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教育的思考 论文
浅析中国教育论文
![浅析中国教育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509be0e9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28.png)
浅析中国教育论文新中国教育走过了艰难曲折的六十个春秋,走到了今天。
有一个关键问题我们始终不愿意面对,那就是中国教育的发展究竟与教育本质和教育理想逐步接近还是越来越远?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浅析中国教育论文,希望大家喜欢!浅析中国教育论文篇一《关于中国教育改革的思考》摘要:本文针对教育改革的现实问题,通过深入比对、客观分析和对教育改革的行动反思,探寻我国教育改革的瓶颈所在,提出了引发思考的观点。
关键词:中国教育改革教师素质教育制度教材内容评价体系新中国教育走过了艰难曲折的六十个春秋,走到了今天。
有一个关键问题我们始终不愿意面对,那就是中国教育的发展究竟与教育本质和教育理想逐步接近还是越来越远?毋庸置疑,新中国教育随着时间的推移、经验的积累和教训的汲取在逐步发展变化,而且这种变化更多的是在向思维的多元化和行为的多样化发展。
然而,这种发展是否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进步还不能完全肯定。
我之所以这样认为是基于当代教育的功效与它的过去相比在逐步退化,因为在学生成长、教育本身及社会现状等环节所反映出的与人的教育有关的诸多问题,越来越显著地映射出中国教育的乏力与无能(它本应该是强有力的)。
并且这一退化影响到的不仅仅是学生的成长和教育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已经深度波及了社会与民族的发展。
所以,当教育对人的成长、社会发展促进不大的时候,我们应该审视教育的成败与得失,而且从中有所收获,进而有所行动。
因此,我认为,中国教育改革的流程首先应该是思想理念的改革;其次是教育制度的改革;最后才是行为的改革。
而改革的思路首先应该明确和正视存在的现实问题;其次要寻找和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最后才是研究和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
与此同时,要避免步入一种极为普遍的误区,即视硬件建设为教育发展的重点和关键。
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发展和发展的潜力在于软件的建设与发展,而经费投入和硬件建设并不是重点。
创办了日本第一所大学的福泽谕吉,是当代日本民族的灵魂人物。
目前日本钞票最大面额是一万日元,而该钞票上面的头像不是天皇,也不是其他政治或军事人物,却是福泽谕吉。
论中国教育议论文(精彩7篇)
![论中国教育议论文(精彩7篇)](https://img.taocdn.com/s3/m/0617a421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d2.png)
论中国教育议论文(精彩7篇)论中国教育议论文篇一对于一个人,一个家,一个社会,乃至一个国家,对于学生的教育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中国是一个大国,不能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作为行动口号,而忽视对学生的教育。
当然,也不能说中国不重视教育。
现实是很残酷的,学校老师和家长喜爱的不过的是一些所谓的“好学生”——成绩很高的一类学生,却恰恰忽视了其他的学生。
而好学生在一所学校中的总人数占十几分之一,甚至几十分之一。
每个学生都是祖国的花朵,这句话不应成为空话。
我认为:每个学生都需要老师同样的关爱。
每个老师都会说:我爱每个学生是一样的。
可真正做到样的老师却少之又少。
对于那些所谓的“好学生”,老师总是眉开眼笑,不停地“开小灶”;而对于那些所谓的“差生”,老师不是横眉冷对,就是熟视无睹。
亚里士多德说过:学生本来就有一切知识,学校的教育并不是知识的来源,学校的作用只是将学生已经具备的天才激发出来。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特长,作为一个老师,应用“因材施教”的方法去教学生,所有的老师都知道这一方法,但却很少有人做到。
我们国家的教育不应成为一种“教育模式”,我们的思维也不应成为一种“思维定式”。
现在是21世纪初期,中国正在实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不希望我们国家的学生成为初级阶段的试验品。
每个学生都应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论中国教育议论文篇二雪化了是什么?是春天!不,是泥水。
——题记记着有这样一个外国的趣味题,在一个雨雪交加的夜晚,你驱车回家时,看见路旁有三个可怜人,在风雪中簌簌发抖:一个是病得奄奄一息的老太太,一个是救过你小命的医生,一个是你的梦中情人,你的车只能载走一个人,那你会先载哪个呢?有人选了老太太,说生死攸关,非同儿戏;有人选了医生,说救命之恩,不能不报;有人选了梦中情人,说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每个答案都有各自的道理。
可答案却是,把车子借给医生,让医生载着老太太去医院,然后和自己的梦中情人,在风雪夜一起等公交车。
当我们都在绞尽脑汁地想着选哪一个更好,但是这个题的答案却仿佛转了一个弯,表达了爱心,回报了恩情,还能和梦中情人漫步。
我国的教育现状议论文
![我国的教育现状议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7ef3f8ee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ba.png)
