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环境管理制度的对比研究

合集下载

关于垃圾分类的中日思想政治教育对比研究

关于垃圾分类的中日思想政治教育对比研究

关于垃圾分类的中日思想政治教育对比研究发布时间:2021-08-03T15:38:31.203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4月10期作者:张力[导读] 随着全球性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以及近年来我国绿色发展理念的倡导张力西华大学四川省成都市 610039摘要:随着全球性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以及近年来我国绿色发展理念的倡导,垃圾分类处理越来越成为我们日常生产生活中不可规避的热点话题。

通过对中国和日本垃圾分类处理践行现状和发展历史进行对比,客观分析中国和日本在垃圾分类方面的相同点以及两国在理论知识传授、宣传教育方式手段和实施效果和监管力度方面的差异性,取长补短,充分挖掘有利于培养我国公民自觉践行垃圾分类好习惯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优秀资源,以期为我国今后开展垃圾分类工作提出更加符合中国国情的合理建议。

关键词:垃圾分类;中国;日本;思想政治教育一、对比分析的意义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人民的消费水平逐步提高,垃圾的产量也日益剧增,有关垃圾处理问题的矛盾也越来越突出。

2020年9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上指出:“生活垃圾分类关系人民群众日常生活,对于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提升社会文明程度、创新基层社会治理都有着重要意义。

”俗话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日本是垃圾分类水平最高、资源利用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其对垃圾分类的长效治理经验十分值得我们借鉴。

通过对中国和日本在垃圾分类方面的对比分析,挖掘培养我国公民自觉践行垃圾分类好习惯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优秀资源,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

二、中日垃圾分类处理现状(一)中日城市生活垃圾产生和处理现状根据生态环境部公布的《全国大、中城市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年报》,2009~2019年间,我国的生活垃圾产生量不断增加,垃圾处置量也逐年递增,这说明我国在垃圾处理方面的技术在不断进步,全国上下对于正确垃圾处理的意识也在逐步提升。

但是从统计数据上看,全国生活垃圾处理量低于全国生活垃圾实际产生量,部分生活垃圾是得不到及时处理的,其中2012年产生量和处理量的差距极为明显,城市生活垃圾未处理率达到11.5%。

关于垃圾处理及资源循环利用的中日对比研究的开题报告

关于垃圾处理及资源循环利用的中日对比研究的开题报告

关于垃圾处理及资源循环利用的中日对比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中日两国面临着垃圾处理和资源循环利用的共同挑战。

垃圾处理问题直接关系到城市环境卫生和居民生活质量,而资源循环
利用则是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

因此,对比研究中日两国垃圾处理和资源循环
利用的现状、政策措施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
本研究将重点分析中日两国垃圾处理和资源循环利用的现状、政策措施、技术创新和市场发展,探讨两国制度、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对垃圾处理和资源循环利用的影响,并提出对策和建议。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
1. 中日两国垃圾排放、处理量和处理方式的对比分析;
2. 中日两国垃圾处理政策、法律和管理制度的比较研究;
3. 中日两国垃圾处理技术和创新的比较研究;
4. 中日两国资源循环利用的现状、政策、技术和市场的比较研究;
5. 中日两国垃圾处理和资源循环利用的发展趋势和未来展望。

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献调研、统计分析和比较研究。

三、预期成果和意义
本研究预计能够获得以下成果:
1. 对比分析中日两国垃圾处理和资源循环利用的现状、政策、技术和市场,揭示两国的差异和共同点;
2. 分析中日两国垃圾处理和资源循环利用制度、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因素,为解决相关问题提供思路和方向;
3. 提出有效的对策和建议,促进中日两国垃圾处理和资源循环利用水平的提高和可持续发展。

通过本研究,能够促进中日两国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推动全球环境治理和共同发展的进程。

