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化常识音律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音乐曲调

中国古代音乐曲调

中国古代音乐曲调中国古代音乐是中华民族丰富的文化遗产之一,它以其独特的曲调和多种乐器的组合,展示了中国古代文明的繁荣和多样性。

古代音乐分为许多不同的曲调,每一种曲调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音乐风格。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一些中国古代音乐曲调及其特点。

古代音乐曲调可以大致分为宫、商、角、徵、羽五声调。

这五个音调在古代音乐中是最基本的构成元素。

宫调是中国音乐的主调,也是最基础的音调。

商调比宫调高一个音调,它给人一种活泼欢快的感觉。

角调比商调高一个音调,在古代音乐中被用来表达祥瑞吉庆的意象。

徵调比角调高一个音调,在音乐中常用来表达喜庆的节日气氛。

羽调是五声中最高的调,它给人一种轻盈悠扬的感觉。

除了五声调之外,中国古代音乐还有许多其他的曲调。

其中最著名的是《广陵散》、《阳春白雪》、《高山流水》等。

这些曲调展示了中国古代音乐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广陵散》是中国古代音乐中最有名的曲调之一,它的旋律优美动听,给人一种宁静悠然的感觉。

《阳春白雪》是一首描绘北方冬天雪景的曲调,它的旋律优美动听,给人一种纯洁清新的感觉。

《高山流水》是一首描绘山水之间互相呼应的曲调,它的旋律宏大壮丽,给人一种豪迈激昂的感觉。

中国古代音乐曲调的特点之一是重视调性的转换。

在古代音乐中,曲调的转换是非常常见的。

通过改变旋律的曲调,音乐家可以表达出不同的情感和意象。

曲调的转换也是中国古代音乐的一种独特技巧,它赋予了音乐更丰富的层次和变化。

古代音乐另一个重要的特点是乐器的多样性。

中国古代音乐中有许多种乐器,每一种乐器都有其独特的音色和功能。

例如,古琴是中国古代音乐中最有名的乐器之一,它以其优美的音色和华丽的演奏技巧成为了古代宫廷音乐家的首选乐器。

除了古琴,还有笛子、筝、鼓等等,这些乐器都在古代音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乐器的多样性丰富了中国古代音乐的表现力,使其更加多彩多样。

总之,中国古代音乐曲调丰富多样,每种曲调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音乐风格。

从宫、商、角、徵、羽五声调到不同的具体曲调,中国古代音乐以其独特的音色和丰富的表现力展示了中华民族丰富的文化遗产。

中国古代诗歌文学常识

中国古代诗歌文学常识

中国古代诗歌文学常识一、诗歌常识(一)古诗的分类古典诗歌有古体诗(又名古诗、古风)、近体诗(又名今体诗、格律诗)、词(又名诗余、长短句、曲词、曲子词)、曲等几种不同形式。

古体诗就是古代的自由诗,形式自由,篇幅不限,每句字数不定(指杂言),不讲对仗,押韵自由等。

它有四言古诗(最早出现于《诗经》)、五言古诗(成熟于汉,如《古诗十九首》)、七言古诗(成熟于唐代,如《长恨歌》)、乐府诗(标题有的加上“歌”“行”“引”“曲”“吟”“弄”等名称,如《琵琶行》)等形式。

近体诗鼎盛于唐代,除排律外,篇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韵有定位。

它有绝句和律诗两种类型,绝句分五言绝句(五绝)、七言绝句(七绝)两种,律诗分五言律诗(五律)、七言律诗(七律)、排律三种。

词鼎盛于宋代,按字数多少,分为小令(58字内)、中调(59—90字内)和长调(91字以上)三种形式。

词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韵有定位。

曲鼎盛于元代,有散曲和杂剧两种形式。

散曲又有小令(短小的曲子)和套数(又名“套曲”)两种形式。

(二)诗、词、曲的有关知识①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体诗和近体诗是从诗的音律角度来划分的。

二者的主要区别是:近体诗是指唐初形成的,在字数、声韵、对仗等方面都有严格规定的格律诗,古体诗则不讲格律,唐代以前的诗歌都是古体诗。

②律诗和绝句(又叫截句)律诗和绝句的区别主要在句数上。

绝句只有四句,可以对仗,也可以不对仗。

律诗共八句,一二两句为首联,三四两句为颔联,五六两句为颈联,七八两句为尾联。

首联和尾联可对仗,可不对仗,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无论律诗还是绝句,都有平仄声的要求。

八句以上的律诗为排律。

③歌、行、引古代诗歌体裁,三者无严格区别。

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有五言、七言、杂言,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琵琶行》《李凭箜篌引》。

