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房地产贷款风险管理指引doc

合集下载

商业银行房地产贷款风险管理指引

商业银行房地产贷款风险管理指引

商业银行房地产贷款风险管理指引关键信息项:1、贷款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贷款额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贷款利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还款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贷款期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抵押物评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风险评估指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贷后管理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总则11 本指引旨在规范商业银行在房地产贷款业务中的风险管理,确保贷款业务的稳健运行,降低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

12 商业银行应遵循审慎经营原则,充分评估房地产贷款业务的风险,建立健全风险管理体系。

2、贷款风险分类与评估21 商业银行应根据借款人的信用状况、还款能力、抵押物价值等因素,对房地产贷款进行风险分类。

211 风险分类应至少包括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五类。

212 对不同风险类别的贷款,应采取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

22 贷款评估应综合考虑房地产市场的供求状况、价格走势、政策环境等因素。

221 对房地产项目的评估应包括项目的可行性、资金来源、建设进度等方面。

222 对借款人的评估应重点关注其财务状况、信用记录、还款意愿等。

3、贷款审批与发放31 商业银行应建立严格的贷款审批制度,明确审批权限和流程。

311 审批人员应根据风险评估结果,独立做出审批决策。

32 贷款发放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

321 发放前应确认借款人满足贷款条件,抵押物已办理合法有效的抵押登记手续。

4、抵押物管理41 商业银行应建立完善的抵押物评估和管理制度。

411 定期对抵押物进行价值评估,确保抵押物价值足以覆盖贷款风险。

商业银行房地产贷款风险管理指引

商业银行房地产贷款风险管理指引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商业银行房地产贷款风险管理指引》的通知(银监发[2004]57号2004年8月30日)各银监局,各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现将《商业银行房地产贷款风险管理指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请各银监局将本通知转发至辖内各城市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社县级联社,外资银行。

附件:商业银行房地产贷款风险管理指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提高商业银行房地产贷款的风险管理能力,根据有关银行监管法律法规和银行审慎监管要求,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本指引所称房地产贷款是指与房产或地产的开发、经营、消费活动有关的贷款。

主要包括土地储备贷款、房地产开发贷款、个人住房贷款、商业用房贷款等。

本指引所称土地储备贷款是指向借款人发放的用于土地收购及土地前期开发、整理的贷款。

土地储备贷款的借款人仅限于负责土地一级开发的机构。

房地产开发贷款是指向借款人发放的用于开发、建造向市场销售、出租等用途的房地产项目的贷款。

个人住房贷款是指向借款人发放的用于购买、建造和大修理各类型住房的贷款。

商业用房贷款是指向借款人发放的用于购置、建造和大修理以商业为用途的各类型房产的贷款。

第二章风险控制第三条商业银行应建立房地产贷款的风险政策及其不同类型贷款的操作审核标准,明确不同类型贷款的审批标准、操作程序、风险控制、贷后管理以及中介机构的选择等内容。

商业银行办理房地产业务,要对房地产贷款市场风险、法律风险、操作风险等予以关注,建立相应的风险管理及内控制度。

第四条商业银行应建立相应的监控流程,确保工作人员遵守上述风险政策及不同类型贷款的操作审核标准。

第五条商业银行应根据房地产贷款的专业化分工,按照申请的受理、审核、审批、贷后管理等环节分别制定各自的职业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明确相应的权责和考核标准。

第六条商业银行应对内部职能部门和分支机构房地产贷款进行年度专项稽核,并形成稽核报告。

稽核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一)内部职能部门和分支机构上年度发放贷款的整体情况;(二)稽核中发现的主要问题及处理意见;(三)内部职能部门和分支机构对上次稽核报告中所提建议的整改情况。

浅析我国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存在的风险问题及对策建议

浅析我国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存在的风险问题及对策建议

浅析我国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存在的风险问题及对策建议随着我国房地产市场的不断发展和个人购房需求的增加,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业务成为其主要业务之一。

个人住房贷款业务也伴随着一系列的风险问题。

本文将就我国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存在的风险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1.市场风险我国房地产市场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宏观经济政策、土地供给、人口迁移等,这些因素的变化可能会导致房地产市场出现波动。

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业务存在市场风险,一旦房地产市场出现大幅波动,可能导致贷款违约率上升,从而影响银行的资产质量。

2.信用风险个人住房贷款业务的核心是信用风险。

由于我国信用信息系统不够完善,贷款申请人的信用情况难以全面准确地掌握,商业银行容易受到信用风险的影响,一旦出现贷款违约情况,银行将面临信用风险的挑战。

3.利率风险我国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通常采用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相结合的方式,但利率的波动仍然会对银行的资产和负债产生影响。

一旦市场利率发生大幅变动,银行可能面临资产负债不匹配的问题,从而导致风险加剧。

4.政策风险我国政府房地产调控政策不断调整,一系列政策的变化可能会对个人住房贷款业务产生影响。

商业银行必须及时了解并适应政策变化,否则将面临政策风险。

二、对策建议1.加强风险管理商业银行应加强对个人住房贷款业务的风险管理,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包括加强信用评估、严格贷款审查程序、加强资产负债管理等,以降低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和利率风险。

2.加强信用信息共享我国应加快建立完善的信用信息系统,为商业银行提供更加全面和准确的信用信息,降低信用风险。

商业银行可以与第三方信用机构合作,共享信用信息,加强信用风险的管理。

3.合理定价商业银行应根据市场情况和利率变动,合理定价个人住房贷款产品,规避利率风险。

加强利率敞口管理,及时调整资产负债结构,避免利率风险的产生。

4.灵活调整业务策略5.加强监管监管部门应加强对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业务的监管,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风险,确保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业务的稳健运行。

商业银行房地产贷款风险管理指引83217

商业银行房地产贷款风险管理指引83217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商业银行房地产贷款风险管理指引》的通知(银监发[2004]57号2004年8月30日)各银监局,各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现将《商业银行房地产贷款风险管理指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请各银监局将本通知转发至辖内各城市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社县级联社,外资银行。