从垃圾分类处理探究中日两国环保管理制度的差异中日两国垃圾分类处理制度比较——以北京和东京为例

从垃圾分类处理探究中日两国环保管理制度的差异中日两国垃圾分类处理制度比较——以北京和东京为例

指厨房产生的含水率较高的食物l 生 垃圾。 于垃圾: 主要指废纸张、 废塑料 条中提到 : ( 1 ) 餐厨垃圾、 厨余垃圾、 可回收物 、 其它垃圾分别投入相应标识 等可直接回收利用或再生后循环使用的含水率较低的垃圾。 害垃圾 : 的收集容器; ( 2 ) 废旧家具等体积较大的废弃物品, 单独堆放在生活垃圾分 指对 ^ 体健康或者环境造成现实危害或者潜在危害的废弃物。包括废电 ; ( 3 ) 建筑垃圾按照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责任人指 池、 水银温度计 、 过期药品以及打印机屋 盒等。 ( 4 1 大件垃圾 : 指质量超过 5 k g 定的时间、 地 点和要求单独堆放; ( 4 ) 国家和本市有关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的 或体积超过 0 2 m 以及长度超过 l m的大型的、 耐久l 生的固体废弃物, 包括 其他暖定。 危险废物、 医疗废物 、 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应当单独收集, 不得 家电类等。 周余是北京市垃圾的主要成分 , 纸类、 玻璃等废品类废物在居民 混入生活垃圾等有关内容。 我f f 为l 例的说朋是对市民’ 进, 亍 及 分类 区的生活垃圾中比例较高 , 而在企事业单位中占更高比例。根据经济 发展 的 呼指导, 但是相对于庞大且复杂的垃圾数量及构成来说, 北京市有关 佳 体 系。 I 趋势 , 预计北京市城市生活垃圾中灰土、 煤渣、 砖瓦类将减少, 食品类废物 部门还可以制定—套更为完整的垃圾分类标} 将增多, 可回收利用类废品将逐渐成为垃圾中的主要成分 ; 垃圾容重将减 4 研 究建议 小到 0 3~ 0 . 4 t / m , ; 居民耐用消费品淘汰周期缩短, 大件垃圾将增多。 卫生填 4 . 1 制定行之有效的收费体系。合适的收费制度往往能够成为环保的 埋仍是北京市垃圾处理技术发展的重 , 应积极巩固和完善; 随着北京垃 催化剂, 日本将垃圾收费制度深 ^ 运行到居民 日 常生活中, 在一定程度上 圾发 尉基 步提高,焚烧将成为城市生活垃圾可持续处理的必然选择, 有 足 进了垃圾减 量 化。 日 本的垃圾分类 C 费制度是根据不同地域的不同 应 在此基础 匕 稳步发展 。 情况分别制定可行的收费标准。在部分城市 , 有害垃圾和资源垃圾的收运 北京市现有阿苏卫垃圾填埋场、 北神树垃圾填埋场 、 安定垃圾填埋场、 免费, 以有利于环竞酐里 和资源回收。 可焚烧垃圾和不可焚烧垃圾的收运, 高安屯卫生填埋场 、 焦家坡卫生填埋场 、 六里屯垃圾填埋场 、 南宫堆肥厂。 按体积付费。与l 的标准和体系我们都可以借鉴, 并且从中国人的消 总处理能力为 7 1 8 0 f d , 其中填埋 6 7 8 0 f d , 堆肥 4 0 0 t / d 。 费 基来看, 收费体系可以更有效地促进垃圾分类处理的实施。 2 2日 才 — — _ j 车 沛 。 强制 亍的日 才 立 坊 寺 董。 在日 才 立 圾分 4 2关于环保宣传。通过环保宣传和相关立法来帮助和督促民众养成 妨文 的习惯。我们建议以社区为单位 , 向居民分发垃圾分类细化 为可燃垃圾 、 不可燃垃圾、 可回收垃圾、 大件垃圾、 有毒有害垃圾等几类, 其 垃圾 j 中有的实行收费回收, 有的实行免费回收。东京包含 2 3 个特别行政区, 其 手册; 政府以及企事业单位带头进行垃圾分类 , 作为切实推进胡锦涛总书 面积 6 2 1 平方公里, 人 口8 7 8 万。 由于特别行政区白 q 特殊 , 东京和各区政 记在党的第十八次代表大会 七 提出的 “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 努 府在 2 0 0 0 年x 也 l 方自治法边行了修政 。明确了废霸. 物u 女 运 和处置的 力建设美丽中国” - 的一项举措 ; 相关部门应充分利用学校资源从小培养学 责任分工。2 3区联合建设了废弃物中间处置设施 , 同时威- 应 了东京二 十三 生垃圾分类投放的意识,把垃圾分类制度的教育作为德育教育的一部分, 区清扫—部事务组合 ( 以下简称清扫—部)来负责 2 3区的废弃物中间处 以影响和带动家长, 做好垃圾分类投放的环保宣传。 置, 终端填埋处置由东京政府负责 , 填埋场的 日 常运行委托清扫—部负责。 4 3国家及地方由 院所以及民营企业积陂参与与垃趿分类处 垃圾的收集和转运由各区负责, 根据各区产生垃圾的种类以及产量的季节 理相关的科研项 目, 制定相关的鼓励政策 , 鼓励其参与到垃圾分类中, 以此 性变化制定详细的收集计划 , 又 收集 的设置及收集频次进行合理的 为契机发展循环产业, 共同节约资源, 保护环境。 垃圾的回收工作大都由各 调整。日 本对垃圾废物的处理建有完整的法律体系。 这些法律既有各自的 大 回收公司负责, 但在奉行生产责任延伸制的 日 本, 很多 回收公司都由生 垂 以实现产业的循环。 针对 , 又相互关联、 制约。 其中有 : 《 关于废弃物处理及清扫的法律》 ; 1 9 8 6 产企业直揖畏 年颁布的《 空气污染控制法》 , 对焚烧生活垃圾的 设施作出 具体规定 ; 2 0 世 发展, 必定可以制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推动环保产业的发展。 纪9 0 年代 为实现零排收 集中 制定了 撕 型社会基本法》 、 营 参考文献 理和公 共清洁 、 资源有效利用法》 、 电器回 收再利用法》 、 《 食 [ 1 阿 晟, 钱丽燕. 东京 2 3 区生活垃圾处理现状及启示 环境保护与循环经 品回收 再利用法》 、 及术 才 料回 收 : 法 》 、 《 车 辆 牲 利用法》 、 包 采购法》 济, 2 0 1 0 , 1 . 等覆盖面广, 操作l 生强, 责任明确 , 对不同行业的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循环利 除 洁. 关于中国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法律研究『 J l 环境能够科学与管理, 2 0 0 用等做出具体规定的法律及处理办法 , 并相继付诸实施。 3 研 圈何德文, 柴立元, 张传福. 国内大中城市垃圾分类收集实施方案f J l 城市环 经过与东京 2 3 区f 靓 的对比, 以及 E 京市第十三届人民大表大会常 境与城 市生态, 2 0 0 3 . 务委员会公告》 第2 O 号 E 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 中第二十四 条至第 [ 4 J 陈玉婵. 论我 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法律制度的完善l D l 广州: 暨南大 三十条 、 第三十三条 、 第三十四条及第四十三的相关内容( 见附录 2 ) , 关于 学, 2 0 1 f 北京市 蝴 嗽 面做出的努力我 门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 4 ] 贾子利. 北京市生活垃圾分类机处置方式研究[ I ) l 北京 : 北京林业大学, 01 1 . 3 . 1 在北京市的相关规定中政府及相关各部门依然具有重要责任。相 2 关部门在加快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设施建设, 提高处理能力, 并制定建筑 [ 5 1 -  ̄ 超, 王 社科 北京市垃搬的分类回收及处理, 2 0 1 1 .

《日中企业管理的对比研究》范文

《日中企业管理的对比研究》范文

《日中企业管理的对比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中日两国的企业管理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尽管两国文化、经济和社会背景存在显著差异,但两国的企业在管理模式、战略布局、人力资源等方面均有着各自的特色和优势。

本文将对中日企业管理进行对比研究,旨在揭示两者之间的异同,为企业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发展提供借鉴。

二、企业管理模式的对比1. 日本企业管理模式日本企业管理模式以终身雇佣制、年功序列制和团队精神为核心。

在这种模式下,企业与员工之间建立长期稳定的劳动关系,员工忠诚度高,企业注重培养员工的团队精神和敬业精神。

此外,日本企业强调现场管理和流程优化,追求精细化管理,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2. 中国企业管理模式中国企业管理模式则更注重市场导向、灵活应变和快速发展。

企业通常采用项目制或事业部制,鼓励员工创新和创业,快速响应市场变化。

此外,中国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也更加注重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以及激励机制的建立。

三、战略布局的对比1. 日本企业战略布局日本企业通常采用稳健的经营策略,注重市场调研和客户需求分析,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开发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和服务。

此外,日本企业还注重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通过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成本来提高企业竞争力。

2. 中国企业战略布局中国企业则更注重市场规模和增长速度,以快速扩张和市场占有率为目标。

企业通常采用多元化战略和国际化战略,拓展国内外市场,提高企业影响力。

此外,中国企业在互联网和新技术应用方面也具有明显优势。

四、人力资源管理的对比1. 日本人力资源管理日本企业重视员工的培训和职业发展,为员工提供丰富的培训资源和晋升机会。

此外,日本企业还注重员工的福利待遇和工作环境,以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

2. 中国人力资源管理中国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更加注重激励机制的建立和人才的引进。

企业通过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酬福利、晋升机会和职业发展路径来吸引和留住人才。

