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鉴赏与批评
美术鉴赏与批评教学课件
传统的艺术教育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需要引入新的 教学方法和技术,如在线教育、虚拟现实等。
艺术教育评价体系的完善
建立科学、公正、客观的艺术教育评价体系,是保障艺术教育质量 的重要措施。
未来发展的趋势与展望
艺术与科技的融合
随着科技的发展,艺术与科技的 融合将成为未来艺术发展的重要 趋势,如虚拟现实艺术、数字艺
案例四
当代艺术的社会责任与价值取 向
教学实践案例分享
案例一
案例二
案例三
案例四
美术鉴赏课程设计与实 践
美术批评课程设计与实 践
美术作品创作与展示实 践
美术教育资源整合与利 用
06
美术鉴赏与批评的未来发展
艺术市场的变化与影响
艺术市场的全球化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艺术市 场的边界逐渐消失,不同国家和 地区的艺术作品、艺术家和艺术 品投资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更加
频繁。
艺术市场的数字化
数字技术和互联网的普及使得艺 术品交易、展览和宣传更加便捷, 同时也为艺术家提供了更多的创
作和展示平台。
艺术市场的多元化
艺术市场的多元化表现在不同艺 术门类、风格和媒介的交融,以 及传统艺术与当代艺术的共存与
对话。
艺术教育的改革与创新
艺术教育内容的更新
随着艺术市场的变化,艺术教育的内容也需要不断更新,以适应 时代的需求和学生的兴趣。
历史性标准
历史性标准是指将作品放在特 定的历史背景下进行评价。
包括作品的历史意义、对历史 发展的影响以及在历史进程中 的地位。
批评者需要了解作品所处的历 史时期和文化背景,分析作品 在历史长河中的价值和影响。
社会性标准
美术鉴赏与批评
《美术鉴赏与批评》
第一节中国古代的美术批评
第二节西方近现代的美术批评
一、康德(Kant)和他的艺术欣赏理论二、黑格尔与美学思想的形成三、对“黑格尔体系”的争论四、马克思主义与西方审美文化五、列宁美学与当代西方的美术观念六、俄罗斯人民与艺术教育七、现当代西方艺术流派研究八、后现代时期西方现代艺术观点的发展九、拉康对“反艺术”的研究十、“戏剧-非戏剧艺术”、“悲剧—喜剧艺术”及其它十一、女性主义美学观
一、自觉地运用辨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去认识问题,指导实践。
二、不断深入到事物内部,掌握规律性本质。
高中二年级美术教案美术鉴赏与批评
高中二年级美术教案美术鉴赏与批评高中二年级美术教案:美术鉴赏与批评第一部分:介绍美术鉴赏与批评(约400字)美术鉴赏与批评是美术教育中重要的内容之一,它能培养学生对艺术作品的理解与感知能力,提高审美水平和批评思维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学习如何进行艺术作品的鉴赏与批评,并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审美素养和批判能力。
第二部分:教学内容与方法(约800字)1. 艺术作品的鉴赏在艺术课上,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艺术作品,如名画、雕塑等,并向学生介绍作品的作者、创作背景和艺术风格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详细的解析,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作品,分析其中的表现手法、主题和情感等。
2. 批评的基本思维方式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批评性思考,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同时,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鉴赏与批评不仅仅是欣赏表面,更要从内涵和形式上进行深入思考。
3. 批评的准则与方法鉴赏与批评需要一定的准则和方法。
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常用的批评准则,如艺术的表现力、创新性、技巧性等。
同时,还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写作和演讲等方式,让他们逐渐形成自己的批评方法论。
4. 实践与反馈在课堂中,教师可以组织一些实践活动,如实地考察美术作品展览,让学生近距离接触艺术作品,并进行现场鉴赏与批评。
同时,教师要及时给予学生反馈,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意见,允许他们有不同的观点和看法。
第三部分:教学评价与考核(约400字)在美术鉴赏与批评的教学中,评价与考核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评价和考核:1. 学生的课堂表现教师可以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等方面的表现,并给予及时的反馈和评价。
2. 书面作业教师可以布置一些书面作业,如写一篇关于艺术作品的鉴赏文章,或制作一份关于某件艺术作品的展示材料等。
通过书面作业,评价学生的批评能力和表达能力。
3. 课堂演讲与展示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演讲或展示活动,让他们有机会展示自己的鉴赏与批评能力。
美术鉴赏与批评课程教学大纲
4.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审美观念,激发艺术创作灵感。
三、教学内容
1.美术作品鉴赏:分析作品的形式、内容、技法、风格等,理解艺术家的创作背景和意图。
2.美术批评方法:学习艺术批评的基本原则、方法和技巧,掌握评论写作的规范。
3.美术流派与历史:梳理美术发展脉络,了解各时期美术流派及其代表作品。
九、课程进度安排
1.第一阶段(1-4周):基础理论学习,包括美术史概述、艺术鉴赏的基本方法。
2.第二阶段(5-8周):深入分析各时期美术流派及其代表作品,进行鉴赏实践。
3.第三阶段(9-12周):批评方法的学习与实践,探讨如何撰写艺术评论。
