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名士风度
魏晋的饮酒风度
魏晋的饮酒风度
魏晋名士有一个共同的特征,潇洒、特立独行、标新立异,人生贵得适意尔。
很多名士都喜欢喝酒,刘伶是中国历史上以酒报得大名的人物,但是饮酒也可以算作是魏晋时期的一种风尚。
《世说新语·任诞》门里,提到了一个周伯仁。
“周伯仁风德雅重,深达危乱,过江积年,恒大饮酒,尝经三日不醒,时人谓之‘三日仆射’。
”意思是说周伯仁风格德行,高尚庄重,深知国家的危机,随晋室衣冠东渡。
过江几年之后经常大量喝酒,曾经一连三天不醒,当时的人就把他叫做“三日仆射”。
仆射是周伯仁的官职,相当于副宰相,位高权重,在位高权重的官职上,竟然喝酒三日,大醉不醒,这也颇有黄老精神,这也颇有魏晋名士范儿。
魏晋风度是什么
魏晋风度是什么
魏晋风度指的是魏晋时期名士们所具有的那种率直任诞、清俊通脱的行为风格。
饮酒、服药、清谈和纵情山水是魏晋时期名士所普遍崇尚的生活方式。
一部《世说新语》可以说是魏晋风度的集中记录。
魏晋是一个动乱的年代,也是一个思想活跃的时代。
新兴门阀士夫阶层社会生存处境极为险恶,同时其人格思想行为又极为自信风流潇洒、不滞于物、不拘礼节。
士人们多特立独行,又颇喜雅集。
正是在这个时代,士大夫们创造了影响后世的文人书法标杆,奉献了令人模范景仰的书圣,竹林七贤,即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王戎,在生活上不拘礼法,常聚于林中喝酒纵歌,清静无为,洒脱倜傥,他们代表的"魏晋风度"得到后来许多知识分子的赞赏。
试述魏晋名士风度及其心态
试述魏晋名士风度及其心态
魏晋时期,名士文化风靡一时,形成了独特的风度与心态。
这些名士们不仅是文学艺术的创作者,更是社会中的精英群体。
他们的风度与心态,体现了魏晋时期社会的精神面貌。
魏晋名士的风度,主要表现在他们的言行举止中。
他们注重礼仪,讲究仪态,有着独特的风度。
他们不仅在文学艺术上表现出色,也注重修养自身,追求精神上的升华。
另外,魏晋名士们还注重人际交往,善于结交朋友,建立人脉关系,为自身的事业发展增添了不少助力。
魏晋名士的心态,主要表现在他们的思想与态度上。
他们追求自由、独立的精神生活,倡导自由奔放的生活方式,反对权威和僵化的传统观念。
他们注重自我实现,追求个性化的生活方式,表现出强烈的主观意识。
此外,他们的心态还表现出对时局的关注和对社会民生的关心。
总体来说,魏晋名士的风度与心态,展示了一个独立、自由、追求自我实现的精神面貌。
他们的思想和活动,为后世提供了许多启示和借鉴,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1 -。
魏晋时期的名士风范
魏晋时期的名士风范
魏晋时期的名士以谨慎、乐施、恕己、孝父母等质朴品格而出名,著有优秀的“四维”素养:忠信、智谋、刚柔、仁义。
拜访他们,不仅是有政治目的,也可以增长思想,增强精湛学问。
这一时期,名士之间以书画、棋牌、文言文形式聚会,以文字为媒介,以凝聚一致的思想、文化为活动目的。
他们主张以拓宽自己视野,提升自己才识。
多次联谊,交心友,建立良好的友谊,少了政治的取舍,畅所欲言,横谈禅睡,参悟他人真诚之心,继续侠义之人文主义的精神。
各家宴会上,有的练习诗词小品文,有的举行文坛练习,有的讨论乐往隐逸之法,有的演说七乐国家之舞等。
席上乐曲终夜,一气呵成,令人难忘。
会客后,愉悦不归者,转折酒令,缅怀着友人旧游,仰歌情歌,共同分享诗词小品文的情趣,结识知音,散发此间遗留的情怀,此地留影,留音犹在。
他们用自己独有的精神追求,改变那时期文化活动的状态,让临邑内宴更贴近真实的生活,更多的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
所谓名士,他们的友晓、礼仪、艺术知识都能引发人们的关注,但他们最了不起的特质在于,他们能用友谊之火,点燃一场精神的轰轰烈烈,令我们今日精神生活中不断期盼沉静又有力量的投入。
魏晋名士名词解释
魏晋名士名词解释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文化高峰期,出现了许多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和政治家。
在这个时期的文化领域中,有一种被称为“魏晋风度”的独特风格,这种风格以自由、豁达、超脱为主要特征,被认为是中国文化中“魏晋名士”的精神体现。
以下是对“魏晋风度”和“魏晋名士”的一些名词解释和拓展。
1. 魏晋风度魏晋风度是指魏晋时期的文化现象,包括人们的思想、行为、艺术、文学等方面。
在这种文化背景下,人们表现出一种自由、豁达、超脱的精神状态,追求内在的自由和真实的自我。
这种风度在中国历史上一直流传至今,被视为中国文化中的精髓之一。
2. 魏晋名士魏晋名士是指那些在魏晋风度的影响下,表现出超凡脱俗、自由豁达精神的人。
他们包括了许多文学家、思想家和政治家,如王羲之、王献之、陶渊明、谢灵运、谢混、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名人等。
