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区的环境规划设计
居住区环境景观规划设计导则
色彩──居住建筑宜以淡雅、明快为主。在景观单 调处,可通过建筑外墙面的色彩变化或适 宜的壁画来丰富外部环境。
室外管线及建材设施──住宅建筑外立面设计应考虑并 预留室外风机、管线等室外设施的位置,保持住区景观 的整体效果。应严格控制和引导居民入住后对建筑外立 面的“二次施工”。
4.户外活动场地布置时,其朝向需考虑减少眩光;
5.在满足基本照度要求的前提下,住区室外灯光设计 应强调舒适、温和、安静、优雅的生活气氛,不宜盲目强调 灯光亮度;
6.住区的道路照明宜在15~20LX;
7.光线充足的住区宜利用日光产生的光影变化来形成外部空间 的独特景观。
1.住区内部住宅建筑的排列应有利于通风,如点条结合、 高低错落、底层架空等; 2.为调节住区内部通风排浊,宜构建绿化带、水道、花廊 等景观通道; 3.户外活动场地的设置应根据当地不同季节的主导风向, 并有意识地通过建筑、植物、景观设计来迎/挡风; 4.住区内的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宜达到二级。
1.2 适用性
本导则适用于我国二十一世纪居住区景观环境规划设计,它基于现行的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及住宅设计规范等,也对我国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及住宅设计等具有一定引导作用。
1.3 社会性原则
住区的景观设计应具有亲切宜人的尺度感,并体现社区文化,促进社区人际交往,引导人(群)的交互行为及社区休闲健身活动。提倡公共参与景观设计、建设和管理。
3.总体布局
3.1 规划结构与环境景观规划设计
3.1.1 重视景观规划的整体布局
住区规划时,应对住区的整体结构进行一体化 考虑,使公共空间与私密空间的环境达到最优化。 住区景观规划设计应考虑环境空间的整体效果, 采用合宜的用地配置方式(如硬、软质景观的结 合及比重),并通过合理的配套设施布局(水、电 管网设施,变电站、垃圾房、车库等辅助设施的布 局及美化等)来达到住区整体意境及风格塑造的 和谐。
居住区设计规范2024
居住区设计规范2024
居住区设计规范2024
首先,居住区的总体规划应当符合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的要求,合理
布局各类设施和建筑物,确保居住区的功能和空间布局合理。
其次,居住区内的道路和交通设施应当满足交通运输需求,提供方便、安全、高效的交通出行环境。
道路宽度、交通标志标线、交通信号灯等设
施应当按照规范进行设计和设置。
再次,居住区内的绿地和公共空间的规划和设计应当充分考虑居民休
闲和健身的需求,满足居民的生活和社交需求。
公园、花坛、散步道等设
施应当根据居住区的人口密度、区域特点进行合理设置。
另外,居住区内的建筑物的设计和布局应当符合建筑设计规范和防灾
防护要求。
建筑物的高度、户型设计、绿化面积等要素应当按照规范进行
设计,确保居住环境的舒适度和居民的安全。
此外,居住区内的基础设施的建设和配套应当满足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如供水、供电、供暖、通信等基础设施应当满足居民的需求,确保正
常运行和便利使用。
最后,居住区的管理和服务要求应当明确和规范化,确保居民的权益
和利益能够得到保障。
居住区的物业管理、公共设施维护、安全防护等服
务应当按照规范进行,提供高品质的服务。
总体而言,居住区设计规范的制定是为了提高居民的居住质量,创造
一个安全、舒适、便利的居住环境。
2024年的居住区设计规范主要从总
体规划、交通设施、绿地和公共空间规划、建筑物设计、基础设施建设配
套和管理服务等多个方面进行规范,以满足居民的需求和提供一个高品质的居住环境。
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是指根据城市的发展需求和居民的居住需求,对居住区进行规划设计的一系列要求和标准。
下面是一份1000字的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一、规划范围1. 居住区规划设计应根据城市整体规划,确定规划范围,明确区域边界。
2. 根据城市土地利用状况和未来发展需求,合理确定居住区的面积和户数。
3. 参考周边设施和交通条件,确定居住区的位置和主要道路布局。
二、规划原则1. 人性化原则:设计以人为本,满足不同人群的居住需求,注重居住环境的舒适性和便利性。
2. 综合性原则:综合考虑居住区的经济、社会、环境等因素,形成合理的居住区布局和功能配套。
3. 可持续性原则: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合理利用资源,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三、居住区布局1. 基础设施布局:合理布置供水、供电、供热、供气等基础设施,保障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2. 道路交通布局:设计合理的道路网络,方便居民出行,提高交通效率。
同时,设置步行和非机动车道,鼓励居民步行和骑行。
3. 公共空间布局:合理布置公园、广场、游憩设施等公共空间,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场所,增加居住的舒适性。
4. 社区设施布局:合理设置学校、医院、超市、银行等社区设施,方便居民生活和工作。
四、建筑设计1. 统一风格:居住区建筑风格应与周边环境相协调,保持一定的统一性,形成整体的城市形象。
2. 绿化设计:注重居住区的绿化,增加植被覆盖率,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同时,设置宜人的休闲空间,提供户外活动场所。
3. 阳光照明设计:合理设计建筑立面、采光窗,保证每个住户都能享受到足够的自然光照。
4. 建筑红线控制:控制建筑的高度、体量和密度,确保建筑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五、环境保护1. 噪音控制:合理设置隔音设施,控制居住区内噪音的传播和污染。
2. 污水处理:建立污水处理设施,对居民产生的污水进行处理,减少对周边水体的污染。
3. 生活垃圾处理:设置垃圾收集站点,加强垃圾分类和处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小区规划: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
小区规划: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一、居住区的性质与规模:建国以来,我国居住形态从初期由于缺乏经验而借鉴西方邻里单位,学习苏联街坊的布置,直到小区规划理论的出现并传入我国被广泛地采用及积极发展的今天,总结这段走过的道路,有必要给小区下个定义。
白德懋在《小区规划与居住区环境设计》一书中,将居住区划分为三级:居住区、小区和住宅组团。
1、居住区:居住区是指城市主要道路所包围的独立生活居住地段。
在居住区内设有比较完整的日常性和经常性的生活服务设施,这些设施能满足居民的基本物质和文化生活要求。
因此它的规模一般为1万至1。
5万户,3-5万人,相当于一个城市街道办事处管辖的范围。
