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3.1《顺乎世界之潮流》精品教案

合集下载

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三第1课顺乎世界之潮流优秀教学案例

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三第1课顺乎世界之潮流优秀教学案例
2.以故事化的语言讲述历史事件,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历史事件的背景、原因、过程及影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4.运用角色扮演、模拟辩论等方式,让学生站在不同立场分析历史问题,提高他们的历史实证能力。
(二)问题导向
1.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历史事件,如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世界的影响、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确立过程等。
2.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引导学生运用历史知识解决现实问题,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
4.通过问题驱动,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三)小组合作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历史事原因、过程及影响。
(二)讲授新知
1.运用多媒体展示历史场景,生动形象地讲述历史事件,如通过视频展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过程。
2.以讲故事的方式,讲述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如介绍垄断组织出现背景下的企业家事迹。
3.通过时间轴或流程图,展示历史事件的进程,如以图解形式展示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确立及完善过程。
4.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事件的背景、原因、过程及影响,如分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原因和影响。
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三第1课顺乎世界之潮流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为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三第1课《顺乎世界之潮流》,主要内容为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世界历史的发展潮流,包括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垄断组织的出现、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确立及完善、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等。本节课旨在让学生了解近代世界历史的发展趋势,认识历史事件的联系和影响,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能力。
5. 教学内容与过程:本节课的讲授新知环节运用了多媒体展示、讲故事、时间轴等多种教学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了历史事件。同时,本节课还注重联系现实,引导学生分析历史事件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这种教学内容与过程的设计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历史时空观念和应用能力。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3.1《顺乎世界之潮流》表格优秀教学案例(3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3.1《顺乎世界之潮流》表格优秀教学案例(3页)
4.培养学生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近现代历史发展中的重大事件进行深入思考和探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辩论等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其历史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2.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史料等,为学生创设历史情境,增强其对历史事件的感知和体验。
3.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培养其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2.问题导向,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案例中设计了一系列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历史事件背后的原因、过程和影响。通过问题导向,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的历史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3.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案例强调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分组讨论、分工合作中,共同探讨历史问题。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他们的沟通表达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问题导向
1.提出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如“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洋务运动为何最终未能使中国走向富强?”等,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
2.问题设计要注重层次性、启发性,由浅入深,引导学生逐步探究历史事件的本质。
3.教师要适时给予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培养其历史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3.1《顺乎世界之潮流》表格优秀教学案例(3页)
一、案例背景
在我国高中历史课程中,《顺乎世界之潮流》一节是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的重要内容,旨在让学生了解近现代以来,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如何顺应世界发展潮流,实现民族复兴。本节内容以时间为线索,贯穿了鸦片战争、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重大历史事件,为学生展示了我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脉络。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部分内容,我设计了一份表格优秀教学案例,通过对比、分析、归纳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深入思考,达到提高历史素养的目的。这份教学案例紧密结合学科知识,注重实用性,以人性化语言呈现,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历史思维能力和爱国主义情感。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3.1《顺乎世界之潮流》精品教案(7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3.1《顺乎世界之潮流》精品教案(7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3.1《顺乎世界之潮流》精品教案(7页)一“顺乎世界之潮流”学习内容分析(1)课标要求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2)教材分析本专题讨论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是对当时中国现实问题的思考,也是对西方挑战的回应;主要就是解决“中国向何处去”这样一个历史课题。

而本课书主要讲述了先进的中国人在器物和制度两个阶段对于西方的学习,主要有3个子目,一为睁眼看世界,二为维新变法,三为民主共和,而这三个子目录其内在联系在于技术革新,制度改良,制度革命。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将本课书的重点定位于第二子目资产阶级维新思想。

而对于第三子目的民主共和,由于在专题四中的第一课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有重点讲述,故在这课书中这个知识点做简单介绍。

(3)课堂立意第一,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以新课程、新理念为指导,重点落实三维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第二,通过形式多样的材料(教材也是材料)创设新情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并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第三,本节的设计思路注重教材的逻辑性,需要学生站在当时的角度思考问题。

学情分析⑴通过必修一和必修二的相关内容,同学们已经对中国近代史有了一定了解,为学习本节课内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⑵通过高一一年的学习,高二学生在搜集、整理和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大大提高,并且有着一定的历史学科素养;同时高中生活跃的思维、强烈的参与意识,为本节课开展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提供了可能。

