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政策性银行资金来源问题的解决改1
我国政策性银行资金来源问题的解决改1
我国政策性银行资金来源问题的解决作为金融深化的重要内容,国家开发银行、进出口银行、农业发展银行等三家政策性银行相继成立并开始运行。
这对于实现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的分离,提高资金融通效率,增强宏观金融的调控能力,弥补市场机制配置资金的不足,无疑将起到积极作用。
在近几年的运行实践中我国政策性银行暴露出较多的矛盾和问题,其中有一个共性问题是:政策性银行的资金虽然在总量供给上初步得到了保证,但作为建立起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以实现政策性银行“逆市场配置资金”的目的,则面临一系列问题,这也是各国发展政策性金融普遍遇到的主要问题。
本文是我对这一问题的初步探索。
一、政策性银行资金来源的特点政策性银行是由政府创立、参股或保证的,专门为贯彻配合一国政府宏观经济政策、产业政策,在特定的范围内直接或间接从事政策性融资活动的政府机构。
政策性银行与商业银行和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相比,有共性的一面,如要对贷款进行严格审查,贷款要还本付息、周转使用等。
但作为政策性金融机构,也有其特征:一是政策性银行的资本金多由政府财政拨付;二是政策性银行经营时主要考虑国家的整体利益、社会效益,不以盈利为目标,但政策性银行的资金并不是财政资金,政策性银行也必须考虑盈亏,坚持银行管理的基本原则,力争保本微利;三是政策性银行有其特定的资金来源,主要依靠发行金融债券或向中央银行举债,一般不面向公众吸收存款;四是政策性银行有特定的业务领域,不与商业银行竞争。
政策性银行不同于政府的中央银行,也不同于其他商业银行,它的重要作用在于弥补商业银行在资金配置上的缺陷,从而健全与优化一国金融体系的整体功能。
与其他银行相比,政策性银行具有如下特点:第一,从资本金性质看,政策性银行一般由政府财政拨款出资或政府参股设立,由政府控股,与政府保持着密切关系。
如德国(复兴开发银行法)规定:复兴开发银行为政府所有,其中联邦政府占80%的股份,各州政府占20%的股份。
法国的对外贸易银行,是由法国的中央银行持股24.5%,信托储蓄银行持股24.5%,以及其他大商业银行投资组成。
金融学本科毕业论文参考选题【新版精品资料】
2012年金融学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选题金融学本科毕业作业选题原则上应在所学专业范围以内,其形式应是学术论文;调查报告、工作总结及文学作品等各类非学术文体的文章不能作为毕业论文。
以下为20个主课题及其相关的子课题,其涉及面非常广泛,既有较为复杂的理论探索,也有为大家所熟知的实践问题,可为不同兴趣、不同条件学生的论文题提供参考.一、宏观金融调控问题1、我国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调整[提示]此题的论点在于,必须对我国目前的货币政策最终目标进行调整,在论述过程中,可以介绍过去我国对货币政策目标的讨论,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出台的背景,通过论述经济金融形势的新变化,得出调整的方向和目标。
2、我国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与财政政策目标的协调。
[提示]可以通过论述我国20世纪90年代中期控制通货膨胀的政策措施以及20世纪90年代末期防范通货紧缩的政策措施,来论述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在目标上的协调.3、我国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的选取[提示]此题可以包括如下内容: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的重要性;选择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的主要依据;从理论上来说有哪些中间目标可供选择;西方国家在货币政策方面的实践;我国在货币政策方面的实践;我国目前的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及其选择原因;货币政策具体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4、利率应成为我国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提示]我国目前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这一目标现存的问题;利率作为中间目标的好处及条件;我国目前的状况已达到利率作为中间目标的要求;如何为中间目标的调整做好准备。
5、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的终结[提示]货币供应量曾经普遍作为中间目标的事实;经济金融形势的变化、金融科技的发展为货币供应量继续作为中间目标带来的困难;其他可供选择的中间目标。
6、我国应继续将货币供应量作为主要中间目标[提示]西方国家纷纷放弃货币供应量作为中间目标的事实;西方国家放弃这一中间目标的原因;鉴于我国目前的状况,我国应继续将货币供应量作为主要中间目标;对货币供应量中间目标进行改进。
政策性银行全面预算管理问题及对策
政策性银行全面预算管理问题及对策政策性银行是由政府设立并具有国家特殊政策性、宏观调控功能的金融机构。
在中国,政策性银行扮演着引导国民经济发展、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支持重大国家战略等重要角色。
然而,政策性银行的全面预算管理问题是其发展中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难题。
本文将分析政策性银行全面预算管理问题,并提出相关的对策。
首先,政策性银行的预算规划和执行存在较大偏差。
政策性银行的预算往往受到政府决策的影响,预算规划和执行缺乏科学性和灵活性。
政府可能将一些政策目标强加于政策性银行,使得其预算规划和执行与实际经济需求脱节。
此外,政策性银行的资金来源主要依赖于政府或央行向其注资,因此缺乏自主的收入来源,预算执行受到政府的支配和影响,预算规划和执行的科学性、透明度和公正性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
其次,政策性银行的预算监管机制不完善。
政策性银行是以公共利益为导向的金融机构,其资金来源和使用都与国家利益密切相关,必须接受有效的预算监管。
然而,目前政府对政策性银行预算的监管机制相对薄弱,没有明确的责任界定和监管机构,监督和控制手段不够有效。
这导致政策性银行在预算管理中存在一定的自由裁量权,容易出现资金浪费、滥用职权等问题。
其次,建立完善的预算监管机制。
政府应建立专门机构负责政策性银行预算的监管工作,明确责任界定,并加强对政策性银行预算执行的监督和控制。
监管机构可以通过建立预算评估、审计和风险防控等机制,对政策性银行的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同时,政府还应加强对政策性银行的投资效益评估,确保资金使用的效果和可持续性。
最后,加强政策性银行的内部管理和风险控制。
政策性银行应建立健全的预算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机制,加强预算编制和执行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此外,政策性银行还应加强对风险的识别和防范,建立风险管理和内控体系,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风险管理能力。
综上所述,政策性银行全面预算管理问题是一个复杂而严峻的挑战。
政府和政策性银行应共同努力,加强预算规划和执行的科学性和灵活性,建立完善的预算监管机制,加强内部管理和风险控制,以实现预算管理的科学、透明、高效和可持续发展。
我国政策性银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改革思路
