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同位素组成特征

合集下载

含次生生物成因煤层气的碳同位素组成特征——以淮南煤田为例

含次生生物成因煤层气的碳同位素组成特征——以淮南煤田为例
Ab t a t s r c :Co Mbe a e n H u i a o lfe d i a i t e r s le r m t r o n c m e ha e a d d g s s i a n n c a il s a g s m x ur e u t d f o he m ge i t n n
中 , 过 了 微 生 物 的还 原 作 用 而残 留 的 C 。 经 O2
关键 词 : 同 位 素组 成 ; 生 生 物 成 因气 ; 层 气 ; 南 煤 田 碳 次 煤 淮
中 图分 类 号 : l 2 1 TE 2 . 1 文献标识码: A
CHARACTERI TI S CS oF CARBoN S I oToPE CoM PoSI oN TI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含 次 生 生 物 成 因煤 层 气 的 碳 同位 素 组 成 特 征
以淮 南 煤 田为 例 张小 军 , 明信 , 锦 龙 王 万春 孙 国 强 陶 马 , ,
(. 国石 油 勘 探 开 发研 究 院 西 北 分 院 , 州 70 2 ; 1中 兰 3 0 0 2 中 国科 学 院 地 质 与 地球 物理 研 究 所 气 体 地 球 化 学 重 点 实 验 室 , . 兰州 7 0 0 ; 30 0
( . rh s Br n h,Ree rh I siueo toe m xp o a in a d De eo me t 1 No twet a c sa c n ttt f Per lu E lr t n v lp n ,PerCh n o to ia,La z o n h u。 Gn s 7 0 2 。C ia;2 Ke b r tr f Ga o h mity,I siueo oo ya d Geph sc ,Ch n s “ 3 0 0 hn . yLa o ao y o sGec e sr n ttt f Ge lg n o y is iee Ac d m o ce cs ae f S in e ,La z o Ga s 7 0 0 n h u。 n u 3 0 0,Chn ia;3 Colg f Reo re in e n c n lgy, . le e su csSce csa d Teh oo o B ii gNo ma ie st ejn r lUnv riy。Bejn 1 0 7 iig 0 8 5,Chn ia;4 S h o ,Reo r e n v rn n a in e , . col 0 s u csa d En io me tlSce cs La z o n h “Un v riJ。La z o ie st y n h u,Ga s 7 0 0 n u 3 0 0,C ia) hn

中上扬子区下组合烃源岩有机质碳同位素组成特征

中上扬子区下组合烃源岩有机质碳同位素组成特征

“ 转” 的成 因及 高一 过成熟烃 源岩可溶 有机质 碳 同位 素 的应用 。研 究认为 , 中上扬 子 区高一 过成 熟 的上 逆
震旦统及 下古生界 烃源岩有机质碳 同位素 “ 逆转 ” 的 内因主要是 不 同物 质或组分在 高一 过成 熟不 同演化 阶 段 具不 同的碳 同位 素分馏速率 ;氯仿 沥青 “ A” 饱 和烃碳 同位素 值与成 熟度 密切 相 关,是 高一过 成熟烃 源
2 中上扬子 区下古生界 烃源岩有机质 碳 同位素组成 特征
位素 分布 于 一 2 8 0 一 1 1 e平 均 为 一 25 ; 3 .% ~ 3 .% , 3 .‰ 下 寒武 统烃 源 岩 8 千分 布 于 一 05 0 一 88 c平均 c 3.% ~ 2.% ,
收 稿 日期 :2 1 0 0—1 2—0 ; 改 回 日期 :2 1 1 00—1 2—1 4
24 0
资 源环 境 与 工程
2 011正
: : 三寻 三 三 。 ; 三: : : 三暑 :: ; e , i



- 二兽e ຫໍສະໝຸດ iN 一 曼三¨三至冀 一
第2 5卷 第 3期
21 年 01 6月
资 源 环 境 与 工 程
Re o r e s u c s Envr n e io m nt& Engne rn i eig
Vo . 5. . 1 2 No 3
J n 2 1 u e,0 1
中上扬 子 区下 组 合 烃 源 岩 有 机 质 碳 同位 素 组成 特征
w..th(9 8 ¨ 提 出 了干 酪 根 一 原 油 族 组 成 JSal17 ) 的“ 同位 素 类 型 曲 线 对 比法 ”, 应 用 的 前 提 条 件 是 : 其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石油:(又称原油)(crude oil):一种存在于地下岩石孔隙介质中的由各种碳氢化合物与杂质组成的,呈液态和稠态的油脂状天然可燃有机矿产。

石油的灰分:石油的元素组成除了碳、氢、氧、氮、硫以外,还含有几十种微量元素,石油中的微量元素就构成了石油的灰分。

组分组成:石油中的化合物对有机溶剂和吸附剂具有选择性溶解和吸附性能,选用不同有机溶剂和吸附剂,将石油分成若干部分,每一部分就是一个组分。

凝析气(凝析油):当地下温度、压力超过临界条件后,由液态烃逆蒸发而形成的气体。

开采出来后,由于地表压力、温度较低,按照逆凝结规律而逆凝结为轻质油即凝析油。

固态气水合物:是在冰点附近的特殊温度和压力条件下由天然气分子和水分子结合而成的固态结晶化合物。

煤层气:煤层中所含的吸附和游离状态的天然气储集层:凡具有一定的连通孔隙,能使液体储存,并在其中渗滤的岩层,称为储集层。

绝对孔隙度:岩样中所有孔隙空间体积之和与该岩样总体积的比值。

有效孔隙度:岩样中彼此连通的超毛细管孔隙和毛细管孔隙体积与岩石总体积的百分比。

绝对渗透率:单相液体充满岩石孔隙,液体不与岩石发生任何物理化学反应,测得的渗透率称为绝对渗透率。

有效渗透率:储集层中有多相流体共存时,岩石对每一单相流体的渗透率称该相流体的有效渗透率。

相对渗透率:对每一相流体局部饱和时的有效渗透率与全部饱和时的绝对渗透率之比值,称为该相流体的相对渗透率。

孔隙结构:指岩石所具有的孔隙和喉道的几何形状、大小、分布以及相互关系。

流体饱和度:油、气、水在储集岩孔隙中的含量分别占总孔隙体积的百分数称为油、气、水的饱和度。

油气圈闭:适于油气聚集,形成油气藏的场所叫闭圈。

其中聚集了油气的叫油气藏闭圈。

油气藏;是相当数量的油气在单一圈闭中的聚集,在一个油气藏内具有统一的压力系统和统一的油、气、水界面,是地壳中最基本的油气聚集单元构造圈闭(油气藏):由于地壳运动使储集层顶面发生了变形或变位而形成的圈闭,称为构造圈闭. 在其中聚集了烃类之后就称为构造油气藏。

