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公转及其意义教案资料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考试说明: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知识结构】
一、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 1、绕转中心: 2、公转方向: 3、公转的轨道: 近日点、远日点及时间 4、速度: 5、周期: 6、黄赤交角、地轴与黄道面夹角
二、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2、昼夜长短的变化: 3、四季的更替:
C:黄赤交角变化的影响 黄赤交角变化(变小或变大)会导致地球
上的一系列现象发生变化,图解如下:
(2014·江苏高考)在地球公转过程中,若以地球为参照系,可看 到太阳在黄道上运行。图1是天赤道与黄道的示意图,图2是太阳 在黄道上的视运行轨迹图。读图回答(1)~(2)题。
(1)6月初,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是
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越小(由 46°52′减小至23°26′),极圈上为46°52′, 极点上为23°26′。
(四)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公式:H=90°-两点纬度差
(2014·全国卷Ⅰ)太阳能光热电站(如图)通过数以十 万计的反光板聚焦太阳能,给高塔顶端的锅炉加热, 产生蒸汽,驱动发电机发电。若在北回归线上建一太 阳能光热电站,其高塔正午影长与塔高的比值为P,则
夏至日太阳高度大于冬至日太阳高度 的位于北半球,反之位于南半球;
一年内有两次90°的地区,位于回归 线之间;
一年内有一次90°的是回归线, 一年内有一天太阳高度为0°的位于 极圈; 一年内只有半年太阳高度的是极点。 并进而判断该地区的其他地理特征。
一、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1、黄赤交角:
2、黄赤交角的地理意义 A:引起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
在公转过程中,引起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 线之间往返运动。
B:黄赤交角与四季变化: 黄赤交角是形成地球上四季变化的
根本原因。若黄赤交角等于零,就没 有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也就没有 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周年变化, 也就不可能形成四季变化。
C
1. 下列日期中,阳光照射行道树产生的阴影在地面转 动角度最大的是 A. 5月1日 B. 6月1日 C. 7月1日 D. 8月1日
(三)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Hale Waihona Puke Baidu律: 空间(纬度)变化
时间(季节)变化
(1)随纬度的变化规律(空间变化规律): 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从太阳直射点所
太阳高度角示意图 2.一天中太阳高度最大值出现在正午,称为正午 太阳高度。
(二)太阳高度日变化
同一地点一天中太阳高度的日变化规律:
读“太阳视运动轨迹”示意图,填写下表:
昼半球 晨昏线 夜半球
太阳高度角H
H>0° H=0° H<0°
表示意义
太阳在地平线之上 太阳位于地平线上
太阳在地平线之下
(二)太阳高度日变化
A.春、秋分日P=0 C.全年P<1
B.夏至日P=1 D
D.冬至日P>1
(二)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1、确定地方时。
当某地太阳高度达一天中的最大值时, 此时日影最短,当地的地方时是12时。
2、判断日影长短及方向。
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日影越短; 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小,日影越长,且日影 方向背向太阳。
3、根据正午太阳高度判断所在的地区。
D
C.丁、乙、丙、甲
D.甲、丙、乙、丁
60 30 0
甲
6 月 22 日 12 月 22 日
乙
丙
丁
图2
(2)季节变化规律
北半球节气
达最大值的地区
达最小值的地区
夏至 北__回__归__线__及其以北各纬度 南__半__球__各纬度
冬至 南__回__归__线__及其以南各纬度 北__半__球__各纬度
春、秋分
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
图2为6月22日与12月22日地球表面四地正午太阳高度。
读图回答3~4题。
3.四地按地球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排列,依次是
A.甲、乙、丙、丁 B.乙、丙、丁、甲 C.丙、丁、甲、乙 D.丁、甲、乙、丙
B
90
正午太阳高度(度)
4.四地自北向南排列,依
次是
A.甲、乙、丙、丁 B.甲、丙、丁、乙
极 在极昼期间,极点上见到的太阳高 点 度在一天之内是没有变化的,其太 上 阳高度始终等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太阳高度在一日之内是有变化的,一天之内有一 非极 个最大值(地方时12点时),即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 点地
区
(2012年安徽文综卷)图11为安徽省平原地区某中学的 操场和行道树示意图。完成1题。
A
B.
