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职业毒害与防毒措施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6章 职业毒害与防毒措施
丁金城 山东理工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第6章 职业毒害与防毒措施
• 通常,人们将毒性物质侵入机体而导致的病理状态称为中毒。 • (有些物质进入机体并积累到一定量后,就会与机体组织和体液发生
生物化学或生物物理学作用,扰乱或破坏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进而 引起暂时性或永久性的病变,甚至危及生命。这些物质称为毒性物 质。) • 工业生产中接触到的毒物主要是化学物质,称为化学毒物或者工业毒 物。 • 由于职业原因,在生产过程中接触化学毒物而引起的中毒,常被称为 职业中毒。 • 一切旨在降低、消除这些有害化学毒物影响的防范方法或手段,均可 称为防毒措施。
爆炸事故,两塔槽顶部钢板盖体飞落造成3人死亡。 • 经调查认定,河南豫光金铅股份有限公司玉川冶炼厂“320”塔酸
槽较大爆炸事故是一起生产安全责任事故。
6.2 化工常见物质的毒性作用
• 根据济源市人民政府《关于河南豫光金铅股份有限公司玉川冶炼 厂“320”塔酸槽较大爆炸事故调查报告的批复》的建议,本次事 故对13名相关责任人给予相应责任追究,包括留党察看、留用察 看、党内严重警告、降级、撤职、记大过等处分;济源市安全生 产监督管理局对河南豫光金铅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处以上一年度 收入40%罚款的行政处罚,对河南豫光金铅股份有限公司处以99 万元罚款。
6.4 毒性物质侵入人体途径与毒理作用
• 6.4.1 毒性物质侵入人体途径(P109) • (1)经呼吸道侵入 • (2)经皮肤侵入 • (3)经消化道侵入 • 6.4.2 毒性物质毒理作用(P110) • (1)对酶系统的破坏 • (2)对DNA(脱氧核糖核酸)和RNA (核糖核酸)合成的干扰 • (3)对组织或细胞的损害 • (4)对氧的吸收、运输的阻断作用
6.2 化工常见物质的毒性作用
• 6.2.4 有机化合物 • (1)苯(C6H6)(很多场合作为有机溶剂) • (2)硝基苯(C6H5NO2)和苯胺(C6H6NH2)(吉化101厂污染事故) • (3)有机氟化合物 • (4)有机磷农药 • 2005年11月13日14时左右,位于吉林省吉林市的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
6.3 化学物质毒性的影响因素
• 6.3.4 个体因素对毒性的影响 • 一般说,少年对毒物的抵抗力弱,成年人较强,女性对毒物的抵
抗力较男性弱; • 对某些致敏性物质,各人的反应是不一样的;长期接触某种毒物,
可以提高对该毒物的耐受能力; • 患有代谢机能障碍、肝脏或肾脏疾病的人,解毒机能大大削弱,
容易中毒。
度。 • ②半数致死剂量或浓度(LD50或LC50) • 指引起全组染毒动物半数(50%)死亡的毒性物质的最小剂量或浓
度。 • ③最小致死剂量或浓度(MLD或MLC) • 指全组染毒动物中只引起个别动物死亡的毒性物质的最小剂量或
浓度。
6.1 毒性物质及其有效剂量
• ④最大耐受剂量或浓度,(LD0或LC0) • 指全组染毒动物全部存活的毒性物质的最大剂量或浓度。
的气体都会引发窒息死亡,如氮气、二氧化碳等无毒气体。 • 区别是,一个是在体内作用,一个是在体外。
