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竞争法检测HBeAg的探讨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与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乙型肝炎患者HBsAg、HBeAg、HBeAb的效果比较
Medical Journal of Chinese People's Health Vol.32 Semimonthly No.15【检验与影像】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与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乙型肝炎患者HBsAg、HBeAg、HBeAb的效果比较吴佳南,刘 洋(佳木斯市中心医院检验科,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2)【摘要】 目的:比较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LIA)与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乙型肝炎患者表面抗原(HBsAg)、表面抗体(HBsAb)、e抗原(HBeAg)的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至2019年8月首次确诊的84例乙肝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CLIA与ELISA检测HBsAg、HBsAb、HBeAg水平,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的检测效果。
结果:CLIA检测HBV血清学标志物HBsAg、HBeAg 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ELISA检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检测方法HBsAb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CLIA检测乙型肝炎患者HBsAg、HBeAg的阳性检出率高于ELISA检测。
【关键词】 乙型肝炎;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酶联免疫吸附法;血清学标志物;检出率doi: 10. 3969 / j. issn. 1672-0369. 2020. 15. 046中图分类号:R446.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2-0369(2020)15-0109-02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患者如不及时治疗,可引起肝硬化、肝癌等,严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安全[1]。
乙肝血清学标志物检测是目前临床诊断、治疗及判断乙肝病毒(HBV)感染患者病程及传染性的重要指标之一,以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HBV血清学标志物只能定性,无法定量[2-3],检测结果不稳定,而化学发光免疫法(CLIA)检测HBV 血清学标志物已在临床中得到应用。
本文比较CLIA 与ELISA检测乙型肝炎患者表面抗原(HBsAg)、表面抗体(HBsAb)、e抗原(HBeAg)的效果。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竞争法检测HBeAg的探讨
【 键 词】 酶 联 免 疫 吸 附 试验 ; 乙型肝 炎病 毒 e抗 体 ; 辣 根 过 氧 化 物 酶 关
DOI 1 . 9 9 j is . 6 2 9 5 . 0 1 0 . 4 文 献 标 志 码 : 文 章 编 号 : 6 2 9 5 ( 0 1 0 3 40 : 0 3 6・ .sn 1 7 — 4 5 2 1 . 3 0 9 / B 1 7 4 5 2 1 ) 30 , 2 t
S T改 变 和 心 律 失 常 的 剖 宫 产 高 于 心 电 图 正 常 孕 产 妇 , 娠 T— 妊
[] 黄 承 琅 , 寿 琪 , 灏 珠 . 用 心 脏 病 学 [ . 海 : 海 3 陶 陈 实 M] 上 上
科 学 技术 出 版社 , 9 3 1 2 — 1 2 1 9 :101 2 . [ ] 刑 继 政 . 娠 期 一 过 性 心 肌 缺 血 和 ( ) 律 失 常 1 5例 4 妊 或 心 0 临床 分析 E 3 中 国实 用 医药 , 0 9 4 2 ) 2 1 . J. 20 , (2 :2 9
各 种 心律 失 常 及 S — 改 变 , 而 选 择 正 确 的 分 娩方 式 。 TT 进
酶 联 免 疫 吸 附 试 验 竞 争 法 测 HB Ag的 探 讨 检 e
李熙 梁( 南省 大理 州第二人 民医院检验 科 云
【 要 】 目的 摘
6 10 ) 7 0 0
研 究酶 联 免 疫 吸 附试 验 ( LS 检 测 血 清标 本 与 辣 根 过 氧 化 物 酶 ( P 标 记 的 乙型 肝 炎 病毒 E IA) HR )
妊 娠 期 对 心 电 图 改 变 要 慎 重 应 结 合 临 床 综 合 分 析 , 娠 期 心 电 妊
