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起源 姓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制度时期
百家姓文化讲解

• 三、新百家姓 • 今天,新百家姓是以人 口多少来排序,其中 300个单姓和81个复姓 较为常见。
1、大姓及其起源 • 在新百家姓排行榜上的前9个姓, 包括了汉族人口数的一半。但是中 国人的姓氏现今仍在使用的有4000 多个,也就是说,不到0.5%的姓, 占据了50%的人口。中国历史上曾 经存在过23000多个姓。
• 我国古今的大姓所以成为大姓,都有不同的原因, 其原因有时还很复杂,但也不是说毫无规律可循 的。大致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 一是它们源远流长,姓出多元,分布广泛。 • 二是大姓在历史上多是国姓,姓这个姓的人统治 中国的时间很长,从而形成人口学上的“马太效 应”。 • 三是在古代,帝王之家或名门大姓往往享有人口 繁殖的特权,从而也导致了人口数量的膨胀。 • 还有一个原因是赐姓。在相应的王朝中,由于姓 国姓是一种身份地位的象征,一些皇帝还特别开 恩,拿自己的姓氏作礼物,赏赐给那些有功的人, 形成赐姓现象。
• • • • • • • • • •
1、以国名为姓氏。 2、以邑、亭、乡名为姓氏。 3、以居住地为姓氏。 4、以先人的名或字为姓氏。 5、以祖上谥号为姓氏。 6、以爵位为姓氏。 7、以亲属的排行为姓氏。 8、以官职为姓氏。 9、以技艺为姓氏。 10、以德行或著闻之事为姓氏。
• 11、因赐姓、避讳而改姓。赐姓即天子、 皇帝赐给臣民的姓。 • 12、因避仇、避祸而改姓。 • 13、少数民族的姓及其改姓。古代北部、 西部和西北部的匈奴、鲜卑、羌、氏、羯 等少数民族原有的复姓、三字姓、四字姓, 经过多次民族融合,有的已改成单姓,和 汉族的姓氏融合为一体。
闻莘党翟 谭贡劳逄 姬申扶堵 冉宰郦雍 却璩桑桂 濮牛寿通 边扈燕冀 郏浦尚农 温别庄晏 柴翟阎充 慕连茹习 宦艾鱼容 向古易慎 戈廖庚终 暨居衡步 都耿满弘 匡国文寇 广禄阙东 殴殳沃利 蔚越夔隆 师巩厍聂 晁勾敖融 冷訾辛阚 那简饶空
百家姓最早起源于哪个朝代

百家姓最早起源于哪个朝代关于《百家姓》的编撰者,至今仍很难考证,但从《百家姓》成书的源流可以推知,此书很可能成书于北宋以前,宋初经生活于吴越地区的文人加工定型后流播开来。
与《百家姓》类似的姓氏之书,历代均有消失。
早在春秋时期,就有人讨论记述姓氏,战国晚期,消失了第一部记载姓氏源流的书《世本》,书中记录了黄帝以来至春秋时帝王公卿诸侯大夫的谱系。
据宋人王明清《玉照新志》书中推想,《百家姓》为宋初浙江钱塘一位老儒所编。
《百家姓》以赵姓居首,是由于北宋皇帝姓赵,被尊为国姓,理所当然列于诸姓之首。
其次为钱姓,是由于钱是五代十国中吴越国王的姓氏,前后有吴越王钱镠与其孙钱弘俶。
第三为孙姓,则是由于钱弘椒的正妃姓孙。
第四是李姓,由于南唐国王为李姓之故。
其次句“周吴郑王”,也是依据吴越王钱镠以下历代妃子们的姓氏而定的。
《百家姓》并非就是一百个左右的姓,而是多达四五百个之多。
《百家姓》版本许多,所收姓氏也略有差异,现代通行的《百家姓》则有503, 504, 505, 507, 515个姓等不同版本。
百家姓在各个历史时期的进展百家姓是我国流行最长,流传最广的一种蒙学教材。
它的成书和普及要早于《三字经》。
据南宋学者王明清考证,该书前几个姓氏的排列是有讲究的:赵是指赵宋,既然是国君的姓理应为首;其次是钱姓,钱是五代十国中吴越国王的姓氏;孙为当时国王钱俶的正妃之姓;李为南唐国王李氏。
他推断《百家姓》“似是两浙钱氏有国时小民所著”。
所谓“有国”据史书记载,吴越在宋太祖开国后,还存在一段时间,至宋太宗兴国二年才率土归降。
可见这本书是北宋初年问世的。
众所周知的《百家姓》是一本特别好的阅读材料,读者可从中了解百家姓的起源与其深远影响。
它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自公元十世纪北宋朝代起在中国广为流传。
是谁制造了《百家姓》?它何时初具规模?又何时出版?这些问题直到今日还是个迷。
依据明清朝代有文字记载的学者的讨论,《百家姓》早在宋朝以前就存在。
暑假作文:读国学经典《百家姓》有感

暑假作文:读国学经典《百家姓》有感导读:《百家姓》是一部记录姓氏的文集,全文568个字,通篇采用四言体例,句句押韵,虽然它的内容没有文理,但读来顺口,易学好记,与《三字经》《千字文》相配合,成为中国古代蒙学中的固定教材。
今天小编就来分享暑假作文:读国学经典《百家姓》有感,请各位读者好好欣赏和借鉴。
暑假作文:读国学经典《百家姓》有感(一)刚接触这本书时,就觉书名有意思。
《百家姓》,是写一百个姓氏?还是这些姓氏的由来?直到开始读这本书才发现跟这都没关系。
这本书包含59个故事,记录着作者的那些熟悉的陌生人,抑或陌生的熟悉人。
其实从中也可找到自己及身边人的影子。
有没有这种感受,有些人在身边匆匆而过,而后永久陌路,有些人定期交集却未增专心留意;有些人原本来往密切却不知怎的突然消失••书中有形形色色的人物,有的人生精彩纷呈,有的平平淡淡,有的无奈悲哀,其中乌老师就是个无奈的角色。
只因为是个工农兵学员,在当时时代背景下而饱受不平等待遇,同为大学老师,却被分配将最不重要的部分,吃了时代的亏,被人蔑视,却只能把那些鄙夷的目光和轻浮的议论吞进肚子里。
找背阴处自己消化。
到了评选教授,副教授了,需要学生写意见,于是羞羞答答的怪不好意思。
自己所教的学生都评上了教授,而自己却落榜了,然却一如既往地笑眯眯,一如既往的勤勤恳恳,一如既往的教最不重要的部分••其实不是所有都是一帆风顺的,很多事都无可奈何,除了接受而适应。
让我想起了一句话,有些人,有些事,即使与世无争,即使毫无声响,即使当事人一直保持微笑,也让旁人无法释怀。
但我又觉得,面对一些事或人时,吃了接受和适应,不妨再去改变,或许洞开另一片天空。
合上书的那一刹那,突然明白,那些看似可归因于缘分神秘,其实太平常不过,一切自然而然的发生。
这本书每篇故事都很短小,没有华丽辞藻,也无过多渲染,就那么简洁精练的展示出来,充满着“慈悲”。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人生,无需艳羡,也不必批判。
《百家姓》介绍(2)

