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典型过程控制系统应用方案案例
典型过程控制系统应用
1.基础工程设计阶段 在基础工程设计阶段主要的设计工作有以下几条: (1)设计开工前的技术准备; (2)编制仪表设计规定; (3)编制设计计划; (4)绘制工艺控制图,参加工艺方案审查会; (5)配合系统专业完成P&ID A版、B版,参加B版内 审会; (6)接受和提交设计条件; (7)配合系统专业完成P&ID C版、D版 (8)提出分包项目设计要求; (9)编制工程设计文件。
热交换过程的热量平衡方程 假设工艺介质与载热体均无相变,而且没有 热损失。即 被加热物料得到的热量/单位时间 = 载热体放出的热量/单位时间
q1 c1G1 (T1o T1i ) q2 c2G2 (T2i T2o )
q1 q2
热交换过程的传热速率方程
K 为传热系数;Fm 为传热面 q KFm Tm 积; ΔTm 为传热壁两侧流体的平 均温差. 对于逆流单程换热器, T (T2o T1i ) (T2i T1o ) m T2o T1i 可取对数平均值
3
2、通用标准(工程设计15个;自动化仪表 50个)
标准规范名称 1 工业自动化仪表用电源、电压 2 不间断电源设备 3 工业自动化仪表用模拟气动信号 4 工业自动化仪表用模拟直流电流信号 标准编号 GB 3368-82 GB 7260-87 GB 777-85 GB 3369-89
Hale Waihona Puke 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系统用电动和气动 5 GB 3386-88 模拟记录仪和指示仪性能评定方法 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用检测仪表和显示 GB/T 13283-91 仪表精确度等级 7 工业自动化仪表用气源压力范围和质量 GB 4830-84 8 工业自动化仪表工作条件振动 GB 4439-84
6.1 自控工程设计的任务、方法步骤
第六章典型过程单元的控制方案
FT
活 塞 泵
FC
电机
变频器
化学工业出版社
第一节
流体输送设备的控制方案
FC
方案2:控制泵的出口旁路
由于一部分流体打回流,部分 能量白白消耗在旁路上,故经 济性差。 注:往复泵的出口不允许装控 制阀,因为往复泵活塞每往返 一次,总有一定体积的流体排 出,当在出口管线上装阀时, 压头会大幅度增加,容易损坏 泵体。
第二节 传热设备的控制
一、无相变换热器的温度控制 方案1:控制载热体流量 方案2:控制载热体旁路流量 方案3:控制被加热介质的自身流量 方案4:对被加热介质进行分流控制
化学工业出版社
第二节 传热设备的控制
方案1:控制载热体流量:该方案适用于载热 体流量的变化多用于流量较小,压头较高的场合,它的流 量取决于冲程的大小、活塞的往复次数及气缸的截 面积。 方案1:改变原动机的转速 方案2:控制泵的出口旁路
控制方案有两种:
化学工业出版社
第一节
流体输送设备的控制方案
方案1:改变原动机的转速
可使用变频调速器实现(同离心泵控制方案3), 这与离心泵用蒸气改变原动机转速的道理是一样的。
这种方案机械效率高、经济,易实施,所以应用广泛。 增加了机械的复杂性,所以一般多用于功率较大的离心泵 该方案可大大地节约了能量,克服了前两种方案的不足。
化学工业出版社
第一节
流体输送设备的控制方案
FC
变速器
FT
出口
变速电机
进口
控制泵的转速法
化学工业出版社
第一节
流体输送设备的控制方案
(二)往复泵的控制
《典型控制系统案例分析(一)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高中通用技术地质版》
《典型控制系统案例分析(一)》作业设计方案一、课程背景本课程旨在通过对典型控制系统案例的分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通过本次作业设计,学生将有机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控制系统中的问题,提高自己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作业内容1. 选择一个典型的控制系统案例,例如温度控制系统、水位控制系统等。
