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石吟》教案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化石吟》教案

《化石吟》教案

《化石吟》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化石吟》。

(2)理解诗歌中关于化石的描述,了解化石的形成和特点。

(3)学会使用诗歌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歌的结构和意义。

(2)学会欣赏诗歌的语言美,培养文学素养。

(3)通过观察化石标本,增强对化石的认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2)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诗歌《化石吟》的朗读和背诵。

(2)理解诗歌中关于化石的描述,了解化石的形成和特点。

难点:(1)诗歌中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2)观察化石标本,增强对化石的认识。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诗歌《化石吟》的课件或黑板。

2. 准备化石标本或图片。

3. 准备与化石相关的故事或视频资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观察化石标本或图片,简要介绍化石的形成和特点。

(2)讲述一个与化石相关的故事或播放视频资料,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学习诗歌(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化石吟》,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2)逐句解析诗歌,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义。

(3)分析诗歌中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让学生学会欣赏。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化石的认识。

(2)分享讨论成果,引导学生珍惜生命,保护环境。

4. 实践活动(1)让学生扮演诗人,尝试创作一首关于化石的诗歌。

(2)选取几位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大家共同欣赏、评价。

5. 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化石的重要性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五、课后作业:1. 背诵诗歌《化石吟》。

2. 观察身边的化石,了解其形成过程,并结合诗歌《化石吟》进行思考。

3. 写一篇关于化石的短文,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反馈。

2023年七年级《化石吟》教学设计8篇

2023年七年级《化石吟》教学设计8篇

2023年七年级《化石吟》教学设计8篇七年级《化石吟》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这是一首科学诗。

写科学家通过化石,展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从而赞美了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

诗歌共7节,可分3层。

第1、2诗节是第一层,诗人通过问句的形式,引发读者的想象;第3、4、5、6诗节是第2层,也是诗歌的主体部分,具体写遐思的内容;最后第7诗节回应第1、2诗节,使全诗结构完整,有放有收,有问有答,首尾圆合。

诗歌运用了拟人的写法。

作者将化石当作可以说话的人,并用第二人称“你”来称呼它,仿佛与它面对面地对话一样,显得自然亲切。

教学目标:1、了解化石,增进对生物进化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2、感受诗歌浓郁的诗味,培养丰富的想象力;3、感受诗歌优美的语言,激发爱文学的激情。

教学重点:1、感受诗歌浓郁的诗味,培养丰富的想象力;2、感受诗歌优美的语言,激发爱文学的激情。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1、初一学生对化石的了解较少,与诗人情感产生共鸣有一定难度;2、化石生物的生存环境以及化石的形成涉及到生物知识和地理知识,对学生在展开联想表述时学科融合的能力有一定的要求.教学准备:1、学生查找与化石相关的资料;2、教师收集化石图片,制作教学课件。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我叫吴__,来自__中学。

很高兴来到美丽的韩城,也很高兴能有机会与大家分享一节课。

在刚刚过去的国庆节里,在我家附近,一家大型商场门前,突然出现了一个小小的微型公园。

在这个小小的公园里,一只威猛无比的霸王龙,带着一只呆萌无比的小恐龙,在一片浓密的草丛中,昂首站立。

它们,时而摇头,时而摆尾,有时还引颈长吼。

这奇特的景观引来许多行从驻足观赏,那令人恐惧的嘶鸣,把我们的思绪引向了那奇特的远古,令人遐思,令人留连忘返。

尤其是一些小朋友,简直将这里当成乐园,乐不思蜀。

同学们都知道,恐龙是大约亿万年前的生物,它早已远离了我们的生活。

那么,现代是怎样知道恐龙样子的呢?对,是化石!科学家通过研究恐龙留下的化石,复原了恐龙的形象,也再现了恐龙的生活环境,让我们得以欣赏到一个像神话一样的奇幻世界。

《化石吟》教案设计范文

《化石吟》教案设计范文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化石吟》教案设计学科领域:语文年级:四年级课时:2课时编写日期:2024年10月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化石吟》。

(2)理解诗歌中有关化石的知识,了解化石的形成和分布规律。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表达技巧。

(2)学会通过查阅资料、询问老师等途径,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环保意识,尊重生命,珍视化石资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诗歌《化石吟》,了解化石的知识。

难点:理解诗歌的意境,学会生字词的运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图片导入:展示各种化石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化石。

(2)诗歌导入:朗读一首与化石有关的诗歌,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学习诗歌(1)自读诗歌:学生自主朗读《化石吟》,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2)讲解生字词:针对诗歌中的生字词进行讲解,让学生理解并掌握。

(3)分析诗歌: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结构、韵律和表达技巧。

3. 了解化石知识(1)讲解化石的形成:介绍化石的形成过程,让学生了解化石的珍贵性。

(2)探讨化石的分布规律:引导学生思考化石在不同地区的分布原因。

4. 实践活动(1)朗读比赛: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读比赛,提高朗读能力。

(2)诗歌创作:鼓励学生以化石为主题,创作一首小诗歌。

5. 总结与拓展(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化石的重要性和保护意识。

(2)推荐阅读:布置课后作业,推荐学生阅读与化石有关的书籍。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诗歌《化石吟》。

2. 完成课后练习:以化石为主题,创作一首小诗歌。

3. 阅读推荐书籍,了解更多的化石知识。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和背诵诗歌《化石吟》。