《百家姓》介绍(2)展开全文一、上节知识回顾按文献记载,《百家姓》成文于北宋初。
原收集姓氏411个,后增补到568个,其中单姓444个,复姓124个。
《百家姓》与《三字经》、《千字文》并称“三、百、千”,是中国古代幼儿的童蒙读物,《百家姓》就是其中的“百”,它收集了中华民族的姓氏,采用四个字一句的韵语,供孩子们识字用,这对于中国姓氏文化的传承,中国文字的认识都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具体的《百家姓》的作者我们无从考证,但是可以进行一些推测,宋朝有个人叫王明清,在他的书《玉照新志》里面讲,说百家姓是“两浙钱氏,有国时小民所著。
”即是吴越境内一个普通人的作品。
明代人李诩则笼统地说“必宋人所编也”。
清朝康熙年间王相根据王明清的说法,认为是“宋初钱塘老儒所作”。
虽然王相的说法比前人明确,但仍未能指出《百家姓》的作者是谁,这可能是一个永远也无法解开的谜。
关于《百家姓》为什么把赵、钱、孙、李这几个姓氏放在前面,并不是因为这几个姓的人口数量较多。
《百家姓》成书于宋朝,而“赵”是当时的黄姓,理所当然排在第一位;钱镠曾在吴越地区建立吴越国,为当地百姓做了不少贡献,当地人都很感念钱家的恩德,所以“钱”就放在了第二位;排在第三位的“孙”,是因为吴越王钱弘俶皇后的姓;而“李”是当时吴越邻国南唐的国姓。
后面的姓氏基本按照四字一句、随口配韵来安排,且大致依照国之大族,或一般习知与常见的姓氏进行排序。
二、中国姓氏历史介绍中国姓氏文化源远流长,中国人早在五千多年前就有了姓。
特别是汉族姓氏,每一种姓都包含其独特的、丰富的文化内涵。
而且每一种姓都有其代表人物,没有贫、高、低、富、贵、贱之分。
姓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制度时期,所以中国的许多古姓都是女字旁或底。
姓是作为区分氏族的特定标志符号,如部落的名称或部落首领的名字。
中国上古时期著名的八姓:姬、姚、妫、姒、姜、嬴、姞、妘。
“氏”字最初造字时本义已难知。
《说文》以巴蜀方言训解之,当非其本义。
国人不得不知的中国八大最古老姓氏,有没有你的姓呢?

国人不得不知的中国八大最古老姓氏,有没有你的姓呢?中华民族的姓,起源于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制度时期,今天,小编带你穿越汉字的时光之门,一起揭秘中国最古老的八大姓氏。
一、姬姬姓,起源于黄帝。
黄帝,华夏始祖之一、人文初祖,是中国远古时期部落联盟首领。
皇帝与生于姜水之岸的炎帝并称为中华始祖,播百谷草木,大力发展生产,始制衣冠,建舟车,发明指南车,定算数,制音律,创医学,且在他统治期间有了文字。
后来他的后代周武王(姬发)从陕西东出中原建立了周朝,分封诸侯或方国,其中姬姓国53个,这些姬姓国以国为氏,于是形成了中国的大多数姓氏,中国人遂自称“黄帝子孙”或“炎黄子孙”。
姬姓位于《百家姓》第297位,由姬姓演支出411个姓,占《百家姓》总姓504姓的82%,所以说黄帝是中华民族的祖先。
二、姜起源于炎帝,炎帝生于姜水,因以水命姓为姜,炎帝姜姓为神农氏部落。
先秦时期,姜姓活动的地区主要是甘肃和山东。
裔孙姜子牙周初封于齐,到战国中期,为田氏所灭,子孙分散,有以国名为氏是齐氏,或以姓为氏是姜氏。
姜姓的历史在5000年以上,作为氏则始于齐国灭亡之后,至少也有2300年。
秦汉时,姜姓在河南灵宝的函谷关以东已经发展为大族,遂以关东大族向西迁徙充实关中,之后在天水形成著名的郡望。
三国和南北朝时,姜姓已经在秦川陇、鲁皖苏浙地区蔓延开来,但其人口中心仍在陕西和山东。
唐宋时期,姜姓进入闽粤地区。
唐朝大臣桓庭昌改姜姓。
清朝时东北地区由于山东的移民和满洲八旗的全面汉化以及汉姓的使用,东北地区姜姓发展迅猛。
清满洲八旗的姜佳氏族全部、章佳氏族一部分集体改姓为姜。
三、姚史记载︰春秋早期有姚国,虞舜后代,子孙以国为氏,称为姚氏。
姚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体,先秦时期,姚姓主要的活动地区在河南、山东地区。
秦汉两晋时,姚姓正支迁吴兴郡,其余迁到北方各地、东南各省,西北羌族姚姓的兴起和进入中原,大大扩增了姚姓人群的数量,同时甘肃洮水地区的姚姓南下四川和西南地区。
姓、氏、名、字、号、谥号,中国姓氏文化原来是这么来的