2. 分析该控制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包括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等各个组成部分。
3. 建立该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包括传感器和执行器的动态特性。
4. 设计该控制系统的控制器,选择合适的控制策略,并进行仿真分析。
5. 比照不同控制策略的性能表现,评判各种控制策略的优缺点。
6. 提出改进控制系统性能的建议,并进行验证。
三、作业要求1. 作业需包含对所选控制系统的详细分析和设计过程,尤其要注重数学模型的建立和控制器的设计。
2. 作业应包含仿真结果和性能评判,比照不同控制策略的优劣。
3. 作业需提出改进控制系统性能的建议,并进行验证。
4. 作业要求结构清晰、逻辑周密,文字表达准确、流畅。
四、作业提交方式1. 作业提交时间为XX年XX月XX日,提交方式为电子版邮件发送至XXX邮箱。
2. 作业需包含完备的分析和设计过程,以及相关的仿真结果和性能评判。
3. 作业需按照规定格式进行排版,包括封面、目录、正文等部分。
4. 作业提交后,将进行评分和反馈,学生可根据反馈意见进行修改和完善。
五、评分标准1. 对所选控制系统的分析和设计是否详细全面。
2. 数学模型的建立和控制器的设计是否合理有效。
3. 仿真结果和性能评判是否清晰准确。
4. 改进控制系统性能的建议是否合理可行。
5. 作业结构是否清晰、逻辑是否周密、表达是否准确流畅。
六、参考资料1. 《摩登控制工程》2. 《控制系统原理与设计》3. 相关学术论文和钻研报告七、总结通过本次作业设计,学生将有机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控制系统中的问题,提高自己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控制第六章大时滞过程控制系统
6.3 预估补偿控制方案
X (s)
F(s) Wf (s)
Wc (s)
W0 (s)es
Y (s)
图6-9 单回路系统框图
Y (s) X (s)
TI
KC (TI sW01(s)
s 1)(TDs 1)es KC (TI s 1)(TDs 1)es
Y (s) F(s)
TI
sW01(s)
TI ses KC (TI s 1)(TDs
1)es
(6-3) (6-4)
由以上4个式子可见,微分先行控制方案和PID控制方案的特征方程完全相同。
X (s)
F(s) Wf (s)
Wc (s)
W0(s)es
W0 (s)
Y (s)
es
图6-10a) Smith预估补偿控制系统结构原理图
6.3 预估补偿控制方案
X (s)
Wc (s) U (s) W0(s)es Y (s)
Y1(s)
Y2
(s)
(1
es
6.1 大时滞过程概述
时滞现象在工业生产过程中是普遍存在的。时滞可分为两类,一类称为纯时滞,如 带式运输机的物料传输、管道输送、管道混合、分析仪表检测流体的成分等过程; 另一类为惯性时滞,又称为容积时滞。该类时滞主要来源于多个容积的存在,容积 的数量可能有几个甚至几十个,如分布参数系统可以理解为具有无穷多个微分容积。 因此,容积越大或数量越多,其滞后的时间就越长。
第6章过程控制系统的应用实例-Read
第6章 过程控制系统的应用实例6.1 精馏塔的控制精馏是石油化工、炼油生产过程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其目的是将混合物中各组分分离出来,达到规定的纯度。
精馏过程的实质就是迫使混合物的气、液两相在塔体中作逆向流动,利用混合液中各组分具有不同的挥发度,在互相接触的过程中,液相中的轻组分逐渐转入气相,而气相中的重组分则逐渐进入液相,从而实现液体混合物的分离。
一般精馏装置由精馏塔、再沸器、冷凝器、回流罐等设备组成,如图6.1所示。
图6.1 简单精馏控制示意图进料流量F从精馏塔中段某一塔板上进入塔内,这块塔板称为进料板。
进料板将精馏塔分为上下两段,进料板以上部分称为精馏段,进料板以下部分称为提馏段。