4.第四阶段(13-16周):跨领域艺术鉴赏,结合当代艺术现象进行批评分析。
二十一、课程推广与交流
1.校内宣传:通过校园网站、公告栏等渠道,宣传课程特色和成果,提高课程的知名度。
2.校际合作:与其他高校开展课程交流和合作,共享教学资源,提升课程质量。
3.社会合作:与美术馆、画廊等艺术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
4.国际交流:积极参与国际艺术教育交流活动,引入国外优质教学资源,提升课程的国际化水平。
4.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艺术,丰富其精神世界。
十四、教学方法具体实施
1.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强调作品的视觉元素、创作背景和文化内涵。
2.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鉴赏心得和批评观点,促进思想碰撞和知识交流。
3.实地教学:组织学生赴美术馆、画廊等地进行实地考察,通过亲眼观察和亲身体验,加深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2.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作品分析、批评,培养批判性思维。
《美术鉴赏与批评》课程教学大纲
《美术鉴赏与批评》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信息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目标:1.使学生掌握美术鉴赏与批评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从而对美术作品进行美学、社会学、文化学等多角度、多层面解读、分析,把握美术鉴赏与批评方面所建构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成果,揭示美术作品产生的社会历史语境、文化背景,提高学生对当代美术现象的判断能力。
提高学生对美术文化、美术现象的价值和意义的理解,促使学生把感性的审美体验与理性的批评意识有机结合起来。
2.通过系统的美术理论学习,培养学生的方法论意识和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能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和逻辑学的角度,培养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3.通过美术鉴赏与批评的学习,使学生具备较高的艺术修养,和美术作品鉴赏与批评的论文写作、讲授能力,能胜任中小学美术教育教学工作。
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表注:H代表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高支撑,M代表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中支撑,L代表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低支撑。
三、教学内容与预期学习成效四、成绩评定及考核方式五、课程建议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1.建议教材1.孔新苗主编.《美术鉴赏与批评》.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2年版。
2.主要参考书1.朱琪等主编.《中外美术鉴赏》.苏州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皮修平编.《美术鉴赏》.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3.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中国美术史教研室编著.《中国美术简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4.王伯敏主编.《中国美术通史》.山东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
5.张同霞、陈少丰、蒲松年编著.《中国美术史教程》.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年版。
6.黄宗贤编著.《中国美术史纲要》.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7.范圣玺编著.《中外艺术设计史》.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8年版。
8.贡布里希著.《艺术发展史》.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年版第4版。
9.欧阳英潘世昌著.《外国美术史》.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7年版。
美术鉴赏与批评终极版
美术鉴赏与批评终极版美术鉴赏与批评美术鉴赏本质:1、美术创作:是美术家将自我的审美体验物化为对象的过程,而美术欣赏则是将作品转化为人类的精神消费产品,影响人的精神世界。
2、美术鉴赏是从一定的主观立场和观念出发,在对作品的形式语言进行充分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作品的意蕴,并对作品与社会生活、文化环境、意识形态、艺术历史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从而得出作品的意义、价值、得失、的评判,阐明由作品引发的艺术规律性问题。
3、美术鉴赏的本质,是让人们通过欣赏不同的美术作品,获得对美的感性认识,同时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与创造能力美术批评原理:1、美术批评是美术鉴赏的深化,是批评者在自身感受的基础上,通过理论分析,揭示出作品或美术现象的社会意义和美学价值。