姓、氏、名、字、号、谥号,中国姓氏文化原来是这么来的接下来几期文章,咱们聊聊我们的姓名。
百家姓姓名里包含了我们祖先的职业、迁徙的路线、历史的变化等等等等,比如说:姓巫的朋友,先祖是为皇家负责医疗、祭祀或者观天事务的官员;姓史、或者太史的朋友,祖上是为朝廷记载历史的官员;而姓张的朋友,祖上则是一名擅长射箭的高手。
凡此种种,我们把百家姓里的名字拿出来,掰开啦,揉碎啦,从甲骨文的角度,看看每个姓氏的祖先,最初都是做什么的。
咱们要聊具体的姓名,或者叫姓氏之前呀,有一个问题摆在眼前。
这个问题就是什么叫姓、什么叫名;什么叫氏、什么叫字。
搞清楚这些问题,咱们才能更清楚地了解我们姓氏、名字的由来。
•什么叫姓?母系社会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制度时期了,所以中国最早的一批姓度是和女字旁相关的字,比如说姬、姜、姒、嬴、妘(音同“云”)、妫(音同“归”)、姚、姞(音同“吉”)。
炎黄结盟传说黄帝住在姬水河边,所以他们这一支以姬为姓;炎帝住在姜水河边,他们这一支就以姜为姓。
大禹因为治水有功,赐姓为姒。
此外,部落首领们也可以拥有自己的姓。
黄帝有二十五个孩子,其中有十来个孩子拥有自己的姓。
它们分别是:姬、酉、祁、己、滕、任、荀、箴、僖、姞、儇(音同“轩”)、依等十二个姓。
在祝融之后,又产生了己、董、彭、秃、妘、曹、芈等八个姓,他们合称祝融八姓。
•什么叫氏?氏是姓的分支,相当于大家族的概念。
夏王室为姒姓,另有霸主昆吾以己为姓,而这个己姓里,又分出了苏、顾、温、董、豢龙等氏族名称。
氏的产生,最大量、最频繁的时代是周朝。
周朝初年,为控制被征服的广大地区,大规模地分封诸侯。
而这些诸侯国的后人即以封国名为氏。
另外,各诸侯国又以同样的方式对国内的卿大夫进行分封,大夫的后人又以受封国的名称为氏。
以后,各种形式的氏的来源又不断出现,并且氏的数量远远超过了姓的数量。
但是只有贵族才有氏,贫贱者有名无氏,氏成为贵族独有的标志。
至于贵族妇女,则无论怎么称呼都必须带上姓,这反映了中国古代封建宗法制度的权威性和严谨性。
中国姓氏的十三大来源,你是属于哪一种呢?

中国姓氏的十三大来源,你是属于哪一种呢?姓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制度时期,中国人的姓氏来源渊远流长,实际上,在上古三代的时候,姓和氏并不是一个东西,氏是从姓那儿派生出来。
直到汉代,姓氏开始混而为一。
那我们的姓氏都是怎么来的呢?1、以原始的图腾崇拜为姓氏如:马、熊、牛、羊、凤、龙、山、花、水、叶等。
图腾是人类最古老的宗教信仰之一。
远古文化残存于后世最多的、与现代社会文化联系也最为广泛的,可以说是图腾。
图腾起源于母系或父系社会,是原始部落族民所迷信、崇拜的物体,其原义是他的亲族。
2、为纪念祖先、以祖先名或字为姓氏如:井、牧、常、孔、高、池、禄、鱼等。
这类的也比较多,春秋时,宋襄公的弟弟为“司马子鱼”(司马是官职,子鱼为其字)。
其后人以其字中的“鱼”为姓氏。
3、以封地名或国名为姓氏如:赵、吴、郑、陈、卫、鲁、韦、苗、柳、唐、费、薛、赖等。
这个应该是最普遍的来来源了,基本上每个周朝封国都是一个姓氏。
当然不知道国家,有些官员封底也会形成姓氏。
4、以技艺、职业为姓氏如:陶(制陶)、屠(屠宰)、庖(厨师)、梓(木工)、甄(陶器)、车(制车)、蒲(编织)、弈(制棋)、巫(巫师)、卜(占卜)、优(优伶)等古代手工业职业和技艺多为家族世袭的,当然这种世袭并非权力的垄断,而是技艺的传承和不断提高之使然。
家族成员从事某种技艺所形成的祖传绝活的单传,自然要保持连贯性和隐秘性,带有对行业技艺进行垄断的色彩。
5、以自然的山、水、地名为姓氏如:乔、姜、妫、姬等。
相传黄帝死后葬于桥山(亦称子午山,在今陕西黄陵县城北,留桥山守陵的子孙中,后有以山名为姓氏,称桥氏。
这类也大都是起源较早的姓。
6、以乡、亭之名、居处为姓氏如:裴、陆、阎、郝、欧阳、邱、门、乡、闾、里、野、官这类姓氏中,复姓较多,表示不同环境的居住地点。
大禹的父亲鲧首次创造了“城郭”,据此推论郭姓可能是崇拜鲧的。
郭像四方的城楼的整体形状,以此为图腾标志。
姓氏怎么来的?你知道么?先收藏,讲给孩子听。

姓氏怎么来的?你知道么?先收藏,讲给孩子听。
中国姓氏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
在今天这个越来越工业化的社会里,它似乎没有多少它曾经具有的意义了。
但是,从它的形成、发展、演变的漫长历史过程来看,它却是构成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
作为代表每个人及其家族的一种符号,姓氏,是姓和氏的合称,在遥远的古代,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古代姓氏起源于人类早期生存的原始部落之中。
姓氏是怎样产生、发展的?这是一门很有趣的学科,涉及到社会学、历史学、遗传学、语言学、文字学、地理学、民俗学、人口学、地名学等众多社会科学,为我们了解中华文明打开了一扇方便的窗口。
姓氏一直是代表中国传统的宗族观念的主要的外在表现形式,以一种血缘文化的特殊形式记录了中华民族的形成,在中华民族文化的同化和国家统一上曾起过独特的民族凝聚力的作用。
●姓氏概况现在中国人的姓,大部分是从几千年前代代相传下来的。
有人统计,文献记载和现存的共有5600多个。
其特点是:源远流长、内容丰富、出处具体。
姓氏的形成各有不同的历史过程。
同姓不一定是同源,如刘姓就有五处起源。
异姓也可能是同出一宗,姓古、吴两姓本是同源,都是古公先祖的后裔。
唐太宗的时候──公元627年,有个吏部尚书高士廉,把民间的姓记录下来,写成一本书《氏族志》,颁布天下,作为当时推举贤能作官,或撮合婚姻的依据。
中国旧时流行的《百家姓》是北宋(公元960年)的时候写的,里面一共收集了单姓408个,复姓30个,一共438个。
发展到后来,据说有4000到6000个,但是实际应用的,只有1000个左右。
华人最大的十个姓是:张、王、李、赵、陈、杨、吴、刘、黄、周。
这十个姓占华人人口40%,约四亿人。
第二大的十个姓是:徐、朱、林、孙、马、高、胡、郑、郭、萧。
占华人人口10%以上。
第三大的十个姓是:谢、何、许、宋、沈、罗、韩、邓、梁、叶。
占华人人口10%。
接下来的15个大姓是:方、崔、程、潘、曹、冯、汪、蔡、袁、卢、唐、钱、杜、彭、陆。
国学经典《百家姓》内容及简介

