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复习总结

合集下载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总结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总结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第一章 概 述一、 传感器的作用是:传感器是各种信息的感知、采集、转换、传输和处理的功能器件,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二、 传感器的定义:能够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规律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器件或装置。

三、 传感器的组成:被测量---敏感元件---转换元件----基本转换电路----电量输出四、 传感器的分类:按被测量对象分类(内部系统状态的内部信息传感器{位置、速度、力、力矩、温度、导演变化}、外部环境状态的外部信息传感器{接触式[触觉、滑动觉、压觉]、非接触式[视觉、超声测距、激光测距);按工作机理分类(结构型{电容式、电感式}、物性型{霍尔式、压电式});按是否有能量转换分类(能量控制型[有源型]、能量转换型[无源型]);按输出信号的性质分类(开关型[二值型]{接触型[微动、行程、接触开关]、非接触式[光电、接近开关]}、模拟型{电阻型[电位器、电阻应变片],电压、电流型[热电偶、光电电池],电感、电容型[电感、电容式位置传感器]}、数字型{计数型[脉冲或方波信号+计数器]、代码型[回转编码器、磁尺]})。

五、 传感器的特性主要是指输出与输入之间的关系。

当输入量为常量,或变化极慢时,称为静态特性;输出量对于随时间变化的输入量的响应特性,这一关系称为动态特性,这一特性取决于传感器本身及输入信号的形式。

可以分为接触式环节(以刚性接触形式传递信息)、模拟环节(多数是非刚性传递信息)、数字环节。

动态测量输入信号的形式通常采用正弦周期(在频域内)信号和阶跃信号(在时域内)。

六、 传感器的静态特性:线性度(以一定的拟合直线作基准与校准曲线比较%100max⨯∆=Y L L δ)、迟滞、重复性、灵敏度(K 0=△Y/△X=输出变化量/输入变化量=k 1k 2···k n )和灵敏度误差(r s =△K 0/K 0×100%、稳定性、静态测量不确定性、其他性能参数:温度稳定性、抗干扰稳定性。

最新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笔记2202详细版本

最新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笔记2202详细版本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笔记2202详细版本传感器与检测技术2202第一章:概述传感器的定义:传感器是能够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规律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器件或装置。

第一节:机电一体化常用传感器一传感器的组成 1敏感元件:一直感受被测物力量并以确定关系输出另一物理量元件2转换元件:将敏感元件输出的非电量转换成电路参数3基本转换电路:将电信号转换成便于输出,处理的电量传感器的组成原理 ------敏感元件---转换元件---基本转换电路----电量二传感器的分类1按被测量对象分类①内部信息传感器:主要检测系统内部的位置,速度,力,力矩,温度以及异常变化②外部信息传感器:主要检测系统外部环境,它与人体五种器官相对应的接触式和非接触式2按工作机理分类①物性型传感器:利用某种物质的某种性质随被测参数的变换而变化的激励制成的如光电式传感器,压电式传感器等②结构型传感器:利用物理学中厂的定律和运动定律等构成的,其被测参数变化引起传感器的结构变换,从而使输出电量变化,电感式传感器,电容式传感器,关山是传感器都是这种类型。

3按照被测物理量分类表明了传感器的用途,便于使用者选择。

4 按照工作机理5按照传感器能量源分类①无源型(能量转换型):不需要外加电源,而是将被测相关两转换成电量输出如压电式磁电感应式,电热式,光电式等传感器②有源型(能量控制型):需要外加电源这类传感器有电阻式,电容式,电感式,霍尔式等,电阻式有光敏电阻,热敏电阻,湿敏电阻等形式6 按照输出信号的性质分类①开关型(二值型):接触型(微动开关,行程开关,接触开关)非接触型(光电开关,接触开关)模拟型:电阻型(电位器,电阻应变片)电压电流型(热电偶,光电电池)传感器电感,电容型(电感,电容式位置传感器)数字型:计数型代码型三传感器的特性及主要性能指标传感器的特性主要是指输出与输入之间的关系,有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1.静态特性:当传感器的输入量为常数或随时间作缓慢变化时,传感器的输出与输入之间的关系2.动态特性:传感器的输出量对于随时间变化的输入量的响应特性3.传感器的性能指标(P5牢记)传感器的性能要求①高精度,低成本②高灵敏度③工作可靠④稳定性好⑤抗干扰能力强⑥动态特性好⑦结构简单,小巧第二节传感检测技术的地位和作用第三节重点:传感器及检测系统基本特性的评价值白哦与选择则原则一、测量范围及量程①测量范围:传感器在允许误差限内,其被测量值的范围②量程:传感器在测量范围内的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③过载能力:在不导致引起传感器规定性能直白哦永久改变的条件下传感器允许超过其测量范围的能力④过载能力通常用超值除以量程二灵敏度①灵敏度:传感器的输出量的变化量与引起变化的输入量的变化量之比②总灵敏度:k=k1*k2.....kn③灵敏度误差:④灵敏度表示传感器或者传感器检测系统对被测物理量变化的反应能力。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复习总结Word版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复习总结Word版

l.检测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 说明各部分的作用。

答:一个完整的检测系统或检测装置通常是由传感器、测量电路和显示记录装置等几部分组成,分别完成信息获取、转换、显示和处理等功能。

当然其中还包括电源和传输通道等不可缺少的部分。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是研究自动检测系统中的信息提取,信息转换和信息处理的理论和技术为主要内容的一门应用技术学科。

2 .什么是传感器?它由哪几个部分组成?分别起到什么作用?解:传感器是一种以一定的精确度把被测量转换为与之有确定对应关系的、便于应用的某种物理量的测量装置,能完成检测任务;传感器由敏感元件,转换元件,转换电路组成。

敏感元件是直接感受被测量,并输出与被测量成确定关系的物理量;转换元件把敏感元件的输出作为它的输入,转换成电路参量;上述电路参数接入基本转换电路,便可转换成电量输出。

3 .简述正、逆压电效应。

解:某些电介质在沿一定的方向受到外力的作用变形时,由于内部极化现象同时在两个表面上产生符号相反的电荷,当外力去掉后,恢复到不带电的状态;而当作用力方向改变时,电荷的极性随着改变。

