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试卷三
建设生态文明试卷试题包括答案.docx
![建设生态文明试卷试题包括答案.docx](https://img.taocdn.com/s3/m/faa2a86a33d4b14e852468e7.png)
1. 环境与政治关系的演进在不断深化和提升,其中我国第二代国家领导人取得的成就为()。
(单选题 3 分)得分:3分o A. 掀开了环境保护的序幕o B. 解决了环保的法制和基本政策问题o C. 开始较全面和系统阐述环境与发展的关系o D. 将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纳入到一个有机的和统一的科学体系2. 生态文明是以()为核心价值,以人与自然关系相协调为基础的和谐的现代化社会状态。
(单选题 3 分)得分:3分o A. 开发自然和保护环境o B. 尊重自然和保护环境o C. 开发自然和可持续发展o D. 尊重自然和可持续发展3.在人类文明发展史的演进中,征服自然和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观,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生产和消费模式体现了()文明的特征。
(单选题 3 分)得分:3分o A. 原始o B. 农业o C. 工业o D. 生态4. 国家领导人()同志做出了“保护环境的实质就是保护生产力”的科学论断。
(单选题 3 分)得分: 3 分o A. 毛泽东o B. 邓小平o C. 江泽民o D. 胡锦涛5.2005 年开始的()评选活动,对NGO、环保人士等民间机构或个人给予认可和表彰。
(单选题 3 分)得分:3分o A. 绿色中国年度人物o B.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o C. 品牌中国年度人物o D. 环保中国年度人物6. ()决定了环境问题的特征。
(单选题 3 分)得分:3分o A. 社会演变规律o B. 时代更替规律o C. 经济发展特征o D. 人类发展特征7. 人与自然关系的矛盾冲突使目前人类社会的文明难以为继,需要一场以协调()关系为核心内容的文明变革和转型。
(单选题 3 分)得分:3分o A. 人与人o B. 人与自然o C. 人与文化o D. 人与社会8.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
(单选题 3 分)得分:3分o A. 发展o B. 以人为本o C. 全面协调可持续o D. 统筹兼顾9.生态文明,是以()相关内容为特征或标志的、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新的一种新的文明形态。
森林病虫害防治与生态文明建设考核试卷
![森林病虫害防治与生态文明建设考核试卷](https://img.taocdn.com/s3/m/8d7c0029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92f0311.png)
D.只有专业防治才能解决森林病虫害问题
12.在森林病虫害防治中,哪种方法可以有效地降低化学农药的使用量?()
A.定期施肥
B.适时修剪枝条
C.采用生物防治方法
D.提高农药浓度
13.以下哪个因素不会影响森林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
A.气候条件
B.树种组成
C.地形地貌
D.人类活动
()
2.生态文明建设与森林病虫害防治之间存在何种关系?请从生态系统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进行分析。
()
3.描述森林病虫害监测预报的主要技术手段,并讨论这些技术在提高防治效率和减少病虫害损失方面的作用。
()
4.针对一个具体的森林病虫害案例,设计一套综合防治方案,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防治措施,并说明每种措施的预期效果和实施要点。
7. A、B、C
8. A、C、D
9. B、C
10. B、C
11. A、B、C、D
12. A、B、C、D
13. A、B、C
14. A、B、C、D
15. A、B、C
16. A、B、C
17. B、D
18. A、B、C
19. A、B、C、D
20. A、B、C、D
三、填空题
1.天敌昆虫
2.生物多样性
3.遥感
4.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
森林病虫害防治与生态文明建设考核试卷
考生姓名:________________答题日期:______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________判卷人:________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林业资源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考核试卷
![林业资源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考核试卷](https://img.taocdn.com/s3/m/35d1c681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10a535e.png)
B.上海
C.广州
D.深圳
14.以下哪种行为可能导致林业资源破坏?()
A.合理开发
B.乱砍滥伐
C.退耕还林
D.封山育林
15.以下哪项技术有助于林业资源保护?()
A.激光雷达
B.混凝土技术
C.电子政务
D.生物制药
16.以下哪个节日与生态文明建设有关?()
A.世界环境日
B.国际妇女节
C.世界地球日
B.推进退耕还林工程
C.发展人工林
D.加强林业执法
8.以下哪些做法有助于提高公众的生态文明意识?()
A.开展环保宣传教育活动
B.建立生态保护示范区
C.强化生态文明教育
D.举办生态文明建设论坛
9.以下哪些地区属于我国林业重点保护区?()
A.三江源地区
B.长江中下游地区
C.黄土高原地区
D.西南喀斯特地区
15. A
16. D
17. A
18. A
19. C
20. C
二、多选题
1. AB
2. ABCD
3. ABCD
4. ABCD
5. ABC
6. ABCD
7. ABC
8. ABCD
9. ABC
10. ABCD
11. ABCD
12. ABCD
13. ABC
14. ABC
15. ABCD
16. ABCD
17. ABCD
8.退耕还林工程是我国实施的一项重要生态工程,其主要目标是改善生态环境,增加______面积,促进农民增收。
9.绿色发展的理念要求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实现______、______、______的发展。
环境污染治理与生态文明建设考核试卷
![环境污染治理与生态文明建设考核试卷](https://img.taocdn.com/s3/m/459c049e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bcf8052.png)
C.降低环境污染
D.增加居民负担
14.以下哪些行为有助于保护野生动植物?()
A.减少野生动植物制品消费
B.参与野生动植物保护活动
C.遵守野生动植物保护法律法规
D.任意捕捉野生鸟类
15.以下哪些措施有助于降低噪音污染?()
A.城市绿化
B.限制高噪音活动时段
C.使用隔音材料
D.提高车辆喇叭音量
A.环境治理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共同参与
B.环境治理可以带来经济效益
C.环境治理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
D.环境治理短期内难以见到成效
20.以下哪个不属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原则?()
A.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B.绿色发展
C.资源利用最大化
D.保障人民群众生态权益
(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括号内)