④乐府和新乐府乐府,本是汉武帝时掌管音乐的官署名称,后来成为诗体的名称。

汉、魏、南北朝乐府官署采集和创作的乐歌,简称为乐府。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4音律及民族乐器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4音律及民族乐器
• 如果我们稍加留意,正宗中国古乐 曲,是没有“发(fa)”和“稀 (ti)”两个音阶的。
大家学习辛苦了,还是要坚持
继续保持安静
• 比如,现在还时有听到的江南小调 《茉莉花》即是古曲之一,它全曲 若用唱名哼出,只有“哆、来、咪、 索、拉”,全无“发、稀”两音; 名古曲,岳飞词的《满江红》亦然。
• “五音不全”就是指宫商角徵羽五 个音阶不全。
Do Re Mi #Fa Sol La Ti
• 《战国策·荆轲刺秦王》:“高渐 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 士皆垂泪涕泣。”
• 文中的“变徵”是角、徵二音之间 接近徵音的声音,声调悲凉。
• 二、十二律
• 十二律是中国传统音乐的音律。律, 本来是用来定音的竹管,古人用十 二个不同长度的律管,吹出十二个 高度不同的标准音,以确定乐音的 高低,故这十二个标准音也就叫做 十二律。 从低到高依次为: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4音律及民族乐器
名词解释: ●人类制造的任何发声物都可
称为乐器
• 广义乐器
• 在中国的广义乐器如:塔上的悬铃、 铎,商贩叫卖时摇的拨浪鼓,打更报 时用的柝,狩猎用的牛角号,军阵中 用的铜角等,常被称为信号乐器。此 外,玩具、餐具、器皿等,如抖空竹、 响陀螺、鸽哨、缶、瓯、碟、盆等;
• • 3、土 • 中国八音中的土类乐器,只有两种,
一个是埙,另一个是缶。
• 缶的形状很像一个小缸或火钵,是 很少见的乐器。
• 埙的历史悠久,目前发现最为古老 的埙距今已有7000余年,最初只有 一个吹口,有音孔,而后慢慢增加 演变为八孔埙,十孔埙和半音埙。 埙的音色柔美,音质圆润,颇有高 处不胜寒的凄凉美感。
• “琴”,它在中国的乐器里最富于 代表性。
• 古代琴演奏时,有的一人弹,一人 听,像伯牙和钟子期。伯牙弹琴, 弹山, 钟子期知道他在弹山;弹 水,钟子期知道他在弹水。后来钟 子期死了,伯牙就把琴弦弄断了, 他认为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知道 他的好朋友了。这个故事流传下来, 成为一个著名的典故:“高山流水 遇知音”。

描写音乐的古代文化常识与古诗词

描写音乐的古代文化常识与古诗词

有关音乐的一些古代文化常识和古诗词教学目标:依据高考要求搜集整理有关音乐的一些古代文化常识和古诗词给学生讲解,促使他们识记。

教学过程:在阅读古代书籍的时候经常会使用到和音乐相关的古代文化常识。

以及描写音乐的古诗词及相应的一些鉴赏。

为大家提供这些知识目的是让那些有意愿扩展更多的同学有更大的收获。

有更扎实的基础,有更广阔的视野,这些东西,都不是仅仅靠课堂上的老师的讲解,或者课下做一些考试的练习能够完成的。

必须要日积月累,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乐记》第一段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

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

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

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比音而乐之,及干戚羽旄,谓之乐。

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

是故其哀心感者,其声噍以杀;其乐心感者。

其声哗以缓,其喜心感者,其声发以散;其怒心感者,其声粗以历;其散心感者,其声直以廉;其爱心感者,其声和以柔。

六者非性也,感于物而后动。

——《礼记乐记》参考译文:一切音乐的产生,都源于人的内心。

人们内心的活动,是受到外物影响的结果。

人心受到外物的影响而激动起来,因而通过声音表现出来。

各种声音相互应和,由此产生变化,由变化产生条理次序,叫做音。

讲音组合起来进行演奏和歌唱,配上道具干戚、羽旄的舞蹈,叫做乐。

乐是由声音生成的,它产生的本源在于人心受到外物的感动。

所以心中产生悲哀的感情,则发出的声音就急促而低沉;心中产生快乐的感情,则发出的声音就舒展而和缓;心中产生喜悦的情感,则发出的声音就振奋而奔放;心中产生愤怒的情感,则发出的声音就粗旷而激越;心中的产生崇敬的情感,则发出的声音庄重而正直;心中产生爱恋的情体,则产生的声音和顺而温柔。

这六种情感并非出自人的天性,而是受到外物的激发而产生的。

简要分析:《乐记》最早的一部具有比较完整体系的汉族音乐理论著作,它总结了先秦时期儒家的音乐美学思想。

音律的知识点总结归纳

音律的知识点总结归纳

音律的知识点总结归纳一、音律的基本概念音律是指音乐中的各种音乐要素的有机结合,包括节奏、旋律、和声、音色、音节等。

音律是音乐作品表现的基本要素,它决定了音乐的基本特征和风格。

音律的表达形式非常丰富,可以采用各种方法进行表现和组合。

音律是音乐创作和演奏的基本素材,对于理解和掌握音乐具有重要意义。

二、音律的要素1. 节奏节奏是音乐中时间的组织,它是音乐的基本特征之一。

节奏可以决定音乐的速度、韵律和韵律感。

它可以通过不同的音符的长度和排列组合来表现,产生不同的效果。

节奏可以分为强调和弱化的部分,形成旋律的起伏和起伏。

节奏决定了音乐的节奏感和动感,是音律的重要组成部分。

2. 旋律旋律是音乐中的主旨部分,是音乐的灵魂。

它是通过一定的音符和音阶来表达音乐的基本和主要的内容。

旋律可以通过不同的音符的高低、长短、起伏和变化来表现,形成不同的音乐语言和情绪表达。

旋律是音乐的关键,它决定了音乐的基本特征和风格。

3. 和声和声是音乐中的多个声部之间的和谐关系。

它是由多个声音同时发声,形成一种和谐的关系。

和声可以通过和弦、和弦进行、声部的分配、和声的变化等来表现,产生不同的效果。

和声是音乐作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决定了音乐的层次感和丰富度。

4. 音色音色是音乐中各种声音质量和特性的总称。

它可以表现为清晰、柔和、明亮、沉郁等不同的特征。

音色可以通过不同的乐器、演奏技法、音频设备等来表现,产生不同的效果。

音色是音乐语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决定了音乐的表现力和情感。

5. 音节音节是音乐中的基本音符的结合,是音乐的基本单位。

音节可以通过不同的音符的排列组合成不同的音乐语言和表达方式。

音节是音乐作品中的基本构成部分,它决定了音乐的整体结构和形式。

三、音律的分类1. 根据音乐的时间属性,音律可以分为节奏音律和音调音律。

- 节奏音律是指音乐中的时间属性,主要表现为音乐的速度、韵律和韵律感。

它是音乐中的基本特征之一,决定了音乐的节奏感和动感。

100个文学常识

100个文学常识

100个文学常识一、中国古代文学常识(30个)屈原(约前340 前278年),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

