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S 13 320激光粒度仪
激光粒度仪操作说明
![激光粒度仪操作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293571fe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22.png)
激光粒度仪操作说明一、激光粒度仪简介激光粒度仪是一种用于测量和分析颗粒物料的粒度分布的仪器。
它通过激光散射原理,利用光学系统和散射角度检测器,对样品进行散射光信号的收集和分析,从而得到颗粒的粒径分布数据。
二、激光粒度仪操作步骤1. 准备工作(1) 确保激光粒度仪处于稳定的工作环境中,避免外界震动和干扰。
(2) 检查仪器的电源和通电状态,确保正常供电。
(3) 确保仪器的控制软件已经正确安装并启动。
2. 样品处理(1) 根据需要,将待测样品进行适当的预处理,如去除杂质、破碎或分散。
(2) 根据样品的特性,选择合适的分散介质和浓度,将样品悬浮于分散介质中。
3. 仪器校准(1) 打开控制软件,进入仪器校准界面。
(2) 按照仪器厂家提供的操作手册,进行仪器的校准操作,确保仪器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4. 测量操作(1) 将经过处理的样品放入样品室中,并保持样品室的密封性。
(2) 在控制软件中选择合适的测量参数和测量范围。
(3) 点击开始测量按钮,仪器开始进行自动测量。
(4) 测量完成后,将得到的粒径分布数据保存或导出。
5. 数据分析(1) 使用控制软件提供的数据分析功能,对测量得到的粒径分布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2) 可以选择绘制粒径分布曲线、计算平均粒径等分析方法,得到更详细的结果。
6. 仪器维护(1) 测量结束后,及时清洁样品室和相关部件,以防止样品残留和污染。
(2) 定期检查仪器光学系统和散射角度检测器的状态,保持其清洁和正常工作。
(3) 如发现仪器故障或异常,应及时联系仪器厂家或专业维修人员进行维修和调试。
三、注意事项1. 在操作前,仔细阅读激光粒度仪的操作手册,了解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2. 样品处理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避免对样品造成污染或损坏。
3. 在进行测量时,应选择合适的测量参数和测量范围,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在测量过程中,应保持样品室的密封性,避免外界灰尘和颗粒的干扰。
激光粒度仪技术要求
![激光粒度仪技术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9ddfc902581b6bd97f19ea44.png)
14 激光粒度仪技术要求:激光粒度仪技术要求1 设备名称及用途1.1设备名称:激光粒度仪机1.2 设备用途:利用光的衍射现象,即大颗粒产生的衍射角小,小颗粒产生的衍射角大,通过计算探测器上收集到的不同衍射图形的光强分布,给出颗粒的粒度大小和粒度分布。
1.3 设备数量:一台。
2 设备主要技术性能:2.1 应用理论:采用米氏理论或费氏理论。
2.2 激光器:固体半导体激光器,波长750nm或氦-氖气态激光器主光源,波长633nm。
2.3 检测范围:0.1-2000µm。
2.4 检测器扫描速率:2000次/秒。
2.5 测试时间:10秒以内。
2.6 检测角度:0.015-135度。
2.7 准确性:≤±1%;重复性:≤0.5%。
3 设备构成3.1 工作原理样品经分散系统分散,然后使其通过激光光束,颗粒在激光光束的照射下发生散射现象。
散射光经透镜后成像在排列有多个检测器的焦平面上,散射光的能量分布与颗粒直径的分布直接相关。
通过接受和测量散射光的能量分布就可以得出颗粒的粒度分布特征。
3.2 设备组成激光粒度仪系统主要由分散系统、光路系统、检测系统、数据分析系统等部分组成。
3.2.1 分散系统:采用干法分散或湿法分散。
3.2.1.1干法分散系统:分散压力在0.1-6Bar,具有振动进样功能,分散压力可调。
3.2.1.2湿法分散系统:具有内置超声分散器,离心泵和搅拌轮;泵速,搅拌速度和超声强度连续可调。
3.2.2 光路系统:设计合理,可自动进行光路对焦。
3.2.3 检测系统:由多个按一定排列的检测器组成。
3.2.4 数据分析系统3.2.4.1 能在Windows2000,XP和NT或更高版本下运行。
3.2.4.2 使用方便简捷,仪器无须校准。
3.2.4.3 屏幕报告格式设计软件。
3.2.4.4 具有一般物质光学指数及测试结果数据库,有检索寻找功能。
3.2.4.5 具有软件控制标准操作程序(SOP)。
激光粒度仪说明书
![激光粒度仪说明书](https://img.taocdn.com/s3/m/72716565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c1.png)
激光粒度仪说明书激光粒度仪说明书篇一:激光粒度分布仪使用说明激光粒度分布仪简单使用说明测试:1. 接通电源,开机。
开机顺序:主机→循环分散器→软件2. 打开循环分散器,清洗循环管路。
方法:开启超声,循环泵拨至“逆”10秒钟左右,再拨至“顺”,关闭超声(排水时不能使用超声,防止干烧,损坏仪器),使旋钮置于排水位置,进行排水。
如此清洗两次后,(实验过程中所用水均要求为纯水)3. 打开软件,在界面中选择“设置”→“测试参数”,在中文物质名称中选择所需测量的物质,→“确定”4. 加入适量的水或者其他分散介质。
如果需要,加入合适的分散剂。
5. 点击标题栏中“常规测试”,进入测试界面。
检查背景值是否处在1到6之间。
6. 开启超声,当右侧绿色柱形信号基本稳定时,系统显示“系统状态极佳”,在“背景”一栏下,点击“确认”,扣除背景值。
7. 此时,系统显示“遮光率过低,请加样品”字样时,加入适量的样品,使遮光率稳定在12到17之间。
8. 点击“连续”,使系统进行测试;“样品结果”出现时,点击“平均值”→“保存”,如此测试3到6次。
9. 点击“样品”→“合并”,选择测试结果,点击“增加”,选好测试结果后,“合并”在“样品合并——结果”窗口中,点“确认”,在“样品合并——保存”窗口,修改合并后样品名称,及其他实验信息,“确认”。
10. 在“样品”菜单下,点“查询”,在出现的窗口中,选择合并结果,点“重分析”,在样品“参数窗口”,检查参数信息,选择“Mie”,点“确认”。
在新窗口中,点“确定”。
11. 查看打印预览,检查测试结果是否合格。
12. 测试结束,依照2步骤,清洗干净。
注意事项:1. 需要标定的情况:(1):第一次安装;(2):换样品池;(3):每半年或一年时间2. 纳米粉体易团聚,测试前需进行充分的超声分散,分散时间如下所3. 不要随便标定篇二:激光粒度分析仪操作规程LS13-320 激光粒度分析仪操作规程一、工作原理1.颗粒对光的散射理论众说周知,光是一种电池波,它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颗粒时,将与之相互作用,其中的一部分将偏离原来的行进方向,称之为散射。
LS13320激光粒度分析仪的应用
![LS13320激光粒度分析仪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f17b5702763231126edb11ba.png)
般 地 . 光 散 射 现 象 可 以 用 经 Maw l 磁 方 程 式 严 密 解 出 的 Mi x el电 e
折射率: .8 一 14 02
4 2 遮 光 率 的 影 响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折射 率:.8 14 ,舢
散 射 理 论 说 明 。但 是 , 际 使 用 起 来 过 于 复 杂 , 了求 得 实 际 的 光 强 实 为
和使 用方 法 。
【 键词 】 衍射 粒度 激 光 关
1引 言 差 , 而 可 以 得 到 更 好 的 粒 度 分 辨 能 力 . 保 证 小 颗 粒 的 检 测 获 得 从 以 激 光 粒 度 分 析 方 法 是 近 年 来 发 展 较 快 的 一 种 测 试 方 法 。 光 粒 真 正 的 测 量 值 : 激
度 分 析 不 仅 在 先 进 的 材 料 工 程 、 防 工 业 、 事 科 学 、 且 在 众 多 传 国 军 而
