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解剖、梗塞

合集下载

脑血管解剖ppt课件完整版x

脑血管解剖ppt课件完整版x

突然出现的头痛、呕吐、意识障碍、偏瘫 、失语等。
诊断
通过CT、MRI等影像学检查进行诊断。
治疗
溶栓治疗、抗凝治疗、降纤治疗等,同时 配合康复训练。
脑出血性疾病
01
病理生理
脑血管破裂导致血液 流出血管外,形成脑 出血。
02
临床表现
剧烈头痛、呕吐、意 识障碍、偏瘫、失语 等,严重者可危及生 命。Fra bibliotek03诊断
药物治疗(如降脂、降压、抗凝 等)及生活方式干预(如戒烟、 限酒、合理饮食等)。
病理生理 临床表现 诊断 治疗
脑动脉硬化导致血管壁增厚、管 腔狭窄,引起脑部血流减少。
通过脑血管造影、经颅多普勒超 声等检查手段进行诊断。
脑血栓形成与栓塞
病理生理
临床表现
脑血栓形成是在脑血管内形成血栓,导致 血管闭塞;脑栓塞则是其他部位形成的栓 子随血流进入脑血管,造成血管堵塞。
定期体检
建议40岁以上人群每年进行一 次脑血管相关检查,及早发现 潜在病变。
康复指导
对于已经发生脑血管疾病的患 者,应进行专业的康复训练和 指导,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
和生活质量。
06
总结与展望
Chapter
回顾本次课程重点内容
脑血管解剖基础知识
包括脑血管的组成、结构、功能等基本概念。
常见脑血管疾病及其病理生理机制
同时,脑脊液还通过蛛网膜颗粒进入上矢状窦,进而进入血液循环。
03
脑脊液的吸收
脑脊液通过蛛网膜颗粒被吸收进入静脉系统,完成脑脊液循环。当蛛网
膜颗粒吸收功能发生障碍时,可导致脑脊液过多积聚于蛛网膜下隙,形
成脑积水。
04
脑血管常见病变及临床表现

脑血管病解剖与外科治疗

脑血管病解剖与外科治疗

脑血管病解剖与外科治疗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脑外科东潇博沈少平吕彦恩分段篇颈内动脉椎动脉基底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A1:水平段A5:终段A2:上行段A3:膝段A4:胼周段M1 :水平段M2:回转段M3:侧裂段M4:分叉段M5:终段P1:交通前段P2:环池段P3:四叠体段P4:距裂段V1段(骨外段)V2段(椎间孔段)V3段(脊椎外段)V4段(硬膜内段)C1:颈段C2:岩段C3:破裂孔段C4:海绵窦段C5:床突段C6:眼段C7:交通段大脑后动脉颈内动脉椎动脉基底动脉眶额动脉前中央动脉中央动脉顶前动脉顶后动脉角回动脉颞后动脉颞前动脉眶额动脉,亦称额底动脉或眶动脉前交通动脉额极动脉胼周动脉胼缘动脉楔前动脉胼氏体动脉亦称后胼周动脉丘脑后穿支脉络膜后内动脉脉络膜后外动脉后胼周动脉皮质支小脑支脉络膜支延髓支脊髓前动脉蚓支半球支内侧组外侧组迷路动脉亦称内听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眼动脉后交通动脉脉络膜前动脉脑膜支脊髓后动脉小脑后下动脉脑桥支小脑前下动脉小脑上动脉大脑后动脉内侧支中间支外侧支缘支颞下前动脉颞下后动脉顶枕动脉距状裂动脉分支篇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后动脉大脑半球血液供应分布颈动脉窦穿入硬脑膜进入海绵窦,穿出硬脑膜行于蛛网膜下腔颈内动脉(Internal Carotid Artery, ICA )C1:颈段C2:岩段C3:破裂孔段C4:海绵窦段C5:床突段C6:眼段C7:交通段眼动脉动脉后交通动脉脉络膜前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颈内动脉破裂孔段,海绵窦段,床突段,交通段分支颈动脉窦左侧颈内动脉脉络膜前动脉动脉瘤颈内动脉内膜切除术眼动脉段动脉瘤左侧颈内动脉交通段动脉瘤颈内动脉夹层颈内动脉起始部狭窄,椎动脉起始部狭窄颈内动脉海绵窦瘘CCF颈内动脉重要分支•(1)眼动脉:为颈内动脉出海绵窦后的第一支较大分支。

