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教学大纲(2)

合集下载

2012级《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_2

2012级《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_2

2012级《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大学语文课程代码:01111110课程类型:必修/公共必修课适用专业:2012级本科学分:3.0总学时:48理论学时:48上机学时:0先修课程:无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大学语文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基础性学科之一,是我校面向全校各专业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必修课,它对我校学生学习工、文、经、管、艺等各学科起支撑和保障作用,。

大学语文课程的任务是以教材为中介,通过阅读、思考、讨论、辨析,引导和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培育他们的人文精神,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对汉语较高水准的理解与应用写作表达能力。

二、教学基本要求第一、大学语文课程要有吸引力,富于感染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通过古今中外文学史中一篇篇优美的、引人入胜的文学佳作激发学生对中国文化的兴趣,领略汉语言文化的魅力,提升学生学习语文课程的理念。

第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继承传统的人文精神。

通过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在古今中外文化精品的感化教育下,受到爱国感情和高尚情操的滋养,升华思想境界和塑造健康的人格。

第三,夯实语文基础,提高语文水平。

大学语文课具有人文性,但不同于古代文学、现代文学课;具有工具性,但也不同于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课。

大学语文应当进行的是一种全面教育,包括听、说、读、写各个方面,其中说写能力成为学生知能转化成功与否的关键。

因此,夯实学生的语文基础,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使学生能正确地理解和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具有较高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从而达到与本科应用型人才相适应的语文知识和能力水平。

如口语与书面表达能力的训练,密切结合讲读课文、学生关心的热点话题等内容,通过对作品的品评以及由此引发的对人生观、价值观的口头、书面探讨,训练并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

再如应用写作能力的训练,联系生活、学习、工作实际,精心挑选应用文种,通过社会案例讲析、强化巩固练习,达到教、学、用的最佳效果。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课程编号:TS000418课程名称:大学语文总学时数:68实验或上机学时:无一、说明(一)《大学语文》的课程性质:通识必修课。

(二)教材及授课对象:《大学语文》,王步高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6月第4版,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非中文文科专业大一学生。

(三)《大学语文》的课程目标(教学目标):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基础性特点,帮助学生了解中国文学形成、发展、演变的过程;提升学生阅读鉴赏和写作能力;提高学生品格素质和人文修养,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高质量人才。

(四)《大学语文》课程授课计划(包括学时分配)(五)教学建议:以文学文本解读为主,结合传统文化知识讲授,辅以多媒体教学。

(六)考核要求:平时成绩30%(包括点名、提问和作业),期末考查70%。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先秦诗歌主要教学目标:了解《诗经》与《楚辞》的主要内容及其艺术特色,重点掌握《诗经﹒黍离》和《湘夫人》的主要艺术特色。

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讲授与多媒体教学教学重点:《诗经﹒黍离》和《湘夫人》的写作特色教学难点:《诗经》与《楚辞》艺术概述第一节《诗经﹒黍离》一、创作背景介绍二、文本翻译三、内容分析:四、艺术特色:1、直抒胸臆的特色2、赋、比、兴的表现手法3、重章叠句、分章换韵、反复咏叹、悲情淋漓第二节《湘夫人》一、作者介绍二、创作背景三、文本赏析四、主旨探讨:主题:爱情悲剧——屈原的身世悲剧五、艺术特色1、细腻的心理描写2、优美和丰富的想象,虚实相生的手法3、苍凉的格调(“爱”与“怨”)4、浪漫主义手法的运用第二章秦汉散文主要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先秦和秦汉散文概况,学会解读和领会《论语·子路》、《老子﹒曲则全》与《大学之道》的内容及深层意蕴。

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讲授与多媒体教学教学重点:《老子﹒曲则全》与《大学之道》的解读。

教学难点:先秦散文的分类及其时代特色。

第一节《论语·子路》一、关于孔子二、文本翻译三、课文分析1、背景简介2、内容解读3、艺术特色:具有格言化特征,是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目标与要求1. 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和热爱,提高语文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评思维,拓展学生的视野和思维广度。

3.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古代文学:对中国古代文学作品进行学习和鉴赏,了解古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如《红楼梦》、《诗经》等。

2. 现代文学:对中国现代文学作品进行学习和鉴赏,了解现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如《围城》、《家》等。

