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法律意识论文
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调查及对策分析论文(通用7篇)
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调查及对策分析论文(通用7篇)高校生法律意识现状调查及对策分析论文(通用7篇)在各领域中,大家都跟论文打过交道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育我们的科学讨论力量。
还是对论文一筹莫展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高校生法律意识现状调查及对策分析论文,欢迎大家共享。
高校生法律意识现状调查及对策分析论文篇1高校新生对法律的正义性普遍认同,但由于重人治、轻法治的传统文化、不良社会环境及学校教育局限性等缘由,导致高校新生法律学问不足,法律观念仍旧模糊,法律实际运用力量欠缺,法律意识不强;针对此现状,应实行有力措施培育、提高高校新生法律意识:依据高校新生的思想特点培育高校生法律意识;优化法制教育模式,重视高校新生法律素养的培育;创设社会与校内良好大环境,提高同学的法律力量等。
众所周知,法律是我们维护正值权益的武器,只有充分运用法律,才能很好地爱护我们的合法权益。
现如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国家,已成为中国基本的治国方略。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动依法治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法治中国建设对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具有重大意义。
法律意识指人们关于法和法的现象的观点、学问、思想等的总和。
在中国法治建设的进程中,公民具有良好的法律意识是国家法治的盼望,是体现法治国家水平的标准,同时也是我国依法治国战略实现的重要条件。
当代高校生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主力军,是中华民族腾飞的盼望,他们法律意识的强弱,法律学问水平的凹凸,对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化进程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作用。
高校新生正处于从高中到高校生活过渡的重要阶段,因此,了解高校新生法律意识现状,实行有力措施培育、提高法律意识对于高校新生自身成长及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要意义。
一、调查分析当代高校新生法律意识的现状本次调查对象为贵州高校本科一班级同学,在调查对象上从性别、专业等做了相关比例要求,34.97%来自城市,65.03%来自农村,具有肯定的代表性,基本能反映出贵州高校同学的法律意识现状。
大学生如何树立法律意识论文
大学生如何树立法律意识论文大学生如何树立法律意识论文。
大学生如何树立法律意识论文范文一: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建设心得论文我们生活的时代是一个法制正在不断完善的时代。
法律是我们的保护伞,敬畏法律是错误的想法。
当代大学生有必要增强自己的法制观念,提高法律修养。
在生活当中要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正当利益,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当今,我们国家的法律还不健全,所以大学生有义务和责任去为法治社会贡献力量。
提高法律修养要在认识和知识构成上都有所提高才行。
党的十七大提出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法治精神,形成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并要求加强公民法律意识教育。
教育系统是全国五五普法规划的主要对象之一,这一新的精神对教育系统,特别是德育课教师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即在教育教学中注重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与提高,这是比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艰巨得多的任务。
要实现这一任务,教师就要花大力气,掌握把知识和能力转化为法律意识的方法。
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
这一时期,大学生亟需在学校的正确教育和引导下,不断学习,努力提高和完善自己。
加强大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法律素养,是社会主义高等教育方针的基本要求,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需求,也是大学生自身成才的迫切需要。
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包括。
1)大学生的法律知识水平普遍不高。
当前我国大学生大都重视专业课,而对法律基础课不予以重视。
另一方面,高校的《法律基础》课学时有限,要想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要想大幅度的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知识水平是很困难的。
因此,高校大学生在这有限的课时中获得的法律知识也是有限的。
2)大学生法律观点偏差,法制观念淡薄。
很多大学生在他们的权利受到侵害时会选择沉默,而不是去争取他们的利益。
这就会是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会越来越淡。
3) 高等院校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违法犯罪现象。
较为典型的就是马加爵事件,马加爵为了报复那些伤害他尊严的人,选择走上犯罪的道路。
还有201X年1月29日和2月23日,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先后两次把掺有火碱和硫酸的饮料,倒在北京动物园饲养的狗熊身上和嘴里,造成多只狗熊受伤。
大学生道德与法治论文1000字
大学生道德与法治论文1000字法律意识是公民理解、尊重、执行和维护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的重要保证,公民的遵纪守法行为不会自然产生,而是在一定法制观念,法律意识的指导下实现的,具备了社会主义法律意识,就会做到不仅不犯法,而且能积极维护法律的尊严。
大学生树立法律意识,是现代化法制建设的要求,也是成为一名合格的接班人的需要。
而作为大学生应当具备哪些法律意识呢?首先,应培养学生依法办事的思想观念,不仅要遵纪守法,而且要监督社会主义法律的遵守和执行,坚决同一切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使社会主义法制得以真正实现。
其次,培养宪法和法律具有最高权威的观念。
树立法律权威即尊重宪法和法律的权威。
任何个人和机关、组织都不具有超越干法律之上的权力,都必须依法办事,坚决反对“权大干法”,“人情大干法”的法律虚无主义观念。
使大学生认识到自己在国家生活中所处的地位,无条件地服从和遵守国家的宪法和法律。
再次,也即最重要一点,即培养大学生权利义务相一致的观念。
法律最主要的精神即强调权利与义务的统一性。