经视神经管入眼眶。

眼动脉有眼复合动脉、泪腺动脉、眶上动脉、筛前后动脉、镰前动脉、鼻背动脉等许多分支。

脑血管病解剖(ppt)

脑血管病解剖(ppt)

出血动脉
大脑中动脉造影分4段,前后位
M1段:水平段 M2段:脑岛段 M3段:岛盖段 M4段:皮层段
大脑中动脉的皮层支
眶额动脉 中央前沟动脉 中央沟动脉 中央后沟动脉 顶后动脉
颞极动脉
由 颞叶前动脉 前 颞叶中动脉 向 颞叶后动脉 后 角回动脉
由上干发出
由下干发出
大脑前动脉
大脑前动脉造影分3段
A1段:水平或交通前段
A3
A2段:垂直或交通后段 A3段:远侧ACA及皮层支
A2
A1 侧位
前后位
椎基底动脉系统(后循环)
椎动脉 基底动脉 大脑后动脉 小脑下后动脉 小脑下前动脉 小脑上动脉
VA vertebral artery BA basilar artery PCA posterior cerebral artery PICA posterior inferior cerebellar artery AICA anterior inferior cerebellar artery SCA superior cerebellar artery
椎动脉分支 脊髓前动脉 脊髓后动脉 小脑下后动脉
MCA
ACA
OA
ACoA
PCoA
SCA
PCA
ICA BA
AICA
PICA VA
基底动脉分支 小脑下前动脉 迷路动脉 脑桥支 小脑上动脉 大脑后动脉
PCA
SCA BA AICA
PICA
VA
椎动脉造影分4段
V1骨外段: 锁骨下动脉至C6 V2椎间孔段:C6至C2 V3脊椎外段:自C1出至枕大孔 V4硬膜内段:枕大孔至基底动
大脑前动脉 ACA anterior cerebral artery

脑血管解剖、梗塞PPT课件

脑血管解剖、梗塞PPT课件

蓝色:脉络膜前动脉
绿色:大脑后动脉的穿支动脉
5
精品ppt
左侧PICA引起的左侧小脑梗塞(椎动脉夹层,蓝箭指 示)
6
精品ppt
PICA区脑梗死:单侧多见,内侧界限位于
中线、清晰锐利,由于上蚓支不跨中线;
晚期,内侧界限较模糊,早期可因水肿而
7
精品ppt
小脑梗死:SCA供血区 脑干梗死:PCA供血区
由基底动脉末端发出。皮质支分布范围有海马旁回、梭状回、颞下回、舌回、穹窿
回峡、楔叶、楔前叶后1/3、顶上小叶后部。中央支分布范围主要有:丘脑、下丘
脑、底丘脑、膝状体及中脑大部,还有侧脑室及三脑室脉络丛。
4
精品ppt
Hale Waihona Puke 基底节供血图:红色:内侧豆纹动脉,来自大脑前动脉中央支
黄色:外侧豆纹动脉,来自大脑中动脉中央支
8
精品ppt
大脑前动脉(SCA)
A1:交通前段,发出豆纹动脉内 支(尾状核头及内囊前肢的下部)
9
精品ppt
脉络膜前动脉一部供血区、大脑后 一部供血区梗死
10
精品ppt
大脑中动脉
皮质支、深穿支(外侧豆纹动脉)
11
精品ppt
豆纹动脉
12
精品ppt
豆纹动脉深穿支供血区的出血性脑 梗死
13
发病机制不详,可能由于高血压造成血脑屏障破坏, 含有血液、大分子的液体外渗,引起皮质及皮质下 区的水肿。
典型影像学表现:Flair像顶枕叶、后部额叶皮质及 皮质下区高信号。脑干、基底节及小脑受累较少见。
30
精品ppt
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
31
精品脑ppt 静脉引流 区
静脉引流变异 较大

最新 脑血管解剖与脑梗塞影像学表现

最新 脑血管解剖与脑梗塞影像学表现

最新脑血管解剖与脑梗塞影像学表现脑血管解剖与脑梗塞影像学表现引言脑血管疾病是当今社会人类健康的最大威胁之一,其中脑梗塞是最常见的一种。

为了有效预防和治疗脑梗塞,我们需要深入了解脑血管解剖及脑梗塞的影像学表现。

本文将详细阐述这两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帮助读者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脑血管疾病。

