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性降压与术中脑保护(201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注意体位对局部血压的影响 1、尽量让手术野位于最高位置,虽然全身血压降低
较少,但局部血压已有明显改变,渗血也显著减 少。 2、充分利用下肢位置对调节血压的影响,如下肢降 低15°可使血压降低1.3-2.7kpa(10-20mmhg),这 样有利于血压的控制。 3、俯卧或侧卧位时可显著减少回心血量,使CO锐 减,因而是控制性降压的风险体位,应妥善处理。
麻醉方法
麻醉维持及有创监测
靶控输注异丙酚及舒芬太尼,维持BIS在 45~55,按需间断静注维库溴铵 IPPV,维持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 ( PETCO2 ) 在30~35mmHg 桡动脉穿刺行IBP监测及动脉采血 颈内静脉穿刺,逆行置管至颈静脉球部, 行CVP监测并采取静脉血
麻醉方法
控制性降压
C组术中维持MAP在基础血压水平 D1组和D2组手术开始后输注0.1%硝普钠(SNP) MAP在30min内平稳达目标血压
2、当收缩压低于10.7kpa(80mmhg)时,肾小 球滤过率下降,泌尿功能暂停。若血压控制不 适当,有发生术后少尿、无尿及肾衰的危险。
施行控制性降压的基本原则
(一)保证组织器官的血液灌注量 以满足机体基 本代谢功能的需要
1、根据公式:MAP=CO×TSVR,因此降压时主 要降低TSVR,避免或减轻对以CO的影响。
控制性降压对心脏的影响
1、可因药物对心肌的抑制和降低外周血管阻力,而 引起CO和主动脉压的降低。
2、 CO和主动脉压降低可引起冠脉血流量减少,导 致心肌缺血性损害。
3、心脏前、后负荷降低使心室充盈压和左室舒张末 压降低,有利于心肌供血和降低心肌氧耗量。
控制性降压对肝、肾的影响
1、当收缩压低于10.7kpa(80mmhg)时,肝动脉 血流减少,有引起肝缺血、缺氧和肝细胞损害 的危险。
目前没有绝对理想的控制性降压药!
常用控制性降压方法和药物
近年来控制性降压有采用复合的趋势,即采用 不同的方式与药物配合使用,扬长避短,优缺点 互补,以使临床控制性降压更方便、灵活和安全。 一、吸入麻醉药降压 异氟醚 具有显著的扩张血管作用,对心肌力的抑制作用 和CO 的影响轻,可控性较好且具有大脑保护作用, 起效快,停药无反跳,可安全应用于控制性降压, 但其较难使血压降至预期水平,一般需要辅助其 他降压药物 。
D1组:MAP 55~60mmHg D2组:MAP 45~50mmHg 术中调整硝普钠用量维持此低血压水平 降压过程中若出现心率过快(>100min-1),用艾司 洛尔控制心率 手术主要出血过程结束时停用SNP进行自然复压
试验方法
监测时间点
监测时间点:
T1 控制性降压(手术开始)前10min T2 达目标血压时(手术开始后30min) T3 达目标血压后60min(手术开始后90min ) T4 开始复压(开始冲洗切口)时 T5 手术结束时
控制性低血压减少失血的能力
▪ 控制性低血压平均失血量减少50% (20%-70%) ▪ 全髋骨关节成形术控制性低血压的失血量:
MAP 94
64
(mmHg)
失血量 1038 212 (ml)
(Vazeer,Lunde)
注意
▪ 控制性降压可以有效减少术中出血,但是若应用 不当也会有很多并发症,存在潜在危险,因此除 要具备熟练技术和临床经验外,还必须掌握有关 基础理论知识,严格掌握适应症,以确保临床安 全。
历史
▪ 1962 年以后用直接松弛血管平滑肌的血管扩张药 如硝酸甘油、硝普钠等施行降压,揭开了控制性 降压的新纪元。其降压效果确切,可控性强,副 作用少,操作简单,仍是当前临床上用于控制性 降压的主要药物 。
理想的控制性降压药物
▪ 临床上理想的物应具备以下特点:
1 、药效确切稳定,给药简单方便 2 、药物起效与恢复快,具有良好的可控性和可逆性 3 、无毒副作用和并发症 4 、无快速耐受性 5 、无反射性心动过速和高血压反跳
受教育6年以下 严重的视觉及听觉功能障碍
麻醉方法
麻醉诱导
开放外周静脉及桡动脉 监测:ECG、T 、 BP、 PETCO2 、 SpO2及BIS 麻醉诱导
咪达唑仑0.05mg/kg 维库溴铵0.1 mg/kg 靶控输注异丙酚(Cp 2.5ug/ml) 靶控输注舒芬太尼(Ce 0.25ng/ml) BIS值达45~55时,进行气管插管
术中控制性降压的基础与临床
青医附院麻醉科 刘英志
控制性降压的定义
▪ 术中控制性降压是指在全身麻醉手术期间,在保 证重要脏器氧供情况下,采用降压药物与麻醉技 术等方法,将平均动脉压减低至50-65mmHg ,终 止降压后血压可迅速回复至正常水平,以利于手 术操作,提高手术精确性,减少手术失血的一种 方法
2、组织血液灌注量主要取决于血压和血管内径: 组织灌注量=[π×血压×(血管半径)4]/[8×血粘 稠度×血管长度] 若血管半径增加1倍,组织灌注量可增加16倍。 因此,血压适当降低,组织灌流量可由血管扩张 来代偿。
3、维持正常的血管内容量。
施行控制性降压的基本原则
(二)控制性降压的效果 1、手术野的渗血量有明显减少,但仍有微量渗血,
控制性低血压期间维持脑氧供需平衡,防止脑缺血 损伤是围术期有待解决的问题
人体试验
MAP <50mmHg
?