3 )光 纤 光 路 准 直 系 统 :采 用 此 系 统 可 以 使 光 源 出 来 的 光 直 接 通
统 产 业 中 都 有 广 泛 的 应 用 前 景 , 别 是 高 新 材 料 科 学 的 研 究 与 开 发 , 过 光 纤 导 人 样 品 池 和 准 直 到 检 测 器 上 , 克 服 了 传 统 的 针 孔 + 镜 式 特 透 产 品 的质 量 控制 等 , : 瓷 、 末 冶 金 、 土 、 药 、 泥 、 料 、 如 陶 粉 稀 制 水 涂 塑 光 路 的 许 多 缺 点 : 1)光 束 平 行 度 不 够 ; 2)光 束 对 尘 埃 产 生 衍 射 ; ( ( 料 等 。其 主 要 特点 是 : 1测量 的粒 径 范 围广 , 测 量从 纳 米 到 微 米 量 级 的 粒 度分 布 , ) 可 约 为 : O m一 0 0 r . 些 情 况 下 上 限 可 达 3 0 u ; 2h 2 0 u 某 n 00r n 2 适用 范 围广 泛 , 仅 能 测 量 固 体 颗粒 , 能 测 量 液 体 中 的粒 子 ; ) 不 还 3 重 现 性 好 。 传 统 方 法 相 比 , 光 粒 度 分 析 仪 能 给 出 准 确 可 ) 与 激
壳聚糖与水性聚氨酯的复配及其性能研究
![壳聚糖与水性聚氨酯的复配及其性能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22acd9d5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ff.png)
壳聚糖与水性聚氨酯的复配及其性能研究韩晓;史吉华;阎克路【摘要】采用较低分子量的改性壳聚糖与水性聚氨酯复配,通过自乳化聚合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配比的共混膜,研究了共混膜的力学性能、生物降解性、热稳定性等,利用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研究了共混膜的结构及表面形态,并且通过吸湿性、溶胀性和接触角实验进行了共混膜的亲水性测试.在成膜实验的基础上,通过羊毛织物防毡缩整理研究复配液的防毡缩性能,测试了羊毛织物的毡缩率、抗菌性以及力学性能,利用SEM研究了纤维整理前后表面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低分子量壳聚糖与水性聚氨酯的复配液具有良好的成膜性和防毡缩性,在防毡缩的同时能赋予织物一定的吸湿性、抗菌性和生物降解性.【期刊名称】《毛纺科技》【年(卷),期】2013(041)005【总页数】6页(P39-44)【关键词】壳聚糖;水性聚氨酯;膜;羊毛织物;防毡缩【作者】韩晓;史吉华;阎克路【作者单位】东华大学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上海201620;东华大学纺织面料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201620;东华大学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上海201620;东华大学纺织面料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201620;东华大学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上海201620;东华大学纺织面料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20162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195.3聚氨酯是聚氨基甲酸酯的简称,传统的溶剂型聚氨酯在应用过程中会向环境释放大量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危害人体健康,对环境污染严重。
水性聚氨酯由德国Schlack P于1942年首先研发成功,以水替代有机溶剂作为分散介质,具有良好的耐磨性、耐化学药品性、耐低温以及柔韧性好等优点,并且使用安全无毒、不燃、成本低[1],作为一种环境友好材料近年来得到了迅速发展。
目前国内水性聚氨酯品种较少,各方面性能不十分理想,加强对相应产品的改性及相关应用的深入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激光粒度分析仪对样品粒径分析的基本原理
![激光粒度分析仪对样品粒径分析的基本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03117222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8f37358.png)
激光粒度分析仪对样品粒径分析的基本原理激光粒度分析仪(LS)体系是一种分析粒径分布或粒度分布最常用的仪器。
它能够有效鉴定各种形状和粒度的颗粒。
一般来说,LS仪器是一种激光衍射仪器,它能够以非常高的精度,反映出粒子的粒径分布。
激光粒度分析仪的基本原理在于光的衍射。
当激光束照射到粒子上时,光线被发散到各个角度,根据粒子大小而发生不同程度的衍射。
如果一个粒子是一个完美的球体,那么在特定的角度处衍射出的光强度应该相等。
当粒子不是球形的时候,衍射光强度应该有所不同。
从激光粒度分析仪采集的衍射光强度就可以求出来粒子大小。
激光粒度分析仪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主要用于分析颗粒的粒径分布和形态,这些颗粒可以是水溶性的,也可以是油溶性的,也可以是气溶性的。
它可以用于对悬浮液里的粒子粒径进行精确分析,也可以用于样品中粒子大小及粒度分布的测量。
激光粒度分析仪的优势在于它可以实现快速和准确的粒径分析,而且还不会破坏样品的结构。
与传统的粒度测试仪器相比,LS仪器更加快捷可靠,而且有更广泛的适用范围,可以分析从粒径为1微米以下到几百微米以上的粒子。
在使用激光粒度分析仪进行分析之前,我们需要将样品经过一些准备工作,比如混合样品、稀释样品,或者进行离心分离等。
接着,我们就可以把样品注入LS仪器,经过激光衍射,把各个角度位置的衍射光强度采集下来,从而得到粒度分布的信息。
综上所述,激光粒度分析仪是一种常用的粒度分析仪器。
它的基本原理在于激光衍射,可以有效的分析各种形状、结构和粒径的颗粒。
它具有准确而快速的分析能力,广泛用于粒度分析。
经过准备工作,将样品导入LS仪器,就可以获得样品粒径分布的信息,从而为后续的研究工作提供依据。
美国Beckman LS13320激光粒度分析仪的应用
![美国Beckman LS13320激光粒度分析仪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a2542a0176c66137ee0619b0.png)
开。由于一直以来缺少统一的标准,相应产品性能参差不齐,因此移 动数据业务网络中行业同关的技术成熟不会一蹴而就,但通过产业链上位 于不同环节的厂商的大力推动.行业网关的成熟应用将指日可待。 ●毒文献 [1]邓庄棒,移动运营商行业应用平台实现方案,(电信挂末),2004 年7期 [2】蒋伟峰.基于cMNET的业务虚拟专鹧装木研究争应用,《移动通 信),2005年29孽4期 [3】技术方案一移动数据行业应用整体解决方案。‘年为置务),2005 年3期
许昌职生技术学院l
f上接102页1
京:新单出版社.2005年
通过对搜孤公司统一支付平台案倒的详细解剖以厦对有代表 性的互联网公司理有支付壤道的分析。作者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支
【3】弗雷德里克?衄尼.孛安方等译.罔磐时代的顾客关系蕾理.北京: 阜夏出版社.2001年
付槊道的整合不光能够提高公司的利润,其在整体公司业务流程、控 制成本、人力资源管理、央策辅助方面也有显而易见的积极意义。
4 5扳蛄料酌彰响
料的粒崖影响着塑料的透明度和加工以及使用性能。
板结料是物料在分缓干燥后由许多细小颗粒团聚在一起形成 参考文献
较大颗粒团,在没有很好分散情况下测得的中位径是偏大的.应在 【11王乃宁等.‘颗粒粒径的光学嘲量技术韭善应用’北京:原子能出
加样前就对其进行预先分散(用术和分敬剂加超声分散)。
【4]郭兵。熊光泽.陈掌.嵌入式应用软件开发环境的构造【M】,计算机 应用.1999年
参考文献
【5】罔觳.J2ME MMAPI开发耪动多嫌俸应用【皿/oL】.h印://www.