晶体受力所产生的电荷量与外力的大小成正比。

这种现象称为正压电效应。

反之,如对晶体施加一定变电场,晶体本身将产生机械变形,外电场撤离,变形也随之消失,称为逆压电效应。

4.简述电压放大器和电荷放大器的优缺点。

解:电压放大器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应用限制,压电式传感器在与电压放大器配合使用时,连接电缆不能太长。

优点:微型电压放大电路可以和传感器做成一体,这样这一问题就可以得到克服,使它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缺点:电缆长,电缆电容 C c 就大,电缆电容增大必然使传感器的电压灵敏度降低。

电荷放大器的优点:输出电压 U o 与电缆电容 C c 无关,且与 Q 成正比,这是电荷放大器的最大特点。

但电荷放大器的缺点:价格比电压放大器高,电路较复杂,调整也较困难。

要注意的是,在实际应用中,电压放大器和电荷放大器都应加过载放大保护电路,否则在传感器过载时,会产生过高的输出电压。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ss (知识点总结)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ss (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概述1:传感器是能感受规定的被检测量并按照一定规律转换成可输出信号的器件或装置。

一、传感器的组成2:传感器一般由敏感元件,转换元件及基本转换电路三部分组成。

①敏感元件是直接感受被测物理量,并以确定关系输出另一物理量的元件(如弹性敏感元件将力,力矩转换为位移或应变输出)。

②转换元件是将敏感元件输出的非电量转换成电路参数(电阻,电感,电容)及电流或电压等电信号。

③基本转换电路是将该电信号转换成便于传输,处理的电量。

三、传感器的特性及主要性能指标1、传感器的特性主要是指输出与输入之间的关系,有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

2、传感器的静态特性是当传感器的输入量为常量或随时间作缓慢变化时,传感器的输出与输入之间的关系,叫静态特性,简称静特性。

表征传感器静态特性的指标有线性度,敏感度,重复性等。

3、传感器的动态特性是指传感器的输出量对于随时间变化的输入量的响应特性称为动态特性,简称动特性。

传感器的动态特性取决于传感器的本身及输入信号的形式。

传感器按其传递,转换信息的形式可分为①接触式环节;②模拟环节;③数字环节。

评定其动态特性:正弦周期信号、阶跃信号。

4、传感器的主要性能要求是:1)高精度、低成本。

2)高灵敏度。

3)工作可靠。

4)稳定性好,应长期工作稳定,抗腐蚀性好;5)抗干扰能力强;6)动态性能良好。

7)结构简单、小巧,使用维护方便等;四、传感检测技术的地位和作用1、地位:传感检测技术是一种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而迅猛发展的技术,是机电一体化系统不可缺少的关键技术之一。

2、作用:能够进行信息获取、信息转换、信息传递及信息处理等功能。

应用: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柔性制造系统(FMS)、加工中心(MC)、计算机辅助制造系统(CAM)。

五、基本特性的评价1、测量范围:是指传感器在允许误差限内,其被测量值的范围;量程:则是指传感器在测量范围内上限值和下限值之差。

2、过载能力:一般情况下,在不引起传感器的规定性能指标永久改变条件下,传感器允许超过其测量范围的能力。

最新电大《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期末复习考试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

最新电大《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期末复习考试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

【最新】电大《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期末复习考试考点归纳总结1.传感器的定义;能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规律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器件或装置传感器是感知各种化学和物理的非电量并按照一定规律将其转换为可用电信号输出的装置或器件。

感应器组成— 敏感元件 传感元件 信号调节与转换电路 传感器一般按测定量和转换原理两种方法来进行分类2.变送器:当传感器的输出为标准信号DC 4-20mA 时, 则称作变送器。

3线性度(非线性误差):输出-输入校准曲线与某一选定拟合直线不吻合的程度 。

4迟滞:迟滞表示传感器在正 、反 行程期间,输出-输入曲线不重合的程度。

5重复性:重复性表示传感器在同一工作条件下,被测输入量按同一方向作全程连续多次重复测量时,所得输出值(或校准曲线)的一致程度。

6精度:精度是反映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的综合误差指标。

一般用重复性、线性度、迟滞三项的方和根或简单代数和表示。

7灵敏度:灵敏度是传感器输出量增量与输入量增量之比。

8阈值:一个传感器的输入从零开始缓慢地增加时,只有在达到某一最小值后才测得出输出变化,这个最小值就称为传感器的阈值。

9分辨率(力):是指当一个传感器的输入从非零的任意值缓慢地增加时,只有在超过某一输入增量后输出才显示有变化, 这个输入增量称为传感器的分辨力。

有时用该值相对满量程输入值之百分比表示,则称为分辨率。

10时漂:时间漂移通常是指传感器零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现象。

11零点温漂:通常是指传感器零位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现象 12灵敏度温漂:是指传感器灵敏度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现象。

传感器产生漂移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传感器自身结构参数;二是周围环境(如温度、湿度等)。