3. 文言文阅读与写作:学习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词汇,进行文言文的诵读和鉴赏,并进行相关的写作训练。

4. 阅读与写作:进行不同类型文本的阅读,包括散文、小说、诗歌等,同时进行相关的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思辨和表达能力。

5. 修辞与韵律:学习修辞手法和韵律,了解其在文学创作中的运用,提高学生的鉴赏和创作能力。

三、教学方法1. 教师讲授: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范,传授语言知识和文学欣赏技巧。

2. 学生参与: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拓展学生的思维广度。

3. 阅读实践:通过阅读不同类型的文本,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4. 写作训练:组织学生进行不同形式的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5. 课外拓展: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和研究,参与语文社团和文学活动,积极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四、教学评价与考核1. 平时表现: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参与度等,占总评成绩的30%。

2. 课堂测试:进行定期的课堂测试,检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占总评成绩的40%。

3. 期末考试:进行综合性的考核,包括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等,占总评成绩的30%。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符合大学语文教学要求的教材,包括文学作品选读和相关教学辅助材料。

2.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设备,配合图文、音频、视频等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大学语文教学大纲导言:大学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

本教学大纲旨在明确大学语文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标准,指导教师开展教学工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教学目标大学语文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思维能力、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使其具备以下能力和素质:1. 基本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包括听说读写的能力。

2. 发展完善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能够进行准确的语言思考和语言表达。

3. 敏锐的观察力和理解力,能够理解和分析各类文本,并能对其进行综合性的评价和判断。

4. 丰富的美感体验和审美能力,能够欣赏和鉴赏各种优秀的文学作品。

5. 具备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能够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大学语文教学内容包括语言文字基础知识、文学修养和实践应用等方面:1. 语言文字基础知识:包括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句子的结构和语法规则、修辞手法、篇章结构等。

2. 文学修养:包括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鉴赏,对文学史、文学流派、文学批评理论的了解和研究。

3. 实践应用:包括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技能培养,包括写作、口语表达、阅读理解等。

三、教学方法大学语文教学应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主体性和创造性:1. 授课教学:教师通过讲解、示范等方式传授语言文字知识和文学理论知识。

2. 互动式教学: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进行讨论、演讲、小组活动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实践性教学:通过写作、口语演讲、阅读实践等活动,促进学生将语文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4. 信息技术教学:借助信息技术手段,丰富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四、评价方式大学语文教学的评价应全面、多样、客观:1. 笔试评价:包括课堂测试、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等,主要评价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和理解能力。

2. 口试评价:通过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听力理解能力等评价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 实践评价:通过作文、口语演讲等实践活动,评价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二、课程性质(一)课程定位本课是全校一年级学生的公共基础课,是集工具性、基础性、审美性、人文性、趣味性、综合性于一体的课程,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体的文化与文学的主要载体之一,凝聚着深厚的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

本课作为培养健全的大学生的合力因素之一,旨在通过教学,提高大学生的语文水平(阅读、写作、赏析),提升其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拓展其观察世界的视野、挖掘其认识世界的深度。

(二)课程基本理念本课程具有“文道结合”的特色,在传授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的同时,向各专业学生传播中华民族优秀的思想文化,进行思想、道德、情操以及审美的教育。

因而大学语文是一门适应现代高职院校素质教育,培养学生人文精神,进行审美教育,营造校园文化氛围,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世纪人才的重要基础课程。

三、课程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大学语文是一门综合性的素质教育课程,这种综合素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通过文学鉴赏水平的提高,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人文精神,使学生的内心世界更为充实、丰富、健康;一是通过对文章写作要领及语言表达技巧的体认,提高语言文字的实际应用水平,为学好本专业各类专业课程及接受通才教育打下坚实基础。

具体如下:1.了解文学鉴赏的基本原理,掌握阅读、分析和欣赏文学作品的基本方法。

2.掌握一定的文学基本知识,特别是诗歌、散文、戏剧、小说四种主要文体特点及发展简况。

3.了解文学鉴赏的基本原理,掌握阅读、分析和欣赏文学作品的基本方法。

(二)能力目标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大众化”应用型人才。

1.在中学语文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正确阅读、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2.能够熟练运用语文基础知识进行日常公文的写作。