这些名士不仅在文化领域有杰出的贡献,而且在政治、军事、哲学等领域也有很高的见解和理论。
3. 魏晋时期的文化魏晋时期的文化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高峰期,出现了许多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和政治家。
在这个时期的文化领域中,有一种被称为“魏晋风度”的独特风格,这种风格以自由、豁达、超脱为主要特征,被认为是中国文化中“魏晋名士”的精神体现。
此外,魏晋时期的文化还涉及到书法、绘画、诗歌、音乐等领域,出现了许多独特的艺术形式和风格。
4. 魏晋时期的社会背景魏晋时期的社会背景是复杂的,既有战乱和政治动荡,也有经济繁荣和文化发展。
在这个背景下,人们表现出一种自由、豁达、超脱的精神状态,追求内在的自由和真实的自我。
这种精神特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后来中国文化的发展。
5. 魏晋风度和魏晋名士的影响魏晋风度和魏晋名士的精神特质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魏晋风度和魏晋名士的自由豁达、超脱尘世的精神特质,被视为中国文化中的精髓之一,一直流传至今。
此外,魏晋风度和魏晋名士的文化成就、艺术作品也对中国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魏晋名士风度的分期
魏晋名士风度的分期1.正始时期。
以王弼(226-249)、何晏(190-249)为代表。
“魏正始中,何晏、王弼等祖述老庄,立论以为天地万物皆以无为为本……”。
魏晋风度代表人物竹林七贤嵇康“贵无”思想,认为老不及圣,圣人未必无情,体用如一,本末不二。
调和儒道即明教与自然。
2.竹林时期以嵇康(223-262)和阮籍(210-263)、向秀(227-280)为代表。
(嵇康、阮籍、山涛、王戎、向秀、刘伶、阮咸)“越名教而任自然”,认为名教与自然未必相和,故崇无崇无,反对名教。
“默然从道,怀忠抱义,而不觉其所以然。
”——嵇康《声无哀乐论》“聊以娱无为之心,而逍遥于一世。
”——阮籍《达庄论》“以无为用,不以人物为事”——阮籍《大人先生传》3.元康时期以裴頠(263-300)、郭象(约252~312)为代表“贱有则必外形,外形则必遗制,遗制则必忽防,忽防则必忘礼。
礼制弗存,则无以为政也。
”——裴《崇有》郭象的“内圣外王之道”,明教与自然不分,或说,本无所谓的明教与自然之分,天地魏晋风度代表人物东晋简文帝司马昱万物乃至人事,不过一“自然”耳。
自然即是性、命,故应“无待”、“适性”。
“命也者,言物皆自然无为之者也。
”——王《大宗师注》“天性所受,各有本分,不可逃,亦不可加。
”——王《养生主注》“凡所谓天,皆明不为而自然。
言自然则自然矣,人安能故有此自然哉?自然者,故曰性。
”——王《山木注》“圣人虽在庙堂之上,其心无异于山林之中”、“终日挥形而神奇无变”——王《大宗师注》圣人可以“戴黄屋,配玉玺”、“历山川,同民事”而无改其为圣人者。
“夫大小虽殊,而放于自得之场,则物任其性,事称其能,各当其分,逍遥一也。
”——王《逍遥游注》魏晋玄学至郭象以至极致。
4.东晋时期以道安、张湛为代表。
张湛:“群有以至虚为宗,万品以终灭为验。
”——《例子注》1。
从《世说新语》看魏晋名士风度及其心态
从《世说新语》看魏晋名士风度及其心态从《世说新语》看魏晋名士风度及其心态张英基摘要:魏晋时代,是一个充满着战争和饥馑、阴谋和残忍、悲歌慷慨和背信弃义、寻欢作乐和潇洒风流的时代。
由于社会的动乱,礼教的虚伪,不少士人为了逃避现实而信奉老、庄,寄情于山水。
他们蔑视礼法,追求虚静超然的精神境界,于是玄学清谈之风兴起,传统的儒学思想和道德观念受到了强烈的冲击,传统的礼教束缚逐渐转向松弛,先前那种思想独尊的局面被打破了,各种思想活跃了起来。
关键词:《世说新语》魏晋名士风度心态魏晋时代是一个“充满战争和饥馑,阴谋和残忍,悲歌慷慨和背信弃义,寻欢作乐和潇洒风流”的时代(1)。
由于社会的动乱,礼教的虚伪,不少士人为了逃避现实而信奉老、庄,寄情山水。
他们蔑视礼法,追求虚静超然的精神境界,于是玄学清谈之风兴起,传统的儒学思想和道德观念,受到了强烈的冲击,传统的礼教束缚逐渐转向松弛,先前那种思想—尊的局面被打破了,各种思想活跃起来。
嵇康曾云:“老子、庄周,吾之师也。
”“读庄、老,重增其放。
”(2);阮籍则“行已寡欲,以庄周为模则”(3)。
人们鄙弃汉儒的酸腐迂顽之气,说话为文,崇尚通脱之风,不拘于礼仪,什么事都很随便。
玄学清谈之风的盛行,又从根本上冲击了儒家的礼法传统。
重视自我,重视个性,重视才能,重视情感,便成了士人们一种普遍的心理态势和人生价值取向,为确认人的自然本性作出了理论阐释。
士人们大胆地改变了先前时代的那种严肃而谨慎的生活作风,追求精神娱悦,追求个性张扬,追求物欲奢华,大兴尽情地享受享乐之风。
