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开中药方剂

合集下载

中医药方怎么开?记住这些口诀就够用了!

中医药方怎么开?记住这些口诀就够用了!

中医药方怎么开?记住这些口诀就够用了!补血一号:黄耆25g 当归10g 大枣3枚补肾一号:熟地20g 山药25g 山茱萸10g补脾一号:党参10g 炒白术10g 茯苓15g 甘草6g冠心病一号:薤白10g 瓜蒌皮10g 川芎8g 丹参25g疏肝一号:柴胡10g 白芍药15g 炒枳壳10g 甘草6g定踹一号:炙麻黄10g 杏仁10g 甘草6g胃炎一号:黄连6g 蒲公英20g 威灵仙10g排石一号:金钱草30g 炙大黄8 车前草30g降酶一号:垂盆草30g 马鞭草30g 茵陈20g降糖一号:天花粉30g 黄连10g 鬼箭羽10g肠炎一号:黄连6g 木香6g 白芍药15g解毒一号:金银花30g 连翘20g 甘草6g滋阴一号:生地黄15g 麦冬15g 玄参15g化湿开胃:炙半夏10g 化橘红15g 获苓15g 甘草5g活血化瘀:当归10g 川芎6g 赤芍15g 红花10g 桃仁10g 通络止痛:全虫6g 蜈蚣1对僵蚕10g温经散寒:制川乌6g 草乌6g 细辛6g 威灵仙15g各种疾病的必用药一切头疼,必用川芎;一切疼痛,必用元胡:一切气虚,必用黄芪;一切虚脱,必用人参;一切血虚,必用阿胶;一切出血,必用三七;一切气郁,必用香附;一切便秘,必用大黄;一切肝郁,必用柴胡;一切热毒,必用二花;一切热病,必用犀角;一切妇科,必用当归;一切外感,必用荆芥;一切失眠,必用枣仁;一切郁证,必用合欢;一切面瘫,必用白附;一切腿病,必用牛膝;一切头病,必用天麻;一切阳痿,必用羊藿;一切阴虚,必用麦冬;一切咳嗽,必用杏仁;一切呕吐,必用半夏;一切中毒,必用绿豆;一切诸风,必用防风;一切白发,必用首乌;一切风湿,必用灵仙;一切骨病,必用川断;一切咽喉,必用桔梗;一切失音,必用大海;一切腰痛,必用杜仲;一切尿石,必用金钱;一切虚热,必用青蒿;一切牙疼,必用细辛;一切黄疸,必用茵陈;一切闭经,必用益母;一切淋症,必用车前;一切鼻塞,必用辛夷;一切乳少,必用山甲;一切目赤,必用栀子;一切鸡眼,必用鸦胆;一切呃逆,必用柿蒂;一切疝气,必用橘核;一切胀满,必用槟榔;一切汗症,必用浮麦;一切阴痒,必用蛇床;一切痰厥,必用皂荚;一切遗尿,必用桑蛸;一切疮疡,必用麝香;一切白斑,必用陀僧;一切疥疮,必用硫磺;一切蛇疮,必用雄黄;一切不孕,必用石英;一切耳鸣,必用磁石;一切痰多,必用竹沥;一切癌症,必用蛇草。

如何开中药方剂

如何开中药方剂

第一章解表剂1.麻黄汤方歌: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热恶寒头项痛,喘而无汗宜服之2.桂枝汤方歌: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解肌发表调营卫,表虚有汗此为功3.九味羌活汤方歌:九味羌活用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黄芩生地同甘草,分经论治宜变通。

4.香薷饮方歌:三物香薷豆朴先,散寒化湿功效兼,若益银翘豆易花,新加香薷祛暑煎。

5. 小青龙汤方歌:同。

6. 止嗽散方小青龙汤最有功,风寒束表饮停胸,辛夏甘草和五味,姜桂麻黄芍药辛凉解表7. 银翘散方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牛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清疏风热煮无过。

8. 桑菊饮方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清疏肺胃轻宣剂,风温9. 麻杏石甘汤方歌:伤寒麻杏甘石汤,身热而喘是妙方,辛凉宣泻能清肺,定喘除热效力彰10.柴葛解肌汤方歌:陶氏柴葛解肌汤,邪在三阳热势张,芩芍桔甘羌活芷,石膏大枣与生姜。

扶正解表11.败毒散方歌:人参败毒茯苓甘,枳桔柴前羌独芎,薄荷少许姜三片,时行感冒有奇功。

12.参苏饮方歌:参苏饮内用陈皮,枳壳前胡半夏齐,干葛木香干桔茯,气虚外感最相宜。

13.再造散方歌:再造散用参芪甘,桂附羌防芎芍参,细辛煨姜大枣入,阳虚外感服之安。

14.加减葳蕤汤方歌:加减葳蕤用白薇,豆豉生姜桔梗随,草枣薄荷共八味,滋阴发汗功可慰。

第二章泻下剂寒下15.大承气汤方歌:大承气汤用硝黄,配伍枳朴泻力强,痞满燥实四症见,峻下热结宜此方;去硝名曰小承气,便鞕痞满泻热良,调胃承气硝黄草,便秘口渴急煎尝。

16.大黄牡丹汤方歌:金匱大黄牡丹汤,桃仁瓜子芒硝襄,肠痈初起腹按痛,苔黄脉数服之康。

17.温脾汤方歌:温脾参附与干姜,甘草当归硝大黄,寒热并行治寒积,脐腹绞结痛非常。

润下18.麻子仁丸(又名脾约丸)方歌:麻子仁丸治脾约,大黄枳朴杏仁芍,胃热津粘便难解,润肠通便功效高。

攻补兼施19.黄龙汤组成:大黄芒硝枳实厚朴甘草人参当归功用:攻下热结,益气养血。

主治:阳明腑实,气血不足证。

中药处方流程

中药处方流程

中药处方流程
中药处方流程包括患者病情诊断、中医师开具处方、中药房配药和患者服用等步骤。

以下是一份关于中药处方流程的详细介绍:
一、患者病情诊断
1.1 患者就诊
患者因身体不适,如感冒、头痛、腹泻等症状前来就诊中医门诊。

1.2 病情询问
中医师对患者进行详细的病情询问,了解症状、病史、生活习惯等信息。

1.3 脉诊舌诊
中医师通过脉搏的形态、频率、节律以及舌质、舌苔等特征来了解患者的体内状况。

1.4 诊断判断
根据病情描述和脉诊舌诊结果,中医师进行初步的病情诊断和辨证施治。

二、中医师开具处方
2.1 中医辨证
中医师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辨证施治的结果,确定患者所患病症的中医证候类型,如风寒感冒、湿热腹泻等。

2.2 中药处方
中医师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中医证候类型,开具包括药物名称、用量、用法等信息的中药处方。

三、中药房配药
3.1 接待患者处方
中医师将开具的中药处方交给药房工作人员进行处理。

3.2 处方审核
药房工作人员对患者的处方进行审核,确认处方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3.3 中药配制
药房工作人员根据处方的要求,配制中药并标注患者的姓名、医师姓名、用药方法等信息。