脑血管解剖脑血管是人体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负责向大脑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同时将代谢废物排出。

脑血管主要由颈内动脉、颈外动脉、椎动脉和基底动脉组成,它们在大脑内形成复杂的三维网络,即血管树。

颈内动脉是大脑的主要供血动脉,其分支供应大脑前循环的血液。

而颈外动脉则供应大脑后循环的血液。

椎动脉是椎-基底动脉的主要供血动脉,负责向脑干和小脑供应血液。

脑梗塞影像学表现脑梗塞是由于脑血管内的血液凝块或阻塞造成的局部缺血性损伤。

根据影像学表现,脑梗塞可分为缺血性卒中、出血性卒中、栓塞性卒中等。

缺血性卒中主要是由于血管狭窄或闭塞导致脑部缺血,影像学表现为低密度或高低密度灶。

出血性卒中则是由于血管破裂导致血液直接流入脑组织,影像学表现为高密度灶。

栓塞性卒中则是由于血管内血栓或斑块脱落导致血管阻塞,影像学表现为低密度灶。

诊断方法对于脑梗塞的诊断,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包括CT、MRI、DSA等。

CT能够快速准确地诊断急性脑出血,但对缺血性卒中的诊断效果稍逊于MRI。

MRI能够清晰地显示脑组织的缺血和梗死,对缺血性卒中的诊断准确性较高。

DSA则可以直接观察血管的狭窄和阻塞情况,对了解脑血管的病变情况具有重要价值。

治疗方法针对脑梗塞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介入治疗。

药物治疗主要是通过药物溶解血栓或防止血栓扩大,如溶栓药和抗凝药。

手术治疗主要用于严重脑血管疾病的紧急治疗,如开颅手术或血管内治疗。

介入治疗则是通过导管技术对狭窄或阻塞的血管进行扩张或置入支架,以恢复血管的通畅性。

结论脑血管解剖和脑梗塞影像学表现是了解和诊断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基础。

脑血管解剖、梗塞

脑血管解剖、梗塞

位和程度,大脑皮层分水岭脑梗塞常没有任何症状。前分水岭脑梗塞指梗塞带
位于大脑前动脉、中动脉之间的表浅区域,表现为一侧肢体反复发作的麻木、
乏力或轻偏瘫。后分水岭脑梗塞指梗塞带位于大脑中动脉和大脑后动脉之间的
表浅层,最常见的症状是偏盲,以及皮层性偏身感觉障碍。皮层下分水岭脑梗
塞,梗塞位于大脑中动脉深浅之间,偏瘫症状较常见,并可有半数以上偏身感
.
DWI示多发脑梗死,包括左枕叶梗死,但是灌 注成像发现全为左侧颈内动脉供血,椎动脉未 参与供血。
.
分水岭梗死
皮质分界区:ACA/MCA和MCA/PCA交界区的 皮质及皮质下白质区的梗死
内部分界区:豆纹动脉深穿支与MCA皮质深
.
分水岭梗死
分水岭脑梗塞指两条动脉供血区之间边缘带部位的缺血性损害,主要发生
.
脉络膜前动脉:(AChA,Anterior Choroideal artery),后交通动脉起始远端25mm处发自颈内动脉交通段(C7)下外侧壁,近端供应视交叉下面、视束后 2/3、灰结节、乳头体、大脑脚中1/3,远端供应海马、海马旁回、钩、杏仁核、 齿状回前部、尾状核尾。
豆纹动脉:(LSA,Lenticulo-striate arteries),大脑中动脉的中央支成为豆纹 动脉,从大脑中动脉起始处算起,10mm以内称为内侧豆纹动脉,10-20mm范 围内发出称为外侧豆纹动脉,供应尾状核头及体(前下部除外)、壳的大部、
由基底动脉末端发出。皮质支分布范围有海马旁回、梭状回、颞下回、舌回、穹窿 回峡、楔叶、楔前叶后1/3、顶上小叶后部。中央支分布范围主要有:丘脑、下丘 脑、底丘脑、膝状体及中脑大部,还有侧脑室及三脑室脉络丛。
.
基底节供血图:
红色:内侧豆纹动脉,来自大脑前动脉中央支

