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专业经济学原理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探索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探索一、项目化教学的理论基础1. 项目化教学的概念项目化教学是一种以“项目”为单位的、注重学生参与性、合作性和综合性的教学方法。
它是一种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教学思想和方法,通过学生在一定时间内,围绕特定任务或主题,展开研究、探究和学习,最终完成某种成果或产品。
项目化教学注重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鼓励学生通过实践来获取知识、培养技能和锻炼能力。
项目化教学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建构主义理论、认知理论和社会交往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通过主动参与问题解决和知识建构的过程来实现学习;认知理论强调学生通过认知过程来获取知识和提高技能;社会交往理论强调学生在合作和交流中实现知识和经验的共享,从而促进学习。
这些理论为项目化教学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也为项目化教学的实施提供了思想指导和理论支持。
二、项目化教学的实施方式项目化教学的设计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核心和基础,好的项目设计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项目化教学的设计应包括项目的背景、目标、过程、评价等要素。
项目的背景应当符合学生的兴趣和实际情况,能够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项目的目标应当明确具体,能够指导学生的学习方向和内容;项目的过程应当灵活多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主动性;项目的评价应当全面公正,能够准确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能力发展。
项目化教学的实施是整个教学过程的具体操作和实施步骤。
在项目化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扮演引导者和指导者的角色,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指导学生进行学习过程中的问题解决、实践操作和成果展示。
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实际情况进行及时的调整和反馈,以确保项目化教学的顺利进行。
三、项目化教学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中的应用1. 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是一门注重实践操作的课程,项目化教学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项目化教学,学生能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国际贸易的操作技巧、流程和程序,能够熟悉国际贸易的操作软件和工具,能够独立完成和处理国际贸易实务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挑战。
国际贸易专业经济学原理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摘 要 : 济 学 原 理 作 为 国 际 贸 易专 业 的 一 门主 干 专 业 课 程 , 于 学 生 掌 握 经 济 学 的 基 本 理 论 和 方 法 具 有 重 要 的 作 经 对
用 。 而课 程 的 内容 特 点 、 业培 养 目标 要 求 , 定 了经 济 学 原 理 课 程 的 构 建 和 教 学 改 革 方 向 。 选 择 合 适 的 教 材 , 理 安 排 专 决 合
现 代 商 贸 工 业 Mo enB s es rd d s y dr ui s T a e n ut n I r
21 年 第 1 02 8期
国际 贸 易专 业 经济 学 原 理 课 程 教 学 改 革探 析
李 霞
( 南 科 技 大 学 经 济 管理 学 院 , 川 绵 阳 6 1 1 ) 西 四 20 0
建模式 。 理 论 是 新 时 期 国 际 贸 易 专 业 人 才 的 基 本 要 求 之 一 ( ) 备 一 定 的 国 际交 往 能 力 。 2具 国 际 贸 易 专 业 的 基 本 特 色 就 在 于 具 有 一 定 的 国 际 交 往
1 教 材 的 选 用
涉 及 经 济 学 原 理 的 参 考 书 和 教 材 比 较 多 , 有 国 内 高 既
教 师 实 行 工 作 量 减 免 ; 时 加 强 对 青 年 教 师 的 督 促 与 管 理 , 全 过 程 开放 为 原 则 , 新 实 验 区 投 资 改 造 扩 建 了 大 型 微 机 同 创 促 进 其 快 速 成 长 。要 求 每个 青 年 教 师 要 下 到 专 业 或 基 础 实 室 和 创 新 实 验 室 , 积 极 开 展 大 学 生 创 新 性 实 验 计 划 和 大 并 验室指 导专业基础课 和专业课 的 实验课 ; 导 生产实 习 , 指 到 学 生 竞 赛 活 动 , 开 展 基 于 项 目研 究 的 教 学 改 革 提 供 了 必 为
谈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改革
浅谈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改革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是培养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的重要课程之一,它的教学改革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培养他们的实际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我就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改革做一些浅谈。
1.教学内容的更新和丰富是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改革的重点。
随着国际贸易的快速发展,贸易形式和贸易规则都在不断变化,传统的教材内容已显得有些滞后。
因此,教师要注重对最新国际贸易形势和贸易规则的跟踪和研究,选取最新的案例和实操经验作为教学材料,让学生能够了解到最新的国际贸易发展动态和最新的贸易操作方法,提高他们在实务操作中的准确性和效率。
2.教学方法的创新是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主要以讲述和演示为主。
而在实际操作中,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往往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
因此,新的教学方法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参与和主动性,例如利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和实践操作等方式,让学生能够在真实的贸易场景中进行模拟操作,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3.教学资源的整合是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改革的重要手段之一。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需要广泛的实践案例和实操经验,但这些教学资源通常难以集中在传统的教材中。
