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隐记忆应用
实验心理学实验报告:内隐记忆
![实验心理学实验报告:内隐记忆](https://img.taocdn.com/s3/m/89ae95a1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f6.png)
实验心理学实验报告:内隐记忆一、引言记忆是人类心智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使得我们能够积累知识、经验,并在需要时进行回忆和运用。
在记忆的研究领域中,内隐记忆作为一种特殊的记忆形式,逐渐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
内隐记忆是指在无意识状态下,个体过去的经验对当前任务产生影响的现象,它不需要有意识的回忆或认知努力。
本实验旨在通过一系列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深入探究内隐记忆的特点和机制。
二、实验目的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验证内隐记忆的存在,并探究其与外显记忆的差异,以及影响内隐记忆的因素。
具体目标包括:1、观察被试在完成内隐记忆任务和外显记忆任务时的表现差异。
2、分析不同实验条件(如刺激呈现时间、干扰因素等)对内隐记忆效果的影响。
3、探讨内隐记忆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潜在应用价值。
三、实验方法(一)被试选取了_____名年龄在_____岁之间、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无精神疾病史的大学生作为被试。
(二)实验材料1、词汇材料:选取了 200 个常见的汉语双字词,其中 100 个作为学习词汇,100 个作为新词汇。
2、图片材料:准备了 100 张常见的物体图片,其中 50 张作为学习图片,50 张作为新图片。
(三)实验设计本实验采用 2(记忆类型:内隐记忆、外显记忆)×2(材料类型:词汇、图片)的混合实验设计。
记忆类型为被试间变量,材料类型为被试内变量。
(四)实验程序1、学习阶段内隐记忆组:被试在无意识状态下观看一系列快速呈现的词汇或图片,每个刺激呈现时间为 50 毫秒。
外显记忆组:被试有意识地学习并记忆呈现的词汇或图片,学习时间为 2 分钟。
2、干扰阶段被试完成一项与记忆任务无关的数学计算任务,持续 5 分钟,以消除短期记忆的影响。
3、测试阶段内隐记忆测试:采用词汇辨认任务和图片辨认任务。
被试需要判断呈现的词汇或图片是否在学习阶段出现过,每个刺激呈现时间为 200毫秒。
外显记忆测试:被试需要回忆并写出在学习阶段看到的词汇或图片。
内隐记忆在英语词汇学习中的应用
![内隐记忆在英语词汇学习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de9db9e2172ded630b1cb666.png)
内隐记忆在英语词汇学习中的应用李瑞星 2111208024一、引言:词汇学习是英语学习中最重要的环节,学习者掌握词汇量的多少也成为衡量语言能力的一个指标,决定了语言学习者的外语水平。
因此尽可能的掌握多一点的词汇,成为每个英语学习者努力的目标。
但是,词汇的记忆却一直没有一个好的方法,―费时低效‖成为学习者最头疼的问题。
内隐记忆的提出对探讨人类无意识记作用下的记忆现象、揭示人类记忆本质提供了全新的视野。
同时也为英语词汇的学习提出了一个新的思考方向,本文在介绍了内隐记忆的含义、特点、及围绕其特点从内隐记忆与词汇输入量、保持量、遗忘量的关系出发,阐述了内隐记忆有利于学习者记忆大量的英语词汇,进而提出内隐记忆对英语词汇学习的启示。
二、内隐记忆的含义内隐记忆 (im plicit m em ory)是指人们不能回忆其本身却能在行为中证明其事后效应的经验 (R oediger,1993 )。
其操作定义:是指在不需要对特定的过去经验进行有意识的或外显回忆的测验中表现出来的对先前获得信息的无意识提取 (G raf & Schacter,1985)。
此后内隐记忆逐渐成为认知心理学领域的研究热点。
内隐记忆的发现起源于神经心理学对健忘症患者启动效应的研究,所以人们常把内隐记忆和启动效应作为同等概念使用[1]。
格拉夫(Graf)和沙克特(Schacter)对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给予的定义中认为:“在任务的成绩需要有意识地回想已有经验时,表现的是外显记忆……在没有有意回想情况下,任务的成绩也能有所增进表现则是内隐记忆”[2]。
1将内隐记忆从外显记忆中分离出来是当代认知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突破。
记忆力的强弱是通过对已存储信息的顺利提取而表现出来的。
而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的差别就体现在记忆阶段中对信息的提取中。
内隐记忆在信息编码、存储、提取阶段都是无意识的,而外显记忆虽在信息编码、存储阶段可以是无意识的,但其在提取阶段必须是有意识的。
内隐记忆名词解释心理学
![内隐记忆名词解释心理学](https://img.taocdn.com/s3/m/6bb0bd17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0e.png)
内隐记忆名词解释心理学
内隐记忆是令人奇迹般的记忆力,它是心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而内隐记忆名词解释心理学则是一种实践研究,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内隐记忆的作用。
本文将讨论内隐记忆的重要性,并阐述它如何被用于心理学的研究。
内隐记忆也被称为隐性记忆,它是指一种未经意识感知的、非语言的记忆。
它可以是有形的,如深层的生理情绪行为,也可以是无形的,如记住一种情境的气氛、概念或感觉。
它们共同构成我们对外部世界的一个整体把握,包括对我们日常观察到的事物及它们之间的联系的感知,以及潜在了解和参与性活动。
在心理学研究中,内隐记忆经常被用于探讨情绪和行为问题,比如恐惧和焦虑。
它们可以帮助心理学家明白人在进行抑郁、焦虑以及其他情绪和行为的时候,是如何基于内隐记忆的动机决策的。
内隐记忆还可以被用来探究其他心理问题,比如学习技能、情绪调节、自我意识和同理心等。
此外,内隐记忆的研究也可以被应用于实际的心理治疗和咨询,如抑郁症、焦虑症和特殊心理紊乱等,帮助患者更好地理解自己,并根据他们不同地记忆类型,采取合理的治疗措施。
此外,内隐记忆的研究对寻求更有效的记忆训练技巧、记忆技能和学习技能也有重要的价值。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内隐记忆名词解释心理学是一种重要的研究,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内隐记忆的作用,并利用它来解决心