2、美术批评的主体是批评家、美学家、艺术理论家及美术家等,他们运用一定的批评方法与原则,对美术作品及美术活动、美术现象进行理性分析、评价、判断。
3、(狭义)美术批评一方面是针对美术作品的形式、语言、风格、题材、内容等进行分析、评判,揭示其思想价值与艺术价值;4、(广义)另一方面是对美术现象、美术思潮、美术家群体及美术流派、美术活动进行分析评价,揭示其内在的规律和美术发展趋势,这种活动也叫做美术评论。
美术鉴赏与批评对象:1、美术鉴赏是美育和艺术教育的一部分。
造型艺术有着它独特的直观性和形象性,美术是世界上最没有国界的艺术之一,也是全人类社会生活中共同和普遍的要求。
2、美术鉴赏与批评的目的:是通过剖析和评价美术作品和美术活动,获取美术知识并总结和揭示美术规律,以此来指导美术欣赏的实践活动。
(a美术作品 b美术活动c.美术规律)美术鉴赏与批评的区别:1、美术鉴赏活动的主体是广大的群众,而美术批评活动的主体主要是专业的理论家和批评家2、美术鉴赏的主旨是获得审美享受,而美术批评的主旨是为了进行理论批评。
联系:1、美术批评活动是以美术鉴赏活动为基础,同时又对美术鉴赏加以理论化、体系化、标准化的过程2、如果说美术鉴赏活动比较感性的话,美术批评活动则相对比较理性,必须具有一定的评价标准,拥有一套批评理论工具和一个较为完整的评价体系美术批评理论与其他学科门类之间,如社会、人类学、心理学、历史学、等,有着不可避免的交叉联系,只有把美术现象放在纷繁复杂的社会语境中去,才能真实的概括出隐藏在背后的美术规律,实现美术批评的最终目标。
关于中学美术鉴赏教学与美术批评的思考
关于中学美术鉴赏教学与美术批评的思考在中学阶段,美术鉴赏教学和美术批评都是非常重要的课程,其中美术鉴赏教学主要是帮助学生了解和理解艺术表现形式和艺术家的创作意图,而美术批评则是帮助学生对艺术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促进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审美意识的提升。
本文将结合自我的教学经验和对现行美术教育的思考,浅谈关于中学美术鉴赏教学与美术批评的思考。
一、基本概念美术鉴赏教学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教育手段,帮助学生对美术作品进行观察、分析、理解和欣赏的教学过程。
它不仅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艺术素质,而且可以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
美术批评则是指对美术作品进行评价和辩论的过程,它不仅仅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的了解艺术作品,还可以让学生更加积极的参与到艺术创作中。
二、美术鉴赏教学的重要性美术鉴赏教学是目前许多中学美术教育的重要课程之一,其意义在于:1、增强审美能力。
美术鉴赏教学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艺术的本质和价值,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水平。
2、开拓眼界。
通过介绍不同的艺术流派和艺术家的作品,可以让学生开阔眼界,了解多样的文化和艺术风格。
3、刺激创造力。
美术鉴赏也可以成为学生创作的灵感来源,启迪想象力和创造力。
4、培养人文关怀。
通过学习艺术,可以让学生对人文关怀有更深的理解和感受,从而提高人文素质。
5、提高综合素质。
通过美术鉴赏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综合素质。
三、美术批评的作用美术批评是对美术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的过程,其作用在于:1、促进思维发展。
在批评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促进了思维的发展。
2、提高表达能力。
美术批评过程中,学生需要对自己的观点进行清晰、准确的表达,从而提高了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
3、培养批判性思维。
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艺术作品,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4、加深对艺术作品的理解。
美术批评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艺术作品的内涵和创作背景,从而更好地欣赏和鉴赏艺术。
美术鉴赏与批评
美术鉴赏与批评
美术鉴赏与批评是当今社会中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深刻地影响着当代艺术的发展,也对人们的文化修养和价值观有着深远的影响。
对于美术鉴赏与批评来说,个人审美水平和文化修养是起到关键性作用的要素。
首先,美术鉴赏要做到客观、审慎,术鉴赏就是要求观看者从客观角度去审视、分析、理解作品,把客观审美与主观情感结合到一起,从作品的艺术性、技术性、美学性、审美性等多方面综合考虑、评论,以达到客观的审美结论。
此外,美术鉴赏的过程中,要求鉴赏者在理解作品的基础上,不同程度地加以分析与比较,从而辅助鉴赏者的理解。
其次,美术批评要有分析性,美术批评是以一定的技术语言和专业知识去分析、评价艺术作品的一种活动。
在这一过程中,美术批评者除了要审视作品的艺术性、技术性、美学性、审美性,还要以分析和客观的角度进行思考,从作品所反映出的文化情怀,艺术家的思想意蕴,以及艺术现实中存在的普遍问题等多方面入手,学会在作品语境中进行综合分析。
最后,要实践文化素养,不论是在进行美术鉴赏和批评时,还是在当代艺术的实践活动中,任何人都要能够看清艺术的价值,以及它所承载的文化内涵,这样才能把艺术发展和文化素养融合到一起,使艺术发挥出本质上的价值,从而更好地促进社会文明的发展。
综上所述,美术鉴赏和批评在当今的社会中已经变得越发重要,
其中的客观性、分析性、文化素养以及审美水平都是鉴赏者不可缺少的素质,只有谨慎、审慎的美术鉴赏之后,才能去深刻地理解艺术作品的内涵,从而以一种更全面的视角来辅助艺术的发展,而文化素养的提升也将帮助我们看到更宏观的要素。
美术鉴赏与批评 (绪论)