因此,教师可以通过整合校内外的资源,如企业合作、行业协会等,建立实践基地,提供实际的贸易案例和实操经验。
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互联网资源,开设线上学习平台和提供开放式课程,让学生能够自由获取相关的学习资料和实操经验,丰富他们的学习资源。
4.评估方式的创新是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
在传统的评估方式中,主要以笔试和口试为主,很难真实地评价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因此,新的评估方式应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的评估,例如通过实操考试、实操案例分析和实操项目评估等方式,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进行评估,从而更准确地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培养他们的实际能力。
综上所述,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改革需要更新和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整合教学资源和创新评估方式。
浅谈国际贸易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
浅谈国际贸易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际贸易在世界经济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而国际贸易专业课程作为培养国际贸易人才的重要途径,也需要不断进行教学改革与创新,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本文将围绕国际贸易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展开讨论,希望能够为相关教学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和启发。
国际贸易专业课程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和国际化能力。
国际贸易是跨国界的商业活动,涉及多种不同的文化、法律、经济体系等因素,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和国际化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引入国际案例、开设国际商务英语课程、组织国际实习等方式,让学生接触和了解国际贸易中的各种文化差异和商业实践,培养其跨文化沟通能力和国际化思维。
还可以引入最新的国际贸易理论和实践,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国际贸易领域的最新动态和趋势,提高他们的国际化竞争力。
国际贸易专业课程教学需要与国际市场需求相结合,注重实践教学。
国际贸易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变化的领域,教学内容应该与国际市场需求相结合,注重实践教学。
可以通过与企业合作开设实践课程、组织学生参加国际贸易展会、举办国际贸易模拟实训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了解国际市场的运作规律和实际操作技能,提高其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还可以引入国际贸易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让学生了解国际贸易实践中的问题和挑战,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变能力。
国际贸易专业课程教学需要注重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教学方法也在不断创新和完善。
国际贸易专业课程教学也应该注重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可以通过引入多媒体教学、互动教学、案例教学等方式,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吸引力。
还可以引入问题导向、项目驱动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国际贸易专业课程教学需要与国际认证和标准接轨,提高教学质量。
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国际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国际认证和标准逐渐成为了评价人才的重要标准。
国际贸易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调查与发现
国际贸易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叶文U刚
广东海洋大学经济学院,广东 湛江524088
摘要:伴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蓬勃发展,社会对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与此同时,国际贸易人才的培养也面临着一 系列挑战。本文主要就国际贸易专业教学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作出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希望能够为国际贸易 专业的教学改革提供一些建议。
关键词:国际贸易专业;教育教学;解决方法
伴随着中国对外贸易的蓬勃发展, 社会对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的需求在不断增
加,但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却
依然严峻。与此同时,用人单位普遍反映
难以招到合适的国际贸易人才。这表明我
国高校国际贸易专业的教学未能适应不断
变化的社会需求.亟待进一步的改革。国
际贸易专业是一个与市场联系紧密的专
厚理论素养的人才,注重职业技能的培养
应该是职业技术学院的目标。因此。体现
在课程设置上,高校普遍存在着理论课课
时占比过多,实践课课时占比过少的问题。
然后这种重理论轻实践的观念值得商
榷。中国人讲“知行合一”,法国人讲“打
铁方能成铁匠”,这些教育理念表明理论
和实践应该并重,不能厚此薄彼。割裂开
来。本科阶段的学生其思维能力、创新能
业。实践能力在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中占
据重要的位置,因而如何更好地培养理论
素养与实践能力兼备的复合型国际贸易专
业人才是目前高校必须思考的问题。鉴于
我国大部分高等院校国际贸易专业方向人
才的培养主要以学科教育为主,重视学生
理论素养的提高.却忽视了学生实践能力
的培养,因此探究国际贸易专业教学中存
在的问题。完善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
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体系改革——针对地方本科院校
、