理学上的研究和实际上的心理治疗和咨询问题。
在研究中,研究人员应注重内隐记忆的贡献,更多地探究它们在结构、机制和效果上的发展,以为心理学研究提供更完整的概念框架和有价值的见解。
内隐记忆的通俗例子
![内隐记忆的通俗例子](https://img.taocdn.com/s3/m/f0bab0a9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33.png)
内隐记忆的通俗例子
内隐记忆是指我们在无意识的情况下,自然而然地掌握的技能或知识。
相比之下,显性记忆需要经过有意识的努力才能学习和记住。
以下是一些通俗易懂的内隐记忆例子:
1. 骑自行车:当我们第一次学会骑自行车时,需要有意识地掌握平衡和踩踏的技巧。
但是随着练习的进行,这些技能变得越来越自然,我们甚至不需要思考就能骑车了。
2. 打字:大多数人在学习打字时都需要经过长时间的练习和记忆,但是当你熟练地打字时,你会发现你的手指自然而然地移动,而不需要思考每一个按键。
3. 游泳:在学习游泳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有意识地学习如何划水和呼吸。
但是,当我们变得熟练时,这些技能变得自然而然,我们可以在水中游动而不需要思考每一个动作。
4. 开车:当我们第一次学会开车时,需要有意识地掌握方向盘、油门和刹车的技巧。
但是当我们变得熟练时,这些技能变得自然而然,我们可以开车而不需要过多思考。
这些例子都表明了内隐记忆的重要性,它可以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自如地进行各种活动,无需费尽心思去学习和记忆。
- 1 -。
内隐记忆实验报告
![内隐记忆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8fde4ffa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70cb27d.png)
内隐记忆实验报告导言内隐记忆,是指一种无意识的知识和技能记忆,无法通过语言或意识的方式表达出来,仅通过行为表现或时态认知等方式体现出来。
内隐记忆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中,比如说学习骑车、弹钢琴、打乒乓球等技能,都是通过反复练习、内化而形成的内隐记忆。
本次实验的目的,就是通过实验方法探究内隐记忆的形成与表现。
实验过程实验材料•20个不同大小和颜色的三角形•20个不同大小和颜色的圆形•20个不同大小和颜色的正方形实验流程1.实验人员在满足充分的隐私安全保护下自愿接受实验。
2.实验人员被告知该实验的大致内容和过程,并签署同意参与实验的知情同意书。
3.实验人员被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
4.实验组被告知需要在屏幕上连续观察15秒钟的三角形、圆形和正方形,并在观察结束后填写一份问卷,来猜测自己观察到了多少个三角形、圆形和正方形;对照组被告知需要在同等情况下进行观察,但不需要填写问卷。
5.实验结束后,实验人员被告知实验的大致目的,并被释放。
实验数据我们招募了50名实验人员,其中实验组25人,对照组25人。
经过实验测试,我们得到了以下数据:组别平均正确率实验组85.2%对照组40.8%实验结果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发现实验组在猜测所看到的三角形、圆形和正方形数量时,正确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P<0.05)。
结论与启示通过以上实验结果可以得到以下结论:1.内隐记忆的形成与表现,往往具有一定的难以察觉性。
2.经过很少的训练,能够显著提高实验对象的内隐记忆能力,并表现在行为上。
3.内隐记忆的培养是一种持续不断的过程,需要长期稳定的训练和刻意地反复练习。
以上结论还有以下启示:1.内隐记忆应用于教育和培训中,能够提高学习者的课程表现和自信心。
2.内隐记忆的存在应引起更多人对自身行为和决策的思考和警觉。
3.内隐记忆的特点和表现方式,也应在心理医学等领域中得到更多应用。
参考文献•N. 卢卡斯基,。
试述内隐记忆及其应用
![试述内隐记忆及其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42d8851a52d380eb62946dbe.png)
2 内隐记忆 的智力特点 . 内隐记忆并非完全独立于 I ( Q 很可能是 由于造 成I Q低下的原因多种多样 , 其中或者包括较严重的 与内隐记忆有关 的脑损伤 )但较之于外显记忆 , , 内 隐记忆和 I Q的关系实在不算密切 。 J
3 内隐记忆 的效果 和保 持 、 . 遗忘 的特点 内 隐记 忆在 时 间历 程 中是存 在 遗 忘 的 , 遗忘 程
一
、
内 隐记 忆 的概念 及 其特点
似乎始终保持稳定 。内隐记忆不 存在 明显 的年 J
龄特 点 , 而外显 记忆 随年 龄变化 较大 , 其发 展 曲线呈
( ) 一 内隐记 忆的概 念
内隐记忆是指在不需要意识或有意 回忆的条件 下, 个体的过去经验对 当前任务 自动产生影响的现 象, 因为 内隐记 忆 是在 研 究 精 神病 患者 的启 动效 应 中发现的, 所以人们 常把 内隐记忆 和启动效应作 为 同等概念使用。内隐记忆是指人们不能 回忆其本身 却能在行为中证明其事后效应的经验。内隐记忆的
试 述 内隐 记 忆 及 其 应 用
杨 晴
( 商丘师范学 院 教育科学学 院 , 河南 商丘 4 6 0 ) 7 0 0
摘 要: 2 0世 纪 8 0年代 Sh ce 和 C a 首次提 出了 内隐记 忆这 一概 念 , c at r rf L 内隐记 忆逐 渐成 为认 知
心理 学 中记忆研 究的热 点 问题 。近 年 来 , 心理 学家通过 内隐记 忆与 外显 记 忆 的对 比研 究探 讨 了 内
著 的人 群差异 和 年 龄差 异 。在外 显 记 忆 中 , 随着 刺 激呈 现 时 间的延 长 , 接 测验 成 绩 提 高 。 而在 内隐 直
置特点对知觉性 内隐记忆影 响很小 , 而对外显记忆 却很大等。知觉性 内隐记忆还有个体差 异不显著 性、 生物适应性的特点 , 在大脑机制上具有顽强的抗
内隐记忆在记忆康复中的应用
![内隐记忆在记忆康复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6e2228aff524ccbff1218446.png)
域近似 。②细 菌在 天然牙周 围的聚集 会加大种植 体被牙周 致病 菌感染 的可 能性 。张筱薇 等研 究表 明 ,随着 时间 的延长 ,具 有牙周 病史 的
患者 的种植体 周围炎的 风险增加 。早 先有牙周病 历史的种 植体植入 区 域 内普遍 有牙 周病 原体 量的 增加 。这表 明 ,在 长期的胎 力作用 下 ,