我国政策性银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改革思路作者:张顺王栋来源:《智富时代》2016年第04期【摘要】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在市场配置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变化发展,我国不断地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同时,在金融领域我国也开展了政策性银行的商业化变革。
本文分析我国政策性银行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制度缺陷,提出我国政策性银行发展思路。
【关键词】政策性银行;发展瓶颈;发展思路一、我国政策性银行的发展现状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我国的金融业也飞速前进。
为了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要求,合理配置市场资源,所以我国的金融体制也在不断地的深化改革。
1994年我国先后成立了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随着三大银行的成立和顺利的发展运行,十分有效地促进了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
我国在国有银行改革方面已经小有成效,并且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和谐发展发挥了重要的引领作用。
也可以说,为达到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目标和要求,我国通过建立政策性银行等一系列的政策引导已经取得初步成效。
但由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制度方面还不完善,发展仍处于缓慢前进状态等方方面面的因素,所以导致我国政策性银行运作发展也是停滞不前甚至背道而驰。
主要表现就是我国的政策性银行随着商业经济的快速发展,有向商业化靠近的倾向。
而我国设立政策性银行设立的主要目标和重要要求,是为扶持需要国家政策支持和鼓励的发展领域,在一些具有商业性质的金融机构或金融企业不愿意或不能够加入参与的金融项目时国家政策性银行及时给予资金支持和政策支持等服务推动其运行发展。
然而现在政策性银行提供的服务,很多是商业性金融机构或企业可以承担的。
这样长此以往的发展下去对我国政策性金融体制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
针对目前我国政策性银行发展的现状,本文首先对我国政策性银行的存在的发展瓶颈、制度缺陷和企业自身运行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然后分别从政府宏观调控和银行微观变革等两个方面对我国政策性银行的发展思路进行了梳理和总结。
我国政策性银行的改革与发展
我国政策性银行的改革与发展
吴怀农
【期刊名称】《浙江金融》
【年(卷),期】2004()8
【摘要】迄今,我国政策性银行建立和运作已近十年,为我国经济建设、宏观调控、农业发展和对外贸易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另一方面,政策性银行的建立和发展中也暴露出了诸多矛盾和问题。
解决这些问题应加强政策性金融领域的立法工作;完善我国政策性金融体系;解决政策性银行发展的动力机制问题,转变政策性银行的经营机制;赋予政策金融机构在决定贷款投向上的自主权;允许政策行银行利率在一定范围内浮动;解决政策性银行的资金来源问题;允许推出政策性金融创新产品和业务。
【总页数】3页(P11-13)
【关键词】政策性银行;改革与发展;政策性金融体系;政策金融机构;金融创新产品;经济建设;宏观调控;对外贸易;农业发展;立法工作;金融领域;机制问题;银行发展;经营机制;贷款投向;银行利率;来源问题;自主权;允许;运作;资金;业务
【作者】吴怀农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832.31;G521
【相关文献】
1.德日韩政策性银行的比较研究——对我国政策性银行商业化改革的借鉴意义 [J], 陈雁媛;钟贤君
2.后危机时代条件下的我国政策性银行改革可能性与未来发展方向浅析--以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为例 [J], 周行
3.论我国政策性银行的改革——基于国际政策性银行改革的反思 [J], 杨明
4.论我国政策性银行的改革——基于国际政策性银行改革的反思 [J], 杨明
5.借鉴国际经验加快推进我国政策性银行发展——哈、俄、德发展政策性银行的经验与启示 [J], 刘克崮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政策性银行金融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政策性银行金融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建议金融监管是指金融主管机关依法对金融机构及其运营情形实施监督和治理,保护正常的金融秩序,爱惜存款人和投资人的利益,保障金融体系平安、健康、高效运行。
本文结合开发银行几年来同意监管机构监管的实践,分析了监管部门对政策性银行监管的内容和存在问题,提出了改良意见。
一、目前监管部门对政策性银行监管的要紧内容(一)市场准入监管。
监管机构依法对政策性银行的设立、变更和终止的审查和审批,对其业务范围和职能定位进行界定。
(二)高级治理人员任职资格审查及年度考核。
要紧从德、能、勤、绩和同意监管机构非现场监管情形等五个方面进行审查和考核。
(三)合规性检查。
对照政策性银行的《金融机构法人许可证》、《金融机构营业许可证》,检查设置或变更事项审批手续是不是完备,是不是超授权、超范围经营,高级治理人员变更手续是不是完备,业务经营状况是不是合法合规,内操纵度是不是完善等。
(四)日常的非现场监管。
依照政策性银行按期呈报的报表、报告,要紧从五个方面的监管指标:贷款投向指标、平安性指标、流动性指标、效益性指标及总量操纵指标进行业务分析和监督。
二、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对政策性银行金融监管目前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金融法规不健全,没有一部完整的政策性银行法和专门针对政策性银行进行监管的法律、法规。
只有依照政策性银行的特点制定专门的政策性银行法,才能从全然上解决政策性银行的进展方向问题。
国外对政策性银行都是先立法、后建行,不管是国际上成立政策性银行时刻较早的美国、加拿大和德国,仍是成立时刻较晚的日本、韩国,都制定了自己的政策性银行法,如美国的《国民银行法》、《银行法》、日本的《政策投资银行法》等(二)非现场监管很多指标是参照和沿袭商业银行的标准,需要调整和修改。
监管机构对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的监控报告一样都分为七个部份,其中指标的设定,反映了监管机构对政策性银行监管的内容和指标没有依照其进展状况和国际老例作相应的调整,而是照搬对商业银行的监管指标。
金融专业(专科)毕业论文选题