【导语】百家姓是⼀部关于汉字姓⽒的作品。
按⽂献记载,成⽂于北宋初。
原收集姓⽒411个,后增补到504个,其中单姓444个,复姓60个。
下⾯是⽆忧考分享的国学经典《百家姓》内容及简介。
欢迎阅读参考!1.国学经典《百家姓》内容 赵钱孙李,周吴郑王。
冯陈褚卫,蒋沈韩杨。
朱秦尤许,何吕施张。
孔曹严华,⾦魏陶姜。
戚谢邹喻,柏⽔窦章。
云苏潘葛,奚范彭郎。
鲁韦昌马,苗凤花⽅。
俞任袁柳,酆鲍史唐。
费廉岑薛,雷贺倪汤。
滕殷罗毕,郝邬安常。
乐于时傅,⽪卞齐康。
伍余元⼘,顾孟平黄。
和穆萧尹,姚邵湛汪。
祁⽑禹狄,⽶贝明臧。
计伏成戴,谈宋茅庞。
熊纪舒屈,项祝董梁。
杜阮蓝闵,席季⿇强。
贾路娄危,江童颜郭。
梅盛林刁,钟徐邱骆。
⾼夏蔡⽥,樊胡凌霍。
虞万⽀柯,昝管卢莫。
经房裘缪,⼲解应宗。
丁宣贲邓,郁单杭洪。
包诸左⽯,崔吉钮龚。
程嵇邢滑,裴陆荣翁。
荀⽺於惠,甄曲家封。
芮羿储靳,汲邴糜松。
井段富巫,乌焦巴⼸。
牧隗⼭⾕,车侯宓蓬。
全郗班仰,秋仲伊宫。
宁仇栾暴,⽢钭厉戎。
祖武符刘,景詹束龙。
叶幸司韶,郜黎蓟薄。
印宿⽩怀,蒲邰从鄂。
索咸籍赖,卓蔺屠蒙。
池乔阴鬱,胥能苍双。
闻莘党翟,谭贡劳逄。
姬申扶堵,冉宰郦雍。
郤璩桑桂,濮⽜寿通。
边扈燕冀,郏浦尚农。
温别庄晏,柴瞿阎充。
慕连茹习,宦艾鱼容。
向古易慎,⼽廖庾终。
暨居衡步,都耿满弘。
匡国⽂寇,⼴禄阙东。
欧⽎沃利,蔚越夔隆。
师巩厍聂,晁勾敖融。
冷訾⾟阚,那简饶空。
曾⽏沙乜,养鞠须丰。
巢关蒯相,查后荆红。
游竺权逯,盖益桓公。
万俟司马,上官欧阳。
夏侯诸葛,闻⼈东⽅。
赫连皇甫,尉迟公⽺。
澹台公冶,宗政濮阳。
淳于单于,太叔申屠。
公孙仲孙,轩辕令狐。
钟离宇⽂,长孙慕容。
鲜于闾丘,司徒司空。
丌官司寇,仉督⼦车。
颛孙端⽊,巫马公西。
漆雕乐正,壤驷公良。
拓跋夹⾕,宰⽗⾕梁。
晋楚闫法,汝鄢涂钦。
姓氏介绍

姓氏介绍姓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制度时期,所以中国的许多古姓都是女字旁或底。
姓是作为区分氏族的特定标志符号,如部落的名称或部落首领的名字。
中国有上古八大姓氏:姬(Ji)、姚(yáo)、妫(guī)、姒(sì)、姜(jiāng)、嬴(yíng)、姞(jí)、妘(yún),中国当前的大多数姓氏都是由此八姓演化而来。
中国姓氏文化源远流长,特别是汉族姓氏,每一种姓都包含其独特的、丰富的文化内涵。
而且每一种姓都有其代表人物,没有贫、高、低、富、贵、贱之分。
如:张衡、孙中山、彭德怀、袁隆平、何子渊、赵匡胤、叶剑英、雷锋、黄继光、卫青、左宗棠、文天祥、杨根思、史可法等都是中国民族的一员。
宋朝、明朝和当代三个历史时期的姓氏分布反映了三个重要的现象:第一,中国人姓氏在历史上传递是延续的和稳定的。
它揭示了在历史的进程中,中国人姓氏所表现的血缘文化的痕迹与生命遗传物质,尤其是父系遗传物质的进化具有基本相同的和行的表现。
第二,中国人历来有同姓聚居和联宗修谱的习俗,而且婚姻半径很小,婚娶地域相对固定,这样形成了同姓人群的分布。
中国人姓氏的分布实际上主要反映了同姓人群的分布规律。
中国人的姓氏或同姓人群存在两种状态,大姓和小姓,或称为常见姓氏和非常见姓氏。
仅占总姓氏量不足5%的常见100个姓氏已集中了85%以上的人口,而占总姓氏量95%以上的非常见姓氏仅代表不足15%的人口。
常见100个姓氏的分布是反映各地区人群的遗传组成的主要因素,它们决定着中国历史上人口迁移的规模和地域人群间的亲缘关系的程度。
而非常见姓氏人群更为表现其地域特色和相对高程度隔离的现象。
第三,人群的迁移的主要方向反映了中国人遗传基因的流动方向。
因此,中国人姓氏和同姓人群的分布规律的研究有可能成为探讨中国人起源,尤其是父系遗传物质进化的一条新的重要途径。
中国姓氏文化历经了五千年始终延续和发展着。
百家姓顺口溜完整版快速记忆

百家姓顺口溜完整版快速记忆百家姓有那么多个姓氏大家能记住几个,记不住的话来试一下顺口溜吧,可能会事半功倍哟。
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关于百家姓顺口溜,欢迎大家阅读。
百家姓顺口溜李周吴郑王冯陈诸卫蒋沈韩杨朱秦尤许何吕施张孔曹严华金魏陶姜戚谢邹喻柏水窦章云苏潘葛奚范彭郎鲁韦昌马苗凤花方俞任袁柳酆鲍史唐费廉岑薛雷贺倪汤滕殷罗毕郝邬安常乐于时傅皮卡齐康伍余元卜顾孟平黄和穆萧尹姚邵堪汪祁毛禹狄米贝明臧计伏成戴谈宋茅庞熊纪舒屈项祝董粱杜阮蓝闵席季麻强贾路娄危江童颜郭梅盛林刁钟徐邱骆高夏蔡田樊胡凌霍虞万支柯咎管卢莫经房裘缪干解应宗丁宣贲邓郁单杭洪包诸左石崔吉钮龚程嵇邢滑裴陆荣翁荀羊於惠甄魏家封芮羿储靳汲邴糜松井段富巫乌焦巴弓牧隗山谷车侯宓蓬全郗班仰秋仲伊宫宁仇栾暴甘钭厉戎祖武符刘景詹束龙叶幸司韶郜黎蓟薄印宿白怀蒲台从鄂索咸籍赖卓蔺屠蒙池乔阴郁胥能苍双闻莘党翟谭贡劳逄姬申扶堵冉宰郦雍郤璩桑桂濮牛寿通边扈燕冀郏浦尚农温别庄晏柴翟阎充慕连茹习宦艾鱼容向古易慎戈廖庚终暨居衡步都耿满弘匡国文寇广禄阙东殴殳沃利蔚越夔隆师巩厍聂晁勾敖融冷訾辛阚那简饶空曾毋沙乜养鞠须丰巢关蒯相查后荆红游竺权逯盖後桓公万俟司马上官欧阳夏侯诸葛闻人东方赫连皇甫尉迟公羊澹台公冶宗政濮阳淳于单于太叔申屠公孙仲孙轩辕令狐钟离宇文长孙慕容鲜于闾丘司徒司空亓官司寇仉督子车颛孙端木巫马公西漆雕乐正壤驷公良拓拔夹谷宰父谷粱晋楚闫法汝鄢涂钦段干百里东郭南门呼延归海羊舌微生岳帅缑亢况后有琴梁丘左丘东门西门商牟佘佴伯赏南宫墨哈谯笪年爱阳佟第五言福百家姓终百家姓的基本信息《百家姓》既是一本启蒙教材,也是一本记录百家姓广场中国姓氏的书籍。
其内容来源于姓氏的发展。
在《百家姓》之前,有关姓氏的文字记载可以上溯至商代甲骨文。
战国时有史官编著的《世本》,记载黄帝至春秋时期诸侯大夫的姓氏、世系、居邑等等,可惜到宋朝已经逐渐毁坏。
据历史文献的记载,姓氏可以追溯到人类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制度时期,中国早起出现的姓氏都是女字旁或部首,如姬姓、姚姓等。
百家姓概览