【1】棘立伟,张克菲。纂舞缸,精通Java手机游戏与应用程序设计 pb.com/.2004-01—27
徒骇河聊城城区段河岸带土壤重金属含量及污染评价
![徒骇河聊城城区段河岸带土壤重金属含量及污染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a7de8517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61.png)
徒骇河聊城城区段河岸带土壤重金属含量及污染评价蒋磊;张菊;罗庆芳;杨光义;曲其飞;邓焕广【摘要】为了了解徒骇河聊城城区段河岸带土壤重金属的含量和污染水平,测定了沿程20个河岸带土壤样品中重金属的总量和有效态含量,并采用富集因子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其污染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Cd、Cr、Cu、Ni、Pb和Zn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185、50.4、28.7、23.5、28.7、88.2 mg/kg;各重金属有效态含量与其总量呈显著正相关,其所占总量的平均比例由大到小依次为Pb(38.1%)、Cu(31.9%)、Cd(30.1%)、Zn(17.1%)、Ni(10.1%)、Cr(4.2%);Cd、Zn、Cu和Pb 表现为中等污染,Ni和Cr为轻微污染;总体表现为轻微的生态危害,其中Cd是主要污染因子和生态危害因子.采用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法对污染源进行初步解析的结果表明,徒骇河岸带土壤重金属的人为污染源主要包括工业废水、交通运输、受污染的上游来水等.%To explo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eavy metal content of riparian soil along the Liaocheng urban section of Tuhai river,total and available contents of heavy metal were determined in 20 riparian soil samples. Using the soil background content of heavy metal in Shandong province as standards, enrichment factors and the potential ecological risk indices were calculated to assess the degree and the ecological risk of heavy metal contamina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verage contentof Cd,Cr,Cu,Ni,Pb and Zn were 0.185,50.4,28.7,23.5,28.7 and 88.2 mg/kg, respectively. The available contents of each heavy metal were significantly and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total content,and the average percentages of available contents in a descending order wereas:Pb(38.1%),Cu(31.9%),Cd(30.1%),Zn(17.1%),Ni(10.1%),Cr(4.2%). Thepollution of Cd,Zn,Cu and Pb was at middle level, and the pollution of Ni and Cr were at slight level. In general,heavy metal pollution in study area posed light potential ecological risk,and Cd was the main pollution and ecological risk factor. The source of heavy metal pollution was analyzed by person correlation analysis and hierarchical cluster analysis, and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man-made pollution sources of study area included industrial waste water,traffic and transportation,contaminated water from the upper reaches and tributaries.【期刊名称】《湖北农业科学》【年(卷),期】2017(056)003【总页数】5页(P441-445)【关键词】重金属;土壤;有效态;污染评价;河岸带;徒骇河【作者】蒋磊;张菊;罗庆芳;杨光义;曲其飞;邓焕广【作者单位】聊城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山东聊城 252000;聊城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山东聊城 252000;聊城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山东聊城 252000;聊城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山东聊城 252000;山东省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聊城分院,山东聊城252000;聊城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山东聊城 252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833;X825河岸带是介于陆地与河流之间的过渡地带,是重要的生态交互作用区[1]。
LS 13 320激光粒度仪
![LS 13 320激光粒度仪](https://img.taocdn.com/s3/m/60980e13a300a6c30c229ffa.png)
激光粒度仪的光学结构
• 为了有效地测量不同角度上的散射光的强度,需要运用光学手段对散 射光进行处理。在图3所示的光束中的适当的位置上放置一个傅氏透 镜,在傅氏透镜的后焦平面上放置一组多元光电探测器,这样不同角 度的散射光通过傅氏透镜就会照射到多元光电探测器上,将这些包含 粒度分布信息的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并传输到电脑中,通过专用软件 用Mie散射理论对这些信号进行处理,就会准确地得到所测试样品的 粒度分布。
激光粒度仪
主要内容
• • • • • • 激光粒度仪的原理 激光粒度仪的光学结构 LS 13 320激光粒度仪 操作步骤 注意事项 讨论
激光粒度仪的原理
• 激光粒度仪是根据颗粒能使激光产生散射这一物理现象测 试粒度大小和分布的。 • 由于激光具有很好的单色性和极强的方向性,所以在没有 阻碍的无限空间中激光将会照射到无穷远的地方,并且在 传播过程中很少有发散的现象。如图1所示。
• 后向散射光就是大于90º 的散射光,因此也是对散射角接收 范围的扩展,以扩展粒度测试下限。
这种结构现已成为 Malvern、Horiba和 欧美克激光粒度仪 等品牌产品的基本 结构。
图6 带后向散射光接受机构的透镜后傅立叶变换结构
• 同样是为了增大散射光的接收角
• 采用这种结构的制造商有美国的Beckman Coulter 和 Microtrac公司。
三、LS 13 320 的样品模块
• 样品模块是通过自动对接系 统附在光工作台上,按下按 钮或通过软件命令可以激活 该系统。 • 样品处理模块的主要功能 是将样品中的颗粒(不分大 小)送至敏感区,避免任何 不合要求的影响如气泡和/ 或热湍流。 • 样品模块通常是由样品单元 和传送系统组成。传送系统 可能包括某些属性如含有循 环泵、超声探针或搅拌棒, 以帮助颗粒更好地分散和有创意。
LS13320操作规程
![LS13320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7ee24b4ee009581b6ad9eb4f.png)
LS13320/ULM2激光粒度仪操作规程注:在样品台内没有水的情况下,请不要开泵超声器严禁空载运行1.按照粒度仪、计算机、打印机的顺序将电源打开,并使样品台里充满纯净水,开泵,仪器预热10分钟。
2.进入LS13320的操作程序,建立连接,再进行相应的参数设置:启动Run→Run cycle(运行信息)①选择measure offset(测量补偿), Alignment(光路校正),measurebackground(测量背景),loading(加样浓度), Start 1 run(开始测量)②输入样品的基本信息,并将分析时间设为60秒,点击Start(开始)。
如需要测量小于以下的颗粒,选择Include PIDS,并将分析时间改为90秒后,点击Start(开始)③泵速的设定根据样品的大小来定,一般设在40-50,颗粒越大,泵速越高,3.在测量补偿,光路校正,测量背景的工作通过后,根据软件的提示,加入样品控制好浓度,Obscuration应稳定在7-13%;假如选择了PIDS,则要把PIDS稳定在40-50%,待软件出现ok提示后,点击Start Analysis(开始分析)。
4.分析结束后,排液,并清洗样品台,准备下一次分析。
5.作平行试验,保存好结果,根据要求打印报告。
6.退出程序,关电源,样品台里加满水,防止残余颗粒附着在镜片上。
维护注意事项1.仪器接地良好2.Measure backgound(背景测量)如果超过4x106,则样品台需要清洁(使用贝克曼库尔特公司提供的去污剂,清洁棉签)3.手不要碰到激光镜头,样品台的镜片,傅立叶透镜上。
如果发现镜片脏了,用镜头纸蘸镜头液清洗干净,然后用镜头纸擦干。
4.每个月作一次标样分析,可检查仪器是否工作正常。
PVPP吸附茶多酚特性及其在绿茶饮料中的应用