此外,中国企业还注重员工的绩效管理和激励机制,以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效率。

文化环境对中日企业全球化管理的影响

文化环境对中日企业全球化管理的影响

文化环境对中日企业全球化管理的影响一中日权利距离对比中国和日本都是权力距离较高的国家,中国权力距离指数是80,日本是54。

但是两者之间又有着较大的区别。

首先不妨看一下中日文化差异比较分析。

中国日本等级制较严等级制度森严追求特权与优先权遵守秩序,规范民为重君为轻的思想一切以忠于国家和君主为出发点不够重视效率注重效率忧患意识强懒散,时间观念弱时间观念很强强调整体注重细节结论,由此可知,中国的权力距离主要体现在:上令下行,惟命是从,权力差距指数高;而日本体现在:强调体现等级关系,但同时强调沟通的重要性,权力差距指数较低。

二中日不确定性规避对比中国不确定性规避指数在众多国家中最低,仅30分:日本不确定性规避指数很高,92分:原因分析中国(1)容易接受不確定性,人們更容易接受從一個地方換到另一個地方生活、工作。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的迁移和流动已经成为非常普遍的现象。

随着“北漂,外出打工,跳槽”等现象可见,中国人更容易接受从一个地方换到另一个地方生活、工作。

(2)中国容易接受非同寻常的想法和做法。

他们喜欢冒险,不喜欢循规蹈矩,不喜欢等级分明的社会制度。

在中国大多多数人可以接受风险,但要三思而后行,而且在新中国建立之后,我国现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对于等级制度形成强大冲击,虽然五千年的封建等级制度观念残存于中国社会与中国人的心中的,但如今中国社会提倡平等自由,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对于喜欢不同的想法,比如目前有很多中国学生去外国学习并寻找新的发展计划。

(3)精神压力较小,时间是自由的,,组织中很少强调控制,工作条例和流程规范化和标准化程度较低;在中国,员工工作在大多数时候不会太过强调流程与规范,任务安排不会太过要求详细明确,有些模棱两可也行。

认为拼命工作不是美德,对放假,双休翘首以盼;(4)情感含蓄。

中日技术发展文化环境比较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日技术发展文化环境比较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日技术发展文化环境比较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日两国技术发展历史悠久,人文环境、政治制度、教育理念等因
素不同,其技术发展存在明显差异。

一个环境适宜的国家有助于培养出
高水平的技术人才,同时也决定了技术发展的方向和速度。

本文拟开展
一项比较研究,针对中日两国的技术发展及其文化环境进行对比分析,
探讨其中的异同点,深入了解两国的技术创新历程、成果和不足,以及
其背后的文化环境因素的影响。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1、中日两国技术发展史的对比分析。

分析两国技术发展的过程,比较两国技术发展的转型阶段和重要节点,探究技术发展的动因,揭示两
国技术发展的区别和原因。

2、中日两国文化环境的比较研究。

从宗教信仰、价值观念、教育制度、社会政治形态等多个方面,深入了解两国文化的特点和差异,探究
文化对技术发展的影响。

3、中日两国技术发展差异的探究。

结合两国的文化、历史、教育等因素,分析两国技术发展速度、创新水平、治理能力等方面的差异,探
讨其背后的原因。

4、中日两国技术发展的未来展望。

基于对两国技术发展和文化环境的深入分析,提出未来发展的建议和展望,探讨中日两国在技术发展领
域的合作和互补。

本文拟采用比较分析法、案例分析法、问卷调查法等多种研究方法,通过文献分析和实证研究,系统分析中日两国技术发展及其背后的文化
环境因素,对两国技术发展进行全面对比研究。

中日庭院文化比较与研究

中日庭院文化比较与研究

中日庭院文化比较与研究中日庭院文化是中国和日本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两国在室内空间设计、景观布局和园林建设方面的共同特色。

尤其在东亚文化圈,庭院文化更是具有特殊的地位和意义。

本文将对中日庭院文化进行比较与研究,探讨两国庭院文化的共同点和差异,从中窥见中日文化的交流与影响。

一、中日庭院的共同特点1. 环境布局中日庭院在环境布局上有着相似的特点,都注重自然环境的融合和体现。

中式庭院通常布局简洁,利用山水、假山和池塘来营造自然风景,以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

而日式庭院则更注重枯山水和枯木布置,偏向于抽象的表现,强调简洁、自然和抽象的审美意境。

两者都以自然为基础,通过精心布置来表达对自然之美的追求。

2. 氛围营造中日庭院都注重营造一种静谧的氛围,以达到净化心灵的效果。

中国的庭院常常建造回廊、亭子和长廊,将来客引入到室内空间,形成一种隐秘的空间感。

而日本的庭院则多采用天然石材和竹木构件,强调简洁明快的氛围。

不论是中式的古雅雅致,还是日式的朴素清幽,都体现了东方文化中对于清净、淡泊、清静的追求。

3. 建筑风格中日庭院的建筑风格也有所相似。

中式庭院善于利用木材和砖瓦,建造出如诗如画的园林建筑,注重对传统文化的承袭和传承。

日式庭院则以榻榻米、和式屏风和藏式拱门为主要建筑形式,更注重对空间和材料的细致处理。

无论是中国的古朴雅致还是日本的简约清幽,庭院建筑都充分展现了东方传统文化的内涵。

二、中日庭院的文化差异1. 设计理念中日庭院在设计理念上有明显的差异。

中国的庭院设计追求“山水之间居之,婉如天人”,强调“山水”、“天人”的完美结合,注重对品味更为直观和直接的表达。

而日本的庭院设计则更注重对“抽象美”和“幻想美”的追求,以弥补个体感知的短板,注重对心灵的超验追求。

2. 艺术表现中日庭院的艺术表现方式也有所不同。

中国庭院追求“意境美”,通过对山水、亭台、花木等元素的组合和布置来营造出婉约宁静的意境美。

日本庭院则更倾向于“干枯美”,通过对局部细节的处理和理性的规范来体现出一种超脱于物质的抽象审美。

中日环境管理比较差异及对策

中日环境管理比较差异及对策

摘要:自然资源与环境状况是影响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由于现代化的生产方式对人类环境产生的巨大冲击,世界各国对本国环境的监控和管理都十分重视。

日本环境管理基本思想与制度的形成从20世纪中期,历经一个曲折到最终高效成功的过程。

在短短的时间里,创造了成功防治产业污染的奇迹,这得益于其日趋完善的、极富日本特色的环境管理体系。

本文通过对中日环境政策和环境管理制度的差异论述,启示我们在立法监督机制方面我国地方权力要扩大;我国环境政策实施主体的行政不作为问题急需解决;在环境政策实施中要充分发挥司法机关、社会组织及公众的作用;管理制度的指导应转变为“环境优先”原则;环境管理制度的内容需要细化;大力依靠法律、法规和自治团体在环境管理制度实施中的监督和推动作用,最后根据目前我国的环境管理缺陷做出几点简单的对策措施。