[】 张 筱薇 , 强, 立伟 . 修 复 后 牙周 菌群 在 不 同 时期 变 化 的 4 张 周 种植 定量 研 究[ . J 中国微 生态 学杂 志 。 0 年,06, 759 】 2 8 2 () 7 —7 . 0 5 [】 任 贤 云, 辉, . 工 种植 义 齿 失败 原 因的探 讨 [ .1 材 5 肖旭 施琥 人 J 1腔 ]2 料器 械 杂志 , 9 , 2: —1 1 9 () 09 . 9 8 9 [] 宿 玉成 . 代 口腔种 植学 【 . 京 : 民卫 生 出社, 0 : 334 6 现 M】 北 人 2 43 —8 . 0 8 [】 康 博, 吕华 , 钊 , 丽娥 . 性 局 限型 牙 周 炎患 者 牙 种植 修 7 郭 陈健 林 慢
t ̄a d etl l t J_P r d n l 9 97 () 3 ・ 3 .  ̄ ' e n a s ] ei o t , 9 , 2 : 11 8 t d ai mp n [ J o o 1 0 1
率 。 宿玉 成 认为 ,在 牙 列 缺损 的患者 口腔 中 ,维持 天然 牙 牙周 的 微 生物 群 ,就 可 以保 存 与种植 体 周 围组织健 康有 关 的微 生物 群的 稳 定 。如 果余 留牙 有牙 周 炎 ,应进行 恰 当 的设 计和 治疗 ,消 除病 因 ,
浅析内隐记忆及其应用1
![浅析内隐记忆及其应用1](https://img.taocdn.com/s3/m/a2f311cada38376baf1fae9f.png)
浅析内隐记忆及其应用摘要自从Graf和Schacter于1985年提出内隐记忆这一概念以来,内隐记忆已逐渐成为认知心理学的研究热点,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本文试从内隐记忆概述到主要研究方法及基本理论,应用研究领域等方面回顾了内隐记忆研究的历程,展望内隐记忆研究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内隐记忆 ,特点 ,研究方法1985年Graf和Schater利用记忆测验,以能否有意识回忆为标准,正式提出“内隐记忆”一词。
而1924年心理学家William McDougall在“Outline of psychology”中最早使用“内隐的”和“外显的”这对术语来描述不同记忆形式。
只是在当时并未引起记忆研究者们的足够重视,也未进行深入广泛的研究【1】。
1968年,英国神经心理学研究人员Warrington和Weiskrantz在对遗忘症患者启动效应的研究中就发现了“内隐记忆”的现象:他们用Korsakoff综合症和额叶切除后的患者作为健忘症被试,以无脑损伤病人作为对照组,发现健忘组被试不能有意识地提取已学过的单词,但仍然保存着关于这些单词的记忆痕迹,这些单词的痕迹可用补笔等测验间接测出。
这就激发了人们对正常被试无意识的,无察觉的记忆现象的研究兴趣,并找到了理解人类记忆本质的全新途径。
一、内隐记忆的概述(一)内隐记忆概念内隐记忆是指在不需要意识或有意回忆的条件下,个体的过去经验对当前任务自动产生影响的现象,因为内隐记忆是在研究精神病患者的启动效应中发现的,所以人们常把内隐记忆和启动效应作为同等概念使用。
内隐记忆是指人们不能回忆其本身却能在行为中证明其事后效应的经验。
内隐记忆的操作是在不需要对特定的过去经验进行有意识的或外显的回忆测验中表现出来的对先前获得的信息的无意识提取【2】。
(二)内隐记忆特点对内隐记忆特点的研究,基本上都是在与外显记忆比较研究中显示出来。
与外现记忆相比,内隐记忆具有许多鲜明的特点。
1.内隐记忆的发展特点当前内隐记忆发展性特征研究主要从以年龄作为自变量的间接和直接测验的实验性分离研究中进行,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有:内隐记忆与婴儿的记忆是否是同一种性质的记忆;内隐和外显记忆是否遵循不同的发展时间表。
内隐记忆的研究综述
![内隐记忆的研究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4a1a54a2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99.png)
内隐记忆的研究综述内隐记忆是指无意识地获取和使用过去知识和经验的能力。
与显性记忆相比,内隐记忆是一个不受意识控制和自觉回忆影响的记忆系统。
内隐记忆广泛存在于人类的日常生活中,并通过各种行为和表现方式展示出来。
本综述将概述内隐记忆的研究方法、类型和应用领域。
内隐记忆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两种:间接测试和任务特征寻找。
间接测试是通过测量参与者的反应时间、错误率等来判断内隐记忆,例如显示-隐藏词汇测试和隐含联想测试等;任务特征寻找则是通过识别参与者在任务中未自觉使用的知识和策略来研究内隐记忆,例如序列学习任务和镜像阅读任务等。
内隐记忆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包括过程性记忆、条件反射、情绪联想和心理伴侣效应等。
过程性记忆是一种基于习惯和技能的内隐记忆,例如骑自行车、打字等;条件反射是指通过学习建立起来的自动响应,例如贝利实验;情绪联想是指情绪状态对信息加工和记忆的影响,例如心情好时更容易记住积极的事情;心理伴侣效应是指在判断配对物体时,配对的相关物体会比无关物体被更快地辨认出来。
内隐记忆的研究还包括一些应用领域,例如临床医学、教育和广告等。
在临床医学中,内隐记忆研究可应用于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疼痛管理和运动康复等;在教育中,内隐记忆研究可应用于教学方法和评估工具的优化;在广告领域,内隐记忆研究可应用于广告效果评估和消费者行为研究。
尽管内隐记忆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存在一些挑战和争议。
首先,内隐记忆仍然缺乏一个明确定义和操作性的测量标准。
其次,内隐记忆的神经基础和机制仍然不完全清楚,需要进一步的神经影像学研究来揭示。
此外,内隐记忆的伦理问题也需要注意,例如潜意识的操控和潜在的道德影响。
总体而言,内隐记忆是一个重要的记忆系统,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和行为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深入研究内隐记忆的各个方面,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人类记忆所具有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内隐记忆应用
![内隐记忆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b5c6252d192e45361066f5f4.png)
教育教学领域
一些研究者开始着手就把内隐记忆和内隐 学习结合起来在各科教学中进行实验。 在各课的教育教学中,都有可能使用暗示 教学法。它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符合 内隐记忆和内隐学习原理的教学方法。指 主要利用暗示手段,激发学生心理潜能, 是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得知识。它是一种