bruker 碳同位素

bruker 碳同位素

bruker 碳同位素摘要:一、布鲁克碳同位素简介二、碳同位素的应用1.生物基与石油基材料的区分2.碳同位素在地质年代测定中的应用3.碳同位素在其他领域的应用三、碳同位素的检测方法四、我国在碳同位素研究方面的进展五、碳同位素研究的发展趋势正文:布鲁克碳同位素是一种具有放射性的碳元素,其在自然界中存在三种同位素:C12、C13和C14。

C12占据了自然界中99%的碳原子,C13占据了1%,而C14则极为稀少,仅占兆分之一。

碳同位素的研究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尤其在地质、生物和化学等领域。

碳同位素在许多应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首先,通过ASTMD6966方法,可以分辨物质是生物基还是石油基。

生物质材料含有C14,而石化衍生材料则不含。

例如,100%来源于石油衍生成分的聚乙烯制品只有0%的生物基含量,而100%来源于植物的聚乙烯制品则含有100%的生物基含量。

此外,碳同位素在地质年代测定中也具有重要应用,如通过测量地层中的C14含量,可以准确确定地质年代的年龄。

碳同位素的检测方法主要包括放射性测量和稳定同位素比值分析。

放射性测量是通过检测样品中C14的放射性强度来确定其含量;稳定同位素比值分析则是通过比较样品中C12和C13的含量比例来推断其来源。

在我国,碳同位素研究取得了世界领先的成果。

科学家们通过对碳同位素的研究,揭示了生物质起源、地球气候变迁、水资源演化等方面的诸多奥秘。

此外,我国还在碳同位素的应用技术研发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如石油基与生物基材料的鉴别、地质年代测定等。

展望未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碳同位素研究将在地球科学、生物科学、材料科学等领域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碳同位素技术的发展将有助于解决能源、环境、资源等全球性问题,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碳的放射性同位素

碳的放射性同位素

碳的放射性同位素
碳的放射性同位素是指通过各种方式射出的具有放射性特性的碳同位素。

它是一种有用的放射性物质,可用于开展许多科学研究。

它也可以用来检测环境中污染物的浓度。

碳的放射性同位素可以从环境中发现,它们主要来源于太阳能射出的自然γ射线和核反应。

有时,它们也来源于可能发生的核反应,以及人为制造的核爆炸。

碳的放射性同位素由化学元素的变体组成,也就是其他常见元素的氘核或氙核组成,其同位素的半衰期范围可达千分之一秒至数百万年。

碳的放射性同位素可以帮助研究人员检测和测定污染物的量,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应用于地下水、土壤和肥料中污染物的检测。

碳的放射性同位素可以测量准确的污染物的质量,可有效识别和定位污染物的源头,从而更好地控制污染物的活动。

在铀等危险有毒矿物的检测中,碳的放射性同位素也可以发挥作用。

可以测量核辐射是否泄漏至环境中,用于识别危险物质的分布情况,确定核辐射污染物的轨迹。

对于生物研究,碳的放射性同位素也很重要。

它可以用于追踪各种体外生物材料的运动特征,以及内部机体的结构和活动机制的研究,提供生物药物的研发和检测,以及有关基因和遗传调控机制的研究。

从以上可以看出,碳的放射性同位素是一种有用的放射物质,可以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为人类提供了重要的作用。

煤体中碳同位素分布_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煤体中碳同位素分布_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煤体中碳同位素分布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 引言1.1 概述煤体中碳同位素分布是煤炭地质学和煤矿工程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

通过对煤体中碳同位素组成的分析和研究,可以揭示出许多与煤的形成过程、演化历史以及地质环境有关的信息。

碳同位素分布不仅在地球科学领域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能源勘探开发、环境保护以及气候变化等方面也有着深远影响。

1.2 文章结构本文共分为5个部分进行探讨。

首先,在引言部分将对本文的背景和目标进行概述;其次,在第2部分将详细介绍煤体中碳同位素分布的概述,包括碳同位素的定义和基本概念、煤体中碳同位素的来源以及影响因素;接着,在第3部分将对煤体中碳同位素分布进行详细说明,包括不同类型煤体中碳同位素的差异性、在煤矿区域内碳同位素分布的空间变化规律以及温度、压力对煤体中碳同位素分布的影响;然后,在第4部分将介绍煤体中碳同位素分布的解释方法和机制,包括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深部流体作用以及其他可能影响因素的探讨;最后,在第5部分将总结本文的研究结果,探讨煤体中碳同位素分布研究的意义,并提出展望未来发展方向和研究建议。

1.3 目的本文旨在深入探讨煤体中碳同位素分布的概述、说明及解释。

通过对煤体中碳同位素的来源与影响因素进行全面解析,进一步理解不同类型煤体中碳同位素差异性、空间变化规律以及温度、压力对其分布的影响。

同时,本文还将介绍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和深部流体作用等解释方法,并探讨其他可能的影响因素和解释方法。

最终,本文将总结研究结果,并论述煤体中碳同位素分布研究的意义,并提出未来发展方向和研究建议,为相关领域的科学家和工程师提供参考和指导。

2. 煤体中碳同位素分布的概述2.1 碳同位素的定义和基本概念煤体中碳同位素是指煤中的碳元素存在不同质谱数(即质子数)的同位素。

碳元素主要存在三种同位素,分别为^12C、^13C和^14C。

其中,^12C是最常见的稳定同位素,占据了绝大部分的自然界碳元素;^13C也是一种稳定同位素,与^12C略有不同质谱数,其含量相对较低;而^14C则属于放射性同位素,在自然界中含量非常稀少。