公民要正确对待权利义务关系,既要依法行使法律赋予公民的权利,也要履行法律赋予公民的义务,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公民意识,以社会主义法律为武器,捍卫自己的正当权利,在享有个人所拥有的权利时,不忘记尊重和承认他人的合法权益,不忘履行对国家,对社会,对他人的义务。
同时,应杜绝一切不劳而获的错误思想,培养只有付出才有收获的良好观念。
另外,应培养大学生法律与自由相统一的观念。
我国宪法和法律从各个方面规定了公民的权利义务,人们在法律规定的范围以内,有着极为广阔的自由活动天地。
公民在行使自己权利时要慎重考虑自己的言论、行为的社会效果,不得损害国家、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全民的合法权益。
大学生应树立与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密切联系的自由现,珍惜和维护安定团结的局面。
最后,应培养公民在法律面前八人平等的观念。
公民在法律面前人入平等,主要指公民不分性别、民族、种族、职业等一律平等地享有法律规定的权等地承担法律规定的义务,不管是什么人,只要是犯了法,都要依法受到追究。
法律意识毕业论文
法律意识毕业论文法律意识毕业论文导言法律意识是指人们对法律的认识、理解和遵守的意识。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法律制度的完善,法律意识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篇文章将探讨法律意识的重要性、法律意识的培养以及法律意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一、法律意识的重要性法律意识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法律意识是社会稳定的基石。
法律的存在和执行能够维护社会秩序,保护人民的合法权益。
只有当每个人都具备了正确的法律意识,才能够遵守法律规定,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其次,法律意识是公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具备良好的法律意识,可以帮助人们正确判断事物的合法性,遵守法律规定,同时也能够主动维护自己的权益。
这种自觉遵守法律的行为不仅体现了公民的素质,也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最后,法律意识是法治社会建设的基础。
法治社会的核心是法律的权威和公正。
只有当每个人都具备了正确的法律意识,才能够形成一个遵纪守法、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
二、法律意识的培养法律意识的培养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
首先,教育是培养法律意识的重要途径。
学校作为法律意识教育的主要场所,应该加强法律教育的力度,让学生从小学习法律知识,培养正确的法律观念和法律意识。
其次,媒体的作用也不可忽视。
媒体是传播法律知识的重要渠道,通过新闻报道、电视节目等形式,可以向公众普及法律知识,提高大众的法律意识。
此外,社会组织和家庭也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社会组织可以组织法律宣传活动,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帮助公众了解法律、遵守法律。
家庭则应该从小培养孩子的法律意识,教育他们遵守法律、尊重法律。
三、法律意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法律意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首先,在经济领域,法律意识可以帮助人们识别合法的商业行为和合同,避免陷入非法交易和纠纷中。
同时,法律意识也能够促进公平竞争,维护市场秩序。
其次,在劳动领域,法律意识可以帮助劳动者了解自己的权益和义务,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同时,也能够促进雇主遵守劳动法规,提供公平的工作环境。
提高法律意识论文6600字
提高法律意识论文6600字法律最重要的精神即强调权利与义务的统一性,公民要正确对待权利义务关系,既要依法行使法律赋予公民的权利,也要赋予公民的义务,了解法律知识。
接下来搜集了提高法律意识论文,欢迎查看,希望帮助到大家。
提高法律意识论文一摘要:一个国家的人民是否具备法律素质,主要取决于这个国家的法律发展水平的高低和“依法治国”理念的实施情况。
针对大学生法律意识淡漠的现状,从提升大学生自我认知的角度出发,阐述了强化大学生法律意识的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提高;法律意识一、法律意识及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含义首先,法律意识的含义。
从词面理解,法律意识是指个体对法律规范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认知,包括对法律本身与法律适用的评价、理解与解释和对人们的所作所为是否合法的评价等。
其次,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含义。
大学生是社会发展的建设者,他们是否具备法律意识,将直接影响到法治社会的建设。
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构建应该是从大学生层面出发,能够反映当代高校学生对法律规范的认知程度,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对现有法律法规的理解、应用与期待。
二、提升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意义民主法治的完善需要公民法律意识的提升,提升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提出的社会发展战略,法治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目标。
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需要树立法律权威,做好普法宣传工作。
强化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符合依法治国的要求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不仅需要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还需要大众具备一定的法律意识。
培养和增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能更好地推进法治理念的落实和贯彻,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符合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三)有利于当代大学生角色的社会化大学生是具有社会化特征的群体,他们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能让大学生对自己的社会化角色有清晰的认识,在毕业后更好地融入社会。
三、提升大学生法律意识应注意的重点依据法律意识培养的主体需求和法律的性质,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提升必须从两个层面入手。
大学生校园法律案例论文(3篇)
第1篇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大学生在校园内发生法律问题的现象日益增多。