C.地中海沿岸炎热干燥
D.
(3)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幅度
(1)南、北回归线之间: 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越大(由
23°26′增大至46°52′),赤道上为23°26′, 回归线上为46°52′。 (2)南回归线至南极圈之间和北回归线至北极圈 之间:
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相同(均为 46°52′)。 (3)南极圈以南和北极圈以北:
赤道
南北两极点
读“某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年变化折线图”, 完成:
10.根据该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年变化规律,判
断该地点可能位于
A.北温带 C.北寒带
B.南温带 D.南半球热带
D
11.在图中C处所表示的这一天,该地
B
A.黑夜最短
B.
C.气温最高
D.受太阳活动影响强烈
12.C-E时段,可能发生的现象是 A.
E点的时间可能为( D )
A.5月23日8时 B.6月22日18时 C.11月23日6时 D.12月22日18时
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一)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 (二)日太阳高度(太阳视运动)的变化 (三)正午太阳高度(太阳直射点)变化
(一)太阳高度 1.太阳光线与地平面之间的夹角,叫做太阳高度 角,简称太阳高度
D
A.甲 B.乙
C.丙
D.丁
(2)太阳处于甲、乙位置时
A.地球公转速度相同 B.同一地点昼长变化趋势相同 D
C.日地距离相同
D.同一地点日出方位相同
读下图,完成(1)~(3)题。 (1) 若 EF 为 赤 道 , P 点 出 现 极 昼现象,则太阳直射的范围
是( C )
A.0°~20°N B.0°~20°S C.20°N~23°26′N D.20°S~23°26′S
读下图,完成(1)~(3)题。 (2)若EF为地球公转轨道平 面,PQ为地轴,下列变化
可信的是( A )
A.福州冬季均温升高 B.北温带范围变小 C.全球极夜范围扩大 D.悉尼(约34°S)夏季昼变长
读下图,完成(1)~(3)题。
(3) 若 O 为 北 极 点 , H 、 P 为 晨 昏线与某纬线的两个交点,则
考试说明: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知识结构】
一、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 1、绕转中心: 2、公转方向: 3、公转的轨道: 近日点、远日点及时间 4、速度: 5、周期: 6、黄赤交角、地轴与黄道面夹角
二、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2、昼夜长短的变化: 3、四季的更替:
C:黄赤交角变化的影响 黄赤交角变化(变小或变大)会导致地球
上的一系列现象发生变化,图解如下:
(2014·江苏高考)在地球公转过程中,若以地球为参照系,可看 到太阳在黄道上运行。图1是天赤道与黄道的示意图,图2是太阳 在黄道上的视运行轨迹图。读图回答(1)~(2)题。
(1)6月初,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是
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越小(由 46°52′减小至23°26′),极圈上为46°52′, 极点上为23°26′。
(四)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公式:H=90°-两点纬度差
(2014·全国卷Ⅰ)太阳能光热电站(如图)通过数以十 万计的反光板聚焦太阳能,给高塔顶端的锅炉加热, 产生蒸汽,驱动发电机发电。若在北回归线上建一太 阳能光热电站,其高塔正午影长与塔高的比值为P,则
夏至日太阳高度大于冬至日太阳高度 的位于北半球,反之位于南半球;
一年内有两次90°的地区,位于回归 线之间;
一年内有一次90°的是回归线, 一年内有一天太阳高度为0°的位于 极圈; 一年内只有半年太阳高度的是极点。 并进而判断该地区的其他地理特征。
一、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1、黄赤交角:
2、黄赤交角的地理意义 A:引起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
在公转过程中,引起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 线之间往返运动。
B:黄赤交角与四季变化: 黄赤交角是形成地球上四季变化的
根本原因。若黄赤交角等于零,就没 有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也就没有 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周年变化, 也就不可能形成四季变化。
C
1. 下列日期中,阳光照射行道树产生的阴影在地面转 动角度最大的是 A. 5月1日 B. 6月1日 C. 7月1日 D. 8月1日
