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系统贪污贿赂犯罪剖析
金融领域腐败治理调研报告
金融领域腐败治理调研报告金融领域腐败治理调研报告一、背景介绍:腐败作为一个全球性问题已经成为绕不开的话题,特别是在金融领域,腐败问题的严重性更加凸显。
腐败不仅会损害金融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还会对经济秩序和社会稳定造成严重影响。
本报告旨在对金融领域腐败治理进行调研,总结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二、调研结果分析:1. 腐败形式多样化:金融领域腐败不仅存在于贷款、投资等具体操作过程中,还包括信息泄露、内外勾结等多种形式。
且腐败行为愈发隐蔽和复杂化。
2. 监管不尽责:一些金融机构内部存在监管缺失、监管不力等问题。
监管体制过于官僚化,效率低下,监管手段滞后。
监管机构与金融机构之间存在勾结现象,导致监管失效。
3. 人才红利亏损:由于腐败现象的存在,精英人才的流失加剧。
一些中高层管理者频繁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导致人才红利亏损,进而影响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
4. 社会舆论压力巨大:腐败行为在金融领域被严重批评。
社会大众对金融腐败问题的关注度与日俱增,对金融机构的公信力产生负面影响。
三、解决措施建议:1. 完善监管机制:加强金融监管机构的职能定位,提高监管效率和能力,加强监管手段的创新。
建立监管信息共享机制,强化监管部门之间的合作,提升金融监管的整体水平。
2. 加强教育培训:加大对金融从业人员的腐败防范教育和职业道德培训,增强从业人员的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并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
3. 建立有效的举报机制:鼓励和保障金融领域内部举报人的权益,加强对举报行为的奖励和保护措施,激发广大从业人员揭发腐败问题的积极性。
4. 提高金融治理透明度:完善金融机构内部治理结构,加强对高层管理人员的监督,确保决策程序的透明和公正。
同时,加强对金融机构的信息披露要求,提高金融治理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四、预期效果:如果能够有效实施上述建议,金融领域的腐败问题将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
金融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将得到保障,金融机构的经营风险得到有效管控,社会舆论对金融机构的负面影响将减弱。
金融系统贪污贿赂犯罪剖析
金融系统贪污贿赂犯罪剖析【摘要】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银行工作人员职务犯罪严重地破坏了金融秩序,已经成为制约银行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通过对其贪污贿赂犯罪案件的特点、成因进行分析,提出对策建议,使银行人员自觉筑牢拒腐防线,从源头上预防职务犯罪的发生。
【关键词】金融系统;贪污贿赂;犯罪分析近年来,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银行工作人员职务犯罪呈逐年上升趋势,不仅造成了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而且严重地破坏了金融秩序,已经成为制约银行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年来铜川市检察机关共立案查处银行系统职务犯罪案件10件12人。
近日,通过对这些案件的特点、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一、基本特点(一)从案件性质看,金融系统中贪污、挪用公款、受贿三类案件比例高,占查办案件总数的95.6%。
其中贪污案件比例40.4%,占第一位;挪用公款案件比例为36.4%,占第二位;受贿案件比例为18.7%占第三位。
特别是受贿案件和挪用公款案件,横向比较比其它行业高5-10个百分点,这一现象也反映了金融系统的行业特点,大多犯罪嫌疑人是利用行业的职务之便和手中掌握的职权谋取私利。
(二)从犯罪嫌疑人的职务看,发案多集中在管理人、财、物等实权部门和实权人物上,在10件犯罪案件中,管理财务、信贷、储蓄人员职务犯罪案件占40%,单位领导干部利用职权犯罪的比例占发案总数的28%。
(三)从犯罪嫌疑人的年龄看,犯罪年龄呈低龄化趋势,我们对铜川市近几年情况进行分析,在金融系统涉嫌犯罪中,35-55岁是金融系统犯罪高发阶段,但近几年呈现低龄化趋势,仅去年查办的案件中,35岁以下占近50%。
(四)从查办案件的情况看,呈现出明显的“窝案”、“串案”的特点。
查出一案,牵出一串,带出一片,涉案人员较多,甚至形成了具有共享既得利益的群体。
二、主要成因(一)有章不循、制度执行不到位是职务犯罪的主要原因随着金融系统内部规章制度的不断健全,风险防范意识的不断增强,行业内部制度日趋完善。
金融业中存在的行贿受贿问题及整治措施
金融业中存在的行贿受贿问题及整治措施金融业是一个关键的经济领域,对于国家和个人的财富管理、投资和金融交易起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金融业中存在着一些行贿受贿问题,这对于金融市场的正常运转和社会稳定构成了严重威胁。
本文将探讨金融业中存在的行贿受贿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整治措施。
一、行贿受贿问题在金融业存在的原因1. 利益驱动:由于金融业涉及大量资金流动和利润丰厚,很容易吸引不法分子通过行贿受贿手段获取不当利益。
例如,某些企业可能通过行贿来获取有利的银行贷款或投资机会。
2. 权力集中:在金融系统中,很多重要职位都拥有巨大权力,包括审批许可证、决策投资等。
这种权力集中容易导致滥用职权、收取回扣等不正当行为,并使得行贿受贿问题产生。
3. 法律监管不完善:一些国家和地区对金融领域内部监管不足,监管规范和执法力度不够强大,给了行贿受贿分子可乘之机。
这也造成了金融业中行贿受贿问题的泛滥。