本文选取了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校园法律案例,通过对案例的分析,旨在揭示大学生在校园内可能遇到的法律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法律对策,以期为大学生提供法律保障,促进校园和谐稳定。
关键词:大学生;校园法律;案例分析;法律对策一、引言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大学生人数逐年增加。
然而,在校园内,一些大学生由于法律意识淡薄,导致各种法律问题频发。
这些法律问题不仅影响了大学生的个人成长,也给家庭、学校和社会带来了诸多困扰。
因此,对大学生校园法律案例进行分析,研究解决这些问题的法律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校园法律案例分析1.案例一:大学生校园盗窃案某高校学生甲在宿舍内盗窃同学乙的笔记本电脑,价值5000元。
案发后,甲被公安机关抓获,并被依法刑事拘留。
分析:本案中,甲的行为构成盗窃罪。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规定,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2.案例二:大学生校园侵权案某高校学生丙在校园内驾驶自行车与同学丁相撞,造成丁腿部骨折。
经鉴定,丁的伤情构成十级伤残。
分析:本案中,丙的行为构成侵权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六条第一款规定,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丙在校园内驾驶自行车时,未注意观察周围环境,导致与丁相撞,造成丁受伤,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3.案例三:大学生校园借贷纠纷案某高校学生戊向同学己借款5000元,约定一个月内还款。
到期后,戊未按约定还款,己多次催讨无果,遂将戊诉至法院。
分析:本案中,戊的行为构成民间借贷纠纷。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二百零五条规定,借款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期限返还借款。
本案中,戊未按约定期限还款,已构成违约。
民办高校增强大学生法律意识途径论文
关于民办高校增强大学生法律意识途径的探讨摘要:近年来,民办高校作为中国高等教育新的组成部分,正在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人才。
但是,民办高校在教学上总体比较重视专业教育,轻视人文素质教育,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还比较淡薄,所以探讨如何增强民办高校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很有必要。
关键词:民办高校大学生法律意识一、民办高校增强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必要性近年来,我们通过媒体报道,不断看到了一系列与在校大学生相关的法律事件。
如大学生假期打工时被骗保证金,选择就业时误入非法传销组织等;大学生自身的违法犯罪案件也频频出现:像大学生因恋爱出现情感挫折而杀人或自残事件,更有出现如09年张超杀人碎尸案的高校大学生恶性刑事犯罪案件等。
“随着我国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方略的开展,各种法律法规应运而生,法律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这要求生活在社会中的每个人都要掌握相关的法律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
”因而加强大学生法律意识是一件刻不容缓的任务,必须予以关注。
而在民办高校中注重增强大学生法律意识也是存在主客观因素的。
首先,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并且由于社会贫富分化差距的存在,再加上民办高校收费的现状,特别是全球金融危机下当前就业形势的严峻,这都加剧了部分大学生心理上的不平衡,对前途忧心重重,甚至于对社会看法偏激。
其次,民办高校目前受条件的制约,大多数还没有开设专业的法律课程教学,大学生对法律知识的学习掌握总体还比较匮乏,法律意识相对淡薄。
还有,民办高校在教学指导上也不同程度地存在重专业教育,轻视人文素质教育的现象,忽视对学生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的培养。
二、在日常思想政治教学中增强法律意识教育的实效性1.进一步搞好《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法制教育质量。
目前,在民办高校中,大学生学习法律知识主要是通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公共课程的教学。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思想品德教育和法律知识教育相结合的课程,目的是通过学习思想道德和法律知识,使大学生培养和形成正确的道德和法律素质。
培养大学生法治思维论文
培养大学生法治思维论文在现代社会中,法治思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素养,尤其对于大学生而言更是不可或缺的。
培养大学生的法治思维能够使他们具备正确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将来在社会中能够更好地适应法治环境,并为社会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本文将从教育、法律知识普及和法制宣传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培养大学生的法治思维。
一、通过教育培养大学生的法治思维教育是培养大学生法治思维的核心环节,通过教学的方式将法治理念融入到大学生的学习中,能够使他们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更加注重法律的适用和遵守。
教育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实施:1. 定期开设法治课程。
学校可以在课程设置中增加法治课程,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知识和相关法规。
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对法律的敬畏和遵守意识。
2. 组织法律实践活动。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与模拟法庭、法律实践等活动,使学生亲身体验法律的实际应用,增强法治思维的实践能力。
3. 建立法律咨询平台。
学校可以建立法律咨询平台,为学生提供法律咨询服务。
这不仅有助于学生解决法律问题,还能够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
二、加强法律知识普及,提升大学生的法治素养法律知识普及是培养大学生法治思维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普及法律知识,能够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养和法律观念。
为了加强法律知识的普及,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法律教育宣传。
学校可以通过校园广播、校报校刊等媒体,定期发布法律知识和典型案例,提高大学生对法律的了解。
2. 组织法律知识竞赛和讲座。