脑血管造影解剖及影像表现

脑血管造影解剖及影像表现
血管畸形
血管畸形表现为血管走行异常 ,呈团块状或蚯蚓状。
脑血管病变的鉴别诊断
脑动脉硬化
脑动脉硬化时,血管壁可 出现钙化斑块,管壁僵硬 ,失去弹性。
烟雾病
烟雾病时,造影可见脑底 动脉环狭窄或闭塞,同时 可见异常血管网形成。
颅内肿瘤
部分颅内肿瘤可压迫脑血 管,导致血管狭窄或闭塞 。肿瘤本身在造影中也可 显影。
脑静脉系统
脑静脉系统在造影中通常不显影 ,仅在特殊情况下,如静脉窦血 栓形成时可见显影。
脑血管病变的影像表现
血管狭窄或闭塞
脑血管病变时,造影可见血管 管径变窄或完全闭塞,血流受
阻。
血管扩张
部分脑血管病变可引起血管扩 张,表现为血管粗细不均,走 行迂曲。
动脉瘤
动脉瘤表现为血管局部膨大, 呈囊状或梭形扩张。
03
04
缺血性病变
由于血管狭窄或闭塞导致脑部 缺血,如脑梗死。
出血性病变
由于血管破裂导致脑部出血, 如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
血管畸形
由于血管发育异常导致,如脑 血管畸形和烟雾病。
动脉瘤
由于血管壁薄弱导致血管扩张 ,如颅内动脉瘤。
02
脑血管造影技术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
总结词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是一种通过数字化处理,减少影像背景噪音,突出血管影 像的技术。
VS
详细描述
CT血管造影技术通过多层螺旋CT扫描, 获取一定厚度的组织数据,经过计算机后 处理重建出血管影像。该技术能够获取高 分辨率的血管影像,同时还能显示血管与 周围组织的解剖关系。适用于脑部血管病 变的诊断和手术前评估。
03
脑血管影像表现
正常脑血管影像表现
脑动脉系统
正常情况下,脑血管造影显示脑 动脉系统呈对称、规则的分布, 管径粗细均匀,走行自然。

脑血管解剖图ppt课件

脑血管解剖图ppt课件

05
脑血管解剖图展示
彩色解剖图展示
总结词
通过精美的彩色解剖图,展示脑血管的详细结构,帮助学生和医生更好地理解 脑血管的分布和特点。
详细描述
在ppt课件中,可以使用高清晰度的彩色解剖图来展示脑血管的各个部分。这些 图片可以清晰地显示出脑血管的分支、走行和分布,使得学生和医生能够更加 直观地了解脑血管的结构和特点。
2024-01-11
脑血管解剖图ppt课件
汇报人:可编辑
contents
目录
• 脑血管解剖概述 • 脑部主要血管介绍 • 脑血管疾病及其影响 • 脑血管疾病的预防与治疗 • 脑血管解剖图展示
01
脑血管解剖概述
脑部血管的分布
大脑中动脉
主要负责大脑外侧 面的血液供应。
基底动脉
主要负责脑干和小 脑的血液供应。
大脑前动脉
主要负责大脑前半 部分的血液供应。
大脑后动脉
主要负责大脑后半 部分的血液供应。
椎动脉
主要负责脑部的血 液供应,特别是后 脑和脊髓。
脑血管的主要类型
01
02
03
动脉
负责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 脑部。
静脉
负责将血液从脑部输送到 心脏。
毛细血管
连接动脉和静脉,负责血 液和脑组织之间的物质交 换。
脑血管的功能
康复治疗
对于后遗症患者,需要进行康复治疗,如物 理治疗、语言训练等。
康复训练
肢体康复
针对偏瘫等后遗症,进行肢体康复训练,包 括关节活动、肌肉力量训练等。
语言康复
对于失语症患者,进行语言康复训练,帮助 恢复语言能力。
认知康复
对认知障碍患者进行认知康复训练,提高其 认知能力。