居住区下可划分若干小区,也可不划分小区,而由若干住宅组团组成。
2、居住小区:简称小区,有别于工业或其他小区。
小区应是居住区道路(也可是城市一般道路)所包围的日常性生活居住单位。
小区内设有日常性的生活服务设施,以满足日常生活必须;但经常性的设施,如规模较大的邮局,购物超市、医院等还得去小区外解决。
它的规模约2-3千户,1万人左右。
小区下可划分若干住宅组团,或视具体情况不分组团。
3、住宅组团:是居住区的基本居住单位,由若干栋住宅组成。
其规模相当于一个居民委员会(或里弄委员会),300-700户,1000至2500人。
住宅组团内可设一些直接与居民日常生活有关的,如小百货、烟杂店、卫生站和自行车存放处等微型服务设施。
一般不设幼儿园、百货商店等公共设施,以免把嘈杂的人流、车流和噪音带进来而影响居住环境。
所以称之为住宅组团,以表示它的单纯居住性质。
二、居住区景观的构成:景观的使用几乎渗透到了居住区环境的各个角落,在景观设计中如何对这些设计元素进行综合取舍合理配置乃是景观设计的要点。
1、绿化:居住区绿化设计最早发展于西方发达国家,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工业的迅猛发展,破坏了生态环境,带来一系列严重后果,迫使相关国家开始重视环境设计。
70年代,日本率先制定了改善居住环境的方针政策,提出了居住环境设计的基本要求:舒适、优美、安全、卫生、方便。
居住区绿地设计规范
居住区绿地设计规范居住区绿地设计是指在城市和乡村居住区内,为满足居民的休闲、健身、游玩等活动需求而设置的绿化和景观空间。
合理规划和设计居住区绿地,不仅可以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提升居住质量,还可以增加城市的生态功能,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
下面我们将从景观规划、绿化设计和功能设置三个方面介绍居住区绿地设计规范。
一、景观规划1.制定景观设计总体规划。
根据居住区的地理环境、社会文化特点和人口需求,制定清晰的景观设计总体规划,明确绿地的位置、范围、结构和功能。
2.考虑人流线和视觉景观。
合理设置人流线,使居住区绿地与居民的生活区域相连通,方便居民的出行和活动。
同时,在景观设计中充分考虑视觉景观,合理布局花草树木、水体等景观元素,打造美丽宜人的绿地环境。
3.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
在景观规划中,充分考虑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保护,尽量保留原有的自然地形和植被,避免过度开发和破坏。
合理设置湿地、水系等生态景观,促进水循环、空气净化等生态功能。
二、绿化设计1.选择适应性强的植物。
根据当地的气候、土质和水源等条件选择适应性强的植物,确保植物的生长率和成活率。
同时,根据居住区的不同区域和功能需求,选择合适的植物种类,打造丰富多样的景观效果。
2.合理布局绿地空间。
根据居住区的空间布局,合理分配绿地区域,确保绿地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同时,考虑到居民的需求,尽量将绿地设置在居民活动频繁的区域,例如社区广场、公园入口等。
3.加强绿地养护管理。
制定完善的绿地养护管理制度,定期对绿地进行修剪、除草、施肥等养护工作,以保持绿地的整洁和美观。
同时,加强环境监测和病虫害防治,确保植物的健康生长。
三、功能设置1.设置休闲娱乐设施。
根据居民的需求和喜好,设置一些休闲娱乐设施,例如健身设施、儿童游乐设施、休闲长廊等,提供多样化的活动方式,满足不同年龄层次的居民需求。
2.设置文化活动场所。
合理设置文化活动场所,例如公共广场、露天剧场等,举办各类文化演出和活动,丰富居民的文化生活,增加居住区的凝聚力和活力。
居住区规划设计说明
居住区规划设计说明引言概述:居住区规划设计是指在城市建设中对居住区进行合理规划和设计,以提高人们的居住品质和生活环境。
一个好的居住区规划设计可以使居民生活更加便利、舒适和安全,同时也有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一、环境规划1.1 绿化设计:合理布局绿地、树木和花草,提高居住区的绿化率,改善空气质量。
1.2 水系规划:合理规划水系,建设人工湖、溪流等水体,增加景观效果,改善生活环境。
1.3 垃圾处理:设置垃圾分类回收点和垃圾处理设施,保持居住区的清洁整洁。
二、交通规划2.1 道路设计:规划合理的道路网,设置步行道、自行车道和车辆通行道,提高交通效率。
2.2 公共交通:规划公交车站、地铁站等公共交通设施,方便居民出行。
2.3 停车场规划:设置足够数量的停车位,解决停车难题,减少交通拥堵。
三、配套设施3.1 学校医院:规划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方便居民就医和子女就学。
3.2 商业设施:规划商场、超市等购物设施,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求。
3.3 娱乐设施:规划公园、健身房等娱乐设施,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四、安全规划4.1 消防设施:规划消防站、消防通道等消防设施,确保居民生命财产安全。
4.2 安防设施:设置监控摄像头、门禁系统等安防设施,提高居住区的安全性。
4.3 紧急救援:规划应急救援中心、医疗急救点等设施,保障居民在紧急情况下的安全。
五、社区管理5.1 物业管理:建立健全的物业管理体系,提供优质的物业服务,维护居住区的整体形象。
5.2 社区活动:组织各类社区活动,增进居民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5.3 环境维护:加强环境维护工作,保持居住区的整洁和安静。
总结:居住区规划设计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城市的形象。
通过合理规划和设计,可以为居民提供一个舒适、安全、便利的居住环境,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希望未来的居住区规划设计能够更加人性化、智能化,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便利和幸福。
城市居住区设计规范
城市居住区设计规范一、居住区整体规划设计要求居住区整体规划设计要考虑居住者的居住需求、交通便利性、绿化环境、社区设施等因素,确保居住区的居住品质和生活质量。
规划设计要合理布局,保证道路交通畅通,并留足足够的停车位。
要合理规划绿化空间,增加居住区的景观美化和生态环保功能。
二、建筑设计要求居住区的建筑设计要注重自然采光和通风,保证室内空气质量和居住者的健康。
建筑的高度和密度要合理,不能给居住者带来压迫感。
同时,要考虑到防火、防潮、防震等安全因素,并设置消防设施和安全出口。
三、生活设施要求居住区的生活设施要便利、完善。
包括商业设施、文化设施、医疗设施、学校等,能够满足居住者的日常生活需求。
此外,要合理规划公共空间,包括公园、广场等,提供居民休闲娱乐的场所。
四、社区管理和服务要求居住区的社区管理和服务要规范、高效。
建立居民委员会或物业管理公司,负责居住区的管理,包括环境卫生、公共设施维修、安全防范等。
提供居民活动和社交服务,促进居民之间的交流和社区凝聚力。