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HBV抗HBc假阳性的探讨
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HBV抗-HBc假阳性的探讨【摘要】目的辨别并纠正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乙型肝炎抗-HBc进程中显现的假阳性结果。
方式在乙型肝炎“两对半”临床检测标本中随即挑选抗-HBc阳性的标本310份,依照“两对半”检测结果的不同模式分为三组:A组HBs-Ag(+)、抗-HBs(-)、HBeAg 或抗-HBe(+)、抗-HBc(+);B组HBs-Ag(-)、抗-HBs(+)、HBeAg (-)、抗-Hbe(+或-)、抗-HBc(+);C组其他模式。
标本经高速离心(5000g,10min),然后别离用科华公司和荣盛公司的试剂(均为ELISA 法)复查抗-HBc。
结果在310份标本(A组153份,B组96份,C组61份)顶用科华公司的试剂检测到抗-HBc阳性标本241份,用荣盛公司的试剂检测到抗-HBc阳性标本249份,二者符合率为%。
其中57份标本用两种试剂复查后抗-HBc均为阴性,其中A组2份,B组49份,C组6份。
别离占各组的%、%和%。
结论用ELISA竞争法检测抗-HBc,由于非特异吸附和操作等缘故易显现假阳性结果,尤其关于抗-HBs和抗-HBc同时阳性的标本应该复查抗-HBc。
【关键词】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抗-HBc 乙型肝炎假阳性最近几年来乙型肝炎血清标志检测多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竞争法(一步法),由于方式简便,速度快而备受欢迎。
可是用该方式进行抗-HBc批量检测常常显现假阳性[1]。
咱们对310份抗-HBc阳性的标本进行了复查,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式试剂 HBs-Ag、抗-HBs、HBeAg、抗-HBe和抗-HBc常规批量检测试剂盒均购自科华生物技术。
HBs-Ag、抗-HBs、HBeAg检测试剂盒为“夹心法”,抗-HBe和抗-HBc检测试剂盒为“竞争法”。
抗-HBc复查试剂盒别离购于科华生物技术和上海荣盛生物技术,为“竞争法”。
方式常规检测:搜集静脉血,在标本凝固后离心(3000g,5min),乙肝“两对半”五项指标同时批量检测,HBs-Ag、抗-HBs、HBeAg、抗-HBe和抗-HBc五块板条同时加入待检血清,标本全数加入约需30min,然后再加入酶标记的相应抗体,即酶标抗体的加入滞后于血清标本约30min。
实验八 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和e抗体测定
二、操作步骤: 1、配液:将浓缩洗涤液用蒸馏水或去离子水20倍稀释。 2、编号: 将样品对应微孔按序编号,每板应设阴性对 照3 孔、阳性对照2孔、空白对照1孔。 3、加样:分别在相应孔中加入待测样品及阴、阳性对 照各50微升;非原倍样品(稀释样品、质控品等)加 100微升。 4、加酶:每孔加入酶标试剂50微升,空白孔除外,混匀。 5、温育:用封板膜封板后置37℃温育30分钟。 6、洗涤:小心揭掉封板膜,用洗涤液充分洗涤5遍,扣 干。 7、显色:每孔加显色剂A、B液各50微升,混匀,37℃ 避光显色15分钟。 8、测定:每孔加终止液50微升,混匀,10分钟内测定 果。
三、结果判定: 1、在白色背景下观察各孔显色情况, 有明显黄色者为HBeAg阳性;无色者为 HBeAg阴性。 2、在白色背景下观察各孔显色情况, 有明显黄色者为HBeAb阴性;无色者为 HBe抗体测定
• HBeAb:竞争抑制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原理。在微孔 板上预包被乙肝e抗原, 加入待测样品及酶标抗体 (HBeAb-HRP)试剂进行温育,酶标抗体和样品 中的HBeAb竞争酶标板上的包被抗原。若样品中无 HBeAb时,酶标抗体与包被抗原结合形成“包被抗 原-酶标抗体”复合物,洗板后加入显色剂 (TMB),复合物上连接的HRP催化显色剂反应, 生成蓝色产物,终止反应后变为黄色。若样品中 存在HBeAb时,会与酶标抗体竞争形成“包被抗原 -抗体”复合物,不显色。
结果判断: e抗原在白色背景下观察各孔显色情况,有 明显黄色者为乙肝E抗原阳性;无色者为乙 肝E抗原阴性。 E抗体白色背景下观察各孔显色情况, HBeAb阳性无色;HBeAb阴性显色。
•
一、实验原理: 1、HBeAg:双抗原夹心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原理。在微孔 条上预包被乙肝e抗原(HBeAg), 加入待测样品及酶 标抗原(HBeAg-HRP)试剂进行温育。样品中的 HBsAb与包被抗原和酶标抗原形成“包被抗原-抗原 -酶标抗原”复合物。洗板后加入显色剂(TMB), 复合物上连接的HRP催化显色剂反应,生成蓝色产物, 终止反应后变为黄色。若样品中无HBeAg时,不显色。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常用方法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常用方法
1.间接法
检测抗体最常用的方法, 主要用于对病原体抗体的检测。
优势:二抗可以加强信号,而且有多种选择能做不同的测定分析。
不加酶标记的一级抗体则能保留它最多的免疫反应性。
缺点:交互反应发生的机率较高
2.双抗体夹心法
检测大分子抗原最常用的方法。
