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经济地理学》教学内容优化
经济地理学论文2008081036
经济地理学课程建设的几个问题◇(秦亚洲甘肃农业大学 2008081036)摘要:本文分析了我校经济地理学课程教学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的改革探索,并提出了我校经济地理学课程改革的方向。
Main content :This paper analyzes our economic geography teaching in the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method, teaching means and other aspects of innovation, and puts forward our economic geography curriculum reform direction.关键词:经济地理学课程教学改革方向经济地理学是地理科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1 世纪以来,社会经济和科技飞速发展,社会经济结构发生着剧烈的变化,经济地理学面临巨大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经济地理学所固有的与社会发展实践紧密结合的学科特点,使经济地理学研究十分活跃,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学科地位不断加强,与此同时,经济地理学课程作为高等学校地理学专业的核心课程的地位不断巩固。
一、我校的经济地理学课程建设我校经济地理学课程主要是面向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和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经济地理学》是本专业的学科基础课,给学生介绍经济地理学的基本理论,研究方法和前人的研究成果,并介绍经济地理学目前的研究热点和发展动态。
主要内容有:杜能的农业区位论、韦伯的工业区位论、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交通和能源等对经济活动的影响以及产业的合理布局。
我校经济地理学经过近几年的发展而不断成熟,表现在教材多元化、师资队伍年轻化、教学手段现代化等方面。
我校所采用的主要教材是李小建主编的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经济地理学》和美国乔治亚州大学托马斯主编的第三版《Economic Geography》.二、经济地理学课程建设的方向我校经济地理学课程教学目前还存在:1、知识结构欠合理,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 2、专业教材建设滞后,目前我校经济地理学还没能出版符合我校实际需要的配套教材;3、教学实践环节薄弱,教学实践任务缺失,没有明确的目标和切实可行的实践措施,尚没有形成一套培养学生经济地理实践能力的实施方案;4、我校经济地理学课程实行双语教学的重大改革错误。
《经济地理学教案》课件
《经济地理学教案》PPT课件第一章:导言1.1 课程介绍经济地理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经济地理学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1.2 经济发展与地理环境地理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和空间变化1.3 经济发展与区域规划区域规划的概念和目标经济发展与区域规划的关系第二章:农业生产与农业地理2.1 农业生产的特点和影响因素土地利用和土地资源气候和气象条件2.2 农业地理分布和农业区划主要农作物的地理分布农业区域的划分和特征2.3 农业现代化与农业发展战略农业现代化的含义和技术进步农业发展战略的选择和实施第三章:工业发展与工业地理3.1 工业发展的特点和影响因素工业部门的分类和发展趋势工业布局的选择和优化3.2 工业地理分布和工业区划工业地理分布的模式和特点工业区域的形成和发展3.3 工业结构调整与工业升级工业结构调整的动力和阻力工业升级的策略和路径第四章:服务业与服务业地理4.1 服务业的特点和影响因素服务业的定义和分类服务业发展的经济和社会因素4.2 服务业地理分布和服务业区划服务业的地理分布特征服务业区域的形成和演化4.3 服务业现代化与服务业发展战略服务业现代化的含义和趋势服务业发展战略的选择和实施第五章:区域经济发展与区域经济一体化5.1 区域经济发展的概念和理论区域经济发展的含义和特征区域经济发展的理论框架5.2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含义和实践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类型和层次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实践案例5.3 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与政策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区域经济发展的政策支持和实施第六章:城市发展与城市地理6.1 城市发展的历史与理论城市化的进程与特点城市发展的主要理论6.2 城市地理分布与城市类型城市的空间分布模式不同类型的城市及其特征6.3 城市规划与城市发展城市规划的原则与方法城市规划对城市发展的影响第七章:交通地理与物流7.1 交通地理的重要性交通系统的基本构成交通地理对经济发展的影响7.2 交通网络的布局与规划交通网络的类型与布局交通网络的规划与优化7.3 物流产业与物流地理物流产业的定义与功能物流地理的重要性与实践第八章: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8.1 人口地理与人口经济学人口增长的规律与影响人口经济学的基本理论8.2 资源地理与资源经济学自然资源的分类与分布资源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与理论8.3 环境地理与环境经济学环境问题的产生与影响环境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与发展第九章:国际贸易与地理9.1 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与地理分布国际贸易的含义与重要性国际贸易的地理分布与特征9.2 贸易模式与贸易影响贸易模式的类型与变化贸易对地理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影响9.3 国际贸易政策与贸易地理国际贸易政策的目的与工具贸易政策对国际贸易地理的影响第十章:全球化与经济地理10.1 经济全球化的概念与进程经济全球化的定义与发展阶段经济全球化对经济地理的影响10.2 全球化背景下的区域经济发展全球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挑战与机遇区域经济发展的全球化策略10.3 全球化进程中的经济地理研究经济地理研究在全球化背景下的新趋势经济地理学在全球化研究中的贡献与展望第十一章:经济地理信息系统(GIS)11.1 GIS在经济地理学中的应用GIS技术的基本原理GIS在经济地理学研究中的应用领域11.2 GIS数据的采集与管理空间数据的来源与类型GIS数据的处理与管理方法11.3 GIS空间分析与决策支持空间分析技术在经济地理学中的应用GIS在区域规划与决策支持中的作用第十二章:经济地理学与现代物流12.1 物流系统与经济地理学的关系物流系统的构成与功能物流系统对经济地理学的影响12.2 