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汤组方精妙调阴阳
名方运用——桂枝汤
![名方运用——桂枝汤](https://img.taocdn.com/s3/m/dd8b0a60ad02de80d4d840f7.png)
名方运用——桂枝汤
组成:桂枝(9克),芍药(9克),炙甘草(6克),生姜(9克),大枣(4枚)。
用法:水煎服。
服后啜热稀粥少许,覆被取微汗出。
禁生冷、黏滑、酒肉。
功效:解肌散邪,调和营卫,补益脾胃。
主治:营卫不和证。
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者。
制方要义:营卫不和通常指体质偏弱之人,或因风寒伤及营卫,以致营卫不足,营主内卫主外的功能失调,主要表现为恶风,发热,汗出,脉浮缓等证。
方中桂枝辛甘而温,透营达卫、解肌散寒;芍药酸苦而凉,益阴养血、敛营止汗;两味相合,散邪敛汗,调肌表之营卫。
生姜辛温,既助桂枝解肌散邪,又能暖胃止呕;大枣甘平,益气和中,滋脾生津;姜枣相合,升腾脾胃之气津而益营助卫,调脾胃之营卫。
炙甘草甘温,健脾益气,和中调药,合桂、姜扶卫气,合芍、枣助营气,且两调于表里营卫之间。
本方虽为风寒表虚证之主方,但与专于发汗之方有所不同,
因其主治在脾胃,配伍上采用辛散、甘补、酸收合用,有辛甘化阳、酸甘化阴资助营卫、解肌散邪、补益脾胃、调和阴阳等多种功效。
本方可通过振奋脾胃、资助营卫,达到调和表里内外、协交阴阳上下等多种作用,而被广泛用于内、妇、外、儿多科及多系统疾病,如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上呼吸道感染;皮肤瘙痒症、荨麻疹、过敏性鼻炎;神经衰弱、小儿多动症;冠心病、病毒性心肌炎;风湿性关节炎、冻疮;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妇女妊娠恶阻、经前产后诸症等多种病证。
古方新用——桂枝汤
![古方新用——桂枝汤](https://img.taocdn.com/s3/m/cfef80fd10a6f524ccbf85ee.png)
古方新用——桂枝汤标签:桂枝汤桂枝汤又名阳旦汤,出自《伤寒论·太阳病》、《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
由桂枝9 g、芍药9 g、炙甘草6 g、生姜9 g、大枣12枚组成。
其功能为解肌祛风,调和营卫。
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恶风寒,发热,头项强痛,汗出,鼻塞,干呕。
舌苔薄白,脉浮缓。
传统方义:桂枝辛温,发汗解肌祛风;芍药苦酸微寒,敛阴和营止痛。
二药调和营卫为方中主药。
生姜辛温,助桂枝解表,并和胃降逆止呕;大枣味甘,助白芍和营,并补脾胃,养气津;炙甘草调和诸药,伍桂枝、生姜则辛甘化阳,伍芍药、大枣则酸甘化阴。
现代研究认为:桂枝汤被誉为“群方之冠”,除治表虚证外,具有良好的“双向调节作用”。
从传统观点概括为:有表证则解肌调营卫,无表证则补虚调阴阳,既治表又治里,既祛邪又扶正。
从现代观点概括为:对机体体温具有双向调节作用,既可使体温降低,又可使体温增高。
对汗腺分泌具有双向调节作用,既可使汗腺分泌亢进,又可使汗腺分泌减退。
对肠道具有双向调节作用,既能抑制新斯的明引起的小鼠肠蠕动亢进,又能恢复肾上腺素引起的小鼠肠蠕动抑制。
对免疫功能具有双向调节作用,既能使感受流感病毒的小鼠被抑制的免疫功能恢复,又能使服左旋咪唑的小鼠增强的免疫功能受到抑制。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该方具有良好的清热、抗感染、镇静、镇痛作用,能改善心血管功能,增强血液循环,抗过敏,可改善消化系统,增强机体对不良环境的适应能力,抑制流感病毒。
桂枝汤广泛应用于内科病。
呼吸系统常见病如感冒,特别是年老体弱感冒;心血管系统疾病如心动过缓;消化系统疾病如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泌尿系统疾病如慢性肾炎;神经系统疾病如顽固性发热、汗出、半身凉、半身热、半身汗;骨、关节系统疾病如风湿、骨折、肩周炎;妇科病如妊娠恶阻、产后微寒汗出;儿科病如病毒性肺炎、小儿消化不良;五官科疾病如过敏性鼻炎、听力下降;皮肤病如荨麻疹、皮肤瘙痒、冻疮、湿疹。
现将新用案例报道如下:1 冠心病患者李某,女,57岁,患高血压病10年,心肌梗死、心房纤颤2年。
桂枝汤---调和阴阳第一方
![桂枝汤---调和阴阳第一方](https://img.taocdn.com/s3/m/5d58f000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d3.png)