学校可以组织法律知识竞赛,通过竞赛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法律的兴趣。
同时,还可以邀请法律专家开展法律讲座,让大学生深入了解法律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
3. 制作法律宣传材料。
学校可以制作法律宣传手册、海报等宣传材料,向大学生普及法律知识,并提醒他们注意法律的适用和遵守。
三、加强法制宣传与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法治意识法制宣传与教育是培养大学生法治思维的有效手段之一,通过宣传与教育,可以提高大学生的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
大学生法律论文(5篇)
大学生法律论文(5篇)高校生法律论文(5篇)高校生法律论文范文第1篇1.法治环境的影响受传统的封建制度、历史文化的影响,的现实法律环境乱象丛生,人们对法律的执行与实施抱有质疑甚至无望的态度。
走访中的一些同学表示,他们有时候不得不“信人而不信法”、“信权而不信法”,“信教而不信法”,很多依照法律程序无法解决的事情,往往会涉及到一些特别人员或特别权力,权力滥用已经成为污染司法、污染行政、进而影响稳定的严峻因素。
2.传统文化的影响受宗教文化、政教合一制度的历史影响深远。
因而、权利信仰等代替法律信仰潜移默化地渗透到校内的各个角落,使得很多藏区的高校生形成了义务本位、不重视自己权利的传统观念。
在需要用法律手段保障自己权益的时候,一些同学从主观上不会把法律作为爱护自己的手段,从心理上排斥法律的适用,对法律表现出茫然退缩、犹疑不定的态度。
这是由于在的现实生活中,还没有形成对法律信仰这种价值观的普遍认同,从而成为藏区高校生法律信仰危机产生的重要缘由之一。
3.学校法制教育的缺失我国的高校生法制教育课虽然已经开展多年,但却始终从属于高校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范畴。
特殊是2021年教育部将《法律基础》课程与《思想道德修养》课程进行整合后,从2021年秋季起,《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成为现阶段非法学专业高校生法制教育的主要渠道。
然而整合后的课程中法律学问部分被大幅压缩,只占整体内容的1/3不到,使得一些老师、同学均认为此部分的内容不甚重要,造成了在授课与学习的过程中的忽视。
高校也不例外,同学们往往针对考试突击背诵课本内容,而对法治的精神与内涵则避而不谈,更加不会对法律信仰进行深化探讨。
4.同学自身的缘由高校校内是一个小的社会,但是这个社会与真实的社会比较,显得更为简洁和纯粹。
现在的高校生经受挫折较少,社会阅历缺乏,对事物的熟悉不够深化,理论思维力量尚未成熟,还没有真正建立起自身成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当社会上一些不良思想涌入校内时,他们的观念势必会受到影响。
学生法律论文优秀5篇
学生法律论文优秀5篇大学生法律意识是社会主体对社会法的现象的主观反映,即大学生对于法律和法律现象的思想,情感和态度的总称,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如下是编辑为家人们整编的学生法律论文优秀5篇,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学生法律论文篇一(一)缺乏法律理论知识法律理论知识是高校学生在现代的社会环境中对法律以及法律现象在一定的反应过程中形成的系统化以及整体化的一种理性思维体系,也是现代法律观念在理论上的表现。
具体来说,它具有形态系统化以及指导性地位等特性,它是高校学生能够树立起科学的法律意识并形成出色的法律能力的基础与前提、如果没有对于法律知识的全方位的了解与科学的认识,就无法形成较高的法律能力以及科学的法律意识。
相关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大部分高校学生整体上缺乏对于法律知识的全面了解,并且他们对于与本专业相关的法律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对部门法律的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都不容乐观。
(二)淡薄的法律意识随着在我国公民中深入进行,大部分高校学生的法律意识已经比以前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通过思修课的学习和其他的相关途径,他们了解并已经掌握了一部分的基础法律知识,能够了解到依法治国方针的必要性以及重要性。
然而,在思修课程的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学时较少以及课程的安排不多等情况,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仍旧偏重于对于基础法律知识的讲授。
所以大部分的高校学生仍然缺乏对于法学中的理论知识的深层次的了解。
在发生日常纠纷的情况下无法用法律理论知识将其解决。
同时,大部分的大学生不仅缺乏对于法律本质的认识,还缺乏应有的权利意识。
一部分的高校学生错误的认为学生只有义务,没有权利。
也就是这部分学生只有被动的法律意识,并没有主动的法律意识。
(三)欠缺法律能力这里所说的法律能力指的是能够体现出大学生的具体的法律素质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它主要包括了护法能力、守法能力以及用法能力三个要素。
在当下,大部分的高校学生在这三个能力上都有所欠缺。
法学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法学本科毕业论文范文--摘要:信仰是在法律职业形成的过程中形成的,法律职业共同的精神追求。
法律职业信仰的表现形态包括法律信念、法律理念、法律观念、法律意识等,其核心是一种对法治的精神追求。
本文在论证法律意识在法制现代化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我国公民法律意识的现状及成因,并提出了公民法律意识现代化的实现途径。
关键词:法律意识;法制;法治;现代化法律意识的现代化作为现代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方面,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社会成员基于现代法制实践而对现行法律制度的外在形式和内在价值合理性的主观心理反映。
法律意识现代化的基本内涵应当包括:第一,主宰一切社会生活的形式和手段是法律,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严格依法办事,不存在超越宪法和法律的所谓特权;第二,法律意识作为一种非人格力量,是用以特殊的理性原则建构起来的法律程式从关注和关怀人的终极运层面切实保护每个人的自由和权利,从而全面实现社会正义;第三,每个社会主体所追求的自由、平等,权利和秩序等都能得到有效的保护,因而人们都理应自觉的以法律作为自己行为的准则。
中国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国家,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改革与完善的内在要求,实现这个治国方略的过程就是法制现代化的过程。
法制现代化不仅表现为具体法律制度及其实施方式的现代化,其更深层次的内涵则在于公民法律意识的现代化。
因此,分析当前我国公民的法律意识现状,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推动社会法律意识的现代化进程,是全面推进我国法制现代化建设的一项基础工程,具有深远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一、法律意识现代化在法制现代化中的地位和作用法律意识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社会成员对于法和有关法律现象的观点和态度的总称,是法律现实在人的精神世界中的映现。