二、行贿受贿问题对金融业的影响1. 扭曲市场竞争:行贿受贿行为导致金融市场不公平竞争,使得优秀的企业难以在良好的市场环境下发展。
这会阻碍金融市场的有效运作和健康发展。
2. 损害公众信任:金融业是一个高度依赖信任的领域,而行贿受贿问题损害了社会对于金融机构和从业人员的信任度。
公众对于投资风险怀有疑虑,并对整个金融体系产生担忧。
3. 影响国家形象:行贿受贿问题在国际间传播时,容易损害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形象。
外资机构可能因为担心不公正竞争环境而撤出或削减投资,进一步限制经济增长。
三、整治措施1. 完善立法和司法制度:制定更加完善的法律法规,明确金融业中行贿受贿的罪行和相应的处罚措施。
同时,加强司法系统监管力度,确保判决公正严厉,为整治行贿受贿问题提供坚实的法律基础。
2. 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建立更加严密有效的金融监管机构,并增加执法机构对于金融领域内部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通过加大巡查和检查频率,及时发现和制止不正当行为。
3. 提高从业人员素质:通过加强培训、职业道德教育等手段,提高金融行业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增强他们意识到尊重职责和遵守职业道德标准的重要性。
治理金融领域腐败调研报告
治理金融领域腐败调研报告一、引言金融领域是一个关乎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领域,金融机构的运营和管理直接影响着国家和人民的财富和福利。
然而,近年来,金融领域腐败现象屡见不鲜,严重破坏了金融市场的正常秩序,导致了大量的财富流失和社会不公。
因此,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金融领域腐败现象及其治理情况,以期制定相应的对策和措施,推动我国金融领域的健康发展。
二、调研目的和方法本次调研的目的在于全面了解金融领域腐败现象的类型、原因和影响,并通过调查问卷、专访和参观调研等多种方法,了解相关政策和措施的实施情况及其效果。
三、研究结果1.腐败现象的类型根据调查数据显示,金融领域的腐败现象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1)行贿受贿:金融机构员工通过行贿获得更多的业务机会,或者接受他人行贿以利用其职权为他人谋取利益。
(2)内部利益输送:金融机构内部的权力和资源分配存在不公平和不透明的现象,腐败分子通过利益输送获得财富。
(3)信息泄露:金融从业人员将客户的隐私和交易信息泄露给他人,以获取利益。
2.腐败的原因腐败现象在金融领域的出现有以下几个主要原因:(1)监管不完善:金融监管部门的监管能力和手段不完善,监管不力导致了金融领域的腐败问题。
(2)法律法规不健全:金融领域相关的法律法规存在虚弱和空白,为腐败现象提供了可乘之机。
(3)激励机制缺失:一些金融机构未能实施合理的激励机制,员工缺乏动力和责任感,容易陷入腐败行为。
3.腐败的影响及治理措施腐败现象的存在对金融领域和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腐败不仅破坏了市场竞争的公平性和透明度,还导致了大量的资源浪费和社会不平等。
为了有效治理金融领域的腐败问题,我们建议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监管: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力度,完善监管手段,提高监管效果。
加大对腐败行为的打击力度,加强对监管人员的监督和管理。
(2)完善法律法规:制定健全的金融领域腐败治理法律法规,明确腐败行为的定义和处罚标准,加强对腐败行为的打击力度。
关于金融部门贪污受贿的的调查报告
关于金融部门贪污受贿的的调查报告近年来,金融系统的贪污、贿赂、挪用公款等职务犯罪案件不断发生,且呈上升趋势,不仅扰乱了金融秩序,使国家财产蒙受巨大损失,并且严重影响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健康发展,因此本人对近年来金融系统职务犯罪的特点、原因等进行了一些调查和分析。
一、基本情况和特点这类案件的特点:(1)犯罪数额较大,危害严重银行是经营货币的场所,是直接管理资金的职能部门,由于其职有的特殊性和工作上的便利条件,金融系统工作人员大都直接管理和经营货币,利用职务之便进行犯罪活动机会多,涉及金额也较大,社会影响相当坏,如原某信用社主任利用职务之便先后多次挪用公款30多万元,及采发放假名等信用贷款几十万进行营利活动,使国家财产受到损失。
(二)发案面广,基层所、部、科负责人作案比例较高经调查,近几年法院查办的案件涉及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人民银行、农村合作银行等多家单位。
(三)犯罪手段隐蔽,犯罪案件多为共同私吞“小金库”金融系统基层机构是开展各项业务的“窗口”,长期以来,由于点多、面广、人员杂、职业素质较低,加之规章制度落实不到位,监督制约机制不完善等原因,致使金融机构负责人对收入隐瞒不报,私设“小金库”,从而为滥发奖金、挪用,甚至私分国家财产大开方便之门,并且大部分“小金库”由有帐记载发展到不建帐或建帐后销毁现象,对“小金库”支配随意性强,犯罪手段很隐蔽。
(四)犯罪动机有贪图享乐型向投资营利型发展的趋势,随着社会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金融工作人员经济拮据违法犯罪的极为罕见,绝大部分犯罪人员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影响,不满足于现状,企图谋取更大私利。
同时,有的金融系统人员挪用、贪污公款不直接用于个人享乐,而是用于个人、亲友、投资营利活动,并在这方面有发展的趋势。
二、金融系统职务犯罪频发的原因(一)主观上经不起金钱的诱惑金融部门作为经营单位,以追求经济效益为主,不少单位思想法律教育工作薄弱,致使工作人员思想不坚定,法律意识不强,对于什么是违法犯罪模糊不清,在金钱面前动摇不定,经不起金钱的诱惑,一是存有侥幸心里;二是得手后再次作案。
金融系统腐败现象的分析与防范
金融系统腐败现象的分析与防范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金融行业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多,金融系统中的腐败现象也越来越严重。