桂枝汤---调和阴阳第一方桂枝汤“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桂枝汤主之....桂枝汤方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生姜二两切,大枣十二枚以上五味,咀三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
需啜粥一碗,以助药力。
覆取微似汗为佳。
汗出停服· 正· 文·来· 啦·1浅谈在伤寒金匮的方剂中,十之有六出自于“桂枝汤”的加减,历代经方家称桂枝汤为“调和阴阳第一方。
人之所以会生病,其实就是受到外邪或者是情志上面出了问题,导致“阴阳不平衡”,怎么知道阴阳不平衡呢?一个人白天精神不好,昏昏沉沉,到了晚上精神焕发,这其实就是阴阳不平衡(此处只是举一个例子),吃同样的东西,别人都没事,你反而拉肚子了,也就是你的身体除问题了。
因为桂枝汤是“调和阴阳”的,所以,倪海厦老师说过,一个人没事的时候,可以喝喝“桂枝汤”能够预防感冒,增强自身免疫力。
伤寒论中的经方,其药物搭配是很紧密的,每一味药都有其存在的意义,且经方中的药物比例是“黄金比例”,也就是计量可以变,但是比例不能变,这是历代医家经过长期实践出来的比例,具有很权威的临床意义。
2方解桂枝:壮心阳,加速动脉血液流速,使病毒通过人体免疫系统以“汗液”为载体清除体外。
白芍:加速经脉血液回流速度,轻用还有补血的作用。
因为人的动脉长度和静脉长度是等长的,所以桂枝和白芍是等量的。
甘草:解百毒,人体生病以后,食欲不振,因为能量都跑去对抗病毒了,所以肠胃蠕动减缓,会有食物坏死在肠道里。
大枣:因为喝完桂枝汤,人会出汗,为了防止津液不足,红枣将其肠胃津液补足,防止便秘。
生姜:起发阳的作用,就是提供动能,加速肠胃蠕动,恢复食欲。
桂枝汤的主力是桂枝、白芍,把人体的病毒从体内清除出去,甘草、生姜、大枣,起的主要作用是“固本”,保护肠道。
桂枝汤是恢复胃阳、脾脏功能的方剂,桂枝、白芍使心脏的力量加强,就五行来说“火生土”所以会调动食欲,此时啜粥一碗,可以增强药力,加速人体机能的恢复。
桂枝汤方解——精选推荐
![桂枝汤方解——精选推荐](https://img.taocdn.com/s3/m/53df82b6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87.png)
桂枝汤方解《桂枝汤》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一张方子,它有5种药,我们仔细分析它,实际上它的配伍有两组。
一组是辛甘化阳的药,一组是酸甘化阴的药,辛味的桂枝、生姜,配合甜味的甘草、大枣辛甘化阳;它有助卫阳的作用。
桂枝、生姜又是辛温解表药,它有祛风散寒的效果。
一组酸甘化阴的那组呢,芍药是酸味的,甘草、大枣是甜味的,它们合起来有酸甘化阴的作用。
它可以养营阴,来针对太阳中风证的营阴外泄的自汗出。
养营阴,敛汗液。
具有双向调节作用。
可以助卫阳散风寒,养营阴,敛汗液。
发汗祛邪而不伤正,敛汗养营而不留邪,具有双向调节作用。
实际上药物的性味配伍,和食疗的性味配伍是一样的。
象夏天天热的时候,我们回到家里想吃一点酸甜的东西;如酸梅汤等等。
冬天天很冷时候回到屋子里总想弄点羊肉啊,喝一杯二锅头,喝完了,暖和暖和。
二锅头,酒,它就是辛甘化阳的;酸梅汤,酸甘化阴的。
没有大热天跑得又热又渴的,回到家叫老太太,说,老婆子,快给我拿一瓶二锅头。
二锅头是解不了暑热生不了津的。
既然我们在饮食上是知道酸甘是生津的养阴的,辛甘是助阳,所以在药物调配上也是这样。
桂枝汤这张方子,就是辛甘化阳和酸甘化阴两组药物并用,既可以助卫阳,又可以养营阴。
既可以祛邪气,又可以保正气。
我们再仔细琢磨琢磨这张方子,桂枝,是桂树的枝。
而桂皮,是我们经常用来做调味品的。
作菜的佐料。
生姜更是我们作菜的佐料之一。
"要得香,葱蒜姜。
"厨房天天必备啊。
大枣,更是我们常吃的食品。
甘草,有时候我们做某些特殊饮料的时候,作为特殊的调味品。
你看,桂枝汤一共5个药,有四个来自食品。
芍药我们虽然不直接把它作为一个食疗的东西,但是我们在饭店吃饭的时候,厨师常常用萝卜雕成芍药花的样子,看着赏心悦目,增进食欲。
所以,这5个药都与食疗有关。
所以它有开胃气,和胃气的作用。
而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
是营卫化生之源。
因此,桂枝汤通过适当的加减,它就有通过调和中州,调和脾胃进一步来达到调和阴阳、调和气血、调和营卫的作用。
桂枝汤类方资料.