五、环境保护要求居住区的设计要注重环境保护,采取合理的垃圾分类和处理方式,减少噪音和污染源。
要合理规划雨水排放系统,确保居住区的排水畅通。
同时,要注重节能和资源的合理利用,推广绿色建筑和可再生能源的使用。
六、居住区配套设施要求居住区的配套设施要完善,包括供水、供电、供暖等基础设施。
同时,要注重交通设施的建设,规划合理的道路和交通网络,方便居住者的出行。
为了提高居住区的安全性,要设置良好的照明设施和监控设备。
总之,城市居住区设计规范是为了创造舒适、安全、便利的居住环境,提高居住者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
各项规范要求的实施充分考虑到了人的居住需要和社会发展的要求,能够使居住区真正成为人们的家园,为居住者营造和谐、宜居的生活环境。
《居住区的规划设计》课件
04 居住区环境设计
绿化环境设计
绿化覆盖率
确保居住区内绿地面积足够,提 高居住环境的绿化覆盖率,为居 民提供清新的空气和宜人的休闲
场所。
植物种类选择
根据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选择 适宜的植物种类,包括乔木、灌木 、花卉等,以丰富绿化层次和色彩 。
绿化布局
合理规划绿化布局,将公共绿地、 宅旁绿地、道路绿化等有机结合, 形成完整的绿化系统。
《居住区的规划设计》ppt课件
• 居住区规划设计概述 • 居住区规划布局设计 • 居住区建筑设计 • 居住区环境设计 • 居住区规划设计实践案例
01 居住区规划设计概述
定义与目标
定义
居住区规划设计是对城市中住宅 集中区的规划布局、建筑设计、 景观环境等进行综合设计的过程 。
目标
创造宜居、舒适、安全、美丽的 居住环境,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 ,提升城市整体形象。
水景环境设计
1 2 3
水景类型
根据居住区的规模和定位,设计不同类型的水景 ,如池塘、溪流、喷泉等,以增加居住区的灵气 和活力。
水质保障
采取有效的水质保障措施,如定期换水、过滤设 备等,确保水景的清洁卫生,为居民提供安全、 舒适的休闲环境。
水景与建筑、环境的融合
将水景与周围的建筑和环境相融合,形成和谐统 一的整体效果,提升居住区的品质。
THANKS 感谢观看
住宅组团布局
总结词
住宅组团布局是居住区规划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居民的生活品质和社区氛围。
详细描述
住宅组团布局应注重多样性和协调性,以营造宜居的社区环境。在规划住宅组团时,应根据居民的需求和喜好, 设计不同类型和风格的住宅,以满足不同家庭和生活方式的需求。同时,住宅组团布局应考虑日照、通风等因素 ,以提高居住的舒适度。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在城市的发展进程中,居住区的规划设计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关乎着居民的生活质量,还对城市的整体形象和可持续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一个合理规划设计的城市居住区应当充分考虑到多方面的因素。
首先是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要评估地形地貌,是否存在山坡、河流、湖泊等自然景观和地理特征。
充分利用这些自然元素,既能增添居住区的美感,又有助于打造独特的生态环境。
比如,临近河流的区域可以规划休闲步道和亲水平台,靠山的地方可以设计成与山体融合的景观带。
交通便利性也是关键要素之一。
居住区周边应当有完善的道路网络,包括主干道、次干道和支路,以确保居民能够便捷地出行。
同时,要考虑公共交通的覆盖,如公交线路、地铁站等,方便居民选择绿色出行方式。
停车场的规划也不能忽视,要根据居民的户数和车辆拥有量,合理确定停车位的数量和位置。
在功能布局方面,要做到合理分区。
将居住、商业、教育、医疗、休闲等不同功能区域进行科学划分,避免相互干扰。
例如,将商业区集中设置在交通便利的地段,方便居民购物;学校和幼儿园要靠近居住区,保障孩子上学的安全和便捷;医疗设施要分布均匀,确保居民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及时获得救治。
建筑设计是居住区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筑的风格应当与城市的整体风貌相协调,同时也要满足居民的审美需求。
建筑的高度、密度和间距要合理,以保证充足的采光和通风。
户型设计要多样化,满足不同家庭结构和生活方式的需求。
此外,建筑的节能和环保性能也越来越受到重视,采用新型的建筑材料和技术,降低能源消耗,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绿化景观的打造对于提升居住区的品质至关重要。
要有足够的绿地面积,种植多样化的植物,形成四季有景的效果。
公共绿地可以设置儿童游乐设施、健身器材等,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的空间。
同时,要注重景观的细节设计,比如小径的铺设、花坛的布置等,营造出舒适宜人的环境。
基础设施的完善是居住区正常运转的保障。
水、电、气、暖等供应系统要稳定可靠,排水和污水处理设施要高效环保。
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最新版
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最新版一、背景自1982年第一个《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发布以来,我国已经出台了多个版本的规范,不断完善和更新,以适应城市化进程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2019年,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了《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7-2019),对住宅区的规划设计进行了全面升级和修订,成为我国目前最新版的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二、总体要求新版规范明确提出了3个总体要求:1.高质量。
要注重设计品质和居住生活质量,营造温馨、舒适、人性化的居住环境,打造安全、环保、便利、宜居的住宅区。
2.多样化。
体现居住者不同需求的个性化要求,尽可能满足不同群体的特殊需求,争取形成多样化的居住区。
3.可持续。
要想办法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提高空气质量、噪声控制、绿化率和利用率等指标,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三、重点内容1.规划设计原则。
新版规范提出了“参照自然、注重人文、重视功能、匠心设计”的规划设计原则。
强调规划要紧密依靠自然环境,注重培养居民的文化习惯和生活方式,强调公共服务设施的协调和功能的完善,强调打造具有人文特色的居住环境。
2.居住空间设计。
新版规范对住宅面积、深度等方面进行了规范,明确了不同户型的建筑面积要求及户型深度要求。
此外,还强调了阳台设置、使用面积、通风、采光、安全等方面的规定,以提高居住空间质量。