(三)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Hale Waihona Puke Baidu律: 空间(纬度)变化
时间(季节)变化
(1)随纬度的变化规律(空间变化规律): 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从太阳直射点所
太阳高度角示意图 2.一天中太阳高度最大值出现在正午,称为正午 太阳高度。
(二)太阳高度日变化
同一地点一天中太阳高度的日变化规律:
读“太阳视运动轨迹”示意图,填写下表:
昼半球 晨昏线 夜半球
太阳高度角H
H>0° H=0° H<0°
表示意义
太阳在地平线之上 太阳位于地平线上
太阳在地平线之下
(二)太阳高度日变化
A.春、秋分日P=0 C.全年P<1
B.夏至日P=1 D
D.冬至日P>1
(二)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1、确定地方时。
当某地太阳高度达一天中的最大值时, 此时日影最短,当地的地方时是12时。
2、判断日影长短及方向。
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日影越短; 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小,日影越长,且日影 方向背向太阳。
3、根据正午太阳高度判断所在的地区。
D
C.丁、乙、丙、甲
D.甲、丙、乙、丁
60 30 0
甲
6 月 22 日 12 月 22 日
乙
丙
丁
图2
(2)季节变化规律
北半球节气
达最大值的地区
达最小值的地区
夏至 北__回__归__线__及其以北各纬度 南__半__球__各纬度
冬至 南__回__归__线__及其以南各纬度 北__半__球__各纬度
春、秋分
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
图2为6月22日与12月22日地球表面四地正午太阳高度。
读图回答3~4题。
3.四地按地球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排列,依次是
A.甲、乙、丙、丁 B.乙、丙、丁、甲 C.丙、丁、甲、乙 D.丁、甲、乙、丙
B
90
正午太阳高度(度)
4.四地自北向南排列,依
次是
A.甲、乙、丙、丁 B.甲、丙、丁、乙
极 在极昼期间,极点上见到的太阳高 点 度在一天之内是没有变化的,其太 上 阳高度始终等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太阳高度在一日之内是有变化的,一天之内有一 非极 个最大值(地方时12点时),即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 点地
区
(2012年安徽文综卷)图11为安徽省平原地区某中学的 操场和行道树示意图。完成1题。
A
B.
C.地中海沿岸炎热干燥
D.
(3)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幅度
(1)南、北回归线之间: 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越大(由
23°26′增大至46°52′),赤道上为23°26′, 回归线上为46°52′。 (2)南回归线至南极圈之间和北回归线至北极圈 之间:
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相同(均为 46°52′)。 (3)南极圈以南和北极圈以北:
赤道
南北两极点
读“某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年变化折线图”, 完成:
10.根据该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年变化规律,判
断该地点可能位于
A.北温带 C.北寒带
B.南温带 D.南半球热带
D
11.在图中C处所表示的这一天,该地
B
A.黑夜最短
B.
C.气温最高
D.受太阳活动影响强烈
12.C-E时段,可能发生的现象是 A.
E点的时间可能为( D )
A.5月23日8时 B.6月22日18时 C.11月23日6时 D.12月22日18时
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一)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 (二)日太阳高度(太阳视运动)的变化 (三)正午太阳高度(太阳直射点)变化
(一)太阳高度 1.太阳光线与地平面之间的夹角,叫做太阳高度 角,简称太阳高度
D
A.甲 B.乙
C.丙
D.丁
(2)太阳处于甲、乙位置时
A.地球公转速度相同 B.同一地点昼长变化趋势相同 D
C.日地距离相同
D.同一地点日出方位相同
读下图,完成(1)~(3)题。 (1) 若 EF 为 赤 道 , P 点 出 现 极 昼现象,则太阳直射的范围
是( C )
A.0°~20°N B.0°~20°S C.20°N~23°26′N D.20°S~23°26′S
读下图,完成(1)~(3)题。 (2)若EF为地球公转轨道平 面,PQ为地轴,下列变化
可信的是( A )
A.福州冬季均温升高 B.北温带范围变小 C.全球极夜范围扩大 D.悉尼(约34°S)夏季昼变长
读下图,完成(1)~(3)题。
(3) 若 O 为 北 极 点 , H 、 P 为 晨 昏线与某纬线的两个交点,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