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与扬州

合集下载

杜牧的诗词《寄扬州韩绰判官》赏析

杜牧的诗词《寄扬州韩绰判官》赏析

杜牧的诗词《寄扬州韩绰判官》赏析《寄扬州韩绰判官》唐•杜牧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赏析】唐代时的扬州,是长江中下游繁荣的都会,店肆林立,商贾如云,酒楼舞榭,比比皆是。

“性疏野放荡”的杜牧,在这样的环境中,常出没于青楼倡家,有不少风流韵事,他有诗曰:“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韩绰是杜牧的好友,在这方面,他们同道中人,所以杜牧回到长安后写诗寄赠。

杜牧在韩绰死后作过《哭韩绰》诗,可见他与韩绰交谊之深厚。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两句从山川物候来写江南风物。

首句从大处落墨,摄取的是远镜头,诗人站在江边,看到扬州一带的山峦连绵起伏,隐隐约约;远处的江水逶迤千里,迢迢不断。

“隐隐”和”迢迢”这两对叠字,不但画出了山清水秀、绰约多姿的江南风貌,还为全诗增加了浓郁的江南风味,为抒情创设了气氛。

次句是想象之景,诗人遥想江南虽在秋天,但草木尚未完全凋零枯黄,江南还是山青水碧,风光依旧旖旎秀美。

作者的想象并非是空想,而是以自己在江南的亲眼所见为基础而生发出来的想象。

江南之秋,不比江北之萧瑟寒冷,草木零落较缓慢,且树木多为常青木,因此,秋天的江南依旧呈现一片绿意盎然之景。

扬州虽地处长江北岸,但整个气候风物,实与江南无异。

“草未凋”与“青山”、绿水组合在一起,正凸现了江南之秋的明丽高远、生机勃勃的特征。

首句山、水相对;次句“秋尽江南”与“草未凋”之间的转折,更构成了一种抑扬顿挫,错落有致的格调。

正由于诗人不堪北方晚秋的萧条冷落,因而格外眷恋江南的青山绿水,越发怀念远在热闹繁花之乡的故人了。

扩展阅读:杜牧的主要作品他写下了不少军事论文,还曾注释《孙子》。

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为其外甥裴延翰所编,其中诗四卷。

又有宋人补编的《樊川外集》和《樊川别集》各一卷。

《全唐诗》收杜牧诗八卷。

晚唐诗多柔靡,牧之以峻峭矫之。

其七绝尤有逸韵远神,晚唐诸家让渠独步。

杜牧关于扬州的诗歌

杜牧关于扬州的诗歌

杜牧关于扬州的诗歌
杜牧是中国古典文学中不可多得的一位伟大的文学家。

他的乐府及绝句等文学作品,曾为全中国都市饱受喜爱,其中也不乏有以扬州为主题的优美诗歌。

今天,让我们欣赏一下杜牧叙述扬州美景的诗歌,以此来赞美这美丽而古老的城市。

首先,《早发扬州望乡客》用苍凉而凄美的语言,叙述了扬州城外的景象:“五更钟声到四更,黄昏尽头萤火映。

四面陇山无数峰,一望无际凝夕阳”,这里描绘出了萤火在山谷里来来回回,夕阳西下,漫天月牙形的云朵把这片广阔的风景染上几分温柔的色彩。

其次,《夜上古刹月下钟》描写了扬州城内的夜景:“徐徐暮雨湿寒空,满院芳草迎春风。

池上青莲相角接,万朵花开照夜空”,这里描绘出了暮雨把城市和宫殿变得灰暗而凄凉,只有芳草和花朵彰显着温暖和美丽。

最后,《夜夜清梦好睡眠》则将扬州的繁华变得恬静,仿佛整个城市都睡着了:“江头夜深见渔火,乡间寂寂落英花。

石上灯影照残月,竹内客心向雨斜”,这里描绘出了江边、乡间,甚至是客人入住的竹林,一切都静静地沉睡,满目皆是模糊的淡淡月光。

面对杜牧所唱的精彩诗歌,人们无不被他描绘出来的美丽和宁静所吸引。

他的诗歌以其自然而又恬静的方式,把扬州这座古老而又充满着哲理的城市描绘的淋漓尽致,令人叹为观止。

这些诗歌,不仅仅将扬州的迷人景色传达给读者,也向我们展示了“采集春色隔山光”的勇气,它激发了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也催人向往追求远方的
渴望。

杜牧在《杜牧关于扬州的诗歌》中,将扬州的美景准确地把握并娓娓道来,每一句诗都像一幅色彩斑斓的油画,把这座古老而美丽的城市展示给世人,使人们都在欣赏中充满了感激之情。

古诗寄扬州韩绰判官翻译赏析

古诗寄扬州韩绰判官翻译赏析

古诗寄扬州韩绰判官翻译赏析《寄扬州韩绰判官》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是唐朝文学家杜牧。

其全文古诗如下: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前言】《寄扬州韩绰判官》是唐代诗人杜牧离开扬州以后怀念昔日同僚韩绰判官而作。