法律意识与法律制度密切相关,一个国家的法律制度不仅蕴涵着法的本体,决定着法的价值取向、法的社会功能和运作机制,而且直接决定着公民的法律意识。
另一方面,任何制度的产生、发展和完善也离不开建立其上的公众意识,而且,法律意识作为人们的一种意识形态和社会上层建筑,必然反作用于其赖以产生的社会法律现实,因而法律意识的现代化必将极大的推进社会法律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论文范文
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论文范文大学生是国家、民族的希望和未来,社会法治建设的中流砥柱,其法律意识状态,直接关系到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进程。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论文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论文范文篇1浅析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摘要]当代大学生是我国各项事业的建设者、创造者,更是未来发展的中流砥柱。
我国法制建设正在不断完善,能否真正践行依法治国方略,需要大学生有良好的法律意识,以此来指导规范自身行为,因而研究大学生的法律意识问题就有其现实价值。
文章从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影响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因素,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措施等几个方面,努力探究有效的方法帮助解决这一重要的时代课题。
[关键词]大学生;培养; 法律意识近几年发生多起大学生犯罪的案件,将大学生的“法律意识”问题带入人们的视线当中,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未来国家发展的中流砥柱,其法律意识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我国法治建设能否顺利进行。
从当前实际情况来看,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解决,使当代大学生成为懂法、守法、具有良好法治精神的公民。
一、现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一)何为法律意识法律意识就是人们关于法和法律现象的观点和态度的总称,法律意识是社会主体对社会法律主管把握的方式,是人们对法律的情感、意识、信念等心理要素的综合体。
其对人们的行为生活都产生一定影响。
它是人们在生活学习中自觉培养的结果,也是法律文化传统和环境造就的产物,在人们的行为选择上起到重要作用。
它包括法律思想、法律心理、法律观念、法律知识等多方面的内容。
正是由于法律意识的重要性,提高和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尤为关键。
要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就需要全民有较强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来维持良好的社会秩序,构建和谐文明的社会。
(二)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相较以往,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是有所增强的,但是依然存在许多问题:1.欠缺法律知识。
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论文2000字
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论文2000字大学生法律意识是社会主体对社会法的现象的主观反映,即大学生对于法律和法律现象的思想,情感和态度的总称,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论文2000字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论文2000字篇1浅谈重视与强化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摘要:当前,以法治国、以德治国已经逐渐是国家民主政治建设的一个趋势。
大学生是社会向前发展的后备力量,大学生法律素养怎样,对社会未来发展有很大影响。
关键词:法律意识大学生培养法律素养一、培育大学生法律意识是社会发展之客观要求1.法律意识培育是当今社会形势之下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重要目标。
这是因为:当今市场经济以经济利益为价值取向,它推崇的不是“重义轻利”之观念,而是合法获取利益的法治观念。
目前的社会经济是法治条件下的经济,相关经济活动之主体精神乃是法治下的利益精神。
市场经济社会中的价值倾向,肯定需要大学生对公平与竞争等主要精神的认可,以及被此决定的对法治之呼唤。
选择市场经济意味着民族之价值取向从道德到法治本位转变。
所以,目前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应该将法律观念的培育放置在重要和显著的战略高度上。
2.法律思想意识的培育是以前的道德教育获取坚强支持的重要保证事实证明,我们以前所形成的思政教育工作是我们社会珍贵的精神财富,在很多方面仍然有传承的现实意义。
不过我们还应该看到,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现今,因为利益主体之多样化和利益分配的市场化,不但使人们的创造性得到发展,且又极易推动人的贪婪欲望,并且,旧有的道德规范由于没有强劲的制约制度,从而让它有了弱化之倾向。
目前大学生思想道德认知与实际行为偏离现象大大增多的事实证明,只依靠原来的思政教育早已不能满足现实社会之需要。
为了使大学生的行为规范,需要在强化思政教育的同时,注重对大学生们的法律意识培育,让传统精神因此有新的力量支持。
3.培育大学生法律意识是以法治国和治校的实际需要在法律面前坚持人人平等。
大学生法律知识及案例范文(3篇)
第1篇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大学生作为社会的重要群体,其法律意识的提高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通过对大学生法律知识的普及,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分析,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养,使其在日常生活中能够依法行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一、引言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栋梁,肩负着建设祖国的重任。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一些大学生由于法律意识淡薄,导致在面临法律问题时无法正确应对,甚至触犯法律。
因此,加强大学生法律知识教育,提高其法律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二、大学生法律知识普及1.宪法知识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大学生应了解宪法的基本内容,包括国家性质、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