优势:高灵敏、高专一性,抗原无须事先纯化。
缺点:抗原一定得拥有两个以上的抗体结合部位。
3.竞争法
检测小分子半抗原(药物、激素等)。
优势:可适用比较不纯的样本,而且数据再现性很高。
缺点:整体的敏感性和专一性都较差。
不同检测方法学对乙肝五项的检测结果影响
不同检测方法学对乙肝五项的检测结果影响【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检测方法对乙肝五项检测结果的影响。
方法:选择2019年4月-2020年4月我院的200份血清作为观察样本,分别以CLEIA(化学发光酶免疫法)、ELISA(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乙肝五项相关指标,对比两种检测方法在阳性率方面的差异。
结果:CLEIA法检测血清中的HBcAb、HBeAb、HBeAg、HBsAb、HBsAg的五项指标阳性率同ELISA相比,差异不显著,即P>0.05。
结论:CLEIA、ELISA两种检测方法对乙肝五项的检测效果相当,其中ELISA的优势在于方便快捷、操作简单,适宜推广于基层医院,CLEIA特异性、敏感性突出,更利于明确患者体内乙肝病毒情况。
【关键词】乙肝五项;酶联免疫吸附法;化学发光酶免疫法乙肝五项又被临床称呼为“两对半”,其是对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进行检测的常用方法,可用于乙肝诊断、预后判断以及乙肝流行病学调查等诸多方面,正因为其作用显著,所以再对实验室检测方法进行选择时必须具有敏感、稳定、特异的优势[1]。
CLEIA、ELISA作为常用的乙肝五项检测方法,为比较二者的差异性,本文选择我院的200份血清作为观察样本,现作以下报告: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9年4月-2020年4月我院的200份血清作为观察样本,其中男性患者108例,女性患者92例。
年龄在15-72岁范围内,平均值为(42.8±6.2)岁。
其中78例大三阳,85例小三阳,37例其他模式。
1.1.方法ELISA检测血清标本中的乙肝五项时用的VITROS 3600全自动免疫分析仪及原装配套试剂;CLEIA检测血清标本中的乙肝五项时用的为电光学化学仪器及迈克配套试剂。
全部的仪器、试剂必须通过卫生部批检查,同时贴有防伪标签。
晨起空腹状态下抽取3-5mL静脉血,于干燥试管/促凝分离胶密封试管中放置血液样本,同时置于37℃的环境中待其凝固,离心分离血清,分离后1-2h内必须将检测工作完成。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一步法检测抗—HBc有关问题探讨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一步法检测抗—HBc有关问题探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是检测抗-HBc常用方法,根据反应模式可分为一步法和二分法。
一步法是将待测样品和酶标记物同时加入到反应孔中进行反应,从而达到简便、快速的目的;两步法是先将样品加入到反应孔中,待反应结束后再加入酶标记物,从而使待测样品的“捕获反应”和酶标记物的“酶联反应”分开进行,因而反应更加稳定、重复性也更好,但反应时间比一步法长。
目前国内用于检测抗-HBc的试剂盒多为ELISA一步法,在实际工作中,检测结果有临床意义,即标本用1:30盐水稀释后测定;有流行病学意义,即原血清不做稀释直接测定,其结果有很大差异,易出现假阴性或假阳性,尤其在临床上造成很大的困扰,现探讨如下;1 试剂按说明书保存试剂盒,操作时从冰箱取出,放置于37℃环境恒温30分钟,使试剂温度恢复至37℃后再进行,因一步法反应时间为30分钟,试剂从冰箱取出恢复到反应温度需要时间,如果按常规放置至室温,反应时间达不到要求,抗原抗体反应不完全而可能出现假阴性。
2;离心分离血清:以3000转)/分离心3分钟,然后轻轻剥离纤维蛋白,使纤维蛋白沉淀容易于血清分离,再离心使血清充分分离,否则当血清中混有一定浓度的红细胞时,由于红细胞表面有大量的活性物质,容易与反应孔发生非特异性吸附,黏附于孔壁不易被洗脱,加入底物显色后出现假阳性,血清中的纤维蛋白没有完全沉淀,血清中过多的纤维蛋白有类同于红细胞与反应孔相吸附的作用而出现假阳性结果,脂血或乳糜血:脂血或乳糜血可能造成血清黏度加大或屏蔽抗原抗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降低抗原抗体的结合,使结果出现假阴性,此外,血清中如果含有类风湿因子、自身抗体等非特异性物质,会对ELISA一步法产生干扰,造成假阳性结果,不同时期多次采血有助于减少假阳性。
3.加样:血清按1:30用生理盐水稀释,加样器要垂直加入,不要倾斜,否则人为加大量,影响结果的准确性,当标本中待测抗体浓度过高时,则抗-HBc-HbP与HbcAg结合少,加入四甲基联笨胺{TMP}时,显色淡,标本OD值COV,出现假阴性。
酶联免疫吸附法和电化学发光法检测HBeAg结果分析
E I A 检 测 的 4 例 阳性 血 清 临 界 值 在 10 5 52 3 2 6 C 1 7 . 1 ~ 0 . ;9 例
阴性 血 清 临 界 值 在 0 O 3 . 0 。其 中 E I A 检 测 7 在 临 . 1 ~0 6 2 LS 例
1 .血 清 标本
收集 20 0 8年 5月 至 1 0月 本 院 住 院 和 门
2 d内 检测 。
2 E S 试 剂 . I A I
HB A e g等 乙 型 肝 炎 病 毒 血 清 学 五 项
试 剂 由有 产 品注 册 证 的 国产 某 公 司 提 供 , 控 品 由卫 生部 临 床 质
