计教学内容中,需要选择符合学生年龄和兴趣的文本。

可以选择一些有趣的童话故事、寓言故事或经典名著的节选,帮助学生培养阅读的习惯和兴趣。

2. 开展多样化的阅读活动为了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可以采用多样化的阅读活动。

例如,设置阅读任务,要求学生读完文本后回答问题;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通过扮演故事中的角色来理解故事情节;设计小组合作活动,让学生在小组中互相交流和讨论;进行文学创作比赛,鼓励学生进行文学创作,提升学生的创造力等。

3. 引入深度学习技术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深度学习技术辅助教学。

例如,引入自然语言处理技术,通过自动摘要、情感分析等方式帮助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度理解;利用机器学习算法,根据学生的阅读习惯和喜好推荐适合的阅读材料;应用人工智能评测系统,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进行评估等。

四. 教学流程1. 导入环节在导入环节中,可以通过提问、展示图片等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

例如,可以展示一幅寓言故事的图片,让学生根据图片猜测故事情节。

2. 阅读活动在阅读活动中,学生需要根据教师的指导,认真阅读文本,并根据教师的提问进行思考和回答。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 深度学习辅助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深度学习技术进行辅助教学。

隆化五小电子备课教案第四单元)

隆化五小电子备课教案第四单元)
(3)是什么让西湖水面波光闪动?(太阳)想像
(4)学生试读。
2、是啊!西湖的景物在晴日里这样鲜艳明媚,如果你就是苏轼,你会怎样吟诵这句诗?
(1)面对这样美丽的湖光山色,请你用一个字来赞叹。(好!美!妙!奇!……)诗人怎么表达?(方好)
(3)是怎样的景致让西湖的晴天美得恰到好处?晴天的西湖能不能少这一抹阳光?能不能少西湖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就是这晴日里的西湖让世人从心底说出了——水光潋滟晴方好!(齐)
1)这个段主要写了哪些景物?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些景物的?
(2)背一背: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背一背。
(3)交流学习这个段的体会
自主学习第4段。
(1)用学习上一段的方法读读、勾勾、悟悟、背背,自学第4段。
(2)分组学习,讨论交流。
(3)全班讨论,
对文中重点词句的感悟、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准确。
a.出示椰子林的画面,体会“屏障”;
二、初读诗句。
1、诗的题目是(《饮湖上初晴后雨》),透过诗题,你读懂了什么?(a.天气变化——初晴后雨;b.地点——湖上舟中;c.干什么——饮酒聊天)谁能连起来说一说。
2、根据提示用自己的话完整地说说诗题的意思。
3、现在,请大家边读古诗边看注释,想一想文中哪句古诗写的是初晴哪句写的是后雨。
初晴——水光潋滟晴方好(晴天的西湖水面波光粼粼,)
三、总结课文,试着完成填空练习:
我想它是地图()。()是亚洲,()是非洲,()是大海。(),
()是远渡重洋的海轮。
我幻想它是水中的荇藻,我眼前就真地展现出()。(),()就是游鱼。
我幻想它是一幅墨竹,我就真看到()。(),(),这一幅画竟变成活画了。
无不——
2、背诵4、5小节
3、片断练习:我幻想它是——————————————。

河北省隆化县步古沟满族中学九年级语文复习:作文会记事真实动人教案

河北省隆化县步古沟满族中学九年级语文复习:作文会记事真实动人教案

会记事真实动人学会记事一、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也可概括为: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经过需要详细写。

起因和结果简写。

二、一篇好的记叙作文必须:紧扣题眼写作实践二中,可填入“快乐”、“后悔”、“感动”等词语,对于半命题作文,这往往就是题眼。

突出中心写作实践三中,以《我们是一家人》为题,在你的生活中,曾有过什么事情,让你深切地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亲情的可贵?选定一件事后,认真思考,挖掘这件事的趣味点、意义或生活哲理,或找出它闪光的地方。

完整叙事回忆《散步》这篇文章,概括这篇文章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环境渲染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枝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儿……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选自《散步》—莫怀戚想一想此处环境描写的作用?锤炼语言学习使用一些能够贴切表达情感的句子,抓住一些感人的细节。