![桂枝汤类方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7f6e4981650e52ea551898cb.png)
桂枝汤的组成与功效作用、加减
![桂枝汤的组成与功效作用、加减](https://img.taocdn.com/s3/m/d3c48d93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3c.png)
桂枝汤的组成与功效作用、加减【组成用量】桂枝、白芍、生姜各10g,甘草6g,大枣5枚。
【服用方法】水煎温服,服后饮用少量热粥或开水、盖被,取微汗为度。
若不汗,更服依前法。
【功效作用】方中桂枝辛温,解肌发表,温经散寒;芍药苦平,调和血脉,敛阴缓急,生姜味辛,解表散寒,大枣味甘。
调中和里。
全方共奏解肌发表,调和营卫之功效。
主要用于治疗外感风邪表虚证,亦可用于治疗病后、产后因营卫不和而引起的多种病证。
本方具有调整汗腺功能,促进血液循环,抑制感冒病毒等作用。
【辨治病证】中医临床运用以发热,自汗,苔白滑,脉缓为其汤证之要点。
本方适用于治疗各种感冒、发热、自汗、虚性便秘、腹痛、频发性室性早搏、面神经麻痹、过敏性紫癜、过敏性鼻炎、皮肤病、偏头痛、偏瘫、无脉症、妊娠恶阻、梦交、奔豚、冻疮、支气管哮喘、坐骨神经痛、落枕、冠心病心绞痛、心房颜动、心神经官能症、不寐、郁症、弥漫性食管痉挛、胃脘痛、肠道激惹综合征、半身无汗、遗精、小便后恶寒、暑疟、猩红热、僵人综合征、荨麻疹、猪肉过敏症、皮肤瘙痒症、湿疹、痛经、经迟、经期呕吐、经期头痛,经期身痛、经期瘙痒、妊娠子肿、产后腹痛、产后自汗、产后眩晕、产后拘挛、小儿厌食症、小儿疝气、眼肌麻痹、单疱病毒性角膜炎、春季卡他性结膜炎、神经性耳聋、过敏性鼻炎、慢性咽炎、慢性溃疡、神经衰弱、小儿地图舌、鼻衄、产后发热、嗜睡、胫骨结节骨骺炎等病证,而必须症见汗自出,流鼻涕,干呕,口淡,或发热怕风,舌苔薄白,脉缓乏力者之病人。
【现代运用与主治疾病】1.鼻衄(营卫不和,肺气虚弱型)治宜调和营卫,补益肺气。
以本方合玉屏风散加减:黄芪15g,徐长卿、苍耳子、辛夷花各12g,白芍、白芷、桂枝各10g,川芎、白术、防风、甘草各6g为主治方。
2.胫骨结节骨骺炎(营卫不和,气血瘀阻型)治宜调和营卫,养阴活血。
以本方加玄参-12g,葛根15g,桃仁8g,红花6g为主治方。
3.荨麻疹(风寒外袭型)治宜疏风散寒,调和营卫。
桂枝汤加减方
![桂枝汤加减方](https://img.taocdn.com/s3/m/631b5008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d9.png)
桂枝汤加减方
桂枝汤:桂枝、芍药、生姜、炙草、大枣。
桂枝汤发汗,解肌,祛风。
桂芍生姜三两,炙草二两,枣十二枚。
桂枝汤具有调和营卫,调和气血,调和阴阳的作用。
桂枝加葛根汤:桂枝汤内加葛根四两,用于发热、汗出,项背强紧紧。
项背强紧紧说明经脉不利的症状严重,加葛根疏通经脉。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桂枝汤内加厚朴二两杏仁50个,厚朴杏仁平肺定喘,用于外感兼喘。
桂枝加附子汤:桂枝汤内加附子一枚,用于阳不摄阴,卫不固表,汗漏不止。
桂枝去芍药汤:桂枝汤去掉芍药,用于胸闷脉促,胸阳不振。
芍药有酸敛的作用,胸闷不能用芍药。
桂枝去芍药汤对胸闷、胸痛都有效,方中桂枝甘草可以温补心阳。
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桂枝去芍药汤内加附子一枚,用于胸闷脉促兼恶寒,恶寒说明阳气虚衰,加附子振奋阳气。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桂枝汤去掉桂枝,加茯苓白术各三两,用于发热、小便不利,水邪内停的证候。
茯苓白术利水,桂枝用于太阳之气不外达,水邪不能下行则去桂枝。
新加汤:桂枝汤内加生姜芍药各一两,人参三两,用于荣卫不足,身疼痛。
芍药敛营养阴,生姜引药达表,人参益气生津。
桂枝加桂汤:桂枝汤内有加桂枝二两,用于奔豚,气从少腹上冲心。
桂枝降冲气。
桂枝加芍药汤:桂枝汤内加芍药三两,用于太阴病,腹满时痛,芍药可以养血止痛,用于气血不和,腹满时痛。
桂枝加大黄汤:桂枝加芍药汤内加大黄一两,用于太阴病,腹满大实痛。
气血不和,时而腹痛,时而不痛,如果有了瘀血,则疼痛会加重,用大黄活血祛瘀。
小建中汤:桂枝汤加芍药三两,饴糖一升,用于气血不足,中虚。
桂枝汤的配方组成-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桂枝汤的配方组成-概述说明以及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db84c233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8e.png)
桂枝汤的配方组成-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桂枝汤是中医药领域中一种重要的方剂,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
