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资料教育学教育制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 制定教育制度的依据
(一)受制于一定的社会政治制度
为了巩固与发展自己的统治地位,政治上占主导地位
的阶级,总是想方设法通过对教育目的、教育内容、 教育方法、培养对象等加以种种条件的限制,使得不
同阶层的子弟进入不同的学校,这样既为他们培养了
符合其要求的统治人才,也教育出令其满意的劳动者。 换句话说,国家办什么样的学校,规定什么样的人受
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 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返回
二 教育制度的意义
教育制度意义重大。科学而完备的教育制度不 仅对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的贯彻、对整个教育 事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保证作用,而且对青少
年身心发展乃至整个国民素质和社会发展都具
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有利于国家早出人才、 快出人才,出好人才。
等级限制。以后封建社会各朝代的学校教育制度基本上
都沿袭唐制。而劳动人民的生产劳动技术教育仍然是在 劳动过程中通过师徒传递来进行的。
2、人才选拔制度 它是教育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选拔人才的标准自然而
然地就成了学校培养的目标,并左右着学校教育的内容。
如汉代实行的选士制度,是由郡国察举,“举贤良方 正”。京畿选送博士弟子入太学叫“贤良方正”;地方
第一节 教育制度概述
一 教育制度的概念
二 教育制度的意义 三 制定教育制度的依据
一 教育制度的概念 (一)教育制度
教育制度是国家各种教育机构系统的总称。它 通常由两个部分组成: 一是教育的施教机构系统;
二是教育的管理机构系统。
(二)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 制”)
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各
Baidu Nhomakorabea
选取名士,经策问录用,叫“孝廉秀才”。此为开选送
学生之始。到了三国时期,士族制度形成,魏国政权的 确立有赖于同士族地主的合作,曹操的用人政策是“唯
才是举”,这是与士族地主的利益相冲突的。曹丕当政
后,就必须改变这种取士制度,以取得士族地主的支持, 为了满足这种
政治要求,当时士族大地主吏部尚书陈群,于黄初元年 (公元220年)提出了“九品中正”制的取士方案。各地 由有声望的人,尤其是士族豪门出任“中正”官,将当地 士人,按才能分别评定为九等(九品),政府按品级选用。 前三品限于士族,做大官,为上品,四品以下则从“寒门” 中选,为下品,下品不能上升为上品,形成“上品无寒门,
(三)受制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由于教育的对象是人,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其
身心发展特点不同。它直接影响着入学年龄、修
业年限的确定,影响着各级各类学校阶段的划分。
(四)还受制于传统学制与国外现行学制的影响。
这是由教育的历史继承性和广泛传播性所决定。 比较符合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宗旨。
返回
第二节 我国的教育制度
为八比。第一段为“破承题”。“破题”即解说题意,
二句或三、四句;“承题”是承上接下,四、五句。第 二段为“小讲”,用首二比,是正文初入讲处。第三段
为“提比”,用三、四比。
第四段是“中比”,用五、六比,与三、四比大同小 异而不重复。第五段为“后比”,即七、八比,为一篇 文章最紧要处。第六段为“束比”,是总会全文,咏叹 数句,附二小比于后作结束。其空虚无物,束缚思想莫 甚于此。“八股取士制”到一八八九年才取消。而科举


我国教育制度的沿革
我国现行的教育制度
一 我国教育制度的沿革
(一)我国古代教育制度
1、学校教育制度 我国学制发端于古代,形成于近代,日益完善于现代。 《礼记》中提及的“有虞氏养国老于上庠,养蔗老于下 庠”,就是古代中国原始社会末期最初的学校教育。我 国夏、商、周时的校、序、庠,在当时既是施政的地方, 也是施教的场所。《学记》上还明确记载了:“比年入 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 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 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这里涉及了修业年限, 以及不同年限所要完成的具体任务。汉朝国学复兴,有 太学、
下品无世族”的局面。到了隋代,士族地主已失去政治上 的垄断地位,庶族地主的势力已发展到要求参政的地位。 这样,“九品中正”制就不怎么适应了。隋朝统治者为了 集中选士大权,团结广大庶族地主,于606年开始实行科 举考试,其特点就是专门用考试的办法来挑选人才,而不 是由地方察举。
科举考试是有一定的程序的。如唐代,先由祭酒、 长史选出优秀的“生徒”和地方官吏选出“乡贡”,然 后由礼部定期命题考试;省试中者必须送入国子监的太 学读书,酌加津贴,然后再到尚书省吏部复试,及格者 录用授官,不及格者越三年再试。科举考试越到后来越 脱离实际,弊病多端。特别是到明代,考试之法大为变 更,最突出的则为经义采用排偶文体,称为“八股”, 通常又称“制义”。“八股”文体,一文可分六段,计
鸿都门学、四姓小侯学,地方则有郡国学,小学——“ 庠”、“序”;私学有书馆。南朝设学校为馆,有儒学 馆、史学馆、文学馆、玄学馆,开我国专科学校之端。 唐代中央有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崇文馆、弘文馆、 律学、书学、算学。前五者属大学性质,后三者为专科 性质。地方有府学、州学、县学、镇学。这是我国古代 封建社会比较完备的学校教育系统。官学分中央和地方 两级,同时还有私学并存。官学的入学条件有着严格的
制度在我国盛行一千三百年,直到一九O六年才被废除。
这一制度渐渐地使学校成了科举的附庸,学生着重死记 硬背,多少人为求得“功名”,白白地消逝了青春年华。 同时,也严重地阻碍了我国科学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什么样的教育,都是由政治制度决定的。
(二)受制于一定的社会生产力、科学技术等因素;
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极低,没有剩余的劳动资 料,为了生存,所有的人都要参加劳动,这就不可能让 一部分人脱离开具体的生产劳动,专门从事教育活动, 所以学校也就不可能产生;进入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 由于生产力与科技发展水平仍较低,还没有出现专门的 航空、电力等技术学校。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以后,随着 机器大工业的产生,自然科学得到了快速发展,社会急 需各种技术人才,各种职业技术学校便应运而生。在信 息化社会里,随着电子技术、通讯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 用,教育制度也发生了相应的变革,如出现了空中学校、 网络学校等,并建立了终身教育制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