二、中日环境政策比较(一)中日环境政策的社会、经济背景差异日本环境政策是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经济高速增长、重化工业急剧发展引发的严重公害事件频仍、公众诉讼案件不断出现的情况下制定的,中国则没有那么直接的背景,中国的环保事业起步时经济发展还比较落后,社会还比较平稳,政府还没有日本当时那样的压力,所以,中国环境政策制定之初,便没有日本旨在解决尖锐的公害问题那样的现实针对性和作紧迫性,因而也就在政策力度上有所欠缺。

70 年代以后,日本经济、社会步入稳定发展时期。

随着公害问题的有效解决,政府和公众环境意识的提高,国际环保运动浪潮的推动,日本进入全面环境保护阶段。

1971 年日本组建了环境厅作为政府机构开始对环境保护工作进行全面管理。

并于1977 年制定了《环境保护长期规划》,1978 年通过了《濑户内海环境保护特别措施法》等多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环境政策涵盖了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

中国环境保护工作也是在70 年代起步的,但由于经济社会背景的差异,环境法制建设和环境政策制定一直比较滞后,直到1979年才制定了第一部综合的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

关于日本和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对比研究

关于日本和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对比研究

关于日本和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对比研究摘要:笔者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阐述了日本和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不同点,分析了影响日本和中国现代化进程差异的因素,供各位读者参考借鉴。

关键词:日本,中国,现代化进程,对比研究中图分类号:C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Abstract: On the basis of the actual work,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Japanese and Chinese modernization differences, analyz es the impact of Japan and China’s modernization of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factors, for every reader reference.Key Words: Japan, China, modernization, comparative study日本和中国一衣带水,文明传统相近,自古交往频繁,互相影响较大。

笔者在本文中阐述了日本和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不同点,分析了影响日本和中国现代化进程差异的因素,希望对加快中国现代化进程起到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日本和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不同点1、现代化进程模式不同。

总的来说,日本的现代化进程是由上而下的,从最高领导人发起的较为平稳的发展路线,国家政权没有在现代化进程中受到太大的波动。

而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是从下而上的,是领导人不愿意改革而促使了一批接受了新思想新文化的处于下层阶级的群众为了现代化进程而推翻了上层统治,国家政权在现代化进程中几经更迭。

2、现代化发展方向不同,由于国家政权组织性质的不同,也就是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差别,这决定了日本和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所追寻的最根本利益的不同,日本的现代化进程,可以被描述成日本资产阶级的壮大史,或者日本的军事经济发展史,而在这点上中国更为优秀,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更多的是为了追求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以及包括文化、体育在内的综合国力整体发展。

环境污染治理:中国和日本的政策与实践比较

环境污染治理:中国和日本的政策与实践比较

环境污染治理:中国和日本的政策与实践比较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各国都面临着环境污染的问题,而中国和日本也不例外。

本文将从政策和实践两个方面,比较中国和日本在环境治理方面的差异,旨在探究两国环境治理面临的挑战以及实现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一、政策比较1.法律法规在环境法规方面,日本的法律法规比中国更为完善,具体表现在:(1)日本环境保护基本法于1993年正式实行,为日本的环境保护打下了坚实的法律基础。

该法律规定了国家保护环境和预防环境污染的措施和原则,对各级政府和企业进行环保管理提供了法律基础。

(2)日本政府规定了一系列的环境标准,例如大气、水环境、土壤等标准,保护了环境的物理化学特征,并对环境进行有效的管控。

而中国在环境法规方面的短板比较明显,尽管中国已经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等,但是执行效果并不理想,环境污染问题依然突出。

2.环保投入在环保投入方面,日本的投入比中国更加充分,特别是政府纳入环保的预算更多。

2020年,日本政府将投入5.38万亿日元用于环境保护,而中国的环境治理资金占比较低,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不到1.5%。

3.企业责任感在企业层面,日本的企业责任感较强,尤其是跨国企业在环保问题上投入更多,采用先进技术和管理制度,不断优化生产流程,遏制污染问题。

相比之下,中国的企业环保意识还需要进一步增强,特别是一些小型企业在环保方面的执行力较差,无法有效地治理污染。

二、实践比较1.城市空气污染治理日本政府一直重视城市空气污染的治理,实行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例如:推广清洁能源、启动限行措施、限制工业污染等。

日本政府在城市规划上设置了绿带环保地区,着力于建设低碳城市,向着高效、环保方向发展。

相比之下,中国的城市空气污染治理仍然面临诸多挑战。

尽管中国政府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的限排措施、限制企业的生产能力等,但由于各种社会矛盾的影响,治理上的效果仍有待提高。

日本海洋环境保护研究综述

日本海洋环境保护研究综述

日本海洋环境保护研究综述刘学成日本的海洋环境保护制度已经十分完善,国内对日本海洋环境保护的研究也经历了从技术到管理制度,最后上升到法律文化等方面不断深入。

而在日本方面对于日本海洋环境保护的研究也是着重于日本海洋环境污染公害和日本海洋环境教育方面。

一、国内研究中国对日本环境研究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主要着重于日本环境保护政策,环境立法,中日环境政策比较研究。

而针对日本海洋环境的著作则还无独立专著。

只是在日本环境研究中偶尔提到。

(一)研究视角第一,从史学角度。

专著方面如许海东的在《日本近现代环境保护发展史》(中国农业出版社,2013)全面研究了日本近现代环境问题和环境保护发展的问题,其中涉及到了海洋环境保护史的内容。

宋宁而,姜春杰的论文《日本海洋环境社会学的研究状况》(广东海洋大学学报2014)探讨了目前日本国内海洋环境问题社会学的脉络和动向,提出了日本海洋环境社会学与日本海洋立国有着必然的联系。

北京大学历史系包红茂教授的论文《海洋亚洲境史研究的新开拓》(学术研究,2008年第6期)梳理了海洋亚洲研究的学术谱系,提出了海洋亚洲环境史研究的基本框架。

在史学史方面,陈祥的论文《日本环境史学的研究与发展》中梳理了日本环境史学的发展脉络和关注点。

包红茂的《日本的环境史研究》总结了日本环境史学的特点和其关注对象与研究内涵,其中涉及到了日本海洋环境史方面。

第二,从管理学角度。

如任勇的《日本环境管理和污染防治》(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0年)该作通过提出了管理社会,管理经济,管理环境变化,三位一体的环境管理观”通过管理学的角度对日本环境保护历史,日本环境管理制度,环境法律体系,环境社会政策,环境能源政策,进行了考察和梳理。

此外还有国务院环境保护小组主编的《日本的环境管理》(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82年)该著通过对日本各种污染,如大气污染,海洋污染,噪声污染,的防治措施和管理制度进行了研究。

管华诗,王曙光编著的《海洋管理概论》(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3年)该书对海洋环境管理,海洋立法,海洋经济,海洋权益进行了全面论述。

中日两国的近代化进程对比研究

中日两国的近代化进程对比研究

中日两国的近代化进程对比研究中日两国作为亚洲两大国家,历史上有着不少相似之处,包括近代化的进程。

然而,二者的近代化进程又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本文将通过对比研究中日两国的近代化进程,探讨二者的差异及其原因,并从中汲取启示。