6.2 化工常见物质的毒性作用
• 6.2.3 金属及其化合物 • (1)汞(Hg) • (2)铅(Pb) • (3)铬(Cr) • 这就是重金属危害。途径主要通过污染水源致害。但汞与铅则可
通过蒸汽致害。 • 有些铅生产企业所在地发现许多儿童血铅超标(2010济源豫光金
致突变性和致畸胎性等。 按损害的系统可分为: 神经毒性、血液毒性、肝脏毒性、肾脏毒性、全身毒性等。 目前常用的分类: 无机毒性物质 有机毒性物质
6.1 毒性物质及其有效剂量
6.1.3 毒性物质有效剂量 毒性是用来表示毒性物质的剂量与毒害作用之间的关系的一个概
念。 剂量—作用关系是指毒性物质在生物个体内所起作用与毒性物质
• 12月22日,所造成的污染带抵达俄罗斯远东重镇哈巴罗夫斯克,给当地居 民的饮水带来困难,俄罗斯向中方提出4000万元人民币的索赔要求。
6.3 化学物质毒性的影响因素
• 6.3.1 化学结构对毒性的影响 • 化学结构是物质毒性的决定因素。 • 饱和脂肪烃类对有机体的麻醉作用随分子中碳原子数的增加而增
的防护。
6.6 职业中毒及其诊断过程
• 6.6.1 职业中毒分类(P113) • (1)急性职业中毒 • 指一个工作日或更短的时间内接触高浓度的毒物所引起的中毒。
特点是发病急,病情严重,变化较快,如抢救不及时或治疗不当, 后果严重。 • (2)慢性职业中毒 • 指长时期接触某种较低浓度工业毒物所引起的中毒。特点是发病 慢,初期病情较轻,病程进展缓慢,容易误诊。
强;在碳链中若以支链取代直链,毒性减弱;如果碳链首尾相联 成环,毒性增强。 • 一般认为,对称程度越高,毒性越大;对于几何异构体的毒性, 一般认为顺式异构体的毒性大于反式异构体。 • 有机化合物的氢取代基团对毒性有显著影响。
6.3 化学物质毒性的影响因素
• 6.3.2 物理性质对毒性的影响 • (1)溶解性 • 毒性物质的溶解性越大,侵入人体并被人体组织或体液吸收的可能性就越
6.3 化学物质毒性的影响因素
• 6.3.3 环境条件对毒性的影响 • (1)浓度和接触时间 • 环境中毒性物质的浓度越高,接触时间越长满腔越容易引起中毒。 • (2)环境温度、湿度和劳动强度 • 环境温度越高,毒性物质越易挥发,环境中毒性物质浓度越高,越易
中毒。 环境中湿度较大,会增加某些毒物的作用强度。劳动强度对 毒物的吸收、分布、排泄有显著影响。劳动强度大,吸收速度快,对 毒物所致的缺氧更敏感,容易使人疲劳,抵抗力下降。 • (3)多种毒物的联合作用 • 多种毒物联合作用的综合毒性较单一毒物的毒性,可以增强,也可以 减弱。增强者称为协同作用,减弱者称为拮抗作用。
大。对于不溶于水的毒性物质,有可能溶于脂肪和类脂质中,它们虽不溶 于血液,但可以与中枢神经中的类脂质结合,从而表现出明显的麻醉作用。 • (2)挥发度 • 毒性物质在空气中的浓度与挥发性有直接的关系。挥发性越大,空气中的 浓度就越大。有些物质毒性很大,但由于其挥发度很小,其实际危险性不 大;有些物质本来毒性不大,但由于其挥发度很大,所以其危险性就大。 • (3)分散度 • 粉尘和烟尘颗粒的分散度越大,就越容易被吸入。
剂量之间的关系。 剂量—响应关系是指毒性物质在一组生物体内产生一定标准作用
的个体数,即产生作用的百分率,与毒性物质剂量之间的关系。 剂量—响应关系是制定毒性物质卫生标准的依据。
6.1 毒性物质及其有效剂量
• 常用于评价毒性物质急性、慢性毒性的指标: • ①绝对致死剂量或浓度(LD100或LC100) • 指引起全组染毒动物全部(100%)死亡的毒性物质的最小剂量或浓
6.2 化工常见物质的毒性作用