最常见的漂移是温度漂移,即周围环境温度变化而引起输出量的变化,温度漂移主要表现为温度零点漂移和温度灵敏度漂移。

13最小二乘法原理的核心思想是:校准数据与拟合直线上相应值之间的残差平方和最小。

可简述为“估计应满足残差(剩余)平方和为最小”14通常在阶跃函数作用下测定传感器动态性能的时域指标。

(完整版)传感器期末复习重点知识点总结必过.doc

(完整版)传感器期末复习重点知识点总结必过.doc
狭义: 能把外界非电信息转换成电信号输出的器件。
国家标准对传感器定义是:
能够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规律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器件和装置
以上定义表明传感器有以下含义:
1、它是由敏感元件和转换元件构成的检测装置;
2、能按一定规律将被测量转换成电信号输出;
3、传感器的输出与输入之间存在确定的关系;
按使用的场合不同又称为:变换器、换能器、探测器
1.1.2传感器的组成
传感器由敏感元件、转换元件、基本电路三部分组成:
图示 :被测量---敏感原件-----转换原件----基本电路-------电量输出
电容式压力传感器-------------------压电式加速度传感器----------------------电位器式压力传感器
1.1.3传感器的分类
第一章传感器概述
人的体力和脑力劳动通过感觉器官接收外界信号, 将这些信号传送给大脑, 大脑把这些信号分析处理传递给肌体。
如果用机器完成这一过程, 计算机相当人的大脑, 执行机构相当人的肌体, 传感器相当于人的五官和皮肤。
1.1.1传感器的定义
广义: 传感器是一种能把特定的信息(物理、化学、生物)按一定规律转换成某种可用信号的输出器件和装置。
1) 按传感器检测的范畴分类:生物量传感器、化学量传感器、物理量传感器、
2)按输入量分类:速度、位移、角速度、力、力矩、压力、流速、液面、温度、湿度
3)按传感器的输出信号分类:模拟传感器数字传感器
4)按传感器的结构分类:结构型传感器、物性型传感器、复合型传感器
5)按传感器的功能分类:智能传感器、多功能传感器、单功能传感器
差!
入信号按正弦 化 ,分析 特性的相位、振幅、
率, 称 率响 ;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知识点总结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知识点总结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传感器部分)知识点总结第一章 概述1.传感器的定义与组成(1)定义:能感受被测量并按照一定规律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器件或装置。

(2)共性:利用物理定律或物质的物理、化学、生物等特性,将非电量转换成电量。

(3)功能:检测和转换。

(4)组成:5.开展基础理论研究寻找新原理6.传感器的集成化第二章 传感器的基本特性1.线性度(传感器的静态特性之一)(1)定义:传感器的输入、输出间成线性关系的程度。

(2)非线性特性的线性化处理:Y FSy Y FSy Y FSyo(a )切线或割线X mxo(b )过零旋转X mxo(c )端点平移X mx(3)非线性误差:γL = ± Δ L ma xY FS式中,γL ——非线性误差(线性度);ΔL m a x ——输出平均值与拟合直线间的最大偏差绝对 值;Y F S ——满量程输出。

2.灵敏度(传感器的静态特性之二)传感器在稳态信号作用下输出量变化对输入量变化的比值。

0 S n = y x xS n = dy dx (a) 线性测量系统(b) 非线性测量系统 0S n y = f x ) dy dx = C x 0 S n y = f ( )dy x 0 S n y = f (x ) dy dx(c) 灵敏度为常数(d) 灵敏度随输入增加而增加 (e) 灵敏度随输入增加而减小3.分辨率/分辨力(传感器的静态特性之三)分辨率是指传感器能够感知或检测到的最小输入信号增量。

分辨率可以用增量的绝对值 或增量与满量程的百分比来表示。

4.迟滞/回程误差(传感器的静态特性之四)(1)定义:在相同测量条件下,对应于同一大小的输入信号,传感器正、反行程的输出信 号大小不相等的现象。

开发新材料 采用新工艺 探索新功能具有同样功能的传感器集成化,即将同一类型的单个传感元件用集成工艺在同一平面上 排列起来,形成一维的线性传感器,从而使一个点的测量变成对一个面和空间的测量。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后总结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后总结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后总结学完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这门课,那可真是像经历了一场奇妙的冒险呢!这门课刚一开始的时候,我就感觉像是被丢进了一个充满各种新奇小玩意儿的魔法世界。

传感器这个东西呀,真的超级有趣。

它就像是一个个小小的侦探,在我们周围的世界里默默搜集着各种各样的信息。

比如说温度传感器吧,它就像是一个对温度超级敏感的小精灵,不管温度是高了还是低了,它都能准确地察觉到,然后把这个消息传递出去。

就像我们人一样,如果觉得冷了或者热了,就会有反应,温度传感器就是这样给周围的设备或者系统传达温度的“冷热感受”呢。

在课堂上,我们了解到传感器有好多不同的类型。

有压力传感器,这个就像是一个压力的小管家。

当有压力作用在它身上的时候,它就会像个小喇叭一样,告诉大家压力的大小。

想象一下,就像我们在给气球打气的时候,如果气球里有个压力传感器,它就能时刻告诉我们气球里面的压力情况,防止气球被打爆。

还有光电传感器,这个可就像是一个对光有着独特感知能力的小眼睛。

光线亮了或者暗了,它都能第一时间知道,然后做出相应的反应。

这就好比我们的眼睛在不同的光线环境下会自动调节一样,光电传感器也能根据光线的变化在各种设备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呢。

检测技术这部分也特别有意思。

它就像是给传感器这个小侦探配上了一套超级厉害的分析工具。

通过检测技术,我们能够把传感器搜集到的那些杂乱无章的信息整理得井井有条。

比如说,当我们用传感器去检测一个物体的某项特性的时候,检测技术就能准确地告诉我们这个特性到底是多少,是不是在正常的范围内。

这就像我们去医院做体检一样,各种检测仪器就是传感器,而医生根据这些仪器检测出来的数据进行分析判断的过程就像是检测技术在发挥作用。

这门课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

从我们每天使用的手机,它里面就有很多传感器来检测我们的操作,像重力传感器能知道我们手机是竖着拿还是横着拿,然后自动调整屏幕的方向;到汽车里面,各种各样的传感器保障着汽车的安全行驶,像速度传感器能时刻告诉我们汽车行驶的速度,还有一些传感器能够检测到周围车辆的距离,防止发生碰撞。

传感器及检测技术重点知识点总结

传感器及检测技术重点知识点总结

传感器及检测技术重点知识点总结传感器是一种能够感知环境中各种参数并将其转化为可量化的电信号输出的设备。

检测技术则是利用传感器对环境中各种参数进行检测和监测的技术。

以下是传感器及检测技术的重点知识点总结:1.传感器的基本原理:传感器的基本原理是将被测物理量转化为与之成正比的电信号输出。

传感器中常用的原理包括电阻、电容、电感、磁电效应、光电效应等。

2.传感器的分类:传感器可以根据测量参数的类型进行分类,如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也可以根据传感器的工作原理进行分类,如光传感器、声传感器、气体传感器、生物传感器等。