它是中国古代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创方,被载入了《伤寒杂病论》中,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桂枝汤的配方组成严谨,并且经过多年的实践验证,被广大医生和患者们所认可和推崇。
桂枝汤的主要成分是桂枝、生姜、大枣和甘草。
其中,桂枝为主药,具有温阳解表、强筋骨作用。
生姜为佐药,能够温里散寒、解表散邪。
大枣为使药,具有补中益气、和中益胃的作用。
甘草为引药,能够疏肝理气、调和诸药。
这四味药物相互协同,以达到调和人体阴阳、调整气血平衡的效果。
桂枝汤不仅适用于外感风寒引起的感冒发热、鼻塞流涕等症状,还能够治疗内伤寒邪引起的消化不良、腹痛腹泻等病症。
桂枝汤疗效确切、方便易取,因此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本文将着重介绍桂枝汤的配方组成和各个成分的功效作用,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桂枝汤的历史背景、传统配方及其应用前景。
通过深入研究桂枝汤的服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相信读者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桂枝汤的疗效,并在需要时正确使用,从而达到治疗疾病、促进健康的目的。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信息:文章结构部分旨在介绍本文的组织结构和内容安排。
主要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是整篇文章的开篇,旨在引入读者对于桂枝汤及其配方组成的基本背景和意义。
在引言部分中,将对桂枝汤的作用和应用进行简要概述,描述本文的目的和意义。
正文部分是本文的核心内容,主要分为桂枝汤的历史背景和桂枝汤的传统配方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在桂枝汤的历史背景部分,可以对桂枝汤的起源、发展和传承进行介绍,说明其在中药学中的重要地位。
在桂枝汤的传统配方部分,可以详细介绍桂枝汤所使用的主要药材及其配伍原理,解释每种药材的功效及其在配方中的作用。
结论部分是对整篇文章进行总结和归纳,旨在总结桂枝汤的疗效和应用前景。
在结论部分中,可以简要概述桂枝汤对于疾病治疗的有效性和临床应用的重要性,指出其在中医药领域中的前景和发展方向。
新编医药常识桂枝汤-桂枝汤方_桂枝汤功效和作用
![新编医药常识桂枝汤-桂枝汤方_桂枝汤功效和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d297d882aeaad1f346933fb5.png)
桂枝汤|桂枝汤方_桂枝汤功效和作用桂枝汤,中医方剂名。
为解表剂,具有辛温解表,解肌发表,调和营卫之功效。
主治头痛发热,汗出恶风,鼻鸣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者。
临床常用于治疗感冒【组成】桂枝(去皮)(9克) 芍药(9克) 生姜(9克) 大枣(切)(3枚) 甘草(6克)【方诀】药枝枣姜甘(方剂速记法)【功用】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
头痛发热,汗出恶风,鼻鸣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者。
本方不单可用于外感风寒的表虚证,对病后、产后、体弱而致营卫不和。
证见时发热自汗出,兼有微恶风寒等,都可酌情使用。
(本方常用于感冒、流行性感冒、原因不明的低热、产后及病后的低热、妊娠呕吐、多形红斑、冻疮、荨(qian)麻疹等属营卫不和者。
)【用法】水煎服。
本方服法也极为讲究,首先是药煎成取汁,适寒温服,服已须臾,啜热稀粥,借水谷之精气,充养中焦,不但易为酿汗,更可使外邪速去而不致复感。
同时稳覆令一时许,即是避风助汗之意。
待其遍身zhezhe,微似有汗者,是肺胃之气已合,津液得通,营卫和谐,腠理复固,所以说益佳。
至于服后汗出病瘥,停后服;不效,再服,乃服至二、三剂;以及禁食生冷粘腻,酒肉臭恶等,尤其是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是服解表剂后应该注意的通则。
【方解】风寒伤人肌表,原应恶寒发热而无汗,今汗自出而发热,恶风不解,且有鼻鸣、干呕,是腠理不固,卫气外泄,营阴不得内守,肺胃失和之故,所以是表虚证。
究其病机,是风寒外感,卫强营弱,即《伤寒论》第五十三条所说:以卫气不共营气谐和故尔。
风寒在表,当用辛温发散以解表,但本方证属表虚,腠理不固,且卫强营弱,所以既用桂枝为君药,解肌发表,散外感风寒,又用芍药为臣,益阴敛营。
桂、芍相合,一治卫强,一治营弱,合则调和营卫,是相须为用。
生姜辛温,既助桂枝解肌,又能暖胃止呕。
大枣甘平,既能益气补中,又能滋脾生津。
姜、枣相合,还可以升腾脾胃生发之气而调和营卫,所以并为佐药。
桂枝汤——精选推荐
![桂枝汤——精选推荐](https://img.taocdn.com/s3/m/daf1745e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9b.png)
桂枝汤从药物的⾓度解构桂枝汤桂枝汤⼀共五味药,仔细研究,在仲景⽅中可以拆解成三个⽅剂,并有着不同的适应症。