溶液中组分的数目可以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实际工业生产中,只有两个组分的溶液不多,大量需要分离的溶液往往是多组分溶液。
多组分溶液的精馏在基本原理方面和两组分溶液的精馏是一样的。
本节只讨论两组分溶液的精馏。
6.1.1 精馏原理在恒定压力下,单组分液体在沸腾时虽然继续加热,其温度却保持不变,即单组分液体的沸点是恒定的。
对于两组分的理想溶液来说,在恒定压力下,其沸点却是可变的。
例如对于A、B两种混合物的分馏,纯A的沸点是140℃,纯B的沸点是175℃。
如果两组分的混合比发生变化,混合溶液的沸点也随之发生变化,如图6.2中的液相曲线所示。
第6章 过程控制系统的应用实例·333··333·150140160170180020406080100100806040200A :B :组分/(%)温度/℃图6.2 A 、B 两组分混合物温度-浓度曲线设原溶液中A 占20%,B 占80%,此混合液的沸点是164.5℃,加热使混合液体沸腾。
这时,与液相共存的气相组分比是A 占45.8%,B 占54.2%。
这些气体单独冷凝后所形成的混合液体中,A 占45.8%,B 占54.2%;如果使此冷凝后的混合液体沸腾,其沸点是154.5℃。
过程控制第六章大时滞过程控制系统
Y (s)
图6-5 PID控制方案
过程控制系统
9
6.2 常规控制方案
因此,实际上微分环节不能真正起到对被控参数变化速度进行校正的目的,克 服动态超调的作用是有限的。如果将微分环节更换一个位置,如图6-6所示,则微分 作用克服超调的能力就大不相同了。这种控制方案称为微分先行控制方案。
F (s)
X (s)
F (s)
X (s)
K C (1
1
TI s
)
W0 ( s )e s
Y (s)
TD s
图6-7 中间微分反馈控制方案
过程控制系统
13
6.2 常规控制方案
3. 常规控制方案比较
图6-8给出了分别用PID、中间微分反馈和微分先行三种方法进行控制的 仿真结果。从图中可看出,中间微分反馈与微分先行控制方案虽比PID方法的 超调量要小,但仍存在较大的超调,响应速度均很慢,不能满足高控制精度 的要求。 y PID
10
6.2 常规控制方案
微分先行控制方案的闭环传递函数如下:
1)给定值作用下
KC (TI s 1)es Y ( s) X (s) TI sW01 (s) KC (TI s 1)(TD s 1)es
(6-1)
2)在扰动作用下
Y ( s) TI se s F (s) TI sW01 (s) KC (TI s 1)(TD s 1)es
(6-2)
过程控制系统
11
6.2 常规控制方案
而图6-5所示的PID控制方案的闭环传递函数分别为
KC (TI s 1)(TD s 1)es Y ( s) X (s) TI sW01 (s) KC (TI s 1)(TD s 1)es
控制系统设计 第六章 调节系统设计
例1:船舶的自动驾驶仪设计
解:船舶自动驾驶仪有两个方式:保持航向和变向航向,前者是 调节,后者是跟踪。驾驶员只干预给定信号,即改变航向
K
设
K G (s) s ( s 1)
即
D( s ) K p K d s
1 K ( K p K d s) s ( s 1) 0
h( s ) R Q1 ( s ) RCs 1
G(s)
类似的还有升温过程都符合规律电气等效:
u u I1 R 1 Cs
u R I RCs 1
还有另一种情况:容积特性小,主要是传输滞后,
e
s
Ke s 容积可以成为多容,最终上述两种情况均有, s 1
,性,系统有储能特点。
容积系数
液阻:R
物料变化量 模型化:水位系统 被调量变化
h Q2
动态阻抗
C :水槽面积
d h C Q1 Q2 dt
C
RC
d h h Q1 dt R
d h h R Q1 dt
max 100 max
max ----本体振动
本例中 6 的幅度产生 M max 32000Kg m / rad
过程控制系统设计:一般对化工、电力、造纸
1.调节对象特性: 主要是滞后特性,用容积特性刻画,一般简称为容性负载 容积系数:被调量改变一个单位所需物料变化 所以,这是以物料控制为模型的 容积系数C即为水槽
R h / Q2
C
RC
d (h) h R Q1 dt
R Ts 1
d (h) Q1 Q2 dt
G( s)
控制系统的工作过程和方式(教学案例)
