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引领城市建设与发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引领城市建设与发展

摘要:文化与城市水乳交融,保护文化遗产、合理利用文化资源是建设城市、提升城市形象的有效途径。滇南中心城市建设,应充分发挥城市文化景观、乡村文化景观、民俗文化景观的重要作用,打造文化品牌,提升城市竞争力、辐射力。

关键词:文化;文化景观;文化品牌;滇南中心城市

中图分类号:f2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34-0151-02

城市是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城市本身即是文化的积淀、贮存器;城市是文化展演的重要舞台。文化是城市存在的灵魂、精神风貌之所在;文化是城市的展现者、城市形象的塑造者;文化既是我们对城市过去的记忆,也是城市未来的建构者。文化与城市的关系已是水乳交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地处滇南的个旧、开远、蒙自三座城市,是云南城市化较早的地区之一,现在初步形成了“半小时”经济圈。再经过近十年的建设,以蒙自为核心的滇南中心城市,将成为继昆明之后的云南第二大城市。然在中心城市建设过程中,“文化”应成为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理念,城市建设与发展的引领者。

文化既是精神的,也是物质的;既是有形的,也是无形的;既是时间的,也是空间的。城市是物质文化展现的重要载体,是精神文明发展的结果。城市中包含着有形的文化遗产,也包含着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城市带着历史的沧桑走来,参与建构着当下的时空。

滇南中心城市,历史上就是南方丝绸之路重要组成部分,是云南重要的出海通道之一。再加之,矿产等自然资源的丰富,成为兵家必争、物资集散的重要区域。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自然、人文景观丰富成为滇南中心城市的重要文化特征。为此,在当前的城市建设中,需要普查、清理、修缮保护文化遗产。这是滇南城市的记忆,是城市的表征,是前辈们精神与物质的创造。中心城市建设不能一味的追求现代化建筑、现代景观;也应该重视传统,发现传统。“一拆了事”,旧城之上建设新城已成为当前的城市之痛。这拆掉的是我们对过去的怀旧与记忆,让我们患上的是“失忆症”,我们不知道从哪里来?文化传统,仿佛维系城市生命的细带,滋养着当下的我们。当传统与现代冲突时,现代让位于传统,并利用现代技术将传统修缮、复原;成为滇南中心城市建设的当务之急。比如,蒙自南湖,因其美丽的过桥米线传说,与近代西南联大诸多教授散步者的身影而名闻全国。当现代交通与湖水相冲突时,保存与恢复自然与人文文化,必然成为首选。滇南中心城市自然、人文荟萃,客观的认识与保护、发展对滇南中心城市建设有百利而无一害。

历史的经验与现实告诉我们,滇南中心城市建设的复杂性,不仅要面对现存于城市内的文化遗产;还要面对存在于乡村之中、来自于民间的、民族的文化。城市的扩张,必然占去大量的乡村与土地。如何避免因城市的扩张,而导致民间的、民族的文化消失,不完全被都市化所代替,又与现代城市建设相协调是值得思考的问题、滇南中心城市多因锡及其产业的开采、开发与现代交通的建设,而兴

盛、而初步具有商业城市的特征。因锡的开采、加工而形成的村落及其民俗活动也广泛的存在于滇南乡村大地上。再加之,滇南大地原本属于哈尼、彝、苗族等少数民族的聚集区,形成了特有的少数民族村落。镶嵌于三座城市之间的民俗村及其功能,也不能完全被现代建筑与商业文明所代替。客观的面对、合理的保护与改造存在于滇南中心城市的乡村、民间文化,使其既有民族特点,又有现代生机,是城市建设与发展中的难点。