3.公共服务设施设计。
新版规范在公共服务设施的设计上,重视人性化需求和满足多样化的需求。
如在幼儿园和学校的设施设计上,要求满足大儿童、中儿童和小儿童的不同需求,拓展教育机构的开放空间和活动场所,并在校园内创造宜居的空间氛围。
4.绿地景观设计。
新版规范在绿地景观设计上,要求绿化面积应占居住区总面积的比例不低于25%,并针对不同区域、不同用途的绿地,提出相应的规划和设计方案,充分发挥绿地的功能,如增加城市景观、调节城市气候、净化空气等。
四、总结新版《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明确了居住区规划设计的总体要求,重视居住者对居住空间品质和居住环境的需求,强调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和绿地景观规划等方面的重要性。
居住区规划设计完整方案
居住区规划设计完整方案一、背景介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对居住区的规划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个良好的居住区规划设计方案,能够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改善城市环境,建设和谐宜居的社区。
本文将以____字篇幅,对居住区规划设计方案进行详细阐述。
二、选址和土地利用规划1. 选址:优先考虑距离城市中心较近、交通便利的区域。
这样便于居民的出行和生活,减少通勤时间和交通压力。
2. 土地利用规划:合理规划居住区的用地比例,确保住宅用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商业服务设施用地等区域的平衡发展。
同时,保留一定比例的绿地,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休闲空间。
三、社区布局与交通规划1. 社区布局:以功能分区为主,将居住区划分为居住区、公共服务区、商业服务区和休闲娱乐区。
同时,根据居民的需求和综合配套设施,合理规划社区内的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
2. 交通规划:注重公共交通的发展,合理规划社区内的地铁、公交线路,提供便捷的交通工具。
同时,保证社区内道路的连通性,设置人行道和自行车道,鼓励居民步行和骑行。
四、住宅区规划设计1. 住宅布局:以小区为单位,规划出合理的住宅单元,保证每个住宅单元附近都有公共绿地和公共服务设施。
同时,注重社区的人文景观设计,使小区环境美观宜人。
2. 住宅类型:结合实际需要,规划不同类型的住宅,包括公寓、联排别墅和独立别墅等。
确保住房供应的多样性,满足不同居民的需求。
3. 公共设施:规划社区内的公共设施,包括儿童游乐场、社区健身器材、篮球场等。
这些设施能够促进邻里关系的融合,增加居民的社交活动。
五、公共服务设施规划设计1. 教育设施:规划社区内的教育设施,包括学校、幼儿园和培训机构等。
确保居民的子女能够就近上学,减少通勤时间和家长的精力负担。
2. 医疗设施:规划社区内的医疗服务设施,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诊所等。
能够满足居民的基本医疗需求,减少外出就医的时间和费用。
3. 公共文化设施:规划社区内的图书馆、文化中心和博物馆等。
《2024年城市居住区环境整体设计研究——规划·景观·建筑》范文
《城市居住区环境整体设计研究——规划·景观·建筑》篇一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居住区环境整体设计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良好的居住环境不仅关系到居民的生活质量,也是城市文明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志。
本文旨在探讨城市居住区环境整体设计的规划、景观和建筑三个方面,以期为未来的城市居住区设计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规划篇1. 总体规划原则城市居住区的规划应遵循以人为本、生态优先、可持续发展等原则。
在规划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居民的生活需求、交通状况、环境质量等因素,实现居住区的功能性与美观性的统一。
2. 空间布局空间布局是城市居住区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布局时,应合理划分住宅区、商业区、休闲区等功能区域,确保各区域之间的交通流畅,同时保证居住区的安静与舒适。
此外,还应注重住宅的朝向、采光、通风等条件,以满足居民的居住需求。
3. 交通组织交通组织是居住区规划的关键环节。
应合理设置道路网络,确保交通的顺畅与安全。
同时,应设置足够的停车位,以满足居民的停车需求。
此外,还应考虑无障碍设计,以方便特殊人群的出行。
三、景观篇1. 绿地系统绿地系统是居住区景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应合理布局绿地,使其与住宅、道路、广场等空间相互融合,形成多层次的绿地系统。
绿地的设置不仅可以改善居住区的环境质量,还能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
2. 水景设计水景设计是居住区景观设计的亮点。
通过设置水景元素,如人工湖、喷泉、溪流等,可以增加居住区的观赏性和趣味性。
同时,水景还能调节微气候,改善居住区的环境质量。
3. 景观照明景观照明是居住区夜晚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应合理设置照明设施,使其与建筑、道路、绿地等景观相互协调,形成美丽的夜晚风景线。
同时,照明设施的设置还应考虑节能环保、安全等因素。
四、建筑篇1. 建筑风格建筑风格应与居住区的整体规划、景观设计相协调。
应根据地域文化、气候条件等因素,选择合适的建筑风格,使建筑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
居住区规划设计说明
居住区规划设计说明一、背景介绍居住区规划设计是指对一个居住区的整体布局、建造风格、功能分区等进行规划和设计,旨在创造一个宜居、宜人的居住环境,提供优质的居住条件和社区设施,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
本文将详细介绍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各个方面。
二、总体规划1. 规划目标本居住区规划设计的目标是创建一个现代化、生态友好、社区共享的居住区,提供高品质的住宅和便利的生活设施,促进居民的社交交流和社区凝结力的形成。
2. 地理位置和土地利用本居住区位于城市中心,占地面积约XXX平方米。
规划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充分考虑居住区的功能布局和生态环境,确保合理的土地利用率。
3. 居住区布局居住区将按照功能分区的原则进行布局,包括住宅区、商业区、教育区、休闲娱乐区和公共服务区等。
住宅区将采用错层式布局,以提高居住密度和土地利用效率。