控制系统的工作过程和方式(教学案例)第一篇:控制系统的工作过程和方式(教学案例)教学目标分析知识目标:1、熟悉简单的开环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和简单的工作过程。
2、熟悉闭环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理解其中的控制器、执行器的作用。
3、掌握控制过程的一般描述方法。
行为目标:通过分析和比较,了解开环控制与闭环控制系统各自的控制特征及其之间的差别。
情感目标:使学生感觉、体验控制设计的一般思想方法和技术方法,激起学生设计的欲望,培养学生富于想象、善于批判、勇于创新的个性品质。
能力目标:学生学习本课后可以对简单的开环控制系统和闭环控制系统的工作过程进行分析,并能对一些控制系统提出改进意见。
教学内容分析:本节内容是本章的第二节,第二、第三节是本章的第二教学单元,是本章的教学重点,应将本节视为重点中的重点。
教材从学生熟悉自行车行驶的速度控制和电风扇的风速控制开始,在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引入游泳池注水系统控制以及改进游泳池注水系统控制,从而达到对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的分析和对比的目的。
再者根据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的工作过程分析,让学生掌握分析控制系统工作过程的方法。
重点难点重点:通过具体控制系统案例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控制系统的能力,能说清楚简单的开环控制系统和闭环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以及它们是如何实现控制的。
难点:开环控制系统和闭环控制系统的分析和对比。
学情分析学生学习了第一节控制手段和应用,理解控制的含义,但对什么是开环控制什么是闭环控制是空白,这就需要通过多个案例进行对比才可以让学生掌握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以及它们的组成和工作过程。
在本主题中,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限于学时以及高中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对控制系统中的控制器、执行器、传感机构和被控对象等环节只限定于一般性的理解,不作进一步的要求,不去探讨其内部的工作过程,只了解其输入和输出之间的关系就可以。
教学策略节课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及教学目标上的要求,我主要采用了教师讲授、学生阅读、实物演示、讨论交流等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展示等教学手段。
第6章-过程控制系统识图及应用实例ppt课件
实验原理
3. 跳汰机控制系统 (1) 给煤量控制 (2) 风水控制 (3) 排料控制
三、重介质选煤监测与控制系统
1. 悬浮液密度控制系统
2. 悬浮液煤泥含量控制系统
3. 合格介质桶液位控制系统
4. 真空过滤机液位控制系统
(1) 过滤机真空度随滤盘 转速的提高而提高 (2) 过滤机处理量随滤盘 转速的提高而增加
学习目标
1. 了解过程控制流程图的符号。 2. 了解控制系统设计的基本步骤。 3. 了解过程控制系统的一般工艺要求。 4. 能识读计算机控制流程图。 5. 掌握控制方案和工程设计中的关键问题。
§6—1 过程控制系统的识图
一、识图基础
1. 图形符号 (1) 连接线
通用的仪表信号线均以细实线或在细实线上加三条有间隔 的斜线表示;
实验目的
1. 熟悉温度—流量串级控制系统的结构与组成。 2. 掌握阶跃扰动分别作用于副对象和主对象时对系统主控 制量的影响。 3. 掌握主、副调节器参数的改变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4. 掌握温度—流量串级控制系统的参数整定与投运。