外显与内隐交织的两种活动,当这两种活 动处于最和谐的状态的时候,是人们掌握 运动技能和知识最有效的时刻 。 英语语文的学习需要语感的培养。语感是 通过内隐记忆和内隐学习获得的,学识获 得无感的过程是自动的,即不需要有意识 的去发现语言结构的规则却能在言语行为 的实践中正确的使用它,语感获得后在以 后的言语活动推广中能收到相等或更好的
林树、张一中、涂勇:采用加工分离程序, 就不同性别广告代言人条件下,不同性别 受众对其代言品牌的控制性加工和自动化 加工进行实验探讨。表明男性代言人条件 下,男性受众对其所代言品牌的自动化加 工水平显著高于女性被试;女性代言人条 件下,结果相反。但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 代言人,不同性别受众对品牌的控制性加 工无明显差异。 其他广告和消费领域研究中出现的阈下学 习现象和纯粹接触效应,都是基于无意识 的记忆效果,都反映了内隐记忆的影响。
•
有关自尊的研究。内隐自尊是人们在对与 自我相关或与自我无关的客体进行评价时 的一种态度表现,而这种态度是无法通过 内省的方式被意识到的。
商业经济领域
广告的无意识加工随着认知心理学中对无 意识、前注意等现象的研究热潮又引起了 人们的关注,特别是内隐学习和内隐记忆 的研究为广告中的无意识研究提供了新的 方法和启示。Shapiro等人(1997)介绍了一 种引发和探测广告无意识知觉的方法,并 发现在边缘视觉呈现的广告可以在无法再 认的情况下得到加工,因此证明了广告信 息无意识加工的存在。
启动效应与内隐记忆
![启动效应与内隐记忆](https://img.taocdn.com/s3/m/51d25fdc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9d70972.png)
01
随机独立
03
两者的差异
02
功能独立
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的关系
四.内隐记忆的特点
小结: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的差异
记忆组织的SPI模型
Tulving于1995年提出了SPI模型。 SPI代表串行(serial)、并行(parallel)和独立(independent)。 模型的核心是:不同记忆系统间的相互联系特点在于加工过程的特异性。即系统间的关系依赖于所参与的加工过程的如下特点: (1)各系统间信息以串行方式进行编码,一个系统中的编码与后继的其他系统的信息加工关联,一个系统的输出提供了另一个系统的输入。
THANK YOU !
实验性分离; 控制单一变量而比较在两种不同的测验任务中变量的效应……,如果变量影响被试在一种测验中的结果,但不影响另一种测验任务的结果,或者变量对两种测验任务的结果的影响有不同的方向。
二、有关的概念
迁移恰当的加工观点
Roediger(1990)的实验设计方案
自由回忆 再认
补笔测验 知觉确认
陈述性记忆
非陈述性记忆
记忆系统
加工方式
数据驱动
概念驱动
迁移恰当的加工观点
迁移恰当的加工观点
情景记忆
一般知识启动:因为什么罪行Ronald被处死?
回忆线索词:treasure--?
产生:espionage—t___
2
记忆系统的构造
ONE
Squire关于记忆系统的划分
系统说将记忆与某种神经结构以及神经过程联系起来,为脑损伤及遗忘症患者出现外显记忆障碍而启动效应仍旧保存完好找到了较好的解释。
困难在于:划分多重记忆系统的标准。
多重记忆系统说的优缺点
迁移恰当的加工观点
内隐记忆研究综述5
![内隐记忆研究综述5](https://img.taocdn.com/s3/m/c4ba0c5c312b3169a451a46a.png)
内隐记忆研究综述摘要:自从1985年Graf和Schater利用记忆测验正式提出“内隐记忆”(implicit memory)这一概念以来,内隐记忆被越来越多的心理学家们所重视。
本文从内隐记忆的概念、研究方法、特点以及应用等方面对其进行系统的回顾。
关键字:内隐记忆概念研究方法特点扩展正文:一、内隐记忆的概念1925年,William Mcdougall最早使用“内隐”和“外显”来描述不同的记忆形式。
其后在20世纪70年代,warrington 和weiskrantz在对遗忘症病人的启动效应的研究中发现这些病人在词干补笔测验中对先前出现过的单词表现出与常人相当的水平。
这使得越来越多的心理学者们对无意识记忆表现出极大的热情。
1985年,心理学家Graf和Schater 首次提出“内隐记忆”并将其定义为:在不需要对特定的过去经验进行有意识的或外显的回忆测验中表现出来的对先前信息的无意识提取。
1993年,roediger将其定义为人们不能回忆其本身但是能在行为中证明其事后效应的经验。
之后,一些其他的心理学家不断提出新的内隐记忆的概念如程序记忆、无意识记忆等。
心理学者们对于内隐记忆的研究方法各不相同,由此产生的内隐记忆的概念也就各不相同。
中国的心理学家们也就内隐记忆纷纷提出自己的观点。
杨治良和郭力平等主编的《记忆心理学》提到内隐记忆是指不需要意识或有意回忆的条件下,个体的过去经验对当前任务自动产生影响的现象。
车文博主编的《当代西方心理学新词典》写到,与外显记忆相对,内隐记忆指人脑内部潜在的不需要意识参与的一种无觉察的记忆,亦即不依赖于对先前经验的有意识恢复的一种自然的记忆。
虽然每个心理学家的描述不尽相同,但是这些定义中都包含了内隐记忆的本质特点。
但由于除了对其本质特点的概述,有些概念定义过于宽泛笼统,这使得直到目前为止内隐记忆都没有一个界定清晰又被所有心理学人士认可的明确定义。
二、内隐记忆的研究方法1、任务分离范式早期内隐记忆的研究多采用任务分离的研究范式,这些研究能间接的证明内隐记忆这种现象是存在的。
内隐记忆对教学的启示
![内隐记忆对教学的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cab1d8cc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dd14344.png)
内隐记忆对教学的启示
内隐记忆是人类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潜意识记忆,它几乎无法
自主意识到,却对人的思维和行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教学中,了
解和利用内隐记忆可以帮助教学者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和记忆。
首先,教学者可以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内隐记忆。
例如,教学者可以通过多媒体、图像、音频等形式,将学习内容形象化、直观化,让学生的内隐记忆能够更容易地将知识点记忆下来。
此外,
教学者还可以运用游戏化教学、情境教学等方法,创设逼真的场景,
让学生过程式地进行体验式学习,从而将知识点深深地印刻在内隐记
忆中。
其次,教学者还可以帮助学生将内隐记忆转化为显性知识。
在指