四、患者服用
4.1 取药
患者持处方到药房凭处方取得所需中药。

药房工作人员对患者进行用药方法的讲解和指导。

4.2 服药
患者按照中医师的要求,按时按量服用中药,同时注意饮食调理、生活习惯等。

以上是关于中药处方流程的详细介绍,中药处方的流程需要中医师的临床经验和中药配制的专业知识,以及患者的配合和遵医嘱的态度,才能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中药处方流程

中药处方流程

中药处方流程中药处方流程是临床中药医生在诊断病症后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的药物治疗方案。

中药处方的制作需要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体质、年龄等多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确保处方的安全有效性。

下面将详细介绍中药处方的制作流程。

一、患者病历信息收集中药处方的制作首先需要收集患者的详细病历信息。

医生通过询问病史、观察面色、舌质、脉象等方法来了解患者的病情。

通过详细的病历信息收集,可以帮助医生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为后续处方的制作提供必要的依据。

二、四诊合参在收集完患者的病历信息后,医生进行四诊合参。

四诊包括望、闻、问、切,即医生通过望、闻、问、切来查明病情。

望指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舌质等;闻指闻取患者的体味;问指医生向患者详细询问病情及相关情况;切指医生通过按压患者的穴位、肌肉来判断病情。

通过四诊合参,医生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患者的病情,为制定合理的中药处方提供依据。

三、中医诊断在四诊合参的基础上,医生进行中医诊断,即通过中医的独特理论和方法来判断患者所患病症的病因、病机和证候。

中医诊断是根据中医独特的辩证论治理论来判断病情,包括辨证、辨病、辨证归经,归纳患者的证候特点。

中医诊断是中药处方制作的重要环节,为后续的中药调配和用药提供了理论依据。

四、中药选择在中医诊断的基础上,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证候特点来选择中药。

中医药物是通过运用具有中医药理学基础的药物来治疗疾病和调整人体的生理功能。

医生根据患者的体质、病症病情和病理变化来选用适当的中药,包括主方、副方、调剂等。

五、药物搭配在中药选择的基础上,医生进行药物搭配。

中药处方的搭配需要根据中医药物的药性、归经、功效等特点来进行合理搭配,确保药物的相辅相成,起到最佳的疗效。

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药物的搭配,包括正、副药的搭配,使其相互配伍,协同作用,避免不良反应。

六、用药方法在制定好处方后,医生需要对用药方法进行规范指导。

包括药物的用量、用法、用时等,确保患者按照处方用药。

中药处方流程

中药处方流程

中药处方流程中药处方是指中医医生根据病人的病情,赋予治疗药方的过程。

中药处方的制作流程是经过严格的程序和规范的要求的,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

一、病史询问和望、闻、问、切四诊中医处方的制定首先是要进行病史询问和望、闻、问、切四诊。

医生会详细了解患者的病情,包括病史、家族病史、平时的生活习惯以及与疾病相关的各种情况,以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

医生还会进行望(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质、舌苔等)、闻(闻患者的口臭、汗臭等)、问(询问患者的症状、疼痛部位等)、切(通过对患者的脉象进行触诊)四诊,以综合判断患者的体质和病情,为后续的处方制定提供依据。

二、辨证论治和药物选择在明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后,中医医生要进行辨证论治,并根据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选择合适的中药。

辨证论治是中医药治疗疾病的基本方法和理论基础,包括辨别病气的性质、轻重缓急和病机变化。

中医处方一般会包括主药、副药、调理药和调味药。

主药是指主要起到治疗作用的药物,副药是配合主药的药物,调理药是用于调整患者体质和病情的药物,而调味药则是为了提高处方的口感或改善其服用状况。

三、配伍用药和药物剂量中医药处方的配伍用药和药物剂量十分讲究。

中医药具有药物组方、相互作用等独特的用药特点。

中药配伍原则包括药性相须、相畏、相异、相反之别,还有药味、功效、作用部位等等。

在制定中药处方时,要根据中医药学理论,综合分析各种药物性味功效相互作用,求得最佳的配伍方案。

药物剂量是指用药的数量和使用频次,是保证患者疾病得以治愈或缓解的重要因素。

在确定药物剂量时,中医医生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体质、年龄、性别等因素,进行合理的调整。

四、处方书写和制作中医医生制定完中药处方后,需要进行规范的处方书写。

处方应当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药物名称、用法用量、服药注意事项以及医生的签名和时间等信息。

处方的书写应当遵守相关的规范和标准,确保患者能正确使用和理解处方。

为了方便患者取药,中医医生还需进行处方的制作。

中药处方规矩

中药处方规矩

中药处方规矩一、医生资质1.中药处方必须由具备中药师资格的医生开具。

2.医生开具中药处方前,应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等信息,并按照中医理论进行辨证施治。

3.医生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正确辨识中药材和掌握其配伍禁忌。

二、药品质量1.中药处方中的药品应符合国家药品标准,并由正规渠道采购。

2.对于中药材,应确保其真实性、有效性和安全性。

3.中药饮片应按照规范进行炮制和加工,以确保药品质量和疗效。

三、剂量规范1.中药处方中的药品剂量应按照医生的经验和患者病情进行合理调整。

2.对于不同年龄、性别、体质的患者,应制定个性化的剂量方案。

3.医生应遵循中药配伍的规律和原则,合理使用药性峻猛的药物。

四、配伍禁忌1.中药处方中的药品应避免与西药或其他中药产生不良反应或降低疗效。

2.对于已知的配伍禁忌,医生应在处方中注明并告知患者。

3.医生在开具处方时,应了解患者正在使用的其他药物,以避免潜在的配伍禁忌。

五、煎服方法1.中药汤剂的煎制方法应按照传统中医理论进行,根据不同药材的性质和疾病需要进行煎煮和加工。

2.煎好的中药汤剂应趁热服用,并注意服药时间和次数。

3.对于特殊剂型如散剂、丸剂等,应按照说明书或医生指导使用。

六、处方有效期1.中药处方应注明有效期,一般为7至14天。

如有特殊情况需延长处方有效期,需经医生再次开具处方。

2.患者应在有效期内使用中药处方,逾期应重新开具。

3.医生应对过期处方进行销毁或归档备查。

七、患者知情权1.医生在开具中药处方前,应向患者说明药品的名称、剂量、用法、可能的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等。

2.医生应尊重患者的知情权和自主权,在患者同意使用中药处方后方可进行用药指导。

3.对于需长期使用的中药处方,医生应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和评估,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八、药品不良反应报告1.医生在开具中药处方时,应了解药品可能的不良反应和禁忌症,并在处方中注明。

2.如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或异常情况,医生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并进行记录。