附件:商业银行房地产贷款风险管理指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提高商业银行房地产贷款的风险管理能力,根据有关银行监管法律法规和银行审慎监管要求,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本指引所称房地产贷款是指与房产或地产的开发、经营、消费活动有关的贷款。

主要包括土地储备贷款、房地产开发贷款、个人住房贷款、商业用房贷款等。

本指引所称土地储备贷款是指向借款人发放的用于土地收购及土地前期开发、整理的贷款。

土地储备贷款的借款人仅限于负责土地一级开发的机构。

房地产开发贷款是指向借款人发放的用于开发、建造向市场销售、出租等用途的房地产项目的贷款。

个人住房贷款是指向借款人发放的用于购买、建造和大修理各类型住房的贷款。

商业用房贷款是指向借款人发放的用于购置、建造和大修理以商业为用途的各类型房产的贷款。

第二章风险控制第三条商业银行应建立房地产贷款的风险政策及其不同类型贷款的操作审核标准,明确不同类型贷款的审批标准、操作程序、风险控制、贷后管理以及中介机构的选择等内容。

商业银行办理房地产业务,要对房地产贷款市场风险、法律风险、操作风险等予以关注,建立相应的风险管理及内控制度。

第四条商业银行应建立相应的监控流程,确保工作人员遵守上述风险政策及不同类型贷款的操作审核标准。

第五条商业银行应根据房地产贷款的专业化分工,按照申请的受理、审核、审批、贷后管理等环节分别制定各自的职业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明确相应的权责和考核标准。

第六条商业银行应对内部职能部门和分支机构房地产贷款进行年度专项稽核,并形成稽核报告。

稽核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一)内部职能部门和分支机构上年度发放贷款的整体情况;(二)稽核中发现的主要问题及处理意见;(三)内部职能部门和分支机构对上次稽核报告中所提建议的整改情况。

商业银行房地产贷款风险管理办法(doc 16页)

商业银行房地产贷款风险管理办法(doc 16页)

商业银行房地产贷款风险管理办法(doc 16页)商业银行房地产贷款风险管理指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提高商业银行房地产贷款的风险管理能力,根据有关银行监管法律法规和银行审慎监管要求,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本指引所称房地产贷款是指与房产或地产的开发、经营、消费活动有关的贷款。

主要包括土地储备贷款、房地产开发贷款、个人住房贷款、商业用房贷款等。

本指引所称土地储备贷款是指向借款人发放的用于土地收购及土地前期开发、整理的贷款。

土地储备贷款的借款人仅限于负责土地一级开发的机构。

房地产开发贷款是指向借款人发放的用于开发、建造向市场销售、出租等用途的房地产项目的贷款。

个人住房贷款是指向借款人发放的用于购买、建造和大修理各类型住房的贷款。

商业用房贷款是指向借款人发放的用于购置、建造和大修理以商业为用途的各类型房产的贷款。

第九条商业银行应建立完善的房地产贷款统计分析平台,对所发放贷款的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并及时对相关信息进行整理分析,保证贷款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以有效监控整体贷款状况。

第十条商业银行应逐笔登记房地产贷款详细情况,以确保该信息可以准确录入银行监管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的统计或信贷登记咨询系统,以利于各商业银行之间、商业银行与社会征信机构之间的信息沟通,使各行充分了解借款人的整体情况。

第三章土地储备贷款的风险管理第十一条商业银行对资本金没有到位或资本金严重不足、经营管理不规范的借款人不得发放土地储备贷款。

第十二条商业银行发放土地储备贷款时,应对土地的整体情况调查分析,包括该土地的性质、权属关系、测绘情况、土地契约限制、在城市整体综合规划中的用途与预计开发计划是否相符等。

第十三条商业银行应密切关注政府有关部门及相关机构对土地经济环境、土地市场发育状况、土地的未来用途及有关规划、计划等方面的政策和研究,实时掌握土地价值状况,避免由于土地价值虚增或其他情况而导致的贷款风险。

第十四条商业银行应对发放的土地储备贷款设立土地储备机构资金专户,加强对土地经营收益的监控。

房地产开发贷款管理办法(DOC)

房地产开发贷款管理办法(DOC)

房地产开发贷款管理办法(DOC)房地产开发贷款管理办法(DOC)第一章总则1.本办法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房地产开发管理法》和相关法律法规制定的,旨在规范房地产开发贷款管理,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发展。

2.本办法适用于商业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等金融机构对房地产开发项目提供的贷款。

3.房地产开发贷款是指金融机构向房地产开发企业或个人提供的用于购买土地、进行开发建设的贷款。

第二章贷款申请与审批第一节贷款申请1.房地产开发企业或个人在申请房地产开发贷款时,应向金融机构提交以下材料:(1)项目规划书、土地使用权证明及相关审批文件;(2)房地产开发计划书;(3)开发企业或个人资质证明;(4)财务报表和资金筹措计划;(5)担保措施和风险评估报告。

2.金融机构应在收到贷款申请后,根据相关法规和内部审批程序,对申请材料进行评估,并及时作出审批决定。

第二节贷款审批1.金融机构在审核贷款申请时应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确保贷款资金合法、合规、合理使用。

2.金融机构应充分评估贷款项目的风险,并进行风险分析和科学定价。

3.审批通过后,金融机构与房地产开发企业或个人签订贷款合同,并明确贷款金额、利率、期限、还款方式等相关条款。

第三章贷款管理和风险控制第一节贷款管理1.金融机构应建立健全贷款管理制度,明确贷款资金的管理流程、责任和权限。

2.金融机构应加强对贷款项目的跟踪监督,确保贷款资金按照约定用途使用。

3.金融机构应定期检查房地产开发企业或个人的经营状况和贷款偿还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

第二节风险控制1.金融机构应制定风险防范和控制措施,确保贷款风险可控。

2.金融机构应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调研和监测,及时调整贷款政策和授信额度,以应对市场波动和风险。

3.金融机构应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当发现风险信号时,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包括增加担保、限制授信额度、提高利率等。

第四章贷款使用与还款第一节贷款使用1.房地产开发企业或个人应按照贷款合同约定的用途使用贷款资金,不得挪作他用。

《商业银行房地产贷款风险管理指引》(银监发〔2004〕57号)

