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建模__综合题目参考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合题目参考答案
1. 赛程安排(2002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D 题)
(1)用多种方法都能给出一个达到要求的赛程。
(2)用多种方法可以证明n 支球队“各队每两场比赛最小相隔场次r 的上界”
(如n =5时上界为1)是⎥⎦
⎤⎢⎣⎡-23n ,如: 设赛程中某场比赛是i ,j 两队, i 队参加的下一场比赛是i ,k 两队(k ≠j ),
要使各队每两场比赛最小相隔场次为r ,则上述两场比赛之间必须有除i ,j ,k
以外的2r 支球队参赛,于是32+≥r n ,注意到r 为整数即得⎥⎦
⎤⎢⎣⎡-≤23n r 。 (3)用构造性的办法可以证明这个上界是可以达到的,即对任意的n 编排出达
到该上界的赛程。如对于n =8, n =9可以得到:
可以看到,n =8时每两场比赛相隔场次数只有2,3,4,n =9时每两场比赛
相隔场次数只有3,4,以上结果可以推广,即n 为偶数时每两场比赛相隔场次数
只有22-n ,12-n ,2n ,n 为奇数时只有2
3-n ,21-n 。 (4)衡量赛程优劣的其他指标如
平均相隔场次 记第i 队第j 个间隔场次数为ij c ,
2,2,1,,,2,1-==n j n i ,则平均相隔场次为∑∑=-=-=n i n j ij c n n r 121
)2(1
r 是赛程整体意义下的指标,它越大越好。可以计算n =8,n =9的r ,并讨
论它是否达到上界。
相隔场次的最大偏差 定义
||,r c M a x f ij j i -=
∑-=--=2
1|)2(|n j ij r n c Max g
f 为整个赛程相隔场次的最大偏差,
g 为球队之间相隔场次的最大偏差,
它们都是越小越好。可以计算n =8,n =9的f ,g ,并讨论它是否达到上界。
参考文献工程数学学报第20卷第5期2003
2. 影院座位设计
建立满意度函数),(βαf ,可以认为α和β无关, ()()βαβαh g f -=),(,g ,
h 取尽量简单的形式,
如αα=)(g ;0)(=βh (030≤β),0)(h h =β)30(0>β。
(1)可030≤β将作为必要条件,以α最大为最佳座位的标准。
在上图
中以第1排座位为坐标原点建
立坐标轴x ,可以得
到 ⎪⎭
⎫ ⎝⎛+----⎪⎭⎫ ⎝⎛+--=⎪⎭⎫ ⎝⎛+--=d x x h c H d x x c H d x x c H θθαθβtan arctan tan arctan ,tan arctan β是x 的减函数。可得x ≈1.7m ,即第3(或4)排处030=β。又通过计算或分析
可知α也是x 的减函数,所以第3(或4)排处是最佳座位。
(2)设定一个座位间隔l (如0.5m), x 从0(或030≤β处)到d D -按l 离散,对
于)20~0(00θ计算α的平均值,得020=θ时其值最大。
(3)可设地板线是x 的二次曲线2bx ax +,寻求a ,b 使α的平均值最大。
实际上,还应考虑前排不应挡住后排的视线。
3.节水洗衣机(1996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B 题)
该问题不要求对洗衣机的微观机制(物理、化学方面)深入研究,只需要从宏
观层次去把握。宏观上洗衣的基本原理是用洗涤剂通过漂洗把吸附在衣物上的污
物溶于水中,再脱去污水带走污物;洗衣的过程是通过“加水——漂洗——脱水”
程序的反复运行,使残留在衣物的污物越来越少,直到满意的程度;洗涤剂也是
不希望留在衣物上的东西,可将“污物”定义为衣物上原有污物与洗涤剂的总和。
假设每轮漂洗后污物均匀地溶于水中;每轮脱水后衣物含水量为常数c 。0x ~
初始污水量, ~k u 第k 轮加水量,k x ~第k 轮脱水量),,2,1( =k 。设每轮脱水前后污物在水中的浓度不变。于是c
x c u x c x c u x c x u x n n n =+=+=--11221110,,, , 得到)
()(210c u c u u c x x n n
n ++= 。 在最终污物量与初始污物量之比0/x x n 小于给定的清洁度条件下,求各轮加
水量k u ),,1(n k =,使总用水量最小,即
∑=n
k k u u Min k 1
()ε<++)
(..21c u c u u c t s n n
等价于
)()(21c u c u u Min n u k +++++
α=++)()(..21c u c u u t s n
a 为常数可得c u c u u n +==+= 21,即第n ~2轮加水量u u k =(常数),第
1轮加水量c u u +=1。
令cx u =,问题简化为
nx Min u n ,
ε<⎪⎭
⎫ ⎝⎛+n
x t s 11..
其解为0→x ,即0→u ,而∞→n 。这与实际上是不合理的。应该加上对u
的限制: 21v u v ≤≤。则得m a x m i n n n n ≤≤,其中 m a m i n n n n ≤≤,
1)/1ln(2min +⎥⎦
⎤⎢⎣⎡+=c v n α这样,n 为有限的几个数,可一一比较,具体数据计算从略。
参考文献:《数学的实践与认识》第27卷第1期,1997
4.教师工资调整方案(1995年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B 题)
题目对职称提升年限表述得不甚清楚(如未提及助理教授的提升),教龄也未
区分是什么职称下工作的年限,所以应该作出一些相应的简化假设。按所给信息,
工资仅取决于职称和教龄。建立新方案的一种办法是将职称折合成教龄,如定义
x=教龄t+7×k (对于讲师、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k 分别取值0,1,2,3),
然后寻求工资函数I(x),使之满足题目的要求,如I(0)=27000,I(7)=32000等,
以及x 较大时022 I d 。另一种办法是职称、教龄分别对待,工资函数J(k ,t)从多种函数中选择,如最简单的线性函数J(k ,t)=k k k k b a t b a ,,+(k=0,1,2,3)根 据一定条件确定。 按照第一种办法得到的新工资方案,以职称和教龄综合指标为x 的教师的工 资都应为I(x),而人们的目前工资会低于或高于它。根据题目要求,高工资不应 降低,低工资则应逐渐提高,尽快达到理想值I(x)。需要做的只是根据每人(目前) 工资与(理想值的)差额,制定学校提供的提薪资金的分配方案。它应该是简单、 合理、容易被人接受的。 按以上原则可以建立不同的模型,应通过检验比较其恶劣。检验可基于题目 所给数据,按照提薪计划运行若干年,考察接近理想方案的情况,即用过渡时期 的情况检验模型;也可进行随机模拟,按照一定规则随机产生数据(可以包括聘 用、提职、解聘、退休的人数和时间等),再按照提薪计划运行,考察接近理想 方案的情况。 参考文献:叶其孝,《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辅导教材》(四),湖南教育出版 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