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音乐的中美文化差异
从西方电影和音乐看文化差异
研究课题:从西方电影与音乐看文化差异班级:高一(1)班指导老师:杨习娟组长:陈丹霞组员:黄丹玉从西方电影和音乐看文化差异文化指人类在社会历史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
人类创造文化的过程就是人类实际生存和发展的过程。
在当今这个文化多元化的世界里,各民族、国家的文化都在尽情地展示着自己独特的魅力。
每一种文化之间都存在着差异,其中最突出的差异就是东西方文化间的差异。
一、西方文化的开放与东方文化的保守作为东方文明代表的中华民族文明起源于黄河流域,三面连陆一面靠海的地理环境使中国几乎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从而使自身文化保持很强的稳定性和历史延续性。
诞生于半封闭大陆自然环境的儒家伦理,教诲人们重土轻迁,安贫乐道,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使人们在久远的传统中变得内敛,这种独特的环境造就了中华民族含蓄保守的文化传统和主观的社会心理。
而作为西方文化源头的古希腊与古罗马均处在半岛之上,多面临海,海上交通发达,航海贸易繁荣,这就使这些国家形成了打破血缘关系的开放式的社会。
激烈的社会动荡、频繁的人员往来和波涛汹涌、变幻莫测的海洋形成其开放变易的文化品格,铸就了其灵活、开放、进取的文化传统和革故鼎新的精神。
由于地域与社会环境形成的两种不同的文化最突出的差别就是其文化的开放性。
电影方面,欧美电影《朱诺》反映出了东西文化开放程度的差异。
《朱诺》这部电影里面充满了幽默,但更多是对人性的表现,对“性”以及“未成年人问题”的综合反映。
高中生朱诺大大咧咧,是个可爱的精灵鬼,正经历着青春期到成人的蜕变。
这一天她突然做出决定:要和帅气的田径队员布里克共尝禁果。
朱诺这次可闯了大祸,她一不留心竟然珠胎暗结,接下来的麻烦可想而知。
和布里克谈婚论嫁显然还为时过早,然而堕胎是犯法行为。
朱诺和好友商量,决定把孩子生下来,然后交给一对善心的夫妇抚养。
然而,父母终究得知了朱诺的秘密,反应并没有朱诺料想的那么糟糕——一家人因为腹中的孩子团结起来,共商计策,为她分担怀孕的点滴苦乐。
从西方的电影及音乐看东西方文化差异
从西方的电影及音乐看东西方文化差异“东方和西方电影及音乐所体现出来的两种文化,它们将会改变或支持我们对于某种事物的观点。
”这话听起来是有些抽象,作为青少年阶段以及二十来岁的前几年,我们会发现生活将教导我们——我们需要不同的文化,正如我们需要睡觉、需要舞蹈,需要提醒我们身体和精神的自由。
一、电影方面我们小组的人员在研究周期类先后观看了两部电影,如下便是我们的种种观点。
蒂姆·波顿(Tim Burton)在西方的受欢迎远不止在青少年中,这位怪才导演的《爱丽丝梦游仙境》(Alice'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被称为成年版的《爱丽丝》。
在这部主旨为“成长”的电影中,遗留了大量由蒂姆·波顿营造出的如同《剪刀手爱德华》(Edward Scissorhands)的哥特鬼魅气息。
在片中的爱丽丝已经19岁了,她再也不是那个不谙世事的小女孩,被不喜欢的人逼婚、守着财富名利,在人世间看到不少阴暗面的她却被迫自欺欺人。
或许是上天的安排,她第二次掉入了仙境。
在那里,她见到了有如动物园般丰富多彩的各色人物——一只喜欢虚张声势的睡鼠、精神错乱的“疯帽子先生”、名叫阿布索伦的毛毛虫、让人感到毛骨悚然的“白色皇后”......而东方优秀的、具有想象力的作品,在大多数东方人心中非宫崎骏(Miyazak)的电影莫属。
在他的电影中,我们会发现梦想是如此的自由!以至于我们会感觉到想象中的烟火在头顶上燃放,随着梦想像花儿一样绽开!《千与千寻》(Spirited Away)便是宫崎骏具有代表性的优秀作品,少女荻野千寻误入了一个神奇的小镇,千寻害怕极了,这时白龙出现了,他轻轻地对千寻说,别怕别怕,我是站在你这边的。
在经历了困难重重“成长的洗礼”过后,终于,千寻离开了这里,她想再回头看一眼那个小镇,想看一眼白龙,可是想起白龙告诉自己不能回头,于是咬着牙随着父母走出了隧道。
她是否还能见到白龙,没有人知道......“原只是为了孩子创作的此片,《千与千寻》却让更多的大人醒悟到已经失去的纯真与热情。
从电影与音乐中看得出哪些中西方文化差异
天津市汉沽一中“研究性学习”研究报告课题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题负责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课题申请二、开题报告三、实施方案四、结题报告五、学分认定(一)学分分配高中研究性学习课程共计15学分,每学期研究一个课题,每课题3分。
(二)评价内容1.学分=个人评价合格+课题研究合格2.个人评价内容:参与过程、学习态度、创新能力、协作能力、完成任务情况等。
3.课题评价内容:研究的过程、方法、意义、价值,以及研究的成果材料和成果的交流与展示。
(三)要求和说明1.个人评价相关内容和材料(由指导教师和课题负责人对每个成员评价)◆每个学生交一份不少于500字的个人小结。
◆每个学生交一份完整的个人活动实录。
2.课题评价相关的内容和材料(由研究性学习领导小组对课题进行评价)◆课题申请表、课题实施方案、开题报告和结题报告◆收集整理好的相关资料、实验数据、调查记录。
◆开题报告、结题报告,有电子文本,不少于1500字。
◆课题交流、展示材料(PPT演示文稿、展板、照片、录像、实物等)。
(四)学分认定1.课题组在学分认定前要将个人材料和课题材料准备完整。
学分认定由各课题指导教师负责,经研究性学习领导小组审核,报学分管理委员会认定。
2.个人评价有不合格项目的在指导教师和研究性学习领导小组监督下重修。
课题评价有不合格项目全组成员在指导教师和研究性学习领导小组监督下重修。
附:天津市汉沽一中研究性学习学分认定表天津市汉沽一中研究性学习学分认定表。
电影音乐中中西视听文化差异浅析
关键词:电影音乐;中西;视听文化音乐可以代表一个民族的情感,同时也是民族文化的延伸,文化意志的灵魂。
中西音乐的渊源各异,也是各有千秋。
中国传统音乐的立足点是自己的内心世界,并通过对自己内心世界的不断完善而使其对外界的感受更加敏锐、细微。