例如,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宪法第33条)2.民法知识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之间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
大学生应掌握民法的基本原则,如自愿、公平、诚信等。
同时,了解合同法、侵权责任法等具体法律内容。
3.刑法知识刑法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
大学生应了解刑法的基本概念,如犯罪、刑罚等。
同时,了解盗窃罪、故意伤害罪等常见犯罪。
4.行政法知识行政法是调整国家行政机关与公民、法人之间行政关系的法律。
大学生应了解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如合法性、合理性等。
同时,了解行政处罚、行政复议等行政法律制度。
5.劳动法知识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和劳动保护的法律。
大学生应了解劳动法的基本内容,如劳动合同、劳动争议等。
三、案例分析与启示1.案例一:大学生盗窃案某高校大学生小张,因家庭经济困难,产生了盗窃的想法。
一天,他潜入学校实验室,盗取了价值数千元的实验器材。
后被警方抓获,依法被判处有期徒刑。
启示:大学生应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法律意识,遵守法律法规,切勿因一时冲动而触犯法律。
2.案例二:大学生合同纠纷案某高校大学生小李,与一家公司签订了一份实习协议。
实习期间,公司未按协议支付小李报酬。
小李将公司告上法庭,最终法院判决公司支付小李报酬。
启示:大学生在签订合同时,要仔细阅读合同条款,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确保自身合法权益。
大学生如何加强法治意识的论文
大学生如何加强法治意识的论文近年来,我省不断加强法治宣传工作力度,创新法治宣传平台,强化集中宣传教育,积极探索法治文化推广、宣传、传播新手段,深化“法律七进”活动。
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生加强法治意识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大学生加强法治意识的论文一(一)加强大学生法制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需要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接班人,对其进行法制教育就是要使他们树立法治观念,培养其法律意识,提高他们的法律素养,使他们能够做到遵纪守法、依法办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求,成为满足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合格人才。
(二)加强大学生的法制教育是社会现实的需要近年来,大学生犯罪率直线上升,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反思。
据统计,大学生犯罪案件数量及犯罪人数2001年比1999年增加了54.5%,2005年到2007年大学生犯罪增长率在18%以上。
因此,如何预防大学生犯罪,已经成为了中国当前面对的主要社会问题之一。
毫无疑问,大学生违法犯罪对社会,对高校的影响力和危害力都是极大的,因此面对这样的社会现实,加强大学生法制教育,提高大学生法律素养,使大学生知法,懂法,守法,用法,这无疑成为预防大学生犯罪,维护校园和社会稳定和谐的主要手段之一。
(三)加强大学生的法制教育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是近年来我国提出的教育改革目标。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增强适应时代发展、社会进步,以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要求和迫切需要的素质教育。
要重视培养学生开拓进取、自强自立、艰苦创业的精神;大力加强法律教育特别是宪法的教育。
三、加强大学生法制教育的有效途径(一)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应变革对大学生法制教育的认识定位大学生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同属于素质教育的内容,因此,相关部门应将法制教育放置于与道德教育同等高度,加大对大学生法制教育的关注力度。
原创当代大学生如何提升法治素养论文
原创当代大学生如何提升法治素养引言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进步,法治意识在当代大学生中显得尤为重要。
作为社会主体的一员,大学生应当具备良好的法治素养,为社会稳定和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然而,由于法治教育的不完善和学生自身的知识缺乏,很多大学生对法治的了解和意识并不充分。
因此,本文将探讨如何有效提升当代大学生的法治素养,以期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
了解法律意识的重要性首先,大学生需要了解法律意识的重要性。
法治是现代社会稳定和秩序的基石,法律意识是法治建设的核心要素。
通过了解法律是社会的基本规范,大学生将会意识到自己在社会生活中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并明白自己的行为将会产生的后果。
只有具备了正确的法律意识,大学生才能够合法权益进行维权和主动担当社会责任。
参加法治教育活动其次,大学生应积极参与法治教育活动。
校园中举办的法治讲座、研讨会等活动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法律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和法律意识。
通过与法律专业人士的交流和互动,大学生可以学习到更多实用的法律知识,并将其运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此外,还可以参与模拟法庭等活动,通过模拟案例的审理,提高学生的法律分析和辩证能力。
开设法律相关课程除了参与校园法治教育活动外,学校还应当开设与法治相关的课程。
这些课程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系统地学习法律理论,还能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
通过学习法律相关知识,大学生可以更好地认识到法律对社会和个人的重要性,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法治素养。
多阅读法律文献和案例此外,大学生还应当多阅读法律文献和案例。
通过阅读法律文献和案例,可以帮助大学生深入了解法律的内容和原则,掌握法律的基本知识。
同时,通过阅读案例,大学生可以学习到不同案例中的法律适用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自己的法律思维和分析能力。
此外,大学生还可以通过阅读法律文献和案例,了解法律发展的趋势和变化,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
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最后,大学生还应当积极参与社会实践。
大学生法律与道德论文范文怎么写