• 6.2.1 刺激性气体 • (1)氯气(Cl2) • (2)光气(COCl2) • (3)氮氧化物(NOx) • (4)二氧化硫(SO2) • (5)氨(NH3)
6.2 化工常见物质的毒性作用
• 6.2.2 窒息性气体 • (1)一 氧化碳(CO) • (2)氰化氢(HCN) • (3)硫化氢(H2S) • 千万不要认为只有上述气体才会引起窒息,只要能造成缺氧空间
6.6 职业中毒及其诊断过程
• 6.6.2 职业中毒特点(P114) • (1)职业中毒有明确的工业毒物职业接触史,具有群发性的特
点,症状有特异性。 • (2)慢性中毒从开始到发病持续时间长,症状逐渐加重; • (3)急性职业中毒发病快,接触毒物后即由一定的刺激性症状,
随即症状消失,经过并无明显症状的的潜伏期,突然发生严重症 状。
铅)
6.2 化工常见物质的毒性作用
• 河南豫光金铅股份有限公司玉川冶炼厂2017年2月20日开始安排 大修,计划为期35天,电解工段近期计划安排压虑后液玻璃钢管 道改造。
• 2017年3月20日上午10:00工段组织拆卸电动阀门上的螺丝。 • 13:50左右,阳极泥预处理工序塔酸槽顶部动火作业过程中发生
• ⑤急性阈剂量或浓度(LMTac) • 指一次染毒后,引起试验动物某种有害作用的毒性物质的最小剂量或
浓度。
• ⑥慢性阈剂量或浓度(LMTcb) • 指长期多次染毒后,引起试验动物某种有害作用的毒性物质的最小剂
量或浓度。
• ⑦慢性无作用剂量或浓度
•
指在慢性染毒后,试验动物未出现任何有害作用的毒性物质的最大剂 量或浓度。
司101厂发生连续爆炸,造成6死70伤的严重后果。爆炸导致1个硝基 苯储罐、2个苯储罐报废,导致苯酚、苯胺停产。 • 爆炸过程还产生了大量的浓烟和强烈的刺激性气味,造成了空气污染。
6.2 化工常见物质的毒性作用
• 据目击者称,松花江江北的化工区浓烟滚滚,附近一二百米内居民楼的玻 璃多被震碎。经过消防官兵3个多小时的全力扑救,火源已被切断,大火已 经被控制住。
6.1 毒性物质及其有效剂量
• 6.1.1 毒性物质的来源及其毒害作用 • 在化学工业中,毒性物质来源是多方面的。 • 有原料、中间体、产品、溶剂、催化剂等。 • 毒性物质的毒害作用是有条件的,它涉及毒物的数量、存在形态
以及作用条件。 • 例如氯化钠作为普通食用盐,被认为无毒,但是如果溅到鼻黏膜
上就会引起溃疡,甚至使鼻中隔穿孔。如果一次服用200~250g, 就会使人致死。 • 一切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均可以成为毒物。
6.5 物质毒性资料的应用
• 6.5.3 动物试验和毒性等级(P113) • (1)动物试验 • 动物的毒性试验按染毒时间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人对多数
毒物比动物敏感。 • 粗略估算人的中毒剂量时,可按比较敏感的动物试验资料,应用
人的平均体重推算。 • (2)毒性物质毒性分级 • 剧毒和高毒类化学品需要严格保管。 • 低毒和微毒类化学品防毒措施可以放宽一些, 但不可忽视必要
6.5 物质毒性资料的应用
• 6.5.1 毒性物质化学结构与分子量(P112) • (1)毒性物质化学结构 • 毒性物质的化学结构通常可以提示毒性作用的特点和毒性的大小 • (2)毒性物质分子量 • 分子量与分子组成有关,因此,同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往往与分
子量有关。
6.5 物质毒性资料的应用