由于当时社会政治时局极其黑暗、险恶,士人们为了全身远祸,或崇尚老、庄,清谈玄理,排调戏谑;或崇尚自然,高洁自恃,隐遁山林;或不拘礼俗,注重人格,追求精神解放;或纵酒行乐,放诞不羁,我行我素;或竞豪斗富,穷奢极欲,物欲熏心。
他们富于才华,浓于情感,沉醉于所谓“名士风度”之中,要把内心世界淋漓尽致地坦露出来。
所谓“名士风度”,大致体现在以下诸方面:其一、讲究雅量,喜怒忧惧,不形于色,追求一种优雅从容的风度。
魏晋名士风度的理解
魏晋名士风度的理解魏晋名士风度的理解魏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具有深刻变革的时代。
这个时代向人们展示了许多思想上的风云,成就了一些知名的文化名士,他们在文化的形态变革中,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现象,被认为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篇文章将从三个方面来探究魏晋名士的风度。
一、雅致的学术风范魏晋名士的风度表现在他们的学术风范。
他们多是文人、学者和政治家,热爱读书,善于写作,尤其对典籍的研究超乎寻常。
同时,他们也十分珍爱精神和审美上的品位,注重礼仪、舞蹈、音乐、诗歌等文艺活动,以及茶道、花道等生活美学的推崇,形成了“文人雅士”的风格。
他们追求的并不仅仅是学问的传承和创新,而是将学问当作一种生活方式,在言行、品位、风度等方面展现优雅风范。
二、延续的朴素生命态度魏晋名士的风度也表现在他们的朴素生命态度中。
在这个时代里,许多名士秉承着“清心寡欲”的原则,反对贪欲、奢侈和浮华的生活。
他们注重自由自在、清静淡泊的生活品质,强调人的生命智慧和生命力量。
大量名士崇尚道家思想,提倡淡泊名利,尊重自然,倡导人们寻求内在的心灵宁静。
他们追求的是朴素、自由和无为而治的生命境界。
三、独特优美的情趣风范魏晋名士的情趣风范也表现得非常独特优美。
他们善于遣词造句,读书偏爱诗词,讲究意境和韵律的音乐美感,同时也热衷于山水画、室内布置、园林规划等艺术领域。
名士们在艺术上表现出来的呈现出了一定的超越性和非凡的审美品味,当时也非常被后人所钦佩。
这种独特的情趣风范,使得魏晋名士成为了中国文化内一种令人向往的审美风格。
总之,魏晋名士在文化大变革的时代背景下发扬光大,展现出了风度独特的个性和风范,当代也因此得以从他们的人格魅力和思想观念之中吸取启迪,在风度缺失、精神枯竭的现代社会中有所借鉴和启发。
魏晋名流魏晋风度PPT课件
魏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 以其清廉自守和文学才华著称,对 当时的政治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竹林七贤
向秀
魏晋时期著名的哲学家和文 学家,以其对儒家经典的独 特诠释和文学创作而闻名。
刘伶
阮咸
王戎
魏晋时期著名的酒徒和文学 家,以其豪放不羁的性格和 独特的文学风格而著称。
魏晋时期著名的音乐家和文 书法、绘画、音乐等 艺术形式表达个性和情感。
生活方式
魏晋名流以放浪形骸、不 拘小节的生活方式著称, 表现出对传统礼教的反叛。
魏晋风度的文化内涵
个性解放
魏晋风度体现了个性解放 的精神,反对束缚和压制, 追求自由和独立。
人文精神
魏晋风度强调人文精神, 关注人的内心世界和情感 表达,推崇个体价值和精 神意义。
个人修养与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个人修养
魏晋名流和风度所体现的个人修养,包括品德、才华、气质等方面,是个人成长和发展的重要基础。
文化传承
魏晋名流和风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信息。传承和发展这一 文化遗产,对于弘扬中华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具有重要意义。
THANK YOU
感谢各位观看
解和诗歌创作而闻名。
魏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 文学家,以其敏锐的政治 眼光和文学才华而著称。
谢安
• 谢安:东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以其卓越的政治才能 和军事指挥能力闻名,对东晋王朝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王羲之
• 王羲之:中国书法史上最伟大的书法家之一,以其独特的“王体”书法风格而著称,对后世书法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
社会史地位
魏晋风度在中国社会史上也具有重要地位,它反映了当时 社会的矛盾和冲突,体现了人们对自由和独立的追求,对 后世社会变革和进步产生了积极影响。
魏晋名士风度的审美特征最新哲学类】
philosophic foundation.