金融系统腐败的现象不仅仅是个别个体的行为,而是系统性的问题。
因此,对于金融系统腐败现象的分析和防范是非常必要的,下面将对其展开详细的探讨。
一、金融系统腐败的现状金融系统的腐败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行业内部的人员贪污和渎职,例如银行柜员私自操作客户账户,为自己牟利;二是金融机构之间的勾结和串谋,例如虚高股票价格,通过内部人员操作来获取暴利,给客户和整个市场造成严重的损失;三是金融借贷市场的腐败现象,例如利用贷款机会来进行腐败,承揽不合理的工程和工程建设,存在内部红包等行为。
不仅如此,金融系统腐败的现象还表现在金融监管机构内部,例如借助职权收受贿赂,对一些不法行为视而不见。
这种行为会给金融机构和整个市场带来严重的影响,甚至可能会引发财务风险和金融危机。
金融系统的腐败现象有时甚至会引起全球范围内的金融危机,给社会带来巨大损失。
二、金融系统腐败现象的原因金融系统腐败现象的产生和发展与多种多样的因素有关,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利益诱惑。
金融市场中存在大量的资金流动,很多人看到这些资金就会产生贪念,为了谋取个人利益,利用自己的职权和权力进行腐败和渎职行为。
其次,监管不到位也是导致金融系统腐败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
目前我国金融监管体系和法律法规还存在不少缺陷和漏洞,监管机构的监管行为有时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让腐败现象在金融系统中泛滥。
第三,金融从业人员的素质和道德水平也是影响金融系统腐败现象的因素之一。
当前,行业内部的职业技能和对道德伦理的认知水平还无法完全满足金融创新和生产经营所需。
一些金融业务员工的业务能力有限,很难对金融市场中的问题进行识别和处理。
三、金融系统腐败现象的防范措施金融系统腐败现象的防范需要一个完善的监管体系和法律法规,需要从根本上切实解决金融系统腐败现象。
以下是几方面的措施:一是完善金融监管体系。
浅谈金融领域职务犯罪成因及对策
浅谈金融领域职务犯罪成因及对策湖北职院魏峥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它是指货币资金的融通,是货币流通、银行信用及其它信用有关的经济活动的总称。
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金融业务的不断发展,金融手段的高科技化以及金融业国际化,国际联系的日益密切,金融领域的贪污受贿、挪用公款等职务犯罪案件,特别是内外勾结作案十分突出,危害严重,不仅给国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诱发和加剧金融风险,危害社会的稳定,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虽然司法机关和金融部门做了很多努力,但打击力度还不够,防范效果不尽人意。
充分发挥包括检察机关在内的司法机关依法惩治金融犯罪的作用,分析犯罪原因,掌握犯罪规律,研究侦察策略,提高执法水平,加大打击力度,坚决遏制大案要案上升的势头。
关键词:金融犯罪贪污受贿银行一、惩治与防范金融领域职务犯罪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从惩治犯罪方面看,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现有的执法水平,工作措施同遏制金融领域贪污贿赂等犯罪发展势头,保障金融安全的要求还不相适应。
具体表现在三个矛盾上:1、犯罪行为的超前性与法律规范的滞后性之间的矛盾。
法律通常有一定的预见性,能够涵盖未来可能发生的某些犯罪行为。
但金融领域中仍有一些明显的违规现象处于法律的真空状况,为贪污贿赂犯罪的滋生提供了温床。
比如证券业中存在资金“空敲”现象,表面看由此产生的利润是单位所有,但这种利润往往被列为帐外收入,随时可能落入私囊○3。
对这种行为,现有的法律就没有相应的处罚规定。
目前金融领域各种违规现象表明,不法之徒千方百计寻找法律上的空当,利用管理疏漏,实施金融犯罪。
几乎每一项金融改革措施出台,都有一些新的犯罪形式随之出现,而法律往往是在这之后才能作出相应的规范。
2、犯罪复杂性,与侦察人员相关知识缺乏、侦察手段简单之间的矛盾。
金融经营管理的高度专业性决定了金融领域贪污贿赂等犯罪具有不同于其他领域贪污贿赂犯罪的特征,这就是犯罪情节更复杂,犯罪主体专业素质更高,犯罪手段智能化更明显。
金融领域腐败问题调研报告
金融领域腐败问题调研报告金融领域的腐败问题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不仅破坏了金融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也损害了整个经济体系的稳定发展。
为了了解和分析这一问题,我进行了一些初步的调研工作。
首先,我对金融机构内部的腐败问题进行了调查。
通过访谈一些业内人士,我了解到,金融机构内部的腐败主要表现为权力寻租、贪污受贿和内外勾结等行为。
一些高级管理人员利用自身的职权,通过利用信息不对称获取非法利益。
同时,一些低级员工也参与其中,通过非法手段获取利益。
这种内部腐败现象严重损害了金融机构的声誉,也影响了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
另外,我还对金融市场的监管问题进行了调研。
在监管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监管不到位、监管部门与金融机构之间勾结和腐败等。
一些监管部门未能及时掌握金融机构的内部问题,导致腐败问题的发生和扩大。
与此同时,一些监管部门与金融机构之间存在勾结和腐败问题,使监管失去了公正性和权威性。
这些问题使得金融市场的监管环境形同虚设,腐败问题得以滋生和蔓延。
此外,我还调查了一些金融产品和服务中存在的腐败问题。
一些金融从业人员通过行贿、挪用资金等手段获取不正当的利益。
例如,一些理财师通过虚假宣传和隐瞒信息,欺骗消费者购买风险较高的理财产品。
这些行为严重损害了金融消费者的权益,也破坏了金融市场的公平竞争。
针对金融领域腐败问题,我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