读;二是那读书人有情趣。此时,希望我正在撰写的
这本名为《美术鉴赏与批评》的书,能在人们手上停 留的时间长上一些。面对图0-1这样的情景,建议读者 多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欣赏人生、欣赏生活、欣赏
美术,是人人都应学习的功课。
5
绪
论
一、“美术鉴赏与批评”课程的任务目标
中国的艺术学科自2011年2月开始,拥有了从来没有过的宏大生存空间和发展前景。在2011年2 月13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会议上,将原作为文学门类中的一级学科的“艺术学”升格为了独立学科 门类——在中国学科划分中成为第13个门类:“艺术学” 。此后,“美术学”成为了一个独立的 “一级学科”。这就意味着,美术学科将有内在深化和外在拓展的完善建设重任。 作为课程的“美术鉴赏与批评”,虽然在艺术学独立为门类之前即是美术学科深化教育教学改 革所规定的“普通高等学校美术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但是,基于本课程的 固有价值和作用,在当下和未来的进一步构建美术学科教育教学之各个专业方向时,“美术鉴赏与 批评”仍有学习和开设的必要。其一,从事美术文化创造工作的人需要具备较强的美术鉴赏和评价 知识与能力,这是由历史和经验已经证明了的。其二,从事美术文化教育传播的人需要拥有扎实的 鉴赏和评价美术的素养。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 和《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都规定了一个重要的学习内容板块——“欣赏·述
7
绪论Biblioteka 培养帮助学习者形成能主动、深入欣赏和评价美术的能力,不是一件 容易的事情。这从如图0-2所示作品《无题》(Untitled)直观揭示的内容 可知。《无题》是美国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useum of Modern Art,MOMA)展出的从1980年代至2012年时段的一件作品,是由1966年出 生于美国的蕾切尔· 哈利森(Rachel Harrison)于2001年创作的。尽管这 件作品的展览标签上只提供了这些信息:“Wood,enamel,Native
美术鉴赏与批评第一章绪论
美术鉴赏与批评课程绪论 第一章 题材与情节的鉴赏 第二章 意境的鉴赏 第三章 形象与造型的鉴赏 第四章 构图的鉴赏 第五章 视觉艺术表现语言的鉴赏(一) 第五章 视觉艺术表现语言的鉴赏(二) 第六章 风格、格调的鉴赏 第七章鉴赏艺术作品的立意构思与主题的体现 第九章 作品的综合鉴赏与批评
美术鉴赏与批评
美术鉴赏与批评的特点:
美术鉴赏与批评是直接面对某一艺术作品, 从美术自身的特点出发,深入其本质。分门别类 地从门类学、从内容上进行分类,挑出最具代表 性的作品进行赏析,而赏析的过程不是死记硬背 的,是需要人的主动参予,发表意见的过程。而 这在美术鉴赏与批评中尤为重要。
本课程的具体内容:
里· 左拉:《仇恨》1866年源自一、从凡· 高的《一双木底鞋》
说起:
运用形式分析法分析 图像学分析法 马克思主义分析法分析 记号语言分析法分析 传记和自传学分析法分析 精神分析法分析
鞋子
公元前3100年古埃及留下的《法老纳美尔的石板》
凡 高 的 《 一 双 木 底 鞋 》 18 88 年
·
10 0 年 古 希 腊
能使魔法作用于心灵和想像,而不是作用于感官的巫师才 是真正的巫师。 ——· 华盛顿· 欧文:《风闻札记》1819-1920年
艺术,与生命一样,应该是自由的,因为它们都是一次实 验。
——· 乔治· 桑塔亚纳:《理性的生命:艺术中的理性》1905-1906年
艺术家的目标就是捕捉情感,并将它固定住,以使一百年 后的陌生人看见它时,它仍充满活力,因为它就是生 活。—·威廉· 福克纳《创作中的作家:第一节》1958年 如果你问我来这个世上做些什么,我,一位艺术家,会这 样回答你:“我来到这里响亮地活着。” ——埃米
美术批评美术鉴赏
06
案例分析与实践
著名画家的作品评价
总结词:深入分析
详细描述:对著名画家的作品进行评价时,需要深入研究其创作背景、艺术风格 、技巧运用等方面,挖掘作品所传达的思想、情感和意义。
著名画家的作品评价
总结词:客观公正
详细描述:评价著名画家的作品时,应以客观公正的态度对待,不夸大其优点,也不回避其不足,力求真实反映作品的价值 。
当代艺术现象的批评与鉴赏
总结词
批判性思维
详细描述
在批评与鉴赏当代艺术现象时,应具备批判性思维,不盲目跟风或被流行趋势所左右, 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质疑。
当代艺术现象的批评与鉴赏
总结词
跨学科研究
详细描述
将当代艺术现象置于更广泛的社会文化背景 中,运用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如社会学、心 理学、文化研究等,对其进行深入剖析。
归纳与演绎
归纳
从个别作品出发,总结出一般性的规律和特点,形成对特定时期、风格或流派的总体认识。
演绎
根据一般性的规律和特点,对个别作品进行解读和评价,以检验其是否符合或偏离了这些规律和特点 。
04
美术鉴赏的实践与应用
艺术展览的鉴赏
艺术展览是美术鉴赏的重要实践场所, 提供了丰富的艺术作品供观众欣赏和 学习。
03
美术批评的方法与技巧
观察与分析
观察
美术批评首先要通过观察来了解作品 ,包括作品的构图、色彩、线条、主 题等方面。
分析
在观察的基础上,对作品进行深入的 分析,探究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和意义。
比较与对比
比较
将不同作品进行比较,找出它们之间 的共同点和差异点。
对比
通过对比来突出作品的特色和优劣, 进一步深化对作品的理解和评价。
美术鉴赏与批评期末总结
美术鉴赏与批评期末总结一、引言艺术是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而美术则是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
通过美术鉴赏与批评的学习,我进一步了解了美术的内涵与外延,提升了自己的鉴赏能力和批评能力。
在本学期的学习中,我主要从形式美、内涵美和浑然天成美三个方面来进行艺术品的鉴赏与批评。
下面是我本学期的学习总结。