动物试验
MAP ﹤50mmHg时 脑电图和代谢 出现异常改变
引言
研究目的
探讨控制性低血 压(MAP45 ~
50mmHg)对手术 病人脑氧代谢及 认知功能的影响
为临床应用低水 平控制性降压提
供理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基础
控制性降压对脑的影响
1、控制性降压期间,最大顾虑是脑供血不足 和脑缺氧。由于神经细胞对缺氧的耐受性很 低,一旦发生则可引起脑细胞功能的损害。
2、当MAP低于8kpa(60mmhg)时,脑血管的 自动调节机能则丧失,有发生脑缺氧的危险。 但麻醉期间因脑代谢率降低,吸入氧浓度增 加,而增加了脑对低血压的耐受能力。
⑦发生心动过速时可使用短效β受体阻滞剂
常用控制性降压方法和药物
硝酸甘油(Nitroglycerin) ①直接扩张静脉容量血管 ②与硝普钠比较,硝酸甘油起效较慢但作用
时间较长,停药后仍有较长时间的血管扩 张作用,停药后不发生反跳反应,无毒性 代谢产物 ③有扩张脑血管增加颅内压作用,颅内压增 高者慎用 ④可升高眼内压,不宜用于青光眼患者
刘英志 王世端 崔艳红 翟永夷 申恒花 青医附院麻醉科
引言
脊柱手术的特点
出血多,术野差 手术时间较长,体位特殊 手术中容量管理难度大
引言
脊柱手术中控制性降压的必要性
减少出血量 提供“干净”手术野
脊柱手术中控制性降压的风险
脑缺血
引言
脑是最易出现缺血缺氧性损害的器官
既往研究显示:MAP在50~55mmHg,脑氧代谢无影响 MAP﹤50mmHg时,结果有争议
施行控制性降压的基本原则
(四)控制性降压的时机和时间
1 、主要在手术渗血最多或手术最主要步骤时施行降压,并 尽量缩短降压时间
2 、MAP 降至6.7kPa(50mmHg) 时,每次降压时间不宜超过 30 分钟
3 、手术时间长者,若仅降低基础值的30% ,每次降压时间 不宜超过1.5 小时
施行控制性降压的基本原则
引致严重不良后果者 5 、大量输血有困难或有输血禁忌证者 6 、拒绝输血的病人
控制性降压的 适应证和禁忌证
二、控制性降压的禁忌证 1 、重要脏器实质性病变者 2 、血管病变者 3 、低血容量或严重贫血 4 、麻醉医师对该技术不熟悉 5 、对有明显机体、器官、组织氧运输 降低的患者,应仔细衡量术中控制性低 血压的利弊后再酌情使用
试验方法
观察指标
测定S-100 β蛋白含量
NSE(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的含量
SjvO2 MAP、心率、CVP、BIS、鼻咽温、PETC02 监测患者出入量
术中出血量 、尿量 术中输浓缩红细胞量 、晶体输注量 、胶体输注量
试验方法
观察指标
监测患者苏醒情况指标
睁眼时间 拔管时间 有无术后躁动
术前1 天(基础状态)、术后第1、2、3及5天简易智力 状态检查表(MMSE)评分
施行控制性降压的基本原则
(六)基本监测 1、ECG,SpO2,尿量; 2、动脉血压,最好是直接动脉测压; 3、手术时间长者,应监测CVP、Hct、体温及动脉
血气分析。
控制性降压的 适应证和禁忌证
一、控制性降压的适应证 1 、血管手术和血供丰富区域的手术 2 、创面较大且出血可能难以控制的手术 3 、各种要求术野清晰的精细手术 4 、麻醉期间血压、颅内压和眼内压过度升高,可能
历史
▪ 1948 年Griffiths 等试用高平面脊麻降压,控制出 血效果佳,但不良反应多,且低血压可控性、可 逆性差,掌握困难。
▪ 50 年代初,多种短效神经节阻滞药如六烃季铵、 樟磺咪芬等相继在临床使用,由于降压作用易于 控制,且可用升压药对抗,一度为临床推崇。但 由于同时阻滞副交感神经可产生多种并发症,甚 至死亡,目前已少用。
控制性降压的并发症
控制性降压的并发症只有0. 055 % 常见并发症
