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19世纪上半期德国的经济学说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一章 19世纪上半期德国的经济学说
6
19世纪上半期,德国经济学家屠能在 经济学说史上也占据特殊的地位。他 使用了边际分析方法,研究了地租, 说明了农业耕作制度的演进,被认为 是边际学派的先驱和农业区位理论的 创始人。
第பைடு நூலகம்一章 19世纪上半期德国的经济学说
7
二、历史学派先驱李 斯特的经济学说
第十一章 19世纪上半期德国的经济学说
4
2.19世纪上半期德国的经济学说
在19世纪30年代,德国资产阶级政治经 济学还主要是作为一门外来的科学从英 法输入而来的。不过,这个时期,一些 注重实际的思想家,也开始从德国国家 和民族的实际出发去理解英法的政治经 济学,代表人物有李斯特等。李斯特是 德国工业资产阶级的思想家和社会活动 家,他被看做是后来德国历史学派的先 驱。
第十一章 19世纪上半期德国的经济学说
3
德国资本主义发展较晚,但德国工人运 动在英、法工人阶级斗争的推动下,却 在19世纪30—40年代蓬勃地发展起来, 有了自己的组织和纲领。德国是马克思 主义的发源地,60年代以后,工人运动 在德国再次趋于高涨,在70年代法国巴 黎公社失败后成为国际工人运动的中心。
李斯特(1789~1846) 是德国国民经济学的创始 人,历史学派的先驱,德 国保护关税政策的首倡者。
第十一章 19世纪上半期德国的经济学说
8
1.李斯特的生平和著作
李斯特(1789~1846)出身于罗伊特林根一个制革匠家庭。 1817年曾任蒂宾根大学行政学教授,1820年当选为符腾堡 议会议员。他主张自由主义的政治改革,屡遭封建势力迫 害。1825年被迫亡命美国,1827年发表了《美国政治经济 学大纲》。
晚年倡议英德同盟,写了《德国人的政治经济的民族统一》 (1846)。1846年在去奥地利、匈牙利的旅行途中,因贫 病交迫而自杀。
第十一章 19世纪上半期德国的经济学说
9
2. 李斯特的经济学说
李斯特的经济学说有其自身的特点,他的 《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一书是最主要、 最具代表性的著作。该书分为四编:第一编 为历史,第二编为理论,第三编为学派,第 四编为政策。与英法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 学不同,他从讲述各国经济发展的历史展开 他的论述。
1832年作为美国政府驻莱比锡领事返回德国,参加了1834 年成立德意志关税同盟的活动。
1837年迁居巴黎。应法国伦理学和政治学院的征文,写了 《政治经济学的自然体系》(1837)。
1840年重返德国,完成了他的代表作《政治经济学的国民 体系》(1841)。1842年发表《农业制度、小农经济和国 外移民》。
第十一章 19世纪上半期德国的经济学说
5
在19世纪40年代以后,德国产生了自己独立的政 治经济学学派——历史学派。德国历史学派在其 产生初期,从德国较为落后的状况出发,反对英 法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强调各时代各民族国家的 经济有其各自特殊的发展道路。历史学派受黑格 尔历史哲学思想的影响很深,主张经济学研究方 法上的历史方法。历史学派在其发展中经历了两 个阶段:旧历史学派(19世纪40—60年代)和新历 史学派(19世纪70年代以后)。到19世纪末20世 纪初,历史学派一直占据德国经济思想的主流地 位,对近代德国政治经济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 影响。此外,历史学派还对美国的资产阶级政治 经济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第十一章 19世纪上半期德国的经济学说
11
李斯特认为,“个人主要依靠国家并在国家范围内获 得文化、生产力、安全和繁荣,同样地,人类的文明 只有依靠各个国家的文明和发展才能设想,才有可 能”。为此,需要探讨国家的发展。
李斯特提出了国家经济发展的阶段论。他把国家经济 发展分为五个时期:原始未开化时期、畜牧时期、农业 时期、农工业时期和农工商业时期。他认为,一个国 家从未开化时期转入畜牧时期、农业时期,进而转入 工业与海运事业初期的阶段,实现转变的最迅速最有 力的方法是与先进城市、国家进行自由贸易,但要使 工业、海运等真正大规模发展,就要依靠国家的干预 了。
第十一章 19世纪上半期 德国的经济学说
本章重点问题
历史学派先驱者李斯特的经济学说 德国历史学派的经济学说 屠能的《孤立国》及其在经济学说史上
的地位
第十一章 19世纪上半期德国的经济学说
1
本章主要内容
一、概述
三、历史学派的经济学说
19世纪上半期德国的 历史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
社会状况
著作
李斯特指责英国古典经济学以世界主义的经 济学来代替政治的或国家的经济学。而他的 国家经济学则强调经济生活中的国民性和历 史发展阶段的特征。
第十一章 19世纪上半期德国的经济学说
10
李斯特认为要解释经济现象,除了价值理论以外,还 必须考虑到一个独立的生产力理论。财富的原因与财 富本身是完全不同的。财富是交换价值,而财富的原 因则是生产力,财富的生产力比财富本身要重要许多 倍。他把“国民生产力”分成四种类型:(1)人的生 产力,包括精神的生产力和肉体的生产力;(2)自然 的生产力;(3)社会的生产力;(4)物的生产力。 根据李斯特的观点,人的生产力和自然的生产力是不 可分离的,而二者在发挥作用时,又必须在一定的社 会秩序条件下,即“社会的、市民的、政治的状态和 制度下”进行。而物的生产力主要指物质的农业、工 业和商业资本的生产力。
德国是一个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在19世纪初, 德国的封建农奴制还占据统治地位。
1833年,德国各邦组成了关盟同盟,取消邦国间 的关税,规定对外实行统一关税。1848年革命后, 农业改良得到推进。从19世纪50年代开始,德国 经济出现高涨。同时,德国通过普鲁士的兴盛进 行统一大业,实行了自上而下的资本主义改革, 封建的容克地主阶级实现资产阶级化,从而使封 建地主经济缓慢地向资本主义经济转化。德国通 过俾斯麦的“铁血”政策,利用奥、俄和英、法 等国的矛盾,经丹麦战争、普奥战争和普法战争, 消除异己、扩大领地、巩固政权,最后在征服中 于1871年完成了统一大业。
19世纪上半期德国的 历史学派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
经济学说
和方法
二、历史学派先驱李 斯特的经济学说
李斯特的生平和著作 李斯特的经济学说
历史学派的社会历史发展阶段 论
四、屠能的经济学说
屠能的生平和著作 “屠能圈”理论
地租理论
劳动与资本的最后生产力理论
第十一章 19世纪上半期德国的经济学说
2
一、概述
1.19世纪上半期德国的社会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