二、多选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5.关于环境影响评价,以下哪项是正确的?()
A.环境影响评价仅关注项目建设的环境效益
B.环境影响评价无需公众参与
C.环境影响评价是预防为主的环境保护制度
D.环境影响评价主要关注项目经济效益
16.以下哪个不是固体废物的处理方式?()
A.填埋
B.焚烧
C.堆肥
D.回收利用
17.关于循环经济,以下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4.请论述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在经济发展中实现生态环境保护。
标准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D
2. C
3. C
4. A
5. C
6. D
7. D
8. C
9. C
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考核试卷
![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考核试卷](https://img.taocdn.com/s3/m/e1f78534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640f273.png)
4.生态文明建设中,__________是保障和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
5.在生态文明建设中,__________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6.生态文明建设强调__________,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7.生态文明建设的原则之一是__________,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调。
A.资源产权制度
B.环境保护制度
C.政绩考核制度
D.财政税收制度
三、填空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请将正确答案填到题目空白处)
1.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是坚持__________的发展理念。
2.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到2030年,__________明显改善。
A.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B.改善生态环境
C.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D.加速城市化进程
2.以下哪些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内涵?()
A.生态平衡
B.绿色发展
C.人与自然和谐
D.环境保护
3.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任务包括()
A.优化产业结构
B.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C.推广绿色生活方式
D.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4.以下哪些措施有助于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
A.实施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
B.推广节能减排技术
C.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D.加大对高污染企业的扶持
5.生态文明建设中,政府应承担的责任包括()
A.制定环保政策
B.加强环境监管
C.提供环保资金支持
D.直接参与环保项目
6.以下哪些因素可能影响生态文明建设的效果?()
绿色制造与生态文明建设试卷
![绿色制造与生态文明建设试卷](https://img.taocdn.com/s3/m/854e229f0029bd64783e2cdc.png)
绿色制造与生态文明建设试卷得分1001.单选题【本题型共13道题】1.生态城市的出现正是对应了()的要求A.可持续发展B.唯经济发展C.经济发展D.综合发展2.()既要反映当前经济发展水平,又要反映经济发展潜力。
A.经济指标B.生态环境指标C.生态网络指标D.管理指标3.()是人类利用资源获取价值实现的一种经济活动,其目的为了增加产出和经济收入,增加社会财富,以满足和改善人类的生活条件和福利水平。
A.工业生产B.农业生产C.创办企业D.承包农田4.食物链主要涉及有食物链关系的初级生产者、次级生产者和()之间的搭配。
A.分解者B.三级生产者C.多级生产者D.都不对5.倡导(),意味着确立一个新的价值尺度或价值核心A.生态文明B.节能环保C.绿色出行D.社会文明6.()则着力于处理当代人与当代人、当代人与后代人、人类与自然之间的错综复杂的关系。
A.政治建设B.经济建设C.文化建设D.生态文明建设7.()生态学家O.Yanitsy(1984)首次正式提出生态城市概念A.前苏联B.德国C.美国D.瑞典8.解决生态环境恶化的问题,最重要的是从“治本”入手。
“本”就是深藏于人们心灵的以()为核心的生态文明意识或观念A.生态道德意识B.经济手段C.宣传手段D.个人意识苏醒9.()是指对人体健康或者环境造成现实危害或者潜在危害的废弃物,同时也包括对人体健康有害的重金属或有毒物质废弃物A.有害垃圾B.无用垃圾C.危险垃圾D.废弃垃圾10.()直接影响到生态文明建设的水平A.政治建设B.经济建设C.文化建设D.社会建设11.自()年地球高峰会议正式提出“永续发展”主题,绿色消费被视为是达成全球永续发展目标的重要工作。
A.1990B.1991C.1992D.199312.()是按生态经济原理和知识经济规律组织起来的基于生态系统承载能力,具有高效的经济过程及和谐的生态功能的网络型、进化型产业A.生态产业B.知识产业C.绿化产业D.人文产业13.生态文明建设要求所有的经济活动,都要从()即人与自然和谐的要求出发A.生态学原则B.科技至上原则C.经济至上D.以人为主2.多选题【本题型共2道题】1.市区水资源利用的措施包括:()A.开发各种节水技术节约用水B.雨、污水分流,建设储蓄雨水的设施C.路面采用不含锌的材料,下水道口采取隔油措施D.通过湿地等进行自然净化2.目前我国的生态文明科技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他们表现在哪些方面?()A.环境管理决策中部分热点问题的科技支撑能力尚需进一步提高B.基础性研究需要进一步加强C.现有环境科技体制机制和人才队伍难以适应科技创新需要D.环境基础信息获取与共享能力相对薄弱3.判断题【本题型共5道题】1.在我国走科技进步促进发展与保护建设生态文明相统一的协调发展之路是可行的Y.对N.错2.新一轮工业革命将以绿色科技为主导Y.对N.错3.生态文明的核心是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考核试卷
![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考核试卷](https://img.taocdn.com/s3/m/6d917d76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89.png)
B.加强环境监测技术研发
C.限制高污染行业技术进步
D.促进环保产业发展
15.以下哪个组织是国际生态文明建设的合作平台?()
A.联合国环境规划署
B.世界贸易组织
C.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D.世界卫生组织
16.以下哪个城市被誉为“世界生态文明建设的样板”?()
A.伦敦
B.纽约
C.东京
D.斯德哥尔摩
A.清洁能源技术
B.资源循环利用术
C.环境监测技术
D.化石能源开发技术
11.生态文明建设的评价指标体系应包括以下哪些指标?()
A.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B.资源消耗强度