大学生法律与道德论文范文怎么写法制教育是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掌握基本法律知识,对于大学生养成依法办事的行为习惯有很大的帮助。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推荐的大学生法律与道德论文范文,希望大家喜欢!大学生法律与道德论文范文篇一:《浅议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摘要】近年来,大学生犯罪案件呈现不断增长的态势,大学生法律意识薄弱也成为社会重点关注的话题。
笔者认为,法律意识的基础是对法律常识和法律知识为基础的,而现有的教育模式恰恰忽视了对学生法律常识和法律知识的培养,学校应当在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关键词】法律意识;教育2013年4月16日,上海复旦大学一名大学生因中毒医治无效死亡,而投毒者正是被害人的室友。
该事件披露后,在社会中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应当说校园犯罪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在“大学生法律意识薄弱”这一点上整个社会基本达成共识。
是什么造成了大学生的法律意识薄弱?针对大学生法律意识薄弱的现状,应当采取哪些措施?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谈一点自己的感受。
一、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一)大学生的法律常识和法律知识匮乏曾有学者针对大学生的法律认识在湖北省各大高校法学专业的学生中做过调查,结果发现“44%的大一学生、49%的大二学生、92%的大三学生和79%的大四学生不能够完整的说出公民的基本权利。
而非法学专业的学生对涉及公民的基本法律知识的问题很少有人能准确回答”。
上述情况说明,现阶段大学生不仅在法律知识上是欠缺的,甚至在法律常识上都是处于匮乏的状态之下的。
(二)大学生自觉守法的意识薄弱从法学理论的角度出发,自觉守法即包括要自觉的遵守法律规定,不从事法律禁止的行为,同时也包括能够自觉的运用法律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行为。
而在这两点上,大学生表现出的状况都是令人担忧的。
自觉遵守法律笔者无须多说,不断上升的大学生刑事案件的出现,就很好的说明大学生自觉守法的现状。
笔者需要强调的是,伴随大学生刑事犯罪数量不断提高的,是大学生违法行为大幅度攀升。
论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论文
论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论文范文一: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使命,大学生是未来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生力军和主力军。
大学生善于独立思考,思维敏捷,容易接受新思想、新事物;喜欢表现自己、设计自我,注重个人的现实利益,对自身的素质要求较高。
但由于某些社会风气、传统道德和法制教育的不足,致使其法律意识方面非常淡薄,甚至缺失。
有鉴于此,加强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就更不容忽视,而且应当成为大学教育和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
一、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1.法律信仰缺乏法律信仰是指基于社会主体通过对法律现象的感受而形成的内心对法律价值的认同,对法律的坚定信念和尊重,是公众自觉守法的升华。
部分大学生崇尚权力,迷恋金钱和财富,对法律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认识没有准确地把握,对法治缺乏信心,甚至认为法律是实现目的的手段和工具,受权力和金钱的支配,有了权力和金钱,就可以为所欲为,颠倒是非。
2.法制观念淡薄人之为人,最首要的就是其言行举止受到各种规范的约束,如校规、道德、法律,以及各种社会礼仪习惯等,其中,最基本的规范应当是道德和法律,大学生更应如此。
然而,部分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他们或者动辄恶言相向,互相看不起对方;或者漠视对方权益,无事生非,造谣中伤,恶意攻击他人;或者不知如何保护自己被他人侵犯的合法权益,只能忍气吞声;更有甚者,根本无视法律的存在,最终不得不受到法律的制裁。
例如轰动全国的马加爵恶性杀人案件,还有发生在北京动物园的清华大学生刘海洋的泼熊事件等。
3.法律知识不足当代大学生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其法律素质不高,他们所知道的一些法律知识,也仅限于课堂上的灌输所得。
他们始终认为只要不违法犯罪,学习法律便一无是处,从不会积极主动地学习法律法规。
殊不知,大学生法律素质的高低,不仅关系到大学生自身的命运和前途,而且关系到民族的振兴、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4.强调权利而忽视义务权利和义务是整个法律体系的核心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目:大学生法律意识、法制观念调查与分析
专业:
班级:
组长:
组员:
成员分工:
调查目的:在中国依法治国的道路上,大学生法律意识的高低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又可以映射出法制贯彻的效果。
法律意识是一种较为宽泛的社会意识表现形式,对于大学生来讲,法律意识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对法律知识的理解和对实际法律问题的观点、态度与解决方法,简单得说,就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法律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是对每一个大学生素质修养的必备要求,是能够懂法运用法律的前提;对实际案例的解决是法律意识高低的具体表现,具有直观性。
因此,为了客观地了解我校在校学生的法律意识水平,了解我校在校学生对法律问题的观点与态度,我们组织了关于学生法律意识的问卷调查。
摘要:学法、知法、懂法、守法,这是现代法治社会对每个公民的要求,特别是对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法律素质的提高更为迫切。
但近几年来,在大学校园里由于大学生法律意识薄弱,不稳定因素凸显,导致一系列犯罪事件的发生,令人担忧。
因此,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知识水平、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刻不容缓。
这篇论文通过对大学生的调查作了法律方面的分析。
关键字: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分析
正文:
法律意识,是人们的法律观点和法律情感的总和,其内容包括对法的本质、作用的看法,对现行法律的要求和态度,对法律的评价和解释,对自己权利和义务的认识,对某种行为是否合法的评价,关于法律现象的知识以及法制观念等。
大学生法律意识是大学生群体对法、法律或其现象的反应形式,即心理、知识、观点和思想,包括对法律的情感、认知、评价和信仰等的内心体验。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也是未来社会的支撑主体,其法律意识如何,直接影响到公民的法律素质和整个社会法治文明的程度。
大学生法律意识是多要素多层次的复杂系统,结合调查结果,对当前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法律观念所存在的问题作一个全面分析。
