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中国传统文化的生成背景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秦汉——郡县制, 东汉——州、郡、县二级制, 元——行省制度, 明——省府县, 清——省府县, 近代——省、道、县, 现代——省、市、县。
(1)夏朝 (2)商朝
(3)周朝
( 4) 春 秋
战 国
(5)秦朝
(6)汉朝
(7)西晋
东晋
南北朝
(8)唐朝
(9)宋朝
(10)元朝
(11)明代
当今世界面临十大环境问题:
1、世界气候变暖 2、森林面积日益缩小 3、物种的灭绝速度在加快 4、水资源不足 5、大气污染严重 6、土地面积减少 7、垃圾废物成灾 8、资源再减少 9、农用药害严重。 10、人口膨胀
第二,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形成和延续的影 响。 中国的地理环境特别适合发展农业。正是 在农业生产的基础上,传统的中国文化才 得以形成和延续。中国传统文化,无论是 物质的,还是精神的,都是建立在农业生 产的基础上的,它们形成于农业区,也随 着农业区的扩大而传播。 (1)古代的石器、陶器、青铜器、铁器,实 际上许多都是农业生产工具。就是漆器、 礼器也是与农业生产工具紧密相关的。
三、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作用与影响
第一,地理环境对人类和人类社会的影响。 地理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 础,同时也是人类产生意识或精神的基础。 自从石器、青铜、铁器时代,人类已经开 始能动地利用环境。到了近代,现代,人 类对地理环境的利用有了长足的发展,人 类对地理环境的利用能力和程度越来越大, “人化自然”的能力加强了。因而地理环 境对人类具体的决定作用越来越弱。
文化类型:
古代——
齐鲁、荆楚、燕赵、三晋、关中、巴
蜀、吴越、岭南等地域文化
现在 ——
一般分“江南文化”和“北方文化”
林语堂说:
“北方人民,他们服习简单之思想与艰苦之生活,个子结实高大,筋强力壮, 性格诚恳而急噪,喜啖大葱,不辞其臭,爱滑稽,常有天真烂漫态,他们在 各方面是近于蒙古族的,而且比较聚居于上海附近之人民,脑筋来得保守, 因之他们对于种族意识之衰退,如不甚关心者。他们便是河南拳匪山东大盗, 以及篡争皇位之武人的生产者。” “北方人长于战斗,而南方人长于贸易” “历代创业帝王,几无出自大江以南者。相传食米之南人,无福拱登龙座, 只有让那啖馍馍的北方人来享受。实际上除却一二例外,如唐周二代的创 业帝王,出自甘肃北部,故有土耳族之嫌疑。
第二节 中国传统的经济基础及其影响
• • • • • 一、以农为主的经济模式 二、农业型文化 1、重农抑商的观念; 2、天人和谐的思想; 3、安土重迁、浓重的乡土观念——古人说人 生有四大幸事: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久 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叶落归根,思乡诗发 达 • 4、尊君重民相反相成的政治文化 ——东方专 制主义和发达的民本思想。
二、三秦文化-秦中自古帝王都
三秦的来历、所指区域——陕西的关中和陕北
陕北人:一群赤诚的自然之子,朴实敦厚,性情豪放,大碗喝酒大 碗吃肉,浑身洋溢着阳刚之气。在战争年代,陕北人会凭着这种豪 气揭竿而起,金戈铁马驰骋于沙场,杨家将、李自成、刘志气丹等 莫不如此。
百戏之祖——秦腔