In the second part,the aesthetic characters of personages in Wei&Jin are discussed,
which are divided into two dimensions with internal spirit and outer behavior.Three
absolutely special aesthetic culture phenomenon.The personages are carriers of the
aesthetics of Wei&Jin whose aesthetic characters such as such as verve,being high—hearted,pure--hearted,reclusive,feellingful and fantastic,indicate the emotional
Based on the second part,the spiritual background is to be discussed again,which is also to be looked to the first part.Stood on the dimension of existence referring to the awakening while personages face living cdses,the internal spiritual root over the form
魏晋士人风度 的表述
魏晋士人风度的表述
魏晋士人风度是指魏晋时期士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精神风貌。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表述:
1. 玄学思潮:魏晋时期,玄学思潮盛行,士人们追求道家的无为而治、自然而然的生活方式,强调个性解放和精神自由。
2. 清谈之风:魏晋时期,士人们喜欢聚在一起清谈,讨论哲学、文学、艺术等话题,这种清谈之风成为当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 士族门阀:魏晋时期,士族门阀制度盛行,士人们以家族为单位,追求家族的荣誉和地位,注重家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4. 风流倜傥:魏晋时期,士人们追求自由自在、风流倜傥的生活方式,注重个人形象和仪态,追求高雅的生活品味。
5. 文化繁荣:魏晋时期,文化繁荣,士人们在文学、艺术、哲学等领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如王羲之的书法、陶渊明的诗歌等。
魏晋士人风度是魏晋时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当时士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精神风貌,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魏晋风度故事
魏晋风度故事
魏晋时期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个时期的文化风气被称为“魏晋风度”。
这种风度体现在人们的思想、文化、艺术、生活等各个方面。
下面是一些魏晋风度的故事。
1.陶渊明的隐居生活
陶渊明是魏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隐士,他以诗文表达了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同时也过着隐居的生活。
他在家乡田园中建造了一座小屋,种植了蔬菜和果树,养了鸡鸭猪狗等家禽家畜,过着简单而自由的生活。
他的隐居生活成为后人追求自电自在、回归自然的榜样。
2.王羲之的书法艺术
王羲之是魏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他的书法艺术被誉为“天下第一行”。
他擅长运用笔黑的技巧和意境的表达,将书法艺术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他的书法作品不仅具有艺术价值,还具有文化和历史价值,成为了后人学习和研究的对象。
3.曹操的才华和胆略
曹操是魏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的才华和胆略为后人所称道。
他在政治上善于制定策略和运用手段,成功地掌握了魏
国的政权。
在军事上,他率领军队征战四方,战功卓著。
他的才华和胆略成为了后人学习的榜样。
4.陆机的文学成就
陆机是魏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历史学家,他的文学成就为后人所称道。
他的文学作品涉及诗、赋、文、史等多个领域,其中以《文赋》和《史记》最为著名。
他的文学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和精湛的艺术表现,成为了后人学习和研究的对象。
以上是一些魏晋风度的故事,这些故事体现了魏晋时期人们的思想、文化、艺术、生活等各个方面的特点,成为了后人学习和研究的对象。
魏晋风度
何为魏晋风度魏晋风度,(又称“魏晋风流”“魏晋风骨”)一般理解为当时的名士风度,实际上指的是在中国魏晋时代产生的一种人格精神与生活方式的统一体。
