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十九章一次函数函数变量与函数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1.1 变量与函数
第1课时常量与变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借助简单实例,学生初步感知用常量与变量来刻画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能指出具体问题中的常量、变量.初步理解存在一类变量可以用函数方式来刻画,能举出涉及两个变量的实例,并指出由哪一个变量确定另一个变量,这两个变量是否具有函数关系。初步理解对应的思想,体会函数概念的核心是两个变量之间的特殊对应关系,能判断两个变量间是否具有函数关系。
过程与方法:借助简单实例,引领学生参与变量的发现和函数概念的形成过程,体会从生活实例抽象出数学知识的方法,感知现实世界中变量之间联系的复杂性,数学研究从最简单的情形入手,化繁为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学生熟悉、感兴趣的实例引入课题,引领学生参与变量的发现和函数概念的形成过程,体验“发现、创造”数学知识的乐趣。学生初步感知实际生活蕴藏着丰富的数学知识,感知数学是有用、有趣的学科。
重点:借助简单实例,从两个变量间的特殊对应关系抽象出函数的概念
难点:怎样理解“唯一对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我们生活在一个运动的世界中,周围的事物都是运动的。例如,地球在宇宙中的运动这一问题,此时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这是生活中的常识,学生都很容易理解。再例如,气温随着高度的升高而降低,年龄随着时间的增长而增长。这几个问题中都涉及两个量的关系,地球的位置与时间,温度与高度,年龄与时间。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气温问题:下图是北京春季某一天的气温T
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看图回答:
(1)这天的8时的气温是℃,14时的气温是℃,最高
气温是℃,最低气温是℃;
(2)这一天中,在4时~12时,气温(),在16时~
24时,气温()。
A.持续升高
B.持续降低
C.持续不变
思考:
(1)气温随的变化而变化,即T随的变化而变化;
(2)当时间t取定一个确定的值时,对应的温度T的取值是否唯一确定?
2、当正方形的边长x分别取1、2、
3、
4、
5、
6、7,……时,正方形的面积S分别是多少?
3、某城市居民用的天然气,1m3收费2.88元,使用xm3天然气应缴纳费用y=2.88x ,当x=10时,缴纳的费用为多少?
思考:上述三个问题,分别涉及哪些量的关系?哪些量是变化的?哪些量是不变的?哪个量的变化导致另一个量的变化而变化?在一个问题中,当一个量取了确定的值之后,另一个量对应的能取几个值?
在上面的三个问题中,其中一个量的变化引起另一个量的变化(按照某种规律变化),变化的量叫作变量;有些量的值始终不变(如正方形的面积……).并且当其中一个变量取定一个值时,另一个变量就随之确定,且它的对应值只有一个。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板书:
时间----气温
正方形边长----正方形面积
天然气费用--------天然气体积
学生们会得出:
,x y
y x
x y
⎧
⎪
⎨
⎪
⎩
都有两个变量
都是变量随着的变化而变化
当取一个确定值的时候,只有一个值与之对应
师生对上述三个问题进行分析,找出它们的共性,归纳出函数的概念。
在某一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和y,如果对于x的每一个值,y总有唯一的值与它对应,我们就说x是自变量,y是x的函数。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例1已知圆柱的高是4 cm,底面半径长是r cm,当圆柱的底面半径长r由小变大时,圆柱的体积V cm3是r的函数。
(1)用含r的代数式表示圆柱的体积V,指出自变量r的取值范围;
(2)当r=5,10时,V是多少(结果保留π)?
(3)r的变化会引起圆柱中哪些量发生变化?这些变量是半径长r的函数吗?
(4)试求体积V随r变化的关系式,并指出其中的常量、变量与自变量。
课堂练习
1.请同学们找出这些函数的常量、变量、自变量和函数:
(1)y =3000-300x;
(2) y=x;
πg;
(3) S=2r
解:(1)常量是3000,-300;变量是x,y;自变量是x;y是x的函数。
(2)常量是1;变量是x,y;自变量是x;y是x的函数。
(3)常量是π;变量是r,s;自变量是r;s是r的函数。
2.根据所给的条件,写出y与x的函数关系式:
①y比x的1/3 少2。②y是x的倒数的4倍。
③矩形的周长是18 cm ,它的长是y cm,宽是x cm。
④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度数y与底角x的关系。
四、全课小结
1.这一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你可以编一道题考一考同学,也可以向同学请教。
2.函数是一种“数”吗?
五、布置作业:
课后反思:
第2课时函数的表示方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了解函数的三种表示法:(1)公式法(2)列表法(3)图象法;2、进一步理解函数值的概念;3、会在简单情况下,根据函数的表示式求函数的值。
过程与方法:1. 经历回顾思考,训练提高归纳总结能力。 2. 利用数形结合思想,根据具体情况选用适当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极参与活动,提高学习兴趣。
重点:认清函数的不同表示方法,知道各自的优缺点,能按具体情况选用适当的方法。
难点:函数表示方法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问题1 小明的哥哥是一名大学生,他利用暑假去一家公司打工,报酬按16元/时计算.设小明的哥哥这个月工作的时间为t时,应得的报酬为m元,填写下表后回答下列问题:
(1)在上述问题中,哪些是常量?哪些是变量?(常量16,变量t、m)
(2)能用t的代数式来表示m的值吗?(能,m=16t)
教师指出:在这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t,m,对t的每一个确定的值,m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它对应.
问题 2 跳远运动员按一定的起跳姿势,其跳远的距离s(米)与助跑的速度v(米/秒)有关.根据经验,跳远的距离2
s=(0 085 .0v (1)在上述问题中,哪些是常量?哪些是变量?(常量0.085,变量v、s) (2)计算当v分别为7.5,8,8.5时,相应的跳远距离s是多少(结果保留3个有效数字)? (3)给定一个v的值,你能求出相应的s的值吗? 教师指出:在这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v,s,对v的每一个确定的值,s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它对应. 二、探究新知: 函数的表示法:①公式法:在问题1、2中,m=16t和2 s=这两个函数用等式来表示, 085 .0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