金融专业(专科)毕业论文选题(一)宏观金融调控问题1. 当前我国货币政策的选择2.我国中央银行再贴现政策效果分析3.进一步拓展我国公开市场业务的对策4.我国存款准备金政策的改革5. 存款准备金政策及其作用机制的完善6.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7.我国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及条件8.我国的货币政策时滞性研究9.我国现阶段宏观财经问题的金融对策研究10.我国的货币层次划分11.我国货币供给及供给机制研究12.乘数效应及我国的货币乘数13.对我国现行货币政策及其效果的调研14.关于货币均衡问题的探讨15.中国与美国(或其他国家)货币政策的区别16.加入WTO之后中国银行监管体系面临的挑战及对策17. 金融监管与货币政策18. 西方国家金融监管的新趋势及对我国的启示19.我国金融监管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20.我国金融风险的防范与化解21.加强商业银行的风险内控机制22.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套问题23.货币政策传递机制研究24.通货膨胀与财经发展关系的实证研究25.货币失衡与通货膨胀26.预期理论和通货膨胀27.通货紧缩与通货膨胀对财经影响之比较28.利率结构变化对金融机构的影响29.社会主义市场财经的发展与利率市场化30.金融体制改革与利率市场化31.我国利率市场化应坚持的几个基本原则32.我国现行利率政策评估33.利率在宏观财经调控中的作用34.利率的作用机制及其效果研究35.国家信用在我国财经起飞时期的作用36.消费信用在我国财经发展中的作用37.金融抑制与金融深化38.储蓄效应的实证研究39.影响储蓄数量和结构的因素分析40.发展中国家金融改革的经验与教训41.发展中国家金融改革的任务与重点42.我国金融体制的进一步改革和完善43.国际货币体系的重构44.金融中心在现代财经中的使用以及在我国建立若干金融中心的设想45.在我国建立国际金融中心的条件与步骤(二)银行业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1.我国政策性银行资金来源问题的解决2.政策性银行如何配合我国产业政策的实施3.对我国政策性银行有效监管的实施4.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研究5.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管理研究6.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研究7. 我国银行支付清算制度改革研究8. 论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制度建设9. 西方商业银行信贷管理方法的借鉴10. 论银行贷款信用分析方法的改革11. WTO与我国商业银行的战略目标选择12. 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研究13. 银行个人零售创新业务发展的探析14. 商业银行资本金战略选择15.关于资产证券化研究16.商业银行开展零售业务研究17. 我国银行卡业务的发展对策18.金融业重组与并购问题19.网络银行的发展对策20.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开展21. 国有银行的产权制度及其创新22. 民营银行的发展问题23. 国有银行的上市问题24. 银行新业务、新产品的研究与开发25. 资产证券化的理论与实践26. 西部开发中的投资融资问题27. 全球财经一体化和我国银行业的改革28. 入世对中国金融安全的影响与对策29. 入世后我国商业银行的业务调整与创新30. 论我国银证合作业务31. 论我国银行与保险业间的合作32. 金融控股公司制——中国金融业的未来33. 分业经营体制下的银证、银保合作34.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研究35.混业经营的风险分析36.分业经营还是混业经营——中国金融业的选择37.商业银行应如何应对利率市场化38.我国利率市场化后衍生金融工具的推出39. 优化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结构的设想40.国有商业银行资产结构分析41.国有商业银行负债结构分析42.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研究43.银行信贷风险的规避问题44.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策略45.开放财经中银行对国家风险的管理和控制46.信用风险在中国的表现、特征和控制47.流动性风险在中国的表现、特征和控制48.金融风险防范机制的构建49.我国银行信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50.银行现金管理业务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51.商业银行贷款集中度策略选择52.银行坏账与金融危机53.关于抵押贷款管理的研究54. 民间借贷利弊得失及政策选择55.近年存贷利率调整对金融机构之影响56.投资项目评估中利息的作用57.当前储蓄存款情况的调查与统计分析58.储蓄存款结构分析59.金融违法现象的原因与治理60.从银行的角度分析“三角债”的成因及缓解对策61.债务链对我国金融体系的影响62.银行转账结算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意见(三)金融市场业务有关问题1.成功推进国有企业重组需要怎样的资本市场2.企业重组的市场支持机构——投资银行的发展前景与发展道路3.国有企业的资产重组与资本市场的发展4.论企业重组后的支付安排问题5.我国上市公司重组面临的障碍及对策6.对国债发行规模影响因素的分析7. 中国企业债券市场发展问题研究8. 中国证券市场监管问题研究9. 我国股市投机性分析10. 中小企业融资障碍及对策研究11. 论商业信用票据化中的问题及对策12. 中国同业拆借市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13. 中国商业信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及对策14. 中国股票市场风险研究15. 国有股流通问题研究16. 建立和完善中国证券市场退出机制的思考17. 开放式投资基金的风险及防范18. 发展我国风险投资的思考19. 论货币政策的股票市场传导渠道20. 证券投资基金与证券市场稳定发展21. 试析影响我国股票价格的主要因素22. 开放式投资基金研究23. 我国上市公司筹资方式选择研究24. 试论股票买入时机的选择25. 关于封闭式投资基金的折价研究26. 关于建立我国上市公司业绩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27. 论如何优化我国上市公司的质量28. 关于改善我国风险投资环境的研究29. 关于建设我国二板市场的战略构想30. 证券市场市盈率问题研究31. 我国创业板市场的建立与发展32. 中国发展资产证券化的制度环境分析33. 加入WTO对中国资本市场的影响34. 股份公司成长性与股票内在价值分析35. 投资者行为偏差对证券市场的影响36. 中国资本市场效率问题研究37. 中国股票发行方式研究38.我国大力开展票据业务的必要性与条件39.我国票据业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途径40.债券市场发展的现状与前景41.我国股市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42.对我国股市过度投机的抑制43.金融市场上违规操作及其防范44.规范我国股市的思路与对策45.关于金融创新问题的思考46.我国金融期货市场的发展47.金融衍生品市场在我国的发展前景48.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战略49.抑制金融市场幕后交易的主要措施(四)国际金融问题1.论人民币汇率的市场化进程2.论我国外汇市场的完善与发展3.欧元发展前景预测4.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国内物价水平的影响5.人民币资本帐户开放对汇率机制的影响6.当前国际银行业并购浪潮对我国的启示7.信用证风险及防范8.中国对外投资研究9.论我国证券市场的国际化10.人民币可自由兑换问题研究11.论外债合理规模的确定12.我国外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13.我国商业银行外汇业务的发展研究14.论国际金融监管对我国的启示15.我国国际收支特点及问题研究16.“9.11”事件对国际金融的影响17.银行业外汇风险及管理18.论电子商务时代国际结算的发展方向19.对国际储备需求理论的探讨及我国国际储备适度性的分析20.我国推行国际保理业务的可行性分析21.加强金融监管与促进金融发展的关系分析22.外汇汇率风险的防范23.墨西哥金融危机研究24.