一、社会背景的差异19世纪初,中国处于封闭状态,较为落后;而日本在与外国接触的过程中,逐渐获得进步。

特别是1858年《日美修好通商条约》的签订,使日本获得了对外贸易的权利。

随着外来资本和技术的引入,日本的现代化迅速启动。

而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间,中日两国的社会背景却有了截然不同的发展变化。

中国在太平天国和义和团等一系列战乱中,国内经济严重受挫,社会矛盾激烈;而日本则没有遭受太多战事破坏,社会相对稳定,发展轨迹才得以持续发展。

因此,中国的现代化进程相对较慢,日本则胜券在握。

二、政治制度的差异政治制度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19世纪末,中日两国在政治制度上也存在着显著差异。

中国的清王朝一直维持着封建专制的政治制度,贵族阶层占据着实际权力,百姓处于被支配和剥削的地位。

这使得中国面对外来压力时,无法团结一致,导致积弱难振、民族危机迫近。

而日本在明治维新后,开始了大力改革,取得了政治体制上的重大突破。

明治政府不断推出政策,开展了一系列改革,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同时,日本更注重民众生活的改善,采取了借鉴了欧美国家政治制度,通过开放选举、实行平民主政等政策,提高了人民的政治参与程度。

三、文化传统的差异传统文化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因素,也是影响中日两国现代化进程的因素之一。

中国的传统文化自古以来就十分丰富,但在近代时期却被视为挡在现代化之路上的一道“拦路虎”。

中国重视文化传承,对西方科学技术等新事物则几乎毫不关注,这使得近代以来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不断受阻。

相比之下,日本传统文化受到了更大的冲击。

明治维新后,很多原本对传统文化有着极大保护意识的人也开始转向接受和研究西方知识。

同时,日本也成为了一个高速发展的现代化国家,快速吸收西方文化,从而使得日本传统文化的位阶大大降低,成为日本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支撑点。

中日垃圾分类对比研究及启示建议

中日垃圾分类对比研究及启示建议

2020年3月錄色科仗Journal of Green Science and Technology第6期中日垃圾分类对比研究及启示建议钟佩杏,刘娴,陆雯君,王泽达,肖晚秋(广东培正学院,广东广州510830)摘要:指出了2019年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标志上海进入垃圾分类“强制”时代。

而日本的垃圾分类堪称“世界典范”,单是垃圾分类和处理方式就高达518种,有着完善的垃圾分类体系制度、严格的监管体制、有效的奖励机制,在明确的责任分担、宣传教育的到位,能提高资源利用率,促进国内循环经济发展等诸多方面都值得中国借鉴与学习。

通过研究日本的垃圾分类现状,从国家、公民和社会三个角度提出了一些可行性较高的建议,以期为我国垃圾分类顺利实施提供参考。

关键词:日本;垃圾分类;启示中图分类号:X79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20)06-0118-031引言随着《上海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的推行,我国垃圾分 类进人了崭新阶段,进一步推行“三化”模式(减量化、资 源化、无害化)。

根据数据显示,我国垃圾分类投人的金 额逐年递增,在《“十三五”城镇无害化处理生活垃圾的设施规划》中,国家在处理生活垃圾无害化方面投资了2518.4亿元。

虽然我国在垃圾分类上投入巨大,但取 得的成果却一般。

在此背景下,笔者团队仔细分析了我国垃圾分类存在的问题,并借鉴了日本的先进技术和成 功经验,从而得出适用于我国国情的实用性建议。

2中国生活垃圾现状2.1中国大中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逐年上升根据生态环境部公布的《全国大、中城市固体废物 污染环境防治年报》,2013〜2019年间,我国的生活垃圾产生量不断增加,垃圾处置量也逐年递增,说明我国 在垃圾处理方面的技术在不断进步(表1)。

表12013〜2019年我国生活垃圾产生量及垃圾处置量垃圾2013 年2014 年2015 年2016 年2017 年2018 年垃圾产生量.(年/万016148.8116816.11856418850. 520194.421147.3垃圾处置量/(年/万t)15730.6516445.218069.518684.420084.321028.9处置率/%97.4197.897. 399. 199. 599. 4数据来源:《全国大、中城市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年报》;北极星环保网http://mhU /2.2中国垃圾分类现状2.2.1中国垃圾分类政策推进从2015年国务院发表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提出从顶层设计角度提出垃圾分类制度开始,我 国的垃圾分类政策不断加码,垃圾分类包含各个行业,小到生活垃圾,大到工业废物等方面,各个部门都提出 了相应政策支持垃圾分类。

中日两国环境管理制度的比较

中日两国环境管理制度的比较
1、指令控制“三同时”制度 排污收费制度 新五项制度: 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度 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 排污许可证制度 限期治理制度 污染集中控制制度
2、经济奖励制度
就是通过经济刺激的办法来诱导企业增加环境投 资和公共投资,运用经济手段促使人们关心环保事业。 排污收费制度。该制度是运用价值规律和经济利益机 制促进污染防治的一项独特的制度。 污染物排放权益交易制度。该制度是建立在排污许可 证制度基础制度之上的一项制度,实行排污权交易,可 以运用市场机制,充分的调动个排污单位的积极性,从 而有效的控制环境污染。但是这个制度我们国家还在试 点阶段。
3、经济奖励制度
日本的《基本环境计划》中指出,在落实环境政策时 要采用适当的经济措施,以保证社会成员都能以与环境友 好的方式行事。日本政府主要通过协调控制手段特别是其 中的污染物排放标准来实现环境=目标,并从财政上帮助 私营企业达标,这就是经济激励制度。 (1)经济资助 (2)经济负担 (3)对污染造成的健康损害者进行赔偿
社会文化:相对于日本公民来说,我国公民的环境意 识比较薄弱自律精神也比较差。
2、中日环境管理制度的内容差异 (1)、环境管理制度的指导原则和目标不同---日本 的环境管理原则已经由“环境、经济协调发展”转变为 “环境优先”,在环境治理方面可以不惜经济投入,更严 格的制定环境标准。而中国则不同,我国的环境管理制度 任然贯彻“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原则,其目标是解决 环境问题促进经济发展。 (2)、环境管理制度的内容细化程度不同---日本环 境管理制度比我国更全面和细化。 3、中日环境管理制度实施机制的差异 (1)、日本环境管理制度实施过程依靠法律、法规的 作用比我国明显。 (2)、日本地方政府在贯彻环境管理制度方面比我国 认真得力。 (3)、日本环境管理制度实施中的激励措施比我国的 当。 (4)、日本地方自治团体在环境管理制度实施过程中 起到了有利的监督和推动作用,而我国基本每个上没有这 种团体。