花落忆无声百家姓概览姓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制度时期,随著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母系氏族制度过渡到父系氏族制度,氏族制度逐渐被阶级社会制度所替代。
从汉代开始,姓氏混而为一。
现代我们中国人的姓,大部分是从几千年前代代相传下来的。
下面就为大家列出百家姓全文赵钱孙李,周吴郑王。
冯陈褚卫,蒋沈韩杨。
朱秦尤许,何吕施张。
孔曹严华,金魏陶姜。
戚谢邹喻,柏水窦章。
云苏潘葛,奚范彭郎。
鲁韦昌马,苗凤花方。
俞任袁柳,酆鲍史唐。
费廉岑薛,雷贺倪汤。
滕殷罗毕,郝邬安常。
乐于时傅,皮卞齐康。
伍余元卜,顾孟平黄。
和穆萧尹,姚邵湛汪。
祁毛禹狄,米贝明臧。
计伏成戴,谈宋茅庞。
熊纪舒屈,项祝董梁。
杜阮蓝闵,席季麻强。
贾路娄危,江童颜郭。
梅盛林刁,钟徐邱骆。
高夏蔡田,樊胡凌霍。
虞万支柯,昝管卢莫。
经房裘缪,干解应宗。
丁宣贲邓,郁单杭洪。
包诸左石,崔吉钮龚。
程嵇邢滑,裴陆荣翁。
荀羊於惠,甄曲家封。
芮羿储靳,汲邴糜松。
井段富巫,乌焦巴弓。
牧隗山谷,车侯宓蓬。
全郗班仰,秋仲伊宫。
宁仇栾暴,甘钭厉戎。
祖武符刘,景詹束龙。
叶幸司韶,郜黎蓟薄。
印宿白怀,蒲邰从鄂。
索咸籍赖,卓蔺屠蒙。
池乔阴鬱,胥能苍双。
闻莘党翟,谭贡劳逄。
姬申扶堵,冉宰郦雍。
卻璩桑桂,濮牛寿通。
边扈燕冀,郏浦尚农。
温别庄晏,柴瞿阎充。
慕连茹习,宦艾鱼容。
向古易慎,戈廖庾终。
暨居衡步,都耿满弘。
匡国文寇,广禄阙东。
欧殳沃利,蔚越夔隆。
师巩厍聂,晁勾敖融。
冷訾辛阚,那简饶空。
曾毋沙乜,养鞠须丰。
巢关蒯相,查后荆红。
游竺权逯,盖益桓公。
万俟司马,上官欧阳。
夏侯诸葛,闻人东方。
赫连皇甫,尉迟公羊。
澹台公冶,宗政濮阳。
淳于单于,太叔申屠。
公孙仲孙,轩辕令狐。
钟离宇文,长孙慕容。
鲜于闾丘,司徒司空。
丌官司寇,仉督子车。
颛孙端木,巫马公西。
漆雕乐正,壤驷公良。
拓跋夹谷,宰父谷梁。
晋楚闫法,汝鄢涂钦。
段干百里,东郭南门。
呼延归海,羊舌微生。
岳帅缑亢,况郈有琴。
梁丘左丘,东门西门。
百家姓陈姓氏的来源和历史名人

【导语】《百家姓》是⼀部关于汉字姓⽒的作品。
按⽂献记载,成⽂于北宋初。
下⾯是分享的百家姓陈姓⽒的来源和历史名⼈。
欢迎阅读参考!陈姓⽒的来源 1、出⾃舜帝姚重华裔孙陈胡公妫满,属于以先祖封地为⽒。
周武王将长⼥太姬嫁给满,备以三恪,奉祀虞舜。
陈国始建都于株野今河南柘城胡襄镇史称陈胡公,后迁都于宛丘今河南淮阳城关⼀带,辖地时达⼗四⾢,⼤致为河南东部和安徽⼀部分。
从胡公受封⾄公元前479年,楚惠王杀陈湣公为⽌,陈国共历25世,延续568多年。
陈亡后,陈的分⽀仕齐的陈公⼦完的后裔于公元前386年取代了姜姓齐国,史称陈⽒⽥⽒代齐。
2、源于妫姓,出⾃春秋时期陈国公后裔,属于以国名为⽒。
陈国在妫满死后,其⼦孙有以国名为⽒,就是陈⽒。
除陈完这⼀⽀主系之外,在陈国内乱⾄亡国期间,还有三⽀陈国公族后裔避居他乡,亦以国名为⽒姓陈。
除了胡公满的⼦孙陈完这⼀⽀主系外,还有三⽀:⼀是陈哀公之⼦陈留,避居陈留郡;⼆是陈湣公之长⼦陈衍,避居阳武户牍乡或颍川;三是迁居固始,源于陈湣公次⼦陈温之后陈琏,其后因⽆⼦,便以颍川陈寔为嗣⼦,遂融⼊颍川陈⽒。
3、少数民族陈姓。
韩国朝鲜族陈⽒:全部来⾃中国,本贯有130多个,但现存不到10个,主要是:江陵陈⽒、⼴东陈⽒、南海陈⽒、德昌陈⽒、罗州陈⽒、骊阳陈⽒、骊州陈⽒、临波陈⽒、梁⼭陈⽒、三陟陈⽒、神光陈⽒、福州陈⽒、杨州陈⽒,这些陈⽒的祖上都是从中国迁过去的。
除梁⼭、⼴东本贯外全部是骊阳本贯的分⽀。
骊阳陈⽒是中国宋朝陈诱东渡后的⼦孙,梁⼭陈⽒是明太祖时陈普才的后代,明朝末年⼜增添了东援将领陈磷的后孙,即⼴东陈⽒。
韩国的陈⽒和中国朝鲜族陈⽒实际全部是中国汉族⼈被同化⽽形成的。
4、源于改姓,属于以帝王赐姓为⽒。
隋朝时期有⼀个叫陈永贵的,原来是陇右地区泛指陇⼭以西地区,在今⽢肃陇⼭、六盘⼭以西和黄河以东地带的胡⼈,姓⽩,甚得隋⽂帝杨坚的宠信,官⾄柱国,领兰、利⼆州总管,封北郡陈公,陈永贵便以封号中的陈字作为⾃⼰的姓⽒。
姓与氏的起源