实验原理
实验5 液位与流量串级控制系统(选做)
实验目的
1. 了解液位—流量串级控制系统的组成原理。 2. 了解阶跃扰动分别作用于副对象和主对象时对系统主 控制量的影响。 3. 掌握液位—流量串级控制系统采用不同控制方案的实 现过程。 4. 能进行液位—流量串级控制系统调节器参数的整定与 投运。
1. 了解双闭环液位控制系统的组成与工作原理。 2. 了解阶跃扰动分别作用于副对象和主对象时对系统主控 制量的影响。 3. 掌握主、副调节器参数的改变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4. 掌握液位串级控制系统采用不同控制方案的实现过程。 5. 能进行双闭环液位控制系统调节器参数的整定与投运。
6 典型的过程控制系统实例
由于这种控制方式具有冲击性,易损坏元器件,故只是在对控制质量 要求不高的系统才使用。
基于智能仪表温度连续控制系统
工作原理:与AI-708基本相同,不同的是 AI-818输出的是0-5V连续的的电压信号, 然后去控制单相移相调压模块的输出电 压,当智能仪表输出0V电压时,单相移 相调压模块没有输出;当智能仪表输出 5V电压时,单相移相调压模块输出220V 电压。所以,当智能仪表的控制信号从05V线性变化时单相移相调压模块的输出 电压也从0V-220V变化,Pt100把实时检测 到的温度值变换为电压信号输出到AI-818 的输入端作为反馈信号。
PLC上、下水箱液位串级控制
安装在计算机上的PLC软件开发环境,可以开发出PLC应用程序;开发完成 后,下载到PLC中;界面可以开发触摸屏软件,下载到触摸屏,然后启动 PLC和触摸屏即可。
一步整定法整定系统
(1)、先将主、副调节器均臵于纯比例P调节,并将副调节器 的比例度δ调到30%左右。 (2)、将主调节器臵于手动,副调节器臵于自动,通过改变主 调节器的手动输出值使下水箱液位达到设定值。 (3)、将主调节器臵于自动,调节比例度δ,使输出响应曲线 呈4:1衰减,记下δs和Ts,据此查表求出主调节器的δ和Ti值。
图4-1、V0与Vmin、Vmax、Vi关系图
图4-2、位式控制系统的方块图
由图4-1可见,V0与Vi的关系不仅有死区存在,而且还有回环,因而图 4-2所示的系统实质上是一个典型的非线性控制系统。执行器只有“开” 或“关”两种极限工作状态,故称这种控制器为两位调节器。
第六章 典型过程控制系统应用方案 过程装备控制技术及应用
6.3.2 硬件电路:
17
6. 3. 3控制算法的确定 (l)对象特性的测量与识别 按照阶跃响应法测得加热
炉的飞升曲线如图。 从曲线形状确认为带纯滞
后的一阶惯性对象,但纯滞 后时间不长,其传递函数为
测得:τ1=20min θ1=2min k=6
18
6. 3. 4 程序流程框图
绘制流程图,编写程序。 6.3.5 控制系统的调试
qV 2
K
T h Tc
qV 1
3
4
5
6
7
8
9
6.2 单回路控制系统的应用 在现代工业生产装置自动化过程中,即使在计 算机控制获得迅速发展的今天,单回路控制系统 以其结构简单,投资少,易于调整、投运,仍在 非常广泛地被应用。掌握单回路控制系统的设计 应用对于实现过程装置的自动化具有十分重要的 意义。
12
(3)画出温度控制流程图及其控制系统方框图:
(4)调节器参数整定: 为了使温度控制系统能运行在最佳状态,需
要按照调节器工程整定法进行参数的整定。
13
6.3计算机数字控制的典型实例
——炉温控制系统的计算机制任务要求如下:
①给定值在100一300℃之间实现恒温控制; ②控制精度为0.5%(全量程允许误差±5℃); ③实时数字显示温度; ④温度超过330℃时要有报警指示; ⑤可以在线改变给定温度。
在硬件已正常工作以后,进行如下调整: (1)输入通道的调整 温度变送器偏置调整:本系统的偏置温度是 80℃,相应的热电偶毫伏值为3.266mV。通过调 整变送器下限电位器使输出为0。 温度变送器放大倍数调整:本系统温度测量上限 值为330℃(13.456mV),因此需将变送器输出上 限调整到该值。
《典型控制系统案例分析(一)导学案-2023-2024学年高中通用技术地质版》
《典型控制系统案例分析(一)》导学案第一课时一、导入控制系统是现代工程领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在各种领域中都发挥着关键作用。