检 验 中心 提 供 。用 上 海 科 华 公 司 S 一 6 T 3 0型 自动 多功 能酶 标 仪 检测 , 套软件判断阳性 、 配 阴性 、 阳性 、 阴性 。 假 假
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一4 7 , % 0 0 ) “ . 7 P . 5 。见 表 1 。
乙肝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乙型肝炎(Hepatitis B)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肝脏感染疾病,具有高度传染性。
乙型肝炎病毒主要通过血液、性接触和母婴垂直传播。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可分为急性乙型肝炎和慢性乙型肝炎。
急性乙型肝炎多数病例可自愈,而慢性乙型肝炎则可能导致肝硬化、肝细胞癌等严重后果。
为了了解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情况和病毒复制水平,本实验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了乙型肝炎病毒五项指标,包括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HBsAb)、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HBeAb)和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HBcAb)。
二、实验目的1. 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判断患者是否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
2. 评估病毒复制水平,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三、实验方法1. 标本采集:采集患者血清,置于-20℃冰箱保存。
2. 试剂与仪器:乙型肝炎病毒五项检测试剂盒(ELISA法)、酶标仪、移液器、离心机等。
3. 实验步骤:1. 将试剂取出室温平衡30分钟。
2. 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包括加样、孵育、洗涤、显色等步骤。
3. 使用酶标仪检测各孔的吸光度值(OD值)。
4. 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各指标的含量。
四、实验结果1. HBsAg阳性,表明患者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
2. HBsAb阴性,表明患者未产生保护性抗体。
3. HBeAg阳性,表明病毒复制活跃。
4. HBeAb阴性,表明病毒复制尚未停止。
5. HBcAb阳性,表明患者曾感染或正在感染乙型肝炎病毒。
五、分析与讨论1. 本实验结果显示,患者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病毒复制活跃,可能存在慢性乙型肝炎的风险。
2. 患者未产生保护性抗体,建议接种乙型肝炎疫苗,以提高免疫力。
3. 患者HBcAb阳性,表明曾感染或正在感染乙型肝炎病毒,需进一步检查肝功能,以评估肝脏损伤程度。
六、结论本实验采用ELISA法检测了乙型肝炎病毒五项指标,结果表明患者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病毒复制活跃。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检测乙肝两对半的临床分析 潘绍能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检测乙肝两对半的临床分析潘绍能摘要: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是临床医学检验的最常用的方法之一,用于测定各种血清免疫学标志物,比如对于乙肝血清标志物两对半的检测,还有就是对于HCV抗体和梅毒抗体等检测,把受到检测的标本和酶标记抗原固相结合,表面抗原和抗体就起反应,从而研究乙肝病毒临床毒分类。
关键词:酶联免疫;实验;乙肝两对半;临床分析一、对于乙肝检测两对半常见影响因素分析1、首先是患者发病因素,使用洗剂的方法使得固体载体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和其他物质分开,最后再结合固体相互载体的酶量进行相互检测物质比例关系,加入适当的酶作为底物,然后底物再被合理的转化为其他物质,最后结合固相载体的酶量和标本受大检测物质量进行一定比例关系处理,可以很多对于颜色深浅进行一定测定和推广工作,同时定性和定量分析。
由于酶催化效率比较高,所以敏感度也很高,就会导致操作比较简单,我国各个级别的医疗机构都提倡进行酶的测定方法使用,标本本身和检测整个过程都会影响到测定,就会造成检测结果出现假阳性的误诊情况出现。
患者也由于疾病原因会导致存在高浓度风湿因子问题,另外还会出现甲胎蛋白和嗜异性抗体问题,还可以和固相载体相互结合,导致乙肝表面抗原阳性问题。
2、标本因素就是标本严重溶血会影响到对于ELISA法的测定,因为血红蛋白分子中的亚铁血红素具有类似的氧化物酶活性问题,所以要结合固相载体进行一定全过程洗掉处理,最后还可以通过催化氧化物酶底物显色,导致对于假阳性处理。