C.环境污染指数
D.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12.以下哪些是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国际合作机制?()
A.巴黎协定
B.生物多样性公约
C.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A.大力发展绿色能源
B.严格保护生态环境
C.加大化石能源开采
D.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4.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基础,以下哪项是错误的?()
A.生态学原理
B.环境伦理学
C.经济增长论
D.可持续发展论
5.以下哪个国家被誉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典范”?()
A.中国
B.美国
C.日本
D.巴西
6.以下哪项不属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途径?()
2.实践途径:
-绿色发展: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展循环经济,降低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
-生态保护:加强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严格保护生态环境,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公众参与:提高公众环保意识,鼓励公众参与环保活动,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生态文明建设格局。
成效案例:浙江省“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提升了农村生态环境质量,促进了绿色发展。
环保生态文明80分试卷供参考总结讲解
![环保生态文明80分试卷供参考总结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64da0eb5d5bbfd0a79567396.png)
∙ 1.()进一步推进加工工业、养殖业、种植业产业链耦合体系,延伸生态产业链,完善综合性立体生态循环经济模式,重点推进水牛奶酪乳品加工项目、生物有机肥项目、南珠复兴项目、奶水牛规模养殖项目建设,开发动员常乐有机产业园,生产高值有机农产品。
(单选题2分)o A.北海东园家酒循环经济示范园o B.玉林龙潭再生资源循环利用示范园区o C.广西农垦糖业循环经济示范区o D.广西鹿寨循环化改造示范园区∙ 2.目前入侵山口红树林保护区的外来物种主要是互花米草和()。
(单选题2分)o A.豚草o B.飞机草o C.水葫芦o D.无瓣海桑∙ 3.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是()。
(单选题2分)o A.生态公正o B.经济发展o C.生态安全o D.新能源革命∙ 4.注重引导群众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旅游观,引导企业树立可持续的发展观,加快推动旅游业从规模增长型发展模式向()发展模式转变。
(单选题2分)o A.协同联盟型o B.质量效益型o C.规模增长型o D.市场推进型∙ 5.为建成广西特色水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应坚持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全面落实,全面建立()。
(单选题2分)o A.限制纳污制度o B.“三条红线”和“四项制度”o C.取水许可制度o D.“四项制度”∙ 6.根据《广西水资源综合规划(2010-2030年)》,到2015年,全区重要江河湖库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到()。
(单选题2分)o A.0.86o B.0.89o C.0.9o D.0.95∙7.关于广西旅游面临的问题,以下哪种说法是错误的?()(单选题2分)o A.一批批“候鸟人”在巴马进行养生,租住当地农民的房子,日均消费比其在原来居住地高出不少o B.广西每百平方千米土地拥有铁路、高速公路里程,均居全国第20位以后o C.一些自然保护区规划、经济发展规划、企业旅游发展规划都在景区内发生作用,规划之间缺乏沟通和协调,存在相互交叉、冲突的现象o D.旅游基础设施投资一般投资回收期比较长,回报率低,对民间资本的吸引力不强∙8.2013年监测结果表明,钦州湾围填海工程附近绝大部分海域海水水质()标准,主要超标因子为无机氮。
2022年广西公需科目广西生态文明试卷答案(4套)
![2022年广西公需科目广西生态文明试卷答案(4套)](https://img.taocdn.com/s3/m/f0a88fcd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fa.png)
广西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满分答案案1、广西拥有大陆海岸线1600公里,占全国的8.9%,居全国第(C)位。
A.7B.4C.6D.5A.南宁市B.梧州市C.桂林市D.柳州市3、为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应加强用水定额和计划用水管理,实施建设项目节水设施与主体工程(D)制度。
A.“三条红线”B.“四同时”C.“四项制度”D.“三同时”广西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满分答案4、广西湿地主要保护形式有(A)、湿地公园、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以及其它保护形式的保护。
A.生态保护区B.基本农田保护区C.湿地保护区D.自然保护区5、《“美丽广西”乡村建设重大活动规划纲要(2022-2022)》提出要按照清洁乡村、(B)乡村、宜居乡村、幸福乡村4个阶段持续推进“美丽广西”建设。
A.绿色B.生态C.优美D.富裕6、广西严格控制污染物新增量,把(C)作为建设项目环评审批的前置条件,对新建、技改、扩建的“两高”项目坚持“等量置换”。
A.产业结构优化升级B.淘汰落后产能C.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广西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满分答案D.开发布局调整7、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被列为国家(A)。
A.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试点企业B.第一批循环经济试点单位C.第三批循环经济试点单位D.第二批循环经济试点单位8、广西的制糖业做到了把甘蔗从头到尾“吃干榨尽”,实现了(C)。
A.固体废弃物较多排放B.固体废弃物多排放C.固体废弃物零排放D.固体废弃物少排放9、广西开展机动车污染防治,推进氮氧化物减排,在全区14个设区城市成立了(D),建立了广西机动车环保检验管理信息系统。
A.淘汰老旧机动车监管机构B.重型汽油车限行管理机构C.淘汰黄标车监管机构D.机动车排气污染监管机构广西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满分答案10、到2022年,力争广西1/3以上地级城市初步实现餐厨废弃物分类收运和资源化利用,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能力达到(D)。
A.25万吨/年B.10万吨/年C.15万吨/年D.20万吨/年11、(C)是指柳州、来宾、河池市区域一体化发展。
生态保护工程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考核试卷