姓与氏的起源上古三代,有姓有氏,二者源起产生的时间和条件各不相同。
姓的起源比较古老,形成以后非常稳定。
氏则不然,它是后起的,随着各种历史条件的影响出现不断的变更。
姓和氏的源起产生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必然现象,绝不是封建统治者宣扬的“受天命”之类那样神秘和神圣。
姓的起源姓的源起产生可以追溯封人类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制时期。
我们先了解一些原始社会氏族公社的基本知识,再对照我国远古时代的神话与传说,探讨姓的源起产生就比较容易了。
原始公社制度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形态,延续约数百万年之久。
最初阶段为原始群,这是人类社会最早的群体,相当于旧石器时代早期和中期,陕西省蓝田县发现的“蓝田猿人”化石;北京周口店的“北京猿人”,山西省襄汾县的“丁村人”等,均为原始群阶段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当时生产力极为低下,人类必须结成一定的群体,进行互助或自卫,两性关系亦很少限制,为杂交形式,过着采集和渔猎生活。
而后过渡到氏族公社阶段,在我国约为四五万年前的“山顶洞人”时期直到四千年前夏朝建立这一历史阶段。
氏族公社又分为母系氏族制和父系氏族制前后两个阶段。
母系氏族制又称母权制氏族社会,是继原始群之后的先进一步的原始公社制度的一个阶段,大体相当子旧石器时代晚期至新石器时代。
母系氏族制又可分为早期和发展期,早期状况为妇人从事采集,男子渔猎,实行族外群婚,子女只知其母不识其父,世系从母计。
发展期状况已过渡到对偶婚,妇女经营原始农业,管理氏族事务和经济生活,丈夫居住在妻方,世系及财产继承仍从母计。
母权制氏族社会是世界各民族普遍经历的阶段,在我国,以距今约五千年的仰韶文化为其繁荣阶段的代表。
仰韶文化因1921年首次发现于河南省渑池县仰韶村而得名,其遗址、遗物广布在黄河中下游及大西北地区。
反映父系氏族公社时期状况的有龙山文化、大汶口文化,前者因1928年首先发现于山东省章丘县龙山镇而得名,后者因1959年发现于山东省泰安市大汶口一带而得名,距今都已四千多年。
百家姓

百家姓中国姓氏文化源远流长,每一种姓都包含其独特的、丰富的文化内涵。
它开枝散叶、生生不息,蕴育出优秀的中华儿女,而且每一种姓都有其代表人物,没有贫、富、贵、贱、高、低之分,如:孙中山、何子渊、叶剑英、文天祥、史可法等都是中华民族的一员。
提起中国姓氏,人们最熟悉的自然是《百家姓》。
因为它与《三字经》、《幼学琼林》等,都被旧时列入孩童的启蒙读物。
《百家姓》是一本关于中文姓氏的书,成书于北宋初。
原收集姓氏411个,后增补到504个,其中单姓444个,复姓60个。
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姓氏何止504个,就是仅仅汉族姓也不止这个数。
据说,见之于文献的姓氏,可达5600之多。
这其中不仅有单姓、复姓,还有三字姓、四字姓和五字姓。
此外,还有的民族有名无姓,比如傣族。
百家姓的排名只是名义上的,虽然有字面上的这么多姓,因为某些姓氏虽然在字面上不同,实际上部分姓是从某姓派生出来的。
《百家姓》的次序不是各姓氏人口实际排列,是因为读来顺口,易学好记。
《百家姓》与《三字经》、《千字文》并称“三百千”,是中国古代幼儿的启蒙读物。
“赵钱孙李”成为《百家姓》前四姓是因为百家姓形成于宋朝的吴越钱塘地区,故而宋朝皇帝的赵氏、吴越国国王钱氏、吴越国王钱俶正妃孙氏以及南唐国王李氏成为百家姓前四位。
王明清《玉照新志》记载:“如市井间所印《百家姓》,(王)明清尝详考之,以是两浙钱氏有国时小民所著,何则?其首云:…赵钱孙李‟,盖钱氏奉正朔,赵本朝国姓,所以钱次之;孙乃忠懿(钱)之正妃;又其次,则江南李氏。
次句云…周吴郑王‟皆武肃而下后妃。
”。
《百家姓》以“赵”姓打头,并非因为“赵”为天下第一大姓,而是因为它是完书于北宋初年,宋代钱塘儒生所作。
宋代的皇帝的姓是赵氏,“赵”自然成为那时“天下第一姓”,不排在首位,就有“欺君之罪”,会引祸上身。
又宋时吴越王的后裔居浙江,所以,“钱”姓便排列第二,钱的妃子姓孙,借钱氏之威势,“孙”又排在第三。
起源姓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制度时期,所以中国的许多最早的姓氏都是女字旁或底,如姚姓。
最古老的姓氏