1.桂枝⽢草剂作⽤:⼼悸、有汗、头痛。
2.芍药⽢草剂作⽤:腹痛、脚痛、头痛。
3.⽣姜⼤枣剂作⽤:可与任何药物配合使⽤。
如果⼀个病⼈,同时拥有⼼悸、汗出、头痛、腹痛,那就是同时存在两个⽅剂的适应症,就给予桂枝、芍药、⽢草治疗,再加上⽣姜、⼤枣顾护胃⽓,治疗后效果良好。
经过反复的临床实践后,确定下来,这就变成了⼀个⼤⽅群。
此后,再把这个⽅群,慢慢使⽤到其他的情况中去。
⽐如⼀个病⼈同时存在有汗、头痛、发热、怕冷、怕风等症状,使⽤此⽅群后发现效果也⾮常好。
同时发现,经过临床很多⼈次反反复复的实践后,疗效也很稳定,那么,这个⽅群就多了三个发热、怕冷、怕风的适应症。
如此这般,慢慢在临床中扩⼤适应症,桂枝汤这⼀⽅剂的组成、适应症等等要素就在历史长河中形成了。
通过对桂枝汤药物的拆分、对其中药剂证的理解,对于理解桂枝汤的应⽤有⾮常具体的意义。
从桂枝汤适应症出发桂枝汤的适应症,综合起来有五⼤⽅⾯:1.体⼒弱、体型瘦、⼤多数⼈⼩时候多病,有发烧、淋巴结肿⼤等疾病。
2.怕风、怕冷、汗出。
3.腹直肌紧张。
4.在急性病、感染性疾病中,除怕冷、汗出之外还有发热的症状。
5.在治疗慢性疾病中可以没有发热。
应⽤桂枝汤的两个困惑1.不敢⽤桂枝汤治疗外感发热,这是对外感病的分类不当造成的。
现在常规外感病的分类为:外感风热和外感风寒。
对外感风寒的脉象定为浮紧或浮缓,⽽对外感风热定为脉数。
但是现实情况是,所有外感的病⼈,如果体温⾼的话,脉都会数,不论是外感风寒或风热,也就是说外感风寒的脉象也会在浮紧或浮缓的基础上有数脉。
有数脉,就机械使⽤⾟凉解表的银翘散,桑菊饮等,⽽不⽤⾟温解表剂。
这就导致⿇黄汤,葛根汤,⼤青龙汤就很少使⽤。
所以,桂枝汤治疗外感热病这个途径,就给挡住了。
2.桂枝汤很少有⼈应⽤在杂病的治疗中。
因为杂病(⽐如⽪肤病、关节痛、植物神经紊乱)出现汗多、头痛,⼤多是没有外感症状的。
经方名家荟萃:经方名家荟萃之桂枝汤
![经方名家荟萃:经方名家荟萃之桂枝汤](https://img.taocdn.com/s3/m/ff3c31f85acfa1c7aa00ccff.png)
经方名家荟萃之桂枝汤【方剂】桂枝汤方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上五味,咀三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
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
温覆令一时许,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
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尽剂。
若不汗,更取依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取尽。
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
若不汗出,乃服至二、三剂。
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
【条文】大阳中风,脉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大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者,桂枝汤主之。
大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方用前法,可与桂枝汤。
若不上冲者,不可与之。
桂枝本为解肌,若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不可与之也。
常须识此勿令误也。
大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者,先刺风池风府,却与桂枝汤则愈。
太阳病,外证未解,脉浮弱者,当以汗解,宜桂枝汤。
太阳病,外证未解,不可下也,下之为逆,欲解外者,宜桂枝汤。
太阳病,先发汗不解,而复下之,脉浮者不愈。
浮为在外,而反下之,故令不愈,今脉浮,故知在外,当须解外则愈,宜桂枝汤。
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荣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荣气谐和故尔,以荣行脉中,卫行脉外,复发其汗,荣卫和则愈,宜桂枝汤。
病人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
伤寒不大便六七日,头痛有热者,与承气汤,其小便清者,知不在里,仍在表也,当须发汗;若头痛者,必衄,宜桂枝汤。
伤寒发汗已解,半日许复烦,脉浮数者,可更发汗,宜桂枝汤。
凡病,若发汗,若吐,若下,若亡血,亡津液。
阴阳自和者,必自愈。
大下之后,复发汗,小便不利者,亡津液故也。
勿治之,得小便利,必自愈。
下之后,复发汗,必振寒,脉微细。
所以然者,以内外俱虚故也。
桂枝汤的合方思路与技巧、医案验案
![桂枝汤的合方思路与技巧、医案验案](https://img.taocdn.com/s3/m/cbf32a79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d224055.png)