3.能够流畅的用语言进行的日常的交流和工作。

4.能够将语文知识与本专业课程相结合进行创作性的学习。

(三)素质目标1.高职语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语文教学优势,创造性的使用语文教材,在教学中进行职业观念、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法规等多方面职业素养的渗透教学,从而,为学生迅速成为高素质的职业技术人员奠定思想基础。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学分:3学时:30适用专业:各专业一、课程定位1.课程性质《大学语文》课程是江苏城市职业学院开设的一门必修课,属于公共基础平台课程。

该课程面向全校所有专业学生开设。

文科类学生第一学期开设,理工科类学生第二学期开设。

高职高专的《大学语文》课程,本质上属于综合素质教育课程。

它在整个人才培养体系中,与其他素质教育的课程一起构建了厚基础、宽口径的平台。

它突出高职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基础”特征,课程的设计培养方案围绕着学生的职业通用能力来进行。

2.课程作用作为文化基础课程,该课程围绕着学院“厚基础、强素质、精技能”的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理念,定位在以语文能力的培养为本位,同时更注重语文课的平台作用,强调语文与专业发展能力的联系,其“基础”特征指向学生的文化素养、文学审美眼光、人文关怀、言谈举止、精神风貌、交际沟通等方面。

由此体现高职《大学语文》课程的开放性特点。

它不仅包含课程基础性知识内容,更承担着提高学生阅读、思维能力和表达拓展能力、提高文化素养的任务,为学好各类专业课程和接受通才教育奠定基础。

3.课程任务该课程应该具有精神启蒙、思维创新和能力养成的多重职能,是以提升大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综合性“大语文”课程。

应充分体现人文性、基础性、复合性、实践性的特点;掌握必备的学习能力、认识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帮助学生提高文学鉴赏的水平。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具备相应岗位通用文化、文学素养,在综合素养方面有一定的提升。

通过学习,学生应对中国文化、文学的认识和理解能力有所提升,具备相应的文学认识水平和文学鉴赏水平;能掌握必备的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

并提高社会感悟、审美认知以及合作、拓展等综合实践能力。

本课程既是学好其他专业课程的必备前提,更是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使之成长为一个合格公民的有力保证。

二、课程设计1.课程设计理念高职高专《大学语文》教育,不是在进行研究型、理论创新型人才培养,课程结构并不强调知识的体系性和完整性,教育的本位是基于“应用能力”而不是基于“理论研究”,所培养出来的人才,是直接走向企业,直接面向专业工作岗位的应用性人才。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授课专业(群):体育服务与管理、会审课程英文名称:Colleg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学分:3一、课程的地位和作用大学语文是为了提高学生文化素质而开设的一门综合性的文化基础课程。

本门课程选取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一定代表性的作家作品进行讲授,并分析了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手法等。

通过本课程学习一方面对中学的语文知识进行系统化和深入化,开拓了学生的知识视野,从而全面提高文学修养、思想认识水平、语言表达能力和应用写作水平。

另一方面,通过学习中国古代和现当代优秀作品,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品质和健康的道德情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二、课程教学内容本门课程为48学时,选取中国古代和现当代优秀作品进行讲授,一方面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手法等进行分析,另一方面训练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使学生掌握一定的作家作品知识,提高大学生语文水平和文化素养。

第一章诗经与楚辞(讲授3学时)1、课程内容本章对中国诗歌的源流诗经进行了概述,重点讲解了诗经分类与表现手法并选取《卫风·伯兮》、《王风·黍离》进行了赏析;然后介绍了楚辞及屈原在创作上的成就及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选取《湘夫人》进行赏析。

2、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诗经分类与表现手法;屈原在楚辞创作上的成就及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教学难点:作品赏析;3、基本要求:(1)了解《诗经》全貌,掌握诗经分类与表现手法;(2)通过《卫风·伯兮》的学习,理解《诗经》中的爱情诗;(3)从《王风·黍离》中认识中国文学创作传统中“黍离”之悲的渊源;(4)了解屈原在楚辞创作上的成就及在文学史上的地位;(5)掌握《湘夫人》的基本内容、风格特色及其在屈原创作中的地位。