①脑栓塞与脑缺氧 ②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梗死,心力衰 竭甚至心跳骤停 ③肾功能不全 ④血管栓塞 ⑤降压后反应性出血,手术部位出血 ⑥持续性低血压,休克 ⑦嗜睡、苏醒延长等
控制性降压实施要点---小结
▪ 尽量采取扩张血管方法降压,不用抑制心肌 的方法
▪ 主要目的是:减少失血,改善术野的环境,减少 输血,使手术期的安全性增加
历史
▪ 1917 年Cushing 首次阐明了麻醉期间控制性降压 的优点,随后控制性降压理论不断得到充实,技 术日臻完善。
▪ 1946 年,Cardner 首先对嗅沟脑膜血管瘤手术的 病人采用足背动脉放血降低血压,术毕用动脉输 血回升血压的方法,取得了减少手术出血的效果, 但有组织缺血缺氧危险 。
控制性降压对脑的影响
3、脑血流量(CBF)主要取决于脑灌注压(CPP)和 脑血管阻力(CVR):
CBF=[MAP-颅内压(ICP)]/CVR = CPP /CVR 虽然MAP降低,如能降低CVR和ICP ,仍可维持较好的CBF。
4、PaCO2是脑血流自动调节的重要因素。当 PaCO2降低0.1kpa(1mmhg)时,脑血流量降低 1ml/100g·min。因此,降压期间应维持PaCO2在 正常范围。
试验分组
全麻下择期行腰椎后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的中青年病人60例
正常血压组(C组)
试验分组(n=20)
通常水平控制性降压组(D1组 MAP: 55~60mmHg )
低水平控制性降压组(D2组 MAP:45~50mmHg )
剔除标准
剔除标准
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病史 有神经系统疾病及精神疾病病史
心功能差,肝、肾功能异常,术 前血细胞比容(Hct)小于25%,术 前长期服用神经精神系统功能的 药物
▪ 提倡联合降压 ▪ 麻醉深度适中(BIS 40-60) ▪ 充足的有效循环血容量 ▪ 充分的氧供 ▪ 降压速度要平缓(﹤10mmHg/min);复压
不要太快 ▪ 满足手术要求前提下尽量减少降压幅度和时
间 ▪ 控制心率 ▪ 直接动脉压监测 ▪ 尿量维持在在1ml/kg.h-1
控制性低血压对脊柱手术病人 脑氧代谢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常用控制性降压方法和药物
二、血管扩张药降压 硝普钠:临床首选药物
①直接血管扩张药,具有起效快、作用时间短、血 压恢复迅速及可控性好等特点
②硝普钠可引起降压后反跳性血压升高,用于脑动 脉瘤的控制性降压具有一定危险性
③耐药现象 ④避光使用 ⑤肝肾功能明显异常者不宜使用(氰化物蓄积) ⑥用量大时应监测动脉血气,以防代谢性酸中毒
常用控制性降压方法和药物
艾司洛尔(Esmolol) ①选择性β1 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 ②起效快速,作用短暂,通常只用
于短暂性降压 ③可明显抑制心肌,慎与其他药物
联合应用
常用控制性降压方法和药物
▪ 三、生理性技术降压:
▪ 改变体位 ▪ 机械通气 ▪ 控制心率和循环血容量
▪ 四、椎管内麻醉降压 目前提倡联合降压,取长补短,减少并发症
表现红润潮湿; 2、如手术野呈现苍白干燥时,应及时调整血压水平。
施行控制性降压的基本原则
(三)血压控制水平
1 、一般认为,术前血压正常者,控制收缩血压不低于 10.7kPa(80mmHg), 或MAP 在6.7-8.7kPa(50-55mmHg) 之间
2 、一般先以降低基础血压的30% 为标准,同时根据手术野 渗血情况及患者情况进行适当调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