中 国 目前 有 二百 多 所大 学设 置有 国际经 济 与 贸易专 业 。按 其层次不 同可划分为 国家 教育部重点 院校 、地方普 通 本科院 校和专科 院校三个层 次 。层次不 同 , 办学 定位不 同 , 应 的人才 培养 目标也 不尽相 同 。作 为最高 层次 的 相对 教育部 重点 院校应 以培 养研究 型人 才为 主 , 以满足 国家机 关、 高校 及相关 事 业 单位 对外 经 贸人才 的需 求 ; 专科 院校 应 以培养应 用 型人才 为主 , 足具体 业务单位 对外 经 贸人 满 才 的需 求 。至于普 通本 科院校 人才 培养定 位则 不够 明确 , 有 以培 养研 究 型人 才 为主 的 ,有 以培养 应用 型 人才 为 主 的, 还有 两者皆有 的。笔者认为 , 国对外 经贸人才 的需求 我 还是 以应 用 型 为主 , 研究 型 人才 的需 求有 限 , 对 以服 务地 方经 济发展为 目标 。地方本科 院校本专业 的人 才培养 目标 应定 位于 以能力 培养 为 目标 , 以就业 为导 向 , 以行业 、 企业 为依 托 , 足 于 为地方 区域 经 济发 展服 务 , 业 基础 知识 立 专 扎 实 , 有多方 面能 力和 素养 的应用 型人才 。地方 本科 院 具 校 国际 经济 与 贸易专业 的人 才培养 目标具 体应 为 : 培养 系 统 掌握 现代经 济学 基本 原理及 国际 经济 与贸易基 础理论 , 熟悉 通行 的国 际贸 易规 则 与惯 例 以及 中 国对 外 贸易 的政 策 法规 , 了解 主要 国家 和地 区的社 会经 济情 况 , 具有 较强 的 外 贸业 务 实践 能力 、洞 察 国际 市场 趋 势和 随机 应 变能 力、 独立 分析解 决 实 际问题 能力 , 应外 经 贸行业 岗位 群 适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学改革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学改革一、引言在21世纪这个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然而,我国现有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学却存在着诸多问题,如理论与实践脱节、知识结构单一、创新能力不足等。
为了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教学改革已势在必行。
本文将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实践环节、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改革措施。
二、课程设置改革1.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并重。
在课程设置上,要充分考虑到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平衡。
一方面,要系统地讲授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使学生掌握国际经济与贸易的规律;另一方面,要增加实践性课程的比重,如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市场营销、外贸单证实务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技能。
2.拓宽知识领域,注重跨学科交叉。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学生应具备跨学科的知识体系。
因此,课程设置应增加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如金融学、管理学、法学等,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动态调整课程内容。
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和我国外贸的发展,课程内容应不断更新,以适应新的形势要求。
教师应关注国际经济与贸易领域的最新动态,将前沿理论与实践融入课堂教学。
三、教学方法改革1.案例教学法。
通过分析具体的国际经济与贸易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应精选案例,注重案例的时效性和实用性。
2.模拟实训教学。
通过模拟实际工作场景,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基本流程和操作技能。
如开展外贸模拟谈判、模拟操作进出口业务等,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互动式教学。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师可采用提问、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实践环节改革1.加强实验室建设。
投入资金和人力,建立国际经济与贸易实验室,为学生提供实际操作和模拟实训的平台。
2.拓展实习实践基地。
与企业、政府部门、外贸交易所等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实践的机会。
浅谈国际贸易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
浅谈国际贸易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际贸易专业在高校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对国际贸易知识和技能的需求,国际贸易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势在必行。
本文将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技术等方面浅谈国际贸易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意义和具体方法。
一、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创新国际贸易专业的教学内容需要随着时代的变化不断地进行更新和调整。
传统的课程安排往往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实践技能的培养。
国际贸易专业课程教学需要更加注重实践操作和案例分析,让学生在课堂上就能够接触到真实的国际贸易案例,了解到国际贸易的实际运作模式和规则。
随着数字化和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国际贸易专业的教学内容也需要与时俱进,更加注重数字化贸易、跨境电商等新兴领域的知识和技能。
只有不断地更新教学内容,才能够让学生适应时代的发展。
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是以讲述和笔记为主,学生的参与度较低,缺乏互动和实践。
新的教学方法需要更加注重教师和学生的互动,采用更加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
可以采用案例教学、小组讨论、模拟实操等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掌握国际贸易的知识和技能。
还可以引入国外教材和教学资源,让学生接触到更加丰富和多样化的教学内容,增强其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只有在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和创新,才能够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学技术已经成为国际贸易专业教学改革与创新的重要手段。
教学技术的改革与创新可以从多个方面入手,例如教学平台的建设、多媒体教学资源的开发、在线课程的设计等。
教学平台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加便捷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能够随时随地都能够接触到相关的教学资源和学习资料。
多媒体教学资源的开发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生动和直观的学习内容,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体验。
