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锡纯脾胃论

合集下载

中医泰斗张锡纯:脾胃虚弱不用怕,巧妙使用这两种方法,健脾强胃

中医泰斗张锡纯:脾胃虚弱不用怕,巧妙使用这两种方法,健脾强胃

中医泰斗张锡纯:脾胃虚弱不用怕,巧妙使用这两种方法,健脾强胃脾胃病一直以来就是很多人关注的话题,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人们在饮食上也格外的讲究,尽管精细化饮食,依然难以避免胃病的发生。

相信大部分人,多多少少会存在一些肠胃上的病症,不过说起在中医学上调理脾胃病症的名家,当首推的医家是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东垣和温病四大家之一的叶天士了,这两位中医大家在脾胃病症的治疗上都有着很深的造诣。

李东垣和叶天士两人在用药上存在着很明显的差别,李东垣善补脾阳,用的中药大多具有燥性,而叶天士则是滋养胃阴,用药偏于柔润。

然而,却有这么一位医家,他不同于叶天士和李东垣,却又采用了两家的长处,融为一体,并且创造出了许多具有奇效的有用方剂,例如资生通脉汤、扶中汤等,用药都是刚柔并济、燥润兼施,广泛地应用于各种病症的治疗。

他便是近代中西医的先驱——中医泰斗张锡纯。

中医泰斗张锡纯在调理疾病上,通常也是从脾胃入手的,而且是“扶脾阳”和“益胃阴”同时进行,这主要是因为张锡纯调理的病症大多以慢性虚弱病症为主,症候上比较的错综复杂,体内的气血阴阳在一定的程度上都会有所耗损,只是单纯的补益某一缺损,效果可能会很难体现,因此着重于调补脾胃、补充中气,方能缓缓见效。

俗话说,“脾胃虚弱百病生”,调理脾胃对诸多疾病的调理,都有着意想不到的作用。

中医泰斗张锡纯在中医的研究上,有着许多独特的见解,尤其是在调理脾胃虚弱病症上,积累了很多丰富的经验,特别是这2点,值得我们着重学习。

1.重用补养药中药学里的补养药物有很多,不过说起具有益胃健脾的中药,那么山药、黄芪等中药就是医家常用的中药材。

张锡纯在这些中药的运用上,也是值得我们参考学习的。

山药不仅味甘,而且主要是归于体内的脾胃,对于脾胃病症的调理,能够起到良好的作用,能够滋胃阴,又能利水湿,经常服用或多量使用,弊端也会比较小,张锡纯曾在治疗热痢下重的时候,曾大胆多量的使用,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黄芪,历代医家认为它只是用于补益脾肺,但是张锡纯慧眼如珠,在补益脾肺的同时,还用黄芪补益肝脏,起着升补肝脾之气的作用。

张锡纯论喘证由脾胃生

张锡纯论喘证由脾胃生

张锡纯论喘证由脾胃生古今论喘者无不注重肺肾二脏,而近代名医张锡纯却独具慧眼,在其名著《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明确指出:“喘息一证当责之脾胃”,其立意之新颖,对后世启迪尤大,现就此观点予以探讨。

脾虚胃逆痰湿迫肺张氏谓:“痰郁肺窍则作喘,肾虚不纳气亦作喘。

是以论喘者恒责之肺肾二脏,未有责之脾胃者。

不知胃气以息息下行,有时不下行而转上逆,并迫肺气亦上逆即可作喘”。

说明脾病不能升清降浊,胃气逆而上行,挟迫肺气随之上逆而喘息作矣;脾病则运化失权,聚湿生痰,痰饮内蕴,气血失其常度,亦可上逆迫肺致喘。

此种喘息必兼有饮食减少、乏力、便溏、面黄肌瘦,脉弦或弱等一派脾胃虚弱征象。

治当健脾益胃、化痰定喘,其创制“滋培汤”(生山药、白术、广陈皮、牛蒡子、生杭白芍药、玄参、生代赭石、炙甘草)治虚劳喘逆咳嗽、饮食减少,重在补益中土,验之临床每获奇效。

而对中虚者,健脾尤重运脾,习用鸡内金,既能以脏补脏,又善化滞助运。

以白术、鸡内金等分蜜丸,名健脾化痰丸,治脾胃虚弱而生痰者。

脾冲气失和胃气逆肺张氏指出:“有时肾虚气化不摄,则上注其气于冲,则冲气又必上逆于胃,以冲上连胃也。

由是,冲气兼挟胃气上逆,并迫肺气亦上逆矣,此喘之所由来也”。

说明肾虚肝弱,以致纳气不利,冲气上干,挟胃气上逆迫肺而致喘。

这一观点正是对肾不纳气的具体解释与补充完善,并制定了“薯蓣纳气汤”,方中用地黄、山药以补肾,山萸肉、龙骨补肝即以敛肾,芍药、甘草酸苦化阴,合之柿霜之凉润多液;苏子、牛蒡子清痰降逆。