要想了解一个地方的人文况味及集体性格,最 好就是听一听带泥土味的音乐。秦腔的境界在 于吼,唱它时要用生命的底音,那时来自洪荒 时代的声音,野兽畏惧,天地震惊,这声音是 带铜质的,经亮丽阳光打磨的、西伯里亚冷风 揉搓过的,发自肺腑,磨烂喉咙,有一种悲壮 的肃杀之势。 关中民谣“八百里秦川尘土飞扬,三千万人民 高唱秦腔,吃一老碗飙飙面喜气洋洋,油泼辣 子少了嘟嘟囔囔。”
北方出军人,南方出文人骚客、商人;
东北虎,西北狼,南方大绵羊;解放战争朝鲜战争 四野,是一支经历了长期战火考验的虎狼之师) “天上九头鸟,地下湖北佬”
一、慷慨悲歌的燕赵文化
地理区划是是今黄河为它的南界,以太行山和燕山为西界、北界, 包括河北全境及山西、山东、河南、辽宁、内蒙的部分地区 是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的混合体 燕赵地势开阔,地处平原,沃野千里,兼有三面天然屏障 自古以来就是人文荟萃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
中国传统文化的 生成背景
中国传统文化产生的土壤:
大陆性地理环境及其影响 以农为本的经济模式和农业型文化 血缘宗法家族制度及其影响
第一节 自然地理环境与人文地理环境
一、自然地理环境: 1.地形、地貌 2.气候: 气候类型多种多样
季风气候明显 大陆气候强
二、人文地理环境
(一)疆域、政区
1.疆域:西汉、唐、元、清、疆域超过“雄鸡式”、960万平方公里。 2.政区:商周——分封制,
三、齐鲁文化
齐鲁之地,山水雄浑,天高地厚,河还浩荡。 上古之少昊,开鲁之周公,兴齐之姜尚,贤达 名士,灿若星河,依周礼而成定制,启民心之 醇酽浩气。在孔孟之道的长期熏染下,齐鲁民 风厚重憨实,历史上多鸿儒、多良民、多豪杰、 多烈女、多君子。从总的看,齐鲁人给人的印 象是壮实英伟、淳朴厚道、耿直重情、富有同 情心,潜含着英雄主义的阳刚豪洒之气。“泰 山之阳则鲁,其阴则齐”鲁人更为尊礼崇德守 旧,齐人更为务实开放勇武。
第三,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多样性的影响: (1)我国的地理环境有强烈的地域性,不同地区的人形成了不同的生 活方式和思想观念。 (2)地理障碍对文化的传播也有很大的影响,也 使中国的不同地区所 受到的外来文化影响和影响程度各不相同。
第四,地理环境对开放与封闭的影响:
(1)我们应当承认我国的地势是比较封闭的,西高东低的地形,大部 分是高原、平原和戈壁沙漠,只有东南是海岸线,三面封闭,一面环 海. (2)自然地理环境并非决定开放与否的唯一标准条件。西汉的张骞两 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中西文化交流的通道。二是东汉班超重开丝绸之 路,使西域南道出现了“大漠无兵阻,穷边有游客”的景象,三是唐 玄奘不远万里到佛国印度取经,这些人所行路线都是从长安取道西行 而直达国外的,同样也促进了文化的交流。
中国13多亿人,常用姓才几百个。《百家姓》收 录462个。中国人的姓不仅少,而且集中。五大
重庆人胆大、心直外向,多些叛逆的江湖气而少 些规矩和儒雅;成都人聪慧、灵活内敛,多些守 旧的市井味而欠些率真和胆识。成都自古得天独
厚,几无旱涝天灾。此地商业发达,四面八方的 民众皆以能到成都居住而满足。成都是一个十 足的“安乐窝”。今天成都人自嘲“吃点麻辣 烫,打点小麻将,喝点盖碗茶,看点歪录象” 秦汉时关中人说“少不入川”,就是怕年轻人 来此地会消磨人的斗志,销蚀奋进的锐气。孟 子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5、中国人重实际轻玄想的务实性格;宗教不发达;重实 用轻理论,古希腊泰勒斯“仰望星空”
6、和平温顺的民族性格;姜戎《狼图腾》 7、与农业有关的科技、民俗、饮食习惯; 8、喜爱大自然和田园生活等; 9、勤劳节俭、重储蓄的国民性; 10,平均主义思想、小农意识等落后观念。
第三节 血缘宗法家族制度及其对文 化的影响
家族制度的主要内容:
• • • • • • • 1、宗谱,家谱 2、宗祠 3、族田 4、族长 5、族规 1949年后家族组织衰落的原因; 改革 开放以来,家族势力复兴的原因
二、家族制度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 1、中国人喜欢家庭生活(群居的民居);家族本位— 家族利益之上(与个人本位相反)。 • 2、亲属称谓发达;姓名严谨(与日本对比) • 3、血缘观念强,诸如“肥水不外流”,财产继承方面 的过继制度等,人际关系泛血缘化,如朋友比做兄弟, 师生比做父子等。人情风、裙带风盛行;亲属之间的 连带责任——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一人犯法株连九 族(一说高祖、曾祖、祖父、父亲、自己、儿子、孙 子、曾孙、玄孙;一说: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 • 私德发达,公德欠缺;公正的原则很难建立起来。 (特殊主义发达,普遍主义欠缺)
一方面农业经济较发达,另一方面又融入了大量剽悍 的游牧民族新鲜血液
孟德斯鸠说:
“土地贫瘠、使人勤奋、俭朴、耐劳、勇敢和适宜于战争, 土地不给的东西,他们不得以人力去获取。土地肥沃使人 生活宽裕而柔弱懒惰,贪生怕死。” 齐鲁多鸿儒,燕赵多壮士。
燕赵文化
第一特征是悲壮 第二就是风骨,具有一种阳刚之美
(2)最早的货币是牲畜、铜器、粮食,后来贝币成了单一货币,与钱有关的汉 字,几乎都用“贝”字旁。秦始皇统一货币之前,布币是铲子形状。刀币是 刀削形状。实际上布币、刀币的形状都是农业工具的形状。 (3)中国的历法、年节也都是与农历(阴历)紧密相关的。二十四节气简直就 是农耕日期表。 (4)中国古代的各门艺术、中国古代的饮食文化、服饰文化、中国古代的科技、 中国古代的宗法制度、中国古代的婚丧风俗、古代的节目等等都与农业生产、 农业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有人甚至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就是中国农耕 文化。 (5)中国古代在东亚地区是传统文化最发达的地区,也是文明程度最高的地区。 在西方文明传入之前,中国的农耕文化曾经征服了周围的朝鲜半岛、日本列 岛、印度支那半岛和东南亚各地。中国特定的地理环境造就了辉煌的农耕文 化。 (6)中国传统文化,或者叫中国农耕文化,既是我们宝贵的财富,又是我们沉 重的包袱。比如,依照中国传统,过春节是中国人的习俗,也是一年当中最 大的节日。但这种节日是农业区、农耕经济下的产物。在现代高度工业化的 城市愈来愈多的人感到春节是个负担。驱鬼、祭祖、吃年饭、守岁等传统活 动已经在现代春节中显得极不和谐。
(12)清代
(14)现代:
二、人文地理环境
(二)民族、人口:
1.民族
2.人口
中国历代人口(据《中国人口报》 )
战国 4500万 秦 4000万 西汉初年 1500万 西汉元始二年(2年) 6300万 东汉初年 2700万 东汉永寿三年(157年) 6500万 魏黄初元年(220年) 2200万 魏灭蜀前 3000万 西晋太康元年(280年) 3500万 东晋 1600万 刘宋 2000万 萧梁 2100万 北魏 3000万 陈 1500万 隋大业五年(609年) 5800万 唐武德五年(622年) 2500万 唐天宝十四年(755年) 8500万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唐开成、会昌年间 6000万 后周显德五年(958年) 3000万 北宋崇宁、大观年间 12600万 辽乾统年间 900万 西夏贞观年间 300万 南宋初 5650万 金初 2830万 南宋嘉定年间 8060万 金泰和年间 5600万 