我国的教育现状议论文5篇我国的教育现状800字(一)二十一世纪悄然翻开行的篇章,中国将如何面对新世纪的挑战和机遇?我们党高瞻远瞩地指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早在1977年9月,邓小平刚刚复出就深谋远虑地把教育问题突出地提到全国全党人民面前,语重心长地说:“不抓科学,教育,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
1 到1985年5月,又提出:“现在小学一年级的娃娃,经过十几年的学校教育,将成为开创21世纪大业的生力军”。
2 今天的教育就是明天的政治,明天的经济。
可以这么说,教育乃立国之本。
因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投入到国民建设的各行各业中去,才能实现国家的繁荣与富强。
在21世纪这个号称信息,知识的时代,不重视教育民族只能等待的淘汰的命运。
然而今天的中国,高考已经俨然成为一场声势浩大的社会仪式,每年的高考新闻总是饶有趣味地制造着新的舆论场。
家长孔庙烧香祈求孩子高分,高三女生喊楼“邀睡”减压,衡水二中“高考誓师大会”激情上演,为让迟到女儿进场考试母亲甘愿下跪……在现实环境下,这些新闻迫使人们去反思些什么,但似乎又有其合理的一部分,因为高考为大,一切逻辑为高考让路。
”我们要千方百计,在别的方面忍耐一些,甚至于牺牲一点速度,把教育问题解决好”。
3 “各级党委和政府,对教育工作不仅要抓,并且要抓紧、抓好,严格要求,少讲空话,多干实事。
”4通过高考改变命运,这依然是绝大多数中国孩子的必经之路。
高考创设了一个耐人寻味的特殊情景,因为那里安放着难以抹去的故事和细节,而且浓缩了“中国式奋斗”的全部精髓和灵魂。
十年磨一剑,只为在这个六月“一考定乾坤”。
在由“竞争”二字所诠释的逻辑体系中,高考是举起生命重托的最佳路径,“黑色六月”成为一种恒定而牢固的社会现象。
竞争,不单单是高三学生的血酬定律,更是被早早地推向了中学、小学,甚至幼儿园。
由高考卷起的这场竞争注定是深远的,是彻底的,是社会性的。
它悄无声息地接管了应试教育的全部逻辑,所有关于素质教育的美丽愿景被狠狠地打入冷宫,动弹不得。
关于中国教育的一些看法
![关于中国教育的一些看法](https://img.taocdn.com/s3/m/c4d3880d79563c1ec5da716a.png)
关于中国教育的一些看法某指导老师刘燕关于教育的讨论成为近几年来社会的热点话题之一。
事实上,从近两年的发展趋势来看,这些讨论没有什么结果,更不会改变中国教育的现状。
甚至可以说,我们的教育越来越偏离正确的轨道。
但是我还是想站在一个中国人的角度,一个即将毕业的大学生的高度,去谈一谈我对中国教育的一些看法。
其实什么是中国教育?中国教育是博大精深的、中国教育是源远流长的、中国教育是传统的,我不是很想应和这样的大道理。
没错中国教育很大,所以依我个人来看对中国教育是看不全的,那我就简单来谈谈,中国教育对当代人的一些影响,和我对中国教育中存在问题的看法。
文化积淀是教育有利的土壤,当然对于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国来说,拥有这样厚重的文化底蕴是无可厚非的,其实这正为教育提供了非常良好的土壤。
我们从过去中提炼教训,从教训中成长,谁能说这不是教育的真正意义。
但是为何当下的中国教育却如此令人担忧呢?现在的我们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好的养分,也与时俱进的接纳了西方外来文化的熏陶,如此中西合并式的教育模式应该是优秀的,可是为什么中国教育事业却停留在“高考”模式止步不前?其实我们忘记了一件很重要的事,那就是摒弃,历史中有成就也会有教训,我们吸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养分的同时,也吸入了传统文化中的病毒。
“十年寒窗,一朝中榜”的科举制度是我们现代教育所批判的,但是我们又在另一个角度继承了它,“中考”“高考”成为多少莘莘学子和家长的成功梦。
现代教育解放了“八股文”,也解放了学者的头脑和双手,我们把世界观从局部放大到整体,把理论联系上实际。
但是“考分”又开始决定一个学者的前途与命运,这无疑又用一根无形的绳子将学者的大脑与双手,绑回了书桌前课本上。
此番阐述我并非完全否定了“高考”对中国教育事业的意义,只是什么扭曲了原本教育的初衷?当今社会已不是过去,物质世界日益庞大的今天,物欲横流。
当然人终究是人,是人就有人性的弱点,功利所指之处人心所向。
不是教育体系变质了,而是我们的世界变了,我们参与教育的人变质了。
中国教育存在的问题论文范文
![中国教育存在的问题论文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d17bd0ab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bc.png)
中国教育存在的问题论文范文中国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一、引言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教育资源相对不足的国家,教育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素质的提高,中国教育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然而,我们也需要正视并解决当前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以进一步推动教育事业向更高水平发展。
二、基础教育问题1.学习压力过大我国基础教育普及程度高,竞争激烈。
因此,在小学和初中阶段,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学业压力。
过度强调分数和应试能力使得许多孩子缺乏充分的时间参与其他活动,既不利于全面发展也容易导致焦虑等心理问题。
2.课外负担过重除了正常课程外,中国学生还必须参加大量额外辅导班和各类培训机构。
这种过度强调课外负担不仅增加了家庭经济负担,也限制了孩子们的自主选择和兴趣发展。