![生态保护工程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考核试卷](https://img.taocdn.com/s3/m/38caf181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a351b11.png)
C.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
D.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2.生态保护红线是指()
A.在生态环境脆弱区域实行严格保护的政策
B.划定一定面积的土地作为生态保护区域
C.规定各类开发建设活动不得触碰的底线
D.对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的地区实施限制开发
3.以下哪种做法有利于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1.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包括以下哪些方面的内容?()
A.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
B.资源节约利用制度
C.生态保护补偿制度
D.所有上述内容
2.以下哪些措施有助于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
A.推广绿色生产方式
B.实施严格的环保法规
C.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D.减少环保投入
3.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中,生态保护红线制度的主要功能是?()
3.分析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4.请谈谈你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理解,以及你认为在试验区内应如何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标准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B
2. C
3. B
4. C
5. D
6. C
7. B
8. C
9. D
10. A
11. C
12. C
13. A
14. C
A.长江经济带
B.珠三角地区
C.海南省
D.京津冀地区
13.以下哪项措施有助于完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
A.明确赔偿范围和标准
B.加大处罚力度
C.减少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
D.限制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
14.以下哪项措施不属于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生态保护补偿制度?()
生态文明建设试卷
![生态文明建设试卷](https://img.taocdn.com/s3/m/eafd5a52312b3169a451a43d.png)
《生态文明建设》试卷一、单选题1、生态文明建设规划所规定的环境质量以维持(A整体生态环境)平衡为原则。
2、(B《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是世界上第一个为全面控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以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给人类经济和社会带来不利影响的国际公约。
3、(D十八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4、循环经济得到培育发展,实现资源在生产链条中多次、反复、循环利用,形成(A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流动。
5、低碳农业,就其本质来说,是一种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和(A高效益)的农业,即所谓的三低一高农业。
6、人口问题本质上是(D发展)问题。
7、健全的生态法律制度体系,既是(B生态文明)的标志,也是生态保护的屏障。
8、生态系统中,没有单个独立存在物,每一个生物都与其他生物、与环境的其他因素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共生、合作中存在,形成活的(C生命共同体)。
9、低碳经济的特征是以减少(D温室气体排放)为目标。
10、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家、道家、佛教中都有很多生态伦理思想,主要包括(C天人合一)的生存主张、“和谐共生”的价值追求、“知天畏命”的道德态度、“仁爱万物”的道德情怀、“爱有差等”的道德原则、“与天地参”的道德理想。
11、生态农业最基本的生产资料是(B土地)。
12、主体功能区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实现(B人口与经济)合理分布的有效途径。
13、生态文明社会建设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生态承载力,注重提高生态服务功能,在环境、资源承载力下统筹协调产业结构布局和(D人口)结构区域分布。
14、(D民族文化)是中国特色城镇化不能缺失的灵魂。
15、下列能源中属于不可再生能源的是(A天然气)。
16、“以财税、金融和产业政策等经济手段为主,遵循市场经济运行规律,促进资源向高效企业集中,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属于(D完善补充机制)。
生态保护红线与生态文明建设考核试卷
![生态保护红线与生态文明建设考核试卷](https://img.taocdn.com/s3/m/50df1e64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21.png)
C.地方政府意愿
D.社会舆论
7.以下哪个区域不适宜划入生态保护红线?()
A.滨海湿地
B.高原草甸
C.城市建成区
D.森林公园
8.生态文明建设考核的核心指标是()
A. GDP
B.绿色发展指数
C.人口数量
D.工业产值
9.生态保护红线政策对于违规开发活动的处罚措施包括()
A.限制贷款
B.限制一切开发活动的区域
C.确保GDP增长不受影响的界限
D.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具体指标
2.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目标是()
A.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B.提高国民生产总值
C.加大资源开发力度
D.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
3.以下哪项不是生态保护红线政策的基本原则?()
A.科学合理、适度开发
B.优化布局、分级管控
B.退耕还林还草
C.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D.城市绿化工程
18.生态文明建设考核结果的应用包括()
A.作为地方政府政绩考核依据
B.用于环保资金分配
C.作为项目审批的参考
D.用于环保宣传教育
19.以下哪些情况可能导致生态保护红线区域调整?()
A.生态环境质量改善
B.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需要
C.地方政府经济发展需求
C.两者相互独立,互不影响
D.两者之间无明确关系
18.以下哪个因素会影响生态文明建设考核的结果?()
A.地区经济发展水平
B.环保意识普及程度
C.城市绿化面积
D.以上都是
19.生态保护红线政策的实施对于以下哪个方面的影响最为显著?()
A.环境质量改善
B.地区经济发展速度
C.城市பைடு நூலகம்口密度
草原草原生态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考核试卷