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家。

3. 先秦散文历史散文:诸子散文:4. 汉赋汉赋是在汉朝涌现出的一种有韵的散文,它的特点是散韵结合,专事铺叙。

全书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共一百三十篇。

6. 汉乐府汉乐府是指由汉时乐府机关所采制的诗歌。

这些诗原本在民间流传,经由乐府保存下来,汉人叫做“歌诗”,魏晋时始称“乐府”或“汉乐府”。

7. 古诗十九首这些诗反映了东汉末年社会动荡不安的现实,表达了游子思妇的离情别绪以及文人的失意苦闷等,语言朴素自然,描写生动真切,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8. 魏晋南北朝文学建安文学:建安是东汉末年汉献帝的年号,这一时期的文学以曹操、曹丕、曹植父子为核心,加上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建安七子”等组成。

田园诗与山水诗:南北朝民歌:9. 唐诗中唐诗人:晚唐诗人:10. 宋词北宋词人:南宋词人:11. 元曲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

12. 明清小说明代小说:清代小说:二、中国现代文学常识(20个)1. 新文化运动与文学革命2. 鲁迅(1881 1936年)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他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3. 郭沫若(1892 1978年)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

他是中国现代著名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等。

4. 茅盾(1896 1981年)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

5. 巴金(1904 2005年)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

古代文化常识整理

古代文化常识整理

古代文化常识古代文化常识是指古代称谓习惯、历法、节气、职官定位、地理、礼仪、古代音律、科举制度、宗法等文化内容的统称。

一、人的称谓颈血溅大王矣。

”(2)用于介绍或作传。

如:“遂与鲁肃俱诣孙权。

”“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

”(3)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

如:“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二、古代官职子、男五种爵位,后代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

如汉初刘邦既封皇子为王,又封了七位功臣为王,彭越为梁王,英布为淮南王等;魏曹植曾封为陈王;唐郭子仪被封为汾阳郡王;清太祖努尔哈赤封其子阿济格为英亲王,多铎为豫亲王,豪格为肃亲王。

再如宋代寇准封莱国公,王安石封荆国公,司马光为温国公;明代李善长封韩国公,李文忠封曹国公,刘基封诚意伯,王阳明封新建伯;清代曾国藩封一等毅勇侯,左宗棠封二等恪靖侯,李鸿章三天文历法(4)年号干支兼用法。

纪年时皇帝年号置前,干支列后。

如《扬州慢》:“淳熙丙申。

”中的“淳熙”为南宋孝宗赵昚年号,“丙申”是干支纪年;如《核舟记》:“天启壬戌秋日。

”中的“天启”是明熹宗朱由校年号,“壬戌”是干支纪年。

纪月法:我国古代纪月法主要有三种:(1)序数纪月法。

如《采草药》:“如平地三月花者,深山中则四月花。

”《〈指南录〉后序》:“德祐二年二月。

”“是年夏五。

”中的“五”就是五月。

如《谭嗣同》:“今年四月,定国是之诏既下”“八月初一日,上召见袁世凯”“以八月十三日斩于市”。

(2)地支纪月法。

古人常以十二地支配称十二个月,夏、商、周三代岁首之月不同,故有建寅、建丑、建子之分。

如杜甫《草堂即事》诗:“荒村建子月,独树老夫家。

”中的“建子月”按周朝纪月法指农历十一月。

庾信《哀江南赋》:“以戊辰之年,建亥之月,金陵瓦解。

”中的“建亥”指农历十月。

(3)农历时节纪月法。

如《古诗十九首》:“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

”中的“孟冬”代农历十月。

如陶渊明《拟古诗九首》:“仲春遘时雨。

”中的“仲春”代农历二月。

纪日法:我国古代纪日法主要有四种:(1)序数纪日法。

古代音律相关词汇

古代音律相关词汇

古代音律相关词汇一、古代音律的理论基础古代音律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宇宙音乐观、五音学说、十二律等内容。

宇宙音乐观是古代中国音乐文化的重要基础之一。

它是古代人类对音乐与宇宙之间关系的一种认识和理解,认为音乐是宇宙运行规律的一种体现。

宇宙音乐观的核心思想是“天人合一”,认为天地万物都有其固有的音律,而人类的音乐活动也应当与之相符。

五音学说是古代中国音乐理论的基本框架,它将音律分为宫、商、角、徵、羽五个音级。

这五个音级的起点和终点都分别对应五基本元音。

五音学说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音律理论开始有了系统性的整理。

十二律是在五音学说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而来的。

在十二律体系中,将五音所包含的七个半音音域进一步细分为十二个声调。

十二律体系的出现,对中国古代音律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后来的律吕音乐理论奠定了基础。

二、古代音律的分类根据古代音律的特点和用途不同,可以将其分为宫、商、角、徵、羽、律、呂七种基本音律。

宫音是古代音律中最基础的一个音律,也是五音学说的起点。

相传宫音系出自北方,它的音律较为宽广,音色较为圆润,被认为有着神秘而古老的气息。

在古代音乐表演中,宫音通常用来表现庄严和神圣的氛围。

商音是古代音律中与宫音相对的一个音律。

商音与宫音之间相差五音,音色较为明亮,被认为是用来表现明朗和欢快的气氛。

角音是古代音律中的第三个音律,它的音律比商音高五音,音色较为清亮,并且富有阳刚之美。

在古代音乐表演中,角音常用来表现豪放与豪迈的气息。

徵音是古代音律中的第四个音律,也是五音学说中的四音。

徵音的音律比角音高五音,是一种明亮而高亢的音色。

在古代音乐表演中,徵音常用来表现明媚与高雅的气质。

羽音是古代音律中的第五个音律,它的音律比徵音高五音,音色较为娇嫩。

在古代音乐表演中,羽音通常用来表现柔美和婉转的气息。

律音是古代音律中的第六个音律,它是十二律音律体系中的第一个音律。

律音的音律比羽音高一音,音色较为清越。

在古代音乐表演中,律音常用来表现清雅的气氛。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音律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音律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音律音律古人把宫商角徵羽称为五声或五音,大致相当于现代音乐简谱上的1〔do〕2〔re〕3〔mi〕5〔sol〕6〔la〕。