三、高等教育问题1.人才培养模式需改革目前,中国的高等教育仍然过分注重学科知识的灌输,缺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这导致了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的就业竞争力不足。
2.职业教育发展不平衡面对国家产业结构升级要求和人口红利消失,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当前职业教育发展不平衡,很多地区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
四、解决问题的途径1.减轻基础教育压力政府应该适度减轻小学和初中阶段学生的课程负担,加强素质教育和体育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发展机会。
同时,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正确面对挫折和压力。
2.优化高等教育体系高等教育机构应将课程设置调整为更加综合性、实践性和选择性,并通过校企合作、实习实训等方式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加大对科研与创新的支持,鼓励教职员工开展科学研究。
3.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加强职业教育与相关行业的联系,建立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培训的机制。
同时,更新职业教育课程设置,根据市场需求和技能要求调整专业设置。
五、结论中国的教育问题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通过减轻基础教育压力、优化高等教育体系和推进职业教育改革等措施,我们可以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并促进中国教育事业向更高水平发展。
论中国教育现状的论文
![论中国教育现状的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00504f6d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25.png)
论中国教育现状的论文推荐文章探析中国教育现状的相关论文热度:中国教育现状问题浅议论文热度:中国教育现状的研究分析论文热度:入党转正志愿书最新范文热度:领导七一建党节讲话稿精选热度: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教育的发展程度直接影响到国家和人民的发展前途和竞争力。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论中国教育现状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论中国教育现状的论文篇一《中国教育现状与原因分析》【摘要】本文对当前中国教育现状进行反思,认为中国目前的教育在教育观念、教育价值、教育实施等方面存在问题,并从社会、学校、家庭等方面对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建议。
【关键词】教育问题原因一、引言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教育事业有了巨大发展。
然而,和发达国家相比,和中国经济大国地位和构建自主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相比,中国的教育还存在不少的严重问题(杨德广,2012)。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教育的发展程度直接影响到国家和人民的发展前途和竞争力。
未来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培养需要通过教育。
中国的发展令世界瞩目,中国越是发展,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就越突出,就越需要我们重新审视中国目前的教育。
二、存在的问题(一)传统的教育理念根深蒂固传统教育以“教师、课本、课堂”为中心,教师是绝对权威,教师扮演“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
这种“满堂灌”的教学方法,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学生成为“记忆的容器”。
枯燥的内容,乏味的教学方式,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从而把学习当成一种负担。
教师中也有“一本教案连用多年”的现象,部分教师的教学理念没有及时更新,教学只是机械地重复以往的内容,教学方法单一,年复一年。
(二)教育价值取向工具化、功利化在这个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教育的内在目的被外在目的僭越,教育的“速成主义”“功利主义”愈演愈烈,并与传统的“唯功名”的教育观念达成内在一致。
教育功利主义的价值取向,把教育置于一种外力的惯性漩涡之中。
中国式教育的作文800
![中国式教育的作文800](https://img.taocdn.com/s3/m/7849bacc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f3.png)
中国式教育的作文800
中国式教育。
中国式教育一直以来备受争议,有人认为其注重应试教育,忽视学生个性发展,有人则认为中国式教育在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学习能力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
无论如何,中国式教育都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
中国式教育的特点之一就是应试教育。
在中国,学生从小学开始就要面对各种
考试,特别是高考。