1、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我的动静。

2、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3、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4、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选自《秋天的怀念》—史铁生品味语句及加点的字的表达效果。

真情实感关键是要写自己亲身经历的,感同身受的事,说发自内心的话。

1、我发脾气时,母亲劝慰我。

2、母亲重病缠身,却不告诉儿子,不想给儿子增添痛苦。

3、母亲央求我去看花。

4、母亲的临终嘱托。

选自《秋天的怀念》—史铁生作者写自身的经历,想表达什么?三、写作实践一下面这段文字记事过于简单,读起来让人兴味索然。

请你帮作者“添枝加叶”,把它写得丰满、生动一些。

那天放学回家,我不小心摔了一跤,手受了伤,校服也磕破了。

回到家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很心疼,嘱咐我以后走路要小心。

动笔写一写。

看谁写得好。

语文课堂教学的“厚度”和“深度”思考——《红楼春趣》教学实践案例分析

语文课堂教学的“厚度”和“深度”思考——《红楼春趣》教学实践案例分析

语文课堂教学的“厚度”和“深度”思考 ——《红楼春趣》教学实践案例分析发布时间:2021-07-30T14:47:52.527Z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4月第10期作者:刘妍玮[导读] 语文应该是以爱的名义,用最美的语言和文字,积淀人生最美的灵魂。

刘妍玮太原高新双语小学校 030000语文应该是以爱的名义,用最美的语言和文字,积淀人生最美的灵魂。

“于无声处听惊雷”,在平常生活中去思忖人生的哲理、诸情的玄奥,去发现人世的百态,万物的美妙,去表现语言的美丽,内心的思潮……从教十多年来,我一直在思考什么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厚度”与“深度”,我们应该给予学生的“厚度”与“深度”在哪儿?深入浅出又在哪儿?怎样才能让学生爱上语文,对学习语文兴趣盎然。

深挖文本深入文本解读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基于文本,我们首先要深入钻研文本解读,文本解读是培养阅读能力的核心;是确立教学内容的起点;是学生精神成长的载体。

对于文本,教师的文本解读在哪儿,直接影响我们的教学内容,正如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从文本解读中你能读出什么与众不同的东西,你就能给与学生怎样的精神层面的厚度与成长。

组推课《红楼春趣》一课的讲授让我印象深刻,短短一篇“放风筝”的故事却涉及十几个人物,这些人物之间的关系又极为复杂。

教学之初,我先对文中涉及的人物关系进行了梳理。

接着我们聚焦“趣”字,在梳理故事情节的同时关注人物语言、动作的描写,感受人物形象。

教学至上述环节,其实已经完成一般性的阅读任务了。

对于第二单元阅读策略的目标任务,如果止步于此,尚不足以借助《红楼春趣》开启《红楼梦》的原著阅读。

我继续深入文本,“既然是写宝玉、黛玉等在大观园里放风筝的故事,为什么要以“红楼春趣”为题?文学作品的阅读,往往不在此举的表面意思,而在探讨文字背后包含的“丰富的心里活动的审美信息”,因此不妨分层次引发学生思考。

琢磨“春”之含义,“春”暗含了哪几层含义?第一层,表示时间“春季”,学生结合插图、课后链接、旧知“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初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掌握高效阅读策略

初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掌握高效阅读策略

初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掌握高效阅读策略作为一个中学生,阅读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技能。

它不仅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有着深远的影响,还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世界。

为了帮助学生们掌握高效阅读策略,初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便应运而生。

本教案主要分为三个部分:预习、课堂教学和复习总结。

其中,预习包括了学习资料的准备和知识点的梳理;课堂教学则是通过老师的讲解和同学们的讨论来展开;复习总结则是让学生们将所学的高效阅读策略进行汇总和总结,以便更好地应用到实际中。

在预习环节中,学生们需要阅读相关的学习资料。

这些资料主要包括了高效阅读的原则和方法,以及常见的阅读障碍和应对策略。

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们不仅需要了解每个策略的具体内容,还需要思考这些略对于自己的阅读能力和习惯有哪些影响。

这些思考有助于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高效阅读策略,同时也可以为课堂讨论提供更丰富的素材。