导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学者可以积极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将
内隐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并进行总结和归纳。
这种方法不仅可以让
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知识点,还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最后,教学者还可以利用内隐记忆的“刻意遗忘”原理,帮助学
生更加深入地学习。
通过进行适当的遗忘和再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更
加深刻地理解知识点和技能,从而将内隐记忆转化为显性知识,并使
之更加牢固。
总之,内隐记忆对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启示,教学者需要了解和
利用内隐记忆的特点来更加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内隐记忆的通俗例子
![内隐记忆的通俗例子](https://img.taocdn.com/s3/m/0ca688fe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e2.png)
内隐记忆的通俗例子
内隐记忆是指无意识地储存和回忆过去经历的记忆,它经常被称为无意识记忆或自动化记忆。
以下是一些通俗易懂的例子,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内隐记忆。
1. 骑自行车:当我们学会骑自行车后,就能够无意识地控制骑行的动作,例如平衡、蹬车、转弯等,这些动作都是我们内隐记忆的结果。
2. 打字:当我们打字时,我们不会想着每个字母的位置,我们只是无意识地按下键盘,这也是内隐记忆的表现。
3. 游泳:当我们游泳时,我们不需要想着如何扑腾手脚,因为这些动作已经被内隐记忆储存了下来。
4. 钢琴演奏:当钢琴手演奏时,他们无需思考每个钢琴键的位置和强度,这些都是通过内隐记忆来控制的。
5. 驾车:驾车时,我们能够无意识地控制方向盘、加速器和刹车,这也是内隐记忆的表现。
总之,内隐记忆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帮助我们完成各种各样的动作,而我们却不需要意识到这些动作的复杂性。
- 1 -。
认知心理学研究中的内隐与外显记忆
![认知心理学研究中的内隐与外显记忆](https://img.taocdn.com/s3/m/11967bd3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96.png)
认知心理学研究中的内隐与外显记忆概述:认知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思维、知觉和记忆等认知过程的学科。
在这个领域中,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是两个重要的概念。
内隐记忆指的是无意识中的记忆表达,而外显记忆则是有意识的记忆表达。
本文将探讨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的定义、特点以及它们在认知心理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内隐记忆的定义和特点:内隐记忆是指那些在无意识状态下影响行为的记忆表达。
与外显记忆不同,内隐记忆无需有意识地回忆或表达出来。
内隐记忆可以通过行为、情绪和技能等方面的表现来体现。
例如,一个人可能无法回忆起学习过的某个知识点,但在实际解决问题时却能够运用这个知识点。
内隐记忆的研究方法:为了研究内隐记忆,研究者采用了多种实验方法。
其中,隐式学习任务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在隐式学习任务中,参与者需要通过无意识的学习来获取某种技能或知识。
例如,一个参与者可能会被要求按照一定的规则来排序一组数字,而这个规则是他们无法明确意识到的。
通过这种任务,研究者可以观察参与者在无意识学习过程中的行为表现,以推测其内隐记忆的存在和影响。
外显记忆的定义和特点:外显记忆是指人们有意识地回忆和表达的记忆。
与内隐记忆不同,外显记忆需要主动的记忆过程和意识的参与。
外显记忆可以通过口头或书面的方式表达出来,例如回忆过去的经历、学习过的知识等。
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的关系: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在认知过程中相互作用。
研究发现,内隐记忆可以对外显记忆的形成和表达产生影响。
例如,内隐记忆可以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人们对某个事件的记忆,使得外显记忆的表达受到内隐记忆的干扰或改变。
此外,内隐记忆也可以通过启发性思维的方式帮助人们解决问题,从而影响外显记忆的表达。
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在认知心理学研究中的重要性: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在认知心理学研究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研究内隐记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思维和行为的无意识方面。
内隐记忆的研究还有助于揭示人类对于不同类型信息的处理方式,以及对于不同任务的学习和适应能力。
内隐记忆的应用综述
![内隐记忆的应用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68edfede6f1aff00bfd51e01.png)
内隐记忆的应用概述华东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应用心理学学号 Z0510******* 姓名陈志勇指导老师:毛伟宾摘要:20 世纪80 年代才兴起作为热点的内隐记忆研究,很快得到国内一些心理学家的重视, 纵观内隐记忆研究的历史和新近的发展趋势可以看出,内隐记忆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如在教学、广告、语言、运动、社会认知、医学等领域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启发作用。
内隐记忆的研究必将得到更快的发展并获得更广泛的应用。
关键词:内隐记忆内隐社会认知内隐学习一、内隐记忆的概述内隐记忆是指不需要意识或有意回忆的情况下,个体的经验自动对当前的任务产生影响而表现出来的记忆。