碳同位素组成特征及其在地质中的应用

碳同位素组成特征及其在地质中的应用

同位素地球化学目录一、碳的同位素组成及其特征 (1)1.碳同位素组成 (1)Ⅰ、碳的同位素丰度 (1)Ⅱ、碳的同位素比值(R) (1)Ⅲ、δ值 (2)2.碳同位素组成的特征 (2)Ⅰ.交换平衡分馏 (2)Ⅱ.动力分馏 (3)Ⅲ.地质体中碳同位素组成特征 (4)二、碳同位素在地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8)1. 碳同位素地温计 (8)2.有机矿产的分类对比及其性质的确定 (9)Ⅰ.煤 (9)Ⅱ.石油 (9)Ⅲ. 天然气 (11)碳同位素组成特征及其在地质科研中的应用一、碳的同位素组成及其特征1.碳同位素组成碳在地球上是作为一种微量元素出现的,但分布广泛,在地质历史中有着重要作用。

碳的原子序数为6 ,原子量为12.011,属元素周期表第二周期ⅣA族。

碳在地壳中的丰度为2000×10-6,是一个比较次要的微量元素。

在地球表面的大气圈、生物圈和水圈中,碳是最常见的元素之一,是地球上各种生命物质的基本成分馏。

碳既可以呈固态形式存在,又能以液态和气态形式出现。

它既广泛分馏布于地球表面的各层圈中,也能在地壳甚至地幔中存在。

总之,碳可呈多种形式存在于自然界中。

在有机物质和煤、石油中,以还原碳的形式存在,在二氧化碳气体和水溶液中,以氧化碳形式出现。

碳还可呈自然元素形式出现在某些岩石中(如金刚石和石墨)。

一般用同位素丰度、同位素比值和δ值来表示同位素的组成。

Ⅰ、碳的同位素丰度同位素丰度指同位素原子在元素总原子数中所占的百分比,自然界中的碳有2个稳定同位素:12C和13C。

习惯采用的平均丰度值分别为98.90%和1.10%。

由此可见,在自然界中碳原子主要主要是以12C的形式存在。

另外碳还有一个放射性同位素14C,半衰期为5730a。

放射性14C的研究,目前已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同位素地质年代学测定方法,主要应用于考古学和近代沉积物的年龄测定。

适合用于作碳稳定同位素分馏析的样品包括:石墨、金刚石等自然碳矿物,方解石、文石、白云石、菱铁矿、菱锰矿等碳酸盐矿物;石灰岩、白云岩、大理岩等全岩样品;各种矿物包裹体中的C O2和CH4气体以及石油、天然气及有机物质中的含碳组分馏等。

同位素C-13简介演示

同位素C-13简介演示
C-13质谱技术广泛应用于有机化学、药物分析、环境科学等领域,用 于化合物的结构确证、痕量分析和同位素标记物的定量研究。
CHAPTER 04
C-13的研究前沿与展望
C-13在环境科学中的研究
环境示踪
C-13同位素被广泛应用于环境科学中,作为环境示踪剂,用于追 踪碳的来源和迁移路径,揭示碳在生态系统中的循环过程。
植物生理学研究
通过测定植物组织中的C-13同位素丰度,可以研究植物的光 合作用、呼吸作用和水分利用效率等生理过程,为提高农作 物产量和品质提供理论支持。
土壤碳循环研究
利用C-13同位素技术,可以研究土壤有机碳的分解、转化和 固定过程,为农业土壤管理和碳减排策略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
CHAPTER 03
CHAPTER 02
C-13的应用领域
地球科学研究
环境监测
通过测量大气、水体和土壤中的C13同位素丰度,可以追踪碳元素的 循环和迁移转化过程,研究自然环境 和生态系统的变化和污染状况。
地质年代学
利用C-13同位素测定地质样品的年代 ,可以推断地质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 、生物演化和地壳运动等信息。
医学领域
的、高选择性的分析方法。
C-13质谱技术
01
定义
C-13质谱技术是利用C-13同位素在质谱中的离子化特性和质量差异进
行分子鉴定和定量分析的方法。
02 03
原理
通过将样品中的C-13同位素离子化,生成具有特征质量数的离子碎片 ,然后利用质谱仪对这些离子进行分离和检测,从而确定分子的结构和 浓度。
应用
糖尿病诊断
C-13同位素可用于糖尿病的诊断和监测。患者口服含有C-13标记葡萄糖的药 物后,通过测量呼出气体中的C-13同位素丰度,可以评估胰岛素分泌和葡萄糖 代谢情况。

欧洲黑杨基因资源稳定碳同位素组成特征

欧洲黑杨基因资源稳定碳同位素组成特征
在 陕西 和北京地 区测得 的 一 83 % 和 一 89 % , 2 .9 0 2 .3 0故在进行不同基 因型的 8 C值评 价和选择 时要 在相同条件 下进 行 ;3 生长在不 同地 区的欧洲黑杨 的 8 C值 与生长量 的相关程度 不同 , () ” 生长在北京 地区 的欧洲黑杨 8 C值与株 ” 高、 地径呈极显著正相关( 0 0 ) 相关 系数分 别为 0 9 2和 0 89, P= . 1 , .1 .2 而生长在 陕西 和 内蒙 古地 区的欧 洲黑杨 的 8 C值 与生长指标虽然也相关 , 达不到显著水平 。在研究植物生长与水分利用效率之间的关系时 , ” 但 必须结合植物
Abta tF l r au sa h n i t gv leo ae s fce c WUE)w r aue 3 lnso ouu src :oi C vle steidc i au f truee in y( a8 an w i eemes rdi 14 c e f p ls n o P
ng a L. ito u e rm i ee tae so rp .W e iv siae h h rceit so C v u n tru ee ce c ir nr d c dfo d f rn ra fEu o e f n e t td t ec aa trsi f8 a ea d wae s f in y g c l i o e er su c s fg n e o re .Th oir8 au f efla ”C v e o ng a L. s b n a t n dv ri l P. /r Wa a u d ie st a gn rm 一3 4 n i y.r i gfo n 0.0%ot 一2 0 %o T e o 7. 2 . h