对于细菌污染过的血清标本可以直接影响到对于ELISA检测,通过很多文献报道都可以看出细菌数增加,都会可能对于机理进行一定细菌内部大量菌体源氧化物酶活性物质处理,也是催化物显色干扰检测出来的结果问题。
一般标本储存的时间也是检测重要方法,但是如果标本储存时间太长就会导致抗原抗体免疫活性问题下降,同时也会影响到检测结果发生,如果标本不能及时得到检测,需要使用分离方法分离血清进行一定低温保存工作。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血清乙肝两对半的影响因素分析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血清乙肝两对半的影响因素分析【关键词】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血清乙肝两对半;影响因素分析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8.742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8-4723-02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是临床上免疫学检验的最常用方法之一,用于测定各种血清免疫学标志物如乙肝血清标志物(俗称乙肝“两对半”)、hcv抗体、hiv抗体、梅毒抗体等。
elisa法测定的基本原理如下:把受检标本(待测抗体或抗原)和酶标抗原或抗体与固相载体(如聚苯乙烯塑料微孔)表面的抗原或抗体起反应。
用洗涤的方法使固相载体上形成的抗原抗体复合物与其他物质分开,最后结合在固相载体上的酶量与标本中受检物质的量成一定的比例关系。
加入酶作用的底物后,底物被转化为有色产物,产物的量与标本中受检物质的量直接相关,故可根据颜色反应的深浅对待测物质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
由于酶催化效率极高,因此elisa法敏感度很高。
elisa法操作简便,在我国各级医疗机构得到了推广应用,但是标本本身和检测全过程存在诸多影响因素,可造成检测结果出现一定的假阳性和假阴性导致临床上出现误诊漏诊。
本文对elisa法检测乙肝两对半的常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1 患者因素患者由于疾病原因体内存在高浓度的类风湿因子、补体、甲胎蛋白、嗜异性抗体等,可与固相抗体fc段结合而可干扰测定,导致乙肝表面抗原和乙肝e抗原假阳性[1]。
2 标本因素标本严重溶血可影响elisa法测定。
因为血红蛋白分子中的亚铁血红素具有类似过氧化物酶活性,可结合在固相载体上,若洗板过程未完全洗掉,最后可催化过氧化物酶底物(四甲基联苯胺)显色,可导致hbsag和hbeag测定结果呈假阳性。
细菌污染的血清标本可影响elisa法检测。
有文献报道,随着细菌数的增加,s/co.变化增大[3]。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的原理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是一种广泛用于生物医学研究和诊断的免疫分析技术。
ELISA 的原理基于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通过标记酶的抗体来检测目标抗原或抗体。
ELISA 的种类根据检测方法的不同,ELISA 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直接 ELISA:将待测样品直接加入固定在微孔板上的抗原或抗体上,然后用标记酶的抗体检测。
夹心 ELISA:微孔板固定一层捕获抗体,待测样品通过捕获抗体与检测抗体结合,然后用标记酶的抗体检测。
竞争性 ELISA:待测样品与标记抗原竞争结合固定在微孔板上的抗体,标记抗原和待测样品结合量成反比。
ELISA 的步骤ELISA 的主要步骤包括:抗原或抗体固定:将待测抗原或抗体固定在微孔板上。
样品孵育:将待测样品加入微孔板,进行孵育。
洗涤:去除未结合的样品。
添加标记抗体:加入标记酶的抗体,再次孵育。
洗涤:去除未结合的标记抗体。
底物反应:加入底物,酶促反应产生有色产物。
终止反应:加入终止液,停止酶促反应。
测量吸光度:测量有色产物的吸光度,吸光度与样品中抗原或抗体浓度成正比。
应用ELISA 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操作简便等特点,广泛应用于以下领域:诊断:检测传染性疾病(如艾滋病毒、乙肝)、自身免疫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癌症标志物等。
研究:研究抗原抗体相互作用、免疫应答、药物开发等。
食品安全:检测食品中的残留农药、抗生素等。
环境检测:检测水体或土壤中的污染物。
注意事项进行 ELISA 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抗体的特异性和亲和力:使用的抗体必须具有高特异性和亲和力,以确保准确的检测结果。
样品准备:样品应经过适当的处理,去除干扰物质,以获得准确的结果。
优化条件:ELISA 反应条件(如孵育时间、温度)应经过优化,以获得最佳检测灵敏度和特异性。
背景信号:应使用阴性对照进行检测,以去除背景信号的影响。
质量控制:应使用已知浓度的标准品进行质量控制,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免疫检验法用于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检测