![PVPP吸附茶多酚特性及其在绿茶饮料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21df10ee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50ca65b.png)
PVPP吸附茶多酚特性及其在绿茶饮料中的应用徐悦;须海荣;孙丽丽;陆遥;庄丽明;叶俭慧【摘要】本文研究了PVPP吸附茶多酚特性及其在绿茶饮料中的应用.结果表明:PVPP能有效去除绿茶中过多的茶多酚,而基本不影响其他品质化学成分.PVPP 对茶多酚的吸附在2 min内达到吸附平衡容量的70%,25 min内达到吸附平衡.在15~95℃、pH值3.5~6.5范围内,PVPP对茶多酚有着稳定的吸附容量.茶汤提取时同步添加PVPP(10 min)是将PVPP应用于绿茶饮料工业化生产的最佳处理方法.PVPP处理能有效减少绿茶饮料中的茶多酚,对游离氨基酸浓度影响较小,从而降低酚氨比,优化绿茶饮料滋味;能显著提高绿茶饮料亮度,改善汤色和澄清度.通过绿茶饮料生产中的常规过滤工艺——布袋过滤和高速离心两个步骤能去除茶饮料中的PVPP残留.【期刊名称】《茶叶》【年(卷),期】2019(045)002【总页数】8页(P61-68)【关键词】PVPP;绿茶饮料;茶多酚;儿茶素;色差值;浊度【作者】徐悦;须海荣;孙丽丽;陆遥;庄丽明;叶俭慧【作者单位】浙江大学茶叶研究所,浙江杭州 310058;浙江大学茶叶研究所,浙江杭州 310058;浙江大学茶叶研究所,浙江杭州 310058;亚什兰(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上海200233;亚什兰(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上海200233;浙江大学茶叶研究所,浙江杭州 31005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201.2茶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饮料之一,市场上也有许多类型的有许多类型的即饮型茶饮料产品,其中大多数是带有风味和香味调节剂的风味茶饮料。
由于现在消费者对健康、营养价值及低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关注,不添加调味物质的纯茶饮料也越来越受欢迎,尤其是具有更高抗氧化能力的绿茶纯茶饮料。
然而,由于生产成本和顾客对价格的可接受度等原因,茶饮料大多以中低档茶为原料,其茶多酚含量高而游离氨基酸含量低,所以市售绿茶纯茶饮料普遍存在苦涩味明显、货架期褐化和茶乳酪形成等问题[1],导致市场认可度低。
微雾喷嘴雾化特性及降尘性能
![微雾喷嘴雾化特性及降尘性能](https://img.taocdn.com/s3/m/98d38f73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c882210.png)
第37卷第1期2022年㊀3月矿业工程研究MineralEngineeringResearchVol.37No.1Mar.2022doi:10.13582/j.cnki.1674-5876.2022.01.010微雾喷嘴雾化特性及降尘性能李浩轩1ꎬ刘荣华1ꎬ2∗ꎬ王鹏飞1ꎬ2ꎬ邬高高1(1.湖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ꎬ湖南湘潭411201ꎻ2.湖南科技大学煤矿安全开采技术湖南省重点实验室ꎬ湖南湘潭411201)摘㊀要:微雾喷嘴是一种改良型的湿式除尘构件.为了解其雾化特性和降尘效果ꎬ选用斯普瑞㊁泰格㊁LN这3种不同微雾喷嘴ꎬ基于现有实验平台及分析仪器进行了2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出口直径相同时ꎬ随着水压的升高ꎬ3种喷嘴的流量㊁射程均增大ꎬ雾滴粒径减小ꎬ雾化角则先增大后减小ꎻ当固定水压时ꎬ这3种喷嘴的流量㊁雾化角和雾滴粒径随喷嘴出口直径增大而增大ꎬ射程随出口直径增大而减小ꎻ当出口直径为0.5mm时ꎬ随着水压增加ꎬ3种喷嘴的全尘和呼吸性粉尘降尘效率均先升高后降低ꎬ斯普瑞喷嘴的降尘效率在多数工况下优势明显.关键词:微雾降尘ꎻ供水压力ꎻ雾化特性ꎻ降尘效率中图分类号:TD714.4㊀㊀㊀文献标志码:A㊀㊀㊀文章编号:1672-9102(2022)01-0063-07AtomizationCharacteristicsandDustReductionPerformanceofMicro-MistNozzleLIHaoxuan1ꎬLIURonghua1ꎬ2ꎬWANGPengfei1ꎬ2ꎬWUGaogao1(1.SchoolofResourcesꎬEnvironmentandSafetyEngineeringꎬHunan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ꎬXiangtan411201ꎬChinaꎻ2.HunanProvincialKeyLaboratoryofSafetyMiningTechniquesofCoalMinesꎬHunan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ꎬXiangtan411201ꎬChina)Abstract:Themicromistnozzleisanimprovedwetdustremovalcomponent.Inordertounderstanditsatomizationcharacteristicsanddustreductioneffectꎬthreedifferenttypesofmicro ̄mistnozzlesꎬnamelySprayꎬTigerꎬandLNꎬareselectedꎬandtwogroupsofexperimentalstudiesarecarriedoutbasedontheexistingexperimentalplatformandanalyticalinstruments.Resultsshowthatwhentheoutletdiameteristhesameꎬasthewaterpressureincreasesꎬtheflowrateandrangeofthethreenozzlesincreaseꎬthedropletsizedecreasesꎬandtheatomizationanglefirstincreasesandthendecreases.Whenthewaterpressureisfixedatthistimeꎬtheflowrateꎬatomizationangleanddropletsizeofthesethreenozzlesincreasewiththeincreaseofthenozzleoutletdiameterꎬandtherangedecreaseswiththeincreaseoftheoutletdiameter.Whentheoutletdiameteris0.5mmꎬasthewaterpressureincreasesꎬthedustreductionefficiencyofalldustandrespirabledustofthethreenozzlesincreasesfirstandthendecreases.ThedustreductionefficiencyoftheSpraynozzlehasobviousadvantagesinmostworkingconditions.Keywords:micro ̄mistdustsuppressionꎻwatersupplypressureꎻatomizationcharacteristicsꎻdustreductionefficiency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近三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公报显示ꎬ我国煤炭消费总量逐年递增ꎬ同时ꎬ煤炭消费量在能源消费总量中占比长期稳定在60%左右ꎬ可以预计ꎬ煤炭这种主要能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㊀收稿日期:2021-05-25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574123)ꎻ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重点资助项目(18A185)㊀㊀∗通信作者ꎬE-mail:rhliu2008@sina.com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矿业工程研究2022年第37卷发挥重要作用的现状短期内不会发生改变[1-3].随着我国煤矿智能化建设的大力推进ꎬ开采过程中的机械化㊁自动化水平不断攀升ꎬ其产尘量也大幅激增ꎬ污染工作环境的同时ꎬ对井下作业人员的健康也构成了巨大威胁ꎬ尤其是粉尘粒径小于7.07μm的呼吸性粉尘ꎬ可引起包括尘肺病在内的多种严重疾病ꎬ粉尘治理刻不容缓[4-8].喷雾降尘具有装置简单㊁适用范围广等特点ꎬ已成为目前湿式除尘领域普遍采用的一种有效措施[9-11].目前ꎬ国内外学者对喷雾降尘机理及其降尘效果影响因素进行了大量相关研究.S.Chand通过对水喷淋降尘做了大量系统性实验后ꎬ发现只有在尘粒与雾滴均具有一定初始动能的前提下ꎬ二者才能发生有效碰撞并聚集在一起[12].徐立成等结合空气动力学的观点分析研究ꎬ结果显示在雾滴与含尘气流相遇后ꎬ后者不会沿着流线绕开雾滴ꎬ而是根据惯性作用的原理继续沿原运动方向移动ꎬ进而将会和雾滴发生碰撞ꎬ最终被其捕集并共同沉降[13].王鹏飞等自主设计搭建喷雾降尘实验平台模拟巷道工况ꎬ对喷雾装置进行性能测试和雾化特性研究ꎬ并通过系统性的实验ꎬ分析降尘效率的影响因素ꎬ实验结果显示当雾滴平均粒度接近粉尘颗粒粒径时降尘效果最好[14-18].当前普遍采用的喷嘴具有一定局限性ꎬ主要体现在其对呼吸性粉尘的降尘效果不尽人意ꎬ于是微雾降尘技术应运而生ꎬ该技术的特点是能够产生粒径更小㊁与粉尘颗粒粒度更接近的雾滴ꎬ从而有效提升降尘效率.目前ꎬ微雾喷嘴已应用于雾炮车㊁雾炮机等湿式除尘设备中[19-21].本文通过实验的方法对微雾喷嘴的雾化特性和降尘性能进行研究ꎬ研究成果将对微雾喷嘴在湿式除尘领域更广泛的应用提供参考.1㊀实验系统及方案㊀图1㊀喷雾降尘实验系统1.1㊀实验系统本研究所涉及的实验基于喷雾降尘实验平台进行ꎬ该实验平台由巷道模型㊁发尘装置㊁供水系统㊁供气系统及测量设备等5个部分组成ꎬ主要仪器仪表有马尔文实时高速喷雾粒度分析仪㊁BPZ75/12型高压水泵㊁高速摄像仪㊁AG410型干粉气溶胶扩散器㊁CCZ-20型粉尘采样器等仪器.