3.传感器的特性:传感器的特性包括精度、灵敏度、稳定性、线性度、响应时间等。

精度是指传感器输出与实际值之间的偏差;灵敏度是指传感器输出信号随被测量变化的程度;稳定性是指传感器输出信号在长时间内的稳定程度;线性度是指传感器输出与被测量之间的线性关系;响应时间是指传感器从检测到信号输出的时间。

4.传感器信号的处理和调节:传感器输出的信号常常需要经过放大、滤波、校准和线性化处理后才能得到有效的结果。

放大可以增大传感器输出信号的幅度;滤波可以去除传感器输出信号中的噪声;校准可以修正传感器输出的非线性特性;线性化可以将传感器输出信号与被测量参数之间建立线性关系。

5.传感器网络和通信技术:近年来,随着物联网的兴起,传感器网络和通信技术也得到了迅速发展。

传感器网络是一种由分布在空间中的大量传感器节点组成的网络,通过无线通信技术实现节点之间的数据传输。

这种网络可以实现大范围的环境监测和数据采集。

6.检测技术的应用领域:传感器及检测技术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环境监测、医疗健康、交通运输、工业自动化等。

在环境监测方面,传感器可以用于测量环境中的温度、湿度、气体含量等;在医疗健康方面,传感器可以用于监测人体的心率、体温、血压等;在交通运输方面,传感器可以用于监测车辆的速度、加速度、位置等;在工业自动化方面,传感器可以用于监测生产线上的温度、压力、流量等。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知识点汇总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知识点汇总

N 2 Al 0 N 2la L L1 L2 0 e 2 Aa ( la ) l l 螺线管型的自感值:
0 e N 2 dL dL2 Kl Aa 2 dl dl l a a 灵敏度:
2.零点残余电压:产生原因:1.复阻抗不容易达到真正的平衡;2.磁化曲线的非线性产生高 次波;3.各种损耗;4.分布电容的影响;5.两个传感器的完全不对称;工频干扰。 引起问题:1.零点附近灵敏度下降;2.限制分辨率提高;3.线性度差;4.堵塞有用信号 解决方法:设计与工艺上力求磁路与线圈对称;拆线圈法来调整;电路补偿。 3.测气体压力传感器:改变空气间隙长度的电感传感器压差传感器(差接电感传感器) 4.变压器式传感器的灵敏度:输出电压与衔铁位移之比。 灵敏度:1.与二次线圈匝数 N2 成正比;2.与激励电压幅值成正比;3.在低频时,与频率成正 比。 低频时
)*100%
当电刷处于行程中心位置时,负载误差最大。并且随
着负载系数的增大时,即减小负载电阻时,负载误差也随之增大。减小负载误差的方法:采 用高输入阻抗放大器; 或者限制电位器工作的区间来减少负载误差; 或将电位器空载特性设 计成某种上凸特性,即设计非线性电位器。 5.非线性电位器的空载特性曲线与线性电位器的负载特性曲线是以特性直线为镜像的。 6.电位器式电阻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位移传感器、测小位移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 7.应变片式电阻传感器:缺点:在大的应变状态下具有较大的非线性;输出信号弱;不适 用于高温环境中(1000 度以上) ;应变片实际测出的只是某一面积上的平均应变。 8.金属电阻应变片敏感栅:灵敏度系数 K0 比较大,电阻温度系数小,电阻率大,机械强度 高。 9.应变片的主要特性:横向效应、机械滞后、零漂及蠕变、应变特性、疲劳寿命、动态响应 特性 10.横向效应:为减少横向效应产生的误差,一般是减少 r,增大 L,采用直角线栅式或箔式 应变片,因为箔式应变片的截面积比栅丝大,电阻值小,电阻变化量小。 11.机械滞后:产生的原因:粘合剂性能差;过载;过热 12.零漂和蠕变:两者同时存在,蠕变值里面包含同一时间的零漂值;产生原因:在粘贴应 变片时,本身被压缩或拉伸的力 13.应变极限、疲劳寿命;1.应变片的敏感栅或引线断路;应变片输出指示应变的极值 l 变化 10%;应变片输出信号波形上出现穗状尖峰。 14.单丝自补偿法: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知识点概括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知识点概括

1、传感器是能感受被测量并按照一定规律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器件或装置。

2、传感器通常由直接响应于被测量的敏感元件、产生可用信号输出的转换元件、以及相应的信号调节转换电路组成。

3、要实现不失真测量,检测系统的幅频特性应为常数4、传感器静态特性是指传感器在被测量的各个值处于稳定状态时,输出量和输入量之间的关系称为传感器的静态特性。

5,测量系统的静态特性指标主要有线性度、迟滞、重复性、分辨率、灵敏度、漂移、稳定性、温度稳定性、各种抗干扰稳定性等。

(请写出反映传感器的五种性能指标,及写出三种解释传感器指标?精度、分辨率、灵敏度、线性度、迟滞。

反映传感器准确度的指标是精度,反映传感器灵敏度的指标是灵敏度,反映传感器稳定性的指标是迟滞)6,传感器对随时间变化的输入量的响应特性叫传感器动态性。

7,动态特性中对一阶传感器主要技术指标有时间常数。

动态特性中对二阶传感器主要技术指标有固有频率、阻尼比。

8,从时域(延迟时间,上升时间,响应时间,超调量)和频域(幅频特性,相频特性)两个方面分别采用瞬态响应法和频率响应法来分析动态特性。

9,幅频特性是指传递函数的幅值随被测频率的变化规律,相频特性是指传递函数的相角随被测频率的变化规律。

传感器中超调量是指超过稳态值的最大值□A (过冲)与稳态值之比的百分数。

电阻式传感器10,金属材料的应变效应是指金属材料在受到外力作用时,产生机械变形,导致其阻值发生变化的现象叫金属材料的应变效应。

11,半导体材料的压阻效应是半导体材料在受到应力作用后,其电阻率发生明显变化,这种现象称为压阻效应。

12,金属丝应变片和半导体应变片比较其相同点是它们都是在外界力作用下产生机械变形,从而导致材料的电阻发生变化。

13,金属丝应变片和半导体应变片比较其不同点是金属材料的应变效应以机械形变为主,材料的电阻率相对变化为辅;而半导体材料则正好相反,其应变效应以机械形变导致的电阻率的相对变化为主,而机械形变为辅。