此诗着意刻画深秋的扬州依然绿水青山、草木葱茏,二十四桥月夜仍然乐声悠扬,调侃友人生活的闲逸,表达了作者对过往扬州生活的深情怀念。

全诗意境优美,清丽俊爽,情趣盎然。

【注释】⑴韩绰:事不详,杜牧另有《哭韩绰》诗。

判官:观察使、节度使的属官。

时韩绰似任淮南节度使判官。

公元833年(唐文宗大和七年)至835年(大和九年),杜牧曾任淮南节度使掌书记,与韩绰是同僚。

⑵迢迢:指江水悠长遥远。

一作“遥遥”。

⑶草未凋(diāo):一作“草木凋”。

凋:凋谢。

⑷二十四桥:一说为二十四座桥。

北宋沈括《梦溪笔谈·补笔谈》卷三中对每座桥的方位和名称一一做了记载。

一说有一座桥名叫二十四桥,清李斗《扬州画舫录》卷十五:“廿四桥即吴家砖桥,一名红药桥,在熙春台后,扬州鼓吹词序云,是桥因古二十四美人吹箫于此,故名。

”⑸玉人:貌美之人。

这里指韩绰。

一说指扬州歌妓。

教:使,令。

【翻译】青山隐约绿水悠悠长流,江南深秋草木还未凋零。

明亮月光映照二十四桥,你是否还在听美人吹箫。

【赏析】这首诗是杜牧被任为监察御史,由淮南节度使幕府回长安供职后所作,具体写作时间约在公元835年(唐文宗大和九年)秋或836年(开成元年)秋。

唐代的扬州,是长江中下游繁荣的都会,店肆林立,商贾如云,酒楼舞榭,比比皆是,“每重城向夕,倡楼之上,常有绛纱灯数万,辉罗耀列空中,九里三十步街中,珠翠填咽,邈若仙境”(《太平广记》卷273引《唐阙文》)。

“性疏野放荡”的杜牧,在这样的环境中,常出没于青楼倡家,有不少风流韵事,韩绰在这方面是他同道,所以回到长安后写诗寄赠。

这首诗诗人写得极其雅致,优雅中见意境。

这是一首抒写友情的诗篇,表现手法委婉多致,可谓曲尽其妙。

《杜牧之诗酒扬州梦》原文及鉴赏

《杜牧之诗酒扬州梦》原文及鉴赏

《杜牧之诗酒扬州梦》原文及鉴赏(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杜牧之诗酒扬州梦》原文及鉴赏【导语】:【混江龙】江山如旧,竹西歌吹古扬州,三分明月,十里红楼。

《扬州慢》诗歌鉴赏

《扬州慢》诗歌鉴赏

《扬州慢》诗歌鉴赏【原文】淳熙丙辛日,予过维扬。

夜雪初霁,荠麦弥望。

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

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赏析】这首词写于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冬至日,词前的小序对写作时间、地点及写作动因均作了交待。

姜夔因路过扬州,目睹了战争洗劫后扬州的萧条景象,抚今追昔,悲叹今日的荒凉,追忆昔日的繁华,发为吟咏,以寄托对扬州昔日繁华的怀念和对今日山河破的哀思。

白石到达扬州之时,离金主完颜亮南犯只有十五年,当时作者只有二十几岁。

这首震今烁古的名篇一出,就被他的叔岳肖德藻(即千岩老人)称为有“黍离之悲”。

《诗经·五风·黍离》篇写的是周平王东迁之后,故宫恙浮,长满禾黍,诗人见此,悼念故园,不忍离去。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住初程。

”“淮左名都”:宋朝设置淮南东路和淮南西路,淮南东路称淮左,扬州是淮南东路的治所。

“竹西”是扬州城东的竹西亭,是扬州的一处古迹。

词一开始就点出扬州是淮左的著名的都城,而竹西亭又是环境清幽、景色迷人的名胜,这一切吸引着词人在开始的旅程中下马驻足停留。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词人想好好地游游名城,观赏古迹,但看到的却是一番凄凉荒芜的景象。

杜牧《扬州》诗描写扬州是“街垂千步柳,霞映两重城。

”在《赠别》诗中又说:“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昔日的扬州如此风光绮丽,而如今的扬州却是一片青青的荠菜和野麦了。

“荠麦青青”,衬托出昔日的亭台楼阁已荡然无存,这里的居民也已在战乱中死亡或逃散,无比萧条。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自从高宗时金人两次南侵,古都扬州只剩下荒废的池台和高大的古树,而劫后幸存的人们不愿再提起那几次可怕残忍的战争。

杜牧《题扬州禅智寺》阅读答案及赏析

杜牧《题扬州禅智寺》阅读答案及赏析

杜牧《题扬州禅智寺》阅读答案及赏析杜牧《题扬州禅智寺》阅读答案及赏析 引导语:杜牧的《题扬州禅智寺》作于唐⽂宗开成⼆年(837),当时杜牧的弟弟患眼病寄居扬州禅智寺。

杜牧得知消息,即携眼医⽯⽣赴扬州探视。

《题扬州禅智寺》阅读答案及赏析 题扬州禅智寺 杜牧 ⾬过⼀蝉噪,飘萧松桂秋。

青苔满阶砌,⽩鸟故迟留。

暮霭⽣深树,斜阳下⼩楼。

谁知⽵西路,歌吹是扬州。

注:唐⽂宗开成⼆年(837),杜牧的弟弟患眼病寄居扬州禅智寺。

当时,杜牧任监察御史,分司东都洛阳,得知消息,即携眼医⽯⽣赴扬州探视。

唐制规定:“职事官假满百⽇,即合停解。

”杜牧因假逾百⽇⽽离职。

阅读题及答案 1、这⾸诗⽤字很讲究,请简要分析“青苔满阶砌”中“满”字的表达效果。

(4分) 答案:“满”字写出台阶上青苔之密,间接写出了来⼈稀少;(3分)渲染了环境的空寂凄清。

(2分) 2、尾联“谁知⽵西路,歌吹是扬州”运⽤了什么表现⼿法?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4分) 答案:衬托(或“以乐景衬哀情”、“反衬”、“对⽐”)。