它的指导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中和之性、天人相类。
而西方艺术中的激情,深深地打上了西方文化的烙印。
随着电影艺术的发展,音乐已成为电影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甚至很多电影因为音乐而出名,比如印度的歌舞,武侠电影里的古风音乐,西部电影中的爵士和摇滚。
一、中西方影视音乐在文化表达上的差异从音响上说,西方音乐追求音响的厚实、丰满和立体感,追求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
中国音乐却在这个方面与西方音乐有很大的不同,中国音乐大多数都不会在音响上做很强的处理,反倒是会有意地去规避它。
这就很能体现出中西方音乐的不同之处。
中国音乐大多数以和为美,很难从中国电影的配乐中听出非常明显的某个乐器(特殊需要除外),但是在很多西方的影视音乐中是很容易听出某种乐器的(比如鼓、萨克斯、小号等)。
(一)含蓄内敛的华夏文化由于题材的问题,《战狼》并不能很好地体现中国文化在配乐上对影视作品内敛、含蓄风格的影响。
所以在这里会引用中国风比较浓郁的武打系列电影《叶问》,来体现中国文化在配乐上的特点。
电影《叶问》是一部商业电影,《叶问1》到《叶问4》的音乐是由日本作曲家井川宪次制作的。
在采访中,井川宪次表示自己在音乐制作方面不单单参考了叶问的剧情,更是在配乐中加入了“和”的概念。
在井川的认识中,叶问是当时中国武者的代表,他身上有着属于中国人的无可比拟的内敛和含蓄。
在配乐时制作人加入了二胡的元素,在中国大鼓铿锵节奏的衬托下,由弦乐群演奏的乐曲为降A调主题音乐《一代宗师》,而之后加入的人声合唱更是增加了影片的厚重感,整部影片的配乐充满了东方神韵。
(二)激情张扬的西方文化《银河护卫队》的主人公是一个“学艺不精”的赏金猎人,《银河护卫队》的音乐也相对诙谐幽默。
中外影视史中的音乐运用与情感表达效果探讨
中外影视史中的音乐运用与情感表达效果探讨影视作为一种艺术形式,通过音乐的运用能够更好地表达情感,增强观众的情感共鸣。
本文将探讨中外影视史中音乐的运用方式以及其在情感表达方面产生的效果。
首先,中外影视史中音乐的运用方式有着明显的差异。
在国外影视作品中,音乐往往从故事的开头就开始发挥作用,并贯穿整个影片的剧情发展。
比如,好莱坞的电影常常利用配乐来强调人物的情感变化,增强观众的情感共鸣。
而在中国电影中,音乐往往更多地被用作背景音乐,以营造氛围和增强视觉效果。
不过,在近些年的中国电影中,音乐也开始发挥更为重要的角色,通过对人物情感的传递,提升观影体验。
其次,音乐在影视作品中的情感表达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音乐能够通过旋律、节奏和音色等元素激发观众的情感反应。
例如,在悲伤的场景中,柔和的音乐配乐可以增强观众内心的悲痛感,使观众更加投入剧情。
同样地,快速的节奏和激烈的音乐可以增强紧张感,让观众更好地感受到动作片中的紧张场面。
此外,音乐还可以通过与画面的配合来增强情感的表达。
当音乐与画面的情感一致时,观众更容易共鸣并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令人难忘的电影配乐也是中外影视史上的经典之作。
例如,奥斯卡获奖影片《泰坦尼克号》中的主题曲《My Heart Will Go On》成为了一代人的经典回忆。
这首歌以其优美的旋律和感人的歌词,把电影中的爱情故事完美地展现出来。
此外,受到广泛好评的电影《哈利·波特》系列中的配乐也成为了一个品牌,通过音乐的魔法,为观众营造了一个奇幻而神秘的世界。
在中国电影中,音乐也逐渐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例如,张艺谋的作品中经常运用鼓点和器乐来表达强烈的视觉和情感效果。
电影《卧虎藏龙》中的插曲《月光女》以其独特的音色和悠扬的旋律,将观众带入了一种神秘而优雅的氛围中。
此外,王家卫导演的电影中常常运用流行音乐来表达年代的变迁和人物的情感变化。
电影《2046》中的插曲《年轻的朋友》奏响着年轻人的悲欢离合,让观众在音乐中感受到岁月的沧桑。
从西方电影与音乐看中西文化差异G7
(二)电影表现的价值观
一、个人英雄主义:是指不突出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而强调个人力量而去 完成某种社会任务的英雄主义思想和行为。 迪士尼所塑造的花木兰形象大大颠覆了中国传统认知的女子,她不再受中国 传统礼教的约束,也缩短了“木兰代父从军”所表现的中国文化对“孝”的 重视。而是侧重于木兰自我价值的实现,将这一过程更多地表现为木兰自我 的梦想。在迪士尼叙述这一故事中,我们可以处处看到西方个人英雄主义, 一个普通人通过自己的奋斗和努力,将国家和人民拯救于水深火热之中。 二、民族英雄主义:为了民族利益和民族理想敢于斗争、勇于自我牺牲的思 想行为。 由中国导演马楚成所拍摄的《花木兰》则将花木兰的“忠”和“孝”集中地 表现和高度进行了赞扬,花木兰是不忍年迈的父亲去参战,是因为孝顺才有 替父从军,这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对于孝道的提倡和奉行。此外,电影对于 民族主义精神的体现尤为重要,处处彰显了中华民族儿女为民族利益而放弃 个人利益的五四精神。在电影中的很多台词设计上也体现着花木兰这个角色 不是为自己而活,而是为国家而活。她的种种表现都显示出与西方个人英雄 主义精神截然相反的民族英雄主义精神,为了国家随时可以牺牲掉自己的利 益。
六、收获和体会
这次研究性活动使我们不仅对中国文化有了更深的体会,
还了解了一些关于西方文化的知识。在这个文化交汇、融 合的时代,对文化有各方面的了解,对我们来说,无疑是 大有裨益的。而且,研究性学习还使我们的思考能力更强, 在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方面更有经验了,课余生活也充实了 很多。更重要的是,我们组员之间互相帮助、互相学习, 获得了很多乐趣,增进了友谊。
①西方崇尚轻松快乐的学习方法,儿童教育更是以趣味性为主。形式新奇,还可以丰富儿 童的想象力,和对引起他们对新奇事物的喜爱和追求。 ②东方注重从小教育儿童善恶分明。赞美真诚、善良、友好、正义等美好品质和精神,批 判贪婪、忘恩负义等不良风气。还用儿童喜闻乐见的方式教孩子们科学知识。
美国,中国,欧洲,日本影视动画音乐思维的异同