4. 交通规划交通规划将充分考虑居民的出行需求,设置便捷的交通网络,包括主干道、次干道和支路的规划,同时考虑公共交通设施的布局,提供便利的交通选择。
5. 绿化和景观设计居住区将注重绿化和景观设计,提供宜人的自然环境和舒适的居住氛围。
规划将设置公园、绿地、花坛和景观湖等,增加居住区的绿化覆盖率,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
三、住宅设计1. 住宅类型和户型设计住宅区将提供多种类型的住宅,包括公寓、别墅和联排别墅等。
户型设计将充分考虑居民的需求和不同家庭的构成,提供多样化的户型选择,满足不同居民的居住需求。
2. 建造风格和外观设计住宅建造将采用现代化的建造风格,注重建造的美观性和功能性。
外观设计将采用简洁、大气的设计风格,与周边环境相协调。
3. 室内设计和设施配置住宅内部设计将注重空间布局和功能划分,提供宽敞璀璨的居住空间。
设施配置将充分考虑居民的生活需求,包括厨房、洗手间、储物空间和阳台等。
四、社区设施规划1. 商业区规划居住区将设置商业区,提供便利的购物和娱乐设施,满足居民的日常需求。
商业区将包括超市、餐饮店、咖啡厅和零售店等。
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导则pdf
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导则
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是住宅区建设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居住环境的品质。
以下是一些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的导则,供您参考:
1.整体规划: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需要与整个住宅区的规划和建筑风格相协调,保持整体的一致性。
同时,需要考虑用地、交通、绿化等方面的因素,合理规划景观空间。
2.绿化设计:绿化是居住区环境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增强居住环境的优美度和舒适度。
在设计时,需要考虑到植物的种类、色彩、高度和季节变化等因素,营造出丰富多彩的绿化景观。
3.景观设施:景观设施包括公园、广场、水景、雕塑、座椅等,这些设施可以提供居民休息、娱乐和交流的场所,也是居住区环境景观的重要元素。
在设计时,需要考虑设施的实用性、美观性和安全性,以及与周边环境的协调性。
4.自然环境保护:在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中,需要保护和利用好自然环境,如树木、湖泊、山丘等。
通过合理的设计,使自然环境与住宅建筑和景观相互融合,提高居住环境的品质和生态性。
5.人文关怀: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需要关注人文关怀,体现对居民的需求和利益的尊重。
设计应考虑不同年龄段居民的需求,如儿童、老人、残疾人等,为他们提供安全、舒适、方便的活动空间。
6.可持续性发展: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应注重可持续性发展原则,采用环保材料和技术,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同时,设计应考虑到居住环境的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确保居住区环境的长期健康发展。
这些导则可以帮助设计师和开发者更好地进行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居住环境的品质。
居住区规划设计规划布局和空间环境
1)街坊式旳布局构造 文档仅供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成街旳组合方式是住宅沿街构成带形空间,成坊旳布置方式是 住宅采用周围式旳布置,配置少许旳公共建筑。
2)居住区-居住小区-住宅组团布局构造
居住小区是被居住区级路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 规模(7000——15000人)相相应,配建有一套能满足该区 居民基本旳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旳公共服务设施旳居住生活 聚居地。住宅组团是指一般被小区内部道路分割,并与居住 人口规模(1000——3000人)相相应,配建有居民所需旳基 层公共服务设施旳居住邻里单元。
特点:院落内便于邻里交往和布置老年和小 朋友活动场合,有利于安全防卫和物业管理,并 能提升容积率。
文档仅供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居住区组团形式:点裙式
指低层独立式、多层点式、高层塔式住宅自成 相对独立旳群体旳布置形式。一般可围绕某一公共 建筑、活动场地或绿地来布置。有利于取得良好旳 自然通风和日照,易适应地形,可利用边角余地; 缺陷是外墙面积较大,经济造价高、对建筑节能不 利。
► (2)合理设置公共服务设施,防止烟、气(味)、尘及噪声对居住区 旳污染和干扰;
► (3)精心设置建筑小品,丰富与美化环境; ► (4)便于寻访、辨认和街道命名。 ► (5)公共活动空间旳环境设计,应处理好建筑、道路、广场、院落、绿
地和建筑小品之间及其与人旳活动之间旳相互关系。
► (6)要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范围内进行住宅设计 ,起规划设计必须遵照保护规划旳指导;居住区内旳各级文物保护单位 和古树文物保护单位和古树名木必须依法予以保护;在文物保护单位旳 建设控制地带内旳新建建筑和构筑物,不得破坏文物保护单位旳环境风 貌。
广州锦城花园小区(如图3-10),由15 栋12层点式住宅拼接,并随处形自然围合,宅 旁绿地小空间和中央集中绿地构成一种整体, 将住宅底层架空,形成室内外绿化旳渗透,使 穿堂风贯穿调整小气候,为住户提供户内外旳 活动和交往场合。停车场设于地下。深圳滨河 小区由四种点式住宅群沿周围按一定间距布置, 并用连廊将个幢住宅二层入口连接起来,廊底 层布置公共设施,廊面步行通达每个单元;连 廊设通通长旳花池,形成中心庭院和二层连廊 旳立体绿化系统,环境宜人。
居住区规划的设计要求
居住区规划的设计要求
1.舒适;要有完善的住宅,公共服务设施,道路及公共绿地服务设施项目齐全,设备先进,并且有宜人的居住环境。
2.便利;居住区的用地布局要合理,公共建筑与住宅有方便的联系。
各项公共服务设施的规模和布点恰当,便利居民使用。
居住区的道路系统和道路断面形成合理,步行与平行互不干扰,有足够的停车场地。
3.卫生;在居住区内有完善的给水,雨水与污水排水,煤气与集中供暖系统,居住区内空气新鲜净洁,无有害气体与烟尘污染,日照充足,通风良好,无噪声,公共绿地面积较大。
4.安全;对防止火灾,地震,交通安全有周密的考虑,创造安全的居住环境。
5.美观;居住区应具备赏心悦目,富有特色的景观,建筑空间富有变化,建筑物与绿地交织,色调和谐统一。
1。
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
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
