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痹病(已完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痹病

掌握内容:

1、痹病概念

2、痹病的证型、治则及治疗代表方

教学要求

概述:定义分类源流证候特征西医范围病因病机

诊断与鉴别诊断

辨证论治

预后与预防调摄

病案分析

1 . 概述

(1)定义:

①痹病(广义)——机体正气不足,卫外不固, 邪气(风湿寒热)乘虚而入,引起相关系统以痹阻不通为主要临床症状的相关疾病的总称。

痹——闭,闭阻不通,

不通则痛(痹病常以痛

为主要临床表现)。

②痹病(狭义:肢体痹病)——正气不足,卫外不固,肢体经络为风寒湿热之邪所闭塞,导致气血不通,经脉闭阻——

引起肌肉、关节、筋骨发生疼痛、酸楚、麻木、重着、灼热、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变形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感觉、功能、外形改变)

(2)痹病分类

①广义:食痹,喉痹,血痹,胸痹,肠痹,十二月痹。五体痹:皮、肌、脉、筋、骨痹

五脏痹:心、肝、肺、脾、肾痹

②狭义:五因痹:风、寒、湿、热、尪痹

(行、痛、着、热、尪痹)

(3)痹病证型及证侯特征

共同症状:肢体关节疼痛

①行痹----游走不定,恶风寒

②痛痹----疼痛剧烈,部位固定,遇寒加重,得热则缓

③着痹----疼痛重着,手足沉重,肌肤麻木

④热痹----疼痛灼热,焮红,肿胀剧烈,筋脉拘急

(红肿热痛)

⑤尪痹----关节剧痛,肿大,僵硬变形,屈伸受限

(4)历史沿革

①病名

最早见于《内经》《内经.痹论》按时间、部位分五痹:骨、筋、脉、肌、皮痹(肾肝心脾肺)

据风寒湿三气偏盛分:痛痹、行痹、着痹

《金匮.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历节”属本病范围,其中历节病的特点是遍历关节疼痛

朱丹溪《格致余沦》又称“痛风”;

历史沿革

②病因:

《内经.痹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

《金匮》“汗出入水中,热为湿郁,及血虚风扰,风血相搏”

③病情演变:“五脏皆有所合,病久而不去者内舍于其合也”(所合及所主)

④预后:“其入脏者死,其留连筋骨间者疼久,其留皮肤间者易已”。

历史沿革

⑤治疗:

《金匮要略》详于治疗:

“病历节不可屈伸疼痛乌头汤主之”;

“诸肢节疼痛,身体尪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者,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

《千金要方》:独活寄生汤;

朱丹溪: 分上下肢选药

《景岳全书》“是以治痹之法,最宜峻补真阴,使血气流行,则寒邪随去,若过用风寒湿痰滞等药

历史沿革

《医宗必读.痹》:祛风散寒除湿兼顾而主次不同,兼以补血(行痹)、补火(痛痹)、补脾(着痹)。

《症因脉治》:对热痹有较详细论述,且治疗多样。“热在经络者,四味舒筋汤;热已深入者,潜行散。气分热者,苍柏二妙丸;热在血分者,虎潜丸”。

叶天士对痹久不愈,邪入于络,用活血化瘀法治疗,并重用虫类药剔络搜风,对临床均有较大指导意义。

(5)痹病的范围

现代医学所述的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骨关节炎、痛风、坐骨神经痛、肌纤维织炎等。

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皮肌炎在某些阶段以关节肿痛为主时,可按痹病辩证论治。

2. 病因病机

风风胜----行痹

气候变化

乘虚气血寒入内

不通

寒胜----痛痹

居处潮湿

痹阻湿

留注经脉筋脉

湿胜----着痹

酒后当风

失养

(蕴积化热)热关节热胜----热痹

(1)外邪入侵:

素体阳盛,感邪化热

风寒湿邪郁而化热

(2)痰瘀痹阻经络

津血运行不畅痰瘀阻络

反复发作尪痹日久不愈耗气血,损肝肾气血不足,肝肾亏损(正虚邪实)内舍脏腑脏腑痹如心痹

(3)药物所伤:(属误治范畴)

祛风散寒除湿→耗伤津血加重筋脉失养

过服↘阴虚化热

苦寒清热→伤脾→湿聚成痰,血滞成瘀,痰瘀互结

病理

病机

病因

病性

正气不足+风寒湿热入侵。

脉络阻滞,气血不通。

风、寒、湿、热之邪,瘀血痰浊。

初期邪实为主,后期虚实夹杂。

病因病机

病位:筋脉、关节、肌肉

涉及脏腑:心、脾、肝、肾

病势及转归:

初期:邪在经脉,累及筋骨、肌肉、关节——实证

病久:耗伤气血,损及肝肾——虚实夹杂

久治不愈——痰瘀阻络——尫痹

内舍脏腑——脏腑痹

3. 痹病诊断

(1)诊断要点:

①主症:肢体关节肌肉疼痛

②伴发症:麻木、酸楚、重着、肿胀、发热、活动障碍、变形。

③发病原因:发病及病情的轻重常与劳累以及季节、气候的寒冷、潮湿等天气变化有关,某些痹

证的发生和加重可与饮食不当有关。

④辅助检查:

4

鉴别诊断

5. 辨证论治

(1)辩证要点

①辨邪胜:风寒湿痹中分行痹、痛痹、着痹。

行痹——痹痛游走不定——属风邪盛;

痛痹——痛势较甚,痛有定处,遇寒加重——属寒邪盛; 着痹——关节酸痛、重着、漫肿——属湿邪盛

热痹——关节肿胀,肌肤锨红,灼热疼痛——属热邪盛。

②辨虚实:早期多实,后期虚实夹杂。

实证:风寒湿热;痰浊淤血——新病、发病急、痛剧,脉实有力

虚证:气血不足,肝肾亏损——久病、病程长、痛绵绵,脉虚无力

③辨痰瘀

痰——关节疼痛日久,肿胀局限,或见皮下结节; 瘀——关节肿胀,僵硬,疼痛不移,肌肤紫暗或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