美国,中国,欧洲,日本影视动画音乐思维的异同“you see it.you hear it,you believe it”这是出自迪士尼公司的一句话,意思是看到,听到,然后相信。
而这句话,正是强调了声画结合对于动画片的重要性。
声音对于动画片的意义重大,可以说是动画片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声音与画面的结合给动画带来了更广阔的表现空间和更真实的环境,也带来了更有趣的故事和更真实、讨人喜欢的角色。
动画片和真人电影不同,动画片的角色和环境都是虚拟的,动画片中的配音不仅赋予无生命的动画角色以生命力,而且使虚拟的环境呈现出真实性。
也就是说,动画被赋予了声音才使片中的世界更加真实可信。
我们都知道,音乐与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正是丰富的文化孕育了多彩的音乐。
而各国文化的差异,使得各国的影视动画音乐也各有特色。
有这样一个生动的比喻,说在世界动画领域中,中国的经典水墨动画可比作秋天,其清雅淡然,有秋的诗情画意;日本卡通产量庞大、类型繁多,仿佛冬日皑皑白雪之下蕴藏的丰饶宝藏;欧洲艺术动画在意蕴深度和技法创新方面的追求,犹如炎炎夏日般执著热烈;而最近似于春天的,则莫如单纯明朗、充满欢乐的美国动画了,单听那处处可闻的美妙乐章,就叫人心情舒畅、如沐春风了。
各国动画配乐,恰如春夏秋冬,四季皆美景,只是美得各具特色。
那让我们先从动画配乐中的春天,美国动画音乐说起。
美国动画一般采用变化多样的音乐形式配合鲜丽可人的动画形象、妙趣横生的行为和情节来实现艺术价值。
影片通常自始至终都设置完全对应画面内容的夸张音乐,以音乐增强画面动作、情景的表现力和趣味性,追求最大限度的视听刺激,靠这点抓住少年儿童的注意力。
自最初的迪斯尼开始,到如今的华纳、梦工厂、皮克斯等群雄竞力,美国动画佳作无数,但传播快乐和欢笑的创作宗旨始终不变,既吸引了全球票房,也捕获了无数颗童心。
从喜剧短片到剧情长片,从童话般温暖的传统经典到后现代意味十足的另类佳作,故事翻新迭出、情节求新求异,但是音乐一如既往,旋律始终优美、曲调始终动听,可谓春色如歌、乐似春意,叫人不由得赏心悦耳。
[word格式] 也谈中西方电影音乐的差异——兼及几部电影作品的评论
也谈中西方电影音乐的差异——兼及几部电影作品的评论风格和民族审美内蕴.这三方面构成其主要特色.也是《刘三姐》感人至深,经典流传的重要原因.2.戏曲音乐戏曲可以说是中国音乐,戏剧,电影等各种艺术的最重要的来源.中国戏曲与古希腊戏剧,古印度梵剧并称世界上最具代表性的三大表演体系.其中古希腊戏剧重歌唱,念诵,古印度梵剧重舞蹈形体,而中国戏曲则两者兼有,集诗,乐,舞于一体.因此中国戏曲所包含的内容及文化更为丰富.在众多的描写戏曲人生的电影中.由赵季平作曲的《霸王别姬》可称为经典代表作之一.这部电影的音乐运用了一个京胡,演奏的就是一个曲牌:又运用了一个箫.萧吹奏的是京剧昆曲曲牌的一个变形;然后又运用了一个大型交响乐队.几种不同文化背景的音乐元素在交响,在碰撞.当京剧旋律进行的时候.交响乐忽然从音乐中蠕动出来,给人感觉从这种社会的大背景下有一种历史的步伐在运转:京胡的曲调始终保持在一个调性上,给人感觉就像一个老艺人不管时代再怎么变化,他对京剧的那种执着都未曾改变.3.民族音乐这也同样源自于中国的多民族融合存在的社会体系.不同民族及地域有各自先天不同的音乐形式.也有不同的舞蹈风格.随之舞蹈音乐就由最初的伴奏音乐而逐渐发展成类似曲牌和词牌的具有固定风格的音乐形式.如打歌, 灯歌(湖南),茶歌(云南)等等.1940年,中国第一部反映少数民族题材的电影《塞上风云》上映,作曲盛家伦改编了一首当年的流行歌曲,在电影的开篇把观众带人内蒙辽阔的草原之上.这段音乐基本上是器乐演奏,受到了观众热烈的欢迎.从此,也拉开了中国少数民族电影音乐的创作序幕.1962年音乐家雷振邦为新中国第一部多民族合作完成的故事片《冰山上的来客》创作了音乐.在后来的创作回忆中,雷振邦说:”《冰山上的来客》开头需要一首表现高原巍峨辽阔的曲调,有一次我去塔什库尔干地区访问,遇到一位老牧羊人,在山脚下驱鞭高唱,我称它为’牧羊人的山歌’,虽然曲调很简单,却非常辽阔,我感到它很适合用来表现帕米而高原的气势.”三,东西方电影音乐比较1.东西方音乐本体比较从音乐结构和行进发展来讲,西方音乐重和声而中国音乐重旋律.由于西方音乐早已纯熟的创作技法,使它的和声体系已趋于完善的程度.声部的对位严谨,重复调的创作,讲究音乐形象的冲突性.而中国音乐从诞生之初,就作为个体存在,因此更注重旋律的行进,讲求圆滑的过度,不喜欢锯齿形的旋律冲突.从配器方面来看.西方音乐在配器上讲究声部的搭配和平衡,讲究比例的协调,讲究层次.而中国音乐的配器则呈现单一化和群体的整齐化,仍然讲究天然的配合,尊崇天人合一的理念.直到后来,随着西方音乐理论与技法的引入和传播,才有了协奏等创作形式.2.音乐背后所反映出来的文化信息比较西方音乐的文化特征:西方更为崇尚个人的意志自由和人格独立,强调个体的生命价值和尊严,从而形成率直, 豁达,刚硬的文化品格.同时.西方音乐创作在群体意识中又讲究个体间的对话和交流.西方音乐讲究冲突.讲究行进过程中的对位,这本身是音乐所体现的一种对话方式, 因此音乐在乐旬与乐句之间或段落与段落之间会形成某种形象语言的交流.这也是它之所以具有通俗性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西方音乐对于社会生活及人的状态的反映是更为写实,更为直接的.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它与社会发展及人的关系方面的联系更为紧密.这也为它的受众群体的广泛度提供了前提条件,比较容易得到大众的广泛接受.因此,对于接受群体而言,西方音乐因为讲究对话,节奏感强,符合人的情绪的直观传达,更为写实,所以它更通俗化,更容易被接受.同时,由于西方音乐兼收并蓄了各国音乐的风格,融合性更强,承袭因素更多,更完善,因此也为它的通俗性提供了条件.中国音乐的文化特征:中国音乐体现出的是一种源自中国古文明的静文化.同时它也受到长期以来对中国文化产生重要作用的儒学,道教,佛学,禅学的影响.讲求节制,不外露,控制个性的张扬.中国古代文化更多的是重人事而轻天道,重道德而轻知识.在处理人与人关系问题上,中国的文化自古至今就一直重群体轻个体,重和谐轻抗争,强调宗法性,纪律性.它对人进行规劝与约束,束缚人的自由意志及创造精神,漠视生命个体的价值和尊严. 