《商业银行房地产贷款风险管理指引》(银监发〔2004〕57号)

《商业银行房地产贷款风险管理指引》(银监发〔200 4〕57号)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提高商业银行房地产贷款的风险管理能力,根据有关银行监管法律法规和银行审慎监管要求,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本指引所称房地产贷款是指与房产或地产的开发、经营、消费活动有关的贷款。

主要包括土地储备贷款、房地产开发贷款、个人住房贷款、商业用房贷款等。

本指引所称土地储备贷款是指向借款人发放的用于土地收购及土地前期开发、整理的贷款。

土地储备贷款的借款人仅限于负责土地一级开发的机构。

房地产开发贷款是指向借款人发放的用于开发、建造向市场销售、出租等用途的房地产项目的贷款。

个人住房贷款是指向借款人发放的用于购买、建造和大修理各类型住房的贷款。

商业用房贷款是指向借款人发放的用于购置、建造和大修理以商业为用途的各类型房产的贷款。

第二章风险控制第三条商业银行应建立房地产贷款的风险政策及其不同类型贷款的操作审核标准,明确不同类型贷款的审批标准、操作程序、风险控制、贷后管理以及中介机构的选择等内容。

商业银行办理房地产业务,要对房地产贷款市场风险、法律风险、操作风险等予以关注,建立相应的风险管理及内控制度。

第四条商业银行应建立相应的监控流程,确保工作人员遵守上述风险政策及不同类型贷款的操作审核标准。

第五条商业银行应根据房地产贷款的专业化分工,按照申请的受理、审核、审批、贷后管理等环节分别制定各自的职业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明确相应的权责和考核标准。

第六条商业银行应对内部职能部门和分支机构房地产贷款进行年度专项稽核,并形成稽核报告。

稽核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一)内部职能部门和分支机构上年度发放贷款的整体情况;(二)稽核中发现的主要问题及处理意见;(三)内部职能部门和分支机构对上次稽核报告中所提建议的整改情况。

第七条商业银行对于介入房地产贷款的中介机构的选择,应着重于其企业资质、业内声誉和业务操作程序等方面的考核,择优选用,并签订责任条款,对于因中介机构的原因造成的银行业务损失应有明确的赔偿措施。

商业银行房地产贷款风险管理指引

商业银行房地产贷款风险管理指引

商业银行房地产贷款风险管理指引
商业银行房地产贷款风险管理指引是以中国人民银行(以下简称“央行”)及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银监会”)关于房地产贷款的要求为基础,由各商业银行根据本行实际情况,制定的一套针对商业银行房地产贷款的综合性风险管理指引。

该指引旨在加强商业银行房地产贷款风险管理,提升贷款审批、信息收集、审查等各环节工作质量,规范贷款审批、发放、催收及拖欠处理等工作流程,降低房地产贷款风险,确保银行房地产贷款稳定发展。

该指引包括:
(1)贷款申请审查:对贷款申请进行审查,检查贷款申请人的资信状况及其拥有房地产的权属、使用权及其他权利的真实性、合法性。

(2)房地产评估:对个人、企业所申请贷款的房地产进行评估,确定其市场价值、抵押价值和担保价值。

(3)贷款发放:建立贷款发放管理制度,实施分层授信,实现贷款发放前、中、后的全流程管控。

(4)贷款管理:建立贷款管理制度,加强日常监管管理,实施定期检查,实施主动贷后管理,确保贷款安全、稳定运行。

(5)贷款催收:建立贷款催收制度,对逾期未归还的贷款采取及时有效的催收处理措施,确保贷款款项的及时回收。

某银行房地产贷款风险管理指引

某银行房地产贷款风险管理指引

商业银行房地产贷款风险管理指引第一章总则ﻭ第一条为提高商业银行房地产贷款的风险管理能力,根据有关银行监管法律法规和银行审慎监管要求,制定本指引。

ﻭ第二条本指引所称房地产贷款是指与房产或地产的开发、经营、消费活动有关的贷款。

主要包括土地储备贷款、房地产开发贷款、个人住房贷款、商业用房贷款等。

ﻭ本指引所称土地储备贷款是指向借款人发放的用于土地收购及土地前期开发、整理的贷款。

土地储备贷款的借款人仅限于负责土地一级开发的机构。

ﻭ房地产开发贷款是指向借款人发放的用于开发、建造向市场销售、出租等用途的房地产项目的贷款。

个人住房贷款是指向借款人发放的用于购买、建造和大修理各类型住房的贷款。

商业用房贷款是指向借款人发放的用于购置、建造和大修理以商业为用途的各类型房产的贷款。

</P><P>第二章风险控制ﻭ第三条商业银行应建立房地产贷款的风险政策及其不同类型贷款的操作审核标准,明确不同类型贷款的审批标准、操作程序、风险控制、贷后管理以及中介机构的选择等内容。

ﻭ商业银行办理房地产业务,要对房地产贷款市场风险、法律风险、操作风险等予以关注,建立相应的风险管理及内控制度。

第四条商业银行应建立相应的监控流程,确保工作人员遵守上述风险政策及不同类型贷款的操作审核标准。

第五条商业银行应根据房地产贷款的专业化分工,按照申请的受理、审核、审批、贷后管理等环节分别制定各自的职业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明确相应的权责和考核标准。

第六条商业银行应对内部职能部门和分支机构房地产贷款进行年度专项稽核,并形成稽核报告。

稽核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一)内部职能部门和分支机构上年度发放贷款的整体情况;(二)稽核中发现的主要问题及处理意见;(三)内部职能部门和分支机构对上次稽核报告中所提建议的整改情况。

第七条商业银行对于介入房地产贷款的中介机构的选择,应着重于其企业资质、业内声誉和业务操作程序等方面的考核,择优选用,并签订责任条款,对于因中介机构的原因造成的银行业务损失应有明确的赔偿措施。

我国商业银行房地产金融风险及其防范-商业银行-金融-毕业论文

我国商业银行房地产金融风险及其防范-商业银行-金融-毕业论文

---文档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住房制度改革的深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房地产业快速发展,促进了房地产金融快速发展,房地产经济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房地产业金融商业银行的融合也导致了金融风险的产生,因此,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防范房地产商业银行金融风险已是迫在眉睫。