实验系统如图1所示.经过前期现场调研和实测ꎬ实验所使用的喷嘴定为斯普瑞㊁泰格和LN微雾喷嘴ꎬ这3种微雾喷嘴内部结构设计合理ꎬ具有较为理想的雾化效果ꎬ雾化场均呈实心圆锥状ꎬ每种喷嘴均选取3种规格ꎬ即出口直径分别为0.5ꎬ0.7ꎬ1.1mm.1.2㊀实验方案本研究共设计2组实验.第1组为微雾喷嘴的雾化特性实验ꎬ主要研究雾化角㊁雾滴粒径㊁射程和喷嘴流量等参数与供水压力的关系.通过调节高压水泵ꎬ设定供水压力分别为0.5ꎬ1.0ꎬ1.5ꎬ2.0ꎬ2.5ꎬ3.0MPa这6种工况ꎬ再依次测定上述工况下斯普瑞㊁泰格㊁LN这3种微雾喷嘴在3种不同出口直径下的雾化特性参数.首先通过高速摄像仪记录不同工况下喷嘴产生的喷雾流场ꎬ再利用Image-ProPlus6.0软件对数据进行提取㊁处理和分析ꎬ得出喷嘴的雾化角和射程ꎻ喷嘴流量通过电磁流量计直接读取ꎻ将马尔文实时高速喷雾粒度分析仪的激光发射器与接收器分别安设在沿雾流喷射方向与喷嘴水平距离50cm处的巷道模型两侧ꎬ并取该处截面中心作为雾滴特性参数采集点ꎬ测定并分析得出喷雾场雾滴的粒径及分布.第2组为微雾喷嘴降尘性能实验.选择在第1组实验中雾滴粒径参数最小时对应的出口直径ꎬ测定该直径下3种喷嘴在第1组实验中6种供水压力下的降尘效率.实验所用粉尘粒径小于106μmꎬ采用150目(筛孔尺寸为100μm)标准工业筛通过筛分得到.发尘装置为AG410型干粉气溶胶扩散器ꎬ设置发尘量为46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第1期李浩轩ꎬ等:微雾喷嘴雾化特性及降尘性能15g/minꎬ输送气压为0.2MPa.通过调节变频除尘风机ꎬ使整个降尘实验过程中巷道模型内的风速稳定在1.0m/s.在喷雾段前后分别设置CCZ-20型粉尘采样器ꎬ设置采样时间为120sꎬ吸气流量为15L/min.对采集到的粉尘样品进行烘干操作ꎬ通过LS13320型激光粒度分析仪分别对前后两种粉尘样品进行粒径体积频率分析ꎬ得出喷雾段前㊁后含尘气流中的全尘和呼吸性粉尘的质量浓度ꎬ进而计算出微雾喷嘴的降尘效率.2㊀实验结果分析2.1㊀宏观雾化特性参数分析在喷雾降尘的现场应用中ꎬ喷嘴的流量㊁雾化角和射程是评价其降尘性能的3项关键指标ꎬ其中雾化角和射程决定了雾滴与尘粒发生有效碰撞的空间范围的大小ꎬ而喷嘴流量则是衡量喷嘴单位时间雾化水能力的重要指标[22-23].3种喷嘴在不同出口直径下喷嘴流量与供水压力的关系如图2所示.图2㊀3种喷嘴的喷嘴流量与供水压力关系由图2可知:相同的供水压力下ꎬ3种喷嘴的流量均随出口直径的增大而增加ꎬ这是由于出口直径的增大会减小出口处的局部阻力ꎬ有利于水的流动ꎻ同时ꎬ相同出口直径的喷嘴流量亦随供水压力的增加而增大.当出口直径为0.5mm和0.7mm时ꎬ相同的供水压力下LN微雾喷嘴的流量最大ꎬ其次是泰格ꎬ斯普瑞流量最小ꎬ且LN喷嘴的流量相较其余2种喷嘴优势明显ꎬ后两者差值较小ꎬ如当供水压力为2MPa㊁出口直径为0.5mm时ꎬLN㊁泰格㊁斯普瑞喷嘴的流量依次为0.31ꎬ0.27ꎬ0.25L/minꎻ相同水压下ꎬ出口直径为0.7mm时ꎬLN㊁泰格㊁斯普瑞喷嘴的流量依次为0.62ꎬ0.52ꎬ0.52L/min.不同喷嘴的流量随出口直径和水压变化的增减幅度不一.当出口直径为1.1mm时ꎬ在供水压力为0.5~1.5MPa时ꎬ泰格喷嘴流量大于斯普瑞喷嘴流量ꎻ在水压为2.0MPa时两者数值相等ꎬ均为0.7L/minꎻ而在2.5~3.0MPa水压段ꎬ增长较快的斯普瑞喷嘴流量超过泰格ꎻLN喷嘴在各种水压下ꎬ其流量都是3种喷嘴中最大的ꎬ这是因为LN喷嘴相较其他2种喷嘴在结构上具有明显的差异ꎬ斯普瑞和泰格微雾喷嘴出水口一端均为平口设计ꎬ而LN微雾喷嘴56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矿业工程研究2022年第37卷的出水口位于半球面的顶部位置ꎬ该构造有利于减小水流阻力ꎬ故其喷嘴流量在相同水压和出口直径的情况下更大.图3为3种喷嘴在不同出口直径下雾化角与供水压力的关系.由图3可知:喷嘴出口直径保持一定时ꎬ随着供水压力增加ꎬ喷嘴的雾化角按照先增大后减小的规律变化ꎻ同时ꎬ在相同水压下ꎬ喷嘴的雾化角随出口直径的增大而增大.由前文可知ꎬ提高供水压力可使喷嘴流量增大ꎬ不断增大的水流量提高了喷嘴内部旋流强度ꎬ进而增大了喷嘴出口处的射流径向速度ꎬ导致雾化角随之增大.但这种变化并不是线性的ꎬ并且当供水压力增大至一定程度时ꎬ随着流量和雾滴速度的提高ꎬ雾化场中心产生较大负压ꎬ雾化场的边界在负压作用下不断向内收缩ꎬ雾化角将随之变小.由图3还可发现ꎬ在任意工况下LN喷嘴的雾化角均为3种喷嘴中的最小值.如供水压力为1.0MPa时ꎬLN喷嘴在出口直径为0.5ꎬ0.7ꎬ1.1mm时的雾化角分别为51.96ʎꎬ64.08ʎꎬ67.58ʎꎬ而泰格和斯普瑞喷嘴在相应工况下的雾化角分别为68.45ʎꎬ88.52ʎꎬ98.73ʎ和72.13ʎꎬ83.68ʎꎬ95.26ʎ.此外ꎬ随着出口直径的增大ꎬ3种喷嘴雾化角由增至减的拐点处对应的供水压力逐渐变低ꎬ如当直径为0.5mm时ꎬ3种喷嘴雾化角在供水压力为2.5MPa时开始减小ꎬ当直径增加至0.7mm时ꎬ拐点处对应的供水压力为2.0MPa.图3㊀3种喷嘴的雾化角与供水压力关系3种喷嘴在不同出口直径下射程与供水压力的关系如图4所示.在相同出口直径下ꎬ射程随供水压力的增大而增大ꎻ在相同供水压力下ꎬ射程则随出口直径增大而减小.结合前文对流量和雾化角的分析可知ꎬ微雾喷嘴的流量随出口直径的增大有不同程度的提高ꎬ但流量增大的同时雾化角也会大幅增加ꎬ导致射流的轴向速度被分散削减ꎬ从而射程随出口直径的增大逐渐变小.对3种喷嘴横向比较可以看出:当水压为0.5~2.0MPa时ꎬ在射程方面LN喷嘴相较其余2种喷嘴具有明显的优势.如当水压为2.0MPa时ꎬLN喷嘴在出口直径为0.5ꎬ0.7ꎬ1.1mm下的射程依次为133ꎬ125ꎬ118cmꎬ而泰格和斯普瑞喷嘴的射程依次为113ꎬ110ꎬ106cm和118ꎬ111ꎬ108cm.当水压增至3.0MPa时ꎬ3种出口直径下斯普瑞和泰格喷嘴的射程均超越66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第1期李浩轩ꎬ等:微雾喷嘴雾化特性及降尘性能LN喷嘴.以出口直径0.5mm为例ꎬ斯普瑞喷嘴射程为171cmꎬ泰格喷嘴射程为161cmꎬ而LN喷嘴射程仅为157cmꎬ比斯普瑞和泰格喷嘴分别低8.2%和2.5%.由此可见LN喷嘴在低水压区间射程优势明显ꎬ但其射程随水压变大的增长率最小.进一步分析还可发现ꎬ射程随出口直径的增大而减小的幅度并不明显.6种供水压力下ꎬ3种喷嘴在出口直径从0.5mm增至0.7mm和从0.7mm增至1.1mm两段ꎬ斯普瑞㊁泰格㊁LN喷嘴的射程平均降低率分别为5.5%ꎬ5.0%ꎻ5.5%ꎬ4.6%和5.8%ꎬ3.9%.图4㊀3种喷嘴的射程与供水压力关系根据上述分析ꎬ在微雾降尘实际应用中ꎬ可结合喷嘴特性对微雾喷嘴进行合理的选择与布置.当水压较低且需要远距离降尘时ꎬ宜选用LN小口径喷嘴ꎻ若作业环境可提供较高的供水压力时ꎬ则优先选用斯普瑞微雾喷嘴ꎻ对于需要大面积降尘的现场作业ꎬ则适合选用雾化角较大的泰格微雾喷嘴ꎬ可减少安设的喷嘴数量.2.2 雾滴粒径分析雾滴粒径是与微雾喷嘴雾化除尘效果紧密相关的参数.现有研究表明ꎬ雾滴粒径与尘粒粒度越接近ꎬ除尘效果越明显[24-25].衡量雾滴粒径的指标较多ꎬ常用的有D10ꎬD50ꎬD90等特征直径ꎬ其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是D50ꎬ即颗粒的质量中值直径ꎬ其含义为当颗粒物中小于某一直径的各种粒度的颗粒物质量之和占所有颗粒物总质量的50%ꎬ则称该直径为质量中值直径ꎬ该项指标的增减情况很大程度反映了雾滴粒径的变化趋势.实验得到不同出口直径下3种喷嘴的雾滴质量中值直径与供水压力的关系ꎬ如图5所示.由图5可知:3种喷嘴在相同出口直径下ꎬ其雾滴质量中值直径随着供水压力的提高均出现不同幅度的下降.当出口直径为0.5mmꎬ供水压力从0.5MPa增至3.0MPa时ꎬ泰格微雾喷嘴的D50从82.86μm减小到54.55μmꎬ降幅达到34.17%ꎬLN喷嘴的D50从88.20μm减小至59.30μmꎬ斯普瑞喷嘴的D50从63.75μm减至49.58μmꎬ降幅分别为32.77%和22.23%.当出口直径为0.7mm和1.1mmꎬ水压从0.5MPa升高到3.0MPa时ꎬ斯普瑞㊁泰格㊁LN喷嘴的D50分别下降了34.03%ꎬ43.21%ꎻ38.73%ꎬ43.69%ꎻ41.90%ꎬ29.09%.在0.5mm和1.1mm出口直径下ꎬ3种喷嘴中泰格微雾喷嘴雾滴粒径随供水压力的升高而减小的幅度最大ꎬ而在出口直径为0.7mm时ꎬ则是LN微雾喷嘴减小幅度最大.图5㊀3种喷嘴的D50与供水压力关系由图5还发现:3种喷嘴在不同出口直径下D50的排序不同.任意出口直径下ꎬLN喷嘴的D50均为3种76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矿业工程研究2022年第37卷喷嘴中数值最大的ꎬ且多数工况下远大于其余2种喷嘴的D50ꎬ随着出口直径的增大ꎬ3种喷嘴的D50均出现不同幅度的增长.当出口直径从0.5mm增至0.7mm时ꎬ斯普瑞㊁泰格㊁LN喷嘴在6种不同水压下的D50平均涨幅分别为33.42%ꎬ5.01%ꎬ30.40%ꎻ当出口直径从0.7mm增至1.1mm时ꎬ三者的涨幅分别为5.07%ꎬ15.69%ꎬ18.94%.总体来看ꎬ斯普瑞㊁泰格㊁LN喷嘴在出口直径由0.5mm增至1.1mm的过程中ꎬD50平均增长率分别为19.24%ꎬ10.35%ꎬ24.67%.由此可见ꎬLN喷嘴的D50总涨幅㊁分段涨幅和初始值均为3种喷嘴中的最大值ꎬ故其雾滴粒径始终大于其余2种喷嘴ꎻ斯普瑞喷嘴初始D50小于泰格ꎬ增长速度先快后慢ꎬ且总涨幅仅次于LN喷嘴ꎬ故其仅在0.5mm出口直径下雾滴粒径最小ꎻ泰格微雾喷嘴因其增幅最小ꎬ是出口直径为0.7mm和1.1mm时雾滴粒径最小的喷嘴.2.3 降尘性能分析雾滴粒径是喷嘴除尘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ꎬ且微雾喷嘴与传统压力喷嘴相比ꎬ其核心优势为雾滴粒径更小.故选取0.5mm出口直径的3种喷嘴ꎬ依次测定其在第1组实验中6种供水压力下的降尘效率.通过第2组实验得到3种喷嘴的全尘降尘效率和呼吸性粉尘降尘效率ꎬ如图6和图7所示.图6㊀喷嘴结构对全尘降尘效果的影响图7㊀喷嘴结构对呼吸性粉尘降尘效果的影响由图6和图7可知:随供水压力的提高ꎬ3种喷嘴在全尘和呼吸性粉尘降尘效率2项指标上呈现大致相同的规律ꎬ均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特点.这是由于喷雾降尘主要是通过尘粒与雾滴之间的惯性碰撞原理发挥作用ꎬ故雾滴粒径与粉尘粒度越接近ꎬ发生碰撞的概率就越大.