首先,加强金融机构内部的监管和管理,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和审计制度,加强对高级管理人员和员工的培训和监督。
其次,加强金融市场的外部监管,提高监管部门的能力和透明度,建立严格的监管制度,并加强监管部门与金融机构之间的合作和信息共享。
同时,建立严格的法律法规,加大对腐败行为的打击力度,加强司法救济机制,使违法者付出应有的代价。
另外,还需要加强金融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和风险意识,促进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
总结起来,金融领域的腐败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方合力解决。
金融领域腐败心得体会
金融领域腐败心得体会金融领域腐败现象是一个长期存在和普遍存在的问题,对于金融系统的稳定和社会的发展具有极大的危害。
作为一位金融从业者,我对金融领域的腐败问题有着深刻的体会和思考。
首先,金融领域腐败主要表现在资金流向的不透明和违规操作,他们往往以虚构的业绩、隐瞒损失等手法来欺骗投资者,损害了市场的公平性和透明度。
这种不诚信行为不仅违背了职业道德和职责,更损害了投资者的信任,影响了市场的长远发展。
其次,金融领域的腐败还表现在行业监管不力。
一些监管机构在执行职能时往往存在疏于监管、行使权力不公正等问题,容易被金融从业者利用。
同时,监管机构的人员素质和执法能力也需要提高,以便更好地发现和惩治腐败行为。
此外,金融领域的腐败还与职业道德的缺失有很大关系。
一些从业者为了实现个人利益最大化,往往背离了金融的本质功能,以牟取暴利为目的进行各种违规行为。
他们缺乏责任感和义务感,把金融作为一种投机和赚钱的工具,而忽视了为社会经济发展和为投资者创造价值的角色。
作为一名金融从业者,我对金融领域腐败的心得有以下几点:首先,加强内部监管,建立严格的制度规定和风险控制机制。
通过完善内部审计和风险管控体系,限制从业者的权力和行为,提高制度的规范性和执行力,减少腐败行为的出现。
其次,提高从业者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
金融从业者应该牢记自己的职责和使命,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职业操守,切实维护客户的利益,以诚信为本,以负责任为核心,真正做到为客户创造价值、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此外,完善行业自律机制,增加行业协会的监督和管理功能,建立信用评级制度。
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通过制定行业规范和行为准则,推动行业内的自律,加强从业者的监督和管理,减少腐败行为的发生。
最后,加强对金融领域腐败行为的打击力度。
建立健全的法律制度和法律适用机构,对金融领域的腐败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和惩治,形成有效的震慑机制,为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法律保障。
综上所述,金融领域的腐败问题是一个日益突出的问题,对金融系统和社会的发展都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金融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警示教育心得三篇
金融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警示教育心得三篇文章一:金融领域腐败问题的警示教育心得背景金融领域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其廉洁与效能对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金融领域腐败问题的存在危害着金融秩序和公平竞争,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造成负面影响。
心得体会经过参与金融领域腐败问题的警示教育,我深刻认识到了腐败的危害以及预防腐败的重要性。
以下是我在此过程中得出的心得体会:1. 价值观是抵御腐败的基石: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道德,强化对腐败的认识和警惕,是预防腐败的基础。
价值观是抵御腐败的基石: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道德,强化对腐败的认识和警惕,是预防腐败的基础。
2. 加强监督机制:建立健全的内部监督机制,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加强对金融领域各环节的监督管理,能够有效减少腐败问题的发生。
加强监督机制:建立健全的内部监督机制,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加强对金融领域各环节的监督管理,能够有效减少腐败问题的发生。
3. 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加强金融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其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有助于减少金融领域腐败行为。
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加强金融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其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有助于减少金融领域腐败行为。
4. 建立公开透明的操作机制:金融机构应建立公开透明的操作机制,提高规划执行的透明度和公正性,减少任意决策的空间,防止腐败行为的滋生。
建立公开透明的操作机制:金融机构应建立公开透明的操作机制,提高规划执行的透明度和公正性,减少任意决策的空间,防止腐败行为的滋生。