从宫到羽,按照音的上下排列起来,形成一个五声音阶,宫商角徵羽就是五声音阶上的五个音级:宫商角徵羽12356后来再加上变宫、变徵,称为七音。

变宫、变徵大致和现代简谱上的7〔ti〕和#4〔fis〕相当[1],这样就形成一个七声音阶:宫商角变徵徵羽变宫1 2 3 #4 5 6 7作为音级,宫商角徵羽等音只有相对音高,没有绝对音高。

这就是说它们的音高是随着调子转移的。

但是相邻两音的距离却固定不变,只要第一级音的音高确定了,其他各级的音高也就都确定了。

古人通常以宫作为音阶的起点,"子·原道训"说:"故音者,宫立而五音形矣。

"宫的音高确定了,全部五声音阶各级的音高也就都确定了。

七声音阶的情况也是这样。

古书上常常把五声或五音和六律并举。

"吕氏春秋·察传"说:"夔于是正六律,和五声。

"[2]"孟子·离娄上"说:"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

"可见律和音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律,本来指用来定音的竹管[3],旧说古人用十二个长度不同的律管,吹出十二个高度不同的标准音,以确定乐音的上下,因此这十二个标准音也就叫做十二律。

十二律各有固定的音高和特定的名称,和现代西乐对照,大致相当于C#C D#DEFG#GA#AB等十二个固定的音。

从低到高排列起来,依次为:1.黄钟2.大吕3.太簇4.夹钟5.姑洗6.中吕C#CD#DEF7.蕤宾8.林钟9.夷则10.南吕11.无射12.应钟[4]#FG#GA#AB十二律分为阴阳两类:奇数六律为阳律,叫做六律;偶数六律为阴律,叫做六吕,合称为律吕。

古书上所说的"六律",通常是包举阴阳各六的十二律说的。

75个中国文化常识

75个中国文化常识

中国文化常识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的国家,拥有众多的文化常识。

下面将介绍75个中国文化常识,涵盖了中国的历史、传统、习俗、节日等方面。

1.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目前已经超过13亿人口。

2.中国是世界上第三大面积的国家,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

3.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是世界上历史最长的文明之一。

4.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包括: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

5.中国的国旗是红色的,上面有五颗黄色的五角星。

6.中国的国歌是《义勇军进行曲》。

7.中国的地理特点包括高山、大陆、河流、湖泊等多样性。

8.中国的传统食物有米饭、面条、饺子、馒头等。

9.中国是茶文化的发源地,有着丰富的茶叶种类和茶艺表演。

10.中国的传统节日有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11.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节日,代表着新年的开始。