2. 学生能够理解诗歌中关于化石的知识,并能够简单描述化石的形成和分布规律。

《化石吟》语文教学设计

《化石吟》语文教学设计

《化石吟》语文教学设计(通用5篇)《化石吟》语文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音乐美。

2、培养学生对生物进化的兴趣。

3、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4、本课拟用一课时教读。

【课前准备】2、教师在备课前,也要搜集一些有关资料。

【教学步骤】一、导语远古时代某种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由于火山、地震、冰川等自然原因而被埋藏在地下,经过漫长的时间变迁,最终变成了像石头一样的东西。

这就叫化石。

研究化石的目的,一是了解生物的进化,二是帮助确定地层的年代。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赞颂化石的优美诗歌《化石吟》。

(板书课题)请同学们将各自搜集到的古生物化石图片或文字资料,拿出来展示一下,然后放在桌子左上角,以备拓展延伸环节使用。

二、整体感悟1、默读课文,掌握以下字词。

2、朗读:这首诗节奏鲜明,声调和谐,音乐性强。

要求学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按意义节奏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诗歌。

⑴各自练读。

⑵让部分学生示范朗读,师生共同评价。

3、让2~4名学生说出自己读完这首诗后的初步印象、第一感受。

三、品味探究要求学生四人一组,就诗歌进行多角度品味探究。

1、请你分别用一句话概括每一节诗歌的主要内容:明确:第1、2节,通过一连串的问句,引发读者的想像;第3节,肯定生物进化理论,否定造物主的存在;第4节,化石中裹藏着生命的信息,为科学家研究生物提供了必要条件;第5节,经过海枯石烂、日转星移,生命由低级逐步想高级发展;第6节,赞美大自然是高明的魔法师,卓越的雕刻家;第7节,通过化石我们可以了解生物的进化。

2、请你说说诗的第二节和最后一节构成什么关系,这样写好在哪里。

明确:逝去万载的世界又重现照应逝去万载的世界可会重现?沉睡亿年的石头说了话照应沉睡亿年的石头能否说话?你讲的故事多么令人神往、惊讶照应请向我一一讲述那奇幻的神话。

这样写,有放有收,前后照应,使全诗结构完整。

3、这首诗在创作手法上有什么特色?明确:这首诗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化石当作可以说话的人,并用第二人称你来称呼,显得自然亲切。

《化石吟》教案

《化石吟》教案

《化石吟》优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化石吟》。

(2)理解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了解化石的形成和特点。

(3)掌握诗歌的韵律和节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歌的结构和意境。

(2)通过观察化石标本,了解化石的形成过程和特点。

(3)运用想象和联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热情。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珍惜生命、保护环境的责任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化石吟》。

(2)理解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了解化石的形成和特点。

(3)掌握诗歌的韵律和节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一些专业术语的理解,如“硅化物”、“钙化物”等。

(2)诗歌的韵律和节奏的把握。

1. 教师准备:(1)诗歌《化石吟》的课件或黑板。

(2)化石标本或图片。

(3)相关资料和视频。

2. 学生准备:(1)预习诗歌《化石吟》。

(2)收集有关化石的资料和图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2)展示化石标本或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化石的特点和形成过程。

2. 诗歌学习(1)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诗歌《化石吟》,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

(2)分析诗歌的结构和意境,解释关键词语和句子。

(3)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理解诗歌的意义。

3. 诗歌欣赏(1)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化石资料和图片,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2)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和联想,感受诗歌的美妙之处。

4. 诗歌创作(1)学生模仿诗歌《化石吟》的韵律和节奏,创作自己的诗歌。

(2)学生互相交流、欣赏,提高创新能力。

1. 课堂表现:(1)学生的参与程度、合作意识、表达能力等。

(2)学生对诗歌的朗读、理解和欣赏能力。

《化石吟》教案精选15篇

《化石吟》教案精选15篇

《化石吟》教案精选15篇《化石吟》教案精选1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化石吟》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化石吟》教案1学习目标:1、掌握课后“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2、理解诗歌主要内容及表达的思想感情,品味诗歌语言。

3、熟练背诵课文。

学习重难点:诗歌的阅读与理解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设想:用朗读促进理解,在熟读的基础上,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和丰富的想象力,用多种方法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的情感,激发学生爱文学爱科学的热情。

再品析语言,理解这首诗第二人称写法和比喻修辞的妙处。

第一课时学习过程:一、激趣导入:让学生观看化石实物,引起学生兴趣。

教师再接着介绍:远古时代某种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由于火山、地震、冰川等自然原因而被埋藏在地下,经过漫长的时间变迁,最终变成了像石头一样的东西,这就叫化石。

研究化石的目的,一是了解生物的进化,二是帮助确定地层的年代。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赞颂化石的优美诗歌《化石吟》。

二、出示学习目标:1、正确、熟练朗读诗歌;2、掌握课后“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3、整体感知诗歌结构及内容,理解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出示自学指导(一):自由朗读课文,遇有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语,向同学请教、查找工具书或举手问老师。