• 6.5.2 毒性物质的物性(P112) • (1)毒性物质的熔点和沸点 • 一般把熔点在20℃以下、沸点在165℃以下的物质视为挥发性物质。物质的
• 据现场救援人员介绍,至少有30名伤员被送往吉化医院救治。由于担心再 次发生爆炸和化工污染,目前化工区附近数以万计的居民还在被警察有序 地疏散到吉林市区内。
• 上述爆炸事故带来的危害并没有结束,11月14日,吉化公司东10号线入江口 处水样有强烈苦杏仁气味,苯、硝基苯、二甲苯等主要污染物指标均超过 国家标准.硝基苯的浓度更是超过了国家标准的33.4倍。11月23日被污染的 江水流经哈尔滨,造成哈尔滨停止供水4天的严重后果。
源自文库
6.1 毒性物质及其有效剂量
6.1.2 毒性物质的分类 毒性物质在一般条件下都以一定的物理状态存在。 按存在的气态类型可分为: (1)粉尘;(2)烟尘;(3)烟雾 (4)蒸气;(5)气体
6.1 毒性物质及其有效剂量
按生物作用可分为: 刺激性、腐蚀性、窒息性、麻醉性、溶血性、致敏性、致癌性、
熔点和沸点越低,就越易挥发。对于气体、蒸气、粉尘、气溶胶,主要要 防止其从呼吸道吸入。空气中毒物蒸气的浓度受空气温度的限制。 • (2)毒性物质的相对密度 • 毒性物质蒸气的相对密度是指其与空气的密度比。蒸气的相对密度对于吸 尘装置的选择和携带风速的确定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3)毒性物质的溶解度 • 溶于水又溶于脂肪的毒物,极易被皮肤吸收,接触时应做好皮肤防护措施。 • 毒性物质在脂肪和水中的溶解度比称为毒性物质油/水分配系数。
6.6 职业中毒及其诊断过程
• 6.6.1 职业中毒分类(P113) • (3)亚急性职业中毒 • 指介于急性和慢性中毒之间的职业中毒。一般接触工业毒物一个
月至六个月的时间。 • (4)亚临床型职业中毒 • 指工业毒物在人体内蓄积至一定量,对肌体产生了一定损害,但
在临床表现上尚无明显症状和阳性体征。
丁金城 山东理工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第6章 职业毒害与防毒措施
• 通常,人们将毒性物质侵入机体而导致的病理状态称为中毒。 • (有些物质进入机体并积累到一定量后,就会与机体组织和体液发生
生物化学或生物物理学作用,扰乱或破坏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进而 引起暂时性或永久性的病变,甚至危及生命。这些物质称为毒性物 质。) • 工业生产中接触到的毒物主要是化学物质,称为化学毒物或者工业毒 物。 • 由于职业原因,在生产过程中接触化学毒物而引起的中毒,常被称为 职业中毒。 • 一切旨在降低、消除这些有害化学毒物影响的防范方法或手段,均可 称为防毒措施。
爆炸事故,两塔槽顶部钢板盖体飞落造成3人死亡。 • 经调查认定,河南豫光金铅股份有限公司玉川冶炼厂“320”塔酸
槽较大爆炸事故是一起生产安全责任事故。
6.2 化工常见物质的毒性作用
• 根据济源市人民政府《关于河南豫光金铅股份有限公司玉川冶炼 厂“320”塔酸槽较大爆炸事故调查报告的批复》的建议,本次事 故对13名相关责任人给予相应责任追究,包括留党察看、留用察 看、党内严重警告、降级、撤职、记大过等处分;济源市安全生 产监督管理局对河南豫光金铅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处以上一年度 收入40%罚款的行政处罚,对河南豫光金铅股份有限公司处以99 万元罚款。
6.4 毒性物质侵入人体途径与毒理作用