教学目标设定(1)知识与能力了解和掌握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资产阶级维新派和民主革命派的思想主张、基本活动和结果;通过对中学向西方学习的内容转变形成背景的分析,逐渐掌握综合分析重大历史事件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着现代化进程……中国: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小农经济,长期的闭关锁国……在世界现代化的潮流中,西方已经远远超过了东方,并且东方从属于西方。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3.1《顺乎世界之潮流》优秀教案(3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3.1《顺乎世界之潮流》优秀教案(3页)

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第1课时“顺乎世界之潮流”【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①了解和掌握林则徐、魏源“向西方学习”“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了解和掌握资产阶级维新派和民主革命派的思想主张、基本活动和结果;②通过对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过程内容的的理解和运动失败原因及历史意义的分析,逐渐形成综合分析重大历史事件的能力。

通过对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的比较和评价,形成对二者清楚的认识,并形成辨别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①教师通过重点讲述的方法,介绍各个时期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突出他们超越自己时代的地方,引导学生准确评价历史人物。

②引导学生结合以前所掌握的知识,分析本节内容所涉及的思想产生的原因,对推动中国社会所产生的影响。

通过横向和纵向的比较法,认识这些先进人物的开拓精神及时代带给他们的局限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对本课的学习,感受先辈们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与富强,前赴后继的,不怕流血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和勇气。

体会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精神。

②通过对先进人物思想和事迹的学习,培养学生对国家和民族的一种责任心,努力做一个现代社会的合格公民,在先辈们努力奋斗的基础上早日把中国建成一个现代化国家。

【重点难点】重点:地主阶级、资产阶级维新派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思想难点:分析每个历史阶段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内容的异同和特点,认识近代思想发展的过程及其所处的历史背景。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我是以一段一分钟左右的《圆明园》视频导入,让学生更深刻的了解到近代中国被侵略的事实,摆在中国人面前的是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中国该往何处去,中国人又该何去何从,是我们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以此导入本课所学。

一、睁眼看世界(地主阶级抵抗派)1、背景:(1)鸦片战争前,清朝长期实行闭关政策,并且做着天朝上国的迷梦,对世界大势一无所知;(2)鸦片战争前后,外国资本主义的冲击日益加剧;(3)中国与西方世界的联系扩大,西方的科学技术和文化思想逐渐传入中国;(“西学东渐”);(4)为了了解西方,抵御外来侵略说明:A、“世界潮流”是发展资本主义;实际情况是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全面先进。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3.1《顺乎世界之潮流》精品教学教案(8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3.1《顺乎世界之潮流》精品教学教案(8页)

第一节:“顺乎世界之潮流”四川省叙永县第二中学龚远一、课标要求: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了解和掌握林则徐、魏源“向西方学习”“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了解和掌握资产阶级维新派和民主革命派的思想主张、基本活动和结果;②初步认识近代中国人对西方的认识和学习是个逐步深入和提高的过程,而且历史发展的进程并非总是一帆风顺,先进人物的思想和主张并不一定被同时代的人欣赏或接受的历史事实。

(2)过程与方法:①教师通过重点讲述的方法,介绍各个时期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突出他们超越自己时代的地方,引导学生准确评价历史人物。

②引导学生结合以前所掌握的知识,分析本节内容所涉及的思想产生的原因,对推动中国社会所产生的影响。

通过横向和纵向的比较法,认识这些先进人物的开拓精神及时代带给他们的局限性。

③课堂上通过学生展示自编自导自演的历史小品,让学生充分进入历史事件的形成与发展。

充分提升学习的历史学习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对本课的学习,感受先辈们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与富强,前赴后继的,不怕流血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和勇气。

体会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精神。

②通过对先进人物思想和事迹的学习,培养学生对国家和民族的一种责任心,努力做一个现代社会的合格公民,在先辈们努力奋斗的基础上早日把中国建成一个现代化国家。

③通过学习认识到,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培养追求真理,克服困难,实现人生理想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课时:1.5课时。

四、重点难点:重点:地主阶级、资产阶级维新派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思想难点:分析每个历史阶段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内容的异同和特点,认识近代思想发展的过程及其所处的历史背景。

五、教学过程:导入:可引导学生回顾高中历史必修一中有关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状况的内容,使学生了解近代先进的中国人探索救亡图存道路的背景。

顺乎世界之潮流[人民版][教案他

顺乎世界之潮流[人民版][教案他

顺乎世界之潮流[人民版][教案一]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世界历史的演进过程,理解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

2. 使学生认识到顺应世界历史发展潮流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历史观念和时代意识。