脑血管解剖与脑梗塞影像学表现

脑血管解剖与脑梗塞影像学表现

43
大脑中动脉的主要分支
皮质支: 供应大脑半球上外侧面的大部分和岛叶,半球内侧面
顶枕裂以前皮质;在背外侧面达额中回上缘或上半、额上 回、中央前后回上1/4、顶上小叶及眶部内侧半等区域。 中央支:即豆纹动脉,10mm以内的呈内侧豆纹动脉,10-20mm之
间称外侧豆纹动脉,约2 —19支呈波纹状向上走行,供应前连合外侧 部、壳的大部、苍白球外侧段、部分额叶眶面皮质、外囊、尾状核头 及体部(前下部除外)、内囊前肢和内囊膝部和后肢前边部分。此组 动脉是供应纹状体和内囊的主要动脉,容易破裂出血,故称为脑出血
脑血管解剖及脑梗塞
精选ppt
1
缩写(动脉供血)
CCA:颈总动脉 ICA:颈内动脉 ECA:颈外动脉 MCA:大脑中动脉 ACA:大脑前动脉 AComA:前交通动脉 PComA:后交通动脉
精选ppt
2
缩写(动脉供血)
PCA:大脑后动脉 BA:基底动脉 VA:椎动脉 SCA:小脑上动脉 AICA:小脑下前动脉 PICA:小脑下后动脉
约3mm,从基底动脉的背面发出,稍行向外极短距离, 便由基底沟两岸进入脑桥。主要供应脑桥核、皮质脑 桥束、皮质核束和皮质脊髓束。 • 短旋动脉 short circumferential artery 每侧5~ 10支,长约2cm,绕行后从脑桥腹外侧进入脑桥实质, 供应脑桥腹外侧面的一个楔形区。 • 长旋动脉 long circumferential artery 每侧1~ 2支,长2cm以上。绕行后至脑桥背面进入脑实质,与 小脑下前动脉一起,供应脑桥背盖尾端的大部分,与 小脑上动脉一起,供应背盖的头端。
上动脉和小脑前下动脉
精选ppt
66
小脑后下动脉供血模式图
精选ppt

神经内科脑血管解剖及脑梗塞定位诊断

神经内科脑血管解剖及脑梗塞定位诊断

神经内科脑血管解剖及脑梗塞定位诊断
第36页
桥脑病变综合症
1、桥脑中部基底综合症。由基底动脉旁中央支血供障碍引发
表现:同侧---周围性面瘫,眼球不能外展(两眼向病灶侧
同向 凝视麻痹),头部向病灶对侧轻度旋转(内侧纵束)。
对侧---中枢性偏瘫(锥体束),感觉障碍(内侧丘系)。
2、桥脑基底外侧综合症。由基底动脉周围支、小脑前下动脉阻 塞引发。
脑血管解剖及脑梗塞 定位诊疗
神经内科脑血管解剖及脑梗塞定位诊断
脑病二科 /09/20
第1页
脑动脉供血系统模式图
神经内科脑血管解剖及脑梗塞定位诊断
第2页
神经内科脑血管解剖及脑梗塞定位诊断
第3页
脑动脉两大致系
颈内动脉系和椎-基底动脉系,两个系统供给脑 部范围:
以小系统供血
桥脑血供源自椎—基底动脉, 桥脑基底外侧和被盖部由短旋 动脉供给;桥脑基底部内侧由 基底动脉中央支供给, 旁正中 支供给桥脑被盖部正中部分— 脑室底部、外展神经核、内侧 纵束和网状结构;桥脑基底部 和被盖部最外侧为长旋动脉供 给。因为外侧区侧支循环丰富, 发生梗塞概率较低。而桥脑旁 正中动脉、短旋动脉呈直角起 自基底动脉, 易受高血压影响 而出现动脉粥样硬化, 易出现 梗塞。
(三叉神经),双眼球向病 灶侧凝视麻痹(外展神经及内侧纵
束)。
对侧---半身分离性感觉障碍(脊髓丘脑束)。
神经内科脑血管解剖及脑梗塞定位诊断
第37页
小脑上动脉
每侧主要分支不但供给本侧小脑半球上面, 而且 发分支供给中脑和脑桥背外侧面。
小脑上动脉闭塞能够引发桥脑被盖综合症。
神经内科脑血管解剖及脑梗塞定位诊断
皮质支闭塞造成对侧中枢性下肢瘫, 可伴感觉障碍(胼 周和胼缘动脉闭);对侧肢体短暂性共济失调、强握 反射及精神症状(眶动脉及额极动脉闭塞)。