本文通过对比近几年我国商业银行房地产发展历程及现状,从房地产企业和银行自身等不同的角度来分别阐述我国商业银行房地产出现的财务风险、市场风险、道德风险、操作风险及政策风险,并分析其原因,从政府视角提出加大宏观调控力度、抑制过度投机投资、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力度的对策,从银行视角提出创新金融产品、构建合理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严格信用审查并完善信用评级制度的对策,从房地产视角提出提高竞争力、拓展融资渠道、科学决策的对策。

关键词:商业银行房地产金融风险The Real Estate Financial Risk ofCommercial Banks in China andIts PreventionAbstract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 the deepening of housing system reform, the acceleration of urbanization, an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real estate industry, real estate finance has developed rapidly. Real estate economy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However, the integration of real estate financial and commercial banks has also led to the emergence of financial risks. Therefore, it is urgent to take reasonable and effective measures to prevent financial risks of real estate commercial banks.By comparing the development course and current situation of real estate of commercial banks in China in recent years,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financial risk, market risk, moral risk, operational risk and policy risk of real estate of commercial banks in China from different angles such as real estate enterprises and banks themselves, and analyses the reasons, and puts forward to strengthen macro-control and restrain excessive speculative investme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government. To strengthen the supervision of financial institutions, we should innovate financial products, construct reasonable and effective risk prevention mechanism, strictly review credit and improve credit rating syste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banks, and put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to improve competitiveness, expand financing channels and make scientific decision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al estate.Key words:commercial bank; real estate; financial risk目录1绪论 (1)1.1选题背景 (1)1.2研究目的和意义 (1)2我国商业银行房地产金融发展历程及现状 (2)2.1我国房地产的发展历程 (2)2.1.1第一阶段:我国房地产业初创时期(1978-1989) (2)2.1.2第二阶段:我国房地产业紧缩发展时期(1990-1999年) (2)2.1.3第三阶段:我国房地产业高速发展时期(2000年-至今) (2)2.2我国商业银行房地产金融发展现状 (3)2.2.1房地产规模持续扩大 (3)2.2.2房地产资金结构改变 (4)2.2.3房地产融资持续偏紧 (5)3我国房地产金融风险及其成因 (7)3.1商业银行房地产金融面临的主要风险 (7)3.1.1财务风险 (7)3.1.2市场风险 (7)3.1.3道德风险 (7)3.1.4操作风险 (7)3.1.5政策风险 (8)3.2商业银行房地产金融风险成因 (8)3.2.1房地产企业经营管理因素 (8)3.2.2商业银行自身风险因素 (9)3.2.3政策因素导致金融风险 (10)3.2.4市场因素导致金融风险 (10)4我国商业银行房地产金融风险的防范对策 (12)4.1政府视角 (12)4.1.1加大宏观调控力度 (12)4.1.2 抑制过度投机投资,重点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 (12)4.1.3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力度 (12)4.2银行视角 (12)4.2.1 创新金融产品使房地产企业融资多元化 (12)4.2.2构建合理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 (13)4.2.3严格信用审查,完善信用评级制度 (13)4.3房地产企业视角 (13)4.3.1提高竞争力抵御市场风险 (13)4.3.2拓展融资渠道,实现房地产融资渠道多元化 (14)4.3.3科学决策降低经营风险 (14)5结论与展望 (15)谢辞 (15)参考文献 (17)1绪论1.1选题背景自改革开放以后,我国住房制度也在不断进行调整以适应我国国情,这就导致了我国房地产行业迅速崛起,同时房地产金融迅速发展,房地产金融与商业银行融合已是时代必然趋势,但二者在融合时也带来了金融风险,否则若是处理不当则会引起经济社会剧烈动荡。

银监发〔2004〕57号商业银行房地产贷款风险管理指引

银监发〔2004〕57号商业银行房地产贷款风险管理指引

商业银行房地产贷款风险管理指引银监发〔2004〕57号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提高商业银行房地产贷款的风险管理能力,根据有关银行监管法律法规和银行审慎监管要求,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本指引所称房地产贷款是指与房产或地产的开发、经营、消费活动有关的贷款。

主要包括土地储备贷款、房地产开发贷款、个人住房贷款、商业用房贷款等。

本指引所称土地储备贷款是指向借款人发放的用于土地收购及土地前期开发、整理的贷款。

土地储备贷款的借款人仅限于负责土地一级开发的机构。

房地产开发贷款是指向借款人发放的用于开发、建造向市场销售、出租等用途的房地产项目的贷款。

个人住房贷款是指向借款人发放的用于购买、建造和大修理各类型住房的贷款。

商业用房贷款是指向借款人发放的用于购置、建造和大修理以商业为用途的各类型房产的贷款。

第二章风险控制第三条商业银行应建立房地产贷款的风险政策及其不同类型贷款的操作审核标准,明确不同类型贷款的审批标准、操作程序、风险控制、贷后管理以及中介机构的选择等内容。

商业银行办理房地产业务,要对房地产贷款市场风险、法律风险、操作风险等予以关注,建立相应的风险管理及内控制度。

第四条商业银行应建立相应的监控流程,确保工作人员遵守上述风险政策及不同类型贷款的操作审核标准。

第五条商业银行应根据房地产贷款的专业化分工,按照申请的受理、审核、审批、贷后管理等环节分别制定各自的职业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明确相应的权责和考核标准。

第六条商业银行应对内部职能部门和分支机构房地产贷款进行年度专项稽核,并形成稽核报告。

稽核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一)内部职能部门和分支机构上年度发放贷款的整体情况;(二)稽核中发现的主要问题及处理意见;(三)内部职能部门和分支机构对上次稽核报告中所提建议的整改情况。

第七条商业银行对于介入房地产贷款的中介机构的选择,应着重于其企业资质、业内声誉和业务操作程序等方面的考核,择优选用,并签订责任条款,对于因中介机构的原因造成的银行业务损失应有明确的赔偿措施。