如何开中药方剂范文

如何开中药方剂范文

如何开中药方剂范文
中药方剂是中医药学中重要的治疗方法之一,它是根据病人的具体病情,选用合适的中药,按照一定的比例和用法组合而成的。

下面是一个关
于开中药方剂的范文,供参考。

中医诊疗以辨证论治为基本理论,根据病人的临床表现与体质,进行
辨证论治,即根据病人不同的体质、病情与病证,选用专业的中药配方进
行治疗。

比如,一位患有风寒感冒的病人,其主要症状为鼻塞、流清涕、头痛、咳嗽、恶寒畏寒等。

根据这些症状可初步辨证为寒邪入侵,气血郁滞。

此时,可选用玉屏风散配方。

玉屏风散配方:
生麻黄12克、炙甘草6克、西洋参6克、人参6克、桂枝6克、白
芍6克、芦根6克、浮山梗6克、桔梗6克、生姜6克、黄芩6克、赤芍
6克、银花6克。

方药中麻黄是辛温解表的药物,有发汗解表的作用;甘草能够调和药
物之间的作用,增加方剂的疗效;西洋参和人参是滋补元气的药物,可以
提高机体免疫力;桂枝发汗行气,可散寒发散;芍药清肝凉血,舒筋活血;芦根是辛温药物,有发汗化痰的作用;浮山梗、桔梗、黄芩、银花等药物
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

在配比上,根据具体病情,可以适当调整药物的用量。

一般情况下,
较重的症状可以增加麻黄、桂枝等辛温解表的药物,轻微的症状可以减少
这些药物的用量。

在用法上,一般将药物加水煎煮,也可以将药物制成颗粒或丸剂,方便服用。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药物的用法不同,有些药物需要先汤煎,有些药物需要后下。

在治疗过程中,还要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如果病情好转,症状减轻,可以适当减少药物的用量或停药;如果病情不好,症状加重,可以适当增加药物的用量或更换其他药物。

3.1类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开发一般流程

3.1类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开发一般流程

3.1类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开发一般流程古代经典名方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的药物复方制剂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

古代经典名方的制剂开发流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步:文献调研开发古代经典名方的第一步是进行文献调研,了解该方的来源、历史背景、适应症、药物组成等信息。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研究,可以获取到该方的基本信息,并初步了解其临床应用价值和药物组成。

第二步:药物筛选在了解古代经典名方的基本信息后,需要对方中的药物进行筛选。

根据方剂的适应症和药物组成,选择适合的药材作为复方制剂的组成部分。

药物筛选的关键是根据方剂的功效和临床需求,选择具有相应药理作用和疗效的药材,并考虑其相互配伍的合理性。

第三步:提取工艺研究药物筛选完成后,需要对所选药材进行提取工艺研究。

提取工艺是将药材中有效成分提取出来的过程,是制剂开发的重要环节。

通过科学合理地选择提取溶剂、提取方法和提取工艺条件,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药材中有效成分的提取率和纯度,从而保证复方制剂的质量和疗效。

第四步:制剂工艺研究在完成药物提取工艺研究后,需要对复方制剂的制剂工艺进行研究。

制剂工艺是将提取得到的药物有效成分进行配伍、加工和制备的过程。

通过科学合理地选择制剂方法、辅料和加工工艺条件,可以保证复方制剂的稳定性、安全性和疗效。

第五步:质量控制研究制剂工艺确定后,需要对复方制剂进行质量控制研究。

质量控制是保证复方制剂质量稳定、安全有效的关键环节。

通过建立质量标准和检测方法,对复方制剂进行质量控制,包括对药材原料、提取物和制剂等多个环节进行质量检测和控制。

第六步:临床试验在完成质量控制研究后,需要进行临床试验。

临床试验是评价复方制剂安全性和疗效的重要手段。

通过选择适当的临床试验方法和研究指标,对复方制剂进行临床观察和评价,验证其安全性和疗效。

第七步:监测评价在完成临床试验后,需要对复方制剂进行监测评价。

监测评价是对复方制剂在临床应用中的安全性和疗效进行监测和评价,包括对患者用药情况、不良反应和疗效等进行监测和评价。

中药饮片处方操作指南制度

中药饮片处方操作指南制度

中药饮片处方操作指南制度1. 简介本操作指南制度旨在规范中药饮片处方的开具和操作流程,确保患者安全用药并提高中药饮片的质量。

以下是该指南的具体内容。

2. 处方开具- 医生在开具中药饮片处方时,应遵循中医药诊疗标准和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处方的合理性和准确性。

- 处方应包括患者基本信息、诊断结果、中药处方药材和剂量等内容,以便药师准确调剂和配制中药饮片。

3. 药材采购- 药材的采购应严格按照《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进行,确保采购的药材符合标准和质量要求。

- 合格的供应商应作为首选,药材的检验报告和相关证明文件应按规定保存并随时提供。

4. 药材质检- 药材在收到后,应进行质量检验。

质检人员应按照相关标准和流程进行药材质量的检测,确保药材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5. 中药饮片配制- 根据处方上的药材和剂量信息,药师应按照标准的配方和操作流程进行中药饮片的调剂和配制。

- 在配制过程中,药师应注意卫生和药材的正确配比,确保中药饮片的质量和安全性。

6. 包装和标签- 配制完成后的中药饮片应在合适的包装材料中进行包装,确保其保存期限和质量不受影响。

- 包装后,应在包装上标明基本信息,如药名、批号、用法用量等,以便患者正确使用和保存。

7. 存储和管理- 中药饮片应存放在干燥、通风、无异味的环境中,避免阳光直射和潮湿。

- 库房管理人员应定期检查和整理库存,确保存储条件符合要求,并防止中药饮片受到损坏或污染。

8. 处方记录和追溯- 医院应建立完善的处方记录和追溯系统,便于追踪中药饮片的来源和使用情况。

- 患者的处方应及时记录并妥善保存,以备将来查询和调阅。

以上是中药饮片处方操作指南制度的主要内容,所有相关人员都应遵守该制度的规定,确保中药饮片的质量和安全性。

教你如何开处方

教你如何开处方

教你如何开处方开处方是中医治病最关键、最重要的一步。

无论是中医院校毕业生,师承出身的中医学徒,或是自学成才的中医人员,刚开始当医生时,虽然能查四诊,辩八纲,能知何病何证,但临到开处方时,究竟该选用哪个方剂,应用哪些药物,给予多少剂量,往往看不准目标,拿不定主意,心无所主。

也有些临床多年的中医师,在临证选方用药时,依然目标不明,步骤不清,毫无章法。

虽然都背熟了不少方剂汤头,记熟了不少中药性味,但很难用准用好。

我已临床四十多年,开过大量处方,治过大量病症,在临床选方择药方面,有不少实用的经验和心得体会,对刚进入临床实践岗位的青年中医,对虽已临床多年,但临证选方择药仍不熟练的中医,可能会有些帮助,有心学此艺者,且听我教你三招。

先教第一招——精于选方子。

中医看病开方时,一般都要先选定对证有效的方剂,以该方为基础,加减调整开方。

因此,必须记熟方剂汤头,故行内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熟读汤头三百首,不会开方也会开”的说法。

但中医的方剂汤头确实太多。

过去中医学徒要求熟读清汪昂所著《汤头歌诀三百首》;现在中医院校的本科教材要求熟读二百几十首方剂,此外还必须读中医外科、儿科、妇科、眼科、骨伤科等各科方剂,因此现在的中医本科生总共要熟读的方剂汤头也少不了三百首。