国家开放大学-传感器与测试技术学习总结

国家开放大学-传感器与测试技术学习总结

传感器与测试技术学习总结
传感器是能感受到被测量的信息,并能将检测感受到的信息,按一定规律变换成电信号或其他形式的信息输出,以满足信息传输、处理、存储、显示、记录和控制等要求的一种检测装置。

而测试技术是指人们借助仪器、设备,通过一定的方法,对被测对象进行定性认识或者定量认识的过程。

首先我们学习了测量转换的基本电路,包括电桥、信号放大电路、信号滤波电路以及信号转换电路,并重点学习了电桥的基本知识。

电桥部分内容包括直流电桥、交流电桥、电桥平衡的调节以及使用方法。

传感器种类繁多,分类方式多种多样,可按被测物理量划分、按工作原理划分、按转换能量方式划分、按传感器工作机理划分以及按输出信号划分。

本课程我们主要学习了以下几种传感器:
1、电路参量式传感器;2电动势式传感器;3、光电传感器;4、辐射式传感器;5、智能传感器;
6、机器人传感器;
其中电路参量式传感器包括电阻式传感器、电容式传感器以及电感式传感器,电动势式传感器包括压电式传感器、磁电式传感器、热电偶传感器以及霍尔传感器;光电传感器包括光纤传感器、光电式编码器、光栅式传感器、激光传感器、CCD图像传感器以及CMOS图像传感器;辐射式传感器包括红外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以及核辐射传感器;智能传感器包括微型传感器、模糊传感器以及网络传感器;机器人传感器技术我们主要学习了机器人视觉传感技术、机器人触觉传感技术、机器人嗅觉传感技术、机器人味觉传感技术以及机器人听觉传感技术。

此外,我们还学习了虚拟仪器的相关知识以及传感器与测试技术的相关典型应用。

通过《传感器技术与检测技术》这门课程的学习,使我们对传感器及测试技术有了一个全面、深刻的认识,为我们在今后的工作种正确使用传感器打下坚实的基础。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总结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总结
3)电涡流的轴向贯穿深度:涡流的形成范围和渗透深度与 有关。
4.电感式传感器采用差动形式原因:改善灵敏度、提高线性度
第四章电容式传感器
1.电容式传感器工作原理:有绝缘介质分开的两个平行金属板组成的平板电容器,其电容量为 ε为介电常数,ε=ε0·εr其中ε0真空介电常数,εr极板间介质相对介电常数;A为两平行极板间所覆盖的面积;d为两平行板间的距离。如果保持两个参数不变,而改变其中一个参数,就可以吧参数的变化转换为电容量的变化,通过测量电路可转换为电量输出。
3)应变片的灵敏系数k:在规定条件下通过实测来确定。
4)横向效应:将直的金属丝绕在敏感栅后,虽然长度不变,应变状态相同,但由于应变片的敏感栅的电阻变化较小,因而其灵敏度系数k较电阻丝的灵敏系数k0小,这种现象称为应变片的横向效应。
5)应变片的其他特性:①机械滞后、零漂和蠕变。②应变极限和疲劳寿命。
③最大工作电流和绝缘电阻。④动态响应特性。
2.计算公式7-3:(三个都会定律;2)参考电极定律;3)中间温度定律
4.热电阻传感器的测温原理:是利用导体的电阻值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原理进行测温的。
5.热电偶温度补偿方法:1)冰水保温瓶方式(冰点器方式);2)恒温槽方式;3)冷端自动补偿方式(补偿电桥法)4)计算修正法。
2.压电效应:某些电介质,当沿着一定方向对其实力而是他变形时,其内部就产生极化现象,同时在他的两个表面上便产生符号相反的电荷,当外力去掉后,它又重新恢复到不带电状态,这种现象称为压电效应。
3.压电式传感器的测量电路:需要接入一个高输入阻抗的前置放大器
4.电压放大器与电荷放大器的优缺点:
1)电压放大器的优点:又很好的高频效应,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4.磁阻效应:当一个载流导体置于磁场中,其电阻会随磁场而变化,这种现象称为~~~。

传感器和检测技术复习参考2023年修改整理

传感器和检测技术复习参考2023年修改整理

《传感器与现代检测技术》复习参考前言知识点第一章 概论1、检测的定义2、传感器的定义、组成、分类传感器(狭义):能感应被测量的变化并将其转换为其他物理量变化的器件.传感器(广义):是信号检出器件和信号处理部分的总称.传感器的分类:按测量的性质划分:位移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等.按工作的原理划分:电阻应变式,电感式,电容式,压电式,磁电式传感器等.按测量的转换特征划分:结构型传感器和物性型传感器.按能量传递的方式划分:能量操纵型传感器和能量转换型传感器.3、检测系统的静、动态性能指标静态特性可用下列多项式代数方程表示:y=a0+a1x+a2x2+a3x3+…+anx n式中:y—输出量;x—输入量;a0—零点输出;a1—理论灵敏度;a2、a3、… 、an—非线性项系数。

1)线性度:指输出量与输入量之间的实际关系曲线偏离直线的程度,又叫非线性误差.2)灵敏度:指传感器的输出量增量与引起输出量增量的输入量的比值.3)迟滞:指传感器在正向行程和反向行程期间,输出-输入曲线不重合的现象.4)重复性:指传感器在输入量按同一方向做全量程多次测试时,所得特性曲线不一致性的程度.5)分辨率:指传感器在规定测量范围内所能检测输入量的最小变化量.6)稳定性:指传感器在室温条件下,通过相当长的时刻间隔,传感器的输出与起始标定时的输出之间的差异.7)漂移:指传感器在外界的干扰下,输出量发生与输入量无关的变化,包括零点漂移和灵敏度漂移等.4、 传感器的动态特性1)瞬态响应法2)频率响应法第二章 常用传感器1、电阻式传感器(1)基本原理:将被测物理量的变化转换成电阻值的变化,再经相应的测量电路显示或记录被测量值的变化。