免疫检验法用于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检测本文旨在探讨免疫检验法在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检测中的应用。
乙肝病毒是一种常见的病毒性肝炎病原体,其传染性强且可引发严重的肝脏疾病。
针对乙肝病毒感染的早期诊断和监测,准确、敏感的血清标志物检测至关重要。
免疫检验法已成为当前最常用的检测方法之一,其基于免疫学原理,通过检测人体产生的抗体或抗原来确定感染状态。
乙肝病毒感染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由于乙肝病毒在早期感染阶段往往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因此及早进行感染的检测至关重要。
血清标志物检测可以提供准确的诊断结果,从而帮助医生采取合适的治疗措施,并预防病毒传播。
免疫检验法以其高度特异性和灵敏性成为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检测的首选方法。
1 免疫检验法概述免疫检验法是一种常用于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检测的方法。
该方法通过检测人体血清中的特定抗原或抗体来确定是否感染了乙肝病毒。
免疫检验法基于免疫反应原理,利用抗原与抗体之间的特异性相互作用来实现检测。
其中,乙肝病毒的相关抗原有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e抗原(HBeAg)等,而人体产生的抗体则包括乙肝表面抗体(HBsAb)和乙肝核心抗体(HBcAb)乙肝e抗体(HBeAb)等。
根据不同的免疫检验方法,可以检测不同的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如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放射免疫法(RIA)和荧光免疫分析法(FIA)等。
这些方法具有简便、灵敏、特异性高等特点,广泛应用于临床乙肝病毒感染的诊断和监测中。
2肝病毒血清标志物的检测方法2.1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的检测方法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的检测是乙肝病毒感染诊断的首要指标之一。
常见的检测方法包括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放射免疫分析(RIA),以及荧光免疫分析(FIA)等。
ELISA是最常用的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检测方法之一。
该方法利用固相酶标板上已经固定好的抗HBsAg抗体,通过与患者血清中的HBsAg结合,形成特异性的抗原-抗体反应。
hbeag检测原理
hbeag检测原理亲爱的朋友们!今天咱们来唠唠 HBeAg 检测这个有点神秘但又超级重要的事儿。
HBeAg 可算得上是乙肝病毒的一个“小标签”呢。
检测它,就像是在茫茫病毒世界里找到了一个独特的线索,能帮医生和咱们自己更好地了解身体里乙肝病毒的情况。
那这检测到底是咋回事呢?其实啊,就像是一场“捉迷藏”游戏。
检测人员会从咱们的血液里找线索。
他们有各种厉害的“工具”和方法。
比如说,有一种常见的方法叫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这名字听起来有点高大上,其实原理挺简单的。
想象一下,咱们的血液就像是一个大“宝库”,里面有各种各样的东西。
检测人员会先准备一些专门能抓住 HBeAg 的“小抓手”,这些“小抓手”可聪明啦,它们一碰到 HBeAg 就会紧紧抓住不放。
然后呢,再通过一些特殊的化学反应,让抓住 HBeAg 的“小抓手”发出信号,比如说变色或者发光,这样检测人员就能知道有没有 HBeAg 啦。
还有一种方法叫化学发光免疫分析(CLIA)。
这个就更厉害啦!它就像是给HBeAg 装上了一个超级亮的“小灯”。
检测的时候,也是先让“小抓手”去抓HBeAg ,不过这次一旦抓住,“小灯”就会亮得特别耀眼,检测的灵敏度可高了,哪怕只有一点点 HBeAg 都能被发现。
为啥要检测 HBeAg 呢?这可太重要啦!如果检测出来有 HBeAg ,那就说明乙肝病毒可能正在身体里“兴风作浪”,复制得比较活跃,传染性可能也比较强。
这时候,医生就能根据这个结果,给咱们制定更合适的治疗方案,看看是吃药呀,还是需要其他的治疗手段。
反过来,如果检测结果显示没有 HBeAg ,也不代表就万事大吉哦。
还得综合其他的检查结果来判断病情。
比如说,要看看乙肝病毒的 DNA 含量怎么样,肝功能是不是正常等等。
总之啊,HBeAg 检测就像是身体里的一个“小侦探”,帮咱们找出乙肝病毒的蛛丝马迹,让医生能更好地保护咱们的健康。
说到这,是不是觉得这检测还挺神奇的?其实呀,医学里的好多检测都是这样,看似复杂,其实背后都有一套有趣的原理。
分享几种HBsAg检测方法
分享几种 HBsAg检测方法由于HBV主要的传播途径是血液传播,因此无论是献血还是献血浆,都需要进行HBV的筛查,其中主要筛查指标为HBsAg,同时在使用前还需要进行HBV-DNA的检测。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HBsAg的检测方法不断进步,目前根据献血浆初筛的要求与目的不同,各单采血浆站均采了多种检测方法,以保障血浆的质量安全。