12.红包是春节期间亲朋好友之间的馈赠方式。

13.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团圆节,家人会一起赏月。

14.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古代爱国诗人屈原而设立的节日。

15.中国有着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包括汉族和五十多个少数民族。

16.中国有着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汉字。

17.中国的象棋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棋类游戏之一。

18.中国的京剧是中国传统戏曲的代表之一。

19.中国的功夫是一种独特的武术形式。

20.中国的园林艺术以私家园林和皇家园林为主要形式。

21.中国的书法被视为一种艺术形式,有着悠久的历史。

22.中国的绘画以山水画、花鸟画和人物画为主要形式。

23.中国有着世界上最大的人造结构——长城。

24.中国有着世界上最大的水立方——国家游泳中心。

25.中国有着世界上最大的木质结构——故宫。

26.中国传统的婚礼有着独特的仪式和习俗。

27.中国的亲戚称呼方式与西方国家有所不同。

28.中国人重视尊老爱幼,尊敬长辈是一种传统美德。

29.中国的乒乓球和羽毛球在世界上非常流行。

30.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剪纸、蜡染、刺绣等。

31.中国古代的四大美女包括西施、貂蝉、王昭君和杨贵妃。

五音文化常识

五音文化常识

五音文化常识中国文化中有很多种类的音乐,而且这些音乐都是基于五种基本的音乐元素,这五种基本的音乐元素就是“五音”。

它们分别有:阳音、阴音、商音、角音和徵音。

以下是五音文化常识:阳音:阳音是由高频率的声音组成的,音调明亮,常用来表达明快、轻松的情绪。

在中国传统乐器中,古琴是最典型的阳音乐器。

阴音:阴音是由低频率的声音组成的,音调低沉,常用来表达深沉、悠远的情绪。

在中国传统乐器中,古筝是最典型的阴音乐器。

商音:商音是一种中度的声音,把高频和低频的声音相结合,可以表达出温暖和动人的乐曲。

在中国传统乐器中,古筝是最典型的商音乐器。

角音:角音也是一种中度的声音,但具备更强的表现力,可以唤起人们的感情。

在中国传统乐器中,笛子是最典型的角音乐器。

徵音:徵音是一种稍微高于商音的中度声音,与角音相比,它具备更加温柔和抒情的特点,为乐曲增添更多的动态变化。

在中国传统乐器中,二胡是最典型的徵音乐器。

五音是中国音乐文化的基础,它们承载着中国人民历史悠久的文化精神。

五音也是中国音乐的组成部分,乐器、音阶甚至一部乐曲都是五音的综合体。

因此,要想学好中国音乐,就要对五音有深入的了解和了解。

此外,五音文化还包括一些和音乐有关的文化知识,比如音律、节奏、旋律、模式、调式、调性、变奏等。

掌握这些基本的文化知识,可以使我们更好地了解和感受中国音乐的魅力。

五音文化的深厚内涵,也让它变得更加珍贵。

通过丰富的乐器技术及五音的丰富表现,可以让每个人发现乐曲中的完美细节,体会中国音乐传统的精髓。

总之,五音文化是研习中国音乐的基础,得到了众多中国音乐家和学者们的高度赞赏。

希望大家能够通过观听、学习和实践,去深入研究和发现五音文化的魅力。

古琴乐理知识点总结

古琴乐理知识点总结

古琴乐理知识点总结一、古琴的起源与发展古琴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传统乐器,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商代。

古琴起源于古代五弦琴,后来又发展出七弦琴。

在唐代,古琴的音律被定型,并且成为宫廷音乐的主要乐器。

宋代以后,古琴开始成为文人雅士的乐器,与儒家、佛家、道家等文化相结合,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古琴的音律1.音律体系古琴的音律是中国传统音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中国传统音乐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

古琴的音律体系包括十二律、律吕、五声、七声、十三管等。

古琴音律以宫音为根音,以律吕系统为基础,按照宫商角徵羽五音组成五声音阶。

古琴的音律体系较为复杂,需要长期学习和实践才能熟练掌握。

2.音律名称和定位古琴的音律包括宫、商、角、徵、羽、黄钟、太簇、姑洗、蕤宾、林钟、南吕、无射、夹钟、中吕、蕤宾等。

这些音律有着不同的定位和作用,可以用来表达不同的情感和意境,是古琴演奏的重要基础。

三、古琴的演奏技巧1.指法古琴的演奏技巧主要包括指法、琴身控制、双手协调等方面。

指法是古琴演奏中最基本的技巧之一,主要包括撮、弹、勾、泛、挑、拨、扫、击等。

这些指法可以用来表达不同的音乐情感,给古琴演奏增添了很多变化和韵味。

2.琴身控制古琴的演奏中需要灵活控制琴身,包括琴对身、琴下身、音色、音量、音符的连贯性等。

在演奏中,演奏者需要随着乐曲的发展,灵活地控制古琴的各种因素,使音乐表现更加完美。

3.双手协调古琴的演奏需要双手协调,包括左手按弦、右手击弦、左手轮指、右手轻拨等。

古琴演奏需要演奏者左右手协调默契,才能达到音乐表现的完美状态。

四、古琴的演奏曲目古琴的演奏曲目丰富多样,包括古琴名曲、古琴名段、古琴名赋等。

古琴名曲是指那些流传较广、乐曲价值较高的古琴曲目,如《阳关三叠》、《广陵散》、《高山流水》等。

古琴名段是指那些乐曲中具有独特艺术价值的乐曲片段,如《酒狂》、《鹊桥仙》等。

古琴名赋是指那些古琴曲目所附带的名古文或名句,如《赤壁》、《双调》等。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文化常识》素材-人教版高三全册语文素材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文化常识》素材-人教版高三全册语文素材

2016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古代文化常识本词条从古代称谓习惯、历法、礼仪到科举制度,概括性的阐释了中国悠久的古代文化常识。

一、目录1称谓(▪称呼习惯▪各年龄段称呼)2历法(▪纪年法▪纪月法▪纪日法▪纪时法)3节气4职官5地理6科举(▪学校与录取方式▪发展变革▪八股文与试帖诗)7宗法(▪七出▪七庙)8礼俗9古代音律二、具体介绍1称谓编辑称呼习惯由人物身份,人物关系所确定的称谓1、谦称—称自己2、敬称—称别人3、其他各年龄段称呼2历法编辑纪年法1、年号纪年法:我国最早的纪年法是用王公即位的年次表示。

以“元,二,三……〞为序数,至去世为止。

如:鲁僖公元年,鲁庄公十年。

从西汉武帝建元起,以年号纪年,用“元,二,三……〞为序,更换年号那么重新开始。

如:元嘉元年,汉末建安中,元和十年。

新君即位,必须改变年号重新纪年,称作“改元〞。

如:“是年夏王,改景炎〞。

2、干支纪年法:干支,天干地支的合称。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叫十干,用以表序。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十二支,用以记时。

用十干和十二支循环花相搭配组成甲子,乙丑,丙寅……癸亥,然后用甲子重新相配正好为数六十,通常叫六十花甲子,循环使用,周而复始,从东汉起采用干支纪年法。

如“予犹记周公之被捕,在丁卯三月之望。

〞3、年号,干支结合纪年。

如“顺治二年乙酉四月,乾隆丁亥冬〞。

纪月法1、按序数表示:即一月二月三月……十二月。

岁首的一月也叫正月。

古人又有“月建〞之法,即把十二支与十二月相配,表示月份,通常以冬至所在的夏历十一月配子,称建子之月,由此顺推,十二月为建丑之月,正月为建寅之月……十一月为建亥之月。

2、按四季纪月:每季中的三个月,按孟仲季的顺序排列,如孟春,仲夏等。

纪日法1、用干支纪日:如六月丁丑〔即六月初九〕夏四月辛巳〔即十三日〕。

由于六十甲子和夏历的两个月的天数〔五十九天〕并不等同,故每月的干支名称与日期并不完全对应。

2、按初一初二至三十的序数纪日。

每月的初一十五月底这三天又有特定的称呼,分别叫做“朔〞“望〞“晦〞。

郭郭古代文化常识:礼俗音律

郭郭古代文化常识:礼俗音律

古代文化常识(二)礼俗和音律(一)礼俗1、三从四德,三纲五常封建社会强迫妇女遵守的道德标准为三从四德。

三从:未嫁从父,即嫁从夫,夫死从子。

四德: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三纲五常是我国封建时代所提倡的人与人之间的道德规范。