二、形式美的鉴赏与批评形式美是指作品在艺术表现形式上的美感。
在进行形式美的鉴赏与批评时,我主要从题材、构图、色彩、线条及造型等方面进行分析。
例如,在观赏一幅山水画作品时,我会首先观察画面的构图是否合理,并且关注作者如何运用线条和色彩营造出画面的氛围和表现效果。
通过对形式美的鉴赏与批评,我进一步了解到艺术作品的形式之美与表现力之美是相辅相成的,两者相互依存。
三、内涵美的鉴赏与批评内涵美是指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和主题等内涵上的美感。
在进行内涵美的鉴赏与批评时,我会仔细品味作品所传达出的情感和主题,并分析作者所抒发的思想和情感是否真实、深刻。
例如,在观赏一幅肖像画作品时,我会通过作品的构图和作者的表现手法来分析作品所传达的人物性格和内心情感。
通过对内涵美的鉴赏与批评,我进一步了解到艺术作品的内涵之美是与观众的心灵共鸣息息相关的,它具有深远的人文意义。
四、浑然天成美的鉴赏与批评浑然天成美是指作品所展现出的自然和谐、生命力和创造力等超越形式美和内涵美之美。
在进行浑然天成美的鉴赏与批评时,我会着重观察作品所呈现出的生命力和对自然的表达。
例如,在观赏一幅风景画作品时,我会关注作者如何通过绘画手法将大自然的景色栩栩如生地展现在画布上,让观众感受到自然的力量和美丽。
通过对浑然天成美的鉴赏与批评,我进一步了解到艺术作品的美是在与自然界的和谐共生中产生的,它具有超越个体的普遍意义。
五、心得体会通过本学期的学习,我不仅提升了自己对美术作品的鉴赏能力和批评能力,也收获了很多美的感悟。
首先,艺术是一种表达情感和思想的方式,通过艺术作品,我们可以更深刻地理解作者的内心世界。
对专业高中美术课程鉴赏与批评的思考
对专业高中美术课程鉴赏与批评的思考美术鉴赏鉴赏是离不开美术批评的,将美术鉴赏与批评引入课堂教学,体验美术课堂,对作品进行个更加深层次的思考,使学生真正的成为一个鉴赏者与批评者关键字美术鉴赏;美术批评;美术课堂;高中;融入一、美术鉴赏与美术批评什么是美术鉴赏呢?我们常用的词汇是欣赏,欣赏一般是指享受美好的事物,领略其中中的趣味。
而美术鉴赏则与一般的欣赏不同,欣赏是对文物、艺术品等的鉴定和欣赏,是一种人们对艺术形象进行感受,理解和评判的思维活动和过程。
所以说,美术鉴赏是运用自我的感知与经验对美术作品进行理解与欣赏的一种再创作的活动。
美术批评是一种积极的对美术作品与现象的探究方式,探究意味着积极地理论分析或者价值判断。
美术批评也是一种积极的锲而不舍的精神。
抛开美术现象只就美术作品来说,美术批评是意味着对鉴赏者的创作背景、处事态度与文化底蕴对作品进行的探究,从而理解作者的艺术创作。
美术批评与美术鉴赏又是密不可分的。
美术批评是以美术鉴赏为基础,而美术鉴赏又通过美术批评理论化。
鉴赏是一种感性的活动,而美术批评则是一种理性的活动,这样才能形成一套完整的评价体系。
所以说美术鉴赏与美术批评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但是作为一所专业美术高中的教师,面对美术课的鉴赏与批评实施起来又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高中美术鉴赏课的标准是什么呢?开设怎样的课程才符合学生的需要?美术鉴赏与批评为什么要引入高中课堂?如何引入呢?二、高中课程引入美术鉴赏课与批评的目的以笔者所在的学校为例,全校都是美术特长生,学校的主要美术课程是素描,速写,色彩,设计等,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美术校本课程,美术专业基础课程有较高的专业要求但是学生审美提高不够,需要通过引入美术鉴赏和批评来提升学生的审美与思考能力。
若参照其他普通中学的的课程来说美术鉴赏与批评的引入也不够,虽然有书《美术鉴赏与批评》的教材但是浅进浅出对这门科目的学习也没有实际的学习,个人教师照本宣科没有自己的理解与认识,导致学生毕业以后对审美没有认识,在实际生活中也会遇到很多问题。
美术鉴赏与批评
《美术鉴赏与批评》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一、课程性质与目标(一)课程性质《美术鉴赏与批评》是普通高等学校美术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
本课程与《美术概论》、《中国美术史》、《外国美术史》等课程紧密衔接,重点学习从美学、社会、文化角度对美术作品进行解读、比较、鉴赏与批评的方法,提高对美术文化、美术活动的价值、意义的理解,促使学生把感性的审美体验与理性的批评意识有机结合起来,培养适应中小学美术教育需要的合格美术教师。
(二)课程目标1.建立美术鉴赏与批评的视角。
了解不同美术批评思想产生的历史语境、文化背景和在当代批评实践中的对话与交融,提高多维度、多层面分析美术作品的能力,提高对当代艺术新现象的判断能力。
2.熟悉美术鉴赏与批评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学习中国传统书画品鉴方法,学习近现代以来美学、社会学、文化研究思想成果在美术鉴赏与批评方面所建构的新理论、新方法,培养在美术鉴赏与批评活动中的方法论意识。
3.具有独立进行美术作品鉴赏与批评的短文写作、演讲等实践能力。
4.掌握中小学美术鉴赏课教学的基本要求、步骤和方法,培养策划校园美术活动和参与社会美术活动的能力。
二、课程内容与教学(一)课程内容1.课程内容选编的基本原则(1)精选美术鉴赏与批评的基本知识内容,采用学术界影响大、传播广、引用多,并具权威性的理论和观点,与课程体系中的其他课程内容形成有机的联系与互动。
(2)侧重选择关于美术鉴赏与批评活动规律、方法的学习内容,以及与当代中国美术创作、批评、教育实践关系密切的材料、案例,建构关于美术鉴赏与批评的基本知识框架。
2.课程基本内容(1)美术鉴赏与批评的基本特点·美术理论·美术史·美术批评与美术传播·作品·作者·观者·风格·流派·思潮·鉴赏与批评(2)中西美术传统与跨文化交流·中西美术文化传统的异与同·跨文化交流中的互识与误读(3)美术鉴赏与批评的视角和方法·中国书画批评传统及经典案例·表现—形式论的理论与方法·历史—社会论的理论与方法·文化—图像观的理论与方法(4)学校艺术教育中的美术鉴赏与批评·鉴赏教学与课程内容开发·美术作品分析与批评写作·校园美术活动策划与运作(二)课程教学1.理论知识学习与鉴赏“眼力”培养互动。
美术鉴赏与批评的核心观点
美术鉴赏与批评的核心观点
美术鉴赏与批评的核心观点之一是“以人为本”。