因此ꎬ在初始阶段ꎬ升高供水压力使雾滴在喷嘴内被破碎成更小的颗粒ꎬ雾滴粒径的缩小对喷嘴降尘效率的提高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然而这并不表示雾滴的粒径越小越好ꎬ因为过小的雾滴不仅蒸发过快㊁极易随气流流动ꎬ且无法完全润湿尘粒ꎬ碰撞结合后的雾滴-尘粒组合体仍可悬浮于空气中ꎬ无法达到降尘目的ꎬ这种情况下反而不利于降尘效率的提升.同时由雾化特性实验可知ꎬ当供水压力超过一定范围后ꎬ继续提升水压将使雾化角不断减少ꎬ这种情况下所产生的雾化场将更加集中ꎬ使其在巷道的截面上所形成的有效降尘面积大幅缩减ꎬ同样对降尘不利.由图6和图7还发现:供水压力在0.5~1.5MPa时为降尘效率的递增区间ꎬ且增幅逐渐变大ꎬ3种喷嘴在水压为1.5MPa时降尘效率达到峰值ꎻ供水压力在1.5~3.0MPa时为降尘效率的递减区间ꎬ在此区间内ꎬ泰格和LN喷嘴的降尘效率减小幅度逐渐趋于平缓ꎬ斯普瑞喷嘴的降尘效率减幅先大后小.横向对比3种喷嘴ꎬ在供水压力为0.5~2.0MPa时ꎬ斯普瑞微雾喷嘴的降尘效率相比于其余2种喷嘴具有明显优势ꎬ其次是LN喷嘴.如水压为1.5MPa时ꎬ斯普瑞喷嘴的全尘和呼吸性粉尘降尘效率分别为79.27%ꎬ77.73%ꎬ而泰格㊁LN喷嘴对应的效率则分别为62.58%ꎬ60.92%ꎻ69.28%ꎬ64.60%.继续增大水压至2.5MPaꎬ斯普瑞喷嘴的降尘效率锐减ꎬ降至低于泰格和LN喷嘴的水平.当供水压力为2.5MPa和3.0MPa时ꎬ泰格和LN喷嘴的全尘降尘效率较为接近ꎬ而在呼吸性粉尘降尘效率上ꎬLN喷嘴在2.0MPa和2.5MPa水压下数值较大ꎬ而在3.0MPa水压下则是泰格喷嘴较大.由上述分析可知ꎬ对于微雾喷嘴ꎬ只需提供较低的供水压力即可达到理想的雾化状态ꎬ并实现显著的86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第1期李浩轩ꎬ等:微雾喷嘴雾化特性及降尘性能降尘效果ꎬ继续增大水压ꎬ不仅不利于粉尘的捕集ꎬ还会加剧设备的磨损和资源的浪费.3种喷嘴中ꎬ斯普瑞微雾喷嘴的降尘性能最好ꎬ在多种供水压力下的降尘效率具有明显优势ꎬ且在1.5MPa水压下全尘和呼吸性粉尘的降尘效率均接近80%.3㊀结论1)出口直径相同时ꎬ随着供水压力的升高ꎬ3种喷嘴的流量㊁射程均增大ꎬ雾化角先增大后减小ꎻ在固定的供水压力下ꎬ随着出口直径的增加ꎬ3种喷嘴的流量和雾化角均增大ꎬ射程反而减小.2)出口直径相同时ꎬ3种喷嘴的雾滴粒径随供水压力的升高而减小ꎻ固定供水压力时ꎬ雾滴粒径则会随出口直径的增大而增大.3种喷嘴中ꎬ当出口直径为0.5mm时ꎬ斯普瑞微雾喷嘴所产生的雾滴粒径最小ꎻ当出口直径达到0.7mm及以上的规格时ꎬ泰格微雾喷嘴雾滴粒径最小.3)随着供水压力的增加ꎬ3种喷嘴的全尘和呼吸性粉尘降尘效率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ꎬ且斯普瑞喷嘴的降尘效率在水压为0.5~2.0MPa时具有明显优势.参考文献:[1]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N].人民日报ꎬ2019-03-01(10).[2]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N].人民日报ꎬ2020-02-29(5).[3]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N].人民日报ꎬ2021-03-01(10).[4]PALUCHAMYBꎬMISHRADPꎬPANIGRAHIDC.Airbornerespirabledustinfullymechanisedundergroundmetalliferousmines-Generationꎬhealthimpactsandcontrolmeasuresforcleanerproduction[J].JournalofCleanerProductionꎬ2021ꎬ296:126524.[5]王渊.浅谈煤矿尘肺病预防及粉尘危害防治[J].科技风ꎬ2018(26):151-152.[6]顾大钊ꎬ李全生.基于井下生态保护的煤矿职业健康防护理论与技术体系[J].煤炭学报ꎬ2021ꎬ46(3):950-958.[7]钟任扬ꎬ温泉ꎬ孔祥钦ꎬ等.生产性粉尘危害与防护[J].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ꎬ2017ꎬ35(1):97-99.[8]ZOUCF.AnalysisonDustControlTechnologyinOpen-pitQuarry[J].JournalofEnergyandNaturalResourcesꎬ2021ꎬ10(1):28-32.[9]李仲科ꎬ蒋宜宸ꎬ王天暘.溜煤眼半封闭式干雾抑尘装置研发及应用[J].能源技术与管理ꎬ2021ꎬ46(2):20-22.[10]程卫民ꎬ周刚ꎬ陈连军ꎬ等.我国煤矿粉尘防治理论与技术20年研究进展及展望[J].煤炭科学技术ꎬ2020ꎬ48(2):1-20.[11]秦波涛ꎬ周刚ꎬ周群ꎬ等.煤矿综采工作面活性磁化水喷雾降尘技术体系与应用[J].煤炭学报ꎬ2021ꎬ46(12):3891-3901.[12]CHANDS.TheRoleofWaterinAir-jetTexturing(ACriticalReview)[J].JournaloftheTextileInstituteꎬ1995ꎬ86(3):438-444.[13]徐立成ꎬ孙和平.微细水雾捕尘理论与应用[J].通风除尘ꎬ1996(4):16-18.[14]桂哲ꎬ刘荣华ꎬ王鹏飞ꎬ等.供水压强对气水喷雾雾化粒度的影响[J].矿业工程研究ꎬ2016ꎬ31(3):21-25.[15]GUOCꎬNIEWꎬXUCWꎬetal.AstudyofthesprayatomizationandsuppressionoftunneldustpollutionbasedonaCFD-basedsimulation[J].JournalofCleanerProductionꎬ2020ꎬ276:123632.[16]汤梦ꎬ刘荣华ꎬ王鹏飞ꎬ等.高压喷雾雾化特性及降尘效率实验研究[J].矿业工程研究ꎬ2015ꎬ30(1):76-80.[17]WANGYPꎬJIANGZAꎬCHENJSꎬetal.Studyofhigh-pressureaircurtainandcombineddedustingofgaswatersprayinmultilevelorepassbasedonCFD-DEM[J].AdvancedPowderTechnologyꎬ2019ꎬ30(9):1789-1804.[18]王鹏飞ꎬ刘荣华ꎬ汤梦ꎬ等.煤矿井下高压喷雾雾化特性及其降尘效果实验研究[J].煤炭学报ꎬ2015ꎬ40(9):2124-2130.[19]黄妍清.封闭空间内细水雾降尘效率影响因素实验研究[D].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ꎬ2018.[20]岳敏ꎬ陈勇ꎬ韩世水.智能高压微雾的抑尘作用评价[J].山东化工ꎬ2020ꎬ49(24):263-267.[21]杨志刚.不同因素对采煤机喷雾系统降尘效果的影响分析[J].机械管理开发ꎬ2018ꎬ33(8):60-61.[22]LILANHQꎬQIANJBꎬPANNꎬetal.Studyonatomizationparticlesizecharacteristicsoftwo-phaseflownozzle[J].JournalofIntelligent&FuzzySystemsꎬ2021ꎬ40(4):7837-7847.[23]周建平.矿石输送系统的微雾抑尘技术应用研究[D].徐州:中国矿业大学ꎬ2019.[24]王健ꎬ刘荣华ꎬ王鹏飞ꎬ等.常用压力式喷嘴雾化特性及降尘性能研究[J].煤矿安全ꎬ2019ꎬ50(8):36-40.[25]高卫彬.大断面煤巷综掘机高压外喷雾降尘技术研究[J].机械管理开发ꎬ2021ꎬ36(4):169-170.96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马尔文激光粒度仪简介
![马尔文激光粒度仪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fa7112f6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d7.png)
laPart iclesize analys is-Laserdiffra ction method s(ISO-13320-1)Introd uctio nLaser diffra ction method s are nowada ys widely used for partic le sizing in many differ ent applic ation s. The succes s of the techni que is based on the tact that it can be applie d to variou s kindsof partic ulate system s, is fast and can be automa ted and that a variet y of commer cialinstru ments i s availa ble. Nevert heles s, the proper use of the instru mentand the interp retat i on of the result s requir e the necess ary cautio n.Theref ore, there i s a need for establi shin g an intern ation al standa r d for partic l e size analysi s by laserdiffra ction method s. Its purpose i s to provid e a method ol ogy for adequa te qualit y contro l in partic l e size analysis.Histor icall y, the laserdiffra ction techni que starte d by taking only scatte ri ng at small angles into consid erati on and, thus, has been knownby the followi ng names:-fraunh oferdiffra cti on;-(near-) forwar d lightscatte ring;-low-angle l aser light scatte ring (LALLS).Howeve r, the techni que has been broade ned to include lightscattering