(三分钟后,比谁能够正确朗读。

)1、在学生自学的过程中,教师把学生提问的字词或学生容易读错的字词板书于黑板。

2、三分钟后,①教师指名会读或理解黑板上字词的同学来读、解释或用词语造句,教师借此强调学习词语的方法;②学生轮流读课文,有错即停,指名更正;③指名会读全诗的学生读课文,比谁读得正确,声音洪亮;④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两遍;⑤同桌合作朗读,相互检查纠错;⑥全班齐读课文;⑦男女分组读:齐读第1、2、7自然段,男生读第3、5自然段,女生读4、6自然段。

《化石吟》教案教学设计

《化石吟》教案教学设计

《化石吟》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化石的概念和形成过程。

激发学生对古生物学的兴趣。

1.2 教学内容介绍化石的定义和形成原因。

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不同类型的化石。

1.3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询问学生对化石的了解。

展示化石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

讲解化石的形成过程,解释不同类型的化石。

第二章:诗歌理解2.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理解《化石吟》诗歌的内容和意境。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2.2 教学内容朗读并解析《化石吟》诗歌。

探讨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3 教学活动朗读诗歌,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语言和韵律。

解析诗歌内容,解释化石在诗歌中的象征意义。

讨论诗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

第三章:诗歌创作3.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运用诗歌表达自己的能力和想象力。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和创作。

3.2 教学内容分析诗歌的创作技巧和风格。

引导学生进行诗歌创作练习。

3.3 教学活动分析《化石吟》诗歌的创作技巧和风格。

提供创作话题或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诗歌创作练习。

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成果,互相评价和交流。

第四章:科学探索4.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化石的重要性和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索精神。

4.2 教学内容介绍化石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探讨化石的发现和挖掘过程。

4.3 教学活动展示化石挖掘的过程和重要发现。

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科学实验或观察活动,例如制作化石模型。

学生展示自己的实验或观察成果,进行交流和讨论。

第五章:综合表达5.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综合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引导学生运用诗歌和科学知识进行综合表达。

5.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结合诗歌和科学知识进行创作。

提供创作话题或情境,要求学生运用诗歌和科学知识进行综合表达。

5.3 教学活动分析综合表达的要求和技巧。

提供创作话题或情境,引导学生进行综合表达创作。

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成果,互相评价和交流。

第六章:小组讨论6.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化石吟》教案范本

《化石吟》教案范本

《化石吟》优秀教案范本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化石吟》。

(2)理解诗歌中有关化石的知识,了解化石的形成和作用。

(3)学会通过诗歌欣赏,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和作者意图。

(2)运用想象和联想,体会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3)学会通过诗歌表达自己对化石的认识和感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欲望。

(2)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资源的意识。

(3)培养学生学会欣赏诗歌,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1. 诗歌《化石吟》的正确朗读和背诵。

2. 理解诗歌中有关化石的知识,了解化石的形成和作用。

3. 学会通过诗歌欣赏,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和朗读。

2. 运用想象和联想,体会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3. 学会通过诗歌表达自己对化石的认识和感慨。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诗歌《化石吟》的课件或黑板报。

2. 准备有关化石的图片或实物标本,以便进行直观教学。

3. 准备与诗歌相关的背景资料,如诗歌的创作背景、作者简介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化石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化石的特点和形成过程。

(2)简介诗歌《化石吟》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简介。

(3)引导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的意境。

(2)学生通过合作探讨,交流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3. 教学讲解(1)教师讲解诗歌中的生僻字词和重点句子,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含义。

(2)教师讲解化石的形成和作用,引导学生了解化石的重要性和保护意义。

4. 想象与联想(1)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和联想,体会诗歌中化石的意象和情感。

(2)学生分享自己的想象和联想,感受诗歌的美妙之处。

5. 诗歌创作(1)教师引导学生以化石为题材,创作一首小诗。

《化石吟》教学设计优秀4篇

《化石吟》教学设计优秀4篇

《化石吟》教学设计8【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2、理清诗歌结构,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

3、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教学重点】感受诗歌的思想感情,体会诗歌节奏韵律之美;调动学生的课外积累,发挥学生丰富的想像力。

【课前准备】预习课文,结合生物课了解生物的进化;拜访教师或专家,了解化石。

写篇介绍某种古生物的小短文。

【教学内容】《化石吟》是一首赞颂化石的抒情诗。

作者先通过问句的形式引发读者的想像,然后具体书写遐思的内容:科学家通过研究化石,展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

赞美了科学的神奇和人类的伟大诗歌节奏鲜明,语调和谐,富有音乐美。

同学在学习的过程中应悉心体会。

【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晋代葛洪《神仙传·王远》中写道:“麻姑自说云,接侍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

”大海变为桑田,桑田变为大海。

在地球的历史上,真的如此吗?如果真的这样,何以为证呢?在漫长的生物进化过程中,随着自然环境的变迁,许多物种虽然相继灭绝,但它们的生命信息却被化石保存了下来。

科学家们通过研究这些化石,从中窥见了亿万年前像奇幻的神话一样的生物世界。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赞美化石的诗歌──《化石吟》。

二、整体感知1、明确学习目标(即教学目标,投影显示)。

2、检查预习生字词的情况。

3、范读课文(或放录音带)。

⑴学生听读,思考下列问题(投影显示)。

概括诗歌的主要内容。

诗歌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诗歌可以分为哪几个层次?结构上有何特点?⑵小组讨论,完成上述题目。