3.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他们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内容1. 世界历史发展的主要阶段和特点2. 历史发展潮流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3. 顺应世界发展潮流的国家和地区的成功经验4. 我国在世界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5. 面向未来,如何顺应世界发展潮流,实现民族复兴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世界历史发展的主要阶段和特点,顺应世界发展潮流的国家和地区的成功经验,我国在世界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2. 教学难点:历史发展潮流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的联系与影响,面向未来,如何顺应世界发展潮流,实现民族复兴。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关注世界历史发展中的关键问题。

2. 运用案例分析法,以具体国家和地区为例,分析它们如何顺应世界发展潮流。

3. 采用讨论法,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4. 运用比较法,比较不同国家和地区在世界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1. 教材:《顺乎世界之潮流》人民版。

2. 参考资料:相关历史书籍、论文、报道等。

3. 教学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音响等。

4. 网络资源:相关历史网站、在线视频等。

顺乎世界之潮流[人民版][教案二]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世界历史的演进过程,理解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

2. 使学生认识到顺应世界历史发展潮流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历史观念和时代意识。

3.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他们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内容1. 世界历史发展的主要阶段和特点2. 历史发展潮流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3. 顺应世界发展潮流的国家和地区的成功经验4. 我国在世界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5. 面向未来,如何顺应世界发展潮流,实现民族复兴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世界历史发展的主要阶段和特点,顺应世界发展潮流的国家和地区的成功经验,我国在世界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3.1顺乎世界之潮流优秀教学案例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3.1顺乎世界之潮流优秀教学案例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和反思,使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收获,提高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
2.教师设计历史思维训练题目,如案例分析、策略设计等,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为后续教学提供有益参考。
4.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为学生的未来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基础。
2.学生能够了解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过程、原因和影响,认识这些事件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3.学生能够分析近代中国人民探索国家出路的多样性,总结历史经验教训,认识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
4.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近现代中国社会变革进行初步评价,提高历史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史料分析,引导学生深入了解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的变迁,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
2.采用小组讨论、问题探究等方式,让学生在探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历史事件的过程中,培养合作与交流能力。
3.运用历史地图、图片等教学辅助工具,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历史事件的地理位置、时间顺序,提高学生的历史空间观念。
4.教师对小组合作过程进行评价,关注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提高学生的小组协作能力。
(四)反思与评价
1.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和反思,使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收获,提高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
2.教师设计历史思维训练题目,如案例分析、策略设计等,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为后续教学提供有益参考。
(二)问题导向
1.教师以重大历史事件为线索,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如“戊戌变法为什么失败?”“辛亥革命是如何推动中国历史发展的?”等。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3.1《顺乎世界之潮流》精品教案(8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3.1《顺乎世界之潮流》精品教案(8页)

必修三专题三顺乎世界之潮流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 ,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开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2〕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3〕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 ,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开展的重大意义过程与方法:借助文字史料和图片史料 ,理清中国近现代思想解放的线索 ,准确理解各历史阶段的指导思想和主要内容;能分析找出各种思想出现的根本原因及对当时社会产生的影响和作用。

能读取相关史料 ,提取有效信息 ,解答有关中国近现代思想解放潮流的根本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要与时俱进 ,顺应历史开展的潮流 ,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思想文化的开展 ,即要继承和吸收 ,也要不断创新和开展。

感受先辈们为中国民主的独立与富强 ,前仆后继不怕流血的大无畏精神 ,体会“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的精神。

认识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培养自身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

激发自己对建设由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使命感。

二、重难点重点:向西方学习从学器物到学制度、学思想文化的开展过程难点:各阶段向西方学习思想不同的原因 ,以及不同派别的思想比拟三、教学用具:多媒体、预学案、导学案、固学案四、课时:一课时五、教学模式:1539教学模式。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以学生为主体组织课堂教学 ,教师创设具体的情境 ,引导学生在原有知识的根底上独立思考、互相学习、逐步探究。

六、学情、教情:授课班级为文科特长班 ,本节课为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 ,通过前边的复习 ,学生根底知识已经储藏;教师要带着学生完成知识的进一步整合 ,重点训练思维方式。

七、教学过程:〔一〕先学先行 ,问题反应策略:A、提前印发所需资料 ,试题。

学生自主复习整理近代以来思想解放潮流中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观点 ,要求以笔记形式整理。