in a wider angula r range and applic a tion of the Mie theory in addition to approx i mati ng theori es such as Fraunh ofer and anomal ous diffraction.The laserd iffra ction techni que is basedon the phenom enon that particles scatte r light in all direct i ons with an intensity patter n that is dependent on partic l e size. All presen t instru ments assume a spheri cal shape f or the partic l e. Figure1 illust rates the charac teris ticsof single partic lescatte ringpatter ns: altern ation of high and low intens ities, with patter ns that extend for smalle r partic les to wider angles than for larger particles[2-7,10,15 in the biblio g raph y].Within certai n limits the scatte ri ng patter n of an ensembl e of particles is identi cal to the sum of the indivi dualscatte ringpatter n s of all partic les presen t. By using an optica l model to comput e scatte ring f or unit volume s of partic l es in select ed size classe s and a mathem atica l deconvoluti on proced ure, a volume tricpartic le size distri butio n is calcul ated, the scatte ringpatter n of which fits best with the measur e d patter n (see also annex A).A typica l diffra ction instru m entconsis t s of a lightbeam (usuall y a laser), a partic ulate disper singdevice, a detect or for measuri ng the scatteringpatter n and a comput er for both contro l of the instru ment and calculation of the partic l e size distri butio n. Note that the laserdiffra ction technique cannot di stin gui sh betwee n scatte ri ngby single partic l es and scatteringby cluste r s of primar y partic l es formin g an agglom erate or an aggreg ate. Usuall y, the resulti ng partic l e size for agglom erate s is relate d to the cluste r size, but someti mes the size of the primar y partic l es is reflected in the partic l e size distri butio n as well. As most partic ulate sample s contai n agglom erate s or aggreg ates and one is genera lly intere sted in the size distri butio n of the primar y partic l es, the cluste r s are usuall y dispersed into primar y partic l es before measur ement.Histor i call y, instru ments only used scatte ring angles smalle r than 14°,which limite d the applic a tion to a lower size of about 1μm. The reason for this limita ti on i s that smalle r partic l es show most of theirdistinctive scatte ring at larger angles (see also annex Z).Many recent instruments allow measur ement at larger scatte ri ng angles, some up to about150°,for exampl e throug h applic a ti on of a conver ging beam, more or larger lenses, a second laserbeam or more detect ors. Thus smalle r particles down to about 0.1μm can be sized. Some instru ments i ncorp orate additi onal i nform ati on from scatte ring i ntensities and intensity differ ences at variou s wavele ngths and polari zatio n planes in order to improv e the charac teriz ati on of partic l e sizes in the submic r ometre range.Partic l e size analysis – Laser diffra ction m ethod s-Part 1:Genera l princi ples1 scopeThis part of ISO 13320provid e s guidan ce on the measur ement of size distri butio n s of partic l es in any two-phase system, for exampl e powder s, sprays, aerosol s, suspen si ons, emulsi ons and gas bubble s in liquid s, throug h analysi s of their angula r lightscatte ring patter ns. It does not addres s the specif i c requir ement s of partic le size measur ement of specif i c produc t s. This part of ISO13320 is applic a ble t o partic l e sizesrangin g from approx i mate ly 0.1μm to 3μm.For non-spheri cal partic l es, an equiva lent-sphere size distri butio n is obtain e d becaus e the techni que uses the assump tionof spheri cal partic l es in its optica l model. The resulti ng partic l e size distri butio n may be different from thoseobtain e d by method s basedon otherphysic al princi ples(e.g. Sedime ntati on, sievin g).3,terms, defini tions and symbol sFor the purpos es of this part of ISO 13320, the follow ing terms, defini ti ons and symbol s apply.3.1 terms, defini ti ons3.1.1 absorp ti onintrodu ctio n of intensi ty of a lightbeam traver singa medium throug h energy conver si on i n the medium3.1.2 coeffi cient of variati on (变异系数)Noativ e measur e(%) for precis i on: standa rd deviat ion divide d by mean value of popula ti on and multip l ied by 100 or normal di stri butio n s of data the median is equal t o the mean3.1.3compl ex refrac tive i ndex(Np)Refrac tive i ndexof a partic l e, consis tingof a real and an imagin ary (absorp tion) part.Np=n p-ik p3.1.4 relati ve refractive index(m)comple x refrac tive i ndexof a partic l e, relati ve to that the medium。
激光粒度仪说明书
![激光粒度仪说明书](https://img.taocdn.com/s3/m/e104a828f5335a8102d2207c.png)
激光粒度仪说明书篇一:激光粒度分布仪使用说明激光粒度分布仪简单使用说明测试:1. 接通电源,开机。