住宅小区的规划设计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绿化及环境因素:
1. 根据根据保护能源及保护资源的要求,按照建筑与环境的整体统一来实施;
2. 充分尊重自然环境,量身定制可持续发展的造景;
3. 要求绿地覆盖面积不应低于20%,公园绿地面积应占整体绿地面积的1/3;
4.建立绿地植物体系,即必须能同时满足景观树木氛围的要求及生态安全的需求;
(二)公共设施及安全:
1. 根据居民的需求,充分设定安全设施,如消防站、消防疏散楼梯、消防水池等;
2. 根据居民的不同年龄、不同需求,安排公共设施布局,并在规划中设定多样性的服务设施,如学校、图书馆、诊所等;
3. 合理布局停车场、便民消费设施,以方便居民出行、消费;
(三)交通设施
1. 小区与外部交通网络要保持良好连接,保证居民迅速出行;
2. 内部车行道设施应合理布局,形成完善的车行网络,方便居民私家车出行;
3. 将公共交通中心空间提高到合理的空间重心位置,尽可能的实现公共交通的高效连接;
(四)建筑设计
1. 以人性化的理念来设计住宅区,空间尺度应符合居住舒适需求,室内卫生、遮阳和有效利用太阳能获取光热;
2. 依据小区的地理环境、历史与文化,设计住宅区建筑形式,突出建筑的特色;
3. 由于居民的特殊问题,如身体障碍者以及老年人,特别要考虑为他们设计出便捷的生活空间。
《2024年城市居住区环境整体设计研究——规划·景观·建筑》范文
《城市居住区环境整体设计研究——规划·景观·建筑》篇一摘要:本文围绕城市居住区环境整体设计进行研究,通过综合规划、景观设计与建筑设计的紧密结合,对居住区的功能、空间与环境的相互关系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本研究的目的是创造宜居、美观、和谐的居住环境,以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居住区环境整体设计已成为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个优质的居住区不仅需要满足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还要在规划、景观和建筑设计上展现出其独特的魅力。
本文将从规划、景观和建筑三个维度出发,探讨如何进行城市居住区环境整体设计。
二、规划方面城市居住区的规划是整体设计的第一步,它关系到居住区的布局、交通组织、空间分布以及公共设施的配置等。
合理的规划能确保居住区的各项功能得到有效发挥,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
首先,要进行科学的人口分布和空间规划。
根据居民的实际需求,合理布局住宅区、商业区、文化娱乐区等。
其次,要注重交通的便利性,建立便捷的交通网络,确保居住区内外交通的顺畅。
此外,公共设施的配置也是规划的重要一环,包括学校、医院、公园等,应满足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三、景观设计方面景观设计是居住区环境整体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居住区的绿化、水景、道路景观等。
优美的景观设计能提升居住区的整体环境质量,为居民提供宜居的生活空间。
在景观设计中,要充分考虑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
自然因素包括地形、气候等,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设计。
人文因素则涉及到文化传统、生活习惯等,应在设计中体现出来。
同时,要注重绿化建设,增加绿地面积,提高居住区的生态环境质量。
此外,水景的设计也是景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通过建造人工湖、溪流等来增加居住区的自然美感。
四、建筑设计方面建筑设计是居住区环境整体设计的核心部分,它关系到建筑的外观、功能、空间布局等方面。
优质的建筑设计能提高居住区的整体品质,为居民提供舒适、美观的居住环境。
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导则pdf
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导则pdf1:1. 引言1.1 背景介绍: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2 目的和目标:制定本文档的目的和预期目标。
2. 环境分析2.1 自然环境:地理条件、气候特点、植被分布等分析。
2.2 人文环境:社区文化、历史背景、居民需求等分析。
3. 设计原则3.1 可持续性原则:注重生态保护和资源节约。
3.2 人性化原则:关注居民的舒适度和便利性。
3.3 美学原则:追求艺术性和美感。
4. 空间规划4.1 公共空间:划分主要公共区域(花园、广场、公园等)。
4.2 私人空间:私人花园、露台等规划。
5. 植被设计5.1 植物选择:根据气候、土壤和景观风格选择适宜的植物种类。
5.2 植物布局:考虑景观层次和整体效果进行布局。
6. 水体设计6.1 水池和喷泉:设计水池和喷泉,增加视觉效果和触感。
6.2 水系规划:考虑自然条件,合理规划河流和湖泊。
7. 公共设施7.1 儿童设施:设置游乐设施、儿童乐园等。
7.2 健身设施:布置健身房、篮球场等。
8. 照明设计8.1 规划照明路线:照明沿街路灯、景观灯等布置规划。
8.2 照明效果:打造夜晚的独特景观效果。
9. 材料选择9.1 地面材料:选择耐磨、易清洁的地面材料。
9.2 建筑材料:选用环保、耐候性好的材料。
10. 规划实施10.1 施工方案:详细规划施工步骤和时间节点。
10.2 资金预算:估计项目所需资金和费用。
附件:设计效果图、施工图纸等。
法律名词及注释:1. 环境保护法:指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维护人类健康和利益的法律法规。
2. 建筑法:指对建筑行为和建筑工程活动进行管理和监督的法律法规。
3. 规划法:指对城市和乡村整体发展进行规划和管理的法律法规。
-------------------------------------------------------------------2:1. 引言1.1 背景介绍: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的重要性和目标。
居住区规划案例
某居住组团已建成入住(详见现状示意图)。请你指出该居住组团规划在环境、交通及安全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2页/共10页
某市在城市主干路东侧一块平坦的空地上,拟建一个小区,规划实施方案见示意图。请你评析一下该方案的优缺点(不考虑相关经济技术指标问题)。
住宅区设计方案评析 ——案例三
第3页/共10页
住宅区设计方案评析 ——案例四
图 为某市一个居住区组团规划方案,规划用地9平方米,规划住宅户数800户,人口约3000人.该地块西,北临城市次干路,东南两侧为支路,在地块外西南角 为现状行政办公用地,根据当地规划条件要求,住宅建筑均为5层,层高2.8米,日照系数不少于1.4.该规划方案布置了12幢住宅楼及物流管理和商业建 筑;结合组团出入口安排地面和地下停车场,并有市政工程和环卫设施配套.评析该方案,具体指出方案的主要优点和存在的问题.