中国文化始终把谋求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统一作为人生理想的主旋律,反对人的独立意志和锐意进取,培养人的群体观念,顺从诚敬意识等,寻觅的是一种中庸的,调和的处理途径.也正因如此,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中国音乐对于社会生活及人的状态的反映是更为写意的,是更为间接的.它更多的是寻求一种意念的归属.而不是一种直观的表达.因此.相比较而言.它的接受群体的广泛度也就大大地受到了限制.综上而言,东西方电影音乐的差异.根本上源自东西方音乐本身在各方面所存在的差异,并不是我们在影院中单凭电影音乐作用于我们的直观感受就可以一言而概之的,它背后有很多文化上的差异和民族性格上的差异.因此,必须要正视这一点.才能更为清楚地看到我们自身的长处和缺陷.[参考文献][1]罗丹.电影音乐寻踪——东西方电影音乐的存在及发展比较[J].电影新作,2004(04).[2]郑皓文.从电影《辛德勒名单》配乐论电影音乐表达力[J].民族音乐,2008(o4).[3]李华东.论电影《刘三姐》的音乐艺术特色[J].电影文学,2009(O6).[4]田亚梅.浅析电影《夜宴》音乐的凄凉无痕[J].电影评价,2008(2l1.[作者简介]袁冬梅(1972一),河南南阳人,毕业于河南大学艺术学院音乐表演专业,现任郑州大学升达经贸管理学院艺术系公修课专职教师,讲师.20[]9年镑13蛐■■■■苑。
从西方电影和西方音乐看文化差异
西方音乐所追求的是典型、形象、高潮等, 西方音乐所追求的是典型、形象、高潮等,讲究情感 宣泄、形象鲜明、结构清晰;而中国:音乐追求意境深远、 宣泄、形象鲜明、结构清晰;而中国:音乐追求意境深远、 模糊朦胧。表现在中国画里是传神写意, 模糊朦胧。表现在中国画里是传神写意,表现在中国音乐 中则是意境,在中国传统音乐曲目中, 中则是意境,在中国传统音乐曲目中,用声音以描绘景物 的作品, 平沙落雁》 春江花月夜》等名曲,摹仿,但也只是片断的。 描划、摹仿,但也只是片断的。这峰手法多带有写意的性 某些乐句, 质,某些乐句,竟然可在几种截然不同意境的标题乐曲中 找到。在音乐写法上,音乐家会用换头、合尾的手法, 找到。在音乐写法上,音乐家会用换头、合尾的手法,冲 淡素材之间的对比, 淡素材之间的对比,有的旋律让全曲给听者以似曾相识而 又似是而非的感受,而沉缅在其意境之中。 又似是而非的感受,而沉缅在其意境之中。 另外,中国的艺术又是重节制,重理念的。 另外,中国的艺术又是重节制,重理念的。中国古代 艺术家一方面感到认识世界的困惑, 方面在“ 艺术家一方面感到认识世界的困惑,另—·方面在“道可道, 方面在 道可道, 非恒道”的劝慰下,追求通过想象、 非恒道”的劝慰下,追求通过想象、顿悟达到理念上的满 这就使艺术作品讲究含蓄。因此, 足。这就使艺术作品讲究含蓄。因此,使得中国音乐是以 抒情为主和追求意境深远为特征,绵绵数千年而不衰。 抒情为主和追求意境深远为特征,绵绵数千年而不衰。
从西方电影与西方音乐看文化 差异
平凉二中高一(2 平凉二中高一(2)班 成员:王蓉、杨青青、海青、马阿燕
中外音乐的意境差异
纵观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和文明 背景,中国的传统音乐美学思想, 背景,中国的传统音乐美学思想,深 受儒、道两家的哲学思想的影响: 受儒、道两家的哲学思想的影响:儒 家重中庸,讲究中正平和,在音乐上 家重中庸,讲究中正平和, 主张“中和之美” 道家重境界, 主张“中和之美”;道家重境界,强 调无为,在音乐上主张“大音希声” 调无为,在音乐上主张“大音希声”。 这正是我们古典审美意识的基础, 这正是我们古典审美意识的基础,即 有情感而不狂放,有欲望但却含蓄。 有情感而不狂放,有欲望但却含蓄。 中国传统的审美观对中国音乐的营造 起着重要的作用。 起着重要的作用。中国传统音乐以含 淡泊、空灵为上品, 蓄、淡泊、空灵为上品,它所追求的 最高境界是意境, 最高境界是意境,一个美好的意境可 以给欣赏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 以给欣赏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带 来思想上的深化和情感上的升华。 来思想上的深化和情感上的升华。
从电影音乐看中西文化差异
从电影音乐看中西文化差异4常言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地理区位的人们的思想文化是不同的,这也就使得中外电影、音乐中有着强烈的该区为文化色彩。
中国几千年来,家和万事兴的思想,与外国如果感受不到家,就去寻找家的思想是截然不同的。
中国人讲究家人的团圆,而美国人更追求自己的幸福。
美国电影中少不了一些黄色,暴力场面。
而中国电影则不然,是很纯的,由此可见,由于政治制度的不同,美国电影里充满了资产阶级的腐朽与其对金钱至高无上的资产阶级感情。
而中国,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加上先前两千年的封建礼教习惯,使人觉得看了中国电影很清爽。
以电影为切入点来探讨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我们发现了不同的文化风格背后一定有一个不同的文化环境。
而东西方电影上所体现出来的差异,便是两者之间文化的差异。
中方主要是讲究无知无欲,追求一种无欲的境界。
而西方则是强调追求自由、追求自然,充分的展现自我,表现出一种对世界的征服欲和一种强烈的占有欲。
路程经过过程多方面对中西方文化差异进行的对比,所以东方注重人的文化底蕴,而西方更注重于人天性的培养。
解放人们的思想。
大胆创新,体现在电影上,中国从《刮痧》到《花田喜事》到《赵氏孤儿》再到《枪王之王》,无一不体现出中国对文化的看重。
而西方,从《后天》到《2012》从《哈利波特》到《阿凡达》,都显示了西方的人们的思想的天马行空与想象力的充分,跟东方的差距很大。
辉煌灿烂的中华文化,是五千年积淀而成的。
在了解了中西方文化两者之间的差异,使我们能在将来更好发展我中华文化。
也让我们明白中西方文化的差别和共同点是共存的。
对于21世纪的中国,单单坚持中国本国的民族精神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汲取外来文化的精华,将其融入中国文化中。
中西结合,才能将中华文明发扬光大。