物流中心与经济地理学物流中心的概念与类型物流中心对经济地理学的影响12.3 现代物流技术在经济地理学中的应用现代物流技术的发展与特点现代物流技术在经济地理学中的应用案例第十三章:经济地理学与可持续发展13.1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原则可持续发展的定义与核心要素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与目标13.2 经济地理学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经济地理学对可持续发展理论的贡献经济地理学在可持续发展实践中的应用13.3 可持续发展策略与经济地理学可持续发展策略的类型与实施经济地理学在可持续发展策略制定与评估中的作用第十四章:经济地理学与区域创新体系14.1 区域创新体系的概念与特征区域创新体系的基本构成区域创新体系的特点与功能14.2 经济地理学在区域创新体系中的作用经济地理学对区域创新体系理论的贡献经济地理学在区域创新体系研究中的应用14.3 区域创新策略与经济地理学区域创新策略的类型与实施经济地理学在区域创新策略制定与评估中的作用第十五章:经济地理学未来展望15.1 经济地理学的发展趋势经济地理学研究的新的理论方向经济地理学实践应用的新领域15.2 跨学科研究在经济地理学中的重要性跨学科研究的方法与意义跨学科研究在经济地理学中的应用案例15.3 经济地理学教育与人才培养经济地理学教育的目标与内容经济地理学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和方法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档详细介绍了《经济地理学教案》PPT课件的十五个章节内容,涵盖了经济地理学的多个方面,包括农业生产与农业地理、工业发展与工业地理、服务业与服务业地理、区域经济发展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城市发展与城市地理、交通地理与物流、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国际贸易与地理、全球化与经济地理、经济地理信息系统(GIS)、经济地理学与现代物流、经济地理学与可持续发展、经济地理学与区域创新体系,以及经济地理学未来展望。
地理教学计划分析与优化
地理教学计划分析与优化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表面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学科,它对于培养学生的地理意识、地理思维和地理素养具有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实际的地理教学中,我们常常面临着一些问题,例如教学内容过于单一、教学方法缺乏创新等。
因此,对地理教学计划进行分析与优化,有助于提高地理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一、地理教学计划的分析1. 教学内容分析地理学科内容广泛,包括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个方面。
在地理教学计划中,我们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选择和安排。
首先,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兴趣爱好,选择适合的教材和教学内容。
其次,我们需要关注地理学科的前沿发展,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使之与时俱进。
最后,我们还需要注意地理教学内容的整合性和连贯性,使学生能够形成系统的地理知识结构。
2. 教学方法分析地理教学方法的选择对于教学效果至关重要。
传统的地理教学方法主要是讲授和讲解,这种方法往往使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
因此,我们需要探索适合地理教学的多种教学方法。
例如,可以采用实地考察、小组合作学习、案例分析等方法,使学生能够亲身参与地理实践活动,提高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3. 教学评价分析地理教学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客观评价的重要手段。
在地理教学计划中,我们需要合理选择和设计教学评价方式。
首先,我们应该注重对学生的实际能力进行评价,而不仅仅是对知识的记忆和掌握进行评价。
其次,我们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注重对学生的思维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评价。
最后,我们还需要注重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评价,包括地理意识、地理思维和地理素养等方面。
二、地理教学计划的优化1. 教学内容优化地理教学内容的优化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考虑。
首先,我们需要关注地理教学内容的前沿性和实用性,使学生能够了解最新的地理科学研究成果和应用成果。
其次,我们需要注重地理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和综合性,使学生能够了解地理学科的多个领域和多个层面。
最后,我们还需要关注地理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能够形成扎实的地理知识结构。
《经济地理学》教学探讨
《经济地理学》教学探讨摘要:经济地理学是地理科学中的重要分支之一,在许多高校的地理科学中均有经济地理学课程的设置,在经济地理学的教学过程中均十分强调理论的基本运用。
本文根据李小建主编的《经济地理学》并结合经济地理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现状,探讨了在西藏高校中如何改进教学质量和方法,提升学生的理论学习和运用能力。
关键词:经济地理学教学探讨经济地理学作为一门具有专业性的学科成型较晚,其理论研究主要着眼于当下的社会经济问题。
自从我国在1978年进行改革和开放后,随着我国经济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入,经济地理学的学科地位愈来愈明显。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经济地理学的理论内容也在不断扩充。
这对经济地理学的发展带来重要的机遇和挑战,也给当下经济地理学的教学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新时代经济发展潮流,改进和完善经济地理学的教学质量和方法,对提高学生对经济地理学课程的兴趣、提升学生运用经济地理学理论的能力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经济地理学发展概况经济地理学虽然作为一门独立的综合性学科正式出现只有百余年的发展历史,但其发展过程渊源久远,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都有其独特的历史发展演化特点。
李小建在他的《经济地理学》中以20世纪为界,将经济地理学的发展过程分为两个阶段:20世纪前的经济地理学和20世纪的经济地理学。
1.20世纪前的经济地理学。
20世纪前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分为史志描述、商业地理和经济地理三个阶段。