B、构建本专题知识体系〔二〕师生互动设计1、激情导入:〔师〕导课:教师在多媒体展示孙中山人物像及名言图片“世界潮流浩浩荡荡 ,顺之那么昌 ,逆之那么亡〞。

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三第一课顺乎世界之潮流优秀教学案例

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三第一课顺乎世界之潮流优秀教学案例
2. 问题导向:教师在教学中设计了一系列具有启发性和思考性的问题,如“资本联系”等。这些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分析历史事件和现象,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 小组合作: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让学生在讨论中互相借鉴和学习,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这样的教学策略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2. 提醒学生关注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思考世界历史发展对当代世界的启示。
3. 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拓展学习,如阅读相关历史书籍、观看历史纪录片等,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五、案例亮点
1. 情景创设:本节课通过丰富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历史图片、地图和视频资料,为学生创设了直观生动的历史情境。这样的情景创设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的发展脉络,提高了学习效果。
4. 反思与评价:教师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自己在历史学习中的优点和不足,提高自我认知和自我调整能力。同时,教师还组织学生进行互评和自评,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评价能力。这样的教学策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满意度。
5. 教学内容的逻辑性和系统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时间为线索,将课程内容分为近代前期、近代中期和近代后期三个部分,逻辑清晰,系统性强。通过这样的教学安排,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认识历史发展的连续性和多样性。
4. 结合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培养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和热爱,使学生认识到历史学习的重要性和价值。
2.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认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
3. 通过分析历史事件和现象,使学生认识到历史的发展既有必然性,也有偶然性,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3.1《“顺乎世界之潮流”》教案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3.1《“顺乎世界之潮流”》教案

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一“顺乎世界之潮流”第一部分:教案内容●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通过阅读课文,认识那些向西方学习的先进人物,了解他们的主要思想;初步认识历史发展的进程并非总是一帆风顺,先进人物的思想和主张并不一定被同时代的人欣赏或接受。

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学生理性地、辩证地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学生可以根据以前所学专题的相关内容,分析这些思想产生的原因以及对推动中国社会所产生的影响。

通过横向和纵向的比较,认识这些先进人物的开拓性及时代带给他们的局限性。

教师可以通过重点讲述的方法,介绍各个时期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突出他们超越自己时代的地方,引导学生准确评价历史人物。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先进人物思想和事迹的学习,培养学生对国家和民族的一种责任心,努力做一个现代社会的合格公民,在先辈们努力奋斗的基础上早日把中国建成一个现代化国家。

●教学流程本专题“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的线索是:一个主题、一个方向、三个阶段。

“一个主题”就是“中国向何处去?”即:自鸦片战争以来到20世纪初期这一历史阶段中,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为了追求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的富强与繁荣,向西方学习,寻求思想变革的心路历程。

“一个方向”就是“向西方学习”。

“三个阶段”就是“器物→制度→思想文化”。

先进的中国人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学习西方的器物,通过维新变法运动学习西方的制度,通过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

这是一个怎样的过程呢?答:循序渐进,不断深化。

说得对!正如陈旭麓先生所说:“近代民主思想的演进,既不是一江长流,也不止一个洪峰,而是以一个接一个思潮的涨落相继出现的。

”本专题的内容还可以跟我们以前所学的知识联系起来。

投影:专题联系必修Ⅰ: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必修Ⅱ:专题二: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必修Ⅲ: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投影:冲击篇当黄河岸边柳荫树下,犁间耕作的喘息与手摇纺车吱呀呻吟合奏着悠闲的田园慢板时,英格兰西北部兰开夏郡的蒸汽锅炉吼叫出震耳欲聋的工业交响曲。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3.1《顺乎世界之潮流》优质教学设计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3.1《顺乎世界之潮流》优质教学设计

《顺乎世界之潮流》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主要讲述在鸦片战争之后,面对着一个“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思想界发生的新变化。

所谓的新变化,就是不断地改变对西方的看法、向西方学习的这样一个过程,这是一个短暂而又痛苦的过程,也是一个逐步深入的过程。

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过程,大致可以分三个阶段,即分别从器物—制度—文化三个方面学习西方。

第一课主要讲述前面两个阶段,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是从器物(武器)层面上学习西方的开始,而维新思想则开始从制度层面学习西方。

【课标要求】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学习目标】1.通过阅读教材、研读史料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先进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进而归纳近代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的渐进历程。

2.通过对近代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历程的梳理,培养学生对国家和民族的一种责任心。

学习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敢于面对现实、冲破樊篱、放眼全球、探索救国之路的开拓精神与创新勇气。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洋务派、维新派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