我们还认识到了中西文化的差异的存在是必然的,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文化习俗,这样才能使世界民族之林大放异彩。
对于外来文化,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能使中国文化更加璀璨。
从西方电影与音乐看中西文化差异 ppt课件
Page 10
中华民族文明起源于黄河流域,三面连陆一面靠海的地理环境使中国几 乎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从而使自身文化保持很强的稳定性和历史延续性。 这种独特的自然环境造就了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传统和社会心理。诞生于半 封闭大陆自然环境的儒家伦理,教诲人们重土轻迁,安贫乐道,日出而作, 日落而息,使人们在久远的传统中沉淀了一种封闭的惰性心理和惯性思维方 法,保守,缺乏开放的意识;眷恋家园故土,提倡清静无为;安于现状,墨 守成规,因循守旧,风险意识和竞争精神不强,时间观念和进取意识淡漠。 所谓的“山性使人塞,水性使人通”,便是这个道理。“东方人并不具有西 方人的忙碌和竞争意识,他们总是显得严肃、执重,从不着急,时间观念淡 漠。就象‘效率’一词代表着西方社会中支配人们思想的基调那样,中国人 常说的‘马马虎虎’一词也表明了他们对生活所持的态度。”生活圈子的狭 隘与封闭,人与人之间接触的固定性和长久性,为了能够和睦相处,国人非 常注重人情世故,“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既文章”,这也培养成国人 谦虚、谨慎、忍让、含蓄的传统美德。中国的这种自然环境以及在这种环境 影响下的文化传统养成中华民族内倾型人格。
Page 9
探讨文化差异的深层原因。
1、内陆型文化和海洋型文化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以各自文化生成所依赖的地理环境基础的差异为依据,我们可以把中西
文化双方分别归结为内陆型文化和海洋型文化,也即所谓的“黄色文明”与
“蓝色文明”。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这是造化之功,同
时也说明自然环境对人格塑造影响的巨大。“人的个性是先天组织和人在自
Page 4
一、研究背景
面对世界的全球化、多元化发展,我们生活中的事物更加的多元化。电 影院中外国影片的出现、音像店中英文歌的流行以及众多哈日哈韩族的出现 ,无一不显示着外来文化对我们的影响。
试论影视作品中的中美文化观差异
试论影视作品中的中美文化观差异《花样年华》和《廊桥遗梦》中的中美文化差异《花样年华》讲述了一个在相逢恨晚的错爱故事:1962年的香港,两对年青的白领夫妻成为邻居,但周太太和陈先生竟然早就勾搭成奸,倒是周先生周慕云和陈太太苏丽珍被蒙在鼓里。
终于幕云和丽珍发现了各自配偶的秘密,两个被配偶遗弃的人开始见面,共同商量未来可能出现的事情。
时光平平淡淡地过去,但别人的闲言碎语,竟让两人发现自己心底最不原发现的秘密:他们已互相地深爱上对方。
于是就有了纠缠躲避刻骨相思,孤独难耐,有了雨中重逢的痛苦……终于,周慕云要离开香港,电话里他问丽珍:“如果我有多一张船票,你会不会跟我走?”这将是他们之间,永远的秘密……多年后,周慕云再回旧居,却听说当年的邻舍已换成是一个商人的太太带着儿子住着,幕云带者惆怅离开旧地,却不知道他再次永远地错过心中的最爱。
《廊桥遗梦》讲述的是1965年的一天,弗朗西斯卡独自在家。
摄影记者罗伯特·金凯的车停在门前。
向她打听曼迪逊桥的所在。
她带他来到桥边,完成工作后他采了一把野菊花送给她以表谢意。
弗朗西斯卡心中泛起了一种特别的滋味,于是邀请他喝茶。
夜色降临,她送走他后竟有一种依恋的心情。
于是前往罗斯曼特桥,将一张纸条订在桥头。
次日,罗伯特发现了纸条,并接受弗朗西斯卡的邀请。
入夜后,两人在弗朗西斯卡家中共进晚餐,伴着音乐,二人相拥共舞,最后一起走进了卧室。
此后两人整日厮守在一起。
然而弗朗西斯卡不愿舍弃家庭,两人痛苦地分手了。
当她在1982年3月,得知罗伯特的死讯后,收到了他的项链和手镯以及当年的纸条。
弗朗西斯卡在遗嘱中要求子女们将其骨灰撒在曼迪逊桥畔。
花样年华和廊桥遗梦相同的是都讲述了一段婚外情,却反映出了中美两不同的文化观念,确切的说是内向文化和外向文化,阴柔文化和阳刚文化的差异。
中国人一直生活在比较压抑的文化政治环境中。
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容易内向。
西方人在言论相对自由的空气中长大,容易外向。
中外电影配乐风格与技巧对比研究
中外电影配乐风格与技巧对比研究在电影中,配乐是一种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它能够增强影片的艺术感染力和观赏性。
各国电影配乐的风格和技巧有着相应的差异,本文将对中外电影配乐风格与技巧进行对比研究。
首先,我们来看中外电影配乐的风格差异。
中外电影文化的差异导致了配乐风格上的差异。
在西方电影配乐中,常见的风格有古典音乐、流行音乐、电子音乐等。
古典音乐常用于强调电影情节的高潮部分,例如《星球大战》系列中的经典配乐。
而在中国电影中,传统音乐、民俗音乐常常被应用于配乐中,例如《霸王别姬》中运用了京剧音乐,为影片增添了强烈的中国文化气息。
总体来说,中国电影的配乐更多地关注于表现出独特的文化特色,而西方电影则更注重于创新和多样化的风格选择。
其次,中外电影配乐的技巧也存在差异。
其中,音乐与画面的契合是最重要的技巧之一。
西方电影常常通过音乐节奏的变化来配合画面的节奏变化,以达到情感表达的效果,例如《蝙蝠侠:黑暗骑士》中的悬念和紧张感通过配乐的节奏加强了观众的体验。
而中国电影则更注重于对画面情感的细腻表达,例如《卧虎藏龙》中的剑法动作场景,配乐通过音符的变化和呼应,凸显了剧情的紧张感和美感。
此外,配乐的音色选择也是中外电影配乐技巧的一个差异方面。
在西方电影中,钢琴、小提琴等西洋乐器常常被用于配乐,这些乐器的音色纯净、明亮,能够凸显出电影情感的高潮部分。
而在中国电影中,常常运用一些传统乐器如二胡、琵琶等,在中外电影的差异中,这些乐器的音色更能够将观众带入电影的情境中,营造出浓厚的中国文化氛围。
最后,中外电影配乐的创作方式和流程也有一定的区别。
在西方电影中,配乐常常是由专业的作曲家根据导演的要求进行独立创作,而在中国电影中,导演往往更多地参与到配乐的创作过程中,导演会根据自身对电影情节的理解和意图,与作曲家进行紧密的合作,共同创作出符合影片需求的配乐作品。