课堂教学是本教案的核心环节。

在课堂上,老师将根据学生们的预习情况,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进行讲解。

针对不同的高效阅读策略,老师会让学生们进行实际操作和讨论,以便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策略。

例如,对于速读策略,老师会教导学生如何寻找关键词和重要信息,如何通过略读和扫读来加快阅读速度。

对于阅读障碍,老师则会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来帮助学生们找到有效的应对策略。

是复习总结环节。

在这个环节中,老师会让学生们对所学的高效阅读策略进行总结和梳理。

这个过程类似于知识点的归纳和概括,可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策略,并在实际中灵活运用。

另外,老师还可以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们以真实的例子来检验和巩固自己的阅读能力和技巧。

初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的目的是帮助学生们掌握高效阅读策略,提高阅读效率和质量。

通过预习、课堂教学和复习总结三个环节的有机衔接,学生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进一步提高自己的阅读水平和能力。

第一单元 你好,童年时光-举办亲子同乐会(单元解读)五年级语文下册大单元教学

第一单元 你好,童年时光-举办亲子同乐会(单元解读)五年级语文下册大单元教学

,进行表演,说一说情境)
活动3 寻找成长路上 的伤感哀愁。 抓文章情节, 感受细腻情感
。 (英语学科)
(2)学习交流平台,阅读《祖父的园子》的阅读链接、从《呼兰河传》整本书阅读 的角度,体会对比描写的作用(通过视频,音频等了解整本书内容),《月是故乡明 》离开童年和家乡的部分、《梅花魂》《游子吟》(《岁暮归家》),边读边用曲线 批注能体现伤感的句子,体会作者思乡思亲之情,懂得长大成年后的伤感,完成伤感 指数柱状图任务单(坐标相反,不同的体现方式,颜色、符号等)。 (3)教师用课件演示童年的时光渐渐远去,一去不复返,想再见故乡与童年只能靠 回忆。珍惜童年,歌曲煽情。 (4)引出父母曾经也是孩子,长大后承担更多的责任,唤醒父母的童年记忆。邀请
活动2 1.通过图片和视频回忆同乐会,这是学生成长经历中一件印象比较深的事,把这一天
习作“那一刻 的经过写清楚,能把“那一刻”的情形写具体,记录真实感受。
,我长大了” 2.修改习作,将作品集推送给全校师生,进行网络传播。
四、任务导航
深度学习课程资源
任务三
走进父母的童年:童心未泯最为动人
2 课时
1.口语交际课,学会采访提问,开展调查活动,感受童年的丰富多彩。
活动1 走进父母的生 活,童心未泯
最为动人 (地理学科+ 数学学科)
2.了解大人们小时候的生活,设计调查问卷。(问卷提示:父母年龄要根据父母的出 生年份算出父母岁数,长辈小时候生活的地方要明确地理位置,长辈小时候听什么样 的歌,玩什么样的游戏,吃什么样的零食,看什么样的影片要学会追问细节,并做好 记录。) 3.课上学生与老师模拟采访流程,在练习中发现问题。 4.课上分组,课下按游戏组、歌曲组、影片组、家乡组、食品组进行访问。(录制访 问视频,积累音频、视频资源)(结合三上数学学过的统计图,让学生搜集整理资料

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发布时间:2021-07-21T08:42:01.653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8月3期作者:李洪霞[导读]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而深度学习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学习方式。

在阅读教学中,深度学习的有效开展,要求教师进行深度备课,在教学中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促进学生进入深度学习,提高学习水平,拓展知识视野,增长学习能力,使学生的语文素养真正“落地生根”。

李洪霞德州市陵城区临齐街道马厨社区小学山东德州 253500【摘要】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而深度学习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学习方式。

在阅读教学中,深度学习的有效开展,要求教师进行深度备课,在教学中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促进学生进入深度学习,提高学习水平,拓展知识视野,增长学习能力,使学生的语文素养真正“落地生根”。

【关键词】小学语文;深度学习;语文素养;提升策略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8-008-01如何在阅读教学中,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呢?笔者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在阅读教学中开展深度学习的几种做法。

一、深度备课,整合资源,建构深度学习内容语文教师应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有足够的文化底蕴,博览群书,充实自己,开阔视野,更新知识储备。