此外,张氏尚创制参赭镇气汤,重用潞党参、山茱萸、生代赭石,用以益气化痰、镇冲定喘。

并指出其与大气下陷之喘的鉴别在于:肾虚不纳气之喘,其剧者,必然息肩(肩膀处于放松状态);大气下陷之喘,纵呼吸有声,必不息肩而其肩下垂,是临证之识见。

脾湿胃郁饮渍肺窍其在书中写道:“心肺阳虚,致脾湿不运,胃郁不降,饮食不化精微,变为饮邪,停于胃口为满闷,溢于膈上为短气,渍满肺窍为喘促,滞腻咽喉为咳吐粘涎。

张锡纯醒脾升陷汤——脾虚至极,气下陷,小便不禁2020年05月08日·来自专栏中医传承

张锡纯醒脾升陷汤——脾虚至极,气下陷,小便不禁2020年05月08日·来自专栏中医传承

张锡纯醒脾升陷汤——脾虚至极,气下陷,小便不禁2020年05月08日·来自专栏中医传承之前介绍过升陷汤,治疗大气下陷的一个方子。

大气下陷的系列内容可以参考下面四篇文章:大气下陷和中气下陷提起脾气虚极下陷,脾属中焦,就不得不再说说中气下陷和大气下陷。

之前在气短不足以息,是“大气下陷”还是“中气下陷”我们再来看一看中聊过中气下陷和大气下陷的关系。

对于二者的关系以及补中益气汤和升陷汤,张锡纯也做出过解释。

中气也有下陷之时,但不如大气下陷严重危险。

诊病案例中也有因中气下陷,泄泻日久,或转致大气下陷的情况,可仿补中益气汤之意,将升陷汤去知母加白术。

如果只是大气下陷,而中气不下陷,白术也可以不用,如果患者气分有郁结,黄芪白术并用,易生胀满。

醒脾升陷汤醒脾升陷汤用于脾气虚极下陷,小便不禁的情况。

脾气虚常见的症状有饮食减少、腹胀食后严重,大便溏薄,肢体倦怠,少气懒言,面色萎黄,形体消瘦,浮肿等。

为避免见方试药,仅列出醒脾升陷汤组成:黄芪、白术、桑寄生、川续断、萸肉(去净核)、龙骨(捣)、牡蛎(捣)、川萆薢、炙甘草。

如上张锡纯提到的,醒脾升陷汤在升陷汤基础上去知母加白术。

黄芪、白术、甘草升补脾气,黄芪同桑寄生、续断升补肝气,龙骨、牡蛎、萸肉、萆薢固涩小肠。

黄芪与桑寄生同用可克填补大气。

人胸中大气旺,自然不下陷。

方中药味问答黄芪,我们知道是补气要药,作为补肺脾气之药,但为什么又能补肝气了呢?张锡纯是这么说的∶肝五行属木,对应的是春天,肝气温而性喜条达。

黄芪性温而升,与肝同气相求以达到补肝的目的。

张锡纯在临床上,凡遇肝气虚弱,不能条达,一切补肝之药不效的患者,重用黄芪以之为主,加少量反佐理气药,见效非常快。

若问桑寄生为补肝肾之药为什么放在方中补胸中的大气?张锡纯的解释是∶桑寄生根不着土,寄生在树上,最善吸空中之气生长,这与胸中大气非常相似。

胸中大气悬于胸中,能吸摄全身气化,两者实为同类。

很多人补肝肾,多服久服胸中会觉满闷,其原因是胸中大气不虚,所以不受桑寄生的补力。

张锡纯治脾胃奇方张锡纯经典药方张锡纯的全部脾胃方

张锡纯治脾胃奇方张锡纯经典药方张锡纯的全部脾胃方

张锡纯治脾胃奇方张锡纯经典药方张锡纯的全部脾胃方一:张锡纯治病的经典方子1916年的正月上旬,张锡纯随着部队的巡防营调动,从广平移师到德州。

他们是在邯郸上的火车,从南向北进发。

正月里天气寒冷,而那个时候调动部队用的火车都很破,刺骨的寒风从破掉的车窗吹入。

结果等到了德州时,同行的有五六人都发烧了,但奇怪的是一点汗都没有。

这是什么病呢?是伤寒,也就是风寒感冒。

一般是被冷风吹到了,开始时是身上冷,如果这个时候没有办法控制,则会入里化热,变成身上高热,发烧,心烦,一般还有出汗的症状,此时张仲景是用白虎汤来治疗的,如果没有出汗,说明体表仍为寒邪所闭,张仲景是用麻杏石甘汤等方剂来治疗。

但是,张锡纯学习张仲景,却并不拘泥于使用原方。

他看这些士兵都不出汗,身上发热,就想了一个办法,他找来生石膏和粳米两味药,生石膏用二两,压成细末,粳米就是我们吃的大米,用二两半,这叫石膏粳米汤,是张锡纯自创的方子,用水三碗熬汤。

等大米熟了,这个汤也好了,趁热喝这个清汁,借着这个热气,让身上出汗。

方子里面的生石膏是透里热的,能够把热邪从里面清透出去,这个粳米是用来和胃气的,不让生石膏伤胃气,同时可以使得生石膏的药性逗留于胃中,这样更长时间地发挥作用。

那么张锡纯怎么散去这些患者体表的寒邪呢?他非常巧妙地用这个热汤来散寒,人喝了热汤以后,会出一身汗,那么体表的寒邪就会散了,这就和我们在刚刚感冒的时候,喝碗热姜汤可以出汗散寒一样。

当时,张锡纯就让这些士兵一起喝这个热汤,大家都出了一身的汗,病就都痊愈了。

二:请问张锡纯的振中汤是怎样的方子和剂量? 20分7.振中汤治腿疼、腰疼,饮食减少者。

于白术(六钱,炒)当归身(二钱)陈皮(二钱)浓朴(钱半)生明乳香(钱半)生明没药(钱半)此方重用白术以健补脾胃,脾胃健则气化自能旁达。

且白术主风寒湿痹,《神农本草经》原有明文,又辅以通活气血之药,不惟风寒湿痹开,而气血之痹而作疼者,亦自开也。

一室女腿疼,几不能步,治以拙拟健运汤而愈。

浅谈张锡纯论治脾胃

浅谈张锡纯论治脾胃

浅谈张锡纯论治脾胃
王本起
【期刊名称】《内蒙古中医药》
【年(卷),期】2008(27)2
【摘要】中医学史上论治脾胃的名人当属李东垣和叶天士。

李氏善补脾阳,用药多刚燥,叶氏善滋阴养胃,用药多柔润。

张锡纯则兼采二家之长融为一体,创造了很多凋补脾胃的益药良方。

如资生汤,资生通脉汤,扶中汤等。

方中刚柔并用,燥润兼施,扶脾阳,益胃阴,并行不悖,两擅其长,广泛应用多种疾病,本人在脾胃病的治疗过程中,则多用此方、此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总页数】1页(P70-70)
【作者】王本起
【作者单位】呼和浩特市第一医院,01002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22.9
【相关文献】
1.张锡纯调治脾胃病谴药特色及论治思想
2.从张锡纯肝虚证论治脾胃病经验
3.浅谈名医张锡纯论治脾胃病思想及用药特色
4.张锡纯从脾胃论治肝病
5.张锡纯论治脾胃病用药特色浅释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张锡纯脾胃学术思想研究

张锡纯脾胃学术思想研究

张锡纯治疗脾胃病学术思想研究寇子祥(天津中医药大学附属武清中医院301700)【摘要】《医学衷中参西录》书中论治脾胃,补前人之未备。

张氏谓脾胃乃后天之本,其引《易经》中的“至哉坤元, 资生万物”,来阐明脾胃为人一身之本的思想。

张氏又把李东垣“扶脾阳”的脾阳学说和叶天士“益胃阴”的胃阴学说两者相结合,创立了张氏脾胃学说,现将张氏治脾胃病思想粗浅总结。

【关键词】张锡纯脾胃病学术思想研究张锡纯(1860-1933),字寿甫,河北盐山人,先世原籍山东诸城,明初迁居直隶(今河北省)盐山边务里,后遂为盐山人。

张氏家族世代诗书门第,乃祖彤元公精于医。

幼年从其父丹亭公读书,稍长,又授以方书,于攻读经史之暇兼习医学。

后因两次应试落第后弃文专习医,随专心致力于医学。

张氏天资聪慧,看病精细,辨证准确,为人诊治,得心应手,多立起沉疴,迎诊者日众。

1918年,创办立达中医院。

中医之有院,开始于此。

此后医学报刊争相载其文,声名大振。

当时与江西陆晋生、杨如候,广东刘蔚楚,同负盛名,被称为“名医四大家”。

又与慈溪张生甫,嘉定张山雷,为“名医三张”。

后将其刊登之文章汇集成书,名为《医学衷中参西录》,此书乃其毕生心血之结晶。

《医学衷中参西录》书中论治脾胃,补前人之未备。

张氏谓脾胃乃后天之本,其引《易经》中的“至哉坤元, 资生万物”,来阐明脾胃为人一身之本的思想。

张氏又把李东垣“扶脾阳”的脾阳学说和叶天士“益胃阴”的胃阴学说两者相结合,创立了张氏脾胃学说,现将张氏治脾胃病思想粗浅总结如下:1 脾胃病病因病机脾胃同居中焦,为气机升降之枢,当升不升,当降不降,皆为病态。