史志描述阶段的主要目的是研究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各种需要,对经济地理和人文现象的重要性进行各种可观察性的描述,内容包括描述自然的特征、居民的风俗习惯,并试图通过自然的特征来描述和解释其人文现象;商业地理学主要研究区域的地理位置与商业活动的相互关系,强调区域商业活动的地域结构和商业活动的空间组织。
经济地理学这个学科名称是1760年俄国科学家罗蒙诺索夫(M.F.Lomonosov)在他的《地理考察》笔记中首次明确提出的。
浅谈《经济地理学》教学内容优化
浅谈《经济地理学》教学内容优化浅谈《经济地理学》教学内容优化区域规划⼀直是经济地理学主要实践对象。
新时期区域规划的全⾯转型必然对经济地理学教学内容提出新的要求。
本⽂在对我国区域规划转型内涵梳理基础上,解析经济地理学教学内容与区域规划转型不相适应的诸多表现,并对经济地理学教学内容优化提出具体建议。
陆⼤道院⼠曾指出,经济地理学是“实践任务带动学科发展” ⼀门应⽤性学科,能否参与解决区域重⼤问题决定该学科的兴衰,关系该学科命运。
长期以来,区域规划⼀直是经济地理学主要实践对象。
进⼊新世纪,区域规划运⾏所植根社会、经济、体制等区域背景发⽣了巨⼤变迁,新的区域问题不断出现,并由此推动区域规划全⾯转型。
区域规划全⾯转型必然对经济地理学及其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纵观国内主流经济地理学本科教材,部分教材内容已难以适应区域规划转型的实践需求,甚⾄部分理论体系与区域规划转型内涵相抵触,如果不加选择地将这些理论直接应⽤到规划实践中,可能“误导”规划,并会给未来区域发展带来更⼤、更尖锐的⽭盾。
鉴于此,本⽂在解析区域规划转型内涵基础上,对经济地理学课程教学内容的优化进⾏探讨。
1 区域规划转型内涵芒福德(L.Memford)认为,真正影响规划的是深刻的政治和经济的变⾰。
改⾰开放30多年来,中国区域发展环境发⽣的巨⼤变化,客观上要求区域规划的理念、属性和⽬标随之变化,由此带来了区域规划的全⾯转型。
1.1 规划理念转向:由不均衡发展⾛向相对均衡发展:从空间的⾓度,区域发展⼤致可以划分为不均衡和均衡两种发展模式。
区域发展模式的选择离不开历史的语境。
在资本、技术和⼈才极度匮乏的改⾰开放初期,为了尽快从贫穷、落后中突围出来,运⽤不均衡发展战略,给⼀部分地区“先⾏先试”的特殊政策让其先富起来的⽅针,不仅具有深刻的历史背景,⽽且符合改⾰开放初期区域发展的实际需求。
⾄上世纪末,在中央政府⼤量⽀持下,沿海地区凭借其优越的区位,实现了率先发展。
但同时也应看到,在某种程度上,沿海优先发展是建⽴在国家赋予其种种“特权”,并以牺牲中西部发展权为代价的基础上实现了。
农业院校经济地理学课程教学思路探讨
农业院校经济地理学课程教学思路探讨农业院校经济地理学课程教学思路探讨摘要:农业院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开设的《经济地理学》课程如何表达课程特色并且与专业相结合,符合专业需要,是教学过程中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文章结合课程教学实际情况提出三点思路:结合专业特点,树立地理观念;反映学科进展,创新思维模式;加强实践教学,提高综合能力。
关键词:农业院校经济地理学教学思路经济地理学是地理学的重要分支,也是土地资源管理、测绘工程、经济学、物流管理等专业的必(选)修课。
经济地理学的原理在经济活动和区域、资源、环境、地理空间的开展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农业院校的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开设了《经济地理学》课程,但如何表达课程特色并且与专业特征相结合,符合专业需要,是教学过程中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1、课程特色1.1研究内容经济地理学是地理科学系统中重要的一门分支科学。
它以人类经济活动的地域系统为中心内容,即研究经济活动区位、空间组织及其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提醒人类经济活动的地理特征,探讨地域经济开展规律,其研究内容主要包含经济地理学的根本理论和方法、具体区域的生产布局和组合规律、生产和经济部门的布局规律三方面。
1.2学科特性经济地理学的特性表现在其所特有的地域性(区域性)和综合性。
地域性是经济地理学的根本特性。
经济地理学所研究的对象都必须落实到一定的地表空间上,即落实到地域上,这样所研究的内容才有针对性和实践意义,不同的地域都有各自的特征,因此相同的理论在不同的区域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地域分异规律也是经济地理学地域性的核心问题。
经济地理学的综合性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经济地理学学科性质要求对自然、技术、经济等条件进行综合;二是经济地理学的地域性要求对特定地域内的诸多条件进行综合,也要求对地域之间的差异与分工进行综合;三是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的历史性和开展性,要求对产业布局的历史、现状与开展方向进行综合。
探讨《经济地理学》教学
重要 的意义 和作用 。 经济地 理学是介于 自 2. 2 不断更 新教 学 内容 . 优 化课程 结 构 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要成为学习的主体 , 启 然、 技术、 经济 三者之 间的边缘科学 , 其 地 经济 地理本 身具 有基础理 论性 、 边 缘 发 式 的 教 学 和 讨 论 使 得 教 学 占 主 导 , 让学 域 性 使 得 其 所 研究 的 对 象 必 须 落 实到 一 定 交 叉 性 、 典 型 区域 性 、 实践应用性等特 点。 生 充 分 发 挥 自身 的能 力 去 学 习 。 当然 , 要完
科之 一, 成 型较 晚 , 是 一 门 比较 年 轻 的现 代 等 , 特 别 是 对 于 地 理 专 业 的 学 生 地 图 的 利 量 。 理 论 讲 述 与 实践 教 学 相 结 合 , 国 际与 国 科学 。 对 于 研 究 人 类 经 济 活 动 地 域 体 系 的
形 成过程 、 结 构 特 点 和 发 展 规 律 具 有 十 分 的 学 习 兴 趣 和 综 合分 析 能 力 。
科 教 研 究
C h l n a E d u c a t l 。 n — I n n o v a …u~・ t i o — n H e r a ‘ l a d
探讨 经济 地理学 教学
措 加 旺 姆 ( 西藏 大学理 学 院地球 科学 与 资源学 系 西藏 拉萨 8 5 0 0 0 0 )
除 了 掌 握 课 本 中 的 理 论 和 经典 案 例 外 , 要 容 , 还 必 须 要 对 风 云 变 化 的 国 际 经 济 新 秩
然、 技 术、 经 济 等 条件 进 行 综 合 , 在 微 观 上 把 理 论 与 中 国 经 济 实 际 的 情 况 相 结 合 , 分 序 、 新 变化 , 以及 对 中 国 特 色 经 济 要 有 很 强 对特 定区 内的诸多条 件进行综 合。 并 且 在 析 我 国的 经 济 。 从 而 充 实经 济 地 理 的 内 容 。 分析总结能力。 同时 , 作 为 地 理 专 业 师范 教 我 国相关文献 较少 , 大 部 分 都 是 采 用 的 国 边 缘 交 叉性 要 求 我们 不断 借 鉴 历 史 、 文化、 学 内 容 教 师 要 不 断 加 强 对 经 济 地 理 新 课 外的 书籍著作 。 但 是 对 于 经 济 地 理 学 这 种 心 理 学 、 管理学 、 社会学 、 人类学 、 民俗 学 、 标、 新教材的研究 , 就 改进 教材 问题 提 出合
《经济地理学》课程建设论文教学改革论文