烃类地球化学

烃类地球化学

烃类地球化学烃类是指由碳和氢元素组成的有机化合物,主要存在于地球上的石油、天然气和煤等矿产资源中。

烃类也是地球化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领域,因为烃类能够提供有关地质历史、地球生命演化以及地质资源形成的关键信息。

下面将介绍烃类地球化学的相关内容。

1. 烃类的化学成分烃类的主要成分是碳和氢元素,普遍含有硫、氧、氮等杂质。

烃类按照碳原子数的不同可以分为烷烃、烯烃、芳香烃、脂肪族化合物、萜烯类化合物等多种类型。

不同类型的烃类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质和地球化学特征,研究不同类型烃类的分布和来源有助于了解地球的演化历程。

2. 烃类在地球上的分布烃类主要分布在地球的岩石中,其中以海相沉积岩和陆相沉积岩为主要的烃类富集层。

烃类在地球上的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因此,对不同类型沉积环境中烃类的分布和组成有深入研究,可以为寻找和探测烃类资源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烃类是地球化学中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其地球化学特征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

下面列举几个常见的烃类地球化学特征:(1)稳定碳同位素特征烃类中的碳同位素组成与碳-12相对含量存在差异,称为稳定碳同位素效应。

烃类中的稳定碳同位素特征可以用于判别物源类型和演化历史,具有重要的地球化学意义。

(2)生物标志物特征生物标志物是指通过分析化石或现代生物样品提取的烃类化合物,具有表征生物来源和生物演化历史的特征。

生物标志物具有物种特异性、来源广泛和稳定性等特征,在石油勘探和环境监测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3)地球化学勘探指标特征在烃类地球化学勘探中,常用地球化学指标来评估烃类富集的有利条件和可能性。

常见的地球化学指标有溶解氧、水素指数、总有机碳含量、烷基化合物比值等。

4. 烃类资源的开发利用烃类是地球上非常重要的能源资源,其开发利用对社会经济和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石油和天然气是世界主要的能源来源,不断开发新的矿产资源和提高开采效率对能源丰富化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在烃类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烃类地球化学的理论和方法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烃类资源的合理开发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碳的同位素原子

碳的同位素原子

碳的同位素原子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碳是一个非常熟悉的元素。

它是地球上最常见的元素之一,也是生命存在的基础。

然而,你是否知道碳还有不同的同位素原子呢?让我们一起来探索一下这神奇的旅程。

让我们了解一下碳的基本特性。

碳是化学元素周期表中的第六个元素,原子序数为6,符号为C。

它有六个质子和六个中子,因此其常见的同位素是碳-12(C-12)。

碳-12是最稳定的同位素,约占天然碳的99%。

它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被广泛用于各个领域,如生物学、化学和物理学等。

然而,碳的同位素并不仅限于碳-12。

还有两种稳定同位素:碳-13(C-13)和碳-14(C-14)。

碳-13相对较少,约占天然碳的1.1%。

它具有一个额外的中子,使得其质量略微比碳-12重一些。

由于这种质量差异,科学家可以利用碳-13来进行各种研究,如地质学和生物化学等。

碳-14是另一种令人着迷的同位素。

与碳-12和碳-13不同,碳-14是放射性同位素,意味着它具有放射性衰变的特性。

它的半衰期约为5730年,因此在地球上的自然环境中只有极小的量。

然而,碳-14在考古学和地质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测量化石和古代物质中碳-14的含量,科学家可以确定它们的年龄。

碳的同位素原子之间的差异给我们带来了许多令人惊奇的发现。

它们不仅可以揭示地球和生命的历史,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然界的运作机制。

无论是在实验室中还是在现实生活中,碳的同位素都在不同领域的研究中起着重要作用。

在这个寻常而又神奇的旅程中,我们深入了解了碳的同位素原子。

从稳定的碳-12到稀有的碳-13,再到放射性的碳-14,每个同位素都有着独特的特性和应用。

它们让我们更加了解了地球的历史和生命的起源。

无论是在实验室中还是在自然界中,碳的同位素原子都在为科学家们带来新的发现和惊喜。

让我们继续探索碳的奥秘,一起追寻科学的边界!。

青藏高原北部植物叶片碳同位素组成的空间特征

青藏高原北部植物叶片碳同位素组成的空间特征

青藏高原北部植物叶片碳同位素组成的空间特征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青藏高原北部植物叶片碳同位素组成的空间特征1. 引言青藏高原北部作为全球上空气最纯净的地区之一,其植被对全球碳循环具有重要影响。

一氧化碳里碳同位素

一氧化碳里碳同位素

一氧化碳里碳同位素一氧化碳(CO)是一种由碳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它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并且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

特别是在碳同位素的研究中,一氧化碳提供了宝贵的信息,揭示了许多关于地质学、化学和生物学的重要知识。

让我们来了解一下碳同位素的概念。

碳同位素是指具有不同质量数的碳原子,其核外电子结构相同。

其中最常见的是碳的两种同位素,即碳-12和碳-13。

在自然界中,碳-12的丰度远远高于碳-13,占据了大约98.9%的比例,而碳-13只占约 1.1%。

这种同位素比例的差异是由于自然界中的生物过程和地球化学过程所致。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始利用碳同位素来研究各种自然现象。

其中,一氧化碳的碳同位素成分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

一氧化碳的来源非常广泛,包括自然界的火山喷发、森林火灾、生物代谢过程以及人类活动中的燃烧过程等。

不同来源的一氧化碳具有不同的碳同位素成分,通过测量样品中的碳同位素比值,可以确定这些一氧化碳的来源和形成机制。

通过对一氧化碳的碳同位素进行研究,科学家们可以追踪气候变化、环境污染以及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等过程。