桂枝汤的合方思路与技巧、医案验案【应用导读】太阳主营卫,营卫布于肌表,太阳统摄营卫肌表。
营卫主固护肌表,营卫气和,外邪无可乘之机。
营卫之气虚弱,外邪可乘虚侵袭,以此而演变为太阳中风证。
太阳中风证以发热,恶寒,汗出,头痛,或咳嗽,或气喘,口淡不渴,舌质淡,苔薄白,脉浮为主。
辨治太阳中风证的表现不一定都具备,只要具备其中症状2个或2个以上,即可辨为太阳中风证。
辨治太阳中风证的病变可涉及五脏六腑,所以在临床中应用桂枝汤应重视合方,合理运用桂枝汤合方,常能辨治诸多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杂病等。
【方药解读】桂枝汤是辨治太阳中风证的重要代表方,也是辨治脾胃虚弱证的重要代表方,由桂枝三两(9g),芍药三两(9g),甘草炙、二两(6g),生姜切、三两(9g),大枣擘、十二枚所组成,方以解肌为主。
运用桂枝汤,若是辨治太阳中风证,最好用桂枝汤原方用量比例;若是辨治脾胃虚弱证,可依病变酌情调整桂枝与大枣、甘草之间用量比例;若辨治以疼痛为主,可依病变酌情调整芍药与甘草之间用量比例;若是辨治相兼杂病,合方运用则是最佳选择。
1.药用个性(1)桂枝味辛、甘,性温。
辛温解肌,甘温益卫。
(2)芍药味苦、酸,性寒。
苦酸相济既泻又敛。
(3)生姜味辛,性温。
辛温相济发散调中。
(4)大枣味甘,性温。
甘温以益气助卫为主,补血化营为次。
(5)炙甘草味甘,性平,益气和中助营卫。
2.药用配伍(1)桂枝与生姜:走太阳辛温散寒,促进卫气抗邪;人里调补脾胃,促进脾运胃纳。
(2)大枣与甘草:益气助卫,生津益营,协调营卫。
(3)桂枝、生姜与芍药:芍药既监制桂枝、生姜发汗不伤津,又制约桂枝、生姜辛温不燥化。
(4)大枣、甘草与芍药:益气助卫之中以敛营阴,补血益气之中以生营血。
【合方思路】运用桂枝汤合方辨治寒热夹杂证:①太阳中风证与热证相兼,如太阳中风证是寒邪,病以口淡不渴,舌质淡,苔薄白为主;若在里夹有热证,在通常情况下辨相兼病证以口渴,舌质红,苔薄黄为主;②太阳中风证与阴虚证相兼,太阳中风证是寒邪,病以口淡不渴,舌质淡,苔薄白为主;若在里夹有阴虚证,在通常情况下辨相兼病证以口渴,舌红少苔为主。
桂枝汤
![桂枝汤](https://img.taocdn.com/s3/m/b1c0ab4b767f5acfa1c7cdd9.png)
☆桂枝汤☆——附43首桂枝汤加味方分析南京中医药大学史欣德一、组成与方证1.组成:桂枝三两(9克),芍药三两(9克),炙甘草二两(6克),生姜三两(切,9克),大枣十二枚(擘)2.用法:上药前三味切碎,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减4/7水量),去滓,适寒温,服一升。
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约与服药量等),以助药力。
温覆令一时许,遍身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不可大汗),病必不除。
若一服汗出病愈,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
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
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不汗出,乃服至二三剂。
3.方证:①《伤寒论》: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sè,吝啬,...,啬啬.....,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微微)恶寒,淅淅..........者。
.....(xī,风雨声)恶风,翕翕.....(xī,聚集,热郁不散)发热,鼻鸣干呕,头痛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
霍乱吐利止而身....者。
太阳病,外证未解,脉浮弱者。
太阴病,脉浮痛.不休者。
②《金匮》:妇人妊娠得平脉,阴脉小弱,其人渴,不能食...............,无寒热。
产后风续之数十日不解,头微痛,恶寒,时时有热,心下闷,干呕...。
..................,汗出③《医灯续焰》:腹中痛在脐旁,名曰盘疝。
脚气发于太阳经,发热头痛恶寒,目眩项强,腰脊、身体及外踝后至小趾外侧皆痛。
④《伤寒附翼》:凡头痛发热恶风恶寒,其脉浮而弱,汗自出者,不拘何经,不论中风、伤寒、杂病,咸得用此发汗。
愚常以此汤治自汗、盗汗、虚疟、虚痢随手而愈。
提示:体表症——程度不重的发热,恶寒,恶风,汗出,头痛,身痛——营卫不和消化系症——干呕,气上冲,太阴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时腹自痛)——脾胃不和(营卫出中焦)二、药证与病机分析1.药证分析桂枝:辛、甘,温。
归心、肺、膀胱经。
【中医偏方】桂枝汤
![【中医偏方】桂枝汤](https://img.taocdn.com/s3/m/5eaf98c543323968001c9248.png)