《内经》曰:“清气在下,则生飨泄,浊气在上,则生(月真)胀。

”,正所谓“脾气宜升,胃气宜降”。

张氏治疗脾胃病时,多从调理脾胃气机升降着手,或升脾气,或降胃气,或升降并用。

张氏曰:“脾也者,原位居中焦,为水阴上达下输之枢机。

”又曰:“人之脾胃属土,即一身之坤也,故亦能资生一身,脾胃健壮,多能消化食物,则全身自然健壮。

张锡纯脾胃学术思想探析

张锡纯脾胃学术思想探析
胃也 。 ”
脾 之 阳 , 脏之 阴 阳调 和 , 脾 自无 或 紧缩 或胀 大之 虞。 ”
滋培 汤”用治 “ , 虚劳 药取淡 味 , 以养 脾 阴 。张 氏指 出 :白虎 汤 中用 据此他创制 了滋脾土 以生肺 金 的“ “ 饮食减少 , 咳喘 , 治一切 阴虚赢弱诸证” 或兼 并 。 粳米, 古方生用。今人亦生用 , 至谓薏米 、 芡实 、 山药 喘逆 , 张 氏通 过调 补脾 胃以治他脏 之病 的思想 继 承 和 之类 , 粳米 也 ……盖生 者汁 浆稠 粘 , 以 留恋 肠 胃 犹 可
中医脾 胃学术 史上 有着 重要地 位 。


至 于用 以滋 阴 , 以淡 渗 , 不 宜 炒 熟 , 彰 彰 用 则 尤
张 氏“ 以养脾 ” 淡 的观 点 实 际 上为 后 世 的 “ 甘淡
” 垣和 清 ・ 天 士 。李 氏善 用 补脾 升 阳 , 补 中益 气 明也 。 叶 创
理论 以及 “ 阴学说 ” 脾 奠定 了一 定 的基 础 。 阴 , 益 胃汤 , 药 多柔 润 , 形 成 了 胃 阴学说 。张 滋脾 ” 拟 用 并
关键词 : 胃学术思想 脾 张锡纯 《 医学衷 中参西录》
祖 国 医学 史 上 , 治脾 胃 的名 家 , 论 当推 元 ・ 李东 汤, 用药多 刚燥 , 创 立 了脾 胃学说 ; 氏 善 滋养 胃 并 叶 锡纯兼 采 两家 之长 , 扶 脾 阳与 益 胃阴有 机 地 结合 将 起来 , 在治法 和方 药上创 造性地 发 展 了脾 胃学说 , 在
内写 道 :痰郁 肺 窍则 作 喘 , “ 肾虚 不 纳气 亦作 喘 。 者, 当以滋脾 阴为 主 , 阴足 , 脾 自能灌 溉 脏腑 , 治宜 淡 方 ” 未 以养脾 。张 氏认 为 “ 以养脾 ” 括煎 煮 方法 和药 物 是 以论 喘 者 恒 责 之肺 肾二 脏 , 有 责之 于 脾 胃者 。 淡 包

张锡纯治疗脾胃病用药、配伍、食疗的遣方用药之思想

张锡纯治疗脾胃病用药、配伍、食疗的遣方用药之思想

张锡纯治疗脾胃病用药、配伍、食疗的遣方用药之思想张锡纯博采众家之长,继承和发扬了李东垣和叶天士等医家的脾胃学说,从实践出发,创制了临床实用有效的方药,其创建性的淡养脾胃理论又为后世开拓了思维和奠定了基础。

中医用山药滋脾阴张锡纯引陈修园语曰:“脾胃太阴,乃三阴之长,故治阴虚者,当以滋脾阴为主,脾阴足,自能灌溉诸脏腑也。

”故其治阴虚责重于脾。

又曰:“阴虚之甚者,其周身血脉津液皆就枯涸。

必用汁浆最多之药,滋脏腑之阴,即以溉周身之液。

”生山药所含汁液最厚,且“味甘归脾”,故其凡治阴液亏竭之证,喜重用山药,以滋脾阴。

《医学衷中参西录》的170余首方剂中,有48方应用山药,其中有27方用山药为君药,如治虚劳喘嗽的一味薯蓣饮、珠玉二宝粥、醴泉饮、滋培汤,治阴虚劳热的资生汤及治疗泄泻的薯蓣粥、加味天水散等,均以重用山药取效,山药少则50g,多则500g,可谓匠心独运,且对诸病之恢复期多用山药作为巩固手段。

用代赭石降胃气张锡纯认为,欲降胃气则非用代赭石不能奏效也,盖代赭石对于此证其特长有6个方面:1.重坠之力能引胃气下行。

2.既能引胃气下行,更能引胃气直达肠中以通大便。

3.饶有重坠之力,兼能镇安冲气不使上冲。

4.含有金气,能制肝木之横恣,使其气不上干。

5.引浮越之相火下行。

6.性非寒凉开破,既能降胃通便,引火下行,又分毫不伤气分。

阳明胃气以息息下行为顺,若胃气不下行而转上逆,即为胃失和降。

因此,凡治胃气不降诸证,方中常以代赭石为主药。

如镇逆汤、参赭培气汤、寒降汤、温降汤、秘红丹、保元寒降汤、保元清降汤、赭遂攻结汤等,均使用了大剂量代赭石。

中药:鸡内金用鸡内金健脾胃化食积张锡纯认为,鸡内金性下降,可和胃降逆,引热下行,如脾胃受伤,饮食停滞而反胃吐食,则宜用之。

其曰:“鸡内金,鸡之脾胃也,为健脾胃之妙品,脾胃健壮,益能运化药力以消积也。

”如其制期颐饼治老人气虚、痰盛、胸胁满闷等症及益脾饼治脾胃湿寒,饮食减少,常作泄泻,完谷不化等症就是取鸡内金健脾胃化食积之功效。

张锡纯脾胃论

张锡纯脾胃论

张锡纯脾胃论张锡纯脾胃学术思想探析摘要】张锡纯脾胃学说理论如下:1.倡导“淡以养脾”。

2.善调补脾胃以治他脏之病。

3.理脾胃与治肝胆相结合。

【关键词】脾胃学术思想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祖国医学史上,论治脾胃的名家,当推元·李东垣和清·叶天士。

李氏善用补脾升阳,创补中益气汤,用药多刚燥,并创立了脾胃学说;叶氏善滋养胃阴,拟益胃汤,用药多柔润,并形成了胃阴学说。

张锡纯兼采两家之长,将扶脾阳与益胃阴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治法和方药上创造性地发展了脾胃学说,在中医脾胃学术史上有着重要地位。