住宅区设计方案评析 ——案例六
第7页/共10页
例一
图为我国南方某市近郊的一块多边形用地,面积约80公顷,周边为已建城市主、次干路。按照分区规划的要求,应将其规划为一个可容纳40万人左右、分设为三个居住小区的居住小区,并附设城市公共加油站一处(用地面积为1200㎡)。 规划设计人员提出了如图所示的居住区和小区主路的路网结构规划方案及城市公共加油站的选址。 试评优缺点。(提示不涉及道路宽度、断面型式和转弯半径)
1、空间组织比较清晰合理(2分),住宅朝向好(1分)。(3分)2、小区主要绿地(1)、步行(1)、水景(1)系统纵其南北,位置适中。(3分)3、幼儿园(1)、物业管理中心(1)位置适中。(2分)4、主要出入口不要开在城市主干路上。(3分)5、地下车场出入口离小区出入口太近。(2分)6、在住宅楼间布置停车场,对居民干扰大。(2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居住区的环境规划设计摘要:通过对居住区环境规划的深入研究,能创造出既有舒适的环境从事工作和享受生活,又有个性化形象的居住环境,对构建和谐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将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本文分析了当前居住区设计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人性化居住区的基本要求和个性化设计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居住区;环境规划设计;个性化设计1 当前居住区环境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居住区的环境设计是一个综合的大型工程,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涉及的学科范围也很广泛,如生态学、景观学、心理学、经济学、艺术学等。
所以,在规划设计的过程当中,易出现疏漏的地方,特别是在我国现有的体制下,规划设计往往体现委托方的审美观和现实需求,而忽略了环境应以人为本的设计终极关怀。
目前,规划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为:一是环境的功能性方面,有些居住区花大代价营造出能效低的景观艺术,而最贴近生活需求的配套设施和交流空间却显得捉襟见肘;二是环境的艺术性和人文精神表现方面,缺少符合时代需求的艺术美感和个性化的人文精神,文化形态和环境形象过于趋同。
这两方面的内容主要体现在下述问题当中。
1.1 缺乏宜人的空间设置一切造型艺术都存在着比例关系是否和谐的问题,和谐的比例可以给人以美感。
无论是居住的内环境还是外环境,其主体都是人,一切规划和设计都应围绕着人的特性来展开,满足人的生物特性和社会特性。
按道理,所有人为的规划设计都必须适合人们的生理、心理尺度,不让人产生不适感,但现如今,一些开发商为了互相攀比和贪大求全,总是忽视这些规划设计的基本要求,而投人巨大的财力和人力去建造超大规模的景观,使得大量的空间只能用作观赏,缺少人与人交流的公共空间和独处的私密空间的设置,这直接影响到环境品质和人们的生活质量。
1.2原生态环境的破坏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市化步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
为适应人口快速增长的需要,各地大兴土木,兴建各式居住小区,而开发商为了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不断地缩减居住区的原生态空间;甚至在规划之初,缺乏科学细致的考察研究、详尽的生态调查分析,随意地改变原有地形地貌等自然特征,破坏原始的生态系统,大量注人人造材料堆砌的景观;有的开发商为了显示自身的实力,打造高档的社区景观,竟不切实际地从外地购人昂贵的树种,把本地的动植物驱散,铲平自然起伏的地形和湿地。
殊不知,人为地任意破坏生态系统将会给环境造成严重的灾难。
原本是为了创造良好舒适、有益身心健康的生态居住环境,但由于缺乏对原始水系、生物生长、地形地貌价值的认识,使结果适得其反。
1.3 视觉符号的盲目使用我国的居住区正朝着高品质的方向发展,开发商为了迎合部分业主所谓的现代化的情结,认为西方文化就是代表先进、代表时代的潮流,以至从住宅建筑的外观样式到环境景观的小品都尽显欧陆风情,西方的视觉符号随处可见,而不顾居住区所在地的地域文脉和历史传统,将毫不相关的元素构件强行依附在建筑上。
如南方某城的楼盘人口大门,硬是在外立面上加几根罗马柱,以显示建筑体的高大和华贵。
2 人性化居住环境的基本要求人类对居住环境的要求已不再只是满足于居者有其屋的基本要求。
随着文明程度的提高、经济条件的改善,对居住环境的要求已经从寻求避风躲雨的“茅屋”发展到追求高品位的人性化居住空间;从单一追求物质生活的富足发展,到追求文化精神层面的满足。
这一切,无不体现在当今设计学科的各个领域,也充分说明了人们开始不断地关注自身价值实现的重要性。
实际上,真正人性化的居住环境应该是生态性、艺术性和人文特性的完美结合的环境空间,要做到这点,设计师们在规划设计时必须考虑到以下几点。
2.1 实用和宜人实用性依然是现代人选择居住区的核心标准之一每一住区都应在特定的范围内设有居住区、自然景观、人造景观、餐饮娱乐、休闲活动等主要功能区一方面,在规划设计时,不能以牺牲住户的基本生活需求而去建造那些华而不实的景观,因为完善功能的实现是支撑高品质居住区的根本;另一方面,仅仅具备基本功能还是不够的,它必须能令人愉悦,与人的情感产生共鸣。
在规划中,要注重科学性和实事求是的原则,依据行为学、心理学和人体工程学,使功能更趋合理,环境设计尺度、色彩人性化,并且要求设计的某些视觉对象与人体尺度等大或略大,环境设施的摆放应符合人们行为心理的特点,从而创造出满足人们心理需求的、具有亲和性和随意性的、各种功能各就其位的科学而高效运行的环境空间,以满足住户对环境及设施物质和精神的需求。
2 .2 美观和休憩人类伊始就是按美的法则去创造世界,人们对美的认识也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
形式美法则是指导人们改善其赖以生存的环境的有利手段,在居住区环境设计中,恰当地运用可提升小区的整体形象,使人们获得一种身心愉悦的视觉美感让人乐于生活其中,增进对居住区的认同。
在城市居住景观设计中,还应充分考虑居民的各种户外活动需求,如老人、儿童、成人、要求无障碍人士等等,合理安排各种休息、文化、体育锻炼、儿童游戏以及人际交往的场地和设施,采用无障碍设计,力求创造出便于居民使用的、人性化的居住区。