中日环境保护政策比较分析

中日环境保护政策比较分析

中日环境保护政策比较分析【摘要】目前我国社会发展亟需转型,合理把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已经成为摆在我国政府面前的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

环境保护政策及其有效执行是影响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文将通过对我国与日本环境保护政策产生背景、政策体系、政策实施机制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总结日本环保政策的有益经验,对我国进一步完善环境保护政策提出合理建议。

【关键词】中日;环境保护;政策比较一、中日环境保护政策产生背景日本的环境保护政策是在20世纪50、60年代经济高速增长、重化工业急剧发展引发公害事件频繁发生、公众诉讼接连不断的情况下制定的;到了70年代公害事件得到有效解决,日本逐步进入全面的环境保护阶段,80年代日本面对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挑战,1994年正式通过《基本环境法》并制定了面向21世纪的一系列新的环境政策,特别是提出了建立循环经济和循环型社会的政策目标,使日本的环境政策向着国际一体化的方向深入发展。

总的看来,日本国内对待环境保护的态度大致可以分为经济发展优先,环境与经济并重时期以及可持续发展优先、确立循环型社会理念三个阶段。

我国的环保事业起步较晚,建国初期,环保问题并未得到足够重视,环保政策的制定也没有像日本那样具有迫切的现实需求。

70年代中国环境保护刚刚起步,1972年6月,中国派团参加联合国在斯德哥尔摩召开的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

以此为契机,1973年召开了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并审议通过了中国第一个具有法规性质的环境保护文件《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若干规定》,环境保护事业开始兴起。

环境政策从片面的强调经济发展向经济发展兼顾社会发展转变,并逐步渗入社会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

经济与环境协调统一发展原则成为环境政策基本原则。

80年代,我国迎来了经济高速发展与环境问题的两难抉择,科学发展观与发展循环经济被相应提出。

然而,21世纪初,我国在发展循环经济建设循环型社会的实践方面仍存在很大差距,在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排污交易方面仍处在探索阶段。

中日首都圈水资源管理对比

中日首都圈水资源管理对比

中日首都圈水资源管理对比作者:信达许新宜俞淞马东春史秋阳来源:《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12年第01期摘要:中日首都圈分别以北京和东京为中心,两者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领域有着诸多相似和差异,其水资源管理等方面也有许多经验可以借鉴。

通过对中日首都圈水资源现状、水资源管理、供排水和地下水管理等对比研究,以及奥运会对水资源管理的影响分析,得出北京在污水处理、地下水综合管理和供水管网漏损控制等领域仍有一定差距,需要进一步强化体制改革和技术改造。

关键词:首都圈;水资源管理;供排水;地下水中图分类号:TV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683(2012)01-0060-Comparative Research on Water Resource Management for Capital Area of China and ——A Case Study of Beijing and Tokyo--Qiu-(1.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a.College of Water Sciences,b.School of Mathematical2.Beijing HydraulicAbstract:As the key of the capital area in China and Japan respectively,Beijing and Tokyo have both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among the political,economic,and cultural areas,and the experience on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for both capital areas can also be compared.On the basis of the comparative research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water resources,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water supply and sewer,and groundwater management for both capital areas,and the effects on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due to the Olympic Games,Beijing shows a certain gap on management and technology,and systematic and technological reforms are necessary to be enhanced.Key words:capital area;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water supply and sewer;groundwater作为一衣带水的邻邦,中日两国邦交正常化以来,在经济文化等领域进行着越来越广泛的交流,而中日首都圈之间的多领域合作也愈加频繁,通过对中日首都圈水资源管理现状的对比,不仅可以为缺水的北京提供新的管理思路,同时也为我国的水资源管理提供借鉴。

中日农村环境管理对比及对中国的启示

中日农村环境管理对比及对中国的启示

·5·中日农村环境管理对比及对中国的启示贾小梅1,董旭辉1*,于 奇1,王亚男2(1.生态环境部环境发展中心,北京 100029;2.生态环境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北京 100012)【摘 要】 日本与我国在历史上同属传统的东亚小农经济国家,在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历程和存在的问题具有共通性。

日本的农村生态环境管理随社会经济发展不断调整适应,政府也数次推动乡村振兴。

对比研究中日两国农村环境管理及其背后的社会经济因素,虽然两国在农村环境管理上有相似性,但也有较大不同,我国不能完全照搬日本的农村环境管理体制机制,必须走一条适应我国国情的特色道路,循序渐进推进农业农村污染防治。

在开展农村环保工作的具体举措上,日本也有较多可借鉴之处:一是以完善的法规政策体系保障农村环境管理;二是以精准的财政补贴支撑农村环境管理;三是以科学的规划和技术标准体系服务农村环境管理;四是以规范的行业和市场服务体系推动农村环境管理;五是以亲民务实的环境宣传教育助力农村环境管理。

【关键词】 中日;农村环境管理;城镇化;乡村振兴【中图分类号】X321-022 【文章编号】1674-6252(2019)02-0005-005【文献标识码】A【DOI】10.16868/ki.1674-6252.2019.02.005资助项目: 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治理技术集成与应用”(2017ZX07401-002)。

作者简介: 贾小梅(1981—),女,工程师,硕士,主要从事农村环境管理研究,E-mail :17280694@ 。

*责任作者: 董旭辉(1964—),男,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博士,主要从事农村环境管理制度研究,E-mail :dongxuhui@ 。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生态环境保护进程总体滞后于经济发展进程,生态环境质量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同时,农村生态环境管理又滞后于整个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进程,成为短板中的短板。

中日垃圾处理比较及启示

中日垃圾处理比较及启示

从 而 引发 了全 球 规 模 的 环 境 破 坏 。 目前 , 垃 圾 时只 是 偶 尔 甚 至 从 未 关 注 该 问 题 。当被 容 易产 生 二 恶英 等 多种 有害 气体 。 因此 有 效 哪 些 垃 圾 属于 可 回收 , 哪 些 属于 不 可 的 分 类 回收成 为 焚烧 处 理 垃 圾 的关 键 。 圾 的 处 理 方 式 主要 包 括 四种 方法 : 填 埋、 焚 问及 “ 烧、 堆 肥 和 再利 用 。 填 埋方 法 简单 , 成 本 低
Q : 3 §
环 境 科 学
Sci en ce a nd Tech n ol o gy I nn ove t i on He r a l d
中 日垃圾 处 理 比 较 及启 示
方静 ’ ( 潍坊科技学 院外国语学院 山东潍坊 2 6 2 7 0 0 ) 摘 要 : 人奏的社会 经济活动不可避 免地 产生多种多 样的垃 圾 , 处理 不当 将对环境 产生不 利影响。 E l 本的垃圾 分类回收和垃圾 处理技 术世界 领 先。 该文尝试对 中日两固目民的环境意识和垃圾处理实践进行对比分析,以期获得垃圾处理 问题 的有益 启示。 关键 词: 垃圾处 理 中图分类号 : X 3 2 3 环境意识 分类回收 焚烧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4 — 0 9 8 X( 2 0 1 3 ) 0 6 ( a ) 一 0 1 4 3 — 0 1
学 习如 何与 自然 和 谐 相 处 。 在 自然 条件 优 越 然 后 再 运 送 到 垃 圾 回 收 站 。这 种 从 源 头 就 立 良 好 的环 境 意 识 , 学会 节 约 资源 , 减 少 垃 非 常 有 利 干 垃 圾 的 圾 的 产 生 。 的地区, 食 物 丰 富 多样 , 人 们 对 大 自然 充 满 开 始 分 类 收 集 的 做 法 , 值 得 指 出 的是 , 我们 应 尽 可能 地 感激之情 - 在 自然 环 境 恶 劣 的 地区 , 暴雨、 再 回收 , 而 且 电 器 等 不 可燃 垃 圾 还 要 有 税 使 用可 降解 的 环保 袋 , 减 少 白色 污 染 。 台风 、 地 震 等 极 端 天 气 使 农 作 物 减 产 甚 至 收 , 所 以一 定程 度上 限 制 了垃 圾 的排 放 量 , 其次, 落 实 垃圾 分 类 回收 政 策 , 鼓 励 垃