![草原草原生态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考核试卷](https://img.taocdn.com/s3/m/d6a0266c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90.png)
B.维护生物多样性
C.合理利用草原资源
D.提高草原经济效益
2.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A.气候变化
B.人为干扰
C.生物种类
D.地质地貌
3.生态文明建设的措施包括:()
A.退耕还林还草
B.发展循环经济
C.严格环境法规
D.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4.草原退化可能带来的影响有:()
5. ABC
6. ABC
7. AC
8. ABCD
9. ABC
10. ABCD
11. ABC
12. ABCD
13. ABC
14. AB
15. ABC
16. ABCD
17. ABC
18. ABC
19. ABCD
20. ABC
三、填空题
1.植被
2.生态平衡
3.北方
4.草本植物
5.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6.退耕还草
7.狼
8.太阳能
9.生物多样性
10.相互促进
四、判断题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五、主观题(参考)
1.草原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在于其维护生态平衡、生物多样性和地区气候稳定。面临的挑战包括过度放牧、草原退化、气候变化等。有效措施有:实施草原轮牧制度、恢复草原植被、推广生态农业等。
C.提高草原开垦率
D.增加草原植被覆盖率
8.草原生态保护的主要目的是:()
A.提高草原经济效益
B.维护生物多样性
C.满足人类需求
D.增加草原面积
生态保护与生态文明教育考核试卷
![生态保护与生态文明教育考核试卷](https://img.taocdn.com/s3/m/2c811147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b4.png)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五、主观题(参考)
1.生态文明建设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强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生态文明建设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
2.面临挑战:环境污染、生态退化、资源枯竭。解决措施:加强法律法规建设,提高环保意识,实施生态补偿机制,发展绿色经济。
5.建立自然保护区、迁地保护、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
6.严格控制工业排放、提高汽车尾气排放标准、加大绿化面积
7.《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8.生态保护补偿基金、生态红线政策、资源税改革
9.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
10.新闻媒体、社区活动、课堂教学
10.以下哪项措施有助于防治大气污染?()
A.严格控制工业排放
B.提高汽车尾气排放标准
C.加大煤炭消费比重
D.减少绿化面积
11.以下哪个不属于水污染的主要原因?()
A.工业废水排放
B.生活污水排放
C.农业面源污染
D.地下水超采
12.以下哪项措施有助于保护土壤环境?()
A.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
B.大量使用地膜
C.严格限制野生动物贸易
D.过度开发自然资源
6.以下哪些因素可能导致气候变化?()
A.人为排放温室气体
B.地球公转速度变化
C.太阳辐射强度变化
D.大气层臭氧减少
7.以下哪些措施有助于减少碳排放?()
A.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B.开发利用清洁能源
绿色制造与生态文明建设试卷
![绿色制造与生态文明建设试卷](https://img.taocdn.com/s3/m/7d68b514aaea998fcc220eef.png)
绿色制造与生态文明建设试卷得分 1001.单选题【本题型共 13 道题】1.生态城市的出现正是对应了()的要求A.可持续发展B.唯经济发展C.经济发展D.综合发展2.()既要反映当前经济发展水平,又要反映经济发展潜力。
A.经济指标B.生态环境指标C.生态网络指标D.管理指标3.()是人类利用资源获取价值实现的一种经济活动,其目的为了增加产出和经济收入,增加社会财富,以满足和改善人类的生活条件和福利水平。
A.工业生产B.农业生产C.创办企业D.承包农田4.食物链主要涉及有食物链关系的初级生产者、次级生产者和()之间的搭配。
A.分解者B.三级生产者C.多级生产者D.都不对5.倡导(),意味着确立一个新的价值尺度或价值核心A.生态文明B.节能环保C.绿色出行D.社会文明6.()则着力于处理当代人与当代人、当代人与后代人、人类与自然之间的错综复杂的关系。
A.政治建设B.经济建设C.文化建设D.生态文明建设7.()生态学家 O.Yanitsy(1984) 首次正式提出生态城市概念A.前苏联B.德国C.美国D.瑞典8.解决生态环境恶化的问题,最重要的是从“治本”入手。
“本”就是深藏于人们心灵的以()为核心的生态文明意识或观念A.生态道德意识B.经济手段C.宣传手段D.个人意识苏醒9.()是指对人体健康或者环境造成现实危害或者潜在危害的废弃物,同时也包括对人体健康有害的重金属或有毒物质废弃物A.有害垃圾B.无用垃圾C.危险垃圾D.废弃垃圾10.()直接影响到生态文明建设的水平A.政治建设B.经济建设C.文化建设D.社会建设11.自()年地球高峰会议正式提出“永续发展”主题,绿色消费被视为是达成全球永续发展目标的重要工作。
A. 1990B. 1991C. 1992D. 199312.()是按生态经济原理和知识经济规律组织起来的基于生态系统承载能力,具有高效的经济过程及和谐的生态功能的网络型、进化型产业A.生态产业B.知识产业C.绿化产业D.人文产业13.生态文明建设要求所有的经济活动,都要从()即人与自然和谐的要求出发A.生态学原则B.科技至上原则C.经济至上D.以人为主2.多选题【本题型共 2 道题】1.市区水资源利用的措施包括 : ()A.开发各种节水技术节约用水B.雨、污水分流,建设储蓄雨水的设施C.路面采用不含锌的材料,下水道口采取隔油措施D.通过湿地等进行自然净化2.目前我国的生态文明科技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 他们表现在哪些方面 ?()A.环境管理决策中部分热点问题的科技支撑能力尚需进一步提高B.基础性研究需要进一步加强C.现有环境科技体制机制和人才队伍难以适应科技创新需要D.环境基础信息获取与共享能力相对薄弱3. 判断题【本题型共 5 道题】1.在我国走科技进步促进发展与保护建设生态文明相统一的协调发展之路是可行的Y.对N.错2.新一轮工业革命将以绿色科技为主导Y.对N.错3.生态文明的核心是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生态环境监测与生态文明建设考核试卷
![生态环境监测与生态文明建设考核试卷](https://img.taocdn.com/s3/m/1ebdfe3e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ba.png)
C.监测污染源分布
D.评价生态文明建设成果
2.以下哪项不属于生态环境监测的内容?()
A.大气质量监测
B.水质监测
C.人口普查
D.土壤污染监测
3.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目标是()
A.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结合
B.单纯追求经济发展
C.限制人口增长
D.加大资源开发力度
4.以下哪个指标不能反映生态环境质量?()
A.环境保护法