张氏医著《医学衷中参西录》开章明义第一篇取《易经》“至哉坤元,资生万物”之语,阐明其脾胃亦一身之坤,为论治之本的学术观点,对其脾胃学说的理论和临床的独特见解简述如下。

倡导“淡以养脾”张锡纯认为:脾为太阴,乃三阴之长,故治阴虚者,当以滋脾阴为主,脾阴足,自能灌溉脏腑,治宜淡以养脾。

张氏认为“淡以养脾”包括煎煮方法和药物性味两方面。

药取次煎,淡以养脾。

张氏说:“慎柔和尚治阴虚劳热,专取次煎。

取次煎味淡,善能养脾阴也。

夫淡气归胃,《内经》曾言之。

淡能养脾阴之义,原自淡气归胃悟出,而其所以然之故,人仍多不解……土爰稼穑,稼穑作甘。

盖土本无味,借稼穑之味以为味。

夫无味即是淡,故入脾胃属土,凡味之淡者皆能入脾胃也。

”药取淡味,以养脾阴。

张氏指出:“白虎汤中用粳米,古方生用。

今人亦生用,至谓薏米、芡实、山药之类,犹粳米也……盖生者汁浆稠粘,可以留恋肠胃……至于用以滋阴,用以淡渗,则不宜炒熟,尤彰彰明也。

”张氏“淡以养脾”的观点实际上为后世的“甘淡滋脾”理论以及“脾阴学说”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调补脾胃以治他脏之病张锡纯认为:“人之脾胃属土,即一身之坤也,故亦能资生一身,脾胃健壮,多能消化食物,则全身自然健壮。

”他重用补脾药,如山药、白术、黄芪等,并将调补脾胃之法广泛地应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中,尤其是劳瘵、经闭、膈食、久泄等慢性虚弱性疾病,其症候错综复杂,气血阴阳都有亏损,单纯补气、补血、补阴、补阳等补偏救弊方法很难奏效,惟有从调补脾胃,重建中气入手,方能缓缓见效。

大医张锡纯的升降汤,可升脾降胃,疏肝理气,还你一个健康的脾胃

大医张锡纯的升降汤,可升脾降胃,疏肝理气,还你一个健康的脾胃

大医张锡纯的升降汤,可升脾降胃,疏肝理气,还你一个健康的脾胃今天介绍一个治理脾胃的经方——升降汤。

出自民国名医张锡纯,专治胃胀、专治肚子胀、专治吃了不消化。

药方组成:野台参、生黄耆、白术、广陈皮、川厚朴、生鸡内金(捣细)、知母、生杭芍、桂枝尖、川芎、生姜。

水煎服。

张锡纯的这张升降方可兵分三队,一队入脾升清,一队入胃降浊、一队疏肝理气。

入脾升清:野台参、生黄芪、白术。

野台参,其实就是党参,党参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补虚补气类的中药,它的药性甘,平,归于脾、肺两经。

党参具有补中益气、生津、养血的功效。

生黄芪,也是健脾益气的。

因为它补气作用非常好,所以古代以“芪”命名。

白术主要能够健脾益气,燥湿利水,如果有腹水,水肿,食欲下降的症状,都可以通过白术煎服来进行调理,所以这里选择白术来入药。

入胃降浊:广陈皮、川厚朴、生鸡内金、生姜陈皮可入药,可调味,可制茶。

有些朋友平时胃不舒服时,用陈皮泡茶喝上几天,也会舒服很多。

厚朴,进入人体之后行走得非常快,而且是直直往下走,是行气消胀第一药。

鸡内金,我们都认识,有着“消食功臣”的说法。

中医上认为,鸡内金,就是鸡中的宝贝,能够让胃的接纳能力变强,起到健脾开胃等养生功效,可以更好的环境没胃口、消化不良的现象。

生姜,就是我们平时吃的姜。

现在只要是说有谁感冒了,大都会想到熬一碗姜茶,发发汗去去寒气。

除去散表寒的功效,生姜还可用于治疗脾胃虚寒,腹痛下利,以及胃中寒饮。

疏肝理气:桂枝、川芎、知母、白芍桂枝和川芎,这两味药是疏肝的,为什么治疗脾胃病需要疏肝呢?张锡纯在这个方子后面解释了,因为脾胃一虚,就会引发肝木横逆,这叫木克土。

所以,为了防止肝气横逆犯胃犯脾,就需要疏散一下肝气,肝气被疏散了,就不会那么横冲直撞了,脾胃就免于受到制约。

知母、白芍,是因为前面用了大量的温燥类药物,而过于温燥,脾阳易受损,所以此时易用一些凉药来反佐,知母知母偏润,可以滋胃阴、清胃热,白芍可以清胆火。

整个方子以升脾降胃为主,还可以疏肝理气。

『名医名方』张锡纯治疗胃下垂

『名医名方』张锡纯治疗胃下垂

『名医名方』张锡纯治疗胃下垂张锡纯(1860~1933),字寿甫。

河北盐山人。

少时广涉浓猎经史子集,读书之暇随父习医。

1893年第二次参加秋试,再次落弟。

此时张氏开始接触西医及其它西学。

受时代思潮的影响,张氏萌发了衷中参西的思想,遂潜心于医学。

1900年前后十余年的读书、应诊过程,使他的学术思想趋于成熟。

1909年,完成《医学衷中参西录》前三期初稿,此时他年近50,医名渐着于国内。

1912年,德州驻军统领聘张氏为军医正,从此他开始了专业行医的生涯。

1918年,奉天设近代中国第一家中医院——立达医院,聘张氏为院长。

1928年春,张氏携眷至天津,援徒并开业行医。

组织中西汇通医社,传播学术。

张锡纯主张衷中参西,汇通中西医学。

而他在临床医学上有很深的造诣,疗效卓绝,屡起沉疴危证。

张锡纯与张山雷、张生甫“三张”,为医界公认的名医。

胃下垂胃下垂多为瘦长体型人发病,主要表现为腹胀(食后加重,平卧减轻)、恶心、嗳气、胃痛(无周期性及节律性,疼痛性质与程度变化很大),偶有便秘、腹泻或交替性腹泻及便秘,可伴有眩晕、乏力、心悸和直立性低血压等全身症状。

体格检查时上腹部可扪到强烈的主动脉搏动,可同时伴有其他内脏下垂(如肾下垂、肝下垂)的体征。

通过胃肠钡餐检查可以明确诊断。

西医治疗以调整饮食、腹肌锻炼及放置胃托为主,必要时用促胃肠动力药。

胃下垂多属于中医"胃胀"范畴,一般认为由于中气下陷所致。

常用方为李东垣之补中益气汤,至民国张锡纯始创升陷汤,本为大气下陷所立,使用本方加味治疗胃下垂效果显著。

升陷汤加味:生黄芪30克,人参6克,升麻6克,柴胡6克,知母10克,桔梗6克,枳壳30克,炙甘草6克。

脘腹胀满者,加木香6克,佛手12克,香橼6克;大便溏薄,加山药15克,扁豆15克,莲子肉12克;恶心呕吐者,合旋覆代赭汤;寒象明显,加制附子6克,肉桂6克;兼有热痰,加竹茹6克,胆南星6克,黄连6克;消化不良,加鸡内金12克,焦山楂12克,炒麦芽15克,神曲12克;胃阴不足者,去人参,加石斛12克,麦门冬6克,沙参9克。