【中医偏方】桂枝汤【名称】桂枝汤【分类】解表剂-辛温解表【组成】桂枝三两(9g)芍药三两(9g)甘草炙,二两(6g)生姜切,三两(9g)大枣十二枚,擘(3枚)【用法】上五味,�鼐祝�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适寒温,服一升。
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
温覆令一时许,遍身@@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
若一服汗出病瘥,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如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
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乃服至二三剂。
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
z【功效】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方解】本方证因风寒束表,营卫不和所致。
外感风寒表虚证,《伤寒论》谓之太阳中风,其病机为卫强营弱。
外感风邪,风性疏泄,卫气因之失其固护之性,“阳强而不能密”,不能固护营阴,致令营阴不能内守而外泄,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脉浮缓等。
邪气郁滞,肺胃失和,则鼻鸣干呕。
风寒在表,应以辛温发散以解表,但本方证属表虚,腠理不固,故以解肌发表,调和营卫,即祛邪调正兼顾为治。
方中桂枝为君,助卫阳,通经络,解肌发表而祛在表之风邪。
芍药为臣,益阴敛营,敛固外泄之营阴。
桂芍等量合用,一治卫强,一治营弱,散中有收,汗中寓补,使表邪得解,营卫调和。
生姜辛温,既助桂枝辛散表邪,又兼和胃止呕;大枣甘平,意在益气补中,且可滋脾生津。
姜枣相配,是为补脾和胃、调和营卫的常用组合,共为佐药。
炙甘草调和药性,合桂枝辛甘化阳以实卫,合芍药酸甘化阴以和营,功兼佐使之用。
综观本方,药虽五味,结构严谨,发中有补,散中有收,邪正兼顾,阴阳并调,故而柯琴在《伤寒附翼》中赞桂枝汤“为仲景群方之冠,乃滋阴和阳,调和营卫,解肌发汗之总方也”。
本方证属外感风寒表虚已有汗出,何以又用桂枝汤以发汗?盖本证之自汗,是由风寒外袭,卫阳不固,营阴失守,津液外泄所致。
故外邪不去,营卫不和,则汗不能止。
桂枝汤虽曰“发汗”,实寓解肌发表与调和营卫双重用意,俾外邪去而肌表固密,营卫和则津不外泄。
经方之王:桂枝汤加减治万病
![经方之王:桂枝汤加减治万病](https://img.taocdn.com/s3/m/a4526af4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8e.png)
经方之王:桂枝汤加减治万病桂枝汤药方: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甘草(灸)二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
右五味,嗲咀,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
服已须臾,饮热稀粥一升余,以助热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离,病必不除。
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复服,依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
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剂尽,病证尤在者,复作服,若汗不出,仍服至二、三剂。
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
(l)感冒、流感: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及上呼吸道感染,若为营卫不调者,运用桂枝汤加减治疗,临床往往取得显著疗效。
叶氏报道,以桂枝汤加黄芪10g、姜半夏10g治疗流感95例。
其症状:发热占60%,寒冷占52%,流涕占63%,头痛占52%,伴咳嗽,鼻塞,食欲减退,舌质淡红,苔白或黄白,脉浮数。
经服上方煎剂,平均3天康复,疗效达100%。
上海嘉定县人民医院报道,用桂枝汤加黄芪治疗190例感冒病人,不管营卫和与不和,有无桂枝汤证候,均以本方收效。
其收效的理由被认为是“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以扶正撤邪的结果。
(2)低热症:低热症于临床较为常见,尤其是长期低热者,有时治疗颇为棘手。
林氏报道,对68例低热症者的辨证分型为8种,其中属营卫不和型者5例,证见乍寒乍热或恶风,汗出,乏力,脉细小(关键信息!)等,治以调和营卫,用桂枝汤。
结果4例治愈,1例好转。
并举1例,低热4个月,午后发热(37. 4~38.1℃),暮夜恶寒,出汗,头昏乏力,苔薄白,脉细濡(注意!)。
以本方加煅牡蛎,服药20剂,体温正常,诸证消失。