在线课程的设计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灵活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时间和空间进行学习。
只有不断地改革和创新教学技术,才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中“课程思政”的重要性和实践方式。
首先介绍了该专业的特点,然后分析了“课程思政”对于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和专业素养的重要性。
接着详细描述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思政”的实践方式,并对实践效果进行评估。
也指出了在实践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总结了课程思政对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意义,并展望了未来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和讨论,将为提升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育质量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思政、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特点、重要性、实践方式、效果评估、问题与挑战、意义、未来发展方向、总结与展望。
1. 引言1.1 研究背景传统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注重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忽视了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社会责任感和国际视野。
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展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思政”的探索和实践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深化课程内容,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国际经济与贸易领域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国际意识、责任感和创新能力,以适应全球化经济的发展需要。
对“课程思政”如何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中发挥作用进行研究,有助于提高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促进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发展和进步。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探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中课程思政的作用和意义,分析其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素质培养和专业发展等方面的影响。
通过对不同学校、不同课程模式下课程思政的实践方式和效果进行比较研究,总结出最佳实践经验和方法,为提升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支持。
通过项目的开展,还可以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高等教育课程改革提供有益借鉴,推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与时代发展要求相适应,为我国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人文素养和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做出积极贡献。
2. 正文2.1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特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是一个跨学科的学科领域,涉及经济学、贸易学、国际关系、金融等多方面知识。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改革探析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改革探析自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外贸发展十分迅速。
近两年来,随着“一带一路”的提出与深化,更是给外贸的发展带来了重大契机。
目前,全国有300多所独立院校,其中80%以上的独立院校都开设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而《国际贸易实务》作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核心专业课,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为了适应瞬息万变的世界经济环境,提高独立院校国贸专业的人才培养水平,最大限度的迎合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急需进行国贸专业人才的供给侧改革。
1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介绍《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是国贸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是国际贸易专业实操性最强的一门课程。
该课程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该专业学生就业率的高低、以及学校未来的发展。
国际贸易实务课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内容覆盖面很多,主要有国贸贸易惯例、术语,外贸合同中商品的品名、数量、质量、包装,进出口商品的价格,商品的检验,货物的运输与保险,货款的支付,贸易方式等等。
2国际贸易实务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3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改革的措施3.1树立“专业+外语”的专业培养模式“专业+外语”的专业培养模式可以使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学生在毕业时有所优势,更有利地进入外贸公司。
推行“专业+外语”的专业建设模式可以从三个方向入手;第一,加大英文类课程教学。
除有外语学院担任大学英语课程外,本专业可通过《商务英语口语》、《金融英语视听》等英文教学课程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
第二,组建国际商务特色班。
国际商务作为国际贸易专业的分支学科具有较强的社会应用性,通过采取邀请外教进来授课以及交换学生出国学习、联合培养等多种方式,可以极大地提高国贸专业学生的英语水平。
3.2培养“双师型”教师为了大力提高国际贸易实务任课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学校可通过“走出去”和“引进来”的方式提高“双师型”教师的比例。