(2分)以乐衬哀,⽤歌舞喧闹、市井繁华的扬州反衬出禅智寺的静寂,更突了诗⼈孤独凄清和有所失落的⼼境。

(3分) 3.此诗着意写禅智寺的什么特点?是从哪⼏个⾓度来写这个特点的?结合全诗加以分析。

答案:写出禅智寺的静寂的特点。

⾓度及分析: ①以动即“蝉噪”反衬出禅智寺的静,静中见阔,闹中见静。

秋⾬秋风则烘托出禅智寺的冷寂。

②从视觉⾓度写静。

青苔、⽩鸟,似乎是所见之物,信⼿拈来,却使⼈倍觉孤单冷落。

③从明暗的变化写静。

于浓荫暮霭的幽暗中见静。

“斜阳下⼩楼”,从暗中见明来反补⼀笔,颇得锦上添花之致。

透过暮霭深树,看到⼀抹斜阳的余辉,使⼈觉得禅智寺冷⽽不寒,幽⽽不暗。

然⽽,这毕竟是“斜阳”,⽽且是已“下⼩楼”的斜阳。

这种反衬带来的效果却意外的幽,格外的暗,分外静。

(写出特点1分,写出⼀个⾓度2分,写出两个⾓度5分) 4.这⾸诗的⼆、三联很讲究炼字,请选取其中的“满”和“⽣”,简析其表达效果。

杜牧与扬州的故事

杜牧与扬州的故事

杜牧与扬州的故事“哎呀,妈妈,你快给我讲讲杜牧嘛!”我缠着妈妈问道。

“好好好,宝贝呀,那妈妈就给你讲讲杜牧和扬州的故事。

”妈妈笑着摸了摸我的头。

在很久很久以前呀,有个大诗人叫杜牧。

那时候的扬州可热闹啦,到处都是繁华的街道,人来人往的。

杜牧呢,特别喜欢扬州这个地方。

有一次呀,杜牧走在扬州的大街上,看着周围的一切,心里可感慨啦。

他看着街边的小贩卖着各种好玩的东西,听着人们的欢声笑语,就好像自己也融入了这热闹之中。

“这扬州真是个好地方呀!”杜牧自言自语道。

他在扬州结交了好多朋友呢,他们经常一起吟诗作画,一起喝酒聊天。

有一天,他和朋友们在一个小酒馆里聚会。

“来来来,咱们今天可得好好喝上几杯!”杜牧笑着对朋友们说。

“哈哈,那是自然,和杜牧兄一起喝酒,真是痛快!”朋友们也都笑着回应。

他们一边喝着酒,一边谈论着扬州的美景和趣事。

“你们说,扬州的夜晚是不是特别美呀?”杜牧问道。

“那当然啦,那灯火辉煌的,可好看啦!”一个朋友回答道。

杜牧听了,心里想着一定要好好欣赏一下扬州的夜晚。

在扬州的日子里,杜牧写下了好多好多优美的诗呢。

他用他的笔,把扬州的美都记录了下来。

哎呀,宝贝呀,你说杜牧是不是很厉害呀?他能把看到的、感受到的都用诗表达出来。

扬州因为有了杜牧的诗,好像变得更加有魅力了呢。

我听完妈妈的故事,心里对杜牧和扬州充满了好奇和向往。

我也好想去看看那个曾经让杜牧如此喜爱的扬州呀,去感受一下那里的热闹和美好。

我想,要是我也能像杜牧一样,用自己的方式把美好的东西记录下来,那该多棒呀!。

杜牧诗中“扬州”非“江南”考述

杜牧诗中“扬州”非“江南”考述

杜牧诗中“扬州”非“江南#考述戴伟华内容提要扬州在长江以北,而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和《遣怀》两首诗让人误判杜牧认为扬州属于“江南”。

实际上,杜牧对“江南”“江北”界定清晰,从未混淆。

杜牧《遣怀》诗中应为“落魄江湖”而非“落魄江南”,这是版本问题导致人*认为杜牧此处将扬州归属江南;而《寄扬州韩绰判官》诗是因对创作地点理解有误,导致人*误解扬州地属江南。

杜牧及唐人诗歌中的“江南”并不包括“扬州”。

关键词江南扬州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遣怀》在使用“江南”这一概念时,人们会有分歧。

“江南”作为地理区域,其内涵大致被人认识,但其外延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范围。

而唐代的“江南”在理解上常无法定义的是扬州被称为江南。

这一使用主要是因为杜牧的两首诗。

其一《寄杨州韩绰判官》:“青山隐隐水遥遥,秋尽江南草木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①“杨州”,多数版本作“扬州”,作“扬州”是。

人们普遍认为,诗是寄给扬州韩绰的,诗中又有“二十四桥”,显然诗中的“江南”就是指扬州,而扬州所处之地就在江南。

其二《遣怀》:“落魄江南载酒行,楚腰肠断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占得青楼薄幸名$”②这一首似乎确定扬州地处江南,和《寄扬州韩绰判官》互为印证。

《寄扬州韩绰判官》“扬州”在题目中,《遣怀》“扬州”在诗句中$有这两首诗为证,要想提出不同看法是很难的,但扬州在地理上确实在长江以北,谓之江北,如言扬州地处江南,有违常识。