日本泡沫财经的危害及对我国的启示25.东南亚金融危机发生的原因及对我国的启迪26.国际金融市场筹资方式27.我国外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28.国际汇率变动对我国债务结构的影响29.国际收支差额分析30.国际资本流动对中国财经增长的影响(五)其他研究1.对金融领域寻租现象的制度分析2.农村金融业发展方向的探讨3.关于盘活农业信贷资金的思考4.城市合作银行在新时期的地位与作用5.合作金融理论与实践研究6.农村信用合作社的地位、作用及发展问题7.金融工程学的建设问题8.投资银行研究9.金融预测的现实意义与理论依据10.金融法规研究11.对保险理论或保险业务中某个问题的研究12.我国寿险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13.我国财险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解决途径14.信托信用在我国的发展15.租赁信用的特点与作用16. 公司财务问题研究17.对企业重组后的支撑体系——社会保障制度问题的研究18. 入世后中国金融业后过渡期的研究19. 如何有效地运用我国外汇储备20. 我国外汇储备的投资决策与风险防范。
我国政策性银行体系面临的问题与解决途径
政策 性金 融 的 主体 是 政 策性 银 行 .我 国政 策 性银 行 是 我 国金 融体 系 的重 要组 成 部 分 。从 19 9 4年组 建 以 来 ,国家 开发 银 行 , 中 国进 出 口银行 和 中 国农 业 发展 银 行充 分 发挥 政 策性 金 融作 用 ,依 照 国 家 的政 策 意 图 , 引导 社 会 资金投 向 ,促 进 资源 优 化 配置 和经 济结 构 调 整 .在 扩 大 内需 ,拉 动 经 济 增 长 ,稳 定 农 业 、扩 大 进 出 口等方 面发挥 了 重要 作 用 。随 着 我 国经济 的发 展 .2 0 0 1年末 实 现加 ^ wm 及乌拉 圭 回台 的金融 服 务 协议 条款 .我 国 的金 融 机 构 面 临新 的 挑 战和考 验 ,政 策性 银行 也 不 例 外 。 因此 .我们 有 必要 对 当前 我 国政 策 性 银行 机 构体 系存 在 的 问题 有一 个 清 醒全 面 的认 识 ,井 在 此 基 础上 不 断 地 改 进 和 完善 我 国的 政策 性金 融 机 构
我 国政 策性银行体 系面临的问题与解 决途径
毕 玉 江 ( 疆 财 经 学 院 金 融 系 ,乌 鲁 木 齐 新
摘
80 1 ) 3 02
要 :我 国的 三 家政 策性 银 行 是我 国空 融 机构 的 重要 组 成 部分 ,由 于我 国经 济发 展 面 临的 条件
变化 .政 策性 银 行 的 经 营环 境也 发 生 了变化 。因 此 .奎 面地 分析 我 国政 策 性银 行 面 临的 问慝 .并在 此
政策性银行
我国政策性银行问题关键词:产生发展资金来源(运用原则,范围,要求)方式机构设置宏观管控表现中国政策性金融体系是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度的过程中产生的。
1994年,作为金融体制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国家决定设立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同时将原四大国有银行所负有的政策性职能分离出来,切断基础货币与政策性业务的联系,为加速国有银行的商业化和确立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创造条件。
由此,政策性金融作为一个独立的金融体系在我国正式建立。
三大政策性银行自成立以来,在贯彻国家产业政策、支持地区经济发展、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对我国金融业的发展和金融体制的改革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国家开发银行成立于1994 年3月7日,该行是一家以国家重点建设为主要投融资对象的政策性银行,办理政策性国家重点建设(包括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贷款及贴息业务。
除了财政拨付的资本金之外,国家开发银行的资金来源,主要是通过发行财政担保债券和由金融机构认购金融债券筹措,此外还包括部分中国人民建设银行吸收的存款。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成立于1994 年11月18日,承担国家粮棉油储备和农副产品合同收购、农业开发等业务中的政策性贷款、代理财政支农资金的拨付及监督使用。
资金来源除财政核拨资金外,主要面向金融机构发行金融债券,并使用农业政策性贷款企业的存款。
中国进出口信贷银行成立于1994 年7月1日,作为贯彻国家外贸政策的政策性银行,其主要业务是为大型机电设备进出口提供买方信贷和卖方信贷,为成套机电产品出口提供信贷贴息及信用担保。
其资金来源除国拨资金外,主要以财政专项资金和金融债券为主,其业务活动由有关部门组成监事会进行监督。
一,我国政策性银行的资金来源gltyaning@(1),财政预算(2),财政性存款(3),新增货币发行(4),存款准备金(5),邮政储蓄(6),发行债卷(7),中央银行再贷款(8),国家支农专项资金(9),社会保险基金,医疗基金,住房公积金(10),世界银行和其他国际金融组织及外国政府提供的无偿或低贷款息二,资金运用原则,1,,不追逐利润,“逆市场配置资金”,以获取社会效益和国民经济整体效益。
我国政策性银行的改革及其模式选择探析
我国政策性银行的改革及其模式选择探析作者:王志方来源:《现代经济信息》2013年第14期摘要:我国政策性金融体系是通过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确立起来的,为的是充分发挥金融宏观调控和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促使其发展成为适应新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现代化商业银行,我国于1994年开始金融体制改革,将政策性金融业务于商业性金融业务相分离,相继成立了三家政策性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均直属国务院领导。
关键词:政策性银行;改革;金融体制中图分类号:F8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7-0-01一、政策性银行改革中面临的主要问题1.法律制度不健全我国政策性银行至今没有单独的立法,成立时国务院的批复文件也没有跟上时代发展的变化而修订,成为目前还只停留在经营条例层次上、规章制度,缺乏严格意义上的法律保证和规范。
已成为制约政策性银行自身发展的一个瓶颈,同时给中央银行的监管也造成了无法可依窘境。
然而国外政策性银行的建立,一般都是先立法,再依法设立并经营,它们在政府支持的产业范围和方向内独立决策与经营,是自主经营、自主决策、自担风险的独立法人。
2.职能定位不明确政策性银行与商业银行在法律地位上市平等的,政策性银行依法享有某些优惠待遇,但并无凌驾于商业银行之上的权利。
政策性银行基本边界应是补充商业银行的不足和弥补市场失灵。
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日趋完善,市场机制日益成熟,其行为边界也应得到随之得到进一步的扩展,从单纯的补充作用扩展到在某些领域的适度竞争,这样更有利于提高政策性银行的盈利能力,减少对国家财政的依赖,促进我国整体金融产业效率的提高。
到目前为止,政府对政策性银行的职能定位及其调整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
3.未能实现“双目标”的统一政策性银行作为其职能的特殊性,就必然要体现盈利性和政策性“双目标”的统一,平衡好经济目标与政策目标两者之间的关系。
政策性信贷资金不同于财政资金的使用,但也不能像商业性信贷一样追求利润最大化。
政策性银行的特点、我国政策性银行的职能和特征
政策性银行的特点、我国政策性银行的职能和特征政策性银行是国家为了实现宏观经济调控和推动特定政策目标而设立的一类金融机构。
它们与商业银行在性质、资金来源、经营模式等方面存在一些明显的差异。
本文将深入论述政策性银行的特点,以及我国政策性银行的职能和特征,并结合实例进行说明。