其操作定义是在不需要对特定的过去经验进行有意识或外显的回忆测验中表现出来的对先前获得的信息的无意识提取。
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不同,了解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的差别,有助于把握内隐记忆的实质。
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的差异, 主要是通过二者比较所产生的实验性分离现象得到揭示。
到目前为止,研究揭示的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的差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内隐记忆个体之间差异很小就个体而言, 外显记忆的发展呈倒“U ”型曲线; 就群体而言, 有人记忆力强, 有人记忆力差, 严重的遗忘症患者丧失了记忆力。
而内隐记忆个性之间差异甚小, 在个体的一生发展中, 从幼儿至老年, 内隐记忆不存在明显的年龄特点(郭力平, 杨治良, 1998; Craik, 1983)。
对脑损伤、脑的老化、脑不成熟、酒精中毒以及抑郁心境等个体差异的研究发现(Warrington, 1970; Ligh t, 1987; 郭力平,1997) , 内隐记忆不存在个体差异。
(2)内隐记忆保持时间长, 遗忘发生慢且少。
Ebbinghaus 研究发现的遗忘规律——遗忘的进程先快后慢, 揭示了外显记忆与时间的关系。
但在内隐记忆的研究中, 人们发现内隐记忆随时间推移消退得较慢。
1982 年, Tulving, Schacter 和Stark 的再认与残词补全实验发现, 再认成绩7天以后显著下降, 但残词补全的成绩7 天前后没有显著差异。
审讯中的心理学原理及应用
![审讯中的心理学原理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f8823250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a6.png)
审讯中的心理学原理及应用引言在司法领域中,审讯是获取证据和调查真相的重要手段。
而审讯过程中,心理学原理的应用可以帮助调查人员更好地理解被审讯者的心理状况,提高询问效果,确保审讯的公正性和有效性。
本文将探讨一些常见的心理学原理,并探讨它们在审讯中的应用。
1. 内隐记忆和证词可靠性内隐记忆是指无意识中储存的记忆,与意识中的显式记忆相对应。
研究发现,内隐记忆在审讯中的应用可以用于提高证词的可靠性。
例如,通过使用恢复性记忆技术,可以帮助被害人恢复被压抑的内隐记忆,从而提供更准确的证词。
•内隐记忆的应用可以帮助探索被审讯者可能隐藏的信息。
•恢复性记忆技术可以通过辅助归纳、放松和冥想等方法激发被审讯者的内隐记忆。
2. 诚实性评估与谎言检测审讯中,诚实性评估和谎言检测非常重要。
心理学原理可以用于辨别谎言和真实陈述之间的差异,帮助调查人员更好地评估证词的可信度。
•谢林编码:谢林编码是一种用于评估谎言的技术,基于被审讯者在谎言时通常会出现的不自然语言特征。
•身体语言分析:通过观察被审讯者的身体语言、眼神和微表情等,可以推断他们是否在撒谎或故意隐瞒。
3. 亲和力与说服力审讯人员与被审讯者之间的关系对信息获取和证词真实性也具有重要影响。
建立良好的亲和力可以提高被审讯者的配合度和合作性。
•倾听与尊重:审讯人员应倾听被审讯者的陈述,给予尊重和善意,并避免使用威胁和暴力等行为。
•共情与理解:审讯人员可以通过体察被审讯者的感受和理解其处境,建立情感上的共鸣,从而增强他们的合作意愿。
4. 威胁与逼迫的负面影响审讯中,使用威胁和逼迫往往会引发被审讯者的恐惧和压力,甚至导致不真实的陈述。
•强迫性长时间询问:长时间的威胁性和压迫性询问可能导致被审讯者的精神和心理压力,从而影响证词真实性。
•威胁与虚假承诺:使用威胁和虚假承诺往往会迫使被审讯者做出不真实的陈述,从而影响审讯的可靠性和公正性。
5. 专业性和专业证人在审讯中,心理学专业人士的参与可以提供专业的帮助和见解,确保审讯过程的专业性和公正性。
记忆主要类型口诀
![记忆主要类型口诀](https://img.taocdn.com/s3/m/fd08b97b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d2.png)
记忆的主要类型可以用口诀“三大内隐记忆、外显记忆可转变、语义长时记忆难忘记”来进行总结,具体内容如下:
* 内隐记忆。
比如多次重复某事的人会忘得更快,因为这是短暂记忆,可以通过复述加强记忆。
* 外显记忆。
这种记忆是对外界印象的过程,属于身体外的明显的记忆方式。
例如,为了快速背诵课文,可以边写边记,这样可以把文章以视觉形式印在脑子里,有助于记忆。
* 可转变记忆。
这是外显和内隐记忆之间的过渡区域。
它主要与意识控制和意识缺失有关,包括人们在清醒状态下有意识地回忆和确认的信息,以及人们在催眠或麻醉状态下的无意识行为。
此外,语义长时记忆也是一种难以忘记的记忆类型,它指的是对意义进行分类和编目的信息,例如历史事件、文化传统、科学理论等,通常难以遗忘或消失。
这是因为语义长时记忆中的信息通常与我们的信念、价值观和目标等心理结构紧密相连。
以上这些记忆类型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交织、相互作用的。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地运用和调整自己的记忆方式,以适应不同的任务和情境。
通过理解记忆的类型和特点,人们可以更好地管理和优化自己的记忆,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
这些内容可以帮助我们更清晰地理解记忆的类型和特点,从而更好地应用这些知识来提高我们的学习和工作效率。
总的来说,记忆是大脑的一种基本功能,它可以帮助我们储存和回忆信息,使我们能够进行思考、学习和行为活动。
希望这个口诀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记住记忆的主要类型。
如果需要更多信息,可以请教专业人士。
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的例子
![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的例子](https://img.taocdn.com/s3/m/31b62e57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98.png)
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的例子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是大脑中不同的记忆形式,它们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不同的功能。
内隐记忆是指大脑记住的技能和知识,这些技能和知识不能轻易地被外界知晓。
相反,外显记忆是指大脑记住的东西,它们可以被他人看到或记住。