三纲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指仁、义、礼、智、信。

2、封典、封禅封典,封建时代帝王以爵位名号赐予臣下及其家属的荣典。

封禅是古代祭天地的典礼。

一般由帝王亲自到泰山上举行,在泰山上筑土为坛祭天,报天子之功,称封;在泰山脚下的梁父山辟场祭地,报地之功,称禅。

3、避讳指凡遇到君王、尊长的名字相同的字面,为避免直接说出,则改用同音字或缺笔的办法来回避。

帝王、孔子之名,众人共讳,称作公讳。

避家人父祖称家讳。

4、北面、南面、东向古代朝堂,君主南面而坐,臣子北面而拜,故君王称南面,臣子称北面。

如"室坐则东向为尊,南向次之,北向为卑,西向最下"。

5、坐、跪、跽、箕两膝着地,臀部贴在脚跟上为坐;直身为跪,是有急事或表示谢罪、表示尊敬;跪起,准备起身,但双膝尚未离地,是为跽,又叫长跪,是受惊而耸身欲起的样子;臀部着地,两腿伸直,形似畚箕,叫箕踞,表示傲慢的态度。

6、婚礼女子出嫁叫"归",回家省亲叫归宁,而被夫家抛弃回归母亲家叫遣归。

古代婚姻要经过六道手续叫"六礼"。

举行婚礼时,夫妇在青布帐篷里交拜,这帐篷叫青庐。

7、丧葬、祭礼天子死叫"崩",诸侯死叫"薨",大夫死叫"卒",士死叫"不禄",庶人死叫"死"。

古人对“死”有许多讳称,主要的有:(1)天子、太后、公卿王侯之死称:薨、崩、百岁、千秋、晏驾、山陵崩等。

(2)父母之死称:见背、孤露、弃养等。

(3)佛道徒之死称:涅檠、圆寂、坐化、羽化、仙游、仙逝等。

“仙逝”现也用于称被人尊敬的人物的死。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归类总结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归类总结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归类总结一、哲学思想1.儒家思想: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注重仁爱、忠诚、义理,提倡中庸之道,追求和谐社会。

2.道家思想:强调自然状态,主张追求无为而治,追求自我修养和内心平和。

3.法家思想:注重法制、统治和秩序,追求权力和效率。

4.墨家思想:主张兼爱、非攻,追求社会公平和和谐。

5.名家思想:注重言辞之学,主张言辞的权术和辩论。

二、文学艺术1.诗词:中国古代诗词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璀璨的明珠,有古诗、近体诗、七言绝句等形式。

2.书法:中国古代书法是一门独特的艺术形式,以汉字为媒介,包括楷书、行书、草书等不同风格。

3.戏曲:中国有京剧、豫剧、越剧、黄梅戏等不同的戏曲剧种,通过音乐和表演来传达故事和情感。

4.绘画:中国古代绘画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以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等形式广泛流传。

5.音乐:中国古代音乐以雅乐、宫廷音乐、民间音乐为代表,注重音律和情感表达。

三、宗教信仰1.儒学: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主流思想,它形成了一种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对中国人的行为和僧侣产生了深远影响。

2.佛教:佛教是中国古代的主要宗教之一,信徒崇拜佛陀及其教义,强调修行和解脱。

3.道教:道教是中国古代的本土宗教,追求无为而治和长生不老的境界。

4.基督教:基督教传入中国后,影响了中国古代文化和思想,改变了中国的宗教格局。

四、礼仪习俗1.家庭家教:尊重长辈、孝敬父母、重视家族观念是中国古代家教的重要内容。

2.婚俗:中国古代婚礼注重婚姻的庄严仪式,有订婚、纳彩、过大礼等环节。

3.葬礼:中国古代的葬礼仪式注重尊重和纪念逝者,有祭奠、火葬、合葬等习俗。

4.节日习俗:中国古代有春节、中秋节、清明节等一系列重要节日,每个节日都有特定的庆祝活动和习俗传统。

5.礼仪规范:中国古代注重礼仪和规范,有尊卑有序的社会等级体系,注重礼貌、规范行为。

五、科技发明1.火药:中国是火药的发明国,火药被用于军事和民用领域,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之典籍音律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之典籍音律

一、典籍
经史子集:我国古代图书分类。

经,指儒家经典;史,指各种体裁的史学著作;子,指先秦诸子百家的著作及政治、哲学、医学等著作;集,泛指诗词文赋专集等著作。

《四库全书》:我国古代最大的一部丛书。

清代乾隆三十八年(1773)开馆纂修,经十年始成。

共收图书3503种,79337卷。

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

内容极为广泛,保存了丰富的文献史料。

《说文解字》:简称“说文”,我国第一部系统分析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书,也是世界最古的字书之一。

东汉许慎撰,收字9353个,异体字1163个。

首创了部首分类法,创立540个部首。

每字先解字义,再解释字形与字义或字音之间的关系。

《康熙字典》:清代张玉书、陈廷敬主持编纂。

成书于康熙五十五年(1716)。

全书42卷,共收字47035个,是迄今为止我国规模最大的字书。

《康熙字典》是中国第一部以“字典”命名的汉字辞书。

二、音律
五声:也称“五音”,古代指宫、商、角、徵(zhǐ)、羽五个音级,另有变宫、变徵。

五音加二变,合起来叫作“七音”或“七声”,形成了一个七声音阶:宫(1)、商(2)、角(3)、变徵(4)、徵(5)、羽(6)、变宫(7)。

宫调:音乐术语。

以宫、商、角、变徵、徵、羽、变宫七声中任何一声为主,均可构成一种调式。

凡以宫声为主的调式称“宫”,即宫调式,而以其他各声为主者则称“调”,如商调、角调等,统称为“宫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音律音律古人把宫商角徵羽称为五声或五音,大致相当于现代音乐简谱上的1(do)2(re)3(mi)5(sol)6(la)。