• 6.4.1 毒性物质侵入人体途径(P109) • (1)经呼吸道侵入 • (2)经皮肤侵入 • (3)经消化道侵入 • 6.4.2 毒性物质毒理作用(P110) • (1)对酶系统的破坏 • (2)对DNA(脱氧核糖核酸)和RNA (核糖核酸)合成的干扰 • (3)对组织或细胞的损害 • (4)对氧的吸收、运输的阻断作用
6.2 化工常见物质的毒性作用
• 6.2.4 有机化合物 • (1)苯(C6H6)(很多场合作为有机溶剂) • (2)硝基苯(C6H5NO2)和苯胺(C6H6NH2)(吉化101厂污染事故) • (3)有机氟化合物 • (4)有机磷农药 • 2005年11月13日14时左右,位于吉林省吉林市的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
6.3 化学物质毒性的影响因素
• 6.3.4 个体因素对毒性的影响 • 一般说,少年对毒物的抵抗力弱,成年人较强,女性对毒物的抵
抗力较男性弱; • 对某些致敏性物质,各人的反应是不一样的;长期接触某种毒物,
可以提高对该毒物的耐受能力; • 患有代谢机能障碍、肝脏或肾脏疾病的人,解毒机能大大削弱,
容易中毒。
度。 • ②半数致死剂量或浓度(LD50或LC50) • 指引起全组染毒动物半数(50%)死亡的毒性物质的最小剂量或浓
度。 • ③最小致死剂量或浓度(MLD或MLC) • 指全组染毒动物中只引起个别动物死亡的毒性物质的最小剂量或
浓度。
6.1 毒性物质及其有效剂量
• ④最大耐受剂量或浓度,(LD0或LC0) • 指全组染毒动物全部存活的毒性物质的最大剂量或浓度。
的气体都会引发窒息死亡,如氮气、二氧化碳等无毒气体。 • 区别是,一个是在体内作用,一个是在体外。
6.2 化工常见物质的毒性作用
• 6.2.3 金属及其化合物 • (1)汞(Hg) • (2)铅(Pb) • (3)铬(Cr) • 这就是重金属危害。途径主要通过污染水源致害。但汞与铅则可
通过蒸汽致害。 • 有些铅生产企业所在地发现许多儿童血铅超标(2010济源豫光金
致突变性和致畸胎性等。 按损害的系统可分为: 神经毒性、血液毒性、肝脏毒性、肾脏毒性、全身毒性等。 目前常用的分类: 无机毒性物质 有机毒性物质
6.1 毒性物质及其有效剂量
6.1.3 毒性物质有效剂量 毒性是用来表示毒性物质的剂量与毒害作用之间的关系的一个概
念。 剂量—作用关系是指毒性物质在生物个体内所起作用与毒性物质
• 12月22日,所造成的污染带抵达俄罗斯远东重镇哈巴罗夫斯克,给当地居 民的饮水带来困难,俄罗斯向中方提出4000万元人民币的索赔要求。
6.3 化学物质毒性的影响因素
• 6.3.1 化学结构对毒性的影响 • 化学结构是物质毒性的决定因素。 • 饱和脂肪烃类对有机体的麻醉作用随分子中碳原子数的增加而增
的防护。
6.6 职业中毒及其诊断过程
• 6.6.1 职业中毒分类(P113) • (1)急性职业中毒 • 指一个工作日或更短的时间内接触高浓度的毒物所引起的中毒。
特点是发病急,病情严重,变化较快,如抢救不及时或治疗不当, 后果严重。 • (2)慢性职业中毒 • 指长时期接触某种较低浓度工业毒物所引起的中毒。特点是发病 慢,初期病情较轻,病程进展缓慢,容易误诊。
强;在碳链中若以支链取代直链,毒性减弱;如果碳链首尾相联 成环,毒性增强。 • 一般认为,对称程度越高,毒性越大;对于几何异构体的毒性, 一般认为顺式异构体的毒性大于反式异构体。 • 有机化合物的氢取代基团对毒性有显著影响。
6.3 化学物质毒性的影响因素
• 6.3.2 物理性质对毒性的影响 • (1)溶解性 • 毒性物质的溶解性越大,侵入人体并被人体组织或体液吸收的可能性就越
6.3 化学物质毒性的影响因素