《经济地理学》课程建设论文教学改革论文摘要:经济地理学以人类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紧扣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具有理论指导与实践导向的双重意义,需要从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综合有效的教学方式、锻炼学生的分析应用能力等方面,构建更科学合理的课程教学体系。
引言經济地理学是一门跨自然、社会经济、技术三大学科的边缘科学,也是大部分国家地理科学体系中发展最快的分支学科。
经济地理学既是地理学各专业的主干课程,同时金融、财经、物流等相邻专业也将其设为必(选)修课程。
文章主要探讨经济地理学课程教学体系构建,通过教学改革优化研究,为加强课程建设、提高教学实效,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提供一些思路。
一、经济地理学课程教学体系经过百余年的发展,经济地理学已经形成了较完善的学科体系,其中理论层次最高的分支是通论经济地理学,此外,还包括区域经济地理学、部门经济地理学、公司(企业)地理学等分支学科,其中部门经济地理学又可根据国民经济部门(农业、工业、商业、交通运输业等)分为若干分支学科。
经济地理学主要研究经济活动区位、空间组织及其与地理环境的关系[1]。
一方面,由于理论视角的多元化,经济地理学不断提出新的研究方向和思路,越来越重视非经济因素对经济地理现象的影响;另一方面,立足于经济社会发展,经济地理学在人口、资源、环境、发展问题的研究中起到较大作用,如运用相关知识开展国土规划、城乡协调发展、新农村建设等应用研究。
因此,该学科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和现实意义。
经济地理学作为一门重要的专业理论基础课,在专业人才培养方面,该课程可以起到完善知识体系框架、促进专业技能发展的作用。
目前高校经济地理学课堂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教学内容结构不合理,过度依赖教材,脱离我国实际,或没有紧跟学科发展步伐,部分知识陈旧等;二是授课方法单一,学生被动学习,课堂气氛沉闷,缺乏有效互动;三是重结果轻过程,注重书本理论知识灌输,忽略学生能力培养。
基于此,应从三个方面构建经济地理学的课程教学体系:第一,结合中国发展实际,对理论知识进行取舍,同时根据学科进展,及时更新教学内容;第二,综合使用多种教学方式,真正做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第三,有效开展实践教学,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浅析中职《中国经济地理》课程生活化教学
浅析中职《中国经济地理》课程生活化教学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中国经济地理课程在中职教育中的地位也日益凸显。
《中国经济地理》课程作为中职学生学习的一门必修课,旨在通过教学内容的系统性、科学性和实用性,帮助学生全面了解中国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地理特征,提高他们对中国经济发展和地域特色的认识。
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枯燥乏味,学生难以产生浓厚的兴趣,限制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效果。
在中职《中国经济地理》课程教学中,引入生活化教学是非常必要的,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发展综合实践能力。
1. 增强实践性生活化教学能够将抽象的理论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中国经济地理》课程内容涉及中国各地的自然环境、资源分布、人口分布、经济地域特征等方面,生活化教学可以将这些知识点与学生所处的地理环境相联系,使其有目的性地去观察和实践,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相关知识。
2. 拓展学习渠道生活化教学能够让学生通过实地考察、实物展示、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感受中国的经济地理实际情况,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拓展学习渠道。
在学校实地考察当地的工业区、商业街、农业基地、特色小镇等地,能够有效地为学生提供更直观的感受与体验,帮助他们对所学知识进行更深刻的理解。
3. 培养实践能力通过生活化教学,学生将不再仅仅是在课本上获取理论知识,而是在实际操作中去运用、分析和推断。
通过实地勘察学习,学生能够锻炼自己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培养实践动手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 实地考察设立实地考察环节是生活化教学的重要策略之一。
在学习《中国经济地理》的过程中,学校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走进当地的工业园区、商业中心、农业生产基地等地,让学生亲身感受中国的经济地理特色,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通过实地考察,学生可以近距离地观察和了解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课本知识,加深对地理现象与经济联系的认识。
地理科学专业经济地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经济地理学的地理意义
地理科学专业经济地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经济地理学的地理意义摘要:经济地理学是地理学的主要分支学科,是高师地理科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也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课程。
文章从经济地理学学科特点与发展趋势,明确了经济地理学推进改革教学内容与教学内容改革的基本原则,着重从教学内容体系创新优化、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等提出了经济地理学教学改革的策略。
关键词:经济地理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经济地理学生态学是地理学基本学科之一,表中在教育部颁布的学科专业目录中,地质学类包括地理科学、地理信息系统、资源环境与总体规划管理三个专业,经济地理学也自然成为专业的主干课程。
从2009年开始,中国科协开展学科了学科发展研究课题。
在地理学学科发展研究中,我国著名地理学家表示,“明确人文-世界经济地理学学科具有重要意义”,标志着经济地理学的科学地位得以进一步明确和巩固,这既体现了地理学学科结构的客观,也充分体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
但是,目前高等院校特别是院校在课程设置、课程内容体系、教学方法、实践环节等方面并未真正凸显人文-经济政策地理学的核心地位,而经济地理学教学在适应经济本土化发展、经济地理学科产业发展、学生素质与创新能力提升等方面明显薄弱,同时,高师地理科学专业更因为中学新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的现实,加强高师经济地理学建设及其教学内容体系与教学方法改革显得尤为迫切。