一方面学校可组织实务课教师到外贸企业进行集中的参观、学习,通过同外贸人员的交流及相应的培训,迅速提高高校教师的外贸操作能力。
浅谈国际贸易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
浅谈国际贸易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随着经济全球化与区域一体化的发展,国际贸易逐渐成为高校中备受瞩目的专业之一,然而传统的国际贸易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实需求与发展趋势,因此如何改革和创新国际贸易专业课程教学是当前国际贸易教育界普遍关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应贴近实际传统的国际贸易教学模式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而缺乏实践操作。
现实中,贸易活动受到国家政策、法律法规、进出口流程等多方面影响,教学内容应该紧密结合实际,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可以通过组织实地考察、实践经验分享、贸易商演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进出口贸易的全流程,掌握各种贸易活动中的具体程序与实际操作技巧。
二、注重国际视野与跨文化交流国际贸易活动涉及多国间的经济联系与文化交流,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对于学生的人才素质至关重要。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国际贸易案例引入课堂,让学生积极开展小组活动,模拟商务洽谈、谈判等环节,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此外,注重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也非常重要,可以开设国际贸易大国概论、全球经济与贸易、国际商务管理等课程,为学生搭建跨文化交流平台,提高国际化背景下的贸易洽谈和应对策划能力。
三、强化信息技术的应用信息技术是当前国际贸易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新的技术手段为贸易活动提供了更高效、更便捷的方法与手段。
在教学中,可以将信息技术融入到国际贸易课程中,如通过互联网搜索信息、利用大数据分析贸易趋势、使用电子商务平台单证制作等方式,让学生在实现跨文化交流的同时,学会如何应用新技术,提高贸易活动的效率和质量。
四、多元化评估方式国际贸易教学过于强调理论知识,评估和教育方式也较为单一,过于注重满分考试成绩,这样难以促进学生的实际应用效果。
多元评估方式除了传统考试外,还可以设置项目报告、案例分析、论文撰写、团队合作等环节,从不同角度考查学生在实践操作与研究方面的能力,更加客观全面地评估学生。
总之,国际贸易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应贴近实际、注重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强化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多元化评估方式。
提高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中经济学课堂教学质量的对策
提高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中经济学课堂教学质量的对策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培养的是能够从事国际外贸工作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密切结合时代发展动态,根据社会需求不断对课堂教学进行调整。
经济学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的必修课,提高经济学教学质量对于提高学生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国际贸易方面的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我们整合教学资源,不断调整教学模式,针对影响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中经济学课堂教学质量的因素进行全面分析,然后采取针对性措施解决问题,切实提升教学质量。
标签: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经济学课堂教学对策分析随着国际经济活动和国际经济关系日渐复杂化,经济学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所学课程中也日趋重要。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中的经济学教学需注重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结合,用理论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再从实践的角度完善理论教学,并不断探索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课程体系相关联的教学方法和对策,这对提升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经济学教学质量,强化学生分析国际经济与贸易方面的问题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
本文首先就提高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中经济学教学质量的重要性进行分析,然后就影响经济学教学质量提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论述,最后就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可以更好地促进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教学质量。
一、提高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经济学教学质量的重要性分析自我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我国的对外贸易事业赢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进入新世纪,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深化发展,我国与世界各个国家的贸易往来日益频繁,面对世界如此复杂的经济事态,高校应不断提高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经济学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的国际贸易人才,从而适应我国对外贸易业务的发展需求。
但近年来,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学过程中出现了多种问题,课程教学内容不能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学生专业素质不高,就业率不够理想,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不足,动手、动脑的能力日趋下降,教学质量难以得到有效保证。
国际贸易课程改革论文六篇
国际贸易课程改革论文六篇国际贸易课程改革论文范文1优化专业课程体系,寻求专业课程体系的最优组合或最优结构,是深化高等院校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培育合格的高级特地人才的关键。