关于印发商业银行房地产贷款风险管理指引的通知

关于印发商业银行房地产贷款风险管理指引的通知

关于印发商业银行房地产贷款风险管理指引的通知Document number:BGCG-0857-BTDO-0089-2022关于印发《商业银行房地产贷款风险管理指引》的通知银监发〔2004〕57号各银监局,各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现将《商业银行房地产贷款风险管理指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请各银监局将本通知转发至辖内各城市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社县级联社,外资银行。

二○○四年八月三十日商业银行房地产贷款风险管理指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提高商业银行房地产贷款的风险管理能力,根据有关银行监管法律法规和银行审慎监管要求,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本指引所称房地产贷款是指与房产或地产的开发、经营、消费活动有关的贷款。

主要包括土地储备贷款、房地产开发贷款、个人住房贷款、商业用房贷款等。

本指引所称土地储备贷款是指向借款人发放的用于土地收购及土地前期开发、整理的贷款。

土地储备贷款的借款人仅限于负责土地一级开发的机构。

房地产开发贷款是指向借款人发放的用于开发、建造向市场销售、出租等用途的房地产项目的贷款。

个人住房贷款是指向借款人发放的用于购买、建造和大修理各类型住房的贷款。

商业用房贷款是指向借款人发放的用于购置、建造和大修理以商业为用途的各类型房产的贷款。

第二章风险控制第三条商业银行应建立房地产贷款的风险政策及其不同类型贷款的操作审核标准,明确不同类型贷款的审批标准、操作程序、风险控制、贷后管理以及中介机构的选择等内容。

商业银行办理房地产业务,要对房地产贷款市场风险、法律风险、操作风险等予以关注,建立相应的风险管理及内控制度。

第四条商业银行应建立相应的监控流程,确保工作人员遵守上述风险政策及不同类型贷款的操作审核标准。

第五条商业银行应根据房地产贷款的专业化分工,按照申请的受理、审核、审批、贷后管理等环节分别制定各自的职业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明确相应的权责和考核标准。

《商业银行房地产贷款风险管理指引》(银监发〔2004〕57号)

《商业银行房地产贷款风险管理指引》(银监发〔2004〕57号)

《商业银行房地产贷款风险管理指引》(银监发〔200 4〕57号)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提高商业银行房地产贷款的风险管理能力,根据有关银行监管法律法规和银行审慎监管要求,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本指引所称房地产贷款是指与房产或地产的开发、经营、消费活动有关的贷款。

主要包括土地储备贷款、房地产开发贷款、个人住房贷款、商业用房贷款等。

本指引所称土地储备贷款是指向借款人发放的用于土地收购及土地前期开发、整理的贷款。

土地储备贷款的借款人仅限于负责土地一级开发的机构。

房地产开发贷款是指向借款人发放的用于开发、建造向市场销售、出租等用途的房地产项目的贷款。

个人住房贷款是指向借款人发放的用于购买、建造和大修理各类型住房的贷款。

商业用房贷款是指向借款人发放的用于购置、建造和大修理以商业为用途的各类型房产的贷款。

第二章风险控制第三条商业银行应建立房地产贷款的风险政策及其不同类型贷款的操作审核标准,明确不同类型贷款的审批标准、操作程序、风险控制、贷后管理以及中介机构的选择等内容。

商业银行办理房地产业务,要对房地产贷款市场风险、法律风险、操作风险等予以关注,建立相应的风险管理及内控制度。

第四条商业银行应建立相应的监控流程,确保工作人员遵守上述风险政策及不同类型贷款的操作审核标准。

第五条商业银行应根据房地产贷款的专业化分工,按照申请的受理、审核、审批、贷后管理等环节分别制定各自的职业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明确相应的权责和考核标准。

第六条商业银行应对内部职能部门和分支机构房地产贷款进行年度专项稽核,并形成稽核报告。

稽核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一)内部职能部门和分支机构上年度发放贷款的整体情况;(二)稽核中发现的主要问题及处理意见;(三)内部职能部门和分支机构对上次稽核报告中所提建议的整改情况。

第七条商业银行对于介入房地产贷款的中介机构的选择,应着重于其企业资质、业内声誉和业务操作程序等方面的考核,择优选用,并签订责任条款,对于因中介机构的原因造成的银行业务损失应有明确的赔偿措施。

商业银行房地产贷款风险管理指引03745

商业银行房地产贷款风险管理指引03745

商业银行房地产贷款风险管理指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提高商业银行房地产贷款的风险管理能力,根据有关银行监管法律法规和银行审慎监管要求,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本指引所称房地产贷款是指与房产或地产的开发、经营、消费活动有关的贷款。

主要包括土地储备贷款、房地产开发贷款、个人住房贷款、商业用房贷款等。

本指引所称土地储备贷款是指向借款人发放的用于土地收购及土地前期开发、整理的贷款。

土地储备贷款的借款人仅限于负责土地一级开发的机构。

房地产开发贷款是指向借款人发放的用于开发、建造向市场销售、出租等用途的房地产项目的贷款。

个人住房贷款是指向借款人发放的用于购买、建造和大修理各类型住房的贷款。

商业用房贷款是指向借款人发放的用于购置、建造和大修理以商业为用途的各类型房产的贷款。

第二章风险控制第三条商业银行应建立房地产贷款的风险政策及其不同类型贷款的操作审核标准,明确不同类型贷款的审批标准、操作程序、风险控制、贷后管理以及中介机构的选择等内容。

商业银行办理房地产业务,要对房地产贷款市场风险、法律风险、操作风险等予以关注,建立相应的风险管理及内控制度。

第四条商业银行应建立相应的监控流程,确保工作人员遵守上述风险政策及不同类型贷款的操作审核标准。

第五条商业银行应根据房地产贷款的专业化分工,按照申请的受理、审核、审批、贷后管理等环节分别制定各自的职业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明确相应的权责和考核标准。

第六条商业银行应对内部职能部门和分支机构房地产贷款进行年度专项稽核,并形成稽核报告。

稽核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一)内部职能部门和分支机构上年度发放贷款的整体情况;(二)稽核中发现的主要问题及处理意见;(三)内部职能部门和分支机构对上次稽核报告中所提建议的整改情况。