(医学课件)脑血管解剖

(医学课件)脑血管解剖
等。
大脑静脉系统
主要包括深静脉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浅静脉。
脑血管组成
颈内动脉
起始于颈总动脉,供应大脑前3/5部 分和脑底部的血液循环。
椎-基底动脉系统
起始于锁骨下动脉,供应大脑后2/5 部分和脑干等部位的血液循环。
颈外动脉及其分支
主要供应头部表面和脑膜等部位的 血液循环。
毛细血管
由小动脉和小静脉吻合而成,是血 液与组织液交换的主要场所。
脑动脉系统
颈动脉系统
颈内动脉
起始于颈总动脉,供应眼部和大脑半球前3/5的供血。
颈外动脉
起始于锁骨下动脉,供应耳部、颞部和大脑半球后2/5的供血 。
椎动脉系统
椎动脉
起始于锁骨下动脉,穿过颈椎横突孔,供应脑干、小脑和大脑后部区域的供 血。
基底动脉
起始于椎动脉,穿过脑桥基底部,供应脑桥、小脑和大脑后部区域的供血。
缺氧而坏死的疾病。
病因
主要病因包括动脉粥样硬化、 心源性栓塞、高血压、糖尿病
等。
症状
常见症状包括头痛、呕吐、意 识障碍、偏瘫、失语等。
脑出血
01
02
03
定义
脑出血是指由于脑部血管 破裂,血液进入脑室或脑 实质,导致颅内压增高、 神经功能缺损的疾病。
病因
主要病因包括高血压、动 脉瘤、血管畸形等。
症状
颅内血管介入手术
通过在放射影像引导下,使用介入 技术治疗颅内血管病变。
血管内治疗
血管内成形术
通过扩张狭窄的脑血管,改善 脑部血供。
血管内支架植入术
在血管内植入支架,支撑狭窄 的脑血管,防止血栓形成。
溶栓治疗
使用溶栓药物溶解脑部血栓, 恢复脑部血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课件
脉络膜前动脉一部供血区、大脑后 一部供血区梗死
精品课件
大脑中动脉
皮质支、深穿支(外侧豆纹动脉)
精品课件
豆纹动脉
精品课件
豆纹动脉深穿支供血区的出血性脑 梗死
精品课件
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梗死(广泛的 脑回样强化,过度灌注)
精品课件
大脑后动脉的深支或近支栓塞累及中脑、丘脑 和皮质;浅表支或远支栓塞仅累及皮质结构。
精品课件
脉络膜前动脉:(AChA,Anterior Choroideal artery),后交通动脉起始远 端2-5mm处发自颈内动脉交通段(C7)下外侧壁,近端供应视交叉下面、视 束后2/3、灰结节、乳头体、大脑脚中1/3,远端供应海马、海马旁回、钩、 杏仁核、齿状回前部、尾状核尾。
豆纹动脉:(LSA,Lenticulo-striate arteries),大脑中动脉的中央支成为 豆纹动脉,从大脑中动脉起始处算起,10mm以内称为内侧豆纹动脉,1020mm范围内发出称为外侧豆纹动脉,供应尾状核头及体(前下部除外)、壳
3mm处由基底动脉末端发出。皮质支分布范围有海马旁回、梭状回、颞下回、舌 回、穹窿回峡、楔叶、楔前叶后1/3、顶上小叶后部。中央支分布范围主要有:丘
精品课件
基底节供血图:
红色:内侧豆纹动脉,来自大脑前动脉中央支
黄色:外侧豆纹动脉,来自大脑中动脉中央支
蓝色:脉络膜前动脉
绿色:大脑后动脉的穿支动脉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Posterior Reversible Encephalopathy Syndrome, PRES is )
又称为可逆性后部脑白质病综合征。
典型表现为后循环区域的潜在的可逆性血管源性水 肿,前循环区域亦可受累。
主要病因:高血压、子痫、先兆子痫、免疫抑制剂 (环保霉素)。
与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不同。最常见原因是各种原因所致的血压降低,或某一
动脉干供血不足,使动脉近心端的供血尚可,而远心端的末梢边缘区供血降低,
从而发生缺血梗塞。
分水岭脑梗塞常见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临床症状和体征取决于损害的部