从目前我国高等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课程体系来看,主要存在以下两种倾向:一种是沿袭传统的高等教育观,以学科为中心的专业课程体系。
该体系的主要特点是:以学科学问传授为主线,强调打牢基础理论学问,拓宽专业口径,注意理论素养教育,培育同学朝国际经贸专业理论讨论型的方向进展。
根据这一课程体系培育的同学,实践力量低,难以适应国际经济贸易岗位的实际需要。
另一种是在国外职业培训教学模式的影响下,于20世纪80年月末开头在我国渐渐流行起来的“岗位应用型”课程体系。
该体系的基本特点是:以特定岗位实际需要的特地技能为中心,以该特地技能所需的有用学问为基础,强调实践操作力量和劳动态度的培育。
可见,无论是重理论、轻实践、重学问、轻技能的“学科中心型”课程体系,还是重实践、轻理论、重专业学问、轻关联学问的“岗位应用型”课程体系,都存在局限。
那么,毕竟应当怎样去优化现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课程体系呢?对这个问题的解答,必需先弄清专业课程体系的打算因素是什么。
2国际经济贸易专业课程体系优化与改革的依据美国芝加哥高校泰勒教授曾经指出:“课程选择打算于目标设定”。
这就是说,要依据专业培育目标来设置专业课程体系。
我们认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培育目标应当定位为:培育德智体美全面进展,娴熟把握国际经贸所需的基本学问、基本技能、基本政策与法规,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较强的外贸业务实践力量、洞察国际市场趋势随机应变的力量、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力量和开拓创新驾驭市场的力量,适应外经贸行业岗位群工作的高级复合应用型特地人才。
③那么,我们毕竟应当怎样依据这一培育目标,设计出切实可行的专业课程体系呢?让我们转向该专业培育目标的打算因素,由于这些因素不仅会通过它所打算的专业培育目标来影响国际经贸专业课程的选择与结构,而且最终会直接影响该专业课程的选择与结构。
国际贸易专业教学问题及对策探讨【最新】
国际贸易专业教学问题及对策探讨摘要:随着市场对国际贸易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各高校纷纷设置了国际贸易专业。
由于国际贸易专业在我国开设时间短,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
文章分析了当前国际贸易专业教学存在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国际贸易;教学;问题;对策2008年金融危机所引发的影响仍在持续,全球经济发展受到制约,同时,国际贸易的发展也呈现出新特点。
随着人民币国际化速度的不断加快,我国的国际贸易发展也在持续稳定提升,这就对国际贸易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国际贸易人才必须充分了解当前经济状态下的贸易发展形势,不断提高自身风险管控能力、贸易纠纷应对能力和实务能力,以满足国际贸易发展的需求。
但从人才培养的角度上看,我国国际贸易专业在教育理论基础和实践方面都存在诸多问题,对国际贸易人才的培养工作造成了诸多制约,所以要对此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必要的解决对策,通过完善的教育来培养高质量的国际贸易人才。
一、当前国际贸易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一)师资队伍建设问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
国际贸易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工作,虽然包含的理论知识较多,但其核心是培养能理论联系实际、通过理论知识完成国际贸易工作的人才。
但从我国的国际贸易专业教学现状来看,师资队伍薄弱是一个极为严重的问题,这主要是指教师的实践能力不强。
当前我国的国际贸易教师队伍中,绝大多数是“从学校到学校”的教师,教师在毕业后直接进入学校任教,大都拥有较高的学历,专业知识基础扎实,并且较全面地掌握了先进的国际贸易理论和案例,但由于从未接触过国际贸易实际工作,导致国际贸易教学偏理论性,与实践的结合不足,甚至使教学脱离了实际,与国际贸易专业设置的目的相悖。
(二)教学内容问题这里的教学内容是指信息化的教学内容。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当前,我国与美国、东盟和非洲等几大贸易进出口地区之间的贸易形势基本采用了跨境电子商务,这就需要贸易人才掌握信息化的操作技术与知识,但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国际贸易的信息化教学还存在不足,也没有实践操作环节,所以学生对国际贸易信息化的掌握程度较低。
新形势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课程体系改革创新
新形势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课程体系改革创新2008年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面临了中国角色历史性转变、“一带一路”合作倡议开创经贸宏图、自贸区成为开放型经济体制的前沿、服务贸易成为全球贸易发展新引擎和跨境电商、数字贸易等新型贸易业态兴起等新形势。
文章对50所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分析,考查了该专业应对新形势进行课程体系改革的现状,发现了总体滞后和缺乏课程创新等问题,并给出建议。
标签:新形势;国际经济与贸易;课程体系改革;创新改革开放40年来,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为我国的外贸经济发展输送了大量人才。
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的修订和高等教育教学的改革,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经历过几次大调整,积累了丰富的专业建设经验,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不断创新。
一、经贸新形势(一)中国角色的历史性转变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美欧等发达国家谋求在新一轮经济全球化中主导制定更严格的国际经贸规则,WTO规则面临冲击,全球经济治理的版图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在这种背景下,中国利用G20、APEC、区域贸易协定、“一带一路”倡议等平台积极参与全球经贸新规则的制定,开创了中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角色的历史性转变。
(二)“一带一路”合作倡议开创经贸宏图2013年,习总书记正式提出包含“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一带一路”合作倡議;2015年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使得“一带一路”倡议由理论建设进入到实质性推进阶段。
截止2018年底,中国已累计同122个国家、29个国际组织签署了170份政府间合作文件。
(三)自贸区成为开放型经济体制的前沿继2013年上海自贸区成立,至今一共成立了18个自贸区。
2019年上半年,全国12个自贸试验进出口总值占我国同期外贸总量的10.97%;实际使用外资占比为14.5%。
“国际贸易理论”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国际贸易理论”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与实践1. 引言1.1 背景介绍国际贸易理论作为国际经济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贸易意识和跨文化交流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化,国际贸易理论课程已经成为高校经济学类专业必不可少的重要课程之一。