本次导学案将通过典型控制系统案例分析,帮助同学们更加深入了解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和运作机制。
二、学习目标1. 了解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 掌握典型控制系统案例的分析方法;3. 能够应用控制系统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三、预习内容1. 什么是控制系统?控制系统的分类有哪些?2. 了解PID控制器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方式。
3. 搜索了解一些常见的控制系统案例,例如温度控制系统、水位控制系统等。
四、案例分析案例一:温度控制系统1. 系统描述:设计一个温度控制系统,使得某一物体的温度始终保持在设定值。
2. 系统分析:利用传感器采集物体的实时温度数据,通过PID控制器计算出控制信号,控制加热或制冷设备以维持温度稳定。
3. 系统优化:调节PID控制器的参数,使系统响应速度更快、稳定性更好。
案例二:水位控制系统1. 系统描述:设计一个水位控制系统,控制水箱内的水位始终保持在设定位置。
2. 系统分析:利用水位传感器监测水位高度,通过PID控制器控制水泵的运行,实现水位的调节。
3. 系统优化:根据水泵和传感器的特性,合理设置PID控制器的参数,使系统性能达到最优。
五、课堂讨论1. 学生们根据案例进行讨论,分析控制系统的设计原理和实际应用。
2. 学生们分享自己在实验室或实习中遇到的控制系统问题,共同探讨解决方法。
六、拓展练习1. 在实验室中搭建一个简单的温度或水位控制系统,并调试控制器参数以达到稳定控制效果。
2. 查阅资料,了解工业控制系统中更复杂的案例,如机器人控制、轨道交通系统控制等。
七、总结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对控制系统的概念和原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能够运用控制系统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将不断拓展控制系统的应用领域,提升自己的控制系统设计能力。
八、课后作业1. 思考一个与控制系统相关的实际问题,并尝试设计一个解决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按照图 6-5 分析可知,乳液直接进入干燥器,滞后最小,对于 干燥温度的校正作用最灵敏, 而且干扰进入装置最靠近调节阀 1, 似 乎控制方案最佳。但是,乳液流量即为生产负荷,一般要求能保证 产量稳定。若作为控制参数,则在工艺上不合理。所以不宜选乳液 流量为控制参数,该控制方案不能成立。 再对图 6-6 进行分析,可以发现,调节旁路空气流量与热风量 混合后,再经过较长的风管进行干燥器。如图 6-5 所示方案相比, 由于混合空气传输管道长, 存在管道传输滞后,故控制通道时间滞后 教大,对于干燥温度校正作用的灵敏度要差一些。若按照图 6-7 所 示调节换热器的蒸汽流量,以改变空气的温度,则由于换热器通常 为一双容过程,时间常数较大,控制通道的滞后最大,对干燥温度 的校正作用灵敏度最差。显然,选择旁路空气量作为控制参数的方 案最佳。 (1) 过程检测控制仪表的选用 根据生产工艺和用户的要求, 选用电动单元组合仪表(DDZ–Ⅲ型)
6.1 热交换器温度反馈-----静态前馈控制系统
6.2 单回路控制系统的应用
6.3 计算机数字控制的典型实例 6.4 流体输送设备的控制 6.5 反应器的控制 附录:思考题与习题
6.1 热交换器温度反馈——静态前馈控制系统 6.1.1 生产过程对系统设计的要求
在氮肥生产过程中有一个变换工段 ,把煤气发生炉来的一氧化 碳同水蒸汽的混合物转换成生产合成氨的原料七,在转换过程中释放 大量的热,使变换气体温度升高,变换气体在送至洗涤塔之前需要降 温,而进变换炉的混合物需要升温,因此通常利用变换气体来加热一 氧化碳与水蒸气的混合气体,这种冷热介质的热量交换是通过热交换 器来完成的。在许多工业生产过程中都用到热交换器设备,对热交 换器设备的控制就显得非常重要。 热交换器主要的被控制量是冷却介质出热交换器的温度。 图 6-1 表示一个进出热交换器的典型参数。其中加热介质是工厂生产过程 中产生的废热热源(成品、半成品或废气、废液),为了节省能量,这部 分热量要求最大限度的加以利用。所以通常不希望对其流量进行调 节,而被加热介质的温度一般是通过调节加热介质的流量来实现的。