第二章先秦散文(讲授3学时)1、课程内容本章主要讲述先秦散文。

作为我国古代散文蓬勃发展的阶段先秦散文分为两种,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本章对这两类散文进行了概述,并重点选取了论语.子路、庄子.山水进行赏析,重点分析了作品思想及其对当世的影响。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一)(2000年制定,2006年修改)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中文名称:大学语文课程英文名称:College Chinese课程编号:313360课程类型:公共基础课总学时:32学分:2适用专业:全校非中文专业二、大学语文的性质和地位大学语文是高等院校非中文专业开设的一门公共必修课,具有审美性、人文性、工具性的特点。

是一门将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结合在一起的课程,蕴藏着丰富的政治、社会、历史、自然等各种形象化的具体感性的知识,是非中文专业的文科学生和理科学生学好其它各门课程的先行课,是实现我校“二十字”的办学理念的重要途径。

同时也是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主要课程之一。

三、大学语文课程开设的必要性1、向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需要。

人文素质教育是依托人文学科,通过人文知识的学习,促进人文精神的体悟和内化的教育。

人文知识是人文学科知识的总称,包括历史、哲学等。

大学语文是人文知识的一门重要的课程。

她涵盖了语言应用和表达,应用写作和文学作品的鉴赏。

具有审美性、人文性、工具性的特点。

既担负着传承民族文化、张扬人文精神、陶冶审美情操等多项重任,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学生今后走向社会,参与竞争打下安身立命的基础。

2、我校培养目标的需要。

我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大众化”应用型人才。

“大众化”应用人才,有两个层面:一是既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又有动手的应用能力;二是既能掌握一定自然科学基础理论,又要掌握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基础理论。

向通才教育发展。

蔡元培、梅贻琦等老一辈教育专家指出:大学语文对于把大学生培养成“沟通文理两科”的“通才”,使学生求得关于自然、社会、人文方面的“通识”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十世纪前期的沈尹默、闻一多、朱自清、沈从文等他们是文学大师,同时他们的自然科学知识也极为深厚;杨振宁、李政道、华罗庚他们是理工大师,同时他们的语文修养都非常深厚。

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叔子是机械工程专家,人文底蕴非常丰厚。

大学语文课程大纲(2025级)

大学语文课程大纲(2025级)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二、教学目标本门课程为全院本科各专业开设的通识教育课,旨在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旨在提高学生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即提高“听、说、读、写”各方面的能力。

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通过文章及文学作品的鉴赏,使学生的内心世界更为充实、丰富和健康,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二是通过对各类文章写作要领和语言表达技巧的体认,提高学生语文实际应用水平;三是通过语言能力的训练,提高学生口头和文字的沟通能力。

具体的能力标准如下:(一)交际能力1.能独立思考,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2.具备团队合作能力与协调能力;3.对热点文学文化现象能进行点评。

(二)写作能力1.在以后的职业环境中能够根据需要完成应用文的写作;2.书写表情和表意的文章。

(三)阅读能力1.养成阅读的习惯;2.能对文学作品进行品读、鉴赏;3.能读懂专业类书籍、文书、文件。

(四)人文素养1.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学习、积累。

要求学生每周摘抄相应的国学知识,教师定期检查。

此部分内容设置的目的,是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习经典,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2.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3.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四、理论教学内容与要求(一)绪论教学内容:1.大学语文课程基本概况:(1)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2)课程教学内容;(3)课程教学方法;(4)课程考核方案。

2.大学语文课程学习意义;3.大学语文课程学习方法。

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大学语文课程基本概况;2.理解大学语文课程学习意义;3.掌握大学语文课程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大学语文课程学习意义。

教学难点:大学语文课程学习方法。

(二)计划教学内容:1.计划含义;2.计划种类;3.计划的写作结构及要求。

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计划的含义及种类;2.理解计划与总结的关系;3.掌握计划的写作结构及写作技巧;4. 能撰写常见的计划。

教学重点:计划的写作技巧。

教学难点:不同计划的撰写方法。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二)2024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二)2024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二)引言概述:大学语文教学大纲(二)是针对大学语文教学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和需求而制定的,旨在提供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和综合能力的提升。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展开,分别是:阅读能力的培养、写作能力的提升、口语表达的训练、文化素养的提高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正文:1. 阅读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对文学、历史、哲学等不同领域的文本进行深入分析和理解的能力。