最古老的姓氏我国的姓氏起源,源远流长。
最早的姓氏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制度时期。
由于是母系社会,因此,几乎所有人只知道自己的母亲,不知道自己的父亲。
所以,那时候的姓都是女字旁或女字底。
姓是区分氏族的特定标志符号,如部落的名称或部落首领的名字。
上古八姓:姜、姬、妫、姒、赢、姞、姚、妘(另一说法:姬、姜、姚、嬴、姒、妘、妫、妊)一、姬(Ji)姓起源:黄帝轩辕氏根据《帝王世纪》的记载,黄帝生于寿山,长于姬水,所以以姬为氏。
根据《史记·三代世表》的记载:“尧立后稷,以为大农,姓之曰姬氏。
”望族居于南阳郡,即现在的河南省南阳县,故姬姓的始祖就是黄帝。
我们现在大部分人知道黄帝老祖就是轩辕,但是很少人知道其名字的全称是姬轩辕。
历史上很多著名大佬都是黄帝老祖的嫡系,比如大名鼎鼎的尧帝(本名伊放勋,父姓姬,母姓伊)和大周王朝的缔造者文王姬昌、武王姬发。
而周朝结束以后,周朝的王族后代就多以国名为姓,再加上唐玄宗时,为避皇帝李隆基名讳(姬与基同音),绝大部分人为了纪念老祖的辉煌以大周王朝为姓改为姓周,即使后来部分人恢复了姬姓,但是也避免不了姬姓人群越来越少的事实。
这里要说明一点,周氏和姬姓大部分可是同宗同祖的。
二、姜(jiang)姓起源:炎帝神农氏《说文》曰:“神农居姜水,因以为氏。
”传说中的炎帝,即神农氏,相传为中国历史上最远古的“三皇”之一。
因炎帝生于姜水(今陕西岐山县),故以姜为氏。
因此,炎帝的出生地,也就是姜氏的发源地。
姜姓始自炎帝。
姜姓自古多为皇族大家,不论是在封神榜中惨遭挖去双眼的姜皇后,还是同样在封神榜中大出风采的姜太公姜尚都是神农氏的嫡系传人。
姜尚因辅佐周王朝得天下而被封于吕,所以才从封地为姓,成为吕尚。
战国时期,姜姓的齐国被田和灭了,鲁商的后裔分散在全国各地,有姓陆的,也有姓姜的。
因此,陆和姜大多同宗,都是神农氏始祖炎帝的后代。
三、妫(gui)姓起源:舜帝源于有虞氏,出自上古高辛氏后裔尧帝的封地,属于以居邑名称为姓。
二下百家姓电子教案

课题《何为百家姓?》任课教师:刘莎莎班级:二年级课题《姓氏的起源及分类》任课教师:刘莎莎班级:二年级课题《赵—卫》任课教师:刘莎莎班级:二年级课题《蒋——张》任课教师:刘莎莎班级:二年级课题《孔——喻》任课教师:刘莎莎班级:二年级课题《柏——郎》任课教师:刘莎莎班级:二年级课题《鲁——柳》任课教师:刘莎莎班级:二年级课题《酆——汤》任课教师:刘莎莎班级:二年级课题《滕——傅》任课教师:刘莎莎班级:二年级课题《皮——黄》任课教师:刘莎莎班级:二年级课题《“樊----洪”》任课教师:刘莎莎班级:二年级课题《“包----靳”》任课教师:刘莎莎班级:二年级课题《“汲----宫”》任课教师:刘莎莎班级:二年级课题《“汲----宫”》任课教师:刘莎莎班级:二年级课题《“宁----怀”》任课教师:刘莎莎班级:二年级课题《“蒲----堵”》任课教师:刘莎莎班级:二年级课题《“冉----东”》任课教师:刘莎莎班级:二年级课题《“殴----公”》任课教师:刘莎莎班级:二年级课题《“万俟----公西”》任课教师:刘莎莎班级:二年级课题《“漆雕----百家姓终”》任课教师:刘莎莎班级:二年级瑟瑟严冬,窗外雪飘,絮絮自语说了这多,你可懂我了吗?若你知晓,无需说话,只报一声心灵的轻叹,那,便是我的花开春暖。
你相不相信,人生有一种念想,不求奢华不求结果,不求你在我身边,只愿有一种陪伴暖在心灵,那,便是懂得。
有人懂得是一种幸福,懂得别人是一种襟怀,互为懂得是一种境界。
懂得,真好!。
中华姓氏起源一览表:你的家族姓氏起源于哪里?到底是谁的子孙?