开机顺序:主机→循环分散器→软件2. 打开循环分散器,清洗循环管路。
方法:开启超声,循环泵拨至“逆”10秒钟左右,再拨至“顺”,关闭超声(排水时不能使用超声,防止干烧,损坏仪器),使旋钮置于排水位置,进行排水。
如此清洗两次后,(实验过程中所用水均要求为纯水)3. 打开软件,在界面中选择“设置”→“测试参数”,在中文物质名称中选择所需测量的物质,→“确定”4. 加入适量的水或者其他分散介质。
如果需要,加入合适的分散剂。
5. 点击标题栏中“常规测试”,进入测试界面。
检查背景值是否处在1到6之间。
6. 开启超声,当右侧绿色柱形信号基本稳定时,系统显示“系统状态极佳”,在“背景”一栏下,点击“确认”,扣除背景值。
7. 此时,系统显示“遮光率过低,请加样品”字样时,加入适量的样品,使遮光率稳定在12到17之间。
8. 点击“连续”,使系统进行测试;“样品结果”出现时,点击“平均值”→“保存”,如此测试3到6次。
9. 点击“样品”→“合并”,选择测试结果,点击“增加”,选好测试结果后,“合并”在“样品合并——结果”窗口中,点“确认”,在“样品合并——保存”窗口,修改合并后样品名称,及其他实验信息,“确认”。
10. 在“样品”菜单下,点“查询”,在出现的窗口中,选择合并结果,点“重分析”,在样品“参数窗口”,检查参数信息,选择“Mie”,点“确认”。
在新窗口中,点“确定”。
11. 查看打印预览,检查测试结果是否合格。
12. 测试结束,依照2步骤,清洗干净。
注意事项:1. 需要标定的情况:(1):第一次安装;(2):换样品池;(3):每半年或一年时间2. 纳米粉体易团聚,测试前需进行充分的超声分散,分散时间如下所3. 不要随便标定篇二:激光粒度分析仪操作规程LS13-320 激光粒度分析仪操作规程一、工作原理1.颗粒对光的散射理论众说周知,光是一种电池波,它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颗粒时,将与之相互作用,其中的一部分将偏离原来的行进方向,称之为散射。
痱子粉实验报告
![痱子粉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41545dd6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c3.png)
篇一:痱子粉制备实验实验一痱子粉的制备1.处方薄荷脑0.3g樟脑0.3g麝香草酚0.3g薄荷油0.3ml水杨酸0.57g硼酸4.25g升华硫2.0g氧化锌3.0g淀粉5.0g滑石粉加至50.0g2.制法取薄荷脑、樟脑、麝香草酚研磨至全部液化,并与薄荷油混合。
另将升华硫、水杨酸、硼酸、氧化锌、淀粉、滑石粉研磨混合均匀,过120目筛。
然后将共溶混合物与混合的细粉研磨混匀或将共熔混合物喷入细粉中,过筛,即得。
将25g痱子粉用目测法分成10包,用四角包包装。
3.用途本品有收敛、止痒及吸湿等作用,用于痱子、汗疹等。
洗净患处,撒布用。
篇二:实验汇报实验汇报实习起止日期:202X年4月1日————202X年9月2日实习地点: X中医药大学X医院制剂室指导老师:许迎久毕业实习科目:中药药剂毕业实习主要内容:学会了药材前处理的方法。
懂得了中药药材提取、别离、纯化、烘干所用设备的构造以及性能。
熟悉掌握了关于针剂、片剂、浸出制剂、丸剂、散剂的生产工艺和所用设备的使用方法及其构造。
了解了关于产品质量操作的工程和检验方法。
并掌握了医院药房临时用药的配制方法。
一、实验目的1.掌握散剂制备的工艺过程。
2.掌握含特别成分散剂、共熔成分散剂的制备方法。
3.掌握散剂的质量检查方法。
4.掌握粉碎、过筛、混合的根本操作。
二、实验指导散剂系指药物或与适宜辅料经粉碎、均匀混合而制成的枯燥粉末状制剂,供内服或局部用。
内服散剂一般溶于或分散于水或其他液体中服用,亦可直接用水送服。
局部用散剂可供皮肤、口腔、咽喉、腔道等处应用;专供医治、预防和润滑皮肤为目的的散剂亦可称撒布剂或撒粉。
操作要点:〔1〕称取:正确选择天平,掌握各种结聚状态的药品的称重方法。
〔2〕粉碎:是制备散剂和有关剂型的根本操作。
要求学生依据药物的理化性质,使用要求,合理地选用粉碎工具及方法。
〔3〕过筛:掌握根本方法,明确过筛操作应注意的问题。
三、实验内容1.痱子粉的制备〔含共熔散剂的制备〕[处方]薄荷脑0.2g樟脑0.2g硼酸5.0g氧化锌4.0g滑石粉适量制成30g[制法]取薄荷脑、樟脑混合研磨至共熔液化,先加少量滑石粉汲取研匀,再将硼酸、氧化锌研成细粉,参加上述混合物中研匀,最后加滑石粉至30g,过筛〔100目〕混匀,即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后向散射光就是大于90º的散射光,因此也是对散射角接收 范围的扩展,以扩展粒度测试下限。
这种结构现已成为 Malvern、Horiba和 欧美克激光粒度仪 等品牌产品的基本 结构。
图6 带后向散射光接受机构的透镜后傅立叶变换结构
• 同样是为了增大散射光的接收角
• 采用这种结构的制造商有美国的Beckman Coulter 和 Microtrac公司。
图7 双镜头光学结构
• 上述各种光学结构大约在10年或更早以前就被提出,有的成了某些品 牌仪器的基本结构(但不是全部),有的已不再使用。下面介绍当前 流行仪器的各种光学结构。
• 一、双波长、双光束的透镜后傅立叶变换结构。
• 进一步研究表明,散射光的强度代表该粒径颗粒的数量。 这样,测量不同角度上的散射光的强度,就可以得到样品 的粒度分布了。
图2 不同粒径的颗粒产生不同角度的散射光
• Mie理论:描述了光与任意大小的颗粒之间的相互作用,这种相互 作用是角度的函数,假定光波长和极化已知,而且颗粒为光滑、球 形、均匀并已知折射率。Mie理论比Fraunhofer提出的理论要复杂 ,因为它要解决颗粒和光之间所有可能的相互作用。
激光粒度仪
主要内容
• 激光粒度仪的原理 • 激光粒度仪的光学结构 • LS 13 320激光粒度仪 • 操作步骤 • 注意事项 • 讨论
激光粒度仪的原理
• 激光粒度仪是根据颗粒能使激光产生散射这一物理现象测 试粒度大小和分布的。
• 由于激光具有很好的单色性和极强的方向性,所以在没有 阻碍的无限空间中激光将会照射到无穷远的地方,并且在 传播过程中很少有发散的现象。如图1所示。
图8 双波长、双光束的透镜后傅立叶变换结构
•二、三光束的双 镜头结构。
•双镜头结构的作用和 传统的双镜头一样。 三光束中光束1为主 入射光,作用如同传 统的照明光,光束2 用以扩大前向散射光 的出射角,光束3用 以扩大后向散射光的 出射角盲区。
图9 三光束双镜头结构
• 三、带有PIDS技术的光学结构
图1 激光束在无阻碍状态下的传播示意图
• 米氏( Mie )散射理论表明,当光束遇到颗粒阻挡时, 一部分光将发生散射现象,散射光的传播方向将与主光束 的传播方向形成一个夹角θ,θ角的大小与颗粒的大小有关 ,小角度(θ)的散射光是由大颗粒引起的;大角度(θ1)的散 射光是由小颗粒引起的,如图2所示。
• ISO标准声明,尽管近似法仍然可以用来测试粒径大于50 微米的颗粒,但建议使用米氏理论测试粒径小于50微米的 颗粒。米氏理论在所有的测试范围内都适用。因此设计用 来测试粒径小于50微米的微粒的仪器一律应支持米氏理论 。
激光粒度仪的光学结构
• 为了有效地测量不同角度上的散射光的强度,需要运用光学手段对散 射光进行处理。在图3所示的光束中的适当的位置上放置一个傅氏透 镜,在傅氏透镜的后焦平面上放置一组多元光电探测器,这样不同角 度的散射光通过傅氏透镜就会照射到多元光电探测器上,将这些包含 粒度分布信息的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并传输到电脑中,通过专用软件 用Mie散射理论对这些信号进行处理,就会准确地得到所测试样品的 粒度分布。
✓在这种结构下扩大接 受角,将受到傅立叶透 镜口径的制约。
图4 有少许改进的经典结构
• Malvern的早期仪器在小颗粒量程段采用这种结构,该结构的优点 是最大接收角不受傅立叶镜头口径限制,但是它只在较小散射角( <5º)上能实现精确聚焦。随着散射角增大,聚焦误差会越来越大 。聚焦有误差意味着探测器上的一个确定位置并不对应一个确定的 散射角,从而使仪器的分辨率降低。
图3 激光粒度仪的经典光学结构
• 激光粒度仪光学结构的变迁
• 测量下限是激光粒度仪重要的技术指标。光粒度仪光学结构的 改进基本上都是为了扩展其测量下限或是小颗粒段的分辨率。
• 基本思路是增大散射光的测量范围、测量精度或者减少照明光的 波长。
✓增加了辅助探头—— 这些探头用以弥补环形 探测器阵列最大外径的 不足,来扩大仪器对散 射光的接受角,从而扩 展仪器的测量下限。
这种结构在传统的透镜后傅立叶结构的主照明光束之外,又增加 一束斜入射、短波长(蓝光)的照明光束。增加的照明光束是为了扩 大仪器的测量下限。
在相同的散射角下,照明光波长越短,对应的粒径越小。因此用 短波长的照明光斜入射到测量窗口上,能有效地扩大测量下限。
现阶段Malvern MS2000和日本Horiba的LA-950均采用这种结构。
• Fraunhofer理论:当粒度d远大于光波长l,或当物质具有很高的吸 收能力时,颗粒的边缘效应对总体散射强度作用较大。此时干涉效 应是由颗粒边界(衍射)上的光弯曲引起的。在光散射测量中,由 于光源远离散射体,而且光学通常设计成使照射散射体的入射光束
为均匀的平行线,只有Fraunhofer衍射发生。只可应用于完全不 透明的颗粒和小角度的散射(大颗粒)。
• 目前由Beckman Coulter 独家使用。这种结构是在普通的激光粒度仪光 学结构(双镜头结构或透镜后傅立叶结构)之外,增加一种称为PIDS 技术的测量系统。所谓PIDS是“散射的偏振强度差”的英文缩写。
• 它是利用亚微米颗粒对水平偏振光和垂直偏振光有不同的散射光场分布 ,与此相对,大颗粒在两个偏振态上则没有什么差异。为了提高对小粒 径的分辨率,PIDS中用了3种不同的波长(450nm、600nm和900nm) 。
• Fraunhofer衍射只是Mie理论在d >> l的极限状态下的简单形式。
• 国际标准ISO 13320-1中重要的建议就是要求为被测试材 料选择正确的光学模型,激光衍射是通过预测微粒的光学 散射行为进行粒度分析,这种预测的质量决定了测试结果 的准确性。
• 米氏理论可以提供对微粒光散射行为最严格和全面的预测 。而当激光衍射仪器被开发出来的时候,计算机的计算能 力非常有限,使用米氏理论需要大量的计算能力,制造商 就使用了一种米氏理论的近似方法——Fraunhofer理论 。
• 在粒度较小时,粒度与光波长比值(d/l)减少,因而干涉效应也减少, 散射图变得较为光滑且对角度依赖性减少。在较小的粒度范围内,粒度 对散射强度模式的灵敏度也大大减少,这样要获取准确的粒度则越来越 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