王氏报道以本方加玉竹、牡蛎,治疗1例低热(37. 4~37.9℃)2个月者,无其他特殊不适,舌脉如常,连服6剂,低热即退。
作者认为低热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尤其是交感神经病理兴奋性有关。
(3)自汗症:桂枝汤能治疗卫气失和,营卫不调而无外感风寒表证的常自汗出或多汗或时有发热汗出者。
汤剂入门:桂枝汤方解
![汤剂入门:桂枝汤方解](https://img.taocdn.com/s3/m/b49947f7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10a537c.png)
桂枝汤方解【方组】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上五味,㕮咀三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法滓,适寒温,服一升。
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
温覆令一时许,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离,病必不除。
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尽剂。
若不汗,更服依前法。
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
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
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
若不汗出,乃服至二三剂。
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
【临证参考用量】桂枝9克,芍药9克,甘草6克,生姜9克,大枣12枚上5味,破碎,以水1400毫升,微火煮取600毫升,去滓,适寒温,分3次服,每,次服200毫升。
注:1.煎法:“㕮”,用牙咬碎;“咀”,口尝滋味。
“哎咀”指将药破碎,以便煎出有效成份。
煎时当用微火。
2.服法:服药后啜粥法:服已第1服200毫升须臾,啜热粥1碗,大口喝之,以益中气而为作汗之资助。
因为啜粥后,可助胃气益津液,不但易为酿汗,更使已入之,邪,不能少留,将来之邪,不得多入,因此用之发汗不致亡阳,用之止汗,不致于留邪。
服药后温覆微汗法:取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
所谓“微似有汗”,是周身潮润,并不是汗出很多,这样正气不伤而外邪自解。
不可令汗出太多,如汗多则病必不可除,医为汗出如水淋漓,则真气疏泄太猛,邪反得以逗留。
如服第1服药而汗出病愈,就应当停药不服,这是中病即止,以免过剂伤正。
如服第1服药不汗,继进第2服药又不汗,后服可缩短给药时间,半日许将3服药服完。
若汗不出,可连服药2~3剂,迫病愈为止。
(全量谓之一剂,三分之一谓之一服》服药期间必须忌口,凡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均禁入口。
现代用法:有的医家主张,一次服毕,嘱病者趁药热服,服后盖被,待遍身津津汗,出,或作小量运动,达微汗为度,但不宜过汗不止。
一般每次药服2天,并嘱注意,如有副作用,当即停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源期刊网
桂枝汤组方精妙调阴阳
作者:金劲松
来源:《大众健康》2017年第07期
有一个小伙子,因工作压力经常熬夜,出现遗精、自汗、乏力等症状,到门诊要看“肾虚”。
笔者辨其脉证后,以桂枝汤为主方,加龙骨、牡蛎等几味中药,几剂后小伙症状明显改善。
随笔者抄方的学生很奇怪:桂枝汤本是治外感疾病的经方,如何对遗精、汗症亦能有如此疗效?若想弄清这个问题,就得从中医对疾病发病的认识谈起。
中医认为,人体脏腑阴阳如水和火的关系一样,相互制约,保持着平衡。
如果阴阳某一方出现偏盛或偏衰,失去平衡,轻者出现亚健康状态,进一步发展会导致疾病。
中医防治疾病的基本原则就是保持和恢复机体阴阳的动态平衡。
前面那位小伙子就是情志、起居的失调,耗气伤精,导致机体平衡一时紊乱。
桂枝汤是一个看似普通而又具有神奇功效的传统方剂,它能调理人体的阴阳平衡。
桂枝汤出自汉代医圣张仲景的《伤寒论》,被后世医家誉为群方之冠。
桂枝汤在《伤寒论》里,似乎只是用于解表,用来治疗具有恶寒、发热、出汗、口不渴、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缓等症状的风寒感冒的药方,其实桂枝汤的作用远不只此。
桂枝汤是《伤寒论》中论述篇幅最多的方,有人说弄清它的原理及加减变化,就等于弄懂半部《伤寒论》,此说并非夸张。
它不仅可用来治疗诸如感冒一类的外感疾病,还可通过调理阴阳治疗诸多内伤杂病,后人称之为调理阴阳之圣方。
君臣佐使配伍精妙
桂枝汤由桂枝、芍药、生姜、大枣、炙甘草五味药物组成,从方剂学的君臣佐使角度看,方中的桂枝药性温属阳,能振奋人体的阳气,温脾阳,充卫阳,在方中为君;芍药偏凉属阴,能补充体内津液,起滋润濡养的作用,和营血,益胃阴,为臣药;生姜外助桂枝卫阳,又可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