写科学家通过研究化石,展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

赞美了科学的神奇和人类的伟大。

第1、2节为一层,通过问句的形式,引发读者的想像;第3~6节为第二层,具体抒写遐思的内容;第7节为第三层,回应第1、2节。

结构上首尾呼应。

⑶学生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两遍,体会诗歌的特点。

三、重点研讨1、指名朗读3~6节,思考问题(投影显示):⑴“你把我的思绪引向远古”一句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⑵怎样理解“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为历史留下一本珍贵的密码”一句?⑶“时光在你脸上刻下道道皱纹,犹如把生命的档案细细描画。

《化石吟》(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化石吟》(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化石吟》(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化石吟》(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1《化石吟》(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化石的定义和分类;2.了解化石对于古生物学和地质学的意义;3.感受诗歌的魅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情怀。

二、教学内容1.化石的定义和分类。

2.化石在古生物学和地质学中的应用和价值。

3.诗歌《化石吟》的鉴赏与分析。

三、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带领学生听诗歌《化石吟》,引起学生对化石的兴趣,同时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感受力。

2.理解化石教师向学生讲解化石的定义、分类,包括身体化石、痕迹化石、化石的形成过程等,以及化石在古生物学和地质学中的应用和价值。

3.阅读诗歌教师让学生朗读诗歌《化石吟》,并带领学生分析诗歌的结构、语言特点和表现主题等,引导学生通过诗歌的形式了解化石、体验时间和历史的变迁。

4.诗歌创作教师让学生模仿《化石吟》的语言和结构,创作自己的化石诗歌。

通过诗歌的鉴赏与创作,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情怀。

5.总结与归纳教师总结课堂内容,让学生在口头或书面上进行总结和归纳。

四、课堂设计1.课前导入:教师播放化石图片,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好奇心,引导学生对化石的认知。

2.初步了解:由教师向学生讲述化石的基本信息和分类,让学生初步了解化石学科的重要性和学科内的研究方法。

3.听诗赏析:教师播放《化石吟》音频和诗歌背景图片,让学生听诗、识字、体会语言特色和形式美。

4.阅读理解:教师让学生通过阅读诗歌的形式和语言,理解化石的基本概念和对古生物学和地质学的重要价值。

并分析诗歌的结构、语言特点和表现主题等,培养综合分析能力。

5.创意创作:教师让学生模仿《化石吟》的语言和结构,自己创作化石诗歌,让学生从诗歌中慢慢理解化石、时间和历史的变迁。

6.总结归纳:让学生口头或书面上进行总结和归纳,巩固知识和理解。

五、教学评估1.课堂小测验:采用选择题、判断题等形式,对学生对于化石的理解和对于诗歌的鉴赏的能力进行考查。

《化石吟》名师教案设计

《化石吟》名师教案设计

《化石吟》名师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化石吟》。

(2)理解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象征意义,如“化石”、“岁月”、“生命”等。

(3)了解化石的形成过程和化石记录的地质历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歌的结构和修辞手法。

(2)通过观察化石标本,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敬畏之情,增强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2)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激发对生命的思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化石吟》的朗读与背诵。

(2)诗歌中关键词语和象征意义的理解。

(3)化石的形成过程和地质历史的了解。

2. 教学难点:(1)诗歌的修辞手法和结构分析。

(2)化石标本的观察和科学思维的培养。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悉诗歌《化石吟》的内容和背景。

(2)准备化石标本或化石图片。

(3)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源和资料。

2. 学生准备:(1)预习诗歌《化石吟》。

(2)了解化石的基本概念。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朗读诗歌《化石吟》。

(2)学生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2. 诗歌解析(1)分析诗歌的结构和修辞手法。

(2)解释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象征意义。

3. 化石知识介绍(1)讲解化石的形成过程和地质历史。

(2)展示化石标本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4. 实践活动(1)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化石对科学研究的意义。

(2)学生进行诗歌创作或绘画,表达自己对生命的思考。

五、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和背诵诗歌的情况。

2. 学生对诗歌中关键词语和象征意义的理解程度。

3. 学生对化石的形成过程和地质历史的了解程度。

4. 学生参与讨论和实践活动的情况,以及创作的质量。

六、教学步骤1. 初步感知:让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对诗歌的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2. 深入学习: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意象,如“化石”、“岁月”、“生命”等,并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探讨这些意象背后的含义。

《化石吟》教学设计(精选11篇)

《化石吟》教学设计(精选11篇)

•••••••••••••••••《化石吟》教学设计《化石吟》教学设计(精选11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化石吟》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化石吟》教学设计篇1[文本解读]《化石吟》是一首科学诗,也是一首赞颂化石的抒情诗。

是用诗的形式写科学内容。

全诗写科学家通过研究化石,展现了亿万年以前的神奇景象,从而赞美了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

“吟”是古诗中的一种体裁形式。

在文中有“赞颂”的意思。

教学这首诗要达到两个目的,一是,理解诗的内容,二是培养学生对生物进化知识的兴趣,进而意识到保护环境,保护珍稀动植物的重要性。

[学情分析]这首诗是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和联想的好教材。

因而在教学中应放手让学生去读去想去说。

要把语文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结合起来,既学习了语文,又得益于自然知识。

教学中采用“朗读法”和“联想想象法”,通过反复诵读,感受音乐美和情感美;联系自然科学知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想象远古生物那神奇的景象。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仪;有关化石的图片。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看图片,导入。