第七条商业银行对于介入房地产贷款的中介机构的选择,应着重于其企业资质、业内声誉和业务操作程序等方面的考核,择优选用,并签订责任条款,对于因中介机构的原因造成的银行业务损失应有明确的赔偿措施。

房地产开发贷款风险管理指引

房地产开发贷款风险管理指引

房地产开发贷款风险管理指引一、什么是房地产开发贷款风险管理指引房地产开发贷款风险管理指引(以下简称“指引”)是由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根据《银行业监督管理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制定的,旨在统一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强房地产开发贷款风险管理的指导性文件。

该指引具有强制性,规范各金融机构在开展房地产开发贷款业务时应当遵守的贷款审批、风险管理、审计监督等方面的要求。

二、指引的主要内容1. 加强贷款审批管理(1)严格实施贷前审查制度,明确客户资信状况,健全贷款审批程序,完善贷款条件,确保贷款审批过程规范有效。

(2)完善房地产开发贷款风险评估体系,以准确反映房地产开发项目的融资情况,及时识别潜在风险,并采取有效预防和控制措施。

(3)对信贷人拥有的股权、抵押物、价值等资产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审查,以确保贷款审批的有效性和合规性。

2.完善风险管理(1)建立完善的风险控制机制,包括内部审计、外部审计和综合监管等,确保房地产开发贷款的正常运行和控制风险。

(2)加强房地产开发贷款的日常监督,细化管理制度,加强风险防范意识,把握贷款业务运行趋势,及时发现和排除风险隐患。

(3)完善贷中监管机制,建立完善的贷款审查、评估、管理、跟踪等制度,定期进行贷款审查,及时发现和处理不良贷款。

3.强化审计监督(1)建立完善的审计制度,建立审计功能,实施审计监督,确保贷款业务的合规性和可持续性。

(2)定期进行审计,并将审计结果及时反馈,加强对不良贷款的及时处理,以防止和减少房地产开发贷款风险。

三、指引的作用房地产开发贷款风险管理指引的出台,有助于规范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开展房地产开发贷款业务时的贷款审批、风险管理、审计监督等方面的要求,更好地维护银行业各参与者的合法权益,促进房地产开发贷款的可持续发展。

指引的实施,也将对房地产开发贷款业务的安全有着重要的作用。

它要求金融机构实施贷前审查、贷中监管和审计监督,有效预防和控制风险,确保贷款业务的正常运行,提升金融机构的风险控制能力,有助于稳定市场,降低社会财务风险。

商业银行房地产贷款风险管理

商业银行房地产贷款风险管理

商业银行房地产贷款风险管理摘要:商业银行在房地产贷款方面存在着信用风险、假按揭风险、操作风险、市场风险、法律风险、政策风险。

防范房地产贷款风险,应做好贷款的审查工作,加强对房地产项目贷款的封闭监管,完善商业银行的信贷操作规程,加强抵押物管理,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制定灵活的房地产贷款政策。

关键词:商业银行;房地产;贷款;风险中图分类号:f830.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6-0-02房地产信贷风险是商业银行信贷风险中的一种常见形式,它是指经营房地产信贷业务的金融机构,由于其决策失误、管理不善或受客观环境变化等一些无法预料的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导致其资产、收益蒙受损失的可能性。

目前我国房地产企业开发资金大部分来源于银行,这样导致了大量的房地产开发风险转嫁到银行,导致商业银行房地产开发贷款风险相对比较集中,风险管理压力较大。

对此,商业银行必须认清当前面临的风险,并制定必要的防范措施。

一、商业银行房地产贷款存在的主要风险(一)信用风险根据房地产开发贷款的特殊性,房地产开发贷款信用风险又称违约风险,指借款人因倒闭或信用下降等其他原因不能履约而给银行带来的风险,它是商业银行最大的风险来源之一。

信用风险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一是抵押品市场价格大幅下降。

如果借款者的还款余额大于房地产抵押品的价格,那么借款者很可能违约,而在借款人违约后,在市场低迷时期对房地产抵押品的处置通常会出现变现困难、抵押品价值大幅缩水等不利于银行的情况。

二是银行对借款人经济状况、还款能力难以长期监控。

由于我国尚未建立个人信用等级制度,对个人资信评估缺乏统一、客观的标准,影响了银行对贷款申请人信用的调查评定,使银行无法确定申请人的持续还贷能力。

三是房地产开发商与购房者产生矛盾。

双方会因为质量问题或其他问题产生纠纷,导致用个人住房贷款购房的客户往往会暂停偿还银行贷款,从而将客户与开发商之间的矛盾转嫁到银行身上。

(二)假按揭风险假按揭是指房地产开发企业出于骗取银行信贷资金的目的,采用指使本单位员工、亲属或朋友,甚至雇人收集无关人员的身份证,冒充购房户,提供虚假申请材料,签订购房合同,以此到银行办理个人按揭,套取银行贷款的行为。