中日韩三国青少年环境教育比较研究

中日韩三国青少年环境教育比较研究

中日韩三国青少年环境教育比较研究赵溪【摘要】通过对中日韩三国共同编写的3本书来比较分析3国青少年环境教育的历史、发展现状及环境教育的方式。

比较发现:中日韩三国的青少年环境教育历史都不长,存在互相交流的必要性;环境教育的方法方面,中国教师多为探究式教育法,日、韩教师多采用体验式、参与式教育方式;日、韩由于处在环境意识和保护的更高阶段,可以成为我国环境教育学习的对象。

建议我国在发展环境教育中应成立环境教育学会,由专业人士作为领军人物,团结各方人士,更好地为青少年环境教育服务。

%This paper compares and analyzes the history, current situation and ways of environment education of youth environment education in China, Japan and South Korea based on three books com-piled by these three countries together.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All the three countries do not have a very long history in youth environment education and it‘s necessary to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on this issue. (2) As for the methods of environment education, Chinese teachers prefer to use inquiry teach-ing method, while Japanese and South Korean teachers prefer to adopt the experiential and participatory education modes. (3) Since Japan and South Korea are in the higher stage of environment awareness and protection, they can become good models for China‘s environment education. (4) China should set up en-vironment education community in the development of environment education, with professional person-ages as leaders and unite science and technologyteachers, school teachers, and NGO organization and so on, to provide better service for youth environment education.【期刊名称】《北京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5(000)003【总页数】6页(P57-62)【关键词】环境教育;青少年;中国;日本;韩国【作者】赵溪【作者单位】北京市西城区青少年科学技术馆,北京 10003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4中日韩三国在传统文化以及历史上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对于当代的青少年环境教育来说也是如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日环境管理制度的对比研究与借鉴摘要:日本在推动环境保护的过程中,制定了一系列的环境政策和环境管理制度。

它们利用这些政策和制度卓有成效地推进了环境污染的治理和生态环境的改善。

本文用比较的方法对中国和日本的环境管理制度进行必要的研究,可以为我国在环境管理上学习日本的经验提供借鉴。

关键词:中国日本环境管理启示一、中国的环境管理制度概述中国目前实行的环境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三同时制度、排污收费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环保规划与计划制度、环保目标责任制度、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排污许可证制度、污染集中控制制度、污染限期治理制度等等。

下面择要分类评述。

(一)指令控制制度。

包括以下几种具体制度1.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国务院1998年l1月颁布了《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条例》,进一步规定所有建设项目建设前必须对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价,提出防治方案,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

环境影响报告书由建设单位提出,经项目主管部门审批,报环境主管部门批准。

十几年来,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不断进行完善,已经从过去单一项目的评价转为区域性的综合评价;从过去单纯建设项目评价发展到规划、政策评价。

2.总量控制制度。

它是指根据区域的自然环境特点和自净化能力,依据环境质量标准,把污染排放总量限制在自然环境承受能力范围之内。

我国实行的是容量、目标、行业3种形式的总量控制。

控制对象包括12种污染物,其中大气污染物指标3个、废水污染物指标8个、固体废物指标1个.3.“三同时”制度。

该制度是指建设项目需要配套的环保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只有严格实行“三同时”制度才能保证项目建成后的污染排放符合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标准。

这是我国独创的一项环境管理制度。

4.限期治理制度。

它是指对特定的污染源和污染严重的区域,依法要求污染者在一定期限内完成治理任务,达到治理目标。

这项制度的实施,一般采取下达限期治理通知书的形式,或者采用召开新闻发布会的形式向社会公布政府部门的限期治理决定。

5.排污许可证制度。

该制度在中国已经试行多年,1988年国家环保局颁发的《水污染物排放许可证管理办法》和1989年国务院批准、国家环保局颁发的《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对排污许可证制度做了规定。

规定指出,“企业事业单位向水体排放污染物的,必须向所在地环境保护部门提交排污申报登记表。

环境保护部门收到排污登记表后,经调查核实,对不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的企业事业单位总量指标的,发给排污许可证。

”6.环境保护规划和计划制度。

1989年通过的《环境保护法》规定了国家制定的环保规划必须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拟订环境保护规划,经计划部门综合平衡后,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实施。

7.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度。

该制度是以签订责任书的形式,具体规定各行政区划的首长在任期内的环境目标和任务,并作为政绩考核的内容之一。

8.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

该制度是指用一套定量指标,综合评定各城市在环境管理和城市建设中的成效。

考核指标由国家环保总局制定,共21项。

9.企业“关停并转”制度。

该制度规定,根据污染程度和企业规模决定关停并转对象并以行政命令式强制实行。

(二)经济激励制度。

包括以下几种具体制度经济激励制度通过经济刺激的办法来诱导企业增加环境投资和公共投资,运用经济手段促使人们关心环保事业。

它是比行政和法律制度更具灵活性和有效性的一种制度。

1.排污收费制度。

该制度是运用价值规律和经济利益机制促进污染防治的一项独特的制度。

我国自1982年实施以来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2.污染排放权交易制度。

该制度是建立在排污许可证制度基础制度之上的一项新制度,实行排污权交易,可以运用市场机制,充分调动各排污单位的积极性,从而更有效地控制环境污染。

这项制度在我国目前还处于试点阶段。

二、日本的环境管理制度概述(一)基本环境计划制度。

日本《基本环境法》规定,为了全面、协调地推进环境保护政策,政府必须制定有关环境保护的基本计划。

该法还规定,基本环境计划必须确定综合和长期性的环境保护政策大纲和全面、系统地推进环境保护政策的必要事项。

该法进一步规定,在听取中央环境审议会的意见后,内阁总理大臣必须制定基本环境计划草案提请内阁决定,内阁做出决定后,内阁总理大臣必须立即公布环境基本计划。

1994年12月16日,日本政府公布了第一个基本环境计划。

这一计划规定了日本环境保护的总体长期政策,确定了环境政策的长期目标,期限到21世纪中叶。

(二)指令控制制度,包括以下制度:1.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日本《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定,从事大规模开发项目时,要求经营者必须进行相关的环境影响评价,听取当地公共机关和公民的意见,根据这些结果,取得项目的许可证,然后方可实施。