1、出示始祖鸟化石及其复原图。

(第一张幻灯片)2、师述:一块坚硬冰冷的石头,因保留了动植物的遗体、遗迹而成为化石。

伟大的科学家们通过科学的推测、大胆地想象,复原出远古生物原本美好的形态。

看来,地下宝藏不仅指金银珠宝,还指这各形各色的化石。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化石吟》。

“吟”,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在这里有“赞颂”、“咏叹”的意思。

二、读课文,理解。

1、学生自由朗读,说说读后的感悟。

以“这是一首……的诗”说话。

2、指导朗读。

①教师出示一二节的诗文,示范朗读。

(第二张幻灯片)②学生仿读其他各节。

③展示朗读效果。

3、比较朗读,体会开头的好处。

比较原诗和改动的诗,看有什么不同?(第三张幻灯片)最早的鱼儿没下巴/最早的鸟儿嘴长牙/最早登陆的鱼儿没有腿/最早的树儿不开花明确:用一系列的问句,能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也能起加强语气的作用;还表现出作者浓厚的科学兴趣和求知欲望,感染读者,让读者和作者一起去想象一万年前的世界,去倾听化石讲述的奇妙的故事。

化石吟教案 《化石吟》教案优秀9篇

化石吟教案 《化石吟》教案优秀9篇

化石吟教案《化石吟》教案优秀9篇《化石吟》优秀教案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知大意,理清结构,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展开联想和想象,理解本诗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1、体会诗歌表达的丰富感情,通过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2、发挥联想和想象,认识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大海变桑田,桑田变大海”,在地球的历史上,果真如此吗?如果真是这样,又何以为证呢?(----化石)面对复原的古生物时,思绪总会把我们带进曾留下生命痕迹的远古洪荒。

冰冷的化石是昨天生命信息的演绎,讲述着亿万年前那奇幻的神话。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首赞颂化石的抒情诗——《化石吟》。

2、题解:化石就是远古时代某种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由于火山、地震、冰川等自然原因而被埋藏在地下,经过漫长的时间变迁,最终变成了像石头一样的东西。

研究化石的目的,一是了解生物的进化,二是帮助确定地层的年代。

吟,是古典诗歌的一种名称,这里是赞颂的意思。

二、朗读感知1、正字正音释义骸骨(hai)裹藏(guo)葱茏(conglong)猛犸(mengma)引颈长吼(jing)乌有幽雅海枯石烂日转星移2、指导朗读(1)师范读,生标示节奏(2)好诗不厌百回读,请同学们自由朗读。

指名学生分节朗读、评价(3)齐读课文,读出韵律美。

3、感知内容(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诗的主要内容。

以“这是一首________的诗。

”句式作答。

(通过研究化石展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

)(2)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诗歌表达了作者对科学神奇与人类伟大的赞美之情。

)(3)诗歌可以分为哪几个层次?结构上有何特点?大意如何概括?诗歌分为三层:.(1-2)通过发问引发联想总(3-6)具体抒写化石讲述的内容分(7)回应发问,照应开头总科学的神奇人类的伟大或者:发问想象——遐思飞跃——回答呼应神奇景色——人类伟大——赞美科学4、再次指导朗读,为进一步理解文章做铺垫。

《化石吟》教学设计(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化石吟》教学设计(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化石吟》教学设计(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引起学生对化石的兴趣和好奇心。

2. 介绍化石的概念和重要性。

教学内容:1. 引入话题:讨论地球上古老的生命。

2. 介绍化石的定义:古生物的遗骸或痕迹。

3. 强调化石在研究地球历史和生物进化中的重要性。

教学活动:1. 展示图片或实物化石,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2. 引导学生讨论化石的形成过程和特点。

3. 提问学生对化石的认知和兴趣点。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表现。

2. 记录学生的讨论和提问内容。

第二章:化石的形成与种类教学目标:1. 学生了解化石的形成过程和不同种类。

2. 学生能够区分不同种类的化石。

教学内容:1. 介绍化石的形成过程:生物遗骸的保存和变化。

2. 讲解不同种类的化石:遗体化石、遗迹化石、化学化石等。

教学活动:1. 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不同种类的化石。

2. 引导学生观察和比较不同种类的化石特点。

3.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不同化石的理解和认识。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的观察和比较能力。

2. 记录学生的讨论和分享内容。

第三章:化石的挖掘与保护教学目标:1. 学生了解化石挖掘的过程和技术。

2. 学生能够理解化石保护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1. 介绍化石挖掘的过程和技术:野外调查、挖掘、整理等。

2. 强调化石保护的意义和措施:保护化石不被破坏和滥用。

教学活动:1. 视频播放化石挖掘的过程和技巧。

2. 引导学生讨论化石保护的重要性。

3. 小组活动:设计保护化石的计划和措施。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的观看和理解能力。

2. 记录学生的讨论和计划内容。

第四章:化石与生物进化教学目标:1. 学生了解化石在研究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2. 学生能够解释化石记录中的生物进化现象。

教学内容:1. 讲解化石记录中的生物进化证据:渐变化石和突然化石。

2. 分析化石记录中的生物进化现象:物种的演化和多样性。

教学活动:1. 展示化石记录中的生物进化例子。

《化石吟》教师教案设计

《化石吟》教师教案设计

《化石吟》教师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化石吟》。

(2)理解《化石吟》的内容,了解化石的形成和变化过程。

(3)学会生词和重点句子,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引导学生直观地了解化石的特点和形成过程。