如何解释杜牧诗中扬0'|'|是江南并不容易,客观上无法论证,那只能从主观着眼,为杜牧的扬州是江南寻找理由,认为江南扬州是诗人文化认同的结果,即诗人在文化上认同扬州的江南特质,并辅以历史沿革的证明。

20*其实杜牧诗文中不止在上述二诗中用了“江南”一词。

那么,除此二诗外,杜牧诗文中的“江南”是否包括扬0'|'|?杜牧诗中江南不包括扬州之例杜牧《许七侍御弃官东归潇洒江南颇闻自适高秋企望题诗寄赠十韵》:“天子绣衣吏,东吴美退居。

十年一觉扬州梦全诗解释

十年一觉扬州梦全诗解释

十年一觉扬州梦全诗解释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又风吹雨打闲庭,泪眼相看不忍情。

仙乐风来处,舞人春去留。

长记平山堂上,多少松竹醉。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第一句: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这句话表达了杜牧离开扬州十年,而此时他又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在扬州的青楼里度过了一段薄幸的时光,赢得了一点点名声。

第二句:又风吹雨打闲庭,泪眼相看不忍情。

这句话描绘了杜牧的故乡,扬州的情景,风雨打在闲置的庭院里,而他在回忆旧日和亲友相聚的时候,不禁泪眼模糊。

第三句:仙乐风来处,舞人春去留。

这句话表达了杜牧对故乡的向往和怀念,想象着仙乐飘荡的地方,舞人在春天来了却又离去了,唯有松竹依旧,醉意依然。

第四句:长记平山堂上,多少松竹醉。

这句话继续表达了杜牧对扬州的怀念,让他想起了平山堂,那里有多少醉意的松竹。

第五句: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这句话表达了杜牧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他想回去看看,却不知道回去的时间,巴山夜雨涨秋池的景象也让他感觉到了思乡的情绪。

第六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这句话表达了杜牧对故乡的向往,想和亲友共同分享巴山夜雨的美好时光,共同剪烛,话巴山夜雨的情景和感受。

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诗词鉴赏

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诗词鉴赏

【导语】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唐代诗⼈。

杜牧⼈称“⼩杜”,以别于杜甫。

与李商隐并称“⼩李杜”。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集》。

下⾯是⽆忧考为⼤家带来的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及赏析,欢迎⼤家阅读。

寄扬州韩绰判官 唐代:杜牧 青⼭隐隐⽔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四桥明⽉夜,⽟⼈何处教*? 译⽂ 青⼭隐隐约约绿⽔千⾥迢迢,秋时已尽江南草⽊还未枯凋。

⼆⼗四桥明⽉映照幽幽清夜,你这美⼈现在何处教⼈*? 注释 韩绰:事不详,杜牧另有《哭韩绰》诗。

判官:观察使、节度使的属官。

时韩绰似任淮南节度使判官。

迢迢:指江⽔悠长遥远。

⼀作“遥遥”。

草未凋(diāo):⼀作“草⽊凋”。

凋:凋谢。

⼆⼗四桥:⼀说为⼆⼗四座桥。

北宋沈括《梦溪笔谈·补笔谈》卷三中对每座桥的⽅位和名称⼀⼀做了记载。

⼀说有⼀座桥名叫⼆⼗四桥,清李⽃《扬州画舫录》卷⼗五:“廿四桥即吴家砖桥,⼀名红药桥,在熙春台后,……扬州⿎吹词序云,是桥因古⼆⼗四美⼈*于此,故名。

” ⽟⼈:貌美之⼈。

这⾥是杜牧对韩绰的戏称。

⼀说指扬州歌*。

教:使,令。

鉴赏 这是⼀⾸调笑诗。

诗的⾸联是写江南秋景,说明怀念故⼈的背景,末联是借扬州⼆⼗四桥的典故,与友⼈韩绰调侃。

意思是说你在江北扬州,当此深秋之际,在何处教美⼈*取乐呢?颓废喧哗的地⽅更让诗⼈怀念对⾯江南的青⼭绿⽔。

唐⽂宗⼤和七年四⽉到九年初,杜牧曾在淮南节度使(使府在扬州)⽜僧孺幕中作过推官和掌书记,和当时在幕任节度判官的韩绰相识。

这⾸诗当是杜牧离扬州幕府后不久寄赠韩绰之作,具体写作时间约在⼤和九年秋或开成元年秋。

杜牧在韩死后作过《哭韩绰》诗,可见他与韩绰有深厚的交谊。

前两句“青⼭隐隐⽔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回忆想像中江南的秋⽇风光:青⼭⼀带,隐现天际,绿⽔悠长,迢迢不断。