B.森林法
C.水污染防治法
D.专利法
17.以下哪些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公众参与方式?()
A.环保宣传
B.社会监督
C.环保志愿服务
D.环保教育培训
18.以下哪些行为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A.随意丢弃塑料制品
B.过量使用化肥农药
C.大规模开发自然资源
D.所有以上选项
19.以下哪些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长期任务?()
A.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B.发展绿色交通
C.严格环保法规
D.增加工业生产规模
5.生态文明建设考核的主要指标包括哪些?()
A.资源消耗强度
B.环境质量指数
C.生态保护红线
D.人均GDP
6.以下哪些是可再生能源?()
A.太阳能
B.风能
C.水能
D.煤炭
7.以下哪些行为有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
A.保护自然保护区
生态环境监测与生态文明建设考核试卷
考生姓名:__________答题日期: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_判卷人:_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土壤污染治理与生态文明建设考核试卷
![土壤污染治理与生态文明建设考核试卷](https://img.taocdn.com/s3/m/9c490741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d0.png)
B.土壤淋洗
C.土壤覆盖
D.植物提取
8.以下哪些污染物在土壤中容易累积?()
A.重金属
B.有机氯农药
C.多环芳烃
D.氮磷营养物质
9.以下哪些行为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
A.绿色出行
B.节能减排
C.乱砍滥伐
D.保护野生动植物
10.以下哪些是土壤污染治理的主要目标?()
A.恢复土壤生态功能
B.城市生活污水排放
C.大气沉降
D.所有以上选项
2.以下哪项不是土壤污染治理的方法?()
A.生物修复
B.化学修复
C.物理修复
D.大量使用化肥
3.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A.绿色发展
B.可持续发展
C.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D.所有以上选项
4.以下哪种污染物在土壤中难降解?()
A.石油烃
B.农药
C.重金属
A.完善法律法规
B.提高监测能力
C.强化责任追究
D.增加资金投入
17.以下哪些情况下需要进行土壤污染修复?()
A.土壤污染超过标准限值
B.土壤污染影响人体健康
C.土壤污染影响农业生产
D.土壤污染导致生态环境恶化
18.以下哪些是土壤污染修复的限制因素?()
A.成本高昂
B.技术限制
C.修复周期长
D.环境风险
标准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D
2. D
3. D
4. C
5. A
6. D
7. A
8. D
9. D
10. A
11. C
12. D
13. C
14. D
继续教育作业生态文明建设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
![继续教育作业生态文明建设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fc9bb2e1ed9ad51f11df24d.png)
一、填空题、1.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提到,辩证自然观认为物质具有运动性和主体性。
(填空)2. 生态补偿是维护生态利益平衡的最后一道防线。
(填空)3. 公民环境权是指公民享有的在不被污染和破坏的环境中生存及利用环境资源的权利。
(填空)4.公共产品的两个基本特征使其自身很难排除他人染指其产生的不可分割的效益,这就使得公共产品使用过程中容易产生两个问题:公地的悲剧和搭便车问题。
5.低碳经济本质上就是可持续发展经济。
6.公民环境权是指公民享有的在不被污染和破坏的环境中生存及利用环境资源的权利。
(填空 )7.生态平衡最明显表现就是系统中的物种数量和种群规模相对平稳。
(填空 )8. 循环经济就是在物质循环、再生、利用的基础上发展经济。
(填空 )9. 支持西部地区特别是重要生态功能区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发展替代10.产业和特色产业,推动区域间产业梯度转移和要素合理流动,促进西部地区加快发展。
(填空 )11.生态文明建设是环境保护的灵魂,环境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主阵地。
12.生态文化形成和发展过程,实质上是人类文明的生态化过程。
13.生态补偿是维护生态利益平衡的最后一道防线。
14.公共产品的两个基本特征使其自身很难排除他人染指其产生的不可分割的效益,这就使得公共产品使用过生态文化的研究对象是人与自然相互关系以及由此而形成的所有文化现象。
(填空 )15.生态,亦即自然生态,指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和存在状态。
(填空 )16.人口的增长和工业的发展使燃料燃烧所排出的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硫氧化物增加,造成能源供应紧张以及温室效应的产生。
(填空 )17.生态农业开发和利用对象是自然生态资源。
(填空 )18.面对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生态危机的挑战,更加需要倡导和建立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生态文明,从根本上确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填空 )19.生活垃圾指人们在日常生活过程中作为人们日常生活提供服务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
铝冶炼与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实践考核试卷
![铝冶炼与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实践考核试卷](https://img.taocdn.com/s3/m/f6d0c499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dd14370.png)
9. ABC
10. ABCD
11. ABC
12. ABCD
13. ABC
14. ABCD
15. ABCD
16. ABCD
17. ABCD
18. ABCD
19. ABCD
20. ABCD
三、填空题
1. Al
2.氟化铝
3.可持续发展
4.氧化铝
5.降低
6.提高用水效率、实施废水处理
7.回收利用
标准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A
2. D
3. C
4. B
5. C
6. D
7. A
8. C
9. C
10. A
11. D
12. A
13. C
14. D
15. B
16. C
17. D
18. A
19. B
20. D
二、多选题
1. ABC
2. ABCD
3. ABC
4. ABCD
5. ABCD
6. ABC
7. ABCD
A.提高铸造技术
B.提高熔炼效率
C.减少金属损失
D.增加铝锭产量
12.以下哪些是铝冶炼企业的绿色生产措施?()
A.使用低能耗设备
B.采用环保型原材料
C.提高生产过程的自动化
D.减少生产过程中的废物产生
13.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铝冶炼过程中的能耗?()
A.电流效率
B.电解质成分
C.电解槽设计
D.环境温度
3.实践措施:提高资源利用率、废渣废水处理、矿区生态修复、清洁生产等。