(2)采用小组讨论、汇报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3)运用任务驱动法,激发学生探究化石背后故事的兴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怀。

(2)通过学习《化石吟》,使学生认识到化石是研究地球历史和生物进化的重要证据,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3)培养学生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化石吟》。

(2)理解《化石吟》的内容,了解化石的形成和变化过程。

(3)学会生词和重点句子,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教学难点:(1)生词和难句子的理解和运用。

(2)通过多媒体资料直观地了解化石的特点和形成过程。

(3)运用任务驱动法,激发学生探究化石背后故事的兴趣。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悉《化石吟》的内容,了解化石的形成和变化过程。

(2)收集与化石相关的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

(3)设计教学活动,准备教学用具。

2. 学生准备:(1)预习《化石吟》,了解课文内容。

(2)搜集与化石相关的资料,了解化石的特点和形成过程。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化石标本或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化石的特点。

(2)学生分享自己搜集到的化石资料,了解化石的形成和变化过程。

(3)教师简介《化石吟》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化石吟》,理解课文内容。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归纳化石的形成和变化过程。

(3)学生讨论、汇报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3. 探究学习(1)教师布置探究任务,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化石背后的故事。

关于《化石吟》教案范例

关于《化石吟》教案范例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关于《化石吟》教案范例课时安排:1课时(45分钟)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化石吟》的基本内容,体会诗歌的意境。

2. 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3. 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内容:1. 诗歌《化石吟》的阅读与理解。

2. 化石的形成和分类。

3. 我国化石研究的重要成果。

二、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诗歌《化石吟》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阅读理解(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诗歌,学生跟读。

之后,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3. 知识讲解(10分钟)教师讲解化石的形成和分类,以及我国化石研究的重要成果。

4. 案例分析(5分钟)教师展示我国化石研究的一些典型案例,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5. 总结与拓展(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诗歌中的自然科学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相关主题的阅读和研究。

三、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阅读理解:通过提问和作业检查,评估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程度。

3. 知识掌握:通过课后作业和小型测验,检验学生对化石知识的学习效果。

四、教学资源1. 教材:《化石吟》诗歌文本。

2. 课件:化石的形成和分类、我国化石研究重要成果的图片和资料。

3. 网络资源:相关科普文章和视频。

五、教学建议1. 注重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美,培养文学素养。

2. 结合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3. 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深入研究,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六、教学活动设计1.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化石知识,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2.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化石模型制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动手能力。

3. 诗歌创作:以《化石吟》为启发,让学生尝试自己创作诗歌,展示对自然科学的理解和感悟。

七、教学难点与解决策略1. 教学难点:学生对化石形成和分类的理解。

《化石吟》的教案设计

《化石吟》的教案设计

《化石吟》的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了解化石的概念、形成和分类。

掌握化石的重要性和在地质学中的作用。

学会识别不同类型的化石。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化石标本,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运用地质学知识,解读化石分布规律和地质变迁。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1.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生物学的兴趣和热情。

培养学生珍惜自然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引导学生思考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培养责任感。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材分析:《化石吟》是一首描述化石形成过程和地质变迁的诗歌。

诗歌通过描绘古生物的生活场景,引导学生感受化石的魅力。

诗歌中融入了地质学知识,帮助学生了解地质变迁的过程。

2.2 学情分析:学生对化石有一定的了解,但对化石的形成和分类知识不够系统。

学生对诗歌感兴趣,通过诗歌的形式学习化石知识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需要通过观察化石标本,提高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化石的概念、形成和分类。

化石在地质学中的作用。

学生观察化石标本,提高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3.2 教学难点:化石的形成过程和分类知识。

学生对地质变迁的理解。

第四章:教学方法与手段4.1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化石的概念、形成和分类。

观察法:学生观察化石标本,提高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讨论法:分组讨论化石的意义和地质变迁。

4.2 教学手段:使用化石标本进行实物教学。

利用多媒体展示化石图片和地质变迁的动画。

提供地质学相关的阅读材料,丰富学生的知识。

第五章:教学过程设计5.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化石的定义和重要性。

通过展示化石标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2 教学内容讲解:讲解化石的概念、形成和分类。

讲解化石在地质学中的作用。

5.3 观察化石标本:学生分组观察化石标本,提高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学生记录观察结果,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5.4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化石的意义和地质变迁。

化石吟说课教案优秀9篇

化石吟说课教案优秀9篇

化石吟说课教案优秀9篇《化石吟》教案篇一教材简析《化石吟》是一首科学抒情诗,通过优美的语言展示了人类对化石的研究成果,再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

诗中一系列的疑问将人们带入奇幻的神话般的生物世界,又用优美的语言富有感情的赞颂了会讲话的奇异的化石。

学习本诗,首先应该利用多媒体手段让学生认识化石,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来理解诗中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增强求知欲,培养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教学目标1、理解和积累一些重要词语。

2、有感情地颂读课文,理清结构,把握内容,体会感情。

3、增强求知欲,培养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4、初步了解现代诗歌的特点。

教学重点把握诗歌的内涵,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丰富情感。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未知世界的兴趣。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设想以朗读帮助理解,在熟读的基础上,借助多媒体展示大量古生物的图片,让学生从视觉的效果上先睹为快,充分调动学生积累的生物知识和丰富的想象力,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爱科学爱文学的热情。