• 6.3.3 环境条件对毒性的影响 • (1)浓度和接触时间 • 环境中毒性物质的浓度越高,接触时间越长满腔越容易引起中毒。 • (2)环境温度、湿度和劳动强度 • 环境温度越高,毒性物质越易挥发,环境中毒性物质浓度越高,越易
中毒。 环境中湿度较大,会增加某些毒物的作用强度。劳动强度对 毒物的吸收、分布、排泄有显著影响。劳动强度大,吸收速度快,对 毒物所致的缺氧更敏感,容易使人疲劳,抵抗力下降。 • (3)多种毒物的联合作用 • 多种毒物联合作用的综合毒性较单一毒物的毒性,可以增强,也可以 减弱。增强者称为协同作用,减弱者称为拮抗作用。
大。对于不溶于水的毒性物质,有可能溶于脂肪和类脂质中,它们虽不溶 于血液,但可以与中枢神经中的类脂质结合,从而表现出明显的麻醉作用。 • (2)挥发度 • 毒性物质在空气中的浓度与挥发性有直接的关系。挥发性越大,空气中的 浓度就越大。有些物质毒性很大,但由于其挥发度很小,其实际危险性不 大;有些物质本来毒性不大,但由于其挥发度很大,所以其危险性就大。 • (3)分散度 • 粉尘和烟尘颗粒的分散度越大,就越容易被吸入。
剂量之间的关系。 剂量—响应关系是指毒性物质在一组生物体内产生一定标准作用
的个体数,即产生作用的百分率,与毒性物质剂量之间的关系。 剂量—响应关系是制定毒性物质卫生标准的依据。
6.1 毒性物质及其有效剂量
• 常用于评价毒性物质急性、慢性毒性的指标: • ①绝对致死剂量或浓度(LD100或LC100) • 指引起全组染毒动物全部(100%)死亡的毒性物质的最小剂量或浓
6.2 化工常见物质的毒性作用
• 6.2.1 刺激性气体 • (1)氯气(Cl2) • (2)光气(COCl2) • (3)氮氧化物(NOx) • (4)二氧化硫(SO2) • (5)氨(NH3)
6.2 化工常见物质的毒性作用
• 6.2.2 窒息性气体 • (1)一 氧化碳(CO) • (2)氰化氢(HCN) • (3)硫化氢(H2S) • 千万不要认为只有上述气体才会引起窒息,只要能造成缺氧空间
6.6 职业中毒及其诊断过程
• 6.6.2 职业中毒特点(P114) • (1)职业中毒有明确的工业毒物职业接触史,具有群发性的特
点,症状有特异性。 • (2)慢性中毒从开始到发病持续时间长,症状逐渐加重; • (3)急性职业中毒发病快,接触毒物后即由一定的刺激性症状,
随即症状消失,经过并无明显症状的的潜伏期,突然发生严重症 状。
铅)
6.2 化工常见物质的毒性作用
• 河南豫光金铅股份有限公司玉川冶炼厂2017年2月20日开始安排 大修,计划为期35天,电解工段近期计划安排压虑后液玻璃钢管 道改造。
• 2017年3月20日上午10:00工段组织拆卸电动阀门上的螺丝。 • 13:50左右,阳极泥预处理工序塔酸槽顶部动火作业过程中发生
• ⑤急性阈剂量或浓度(LMTac) • 指一次染毒后,引起试验动物某种有害作用的毒性物质的最小剂量或
浓度。
• ⑥慢性阈剂量或浓度(LMTcb) • 指长期多次染毒后,引起试验动物某种有害作用的毒性物质的最小剂
量或浓度。
• ⑦慢性无作用剂量或浓度
•
指在慢性染毒后,试验动物未出现任何有害作用的毒性物质的最大剂 量或浓度。
司101厂发生连续爆炸,造成6死70伤的严重后果。爆炸导致1个硝基 苯储罐、2个苯储罐报废,导致苯酚、苯胺停产。 • 爆炸过程还产生了大量的浓烟和强烈的刺激性气味,造成了空气污染。
6.2 化工常见物质的毒性作用
• 据目击者称,松花江江北的化工区浓烟滚滚,附近一二百米内居民楼的玻 璃多被震碎。经过消防官兵3个多小时的全力扑救,火源已被切断,大火已 经被控制住。
6.1 毒性物质及其有效剂量