一、政策性银行的特点:1. 与政府紧密联结:政策性银行作为国家战略性金融机构,与政府具有紧密的关系。
政府通常拥有对政策性银行的股权或直接控制权,在其经营和管理中发挥指导和监督作用。
2. 特殊的资金来源:政策性银行的资金来源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主要包括政府拨款、国际金融组织援助、世界银行贷款等。
这些资金可用于特定领域和项目的投资和融资,以支持国家重点发展需要。
3. 特定的政策目标:政策性银行的设立是为了实现国家特定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
其经营和发展方向通常与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产业政策、区域发展政策等密切相关。
4. 支持重点领域和弱势群体:政策性银行主要支持国家重点发展领域和弱势群体,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地区、科技创新等。
这些领域通常由商业银行在风险和利润考量下难以涉足。
5. 风险防范和监管要求严格:政策性银行在资金使用、风险防范、内部管理等方面受到严格的监管和约束。
国家有关部门对其经营状况、风险控制等进行监督,以保证其符合国家战略和政策导向。
二、我国政策性银行的职能和特征:1. 社会经济发展支持:我国政策性银行的主要职能是为了支持国家重点的社会经济发展。
这些银行通常向面临困难的行业、地区和企业提供融资和金融服务,促进其持续稳定发展。
例如,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作为政策性银行主要支持农村地区的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它提供农村信用、农业贷款等金融服务,帮助农民购买农资、扩大农业经营规模。
2. 宏观经济调控工具:政策性银行在我国经济调控中起到重要作用。
通过灵活运用货币政策和信贷政策工具,政策性银行可以对特定领域或特定企业进行定向投放资金,实现宏观经济调控目标。
商务管理毕业论文题目选题参考文档2篇
商务管理毕业论文题目选题参考文档2篇Reference document for topic selection of graduation th esis of business management编订:JinTai College商务管理毕业论文题目选题参考文档2篇前言:论文格式就是指进行论文写作时的样式要求,以及写作标准,就是论文达到可公之于众的标准样式和内容要求,论文常用来进行科学研究和描述科研成果文章。
本文档根据论文格式内容要求和特点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调整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商务管理毕业论文题目选题参考文档2、篇章2:金融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选题文档篇章1:商务管理毕业论文题目选题参考文档商务管理毕业论文题目选题参考选题与研究方向:为了让同学们有一个比较明确的研究方向,在此列举一些具体的管理科学的方向供大家选择。
同学在选择论文研究问题一定不要太大,要尽量具体,学员应根据自己的实际工作并结合所提供的备选研究方向确定研究具体内容,建议结合具体工作的,选择某一个具体管理问题进行研究论述,具体内容可以和指导老师协商确定。
毕业论文参考网整理1.某组织的组织行为分析;2某组织战略决策研究.;3消费者行为分析及对策研究.;4.某组织实施电子商务(或电子政务)管理的策略研究;5 某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机制问题及对策研究;6.某组织网络营销管理研究;7某组织项目管理研究;8.某组织信息化策略研究;9.某组织管理成本控制策略研究;10.某组织管理人员的选拔与培训问题及对策研究;11.某组织绩效评估体系研究;12.某企业销售人员的培训与招聘机制研究;13.某组织广告策略对策研究;14.某组织管理创新机制研究;15.某组织知识型员工管理的对策分析;16.某中小企业股份化改制问题研究;17.某组织发展战略的选择分析;18某组织内部组织结构调整策略分析;19.某组织品牌战略的管理研究;20.软件业的发展的管理研究;21.金融业发展管理研究;22.企业投资风险决策研究;23.某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研究;24.某产品广告效果研究;25.某组织管理人员的选拔与培训;26.某产品市场营销策略研究;27.某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法宝-成功的营销战略;28.某房地产企业品牌经营策略研究;29.某科研单位人力资源管理;30某组织谈判策略分析;31.某组织营销常用策略及效果研究;32.某组织网络广告的现状分析与管理研究;33.某中小型企业的营销创新之路;34.某组织差异化营销策略及应用;35.特许经营及在中国发展的案例分析;36.某组织文化研究问题及对策研究;37.某组织的品牌战略;38.某组织多元化投资策略研究;39.电子商务提升旅游行业的发展分析;40.家政服务行业市场营销分析;41.某政府部门绩效评估体系研究;42.某组织的营销渠道诊断;43.某组织的形象设计;44.某组织的成本管理现状分析;45.某组织的采购管理诊断;46.某组织的新产品开发战略选择;47.某企业的供应商管理;48.某企业的信息化现状与管理改进;49.某企业的人力资源现状及策略;50.某企业的环境管理诊断;51.某政府部门管理现状及对策分析;52.某社会组织发展对策研究;53.某非营利组织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54.某政府部门职能转变的对策研究;55.某政府部门与社会合作的问题及对策研究;56.某企业业务外包的对策分析;57.某组织服务外包的对策分析;58.某企业参与政府外包的对策分析;59.某项公共服务市场化方式的选择分析;60.某组织联盟的合作现状及对策分析。
我国政策性银行法律规制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
浅析我国政策性银行法律规制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一我国政策性银行概述政策性银行是专门为贯彻和配合政府社会和经济发展政策或意图,在某一领域内从事特定融资活动的金融机构,是一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1994年以前,我国的四家国有专业银行不仅经营商业性银行业务,还要兼营政策性银行业务,执行国家的政策指令,向重点扶植和发展的产业提供贷款等。
这种经营模式越来越不适应经济形势的发展,于是我们国家在1994年先后设立了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三家政策性银行,将四家专业银行经营的政策性业务分离出来,由它们来专门经营。
这些政策性银行作为具有银行属性和承担政府金融职责的金融机构,其地位的特殊性,决定了监管机构对其监管也具有特殊性。
对我国政策性银行实行有效监管,就是要完善法制建设,对监管架构进行改革,强化和完善内部、外部监管体系,建立资本金补充和风险补偿机制,以保证政策性银行的稳健经营和健康发展,更好地发挥政策性金融的功能和作用。
二我国政策性银行法律制度现状毋庸置疑,三大政策性银行自成立以来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就当前我国政策性银行的法律制度来看,有关政策性银行的立法严重滞后,并无系统和专门性的规定,而是零散存在于一些决定、命令、规章等规范性文件之中。
就这些规定的内容来看,也只是对政策性银行的性质业务范围和资金来源等基础性问题进行了规定,仅仅搭建了基本的制度框架,这使得我国政策性银行在具体操作和运行时缺乏专门的法律进行规范,法律的缺位已经极大地制约了政策性银行的发展经过收集和整理,目前我国关于政策性银行立法文件主要分为三类,包括法律、行政法规和决定、命令和规章。
1.关于政策性银行的法律目前我国政策性银行的相关法律主要集中在监管方面,但是并无一部专门的法律进行规定。
如我国 1995 年 3 月颁布实施的《中国人民银行法》第 35 条规定:”中国人民银行对国家政策性银行的金融业务,进行指导和监督。