例如,在研究气候变化方面,科学家可以通过分析大气中一氧化碳的碳同位素组成,了解不同地区的温度变化和降水情况。

此外,一氧化碳的碳同位素还可以用于研究大气污染物的来源和传输途径,以及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碳的转化过程。

除了在环境科学领域的应用,一氧化碳的碳同位素也被广泛用于生物学和地质学的研究中。

例如,在生物学研究中,科学家可以通过分析生物体组织中一氧化碳的碳同位素组成,了解生物进食链的结构和功能。

在地质学研究中,一氧化碳的碳同位素可以揭示地下水来源和流动路径,以及地下油气的生成和迁移过程。

一氧化碳的碳同位素对于了解自然界的各种过程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一氧化碳的碳同位素进行分析,科学家们可以揭示环境变化、生物进食链、地下水和油气等方面的重要信息。

这些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地球的演化和生命的起源,还为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正构烷烃单体烃碳同位素

正构烷烃单体烃碳同位素

正构烷烃单体烃碳同位素正构烷烃的单体烃碳同位素正构烷烃是一种直链饱和烃,其单体烃碳同位素的组成提供有关其来源和降解过程的重要信息。

同位素组成正构烷烃中碳和氢原子的同位素组成由同位素比值表示,例如δ¹³C和δD。

δ¹³C表示¹³C相对于¹²C的丰度差异,而δD表示²H(氘)相对于¹H(氢)的丰度差异。

来源信息不同来源的正构烷烃具有独特的同位素特征。

例如,海洋浮游植物固定的碳往往比陆地植物固定的碳¹³C更丰富。

因此,沉积物中的正构烷烃同位素比值可以指示这些碳源对沉积物的相对贡献。

生物降解信息微生物降解过程会改变正构烷烃的同位素组成。

好氧降解通常会富集¹³C,而厌氧降解则会富集²H。

因此,正构烷烃同位素比值的测量可以提供有关降解途径和降解程度的信息。

地质应用正构烷烃单体烃碳同位素在石油地球化学和古气候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石油成因和相关性:正构烷烃同位素比值可以帮助确定石油的来源地层和相关性。

古气候重建:沉积物中正构烷烃同位素比值的变化可以反映过去气候条件的变化,例如温度和湿度。

化石燃料勘探:正构烷烃同位素比值的分析可以提供有关潜在化石燃料储层的线索。

分析方法正构烷烃单体烃碳同位素比值的分析通常使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进行。

样品首先通过色谱柱进行分离,然后通过质谱仪检测并测量同位素比值。

影响因素正构烷烃单体烃碳同位素组成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生物的来源和生理特征降解过程的途径和程度地质条件,例如温度和压力结论正构烷烃单体烃碳同位素提供有关其来源、降解过程和地质环境的宝贵信息。

通过分析这些同位素比值,科学家可以深入了解化石燃料的成因、古气候条件和地质过程。

c13和c14同位素标记

c13和c14同位素标记

c13和c14同位素标记C13和C14同位素的标记在地球上,有两种碳同位素,分别是C13和C14。

它们在自然界中以不同的比例存在,对于研究古代生物和地质时期的时间尺度具有重要意义。

C13是一种稳定同位素,与普通的碳(C12)相比,它多了一个中子,使得其质量稍微重一些。

C13在大气中所占的比例约为1.1%,而在生物体内的比例则略高一些。

这一特点使得C13成为一个重要的标记物质,在生物和地质学领域广泛应用。

C14同位素则是一种放射性同位素,它与普通的碳(C12和C13)相比,多了两个中子。

由于其不稳定的性质,C14会逐渐衰变,半衰期约为5730年。

这一特性使得C14在考古学和地质学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测量生物体或地质样本中C13和C14的比例,科学家可以推断出样本所处的年代。

在考古学中,通过测量古代生物遗骸中的C14含量,可以确定化石的年龄。

地质学家则可以通过测量地层中C13和C14的比例,来研究地球的演化过程和地质事件的发生时间。

然而,C13和C14同位素的应用也存在一些限制。

首先,测量样本中C13和C14的含量需要使用特殊的仪器和技术,这对于一般的实验室来说是比较昂贵和复杂的。

其次,C14的半衰期有限,对于一些年代较久远的样本,C14的含量可能已经非常低,难以准确测量。

尽管存在一些限制,C13和C14同位素的标记仍然是研究生物和地质历史的重要工具。

它们不仅能够提供有关古代生物和地质时期的时间尺度,还可以帮助科学家了解地球的演化过程和环境变化。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C13和C14同位素的应用也将会更加广泛,为人类认识和探索自然界提供更多的线索。

普光气田天然气组分特征及其碳同位素特征

普光气田天然气组分特征及其碳同位素特征

收稿日期: 200 7- 12 - 22 作者简介: 李玲 (19 82 - ) , 女, 湖北仙桃人, 硕士研究生, 主要从事油气地球化学研究。
2008 年第 4 期 李玲等 普光气田天然气组分特征及其碳同位素特征 1 天然气组分特征 普光气田天然气组分以烷烃气为主, 平均含量 占总体积的 78. 37% , 非烃气体主要为 H 2S、 CO 2 和 N 2。 其中甲烷含量除普 3 井含量较低外 , 其他井甲烷 含量均较高 , 含量主要范围为 72. 67%~ 98. 8% , 平 均 79. 81% 。乙烷含量范围为 0. 02%~ 0. 42% , 平均 含量为 0. 37% , C 2+ 重烃气含量很低。相应的干燥系 数均在 0. 99 以上, 高者近于 1. 0, 属于过成熟干气。 H 2S 含量范围为 6. 89%~ 16. 89% , 平均为 12. 63% 。 除普 3 井外 , 其它各井硫化氢含量比较相近 , 反映了 气藏内部的连通性较好。 虽然近年来在川东北飞仙 关组发现了一批高含硫化氢的天然气田, 如罗家寨、 渡口河、 铁山坡等, 但这些气田的硫化氢含量均低于 普光气田。 碳、 硫同位素等地质和地球化学证据证 实, 川东 北 飞 仙关 组 和长 兴 组 硫 化氢 属 TSR 成 因[ 2- 5 ]。 CO 2 含量主要集 中在 7. 89%~ 15. 45% 之 间, 平均为 8. 71% , N 2 含量 0. 3%~ 3. 21% , 平均为 2. 04% 。 为高含硫、 中含二氧化碳过成熟干气天然气 藏, 区域上形成一个高含硫化氢天然气分布区。 2 天然气同位素组成特征 宣 汉 - 达县地区天然气由于属于干气 , 使 C 2+ 以上烃类的碳同位素测定很困难 , 一般只能测定甲 烷和乙烷的碳同位素, 有的只能测定甲烷。 普光气藏 二十七个天然气样品的同位素组成中 , 甲烷碳同位 素 Δ13C 1 分布较为集中, 主要在 - 27. 0‰ ~ - 33. 7‰ 范围内, 总体平均值 为 - 30. 9‰ , 甲烷碳同位素较 重, 说明气源岩的成熟度很高 , 反映出高演化过成熟 天然气特征。乙烷的碳同位素值 (Δ13C 2 ‰) 分布在 25. 2 ‰~ - 29. 1 ‰之间 , 总体平均值为- 27. 0 ‰。