2.公害防止计划制度。

日本《基本环境法》规定,内阁总理大臣应当向目前环境污染严重并且不全面实施污染控制计划就难以改变污染局面的地域和由于人口和工业密度增加,未来污染可能趋于严重的地域的都道府县知事发布制定污染防治计划的指示,都道府县知事接到指示后必须立即制定污染控制计划,并上报总理大臣批准。

20世纪70年代后,日本的各个工业城市及大城市都普遍制定了公害防治计划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总量控制制度。

这是由日本首创的一种制度。

它包括:(1)水质总量控制。

其中心内容是依据总量控制标准进行控制,以大城市、大工业集中的东京湾、伊势湾和濑户内海等大面积封闭型水域作为控制对象,对那些流入这些水域的河流及其中的COD等污染物进行控制;(2)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

由国家指定总量控制的地域对象,由各地方知事制定总量削减计划,针对特定的企业单位制定出总量控制标准.4.签订公害防止协议制度。

自上世纪60年代起,日本的一些地方自治团体就同企业签订了公害防止协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至今已经成为一种制度。

它与法律、条例并列成为限制公害的第三种手段.5.公害防止管理员制度。

日本法律规定,在污染企业设置具备公害防止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管理员,并规定了管理员的责任以及建立了管理员的国家考试制度.6.公害受害者补偿制度。

日本《关于公害造成健康受害者补偿法》规定,对特定地区发生公害损害居民的健康事件时,经都道府县知事认定后,要支付疗养费和残废赔偿费,安排恢复健康工作等事宜.7.公害纠纷处理制度。

日本国家和地方都设置了法院以外的对公害纠纷进行斡旋、调解、仲裁和裁定的机构,来补充法院的相关职能,因为这种机构具有节约时问、节约费用的优点。

(三)经济激励制度。

日本的《基本环境计划》中指出,在落实环境政策时要采用适当的经济措施,以保证社会成员都能以与环境友好的方式行事。

日本政府主要通过协调控制手段特别是其中的污染物排放标准来实现环境目标,并从财政上帮助私人企业达标。

这就是所谓的经济激励制度。

具体包括:1.经济资助。

为了鼓励污染者削减污染排放,国家要给予必要的经济资助。

2.经济负担。

这种制度旨在通过适当和公平的罚款来促使污染制造者自愿采取措施来削减污染。

3.对污染造成的健康损害者进行赔偿。

这种制度旨在通过环境管理机构而不是民事诉讼的办法来解决公害造成的损害赔偿问题,其所有的赔偿费用都由污染者负担。

此外,还利用政府和污染者共同出资(各占50%)的办法举办一些健康福利项目,来帮助共同解决补偿问题。

三、中日环境管理制度比较中日两国环境管理制度从总的框架上看很相似,但是环境管理制度实施的效果却差异很大。

研究发现引起差异的原因主要有如下三点:一是制度制定和实施的背景;二是制度内容的不同;三是制度实施机制方面的不同。

(一)中日环境管理制度制定和实施的背景的不同中日两国环境管理制度制定和实施与经济、政治、法律、环境和社会文化等综合背景有较大的关系。

1.两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

日本的经济发展快,经济水平高,对于环境问题的解决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

而中国正处于发展中国家,仍以经济建设为第一目标,对于环境的管理具有一定的滞后性。

2.两国的环境制度的基础不同。

虽然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日本公害问题很突出,但其实都是一些典型的突发事件,日本的环境恶化并没有涉及大面积范围。

而由于我国长期对环境问题不重视,再加上在错误的发展观影响下,实行高投入、低产出、高污染的粗放式的生产方式,导致环境恶化越来越严重。

3.两国的政治体制不同。

中国的政治体制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说明一切制度都需要通过人民代表大会的讨论之后才能通过,这就对环境制度的彻底贯彻形成了一定的阻碍。

而日本政治体制决定,执政党外有在野党竞争,内有不同派系角逐,相互制约的压力始终存在,他们必须考虑国情民意,不能有半点懈怠。

这是他们环境制度能比较彻底和顺畅贯彻的基本原因之一。

4.两国的环境立法和司法水平的不同。

日本的环境立法和司法水平远远比我国要高,全面精细的环境立法,为环境制度的制定、实施奠定了完善的法律基础。

长达半个多世纪的环境司法实践,积累了丰富经验,也为环境制度的贯彻实施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

在这方面,我们与日本相比更是差距很大,特别是司法实践方面,我们现在几乎是处于刚刚起步阶段。

5.两国的社会文化及意识形态不同。

相对日本,我国公民的环境意识和依法维权意识都比较薄弱,公民的自主参与性非常低。

这些都是我国环境制度及其实施效果与日本存在较大差距的基本原因。

(二)中日环境管理制度的内容的不同1.两国的环境管理制度的指导原则和目标不同。

我国环境管理制度一直以来都是以贯彻“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为原则,其目标是解决环境问题促进经济发展,实质上是在经济发展的前提下解决环境问题。

然而,日本到20世纪70年代以后,其制定的环境管理制度的指导原则已经由先前的“环境、经济协调发展”转变为“环境优先”,它实现的目标相应地也由促进经济发展转变为环境优化。

为了贯彻环境优先的原则达到环境优化的目标,日本在环境治理方面可以不惜经济投入,更严格地制定环境标准。

2.两国的环境管理制度的内容详细程度不同。

由于日本的环境管理的经验比我国丰富,所以日本环境管理制度比我国更全面和细化。

比如日本对管理制度的执行程序一般都做出具体规定,对污染治理标准确定得更全面、更细致、更严格。

(三)中日环境管理制度实施机制的不同1.两国的环境管理制度的实施的法律化和法规化程度不同。

日本环境管理制度实施过程依靠法律、法规的作用比我国明显。

我国立法数量很多,但由于法律、法规的缺陷以及法治环境的不佳,导致一些法律、法规的实施效果十分不佳。

2.两国的地方政府的作用不同。

日本地方政府先于中央政府主动发挥了作用,而中国的地方政府是在中央政府采取政策措施之后才开始发挥作用的。

3.两国的经济激励制度的实施效果不同。

在多年的激励制度实施过程中,发现日本环境管理制度实施中的激励措施比我国得当。

日本对污染受害者的经济补偿以及其它激励措施使广大民众环境意识和环境维权意识得到很大的提升,从而使环境管理制度实施的主体有较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