元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 7500万 元至顺元年(1330年) 8500万 明洪武三年(1370年) 6000万 明崇祯年间 20000万 清康熙年间 16000万 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 31150万 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 38310万 清咸丰元年(1851年) 43610万 清光绪六年(1880年) 36450万 清宣统二年(1910年) 43600万
有人问周公姬旦、姜尚如何治理国家, 前者说 “尊尊亲亲”,即以礼治国; 后者说“尊贤而尚功”,即尊重人才开拓进取。
粗犷刚烈的齐人 齐鲁义匪
四、吴越文化 五、荆楚文化 六、巴蜀文化
蜀文化是“盆地文化 ”,巴文化是“山地文 化”,他们的代表就是成都和重庆。两个城市 的脾气血型迥然不同:说气候,重庆湿热难耐 成都凉爽宜人;说地形,重庆山路不平,成都 一马平川;说性格,重庆人火暴耿直,成都人 细致绵软;就连饮茶也相反,重庆人喝的是浓 烈苦涩的沱茶,成都人却喜欢喝芬芳袭人的花 茶。“巴出将,蜀出相”
• 一、血缘宗法家族制度的演变 • 人们之间的三种关系:血缘、地缘、业 缘。 • 中国人为什么特别重视血缘关系?主要 由于农业经济的长期存在,人们聚族而 居,流动少造成。随着现代工业社会的 到来,血缘关系必然被打破。但历史上 形成的传统不会马上消失。
血缘宗法家族制度的演变:
• 第一、西周时期,宗法制度确立 • 主要内容包括:嫡长子继承王位制;分封制与 世卿世禄制;严格的宗庙祭祀制度;丧服制 度——五服制度。斩衰、齐衰、大功、小功、 缌麻(核心思想:家国同构、尊尊亲亲、亲疏 分明、长尊幼卑、男尊女卑、家族情谊温情脉 脉)见教材316页。 • 第二、秦汉小家族制度(商鞅变法、家国分开 • 第三、魏晋南北朝时期世家大族和门阀制度—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 第四,宋以后的封建家族制度
(1)夏朝 (2)商朝
(3)周朝
( 4) 春 秋
战 国
(5)秦朝
(6)汉朝
(7)西晋
东晋
南北朝
(8)唐朝
(9)宋朝
(10)元朝
(11)明代
当今世界面临十大环境问题:
1、世界气候变暖 2、森林面积日益缩小 3、物种的灭绝速度在加快 4、水资源不足 5、大气污染严重 6、土地面积减少 7、垃圾废物成灾 8、资源再减少 9、农用药害严重。 10、人口膨胀
第二,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形成和延续的影 响。 中国的地理环境特别适合发展农业。正是 在农业生产的基础上,传统的中国文化才 得以形成和延续。中国传统文化,无论是 物质的,还是精神的,都是建立在农业生 产的基础上的,它们形成于农业区,也随 着农业区的扩大而传播。 (1)古代的石器、陶器、青铜器、铁器,实 际上许多都是农业生产工具。就是漆器、 礼器也是与农业生产工具紧密相关的。
三、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作用与影响
第一,地理环境对人类和人类社会的影响。 地理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 础,同时也是人类产生意识或精神的基础。 自从石器、青铜、铁器时代,人类已经开 始能动地利用环境。到了近代,现代,人 类对地理环境的利用有了长足的发展,人 类对地理环境的利用能力和程度越来越大, “人化自然”的能力加强了。因而地理环 境对人类具体的决定作用越来越弱。
文化类型:
古代——
齐鲁、荆楚、燕赵、三晋、关中、巴
蜀、吴越、岭南等地域文化
现在 ——
一般分“江南文化”和“北方文化”
林语堂说:
“北方人民,他们服习简单之思想与艰苦之生活,个子结实高大,筋强力壮, 性格诚恳而急噪,喜啖大葱,不辞其臭,爱滑稽,常有天真烂漫态,他们在 各方面是近于蒙古族的,而且比较聚居于上海附近之人民,脑筋来得保守, 因之他们对于种族意识之衰退,如不甚关心者。他们便是河南拳匪山东大盗, 以及篡争皇位之武人的生产者。” “北方人长于战斗,而南方人长于贸易” “历代创业帝王,几无出自大江以南者。相传食米之南人,无福拱登龙座, 只有让那啖馍馍的北方人来享受。实际上除却一二例外,如唐周二代的创 业帝王,出自甘肃北部,故有土耳族之嫌疑。
第二节 中国传统的经济基础及其影响
• • • • • 一、以农为主的经济模式 二、农业型文化 1、重农抑商的观念; 2、天人和谐的思想; 3、安土重迁、浓重的乡土观念——古人说人 生有四大幸事: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久 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叶落归根,思乡诗发 达 • 4、尊君重民相反相成的政治文化 ——东方专 制主义和发达的民本思想。
二、三秦文化-秦中自古帝王都
三秦的来历、所指区域——陕西的关中和陕北
陕北人:一群赤诚的自然之子,朴实敦厚,性情豪放,大碗喝酒大 碗吃肉,浑身洋溢着阳刚之气。在战争年代,陕北人会凭着这种豪 气揭竿而起,金戈铁马驰骋于沙场,杨家将、李自成、刘志气丹等 莫不如此。
百戏之祖——秦腔
要想了解一个地方的人文况味及集体性格,最 好就是听一听带泥土味的音乐。秦腔的境界在 于吼,唱它时要用生命的底音,那时来自洪荒 时代的声音,野兽畏惧,天地震惊,这声音是 带铜质的,经亮丽阳光打磨的、西伯里亚冷风 揉搓过的,发自肺腑,磨烂喉咙,有一种悲壮 的肃杀之势。 关中民谣“八百里秦川尘土飞扬,三千万人民 高唱秦腔,吃一老碗飙飙面喜气洋洋,油泼辣 子少了嘟嘟囔囔。”
北方出军人,南方出文人骚客、商人;
东北虎,西北狼,南方大绵羊;解放战争朝鲜战争 四野,是一支经历了长期战火考验的虎狼之师) “天上九头鸟,地下湖北佬”
一、慷慨悲歌的燕赵文化
地理区划是是今黄河为它的南界,以太行山和燕山为西界、北界, 包括河北全境及山西、山东、河南、辽宁、内蒙的部分地区 是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的混合体 燕赵地势开阔,地处平原,沃野千里,兼有三面天然屏障 自古以来就是人文荟萃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
中国传统文化的 生成背景
中国传统文化产生的土壤:
大陆性地理环境及其影响 以农为本的经济模式和农业型文化 血缘宗法家族制度及其影响
第一节 自然地理环境与人文地理环境
一、自然地理环境: 1.地形、地貌 2.气候: 气候类型多种多样
季风气候明显 大陆气候强
二、人文地理环境
(一)疆域、政区
1.疆域:西汉、唐、元、清、疆域超过“雄鸡式”、960万平方公里。 2.政区:商周——分封制,
三、齐鲁文化
齐鲁之地,山水雄浑,天高地厚,河还浩荡。 上古之少昊,开鲁之周公,兴齐之姜尚,贤达 名士,灿若星河,依周礼而成定制,启民心之 醇酽浩气。在孔孟之道的长期熏染下,齐鲁民 风厚重憨实,历史上多鸿儒、多良民、多豪杰、 多烈女、多君子。从总的看,齐鲁人给人的印 象是壮实英伟、淳朴厚道、耿直重情、富有同 情心,潜含着英雄主义的阳刚豪洒之气。“泰 山之阳则鲁,其阴则齐”鲁人更为尊礼崇德守 旧,齐人更为务实开放勇武。
第三,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多样性的影响: (1)我国的地理环境有强烈的地域性,不同地区的人形成了不同的生 活方式和思想观念。 (2)地理障碍对文化的传播也有很大的影响,也 使中国的不同地区所 受到的外来文化影响和影响程度各不相同。
第四,地理环境对开放与封闭的影响:
(1)我们应当承认我国的地势是比较封闭的,西高东低的地形,大部 分是高原、平原和戈壁沙漠,只有东南是海岸线,三面封闭,一面环 海. (2)自然地理环境并非决定开放与否的唯一标准条件。西汉的张骞两 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中西文化交流的通道。二是东汉班超重开丝绸之 路,使西域南道出现了“大漠无兵阻,穷边有游客”的景象,三是唐 玄奘不远万里到佛国印度取经,这些人所行路线都是从长安取道西行 而直达国外的,同样也促进了文化的交流。
中国13多亿人,常用姓才几百个。《百家姓》收 录462个。中国人的姓不仅少,而且集中。五大
重庆人胆大、心直外向,多些叛逆的江湖气而少 些规矩和儒雅;成都人聪慧、灵活内敛,多些守 旧的市井味而欠些率真和胆识。成都自古得天独
厚,几无旱涝天灾。此地商业发达,四面八方的 民众皆以能到成都居住而满足。成都是一个十 足的“安乐窝”。今天成都人自嘲“吃点麻辣 烫,打点小麻将,喝点盖碗茶,看点歪录象” 秦汉时关中人说“少不入川”,就是怕年轻人 来此地会消磨人的斗志,销蚀奋进的锐气。孟 子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5、中国人重实际轻玄想的务实性格;宗教不发达;重实 用轻理论,古希腊泰勒斯“仰望星空”
6、和平温顺的民族性格;姜戎《狼图腾》 7、与农业有关的科技、民俗、饮食习惯; 8、喜爱大自然和田园生活等; 9、勤劳节俭、重储蓄的国民性; 10,平均主义思想、小农意识等落后观念。
第三节 血缘宗法家族制度及其对文 化的影响
家族制度的主要内容:
• • • • • • • 1、宗谱,家谱 2、宗祠 3、族田 4、族长 5、族规 1949年后家族组织衰落的原因; 改革 开放以来,家族势力复兴的原因
二、家族制度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 1、中国人喜欢家庭生活(群居的民居);家族本位— 家族利益之上(与个人本位相反)。 • 2、亲属称谓发达;姓名严谨(与日本对比) • 3、血缘观念强,诸如“肥水不外流”,财产继承方面 的过继制度等,人际关系泛血缘化,如朋友比做兄弟, 师生比做父子等。人情风、裙带风盛行;亲属之间的 连带责任——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一人犯法株连九 族(一说高祖、曾祖、祖父、父亲、自己、儿子、孙 子、曾孙、玄孙;一说: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 • 私德发达,公德欠缺;公正的原则很难建立起来。 (特殊主义发达,普遍主义欠缺)
一方面农业经济较发达,另一方面又融入了大量剽悍 的游牧民族新鲜血液
孟德斯鸠说:
“土地贫瘠、使人勤奋、俭朴、耐劳、勇敢和适宜于战争, 土地不给的东西,他们不得以人力去获取。土地肥沃使人 生活宽裕而柔弱懒惰,贪生怕死。” 齐鲁多鸿儒,燕赵多壮士。
燕赵文化
第一特征是悲壮 第二就是风骨,具有一种阳刚之美
(2)最早的货币是牲畜、铜器、粮食,后来贝币成了单一货币,与钱有关的汉 字,几乎都用“贝”字旁。秦始皇统一货币之前,布币是铲子形状。刀币是 刀削形状。实际上布币、刀币的形状都是农业工具的形状。 (3)中国的历法、年节也都是与农历(阴历)紧密相关的。二十四节气简直就 是农耕日期表。 (4)中国古代的各门艺术、中国古代的饮食文化、服饰文化、中国古代的科技、 中国古代的宗法制度、中国古代的婚丧风俗、古代的节目等等都与农业生产、 农业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有人甚至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就是中国农耕 文化。 (5)中国古代在东亚地区是传统文化最发达的地区,也是文明程度最高的地区。 在西方文明传入之前,中国的农耕文化曾经征服了周围的朝鲜半岛、日本列 岛、印度支那半岛和东南亚各地。中国特定的地理环境造就了辉煌的农耕文 化。 (6)中国传统文化,或者叫中国农耕文化,既是我们宝贵的财富,又是我们沉 重的包袱。比如,依照中国传统,过春节是中国人的习俗,也是一年当中最 大的节日。但这种节日是农业区、农耕经济下的产物。在现代高度工业化的 城市愈来愈多的人感到春节是个负担。驱鬼、祭祖、吃年饭、守岁等传统活 动已经在现代春节中显得极不和谐。