脾升则健,胃降则和,大医张锡纯的升降汤,还你一个健康的脾胃

脾升则健,胃降则和,大医张锡纯的升降汤,还你一个健康的脾胃

脾升则健,胃降则和,大医张锡纯的升降汤,还你一个健康的脾胃大家好,我是张大夫。

春节马上就要来临了,在这段日子里,大家可以回到温暖的家中,洗去一年的尘埃。

在这个阖家团圆的日子里,祝愿大家:吃好、喝好、睡好、一切都好。

说起吃,估计有些朋友就犯难了,因为自己脾胃不好,一吃就胀,不但胃胀,肚子也胀,不但胀,而且疼,吃了难受,还不如少吃点舒服。

脾胃不好的朋友,见到别人山珍海味,吃得不亦乐乎,自己却不敢吃不敢喝,真是烦恼顿生啊。

别怕,在这里,给大家推荐一个治理脾胃最好的方子——升降汤。

专治胃胀、专治肚子胀、专治吃了不消化。

野台参、生黄耆、白术、广陈皮、川厚朴、生鸡内金(捣细)、知母、生杭芍、桂枝尖、川芎、生姜。

水煎服。

这张升降汤是民国名医张锡纯的方子,张锡纯是谁,我们就不用多说了,在民国高手如云的时代,张锡纯老先生一枝独秀,被誉为“医界伟人”,放在现代,那绝对是老大级别的。

为什么一定要给大家推荐这个方子呢?因为张锡纯老先生组的这张方子,把治疗脾胃病的精华彻底说透了。

治疗脾胃病的精华是什么?不是补,不是滋,而是——升降。

谁升谁降啊?脾升胃降。

治疗脾胃病时,只要仅仅抓住这四个字,疗效绝对差不了。

比你单纯地记住什么补脾、健脾强得多。

什么叫脾升胃降?以我们吃的食物为例,食物进入胃肠,经过消化,分为精华和糟粕。

其中的精华,需要靠脾的升清作用布散到全身,而糟粕,则需要靠胃的降浊作用,排出体外。

这样,通过脾升胃降,不断地疏散精华、排出废物,让身体得到充分的滋养。

其中,精华为清,废物为浊,清浊两道独立运行,有条而不紊乱。

如果脾胃升降出现问题,就会导致精华无法布散全身,而糟粕也停留体内,如此一来,清浊混同,好比客厅和垃圾箱混在一块,你想想那场景恶不恶心。

好东西出不去,烂在肠道里。

坏东西也出不去,也堆在那里。

胃肠成了垃圾场,所以胀闷就发生了,吃一点就胀,吃多了就闷,一点都不清爽。

所以,脾胃升清降浊,对于人体是极端重要的。

清代御医黄元御深谙此道,他说,脾胃如轴,肝心肺肾四脏如轮,只有脾胃这个轴运转得好,其他四脏才会好,生命的马车才会跑起来,人体才会从整体上好,脾胃升降一旦失常,全部脏器都会受累。

张锡纯……培脾舒肝汤

张锡纯……培脾舒肝汤

张锡纯……培脾舒肝汤展开全文培脾舒肝汤出自张锡纯所著《医学衷中参西录》治气血郁滞肢体疼痛方中。

主治因肝气不舒,木郁克土,致脾胃之气不能升降,胸中满闷,常常短气等症。

其方药由生白术9克、生黄芪9克、陈皮6克、厚朴6克、桂枝尖4.5克、柴胡4.5克、生麦芽6克、生杭芍12克、生姜6克组成。

张锡纯解析此方说:“脾主升清,所以运津液上达。

胃主降浊,所以运糟粕下行。

方中白术、黄芪为补脾胃之正药,同桂枝、柴胡能助脾胃之升,同陈皮、厚朴能助胃气之降。

清升浊降,满闷自去,无事专理肝气,而肝气自理。

况桂枝、柴胡与麦芽,又皆为疏肝之妙品乎。

用芍药者,恐肝气上升,胆火亦随之上升,且以解黄芪、桂枝之热也。

用生姜者,取其辛散温通,能浑融肝脾之气化于无间也。

”以上分析为张锡纯创制此方之机理,可谓分析透彻,创见独到。

陈宝贵心解陈宝贵指出,培脾舒肝汤一方虽出自治气血郁滞肢体疼痛方中,但在临证很多疾病中都能用到此方,谓此方为疏肝培脾之妙方,常用本方来治疗肝脾不调证,尤其是肝气虚不能疏调脾胃尤为合适。

此方中除常用疏肝健脾之药外,生麦芽一味,运用尤为巧妙。

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讲道:“麦芽具生发之性,又兼消化之力,可用之疏肝,又能生发肝气。

”此为生麦芽的功效要点。

陈宝贵体会,生麦芽对于肝气虚不能疏理脾胃之证有良效,其生发肝气之性实为可调动肝脏疏泄功能,单纯使用生麦芽一味,就有一定的疗效。

如肝气虚甚,再加黄芪、人参、桂枝补气温阳之品,则取效更捷。

加减法:伴胃气不降者,可酌加半夏、厚朴;伴中焦虚寒者,可酌加干姜、吴茱萸;气滞酌加香附、党参西医消化系统疾病如胆汁反流性胃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等辨证为肝郁脾虚(肝气虚致郁)证者皆可用本方加减治疗。

临证验案李某,男,65 岁,2014 年 10 月 15 日初诊。

主因“脘腹部胀满不舒1年”来诊。

患者1年来时常出现脘腹部胀满不舒,食后明显,受凉亦明显,伴有气短,倦怠乏力,便溏等。

张锡纯脾胃学术思想研究

张锡纯脾胃学术思想研究

张锡纯脾胃学术思想研究张锡纯是中国现代脾胃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在脾胃学领域做出了许多卓越的学术贡献,深刻影响了后来的医学研究。

本文将从张锡纯的学术思想出发,归纳总结他在脾胃学领域的重要观点和思考,并探究其对现代医学的启示和意义。

首先,张锡纯在脾胃学的研究中强调“脾胃为生命之本”这一核心理念。

他认为脾胃是人体的根本之源,对于人体的养生和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他通过研究脾胃的解剖、生理和病理特点,深入探讨了脾胃与人体其他系统的关系,并提出了“脾虚致痰饮”、“痰凝脾胃”等理论,为脾胃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其次,张锡纯强调脾胃与情志的密切关系。