4.平衡关系:通过技术创新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废物排放,同时满足环保要求,实现环境与经济的双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三)单选题1 ()是环境保护的重要基础和有力支撑,一个法治、公平、正义、诚信、有序的社会,可以把环境保护的理念和要求渗透到社会发展的各个层面,带动环境保护水平全面提升。
A 科技创新B 法制建设C 社会进步D 经济发展模式2 加强环境保护促进社会和谐与进步,在维护环境公平正义时必须坚持几个基本原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B建立和完善污染损害赔偿机制C强化刑事处罚途径?D强化司法救济途径3 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体现了()。
A人性化B规范化C制度化D社会公平?4 今后一个时期污染防治的主要任务不包括()A 加快江河湖海水环境治理B 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C 实施城市和区域大气污染防治D 加强固体废物和噪声污染防治5 我国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大部分达到()标准以上。
A 一级B 二级C 三级D 四级6 国水和大气环境污染还十分突出,全国大江大河仍有近四分之一的监测面超过()水体水质。
A III类B IV类C V类D劣V类7 城市机动车保有量加快增加,导致大中型城市空气中的()和挥发性有机物浓度增高,造成光化学烟雾污染和大气灰霾频繁发生。
A 二氧化硫B 二氧化碳C 氢氧化物D 氮氧化物8 要加大节能工作力度,首先要强化()考核,完善节能法规和标准,健全节能市场化机制和对企业的激励与约束。
A重点用能单位节能B能源消耗总量控制C高耗能行业D节能目标责任9 实现2020年()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任务。
A 调整能源消费结构B 加快低碳技术研发和应用C 建立完善温室气体排放监测制度D 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行动目标10 为了让江河湖泊休养生息,国家制定了全国湖库生态安全评估机制,提出综合治理方案,实施九大重点湖泊水库()污染防治方案。
A 全面截污B 一湖一策C 禁止渔业养殖D 禁止违规占用水域11 为进一步改善城市环境质量,要加大机动车污染控制力度,推行在用车的环保合格标志,强化车辆的环保检测,加快淘汰()。
A高排放车辆B黄标车C老旧车D高污染柴油车12 下列()不是固体废物和化学污染防治的原则。
A减量化B资源化C无害化D规范化13 到2020年,我国人口将达到14亿左右,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预计平均为()。
A 45%B 35%C 25%D 15%14 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是()。
A转变经济发展方式B改善生态环境质量C树立尊重和爱护自然的观念D加快科学技术创新发展15 开展环境领域国际合作应遵循()提出的“相互帮助、协力推进,共同呵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的战略方针。
A十五大B十六大C十七大D十八大16 制定环境保护措施时,要避免发达国家走过的“先污染后治理、牺牲好环境换区经济增长”的环保老路,探索走出一条代价小、效益好、排放低、()的中国环境保护新道路。
A可持续B高科技C低碳D绿色17 在环境保护措施制定时,要实行最严厉的环境保护制度,凡是不符合环保要求的建设项目一律()。
A限批B要先补偿环境损失C不许兴建D先治理后建设18 ()的关系是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中必须首先处理好的基本关系。
A人与自然B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C环境保护与科技发展D环境保护与环境治理19 要加强重点行业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实施“三同时”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制度,下列不适用“三同时”管理制度的是()。
A新建项目B改建项目C扩建项目D原有项目20 要以()为依据,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和生产力布局,促进环境保护参与综合决策,科学制定社会经济发展目标。
A资源环境承载力B当地环境C当地自然环境D区域比较优势21 我国把发展()经济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
A循环B低碳C节能D绿色×22 《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自()起正式实施。
A 2008/1/1B 2008/12/1C 2009/1/1D 2009/12/123 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要求和重要任务。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
A发展生产力B改善生存环境C保护人民切身利益D保护可持续发展24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近年来平均以每年()的速度在增长。
A 30% ×B 40% ×C 50%D 60%25 ()已成为对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威胁最大的问题。
A气候变化问题 B 酸雨 C 土地沙漠化 D 水污染26 下列能源中,不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A风能B化石能源C太阳能D生物质能27 在人类的文明历程中,人与自热矛盾最为尖锐的是()。
A生态文明建设B原始文明建设C工业文明建设D农业文明建设28 以下对我国二氧化碳排放现状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排放总量居世界首位B每年排放量的增殖是师姐总增值的70%左右C很多发展中国家都要求中国承担减排责任D人均排放量民低于世界人均值29 在实践途径上,生态文明视为()的生产生活方式。
A为所欲为B不受约束C自觉自律D自强不息30 所谓环境保护的()作用,就是通过推进污染的减排,腾出和扩大容量。
A 扩容B 优化C 助推D 增殖31 党的()第一次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
A 十五大B 十六大C 十七大D 十八大×32 ()是我国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必要选择。
A保护环境B生态文明建设C发展循环经济D强化环境法治33 我国现阶段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面临的直接挑战和压力不包括()。
A资源能源短缺B生态环境破坏C环境科学落后D污染严重34 全国地表水污染依然较重,2009年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和辽河等七大水系水质总体为()A轻微污染B轻度污染?C中度污染×D中度重污染35 截至2009年底,全国共建立种类自然保护区2541个,85%的野生动物种群在自然保护区中得到保护,下列属于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哺乳动物的是()……D蜂猴36 在积极推进生态建设示范工作时,在生态省(市、县)、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村建设过程中,要以()为核心。
A改善环境质量B生态经济C普及生态文化D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37 开展生态保护与建设要增强科技支撑,优先安排重大生态环境问题与()科研课题。