文化景观,是文化历史时间的延续,是文化空间的展开,并且物化为特定时空的创造物。文化景观是“自然的人化”与“人化自然”的合一,是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产物,自然与人文的合一。单霁翔先生认为,“人们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根据不同的自然生态条件,创造和发展出不同类型的文化景观……概括起来,在空间形态方面,包括城市类文化景观、乡村类文化景观、山水类文化景观和遗址类文化景观等;在功能性质方面,包括宗教类文化景观、民俗类文化景观、产业类文化景观和军事类文化景观等。”[1]注重“文化景观”的重要作用与意义,是化解当前滇南中心城市建设中城市与乡村、传统与现代等诸多问题的一剂良方。

目前滇南中心城市建设,“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分级管理、分层推进的原则,确立了‘合理布局,科学规划,规模适度,注重实效,体现特色’的城镇发展思路以及‘做大蒙自,做强两市,环绕三海,建设四区,统一规划,各展优势,三位一体’的滇南中心

城市发展路子。”[2] 整个规划涉及城市与乡村,自然生态与人文诸多领域。城市建设与发展的复杂性是空前的,未来的城市不仅仅是现代的高楼、住宅小区,而应该体现现代、宜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文化多样性、城市独特性的特点。应合理利用文化资源,通过文化景观的塑造,提升都市的历史感、美感。都市文化景观的建设,应是丰富市民生活、娱乐、审美的好去处。在加大城市绿化的同时,主题文化公园、雕塑文化景观等反映现代都市气息的文化景观建设也应该提上日程。城市绿化让我们感受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之美;主题文化公园则是反映地域文化、生存状态的好地方。雕塑、喷泉等艺术文化景观也是都市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能映照出城市艺术之美、体现现代人的精神状态,是艺术美学物质化的结果。雕塑是城市的眼睛,是城市形象、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雕塑不仅给人审美的享受,而且是象征符号的表达。红河奔牛、天马都是红河人自强不息、敢于拼搏的象征。如何让有着象征意义、审美精神的艺术品成为未来城市文化的表征,则是未来滇南中心城市创意之所在。艺术喷泉、水上电影等现代技术与城市美学的结合,更会赋予现代城市生动感、立体感。在未来的滇南中心城市建设中,充分让现代技术与城市美学相结合,塑造与利用好文化景观是提升城市文化、城市形象的有效途径之一。

三市之间,还存在着大大小小的乡村。这些地域因杂居着哈尼、苗族、回族等少数民族,而有不少反映民俗、民族的文化景观;又因大屯海、长桥海、三角海、泸江河等水系镶嵌其中,又有值得夸

耀的山水类文化景观。未来的滇南中心城市应该体现出文化多样性,城市的扩张不能以乡土文化的消失为代价,为此,注重乡村类、民俗类、山水类文化景观的保护与建设工作,应该提上滇南中心城市建设的日程。“文化是城市功能的最高价值,文化也是城市功能的最终价值。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应该同时围绕物质环境与文化环境全面展开。”[3] 广大乡村是构建滇南中心城市物质、文化的基石,未来城市文化的构建与功能的展开都以乡村为依托。城镇乡村中所包含的乡土、民俗、山水景观是未来城市的生命线。城市与乡村、城市文化与乡村文化不是对立的、不可兼容的关系。城市是乡村的延续、城市文化的源头还是乡村文化。某种意义上说乡村孕育了城市,二者之间是母与子的关系。为此,在未来的滇南中心城市建设中,应该合理、有效、发挥广布于城镇与乡村中文化景观的作用,体现出“兼容性”的特点,未来的城市应该是“山水田园、天人合一、环境一流、文化多样、适宜人居”的滇南大城。

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文化经济化、经济文化化;已成为现代经济学与文化学的共谋。现代城市之间的竞争很大程度是的经济与文化的较量,城市经济发展如何、城市的传统文化如何、居民文化素质如何,都是城市比较的重要参数。而最为关键的、能体现城市竞争力、城市活力的则是容纳了文化与经济因子的文化品牌。好的文化品牌不仅能够反映地域文化内涵、彰显城市特色,发展文化产业、创意产业,促进地方经济建设与区域发展;而且能助城市提升区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