难点: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教学过程】导入:巴尔扎克说:“一个有思想的人才真是一个有力量的人”;拿破仑曾经说过:“世界上有两种东西最有力量,一是宝剑,二是思想,而思想比宝剑更有力量”。

思想解放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助推器,是实践的先导。

鸦片战争惊醒了先进的中国人,他们为谋求民族独立,纷纷提出了自己的思想主张。

他们到底提出哪些思想?这些思想又有何影响。

让我们一起走进专题三第一课《顺乎世界之潮流》,共同探讨这一问题。

我把这课设计为两大部分:一是有力量的思想(即过程),二是思想的力量(即影响)。

首先我们先来学习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历程。

【自主学习感受史实】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P48-51,完成下列问题。

一、师夷长技的制夷思想(背景、代表人物、思想主张、学习内容)1.背景:(1)国际:欧美崛起,侵略扩张(2)国内:封建危机,妄自尊大(3)直接:鸦片战争,惊醒志士2.代表人物:林则徐(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放眼世界的先行者)3.思想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手段(师夷)——向西方学习;内容(夷计)——军事科学技术;目的(制夷)——抵制侵略,维护统治。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3.1《顺乎世界之潮流》精品教学教案(5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3.1《顺乎世界之潮流》精品教学教案(5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3.1《顺乎世界之潮流》精品教学教案(5页)“顺乎世界之潮流”【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识记“开眼看世界”、“中体西用”、维新思想代表人物及其基本主张;了解鸦片战争后到19世纪末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

(2)根据材料探究“开眼看世界”的背景;综合评价“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等思想;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材料,并联系必修①②的有关内容,引导学生探究归纳近代中国人思想解放的时代背景,培养学生从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以及综合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2)学生自主阅读、自主学习,进行问题探究,使学生树立问题意识,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新思想的代表人物敢于面对现实、放眼全球探索救国之路的爱国精神与创新精神,培养学生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创新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从“开眼看世界”到维新变法思想的变化历程。

难点:分析每个历史阶段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内容,认识近代思想发展的过程及其所处的历史背景。

【教学方法】引导探究法、讲练结合法、比较法【教学对象】高二年级学生【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复习回顾:在第一单元,我们学习了《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了解了儒家思想创立和发展的历程。

通过学习,我们也认识到“思想文化现象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人类社会经济、政治活动的反映”……讲一讲:(三)思想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议一议:如何看待林则徐、魏源的新思想?(辩证地评价——进步性、局限性)练一练:1、称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因为()A . 认识到清政府腐败堕落B . 认识到鸦片泛滥的危害C .开创近代向西方学习的先河D . 是领导禁烟运动的民族英雄2、近代第一部由中国人编撰的最详备的世界史地著作是()A.《海国图志》B.《华事夷言》C.《四洲志》 D.《瀛环志略》3、林则徐和魏源在学习西方的过程中最重要的贡献是( )A.以反对外国侵略为出发点B.提出了建立新式海军的主张C.认识世界形势,探索救国之路D.主张仿行西方的民主制度讲一讲:很可惜,《海国图志》墙内开花墙外香在中国无人问津,日本如获至宝。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3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3
3.引导学生认识到历史的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学会尊重历史、顺应历史、创造历史。
4.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使学生能够理性看待历史问题,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本章节教学设计以“顺乎世界之潮流”为主题,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近代以来的世界历史发展,理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培养具有国际视野、民族情怀的新时代青年。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过程与方法的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塑造,全面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3.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事件的发展规律,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4.能够通过分析历史资料,提取关键信息,形成自己的观点,提高历史学科的研究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历史事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运用比较分析法,让学生对比近代中国与西方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差异,提高学生的历史比较思维。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通过展示近代以来的世界历史图片、视频等资料,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历史发展的潮流。
2.分组合作,互动交流: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教学重难点进行讨论、交流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3.案例教学,深入剖析: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如洋务运动、辛亥革命等,进行案例教学,引导学生深入剖析事件背后的原因、影响和发展规律。
7.课后作业,拓展延伸: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进行拓展延伸,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8.情感教育,渗透德育: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情感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民族自豪感。
9.教学评价,促进发展: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三第1课顺乎世界之潮流教学设计