从宫到羽,按照音的高低排列起来,形成一个五声音阶,宫商角徵羽就是五声音阶上的五个音级:宫商角徵羽12356后来再加上变宫、变徵,称为七音。

变宫、变徵大致和现代简谱上的7(ti)和#4(fis)相当[1],这样就形成一个七声音阶:宫商角变徵徵羽变宫1 2 3 #4 5 6 7作为音级,宫商角徵羽等音只有相对音高,没有绝对音高。

这就是说它们的音高是随着调子转移的。

但是相邻两音的距离却固定不变,只要第一级音的音高确定了,其他各级的音高也就都确定了。

古人通常以宫作为音阶的起点,《淮南子·原道训》说:"故音者,宫立而五音形矣。

"宫的音高确定了,全部五声音阶各级的音高也就都确定了。

七声音阶的情况也是这样。

古书上常常把五声或五音和六律并举。

《吕氏春秋·察传》说:"夔于是正六律,和五声。

"[2]《孟子·离娄上》说:"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

"可见律和音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律,本来指用来定音的竹管[3],旧说古人用十二个长度不同的律管,吹出十二个高度不同的标准音,以确定乐音的高低,因此这十二个标准音也就叫做十二律。

十二律各有固定的音高和特定的名称,和现代西乐对照,大致相当于C#C D#DEFG#GA#AB等十二个固定的音。

从低到高排列起来,依次为:1.黄钟2.大吕3.太簇4.夹钟5.姑洗6.中吕C#CD#DEF7.蕤宾8.林钟9.夷则10.南吕11.无射12.应钟[4]#FG#GA#AB十二律分为阴阳两类:奇数六律为阳律,叫做六律;偶数六律为阴律,叫做六吕,合称为律吕。

古书上所说的"六律",通常是包举阴阳各六的十二律说的。

黄钟、太簇、姑洗、蕤宾、夷则、无射为六阳律,大吕、夹钟、中吕、林钟、南吕、应钟为六阴律。

阳律为律,阴律为吕。

黄钟为元声,余声则依十二律的次序循环计算,每隔八位,照黄钟管之长或加或减三分之一以得之。

如自黄钟算到第八位为林钟,黄钟管长九寸,三分损一,得六寸,即为林钟管之长;自林钟算到第八位为太簇,林钟管长六寸,三分益一得八寸,即为太簇管之长;自太簇算到第八位为南吕,太簇管长八寸,三分损一得五寸三分点三强,即为南吕管之长,如此类推。

这就叫隔八相生法。

律管的长度是固定的。

长管发音低,短管发音高。

蔡邕《月令章句》说:"黄钟之管长九寸[5],孔径三分,围九分。

其余皆稍短(渐短),唯大小无增减。

"十二律管的长度有一定的数的比例:以黄钟为准,将黄钟管长三分减一,得六寸,就是林钟的管长;林钟管长三分增一,得八寸,就是太簇的管长;太簇管长三分减一,得5寸,就是南吕的管长;南吕管长三分增一,得7寸,就是姑洗的管长[6];以下的次序是应钟、蕤宾、大吕、夷则、夹钟、无射、中吕。

除由应钟到蕤宾,由蕤宾到大吕都是三分增一外[7],其余都是先三分减一,后三分增一。

这就是十二律相生的三分损益法。

十二个律管的长度有一定的比例,这意味着十二个标准音的音高有一定的比例。

现在说到乐调。

上文说过,古人通常以宫作为音阶的第一级音。

其实商角徵羽也都可以作为第一级音。

《管子·地员》篇有一段描写五声的文字,其中所列的五声顺序是徵羽宫商角,这就是以徵为第一级音的五声音阶:徵羽宫商角56123音阶的第一级音不同,意味着调式的不同:以宫为音阶起点的是宫调式,意思是以宫作为乐曲旋律中最重要的居于核心地位的主音;以徵为音阶起点的是徵调式,意思是以徵作为乐曲旋律中最重要的居于核心地位的主音;其余由此类推。

这样,五声音阶就可以有五种主音不同的调式。

《管子·地员》里的那段话是:凡听徵,如负豕,觉而骇;凡听羽,如马鸣在野;凡听宫,如牛鸣中;凡听商,如离群羊;凡听角,如雉登木以鸣。

凡将起五音之首,先主一而三之,四开以合九九,以是生黄钟小素之首,以成宫。

三分而益之以一,为百有八,为徵。

不无有三分而去其乘,适足,以是生商。

有三分而复于其所,以是生羽。

有三分去其乘,适足,以是成角。

用算式可以表示如下:1×3×3×3×3=9×9=81(宫)81×4/3=108(徵)108×2/3=72(商)72×4/3=96(羽)96×2/3=64(角)五音生克的次序是:宫生徵、徵生商、商生羽、羽生角、角生宫;徵克羽、羽克宫、宫克商、商克角、角克徵。