综上所述,中外电影配乐在风格与技巧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中国电影的配乐更加关注于表现独特的文化特色,运用传统音乐来打造中国电影的风格。
从西方电影与音乐看中西文化差异
在西方,古希腊、古罗马的哲学家们从一开始就把目光投向自然,探求 自然的奥秘和征服与主宰自然,做自然的主人。赫拉克利特窥出“和谐来自 斗争”。 普罗泰哥拉的“人是万物的尺度”便是人与自然孑然分立的鲜明写照。 尽管到苏格拉底那里,把哲学从天上拉回到人间,但西方文化对自然的探索 与征服从来也没有停止过。西方商业社会海上航运的冒险生涯,以及在其中 不可避免地遇到难以把握的自然规律使西方人时刻感受到人与自然的尖锐对 立和激烈冲突,人们正是在对诡异的自然现象的惊异和困惑中开始哲学探索 的。古希腊的哲学从开始就主要是一种自然哲学,把自然作为人们思考和探 索的对象。在天人相分的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支配下,自古以来西方社会就 把自然与人区分并对立起来,自然仅是被人认识、利用、征服的对象,强调 人的独立自主和积极进取,追求自由意志和独立精神。在处理人与人关系上, 西方更为崇尚个人的意志自由和人格独立,强调个体的生命价值和尊严,重 视私有财产的获取和保护,整体意识和集体观念淡薄。西方人富有直面挑战, 大胆追求、崇力尚武、急功近利,甚至不惜以片面掘进的思维方式和不择手 段的行为方式去达到目的、争取胜利的精神品质和心理状态,从而形成率直、 豁达,具有刚硬的文化品格。
电影?
因此,我们决定浅谈一下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以来使我们更好的、更深 入的了解本民族的文化及外来文化。以至于不在文化的道路上失去方向。所 以,我们借助了音乐、电影这两个窗口来帮助我们认清两种文化的差异。
Page 5
三、研究内容
音乐和电影,从广义上来说,应该是文化的外延,是文化孕育
出来的精华的一种结晶形式。 因此,中西方音乐的差异主要 体现在文化的差异上,文化的差异造成了审美的差异,创作的 差异,理念的差异,乐器发展的差异等等。
透过音乐和电影看中西方文化差异
㈡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透过音乐和电影,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在 现代,音乐和电影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 或缺的东西。而国际交往也日益频繁,对于我 们中学生来说,了解西方文化,知道中西两方 的文化差异,不仅是十分重要,而且也是十分 必要的。我们想通过这次研究,更加深入了解 西方文化,通过比较能更辩证地看待中华文化, 并更好地发展自己民族的文化,取长补短,弃 其糟粕,取其精华。
㈢预期成果
▪ 经过深入 细致地比较数首中国与西方的音 乐代表作及比较数部中国与西方的经典电 影后,做成一份较为详尽的调研报告,以
powerpoint的形式展示给大家,以反映我
们的研究成果。
研究方法
▪ 到图书馆查阅有关书籍,报刊 ▪ 上网收集资料 ▪ 看有关的中西方电影和音乐,结合自己的
基础知识作出总结 ▪ 了解中西方不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底蕴 ▪ 向我们的老师,家长或相关人物询问有关
▪ 3.访问专家。校内有关语文,历史,音乐老师
▪ 4.资料他:报刊,书籍
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活动计划
▪ 1.任务分工。全组合作
▪ 2.活动计划。(1)第13周在校时间到图书馆查找相关
资料,向老师询问中西方文化差异,并与外教交流,得 出体会
▪
(2)13周周六全组人组织欣赏中西电影
和音乐以及上网查找相关资料,并交流对其文化的体会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表格
(3)13周周日总结,制作PowerPoint和
透过音乐和电影看中西方文 化差异
研究小组:邓永晴小组
㈠课题背景说明 :
现实生活中,我们几乎每天都和音乐与电影 打交道,它们已经成为我们娱乐生活中必不 可少的一部分。音乐与电影是文化艺术的重 要表现形式,也是我们最为熟悉的。我们一 直想研究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而透过音乐和 电影这种途径,是最直观,生动,而且最容 易被人们接受的。我们将会透过音乐和电影 这两条重要的线索,通过互联网 报刊 书籍, 结合自己的亲身访问,实地调查等方法来收 集这方面的资料。
从西方电影和音乐看中西文化差异
中西电影中的“英雄”之别
第三,中国侠士、英雄多半具有为他人牺牲 的崇高思想,把赴汤蹈火、视死如归奉为集 团而不仅仅是个人的神圣使命。
《墨攻》里的墨者革离,原是“兼爱”、“非攻 ”的信徒。可当他认定扶助梁国抗击枭赵符合民 族大义和集团利益时,他便不辞血腥杀戮,义无 反顾地从容赴难。西方电影里的英雄则十分珍惜 生命价值,避免无谓死亡,如《真实的谎言》、 《拯救大兵瑞恩》的主人公们都追求自然与人生 的美,追求物质享受,热爱生命,与中国人的生 死观可谓大相径庭。
中外音乐的意境差异
中外古典音乐差异
对于西方人欣赏中国的古典音乐,我一点也不奇怪,音乐是 无国界的,美是无国界的,即使有,也只是风格的不同而已。 中国人喜欢简朴、恬静,音乐也如此,悠扬而典雅,像水一 般洗涤人的心灵,使之宁静、空灵,总是那么淡淡的,淡淡 的...哪怕是《十面埋伏》那样表现战争场面的作品,也丝毫 不会让人产生“浓烈”之类的感觉;西方人崇尚高贵、浪漫, 从巴洛克时代起的音乐风格就华丽雄伟、富于动感、装饰性 强,经过古典主义音乐、浪漫主义音乐、民族主义音乐、印 象主义音乐,传承至现代主义音乐,基本风格还是如此,如 火一般唤起人心底的激情。抛开音乐风格本身,这些音乐文 化上的差异甚至从乐器、音乐载体等就可以明显反映出来。
好莱坞电影表现美国文化主要有:
不畏强权,挑战谬误; 孤胆英雄直面邪恶; 展示科技,普及法律; 灿烂青春,铭心爱情;
中西电影中的“英雄”之别
第一,中国武侠大片里的英雄,大多恪 守“忠”、“孝”、“仁”、“义”等准 则,可以为了江湖义气或伦理情谊,不分 青红皂白地拔刀相助、慷慨献身。