我国政策性银行发展及建议
我国政策性银行发展及建议作者:蔡苗苗沈玉贵来源:《科学与财富》2018年第27期摘要:政策性银行在我国经济、金融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随着金融业的蓬勃发展,近年来我国政策性银行在发展中出现了若干问题,本文从政策性银行的作用、经营目的出发,比较国外政策性银行的发展,针对现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关键词:政策性银行;发展;风险政策性银行是指由政府创立的,在特定领域开展金融业务的,以贯彻政府的经济政策为目标,没有利润导向的专业金融机构。
政策性银行不同于其他商业银行,也不同于政府的中央银行。
它的重要作用在于遵从国家政策要求,弥补商业银行的缺陷,健全与优化一国金融体系。
1994年开始,我国国内组建三家政策性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三家银行均直属国务院领导。
后期,中国将中国发展银行从政策性银行中移出。
中国目前的政策性银行是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和中国进出口银行,国家开发银行和政策性银行并列。
与其他银行相比,政策性银行具有如下特点:第一,就商业目的而言,政策性银行的主要目标不是盈利,而是实施国家的社会经济政策。
政策性银行的主要职能是为国家产业政策支持的重点行业提供贷款和服务。
主要有农业开发贷款,农副产品收购贷款,进出口贸易贷款,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贷款等。
当然,不以盈利为目的并不意味着政策性银行不追求利润,只是不追求盈利或利润最大化。
其次,从政策性银行资本的角度看,政策性银行的资本一般来源于政府的财政配置。
因此,政策性银行受到政府的控制,与政府密切相关。
例如,德国的政策性银行由政府所有,联邦政府持有80%的股份,州政府持有20%的股份。
第三,政策性银行在融资条件和资格方面,承担从其他金融机构难以获得融资资金的对象,贷款为中长期信贷资金。
第四,在服务领域,政策性银行不与商业银行竞争,有自己特定的服务领域。
第五,从派生能力出发,政策性银行的资金派生能力较弱。
国家设立政策性银行的主要目的有:1、对现有市场融资方式进行补充和完善。
对政策性银行建立稳定资金来源的建议
对政策性银行建立稳定资金来源的建议
张玉青
【期刊名称】《华北金融》
【年(卷),期】1997(000)007
【摘要】针对我国目前的国情,政策性银行要建立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一、继续依靠财政,挖掘资金来源。
目前,国家财政虽然无力对政策性银行大量增拨资本金,但应在力所能及范围内尽量给予政策性银行以资金上的支持。
随着政策性银行信贷资产的增加,财政应对其适量增拨资本金,以壮大其资金实力。
其次,应将财政
【总页数】1页(P41-41)
【作者】张玉青
【作者单位】南开大学金融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832.2
【相关文献】
1.建立国家开发银行长期稳定资金来源的基本思路 [J],
2.对我国政策性银行资金来源渠道的再思考 [J], 刘志超;赵雷
3.当前我国政策性银行的资金来源问题研究——以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为例 [J], 彭洪涛
4.当前我国政策性银行的资金来源问题研究——以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为例 [J], 彭
洪涛
5.关于建立稳定收购资金来源机制的十条建议 [J], 胡焕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国际金融论文选题
国际金融论文选题1.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潜在风险分析2. 利率市场化势在必行3.金融体制改革与利率市场化4.我国实现利率市场化的前提5.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步骤6.我国利率市场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7.商业银行应如何应对利率市场化8.利率市场化对国有商业银行或中小商业银行的影响9.利率市场化后投融资策略的调整10.我国利率市场化后衍生金融工具的推出1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利率市场化12.利率政策对经济发展的作用13.我国的利率弹性问题研究14.小议如何提高存款利率弹性15.小议如何提高贷款利率弹性16.我国利率传导机制的优化17.提高商业银行在利率传导中的效果1. 农村信用社风险的形成及防范措施2. 论农村信用社制度创新3. 论对农村信用社的监管4. 如何构建县联社综合体系5. 论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的改革和创新6.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在农村金融体系再造中的作用研究7. 中国农村金融资源配置机制及其效率8. 农户信贷行为变迁的趋势分析9. 中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问题探讨10. 论我国农村金融风险控制11. 论我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与发展12. 构建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思考13.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金融政策探讨14. 关于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和强化管理的思考15. 论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1.我国设置政策性银行的理论依据2.我国政策性银行资金来源问题的解决3.政策性银行如何配合我国产业政策的实施4.我国政策性银行外部关系的协调5.对我国政策性银行有效监管的实施6.政策性金融与中小企业融资问题7.政策性金融机构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8.加强商业银行的风险内控机制9.我国金融风险的制度性分析10.国际金融风险及其对中国的借鉴意义11.金融机构风险管理机制有效性研究12. 我国企业债券风险特征研究13. 中小投资者保护问题研究14. 开放条件下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与防范15. 论我国农村金融风险控制16. 论政策性银行的风险防范问题17. 银行脆弱性问题研究18. 金融机构风险管理机制有效性研究19. 论金融全球化下的中国金融监管体制改革20.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测度及防范1. 我国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的选取2. 我国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与财政政策目标的调协3. 货币供应作为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的终结4. 增加有效需求的途径初探5. 发挥再贴现政策的作用,加强宏观金融调控6. 进一步拓展我国公开市场业务的对策7. 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问题研究8. 货币政策影响居民储蓄行为的有效性分析9. 转轨时期中国货币政策的特点10. 转轨时期中国货币政策目标的确定11. 转轨时期中国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12. 电子货币的发展与货币政策的有效性13. 浅析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的影响14. 通货膨胀机制与通货紧缩的机制15. 信贷配给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16. 我国存款准备金政策的进一步改革17. 我国应继续将货币供应量作为中间目标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中金所杯知识竞赛题目解析四