他认为情志波动会影响脾胃的功能,从而导致脾胃疾病的发生。

他对“情志伤脾”、“脾气虚弱”等理论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提出了调理情志对于脾胃健康至关重要的观点。

他倡导了“安心养脾”的生活方式,主张通过调整情绪、保持心理平衡,来增强脾胃功能,预防和治疗相关疾病。

此外,张锡纯重视饮食与脾胃的关系。

他深入研究了饮食对脾胃的影响,提出了“饮食调理”的重要性。

他注意指导人们合理搭配食物,注重清淡饮食,避免过食辛辣刺激物,维护脾胃的健康。

他还从脾胃的角度解读了中医饮食文化,提倡“禁足饮食”、“修德饮食”等概念,为人们养生保健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与指导。

张锡纯的学术思想对于现代医学研究具有重要启示和意义。

首先,他强调了以脾胃为中心的整体观念。

在现代医学研究中,往往偏重研究其中一器官或疾病,而忽视了人体整体的连贯性。

张锡纯提出的脾胃学说,提醒我们要从整体的角度看待人体,理解各个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

这将有助于促进现代医学的发展,推动医学专科与综合医学的融合。

其次,张锡纯的学术思想强调疾病的预防与调理。

他不仅关注疾病的治疗,更注重强调了保持脾胃健康的方法与原则。

这与现代医学发展的趋势相契合。

在健康管理和预防医学方面,张锡纯的学术思想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为人们保持健康、预防疾病提供了有益的思路和方法。

中医泰斗张锡纯,一个专治阴虚的神奇配方,肺脾双补效果好

中医泰斗张锡纯,一个专治阴虚的神奇配方,肺脾双补效果好

中医泰⽃张锡纯,⼀个专治阴虚的神奇配⽅,肺脾双补效果好古代名医治病,别出⼼裁之处,往往俯拾皆是、随⼿可见。

近代中医第⼀⼈张锡纯曾遇到⼀个少年,因为感冒,不想吃饭,还勤于劳作,常常饿着肚⼦⼯作,渐渐形成了劳嗽。

到了下午就发热,“彻夜咳吐痰涎”。

当时的⼀些医⽣因为这个患者年少,于是就⽤了不少滋阴补肾的药物,⽽且还⽤了⼈参、黄芪等补⽓之药。

但是治了两个⽉也不见效,饮⾷逐渐减少,痰涎越来越多,⾝体越来越差,脉象虚数兼有弦象,张锡纯判断这是肺脾亏损了。

遇到这种情况,中医泰⽃张锡纯思忖有顷,终于开出了⼀个绝妙的配⽅,名唤珠⽟⼆宝粥,全⽅由“⽣⼭药⼆两,⽣薏⽶⼆两,柿霜饼⼋钱”三味药组成。

张锡纯认为这个配⽅“治脾肺阴分亏损,饮⾷懒进,虚热劳嗽,并治⼀切阴虚之证”。

⽽且这个少年⽤了这个配⽅,⼀天喝两次,半⽉就痊愈了。

当时就有⼈问张锡纯,脉象有弦脉之象,⼜怎么知道是肺脾伤损的呢?张锡纯不假思索地说道,脉象虽然分部位,但⼤致其实不需要分部位,现在患者左右⼿脉象都有弦象,弦为肝脉,肝⽓过盛必然会侮脾,这是因为肝属⽊⽽脾属⼟,⽊能克⼟。

然⽽五⾏之中,唯有⼟可以包罗四⾏,所以六脉之中,都以和缓为贵,这样就可以知道脾⼟之⽓尚健也。

⽽患者现在的脉象不和缓⽽弦硬,所以知道脾⽓受伤了,脾⽓受伤了,就不能包罗四脏了。

再加上,肺属⾦,原本是可以镇慑肝⽊的,所以肺⾦清肃之⽓会下⾏,这样肝⽊不⾄于恣横,脉象也就不适于弦硬,⽽患者现在的脉象如此弦⽽硬,则知道肺⾦也受伤了,不能镇慑肝⽊了。

听完张锡纯的⼀番谈论,很多⼈表⽰,这套路好深。

的确,张锡纯由于医术极其⾼超,⼀些治疗思路往往别出⼼裁,与其他⼈的路⼦迥然不同。

在这个配⽅⾥对柿霜饼的要求还是⽐较⾼的,⼀般来说,柿霜饼是由柿霜熬制⽽成的,但是柿霜⽩⽽净者极少,所以只好熬成饼了。

然⽽,民间有熬柿霜饼的时候,往⾥⾯加薄荷⽔的,这样就会导致柿霜饼的品质不纯良了。

尤其是对于阴虚汗多的证候,这种掺杂了薄荷⽔的柿霜饼就不合适了。

张锡纯健脾方帮你改善脾虚,还有四神豆浆,同补五脏!

张锡纯健脾方帮你改善脾虚,还有四神豆浆,同补五脏!

张锡纯健脾方帮你改善脾虚,还有四神豆浆,同补五脏!脾胃功能的强弱关系到生命的盛衰。

历代医家都认为,脾主运化,是气血生化之源,乃后天之本,脾胃虚弱则百病丛生。

而且脾胃还跟长寿密切相关,金元四大家李东垣认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

脾胃健康,人就更容易长寿,上了年纪后,身体各个器官都在逐渐衰老,生理功能下降,消化系统也不例外。

加上很多人年轻的时候过于劳累,饮食也不注意调理,所以脾胃虚弱是很多中老年人的通病。

调理脾胃之前,首先要判断自己是否也属于脾胃虚弱的人。

判断脾虚有一个非常简单的方法:伸出舌头保持放松状态,观察舌头两侧是否有齿痕,如果有齿痕存在就说明脾胃虚弱。

齿痕的数量和脾胃的虚弱也相关:齿痕数量少于等于五个,属于轻度脾虚;多于五个,提示您已经属于重度脾虚。

除此之外,脾胃虚弱还有一些典型的症状。

经常腹泻、吃完饭后腹胀、食欲不振、面色萎黄、舌淡苔白、形体瘦弱、精神不好等。

脾胃轻度虚弱的人,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通过四神豆浆来健脾养胃。

过去物质比较匮乏,常见的脾胃问题,多是饿出来的脾胃病。

现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吃得多、吃得精细,脾胃的负担加重,所以现在比较常见的脾胃问题,更多是因为“累”出来的。