学生们要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所以他们不得不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备战各种考试。
这种应试教育的模式,使得学生们缺少了很多课外活动的时间,也缺少了锻炼自己兴趣爱好的机会。
而且,这种应试教育也会导致学生们只注重应试知识的掌握,而忽视了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另一方面,中国式教育也有其独特的优势。
中国式教育对学生的基础知识要求
很高,这就要求学生们必须扎实地掌握各种学科的基础知识。
这种教育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一般来说在基础知识上都有很好的掌握,这为他们将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而且,中国式教育也注重学生的纪律性和责任感,这些都是对学生个性培养的重要一环。
总的来说,中国式教育有其长处也有其短处。
我们应该客观地看待中国式教育,既要发扬其优点,又要克服其缺点,努力为学生们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
中国式教育_初二议论文900字
![中国式教育_初二议论文9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3ce02e57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99.png)
中国式教育_初二议论文900字
随着中国国力的不断增强,中国式教育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然而,对于中国式教育,人们的看法并不一致:有人认为其优点明显,有人认为其存在弊端。
本文将从优点和
弊端两个方面谈一谈自己对中国式教育的看法。
对于优点,首先,中国式教育重视基础知识的铺垫,这样可以让学生打好基础,为以
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中国式教育注重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让学生能够将所学
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
最后,中国式教育对学生的纪律要求严格,能够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使其在以后的发展中有很大的优势。
但是,中国式教育也存在一些弊端。
首先,教育注重的是分数和排名,忽视了学生的
个性发展,导致了学生从小就缺乏独立思考和自由发挥的能力。
其次,中国式教育太过依
赖课本和老师,课本和老师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缺乏创新能力。
最后,中国式教育过于注重
理论而缺少实践,使学生对一些实际问题缺乏解决的能力。
因此,我认为,中国式教育需要改进。
一方面需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鼓励学生自
由发挥,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另一方面,应该更多地注重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
高自己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学生的思考能力也非常重要,在教育中应该注重培养学
生的思维能力,让他们从小就养成独立思考和创新的习惯。
综上所述,中国式教育存在优点和弊端,需要我们在发掘和利用好其优点的同时,加
以改进和完善,逐步朝着更加具有人文关怀、注重学生发展的方向进行发展。
只有这样,
才能让中国式教育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国家和社会。
中国教育之我见论文
![中国教育之我见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f1f734244b73f242336c5f93.png)
中国教育之我见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教育事业也在不断取得长足进步,培养出了一批批高素质人才。
然而,也正是由于我们需要更多的人才,众多的院校不断扩招,学生人数不断增大,竞争日渐激烈。
学生的压力不断加重,尽管我们在不断推行并落实素质教育,但是竞争不减则压力不退。
并且,我们能不能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也是个未知数。
就目前来看,中国的教育基本上有两大块,一块是家庭教育,一块是学校教育。
家庭教育,是很早就推行并倡导的,但是在近些年才不断突显出其重要作用。
然而在中国的很多地区,家庭教育却走向了两个极端。
一个极端基本集中在大中城市。
随着家长素质的不断提高,众多家长越来越重视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也越来越先进。
然而,如何合理利用家庭教育来帮助孩子成长、成才却无一定论。
这也导致不少家长过分重视家庭教育,过于看重家长对孩子的影响,我们可以说这是一种溺爱,但这种溺爱却不一定孩子们想要的。
各种补习班,各种家教,我们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个全才,可是他们真感兴趣吗?这些都是他们想要的吗?不一定。
当然,家长也有苦衷,自家孩子不学,别人家孩子学,不就落后了?将来拿什么跟别人竞争?家长与孩子的矛盾也就出来了。
何不想办法让孩子感兴趣?何不也听听孩子的想法?或许对家长、对孩子都会好一点。
我们经常会说,孩子们懂什么啊?未来的路还是要我们帮着规划才好。
可我们设计的道路一定是孩子喜欢的吗?一定适合孩子的发展吗?我们足够了解孩子吗?很少有人答得上来。
与其说我们在帮助孩子规划人生,倒不如说我们在根据自己的意愿来修剪一个盆景。
