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数学智力竞赛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三年级数学智力竞赛试题
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活动时,如果只以教材的内容为素材对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进行培养,
毫无疑问,这样的教学活动能促进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的发展。但是,除了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以教材内容为素材)以外,还有很多活动也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例如,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需要作出判断和推理,许多游戏很多中也隐含着推理的要求。所以,要进一步拓宽发展学生合情推理能力的渠道,使学生感受到生活、活动中有“数学”,有“合情推理”,养成善于观察、猜测、分析、归纳推理的好习惯。
学数学课程内容分为“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这四大板块。仔细分析教材不难发现,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遵循逐步渗透、螺旋上升、循序渐进的原则,在每册教材甚至是每个单元中,都安排了相当数量的探索规律的数学题材,以便为学生探索能力的提高创造条件。那么这些学习内容有怎样的价值?现谈谈我的思考。
四年级“探索规律”中的教学价值解读
(2009-06-21 10:54:42)转载▼
分类:小学数学论文
标签:符
号感
数感
四年级
推理能力
规律
杂谈
[内容摘要]“探索规律”作为小学数学知识结构新的部分,需要系统的眼光,构建一个适合学生学习的序列。四年级,一个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在“探索规律”的内容中它有以下五个具体教学价值:(1)有利于学生数感和符号感的培养;(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4)有利于学生数学思想的渗透;(5)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关键词]探索规律观察能力数学思想
《数学课程标准》在第一、二学段都把“探索规律”作为内容结构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要求“探索并理解简单的数量关系”, “探索和理解运算规律”, “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等,并提供了许多案例。[1]印次,新课程中每一个学习内容都尽可能地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在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中,探索理解有关内容,并设置了启发性的问
题,有利于学生展开观察、试验、操作、推理、交流等数学活动,同时设立了“看一看”、“做一做”、“想一想”、“议一议”等栏目,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与交流。
这是我国第一次把“探索规律”列为小学数学的一个独立的教学内容。在小学四年级教学中,“探索规律”的具体内容它有什么教学价值?本文试图予以阐述。
一、有利于学生数感和符号感的培养
《数学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中提出要使学生“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数感和符号感的培养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探索规律作为一个数学知识结构的重要部分,也是培养学生数感和符号感的重要载体。
在四年级上册学习《乘法分配律》、《交换律及结合律》时,都明确要求学生能用字母a、b、c表示出自己发现的规律。
如四年级下册47页,在○填上“<”“>”或“=”
0.3×1.2○0.3 0.5×1.8○1.8
0.3×0.2○0.3 1.5×1.8○1.8
0.3×1○0.3 1×1.8○1.8
如四年级下册53页,找规律填数
1.5,11.5,21.5,_______,_______。
19.8,18.6,17.4,_______,_______。
1.2,
2.4,4.8,_______,_______。
教材巧妙地将“探索规律”渗透到计算、运算规律等有关知识的教学中,让学生在具体情景中感知和体验。在比较积与乘数大小关系以及变化规律中,增强对数的感悟。数感强的学生能很快发现其中隐藏着的变化规律,并能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来,从而顺利地解决问题。而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要把规律从具体的情景中抽象出一般的模型,就很需要借助符号来思考。这个符号不仅仅是一个代号,起着缩写的简约作用,更重要的是在以后的学习中逐渐学会借助符号操作和推导,发现规律的本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教材,抓住时机及时渗透。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就是找出事物的特征、结构的内在联系,以便掌握数、行、式等规律。观察题目的特征,联想学过的有关知识,探索解题思路的过程,也就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过程。在北师大教材中,编排了大量需要学生观察与思考的开放性、探索性问题。如:
四年级上册第58页:观察下面两组题,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6×2= 20×4=
6×20= 10×4=
6×200= 5×4=
通过观察这两组题目,学生不难发现: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扩大(或缩小),积也随着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四年级下册第43页,试一试
4×3= 13×2=
4×0.3= 0.13×2=
0.4×0.3= 0. 13×0.2=
通过观察这两组有联系的乘法计算题,学生不难发现计算小数乘法时,怎样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
另外,在许多新授环节也安排了有助于学生观察、分析的材料,如:四年级下册的《三角形内角和》、《三角形三边关系》及《小数乘法意义》等
例:四年级上册第74页《商不变性质》
(1)计算并观察下面两组题目,找一找它们的规律。
8÷2=4 6÷3=2
80÷20= 24÷12=2
800÷200= 48÷24=2
8000÷2000= 120÷60=2
(2)能再举一些例子说明你的发现吗?
(3)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你的发现。
学生通过对这组学习材料的计算、观察、分析,不难发现“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商不变。”
在知识发现的过程中,需要对例证进行表面的和深入的、整体的和部分的、顺向的和逆向的多维度的观察。学生能否对例证进行有序的观察是影响学生发现的重要因素。作为教师要充分利用好教材中的这些资源,加强对学生观察的指导,引导学生通过有序观察发现知识本质,逐步发展学生的观察力。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是《数学课程标准》对推理能力培养的主要阐述。能力发展绝不等同于知识和技能的获得,不是“懂”了,也不是“会”了,而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己“发现”规律、“悟”出道理和思想方法。这种“发现”只能在教学活动中进行,因此教材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创设了探索交流的空间,组织、引导学生“经历观察、探究、猜想、验证等数学活动过程”,并把推理能力的培养有机地融合在这样的“过程”之中。
在四年级上册《用计算器计算》后,安排了大量的探索与发现。
如第42页:奇妙的宝塔奇怪的142857
1×1=1 142857×1=142857
11×11=121 142857×2=285714
111×111=12321 142857×3=428571
1111×1111=?142857×4=?
11111×11111=?142857×5=?
111111×111111=?142857×6=?
观察乘数与积的特点,能把算式补充完整吗?
在教学类似探索规律的内容时,我们应该鼓励学生使用计算器来参与探索规律的过程,有了技术的支持,就会使探索规律变得更为高效。[2]就上两题而言,列一个数式算出结果,对于探索规律来说并不难也不重要,重要的是在计算中推理出, 142857与1、2、3、4、5、6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