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在传授国际贸易理论的同时加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已成为当前高校教育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国际贸易理论课程的教学内容涉及到贸易模式、国际贸易政策、贸易谈判等多个方面,涵盖了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的教学往往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深刻理解,而融入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元素,将有助于引导学生认识到国际贸易的背后是政治、文化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
如何将思政教育融入国际贸易理论课程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已成为当前高校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
1.2 研究意义国际贸易理论课程思政建设的研究意义不仅在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其综合素质,更在于培养学生的国际化思维和创新意识。
通过思政教育的引领,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国际贸易的规则和机制,把握国际市场的脉搏,拓展自身的发展空间。
思政建设还可以加深学生对国际贸易背后的政治、文化、伦理等方面的理解,提高其全球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开展国际贸易理论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与实践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通过深入探讨和总结,可以为高校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借鉴与参考,为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秀人才做出积极贡献。
1.3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讨国际贸易理论课程在思想政治建设中的作用和实践探索,旨在分析当前国际贸易理论课程的内容特点,探讨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加强思政建设,评估实践效果,并提出教育教学改革的建议。
通过对国际贸易理论课程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本文旨在为思政建设提供更具体、有效的探索和实践路径,为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和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有益借鉴。
2. 正文2.1 国际贸易理论课程内容分析国际贸易理论课程是商科专业中的核心课程之一,主要围绕国际贸易活动中的各种理论模型展开讲授。
浅谈国际贸易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
浅谈国际贸易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国际贸易专业的就业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因此国际贸易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显得愈加重要。
国际贸易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不仅需要顺应市场需求,还需要适应新时代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以培养更加适应国际贸易发展的人才。
以下将就如何进行国际贸易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进行探讨。
一、国际贸易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1. 适应市场需求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际贸易日益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传统的国际贸易专业课程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市场对于人才的需求,因此需要对课程进行改革,以适应市场的需求。
2. 顺应时代变化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全球化趋势的加快,国际贸易的方式和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传统的教学模式和理念已经不能满足新时代的需求,因此需要对国际贸易专业课程进行改革和创新,以顺应时代的变化。
3. 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很少关注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国际贸易专业人才需要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包括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等。
因此需要对课程进行改革,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1. 优化课程设置国际贸易专业课程应当根据市场需求和时代变化进行优化,对现有的课程进行重新梳理和调整,删减过时的内容,增加新兴的内容,以提高课程的实用性和先进性。
2. 引入实践教学国际贸易专业课程应当注重实践教学,通过实地考察、实习实训等方式,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强化语言能力培养国际贸易是跨国交易,因此对于学生的语言能力要求较高。
国际贸易专业课程应当注重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包括英语、法语、西班牙语等多种语言,以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4. 开设实用课程在国际贸易专业课程中,应当开设一些实用性较强的课程,如国际市场营销、跨国贸易实务、国际商法等,使学生能够掌握实际操作的技能和知识,为日后的就业做好准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贸易专业经济学原理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经济学原理作为国际贸易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对于学生掌握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有重要的作用。
而课程的内容特点、专业培养目标要求,决定了经济学原理课程的构建和教学改革方向。
选择合适的教材,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改革和创新丰富教学手段及形式,才能很好地完成预期的教学目标。