商业银行房地产贷款风险管理办法

商业银行房地产贷款风险管理办法
商业银行办理房地产业务,要对房地产贷款市场风险、法律风险、操作风险等予以关注,建立相应的风险管理及内控制度。
第四条商业银行应建立相应的监控流程,确保工作人员遵守上述风险政策及不同类型贷款的操作审核标准。
第五条商业银行应根据房地产贷款的专业化分工,按照申请的受理、审核、审批、贷后管理等环节分别制定各自的职业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明确相应的权责和考核标准。
第六条商业银行应对内部职能部门和分支机构房地产贷款进行年度专项稽核,并形成稽核报告。稽核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内部职能部门和分支机构上年度发放贷款的整体情况;
(二)稽核中发现的主要问机构对上次稽核报告中所提建议的整改情况。
第七条商业银行对于介入房地产贷款的中介机构的选择,应着重于其企业资质、业内声誉和业务操作程序等方面的考核,择优选用,并签订责任条款,对于因中介机构的原因造成的银行业务损失应有明确的赔偿措施。
第二十六条商业银行应严格遵照相关个人住房贷款政策规定,不得违反有关贷款年限和贷款与房产价值比率等方面的规定。
第二十七条商业银行制定的个人住房贷款申请文件应包括借款人基本情况、借款人收支情况、借款人资产表、借款人现住房情况、借款人购房贷款资料、担保方式、借款人声明等要素(其中具体项目内容参见附件1)。
第二十四条商业银行应密切关注建筑工程款优于抵押权受偿等潜在的法律风险。
第二十五条商业银行应密切关注国家政策及市场的变化对房地产开发项目的影响,利用市场风险预警预报机制、区域市场分类的指标体系,建立针对市场风险程度和风险类型的阶段监测方案,并积极采取措施化解因此产生的各种风险。
第五章个人住房贷款的风险管理
第十九条商业银行应严格落实房地产开发企业贷款的担保,确保担保真实、合法、有效。
第二十条商业银行应建立完备的贷款发放、使用监控机制和风险防范机制。在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自有资金得到落实后,可根据项目的进度和进展状况,分期发放贷款,并对其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控,防止贷款挪作他用。同时,积极采取措施应对项目开发过程中出现的项目自身的变化、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变化、建筑施工企业的变化等,及时发现并制止违规使用贷款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商业银行房地产贷款风险管理指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提高商业银行房地产贷款的风险管理能力,根据有关银行监管法律法规和银行审慎监管要求,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本指引所称房地产贷款是指与房产或地产的开发、经营、消费活动有关的贷款。

主要包括土地储备贷款、房地产开发贷款、个人住房贷款、商业用房贷款等。

本指引所称土地储备贷款是指向借款人发放的用于土地收购及土地前期开发、整理的贷款。

土地储备贷款的借款人仅限于负责土地一级开发的机构。

房地产开发贷款是指向借款人发放的用于开发、建造向市场销售、出租等用途的房地产项目的贷款。

个人住房贷款是指向借款人发放的用于购买、建造和大修理各类型住房的贷款。

商业用房贷款是指向借款人发放的用于购置、建造和大修理以商业为用途的各类型房产的贷款。

</P><P> 第二章风险控制第三条商业银行应建立房地产贷款的风险政策及其不同类型贷款的操作审核标准,明确不同类型贷款的审批标准、操作程序、风险控制、贷后管理以及中介机构的选择等内容。

商业银行办理房地产业务,要对房地产贷款市场风险、法律风险、操作风险等予以关注,建立相应的风险管理及内控制度。

第四条商业银行应建立相应的监控流程,确保工作人员遵守上述风险政策及不同类型贷款的操作审核标准。

第五条商业银行应根据房地产贷款的专业化分工,按照申请的受理、审核、审批、贷后管理等环节分别制定各自的职业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明确相应的权责和考核标准。

第六条商业银行应对内部职能部门和分支机构房地产贷款进行年度专项稽核,并形成稽核报告。

稽核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一)内部职能部门和分支机构上年度发放贷款的整体情况;(二)稽核中发现的主要问题及处理意见;(三)内部职能部门和分支机构对上次稽核报告中所提建议的整改情况。

第七条商业银行对于介入房地产贷款的中介机构的选择,应着重于其企业资质、业内声誉和业务操作程序等方面的考核,择优选用,并签订责任条款,对于因中介机构的原因造成的银行业务损失应有明确的赔偿措施。

第八条商业银行应建立房地产行业风险预警和评估体系,对房地产行业市场风险予以关注。

第九条商业银行应建立完善的房地产贷款统计分析平台,对所发放贷款的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并及时对相关信息进行整理分析,保证贷款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以有效监控整体贷款状况。

第十条商业银行应逐笔登记房地产贷款详细情况,以确保该信息可以准确录入银行监管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的统计或信贷登记咨询系统,以利于各商业银行之间、商业银行与社会征信机构之间的信息沟通,使各行充分了解借款人的整体情况。

</P><P> 第三章土地储备贷款的风险管理第十一条商业银行对资本金没有到位或资本金严重不足、经营管理不规范的借款人不得发放土地储备贷款。

第十二条商业银行发放土地储备贷款时,应对土地的整体情况调查分析,包括该土地的性质、权属关系、测绘情况、土地契约限制、在城市整体综合规划中的用途与预计开发计划是否相符等。

第十三条商业银行应密切关注政府有关部门及相关机构对土地经济环境、土地市场发育状况、土地的未来用途及有关规划、计划等方面的政策和研究,实时掌握土地价值状况,避免由于土地价值虚增或其他情况而导致的贷款风险。

第十四条商业银行应对发放的土地储备贷款设立土地储备机构资金专户,加强对土地经营收益的监控。

</P><P> 第四章房地产开发贷款的风险管理第十五条商业银行对未取得国有土地使用证、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的项目不得发放任何形式的贷款。

第十六条商业银行对申请贷款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应要求其开发项目资本金比例不低于35%。

第十七条商业银行在办理房地产开发贷款时,应建立严格的贷款项目审批机制,对该贷款项目进行尽职调查,以确保该项目符合国家房地产发展总体方向,有效满足当地城市规划和房地产市场的需求,确认该项目的合法性、合规性、可行性。

第十八条商业银行应对申请贷款的房地产开发企业进行深入调查审核:包括企业的性质、股东构成、资质信用等级等基本背景,近三年的经营管理和财务状况,以往的开发经验和开发项目情况,与关联企业的业务往来等。

对资质较差或以往开发经验较差的房地产开发企业,贷款应审慎发放;对经营管理存在问题、不具备相应资金实力或有不良经营记录的,贷款发放应严格限制。

对于依据项目而成立的房地产开发项目公司,应根据其自身特点对其业务范围、经营管理和财务状况,以及股东及关联公司的上述情况以及彼此间的法律关系等进行深入调查审核。

第十九条商业银行应严格落实房地产开发企业贷款的担保,确保担保真实、合法、有效。

第二十条商业银行应建立完备的贷款发放、使用监控机制和风险防范机制。

在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自有资金得到落实后,可根据项目的进度和进展状况,分期发放贷款,并对其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控,防止贷款挪作他用。

同时,积极采取措施应对项目开发过程中出现的项目自身的变化、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变化、建筑施工企业的变化等,及时发现并制止违规使用贷款情况。