包括哲学思辨、人格境界、文学创作、审美追求等方面。
从时间上来说,指的是三国时的魏(公元220-265年)至两晋年代(公元265-420年),再到刘宋时代以士族名士为主体的生命体验,它以七林七贤中阮籍嵇康和晋宋时期诗人陶渊明为代表人物。
魏晋风度的形成背景谈到魏晋风度,不能不与当时兴起的士族阶层相联系。
士族,或者叫做世族是东汉末年兴起的世家大族,他们垄断做官的权力,有着自己的政治特权与庄园经济,可以与皇权平分秋色,比如东晋时就有“王与马,共天下”之说。
在中国历史上,唯一可以与皇权分庭抗礼的,就是魏晋南北朝年代的士族阶层。
魏晋风度的名士大部分是世家大族的人物,比如王谢家族,他们既是政治与经济上的大族,也是文化的大族,谢氏是诗歌家族,王氏是书法大族。
所以魏晋风度既是名士的精神贵族的产物,也是凭借经济与政治上的特权而形成的。
东汉末年,社会陷入了空前的战乱之中,南北分裂,生灵涂炭,老庄人生无常,企求解脱的学说走进人们的心灵之中。
王瑶先生在《中古文学史论集》中曾指出,感叹人生无常是汉魏以来文学的主旋律。
这种时代情绪又因了当时文化的主体士族的崛起形成为特定的思想体系。
当时,对人生苦难的解脱,对逍遥境界的寻求,成了魏晋以来人生哲学的重大课题。
魏晋风度的表现形式饮酒酒是魏晋风度的典型写照。
曹操诗中就有“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感叹。
最典型的便是“竹林七贤”的好酒狂饮。
所谓“竹林七贤”,是对三国魏末七位人士的称谓,他们分别是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阮咸、王戎。
七人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谓“竹林七贤”。
魏晋名士追求精神的境界,而酒有助于这种境界的创造与形成,艺术境界往往通过酒的刺激来创成,比如王羲之创作《兰亭序》,李白的“斗酒诗百篇”。
当然,有些名士是想通过饮酒来醉生梦死,这是一种颓废,我们当然不能赞同。
魏晋风度、唐诗文化、宋韵
魏晋风度、唐诗文化、宋韵
摘要:
1.魏晋风度
2.唐诗文化
3.宋韵
正文:
一、魏晋风度
魏晋风度,指的是我国历史上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种社会风尚。
在这个时期,文化繁荣,名士辈出,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
魏晋风度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崇尚自然:魏晋名士追求天人合一,崇尚自然,追求自由,不拘泥于世俗礼仪。
2.重视人文:魏晋风度强调人的主体地位,重视个性,崇尚才子佳人。
3.谈玄论道:魏晋名士热衷于谈论玄学,以清谈为尚,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解脱。
二、唐诗文化
唐诗文化,是指唐朝时期诗歌创作与传播的一种文化现象。
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众多脍炙人口的诗篇流传至今,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
唐诗文化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繁荣的诗歌创作:唐朝诗人辈出,诗歌作品丰富多样,有山水田园、咏史抒怀、边塞戍楼等各类题材。
2.独特的审美情趣:唐诗以婉约、豪放为特点,形成了独特的审美风格。
3.广泛的传播与影响:唐诗文化影响深远,不仅在国内广泛传播,还对日本、朝鲜等邻国产生重要影响。
三、宋韵
宋韵,指的是宋代文化的一种韵味。
宋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经济、文化高度发达的时期,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
宋韵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崇尚文治:宋代重视文化教育,崇尚文治,提倡“厚文薄武”。
2.独特的艺术风格:宋代文化有着独特的艺术风格,如宋词、宋画等,都以其高雅、清新的韵味闻名于世。
3.世俗化的社会风尚:宋代社会风尚世俗化,市民阶层壮大,世俗文化繁荣,如宋杂剧、宋话本等。
魏晋风度释义
魏晋风度指的是魏晋时期名士们所表现出来的风度,实际上指的是在中国魏晋时代士族意识形态的一种外在的人格化的体现,也是当时的一种主流价值观的体现。
这一时期的名士们以自己独具个性的生活方式和人格精神去追求一种自由,没有任何羁绊的人生状态,这一风度作为中国文化历史上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以其特殊的文化魅力,受到后代知识分子的无限崇敬与追随。
《世说新语》作为一部记录魏晋风度的故事集,是魏晋时代风度的最好画像,更是研究魏晋风度不可或缺的文化典籍。
国内对于魏晋风度的研究有关的专著有傅刚的《魏晋风度》(上海古籍出版社)、宁稼雨《魏晋风度》(东方出版社)、马良怀《魏晋风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等。
相关的论文有袁济喜的《魏晋风度与现代人生》、宗白华《论〈世说新语〉和晋人的美》(《美学散步》)、余英时的《名教思想与魏晋士风的演变》(《士与中国文化》)等。
有关魏晋风度的研究还是比较多的,但由于其本身的独特性,后人对魏晋风度的评价也是褒贬不一,有人追随效仿,自然也有人排斥贬低。