只有积累了很多,老师才能向别人学习,把自己的学习引向更深更广的地方。

深度学习的发展,要求语文教师不仅要全面深入地学习教材,增强整个小组的单元教学意识,灵活整合教材,而且要以丰富的生命资源补充教材,延伸和整合教材,从而增加学生阅读的深度和广度,使语文教学更有活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在学习四年级下册“现代诗”主题单元时,教学扣紧单元语文要素“根据需要收集资料,初步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结合阅读教学,分步推进:学完冰心的《短诗三首》后,就要求学生准备一个专门的摘抄诗歌的本子,多阅读摘抄现代诗歌;学习第二篇艾青写的《绿》,再拓展阅读同一题材的诗歌——宗璞写的《绿》,引导学生比较它们的异同,感受诗歌的语言魅力;学完第三课《白桦》后,让学生结合在这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在抗击疫情中,哪些人深深打动你,你试着写一首诗歌赞美他们;单元学习后,在引导学生整理收集的资料,合作制作小诗集,举办朗诵会等。

基于深度学习的语文阅读教学

基于深度学习的语文阅读教学

基于深度学习的语文阅读教学作者:钱晶来源:《教育·综合视线》2020年第04期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一步步上升的,如果不进行系统训练,将很难得到提升。

有些学生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对于文本的理解常是浅尝辄止,更别说习得方法,运用迁移了。

部编教材的出现,很大程度上唤起了一线语文教师的研究热情,每个单元的语文要素更加清晰明了,这有利于教师有目的、有方向地进行阅读教学。

部编版教材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的第二单元是一个寓言单元。

本文以此单元为例,探索阅读教学中如何触发学生深度学习的策略。

深度学习的内涵理解深度学习是一种基于理解的学习,是学习者以高阶思维的发展和实际问题的解决为目标,以整合的知识为内容,积极主动地、批判性地学习新的知识和思想,并将它们融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且能将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的一种学习。

它具有许多新的教学特征,包括批判理解、强调内容整合、促进知识建构、着意迁移运用等,属于高阶思维下的理解性学习。

在理解了深度学习的内涵的基础上,就能够探究基于深度学习的阅读教学策略,主要包括“关注文本,分层解读”“探寻核心,引导感悟”“人物对比,深入体会”三种策略。

关注文本,分层解读该单元第一篇课文是《守株待兔》。

这是一篇小古文,也是一个短小的寓言故事。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深度体会“守株待兔”的寓意,并能迁移运用到生活中,這是需要思考的。

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之前,首先做好文本的解读,只有这样,才能在课堂中应对学生生成的种种问题,并根据自己预设的教学目标,带领学生进入深度学习的状态。

这篇小古文的句子之间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

其中,“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是故事发生的起因;“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是故事的经过;“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是故事的结果。

情节之间虽然联系紧密,但正因为篇幅短小,所以情节还有许多留白处,而这些留白就是我们需要引导学生走入故事,去想象当时人物处境的最好基点,让学生置身于情景当中,和主人公感同身受,深度学习就应运而生了。

七年级语文教案下第二单元深度学习:精细阅读技巧

七年级语文教案下第二单元深度学习:精细阅读技巧

第二单元《泪的奥秘》是一篇非常优美的文章,其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值得我们深细地去品味。

而精细阅读,就是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掌握和运用这些细节的技巧。

在本文中,我们将跟随教案的指引,深入探讨几种精细阅读技巧的具体应用。

一、建立认知框架所谓认知框架,就是指我们对文章中出现的概念和情境进行的理解和归纳,以便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意义。

在阅读本文之前,可以先了解一下莫言的背景和作品风格,建立一个“莫言式”、“现实主义”等基本认知框架。

再根据文章中出现的关键词和描述(如“离别”的主题、炼铁厂的环境、人物的情感心理等),逐步加深和完善这个认知框架。

二、注重细节描写本文的叙述非常细腻,每一处细节都呈现出了作者深刻而真实的生活感受。

因此,在阅读时我们要注意捕捉这些细节,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文章的情感奥秘。

例如,在读到“阳光撤出后剩下的红晕”时,不妨想象一下夕阳西下的场景,感受一下那股微暖的余晖;在读到“她的喉结犹如一块凸出来的牙齿”时,可以试着咽一下口水,感受一下那块凸出的骨头。