6.2.2 系统设计
(1) 被控参数和控制参数的选择 ① 被控参数的选择 根据上述生产工艺情况,产品质量(水分含 量)与干燥温度密切相关,若测量水分的仪表精度不够高,可采 用对间接参数温度的测量,因为水分与温度一一对应。因此必须 控制温度在一定值上,故选用干燥器的温度为被控对象。 ② 控制参数选择 若知道被控过程的数学模型,则可以选取可控 性良好的参量作为控制参数。在未掌握过程的数学模型情况下, 仅以图 6-4 所示装置进行分析。 影响干燥器温度的因素有乳液流量 f 1(t) 、旁路空气流量 f 2(t) 、加热蒸汽用量 f 3(t) 。选取其中 任一变量作为控制参数,均可构成温度控制系统。图中用调节阀 位置代表三种控制方案,其框图分别为图 6-5、图 6-6、图 6-7 所 示。
Tc 2
的影响得到补偿。
6.1.3 仪表静态参数的设置
本系统设计的关键是正确设置比值器的参数 a 与加减器的偏置信号 I5,下面通过具体数据来说明这些系数的设置情况。 有两股气体在热交换器中进行热量交换。已知 K=c1/c2=1.20,在正 常 情 况 下 T h 1 =380 ℃ , T h 2 =300 ℃ ,T c 1 =150 ℃ ,T c 2 =260 , 3 3 m s 。选择电动单元组合仪表 DDZ–Ⅲ型 qv1=0.125 m s ,qv2=0.109 组成控制系统,线路中的陈法器与除法器可以用一台型号为 DJS–1000 的乘除器代替, 比值器与加减器可以用一台 DJJ–1000 的通用加减器代 替。电动单元组合仪表 DD–Ⅲ型的仪表信号范围为 4~20mA(或 1~5V DC)。若取 Tc2 温度变送器的量程为 100℃,仪表零位为 210℃,则可以 得到 Tc2 温度变送器的仪表转换系数为
c1 、 c2 —分别为加热介质和被加热介质的平均比热容, kJ ( kg K ) ;
Th1 、Th 2 —分别为加热介质进、出热交换器的温温度,℃或 K。
由式(6-1)可以得到各个有关变量的静态前馈函数计算关系式
qv2
由此可以求得在正常工况下各个变送器的输出信号值分别为 I1= K△Th×(380-300)+4=12.54 mA I3= K△Tc×(260-150)+4=15.74 mA I2=Kqv1×0.125+4=15.24 mA I6= Kqv2×0.109+4=13.81 mA I9= KTc2×(260-210)+4=12 mA 求出正常工况下 DJS–1000 乘除器的输出信号为
I5 I8
I8 为 Tc2 调节器的控制点,一般设置为仪表信号的中间值,即 I8=12 mA,因此 I5 取 12 mA。
I8 为 Tc2 调节器的控制点,一般设置为仪表信号的中间值,即 I8=12 mA, 因此 I5 取 12 mA。 Tc2 温度变送器、PID 调节器、PI 调节器、qv2 流量变送器、电/气转换 器与 qv2 控制阀门组成一个串级调节系统,Tc2 为主被调节变量,qv2 为副被调节变量。 这个串级调节系统与静态前馈函数计算回路组成一个 复合调节系统。这种控制系统对于来自 qv2、Tc1、Th1、Th2 或 qv1 的扰 动,都具有很高的适应能力。
(4) 调节器参数整定 为了使温度控制系统能运行在最佳状态,可以按照调节器 工程整定方法中的任一种进行调节器参数的整定。
6.3 计算机数字控制的典型实例 ——炉温控制系统的计算机控制
某真空电阻炉(在实验室里该炉也可以用油槽代替)的加热功率为 5KW,实验室工作环境。控制任务要求如下。 ① 给定值在 100~300℃之间实现恒温控制 ② 控制精度为 0.5%(安全程允许误差 5℃) ; ③ 实时数字显示温度; ④ 温度超过 330 时要有警报指示; ⑤ 可以在线改变给定温度。
① 测温元件及变送器 阻温度变送器。 ② 调节阀
被控温度在 500℃以下,选用铂热电阻温度
计。为了提高检测精度,应用三线制接法,并配用 DDZ–Ⅲ型热电 根据生产工艺安全原则及被控介质特点,选用气关形式