有多少孩子喜欢做父母的盆景呢?叛逆很可能因此被加剧。
孩子不听话,或许是家长不懂在先。
多跟孩子沟通、交流或许会使得家庭教育更好地发挥其作用。
另一极端的家庭教育存在于中国的部分农村,也就是基本上没有家庭教育。
所谓的家庭教育也就是供孩子上学,让孩子吃好、穿好,等等。
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经济发展的滞后,在这些地区的家长们不得不先考虑孩子的物质保障,导致外出务工人员数量庞大,留守儿童无人看管,或者由其爷爷奶奶看管,对孩子的教育也就淡化许多,甚至导致部分孩子对学业失去信心而辍学。
中国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
![中国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e344cf05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da.png)
中国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中国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信仰着教育事业是发展的基石,也是未来有前途的国家的必备之一。
自1978年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教育大幅发展,伴随着快速的经济发展,设施、师资、教材、课程和教学技术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然而,近年来,学生的素质并没有随着这些重大的进步而显著提高,教育质量成为各界热议的问题。
因此,在此写下一个探讨中国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的文档。
一、问题1.1 教育不公平教育不公平是一个典型的问题,这是由于中国巨大的经济差距和地区差异所造成的。
城市和发达地区的教育制度和教学资源更加完善并且质量更高,在一定程度上,城市和发达地区的学生比农村地区的学生有着更好的教育资源,故而能够得到更为全面的教育培养和更高的教育质量。
相反,农村学生因为经济和地区限制而无法获得同样的资源和机会,很难被全部覆盖,这导致许多孩子在教育和职业道路上的机会缺失。
1.2 教育质量除了教育不公平,教育质量问题也日益受到了广泛关注。
这主要是因为教学条件和方法的标准化、升级和改进不够。
即使是在城市和资讯丰富的地区,仍然有很多师资力量薄弱,教学方法不合理和错误甚至教材过时的情况。
不仅如此,对于职业教育的培训普及程度也很低,很多本应该被掌握的技能和职业技巧还有待补充。
因此,达到广泛的教育和培训目标,仍然需要更加努力和针对性的改进。
1.3 考试制度问题中国的考试制度对于学生的发展并不尽善尽美,普及的教育和培训创造出了很多的考试压力和强制性的规定。
高考政策的影响更是无处不在,它常常被认为是一个没有探究人才潜力的工具,而是许多家长和学生拿来参照行动的比赛,因此往往只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而忽略了其他关键元素的影响。
二、对策2.1 平等教育解决教育不公平问题的方法是提供更公平和完整的教育资源,为所有学生创建一个公正的和合理的机会。
这包括思想和资金等多方面的投入。
教育投资应特别关注经济薄弱学生的需求,为贫困县属、偏远地区、贫困家庭的孩子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支持。
我国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论文
![我国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28ba4def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2e.png)
我国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论文我国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引言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的核心因素之一。
作为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教育的发展对于我们的国家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尽管我国教育已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仍然存在一些主要问题需要解决。
本文将探讨我国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相应的对策。
主要问题1. 教育资源分配不平衡由于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间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衡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些发达地区的学校虽然拥有优质的师资力量、教学设备和资源,但落后地区的学校却面临着师资力量紧缺、教学设备陈旧以及资源匮乏的困境。
这导致了贫富地区之间教育的不平等,增加了贫困地区孩子接受优质教育的难度。
2. 教育内容与社会需求脱节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日益多样化和复杂化,但我国的教育体系仍然停留在传统的知识灌输模式,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许多学生在离开学校后发现自己缺乏面对社会复杂问题的能力,这导致了人才的流失和浪费。
3. 教育评价过于功利化近年来,随着升学率的不断攀升,教育评价体系也越来越功利化。