一、经济政策地理学教学内容与课堂教学方法改革的基本原则国内高师经济地理学课程教学存在如下问题:课程体系设置重自然轻人文-经济;课程内容选择与学科根基有偏离偏好、重国际轻国内、与中学地理新课程地理环境改革脱节;教学环节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教学方法选择科技型与学科综合性特点及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不适应;等等。
要解决国内经济地理学课程教学存在的诸多问题,顺利实现学科建设地理科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指标体系改革优化教学教学方法改革是目前国内经济地理学和改革面临的首要目标。
高校经济地理学教学内容改革初探
高校经济地理学教学内容改革初探摘要:经济地理学是地理学所有专业和部分经济与管理专业开设的重要课程,本文结合华东师范大学经济地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根据新时代、学科发展趋势和新时期人才培养的要求,探索了适应全球化和知识经济发展要求的高校经济地理学课程內容的基本框架,作者认为,新的教学体系应以宏观、中观、微观三个空间尺度依次展开为逻辑主线,构建课堂教学的核心模块,辅以精心安排的课程实践和讨论环节。
在教材内容取舍上,应根据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要求,着力帮助学生学会以经济学方法认识地理问题、以地理学视角观察经济问题,达到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分析、解决现实问题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经济地理学;教学内容;改革经济地理学是地理学的重要分支学科,教育部在1998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学科专业介绍》中将经济地理学列为地理学所有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同时,还有不少学校在经济与管理学科各专业开设了经济地理课程。
因此,适应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需要和满足经济地理学理论发展的专业要求,推进经济地理学课程内容体系的改革,对于提高相关专业学生对经济地理学课程的学习兴趣、提升其应用经济地理学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型专业人才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拟结合华东师范大学现代经济地理学主干课程和精品课程建设的实践,探索了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下的我国高校经济地理学课程内容改革的基本问题,意在抛砖引玉,为提升经济地理学课程教学质量服务。
一、高校经济地理学教学内容改革的背景和目标关于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国内外学者有着不同的理解。
大多数学者认为,经济地理学主要研究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异现象及其形成机制,进而为经济活动的空间布局优化提供理论指导。
在生产力发展的不同阶段,人类经济活动的内在运行机制存在着显著差异,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内容和视角因而不可能一成不变,必须与时俱进。
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不断深化,改革开放则使中国经济在全新的制度环境下与全球经济日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浅析中职《中国经济地理》课程生活化教学
浅析中职《中国经济地理》课程生活化教学《中国经济地理》是中职学生学习的一门重要课程,它涵盖了中国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经济区位、人口分布、城市发展等方面的内容。
这门课程对学生的地理知识和经济常识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内容比较枯燥,学生往往难以产生浓厚的兴趣。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需要采取一些生活化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更加轻松地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
本文将从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案例三个方面来浅析中职《中国经济地理》课程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一、课程内容二、教学方法1. 实地考察教学法在教学《中国经济地理》课程时,教师可以利用课外时间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以此来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印象。
如果是讲解中国的自然资源,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当地的矿山、水库等地进行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感受和观察到相关的自然资源,加深他们对知识点的理解。
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对自然资源的保护意识。
2. 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对课程内容进行展示,可以使学生对知识点有更加直观的理解。
可以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来辅助讲解,让学生在观看图像和视频的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相关的内容。
这样不仅可以增加课堂氛围,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3. 角色扮演教学法在教学《中国经济地理》课程时,可以利用角色扮演的教学方法,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让他们扮演各种角色,来模拟实际的情景。
可以让学生扮演地理学家、经济学家、政府官员等,让他们通过模拟来研讨和探讨相关的问题,从而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他们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能力。
三、教学案例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有许多教师利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来教学《中国经济地理》课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讲解城市发展的时候,有的教师就利用学校所在城市的具体情况来进行教学。
通过带领学生实地考察该城市的城市规划、交通发展、产业结构等方面的情况,让学生通过实践来学习相关的知识点。