研究意义
通过本次实践活动,力图使学生了解中外电影 和音乐存在的差异,对外来文化关于电影和音 乐的探讨,从而帮助同学从理解中外文化,到 扩大知识面和开拓视野;从学习和理解外国文 化,到加深对外国文化借鉴和吸收,来提高自 身的文化素质,从而产生对文化学习兴趣,提 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通过歌曲歌词浅析中西方语言文化差异
通过歌曲歌词浅析中西方语言文化差异今天,我们生活在一个全球化的世界。
这意味着我们所生活的文化之间的差距正在缩小。
然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在我们的语言中仍然可以通过歌曲的歌词体现出来。
本文将通过对两首歌的歌词进行分析,以展示中西方语言文化之间的差异。
首先,我们来听一首中国流行歌曲《平凡之路》。
《平凡之路》由朴树演唱,原剧本为2005年电影《后会无期》的主题曲。
歌词中描述了一个普通人不断努力、奋斗和追求自己的梦想。
“许多年以后,回首走过的这条路,曾经痛苦和欢笑都已不再翻涌。
心境平和,笑着坦然面对人生最后的归途”。
这些歌词表达出中国文化中对生活的看法。
中国文化鼓励人们努力工作,追求成就,并面对生命最后归途的自然过程。
这是中国文化中对于平凡的追求和对于积极人生态度的表达。
接下来,我们来听一首西方流行歌曲,一首乐队“Coldplay”的歌曲《Viva La Vida》。
《Viva La Vida》用英语歌词歌唱。
歌曲的意思大概是通过一位国王的故事展示国王如何失去权力和控制,以及如何在低谷中重新寻找自我。
“我听说,苹果树下的伊甸园,你曾是国王,而我,我只是个吉普赛人,诉说我的故事,就让人们摘下了我的皇冠。
”这些歌词表达了西方文化中对权力和成功的看法。
在西方文化中,成为领袖和掌握权利是一个人的追求目标。
但是,这首歌曲揭示了一种对权力的控制能力的丧失的故事,这是一个非常触动人心、深思熟虑的主题。
中西方的文化差异可以通过这些歌曲的歌词体现出来。
这些歌词反映出不同文化中人们对幸福、成功和生活的看法和价值观。
虽然我们的语言和文化之间仍然存在差异,但是这种差异能够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彼此的文化,并了解它们所倡导的价值观和信仰。
浅谈中西方影视音乐差异及发展
浅谈中西方影视音乐差异及发展作者:孙鹤鹏来源:《丝路艺术》2018年第04期摘要:电影艺术在当今世界发展越发迅速,电影音乐作为电影艺术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已经成为人们关注和研究的一个新型课题。
优秀的电影音乐不仅可以给电影本身添光加色,其本身单独也是一种艺术的享受。
对于我国当代电影艺术来说,电影配乐还是处于学习发展阶段,我们有很多东西可以向好莱坞等发达国家的成熟电影行业学习。
关键词:电影音乐;好莱坞;多元化音乐自从1889年爱迪生发明电影以来,电影艺术已经走过了100多年的历史。
从最开始的新奇玩意,逐渐发展成为容纳文学、戏剧、绘画、摄影、音乐、舞蹈、雕塑、建筑等多种艺术的综合艺术体,同时它还具有自身的独特艺术特征。
如今电影已经成为人们娱乐消费的主流选择之一,每年全世界有上万部电影的产量,而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三大电影生产国,电影票房每年增速连续6年保持30%以上。
自电影诞生以来,音乐结下了不解之缘。
由于电影和音乐都要在时间维度上展开,这个过程中前后各个部分又相互关联、相互影响而最终统一与一个主体与基调,这是电影和音乐的相同之处。
近些年随着电影产业的不断发展,电影的拍摄制作出现百花齐放的局面,很多令人难以忘怀的镜头往往伴随着与灵魂共鸣的配乐。
因此国内涌现出大量电影音乐配乐技术、艺术审美等方面的相关研究。
但在如今全球市场经济体制下,电影已从体制和观念上发生了改变:由一种艺术形式转变为文化产品。
电影音乐的功能作用也有了更为宽泛的定义,不仅仅承担着诠释和推动剧情发展的作用,还被赋予了更多的商业价值。
我国的有声电影音乐从20世纪30年代起步,在很短的时间里得到了很大发展。
中国电影音乐诞生至今已有八十多年的发展历史,其创作模式越来越专业化,令人刮目相看。
我国的电影音乐作曲家在电影音乐创作上也有了很多可以显示水平的作品。
早期的作曲家如黄准、瞿希贤、吕其明、雷振邦、施万春、施光南等,他们都在各自的探索中为中国电影音乐的创作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影视音乐上的中美文化差异中国的文化更悠久同时也更保守,相对缺乏活力与创造性,且受到儒家正统
思想的限制。
美国则不同,他们因为没文化底蕴,因而好学,思维活跃,创新,
无所约束。
神话体系
在中国的神话传说中,多以神仙、妖魔为角色,西方魔幻故事中大多是精灵、矮
人、魔法师、骑士之类的。
中国的许多艺术作品都存在着逻辑上的矛盾,传说故
事当中的神仙妖魔的道行用时间来计算,年龄越大,其能力也越强,这种差异在
现实生活中也能找到影子。
这样子就让中国人民有一种不思进取的思想。
西方巫
师的成长则是靠自己不断的实践学习,只与你的资质及勤奋程度有关。
这就断就
了中国人与外国人观念的不同。
题材
像西方的动画片,大都满含着称王称霸的野心,适合儿童,或是男孩热血的性格特征。
而中国的动画片,喜羊羊与灰
太狼,猪猪侠等都类似天真美好的童话故事,
好人永远会战胜坏人,只能适当开发童智,永
远只适合和平国家的低幼龄儿童。
更重要的
是,离不了中国的神话故事、古代历史,或是
其他国与现实的东西缺乏动画片所需要的想象能力。
很多题材会被认定为‛反动‛‚不健康‛,有些甚至被
说成主题灰暗而不准发表,当然更不可以有抨击社会的内容,这样就给动漫创作
很大的限制,少了很多可以发挥的空间。
中国的比较著名的动画都是以神话传说
为背景,但美国的大多把现代人的思想向往和梦想等做为背景,更加资料化、多
元化。
伦理型文化与功利型文化
中国传统伦理的总体取向是重义轻利。
作为支配几千年中国
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的儒家思想,其基本主张是‚重
义轻利‛、‚见利思义‛、‚以义制利‛,提倡义利发
生矛盾时,应当舍生取义。
从而导致科学在古代中国失去独立的人格价值和社会地位。
人专注于自身的内心世界,丧失对理性和自然的兴趣,缺乏西方文化的理性传统和对科学的探索热情。