应试教育模式导致了学生疲于应付各种考试,课堂教学也更多地注重应试技巧而非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这不仅限制了学生的创造力和兴趣发展,也造成了教育不公平现象的存在。
对策1. 教育资源优化配置政府部门应该加大教育资源的投入,并合理配置资源,保障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公平的教育机会。
通过加强学校间的教育资源共享,改善和完善农村地区的教育设施和教师队伍,为农村地区学生提供与城市学生同等水平的教育。
2. 教育内容更新与多元化更新教育内容,将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纳入教育重点,鼓励学生动手动脑、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倡跨学科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知识和能力,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3. 评价体系改革教育评价应该更加综合和多元化,不仅仅侧重智力因素的考量,还要注重综合素质的评价。
鼓励学校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课堂表现、学生实践活动、综合素质评估等,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高中生议论文范文:论中国教育体制
![高中生议论文范文:论中国教育体制](https://img.taocdn.com/s3/m/6134a72f8e9951e79b8927a5.png)
论中国教育体制从古至今中国一直是十分重视教育的国度,中国教育体制意义深重,并非三言两语可以表达的。
——题记四校联考的硝烟已经逐渐散去,曾经那些迷茫的面孔正在一天天恢复平静,脸上的阴云正在逐渐散去,前方优秀的同学保持着自己良好的竞争状态,靠后的同学有的被惊醒,正在奋起直追,另一部分则在继续沉沦。
每一个人都在为自己的分数和名次而拼命,因为那是学生任务完成情况的体现,再则是为了可以上更好的大学,老师看分数,家长看分数,高校也要看分数,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口号已经被架空,实际情况就是:“你的分数高,那么你就是个人才。
综合实力优秀分数没有达到标准?那对不起你只能靠边站了。
”我们就像机器一样每天机械的运作着,虽知疲倦,却又不能知疲倦,国家下达的对学生作息时间的文件更像是一纸空文,根本没有落实,平时我们总是抱怨学校不按规定办事,减少我们的假期,其实,静下来想想,真的不能怪学校,在竞争如此激烈的中国,仅仅十几亿的人口就让人汗颜,适者生存的社会绝不会停下来等某个人,跟不上社会的脚步就只能被淘汰。
我国的教育制度确实太僵硬。
而且高考非常让人无语,先不说地方招生分数差异的问题。
光是一大堆加分就让人脑大,少数民族能加分,为了计划生育又加分,三好学生还加分,加来加去,最不公平的还是高考。
但毕竟生活在这个国度,我们只能学会去适应,因为人不能改变社会,你不能让社会来适应你,只有你去适应社会高考的道路就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我们所能做的,只是力争自己可以踏过这人生转折点的独木桥,只能力求自己不成为那个被挤掉的人。
中国的教育是面对大多数学生,不否认这种“广泛”的教育尺度或者方法会埋没一些所谓天才学生,如韩寒这样的少年,但,教育的原则是教会大多数的学生,而不是只教成你一个韩寒。
很多同学抱怨很多课程没有用,但是还设置了。
其实,这个是学生没有注意到,这些课程的重要性。
在人生中,很多的知识是一定要学习的,只不过是学习时间和空间上的一个先后的问题。
中国教育存在的问题论文题目
![中国教育存在的问题论文题目](https://img.taocdn.com/s3/m/9f21501d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8e.png)
中国教育存在的问题论文题目中国教育存在的问题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教育一直被视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古代,中国历朝历代都非常注重教育,不少优秀的教育家、思想家、学者都出自中国。
在现代,中国的教育水平虽然得到了长足的提高,但是依然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将探讨中国教育存在的问题,并从其根源入手,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
一. 教育机会不均教育机会不均是中国教育中最大的问题之一。
随着中国城乡发展不均的现实,城市的教育资源显然比乡村的丰富很多。
在城市,学校不仅数量多,而且教学质量也较高,学生获得的教育资源也丰富多彩,能够接触到更多的知识和信息。
然而,在乡村,尤其是一些偏远的贫困地区,由于教育资源匮乏,学生的教育水平和文化素质往往低于城市学生。
这种不公平的现象,限制了贫困地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同时也使得城乡之间的教育差距越来越大。
为了解决教育机会不均的问题,政府可以加大对贫困地区教育的投入,提高乡村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师资力量。
同时,可以推动教育资源的共享,通过互联网等方式,向乡村学校和学生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
二. 教育质量参差不齐即使在城市,教育质量也并不均衡。
有些学校的教学水平高,有些学校则存在质量问题。
而且,教育质量与教师的素质和管理水平息息相关。
很多学校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有待提高,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