高师院校“经济地理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29 0 年第4 ( 0 期 总第8 期) 6
高师 院校 “ 济 地 理 学 " 课 程师范大学 重
翁才银
刘春 霞
404 ) 00 7
地理科学学 院 ,重 庆
摘
要
文章回顾 了高校经济地理学课程发展历程 ,分析 了 19 年 以来经济地理 学课程教 90
要 ,一批经济地理学教材陆续推出 ( 计有 8 个版本) 4。其中 18 . J 92年出版的全 国高等师范院校
通用教材 《 经济地理学导论》 ( 华东师范大学等五校合编 ) ,试用两 年后 ,18 94年 4月教育部在
上海召开 了 《 经济地理学导论》 教材修订研讨会 ,我校教师参加 了此次研讨会 ,该教材至 19 99 年已三次修订 ,我校一直使用此教材 。该教材联系 中国经济发展实践 ,教学 内容体系不断完善 , 在师范院校被广泛使用 ,对培养我国地理教育和科研人才起了重要作用。 ( 四) 渐趋 成 熟 阶段 19 年至今 。我 国经济地理学课程经过 2 99 O年的复兴发展而不断成熟 ,19 年教育部颁布本 99 科专业 目录 ,经 济地 理学 成 为 地 理科 学 专 业 的 核 心 主 干 课 程 ,经 济 地 理 学 的 学科 地 位 再 次 被 肯 定 ,经济地理学课程发展 E益成熟 ,表现在教材多元化 、师资队伍年轻化、教学手段现代化、与 l 国际经济地理学发展接轨等方面。值得一提的是 ,这一时期经济地理学教材 出现 了面 向 2 世纪 1 课程教材 《 经济地理学》 ( 李小建等编)和国家教委 “ 九五”重点教材 《 经济地理学导论》 ,还 有耿莉萍编写 的高等财经院校 2 世纪教材 《 l 经济地理学》 ,武汉大学刘艳芳编写 的 《 经济地理 学——原理、方法与应用》 等 ,应该说这些教材各有千秋 J ,针对不 同对象各有侧 重 ,推动了 经济地理学的繁荣。鉴于 《 经济地理学导论 》 内容与 中国经济发展实践结合 紧密并与现行中学 地理课 程内容衔接较好 ,我校仍然选择使用 《 经济地理学导论》 ( 修订四版)作为本科教学的主 教材 ,而将 2 世 纪教 材 《 济地 理学 》 作为 主要 参 考教 材 。 1 经
经济地理学第八章 区域经济地理空间组织优化
§2 区域经济地理空间组织决策背景条件分析 §3 区域经济地理空间组织决策体系
§4 区域经济地理空间组织决策评价 §5 区域经济地理空间组织决策实施评价案 例
Economic Geography School of Resource & Environment Science WHU
Economic Geography
School of Resource & Environment Science WHU
§2 区域经济地理空间组织决策背景分析
区域发展水平预测——内容
区域经济发展总体规模预测(GDP总量预测)、区域经济发展速率 预测、区域经济增长人均水平预测、区域产业结构预测、区域各 产业产值预测、固定资产投资规模预测等
Economic Geography
School of Resource & Environment Science WHU
§2 区域经济地理空间组织决策背景分析
区域发展优势的基本内容
区位优势 区位优势是区域与周围区域相互关系共同作用的结果,若某区域 具有对其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 资源优势 区域内具有丰富的水、土地、光热资源、矿产资源以及劳动力资 源,并且具有优良的组合状态 建设条件优势 区域具有良好的地形和地质条件,必然带来相关建设成本的节约
Economic Geography
School of Resource & Environment Science WHU
§2 区域经济地理空间组织决策背景分析
背景分析内容总结
区域经济地理空间组织 决策背景分析
优势与劣势分析
地理教学中的经济地理学
地理教学中的经济地理学经济地理学是地理学的重要分支之一,它研究的是地理环境对经济活动及其空间分布的影响。
在地理教学中,经济地理学的教学内容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各种经济现象和经济发展规律,还能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分析能力。
本文将探讨地理教学中经济地理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并提出对经济地理学教学的一些建议。
一、经济地理学的教学方法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来教授经济地理学知识。
首先,可以采用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向学生介绍经济地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
其次,可以运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经济活动案例,让学生了解地理环境对经济活动的影响,并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此外,还可以组织实地考察和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不同地域的经济发展状况,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经济地理学教学的效果通过地理教学中的经济地理学教学,学生可以获得多方面的收益。
首先,经济地理学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空间思维能力,让他们能够综合运用地理知识解读经济现象。
其次,经济地理学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不同地区的经济特点、产业布局和区域发展差异,为他们未来的就业和创业提供有用的参考。
同时,经济地理学的教学还可以增强学生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思维方式。
三、经济地理学教学的改进建议为了提高地理教学中的经济地理学教学效果,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案例,使经济地理学的知识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实际,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教师可以引入多媒体技术,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等工具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地理数据。
此外,在教学中可以开展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综上所述,地理教学中的经济地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通过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提高他们对经济现象的理解,同时也能够加深学生对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认识。
为了提高经济地理学教学的效果,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并结合实际案例和多媒体技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经济地理课程教学现状对策
经济地理课程教学现状及对策探讨摘要:有效的经济地理学课程是需要通过教学改革与创新,把先进的教育思想、前沿的教学内容融入到日常的经济地理教学中,培养出高素质的经济地理科学人才。