位和程度,大脑皮层分水岭脑梗塞常没有任何症状。前分水岭脑梗塞指梗塞带
位于大脑前动脉、中动脉之间的表浅区域,表现为一侧肢体反复发作的麻木、
左侧PICA引起的左侧小脑梗塞(椎动脉夹层,蓝箭指 示)
精品课件
PICA区脑梗死:单侧多见,内侧界限位于 中线、清晰锐利,由于上蚓支不跨中线; 晚期,内侧界限较模糊,早期可因水肿而
精品课件
小脑梗死:SCA供血区 脑干梗死:PCA供血区
精品课件
大脑前动脉(SCA)
A1:交通前段,发出豆纹动脉内支 (尾状核头及内囊前肢的下部)
精品课件
大脑前动脉:(ACA,Anterior cerebral artery)交通前段分出中央支,供应尾状 核前部、内囊前肢、纹状体前下部、下丘脑视上区、胼胝体膝、透明隔、穹窿柱等 部,另外可代偿部分豆纹动脉.。交通后段供应额、顶、枕叶的内侧面,以及胼胝 体。
大脑中动脉 :(MCA,Middle cerebral artery)大脑的大部分区域,包括灰白质。 大脑后动脉 :(PCA,Posterior cerebral artery)脑桥上缘、据小脑上动脉1-
发病机制不详,可能由于高血压造成血脑屏障破坏, 含有血液、大分子的液体外渗,引起皮质及皮质下 区的水肿。
典型影像学表现:Flair像顶枕叶、后部额叶皮质及 皮质下区高信号。脑干、基底节及小脑受累较少见。
精品课件
脑缺血—血管分区
精品课件
小脑下后动脉:(PICA,Posterior Inferior Cerebellar Artery)是椎动脉最大、最 复杂、迂曲的分支,平均直径2mm,内侧支分布至下蚓部,外侧支供应小脑半球下 面的中后部。
小脑上动脉:(SCA,Superior Cerebellar Artery)常从基底动脉顶端、贴近大脑 后动脉起始处发出,亦可从大脑后动脉起始处发出,直径0.72-1.5mm,主要分布于 小脑前面和上面。图中的两条斜线分别为:椎动脉分支供应的延髓(浅蓝色)和基
乏力或轻偏瘫。后分水岭脑梗塞指梗塞带位于大脑中动脉和大脑后动脉之间的
表浅层,最常见的症状是偏盲,以及皮层性偏身感觉障碍。皮层下分水岭脑梗
塞,梗塞位于大脑中动脉深浅之间,偏瘫症状较常见,并可有半数以上偏身感
觉缺失。基底节分水岭脑梗塞,即基底节区各组动脉血管之间的缺血梗塞,常
有单纯偏身运动及感觉障碍,亦可见单纯性中枢性面瘫。
精品课件
右侧半卵圆中心及放射冠的内部分 界区分水岭梗死,较常见,需进一 步进行颈动脉的检查,除外狭窄或
精品课件
蓝箭头:右侧半卵圆中心及放射冠的内 部分放射冠的内部分界区 分水岭梗死与MCA与PCA的皮质型分水 岭梗死。
精品课件
右侧半卵圆中心及放射冠的内部分界区分 水岭梗死及ACA与MCA的皮质型分水岭梗 死。
精品课件
腔隙性脑梗死
发生于基底节、丘脑、深部白质及脑干的小的 梗死,多由单一的深穿支动脉闭塞引起,约占 脑梗死的25%,粥样硬化是最常见的原因,
精品课件
左侧丘脑腔隙性脑梗死
精品课件
VR间隙
VR间隙为进入脑实质的血管周围的蛛网膜下腔, 需要与腔隙性梗死鉴别。增宽的VR间隙最常见于 穿质内动脉周围。Flair、T2WI上与CSF信号一致。
精品课件
分水岭梗死
皮质分界区:ACA/MCA和MCA/PCA交界区 的皮质及皮质下白质区的梗死
精品课件
分水岭梗死
分水岭脑梗塞指两条动脉供血区之间边缘带部位的缺血性损害,主要发生
在半球的表浅部位,可以发生在大脑半球的单侧,也可以发生在大脑半球的双
侧,但临床上以单侧较多见,发病率约占缺血性脑血管病的10%。其致病因素
精品课件
左枕叶梗死
精品课件
选择性标记脑灌注,可以通过颜色 直观的显示各动脉的灌注区
精品课件
左基底节区腔隙性脑梗塞,全脑灌 注正常
精品课件
左侧分水岭脑梗死及左额叶脑梗死,灌注 发现左额叶由右侧颈内动脉供血
精品课件
DWI示多发脑梗死,包括左枕叶梗死,但是灌 注成像发现全为左侧颈内动脉供血,椎动脉未 参与供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