然而在越来越重物质生活的时代,人们精神生活开始缺失,心灵的空虚带来的不仅仅是彷徨与颓废,更多的会影响人的生命质量。
而魏晋名士追求自我与自由的精神是值得现代人来借鉴与学习的。
因此本文在前人对魏晋风度的研究基础上,以《世说新语》为依托对魏晋风度进行总结与整理,包括其表现及主要产生原因,并揭示它的深远影响及对现代社会的重要意义。
希望能借本文来了解、欣赏、感悟与领会这晋人的美,在精神生活日渐匮乏的工业时代为人们的心灵引来一流清泉,引导人们去追寻真善美的人生生活,提高生命质量。
谈到魏晋,我们脑海中总会浮现出一幅这样的画面:一群放浪形骸的文人雅士,身穿着宽衣长带,将自己纵情于山水间尽情的饮酒作诗,以此来表达他们内心的真实情感,给人以一种极为洒脱的感觉,这种现象被人们命名为“魏晋风度”。
“魏晋风度”一词出自鲁迅1927年9月间在广州学术演讲会的演讲稿《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一文。
美的历程—魏晋风度
阮籍与陶潜
社会背景:频繁的改朝换代,社会上层争夺砍杀,政治斗 争异常残酷。 “忧生之嗟”:由于残酷的政治清洗和身家毁灭,使他们 的人生慨叹夹杂无边的忧惧和深重的哀伤。
阮籍与陶潜
阮籍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隐而不显——欲写又不能写,隐含着巨大的矛盾和痛苦。 深沉美丽地、曲折而强烈地抒发受残酷政治迫害的痛楚哀 伤。
新的世界观人生观和反映在文艺美学上的统一 思潮的基本特征是:人的觉醒
内在标准和外在要求:内在标准(个人内心对自己的道德标准、行为要求)、 外在要求(社会和他人对个人的道德标准、行为要求)
审美表现:以形写神、气韵生动、言不尽意
人的主题
新的世界观人生观和反映在文艺美学上的统一 思潮的基本特征是:人的觉醒
魏晋 风度
2016.10.14 高璇
过渡页
(设计好之后可以删掉这个文本框哦)
魏晋风度
魏晋风度指魏晋时期名士 们所具有的那种率直任诞、 清俊通脱的行为风格。饮 酒、服药、清谈和纵情山 水是魏晋时期名士所普遍 崇尚的生活方式。新兴门 阀士夫阶层社会生存处境 极为险恶,同时其人格思 想行为又极为自信风流潇 洒、不滞于物、不拘礼节。
过渡页
(设计好之后可以删掉这个文本框哦)
魏晋风度
士人们多独立特行,又颇喜 雅集。正是在这个时代,士 夫们创造了影响后世的文人 书法标杆,奉献了令人模范 景仰的书圣以及“竹林七 贤”,即阮籍、嵇康、山涛、 刘伶、阮咸、向秀、王戎, 在生活上不拘礼法,常聚于 林中喝酒纵歌,清静无为, 洒脱倜傥,他们代表的“魏 晋风度”得到后来许多知识 分子的赞赏。
阮籍与陶潜
陶潜:超脱尘世和阮籍的沉湎酒中是一样的,只是表现在外的现象。 与阮籍一样是政治斗争的回避者。 他接触过上层社会和政治,但是他自觉地退了出来。(不同于儒家的 入世态度,选择了“处江湖之远”)他没有封建社会士大夫对整个人 生社会的空漠之感,相反,他对人生、生活、社会仍然有很高的兴致, 关注生死问题和人生无常。 一个真正热爱生活、观察生活,关注自然、社会、人生的诗人。
魏晋风度
魏晋风度一、清谈之风清谈即谈玄,魏晋士人重才性,亦不乏才华横溢之辈。
魏晋风度的表现形式之一,便是驰骋思辩的清谈之风。
(一)互相辩难。
魏晋玄学活动的基本形式便是玄谈。
名士们相聚而谈,剖玄析理,开辟了一个思辨的时代。
(二)追求优雅的风致。
清谈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代表了高贵的身份和高雅的情趣,所以,仅有敏捷的才思是不够的;谈家的言谈举止还常常带有艺术化的装饰,呈现一种优雅的美感。
二、品题之风品题,这里所指的是对人物品性、才能、容止、风度等的评论。
(一)“清”的审美精神。
魏晋风度的美学特征,从总体倾向来看,可用一个“清”字去概括。
刘熙在《释名》中说:“清,青也。
去浊远秽,色如青也。
”(二)关注仪容之美。
审美的标准取代功利实用的标准,必然又导致人物品藻活动中对仪容之美的特别关注。
先秦两汉时期,儒家对仪容的讲究,只局限在正统伦理道德和政治礼法所允许的范围内,并作为附属物来予以承认。
汉末魏初则注重“英雄”与“才能”的人物品藻标准,但这时对容貌的讲究仍主要是为了实用。
人物品藻自正始玄学兴起以后,则异于前代,如: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少时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者莫不连手共萦之。
左太冲绝丑,亦复效岳游遨,于是群妪齐共乱唾之,委顿而返。
(三)注重人物的内在神韵。
受魏晋玄学“得意忘象”和佛学“略形取神”审美标准的影响,这一时期的人物品评活动开始重视人的内在神韵。
这一点于东晋士人中表现得尤为自觉:何晏七岁,明慧若神。
、(四)形象化的特点。
自然之美与人物之美的诗意契合,深刻体现了魏晋风度。
无论是品鉴人物内在的品格才情之美,还是外在的仪容风度之美,多是通过比喻,用形象化的手法加以表现的,使人物的人格之美与自然的物象之美互相契合,达到了人格美与自然美的统一三、任诞之风魏晋士人崇尚老庄,“越名教而任自然”,他们把任诞放达的生活作风推向了极致。
(一)率真任性。
魏晋名士追求一种自然适意,无拘无束的生活意趣,一切唯求其真,任其性,适其情,尽其兴而已。
魏晋风度
口哨传情