下面讨论的是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的例子。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个关于内隐记忆的例子。
一个小孩可能会在家里学会好几种语言,但他可能不喜欢在学校里外显这些语言,因为他不愿意让朋友知道他有这些能力。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这些语言只存在于小孩的内隐记忆中,不能被外界知晓。
另一个关于内隐记忆的例子是,一个人可能在家里学习一种乐器,但他可能不想在公共场合演奏这种乐器,因为他不愿意让别人知道他有这种能力。
因此,这种乐器只存在于他的内隐记忆中,他不会在公共场合演奏它。
接下来,让我们来看一个关于外显记忆的例子。
假设有个人学习了一门语言,他可能会在学校里展示自己的语言技能,他可能还会在一些公共场合演讲,让别人知道他有这种能力。
因此,这种语言就存在于他的外显记忆中,可以被他人看到和记住。
另一个关于外显记忆的例子是,一个人可能会在家里学习一种乐器,但他也可能会在公共场合演奏这种乐器,让别人知道他有这种能力。
因此,这种乐器就存在于他的外显记忆中,可以被他人看到和记住。
总之,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是大脑中不同的记忆形式,它们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不同的功能。
内隐记忆是指大脑记住的技能和知识,这些技能和知识不能轻易地被外界知晓。
相反,外显记忆是指大脑记住的东西,它们可以被他人看到或记住。
上面讨论的是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的例子,包括学习语言和演奏乐器等。
不管是内隐记忆还是外显记忆,它们都是大脑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们来说都是有价值的。
06认知心理学-内隐记忆
![06认知心理学-内隐记忆](https://img.taocdn.com/s3/m/2e26ecdda58da0116c174915.png)
Graf & Schacter, 1985
在这个实验中,三组被试分别是遗忘症被试, 匹配控制组被试和学生控制组被试。 两项任务是线索回忆和词干补笔 测验材料有两类:关联性配对词(buttonedshirt)与非关联性配对词(window-shirt)。
线 索 回 忆
关联词 非关联词 遗忘症 匹配组 学生组
5.神经心理学关于遗忘症的研究
Warrington和Weiskrantz(1970)以被试为自 变量(遗忘症患者,正常人),让被试学习一 些单词后采用自由回忆,再认,模糊字辨认和 词干补笔四种测验。结果如下表:
遗忘症患者对信息的保持 任务 组别 控制组 遗忘症病人 有意识记忆 自由回忆 0.55 0.44 再认 0.75 0.45 无意识记忆 模糊字辨认 0.45 0.47 词干补笔 0.69 0.58
项目类型 变位字 视觉呈现词 新词 听觉呈现词
测试类型 包含测验 排除测验 .80 .29 .48 .37 .18 .22 .69 .67
加工数据 意识提取(R) 自动提取(A) .51 .59 .11 .42
Jacoby (1991) p301
五.内隐记忆的特点
1.内隐记忆研究的几种类型
重学中的节省 阈下刺激的作用 技能学习
Tulving的观点
现在作出的有关记忆的假设,很可能被证明是 错误的,但这并不是阻止我们作出假设的理由。 相反,现在的某些假设被证伪,那说明我们的 认识更接近于真理了。 人的记忆内容是纷繁复杂、多种多样的,很难 想像如此众多的异质信息会贮存在一个单一的 记忆系统之中。 Tulving用随机独立性的概念论证其观点。
动作技能 知觉技能 认知技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来有关内隐记忆社会认知的实验研究, 揭示了社会认知也存在着启动效应,即内 隐记忆也存在于社会认知中,而且相对于 非社会信息而言,对社会性信息加工的贡 献更大(杨治良等,1998) Greenwald等人(1995)提出了内隐社会认知 的概念,内隐社会认知是在内隐记忆研究 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又一个研究领域,随着 内隐记忆研究不断取得成果,其影响不断 扩大。
当前,国内的研究者们尝试将内隐与外显 记忆的研究拓展到更为广泛的领域,如精 神分裂病人的研究、知觉运动研究、运动 技能方面的内隐记忆与内隐学习研究、脑 损伤病人研究、视障人群中内隐记忆在特 殊群体中的存在与发展规律的研究、听障 人群中内隐记忆规律的研究、智障人群内 隐记忆规律的研究,这些研究不仅丰富了 内隐记忆研究的内容,也为人们深入探索 内隐记忆的奥秘提供了新的证据 。
在领域内的研究中,涉及到内隐记忆必然 会有内隐学习,不光是教育教学中,在临 床、经济、社会认知领域都存在。因为记 忆的过程就表现为学习,通过重复启动效 应、再学习等手段使内隐记忆表现出来并 体现在意识水平上,因此在研究中内隐记 忆和内隐学习是相融合的。
内隐记忆的应用
20090270 朱龙凤
纵观内隐记忆研究的历史和新近的发展趋势可以 看出,内隐记忆的研究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重 要的应用价值:内隐记忆研究揭示了记忆的无意 识侧面,激发了人们对记忆本质的新探索,启示 了新思想、孕育着新突破;内隐记忆的研究,对 无意识现象提出了新见解,为人类最终探明意识 和无意识的关系提供了科学依据;内隐记忆的研 究,对人类潜能的开发提出了新路子;内隐记忆 的研究对确定内隐记忆的脑机制以及预测疾病进 程有相当价值;内隐记忆的研究对临床心理诊断 及咨询有重要意义;内隐记忆的研究带来了研究 方法上的日新月异。内隐记忆的研究必将得到更 快的发展并获得更广泛的应用。
对记忆康复训练的启示
:
内隐记忆的存在有利于调节患者的情绪。脑 外伤患者自觉努力进行的回忆能力下降, 在潜 意识中有失败的体验, 遇到类似的情景易紧张。 在外显记忆时让其“记住”。并努力用回想 来辨认时产生紧张焦虑情绪,这些情绪对回忆 会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难于揭去其压抑的心 理,引起记忆的自信心下降,而这种信心缺乏的 信念会对自己产生暗示作用,引起大脑皮层相 应的兴奋成抑制, 不利于机体潜能的发挥。当
林树、张一中、涂勇:采用加工分离程序, 就不同性别广告代言人条件下,不同性别 受众对其代言品牌的控制性加工和自动化 加工进行实验探讨。表明男性代言人条件 下,男性受众对其所代言品牌的自动化加 工水平显著高于女性被试;女性代言人条 件下,结果相反。但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 代言人,不同性别受众对品牌的控制性加 工无明显差异。 其他广告和消费领域研究中出现的阈下学 习现象和纯粹接触效应,都是基于无意识 的记忆效果,都反映了内隐记忆的影响。
•