另外,一些地方政府为了减轻学生负担、降低升学压力,采取“减负”政策,但在实施过程中可能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用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们更愿意学习,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
除此之外,教师们需要不断进修和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同时学校管理者也需要加强对教育教学工作的管理和监督。
三. 教育与实际需求不匹配许多人认为,目前人力资源市场的供需状况并不十分乐观,一些企业招聘的人才在实践中无法胜任操作。
而有些学生则因为教育方向的选择不当,面临就业难题,甚至影响未来职业发展。
因此,教育和实际需求不匹配的问题,已成为中国教育的重要矛盾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中国教育改革的思考之高等教育“去行政化”的思考内容摘要: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教育改革的意义重大。
高校行政化是目前我国高校治理改革的焦点与难点。
高等教育行政化危害严重,不仅危害学术生态,还滋生腐败问题,加大了教育成本,使学校教育缺乏特色,缺乏自主性。
高校行政化既是历史传统影响的结果,又是当前社会制度的产物。
其历史必然性和现实适应性昭示,高校行政化转型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其次要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要提升高校的办学自主权,同时要营造良好的学术生态环境。
高校行政化转型的最终目标是改善和提高高校的学术自由和大学自治的能力。
关键词:教育“去行政化”教育资源分配教育腐败教育体制办学自主权法律法规学术Abstract: Education is the foundation. Education reform is significant. Is currently the focus of the university administration and the difficulty of university governance reform. Serious harm to the administr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not only academic ecological harm, but also breed corruption, increase the cost of education, lack of features make school education, the lack of autonomy. The results of both the history and tradition university administrative influence, but also a product of the current social system. Its historical necessity and practical adaptive clear, the university administration transformation we must first change the educational concept, and secondly to improve relevant laws and regulations to enhance the university's school autonomy, while necessary to create a good academic environment. The ultimate goal is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administration of universities to improve and enhance the ability of academic freedom and university autonomy of universities.Keywords: Education "to the Chief"; Distribution of educational resources; Education corruption; Education system; School autonomy; Laws and regulations Scholarship近年来,教育问题是中国社会关注的重点问题,而教育问题的核心又越来越集中指向教育行政问题。
尤其是大学教育行政问题,更是近年来中国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也是学界研究的热点。
行政化源于“科层制”的管理体系,科层制又称官僚制。
所谓大学“行政化”是指以官僚科层制为基础特征的行政管理在大学管理中被泛化或滥用,即把大学当做行政机构来管理,把学术事务当做行政事务来管理[1]。
亦即大学行政管理中“行政过度和滥用”,从而使得大学学术权力边缘化,学术地位弱化,以及产生的一系列问题。
一、中国教育‘去行政化”研究的缘起近年来,围绕中国教育问题,中国各界人士展开了深入思考,结论越来越集中指向一个核心问题:教育行政化问题。
人们大都共识:教育行政化是中国教育发展过程中诸多弊端之症结。
温家宝总理近年来先后四次看望钱学森,并发出了“钱学森之问”:“中国为什么培养不出创新人才”。
①温总理发表了署名文章《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和《教育大计,教师为本》的谈话。
2010年初,温总理连续召开五次座谈会,畅谈教育改革的四大方面内容—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落实和扩大办学自主权、促进教育公平、倡导教育家办学,最终总结出了“教育行政化”乃一切问题之症结的结论。
随着中国教育行政化问题越来越被人们深刻认识,教育“去行政化”就成为一个热点研究主题。