眼下虽然已到深秋,但想必温暖的江南草⽊尚未凋零,仍然充满⽣机吧。

寄扬州韩绰判官(杜牧)原文及赏析

寄扬州韩绰判官(杜牧)原文及赏析

寄扬州韩绰判官(杜牧)原文及赏析寄扬州韩绰判官(杜牧)原文及赏析寄扬州韩绰判官,青山隐隐水迢迢。

年华虽去芳华在,岁月如梭犹未消。

春风江上正潇洒,夏荷池中莺嬉嬉。

但愿官吏少烦扰,人间此事纵相宜。

抵郡乘兴凭谁问,采石江头自寄诗。

我有心情独凭凑,当时诸友共沉潜。

江流依旧东逝水,悠悠万事亦如此。

才子艰难求报国,于江湖上寄红绡。

太守春风吹拂面,若兄何事朝来迟。

我们情投意合久,从荆州至此相随。

世情变换无端理,交游渐失无絮词。

承君一阕传消息,寄梦空指此心期。

休怪友人绝诗意,人事荣枯定非常。

欲说当年诸子意,人间长见是清凉。

时连五调花堪赏,事丧三石橙榨香。

身知此别长纷乱,此恨人间可奈何。

朝来携手上船楼,对酒场中醉如猴。

桃李已时先开发,良辰美景定相好。

行尽前程唯劳碌,千山万水绝劳劳。

自寄久违心意浓,多情应似你最抱。

闲来垂钓江流里,欲语春诗泪满襟。

谁人相伴共回首,倚栏相对情长深。

坐听风声吹林外,翩翩归鸟催渚心。

人生如梦多是非,怀旧何时有归寻?江南来广州的刺史韩绰,身在遥远的扬州。

这里的青山掩映在远处,水面绵延在视野之中。

岁月如梭,年华逝去,但芬芳的青春仍在。

春风吹拂江面,夏荷绽放池塘,生机勃勃。

只愿少一些官吏的烦扰,人间的一切亦照人心意。

来到这座城郡,带着兴致,凭谁问去向。

在采石场的江头,我自己寄托了这首诗。

我心情豁达,独自思索,当时与诸友们共同沉浸其中。

江水如常地东流,悠远而恒定。

人事情节也如此。

才子们为了追求报效国家不得不经历艰辛,在江湖间流传了许多有关红绡的故事。

太守,春风吹拂着我的脸庞,却不见兄长出现。

我们曾情意绵绵地相知相伴,从荆州到这里一路同行。

然而,世情变换无常,交游逐渐失去热度。

托您捎去一阕诗,传达我的思念之情。

请勿怪友人不再有诗意,人事的兴衰早已不同寻常。

回顾当年,众多文人对国家兴败的关切之情,常常令人心生清凉。

时光连绵,五调之花可赏,世事更替,三石橙亦能榨取香甜。

身处其中,才知此别的纷乱,但此恨谁能解?清晨我们在船楼上共饮,世事才得以交流。

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全诗翻译赏析

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全诗翻译赏析

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全诗翻译赏析本文是关于杜牧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寄扬州韩绰判官杜牧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萧?【诗文解释】青山隐隐约约,绿水远远流消,秋天快要过去了,草木还没有凋落。

明月映照着二十四桥,你又在何处教歌女吹箫。

【词语解释】二十四桥:扬州名桥二十四。

1.韩绰:事不详,杜牧另有《哭韩绰》诗。

判官:观察使、节度使的僚属。

时韩绰似任淮南节度使判官。

文宗大和七至九年(833-835),杜牧曾任淮南节度使掌书记,与韩绰是同僚。

2.迢迢:一作遥遥,指江水悠长遥远。

3.草未凋(diao):一作草木凋(diao)谢。

4.二十四桥:一说为二十四座桥。

北宋沈括《梦溪笔谈·补笔谈》卷三中对每座桥的方位和名称一一做了记载。

一说有一座桥名叫二十四桥,清李斗《扬州画舫录》卷十五:“廿四桥即吴家砖桥,一名红药桥,在熙春台后,……扬州鼓吹词序云,是桥因古二十四美人吹箫于此,故名。

”5.玉人:美人。

一解指扬州的歌女;一解为杜牧戏称韩绰为玉人。

【诗文赏析】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牧被任为监察御史,由淮南节度使幕府回长安供职后所作。

唐代的扬州,是长江中下游的都会,店肆林立,商贾如云,酒楼舞榭,比比皆是,“每重城向夕,倡楼之上,常有绛纱灯数万,辉罗耀列空中,九里三十步街中,珠翠填咽,邈若仙境”(《太平广记》卷273引《唐阙文》)。

“性疏野放荡”的杜牧,在这样的环境中,常出没于青楼倡家,有不少风流韵事,韩绰在这方面是他同道,所以回到长安后写诗寄赠。

扬州之盛,唐世艳称,历代诗人为它留下了多少脍炙人口的诗篇。

这首诗风调悠扬,意境优美,千百年来为人们所传诵不衰。

韩绰不知何人,杜牧集中赠他的诗共有两首,另一首是《哭韩绰》,看来两人友情甚笃。

这首诗当作于诗人离开江南之后。

诗人想念友人,很关心友人近期的状况,充满了深厚的情意。

这首诗意境优美,风调悠扬。

杜牧于大和七年至九年间(833—835)曾在淮南节度使牛僧孺幕中作推官,后来转为掌书记。

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原文及赏析

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原文及赏析

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原文及赏析扬州之盛,唐诗艳称,历代诗人为它留下了多少脍炙人口的诗篇。

《寄扬州韩绰判官》这首诗风调悠扬,意境优美,千百年来为人们传诵不衰。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原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寄扬州韩绰判官唐代:杜牧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译文青山隐隐起伏,江水遥远悠长,秋时已尽江南的草木还未凋落。