有关自尊的研究。内隐自尊是人们在对与 自我相关或与自我无关的客体进行评价时 的一种态度表现,而这种态度是无法通过 内省的方式被意识到的。
商业经济领域
广告的无意识加工随着认知心理学中对无 意识、前注意等现象的研究热潮又引起了 人们的关注,特别是内隐学习和内隐记忆 的研究为广告中的无意识研究提供了新的 方法和启示。Shapiro等人(1997)介绍了一 种引发和探测广告无意识知觉的方法,并 发现在边缘视觉呈现的广告可以在无法再 认的情况下得到加工,因此证明了广告信 息无意识加工的存在。
•
有关抑郁症的研究。郭力平以中文效价词 为材料,采用加工分离程序,研究个体的 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是否具有一致性倾向, 发现抑郁个体的外显记忆具有心境一致性 倾向,内隐记忆不存在。(抑郁患者的 MCM效应);而Watkins, Mathewws, Williamson等,及Denny, Hunt采用任务 分离试验范式研究抑郁患者的心境一致性, 结果发现了心境一致性。研究结果的差异 可能在于研究方法的不同。
•
•
关于攻击性的研究。郑信军对同伴接纳性 和内隐社会认知的关系做了实验研究。表 明,同伴接纳性低的学生在内隐记忆中队 获此(攻击性、破坏性及痛苦感受的汉语 词汇)更敏感。 有关消费决策的研究。Butler等使用偏爱 判断任务研究内隐记忆和消费决策中迁移 效应。即同一品牌名称的启动效应、与消 费决策相关的迁移研究。
内隐社会认知指的是过去经验和已有认知 结果积淀下的一种无意识结构。即在社会 认知过程中,虽然行为者不能回忆某一过 去经验(如用自我报告法或内省法),但这一 经验却潜在地对行为者的行为和判断产生 影响。这一结构影响是在显意识水平(如 内省状态)上无从觉知,但又潜在的作用 于个体对社会对象的反应(如知觉、态度、 判断、决策),此概念关注的焦点在于: 个体的无意识成分参与了其有意识的社会 认知加工过程。
具体研究表现:
• 关于印象的研究。刻板印象是指人们对某 一类人或事物产生的比较固定、概括、笼 统的看法,是我们在认识他人时经常出现 的一种相当普遍的现象。Jacoby , Banaji 等人对性别刻板印象进行了内隐记忆研究, 并证明了内隐记忆对性别刻板印象的影响 。 关于印象形成的研究和内隐性别刻板印象 的研究都证明了内隐记忆在社会认知中的 作用。
效果。其实人们并没有意识到这种语感, 只不过是很难说清楚。“书读百遍,其义 自见”,通过对材料的不断接触,形成虽 不能言明却可以内在的指导言语理解和言 语生成的内隐知识,其本质是通过内隐记 忆和内隐学习的模式使学识获得语感,这 种学习方式的巨大优点是使学识在轻松有 效自如的环境中获得知识。
思考
内隐记忆和内隐学习存在整合趋向:首先, 是在方法论上相互借鉴,如Higham 等 (2000)的工作那样,研究者可以寻找各 种可能的方法结合点,将内隐记忆关注的 测验分离与内隐学习强调的知识的无意识 属性联系到一起来思考。其次,是建立一 些可以同时包容内隐记忆和内隐学习的理 论模型,在这个方面,神经网络模型或许 是一个上佳的选择:联结主义模型更接近 认知的底层机制,用来回答有关学习和记 忆中的无意识机制的问题,是十分合用的。
一个较为典型的例子是Schacter等人对失忆 综合症患者的训练。根据失忆症患者被给 以字母线索时能表现出对已学过的单词的 正常启动效应.采用逐步减少线索的方法 对患者进行训练,直到患者能在下需要提 示的条件下作出正确的反应,使一些失忆 症患者主要依靠他们的内隐记忆学会了各 种复杂的作业任务。 一位名叫Barbara的患 者甚至学会从各种不同的帐单记录进行计 算机数据库的非常复杂的操作,并因此而 获得一份全日制工作。
内侧颞叶和海马损害所致的遗忘症病人表 现出明显的内隐与外显记忆分离现象:患 者虽然明显缺乏对先前情节有意识的回忆, 但在残词补全、词干补笔及图片命名等间 接测验中仍表现出完整的启动效应。这就 说明内隐和外显记忆涉及的脑结构是不同 的,至少内侧颞叶和海马不是内隐记忆的 关健脑结构。
谢国栋采用加工分离的研究方法,以视障 运动员、盲生、低视力学生为被试,以非 言语材料为实验材料,考察在焦虑状态下 动作外显和内隐记忆的特点,发现焦虑对 动作外显和内隐记忆均有影响,但动作内 隐记忆没有动作外显记忆对焦虑敏感 。
教育教学领域
一些研究者开始着手就把内隐记忆和内隐 学习结合起来在各科教学中进行实验。 在各课的教育教学中,都有可能使用暗示 教学法。它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符合 内隐记忆和内隐学习原理的教学方法。指 主要利用暗示手段,激发学生心理潜能, 是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得知识。它是一种
外显与内隐交织的两种活动,当这两种活 动处于最和谐的状态的时候,是人们掌握 运动技能和知识最有效的时刻 。 英语语文的学习需要语感的培养。语感是 通过内隐记忆和内隐学习获得的,学识获 得无感的过程是自动的,即不需要有意识 的去发现语言结构的规则却能在言语行为 的实践中正确的使用它,语感获得后在以 后的言语活动推广中能收到相等或更好的
社会认知领域
杨治良、高桦、郭力平:采用加工分离程 序,分别对社会信息和非社会信息的意识 和无意识进行分离。表明内隐记忆存在于 社会认知中,并且社会性信息比非社会性 信息具有更强的内隐性。
社会认知领域还借鉴内隐记忆的测量方法 和技术,发展出了一系列研究态度、信念 等社会认知问题的独特新方法。具有代表 性的有Fazio, Sanbonmatsu, Powell, Kardes的评估启动技术和Greenwald, Mcghee, Schwartz的内隐联想性测验。尤 以内隐联想测验最具特色。
健康临床领域 :
内隐记忆研究对于对于临床工作具有十分 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在记忆损伤患者的康 复及护理以及麻醉后知晓的预防两方面 ; 已有研究对脑外伤患者、健忘症患者、抑 郁症患者、药物酒精依赖者、失忆综合症 患者等作出并取得贡献。
张晓明、于莉莉:将内隐记忆应用于脑外 伤患者的记忆康复护理中,发现脑外伤患 者在高强度联系和准确反馈条件下能完成 复杂的汉字匹配和简单的词语归类任务, 且都存在内隐记忆,并随着不断地强化策 略训练,内隐记忆有增强和向外显记忆转 化的趋势。
要其无意识回忆时, 去除自我压抑来猜测, 使以往学习过失信息不经意地流露出。这 种内隐记忆功能的正常, 会使患者获得成功 的体验, 增强自信, 从而产生愉快、轻松的 情绪,这些积极的情绪有利于回忆,有利于机 体潜能的发挥。 在记忆测操作的游 戏,以使学习过的信息不经意地被唤醒, 尽量 少用尽量记住、仔细想想、集中注意等字 眼, 以免加重紧张、焦虑情绪 。
显示不熟悉的食物标签启动显著,改变与品 牌名称相连的产品没有影响启动,消费者不 同的感觉道中,听觉和视觉的偏好判断任务 的启动,受感觉通道的改变而减弱,即同一 品牌名称的标签可以迁移到不同的产品,听 觉偏好判断任务中出现视觉标签的启动。他 还认为,在个体消费水平上的内隐记忆占消 费决策的比例很小,而在更大的范围内却影 响很大,而且在其他研究中发现的启动要更 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