(2)电阻应变片结构(3)应变效应电阻应变片满足线性关系:,S即为应变片灵敏系数,或用K表示,K=1+2μ。

半导体应变片满足: (4)测量电路A .直流电桥 (电桥形式(单臂、双臂、全桥)、输出电压表达式、电压灵敏度、应变片的位置安放)见课后习题P242 3.5 B .交流电桥(5)温度误差缘由及补偿方法2、 电容式传感器(1) 结构、原理(2) 类型:变极距型:非线性误差大,适用于微小位移量测量变极板面积型:面积变化型电容传感器的优点是输出与输入成线性关系,但与极板变化型相比,灵敏度较低,适用于较大角位移及直线位移的测量。

传感器及检测技术(重点知识点总结)

传感器及检测技术(重点知识点总结)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知识总结1:传感器是能感受规定的被检测量并按照一定规律转换成可输出信号的器件或装置。

一、传感器的组成2:传感器一般由敏感元件,转换元件及基本转换电路三部分组成。

①敏感元件是直接感受被测物理量,并以确定关系输出另一物理量的元件(如弹性敏感元件将力,力矩转换为位移或应变输出)。

②转换元件是将敏感元件输出的非电量转换成电路参数(电阻,电感,电容)及电流或电压等电信号。

③基本转换电路是将该电信号转换成便于传输,处理的电量。

二、传感器的分类1、按被测量对象分类(1)内部信息传感器主要检测系统内部的位置,速度,力,力矩,温度以及异常变化。

(2)外部信息传感器主要检测系统的外部环境状态,它有相对应的接触式(触觉传感器、滑动觉传感器、压觉传感器)和非接触式(视觉传感器、超声测距、激光测距)。

2、传感器按工作机理(1)物性型传感器是利用某种性质随被测参数的变化而变化的原理制成的(主要有:光电式传感器、压电式传感器)。

(2)结构型传感器是利用物理学中场的定律和运动定律等构成的(主要有①电感式传感器;②电容式传感器;③光栅式传感器)。

3、按被测物理量分类如位移传感器用于测量位移,温度传感器用于测量温度。

4、按工作原理分类主要是有利于传感器的设计和应用。

5、按传感器能量源分类(1)无源型:不需外加电源。

而是将被测量的相关能量转换成电量输出(主要有:压电式、磁电感应式、热电式、光电式)又称能量转化型;(2)有原型:需要外加电源才能输出电量,又称能量控制型(主要有:电阻式、电容式、电感式、霍尔式)。

6、按输出信号的性质分类(1)开关型(二值型):是“1”和“0”或开(ON)和关(OFF);(2)模拟型:输出是与输入物理量变换相对应的连续变化的电量,其输入/输出可线性,也可非线性;(3)数字型:①计数型:又称脉冲数字型,它可以是任何一种脉冲发生器所发出的脉冲数与输入量成正比;②代码型(又称编码型):输出的信号是数字代码,各码道的状态随输入量变化。

汇总整理《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期末考试复习要点

汇总整理《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期末考试复习要点

第一章传感器基础L.智能物联网工程师群,免费共享100G学习资料Qq-群-号码:538435543欢迎大家加入交流经验,互相分享1检测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 说明各部分的作用。

答:一个完整的检测系统或检测装置通常是由传感器、测量电路和显示记录装置等几部分组成,分别完成信息获取、转换、显示和处理等功能。

当然其中还包括电源和传输通道等不可缺少的部分。

下图给出了检测系统的组成框图。

检测系统的组成框图传感器是把被测量转换成电学量的装置,显然,传感器是检测系统与被测对象直接发生联系的部件,是检测系统最重要的环节,检测系统获取信息的质量往往是由传感器的性能确定的,因为检测系统的其它环节无法添加新的检测信息并且不易消除传感器所引入的误差。

测量电路的作用是将传感器的输出信号转换成易于测量的电压或电流信号。

通常传感器输出信号是微弱的,就需要由测量电路加以放大,以满足显示记录装置的要求。

根据需要测量电路还能进行阻抗匹配、微分、积分、线性化补偿等信号处理工作。

显示记录装置是检测人员和检测系统联系的主要环节,主要作用是使人们了解被测量的大小或变化的过程。

2.传感器的型号有几部分组成,各部分有何意义?依次为主称(传感器)被测量—转换原理—序号主称——传感器,代号C;被测量——用一个或两个汉语拼音的第一个大写字母标记。

见附录表2;转换原理——用一个或两个汉语拼音的第一个大写字母标记。

见附录表3;序号——用一个阿拉伯数字标记,厂家自定,用来表征产品设计特性、性能参数、产品系列等。

若产品性能参数不变,仅在局部有改动或变动时,其序号可在原序号后面顺序地加注大写字母A、B、C等,(其中I、Q不用)。

例:应变式位移传感器: C WY-YB-20;光纤压力传感器:C Y-GQ-2。

3.测量稳压电源输出电压随负载变化的情况时,应当采用何种测量方法? 如何进行?答:测定稳压电源输出电压随负载电阻变化的情况时,最好采用微差式测量。

此时输出电压认可表示为U0,U0=U+△U,其中△U是负载电阻变化所引起的输出电压变化量,相对U来讲为一小量。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复习资料(重点版)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复习资料(重点版)

第一章by YYZ 都是老师上课给的应该全都有了。

1.传感器是一种以一定精确度把被测量(主要是非电量)转换为与之有确定关系、便与应用的某种物理量(主要是电量)的测量装置。

2.传感器的组成:信号从敏感元件到转换元件转换电路。

3.敏感元件:它是直接感受被测量,并输出与被测量成确定关系的某一物理量的元件。

4.转换元件:敏感元件的输出就是它的输入,它把输入转换成为电路参数。

5.转换电路:将电路参数接入转换电路,便可转换为电量输出。

6.误差的分类:系统误差(测量设备的缺陷),随机误差(满足正态分布),粗大误差。

7.系统误差:在同一条件下,多次测量同一量值时绝对值和符号保持不变,按一定规律变化的误差称为系统误差。

材料、零部件及工艺的缺陷,标准测量值,仪器刻度的标准,温度,压力会引起系统误差。

8.随机误差:绝对值和符号以不可预定的变化方式的误差。

仪表中的转动部件的间隙和摩擦,连接件的弹性形变可引起随机误差,随机误具有随机变量的一切特点。

9.粗大误差:超出规定条件下的预期的误差。

粗大误差明显歪曲测量结果,应该舍去不用。

10.精度:反映测量结果与真值接近度的值。

11.精度可分为准确度、精密度、精确度。

12.准确度:反映测量结果中系统误差的影响程度。

13.精密度:反映测量结果中随机误差的影响程度。

14.精确度:反映测量结果中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综合的影响程度,其定量特征可以用测量的不确定度(或极限误差)表示。