国债部分1.银行间市场交易最活跃的利率衍生产品是()。
A.国债B.利率互换C.债券远期D.远期利率协议答案:B解答:我国场外利率衍生品包括债券远期交易、利率互换交易、远期利率协议。
目前,债券远期交易、远期利率协议市场交易不活跃,利率互换交易相对活跃。
2013年,我国银行间市场利率互换交易的名义本金已达27,277亿元,较2006年的244.6亿元增长了111倍。
利率互换市场的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市场机构对利率风险管理的需求。
2. 某息票率为5.25%的债券收益率为4.85%,该债券价格应()票面价值。
A.大于B.等于C.小于D.不相关答案:A解答:息票率等于到期收益率的债券为平价债券,债券价格等于面值。
当息票率大于到期收益率时,债券为溢价债券,债券价格大于面值,反之则债券价格小于面值。
3. 目前,政策性银行主要通过()来解决资金来源问题。
A.吸收公众存款B.央行贷款C.中央财政拨款D.发行债券答案:D解答:我国三大政策性银行为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三大政策银行通过发行金融债券来募集资金。
4. 国债期货属于()。
A.利率期货B.汇率期货C.股票期货D.商品期货答案:A解答:利率期货是指以债券类证券或利率为标的物的期货合约, 它可以规避市场利率波动所引起的资产价格变动的风险。
利率期货的种类繁多,分类方法也有多种。
通常,按照合约标的的期限,利率期货可分为短期利率期货和长期利率期货。
国债期货是长期利率期货的一种。
5. 中金所5年期国债期货实物交割的配对原则是()。
A. “同市场优先”原则B. “时间优先”原则C. “价格优先”原则D. “时间优先,价格优先”原则答案:A解答:为了尽量减少银行间和交易所跨市场交割,中金所采取“同市场优先,跨市场过户”的原则,即各个市场内的买方和卖方客户先进行配对,然后对各个市场配对余下的客户进行跨市场配对。
其他衍生品部分1.场外市场与场内交易所市场相比,具有的特点是()。
货币银行学习题和答案(第八章 政策性金融)
第八章政策性金融一、判断1.政策性银行和商业银行一样,都具有信用创造功能。
()2.政策性银行的目标是贯彻政府的社会经济政策,因此,贷款是无偿的。
()3.我国政策性银行的资金来源首先是向金融市场及国外筹资。
()4.我国政策性银行是为执行特定的经济政策服务的,不以盈利为目的,并可以有一定的亏损。
()5. 政策性银行和商业银行一样,都具备信用中介职能。
()6.政策性银行都是由政府出全资创立的。
()7.政策性银行通常不具有派生存款和增加货币供给的功能。
()8.各国政策性银行资金来源的主要方式和渠道有所不同。
()9.政策性银行的经营原则与商业银行相同,也必须贯彻安全性原则和效益性原则。
()10.政策性银行的贷款以中长期贷款为主,利率明显低于商业银行的同期同类贷款利率。
()二、单项选择1.政策性金融机构的资金来源主要是()A.财政预算拨款B.发行股票C.借款D.吸收存款2.政策性金融机构的经营目标是()A.实现政府的政策目标B.实现上级政策规定的利润目标C.实现本机构的长远规划目标D.实现本机构的利润最大化3.政策性银行与商业银行共有的职能是()A.倡导性职能B.选择性职能C.金融中介职能D.补充性职能4.不属于国家开发银行业务范围的是()A.发放重点项目政策性贷款B.办理向重点项目贷款贴息C.发行金融债券D.办理粮棉油储备贷款5.政策性金融机构一般不依靠()来获得资金。
A.活期存款B.发行债券C.政府拨款D.中央银行借款6.我国的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是()。
A.中国进出口银行B.国家开发银行C.中国农业银行D.中国农业发展银行A.投资B.贷款C.认购国库券D.股权投资8.下列不属于政策性银行经营原则的是()A.政策性原则B.效益性原则C.流动性原则D.安全性原则9.下列不属于政策性银行基本特征的是()A.以营利为目的B.有独自的法律依据C.具有特定的业务领域D.不参与信用创造10.下列不属于政策性金融特征的是()A.政策性B.优惠性 C.盈利性D.有偿性三、多项选择1.以下属于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业务范围的是()A.办理有关的外国政府和国际金融机构的转贷B.办理国家粮、棉、油等主要农副产品的国家专项贷款C.办理粮、棉、油等主要农副产品的收购贷款D.出口信息保险、出口信贷担保E.发行金融债券2.我国目前的政策性金融机构有()A.中国农业发展银行B.广东发展银行C.深圳发展银行D.国家开发银行E.中国进出口银行3.1994年我国建立的政策性金融机构有()A.国家开发银行B.中国投资银行C.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D.中国农业发展银行E.中国进出口银行4. 下列属于政策性金融特征的是()A.政策性B.优惠性 C.盈利性D.有偿性 E.融资性5. 下列属于政策性银行基本特征的是()A.以营利为目的B.有独自的法律依据C.具有特定的业务领域D.不参与信用创造E.遵循特殊的融资原则6. 下列属于政策性银行特殊职能的是()A.倡导性职能B.选择性职能C.信用中介职能D.补充性职能 E.服务性职能A.政府供给资金B.发行金融债券C.借入资金D.向社会保障体系筹资 E.向邮政储蓄筹资8.中国进出口银行在业务上接受()的指导和监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政策性银行资金来源问题的解决改1我国政策性银行资金来源问题的解决作为金融深化的重要内容,国家开发银行、进出口银行、农业发展银行等三家政策性银行相继成立并开始运行。
这对于实现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的分离,提高资金融通效率,增强宏观金融的调控能力,弥补市场机制配置资金的不足,无疑将起到积极作用。
在近几年的运行实践中我国政策性银行暴露出较多的矛盾和问题,其中有一个共性问题是:政策性银行的资金虽然在总量供给上初步得到了保证,但作为建立起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以实现政策性银行“逆市场配置资金”的目的,则面临一系列问题,这也是各国发展政策性金融普遍遇到的主要问题。
本文是我对这一问题的初步探索。
一、政策性银行资金来源的特点政策性银行是由政府创立、参股或保证的,专门为贯彻配合一国政府宏观经济政策、产业政策,在特定的范围内直接或间接从事政策性融资活动的政府机构。
政策性银行与商业银行和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相比,有共性的一面,如要对贷款进行严格审查,贷款要还本付息、周转使用等。
但作为政策性金融机构,也有其特征:一是政策性银行的资本金多由政府财政拨付;二是政策性银行经营时主要考虑国家的整体利益、社会效益,不以盈利为目标,但政策性银行的资金并不是财政资金,政策性银行也必须考虑盈亏,坚持银行管理的基本原则,力争保本微利;三是政策性银行有其特定的资金来源,主要依靠发行金融债券或向中央银行举债,一般不面向公众吸收存款;四是政策性银行有特定的业务领域,不与商业银行竞争。
政策性银行不同于政府的中央银行,也不同于其他商业银行,它的重要作用在于弥补商业银行在资金配置上的缺陷,从而健全与优化一国金融体系的整体功能。
与其他银行相比,政策性银行具有如下特点:第一,从资本金性质看,政策性银行一般由政府财政拨款出资或政府参股设立,由政府控股,与政府保持着密切关系。
如德国(复兴开发银行法)规定:复兴开发银行为政府所有,其中联邦政府占80%的股份,各州政府占20%的股份。
法国的对外贸易银行,是由法国的中央银行持股24.5%,信托储蓄银行持股24.5%,以及其他大商业银行投资组成。
第二,从业务范围上看,政策性银行不能吸收活期存款和公众存款,主要资金来源是政府提供的资本金、各种借入资金和发行政策性金融债券筹措的资金,其资金运用多为长期贷款和资本贷款。
政策性银行收入的存款也不作转账使用,贷款一般为专款专用,不会直接转化为储蓄存款和定期存款。