说实在话,无论是过去的中医学徒,还是现在的院校本专科生,要长期保持熟记掌握三百首方剂几乎是不可能的。

那怎么查呢?我的经验是:1、深度理解,牢记背熟50个左右最常用的方剂汤头,(要求能随时背出歌诀,写出全方)2、详细理解100个左右使用频率一般的方剂(要求能随时记出方剂名称,查书开方);3、一般了解50个较少使用的方剂(要求能翻书查到此类方剂)。

具体做法是:在临床老师的指导下,结合当地具体情况,首先选出50个最有代表性、最常用,最具衍变性的的基本方剂。

如四君子汤、四物汤、六味地黄汤、归脾汤、补中益气汤、生脉散、银翘散、桑菊饮、人参败毒散、麻杏石甘汤、白虎汤,大小承气汤、增液汤、小柴胡汤、四逆散、逍遥散、葛根黄连黄芩汤、清营汤、清瘟败毒饮、黄连解毒汤、独活寄生汤、羚角钩藤汤、理中汤、五苓散、八正散、茵陈蒿汤、平胃散、藿香正气散、六和汤、百合固金汤、定喘汤、苏子降气汤、二阵汤、玉屏风散、仙方活命饮、五味消毒饮、阳和汤等。

万能中药开方技巧

万能中药开方技巧

万能中药开方技巧
开中药处方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技巧,以下是一些建议:
明确病情:在开方前,需要详细了解患者的病情、症状、体质等因素,以便针对具体情况制定治疗方案。

确定治疗目标:根据病情,确定治疗目标,如祛风散寒、清热解毒、调理脾胃等,以便选择合适的药物。

选择药物:根据治疗目标,选择具有相应功效的药物,如解表药、清热药、祛湿药等。

同时,需要注意药物的性能、归经、毒性等方面,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配伍禁忌:在选择药物时,需要注意配伍禁忌,避免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不良反应或降低药效。

灵活变通:在遵循传统中药理论的基础上,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临床经验进行灵活变通,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剂量适当: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等因素,制定适当的药物剂量,以保证治疗效果。

书写规范:在处方书写时,需要遵循规范,清晰地标注药名、剂量、用法等信息,以便患者准确理解。

重视随访: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定期随访患者,了解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总之,开中药处方需要遵循传统中药理论和实践经验,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保证治疗效果。

同时,需要注意药物的配伍禁忌和剂量控制等方面,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老中医教你如何开中医处方

老中医教你如何开中医处方

老中医教你如何开中医处方处方是中医理法方药中重要的一环。

经过病因病机分析,在明确了病情性质以后,就可以制定出治疗方法,接着就需要拟定一个处方。

辨证是了解情况,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法,拟定处方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步骤。

拟定处方不外两种方法,一是采取以古方或成方为基础,进行加减变化;二是根据病情,自行设计和制定一个治疗处方。

临床制方时,是否采取经方成方加减,历来有不同见解,有人赞成,有人反对。

举例来说,许多人都主张用经方、古方,临床要效法古方。

冯兆张在《锦囊秘录》中说“方之为言,仿也······汉世才有方,为备于仿也。

”认为古方均是供人效仿之用。

关于这方面,那些日本汉方学家做得更为绝对。

大多数日本汉方学家崇尚中医经方,尤其推崇张仲景方。

他们用仲景原方不做加减变化,在药店里出售成方药剂。

例如小柴胡汤3剂或小青龙汤5剂等。

但是也有人反对用古方。

如清代陆成一主张治病宜熟悉药性,不必拘泥成方。

他说:“方即开列诸药而成者也,何以云宜用药不宜用方乎?曰:一药有一药之性质功用……洞明药性自能方。

”吴鞠通更直截了当地提出“拘方治病病必殆”的观点。

他说:“学医犹学弈也,医书犹奕谱也……然对局之际,检谱以应敌,则胶柱鼓瑟,必败之道也。

医何独不然?执死方以治活病,强题就我,人命其何堪哉?故先哲有言日:‘检谱对弈弈必败,拘方治病病必殆’。

”(见《存存斋医书稿》)吴鞠通反对用古方,他在《温病条辨》中却采用了一些经方。

实际上其真正的意见是反对死板地照搬古方、成方,不做加减变化。

我认为仿古方治病与根据具体病情独立制方这两种方法不能偏废,应该结合使用。

我在临床上尤其注重采取经方名方,但是并非机械地效仿,而是根据具体病人具体情况,进行灵活加减化裁,这样才能做到恰到好处。

因为古方名方,多有严密结构,药物配伍也是从长期实践中不断锤炼而来,更重要的是所以被称为经方或名方,是经过长期历史的检验,而且为大多数人所肯定。

中药方原来是这样开出来的!

中药方原来是这样开出来的!

中药方原来是这样开出来的!不少人觉得中医遣方用药很神奇,其实中医用药开方的思维与五行息息相关。

本文从五行角度为您解释名方经典的配伍原则,拓展大家对中医和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领域。

滋水涵木法——一贯煎在五行中,水与木是相生的关系,水为木之母,肾水为肝木之母,滋水即能涵木,以柔肝木刚悍之性。

浙江省中医院主任医师金涛解释说:“‘滋水涵木’适用于肾阴不足、水不涵木所致的肝阳上亢证。

在清代名医魏玉璜《续名医类案》中的名方‘一贯煎’中,重用滋肾养阴的生地黄为君药,且用麦冬、北沙参等滋阴养血药,佐一味川楝子以疏肝理气,滋阴补肾、补肝疏肝相结合。

以上诸药,既调肝木之横逆,顺其条达之性,又寓滋水涵木之意,为‘滋水涵木’之代表方。

”培土生金法——参苓白术散在五行中,“土”与“金”是相生的关系。

土为金之母,脾土为肺金之母。

脾主运化,若脾虚不运,水湿内停,聚而为痰为饮,上犯于肺,可见咳喘等肺系病证。

金涛说:“补脾气以益肺气的方法,适应于脾气虚弱,不能资助肺的肺脾气虚证,或主要因肺气虚而引起的肺脾两虚证,如仅从肺脏论治,则咳喘难止或虽止而易复发,此时当培土生金。

譬如参苓白术散,方中以四君子汤补脾胃之气为主药,配以甘淡之白扁豆、薏苡仁、山药,甘涩之莲子,辅助白术健脾,又能渗湿而止泻,加辛温芳香之砂仁醒脾,佐四君子汤使脾胃运化,令上下气机贯通,吐泻可止。

桔梗一味为手太阴肺经引经药,配入本方,如舟楫载药上行,达于上焦以益肺,肺为水之上源,肺气宣通则水道通利而湿有去路,从而也可用治肺气虚之久咳痰多,为培土生金法的代表方。