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三第1课顺乎世界之潮流教学设计
3.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引导学生分析历史事件,培养其批判性思维能力。
4.结合课本内容,详细讲解我国在近代以来世界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当前世界格局中我国的地位。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将安排以下活动: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针对一个历史事件或我国在其中的地位进行讨论。
2.提供相关资料和问题,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如:“工业革命对我国的影响有哪些?”“两次世界大战对我国历史发展产生了哪些作用?”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将通过以下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进入本节课的学习状态:
1.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与世界历史发展相关的图片,如工业革命时期的机器、两次世界大战的战场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图片背后的历史事件及其影响。
2.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近代史知识,如:“工业革命给世界带来了哪些影响?”“两次世界大战对世界历史发展产生了怎样的作用?”通过这些问题,帮助学生复习已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难点:引导学生从全球视野出发,关注国际事务,树立正确的国际观念。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1)运用问题驱动法,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2)采用案例教学法,精选典型历史事件,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3)组织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三第1课顺乎世界之潮流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本节课为“顺乎世界之潮流”,旨在帮助学生了解近代以来世界历史的发展脉络,认识我国在其中的角色和地位。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以下知识与技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3.1《顺乎世界之潮流》精典翻转课堂优秀教学案例(23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3.1《顺乎世界之潮流》精典翻转课堂优秀教学案例(23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3.1《顺乎世界之潮流》精典翻转课堂优秀教学案例(23页)
一、案例背景
本案例背景以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3.1《顺乎世界之潮流》精典翻转课堂为依托,旨在探索适应新课程改革要求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本节课主要内容为近代中国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历程,通过分析维新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等历史事件,引导学生认识中国近代化的历史进程,理解历史发展的内在逻辑。
1.维新变法的起源、主要内容及失败原因;
2.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过程及历史意义;
3.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主要内容及历史影响。
此外,本节课还将引导学生运用历史资料,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提高历史学科素养。
(二)过程与方法
本节课注重培养学生的史学研究方法,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具体过程如下:
1.课前自主学习: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观看视频等方式,了解本节课的基本内容,为课堂讨论做好准备;
3.紧密联系实际: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实际,让学生明白历史与现实的关系。通过分析近代中国的探索历程,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现实,为未来的发展提供借鉴。
4.突出情感教育:本节课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产生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人民的关爱。这种情感教育的融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针对这一教学内容,我以“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3.1《顺乎世界之潮流》精典翻转课堂优秀教学案例”为载体,结合课程标准和学情分析,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掌握维新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等历史事件的发生背景、过程及影响,提高历史学科素养。
2.过程与方法:运用史料分析、时空观念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探讨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历程,培养历史思维能力。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3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3
2.梳理本节课的知识点,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
3.强调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性和特点,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4.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章节所学内容,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学生结合课堂所学,撰写一篇关于近代中国面临西方列强侵略的严峻形势及中国人民探索国家富强之路的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字数在800字左右。
3.学会分析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提高对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4.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历史现象进行解释和分析。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本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以下过程与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历史事件,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2.利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2.设计一份关于鸦片战争、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思维导图,要求涵盖事件背景、过程、影响等方面,图文并茂,逻辑清晰。
3.选择一个历史事件,分析其对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影响,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自己的认识。字数在500字左右。
4.结合课本内容,以小组为单位,编排一场关于近代中国历史的话剧,要求剧情紧凑,人物形象鲜明,充分展现历史事件的内涵。
7.跨学科教学,拓宽视野:结合政治、经济、文化等学科,帮助学生全面理解近代中国历史的发展。
8.个性化教学,关注差异: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设计难易程度不同的教学任务,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获得成就感。
9.情感教育,培养价值观:注重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责任感和关爱社会的情怀,使其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
10.评价与反馈,持续改进: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测试等形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评价与反馈,不断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第 1 课顺乎世界之潮流学科高一历史授课班级404班教师签名邓海艳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和掌握林则徐、魏源“向西方学习”、“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了解和掌握资产阶级维新派和民主革命派的思想主张、基本活动和结果。

(2)通过对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的比较和评价,形成对二者清楚的认识,并形成辨别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重点介绍各个时期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突出他们超越自己时代的地方,引导学生准确评价历史人物。

(2)通过横向和纵向的比较法,认识这些先进人物的开拓精神及时代带给他们的局限性。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本课的学习,感受先辈们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与富强,前赴后继的,不怕流血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和勇气。

体会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精神。

认识到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培养追求真理,克服困难,实现人生理想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资产阶级维新思想。

教学难点:理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背景和各个时期的特点。

三、学法指导说明课前学案导学,课堂合作探究四、教学内容(一)导入: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专题三第一课“顺乎世界之潮流”,首先我们要知道这个世界潮流指的是什么?(ppt思考1)学生回答,教师总结:18、19世纪之交的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启蒙运动、工业革命等,实际上标志着人类的现代化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伴随着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西学的浪潮和中国传统文化的衰微,中国思想文化同政治、经济一样,艰难地迈上了近代化(现代化)的历程。