所以,不会像商业银行那样具备存款和信用创造职能。
政策性银行有自己特定的服务领域,不与商业银行产生竞争。
它一般服务于那些对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且投资规模大、周期长、经济效益低、资金回收慢的项目领域,如农业开发、重要基础设施建设、进出口贸易、中小企业、经济技术开发等领域。
第三,从融资原则上看,政策性银行有其特殊的融资原则。
在融资条件或资格上,要求其融资对象必须是从其他金融机构不易得到所需的融通资金的条件下,才有从政策性银行获得资金的资格,且提供的全部是中长期信贷资金,贷款利率明显低于商业银行同期同类贷款利率,有的甚至低于筹资成本,但要求按期还本付息。
第四,从信用创造能力看,政策性银行一般不参与信用的创造过程,资金的派生能力较弱。
因为政策性银行的资金来源主要不是吸收存款,而往往是由政府提供,而且政策性银行的贷款主要是专款专用,正常情况下不会增加货币供给。
第五,政策性银行与商业性银行相比,有比较特殊的经营方式和管理特征。
首先,它不以盈利为目标,而是按照“政策性、安全性和保本性(或保本微利性)”的原则去经营;其次,它通过扶持保护职能、补充职能、先导职能及综合服务职能来获取社会效益和国民经济整体效益。
由于政策性银行在经营管理中有如此特点,其资金来源也与商业性银行有所不同: 1.资金来源的特殊性政策性银行从诞生那天起就深深地打上了政府的烙印,政府的意图贯穿于其投融资活动的始终,而政策性银行与政府的关系最集中具体地体现在其与财政的关系上。
政策性银行的资本金是由政府拨给,政策性银行筹资由政府担保,筹资成本和存贷利差由财政补贴,呆帐损失也最终由财政补贴,这实际上是政府与金融相互渗透、相互利用的一种方式。
财政筹集与分配职能较好地体现政策性,资金导向好,但缺点是强制性与无偿性带来资金运行的软约束与低效益;金融机构的存贷款是以盈利性决定资金流向,资金运营具有较高的弹性,但不配合国家的产业政策。
政策性银行将二者的优势结合起来,形成“无偿资金有偿使用”,则扬长避短,相得益彰了。
此外,为保证政策性银行具有稳定的筹资体系,国家专门制定有关法规,以此明确政策性银行的资金来源渠道、筹资办法和相应的补偿途径,以及在经营活动中应享有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等。
2.资金来源的低成本性由于政策性银行的资金多用于市场机制失效的投资领域如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这些领域尽管具有宏观或长远效益,但微观或近期效益不好,加之按规定政策性银行必须做到保木经营。
这就要求政策性银行只能以较低的融资成本来解决自己的资金来源。
当然,低成本并不是指每一项资金来源都以较低的成本取得,而是指整个政策性银行资金来源的综合成本应当比较低。
3.资金来源的长期性宏观上,作为发展中的大国,我国是一个具有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的国家(发达的现代工业部门与落后的传统农业并存、发达的沿海经济与落后的内地经济并存),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使命就是促进二元经济走向一元现代经济,逐步消除地区差异,实现经济均衡发展。
从我国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来看,实现这一目标还需要很长时间。
根据我国经济发展三步走的战略,到二十一世纪中叶将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这意味着我国经济实现经济一元化发展将至少持续50年时间。
在这个阶段,政策性银行将肩负很多历史使命如支持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消除经济发展中的“瓶颈”制约、扶植中西部经济发展、促进城乡经济一体化、为实现出口替代战略创造条件等。
因此,政策性银行需要大量、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
微观上,如前所言,政策性银行贷款对象多是期限较长的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和支柱产业的建设项目,平均贷款期限大约卜年左右,长的多达二卜几年。
这样的资产运用结构,按照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原则,就要求政策性银行在资金来源上必须以适应长期资金为主,否则,政策性银行将难以适应长期投资职能的需要,同时还会因资金短借长贷而造成其负债规模急剧膨胀,增加政策性银行的管理难度和资金运营风险及成本。
4.资金来源的统筹性世界银行专家对各国政策性银行的研究结果表明:以政策恩赐有选择地分配信贷弄得不好往往事与愿违。
政策性银行首先还是要办成“真正的银行”,然后才是以银行的方式而不是以财政的方式、救济的方式、配给的方式执行国家特定的政策。
可见,政策性贷款可以是低息或无息,但决不可以放而不收,否则,贷款就将成为拨款而失去银行的特征,政策性银行资金来源再充足也都无法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
因此,政策性银行必须引入现代企业经营机制,强化内部管理,讲求工作效率,严格经济核算,注重存贷款效益,严肃风险责任。
这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政策性银行必须坚持量力而行,有多少钱办多少事,把有限的资金用在最重要、最紧迫的项目上,尽可能提高政策性贷款的使用效益,力争资金的良性循环;其二,作为特殊的金融机构,政策性银行既面向市场,又超越市场法则的约束进行运作,以实现政策效果和社会效益,这就要求政策性银行在资金来源和资金运用上保持相对独立性,在资金营运中坚持“量出为人”,统筹规划,减少盲目负债所带来的经营风险,实现宏观与微观的有机统一。
二、政策性银行资金来源的构成政策性银行资金来源构成指其所拥有和筹措的各类资金之间的比例关系。
合理的资金来源构成应体现政策性银行资金来源的四个特点,即特殊性、低成本性、长期性和统筹性。
这样可以正确组织资金来源,减少财务风险,降低资金成本,促进业务正常运营,也可以说,它是关系到政策性银行生存和发展的大事。
1.资本债务构成资本债务构成是政策性银行最基本的资金结构。
资本是世界各国任何一家金融机构实力的象征,是任何金融机构扩展业务的基础,它至少有三方面意义:第一,它是亏损的最高限额;第二,资本是举债的基础;第三,资本是实力的象征。
象我们这样的发展中大国,经济规模和经济总量都非常大,政策性银行相应地拥有足够的资本量,这是基础。
众所周知,巴塞尔协议规定,商业银行的资本对风险加权资产比例是8,即风险加权资产量是资本量的12.5倍,这是最高限。
对政策性银行而言,因为它不能吸收活期存款,一般也不能吸收定期存款,因此,其负债的流动性很小,资产的流动性也小,所以,政策性银行不必有商业银行那样高的资本资产比率。
按国际惯例,政策性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为500,即资产是资本的20倍。
一般来说,政策性银行设立之初,由政府提供部分或全部资本金,以后逐年增资,这是政策性银行最主要资金来源,也是其特殊性的要求。
2.长中短期资金构成政策性银行的保护、补充、先导及综合服务职能集中体现在对薄弱产业如农业的金融保护政策,对发展基础产业如投资长、周期长、资金盈利率低的铁路、公路、港口等的投融资政策,对成长期及发展前景不明的重点产业金融倡导性政策,对产业集团化和区域化的金融协调政策。
这些资金运用领域就要求政策性银行资金来源保持长中短期资金搭配,并以中长期为主。
具体包括:长中期资金有借人资金、发行债券、邮政储蓄等,短期资金有向中央银行或商业银行融资等。
其中,借人资金有财政、中央银行、政府部门资金、公共基金以及国外资金;发行债券主要是利用国内外金融市场,发行由政府担保的金融债券,这主要取决于一国金融市场的发达程度和资金充裕程度,发达国家具备这些条件,政策性银行的融资能力也强,因此,很多政策性银行逐渐不再依赖政府资金,而转向到市场上筹集足够的资金。
但是发展中国家因其国内市场、资金有限,无法筹措到足够的资金或筹资成本太高,只能依赖政府资金或转向国外资金;其他如邮政储蓄、社会福利基金、保险基金,向中央银行或商业银行短期融资等是一些国家经常采用的辅助性资金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