”小课堂何为君臣佐使?君臣佐使是中医的组方原则。

《素问·至真要大论》载:“主病之谓君,佐君之谓臣,应臣之谓使。

”元代李杲在《脾胃论》中说:“君药分量最多,臣药次之,使药又次之。

不可令臣过于君,君臣有序,相与宣摄,则可以御邪除病矣。

”泻南补北法——虎潜丸、大补阴丸在五行中,火与水是相克的关系。

针对肾阴不足、心火偏亢的心肾不交证,宜泻心火、补肾水,“泻南”即为泻心火,“补北”也称补肾水,“泻南补北”可制约人体水火之平衡。

中药处方调配的基本程序及注意事项

中药处方调配的基本程序及注意事项

中药处方调配的基本程序及注意事项中药处方调配是一门很大的学问,它是中医治病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施中药治病的重要手段。

当前,许多人在使用处方药时,都会有需要按照调配中药的步骤来调配处方药。

下面主要介绍中药处方调配的基本程序和注意事项。

1、认真阅读处方表并弄懂其中的成分:在准备调配处方前,一定要认真阅读处方表,以确定药物的种类和用量,需要注意的是,要弄清楚是什么成分以及每种成分的用量。

2、仔细检查所需药物:通常情况下,在检查药物的时候都会放在桌子上,要根据处方表的要求,检查每种药物的种类,名称,规格,用量和颜色,如果有任何偏差,一定要及时发现并更换。

3、将药清混淆:将处方中所需的药物放入调配容器内,要等所有药物都放入容器内后,再用清水充满容器,然后将容器放入搅拌机中。

4、将调配好的中药分装:在搅拌完药物后,要将混合好的药物分装,比如传统的分装方式是放入药袋,封口,普通的分装比例一般为2克一袋,注意每袋的重量都要一致。

1、确保药物的质量:在准备调配处方时,要确保药物的质量,只有确保使用的药物是正规的正牌正代,质量上乘才能确保疗效,提高治疗效果。

2、严格按照处方的要求:在调配药物时要严格按照处方的要求,不可自行减少或增加定量,因为任何不当的改动都可能会影响病人的疗效,甚至导致不可挽回的后果。

3、保持清洁:在调配药物时,要保持环境和设备的清洁,避免设备中灰尘,杂质,有毒物质等的污染,必要时还要用酒精及其它清洗剂进行消毒,以确保每一瓶处方调配的药物能够保持质量要求。

4、避免处方混乱:在调配中药时,还要注意不要把同一个患者的多个处方混合在一起,防止混乱,避免疗效出现不规律。

总之,要运用调配中药的步骤,不仅要按照处方要求,而且要注意清洁,合理安排,避免处方混乱,小心安全。

只有照此程序,将为患者带来更好的疗效。

中药处方流程

中药处方流程

中药处方流程
一、医生开具处方
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就诊需求,按照中医药理论,开具中药处方。

处方应包含以下信息: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历号、就诊科室、医生签名和处方日期等。

二、药师审核处方
药师对医生开具的处方进行审核,包括处方的合法性、规范性、用药合理性等方面。

如果处方存在不规范或不合理的情况,药师应与医生沟通并调整处方。

三、药师调配处方
药师根据处方内容,进行中药的调配。

在调配过程中,药师应遵守药品调剂规范,注意药品的保存和使用方法。

调配完成后,药师应在处方上签名并加盖专用章。

四、药师核对处方
药师对调配好的处方进行核对,确保药品品种、剂型、剂量等与处方一致。

核对无误后,药师应在处方上签名并加盖专用章。

五、药师发药
药师将调配好的中药发给患者,并向患者提供用药指导。

患者领取药物后,药师应告知患者用药方法、注意事项和可能出现的副作用等。

六、患者取药
患者根据药师的指导,按时按量服用中药。

在用药过程中,如出现任何不适或疑问,应及时咨询医生或药师。

七、用药咨询
患者或家属在用药过程中,如有任何疑问或需要咨询,可以向医生或药师咨询。

医生或药师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提供专业的用药指导和服务。

中药处方调配流程

中药处方调配流程

中药处方调配流程中药处方调配是中医药治疗疾病的重要环节之一,其流程严谨细致,需要经验丰富的中医药师进行操作。

下面就让我们来详细了解中药处方调配的流程。

一、处方接诊中药处方调配的第一步是接诊病人。

中医药师需要细致地了解患者的病情、病史、体质等信息,同时还要详细询问患者的症状表现和病程,以便为患者调配出合适的中药处方。

二、辨证施治接诊后,中医药师需要根据患者的症状表现和病情特点进行辨证施治。

中医药学强调辨证论治,即根据患者不同的体质、症状以及病因,进行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因此,中医药师需要具备较高的临床经验和辨证能力。

三、开具处方在进行辨证施治之后,中医药师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为其开具中药处方。

中药处方一般由药名、剂量、用法、用量等内容组成。

中医药师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药物配伍,以达到最佳的疗效。

四、药材准备开具处方后,中医药师需要准备所需的中药药材。

中药药材一般分为饮片和散剂两种形式,中医药师需要根据处方要求进行取药、研磨等操作,确保药材的质量和纯度。

五、熬制药剂准备好药材后,中医药师需要进行熬制药剂的工作。

熬制药剂是中药处方调配的核心环节之一,熬制过程需要掌握好火候和时间,确保药效的最大化。

六、调配药物在熬制药剂完成后,中医药师需要将各种药物按照处方要求进行调配。

调配过程需要严格按照处方要求进行,确保每种药物的用量和比例准确无误。

七、包装标签调配完成后,中医药师需要为中药处方进行包装并标注相关信息。

包装标签一般包括患者信息、药物成分、用法用量、生产日期等内容,以确保患者在服用药物时能够清楚地了解药物的相关信息。

八、交付患者最后一步是将调配完成的中药处方交付给患者。

中医药师需要向患者说明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等内容,并对患者进行必要的用药指导,以确保患者能够正确服用药物,并达到预期的疗效。

总的来说,中药处方调配是一项需要经验和技术的工作,中医药师需要严格按照流程进行操作,确保药物的质量和疗效。

医师开具中药处方需要具备什么条件?

医师开具中药处方需要具备什么条件?