(一)大学生法律知识水平不高,法律观点偏差。
大学生法律知识的来源很局限,大多只是从教育中获得。
高校的《法律基础》课学时有限,在短时间内要完成相当于《法律概论》的内容是不可能的。
因此,高校大学生在这有限的课时中获得的法律知识也是有限的。
更何况大学生大都重视专业课,对法律基础课不予以重视,只是临到考试的时候突击,应付了事。
大多数学生重学分,轻实效。
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大学生不可能有扎实的法律基础知识。
导致整体法律知识水平较低。
(二)大学生法制观念淡薄,权利意识不强。
大学生缺乏权利观念,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不能积极主动地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而是以消极的态度对待法律,以“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理不了了之。
甚至会放弃法律武器,采用报复的手段来讨回“公道”,导致了违法犯罪的可能性。
法律观点、法律观念是法律意识的组成部分,它是衡量法律意识水平的依据。
它们与法律知识水平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由于当前大学生的法律知识水平较低,法律知识薄弱,易产生错误的观点、淡薄的法制观念,部分大学生对法律的实现持怀疑、不信任的态度。
《中
国青年研究》(1999,2)中有这样一组调查数据,对象是某高校三年级的大学生,他们对于“如果你涉及到诉讼,你对法律的公正裁决”表示有信心的占35.1%,而58.1%的大学生表示信心不足,有6.8%的大学生表示完全没有信心。
对“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吗?”回答“不太平等”的占第一位为79.7%,“不平等”的占第二位12.8%,认为“平等”的占9.5%。
另一方面,大学生缺乏权利观念,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不能积极主动地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而是以消极的态度对待法律,甚至会放弃法律武器,采用报复的手段来讨回“公道”,导致了违法犯罪的可能性。
(三)大学生缺乏准确理解和把握法治的基本精神。
在调查中发现,大学生对法的民主基础尚未有明确的意识,仍然存在着将“法”作为统治工具的法律观,并对法治表现出不信任的态度。
譬如,他们受到传统人治观念和现实中一些“权大于法”现象的影响,往往认为法律不如权利有用,以及法律越来越成为有钱人和有权人的工具。
这些现象导致许多大学生对法治整体意识的偏见。
虽然这一方面反映了法律的不够健全,但另一方面也体现出了大学生看问题往往主观偏激,缺乏足够的明辨是非的能力。
大学生法律信仰的一定程度的缺失,也反映了不利于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的法治环境和氛围。
(四)大学生对违法犯罪存在模糊观念。
大多数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处于一种被动的守法状态,认为守法就是遵守刑法。
甚至得出了只要自己不违法,就无需学法的错误结论。
如果法律知识缺失,很容易导致原则和行为上的尺度偏移。
数据表明,大学生因法律知识不足从而导致犯法的占多数。
一方面,大多数大学生对法律的认识还只处于初级的感性阶段,另一方面社会发展变化带来的成人感与面对现实的无力感,使大学生无法客观地看待和解决周遭问题。
从而抱有侥幸心理而跨越犯罪的界限。
也有些大学生因为贫富差距,阶级观念,有色眼镜等等原因,受周遭的压力开始对现实逃避,产生心理扭曲和心理障碍,往往走上了不归路。
正如马家爵在周遭的冷眼,看不起等的压力下,产生人格障碍变得具有攻击性,再加上缺乏法律观念,这种压力得不到正确的方式排解,久而久之,便通过犯罪的方式而释放出来。
大学生违法犯罪动机是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
犯罪学认为,犯罪动机是犯罪人的内心动力,这种内心动力来自两方面,一是行为人的内在条件(生理和心理需要),二是外在条件(各种刺激)。
从哲学角度分析,犯罪人的各种需要是内因,而外在刺激是外因。
[9]我们知道,外因要通过内因起作用。
因此,高校应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来培养大学生的良好心理素质,从而提高大学生的法律修养。
首先,要让学生通过心理卫生知识、性知识、性道德的学习,全面认识自我,掌握心理调适的基本途径和方法,提高自身心理素质;其次,学校应建立心理咨询机构。
积极开展心理咨询业务来引导大学生开发潜能、完善人格,全面提高和发展自己,使自己成为具有较强调节心理的大学生,从而抵制不良习俗的侵蚀,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识。
综上所述,高校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对其个人的成长,中国的法制化进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高校将一个无知(犯罪)的人送到社会,就是给社会增加一个危险分子。
”要从根本上抓起,就具体到高等院校对大学生法律意识教育的高度重视及各种有关法律方面的宣传。
因此,高校为了使其培养出来的大学生能够适应法制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就必须重视对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教育。
1.健全法律运行机制,创造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的法治环境和舆论环境。
2.实行“依法治校”,全方位加强学生的法制教育,引导学生养成遵纪守法的习惯。
3.深化大学“法律基础”课的教学改革,开展校园法制文化活动,以适应素质教育对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的要求。
4.改革法制教育内容,提高预防大学生犯罪的实效性教学,遏制和惩处违法行为。
5.通过各种校园媒体加大法制宣传教育力度。
学校是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的一个重要场所,但仅靠学校的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一个长远的规划和具体的安排,它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社会教育工程。
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要把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心理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与国家的各种建设规程同步进行,形成良好的法制教育大环境,才能为社会输送具有较
强法律意识的跨世纪人才。
因此,高等院校对大学生进行法律意识教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
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是提高公民法律意识的主要任务。
参考文献:哈尔滨理工大学安全教育专栏
金志海《关于大学生犯罪问题的思考》
杨建华《大学生法制教育分析及对策》【下载本文档,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更多精彩文章,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将一如既往为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