A 关键技术B 城市水体生态修复C 土壤污染防治D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38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发达国家在防治环境污染方面,经历了()A 从末端治理到源头与过程控制和强调预防的转变B 从强调保护自然环境向以保护人体健康为首要目标转变C 从主要关注国内环境问题向跨界环境问题和全球环境问题转变D 从对立到共赢的转变39 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给我国的资源与环境保护带来了现实利益,通过进口材料和能源,可以()。
A缓解了我国资源短缺和能源供求失衡的矛盾B减少了直接进口的资源数量C提高了国内资源利用效率D提高了环境治理水平40 我国将发展“绿色经济”作为推动后金融危机经济转型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我国的“绿色经济”不包括()?A传统产业B循环经济× C低碳经济× D战略性新产业多选题41 在体制机制上,要建立资金投入机制、()。
?A激励约束机制B干部考核机制C公众参与机制D齐抓共管机制42 下列哪些法律的颁布,保障了公众在环境保护中的知情权和参与权。
?A《环境保护法》B《刑法》C《民法》D《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与暂行办法》43 下列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
A水能B风能C生物质能D煤炭44 为了增强适应气候变化能力,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A推行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消费模式B大力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C建立完善温室气体排放和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制度D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45 为了全面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要大力推进()等区域大气联防联控机制。
A津京冀B长三角C珠三角D雄安新区?46 我国污染防治所采取的主要对策和措施包括四大方面,下列正确的是()。
A 加强节能减排监管,强化目标责任制B 确保环境安全,强化执法监督和应急管理C 严格环保准入,构建工业污染治理新体系(预防体系)D 完善相关政策,建立污染防治的长效机制47 开展生态保护与建设要增强科技支撑,优先安排()A关键技术科研课题B城市水体生态修复C土壤污染防治D重大生态环境问题48 下列选项中,属于生态工业学理念的是()。
A生命周期管理B产业共生C城市矿山D机器大生产49 循环经济的“3R”原则有A再循环B资源化C减量化D低利用50 以()为标志,可持续发展从理念走向战略和实践。
A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B 2000年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C 1996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D 2002年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51 1997年党的十五大报告强调,要实施()和()的重大战略。
A科教兴国B以人为本C可持续发展D和谐发展52 建设生态文明实质就是要建设()的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A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前提B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C以自然规律为准则D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53 现阶段,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路要求坚持()。
?A和谐原则B循环原则C协调原则D发展原则54 总结三十多年来的探索实践,要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主动避免发达国家走过的“先污染后治理、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增长”的环保老路,探索走出一条()的中国环境保护新道路。
A代价小B效益好C排放低D可持续55 下列关于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A两者关系是环境与发展关系中的基本问题B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二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C离开环境保护经济发展势必是“缘木求鱼”D经济发展决定社会发展的水平,环境保护决定社会发展的条件56 提高环境准入门槛,充分发挥环境影响评价在宏观调控中的重要作用,对()等问题突出的地区,都要实行“区域限批”。
A 没有完成淘汰落后产能任务B 环境违法严重C 超过总量控制指标D 重点治污项目建设滞后57 环境保护是民生问题,要将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等问题作为环保工作的着力点和突破口。
A饮用水安全B空气质量不达标C重金属污染D农村脏乱差58 我国污染防治工作自20世纪70年代起步以来逐步深入,污染防治取得了明显的进展,主要体现在()。
A加强水和大气污染防治,环境质量彻底改善B重点流域区域环境治理持续推进,江河湖泊休息养生息战略全面实施C城市环境管理不断深化,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普遍实施D工业污染防治工作不断加强,落后产能淘汰力度不断加大,治理达标企业不断增加59 下列属于污染排放量较大的行业是()A钢铁B水泥C电力D交通运输60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污染防治工作的总体思路是()A 以全面改善环境质量为污染防治的根本任务B 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C 全面推进,重点突破,以减少污染物产生和排放为途径D 以加强重金属污染治理等危害群众健康、影响可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为切入点判断题61 温室效应是一种生态灾害(√)62 要像保护耕地一样,执行环境保护制度,凡是不符合环保要求的建设项目一律不许兴建(√)63 在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高速发展中,环保旧账尚未还清,又欠新账(√)64 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我们可以照搬西方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办法,及时将污染转移出去(×)65 太阳能产业属于七大战略新兴产业(√)66 对重污染企业要依法强制公开环境信息,加强社会监督(√)67 日本出现的自然资源保护运动标志着发达国家环境保护的萌芽(×)68 从发达国家的环境保护历史看,决策者的政治意愿是“自下而上”解决环境问题的关键因素(×)69 美国等发达国家都将环境方面的投资作为经济刺激议案中的重要内容,其意图就是通过发展“绿色经济”,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70 联合国大会每年的6月6日为“世界环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