实际上,教育行政化问题早就被学界关注,但是真正明确提出教育“去行政化”这个概念,则是2008年的事情。
2008年,林善栋在2008年第6期《教育评论》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去行政化与现代大学制度的建立》。
林善栋在介绍现代大学制度的由来以及中国大学行政化的现状及根源的基础上,就去行政化与现代大学制度建立之间的内在关系进行了探讨,认为改变政府对大学的直接管理、打破政府与大学的行政隶属关系是关键,需要建立由社会各界人士共同组成的遴选委员会、面向社会公开征选大学校长,需要根据“教授治校”理念确立教授会的地位,同时,需要大力发展私立大学。
[2]教育“去行政化”这个概念在中国学界虽然是在2008年末才正式被提出,不过,很快就被学界广泛接受,在随后的2009年,中国的学术期刊就发表了9篇标题含“去行政化”的教育研究论文,在2010年,该类论文猛增到100多篇。
[3]可以预见,在中国教育“行政化”问题较好地解决之前,“去行政化”研究将是一个教育研究的热点。
二、大学行政化得负面影响在资源稀缺的情况下,行政化的管理方式能够较为统一的配置和控制资源,顺利的贯彻执行上级的教育政策,有利于保持教育系统的稳定和政治上的安全。
但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大学行政化的主要负面影响既是实然的也是或然的。
这里论述的负面影响既包括已经发生的负面影响,也包括行政化的制度安排和配套政策、工具可能继续产生的后果。
1、在资源与价值导向上影响学术生态在行政化的运行模式下,教育行政部门是各种形式资源的控制者和分配者,资源分配的形式主要是各种项目、课题和工程。
申请课题本来不是坏事,但是学校己经为此变得急功近利。
学校急于要成绩和政绩,教师一定得按学术成果评职称,组织和个人都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学校必须耗费大量时间“跑部钱进”,有的学校专门设立办事处,开展各种形式的公关工作。
有的学者认为科研人员则①2005年,温家宝总理在看望钱学森的时候,钱老感慨说:“这么多年培养的学生,还没有哪一个的学术成就,能够跟民国时期培养的大师相比。
”钱老又发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进行“跑”、“赶”、“堆”,具体表现为“跑”出来的课题与项目,“赶”出来的论文与报告,“堆”出来的研究成果。
众多的奖、赛、评,形式上繁荣了学术,但是很多资源却没有分配给学术人员,而是让行政人员占了先机。
该得到资源的人没有得到;不该得到的却在占有大量学术资源。
退一步讲,如果各种精品的获得者多数都是真正的一线教师也罢,很多课题评审根据官阶高低、根据人脉关系软硬来评价,有的精品课程获得者90%都是有一定行政职务的,如此可见一般。
这样的运行方式,使得外部宏观行政力量渗透到大学内部,对一些相对微观的环节都施加了较大影响。
有些单位和个人为了争取资源还采取不合法、不道德的手段去争取获得资源。
甚至这些不合法的手段己经得到了全体教师的默许、同意和理解。
组织采取非正常手段去争取资源、名目和奖励,对教师和学生价值观的影响不言自明。
既然非法手段是可行的,能用“巧劲”成功,有多少人愿意“板凳甘做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有多少人甘于寂寞的“为学术而学术”、“为真理而真理”呢。
2.教育腐败问题频发,高校公信力持续下降.行政化的体制机制中,权力配置结构不合理,政府权力过大、大学内部权力过多集中于顶端,同时缺乏相应的制衡与监督机制的情况下,很容易导致教育伦理和教育腐败问题。
教育腐败问题和教育伦理问题产生的直接原因就是缺乏对权力的规划、制衡和限制。
大学外部权力主要集中在政府手中,大学内部权力主要集中在校级管理层,集中在以校长和院长为代表的行政主体手中。
治理大学组织最适宜的方式却是分权,权力过于集中,统一的控制太多则往往事与愿违。
据统计,最近五年,高校职务犯罪案件数占全国教育系统案件数的25%,其中82%的案件集中于基建、招生、采购、财务、后勤服务等。
[4]典型案例如2009年武汉人学原常务副校长陈昭方和原常务副书记龙小乐涉嫌巨额受贿被批捕,而后武汉科技学院院长张建刚被“双规”。
高校是教书育人的神圣殿堂,一旦发生重人违纪违法事件,将严重损害教育的社会道德教化功能.对社会的发展产生难以预估的影响。
3.行政开支巨人,增加高校的办学成木.高校庞人的行政队伍就像雪球一般越滚越人,过多的行政冗员不仅造成人量教育资源的浪费,而且导致教育机构膨胀、人满为患,行政成木不断增加。
每年仅行政人员的基木薪酬就是一笔巨额支出,此外,各行政管理部门每年都有人量的行政事业经费支出,如接待费用等。
同时,一些高校的领导一味地追求业绩,将人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到与行政化密切相关的各种评估上,人搞“形式主义”和“而子工程”,很人程度上增加了高校的办学成木,影响学校的长远规划和发展。
著名学者熊丙奇曾计算过,一所大学大概有处长、副处长150名左右,副处级干部30人左右,科级干部大概有1000,由此高校出现了“校级干部一走廊、处级干部一礼堂、科级干部一操场”的现象。
“官”太多了,于是“校长干处长的活,处长干科长的活”,不仅管理效率和工作效率极低,拥有庞大的行政管理队伍也必然造成巨大的行政开支,仅薪酬一项,“以每位行政工作人员年平均工资3万元计,就将花费1000多万元”,由此导致办学成本的提高自然是不可避免的。
[5]4.大学的办学模式单一,缺乏特色高校行政化以行政指令为导向、以拨款模式和课题申报为驱动,导致学校和作为教学主体的教师和学生三方,更无法形成高校自身的发展特色。
中国的大学是官办官管,政府对大学的管理,从招生、专业设置、教学内容、培养方式,都是统一管理、一个模式,形成了学校以政府为中心,师生则以高校各级行政机关为中心的办学格局。
逐渐丧失了创新进取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政府行政命令指挥下,高校只能按政府行政权力模式发展,高校教学不尊重教育所应遵循的客观规律,办学方式不能满足社会需求,同时,对学校的评价,也都以大致相同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