第二十一条商业银行应严密监控建筑施工企业流动资金贷款使用情况,防止用流动资金贷款为房地产开发项目垫资。

第二十二条商业银行应对有逾期未还款或有欠息现象的房地产开发企业销售款进行监控,在收回贷款本息之前,防止将销售款挪作他用。

第二十三条商业银行应密切关注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开发情况,确保对购买主体结构已封顶住房的个人发放个人住房贷款后,该房屋能够在合理期限内正式交付使用。

第二十四条商业银行应密切关注建筑工程款优于抵押权受偿等潜在的法律风险。

第二十五条商业银行应密切关注国家政策及市场的变化对房地产开发项目的影响,利用市场风险预警预报机制、区域市场分类的指标体系,建立针对市场风险程度和风险类型的阶段监测方案,并积极采取措施化解因此产生的各种风险。

</P><P> 第五章个人住房贷款的风险管理第二十六条商业银行应严格遵照相关个人住房贷款政策规定,不得违反有关贷款年限和贷款与房产价值比率等方面的规定。

第二十七条商业银行制定的个人住房贷款申请文件应包括借款人基本情况、借款人收支情况、借款人资产表、借款人现住房情况、借款人购房贷款资料、担保方式、借款人声明等要素(其中具体项目内容参见附件1)。

第二十八条商业银行应确保贷款经办人员向借款人说明其所提供的个人信息(包括借款人所提交的所有文件资料和个人资产负债情况)将经过贷款审核人员的调查确认,并要求借款人据此签署书面声明。

第二十九条商业银行应将经贷款审核人员确认后的所有相关信息以风险评估报告的形式记录存档。

上述相关信息包括个人信息的确认、银行对申请人偿还能力、偿还意愿的风险审核及对抵押品的评估情况(具体内容参见附件2)。

第三十条商业银行的贷款经办人员对借款人的借款申请初审同意后,应由贷款审核人员对借款人提交文件资料的完整性、真实性、准确性及合法性进行复审。

第三十一条商业银行应通过借款人的年龄、学历、工作年限、职业、在职年限等信息判断借款人目前收入的合理性及未来行业发展对收入水平的影响;应通过借款人的收入水平、财务情况和负债情况判断其贷款偿付能力;应通过了解借款人目前居住情况及此次购房的首付支出判断其对于所购房产的目的及拥有意愿等因素,并据此对贷款申请做整体分析。

第三十二条商业银行应对每一笔贷款申请做内部的信息调查,包括了解借款人在本行的贷款记录及存款情况。

第三十三条商业银行应通过对包括借款人的聘用单位、税务部门、工商管理部门以及征信机构等独立的第三方进行调查,审核贷款申请的真实性及借款人的信用情况,以了解其本人及家庭的资产、负债情况、信用记录等。

商业银行对自雇人士(即自行成立法人机构或其他经济组织,或在上述机构内持有超过10%股份,或其个人收入的主要来源为上述机构的经营收入者)申请个人住房贷款进行审核时,不能仅凭个人开具的收入证明来判断其还款能力,应通过要求其提供有关资产证明、银行对帐单、财务报表、税单证明和实地调查等方式,了解其经营情况和真实财务状况,全面分析其还款能力。

第三十四条对以个人身份申请的商业用房贷款,如借款人是自雇人士或公司的股东、董事,商业银行应要求借款人提供公司财务报表,业务资料并进行审核。

第三十五条商业银行应根据各地市场情况的不同制定合理的贷款成数上限,但所有住房贷款的贷款成数不超过80%。

第三十六条商业银行应着重考核借款人还款能力。

应将借款人住房贷款的月房产支出与收入比控制在50%以下(含50%),月所有债务支出与收入比控制在55%以下(含55%)。

房产支出与收入比的计算公式为:(本次贷款的月还款额+月物业管理费)/月均收入所有债务与收入比的计算公式为:(本次贷款的月还款额+月物业管理费+其他债务月均偿付额)/月均收入上述计算公式中提到的收入应该是指申请人自身的可支配收入,即单一申请为申请人本人可支配收入,共同申请为主申请人和共同申请人的可支配收入。

但对于单一申请的贷款,如商业银行考虑将申请人配偶的收入计算在内,则应该先予以调查核实,同时对于已将配偶收入计算在内的贷款也应相应的把配偶的债务一并计入。

第三十七条商业银行应通过调查非国内长期居住借款人在国外的工作和收入背景,了解其在华购房的目的,并在对各项信息调查核实的基础上评估借款人的偿还能力和偿还意愿。

第三十八条商业银行应区别判断抵押物状况。

抵押物价值的确定以该房产在该次买卖交易中的成交价或评估价的较低者为准。

商业银行在发放个人住房贷款前应对新建房进行整体性评估,可根据各行实际情况选择内部评估,但要由具有房地产估价师执业资格的专业人士出具意见书,或委托独立的具有房地产价格评估资质的评估机构进行评估;对于精装修楼盘以及售价明显高出周边地区售价的楼盘的评估要重点关注。

对再交易房,应对每个用作贷款抵押的房屋进行独立评估。

第三十九条商业银行在对贷款申请做出最终审批前,贷款经办人员须至少直接与借款人面谈一次,从而基本了解借款人的基本情况及其贷款用途。

对于借款人递交的贷款申请表和贷款合同需有贷款经办人员的见证签署。

商业银行应向房地产管理部门查询拟抵押房屋的权属状况,决定发放抵押贷款的,应在贷款合同签署后及时到房地产管理部门办理房地产抵押登记。

第四十条商业银行对未完全按照前述要求发放的贷款,应有专门的处理方法,除将发放原因和理由记录存档外,还应密切关注及监控该笔贷款的还款记录。

第四十一条商业银行应建立逾期贷款的催收系统和催收程序。

应将本行内相关的个人信用资料包括逾期客户名单等实行行内共享。

</P><P> 第六章风险监管措施第四十二条银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定期对商业银行房地产贷款发放规模、资产质量、偿付状况及催收情况、风险管理和内部贷款审核控制进行综合评价,并确定监管重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