阮籍嗜烈酒、善弹琴,喝酒弹琴往往复长啸,即吹口哨。 据《世说新语. 栖逸》记载:阮籍吹的口哨可以传几百步远。 一次,阮籍去拜访苏门山中的一位真人,他对着真人谈天说地,激 扬文字,可真人却似听而不闻,一声不响,连眼珠子都不动一下。 阮籍无奈,就干脆对着真人吹起了口哨,这下真人开了尊口: “请再来一次。”阮籍再次长啸,然后就下山了。 到了半山腰,山谷中忽然回荡起优美的啸声,阮籍抬头望去, 原来是真人在长啸不矣,幽妙和谐。受到真人啸声的感染,阮籍写 出了著名的《大人先生传》。 继阮籍后,吹口哨便在士族青年中流行起来。
成书时间之所以 较短, 《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 《晋书》 由于有政府作后盾,人力、物力、财 力 和图书档案资料都有保证,这些条 件,是私人修 史无法比拟的。二是有 多种晋史著述可供参考。 由于有蓝本 作为依据,成书自然较为容易。 《晋书》在取材方面,不十分注 意史料的甄 别取舍,喜欢采用小说笔 记里的奇闻轶事,《搜 神录》、《幽明 录》中一些荒诞不经之谈也加以 收 录,有损于它的史料价值。另外,书 中有记事 前后矛盾和疏漏遗脱的地 方。《晋书》的执笔人, 大多数擅长 诗词文赋,撰史过程中,有片面追求 词藻华丽的倾向。因此,后人批评它 “竞为绮艳, 不求笃实”。这也是《晋 书》的缺点之一。
《晋书》 晋书》
阮籍不拘礼法
肫 怿 赍 垆 至:极,非常 (母亲)即将葬 直: 径直地走过去 及:到了 由是:由于这个原因 或:有人 察: 知道,理解 尽哀而还:发泄尽自己心中的悲 性:生性 围棋:下围棋 临:将要播 能: 善于,喜欢 怿:高兴 归宁:出嫁的妇女回娘家 自嫌:即嫌自,避嫌 径: 直 哀才回来
作者刘义庆(公元403--444 403--444年 作者刘义庆(公元403--444年), 南北朝刘宋王朝宗室, 南北朝刘宋王朝宗室,彭城 今江苏苏州) 袭封临川王, (今江苏苏州)人,袭封临川王, 曾任南兖川刺史、 曾任南兖川刺史、加开府仪同三 他秉性简素,爱好文史, 司。他秉性简素,爱好文史,喜 欢招聚文学之士,除《世说新语》 欢招聚文学之士, 世说新语》 还编有《函明录》 外,还编有《函明录》等,但已 散佚。 散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文法学院本科学年论文论文题目:魏晋名士风度----疏放旷达,聪颖捷悟,姿容俊朗学生姓名: 学 号:专 业:班 级:指导教师:完成日期: 2012 年4月16日魏晋名士风度----疏放旷达,聪颖捷悟,姿容俊朗内容摘要《世说新语》中的三十六种分类把魏晋时期的文人雅士的风度刻画的淋漓尽致,有详有略,有血有肉,详者多达一百多位人物,略者仅数人耳。
最有名的当属“竹林七贤”,这其中嵇康的气韵、神采最令人神往,令后来者无法企及。
他的玉树临风、临终时的神态令人无法忘怀。
曹操的谲诈,陶侃的母亲湛氏的聪颖捷悟,潘安、何晏的姿容俊朗,可谓绝世无双。
这其中有老庄、周易思想的影响,以及曹魏、司马氏政权的淫威下所造成的影响,看《三国演义》印象很深,因此造就了他们的这些特点。
关键词:疏放旷达聪颖捷悟姿容俊朗2目录一、魏晋名士风度 (1)(一)疏放旷达 (1)(二)聪颖捷悟 (2)(三)姿容俊朗 (3)二、总结 (3)参考文献 (3)3序言魏晋风度在中国历史上是一种特殊的现象,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社会环境夏所形成的,鲁迅有相关文章论及即《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它是一种欣赏的态度,我在看《世说新语》的时候,中午休息,突然脑子里闪出“疏放旷达,聪颖捷悟,姿容俊朗”这三个形容词,顺着这个思路往下思索,于是写成这篇文章。
一、魏晋名士风度(一)疏放旷达“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①45陈仲举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
这种雄豪之举在魏晋名士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如桓温、王导、王敦、谢安。
虽桓温、王敦二人随着权利范围的扩大,篡逆之心萌生,后来举兵谋反,但这二人言行、气度远非其他士人可比。
王羲之等人坐在船上突然风浪很大,其他人惊慌失措,而谢安镇定自若。
过了一会儿,风平浪静。
壹②壹 雅量第六28魏晋时期社会动乱,曹操、司马懿专权,加之宠幸奸佞,动辄杀人,以“竹林七贤”为代表的名士以荒诞的行为、玄远的语言来避祸,并且对伦理、礼法的蔑视,对《周易》、《道德经》、《南华经》的极其熟悉,而且作注。
王弼注《道德经》、郭象注《南华经》、支道林对《庄子》的阐发一会儿数千言,因此就塑造了他们疏放旷达的个性。
“东床”的由来是郗公为女择婿,诸王一时都变得特别矜持,只有王羲之袒腹躺在榻上,泰然自若。
王粲过世了,曹丕等人去吊唁,因为王粲生前喜欢驴叫,他们每人学驴叫了一声。
这种吊唁方式可谓空前绝后,不受礼节的约束。
嵇中散临刑东市,神气不变。
索琴弹之,奏广陵散。
曲终,曰:“袁孝尼尝请学此散,吾靳固不与,广陵散于今绝矣!“太学生三千人上书,请以为师,不许。
文王亦寻悔焉。
嵇康之死与钟会的诬告有莫大的关系他的《生无哀乐论》,他的绝世风采令人绝倒。
而司马昭然加害,实在令人愤慨。
他在临刑前尚且抚琴,不可谓不淡定。
夏侯太初尝倚柱作书,时大雨,霹雳破所倚柱,衣服焦然,神色不变,书亦如故。
宾客左右,皆跌荡不得住。
这则通过对比的手法,突出了夏侯玄的镇定。
梁实秋《雅舍》中房屋破旧不堪,漏雨如注,蚊蚋成群。
而梁实秋以苦为乐,字里行间洋溢着乐观的心情,极其恬淡。
魏明帝于宣武场上断虎爪牙,纵百姓观之。
王戎七岁,亦往看。
虎承间攀栏而吼,其声震地,观者无不辟易颠仆,戎湛然不动,了无恐色。
裴叔则被收,神气无变,举止自若。