这意味着我们在欣赏美术作品时,应该从人的角度出发,去理解和感受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例如,当我们欣赏一幅画时,我们应该思考画家为什么要画这幅画,他想要表达什么情感或思想。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理解和欣赏这幅画。
美术鉴赏与批评的核心观点之二是“客观公正”。
这意味着我们在评价美术作品时,应该以客观的态度去看待作品,不受个人喜好或其他因素的影响。
例如,当我们评价一幅画的好坏时,我们应该从画面构图、色彩运用、线条表现等方面进行分析,而不是仅仅根据自己的感觉来评价。
第三,美术鉴赏与批评的核心观点之三是“历史与文化背景”。
这意味着我们在欣赏和评价美术作品时,应该了解作品所处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意义和价值。
例如,当我们欣赏一幅古代绘画时,我们应该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文化传统和艺术风格等方面的知识,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意义和价值。
美术鉴赏与批评的核心观点之四是“创新与发展”。
这意味着我们在欣赏和评价美术作品时,应该注重创新和发展。
例如,当我们欣赏一幅现代绘画时,我们应该关注画家的创新思维和技法运用等方面的表现,这样
才能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时代特征和艺术价值。
美术鉴赏与批评的核心观点包括“以人为本”、“客观公正”、“历史与文化背景”和“创新与发展”。
这些观点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美术作品,还可以提高我们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
因此,我们应该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注重培养这些观点,从而成为一名优秀的美术爱好者或专业人士。
美术批评与鉴赏
美术批评与鉴赏
美术批评与鉴赏是一种对艺术作品以及艺术历史发展的深入思考,包括艺术家之间的对比和对某一艺术作品的分析。
它拥有自身独特的批评语言,借助这种语言认识艺术,也在一定程度促进了艺术发展。
美术批评一般会根据不同的角度展开考虑,比如要从艺术家本人的角度考察,那么可以涉及到艺术家的生平及创作历史,以及对艺术作品的评价,这将更加直接地展现艺术家的创作思想以及创作过程。
同时,美术批评还可以涉及从艺术形式的角度来考察,比如:主题、创作表现形式、配色,以及动态元素等,并以此来研究作品的创作技巧以及文化价值。
另一方面,鉴赏是美术批评的另一种形式,它的探索更加深入,鉴赏的重点更为抽象,通常是观众根据自身的情感去感受一幅作品,及对其表达的思想进行解读,从而比较其与另一幅作品的显示或隐含的性质,以此更深刻地理解艺术作品的含义,所以说,鉴赏也是一种思考,它可以更直接地体会作品的意境。
总而言之,美术批评与鉴赏是不可或缺的艺术术语,它们都是对艺术信息的深入思考,是一种全面的把握、认识和预测艺术的研究和分析。
当面对新的艺术革新以及文化变迁时,它们也是艺术家去理解、提升和表达自我的必要手段。
所以,美术批评与鉴赏对艺术的发展至关重要,也是艺术学习者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
- 1 -。
美术鉴赏与批评之案例分析
• 08某生:没有空间,没有虚实的变换,没有准确的形, 在西方人眼中,也许它真是“糟糕透了”,然而在中 国文化的熏陶下,我们能够明白作者所展示的是一种 真实的生活,女人们丰韵的体态,华丽的衣着和悠闲 懒散的神态影射了那个时代的富足与繁华,这似乎是 宫中的女子,她们的悠闲,又似乎告诉我们,在这样 一个安逸的环境中女子们的百无聊赖。相对于中国山 水画而言,这幅作品更展示了现实生活中的某个部分, 某一种人群的生活方式,然而,作品的气韵仍翩然显 现,让观者也忍不住向往这种闲情惬意的生活。
论证的错误
• A,《捣练图》是唐代画家张萱所画。整幅作品是以绢作为材质并在上 面作画,所以呈现出温暖、明亮的感觉。画中描述的是众妇女在做手 工活,她们身上所穿的衣服颜色简单,明快,搭配起来让人看了很舒 服。而半蹲在地上,头朝上看长卷穿粉红色衣服的小女孩,很可爱, 神态有趣,充满天真、纯情之感,而在一旁身穿蓝色衣服,手持扇子 的小女孩则很无趣的摇摆着风扇。妇女们都沉浸在快乐的劳动之中。 从另一个方面也反映了唐朝繁荣之世。
• 美术鉴赏须持“入乎其内”的态度,而美 术批评则须持“出乎其外”的态度。
• 分析A\B\C,讨论其在态度上的差异。
思维方式的区别
• 美术鉴赏在深入作品的鉴赏过程中,主要 运用的是审美感知的方式,而美术批评则 采用审美判断的方式。
• A,审美感知,深切体会艺术家所描绘的“真实”的世 界。“画的东西虽然使人恶心,但到底真是鱼的肉, 鱼的皮和鱼的血啊!”
• 在进行美术批评时,批评家必须从审美心 态中跳出来,站在更为冷静的角度,在一 定的距离之外观照美术作品和其它美术现 象。在美术批评中,不仅是批评家需要采 用客观的立场,他所依据的材料与事实也 必须是客观的。
• 案例分析:
美术鉴赏与批评教案
美术鉴赏与批评教案教案标题:美术鉴赏与批评教案目标:1. 了解美术鉴赏与批评的概念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对艺术作品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4. 提高学生对不同艺术形式的欣赏和评价能力。
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美术鉴赏与批评的定义和目的。
2. 学生能够运用适当的词汇和术语描述艺术作品。
3. 学生能够分析艺术作品中的形式、内容和意义。
4. 学生能够提出合理的批评和建议。
教学准备:1. 幻灯片或投影仪。
2. 艺术作品的图片或实物。
3. 美术鉴赏与批评的相关文献和资源。
4. 学生笔记本和画笔。
教学过程:引入:1. 通过展示一幅著名的艺术作品或艺术家的作品,引起学生对美术鉴赏与批评的兴趣。
2. 提问学生对该作品的第一印象和感受,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
探究:1. 解释美术鉴赏与批评的定义和目的,强调其在艺术教育中的重要性。