经济地理学高效课堂的建设主要从师资队伍的组建、教材优选与建设、教学内容的完善、教学方法的提升、特色教学设计等方面开展,最后提出构建学科研究平台、整合教学资源、调整建立更为有效的资助激励机制等措施来优化经济地理学课程教学。
关键词:经济地理;课程教学近十年来,中国的经济地理工作者活跃在国地规划、区域规划、城镇规划、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等有关区域发展和城乡建设的各个领域,中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地理“黄金时期”。
然而,区域经济地理的教学却远远落在实践的后头。
最明显的表现就是许多师生,至今对经济地理学这门学科表示很冷漠。
笔者作为一名参与其中的经济地理教师,通过各种方法对当前经济地理课堂教学的现状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概括,发现了目前经济地理课程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对策:一、经济地理课程教学现状分析我校经济地理学课程教学目前还存在着一些问题:1.教材方面存在的问题。
首先,教材体系缺乏科学性,知识模块与相关课程重复较多,知识结构欠合理,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其次,课程设置重复,同一内容在教材总论和分论中重复也较多,学生重复学习,既浪费宝贵的时间,又容易产生厌学心理,学习效果较差;再次,课程内容更新速度慢,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还反映不够,新选修课程不能较快增设,不同学科领域结合或交叉的新兴课程开设较少,选修课不成体系、随意性大;最后,教学实践环节薄弱,教学实践任务不明确、内容不稳定也不系统,没有明确的目标和切实可行的实践措施,尚没有形成一套培养学生经济地理实践能力的实施方案。
2.学生素质方面存在的问题众所周知,中职招生的无门槛入学,生源多来自农村,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学生成为留守儿童的时间长,独生子女比例大。
浅谈中职学校《经济地理》课课改
我 的空间 , 充分调动 了同学们 的积极性 。测验结 束后 , 师 教 对 单元 的课程 进行综 述 , 出不足点 , 学生发 表言 论 , 找 请 找
出问题重点 、 点 , 师学生共 同协 商解难 、 难 教 释疑 , 并评选 出
的。在教学过程 中 , 我打乱 传统教 材的章节 , 按需 要重对教
材 内容进 行排列组合 。尽量在教材 中 , 择学生感兴趣 的章 选 节进 行讲 解 , 由浅入 深 , 学生 进行兴 趣 培养 , 学生 对枯 对 使 燥 的课本 产生求知 的欲望 。
该单 元的优秀学员组 , 以资鼓励 。 通 过 以上方式 进行 《 经济 地理 》 教学 , 单元 的授课 课 每
立一套 完整 、 颖的科 学教 学模 式 , 新 激发 学 生的灵 感 , 学 使
生更乐材 ; 改革教 法与考试 方法
经济 地理 学是研 究人 类经 济布 局 的地域 分异 的科 学 ,
即研究 经济活动 空间分布 的特点 、分 析经济 活动发展 的条 件, 探索经 济布局的科学 。经济地理学通过研究 社会经济发 展 的最 大需要与 实现其发展 的最佳 条件 ,使 经济活 动的地 区安排 和组合达到最 优的程序 。这就 既要适合 社会经 济发 展的要求 , 叉要具 备经济发展 的条件 , “ 把 需要 ” 可 能” 与“ 在 地域空 间上统一起来 ,使社会 经济 活动获得最 佳的经 济效
益。
等 。按铁路线划分可命 名为京哈线 、 京沪线 、 京九线 、 京广线
等。
3学生课 上讲 解 。 是各学 习组 向全体 同学及教师展示 . 这 学 习效果 的重要环节 。各组学 生按要求 讲授他 们“自己” 的
《 经济地理 》 是我校 市场 营销专业 开设 的一 门专业基 础
地理教学总结及优化
地理教学总结及优化引言:地理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地理思维能力的重要环节。
地理教学的总结与优化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通过总结教学经验,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展开:一、序言:回顾地理教学的历史与现状1. 地理教学的起源:地理课程的发展史。
2. 地理教学的现状:对当前地理教学的评价。
3. 地理教学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学生缺乏兴趣、课堂呈现方式单调等。
二、地理教学的目标与任务1. 地理教学的目标:地理素养的培养。
2. 地理教学的任务:全面发展学生的地理能力。
三、地理教学的内容与方法1. 地理教学内容的优化:提高知识的前沿性、实际性和规范性。
2. 地理教学方法的优化: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探究式学习等。
四、地理教学对教师的要求与培养1. 地理教师的角色定位:导师、引路人和学生的合作者。
2. 地理教师的素质要求:学科素养、教学能力、创新意识等。
3. 地理教师的培养与发展:构建培养模式、优化培养方案等。
五、地理教学的评价与反馈1. 地理教学评价的重要性:为教学改进提供依据。
2. 地理教学评价的方法: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六、地理教学的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1. 地理教学的发展趋势:数字化与信息化的要求、跨学科合作等。
2. 地理教学的前景展望: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地理人才。
结语:通过对地理教学的总结与优化,可以不断提高地理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地理教学的改进需要教师、学校和教育部门的共同努力,通过建立相应的培养模式和教学评价体系,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地理教师和具有地理素养的学生。
地理教学的优化将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地理思维能力做出重要贡献。
经济地理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实践
〔 责任校对 包国祥〕
13 2
内 蒙 古 民 族 大 学 学 报
2侧6 年 一 】
在教学中渗人科学发展观, 可使学生理解人与自 然和谐相处的深远意义, 培养科学发展观. 让学生深刻认识人与环境 的不协调 发展将造成环境恶化和生态破坏, 而这个过程在当今社会已 经具有普遍性、 多样性的特点, 这个过程导致的环境 问题, 大多具有渐变性和不可逆性. 所以环境问题对人类的危害, 一旦暴露就很难逆转, 由此指导学生辩证地看待资源开 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教育学生形成正确的环境观、 资源观、 观和发展观. 例如退耕还林工程, 人口 天然林资源保护和开发 工程。 其途径完全体观了 生态建设结合生产发展、 结合人民生活的指导思想, 避免走人为保护而保护的死胡同, 也避免了为 生产而生产的破坏性利用, 是真正能体现构建和谐社会对人与自 然和谐要求的生态建设工程. 例如人力发展循环经济, 建 没生态城市. 生态城市是社 经济、 然协调 会、 自 发展, 物质、 量、 能 信息高效利用, 生态良 性循环的 人类聚集地. 生态城市追 求人与人、 人与自 然的和谐, 使城市成为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区域, 并倡导绿色文明, 在建设中保持具有历史的、 民族的地 域特色. 希望人们尊重地球、 保护地球、 善待地球; 希望人们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更好地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资源, 实