三、理解比喻和隐喻莫言常用比喻和隐喻来描绘生活中的人物和景物,这不仅增加了故事的趣味性,还深化了文章的意义和象征。

因此,在阅读时,我们要注意识别和理解这些比喻与隐喻。

例如,“牙齿”比喻了女主人公心中的一丝相思之情,“青蛙”隐喻了女主人公那经常被压抑的情感,这些隐喻使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了女主人公的心理活动。

四、注意语言运用莫言的文字语言优美而流畅,又富有感染力和韵律感。

因此,在阅读时,我们要关注语言的运用,体味到文章的美感和节奏感。

例如,“泪的松香味”、“鼻子突出的汗毛”是用了形象生动的词语来描述情感和场景的;而“箭一般的阳光四射而来”、“要下了冰雹似的”的比喻则更深刻地表达了情感和思想。

精细阅读是一种有效的阅读技巧,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和把握文章的情节、主题和意义。

当然,这一技巧需要我们长时间的积累和实践,只有在阅读过程中不断琢磨、领悟和提炼,才能逐步成为我们阅读的本能方式,攀登文学高峰的必要技巧。

语文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教学设计案例

语文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教学设计案例

语文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教学设计案例目录1. 内容简述 (3)1.1 学习任务群的概念与意义 (3)1.2 语文整本书阅读的重要性 (4)1.3 设计案例的目的与预期效果 (5)2. 教学目标 (7)2.1 知识与技能目标 (7)2.2 过程与方法目标 (8)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9)3. 教学内容分析 (10)3.1 整本书阅读单元教学内容 (12)3.2 学生学习基础与兴趣分析 (13)3.3 教学资源与工具的准备 (14)4. 教学重难点分析 (15)4.1 教学重点确定与突破策略 (16)4.2 教学难点分析与解决途径 (18)5. 教学策略与方法 (19)5.1 互动式教学设计 (20)5.2 探究式学习活动 (22)5.3 评鉴式阅读指导 (23)6. 教学过程设计 (24)6.1 课前准备 (25)6.1.1 学生预习材料与任务下发 (26)6.1.2 教师教案撰写与资源准备 (27)6.2 课堂教学实施 (29)6.2.1 导入环节 (31)6.2.2 学习任务实施 (32)6.2.3 小结与评价 (34)6.3 课后延伸 (35)6.3.1 作业布置 (36)6.3.2 辅助资源的提供 (37)7. 评价与反思 (38)7.1 评价标准设计 (39)7.2 学生学习反馈收集 (40)7.3 教师教学反思与调整 (41)8. 案例实施与教学应用 (43)8.1 案例实施背景 (44)8.2 实施步骤 (45)8.3 预期效果与观察分析 (47)1. 内容简述本教学设计围绕语文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展开,目标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感悟经典名著中的思想内涵和文学精髓,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任务群以(具体课题名称)为核心,围绕(选课目的),设计了(概括任务列表:如:阅读理解、写作练习、角色扮演、课外探究等)等一系列活动,旨在帮助学生(达成教学目标:如:掌握重点词汇和表达式,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体会文学作品的思想主题等)。

让深度学习真实发生——学习任务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探究和运用

让深度学习真实发生——学习任务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探究和运用

让深度学习真实发生——学习任务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探
究和运用
韩梦蒙
【期刊名称】《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年(卷),期】2022(38)6
【摘要】尝试运用语文学习任务群,指向学生如何学会的学习过程,通过思维外显和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关键能力来反推并达成核心素养的落实。

以小学语文部编版教材低、中、高三个学段各列举一例语文学习任务群的设计,并阐述设计意图,体现让深度学习真实发生,让核心素养有效达成的思考与探究。

【总页数】5页(P71-75)
【作者】韩梦蒙
【作者单位】吉林省第二实验学校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22
【相关文献】
1.深度学习:让数学学习在课堂真实发生——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的课堂教学实施路径及策略探析
2.数学操作,让深度学习真实发生——谈操作性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3.探究“学习任务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认识与实践
4.动手操作,让数学学习真实发生--小学数学教学中动手操作的运用探究
5.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学习任务群设计实践探究--以“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学习任务群”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河北省隆化县存瑞中学高一上学期语文必修三 3-8寡人之于国也 导学案