再品析语言,积累优美的词句。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采用多媒体教学,向学生展示图片(始祖鸟、恐龙等),并解说,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

提问:这些生物在现代的生活中还见得到吗?明确:见不到了。

提问:那这些精美的生物的图片从何而来?明确:是科学家通过对古生物的化石进行复原而来的。

提问:何谓化石?化石是怎样形成的?明确:生物的遗体、遗物(如卵)或生活痕迹(如脚印、爬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而逐渐形成的类似石头的东西。

对于这些遗留千古的化石,你们有没有兴趣一睹为快呢?今天有一个人对这些化石也充满着好奇心,下面就让我们与他一起去领略这些化石的风采,出示课题。

也可采用多媒体电教手段用大屏幕展放有关化石的图片,并配以音乐、旁白解说,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

也可用音乐导入:《木鱼石的传说》“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精美的石头会唱歌……它诉说善良……讲述美好……”同学们听了歌曲,也会想像到,精美的石头怎么会唱歌呢?它怎样讲述着善良和美好呢?有诗歌写道:“逝去万载的世界可会重现,沉睡亿年的石头能否说话?长眠地下刚苏醒的化石啊,请向我一一讲述那奇幻的神话。

《化石吟》教案范本

《化石吟》教案范本

《化石吟》优秀教案范本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化石吟》。

(2)理解诗歌中的生词和短语,如“化石”、“岁月”、“变迁”等。

(3)了解化石的形成过程和特点,以及化石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通过观察和分析化石标本,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3)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敬畏和保护意识。

(2)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热爱和探索精神。

(3)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尊重和理解。

二、教学内容1. 诗歌《化石吟》的阅读与理解。

2. 化石的形成过程和特点的介绍。

3. 化石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的讲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化石吟》的阅读与理解。

(2)化石的形成过程和特点的介绍。

(3)化石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的讲解。

2. 教学难点:(1)诗歌《化石吟》中的生词和短语的理解。

(2)化石的形成过程和特点的讲解。

四、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1)诗歌《化石吟》的文本。

(2)化石标本或图片。

(3)教学多媒体设备。

2. 教学环境:(1)教室布置:化石标本或图片的展示。

(2)座位安排:学生分组,每组围坐在一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展示化石标本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

(2)教师简要介绍化石的概念和特点,引发学生对化石的好奇心。

2. 阅读与理解:(1)教师分发诗歌《化石吟》的文本,引导学生朗读并理解诗歌内容。

(2)教师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中的生词和短语,如“化石”、“岁月”、“变迁”等。

3. 观察与分析:(1)教师提供化石标本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化石的特点和形成过程。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化石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如化石是如何帮助科学家了解古代生物的。

4. 小组合作:(1)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化石标本或图片进行观察和分析。

《化石吟》精彩教案设计

《化石吟》精彩教案设计

《化石吟》精彩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化石的概念、形成过程和分类。

使学生掌握化石的重要性和在研究地球历史中的作用。

1.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描述化石的能力。

提高学生通过化石推断古生态环境和生物演化的能力。

1.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化石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对自然科学的热爱。

培养学生珍惜化石资源,保护地质遗产的意识。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材分析:通过对《化石吟》这首诗歌的深入学习,引导学生了解化石的特点和形成过程。

结合教材中的插图和实例,使学生能够直观地认识各种化石。

2.2 学情分析: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针对学生的知识背景,设计适当难度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逐步建立对化石的认识。

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化石的概念、形成过程和分类。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描述化石的能力。

3.2 教学难点:使学生理解化石的形成过程和生物演化的关系。

引导学生通过化石推断古生态环境和生物演化的能力。

第四章:教学方法与手段4.1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化石的奥秘。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化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提供化石标本或模型,让学生亲身体验和观察化石的特征。

第五章:教学过程5.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化石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化石这一神秘的自然现象。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问:“你们知道化石是什么吗?”、“化石是如何形成的?”5.2 教学展开:介绍化石的概念、形成过程和分类,让学生对化石有基本的理解。

通过实例讲解化石的重要性和在研究地球历史中的作用。

5.3 学生活动:学生观察化石标本或模型,描述化石的特征,并尝试解释化石的形成过程。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该化石所处环境和生物演化的看法。

5.4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化石的概念、形成过程和分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石吟》教案教学设计
《化石吟》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把握内容,体会感情。

3、发掘文中写法上的闪光点,并即时进行写作练习。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发掘文中写法上的闪光点,并即时进行写作练习。

【教学媒体】
录音机,实物投影,计算机。

【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自己喜欢的化石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把握内容,体会感情。

3、发掘文中写法上的闪光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在生物进化的历史上,关于谁是鸟的祖先,学术界曾有过旷日持久的争论。

1861年,考古人员在德国境内发现了一块生物化石,在某种程度上证实了“鸟类是由蜥蜴进化而来的”这一观点。

1986年,美国的考古学家在德克萨斯州发现了一种比“始祖鸟”还古老7500万年的鸟类化石,并推翻前面的观点。

显然,是长眠地下刚苏醒的化石向我们一一讲述着亿万年前的奇幻神话。

二、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情况:(生字词)
2、朗读:
老师范读或播放录音,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划出停顿,并初步休味文章的感情。