2. 分析艺术作品的形式要素,如线条、色彩、构图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作品的视觉效果。
3. 引导学生分析艺术作品的内容和主题,帮助他们理解作品背后的意义和表达方式。
4.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对艺术作品的解读和理解,引导他们思考作品的可能含义和影响。
实践:1. 分发或展示其他艺术作品的图片或实物,让学生以小组或个人形式进行观察和分析。
2. 引导学生运用适当的词汇和术语描述作品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3.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批评,以及对作品的改进建议。
4.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观点和见解。
总结:1. 强调美术鉴赏与批评的重要性,并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
2. 鼓励学生继续观察和欣赏艺术作品,培养他们的审美意识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扩展活动:1. 布置学生在家中或课余时间观察和分析其他艺术作品,并写下自己的鉴赏和批评。
2. 组织学生参观艺术展览或美术馆,让他们亲身体验艺术作品的欣赏与批评过程。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和表现。
2. 收集学生的笔记和作品分析,评估他们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和批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黄金分割比例:毕达哥拉斯学派2、六法: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
3、元代赵孟頫提出的批评观点之一是”古意”观,“作画贵有古意,若无古意,虽工无意”;之二是”书画用笔同法”论;之三是钱选提出的”士气”说。
4、基于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这一观点,关于美术批评的标准也就建立起来了。
模仿的观点、数学品质的形式美的观点、道德的观点,在此后的美术批评中被不断的探索5、中世纪艺术批评分为三个方式:神秘美学,图像的收集和“画像诀法”。
6、十七、十八世纪美术批评思潮主要有以下几种:理性主义的批评思潮(法国哲学家笛卡尔);情感注意、浪漫主义批评思潮(在反对理性主义的批评思潮中出现)。
7、亚里士多德: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和目的因。
8、贺加斯:“精细的蛇形曲线”是最美的线9、康德指出了纯粹美与依存美的区别。
10、中世纪美学家托马斯·阿奎那认为形式是构成美的第一特征。
11、克莱门特格林伯格:前卫艺术相对的是庸俗文化,艺术即媒介《走向更新的拉奥孔》12、精神分析学是当代艺术研究影响最深远的艺术心理学,其创立者是奥地利心理学家西格蒙特·弗洛伊德。
他对艺术的研究主要基于他对人类深层心理现象的发觉。
“力比多”的升华理论是我们理解精神分析学应用于艺术分析的主要基础性本能13、弗洛伊德将主体的人格分为三类:本我(是最原始的部分,是本能冲动和欲望产生的地方)、自我(遵循现实原则,对本我的欲望进行监督)、超我(代表良心、社会准则和自我理想,负责指导自我、限制本我)。
意识的三个层面:意识、前意识与潜意识。
14、阿恩海姆:一生致力于“格式塔心理学”;具有倾向性的紧张力,《艺术与视知觉》,视知觉规律(简化)造成简化的条件:a、人类大脑领域所存在的向最简单结构发展的趋势;b、唤起知觉经验之刺激物的简化;c、由知觉对象所传达的意义;d、知觉对象与其传达的意义之间的关系;e、个别观察者的精神状态。
15、贡布里希对于观看问题是通过图式和矫正或制作与匹配这一模式解决的。
图式也即预成图式,用以解决视与知之间的矛盾。
16、“试错”理论的引导下,贡布里希认为艺术家的观看同样有一个出发点,然后再开始制作、匹配,在制作的过程。
17、女性主义现代阶段:琳达·诺克林。
后现代阶段:葛内塞尔达·波洛克。
女性主义也称女权主义,作为一种影响广泛的妇女运动,女性主义运动的思想起源可追溯到18世纪的启蒙运动思想家。
18、阿诺德·豪泽尔是匈牙利人,代表作《艺术社会学》;丹纳法国史学家兼文艺批评家《艺术哲学》19、珂勒惠支,德国版画家创造相反的艺术形象《反抗》呈现了一个强有力、充满精力、作为领导者的女性形象。
20、艺术的三种基本动因:种族、环境、时代。
21、《采石工》库贝尔;《宫娥》《纺织女工》《教皇伊诺森十世》委拉斯贵支;《马拉之死》《贺拉斯兄弟之誓》《拿破仑加冕》大卫;《舞蹈》马蒂斯;《亚威农少女》毕加索22、代表作《艺术哲学》阿诺德·豪泽尔是匈牙利人,代表作《艺术社会学》。
23、“移情论”与“情感表现说”(基础)24、阴柔与阳刚(中国);优美与崇高(西方)25、“以形写神”顾恺之阐释:阐释是读者或观者在阅读或观看中解释文本的语言符号含义的活动。
美术鉴赏:是指审美主体通过对美术作品形式的感知获得审美印象,并借助联想和想象进一步理解和体悟作品,最终获得审美意象或审美意蕴的过程。
美术批评:是以美术理论为指导,对美术作品喝美术活动进行分析,总结和评价的活动。
理性主义的批评思潮:17世纪法国哲学家笛卡儿的理性主义,作为启蒙思想运动的源头之一,对美术批评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受他的思维方法影响,人们在美术中寻找科学,试图用理性的方法表现,思考和批评艺术。
情感主义、浪漫主义思潮:在反对理性主义的批评思潮中,出现了情感主义与浪漫主义批评思潮。
批评家们反对艺术创造与审美过程中的过度性,通过对与素描相对的色彩的发现,通过对中世纪艺术、提香的艺术、鲁本斯的艺术不同气质的研究,通过对规则的突破,情感主义与浪漫主义批评思潮建立了反对理性主义的批评观,并指引着新的艺术风形式主义:克莱夫贝尔认为就是有意味的形式,在各个不同的作品中,线条,色彩以某种特殊方式组成某种形式或形式间的关系,激起我们的审美感情,这种线、色的关系和组合,这些审美的感人的形式,我们称之为“有意味的形式。
”纯粹美:指不涉及概念和利害计较,有符合目的性而无目的的纯然形式美。
依存美:如果涉及概念,利害计较和目的之类内容意义。