芡实是大家都熟悉的健脾常用食材,号称水中人参,非常适合脾胃“累”的人。

芡实可以健脾益气渗湿,也可以补肾固精。

苏东坡爱用芡实来养生,取煮熟的芡实,放到嘴里咀嚼,咀嚼到满口生津,然后鼓漱一下再慢慢咽下去。

芡实生用利水渗湿、化痰的作用更强,有一个古方叫理痰汤,就是由生芡实、半夏、陈皮、茯苓、白芍组成。

平时我们常用芡实煮粥,其实还可以用芡实和其他三种药食同源的食材组成的四神豆浆,口感更加细腻。

准备芡实、莲子、山药、茯苓各1份。

将四种食材洗净,用清水浸泡12小时,然后用榨汁机榨成汁即可。

山药肺脾肾三补,茯苓健脾祛湿,莲子养心安神健脾,芡实脾肾双补。

这个豆浆有健脾补肾、固涩止遗、养心安神的作用。

山药有固涩作用,大便干结的人群不建议用。

张锡纯治脾胃奇方张锡纯治疗脾胃虚弱方

张锡纯治脾胃奇方张锡纯治疗脾胃虚弱方

张锡纯治脾胃奇方张锡纯治疗脾胃虚弱方治脾胃虚弱,不能运化饮食,以致生痰。

生白术二两,生鸡内金去净瓦石,糟粕,二两。

上药二味,各自轧细过罗,各自用慢火焙熟(不可焙过),炼蜜为丸,梧桐子大。

每服三钱,开水送下。

白术纯禀土德,为健补脾胃之主药,然土性壅滞,故白术多服久服,亦有壅滞之弊,有鸡内金之善消瘀积者以佐之,则补益与宣通并用。

俾中焦气化,壮旺流通,精液四布,清升浊降,痰之根柢蠲除矣。

又此方不但治痰甚效,凡廉于饮食者,服之莫不饮食增多,日久服之,并可消融腹中一切积聚。

初拟此方时,原和水为丸,而久服者,兼有咽干及大便燥结之时。

后改用蜜丸,遂无斯弊。

注:我比较懒,于是直接就让卖药的地方,直接把白术和鸡内金打成粉,就着蜂蜜水喝了,一次多半勺(吃饭的小勺)。

X凡腹胀,无论或气,或血,或水肿,治愈后,皆终身忌食牛肉。

盖牛肉属土,食之能壅滞气血,且其彭亨之形,有似腹胀,故忌之也。

医者治此等证,宜切嘱病家,慎勿误食。

注:现在很多人有下肢水肿,脚肿,或者头面肿,还有的经常腹胀的。

是不是感觉时好时坏呢,有没有注意吃完牛肉就会严重些,那就忌了吧,从此与牛肉无缘。

再说一个治疗贫血的食疗方,鸭血香菇汤,对于例假量少,皮肤黄白,小腿抽筋的人可以经常喝,具体做法,自己百度吧,有点懒了第二篇张锡纯治脾胃奇方:张锡纯治脾胃精要☆张锡纯(1860至1933)河北盐山县人氏。

他对脾胃论诒有其精点独特之处,特转概括如下:(一)扶脾阳益胃阴,并行不悖张氏认为“山药,色白入肺,味甘归脾,液浓益肾,能滋润血脉,固摄气化,宁咳定喘,强志育神…滋阴又能利湿,能滑润又能收涩”,合白术既补脾阳,又滋胃阴,此合“脾喜燥恶湿”,而胃喜润恶燥”之机理。

(二)升肝脾降胆胃,曲尽其妙张氏认为人之中气,左右回旋,脾之升清,胃之降浊,在下之气不可一刻而不升,在上之气不可一刻而不降,一刻不升则清气下陷,一刻不降则浊气上逆,张氏非常重视这种升降关系,他善于运用“降逆平冲”,“升陷益气”诸法。

张锡纯:这些独特的脾胃论治,你一定没有见过!

张锡纯:这些独特的脾胃论治,你一定没有见过!

张锡纯:这些独特的脾胃论治,你一定没有见过!导读:张锡纯论治脾胃,确有其独特的见解:脾阳与胃阴并重;升肝脾与降胆胃兼施;补肝气即是实脾胃;补养与开破结合,用药独特,而恰到好处。

这些宝贵的经验都值得我们在临床上反复验证,在理论上认真研究,整理提髙。

一、张锡纯简介张锡纯(1860~1933),河北盐山县人,近代具有革新精神的著名医学家。

他不仅在传统中医学术上造诣很深,而且还能顺应科学发展潮流,博采当时西医学之长处,力图沟通中西两种医学体系,名曰“衷中参西”。

他一生的学术经验,荟萃于《医学衷中参西录》中。

该书立意新颍,见解独特,注重实践,讲求疗效。

善用其方药者,效验异常,故能流传海内外,备受欢迎。

今不揣谫陋,爰采书中有关论治脾胃之独特经验,作一简介,以期抛砖引玉。

二、扶脾阳,益胃阴,并行不悖祖国医学史上论治脾胃之名家,当首推李东垣和叶天士。

李氏善升补脾阳,用药多刚燥;叶氏善滋养胃阴,用药多柔润。

张氏则兼采二家之长,融于一炉,创制了不少调补脾胃的有效方剂。

如资生汤、资生通脉汤、扶中汤等。

方中刚柔并用,燥润兼施,扶脾阳,益胃阴,并行不悖,两擅其长,广泛地应用于多种疾病。

什么张氏治疗许多疾病都要从补养脾胃入手?为什么张氏在补养脾胃时总是扶脾阳与益胃阴同时并进?我的理解是,他治疗的许多疾病,如劳瘵、经闭、膈食、久泄等,都属于慢性虚弱性疾病,症候错综复杂,气、血、阴、阳都有亏损,单纯的补气、补血、补阴、补阳等补偏救弊方法是很难奏效的,惟有从调补脾胃,重建中气入手,方能缓缓见效。

《灵枢·终始》篇云:“阴阳俱不足,补阳则阴竭,泻阴则阳脱,如是者可将以甘药,不可饮以至剂”,殆即此意。

仲景治虚劳证阴阳两虚之用小建中汤,健运中气,平调阴阳,已肇其端矣。

张氏曾解释,“人之脾胃属土……,故亦能资生一身。

脾胃健壮,多能消化饮食,则全身自然健壮,何曾见有多饮多食,而病劳瘵者哉(引自河北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下同)。

”至于调补脾胃时必须扶脾阳与益胃阴同时并进者,盖因病至于斯,亦非单纯的脾阳虚或胃阴虚,而是或先损脾阳,阳损及阴;或先损胃阴,阴损及阳,呈现脾阳与胃阴俱虚的病状。

名医张锡纯——《论胃气不降治法》阳明胃代赭石

名医张锡纯——《论胃气不降治法》阳明胃代赭石

名医张锡纯——《论胃气不降治法》阳明胃代赭石名医张锡纯——《论胃气不降治法》阳明胃气以息息下行为顺。

为其息息下行也,实时时借其下行之力,传送所化饮食达于小肠,以化乳糜;更传送所余渣滓,达于大肠,出为大便。

此乃人身气化之自然,自飞门以至魄门,一气营运而无所窒碍者也。

乃有时胃气不下行而转上逆,推其致病之由,或因性急多怒,肝胆气逆上干;或因肾虚不摄,冲中气逆上冲,而胃受肝胆冲气之排挤,其势不能下行,转随其排挤之力而上逆。

迨至上逆习为故常,其下行之能力尽失,即无他气排挤之时,亦恒因蓄极而自上逆。

于斯饮食入胃不能传送下行,上则为胀满,下则为便结,此必然之势也。

而治之者,不知其病因在胃府之气上逆不下降,乃投以消胀之药,药力歇而胀满依然。

治以通便之剂,今日通而明日如故,久之兼证歧出,或为呕哕,或为呃、为逆,或为吐衄,或胸膈烦热,或头目眩晕,或痰涎壅滞,或喘促咳嗽,或惊悸不寐,种种现证头绪纷繁,则治之愈难。