乙烷碳同位素

乙烷碳同位素

乙烷碳同位素碳同位素是指原子核具有相同质量数但不同的质量的同位素。

在碳同位素中,主要有碳-12,碳-13和碳-14三种常见的同位素。

其中,碳-12和碳-13是稳定同位素,而碳-14是放射性同位素。

乙烷是一种简单的烃化合物,由两个碳原子和六个氢原子组成。

它的化学式为C2H6。

乙烷是一种非极性分子,具有无色、无味和可燃的特性。

乙烷碳同位素主要研究碳-13同位素的分布和比例。

碳-13是一种稳定同位素,其原子核含有6个质子和7个中子,相比较于质子数和中子数都更少的碳-12同位素,碳-13相对较少。

因此,自然界中的碳元素主要以碳-12为主,占98.93%,而碳-13只占1.07%。

这种稳定的同位素比例可以用来分析和研究其在不同物质中的分布情况。

乙烷碳同位素在地球科学和生物学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以下将从地球科学和生物学两个方面介绍乙烷碳同位素的应用。

地球科学领域中,乙烷碳同位素可以用来研究和追踪地球表面和大气中的碳循环过程。

碳循环是碳在地球上不同环境中转化和迁移的过程,对地球气候和生态系统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乙烷在大气中的来源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生物源,即生物体代谢过程产生的乙烷;另一种是非生物源,主要是通过燃烧过程释放的乙烷。

利用乙烷碳同位素的分析技术可以区分和追踪这两种来源,从而了解乙烷的起源和分布情况。

生物源乙烷的碳同位素比例通常较高,因为生物体在代谢过程中会选择较轻的同位素。

而非生物源乙烷的碳同位素比例较低,因为燃烧过程通常是以较重的同位素为主。

通过采集大气中的乙烷样品,并对样品中的碳同位素比例进行测量,可以定量地了解乙烷的来源比例,从而推断大气中不同来源的乙烷的贡献。

此外,乙烷碳同位素还可以用来研究和追溯古气候变化过程。

由于大气中的乙烷源是多样的,包括陆地生物体、海洋生物体、海底和水面沉积物等,它们的碳同位素比例的变化可以反映出不同环境条件下的乙烷生成和释放过程。

通过分析古代大气中乙烷的碳同位素比例,可以推断古气候变化过程中不同地区的生物和非生物源的相对贡献,进而了解古代气候和环境的变化。

准噶尔盆地液态烃分子碳同位素组成特征及其应用

准噶尔盆地液态烃分子碳同位素组成特征及其应用

准噶尔盆地液态烃分子碳同位素组成特征及其应用
丁安娜;惠荣耀
【期刊名称】《沉积学报》
【年(卷),期】1996(14)1
【摘要】本文报导了准噶尔盆地不同地区、不同产层原油和烃源岩样品正构烷烃和类异戊二烯烃碳同位素组成特征。

【总页数】8页(P135-142)
【作者】丁安娜;惠荣耀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18.130.4
【相关文献】
1.准噶尔盆地腹部及西南缘侏罗系烃源岩分子地球化学特征及形成环境剖析 [J], 秦黎明
2.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西斜坡百口泉组含油储集岩分子与碳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意义 [J], 王国彬;王熠;李二庭;李际;黄攀;徐浩;于双;潘长春
3.准噶尔盆地伊犁郁金香稳定碳同位素组成变化特征 [J], 孙惠玲;马剑英;陈发虎;王绍明
4.应用稳定碳同位素组成特征研究环境空气颗粒物中多环芳烃的来源 [J], 彭林;白志鹏;朱坦;徐永昌;李剑;冯银厂
5.页岩气稳定碳同位素组成特征及应用前景 [J], 韩辉;钟宁宁;王延年;黄彩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塔中地区晚寒武—奥陶世碳酸盐岩δ13C同位素组成特征朱金富于炳松黄文辉初广震吕国(中国地质大学北京100083)摘要通过研究、分析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寒武系至奥陶系海相碳酸盐岩的碳、氧同位素组成特征,分析和探讨了影响塔中地区寒武系至奥陶系碳酸盐岩碳同位素变化的原因。

结果表明,寒武-奥陶系海相碳酸盐岩的碳同位素的变化可能与海平面变化有密切联系,在晚寒武世至早奥陶世晚期为一海退期,有机质产率及有机碳埋藏速率的下降导致了碳酸盐岩δ13C 值的降低;而在早奥陶晚期-中奥陶世为一海侵期,有机质产率及有机碳埋藏速率的增加导致了碳酸盐岩δ13C值的增高;晚寒武世至早奥陶世海水中的硫酸盐含量高,硫酸盐细菌的还原作用使有机质氧化,从而导致碳酸盐岩δ13C值降低。

关键词寒武-奥陶系碳酸盐岩碳同位素海平面变化硫酸盐第一作者简介:朱金富,男,1978年生,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在读博士,研究方向:含油气盆地沉积学碳氧稳定同位素是解释碳酸盐岩成因的一种重要的地球化学标志。