根据同样的道理,七声音阶可以有七种主音不同的调式。

《孟子·梁惠王下》:"'为我作君臣相说之乐。

'盖徵招、角招是也。

"招就是韶(舞乐),徵招、角招就是徵调式舞乐和角调式舞乐。

《史记·刺客列传》载:"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

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复为羽声慷慨,士皆目,发尽上指冠。

"这里所说的变徵之声就是变徵调式,羽声就是羽调式。

以上的记载表明,不同的调式有不同的色彩,产生不同的音乐效果。

但是上文说过,宫商角徵羽等音只有相对音高,没有绝对音高。

在实际音乐中,它们的音高要用律来确定。

试以宫调式为例,用黄钟所定的宫音(黄钟为宫),就比用大吕所定的宫音(大吕为宫)要低。

前者叫做黄钟宫,后者叫做大吕宫[8]。

宫音既定,其他各音用哪几个律,也就随之而定。

例如:理论上十二律都可以用来确定宫的音高,这样就可能有十二种不同音高的宫调式。

商角徵羽各调式仿此,也可以各有十二种不同音高的调式。

总起来说,五声音阶的五种调式,用十二律定音,可各得十二"调",因此古人有所谓六十"调"之说。

所以《淮南子·原道训》说:"五音之数不过五,而五音之变不可胜听也。

"根据同样的道理,七声音阶的七种调式,用十二律定音,可得八十四"调"。

了解到这一点,那么古书上所说的"黄钟为宫,大吕为角,太簇为徵,应钟为羽"这一类的话就不难懂了[9],所指的不过是不同音高的不同调式而已。

有一点需要注意:无论六十"调"或八十四"调",都只是理论上有这样多的可能组合,在实际音乐中不见得全都用到。

例如隋唐燕乐只用二十八宫调[10],南宋词曲音乐只用七宫十二调,元代北曲只用六宫十一调,明清以来南曲只用五宫八调。

常用的只有九种,即五宫四调,通称为"九宫":五宫:正宫中吕宫南吕宫仙吕宫黄钟宫四调:大石调(又作大食调)双调商调越调[11]古书上又常常提到八音。

《尚书·舜典》说:"八音克谐。

"《周礼·春官·大司乐》说:"文之以五声,播之以八音。

"所谓八音,是指上古的八类乐器,即金石土革丝木匏竹。

依《周礼·春官·大师》郑玄注,金指钟(bó),石指磬,土指埙(xūn),革指鼓鼗(tǎo),丝指琴瑟,木指(zhùyǔ),匏指笙,竹指管箫。

由此可见八音和五声、七音是不同性质的。

这些五声、十二律、八音……都有其象征意义。

《礼记·乐记》就认为从一个地区的音乐可以看出社会风尚来。

它里面说:宫乱则荒,其君骄;商乱则陂,其官坏;角乱则忧,其民怨;徵乱则哀,其事勤;羽乱则危,其财匮。

五者皆乱,迭相陵,谓之慢,如此,则国之灭亡无日矣。

《乐髓新经》更发展说:宫声沉厚粗大而下,为君声。

调则国安,乱则荒而危。

合口通音谓之宫,其声雄洪,属平声。

商声劲凝明达,上而下归于中,为臣声。

调则刑罚不作威令行,乱则其官坏。

开口吐声谓之商,音将将然,仓仓然。

角声长而通彻,中平而正,为民声。

调则四民安,乱则人怨。

声出齿间谓之角,喔喔确确然。

徵声抑扬流利,从下而上归于中,为事声。

调则百事理,乱则事隳。

齿合而唇启谓之徵,倚倚然,然。

羽声而远彻,细小而高,为物声。

调则仓廪实、庶物备,乱则匮竭。

齿开唇聚谓之羽,诩诩然,酗酗然。

我国乐律,历代有不少变更,这里没有必要加以叙述。

我国音乐有悠久的历史,我国乐律知识在两千多年以前就已经非常精微,这是值得我们自豪的。

但是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古人对乐律的理解还有不正确的一面,我们学习古代乐律,对这一点也应该有所了解。

古人把宫商角徵羽五声和四季、五方、五行相配。

如果以四季为纲排起表来,它们之间的配合关系是:四季春夏季夏秋冬五声角徵宫商羽五方东南中西北五行木火土金水这种配合关系,可举两条旧注来说明。

《礼记·月令》郑玄注:"春气和,则角声调。

"所以角配春。

《吕氏春秋·孟春纪》高诱注:"角,木也;位在东方。

"所以角配木,配东,其余由此类推。

显而易见,这样解释是没有科学根据的。

但是古人对于五声和四季、五方、五行的具体配合既然有了一种传统的了解,那么古典作家的作品在写到某个季节时连带写到和这个季节相配的音名和方位,就完全可以理解了。

欧阳修《秋声赋》之所以说"商声主西方之音",就是因为古人以秋季、商音和西方相配的缘故。

欧阳修《秋声赋》接着还说:"夷则为七月之律。

"夷则和七月的联系要从十二律和十二月的配合来说明。

在上古时代,人们把乐律和历法联系起来,依照《礼记·月令》,一年十二月正好和十二律相适应:孟春之月,律中太簇;仲春之月,律中夹钟;季春之月,律中姑洗;孟夏之月,律中中吕;仲夏之月,律中蕤宾;季夏之月,律中林钟;孟秋之月,律中夷则;仲秋之月,律中南吕;季秋之月,律中无射;孟冬之月,律中应钟;仲冬之月,律中黄钟;季冬之月,律中大吕。

所谓"律中",据《礼记·月令》郑玄注就是"律应","律应"的征验则凭"吹灰"。

吹灰是古人候气的方法,据说是用葭莩的灰塞在律管里,某个月份到了,和它相应的律管里的葭灰就飞动起来了。

欧阳修《秋声赋》"夷则为七月之律",就是在这个意义上说的。

这种方法当然是不科学的,但是也成了典故。

陶潜《自祭文》说:"岁惟丁卯,律中无射,天寒夜长,风气萧索。

"是指季秋九月。

杜甫《小至》:"吹葭六动飞灰"[12],小至是冬至的前一天,仲冬之月,律中黄钟,诗人的意思是说:"冬至到了,律中黄钟,黄钟管的葭灰飞动了。

"韩愈《忆昨行》:"忆昨夹钟之吕初吹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