中华姓氏起源一览表:你的家族姓氏起源于哪里?到底是谁的子孙?2019-07-15 08:01:00在我国的历史文化中,姓氏是非常独特的存在。
中国最古老的姓氏,可以追溯到人类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制度时期,因此很多古老的“姓”起源都是与女有关,著名的八姓:姬、姚、妫、姒、姜、嬴、姞、妘。
而“氏”的产生则在“姓”之后,是按父系来标识血缘关系的结果,比如轩辕氏等。
中国姓氏文化源远流长,随着后世不断进步,姓氏也变得愈发多元化,据最新的《中华姓氏书法大辞典》里记载,目前全国共有10129个姓氏,其中汉族姓氏有8000多个。
今天我们重点介绍《百家姓》中几大姓氏的起源,看看有你的吗?一、赵姓赵姓源自嬴姓,嬴姓的出现是因为舜帝(姚姓)赐姓给他的女婿伯益(颛顼帝孙)为“嬴”,虽然使用嬴姓的祖先是伯益,但赵姓的具体始祖是造父,与它并列同祖的还有现在我们常见的梁、江、黄、徐、秦、谷、谭、钟离等等。
二、钱姓据《姓谱》记载,钱氏源自彭祖篯铿。
黄帝之孙颛顼在伯父少昊去世后继为天子,掌管中原地区。
据《大戴礼记》记载,颛顼的曾孙陆终氏娶于鬼方氏,生有六子,其中第三子为篯铿,是为彭祖,所以钱姓来源于彭姓,与之并列的韦姓。
三、孙姓孙姓属于多源流姓氏,据史书记载,汉族主要源自姬姓、妫姓、姚姓以及芈姓,最早可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周文王与陈胡公,春秋时期卫国的孙乙与齐国的孙书为得姓始祖。
孙乙是姬姓孙氏的得姓始祖,孙书是妫姓孙氏的得姓始祖。
四、李姓李氏源出嬴姓,少昊的后裔是东夷族首领皋陶(偃姓或嬴姓),皋陶曾被任命为舜的大理(掌管刑法的官),遂以官命族为理氏(“理”与“李”古字相通),先为理氏,后为李氏,血缘先祖皋陶为得姓始祖为李利,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李耳为十一世孙。
周姓出自姬姓,其始祖为周文王姬昌。
黄帝的后代后稷,姓姬,是周族的始祖。
吴姓主要出自姬姓,是目前大多数吴姓人公认的吴姓起源,源自炎帝姜姓。
郑姓属于多种源姓氏,主要出自姬姓、子姓和姜姓,姓始祖是周朝的郑桓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百家姓起源姓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制度时期,所以中国的许多最早的姓氏都是女字旁或底,如姚姓。
姓是作为区分氏族的特定标志符号,如部落的名称或部落首领的名字。
传说黄帝住姬水之滨,以姬为姓;炎帝居姜水之旁,以姜为姓。
皇天以大禹治水有功,赐姓为姒。
此外,部落首领之子亦可得姓。
黄帝有二十五子,得姓者十四人,为姬、酉、祁、己、滕、任、荀、葴、僖、姞、儇、依十二姓,其中有四人分属二姓。
祝融之后,为己、董、彭、秃、妘、曹、斟、芈等八姓,史称祝融八姓。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母系氏族制度过渡到父系氏族制度,氏族制度逐渐被阶级社会制度所替代,赐土以命氏的治理国家的方法、手段便产生了。
氏的出现是人类历史的脚步在迈进阶级社会。
姓和氏,是人类进步的两个阶段,是文明的产物。
夏、商时期,贵族皆有姓氏。
姓的分支为氏,意思相当于家或族。
夏王室为姒姓,另有霸主昆吾为己姓,己姓中有苏、顾、温、董、豢龙等氏。
商王室为殷姓,另有霸主大彭、豕韦为彭姓。
商代还有条氏、徐氏、萧氏等十三个姓。
周代是中国姓氏大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姓氏制度见于记载者较多。
周王为姬姓,周王所封建的各诸侯国之君和卿大夫有同姓和异姓的区别。
到东周春秋时,可考的有姬、姒、子、风、嬴、己、任、祁、芊、曹、董、姜、偃、归、曼、熊、隗、漆、允等二十二姓。
百家姓的排名只是名义上的,虽然有字面上的这么多姓,因为某些姓氏虽然在字面上不同,实际上部分姓是从某姓衍生出来的,比如姚姓,据2004年在湖南零陵召开的全球华人公祭舜帝大会上的最新统计,由姚姓衍生出的姓氏达60个之多,如陈、王、胡、孙、虞、田、袁、车、陆等姓氏,流布于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
五帝之一的舜有生于姚地(今河南濮阳范县),便以姚为姓,其后子孙便以地为氏,称为姚氏。
因舜帝居姚地,有子孙以姚为姓,称为姚氏。
舜在当帝之前,有搬到妫河边居住,他们的子孙有留在妫河边居住的,便以妫为姓。
舜帝登帝位后,仁德荣耀,有子孙以帝名舜为姓,禹封皇舜长子商均于虞,至始祖四十三世孙妫满封于陈,官拜陶正,谥胡公,其子孙或以国号陈称姓,或以官号改称陶唐氏,或以谥号胡称姓,或以尊讳满称姓,演变至汉朝,姚氏衍生出:妫、舜、虞、陈、胡、田、袁、王、孙、陆、车等六十种,繁姓同根,异氏同源,是一家亲。
在中华姓氏中,妫、陈、田、姚、胡五姓同根同源,其血缘先祖同为舜帝姚氏。
郑樵《通志·氏族略》言:"虞有二姓,曰姚曰妫。
因姚墟之生而姓姚,因妫水之居而姓妫。
"因而史称妫、陈、田、姚、胡为"妫汭五姓"。
虽然周代贵族有姓,但只有女子才称姓,未婚女子如齐姜、宋子,齐、宋为国名,姜、子为姓。
已出嫁女子,如江芊、栾祁,江、栾为夫家国、氏名,芊、祁为女子本人的姓。
当时有同姓不婚的习俗,故称贵族女子的姓以示与夫家之姓有所区别。
周代实行宗法制,有大、小宗之别。
一个氏的建立表示一个小宗从大宗(氏)分裂出来,另立门户。
建立侯国要经周王认可,卿大夫立新家要得到君主允许,称之为“胙之土而命之氏”。
最新百家姓排名
1 李
2 王
3 张
4 刘
5 陈
6 杨
7 黄
8 孙
9 周 10 吴11 徐 12 赵 13 朱 14 马 15 胡 16 郭 17 林 18 何 19 高 20 梁21 郑 22 罗 23 宋 24 谢 25 唐 26 韩 27 曹 28 许 29 邓 30 萧31 冯 32 曾 33 程 34 蔡 35 彭 36 潘 37 袁 38 于 39 董 40 余41 苏 42 叶 43 吕 44 魏 45 蒋 46 田 47 杜 48 丁 49 沈 50 姜51 范 52 江 53 傅 54 钟 55 卢 56 汪 57 戴 58 崔 59 任 60 陆61 廖 62 姚 63 方 64 金 65 邱 66 夏 67 谭 68 韦 69 贾 70 邹71 石 72 熊 73 孟 74 秦 75 阎 76 薛 77 侯 78 雷 79 白 80 龙81 段 82 郝 83 孔 84 邵 85 史 86 毛 87 常 88 万 89 顾 90 赖91 武 92 康 93 贺 94 严 95 尹 96 钱 97 施 98 牛 99 洪 100 龚101 汤 102 陶 103 黎 104 温 105 莫 106 易 107 樊 108 乔 109 文 110 安111 殷 112 颜 113 庄 114 章 115 鲁 116 倪 117 庞 118 邢 119 俞 120 翟121 蓝 122 聂 123 齐 124 向 125 申 126 葛 127 柴 128 伍 129 覃 130 骆131 关 132 焦 133 柳 134 欧 135 祝 136 纪 137 尚 138 毕 139 耿 140 芦
141 左 142 季 143 管 144 符 145 辛 146 苗 147 詹 148 曲 149 欧阳 150 靳
151 祁 152 路 153 涂 154 兰 155 甘 156 裴 157 梅 158 童 159 翁 160 霍161 游 162 阮 163 尤 164 岳 165 柯 166 牟 167 滕 168 谷 169 舒 170 卜171 成 172 饶 173 宁 174 凌 175 盛 176 查 177 单 178 冉 179 鲍 180 华181 包 182 屈 183 房 184 喻 185 解 186 蒲 187 卫 188 简 189 时 190 连191 车 192 项 193 闵 194 邬 195 吉 196 党 197 阳 198 司 199 费 200 蒙201 席 202 晏 203 隋 204 古 205 强 206 穆 207 姬 208 宫 209 景 210 米211 麦 212 谈 213 柏 214 瞿 215 艾 216 沙 217 鄢 218 桂 219 窦 220 郁
221 缪 222 畅 223 巩 224 卓 225 褚 226 栾 227 戚 228 全 229 娄 230 甄
231 郎 232 池 233 丛 234 边 235 岑 236 农 237 苟 238 迟 239 保 240 商241 臧 242 佘 243 卞 244 虞 245 刁 246 冷 247 应 248 匡 249 栗 250 仇251 练 252 楚 253 揭 254 师 255 官 256 佟 257 封 258 燕 259 桑 260 巫261 敖 262 原 263 植 264 邝 265 仲 266 荆 267 储 268 宗 269 楼 270 干271 苑 272 寇 273 盖 274 南 275 屠 276 鞠 277 荣 278 井 279 乐 280 银281 奚 282 明 283 麻 284 雍 285 花 286 闻 287 冼 288 木 289 郜 290 廉
291 衣 292 蔺 293 和 294 冀 295 占 296 公 297 门 298 帅 299 利 300 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