5. 加大打击腐败力度:金融领域腐败问题需要得到严厉打击,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应加大对金融腐败行为的查处力度,形成有力震慑。
加大打击腐败力度:金融领域腐败问题需要得到严厉打击,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应加大对金融腐败行为的查处力度,形成有力震慑。
结论通过金融领域腐败问题的警示教育,我们要认识到腐败的危害性,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只有坚守底线、强化监督、完善机制,才能够有效减少金融领域腐败问题的发生,维护金融秩序和社会稳定。
金融系统 腐败案件警示教育体会
金融系统腐败案件警示教育体会近年来,金融系统腐败案件频频曝光,给社会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作为一个金融从业者,我深感责任重大,必须从这些案件中汲取教训,增强警示教育的力度,以此来保持金融行业的廉洁和公正。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对金融系统腐败案件的反思,以及我所得到的心得体会。
首先,腐败案件的发生给我敲响了警钟,使我认识到金融行业并不是一片清风明月之地。
在这个高度利益驱动的金融环境中,一些人不择手段地谋取自己的私利,使正义和道德感失去了对个体利益的约束力。
这种情况下,我的角色就显得异常重要,要时刻保持清醒、警惕。
其次,腐败案件告诉我权力的监督和反腐倡廉的重要性。
金融机构的内部监管体系应严格执行,并制定相应的反腐倡廉政策。
同时,政府和监管机构应加强对金融行业的监督,设立举报渠道、全面审查金融从业者的背景和资格,以及对疑似腐败行为进行调查和严惩。
只有这样,才能让金融系统脱离腐败的阴影,重新建立起公平、透明、有序的金融秩序。
第三,腐败案件告诫我要注重职业道德的建设。
作为金融从业者,我们要时刻保持清廉的心态,约束自己的行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不以权谋私,不为了个人利益而损害客户的利益,不与不法分子勾结。
此外,还应积极参与相关的职业道德培训和教育,并通过自律和互相监督来规范行业的发展,提高行业整体的道德水平。
第四,腐败案件提醒我要重视风险管理和内控监管。
金融机构应设立有效的风险管理制度,确保风险能够得到及时发现和控制。
同时,应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加强对工作人员的监管和评估,尽可能地降低腐败风险。
只有在规范的制度和监管下,金融行业才能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最后,腐败案件给我留下了深刻的教训,要时刻保持学习和进步的心态。
金融行业发展迅速,日新月异,我们作为从业者不能止步于现状,要不断学习行业新知识,了解新政策和法规,增强自己的专业素养。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为金融行业的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总而言之,金融系统腐败案件警示教育的体会使我明白了金融行业不是一个没有腐败的天堂,而是存在种种利益诱惑和监管漏洞的现实世界。
金融系统贪污贿赂警示教育读后感
金融系统贪污贿赂警示教育读后感三角支行罗雪芳近年来,金融系统的贪污、贿赂,挪用公款等职务犯罪案件不断发生,且呈现上升趋势。
不仅扰乱了金融秩序,使国家财产蒙受巨大损失,而且严重影响了市场经济秩序的健康发展,应银行业内的高度重视。
一个活生生的事件,一次次血淋淋的教训,不断地给予作为工行一员的我深刻的经验启示。
犯罪金额大,涉案面广银行是经营货币的场所,是直接管理资金的职能部门,由于其职能的特殊性和工作上的有利条件,金融系统工作人员大都直接管理和经营货币,利用职务之便进行犯罪活动机会多而涉及金额也大。
加上案例中提到的如,信贷部门,金库,网点负责人等犯案人员,也分布在银行系统的各个职能部门,涉及部门之广,真令人咋舌。
手段隐蔽银行作为对外服务的行业,各种业务也涉及到社会的各个阶层。
由于点多面广,人员杂,加之某些地区对于上级的规章制度落实不到位,制约机制不完善,致使小数基层对收入隐瞒不报,私设“小金库”,以致挪用、私分国家财产等此严重罪行发生。
金钱诱惑侥幸心理当追求经济效益为主,有个别心理素质不过关的,法制意识薄弱的,容易不坚定,对违法犯罪看待不清,在金钱面前,动摇不定经不起诱惑。
对于掌握业务的便利,对犯罪行为存在侥幸心理,有一种“不捞白不捞,不要白不要”的想法,为企图以贿赂银行人员的人敞开了方便的大门。
对症下药以人为本,不断加强廉政教育和法制教育,提高各阶层的执行力。
在当前贪污贿赂犯罪增多的情况下,要严格把好思想这一关,把法制教育和业务培训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努力消除用人不当所带来的各种隐患,从不放弃从细微处着手,匆以恶小而为之,防微杜渐。
这不仅仅是一个领导下达的一份文件,更不仅仅是提倡的一句句口号,这是我们全体员工需要花大量时间和心思进行一个长期战斗,尝试去鼓励全行各岗位去发现不良行为,个个以自己为标杆,全民找茬,让犯罪无所遁形。
金融腐败的特点、原因和预防对策
金融腐败的特点、原因和预防对策金融管理秩序,关系着国家整个经济秩序的稳定。
当前,金融领域内的腐败现象呈现出严峻态势,违规违纪、违法犯罪的发生率不断上升,贪污、贿赂、挪用、占用、侵吞公款的手段不断翻新,数额越来越大。
经过对我们金融企业近年来所发生的经济案件进行了调查,分析其特点,寻求金融领域内部人员腐败的原因,研究预防对策,对遏制金融腐败的上升势头,维护金融秩序,确保金融秩序的稳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金融部门经济犯罪的特点(一)违法犯罪的手段呈现多样性、复杂性、智能性。
随着金融部门在改革过程中不断加强管理,金融系统经济犯罪的手段不断推陈出新,由原始的存储环节上的虚设帐户,到支取环节的截扣利息,又逐渐发展到伪造结付单据、偷盖他人印鉴套取国库款,甚至内外勾结,钻法律政策空子,篡改计算机程序,集中反映了犯罪手段的多样性、复杂性及智能性。
结合实践发现,目前金融部门经济犯罪的手段主要有:1、利用假授权,透支信用卡套取国库款;2、利用联系业务及身兼多职的便利条件,制造假进帐单,然后伺机在结算时扣押企业资金以平帐;3、利用金融系统发放兑付各种有价债券、凭证之机贪污公款;4、利用出具“高息代保管”单据,截留储户存款;5、利用多种手段,谋得其它银行储蓄所结息清单,然后利用利息补差款项顶本金,并以假名骗取银行利息补差;6、违反银行双人押运存取款制度,变双人存取款为单人存取款,给嫌疑人以可乘之机。