2 .3 庇护和交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自身居住环境的安全性有了更高的认识,设计师可选择性地采用合理的分隔手法,使人感觉到安全、静谧和领域感强等特征。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将安全需求和社交需求视为人的两项基本需求。
居住模式的改变使得新的邻里关系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建立,现代人工作、学习,缺少交流的时间,以致人与人之间关系淡薄,互不关心他人的情况。
研究发现,融洽的邻里关系和合理的规划设计才是安全生活区实现的根本。
居住区除运用高科技手段、加强监管和改善邻里关系以外,更应灵活运用有序合理的规划设计来保证住区环境的安全性,例如,通过在小区的边缘地带设置公共活动领域,用来作为缓冲地带分隔住区与外界,同时起到公共领域向私人领域的过渡作用,吸引居民在其中交谈和休闲,不仅可促进小区邻里关系的融合,还可起到自然监视的作用。
3 个性化居住区发展的原则居住区的建筑风格及景观环境是由居住区中各单体的形象及其相互之间关系构成的,是居住区环境直接的、形象的外在表现。
那么,要使居住区朝个性化的方向发展,其规划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
3.1生态性原则对规划方面最成功案例的深入分析会揭示这样一个事实:人们实现的最伟大的进步不是力图彻底征服自然,不是忽视自然条件,也不是盲目地以建筑物替代自然特征、地形和植被,而是处心积虑地寻找一种和谐统一的融合。
面对越来越严重的环境污染、日渐枯竭的自然资源和每况愈下的生态环境,地球的环境正在逐年恶化,人类也将面临前所未有的生存灾难的威胁。
其实,中国自古以来,人们就高度重视维护人与环境的和谐关系,发源于先秦时期的“天人合一”思想,早已全方位地渗透到中国人的生产、生活中。
中国古典园林的建造也非常注重“师法自然”,注重还原自然环境的本质美。
将生态性设计运用于现代社区的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之中,一般而言,生态居住社区具有如下特点:首先,人工环境的建造不以破坏原生态系统为代价,应该是用科学和艺术的手段对原生态环境进行补充和提升;其次,使用的材料不能对人体和环境有害,材料本身应当可再生、易降解。
只有这样,才是保证自然健康和人体健康的居住社区,才是体现当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的居住社区。
3.2地域性原则纵观目前国内各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无论是建筑还是景观都充斥着。
交流的复制品,不同的城市如果没有明显的标识是很难被区别开的,传统的地域特色正在被千篇一律所取代一座城市或一个地方的地域性(或特色),存在于人们对这座城市或地方的物质形式内容、生活形态和文化艺术的概括认识,它是使人们可以从感性的、直观的体察生成为理性的、内在的感悟和认识。
从中国古代居住建筑的环境和色彩就能看出,人们对于自己的居住环境总是希望能找到一种平和的归属感,一种对自身文化认同的心态。
地域文化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将特定的人文精神融合进居住区的环境设计中,才谈得上人性化环境的建设。
国内外许多学者、设计师都针对不同的地域特点进行了设计实践,很好地将传统文化在现代得到动态延伸,让设计表现出生活的实用价值,促进公共文化精神的形成。
对于居住区环境设计中地域文化的思考,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考虑如何将当地的特色文化与现代文化有机结合,创造出既满足当代居民所喜闻乐见的物质环境,又体现当地文化传统的精神空间;另一方面,考虑就地取材和规划的因地制宜一个地方特有的物质材料,它们往往是本地域的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最为熟悉且具有亲切感的东西,在居住区环境创作中加以合理而巧妙地运用,同时结合当地的气候、地形地貌等生态特点,最终往往能节约成本,并形成独特的魅力,与地域性的历史造物形态相辅相成。
3 . 3 整体性原则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普遍联系的、相互作用又相互转化的。
由于建筑是人类活动于地区的基本要素,所以,景观设计必须考虑它与其它方面的协调。
个性化的居住空间必然是高度有机的建筑及其环境的共生体,这其中的整体性原则主要有三层含义:①与城市整体大环境的统一协调居住区环境作为城市整体的一部分、要体现出独有的气质和特色,就必然要对所在城市的历史、人文、经济、政治等环境有深人的了解,设计规划就应当体现出特有的地域文化和风土人情;②居住区内部各功能区环境的统一小区内部的居住环境、商业环境、学习环境、休闲环境、交通环境等小环境间也应当相互配合、布局合理,为人们提供层次丰富、功能合理的住宅环境;③建筑体与配套景观形象的统一配套设施包括景观小品、公共设施、标识系统等硬件,这些配套设施的尺度、比例、色彩、风格应和主体建筑及小区主题精神相一致,它们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3.4受众细分原则受众细分这个概念在设计策划中运用很广,其实在住宅区规划设计中,也要针对特定的住户进行研究分析。
众所周知,一个安定的社会,它的核心价值观也是比较一致的,并对人生每天的思维和行为起根本作用。
每一个群体因其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生活阅历都会形成其独有的生活习惯和核心价值观,个性化居住区的建筑形态、景观、功能分区的设计和规划都应建立在对其有充分研究的基础上,如果仅凭设计师的主观臆断是不会被受众接受的,甚至会让人产生反感。
个性化的定位紧紧地联系着居住区设计的构思,是设计的源动力,因为居住空间的形态和人们的生活理念是一致的,一般来说,受众细分应当从生理和精神两大方面来考虑:首先,规划设计应当满足住户的高质量的生活需求,功能分区和设计尺度都应一切以住户的利益为第一,国内有些居住区将无障碍设计思想融入其中,目的就是给住户带来合理高效的生活方式;另外,居住区还应是住户的精神家园,环境形象要切合住户的精神需求,设计师必须对住户的民族特点、文化传统、风俗习惯、民间禁忌、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宗教信仰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