同时,碳、氧同位素分析是古环境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手段,它在恢复水体的古温度、古盐度和研究沉积物成岩作用等方面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近年来,有关碳氧同位素与海平面变换的关系的研究备受关注(彭苏萍等,2002年;邵龙义,1999年;李儒峰,刘本培,1996年;刘传联,1998年等)。

本文通过对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寒武系至奥陶系碳酸盐岩中碳同位素的分析,探讨了碳同位素与沉积环境、相对海平面变化及硫酸盐含量的关系。

塔中低凸起位于塔里木盆地中部,北与满加尔凹陷、南与塘古孜巴斯凹陷、西与巴楚低凸起、东与塔东低凸起相接。

东西长约300km,南北宽约160km,面积约4.8ⅹ104km2(图1所示)。

它分为塔中І号断裂构造带、塔中北坡及中央垄断垒带三个构造单元。

塔中地区地层发育比较齐全,除了缺失侏罗系和大面积缺失震旦系外,寒武系至古-新近系均有分布。

图1 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构造位置塔中地区寒武系-奥陶系的岩石类型主要为石灰岩和白云岩两大类型;其次是这两类岩石之间的过度类型;其中寒武系主要以白云岩为主,而奥陶系主要是以石灰岩为主。

所采集的样品主要是区内几口钻井的寒武系-奥陶系的碳酸盐岩,并对不同层位的59个碳酸盐岩样品进行了δ18O和δ13C测定,样品处理主要是采用磷酸法,在DeltaS型质谱仪测定碳氧同位素组成。

所有样品的δ18O和δ13C均为PDB标准给出。

1碳、氧同位素组成特征从已有的样品分析结果来看,研究区四口井(中1、中3、中4、中12井)碳酸盐岩中的δ18O和δ13C具有如下特点(表1):1)研究区碳酸盐岩的δ18O和δ13C值变化范围大,δ13C最小值为-3.253‰,的最大值为1.917‰,而δ18O的变化范围-8.223‰—-3.543‰ (均为PDB)。

正常海相碳酸盐岩的δ13C值变化范围-5‰—+5‰(Schopf,1980;VeizerJ, DemovicR,1974),正常海相碳酸盐岩的δ18O值也近于文献[2](FaureG,1977)。

本区碳酸盐岩氧同位素则明显偏向负值,而碳同位素组成与正常海相碳酸盐岩同位素相近,这主要是因为在成岩作用过程中与孔隙水中的大量的氧同位素发生同位素分馏所致(邵龙义1994),碳酸盐岩中碳的体积远远大于成岩作用过程中与其发生反应的孔隙水中的碳,所以碳酸盐岩的碳同位素基本不受成岩作用孔隙水的影响,基本反映原始岩石的同位素。

2)白云岩的成因类型上,低温萨勃哈、潮上带、汇流渗透、混合水白云石,δ18O值在-6.5—9‰之间;高温埋藏白云石的δ18O为负值,约-5 0‰—-9 0‰(PDB)(邵龙义等,2002)之间。

研究区白云岩的δ18O的变化特征如图2所示,δ18O的变化范围大都在-7—-5之间,由此分析可知研究区晚寒武系-奥陶系的白云岩几乎均经历了埋藏高温白云石化的改造。

图2 白云岩的δ18O的变化特征表1 研究区碳-氧同位素组成特征(中1井,中3井,中4井,中12井)2 碳同位素变化原因探讨2.1 碳氧同位素与古盐度的关系碳氧稳定同位素能反映沉积环境和时间地层界线。

但是,由于δ18O受成岩作用影响明显,一般很难反映原始沉积环境,而碳同位素则受成岩作用影响相对较小,所以可以反映沉积环境变化(彭苏萍等,2002年; 李玉成,1997; 李儒峰,刘本培,1996)。

一般来说,δ13C和δ18O均随介质盐度升高而升高,其中δ13C与古盐度关系最为密切,且受温度影响较小。

Keith和Weber(1964)提出利用石灰岩的δ13C,δ18O区分侏罗纪及时代更新的海相石灰岩和淡水相石灰岩的公式:Z=2.048×(δ13C+50)+0.498×(δ18O+50)式中δ13C和δ18O均用PDB作标准。

当Z值大于120时为海相石灰岩,Z值小于120时为淡水石灰岩。

由于古代碳酸盐岩形成后,其碳同位素难以交换而使其δ13C值较为稳定,并且Z值主要取决于δ13C,所以仍可以用Z值来大致判断样品形成时的介质盐度的相对变化。

δ13C和Z值越大,反映其沉积介质盐度越高。

从表1可看出,塔中地区寒武系-奥陶系碳酸盐岩样品δ13C为-3.253‰-1.917‰之间,其Z除个别样品外,均大于120,反映了寒武系-奥陶系碳酸盐岩都是在稳定的海相环境中形成;这与本区碳酸盐岩中三叶虫、海百合等化石所指示的正常海相环境一致(如图3)。

图3 奥陶系古生物发育多样度2.2海平面变化对碳同位素的影响一般来说,地质历史中海洋碳酸盐的δ13C的变化与同期有机碳埋藏速率的变化密切相关,有机碳中往往富集较轻的碳同位素12C,因此当有大量有机碳快速埋藏时,这些有机碳会从自然界碳库中吸取过量的12C,使得自然界碳库中的13C相对富集,与之平衡的海水中的无机碳的13C也随之富集(邵龙义、JonesTP,1999),相应的海水中沉淀出的碳酸盐岩,其13C 也相对富集,即δ13C相对升高。

因此, 海相碳酸盐岩δ13C出现的高值期往往是有机碳得以快速埋藏的时期。

而海洋中有机碳的埋藏速率明显受海平面变化的控制(田景春、曾允孚,1995;沈渭洲、方一亭等,1997),海平面上升期,一方面导致有机碳的埋藏速率增加,另一方面使得古陆氧化面积减小,因剥蚀而带入海洋的有机碳的量也随之减少,从而导致溶于海水中的CO2富13C,与之平衡的碳酸盐岩的δ13C值亦相应增高(李玉成,1998; 李儒峰、刘本培,1996)。