此外,还有虚设帐户、假填存折、收入不入帐、伪造凭证、擅改金融业务计算机程序、贪污国库款等手段。
(二)犯罪主体各层次普遍存在。
金融部门经济犯罪的主体多为基层单位的领导或者会计、出纳、复核员、储蓄所长及储蓄员等年轻业务干部或直接保管现款的业务人员,他们利用职务之便或乘管理及制度上存在的漏洞伺机作案。
(三)涉案数额大,经济损失严重。
金融部门经济犯罪案件绝大多数都是十万元以上的特大案件,而且,犯罪分子为了满足各种欲望,将公款用于个人及家庭高消费,或用于营利性活动,甚至用于嫖娼、赌博等非法活动,致使公款无法追回,给国家造成的危害大,损失重,社会影响恶劣。
解析金融系统职务犯罪的危害及预防
解析金融系统职务犯罪的危害及预防金融系统做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核心,在经济建设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然而,金融犯罪特别是金融职务犯罪往往给金融机构和国家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甚至会诱发社会不稳定因素和金融风波,其危害性更甚于其它犯罪。
本文就金融职务犯罪形态特点、危害,成因及预防措施作粗浅的探讨,希望有益于金融职务犯罪的预防。
一、金融职务犯罪的形态金融系统工作人员职务犯罪指在银行或者其它金融机构中工作的人员,利用从事融资活动的职务之便,侵犯公共财产,破坏金融管理秩序以及其它危害社会依照法律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金融机构包括银行、信托投资公司、融资租赁公司、信用合作社、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等。
利用职务之便实施的金融犯罪形态包括以下三种情况:一是法律明确规定以职务便利为构成要件的犯罪,如贪污罪,职务侵占罪挪用公款罪、受贿罪、以假币换取货币罪等。
二是法律尽管没有明文规定是否利用职务便利为犯罪构成要件,但犯罪的构成与行为人的身份和职务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如银行人员购买伪币罪、违法向关系人发放贷款罪、违法发放贷款罪、用帐外客户资金拆借、发放贷款罪,非法出具金融票据罪、对违法票据承兑、付款、保证罪、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信息罪、操纵证券交易价格罪等。
三是金融机构人员在利用职务之便实施犯罪的过程中,其手段又触犯了其它罪名,如伪造、变造金融罪证罪。
银行业务包括会计结算、出纳、储蓄、信贷、信用卡等方面,金融犯罪主要体现在这些业务中,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金融从业人员在实施犯罪时往往是多种手段并用、各种行为交叉,在一种业务中使用的手段,也可能在另一种业务中使用。
以下所列的犯罪形式主要是根据金融业务性质,以岗位特征划分形态的。
1、结算业务中的犯罪形式结算是指因商品交易、劳务供应、资金调拔等经济活动需发生的货币收付行为,分为货币结算和转帐结算,银行的结算主要为转帐结算,转帐结算中银行从业人员的犯罪主要针对结算凭证和会计帐本,其具体形式主要有:伪造:涂改结算凭证,隐匿、销毁记帐单据侵吞银行资金,利用空头结算凭证或者重复利用结算凭证骗取银行资金;虚构收付关系贪污银行资金;虚构伪造存款帐户或付款凭证挪用银行资金;收帐、重复出帐挪占银行资金、非法多次转帐、改变资金正常流向占用银行资金;非法拆借客户资金;利用结算时间差套取银行资金等。
治理金融领域腐败调研报告
治理金融领域腐败调研报告一、问题背景金融领域,作为国民经济的中枢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其稳定和良好运作对于整个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由于金融领域所牵涉的资金量大、利益关系复杂,腐败问题也时有发生。
金融领域的腐败问题不仅直接损害了金融行业的健康发展,而且还造成了社会财富的浪费和资源的滥用。
因此,有效治理金融领域腐败问题,对于保障金融行业的正常运行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调查目的本次调研的目的在于深入了解金融领域腐败问题的现状和成因,寻找有效的治理途径,为金融领域的腐败问题提供科学的解决方案,推动金融行业健康发展和社会经济的稳定增长。
三、调查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相结合的方式。
在问卷调查过程中,我们在全国各地选择了10家大型银行和券商为样本,对其中的高层管理人员进行了问卷调查,主要了解他们对金融领域腐败问题的看法和治理的意见。
在深度访谈阶段,我们访问了多位金融从业人员、市场监管部门官员以及学界专家,聆听他们对金融领域腐败的认识和治理建议,以获取多方面的信息和意见。
四、调查结果根据调查结果,得出以下结论:1.金融领域腐败问题主要集中在行业内部,涉及高层管理人员和中层干部,其主要形式包括贪污受贿、权力寻租、内外勾结等。
2.金融领域腐败问题的成因主要包括三方面原因:一是制度和监管不到位,导致监管缺失和监管漏洞,为腐败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二是金融行业自身存在利益输送问题,使得金融从业人员滥用职权谋取私利;三是行业内部的组织文化和价值观存在失范现象,使得腐败行为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3.治理金融领域腐败问题需要采取多重手段,包括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机制,加强行业自律和内部监管措施,提升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和素质教育。
五、治理建议结合调查结果,我们提出以下治理建议:1.加强制度和监管建设,完善金融领域的法律法规和监管体系,建立起科学、系统的监管机制,并严厉打击腐败行为,确保监管的及时有效性。
关于金融领域违纪问题原因分析及对策
关于金融领域违纪问题原因分析及对策背景金融领域是一个关系到全球金融稳定和发展的重要行业。