即间有知其致病之由在胃气逆而不降者,而所用降胃之药若半夏、苏子、蒌仁、竹茹、浓朴、枳实诸品,亦用之等于不用也。

而愚数十年经验以来,治此证者不知凡几,知欲治此证非重用赭石不能奏效也。

盖赭石对于此证,其特长有六∶其重坠之力能引胃气下行,一也,既能引胃气下行,更能引胃气直达肠中以通大便,二也;因其饶有重坠之力,兼能镇安冲气使不上冲,三也;其原质系铁养化合,含有金气,能制肝木之横恣,使其气不上干,四也;为其原质系铁养化合,更能引浮越之相火下行,而胸膈烦热、头目眩晕自除,五也;其力能降胃通便,引火下行,而性非寒凉开破,分毫不伤气分,因其为铁养化合转能有益于血分(铁养化协议于铁锈故能补血中之铁锈),六也。

是以愚治胃气逆而不降之证,恒但重用赭石,即能随手奏效也。

丙寅季春,愚自沧州移居天津。

有郭××者,年近三旬,造寓求诊。

自言心中常常满闷,饮食停滞胃中不下,间有呕吐之时,大便非服通利之品不行,如此者年余,屡次服药无效,至今病未增剧,因饮食减少则身体较前羸弱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锡纯脾胃学术思想探析摘要】张锡纯脾胃学说理论如下:1.倡导“淡以养脾”。

2.善调补脾胃以治他脏之病。

3.理脾胃与治肝胆相结合。

【关键词】脾胃学术思想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
祖国医学史上,论治脾胃的名家,当推元·李东垣和清·叶天士。

李氏善用补脾升阳,创补中益气汤,用药多刚燥,并创立了脾胃学说;叶氏善滋养胃阴,拟益胃汤,用药多柔润,并形成了胃阴学说。

张锡纯兼采两家之长,将扶脾阳与益胃阴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治法和方药上创造性地发展了脾胃学说,在中医脾胃学术史上有着重要地位。

张氏医著《医学衷中参西录》开章明义第一篇取《易经》“至哉坤元,资生万物”之语,阐明其脾胃亦一身之坤,为论治之本的学术观点,对其脾胃学说的理论和临床的独特见解简述如下。

倡导“淡以养脾”
张锡纯认为:脾为太阴,乃三阴之长,故治阴虚者,当以滋脾阴为主,脾阴足,自能灌溉脏腑,治宜淡以养脾。

张氏认为“淡以养脾”包括煎煮方法和药物性味两方面。

药取次煎,淡以养脾。

张氏说:“慎柔和尚治阴虚劳热,专取次煎。

取次煎味淡,善能养脾阴也。

夫淡气归胃,《内经》曾言之。

淡能养脾阴之义,原自淡气归胃悟出,而其所以然之故,人仍多不解……土爰稼穑,稼穑作甘。

盖土本无味,借稼穑之味以为味。

夫无味即是淡,故入脾胃属土,凡味之淡者皆能入脾胃也。


药取淡味,以养脾阴。

张氏指出:“白虎汤中用粳米,古方生用。

今人亦生用,至谓薏米、芡实、山药之类,犹粳米也……盖生者汁浆稠粘,可以留恋肠胃……至于用以滋阴,用以淡渗,则不宜炒熟,尤彰彰明也。


张氏“淡以养脾”的观点实际上为后世的“甘淡滋脾”理论以及“脾阴学说”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调补脾胃以治他脏之病
张锡纯认为:“人之脾胃属土,即一身之坤也,故亦能资生一身,脾胃健壮,多能消化食物,则全身自然健壮。

”他重用补脾药,如山药、白术、黄芪等,并将调补脾胃之法广泛地应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中,尤其是劳瘵、经闭、膈食、久泄等慢性虚弱性疾病,其症候错综复杂,气血阴阳都有亏损,单纯补气、补血、补阴、补阳等补偏救弊方法很难奏效,惟有从调补脾胃,重建中气入手,方能缓缓见效。

如他在“治喘息方”内写道:“痰郁肺窍则作喘,肾虚不纳气亦作喘。

是以论喘者恒责之肺肾二脏,未有责之于脾胃者。

不知胃气宜息息下行,有时不下行而转上逆,并迫肺气亦上逆即可作喘。

脾体中空,能容纳诸回血管之血,运化中焦之气,以为气血宽闲之地,有时失去中空之体,或变为紧缩,或变为胀大,以致壅激气血上逆迫肺,亦可作喘。

且脾脉缓大,为太阴湿土之正象,虚劳喘嗽者,脉多弦数,与缓大之脉反对,乃脾土之病脉也。

故重用山药以滋脾之阴,佐以于术以理脾之阳,脾脏之阴阳调和,自无或紧缩或胀大之虞。

”据此他创制了滋脾土以生肺金的“滋培汤”,用治“虚劳喘逆,饮食减少,或兼咳喘,并治一切阴虚羸弱诸证”。

张氏通过调补脾胃以治他脏之病的思想继承和发展了脾胃学说理论,提高了其临床指导意义。

理脾胃与治肝胆相结合
脾胃为人体气机升降之枢纽,脾胃升降正常方能受纳、腐熟、运化水谷,传糟粕于体外。

张锡纯根据《素问·六微旨大论》中所说“升降息则气立孤危”。

创制了升降汤,以调其中气,使之和平。

所谓调中气者,即升降脾胃之气也。

方中用野党参、生黄芪、白术健中理脾,广陈皮、川厚朴、生鸡内金、生姜和中健胃,知母反佐川芎舒肝以助脾升,白芍敛阴以助胃降,桂枝具有“善和脾胃,使脾气之陷者上升,胃气之逆者下降”的双向作用,此实为升降并用之良方。

另张氏引黄坤载之言:“肝气宜升,胆气宜降,然非脾气之上行,则肝气不升,非胃气之下行,则胆气不降……由斯观之,欲治肝者,原当升降脾胃,培养中宫,俾中宫气化敦厚,以听肝木之自理,即有时少用理肝之药,亦不过为调理剂中辅佐之品。

”阐明了他将理脾胃与治肝胆相结合,升脾者亦补肝气,降胃者亦疏胆气的独特观点。

综上所述,张锡纯尊崇经典,博采众长,治疗疾病独重脾胃,并秉承东垣、叶天士脾胃思想之精髓,对中医脾胃学说有独特的理论见解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对于后世医家有积极的指导意义,值得认真研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