道德与理性的分离,使中国传统出现反理性的倾向,从而阻碍了中国科学精神的发育。
功利主义始终在西方社会中占据主流地位,起主导作用。
毫无疑问,这种功利主义对于催生后世资本主义萌芽取着催化剂地作用,这也导致西方社会重理性而轻情感,长于说理而短于谈情,善于逻辑思维而疏于直观感受。
和谐型文化与抗争型文化
根据中西方文化的具体形态的不同,我们可以把两者分别归结为和谐型文化与抗争型文化。
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问题上,中国传统文化主流侧重于主张‚天人合一‛,强调尊重自然,遵循自然规律,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
天中有人,人中有天,主客互溶的天人合一思想,构成了中国文化的显著特色。
‛
中国文化主要地是把自然作为崇拜的对象而不是研究和征服的对象,作为想象的对象而不是作为探究的对象。
对于自然,由于‚天道远,人道迩‛。
过于执迷于对虚幻天道的探求不仅是荒谬的,而且是徒劳的。
我们只须向内心诉求,人心中就蕴涵着自然的普遍法则,尽心就能知性,知性则知天,‚万物皆备于我矣‛。
所以,中国古代文化更多的是重人事而轻天道,重道德而轻知识。
在处理在人与人关系问题上,中国的文化自古至今就一直重群体轻个体,重和谐轻抗争,强调宗法性、纪律性。
它对人进行规劝与约束,束缚人的自由意志及创造精神,漠视生命个体的价值和尊严。
中国文化始终把谋求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统一作为人生理想的主旋律,反对人的独立意志和锐意进取,培养人的群体观念、顺从诚敬意识等,寻觅的是一种中庸的、调和的处理途径。
中国文化的那种和谐观念,同时也体现和培育了国民顺从、屈服、保守与不思进取,安于现状的精神,鲜有抗争意识和反叛勇气。
‚中国人普遍信守‘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历史观念,从而也造成了谦虚谨慎、含蓄内向的柔弱的文化品格。
在西方,古希腊、古罗马的哲学家们从一开始就把目光投向自然,探求自然的奥秘和征服与主宰自然,做自然的主人。
赫拉克利特窥出‚和谐来自斗争‛。
普罗泰哥拉的‚人是万物的尺度‛便是人与自然孑然分立的鲜明写照。
尽管到苏格拉底那里,把哲学从天上拉回到人间,但西方文化对自然的探索与征服从来也没有停止过。
西方商业社会海上航运的冒险生涯,以及在其中不可避免地遇到难以把握的自然规律使西方人时刻感受到人与自然的尖锐对立和激烈冲突,人们正是在对诡异的自然现象的惊异和困惑中开始哲学探索的。
古希腊的哲学从开始就主要是一种自然哲学,把自然作为人们思考和探索的对象。
在天人相分的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支配下,自古以来西方社会就把自然与人区分并对立起来,自然仅是被人认识、利用、征服的对象,强调人的独立自主和积极进取,追求自由意志和独立精神。
在处理人与人关系上,西方更为崇尚个人的意志自由和人格独立,强调个体的生命价值和尊严,重视私有财产的获取和保护,整体意识和集体观念淡薄。
西方人富有直面挑战,大胆追求、崇力尚武、急功近利,甚至不惜以
片面掘进的思维方式和不择手段的行为方式去达到目的、争取胜利的精神品质和心理状态,从而形成率直、豁达,具有刚硬的文化品格。
音乐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集体观念和流行音乐个性存在矛盾。
中国哲学理念中的‚顺其自然‛和‚无为而治‛抑制了流行音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中国古代诸子百家,特别是儒家学派的思想影响,形成了中国社会特有的文化轨迹。
这种文化气质不仅影响着传统社会体制的构建和保持,同样也渗透到现代文化中,影响着国人对于现代文化的审美观和创造力
而美国传统文化中所推崇的自我实现成
就了其流行音乐的辉煌。
美国文化的形成时间
短,受现代文明和社会变化的影响巨大,在国
与国激烈的竞争中形成了文化发展的忧患意
识,这种追赶和后来居上的文化心理催促着个
人的奋进,形成了以实现目标来证明自我的人
生价值理念。
这样的文化氛围使美国青年人不
知单单满足于成为流行音乐的看客,他们希望
这种陪伴其成长的音乐中能够出现自己的身
影,甚至由自己来主宰流行音乐的潮流。
在这
样的精神力量支配下,无数举世闻名的流行音
乐巨星在美国的土地上诞生。
R&B音乐风格的
代表人物‚吹牛老爹‛和‚亚瑟小子‛,擅长
hip-hop风格的席亚拉和bow-wow,开创蓝调
音乐热潮的Brian MC-night……
其文化内涵的核心精神着眼于社会个体的饿能动性,尊重个人的社会价值。
这些重要的社会观念恰恰契合和流行音乐的发展气质和动能,使其流行音乐的发展如鱼得水,创造性地开拓了诸多的流行音乐新体裁和风格,并在积累的流行音乐市场竞争中始终充满活力和领导力。
中西方文明由于建立在各自自成系统的迥然各异的文化背景上,两种孑然不同差异悬殊的文化背景,造成中西双方在价值追求和伦理取向上旨趣迥异,从而使得中西方现实人格特征大异其趣。
对于西方文化,我们首先要肯定其在人文方面的发展,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它有一种独特的大帝国风范,是比较温润的东方文化所欠缺的。
还有的是它们敢于揭露社会积弊的精神,有利于社会进步。
但其在社会伦理方面的涉猎比较不足,‚金钱之上,追求享乐‛的思想过于深刻,导致对伦理方面的忽视。
对于中方文化,其深厚的文化底蕴造就它的稳重、内敛、平和,其注重社会伦理的思想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极具东方特色。
但是缺乏一份‚热血‛,时代的进步始终需要一种上进的、积极的,甚至是异想天开的思想,过于内敛就会被人欺辱!但在文化多元化的今天,我们也不必过于根究各种文化的优劣,取长补短才是正道,‚闭关守国‛只能导致落后,固守一种文化而不知发展创新也只能淹没在历史的洪流里。
我们深入分析中西方文化的差异,除了可以进一步了
解文化内涵,更重要的应该是了解自己的优缺,从而完善自己,在新时代中不断前进!
参考资料:1)百度知道:从西方电影音乐看中西方文化差异
2)百度知道:从西方电影与音乐看中西文化差异
3)道客巴巴:文化视角下的中美流行音乐差异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