河北省隆化县存瑞中学高一上学期语文必修三 3-8寡人之于国也 导学案
2.义利之辨 —— 道德价值的论证。孟子认为「四端」是内在於自觉心的, 属於人的「本质」, 即所谓人的「性」。人之性, 必有异於禽兽之处, 这种「异於禽兽」的性, 便是「善端」。他指出, 人之所以不善, 是由於受私欲蒙蔽。因此, 人应放弃私利, 以达到社会的公义。目的是建立良好的个人道德观。
3.养气与成德。
(8)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译文】在赡养孝敬自己的长辈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亲缘关系的老人。在抚养教育自己的小辈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小孩。
9)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译文】爱别人的人,会受到别人的爱;尊敬别人的人,会受到别人尊敬。(10)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
(1)人皆可以为尧舜关于爱情。【译文】人人都可以当尧舜这样的好人。
(2)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译文】人必先有自取侮辱的行为,别人才侮辱他;家必先有自取毁坏的因素,别人才毁坏它,国必先有自取讨伐的原因,别人才讨伐它。
(3)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译文】祸害或者幸福没有不是自己找来的。
13)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译文】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快乐足以使人死亡。
孟子的心性论
1.性善与四端 —— 道德价值的根源
孟子的「性善说」, 主要发挥孔子「仁」的观念。孔子中的「仁」缺乏了理论基础未解释「道德价值根源」的问题。因此, 孔子要建立「道德价值根源之自觉心」, 认为善是人的基本自觉, 这种自觉是表现於恻隐、羞恶、辞让及是非四端。「四端」说明道德价值的自觉, 是与生俱来的。这便能补充孔子「仁」学理论的不足。
《寡人之于国也》复习学案
教学目标:
1、完成老师设计的复习训练题。先不借助文本,独立完成,(15分钟)然后独立借助文本修改,(10分钟)再小组交流,再组与组之间交流,(10分钟)修改到精准度100%为达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深度学习”教学改进项目南川隆化三校主题教学案例2016年4月30日一、教学案例基本信息(每校每学科提交1个案例)学校:重庆市南川区隆化三校学科:小学语文主题名称:《寻美之旅—领略大自然的神奇》年级:四年级教师姓名:周小娅、罗小兰、李秀容、刘霖、王兰手机号码:QQ号:电子邮箱:二、教学案例设计、实施、成效、评价1. 教学设计:在本主题教学设计中,教师是如何进行教学设计的?请根据以下题目进行简述。

(并以附件的形式,提交你所做的单元教学设计文本等相关资料。

)(一)学习主题的生成1.2011年版中国教育部制定《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第143页(1)提出了关于文章的一般阅读目标: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第二学段)。

要求阅读行为从文章的整体出发,也就是整体感知。

第二学段提出“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是建立在整体感知文章的基础上的,这一过程是一个动态过程,也是学生心智充分投入的过程,是与“体会文章思想表达的思想感情”须臾不离的过程。

第152页(2)注重“听说读写之间的有机联系,加强教学内容之间的有机整合,收集安排教学活动,促进学生语言素养的整体提高。

”(3)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特别提出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想象力,开发创造潜能,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语文综合应用能力。

第154页(4)“要善于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

”2.教材编者意图《教师用书》单元说明中提到:我们要充分引导学生用心品读词句,边读边想象,让他们真正走进文本,在读中感受自然界的神奇和美妙,从而激起他们对自然、对生活、对祖国语言的热爱。

3.教材分析:本单元有5篇课文《迷人的九寨沟》、《五月的青岛》、《华山的险》、《松坊溪雪景》、《古诗两首》。

让我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

九寨沟秀丽隽永,五月的青岛迷人的海滨,华山的险天下闻名,松坊溪雪景中充满乐趣,品读这一组文章,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喜爱的情感在我们心中油然而生。

4.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有一定的阅读基础,和低年级学生相比,学生在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方面都有了较好的提高,但整体阅读能力还不强。