在长达一百多年的探索过程中,人们每前进一步,就会经历新旧文化的激烈交锋,而处于交锋焦点的则是这些以救国救民为己任的先进的中国人(PPT展示本课人物图片),正是他们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和事业支撑起了苦难中国的脊梁。

今天,就让我们带着敬佩和感恩的心情一起来了解他们的事迹和思想。

(二)教学过程一、地主阶级的探索(一)抵抗派——睁眼看世界(19世纪四五十年代)问题: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谁?(学生回答林则徐)林则徐也并不是天生思想就这么先进,在没睁眼之前,林则徐对西方认识的是和大多数中国人一样的。

PPT展示材料:材料一:道光二十年(1840年),英国人已经出兵,鸦片战争马上就要开始,林则徐给道光皇帝上了这样一个奏折:该夷无他技能,且其浑身裹缠,腰腿僵硬,一仆不能复起,不独一兵可以手刃数敌,即乡勇平民竟足以致其死命。

况夷人异言异服,眼鼻毛发皆与华人迥殊,吾民齐心协力,歼除非种,断不至于误杀。

材料二:彼之大炮远及十里内外,若我炮不能及彼,彼炮先已及我,是器不良也。

彼之放炮如内地之放排枪,连声不断。

我放一炮后,须辗转移时,再放一炮,是技不熟也。

……况逆船朝南暮北,惟水师始能尾追,岸兵能顷刻移动否?——1842年林则徐赴伊犁谪戍途中致友人的信函问题:林则徐对西方的认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概括出背景。

1.背景:民族危机(一鸦)和封建统治危机日益加深。

2.代表人物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收集你认为能说明林则徐“睁眼看世界”的史实。

(1)林则徐:重视收集西方信息,打探西方情报;设译馆,编译外国书籍和报刊如《四洲志》、《华事夷言》等;仿制西方战舰;最先冲破“贵华夏、贱夷狄”的思想藩篱,以新的眼光审视世界。

后来林则徐被贬,魏源受林则徐的委托,在《四洲志》的基础上增补了大量资料,编成了《海国图志》。

这是当时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专著。

PPT展示材料:“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 <<海国图志·序>>1.该书主要思想是什么?师夷长技以制夷2.这一思想的提出有何意义?迈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

(2)魏源:编成了《海国图志》(第一部由中国人编撰的最详备的世界史地著作),系统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迈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

林则徐、魏源的可贵之处在于:在当时国人仍沉醉于“天朝上国”迷梦的情形下,最先破除自己思想上的禁锢,放下架子,主动去了解被中国所鄙视的西方,甚至学习西方。

这是一种大勇气,值得我们钦佩。

思考:林则徐和魏源共同的思想主张是什么?我们应如何评价林、魏的思想主张。

3.评价:(1)积极性:迈出了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第一步,是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开端,启迪人们重新认识世界,探索救国之路。

(2)局限性:学习西方只停留在器物层面,没有冲破封建主义束缚,因此也就不可能寻求到真正的强国御侮之道。

(二)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PPT展示材料:从民族的历史看,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

失败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力图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

……可惜道光、咸丰年间的人没有领受军事失败的教训,战后与战前完全一样,麻木不仁,妄自尊大。

直到咸丰末年,英、法联军攻进了北京,然后有少数人觉悟了,知道非学西洋不可。

所以我们说,中华民族丧失了二十年的宝贵光阴。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由于民族危机的进一步加深,19世纪60年代的清政府面临着严重的内忧外患,为了挽救统治危机而兴起了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什么呢?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其含义是指将中国的封建制度和儒家纲常名教作为国家的根本,引进、学习和使用西方先进科技,以求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从洋务派的这个指导思想可以看出,当时他们对中国的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仍然非常的自信,对西方的学习仍然停留在器物的层面。

那让我们把眼光放长远一点,看与中国隔海相望的日本此时在做什么?PPT展示材料:1868年明治天皇建立新政府,日本政府开始“明治维新”:经济上实行“殖产兴业”,发展资本主义;政治上建立君主立宪制;文化上推行“文明开化”,全面学习西方,大力发展教育等。

教师:日本的明治维新是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全方位的改革,日本也由此而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成为亚洲第一强国。