学生自由朗读。

个别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有感情的示范朗读(找2~3名学生),其他同学可给中肯的评定。

全班齐读。

3、请小组讨论以下问题,并选代表发言:
⑴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诗的主要内容。

⑵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研读赏析
对文章的大体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了基本的了解,我们还应细致的研究本诗在写法上有哪些地方可以对我们的写作有指导意义。

请小组讨论完成,看哪个小组的发现最多。

老师给予指导提示,同学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发掘:
结构上的特点:
语言的运用(选取你喜欢的句子来赏析)
老师最后小结:
1、结构上的前后呼应,使文章结构严谨。

如:第一节和最后一节,第三,四节先讲动物后讲植物,而第六节也是先写动物,后写植物。

2、过渡句的作用。

如:“你把我的思绪引向远古”,“肉体早已腐朽化为乌有”。

3、语言的生动,形象。

如:运用比喻“为历史留下一本珍贵的密码。


四、作业
结合本节课所总结出来的本诗的写法指导,利用课前自己所查的图片资料,或创作一首诗歌,或发挥想象,编写一个小故事。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结合第一课时所总结出来的本诗的写法指导,展示学生创作。

教学过程
先给学生展示两篇范文,再让小组交换看小组其他成员的作品,小组讨论选出小组内最优秀的作品,通过多媒体展示,每个小组展示完毕,则由师生共同评论。

附范文:
琥珀
布封
这个故事开始在很久很久以前,约摸算来,总有一万年了。

一个夏天,太阳暖暖地照着,海在很远的地方奔腾怒吼,绿叶在树顶上飒飒地响。

一个小苍蝇展开柔嫩的绿翅膀,在太阳光里快乐地飞舞。

后来,它嗡嗡地穿过草地,飞进树林。

那里长着许多高大的松树,太阳照得火热,可以闻到一股松脂的香味。

那个小苍蝇停在一棵大松树上。

它伸起腿来掸翅膀,刷那长着一对红眼睛的圆脑袋,因为它飞了大半天,身上已经沾满了灰尘。

忽然有个蜘蛛划着长长的腿慢慢地爬过来,想把那个苍蝇当作一顿美餐。

它小心地划着长腿(要划动那八条腿,真不是容易的事情),沿着树干下来,离小苍蝇越来越近了。

“哎呀!”它想,“这个小东西身子并不大,除去一双绿翅膀,一对触须,剩下的就很少了。

不过少虽少,总还是一顿美餐。

要是我不小心,被她那大眼睛看见了,她马上飞开,我的美餐就要落空,说不定会饿上一天呢!”
小苍蝇不住地掸绿翅膀,刷圆脑袋,一点也不知道蜘蛛越来越近了。

晌午的太阳光热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树林,许多老松树上渗出厚厚的松脂,在太阳光里闪闪地发出金黄的光彩。

蜘蛛刚扑过去,突然发生了一件可怕的事情:一大滴松脂从树上
滴下来,刚好落在树干上,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里头。

松脂继续滴下来,盖住了原来的`,最后积成一个松脂球,把一对小虫重重包裹在里头。

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的时间一转眼过去了。

几千万绿翅膀的苍蝇跟八只脚的蜘蛛来了又去了。

谁也不会想到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对小虫被埋在一个松脂球里,挂在一棵老树上。

后来又有变故发生了。

陆地渐渐沉下去,海水渐渐漫上来,逼近那古老的森林。

有一天,水把森林淹没了。

波浪不断地向树干冲刷,甚至把树连根拔起,树就断绝了生机,慢慢地腐烂了。

剩下的只有那些松脂球,淹没在海沙下面。

又是几千年过去了,那些松脂球成了化石。

海风猛烈地吹,澎湃的波涛把海里的泥沙卷到岸边。

有个渔民和他的儿子经过海滩。

那孩子赤着脚,踏着沙土里一块硬硬的东西,就把它挖出来。

“爸爸,你看,”他快活地叫起来,“这是什么”
他爸爸接过来,仔细看了看。

“这是琥珀,孩子。

”他高兴地说,“有两个小东西关在里面呢,一个苍蝇,一个蜘蛛。

这是很少见的!”
在那块透明的琥珀里面,两个小东西还是好好地躺着。

我们可以看见苍蝇的翅膀和蜘蛛的长腿,可以看见它们身上的每一根毫毛。

还可以想像它们当时在粘稠的松脂里怎样挣扎,因为它们的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

从那块琥珀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一万多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

并且可以知道,在远古时代,世界上早已有那样的苍蝇和蜘蛛了。

(选自《千字文名篇导读》)鱼化石
艾青
动作多么活泼,
精力多么旺盛,
在浪花里跳跃,
在大海里浮沉;
不幸遇到火山爆发,
也可能是地震,
你失去了自由,
被埋进了灰尘;
过了多少亿年,
地质勘察队员在
岩层里发现你,
依然栩栩如生。

但你是沉默的,
连叹息也没有,
鳞和鳍都完整,
却不能动弹;
你绝对的静止,
对外界毫无反应,
看不见天和水,
听不见浪花的声音。

凝视着一片化石,傻瓜也得到教训:离开了运动,
就没有生命。

活着就要斗争,
在斗争中前进,
当死亡没有来临,把能量发挥干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