然而,近年来,金融领域的违纪问题日益突出,给整个行业带来了负面影响。
因此,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分析违纪问题产生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对策。
原因分析1. 利益驱使:金融领域的高盈利性质使得某些从业人员寻求不正当的个人利益。
他们可能通过内幕交易、挪用资金等手段来获取巨额利润。
2. 监管不严:金融领域的监管体系存在一定的不完善性。
监管机构的监督力度不足,监管规则不够严格,导致一些违规行为得以滋生。
3. 道德风险:金融领域的从业人员往往面临巨大的道德挑战。
一些从业人员缺乏诚信和责任感,从而出现了各种违规行为。
4. 内部控制不足: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体系不完善,容易造成违纪问题的发生。
例如,内部审计制度薄弱、激励机制不健全等。
对策建议1. 加强监管力度:相关监管机构应加大对金融领域的监管力度,加强监督和执法,严惩违规行为,确保市场秩序的正常运行。
2. 完善内部控制:金融机构应加强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健全审计制度,加强风险管理和内部监督,防止违纪问题的发生。
3. 增强道德教育:加强金融领域从业人员的道德教育,培养诚信和责任感,提高专业素质和职业操守,减少违规行为的发生。
4. 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增加金融领域从业资格的准入门槛,筛选出具备专业知识和职业道德的人才,降低潜在违纪风险。
结论金融领域违纪问题的发生对行业形象和社会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
通过加强监管、完善内部控制、提高道德教育和行业准入门槛等对策,能够有效地减少违纪问题的发生,维护金融领域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金融反腐原因剖析 反思材料
金融反腐原因剖析反思材料哎呀,要说这金融反腐,那可真是个大事儿!为啥要搞金融反腐呢?我觉得吧,这原因多了去了。
可能首先就是钱这玩意儿太诱人啦!在金融圈里,那钱可跟流水似的,哗哗地来。
有些人呐,看着那么多钱,心就痒痒了,就想把不属于自己的钱往兜里揣。
你说这能行?这不就腐败了嘛!也许是权力太大了。
在金融领域,有些职位权力可大了,能决定好多事儿。
这权力要是没被管住,那可不得了。
就好像一匹脱缰的野马,到处乱冲乱撞。
我就想问问,权力这么大,又没人好好管着,能不出事儿?还有啊,可能是监督不到位。
你想想,要是有个小偷想偷东西,旁边一个人都没有看着,他是不是就大胆地偷啦?金融领域也一样,要是监督的眼睛没睁大,那些想搞腐败的人不就觉得有机可乘啦?我觉得吧,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人的贪心。
有些人就是贪心不足蛇吞象,有了一点还想要更多。
哪怕已经赚了很多钱,还是不知足,非要去搞那些见不得人的勾当。
说到这,我突然想起一个事儿。
就好比有个银行的小领导,本来日子过得也不错,可他看着别人更有钱,心里就不平衡啦。
于是,他就利用自己的权力,偷偷给一些不合格的企业贷款,收人家的好处费。
这不是自己给自己找麻烦嘛!你说他咋就这么糊涂呢?也许有人会说,金融反腐会不会影响金融行业的发展啊?我觉得不会!反而能让金融行业更健康地发展呢。
就像一棵树,把那些烂叶子、坏树枝剪掉,才能长得更茂盛,不是吗?金融反腐可能会让一些人害怕,害怕自己干的坏事儿被发现。
但是,这难道不是应该的吗?要是干了坏事还能逍遥法外,那还有天理吗?我就想啊,要是大家都能老老实实,本本分分地做事,不贪心,不搞那些歪门邪道,金融行业得多好啊!可现实中为啥就有人管不住自己呢?难道真的是钱的魔力太大了?说来说去,金融反腐就是要把那些坏家伙揪出来,让金融行业风清气正。
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需要大家一起努力,睁大监督的眼睛,让那些想腐败的人不敢腐败,不能腐败!哎呀,我说了这么多,也不知道说清楚没有。
浅议金融系统职务犯罪资料
浅议金融系统职务犯罪金融业在国民经济体系中起着核心和枢纽作用,同时也是发生贪污、贿赂、挪用公款等职务犯罪的高发行业之一,使金融安全运转面临着严峻的形势。
伴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金融犯罪不断出现新动向,并具有基层发案率高、非法放贷、智能型、合伙作案、携款潜逃、连续作案、主动犯案等七大极具行业特色的犯罪特点;犯罪形式主要是利用银行贷款、储蓄、结算、信用卡等各个环节来实施职务犯罪,具有显著的行业特色。
金融系统职务犯罪发生的原因和条件是复杂的、多方面的,主要是金融体制改革尚未到位,金融运行机制缺乏规范,金融环境尚未真正形成,金融部门工作人员思想上出现偏差等,诸多因素糅合到一起,导致金融职务犯罪不断地产生。
新形势下如何切实有效地防范金融职务犯罪,一要加强对金融系统干部职工的思想教育和法制教育;二要加强金融系统内部的监督和管理;三要加大对金融犯罪的打击力度;四要强化检察机关在金融系统的职务犯罪预防工作。
只有切实加强对金融系统职务犯罪的有效预防,努力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金融腐败,才能达到减少和预防金融系统职务犯罪发生的目的。
遏制金融系统职务犯罪的发生,对于稳定金融秩序、稳定社会经济秩序及稳定政治秩序显得特别重要。
金融业是一个经营货币的特殊行业。
邓小平同志曾说过:“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
金融搞好了,一着棋活,全盘皆活。
”[1]可见金融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地位之重。
近年来,我国金融犯罪逐渐增多,金融系统内部的职务犯罪案件时有发生,且多为大案要案。
如广州中山市某银行一女工作人员与其丈夫骗取银行资金亿元大案[2],深圳市沙井信用社原主任邓宝驹贪污挪用公款 2.3亿元大案[3],等等。
由此,在金融业务经营过程中,一场腐蚀与反腐蚀、腐败与反腐败的斗争拉开了序幕。
当前,发生在金融系统的贪污、受贿、挪用公款等职务犯罪逞激增和蔓延之趋势,金融安全运转面临着严峻的形势,此类职务犯罪不仅给国家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败坏了金融业的信誉,扰乱了金融秩序,而且直接影响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融系统贪污贿赂犯罪剖析