的调节阀;根据过程特性与控制要求选用对数流量特性的调节阀; 根据被控介质流量选择调节阀公称直径和阀芯直径的具体大尺 寸。 ③ 调节器 根据过程特性与工艺要求,可选用 PI 或 PID 控制规律; 根据构成系统负反馈的原则,确定调节器正、反作用方向。 由于本例中选用调节阀为关气式,则调节阀的放大系数 Kv 为负。 对于过程放大系数 Ko 为正。一般测量变送器的放大系数 Km 为正。 为了使系统中各环节放大系数极性乘积为正,则调节器的放大系 数 Kc 取负,即选用正作用调节器。 (2) 画出温度控制流程图极其控制系统方框图 温度控制流程图及控制系统方框图如图 6-8 所示。
6.3.1 控制方案设计
(1) 目标和任务估计 从控制任务要求可知是单点、恒值控制。控制范围和精度要求一般,功能 上无特殊要求。可采用一般的闭环控制系统实现。
(2)元件选择 ① 计算机的选择 按上述要求只需单点控制和显示, 没有特别的数据 处理任务。因此适宜于采用单扳机、单片机控制。为了使系统结构 紧凑,采用 Z80-CPU 的计算机控制系统。 ② A/D 转换器的选择 假定控制范围设定为 0~330℃。若选用 8 位 A/D 转换器,其分辨率约为 1.5℃/字。它虽然在 5℃的允许误差范
围之内,但是裕量太小。因为系统的其他环节,特别是传感元件的 非线性, 也会产生误差引起精度损失, 因此实际精度很难达到要求。 若选用 10 位 A/D 转换器,其分辨率为 0.3℃/字,在要求的精度范 围内有较大裕量,可以满足要求。若采用 12 位的 A/D 转换器,其 分辨率约为 0.1℃/字,但是由于其他环节对精度的影响,单纯过高 追求 A/D 的高分辨率是一种资源浪费。而无论采用 10 位,还是 12 位 A/D 转换器,与 8 位 CPU 连接都比较麻烦,增加了系统的复杂 性。
K Tc 2 ( 20 4 ) mA 0 . 16 mA / C 100 C
(20 4)mA K△Tc= K△Th= 100 =0.1067mA/℃
m 流量变送器 qv1 与 qv2 的量程均为 0.178
3
s
,则可知其仪表转换系
数分别为
(20 4)mA (m 3 s) 3 Kqv1= Kqv2= 0.178m / s =89.888mA/
6.1.2 系统组成
根据稳态时的热平衡关系,若不考虑散热损失,则加热介质释放的热 量应该等于被加热介质吸收的热量,即
qv1c1 (Th1 Th 2 ) qv 2 c 2 (Tc 2 Tc1 )
式中
(6-1)
qv1 、 qv 2 —分别为加热介质和被加热介质的体积(或质量)流
3 m 量, s (或kg s )
过程装备控制技术 及应用
过控教研室
目
录
第一章 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 第二章 过程装备控制基础
第三章 过程检测技术
第四章 过程控制装置
第五章 计算机控制系统
第六章 典型过程控制系统应用方案
第六章 典型过程控制系统应用方案
本章介绍了几种典型的过程控制系统的应用。主要有“热交换 器温度反馈——静态前馈控制系统”;“单回路控制系统的应用”; “流体输送设备的控制”;“反应器的控制”等等。通过这些典型 控制系统的应用实例,可以帮助学生和读者更好地去理解本课程的 理论知识,同时也可以使学生学会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技 能。
6.2 单回路控制系统的应用
在现代工业生产装置自动化过程中,即使在计算机控制获得迅速发 展的今天,单回路控制系统任在合成氨的现代化大型装置中,约有 85% 的控制系统是单回路控制系统。所以, 掌握单回路控制系统的设计原则 应用对于实现过程装置的自动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单回路控制系统具有结构简单、投资少,易于调整,投运,又能满 足一般生产过程的工艺要求。单回路控制系统一般由被控过程 Wo(s) 、 测量变送器 Wm(s) 、调节器 Wc(s)和调节阀 Wv(s)等环节组成,如 图 6-3 所示为用拉氏变换表示的单回路控制系统的基本结构框图。 下面 通过一个工程设计实例说明单回路控制系统的应用, 来达到举一反三的 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