求纸笔作书,书成,救者多,乃得免。
后位仪同三司。
王衍嘱咐族人做事,好长时间没有做,看见他在喝酒就问原因,那人大怒,把樏砸在他脸上。
他一句话也没说,洗漱后和王导一块坐车谈笑自若。
裴遐在周馥住的地方。
裴遐和人下棋,周馥喝酒,裴遐正在玩,周馥特别生气,把他拉到地上,他还坐下,举止如常,脸色不变。
以上诸人颇有唾面自干的风度。
在识鉴下第十篇中,张翰被征为齐王东曹属吏,在洛阳见到秋风,因此想到家乡的菰菜羹、鲈鱼脍。
说:“人生贵在使自己顺心,怎么会因为名利羁绊呢?”于是就离任。
在这则中,我们看到的是张翰不以功名利禄为枷锁,注重使自己身心和谐真令人羡慕。
赏誉篇中诸则,②世2、3、4、8、10、15、16、20、32人评价李膺:“谡谡如劲松下风。
”(出处?)⑧裴楷评价夏侯玄:“肃肃如入廊庙中,不修敬而人自敬。
”(出处?)一曰:“如入宗庙,琅琅但见礼乐器。
见锺士季,如观武库,但睹矛戟。
见傅兰硕,江廧靡所不有。
见山巨源,如登山临下,幽然深远。
”再如王戎评价山涛,庾子嵩评价和峤,等等,从评语中让人觉得被评价的人风度翩翩,面如冠玉,而且很有内涵,用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说的话:“翩翩绝世之少年。
”神往那种风度、内涵、气蕴。
再如豪爽篇中第一则,王导年少时,晋武帝与当时贤士在一块谈种植,其他人都知道,只有王导都说的无关,说话的神情也不好,他说知道打鼓吹,武帝让人给了他,他在座位上振袖而起,扬槌奋击,音节谐捷,神气豪上,傍若无人,举坐叹其雄爽。
突发奇想,晋武帝与文6 人谈的是农事,而王导似乎更适合在战场一展神威,擂鼓命将,奋勇冲杀,他后来也正是这样。
伤逝篇中第七则,顾荣平生好琴,过世后,家人把琴放在灵床上,张翰去哭悼,不胜悲恸,于是径直上床,弹琴,把几曲弹完后,,抚琴说:“顾荣对这个还赏识吧?”因而有很悲恸,于是不安慰孝子就走了。
张翰在整个吊唁过程中,他的吊唁方式,与常人、世俗大不相同,而这中间正体现了疏放旷达的情怀,但也流露了真情。
栖逸篇中首则,阮籍去山上见个高人,见面后侃侃而谈,那人没反应,后来对他长啸。
过了许久,说:可再长啸。
阮籍照样做了,到了半山腰,他听到啸声,“口酋然有声,如数部鼓吹,林谷传响。
”回头看,对着人长啸,阮籍拜见高人,沟通方式更是古今一奇,后来阮籍把这次经历写了一篇《大人先生论》。
贤媛篇中有一位奇妇人,那就是陶侃的母亲湛氏。
家里特别穷,范逵到她家投宿,这时下了几天雪,家里缺少生活用品,他于是把头发剪掉,换了几斛米,把房柱砍了,劈成柴,把席铡成喂马的草料。
傍晚,一应俱全,虽然很多人,但什么也不缺,如果现在这样,有谁会如此大费周折,罄其所有,毁屋拆家,招待客人,非有大智慧、大才能,大气度者不能为之。
这可谓不拘小节。
(二)聪颖捷悟在《世说新语》中,聪颖捷悟的人也很多,当然最有名的就是七步之才曹植,面对其兄以性命要挟,咄咄逼人的情形下,出口成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此时,不仅为曹植的超世之才所折服,更为他的处境而提心吊胆。
除此之外,就是“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在这则故事中,不禁要为孔融的才华所绝倒,包括与宾客的交谈,反驳,也为他小小年纪应变能力如此之强而惊讶。
当然更有谢道韫敏捷的才思。
谢安在下雪天与儿女们讲论文义,后来雪下达了,他高兴地作了一句诗:“白雪纷纷何所似?”谢朗说:“撒盐空中差可拟。
”当然,谢道韫随即出口:“未若柳絮因风起。
”她的比喻比较有诗意,朦朦胧胧。
不像谢朗的过于实,把雪比作实物。
后来《红楼梦》中薛宝钗、林黛玉的判词就是:“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所谓“咏絮才”即指此。
“倚马千言”、“倚马可待”指的是袁宏的事,他在桓温北征时,写檄文,手不辍笔,俄得七纸,殊可观。
这也让人惊叹!还有假谲篇第二则,讲的是望梅止渴的故事,他在短时间内想出那样的招数,的确令人佩服。
当然陈琳在写檄文辱骂曹操祖宗三代,骆宾王对武则天口诛笔伐。
前者治愈了曹操的头风,后者看一句赞叹一句,到最后,指出是宰相之过,没有发现人才,举荐人才,其才华可见一斑。
王勃小小年纪,兴酣落笔,遂成千古名篇《滕王阁序》,其才可想而知。
(三)姿容俊朗姿容俊朗,主要集中在容止篇中,例如何晏美姿仪,面至白,魏明帝疑其傅粉。
正夏日,与热汤饼。
既噉,大汗出,以朱衣自拭,色转皎然。
毛曾与夏侯“蒹葭倚玉树。
”朗朗如日月之入怀,李丰颓唐如玉山之将崩。
嵇康“萧萧肃肃,爽朗清举。
”“肃肃如松下风,高而徐引。
”山涛曰:“嵇叔夜之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
”潘安美男子的代名词,于是“掷果盈车。
”有个成语:“才比子建,貌若潘安。
”那时候以为潘安是最美的,后来读了《世说新语》,觉得嵇康无论从人品、风度、学识都远胜于潘安。
“王夷甫容貌整丽,妙于谈玄,恒捉玉柄麈尾与,手都无分别。
”虽然王衍拿着麈尾是一种时尚,而与手无别,其手可想而之。
“偷香窃玉”中“偷香”说的是韩寿的事。
历史上的美男子还有宋玉、兰陵王,三国时诸葛亮,周瑜、陆逊等在《三国演义》中都有妙笔。
二总结魏晋人士的风度,无论从谈吐、为人处世都让人神往,这不仅由于“竹林七贤”的隐逸情怀,还有“玄学”风气的盛行。
足以显示他们疏放旷达、聪颖捷悟、姿容俊朗的风度。
参考文献刘义庆著刘孝标注余嘉锡笺疏(世说新语笺疏)[C].北京:中华书局。
2011.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