医师开具中药处方需要具备什么条件?
根据国卫办医函〔2019〕558号《第一批国家重点监控合理用药药品目录(化药及生物制品)》文件规定,医师开具中成药、中药饮片有以下规定:
1.医师要严格落实《处方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按照药品说明书规定的适应证、疾病诊疗规范指南和相应处方权限,合理选择药品品种、给药途径和给药剂量并开具处方。

2.对于中药,中医类别医师应当按照《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医院中药饮片管理规范》等,遵照中医临床基本的辨证施治原则开具中药处方。

3.其他类别的医师,经过不少于1年系统学习中医药专业知识并考核合格后,遵照中医临床基本的辨证施治原则,可以开具中成药处方。

3.取得省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认可的中医、中西医结合、民族医医学专业学历或学位的,或者参加省级中医药主管部门认可的2年以上西医学习中医培训班(总学时数不少于850学时)并取得相应证书的,或者按照《传统医学师承和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考试办法》有关规定跟师学习中医满3年并取得《传统医学师承出师证书》的,既可以开具中成药处方,也可以开具中药饮片处方。

中药开方方法

中药开方方法

中药开方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君臣佐使法:这是一种常见的中药配伍方法,主要用于治疗疾病。

君药是主治疾病的药物,臣药是辅助君药治疗疾病的药物,佐药是增强君臣药效的药物,使药是引导其他药物到达病灶部位的药物。

2. 病因辨证法:这是一种根据病因和病症来开方的方法。

首先,医生会根据病人的病因和病症来确定疾病的性质,然后根据疾病的性质来选择相应的药物。

3. 四气五味法:这是一种根据药物的性质(四气)和味道(五味)来开方的方法。

四气包括寒、热、温、凉,五味包括酸、苦、甘、辛、咸。

医生会根据病人的体质和病情来选择相应的药物。

4. 对症下药法:这是一种根据病人的具体症状来开方的方法。

医生会根据病人的症状来选择相应的药物。

5. 复方开方法:这是一种将多种药物组合在一起来开方的方法。

医生会根据病人的病情和体质来选择多种药物组合在一起来治疗疾病。

开中药处方的经验(转载电子书)

开中药处方的经验(转载电子书)

开中药处方的经验目录一、中药处方的解读(一)处方的组成意义(二)处方的组成(三)处方的组成变化(四)处方的新老剂型(五)处方的正确用法二、中药处方的必备知识(一)四气五味(二)升降浮沉(三)药物归经(四)道地药材(五)如法炮制(六)掌握用量(七)熟悉禁忌三、中药处方的连药(一)按脏腑辨证选药(二)按现代中药药理研究选药四、药对应用经验(一)解表药对(二)清热药对(三)泻下药对(四)祛风湿药对(五)祛湿药对(六)温里药对(七)理气药对(八)理血药对(九)止咳化痰平喘药对(十)平肝熄风药对(十一)补益药对(十二)其他药对五、为开好中药处方打好理论基础(一)阴阳学说(二)脏腑学说(三)气血津液学说(四)经络学说(五)病因学说(六)四诊八纲六、用活治病原则(一)辨证论治(二)辨病施治(三)辨证论治与辨病施治相结合(四)整体观念(五)治病必求其本(六)扶正与祛邪(七)急则治标,缓则治本七、学好经方时方(一)经方(二)时方(三)单方秘方(四)自拟新方八、处方时正确书写(一)书写认真,字迹端正(二)勿写错别字(三)药名规范,避免冷僻(四)不含糊其辞(五)药物用法要注明(六)书写格式九、从医45年经验处方揭秘(一)行气拈痛汤治疗急性脘腹痛(二)半夏止吐方治疗消化道呕吐(三)理气消痞汤治疗胃胀(四)醒脾开胃方治疗食欲不振(五)下气止噫汤治疗嗳气频作(六)蒲公英除嘈杂方治疗胃脘嘈杂(七)蛇舌草清幽汤治疗胃热型幽门螺杆菌(八)苍术黄连汤治疗湿热型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胃病(九)山药白术汤治疗脾虚型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胃病(十)天冬乌梅汤治疗阴虚型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胃病(十一)香蒲饮治疗胃热型慢性胃炎(十二)加味连苏饮治疗胃脘痛(十三)建中理气汤治疗消化性溃疡(十四)大黄乌及胶囊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十五)复方蛇舌草煎剂治疗胃癌前病变(十六)清肠止泻汤治疗湿热型腹泻(十七)苍术、白术助运汤治疗脾虚型腹泻(十八)补骨脂止泻方治脾肾阳虚型腹泻(十九)溃结灌肠液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二十)柴芍二皮二花汤治疗肝郁气滞证(二十一)清肝降酶汤治疗黄疸转氨酶增高(二十二)疏肝利胆汤治疗慢性胆囊炎(二十三)利胆排石汤治疗胆石症(缓解期)(二十四)抗脂肪肝胶囊治疗脂肪肝(二十五)羌薄银蓝汤治疗上呼吸道感染(二十六)加味玉屏风方治疗反复感冒(二十七)百杏前桔汤治疗支气管炎(二十八)人参蛤蚧粉治疗虚喘(二十九)固本咳喘膏治疗哮喘缓解期(三十)丹参通痹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三十一)红花檀香茶治疗冠心病缓解期(三十二)葛根槐花饮治疗高血压病(三十三)归芪升压汤治疗气血两虚型慢性低血压病(三十四)益气升压汤治疗中气不足型慢性低血压病(三十五)生脉升压汤治疗气阴两虚型慢性低血压病(三十六)桂附升压汤治疗心肾阳虚型慢性低血压病(三十七)育阴升压汤治疗肝肾阴虚型慢性低血压病(三十八)化浊升压汤治疗痰湿内蕴型慢性低血压病(三十九)二参复脉汤治疗心律失常(四十)复方槐花茶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四十一)黄芪治瘫汤治疗气虚血滞型卒中后遗症(四十二)地黄首乌饮治疗肝肾亏虚型卒中后遗症(四十三)川芎白芷汤治疗头痛(四十四)二草汤治急性尿路感染(四十五)三金三子二石汤治疗泌尿系结石(四十六)去脂减肥茶治疗单纯性肥胖症(四十七)三海消瘿丸治疗单纯性甲状腺肿(四十八)芪参通草汤治疗气血虚弱型产后缺乳(四十九)柴胡归芍通草汤治疗肝郁气滞型产后缺乳(五十)加味寿胎汤治疗习惯性流产(五十一)四物汤加减方治疗内妇科疾病(五十二)温胆汤及加味方的临床运用经验一、中药处方的解读(一)处方的组成意义中药处方是在运用单味药治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由两味以上药物相互配伍组合而成的。

中药开方子流程具体案例

中药开方子流程具体案例

中药开方子流程具体案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1. 诊断病情:中医师会通过望、闻、问、切等方法,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诊断,了解患者的症状、体征、病史等信息,以确定病因、病机和病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解表剂1.麻黄汤方歌: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热恶寒头项痛,喘而无汗宜服之。

2.桂枝汤方歌: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解肌发表调营卫,表虚有汗此为功。

3.九味羌活汤方歌:九味羌活用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黄芩生地同甘草,分经论治宜变通。

4.香薷饮方歌:三物香薷豆朴先,散寒化湿功效兼,若益银翘豆易花,新加香薷祛暑煎。

5.小青龙汤方歌:小青龙汤最有功,风寒束表饮停胸,辛夏甘草和五味,姜桂麻黄芍药同。

6.止嗽散方歌:止嗽散内用桔梗,紫菀荆芥百部陈,白前甘草共为末,姜汤调服止嗽频。

辛凉解表7.银翘散方歌: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牛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清疏风热煮无过。

8.桑菊饮方歌: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清疏肺胃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9.麻杏石甘汤方歌:伤寒麻杏甘石汤,身热而喘是妙方,辛凉宣泻能清肺,定喘除热效力彰。