让我们把眼光放的更远一点儿,此时的世界正在发生什么?PPT展示材料:1861年俄国推行农奴制改革,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1865年美国南北战争结束,进一步扫除了其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1866年西门子发明了发电机,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教师:这说明这一时期世界的潮流是什么呢?(发展资本主义)那么中国的洋务运动有没有赶上这股世界潮流?(没有)事实上,在洋务运动进行的过程中,一些人已经敏锐地感觉到了只学器物的不足,从而产生了早期维新思想。

(导学案要点)二、民族资产阶级的探索1.早期维新思想(19世纪60—80年代)(1)产生背景:①民族危机加深(70年代边疆危机,80年代中法战争);②西方思想文化的传播(来源);③反思洋务运动;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经济、阶级基础)。

(2)代表人物:王韬、郑观应、冯桂芬、薛福成、郭嵩焘等。

(3)思想主张:①经济上: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进行商战;②政治上:实行君主立宪制;③文化上: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

(4)特点: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没有付诸实践。

教师:遗憾的是,这些思想在当时仍然没有得到重视。

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这是中日两国改革的试金石,结果中国惨败。

这次战争的失败给中国人带来的伤痛要甚于以往的任何一次战争,当然也使中国人在亡国灭种的大危机面前开始真正觉醒,国人用了半个多世纪的时间终于领悟到西方能够打败中国,并不仅仅靠着先进的科学技术,他们还有其他更为先进的东西,就是他们的政治制度。

2.维新思想的发展(19世纪90年代)(1)原因(背景):①民族危机加深(甲午战败,瓜分狂潮);②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③洋务运动失败,早期维新思想的影响等。

教师:面对着这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维新派振臂高呼:如今中国不变法则必亡!PPT展示材料:梁启超等联合举人百余人,连署上书,请废八股取士之制,书达于督察院,督察院不代奏,达于总理衙门,总理衙门不代奏。

当时会试举人集彀下这将及万人,皆与八股性命相依,闻启超等此举,嫉之如不共戴天之优,遍播谣言,几被殴击。

——《梁启超全集》这段材料说明了什么呢?(学生思考)教师总结:说明在当时的中国,维新思想的传播却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为了顺利的宣传维新思想,这些维新人士也想了很多的办法请同学们根据你们预习的导学案和课本内容,看看那些人运用了些什么策略?(2)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康有为《孔子改制考》“中国重君权,尊国制。

猝言变革,人必骇怪,故必先言孔子改制,以为大圣人有此微言大义,然后能持其说。

”——皮锡瑞《师伏堂日记》小组讨论:康有为为什么要打着孔子的旗号宣扬维新思想?小组代表发言,教师总结:(1)康有为主观上想减小维新变法的阻力;(2)根因: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充分导致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始终弱小;(3)与康有为的个人经历、学问素养也有一定的关系。

教师:除了康有为,严复在宣传变法思想的时候也运用了一定的策略,他是将西方自然科学领域的进化论引入到社会政治领域,认为世界各国也是互相竞争,优胜劣汰,不赶上资本主义发展的潮流,就要被开除“球”籍了。

在这些维新思想家中,最直接,最正面的进行宣传的是谁呢?(梁启超)而最激进的维新思想家又是谁呢?(谭嗣同)问题:维新思想的基本内容究竟是什么呢?PPT展示材料,学生概括:政治:反对君主专制,实行君主立宪制;经济:主张发展资本主义;思想: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

教师: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诏书,变法开始,但是新政仅仅持续了103天就宣告失败,腐朽的旧制度又一次终止了中国社会的变革。

戊戌变法虽然失败,却产生十分深远的影响,下面请同学们结合课本50页的相关内容,找到几个关键词来概括一下维新思想的影响。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关键词:爱国、进步、启蒙(3)意义:①政治:直接动员和指导了戊戌变法运动;②经济: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③思想:起到了巨大的思想启蒙作用,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二)革命派——民主共和1.兴起背景:(1)维新变法运动失败,改良道路在中国受挫。

(2)《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的侵华工具,民族危机空前加剧。

2.形成和传播:(1)资产阶级革命派通过创办刊物、组织团体等方式传播革命思潮:①1894年,孙中山在“兴中会”誓词中,明确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的主张。

②1903年,章太炎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发表《革命军》等著作,宣传革命思想。

(2)1905年,同盟会成立,正式将“建立民国”确立为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共同奋斗的宏伟目标。

(3)1905~1907年,革命派与改良派围绕要不要革命、要不要建立民主共和政体展开论战,大大促进了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