现对HBsAg检测的几种主要方法进行分析探讨。
1.关于HBsAgHBsAg作为一种乙型肝炎病毒S基因的表达,其属于病毒包膜蛋白质的范畴,虽然其本身不具有传染性,但是在后期的疾病干预中,其属于最先出现的血清病毒抗原,基本结构和HBV模板息息相关,其与cccDNA水平存在较大的相关性,所以对关于HBsAg研究的价值进行分析。
有关专家指出,HBsAg和血清之间的转换,能够更加有效的实现乙肝疾病治愈的目标,这主要是因为在疾病干预中,HBsAg阴转或血清转换是开展免疫控制的重要标志。
其不仅代表患者的HBV复制可以进行持续控制,也可以代表患者的肝组织炎症获得明显减轻,从而起到延缓疾病进展的目的,将癌细胞的发生率降到最低。
在有关肝脏研究讨论中指出,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治疗,要想得到理想的效果,就要加强先进方法的利用,不管是HBeAg(+)或者是HBeAg(-)属性的慢性乙型肝炎,只有经过科学的抗病毒干预后,才会出现明显的HBsAg血清学转换。
而就代偿性肝病而言,不管是使用何种药物,只要达到这种终点,才能实现停止治疗。
所以在实际的HBsAg的检测中,对于HBV感染的诊断,还是应该利用有效的方法,这对于病毒的防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需要特别关注的是,为了使HBsAg的定量检测效果得到提升,就要积极的对HBsAg下降速度进行观察。
1.HBsAg检测方法通常情况下,经常使用的三种HBsAg检测方法为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IA)、胶体金层析法(GIA)和免疫电子发光试验(MEIA)。
在针对HBsAg三种检测方法分析的时候,不同方法的原理、成本和总符合率等方面具有较大的差异性,所以对于这些方法进行经济学分析是十分必要的。
免疫学检测论文酶联吸附法论文:酶联吸附法在乙肝抗原免疫学检测中应用
免疫学检测论文酶联吸附法论文:酶联吸附法在乙肝抗原免疫学检测中应用[摘要] 目的为了提高乙肝表面抗原免疫学检测的准确度。
方法研究中采用酶联吸附法(elisa)和胶体层析法(gica),提出方法控制、程序控制、仪器和设备控制以及人员控制四项质量控制措施。
结果 elisa法要比gica法的灵敏度要高,elisa正确率较高,gica正确率稍低。
结论 elisa 法技术可靠,准确率较高,是大多数医院常用的检测乙肝表面抗原的免疫学检测方法。
[关键词] 免疫学检测;酶联吸附法;胶体层析法;质量控制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所引起的世界范围的传染性疾病,其包膜蛋白乙肝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是感染hbv的重要标志。
超过20亿的人曾经感染过乙肝病毒(hbv)。
其中有3.5亿是慢性持续感染,每年超过100万的慢性乙肝携带者死于肝硬化或肝癌[1]。
由于乙肝感染病毒的诊断主要依赖免疫学检测指标,因此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无论对于疾病防治还是对于告知患者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要通过严格的质量控制,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度。
1 实验材料和方法1.1 质控血清由检测中心提供。
1.2 研究中所用的乙肝抗原免疫学检测方法是酶联吸附法(elisa)和胶体层析法(gica)。
1.3 试剂与仪器:hbsag elisa试剂盒(英科新创(厦门)科技有限公司);hbsag试纸条(北京万泰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洗板机(安图fuido型);全自动酶标仪(安图autobio2010型)。
2 结果与讨论2.1 结果:两种方法的血清的s/co的均数( )及变异系数(cv)及检验结果(见表1)。
表1 hbsag免疫学检测结果2.2 分析:2.2.1 质量控制的方法对比分析:两种方法相比,在elisa法中,抗原的扩散在固相表面与抗体的结合以及抗体-抗原-标记抗体复合物的形成都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所以检测抗原的时间较长。
酶联免疫实验(竞争法)
注意事项
1 试剂盒使用前要充分恢复到室温。 2 洗涤要彻底,防止假阳性,但不可洗
涤过猛过急造成假阴性。 3标准品OD值要满足以下要求:20 ng/
ml>0.150;400 ng/ml >1.000,否则应 视为实验失败,全部试验重做。
使固相抗原抗体复合物与酶标抗体结 合,形成固相抗体-待测抗原-酶标记 抗体复合物(双抗体夹心),洗涤 除去未结合酶标记抗体;加底物显 色,固相上的酶催化底物成为有色 产物,根据颜色反应的程度进行该 抗原的定性或定量检测。
实验步骤
1、加样;取出包被板,做好标记。留一孔做空白对照, 其余孔用微量加样器依次加入50μl标准品及待测样品, 随即加酶结合物50 μl 。轻轻振荡混匀后,置37度温 箱中温育30min。
酶联免疫实验定量法检测甲胎蛋白afp实验原理采用针对不同抗原决簇的双克隆抗体分别制备成包被板和酶结合物利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原理检测人血清中的afp含elisa双抗体夹心法属于非竞争结合测定是检测抗原最常用的方法适用于检测含有至少两个抗原决定簇的多价抗原
酶联免疫实验(定量法)