二十四桥明月映照幽幽清夜,老友你在何处,听取美人吹箫?注释韩绰:事不详,杜牧另有《哭韩绰》诗。

判官:观察使、节度使的属官。

时韩绰似任淮南节度使判官。

迢迢:指江水悠长遥远。

一作“遥遥”。

草未凋(diāo):一作“草木凋”。

凋:凋谢。

二十四桥:一说为二十四座桥。

北宋沈括《梦溪笔谈·补笔谈》卷三中对每座桥的方位和名称一一做了记载。

一说有一座桥名叫二十四桥,清李斗《扬州画舫录》卷十五:“廿四桥即吴家砖桥,一名红药桥,在熙春台后,……扬州鼓吹词序云,是桥因古二十四美人吹箫于此,故名。

”玉人:貌美之人。

这里是杜牧对韩绰的戏称。

一说指扬州歌妓。

教:使,令。

鉴赏这是一首调笑诗。

诗的首联是写江南秋景,说明怀念故人的背景,末联是借扬州二十四桥的典故,与友人韩绰调侃。

意思是说你在江北扬州,当此深秋之际,在何处教美人吹箫取乐呢?颓废喧哗的地方更让诗人怀念对面江南的青山绿水。

唐文宗大和七年四月到九年初,杜牧曾在淮南节度使(使府在扬州)牛僧孺幕中作过推官和掌书记,和当时在幕任节度判官的韩绰相识。

这首诗当是杜牧离扬州幕府后不久寄赠韩绰之作,具体写作时间约在大和九年秋或开成元年秋。

杜牧在韩死后作过《哭韩绰》诗,可见他与韩绰有深厚的交谊。

前两句“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回忆想像中江南的秋日风光:青山一带,隐现天际,绿水悠长,迢迢不断。

眼下虽然已到深秋,但想必温暖的江南草木尚未凋零,仍然充满生机吧。

扬州地处长江北岸,但整个气候风物,实与江南无异;不少诗人有“烟花三月下扬州”、“春风十里扬州路”的诗句,说明扬州在当时人的心目中,简直是花团锦簇,四季如春;而诗人此刻正在北方中原地区遥念扬州,因而他自然而然地将扬州视为风光绮丽的“江南”了。

杜牧描写扬州的诗

杜牧描写扬州的诗

杜牧描写扬州的诗
1、《题扬州禅智寺》——唐代杜牧
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

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

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2、《寄扬州韩绰判官》——唐代杜牧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3、《赠别二首》——唐代杜牧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4、《润州二首·其二》——唐代杜牧
谢朓诗中佳丽地,夫差传里水犀军。

城高铁瓮横强弩,柳暗朱楼多梦云。

画角爱飘江北去,钓歌长向月中闻。

扬州尘土试回首,不惜千金借与君。

5、《遣怀》——唐代杜牧
落魄江南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唐代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原文、译文及注释

唐代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原文、译文及注释

唐代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原文、译文及注释
题记:
唐文宗大和七年四月到九年初,杜牧曾在淮南节度使(使府在扬州)牛僧孺幕中作过推官和掌书记,和当时在幕任节度判官的韩绰相识。

此诗是杜牧离开扬州以后,在江南怀念昔日同僚韩绰判官而作。

具体写作时间约在大和九年秋或开成元年秋。

原文:
寄扬州韩绰判官
唐代-杜牧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翻译: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青山隐隐约约绿水千里迢迢,秋时已尽江南草木还未枯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二十四桥明月映照幽幽清夜,你这美人现在何处教人吹箫?
注释:
⑴韩绰:事不详,杜牧另有《哭韩绰》诗。

判官:观察使、节度使的属官。

时韩绰似任淮南节度使判官。

⑵迢迢:指江水悠长遥远。

一作“遥遥”。

⑶草未凋(diāo):一作“草木凋”。

凋:凋谢。

⑷二十四桥:一说为二十四座桥。

北宋沈括《梦溪笔谈·补笔谈》卷三中对每座桥的方位和名称一一做了记载。

一说有一座桥名叫二十四桥,清李斗《扬州画舫录》卷十五:“廿四桥即吴家砖桥,一名红药桥,在熙春台后,……扬州鼓吹词序云,是桥因古二十四美人吹箫于此,故名。


⑸玉人:貌美之人。

这里是杜牧对韩绰的戏称。

一说指扬州歌妓。

教:使,令。

杜牧关于扬州的诗歌

杜牧关于扬州的诗歌

杜牧关于扬州的诗歌杜牧(712-770),字牧之,号太白,洛阳人,唐朝著名的诗人。

他的诗作内容多以描写自然风光,写景写物,刻画现实生活,有“古来不见家书下苏州”,“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的佳句;也有“万里悲秋常作客”;“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等等,他最著名的诗歌之一便是描写扬州的“望长安”:“忆江南归故乡,那时我只身行。

高城春色满眼笑,芳草青青满路香。

雨霁晚霞红,野渡无人舟,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杜牧特别把扬州的景色描写得如此动人。

扬州是一座宽阔、宁静的古城,也是美丽的旅游胜地,它拥有豪华的大殿,清真寺,水系等让人叹为观止的景观,太湖美丽的湖光秋月,山清水秀,而太湖还有它供奉着着太湖东大王神位的宫殿,望长安的诗中也提到了这样的美景。

此外,杜牧还对扬州的文化有一种特殊的情感。

扬州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城市,它拥有许多古迹和文化,让人们看到了扬州的辉煌历史,让人们不禁回想起他曾经住过的地方,让人们看到了他的故乡的记忆。

在他的诗中,可以感受到他对扬州历史的深深的思念和情感,他诗中的景物如他曾经体验过的一幅画面,让人们感受到了他深深的乡愁之情:“淮水东流见乡心,欲说还休却还心。

”扬州是一座具有传统文化的城市,它有许多古建筑、古迹和古文物。

其中有许多名胜古迹,如吴越古城、开封府、城门山、灵山寺、太湖古城等,还有许多不同文化的博物馆,使扬州成为一座集历史文化与现代都会生活于一体的奇特城市,加上现有的各种文化活动,如江南春晚、灵山花茶节等,它已成为江南文化的重要代表和载体,以及众多游客游览必去之地。