(12)清代
(14)现代:
二、人文地理环境
(二)民族、人口:
1.民族
2.人口
中国历代人口(据《中国人口报》 )
战国 4500万 秦 4000万 西汉初年 1500万 西汉元始二年(2年) 6300万 东汉初年 2700万 东汉永寿三年(157年) 6500万 魏黄初元年(220年) 2200万 魏灭蜀前 3000万 西晋太康元年(280年) 3500万 东晋 1600万 刘宋 2000万 萧梁 2100万 北魏 3000万 陈 1500万 隋大业五年(609年) 5800万 唐武德五年(622年) 2500万 唐天宝十四年(755年) 8500万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唐开成、会昌年间 6000万 后周显德五年(958年) 3000万 北宋崇宁、大观年间 12600万 辽乾统年间 900万 西夏贞观年间 300万 南宋初 5650万 金初 2830万 南宋嘉定年间 8060万 金泰和年间 5600万 元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 7500万 元至顺元年(1330年) 8500万 明洪武三年(1370年) 6000万 明崇祯年间 20000万 清康熙年间 16000万 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 31150万 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 38310万 清咸丰元年(1851年) 43610万 清光绪六年(1880年) 36450万 清宣统二年(1910年) 43600万
有人问周公姬旦、姜尚如何治理国家, 前者说 “尊尊亲亲”,即以礼治国; 后者说“尊贤而尚功”,即尊重人才开拓进取。
粗犷刚烈的齐人 齐鲁义匪
四、吴越文化 五、荆楚文化 六、巴蜀文化
蜀文化是“盆地文化 ”,巴文化是“山地文 化”,他们的代表就是成都和重庆。两个城市 的脾气血型迥然不同:说气候,重庆湿热难耐 成都凉爽宜人;说地形,重庆山路不平,成都 一马平川;说性格,重庆人火暴耿直,成都人 细致绵软;就连饮茶也相反,重庆人喝的是浓 烈苦涩的沱茶,成都人却喜欢喝芬芳袭人的花 茶。“巴出将,蜀出相”
• 一、血缘宗法家族制度的演变 • 人们之间的三种关系:血缘、地缘、业 缘。 • 中国人为什么特别重视血缘关系?主要 由于农业经济的长期存在,人们聚族而 居,流动少造成。随着现代工业社会的 到来,血缘关系必然被打破。但历史上 形成的传统不会马上消失。
血缘宗法家族制度的演变:
• 第一、西周时期,宗法制度确立 • 主要内容包括:嫡长子继承王位制;分封制与 世卿世禄制;严格的宗庙祭祀制度;丧服制 度——五服制度。斩衰、齐衰、大功、小功、 缌麻(核心思想:家国同构、尊尊亲亲、亲疏 分明、长尊幼卑、男尊女卑、家族情谊温情脉 脉)见教材316页。 • 第二、秦汉小家族制度(商鞅变法、家国分开 • 第三、魏晋南北朝时期世家大族和门阀制度—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 第四,宋以后的封建家族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