检测甲胎蛋白AFP
实验原理
试剂盒 采用针对不同抗原决簇的双克隆抗体分
别制备成包被板和酶结合物,利用ELISA 双抗体夹心法原理检测人血清中的AFP含 量。
ELISA双抗体夹心法
属于非竞争结合测定,是检测抗原最常用 的方法,适用于检测含有至少两个抗原 决定簇的多价抗原。
其基本原理:先将特异性抗体连接在固相 载体上,形成固相抗体;加入待测标本 并温育,使标本中的抗原与固相抗体充 分反应,形成固相抗体抗原复合物,洗 涤除去其他未结和物;然后加入酶标抗 体并温育。
2、洗涤:将各孔液体甩掉,用稀释的洗涤液注满各孔, 静置20秒,甩掉,重复5次后在吸水纸上拍干。
免疫学技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临床免疫检验)(2024版)
标本(含抗 体)
E
酶标抗 体
抗原
E
底物
间接法
酶标二抗
E
E
标本(含抗
固 相 抗 体)
E
底 物
原
捕获法
固相抗人lgM抗体
标本(含抗 体)
抗原
E
E E
底物
临床应用
病原微生物测定
结核杆菌 幽门螺旋杆菌
蛋白质测定
各种免疫球蛋白 补体
肿瘤标志物
药物测定
地高辛
传染病的诊断
病毒性肝炎 风疹病毒 轮状病毒
基本原理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 ) 是将已知抗原或抗体吸附在固相载体表面,使抗原抗体反应在 固相表面进行,用洗涤的方法将固相上的抗原抗体复合物与液 相中的游离成分分开。加入酶的底物后,通过酶对底物催化的
显色反应程度,对标本中抗原或抗体进行定性或定量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案例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是于1971年分别由瑞典学者和荷兰学者报道的一种酶 标固相免疫测定技术,这种技术出现后,不但成为了一种非常简单的研
究工具,而且迅速地应用于各种生物活性物质及标志物的临床检测 并在临床应用中逐步取代了放免技术
那么什么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基本原理是什么,有哪些方法类型
方法类型
酶 免 疫 技 术
检测抗原的方法 检测抗体的方法
双抗体夹心法 双位点一步法
竞争法 间接法 双抗原夹心法 竞争法 捕获法
双抗体夹心法
标本(含抗原) 固相抗体
底物
酶标抗体
E
E
E
双位点一步法
标本(含抗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竞争法检测HBeAg的探讨
作者:李熙梁
作者单位:云南省大理州第二人民医院检验科,671000
刊名:
检验医学与临床
英文刊名:LABORATORY MEDICINE AND CLINIC
年,卷(期):2011,08(3)
1.梁宝铎;曾真;赵祥胜乙型肝炎血清学标志间非特异性交叉反应的研究 1995(03)
1.王燕萍.詹峰加样方式对竞争法ELISA的影响及其对策[期刊论文]-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4)
2.王建华.唐勇.向军俭.王宏.杨红宇.凌钦婕镉离子多克隆抗体ELISA竞争法的初步建立[期刊论文]-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08,21(1)
3.李长贵.周铁群.王剑锋.邱平应用ELISA竞争法检测疫苗制品中残余的牛血清白蛋白[期刊论文]-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02,15(2)
4.成军.孙长责.成玉生.王国政.詹峰不同加样方式对竞争ELISA法检测抗HBc的影响[期刊论文]-临床检验杂志2008,26(3)
5.万善霞.徐修远.王建立.张淑萍间接竞争ELISA检测兔肉中氯霉素残留方法的确定[期刊论文]-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2004,21(7)
6.杜华.谢闻悦.贺柳杨.赵田.Du Hua.Xie Wen-yue.He Liu-yang.Zhao Tian引起HBV e系统双阳模式的另一种机制[期刊论文]-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8,18(12)
7.邢冬红.潘菊芬.黄焕军.缪慧单抗ELISA竞争法在测定激素中的应用研究[期刊论文]-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01,7(2)
8.陈先国.支海兵.滕颖牛瘟诊断技术规程中竞争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的复核试验[期刊论文]-中国兽医杂志2007,43(6)
9.曹红.张国元.魏锦.马春蓉.臧泽林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清新喋呤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期刊论文]-川北医学院学报2004,19(2)
10.唐中.张国元.郭晓兰.凡瞿明.周彤.邓仁兵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与乙肝两对半定量检测的对比分析及意义[期刊论文]-四川医学2004,25(2)
本文链接:/Periodical_jyyxylc201103049.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