总之,杜牧关于扬州的诗歌,给人们留下了一个独特而永恒的印象,他对自然风光、现实生活和扬州的文化的描述,构筑出一幅宁静而又充满乡愁的画面,深刻的抒发出他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让人们情深意长,受益匪浅。

杜牧关于扬州的诗

杜牧关于扬州的诗

杜牧关于扬州的诗
扬州,那可是个充满诗意和故事的地方啊!杜牧的诗,就像一把神
奇的钥匙,为我们打开了扬州那神秘而迷人的大门。

你看他写的“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这是怎样的赞美呀!就好像在说,扬州的那条路,春风吹过,十里飘香,那路上的女
子即便珠帘卷起,也没有谁能比得上扬州女子的美。

这不就好比我们
看到了一幅绝美的画卷,画中佳人,风姿绰约,让人陶醉不已?
还有“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哎呀!想想那二十四桥,在明亮的月光下,多美啊!可那吹箫的玉人又在哪里呢?这是不是像
我们在寻找一件珍贵的宝物,满心期待,却又不知道它究竟在何方?
杜牧的这些诗,把扬州描绘得如梦如幻。

他对扬州的感情,就像是
我们对自己最心爱的宝贝,满心欢喜,爱不释手。

我觉得,杜牧关于扬州的诗,不仅让我们看到了扬州的美景,更让
我们感受到了他对扬州深深的眷恋和热爱。

这不正是诗歌的魅力所在吗?。

扬州慢化用杜牧诗句的作用(一)

扬州慢化用杜牧诗句的作用(一)

扬州慢化用杜牧诗句的作用(一)扬州慢化用杜牧诗句的作用引言•扬州慢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种文学形式。

•杜牧是唐朝著名诗人,其诗作中常描绘扬州风景和慢活生活。

扬州慢的含义•扬州慢是指扬州人慢悠悠的生活态度,追求闲适和宁静的生活方式。

•扬州慢强调“清闲自得”,尊重自然规律,反对浮躁和急躁。

杜牧对扬州慢的描绘•杜牧的诗作中常描绘扬州的风景、人物和生活,传达了扬州慢的情感和意境。

•他以深情写景、细腻描写生活,展示了扬州慢的特质和精神内涵。

杜牧诗句的作用•通过引用杜牧诗句,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扬州慢的意境和情感。

–如《秋夕》中的“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表达了宁静、闲适的秋夜情怀。

–如《秋夕》中的“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体现了扬州慢对生命和自然永恒变化的深刻思考。

扬州慢化用杜牧诗句的效果•将杜牧诗句融入扬州慢的描绘中,能够更加生动地展现扬州的风景和生活。

•扬州慢化用杜牧诗句,使作品更具文化内涵,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和共鸣。

•杜牧诗句的运用让作品更具艺术性和审美价值。

结论•扬州慢化用杜牧诗句不仅可以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扬州慢的特质,也能够丰富作品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杜牧的诗作和扬州慢的结合,使扬州慢更具生命力和艺术魅力。

(以上仅为示例,具体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补充和修改)扬州慢化用杜牧诗句的启示•扬州慢化用杜牧诗句,不仅仅是对扬州慢的一种表达,更是对中国文化传统的延续和创新。

•杜牧的诗作是中国古代诗歌的瑰宝,体现了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和情感表达的艺术力量。

•扬州慢和杜牧诗句的融合,不仅能够传承中国古代文学的精华,也能够开创出新的艺术表现形式和内涵。

扬州慢化用杜牧诗句的启示•扬州慢化用杜牧诗句的方式,启示我们在创作中可以借鉴传统文化,赋予作品更多的深度和内涵。

•通过引用经典的诗句,作品能够与读者建立更为紧密的联系,让读者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艺术的力量。

扬州慢化用杜牧诗句的意义•扬州慢化用杜牧诗句不仅能够传承和传播优秀的文学作品,也能够弘扬扬州慢的理念和精神。

《寄扬州韩绰判官》古诗

《寄扬州韩绰判官》古诗

《寄扬州韩绰判官》古诗《寄扬州韩绰判官》古诗《寄扬州韩绰判官》是唐代诗人杜牧离开扬州以后怀念昔日同僚韩绰判官而作。

此诗着意刻画深秋的扬州依然绿水青山、草木葱茏,二十四桥月夜仍然乐声悠扬,调侃友人生活的闲逸,表达了作者对过往扬州生活的深情怀念。

以下是小编分享的《寄扬州韩绰判官》古诗,欢迎大家阅读!《寄扬州韩绰判官》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是唐朝文学家杜牧。

其全文古诗如下: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前言】《寄扬州韩绰判官》是唐代诗人杜牧离开扬州以后怀念昔日同僚韩绰判官而作。