反之,在海平面下降期,大陆面积增大,由于氧化剥蚀进入海洋的有机碳的数量增加,同时,海洋中的有机质埋藏速率降低(BaudA、MagaritzM、HolserWT,1989),结果造成大量的12C进入海水,与碳酸盐发生分馏作用,使得海相碳酸盐的δ13C值降低。

从这一方面看,海相碳酸盐岩的δ13C演化与海平面升降亦有着密切的关系.通过对研究区碳酸盐岩样品的δ13C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从晚寒武世至早奥陶世,区内碳酸盐岩的δ13C值由-1.229‰下降到-3.252‰(图5),平均值从-1.62‰变为-1.93‰(表2),而此期即为一海退期,沉积环境从早寒武世早期的以硅藻岩为代表的深水盆地、早寒武世中晚期局限台地云坪至晚寒武世蒸发盐台地膏盐泻湖;海平面下降期间,海洋生物因生存空间缩小而减少,有机质产率下降,大量富12C的CO2和HCO3-未被利用,同时有机质氧化速度因海平面下降而增加(BaudA,MagaritzM,HolserWT,1989),产生更多的富12C的碳酸盐组分,从而导致这一时期沉积的碳酸盐岩的δ13C值从高变低。

自早奥陶世晚期-晚奥陶世晚期,研究区δ13C逐渐回升, δ13C从-1.934‰至0.906‰,此期恰为一海侵期,早奥陶世晚期演变为开阔台地环境,局部发育台内浅滩环境,海平面上升时期,生物繁盛,生物因新陈代谢作用而不断从海水中提取12C,并以有机质形式保存在海底沉积物中,造成有机质产率增加,同时,由于海水加深,有机碳受氧化作用影响减少,从而导致此期形成的碳酸盐岩具有较高的δ13C值。

从研究区有限碳酸盐岩样品的δ13C变化特征分析,寒武—奥陶纪碳酸盐岩的δ13C演化与海平面的升降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如图4所示).图4 中41井寒武至奥陶系碳酸盐岩δ13C值变化与海平面升降关系图表2 研究区碳酸盐岩δ13C统计结果2.3海水硫酸盐含量对碳同位素的影响研究区寒武系-奥陶系的大部分样品δ13C值均显示出明显的负偏移(如图5所示),多分布在-0.027‰~-3.3‰,中奥陶世大部分样品的δ13C值均显示出明显的正偏移(如图6所示)。

对这些样品进行详细分析之后,认为碳酸盐岩的δ13C值除与海平面变化所引起的有机碳埋藏速率变化有关外,海水中的硫酸盐含量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TalbotMR,KeltsK,1990;刘传联,1998),晚寒武世晚期和早奥陶世晚期沉积时期,海水硫酸盐含量高,硫酸盐细菌的还原作用使有机质氧化,将大量富12C的CO2和HCO3-释放于水中,致使非生物成因的碳酸盐富12C,δ13C值偏负。

例如塔中1井4150m-4222m,和4400m一4414m井段等,常有泥质沉积物和石膏伴生,说明了当时海水富含硫酸盐;中4井寒武系发育300m厚左右的浅灰色、灰白色、褐色云质膏岩,云膏岩,也充分说明了但是海水中富含硫酸盐。

图5 碳酸盐岩δ13C同位素数值的分布特征图6 中奥陶世δ13C同位素数值的分布特征3 结论1)塔中地区寒武-奥陶系碳酸盐岩样品δ13C值为-0.35%~+0.34%,δ18O值为-1.96%~-0.04%,其Z值除个别样品外,均大于120,反映出研究区寒武-奥陶系碳酸盐岩都是在海相环境中形成的。

2)海平面升降变化影响着δ13C值的变化,晚寒武世至早奥陶世为一海退期;早奥陶世晚期-中奥陶世晚期为一海侵期。

通过对δ13C变化特征分析,发现寒武—奥陶纪碳酸盐岩的δ13C演化与海平面的升降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3)海水中的硫酸盐含量也是影响δ13C值的一个重要的因素。

海水硫酸盐含量高,硫酸盐细菌的还原作用使有机质氧化,将大量富含12C的CO2和HCO3-释放于水中,致使非生物成因的碳酸盐富12C,从而造成碳酸盐岩的δ13C过低.参考文献:[1] 彭苏萍等:塔里木盆地C--O碳酸盐岩碳同位素组成特征.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2,31( 4):353-357.[2] 邵龙义,JonesTP.桂中晚二叠世碳酸盐岩碳同位素的地层学意义[J].沉积学报,1999(1):84-88.[3] 田景春,曾允孚.贵州二叠纪海相碳酸盐岩碳、氧同位素地球化学演化规律[J].成都理工学院学报,1995(1):78-82.[4] 沈渭洲,方一亭,倪琦生,等.中国东部寒武系与奥陶系界线地层的碳氧同位素研究[J].沉积学报,1997(4):38-42.[5] 李玉成.华南晚二叠世碳酸盐岩碳同位素旋回对海平面变化的响应[J].沉积学报,1998(3):52-57.[6] 李儒峰,刘本培.碳氧同位素与碳酸盐岩层序地层学关系研究——以黔南马平组为例[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1996,31(3):261-266.[7] 刘传联.东营凹陷沙河街组湖相碳酸盐岩碳氧同位素组分及其古湖泊学意义[J].沉积学报,1998(3):109-114.[8] 黄思静.上扬子二叠系——三叠系初海相碳酸盐岩的碳同位素组成与生物绝灭事件[J].地球化学,1994(1):60-67.[9] 邵龙义.碳酸盐岩氧、碳同位素与古温度等的关系[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1994,23(1):39-45[10] 刘克奇,刘玉魁等.里木盆地塔中地区古生界油气成藏体系. 新疆石油地质,2004,25(6):599-602[11] VeizerJ,DemovicR.Strontium as a tool for facies analysis[J]. Journal of SedimentaryPetrology,1974,44:93-115.[12] FaureG. Principles of isotope geology[M]. NewYork: John Wileyand Sons.1977,46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