15.精密度高的准确度不一定高,准确度高的精密度不一定高,但精确度高,则精密度和准确度都高。

16.传感器的静态特性是指输入被测量不随时间变化,或随时间变化很缓慢时,传感器的输出与输入的关系。

17.衡量传感器静态特性的重要指标是线性度、灵敏度、迟滞、重复性、精度等。

18.线性度的计算例题:19.20.△Lmax为最大非线性绝对误差,Yfs为满量程输出。

21.传感器的线性度是指传感器的输出与输入之间的线性程度。

22.灵敏度是指传感器在稳态下的输出变化量△Y与引起次变化的输入变化量△x之比,它表征传感器对输入量变化的反映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复习总结l.检测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 说明各部分的作用。

答:一个完整的检测系统或检测装置通常是由传感器、测量电路和显示记录装置等几部分组成,分别完成信息获取、转换、显示和处理等功能。

当然其中还包括电源和传输通道等不可缺少的部分。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是研究自动检测系统中的信息提取,信息转换和信息处理的理论和技术为主要内容的一门应用技术学科。

2 .什么是传感器?它由哪几个部分组成?分别起到什么作用?解:传感器是一种以一定的精确度把被测量转换为与之有确定对应关系的、便于应用的某种物理量的测量装置,能完成检测任务;传感器由敏感元件,转换元件,转换电路组成。

敏感元件是直接感受被测量,并输出与被测量成确定关系的物理量;转换元件把敏感元件的输出作为它的输入,转换成电路参量;上述电路参数接入基本转换电路,便可转换成电量输出。

3 .简述正、逆压电效应。

解:某些电介质在沿一定的方向受到外力的作用变形时,由于内部极化现象同时在两个表面上产生符号相反的电荷,当外力去掉后,恢复到不带电的状态;而当作用力方向改变时,电荷的极性随着改变。

晶体受力所产生的电荷量与外力的大小成正比。

这种现象称为正压电效应。

反之,如对晶体施加一定变电场,晶体本身将产生机械变形,外电场撤离,变形也随之消失,称为逆压电效应。

4.简述电压放大器和电荷放大器的优缺点。

解:电压放大器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应用限制,压电式传感器在与电压放大器配合使用时,连接电缆不能太长。

优点:微型电压放大电路可以和传感器做成一体,这样这一问题就可以得到克服,使它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缺点:电缆长,电缆电容 C c 就大,电缆电容增大必然使传感器的电压灵敏度降低。

电荷放大器的优点:输出电压 U o 与电缆电容 C c 无关,且与 Q 成正比,这是电荷放大器的最大特点。

但电荷放大器的缺点:价格比电压放大器高,电路较复杂,调整也较困难。

要注意的是,在实际应用中,电压放大器和电荷放大器都应加过载放大保护电路,否则在传感器过载时,会产生过高的输出电压。

6.为什么说压电式传感器只适用于动态测量而不能用于静态测量?答:因为压电式传感器是将被测量转换成压电晶体的电荷量,可等效成一定的电容,如被测量为静态时,很难将电荷转换成一定的电压信号输出,故只能用于动态测量。

7.压电式传感器测量电路的作用是什么?其核心是解决什么问题?答:压电式传感器测量电路的作用是将压电晶体产生的电荷转换为电压信号输出,其核心是要解决微弱信号的转换与放大,得到足够强的输出信号。

8.说明霍尔效应的原理?解:置于磁场中的静止载流导体,当它的电流方向与磁场方向不一致时,载流导体上垂直于电流和磁场方向上的两个面之间产生电动势,这种现象称霍尔效应。

9 .磁电式传感器与电感式传感器有何不同?解:磁电式传感器是通过磁电作用将被测量(如振动、位移、转速等)转换成电信号的一种传感器。

磁电感应式传感器也称为电动式传感器或感应式传感器。

磁电感应式传感器是利用导体和磁场发生相对运动产生电动式的,它不需要辅助电源就能把被测对象的机械量转换成易于测量的电信号,是有源传感器。

电感式传感器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将被测非电量如位移、压力、流量、、重量、振动等转换成线圈自感量 L 或互感量 M 的变化,再由测量电路转换为电压或电流的变化量输出的装置,是无源传感器。

10 .霍尔元件在一定电流的控制下,其霍尔电势与哪些因素有关?解:根据下面这个公式U=KIBf(L/B)可以得到霍尔电势还与磁感应强度 B, K H 为霍尔片的灵敏度 , 霍尔元件的长L 和宽度 b 有关。

11.什么是热电势、接触电势和温差电势?解:两种不同的金属 A 和 B 构成的闭合回路,如果将它们的两个接点中的一个进行加热,使其温度为 T ,而另一点置于室温 T 0 中,则在回路中会产生的电势就叫做热电势。

由于两种不同导体的自由电子密度不同而在接触处形成的电动势叫做接触电势。

温差电势是同一导体的两端因其温度不同而产生的一种热电势。

12 .说明热电偶测温的原理及热电偶的基本定律。

解:热电偶是一种将温度变化转换为电量变化的装置,它利用传感元件的电参数随温度变化的特征来达到测量的目的。

通常将被测温度转换为敏感元件的电阻、磁导或电势等的变化,通过适当的测量电路,就可由电压电流这些电参数的变化来表达所测温度的变化13.什么是金属导体的热电效应?试说明热电偶的测温原理。

答:热电效应就是两种不同的导体或半导体A和B组成一个回路,其两端相互连接时,只要两结点处的温度不同,回路中就会产生一个电动势,该电动势的方向和大小与导体的材料及两接点的温度有关。