标签:经济学原理;教材选用;教学手段;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4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2)18012002
随着我国经济更加深入的融入全球化进程中,对于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的培养需求和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
特别是在新时期,高等教育的教学指导方针提出了“厚基础,宽方向”的要求。
而经济学原理作为国际贸易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对于学生掌握西方经济学、国际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备运用基本理论分析经济贸易活动中的规则和现象具有重要的作用。
因此,如何构建和开设好这一门课程,对于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的培养具有基础性的意义。
通过对教材、教学手段及课程考查方式的探索、改革和实践,初步摸索出了适合本专业的经济学原理课程教学构建模式。
1 教材的选用
涉及经济学原理的参考书和教材比较多,既有国内高等院校出版的经典著作,也有国外引进的优秀教材。
如何选取教材,要以新时期国际贸易人才的要求为基本出发点进行选择。
我国作为对外经济贸易大国,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贸易来往日益频繁,对高校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创新型、创业型人才的要求。
要求培养的人才具有更广的国际视野,更加熟练的掌握和运用国际经济贸易规则。
因此,新时期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特质:
(1)较强的理论分析能力。
国际贸易专业虽然属于应用型经济学,但是由于要面对国际经济领域内的错综复杂的变化和形势,必须要具备运用基本经济原理进行认知和分析的能力,以便进行准确有效的经济决策。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是新时期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的基本要求之一。
(2)具备一定的国际交往能力。
国际贸易专业的基本特色就在于具有一定的国际交往能力,这些能力体现在对于沟通语言技能的把握、文化习俗、法律法规的理解和熟练运用等,其中语言技巧是其中的基本技能之一。
(3)实际业务能力。
(4)经营管理能力。
从以上几点要求出发,综合考察了国内外的优秀教材,最终我们选取了美国经济学家格里高利·曼昆(N. Gregory Mankiw)编著的《经济学原理》(Principles of Economics)作为教材。
选取这本书作为教材的理由在于:
(1)这本书深入浅出,既包含了微观经济学有包括了宏观经济学部分,是经济学的入门教科书。
(2)这本教材比较好的反映了当前了当时经济学发展的特点与趋势。
(3)英文原版教材,对于培养国际贸易专业的语言技能具有裨益。
2 教学方式和手段
(1)选择英文原版教材就是为了促进学生对于语言技能的把握,因此在教学模式上采用的就是双语教学模式。
双语教学模式在我国根据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用英语的深度一般分为三个层次。
一者是采用英文教材,中文讲解,作业及考试可采取中英文。
二者是采用英文教材,板书、课件或讲义、作业及考试用全英文,讲解中英文。
三者是整个教学过程都采用英文。
采取哪种模式既取决于师资状况又取决于学生的英语水平。
综合考虑后,我们采用第二种模式,一方面便于学生理解,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学生对于语言的学习经过最近五年的教学实践,这种教学模式学生可接受度大,学生的可持续学习能力得到提高。
(2)教学手段上采用多媒体教学,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直观性。
通过运用多媒体手段加大了课堂教学进度,授课内容得到丰富,教学效率得到提高。
与此同时可以在课堂上安排英文课堂讨论,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促进学生英语的运用能力。
(3)适当运用案例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是加深知识理解的最好途径,当下很多高校在推广情景教学法,案例教学是其中最简便易行的一种。
它讲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通过对案例的讨论、分析、总结,使学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
经济学原理属于基础理论课,涉及理论知识比较枯燥,如果辅以案例教学,则更有利于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案例。
案例的选择是成功关键,要遵循两大具体原则:第一,案例要选择早有定论的历史事件。
案例教学主要是以史为鉴避免重蹈覆辙,所以要避免无谓的争论。
第二,案例要选择非常典型的事件。
案例本身应有一定的理论与实际意义,所以要精心筛选那些经典的有价值的案例。
(4)课程考查,经济学原理教学过程中,根据课程的特点,任课教师灵活运用课堂口语答问成绩、平时作业、期末考试等考查方式。
增加了成绩考查中的课堂口语答问的成绩比重,学生平时在课堂上的发言次数、发言质量和水平也都被计入最终成绩,以此来鼓励学生的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水平及知识掌握程度。
课程平时作业用英文完成,根据教学进程有目的安排一些问题作答。
期末测试试题从试卷库中产生,试卷为全英文,要求用英文答题,以考核学生专业英语阅读能力。
学生的结业成绩的构成比例为:课堂口语,作业等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占70%。
3 教学效果
经过最近五年的教学实践,我们不断改进教学内容和难度,取得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首先是学生对于英文原版教材的认同率逐渐得到了提高。
其次,通过应用双语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应用读、写、说英语的水平。
再次,通过开展英文课堂讨论等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4 结语
通过我们对国际贸易专业经济学原理课程的教学模式构建和改革,建立适合我校学生的双语教学模式;通过教学手段的改革和创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对于国际贸易专业《经济学原理》课程的教学构建要从教材选用,教学模式及手段的运用上等方面结合教学对象的情况做出合理的选择。
参考文献
[1]王涛生.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改革[J].大学教育科学,2008,(5).
[2]金巧兰. 浅谈国际金融课程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J].经济研究导刊,2011,(16).
[3]于泽. 我国本科经济学教学方法的经济学分析[J].教学与研究,2009,(4).
[4]陈家新. 高校本科生毕业论文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科学,2002,18(2).
[5]许晓红.经济学原理实行双语教学的探索[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11).
[6]何东霞,熊红芳,陈根.经济学原理双语教学实践研究与探讨[J].科教文汇,2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