有很强的好奇心,喜欢在玩中学,喜欢在做中学,喜欢在用中学,但探究能力缺乏,有合作的愿望,但合作学习的能力不强。

(二)学习目标的确定1、通过活动一:“感受美丽的大自然”达成目标:通过欣赏不同的画卷,直观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2、通过活动二:“走进美妙的大自然”达成目标浏览课文,初步感受语言文字所表达的美妙,边读边想象画面。

看图片猜地名,并概括各自特点。

3、通过活动三:“领悟美的表达方法”达成目标品读课文:(1)类比相同的景物描写方法,作者都用了哪些表达方法来描绘景物的;(2)对比不同的景物描写方法,针对不同景物,作者分别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出景点特色的。

4、通过活动四:“寻找身边的美”达成目标课外拓展,寻找身边的美景,通过不同的方式,如摄影、绘画、文字或图片等在小组内展示所搜集的材料。

5、通过活动五:“描绘你眼中的美”达成目标习作百花园,写一处自己喜欢的美景。

(三)学习活动的设计1.通过活动一:“感受美丽大自然”2.通过活动二:“走进美妙大自然”3.通过活动三:“领悟美的表达方法”4.通过活动四:“寻找身边的美”课外拓展,寻找身边的美景,通过不同的方式,如摄影、绘画、文字或图片等在小组内展示所搜集的材料。

5.通过活动五:“描绘你眼中的美”达成目标习作百花园,写一处自己喜欢的美景。

活动一:“感受美丽大自然”活动二:“走进美丽大自然”通过活动三:“领悟美的表达方法”活动四:“寻找身边的美”活动五:“描绘你眼中的美”附图表:(第四课时)(附:照片和视频录像)(四)持续性评价的设计大自然的美是无处不在,是多姿多彩神奇美妙的,让学生感受不同季节不同地方的美,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的多娇与壮丽,从而激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然而学生的感知仅停留于表面,“可意会不可言传”,需要引导学生去品味美的语言,沿着作者语言的足迹去发现探索美的表达。

于是设计五个不同层次的活动,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感受美,发现美、探寻美、创造美。

从图片的直观感知到走进文本感知,从对美的整体的感知到把握美的具体特点:比如华山的险、九寨沟的秀丽隽永、青岛海滨城市的迷人,从语言的品味到画面的想象,从类比对比中提炼写作手法。

相应的持续性评价是:(一)知识与技能目标达成度分析1.通过文本积累课文中的好词好句。

2.学会从几个不同的方面描写景点特色。

3.学生通过观察、想象、实践、发现,感受美的不同,进一步掌握写景方法,并即时写下眼中的美景。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增长度测评1.学生感受大自然神奇的美,激发对自然对生活对祖国的热爱。

2.学生善于寻找身边的美景,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三)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深度整合效果活动打破传统以单篇为主学习形式,整合课程,以单元形式组织学习,更利于知识的系统化。

活动悄然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以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实践为主要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活动将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让学生走进文本,不拘泥文本,在生活中发现美,表达美,教学与生活实践相结合。

2. 教学实施: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开展深度学习?具体的方法与过程是什么?(请在以下空白处简要说明,并以附件的形式,提交教学实施过程记录、照片等相关资料,提交本节深度学习教学视频录像20-40分钟。

)教学实施中,我们引导学生开展深度学习的具体做法是:一、课前预习是实施深度学习的基础性前提。

首先让学生们课前预习,通过读书、勾圈画知识点,了解文本的基本内容,理解课文的基本精神,这是提高学生接受新知识、强化要点知识达成的基础。

然后学有余力的同学开展做题练习,进行巩固、强化、提升,加强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与认同,产生对所学知识的同向强化。

这个环节是关键,保证基础知识字词的学习,保证基本技能的熟练,甚至强化。

这些工作为我们开展深度学习奠定了基础,在此基础上选择兴趣点,开展深度学习。

二、教师设计有利于学生开展研究,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知识、应用知识的积极性的深度学习的环节。

可以这样说:我们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学生学习知识、应用知识、形成能力,变成学生自身发展技能。

因此,我们让学生把知识变成可以看得到,想得出、用得上的知识技能。

这样我们就选择合适的切入点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开展知识的应用探索之旅,这样学生的学习动能就能被激发出来,兴趣也就能够坚持下去,一切的困难也就变得轻松,变得自如,他们不再把学习知识、应用知识看作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了。