热电偶测温就是利用这种热电效应进行的,将热电偶的热端插入被测物,冷端接进仪表,就能测量温度。

14.试分析金属导体产生接触电动势和温差电动势的原因。

答:当A和B两种不同材料的导体接触时,由于两者内部单位体积的自由电子数目不同(即电子密度不同),因此,电子在两个方向上扩散的速率就不一样。

现假设导体A的自由电子密度大于导体B的自由电子密度,则导体A扩散到导体B的电子数要比导体B扩散到导体A的电子数大。

所以导体A失去电子带正电荷,导体B得到电子带负电荷,于是,在A、B两导体的接触界面上便形成一个由A到B的电场。

该电场的方向与扩散进行的方向相反,它将引起反方向的电子转移,阻碍扩散作用的继续进行。

当扩散作用与阻碍扩散作用相等时,即自导体A扩散到导体B的自由电子数与在电场作用下自导体B到导体A的自由电子数相等时,便处于一种动态平衡状态。

在这种状态下,A与B两导体的接触处就产生了电位差,称为接触电动势。

对于导体A或B,将其两端分别置于不同的温度场t、t0中(t> t0)。

在导体内部,热端的自由电子具有较大的动能,向冷端移动,从而使热端失去电子带正电荷,冷端得到电子带负电荷。

这样,导体两端便产生了一个由热端指向冷端的静电场。

该电场阻止电子从热端继续跑到冷端并使电子反方向移动,最后也达到了动态平衡状态。

这样,导体两端便产生了电位差,我们将该电位差称为温差电动势。

15 .试比较热电阻与热敏电阻的异同。

解:热电阻将温度转换为电阻值大小的热电式传感器 , 热电阻传感器是利用导体的电阻值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原理进行测温的。

热电阻传感器的测量精度高;有较大的测量范围,它可测量- 200 ~ 5 00 ℃的温度;易于使用在自动测量和远距离测量中。

热电阻由电阻体、保护套和接线盒等部件组成。

其结构形式可根据实际使用制作成各种形状。

热敏电阻是由一些金属氧化物,如钴、锰、镍等的氧化物,采用不同比例的配方,经高温烧结而成,然后采用不同的封装形式制成珠状、片状、杆状、垫圈状等各种形状。

热敏电阻具有以下优点:①电阻温度系数大,灵敏度高;②结构简单;③电阻率高,热惯性小;但它阻值与温度变化呈非线性,且稳定性和互换性较差。

热敏电阻分为直热式和旁热式,旁热式热敏电阻除半导体外还有金属丝绕制的加热器,两者紧紧耦合在一起,互相绝缘,密封于高真空的玻璃壳内。

直热式热敏电阻多由金属氧化物粉料按一定的比例挤压成形,也有用小珠成型工艺、印刷工艺等制成的珠状、薄膜、厚膜、线状、塑料薄膜,经达1273K--1773K高温烧结而成,其引出极一般为银电极。

16 .什么是光电效应,依其表现形式如何分类,并予以解释。

解:光电效应首先把被测量的变化转换成光信号的变化,然后通过光电转换元件变换成电信号 , 光电效应分为外光电效应和内光电效应两大类:a) 在光线作用下,能使电子逸出物体表面的现象称为外光电效应 ;b) 受光照的物体导电率 1/R发生变化,或产生光生电动势的效应叫内光电效应。

17.光电效应有哪几种?与之对应的光电元件各有哪些?答:光电效应有外光电效应、内光电效应和光生伏特效应三种。

基于外光电效应的光电元件有光电管、光电倍增管等;基于内光电效应的光电元件有光敏电阻、光敏晶体管等;基于光生伏特效应的光电元件有光电池等。

18.什么是光电元件的光谱特性?答:光电元件的光谱特性是指入射光照度一定时,光电元件的相对灵敏度随光波波长的变化而变化,一种光电元件只对一定波长范围的人射光敏感,这就是光电元件的光谱特性。

19. 光电传感器由哪些部分组成?答:光电传感器通常由光源、光学通路和光电元件三部分组成20.什么是粗大误差?如何判断测量系统中含有粗大误差?解:明显偏离测量结果的误差称为粗大误差,又称疏忽误差。

这类误差是由于测量者疏忽大意或环境条件的突然变化而引起的。

对于粗大误差,首先应设法判断是否存在,然后将其剔除。

21.采用阻值为120Ω灵敏度系数K=2.0的金属电阻应变片和阻值为120Ω的固定电阻组成电桥,供桥电压为4V,并假定负载电阻无穷大。

当应变片上的应变分别为1和1 000时,试求单臂、双臂和全桥工作时的输出电压,并比较三种情况下的灵敏度。

解:单臂时«Skip Record If...»,所以应变为1时«Skip Record If...»/V,应变为1000时应为«Skip Record If...»/V;双臂时«Skip Record If...»,所以应变为1时«Skip Record If...»/V,应变为1000时应为«Skip Record If...»/V;全桥时«Skip Record If...»,所以应变为1时«Skip Record If...»/V,应变为1000时应为«Skip Record If...»/V。

从上面的计算可知:单臂时灵敏度最低,双臂时为其两倍,全桥时最高,为单臂的四倍。

22.采用阻值R=120Ω灵敏度系数K=2.0的金属电阻应变片与阻值R=120Ω的固定电阻组成电桥,供桥电压为10V。

当应变片应变为1000时,若要使输出电压大于10mV,则可采用何种工作方式(设输出阻抗为无穷大)?解:由于不知是何种工作方式,可设为n,故可得:«Skip Record If...»mV得n要小于2,故应采用全桥工作方式。

23.试分析电压输出型直流电桥的输入与输出关系。

答:如图所示,电桥各臂的电阻分别为R1、R2、R3、R4。

U为电桥的直流电源电压。

当四臂电阻R1=R2=R3=R4=R时,称为等臂电桥;当R1=R2=R,R3=R4=R’(R≠R’)时,称为输出对称电桥;当R1=R4=R,R2=R3 =R’(R≠R’)时,称为电源对称电桥。

«Skip Record If...»直流电桥电路当电桥输出端接有放大器时,由于放大器的输入阻抗很高,所以可以认为电桥的负载电阻为无穷大,这时电桥以电压的形式输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