• 6.1.1 毒性物质的来源及其毒害作用 • 在化学工业中,毒性物质来源是多方面的。 • 有原料、中间体、产品、溶剂、催化剂等。 • 毒性物质的毒害作用是有条件的,它涉及毒物的数量、存在形态
以及作用条件。 • 例如氯化钠作为普通食用盐,被认为无毒,但是如果溅到鼻黏膜
上就会引起溃疡,甚至使鼻中隔穿孔。如果一次服用200~250g, 就会使人致死。 • 一切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均可以成为毒物。
6.5 物质毒性资料的应用
• 6.5.3 动物试验和毒性等级(P113) • (1)动物试验 • 动物的毒性试验按染毒时间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人对多数
毒物比动物敏感。 • 粗略估算人的中毒剂量时,可按比较敏感的动物试验资料,应用
人的平均体重推算。 • (2)毒性物质毒性分级 • 剧毒和高毒类化学品需要严格保管。 • 低毒和微毒类化学品防毒措施可以放宽一些, 但不可忽视必要
6.5 物质毒性资料的应用
• 6.5.1 毒性物质化学结构与分子量(P112) • (1)毒性物质化学结构 • 毒性物质的化学结构通常可以提示毒性作用的特点和毒性的大小 • (2)毒性物质分子量 • 分子量与分子组成有关,因此,同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往往与分
子量有关。
6.5 物质毒性资料的应用
• 6.5.2 毒性物质的物性(P112) • (1)毒性物质的熔点和沸点 • 一般把熔点在20℃以下、沸点在165℃以下的物质视为挥发性物质。物质的
• 据现场救援人员介绍,至少有30名伤员被送往吉化医院救治。由于担心再 次发生爆炸和化工污染,目前化工区附近数以万计的居民还在被警察有序 地疏散到吉林市区内。
• 上述爆炸事故带来的危害并没有结束,11月14日,吉化公司东10号线入江口 处水样有强烈苦杏仁气味,苯、硝基苯、二甲苯等主要污染物指标均超过 国家标准.硝基苯的浓度更是超过了国家标准的33.4倍。11月23日被污染的 江水流经哈尔滨,造成哈尔滨停止供水4天的严重后果。
源自文库
6.1 毒性物质及其有效剂量
6.1.2 毒性物质的分类 毒性物质在一般条件下都以一定的物理状态存在。 按存在的气态类型可分为: (1)粉尘;(2)烟尘;(3)烟雾 (4)蒸气;(5)气体
6.1 毒性物质及其有效剂量
按生物作用可分为: 刺激性、腐蚀性、窒息性、麻醉性、溶血性、致敏性、致癌性、
熔点和沸点越低,就越易挥发。对于气体、蒸气、粉尘、气溶胶,主要要 防止其从呼吸道吸入。空气中毒物蒸气的浓度受空气温度的限制。 • (2)毒性物质的相对密度 • 毒性物质蒸气的相对密度是指其与空气的密度比。蒸气的相对密度对于吸 尘装置的选择和携带风速的确定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3)毒性物质的溶解度 • 溶于水又溶于脂肪的毒物,极易被皮肤吸收,接触时应做好皮肤防护措施。 • 毒性物质在脂肪和水中的溶解度比称为毒性物质油/水分配系数。
6.6 职业中毒及其诊断过程
• 6.6.1 职业中毒分类(P113) • (3)亚急性职业中毒 • 指介于急性和慢性中毒之间的职业中毒。一般接触工业毒物一个
月至六个月的时间。 • (4)亚临床型职业中毒 • 指工业毒物在人体内蓄积至一定量,对肌体产生了一定损害,但
在临床表现上尚无明显症状和阳性体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