此诗着意刻画深秋的扬州依然绿水青山、草木葱茏,二十四桥月夜仍然乐声悠扬,调侃友人生活的闲逸,表达了作者对过往扬州生活的深情怀念。

全诗意境优美,清丽俊爽,情趣盎然。

【注释】⑴韩绰:事不详,杜牧另有《哭韩绰》诗。

判官:观察使、节度使的属官。

时韩绰似任淮南节度使判官。

公元833年(唐文宗大和七年)至835年(大和九年),杜牧曾任淮南节度使掌书记,与韩绰是同僚。

⑵迢迢:指江水悠长遥远。

一作“遥遥”。

⑶草未凋(diāo):一作“草木凋”。

凋:凋谢。

⑷二十四桥:一说为二十四座桥。

北宋沈括《梦溪笔谈·补笔谈》卷三中对每座桥的方位和名称一一做了记载。

一说有一座桥名叫二十四桥,清李斗《扬州画舫录》卷十五:“廿四桥即吴家砖桥,一名红药桥,在熙春台后,扬州鼓吹词序云,是桥因古二十四美人吹箫于此,故名。

”⑸玉人:貌美之人。

这里指韩绰。

一说指扬州歌妓。

教:使,令。

【翻译】青山隐约绿水悠悠长流,江南深秋草木还未凋零。

明亮月光映照二十四桥,你是否还在听美人吹箫。

【赏析】这首诗是杜牧被任为监察御史,由淮南节度使幕府回长安供职后所作,具体写作时间约在公元835年(唐文宗大和九年)秋或836年(开成元年)秋。

唐代的扬州,是长江中下游繁荣的都会,店肆林立,商贾如云,酒楼舞榭,比比皆是,“每重城向夕,倡楼之上,常有绛纱灯数万,辉罗耀列空中,九里三十步街中,珠翠填咽,邈若仙境”(《太平广记》卷273引《唐阙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一、印象扬州
二、印象杜牧
三、杜牧心目中的扬州 四、杜牧在扬州的两面性
印象· 扬州
概况:扬州,中国历史文化名 城,建城史可上溯至公元前 486年。素有“竹西佳处,淮 左名都”之称。
经济:唐朝时为全国性的商业 中心.国际性的大都市。号为 全国第一。 名胜:瘦西湖,京杭大运河, 瓜州古渡头,大明寺…
温 柔 乡
《赠别》其一
唐〃杜牧Biblioteka 娉娉袅袅十三余, 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 卷上珠帘总不如。
温 柔 乡
《赠别》其二
唐〃杜牧
多情却似总无情, 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 替人垂泪到天明。
伤 心 梦
《遣怀》
唐〃杜牧
落魄江湖载酒行, 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 赢得青楼薄幸名。
名人:李白、孟浩然、杜牧、欧阳修、史可法、以郑板桥为首的“扬州八怪”、 鉴真大师……
印象· 扬州
•是“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 的销金库… •是“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 在扬州”的锦绣地… •是“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 好墓田”的温柔乡…
印象· 杜牧
概 况 : 杜 牧 ( 公 元 803 - 约
伤 心 梦
题扬州禅智寺
唐〃杜牧
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 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 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
杜牧在扬州的两面性
VS
风流才子
•扬州本是风花雪月的脂粉之 乡 •狎妓符合唐朝社会风尚; •使杜牧自身形象更加丰满; •接触平民的机会
冷静政治家
•出身名门,受到良好教育,有抱负; •在欣赏美景时,伴随着对历史兴亡 的沉重思考; •关注政治现实,写下了《罪言》, 《原十六卫》等重要的政论
852年), 字牧之,号樊川居士, 世称“杜紫薇”,“杜樊川”, 晚唐著名诗人、散文家,与李 商隐并称“小李杜”
风貌: 美容姿,好歌舞,风
情颇张,不能自遏
家世:名门望族,其祖父杜佑
曾官至宰相,是著名的史学家
印象· 杜牧
扬州的生活经历:
第一次是大和七年(833年)春,奉 沈公(传师)命北渡扬州,辟召 杜牧为江西团练巡官。 第二次是同年四月,应淮南节度 使牛僧孺之辟,赴扬州,为淮 南节度推官、监察御史里行,转 掌书记,直到大和九年春转为真 监察御史,离扬赴长安。 第三次是在开成二年(837年)春, 杜牧请假陪同眼医去扬州探视弟 杜颤的眼疾。 因假满百日,去官暂居扬州。
杜牧

扬州
——一个人与一座城的风流
后人歌咏杜牧和扬州的诗词
春风十里珠帘卷,仿佛三生杜牧之。红药梢头初茧栗, 扬州风物鬓成丝。——黄庭坚《广陵早春》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 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 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姜夔《扬州慢》 东风历历红楼下,谁识三生杜牧之。——姜夔《鹧 鸪天〃十六夜出》 十里扬州落魄时,春风豆蔻写相思。谁从绛蜡银筝底, 别识谈兵杜牧之。——清〃姚莹《论诗绝句六十首》
结语:
没有杜牧,扬州依然可以做她的 千年名城,也决然少不了那么多人 为她诗词唱和。可若是那样,她还 会不会有这般情致婉转,缠绵刚烈, 矗立在浩淼的水烟里,千年仍有自 己的风骨? 把扬州的风情挥洒到了极致,心 意相通,幻化到出尘,没有人比得 过杜牧。 十里扬州路,三生杜牧魂。
感 谢 您 的 倾 听
繁 华 城
扬 州 三 唐 首
杜 牧 〃
炀帝雷塘土,迷藏有旧楼。 谁家唱水调.明月满扬州。 骏马宜闲出.千金好暗游。 喧阗醉年少.半脱紫茸裘。
秋风放萤苑。春草斗鸡台。 金络擎雕去,鸾环拾翠来。 蜀船红锦重.越橐水沉堆。 处处皆华表。淮王奈却回!
街垂千步柳.霞映两重城。 天碧台阁丽.风凉歌管清。 纤腰间长袖.玉佩杂繁缨。 柂轴诚为壮,豪华不可名。 自是荒淫罪,何妨作帝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