艺术意志:类似于时代的精神与文化的概念,这是李格尔用来说明美术史发展的一个概念,与黑格尔的绝对精神。
格式塔心理学:1912年诞生于德国,也称完形心理学,它强调经验和行为的整体性,反对当时流行的构造主义元素学说和行为主义“刺激—反应”公式,由此,主体在观察现象的经验是整体的或完形的,认为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意识不等于感觉元素的集合,行为不等于反射弧的循环。
有两种用法:一是指食物的形状或形式,一是指一个实体对知觉所呈现的整体特征。
怎样描述美术现象:1、描述是客观呈现事实的过程。
(一副作品摆在面前,我们需要把它所呈现的视觉形象准确忠实地描述出来,这需要敏锐的感受力与准确的言辞。
)2、阐释是读者或观者在阅读或观看中解释文本的语言符号含义的活动。
3、我们应该客观冷静精确的描述。
(如果描述是主观评价的前提,那么,我们就应当适当追求描述的文采,生动的描述通常立刻就能吸引听众或读者。
)描述美术现象需要的知识:1、美术作品的归属。
面对一件美术作品,我们要弄清它的归属,是属于美术这个大范畴中的哪一个更小的范畴。
就在这种区分中,我们看到有绘画、雕塑、观念艺术、书法(在纯美术的范畴内进行讨论)。
2、美术作品的语言层次。
当我们开始鉴赏美术作品并描述我们所见时,我们需要具备有关美术作品语言层次的知识和术语,以实现对美术作品的准确判断。
3、理解作品内容的知识与术语。
美术作品的内容是指艺术家在作品中所表现出来对社会生活的认识。
要理解美术作品的内容,主要可以通过对题材与主题的理解来达到。
审美主体进行美术鉴赏活动的心理过程:1、审美注意。
(鉴赏活动的开始,是指美术作品引起了审美主体的注意,审美主体将目光集中于该作品,同时心理活动也全部指向该作品)2.、观看和感受。
(鉴赏者作为审美主体,对作品进行观看感知,艺术作品的语言、形式等信息被鉴赏者感知并发挥作用。
3、阐释和理解。
(阐释是指对作品信息的解释,阐释也是我们理解作品的一种方式。
在阐释作品的过程中,我们试图发掘作品的审美意象和意蕴,也就是最终获得对作品的理解。
美术鉴赏活动的特点:1.美术鉴赏活动能提高艺术感受力与审美能力。
(艺术感受力与审美能力可作为个人素养的评价标准之一,在古今中外的大学者们看来,完整的人应该是能鉴别、感受和评价美的人。
2.美术鉴赏活动中鉴赏者主动地对作品进行再创造。
(再创造具有自由性,鉴赏者在创造中可能出现对艺术作品意义的误读与偏离,也会出现超越。
受制于艺术作品,艺术家和鉴赏者本人等种种因素,再创造活动具有一定的规范性。
)3.美术鉴赏活动实现了艺术家、作品、鉴赏者、社会的沟通。
(在美术鉴赏活动中,作者与鉴赏者通过作品进行交流,鉴赏者对作品的凝神观照使艺术家的意图慢慢显现出来,艺术作品也只有通过对鉴赏者施加影响,才能显现它的价值。
)对美术批评的理解:1、美术批评是以美术理论为指导,对美术作品和美术活动进行分析、总结和评价的活动。
是针对美术现象进行的一种科学研究活动,具有客观性、科学性、社会性等特点。
2、美术批评具有客观性。
在美术批评中,不进是批评家需要采用客观的立场,他所依据的材料与事实也必须是客观的。
3、美术批评具有科学性。
美术批评的科学性首先体现在它总是遵循一定的观点与立场,采用一定的方法原则来指导个体的批评研究;其次,美术批评的科学性也体现在批评过程中,它要求对美术现象进行分析研究,最后做出合理的判断。
4、美术批评具有社会性。
首先体现为美术批评处在美术接受的社会环境中这一事实,其次,美术批评的社会性还体现在批评家本人的批评观念上。
最后,美术批评的社会性体现在其影响力的社会性上。
美术批评与美术鉴赏的差异:美术批评是以美术理论为指导,对美术作品和美术活动进行分析、总结和评价的活动。
美术鉴赏:是指审美主体通过对美术作品形式的感知获得审美印象,并借助联想和想象进一步理解和体悟作品,最终获得审美意象或审美意蕴的过程。
美术鉴赏与美术批评都是个体对美术现象的审美观照,是主体精神性的审美实践活动,但在两者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区别。
1、美术鉴赏与美术批评态度不同。
美术鉴赏须持入乎其内的态度,只有深入体悟作品,才能感受作品的美,才能产生共鸣,顿悟等审美现象。
美术批评择需持出乎其外的态度,在感悟鉴赏作品之后,批评家必须要站在客观的立场重新审视作品,重新衡量和评价自己在鉴赏过程中的审美感受,剔除主观成分,使其尽量具有客观性。
2、美术鉴赏与美术批评思维方式不同。
美术鉴赏在深入作品的过程中,主要运用的是审美感知的方式,而美术批评采用审美判断的方式。
3、美术鉴赏与美术批评的目的不同。
美术鉴赏的直接目的在于感知美术现象,而美术批评的直接目的在于认中国美术批评的发展:1、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绘画批评开始觉醒。
此时,批评主体不是哲学家与思想家,而不是艺术家本人。
这时的批评家通过对自身与历史的美术实践活动的体悟与反思,提出了关于美术的真知灼见。
a、谢赫《古画品录》提出了对中国古代美术批评至关重要的“六法”批评细则,评议品评作为批评的手段,在中国古代美术批评历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b、六法: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
2、唐代美术批评基本上形成了以朱景玄的《唐朝名画录》和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为代表的是论结合的美术的批评写作模式。
3、元代赵孟頫提出的批评观点之一是”古意”观,“作画贵有古意,若无古意,虽工无意”;之二是”书画用笔同法”论;之三是钱选提出的”士气”说。
沃尔夫林提出了五对形式范畴:第一对是最重要的线描和图绘,活称触觉的和视觉的。
第二对是平面的表面与纵深的深度。
第三对是封闭的形式和开放的形式,或称建构的与非建构的。
第四对是多样或复合的统一与融合或匀称的统一。
第五对是绝对的清晰与相对的清晰。
形式分析方法的不足与优点:形式主义:批评家克莱夫·贝尔认为:欣赏一件艺术作品,我们只需要具有一种形式和色彩的感觉,以及一种三维空间方面的知识就行了。
确实,艺术作品呈现在我们面前可见的部分就是它的形式,对艺术品的形式进行鉴赏与批评是最基本的了解艺术作品的方法。
优点:20世纪的形式主义者们运用独特的批评方法,从美术主体的角度阐释艺术现象,使人们对于形式的价值有了新的认识,取得了许多积极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