如:学生对于写作一直视为“老大难”为此我们设计了“领悟美的表达方法”的环节,让学生通过对比归纳掌握写景这一类文章的写作方法,这样学生就会由不愿习作而变得愿意写作。

三、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选择开展深度学习的环节。

我们在设计上出发点都是围绕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这样提升学生学习的动力和学习的效率,学生愿意学习,愿意开展工作,也愿意付出自己的精力和时间。

例如:学生对视频、图片的兴趣远远大于文字资料。

所以我们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结合文本内容,搜集了九寨沟、青岛等景点的宣传视频以及图片。

通过“看一看”直观感受美的环节,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后来学习文本打好了基础。

3. 教学成效:(主要考察学生的参与与收获,及其与学习目标的一致性)学生的学习反馈意见的文本等尝试之后,我们在课堂教学改进方面的积累的经验有(1)提高了教研的实效性:学校依托“深度学习教学改进”项目,加大了教研力度,改变了原有的上教研课模式:由一位教师说——作—评,改为由一个年段一个学科的教师共同完成说——作—评,即一位教师上课,一位教师说课,另一位教师评课。

全校语文教师互评,同时请教科所的专家现场指导。

提升了同年级教师合作研课的能力,同时对一些新的教育理念有了新的认识,提升了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大大提高了学校教研的实效性。

(2)促使师生个性发展活动中,师生一起浸润于深度学习中,体验课堂教学的变革、学习方式的变换、教学行为习惯的变化,教与学的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在研究中教师掌握了课堂教学的技巧,真正成为教学的引导者。

而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大大地提高了,因此教与学的质量都有了显著的进步。

(3)合理分配课堂教学时间,准确把握课堂教学节奏。

教师满堂灌,或是一味地要求学生自主、合作、探究,都是在浪费课堂教学时间。

把握课堂教学的节奏就要讲究动(“动”是讲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练习、解答、讨论。

)静(教师讲,学生安静的听)互补。

有教师在每讲一个内容时,要给学生留有相互探讨,积极参与的时间,让他们在活动中理解、消化、掌握技能。

4. 评价与反思:教师对本次单元教学设计、实施、成效做自我评价与反思(分别从肯定价值、存在的问题、如何改进三方面来写)。

(一)肯定价值方面作为实验区学校,我们认为“深度学习”并没有淡化“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个三维目标,而是对三维目标的具体化叙写,是把我们追求的教学思路从学生的角度提出的新概念。

从整个单元出发,整合单元学习内容,从而让学生对知识有了整体的把握,更加有利于达成三维目标,提高学习的实效性。

通过深入研究我们不难发现“深度学习”和我们过去讲的理念是一致的,就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旨在建设互动的、开放的课堂,促进学生思维和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讨论中深化认识,在质疑中养成探索精神,在联系中建立知识建构,在运用中实现能力提高,在合作中和反思中实现不断成长。

不同的是出发点不同。

“深度学习”是基于学生的需要出发,其主语是学生,是对学生学习状态的一个描述,我们认为这一点是这个新概念的带给我们的最大价值。

(二)存在的问题(1)教师对深度学习的认识不够。

部分教师认为“深度学习”只是教育中的一种“跟风”现象,就像曾经倡导过一段时间“目标教学”、一样,现在流行“深度学习”明天不知又会出现什么?把深度学习简单的理解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

还有部分教师任抱有“不管黑猫、白猫只要能捉住老鼠就是好猫”的观念,认为只要学生能应付考试就行,应考心理太强;“问题意识、成果意识”还比较薄弱,还不能主动地在教育理论指导下对教学的探究与发展作更多的深入的思考。

对单元主题教案有些抵触,很多教师仍按课时教案组织教学,不注重利用课堂共生知识。

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潜意识里依然还存在着对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控制欲和支配欲,“讲台意识”仍旧严重。

学生和教师的共同体验未被充分激活,教师关注的对象仍然是少数学生,学生的学习还较多地体现为外在的“注入”;教学过程仍然遵循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和设计教学。

而不是按照学生已有体验基础上的认知发展规律来展开。

(2)“教师综合素养”有待提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