2( 巧年 1 月 X 2
第 1 卷 第4 期 2
内蒙古 民族大 学学 报 Jo a o lnner M s ia Un v o it f r N t ona it e m u l f nl oo i e y o a i l is
Hale Waihona Puke De c . 2 ( 巧 X
Vo . 12 l No . 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经济地理学》教学内容优化
区域规划一直是经济地理学主要实践对象。
新时期区域规划的全面转型必然对经济地理学教学内容提出新的要求。
本文在对我国区域规划转型内涵梳理基础上,解析经济地理学教学内容与区域规划转型不相适应的诸多表现,并对经济地理学教学内容优化提出具体建议。
陆大道院士曾指出,经济地理学是“实践任务带动学科发展” 一门应用性学科,能否参与解决区域重大问题决定该学科的兴衰,关系该学科命运。
长期以来,区域规划一直是经济地理学主要实践对象。
进入新世纪,区域规划运行所植根社会、经济、体制等区域背景发生了巨大变迁,新的区域问题不断出现,并由此推动区域规划全面转型。
区域规划全面转型必然对经济地理学及其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纵观国内主流经济地理学本科教材,部分教材内容已难以适应区域规划转型的实践需求,甚至部分理论体系与区域规划转型内涵相抵触,如果不加选择地将这些理论直接应用到规划实践中,可能“误导”规划,并会给未来区域发展带来更大、更尖锐的矛盾。
鉴于此,本文在解析区域规划转型内涵基础上,对经济地理学课程教学内容的优化进行探讨。
1 区域规划转型内涵
芒福德(L.Memford)认为,真正影响规划的是深刻的政治和经济的变革。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区域发展环境发生的巨大变化,客观上要求区域规划的理念、属性和目标随之变化,由此带来了区域规划的全面转型。
1.1 规划理念转向:由不均衡发展走向相对均衡发展:从空间的角度,区域发展大致可以划分为不均衡和均衡两种发展模式。
区域发展模式的选择离不开历史的语境。
在资本、技术和人才极度匮乏的改革开放初期,为了尽快从贫穷、落后中突围出来,运用不均衡发展战略,给一部分地区“先行先试”的特殊政策让其先富起来的方针,不仅具有深刻的历史背景,而且符合改革开放初期区域发展的实际需求。
至上世纪末,在中央政府大量支持下,沿海地区凭借其优越的区位,实现了率先发展。
但同时也应看到,在某种程度上,沿海优先发展是建立在国家赋予其种种“特权”,并以牺牲中西部发展权为代价的基础上实现了。
进入1990年代,伴随着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唐三大都市圈不断成长,三大增长极的极化效应越来越强,地区发展不平衡性和城乡差距迅速拉大。
如任由这种不平衡发展持续下去,不仅不利于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违背了不均衡发展的终极目标——“共同富裕”,而且可能危及社会和政治稳定。
近年,区域协调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标志着中国区域发展战略发生了重大转向,即从局部区域优先发展向区域协调发展转向,由“效率至上”逐步向注重社会公平(包括区域发展公平)演进。
区域规划以解决区域重大问题为己任。
区域发展战略转向要求区域规划理念由不均衡发展向均衡发展转向。
1.2 规划属性转向:由“技术工具”走向区域公共政策。
在西方发达国家,无论是1930年代美国的田纳西河流域规划,还是20世纪末欧洲空间规划(ESDP),尽管区域规划的范围、类型、具体目标和内容千差万别,但几乎都是针对特定地区空
间发展所面临重大问题而制定的,具有很强的公共政策属性。
区域规划已不再以提供确切的蓝图等技术手段为主要目标,而是注重空间规划与相关社会经济政策的集成,注重规划与区域其他治理手段一起共同引导和控制区域发展和建设。
在中国,伴随多元社会和利益博弈常态化的出现,区域规划以摆脱以往“生产力布局”等技术角色,向区域公共政策层面转向。
对此,张京祥指出,区域规划公共政策属性的增强旨在更好地解决区域公共问题,维护与协调区域公共利益,通过强制性或引导性的政策对区域内的社会公共资源、利益进行合理的划分与配置。
1.3 规划目标转向:由“经济增长”走向“3E”综合平衡:在“一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特殊时代下,促进经济增长不仅仅是经济问题,更是最大的政治问题。
在此历史时期,区域规划为“经济建设”服务存在广泛的社会共识,“效率至上”的区域规划有其合理性和合法性的一面。
进入1990年代中后期,伴随着地区差异、城乡差异不断拉大,空间公平问题日益突出。
与此同时,伴随经济快速持续增长,人与自然之间张力不断加大,生态环境问题也日益彰显。
趋于不断激化的空间公平问题、生态环境问题逐步消解了“效率至上”的规划价值体系和规划目标体系,取而代之的是科学发展观,其核心内涵是强调经济增长、社会公平、环境优化的“3E”(Economy,Equity and Environment) 综合平衡。
国内著名区域规划专家胡序威先生指出,区域规划的核心任务是搞好区域空间的综合协调,包括地区之间、区域内城镇之间、城乡之间的利益协调,还包括国家与地方、集体与个人之间的利益协调。
伴随着区域发展理念、规划理念的转变,区域规划目标也由“经济增长”逐步向“3E”综合平衡转向,空间发展公平问题、生态环境问题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
2 部分教学内容与区域规划转型不相容性
教材是实施有效教学的根本。
在国内,影响较大的经济地理学本科教材主要有:一是由杨万钟教授主编的《经济地理学导论》(修订四版)(普通高等教育“九五”国家教委重点教材);二是由李小建教授主编的《经济地理学》(第二版)(“十一五”国家重点教材),前者以产业布局为重点内容,后者以区位论、区域经济和经济全球化为重点,与国外同类教材在结构和内容安排上比较接近。
从我国区域规划转型的角度,此两部教材都存在与新时期区域规划转型内涵不相适应的内容。
2.1 与区域规划理念转型的不相容:经济地理学以发现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异规律为主要任务。
具体体现在经济地理学教材上,如,弗里德曼“中心-外围”理论,赫希曼的“极化-涓滴”效应学说、弗农的产品周期理论、增长极理论,等等。
这些理论构筑了区域空间不平衡发展理论的内核。
但这些理论都属于空间分异的市场逻辑。
市场经济下的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异又从属于资本运作的逻辑,集中体现了资本增值或利益最大化的意志。
规划是面向未来的,其本质是以空间重组的形式参与社会改良的一项社会活动。
作为社会活动的规划决定了规划要以人文主义作为价值规范的基石,以具体的人的需求与发展来建构空间。
以实证为基础而建构起来的经济地理学理论体系与以规范为根基的区域规划实践要求之间存在某种不可调和的矛盾。
这种矛盾是“工具理性”或“技术理性”与“价值理性”冲突的具体表现。
具体到区域规划,这种资本支配下的空间法则或基于“经济效率”的空间理论常常被奉为指导规划的“金科玉律”,被有意或无意地运用到大量的规划实践中,
从而加剧区域发展不平衡性,与新时期我国区域规划转型、区域发展战略转向的内涵相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