- 强调对不同文体和体裁的阅读训练,提高学生阅读不同类型作品的能力。

- 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阅读意识,鼓励他们对文本进行深入思考和评价。

2. 写作能力的提升:- 强调写作过程的重要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

- 组织不同类型的写作任务,包括议论文、说明文、记叙文等,以培养学生的多样化写作能力。

- 鼓励学生进行课外的写作实践,提高他们的创作水平和思维能力。

3. 口语表达的训练:- 注重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 设计口语训练活动,包括辩论、演讲、小组讨论等,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 关注学生的语音语调、措辞准确性和表达效果,在训练中引导他们不断提高口语表达的质量。

4. 文化素养的提高:- 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和人文关怀。

- 探索不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 鼓励学生参与文化活动,如诗歌朗诵、戏曲表演等,提高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5. 综合能力的培养:- 强调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整合,促进学科之间的交叉思考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 引导学生运用语文知识进行跨学科的学习和研究,培养他们的综合分析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 鼓励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结合语文知识进行创造性思考和解决方案的提出。

总结:大学语文教学大纲(二)的制定旨在通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表达能力、文化素养和综合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
1.课程中文名称(英文名称):大学语文;College Chinese
2.课程类别:☑公共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其他
3.课程性质:☑必修课☐选修课
4.课程总学时:51 总学分: 3
其中实验学时:17 实验学分:1
5.适用专业:除中文系外所有专业学生
6.先修课程:
一、课程简介(150字以内)
《大学语文》是高等教育的基础性学科,也是提高人文素养的一门重要课程。

本课程的基本教学内容是解读、赏析经典文学作品;讲解启事、条据等应用文体的写作;作文写作。

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综合素质及语言应用能力。

《大学语文》在弘扬传统文化和学生的德育教育等方面有重要意义。

二、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是为全校除中文系之外所有专业的本科学生开设的人文素质必修课。

其目的是促进文理渗透,增强学科间的融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适应社会的需要。

三、课程学时分配、教学内容与教学基本要求
1.理论教学
教学基本要求:
《大学语文》课本的选文作为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有力载体,兼顾历史、哲学、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

在教学中应力求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阅读、赏析、思考、讨论、辨析,提高人文素养。

2.实践教学
教学基本要求:
1.讲解启事、条据、书信、计划、总结等日常应用文的写作方法,提高学生应用文写作的能力。

2.指导学生进行口语和书面写作的练习,提高表达能力。

3.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提高学生对文学的兴趣与爱好。

四、教学策略与方法建议
1.理论教学
根据《大学语文》课程的性质与教学要求,我们拟采用以下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1.采用课前预习,课上讨论、重点讲解,课外阅读、课后背诵等系统学习方法,使课堂精讲与指导泛读相结合,“主课堂”与“次课堂”相结合,“主课本”与“次课本”(《参考书目》指定的其他参考书)相结合的方法。

2.运用多媒体积极展开教学。

教师创意制作课件,在有限的时间内向学生讲授更多的知识。

通过优美的课件,让学生积极进入情境,展开想象;教师启发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实践教学
1.讲解启事、条据、书信、计划、总结等日常应用文的写作,提高学生应用文写作的能力。

2.与写作实践相结合。

教学中要安排多处写作练习的“创作点”。

如学了第一单元“仁者爱人”,就可以指导学生写一篇有关的文章,谈一谈自己对这一问题的看法。

这一方面可以促进学生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把零碎的观点整理成系统的理论,另一方面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五、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标准
1.理论教学:
《大学语文》的理论教学考核内容主要有文学知识、作品阅读、诗词赏析等。

文学知识主要指的是作家作品基础知识和文体基础知识;作品阅读主要是指文本内容以及写作特色;诗词赏析主要是指对诗词的鉴赏能力;
2.实践教学:实践教学的考核内容主要由写作实践与学习过程等成绩组成。

写作实践主要是指实践课中的各种写作练习;学习过程主要是指课堂互动、课后作业、读书笔记、出勤等。

3.课程总成绩评定:理论教学占40%,实践教学占60%。

六、教材及学习资源
1.教材:
1.[1]徐中玉、齐森华.《大学语文》(第十版),[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学习资源:
[1]袁行霈. 《中国文学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1999.
[2]理群、温儒敏、吴福辉.《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1998.
[3]陈思和.《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1999.
[4]白寿彝.《中国通史纲要》,[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
[5]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执笔人:审核人:批准人:
审定日期:
注:版面采用A4纸打印, 整个文档设置左边距2cm,右边距2cm;上下边距2.5c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