10.柴葛解肌汤方歌:陶氏柴葛解肌汤,邪在三阳热势张,芩芍桔甘羌活芷,石膏大枣与生姜。

扶正解表11.败毒散方歌:人参败毒茯苓甘,枳桔柴前羌独芎,薄荷少许姜三片,时行感冒有奇功。

12.参苏饮方歌:参苏饮内用陈皮,枳壳前胡半夏齐,干葛木香干桔茯,气虚外感最相宜。

13.再造散方歌:再造散用参芪甘,桂附羌防芎芍参,细辛煨姜大枣入,阳虚外感服之安。

14.加减葳蕤汤方歌:加减葳蕤用白薇,豆豉生姜桔梗随,草枣薄荷共八味,滋阴发汗功可慰。

第二章泻下剂寒下15.大承气汤方歌:大承气汤用硝黄,配伍枳朴泻力强,痞满燥实四症见,峻下热结宜此方;去硝名曰小承气,便鞕痞满泻热良,调胃承气硝黄草,便秘口渴急煎尝。

16.大黄牡丹汤方歌:金匱大黄牡丹汤,桃仁瓜子芒硝襄,肠痈初起腹按痛,苔黄脉数服之康。

17.温脾汤方歌:温脾参附与干姜,甘草当归硝大黄,寒热并行治寒积,脐腹绞结痛非常。

润下18.麻子仁丸(又名脾约丸)方歌:麻子仁丸治脾约,大黄枳朴杏仁芍,胃热津粘便难解,润肠通便功效高。

攻补兼施19.黄龙汤组成:大黄芒硝枳实厚朴甘草人参当归功用:攻下热结,益气养血。

主治:阳明腑实,气血不足证。

自利清水,色纯青,或大便秘结,脘腹胀满,腹痛拒按,身热口渴,神倦少气,谵语甚或循衣撮空,神昏肢厥,舌苔焦黄或焦黑,脉虚。

方歌:黄龙汤枳朴硝黄,参归甘桔枣生姜,阳明腑实气血弱,攻补兼施效力强。

逐水20.十枣汤方歌:十枣逐水效甚夸,大戟甘遂与芫花,悬饮内停胸胁痛,大腹肿满用无差。

第三章和解剂和解少阳21.小柴胡汤方歌:小柴胡汤和解供,半夏人参甘草从,更用黄芩加姜枣,少阳百病此为宗。

22.蒿芩清胆汤方歌:蒿芩清胆枳竹茹,陈夏茯苓碧玉入,热重寒轻痰湿重,胸痞呕恶总能除。

调和肝脾23.四逆散方歌:四逆散里用柴胡,芍药枳实甘草须,此是阳郁成厥逆,疏肝理脾奏效奇。

24.逍遥散方歌:逍遥散用归芍柴,苓术甘草姜薄偕,疏肝养血兼理脾,丹栀加入热能排。

25.痛泻要方方歌:痛泻要方用陈皮,术芍防风共成剂,肠鸣泄泻腹又痛,治在泻肝与实脾。

调和寒热26.半夏泻心汤方歌:半夏泻心黄连芩,干姜甘草与人参,大枣合之治虚痞,法在降阳而和阴。

表里双解27.大柴胡汤方歌:大柴胡汤用大黄,枳实芩夏白芍将,煎加姜枣表兼里,妙法内攻并外攘。

28.防风通圣散方歌:防风通圣大黄硝,荆芥麻黄栀芍翘,甘桔芎归膏滑石,薄荷芩术力偏饶。

表里交攻阳热盛,外科疡毒总能消。

29.葛根黄芩黄连汤(芩连葛根汤)方歌:葛根黄芩黄连汤,再加甘草共煎尝,邪陷阳明成热利,清里解表保安康。

第四章清热剂清气分热30.白虎汤方歌:白虎膏知甘草粳,气分大热此方清,热渴汗出脉洪大,加入人参生气津。

31.竹叶石膏汤方歌:竹叶石膏汤人参,麦冬半夏甘草临,再加粳米同煎服,清热益气养阴津。

清营凉血32.清营汤方歌:清营汤治热传营,脉数舌绛辨分明,犀地丹玄麦凉血,银翘连竹气亦清。

33.犀角地黄汤方歌: 犀角地黄芍药丹,血热妄行吐衄斑。

蓄血发狂舌质绛,凉血散瘀病可痊。

清热解毒34.黄连解毒汤方歌:黄连解毒汤四味,黄芩黄柏栀子备。

躁狂大热呕不眠,吐衄斑黄均可为。

35.普济消毒饮方歌:普济消毒蒡芩连,甘桔蓝根勃翘玄,升柴陈薄僵蚕入,大头瘟毒此方先。

36.凉膈散方歌:凉膈硝黄栀子翘,黄芩甘草薄荷饶,竹叶蜜煎疗膈上,中焦燥实服之消。

37.仙方活命饮方歌:仙方活命金银花,防芷归陈草芍加,贝母花粉兼乳没,穿山角刺酒煎佳。

清脏腑热38.导赤散方歌:导赤生地与木通,草梢竹叶四般攻,口糜淋痛小肠火,引热同归小便中。

39.龙胆泻肝汤方歌:龙胆泻肝栀芩柴,生地车前泽泻偕,木通甘草当归合,肝经湿热力能排。

40.左金丸方歌:左金连茱六一丸,肝火犯胃吐吞酸,再加芍药名戊己,热泻热痢服之安。

41.泻白散(泻肺散)方歌:泻白桑皮地骨皮,甘草粳米四般宜,参茯知芩皆可入,肺热咳喘此方先。

42.苇茎汤方歌:苇茎汤出千金方,桃仁薏苡冬瓜仁,肺痈痰热兼瘀血,化浊排脓病自宁。

43.清胃散方歌:清胃散用升麻连,当归生地牡丹全,或加石膏清胃热,口疮吐衄与牙宣。

44.玉女煎方歌:玉女煎用麦地黄,石膏知母牛膝尝。

45.芍药汤方歌:芍药汤中用大黄,芩连归桂槟草香,清热燥湿调气血,里急腹痛自安康。

46.白头翁汤方歌:白头翁汤治热痢,黄连黄柏与秦皮,味苦性寒能凉血,解毒坚阴攻效奇。

清热祛暑47.清暑益气汤方歌:王氏清暑益气汤,善治中暑气阴伤,洋参冬斛荷瓜翠,连竹知母甘粳襄。

清虚热48.青蒿鳖甲汤方歌:青蒿鳖甲知地丹,阴虚发热服之安。

夜热早凉无汗出,养阴透热服之安。

49.当归六黄汤方歌:当归六黄二地黄,芩连芪柏共煎尝,滋阴泻火兼顾表,阴虚火旺盗汗良。

第五章温里剂温中散热50.小建中汤方歌:小建中汤芍药多,桂姜甘草大枣和,更加饴糖补中脏,虚劳腹冷服之瘥。

51.理中丸方歌:理中丸主理中乡,甘草人参术干姜,呕利腹痛阴寒盛,或加附子总扶阳。

52.吴茱萸汤方歌:吴茱萸汤人参枣,重用生姜温胃好,阳明寒呕少阴利,厥阴头痛皆能保。