【摘要】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银行工作人员职务犯罪严重地破坏了金融秩序,已经成为制约银行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通过对其贪污贿赂犯罪案件的特点、成因进行分析,提出对策建议,使银行人员自觉筑牢拒腐防线,从源头上预防职务犯罪的发生。
【关键词】金融系统;贪污贿赂;犯罪分析
近年来,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银行工作人员职务犯罪呈逐年上升趋势,不仅造成了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而且严重地破坏了金融秩序,已经成为制约银行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年来铜川市检察机关共立案查处银行系统职务犯罪案件10件12人。
近日,通过对这些案件的特点、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一、基本特点
(一)从案件性质看,金融系统中贪污、挪用公款、受贿三类案件比例高,占查办案件总数的95.6%。
其中贪污案件比例40.4%,占第一位;挪用公款案件比例为36.4%,占第二位;受贿案件比例为18.7%占第三位。
特别是受贿案件和挪用公款案件,横向比较比其它行业高5-10个百分点,这一现象也反映了金融系统的行业特点,大多犯罪嫌疑人是利用行业的职务之便和手中掌握的职权谋取私利。
(二)从犯罪嫌疑人的职务看,发案多集中在管理人、财、物等实权部门和实权人物上,在10件犯罪案件中,管理财务、信贷、储蓄人员职务犯罪案件占40%,单位领导干部利用职权犯罪的比例占发案总数的28%。
(三)从犯罪嫌疑人的年龄看,犯罪年龄呈低龄化趋势,我们对铜川市近几年情况进行分析,在金融系统涉嫌犯罪中,35-55岁是金融系统犯罪高发阶段,但近几年呈现低龄化趋势,仅去年查办的案件中,35岁以下占近50%。
(四)从查办案件的情况看,呈现出明显的“窝案”、“串案”的特点。
查出一案,牵出一串,带出一片,涉案人员较多,甚至形成了具有共享既得利益的群体。
二、主要成因
(一)有章不循、制度执行不到位是职务犯罪的主要原因
随着金融系统内部规章制度的不断健全,风险防范意识的不断增强,行业内部制度日趋完善。
但问题是制度执行不到位,有章不循的现象普遍存在,这就为金融业职务犯罪提供了便利条件。
从我院查办的10件犯罪案件中的情况看,案件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有章不循,违章不及时纠正,执行制度不严,管理松懈。
(二)受不良思潮的影响和侵蚀,没有及时开展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人民常说:“思想是行为的先导”,那么引发职务犯罪的原因首先是思想意识。
我们现在的一些领导由于忙着抓业务,而忽视了员工思想政治教育,使一些人的“三观”发生偏离,抵不住腐朽思想的侵蚀,最终走向犯罪的道路。
分析近年来金融系统的职务犯罪案件,大都存在思想意识方面的问题。
(三)管理制度有漏洞,监管制约不力
目前,从金融行业大多数的发案情况看,多与管理上存有许多漏洞、内部监督管理松散有直接关系。
在储蓄部位,经常是由一人兼数职,严重违犯“三分管制度”。
在信贷部位,将贷前调查、贷中审查、和贷后检查往往由一名信贷员经办,虽然有主管领导审批,也只是流于形式,监督体制未发挥应有的作用。
(四)进人把关不严,用人不当
近年来,一些发案单位领导及上级部门在选拔、任用业务人员时,不注意严把录取关,注重关系,放弃标准,使一些思想素质差,品行不良,甚至一些有劣迹行为的人进入金融部门。
三、对策建议
(一)加大预防和打击金融系统职务犯罪的力度
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方针,努力从源头上遏制和减少职务犯罪的发生,不断完善建立“教育、监督、管理、打击”、“四位一体”综合治理工作格局,充分发挥检察机关和金融纪检监察部门的职能作用,通力合作,共同努力,建立思想、制度、法律三条防线,确保金融系统安全和稳定。
(二)加强法制宣传和政治思想教育
人们常说:教育是基础,因此,要结合金融系统工作实际,在员工中广泛开展以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主体的基础教育,以党纪国法、规章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法制教育,通过强化教育,进一步增强银行人员的懂法、守法意识,从而分清罪与非罪的界限,自觉筑牢拒腐防线。
(三)建立和健全监督制约机制
为确保权力正确行使,最根本的是对权利加强监督和制约,不受监督的权利容易滋生腐败,因此,建立和完善金融系统职务主体的监督制度,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督。
建议加大内部监督,提高贷款发放的审批力度,加强实质审查,
确保客户信息真实,认真落实公开公示制度,实行岗位轮换制度,层层建立岗位责任制,把制度落实到实处,从源头上预防职务犯罪的发生。
(四)加强金融系统人员的培训、录用等制度建设
培育一支素质高的银行干部员工队伍,这是预防职务犯罪的关键。
银行所有的经营活动都必须靠人来操作,每一个岗位的人员都负有重要的职责。
岗位职责的重要性决定了银行必须建设一支具有较高道德、职业素质和法律意识的干部员工队伍。
一是加强金融人员的岗前培训,有计划的进行理论培训和业务培训,强化干部员工按规章制度操作、按业务流程办事的意识和依法经营理念。
二是严把进人用人关。
要坚持德才兼备、用人唯贤的原则,聘用综合素质高的员工,把作风正派、既懂业务、又会管理的干部提拔到领导岗位上来。
同时,合理调配人员,对重要岗位人员实行风险考核和岗位交流。
三是开展经常性的法制教育和规章制度学习。
不断地让干部员工了解法律、制度的具体内容,消除因不知法而犯法、不知规章而违规的盲区,逐步提高员工职业素质。
同时采取以案示教、在内部信息网上通报违纪违规人员等灵活多样的形式,教育员工把遵纪守法视为基本的职业道德,帮助员工逐步树立自律意识,自觉遵纪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