回阳救逆53.四逆汤方歌:四逆汤中附草姜,四肢厥冷急煎尝,腹痛吐泻脉微细,急投此方可回阳。

温经散寒54.当归四逆汤方歌:当归四逆桂芍枣,细辛甘草与通草,血虚肝寒手足冷,煎服此方乐陶陶。

55.黄芪桂枝五物汤方歌:黄芪桂枝五物汤,芍药大枣与生姜,益气温经和营卫,血痹风痹功效良。

56.阳和汤方歌:阳和汤法解寒凝,贴骨流注鹤膝风,熟地鹿胶姜炭桂,麻黄白芥甘草从。

第六章补益剂补气57.四君子汤方歌:四君补气基本方,食少无力大便溏,人参白术茯苓草,益气健脾功效强。

除却半夏名异功,或加香砂气滞使。

58.参苓白术散方歌:参苓白术扁豆陈,山药甘莲砂薏仁,桔梗上浮兼保肺,枣汤调服益脾神。

59.补中益气汤方歌:补中益气芪术陈,升柴参草当归身。

虚劳内伤功独擅,亦治阳虚外感因。

90.玉屏风散方歌:玉屏风散最有灵,芪术防风鼎足形,表虚汗多易感冒,药虽相畏效相成。

61.生脉散方歌:生脉散治气阴虚,人参麦冬五味齐,补气生津又敛阴,气短自汗诸证去。

补血62.四物汤方歌:四物补血基本方,营血虚滞急煎尝,熟地当归白芍芎,补血调经功效强。

63.当归补血汤方歌:当归补血君黄芪,芪归用量五比一,补气生血功独显,血虚发热用之宜。

64.归脾汤方歌:归脾参芪术草姜,当归龙眼枣木香,茯神远志酸枣仁,益气补血心脾强。

气血双补65.泰山磐石散方歌:泰山磐石八珍全,去苓加芪芩断联,再益砂仁及糯米,妇人胎动可安全。

补阴66.六味地黄丸方歌:六味地黄益肝肾,茱薯丹泽地苓专,更加知柏成八味,阴虚火旺自可煎。

养阴明目加杞菊,滋阴都气五味先,肺肾两调金生水,麦冬加入长寿丸。

67.左归丸方歌:左归丸内山药地,萸肉枸杞与牛膝,菟丝龟鹿二胶合,壮水之主方第一。

68.大补阴丸方歌:大补阴丸知柏黄,龟版脊髓蜜成方,咳嗽咯血骨蒸热,阴虚火旺制亢阳。

69.炙甘草汤方歌:炙甘草汤参姜归,麦冬生地大麻仁,大枣阿胶加酒服,虚劳肺痿效如神。

70.一贯煎方歌:一贯煎中用地黄,沙参杞子麦冬襄,当归川楝水煎服,阴虚肝郁是妙方。

71.百合固金汤方歌:百合固金二地黄,麦冬玄参桔甘藏,贝母芍药当归配,喘咳痰血肺家伤。

补阳72.肾气丸方歌:金匮肾气治肾虚,熟地淮药及山萸,丹皮苓泽加桂附,引火归原热下趋。

73.右归丸方歌:右归丸中地附桂,山药茱萸菟丝归,杜仲鹿胶枸杞子,益火之源此方魁。

阴阳双补74.地黄饮子方歌:地黄饮子山茱斛,麦味菖蒲远志茯,苁蓉桂附巴戟天,少入薄荷姜枣服。

第七章固涩剂固表止汗75.牡蛎散方歌:牡蛎散内用黄芪,小麦麻根合用宜,卫虚自汗或盗汗,固表收涩见效奇。

涩肠固脱76.真人养脏汤方歌:真人养脏诃粟壳,肉蔻当归桂木香,术芍参甘为涩剂,脱肛久痢早煎尝。

涩精止遗77.金锁固精丸方歌:金锁固精芡莲须,蒺藜龙骨与牡蛎,莲粉糊丸盐汤下,补肾涩精止滑遗。

78.桑螵蛸散方歌:桑螵蛸散治便数,参苓龙骨同龟壳,菖蒲远志当归入,补肾宁心健忘灵。

固崩止带79.固冲汤方歌:固冲补气用术芪,龙牡芍萸茜草宜,倍子海蛸棕榈炭,崩中漏下总能医。

80.固经丸方歌:固经丸用龟版君,黄柏椿皮香附群,黄芩芍药酒丸服,漏下崩中色黑殷。

第八章安神剂重镇安神81.朱砂安神丸方歌:朱砂安神东垣方,归连甘草合地黄,怔忡不寐心烦乱,清热养阴可复康。

补养安神82.天王补心丹方歌:天王补心柏子仁,二冬归地与三参,桔芩远志朱砂蜜,枣味酸收血自生。

83.酸枣仁汤方歌:酸枣二升先煮汤,茯知二两用之良,芎二甘一相调剂,服后安然入梦乡。

第九章开窍剂凉开84.安宫牛黄丸方歌:安宫牛黄开窍方,芩连栀郁朱雄黄,牛角珍珠冰麝箔,热闭心包功效良。

温开85.苏合香丸方歌:苏合香丸麝息香,木丁朱乳荜檀襄,牛冰术沉诃香附,中恶急救莫彷徨。

第十章理气剂行气86.越鞠丸方歌:越鞠丸治六般郁,气血痰火食湿因,芎苍香附兼神曲,气畅郁舒痛闷伸。

87.柴胡疏肝散方歌:柴胡疏肝芍川芎,枳壳陈皮草香附,疏肝行气兼活血,胁肋疼痛皆能除。

88.四磨汤方歌:四磨饮子七情侵,人参乌药及槟沉,浓磨煎服调滞气,实者枳壳易人参。

89.瓜蒌薤白白酒汤方歌:瓜蒌薤白白酒汤,胸痹胸闷痛难当,喘息短气时咳唾,难卧仍加半夏良。

90.半夏厚朴汤方歌:半夏厚朴痰气疏,茯苓生姜共紫苏,加枣同煎名四七,痰凝气滞皆能除。

91.枳实消痞丸方歌:枳实消痞四君全,麦芽夏曲朴姜连,蒸饼糊丸消积满,消中有补两相兼。

92.厚朴温中汤方歌:厚朴温中陈草苓,干姜草蔻木香停,煎服加姜治腹痛,虚寒胀满用皆灵。

93.天台乌药散方歌:天台乌药木茴香,巴豆制楝青槟姜,行气疏肝止疼痛,寒疝腹痛是良方。

94.暖肝煎方歌:暖肝煎中杞茯归,茴沉乌药合肉桂,下焦虚寒疝气痛,温补肝肾此方推。

95.加味乌药汤方歌:加味乌药汤砂仁,香附木香乌草伦,配入玄胡共六味,经前胀痛效堪珍。

降气96.定喘汤方歌:定喘白果与麻黄,款冬半夏白皮桑,苏杏黄芩兼甘草,外寒痰热哮喘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