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人教版部编新教材七年级历史下册思考题参考答案(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4课明朝的统治
第14课明朝的统治一、选择题1.?明朝那些事儿?向我们介绍了汉族建立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270多年的历史。
在这本书中,我们可以欣赏到以下哪一人物建立明朝的丰功伟绩( )A.刘邦B.朱元璋C.李渊D.朱棣【解析】选B。
此题考察明朝的建立者。
1368年,朱元璋以应天府为都城,建立明朝。
【拓展延伸】丞相设立与废除及废除原因(1)设立与废除:秦始皇在HY设立丞相、御史大夫、太尉HY,分掌行政、HY和HY事,其直接目的是防止大臣专权。
朱元璋废除了丞相,权分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目的是强化皇权。
(2)废除原因:解决传统的皇权和相权之间的矛盾,强化皇权。
2.据史料记载,洪武十七年九月十四日到二十日,送到皇宫的奏章一共1 160件,涉及3 291件事情,皇帝平均一天要处理411件事。
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HY行制 B.创设三六部制C.废除丞相制D.设置HY机处【解析】选C。
据题干材料可知,明太祖朱元璋政务繁忙。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明太祖朱元璋为了加强君主专制,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由六局部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全国的HY政大权都集中到了皇帝手里。
这样做加强了皇权,但同时造成繁杂的政务集于皇帝一身的弊端,后不得不设内阁大学士,以备参谋,协助皇帝处理政务。
3.(2021·学业考)?皇明祖训?记载:“今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相抗衡),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明太祖这一做法反映的本质是( )A.扩大六部权利B.HY丞相制度C.扩大地方权利D.加强君主专制【解析】选D。
题干材料反映的是废除丞相,由六局部理朝政的史实。
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废除实行了一千五百年的丞相制度,使皇帝直接指挥六部,君主专制得到加强。
故明太祖这一做法反映的本质是加强君主专制。
4.如图是电影?锦衣卫?海报。
锦衣卫出现于以下哪位皇帝统治时期( )A.朱棣B.朱元璋C.赵匡胤D.李世民【解析】选B。
七年级历史下第14课 《明朝的统治》知识点及同步练习
《第14课明朝的统治》同步练习(含答案)【知识管理】知识点1 明朝的建立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定都应天府,他就是明太祖。
随后,明军攻占元大都,结束了元朝对全国的统治。
知识点2 朱元璋强化皇权措施:(1)在地方,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先后分封诸子为王,监控地方,巩固皇权。
(2)在中央,废除了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六部的职权,并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3)为监视官民,朱元璋设立了锦衣卫。
明成祖又成立了东厂。
这两个机构合称“厂卫”。
影响: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大为加强。
知识点3 科举考试的变化命题范围:明朝提倡尊孔崇儒。
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考生对题目的解释,必须是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标准。
答题格式:要求答卷由八个部分组成,其中后四个部分为主体,每部分要有两股对仗的文字,因此称为“八股文”。
知识点4 经济的发展农业:明代引进了原产于南美洲的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
手工业:棉纺织业在明代已从南方推向北方。
苏州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
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青花瓷器畅销海内外。
商业: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还出现了数十座较大的商业城市。
出现了有名的商帮,如山西的晋商、安徽的徽商。
【基础过关】知识点1 明朝的建立1.如图是胡军在某电视剧中的剧照,他在剧中演绎了一位从放牛娃到行脚僧,从义军马夫到万军将领,从乞丐布衣直到开国皇帝,极具传奇色彩的人生。
他演绎的这位传奇人物是()A.李世民B.朱元璋C.赵匡胤D.忽必烈2.“今我朝罢(废除)丞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牵制)不敢相压。
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上文中的我朝是()A.唐朝B.宋朝C.明朝D.清朝3.为了解明朝加强皇权的措施,下列最有价值的文物是()A.司母戊鼎B.甲骨文C.锦衣卫印D.大相国寺4.下图是某人画的一幅明朝书生张富贵进京赶考的漫画,漫画中的张富贵背的书籍应该有()A.《论语》B.《齐民要术》C.《四书集注》D.《唐诗三百首》5.明朝有不少只会背诵“四书”“五经”的书呆子却能考中科举做上高官,这是因为明朝()A.废除行中书省 B.设立锦衣卫C.提升六部职权 D.实行八股取士知识点4 经济的发展6.我国的国外引种历史悠久,目前栽培的600种作物中约有一半是国外引进的。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4课-明朝的统治(带答案)
B、越州
C、杭州
D、邢州
5.明代从外国引进的主要农作物是( D )
①玉米 ②甘薯 ③马铃薯 ④花生 ⑤向日葵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⑤
1、被明朝万历皇帝钦笔御批“第一甲第一名”的状元赵秉忠的殿试卷
子,成为我国现存唯一的状元卷。该卷肯定涉及哪些内容
A.经济政策 B.时事评论 C.诗词歌赋
2、变化:
(1)内容变化
明朝严格规定考试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 考生对题目的解释必须是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标准, 不得自己随意发挥。
四书:《论语》 《孟子》 《大学》 《中庸》 五经:《诗经》 《尚书》 《礼记》 《周易》 《春秋》
朝代
贡献
隋朝
隋文帝: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隋炀帝:进士科创立,科举制正式确立
厂卫的刑罚非常残
酷,设有监狱、法庭, 对犯人采用剥皮、抽筋、 刺心等,残忍至极,制 造了大量冤错案。
时京官每旦入朝,必 与妻子诀,及暮无事 则相庆,以为又活一 日。
—《稗史汇编》
锦衣卫印
设立厂卫特务机构:朱元璋设立锦衣卫(侍卫亲军),明成
祖时期设立东厂(宦官)。
①目的: 监视官民。 ②职责:保护皇帝,镇压官民。 ③地位: 东厂与锦衣卫被合称为“厂卫”,成为皇帝的耳目和爪牙,
在地方(政治):
(1行)省取长消官行:中书省,
设立““凡钱三粮司、”兵,将原 来行甲中、屯书种省、的漕权力 一属分 ,运无之为从、 不”军领三而国(,使重掌互行事管不省, )统的 权力《元分史散·;百官志》 (2)分封诸子为王,
丞 在相中胡央惟:庸,开 国 (老1)臣政,治位高:权 重 废。除因丞是相百制官度之 首 人 朱 和升, 之 元六中一 上 璋部书人,发职省之又生权,下常“,提万与口 角 六”部,直朱接元向璋皇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习题(有答案)
第14课《明朝的统治》习题一、选择题。
本题共8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题目要求的。
1.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统治的事件是()【掌握】A.红巾军起义爆发B.朱元璋攻占应天府C.朱元璋建立明朝D.明北伐军占领大都2.明朝是中国历史上继元朝之后的统一王朝。
明朝建立于()【运用】A.13世纪60年代B.13世纪80年代C.14世纪60年代D.14世纪80年代3.明朝采取的以下措施中,最能说明封建制度已渐趋衰落的是()【拓展】A.废丞相,权分六部B.废行省,设三司C.设厂卫特务机构D.以八股取士4.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写道:“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
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在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
”君臣关系从坐而站而跪这一现象说明()【理解】A.丞相权力被六部分割B.中央的权力日益向帝王集中C.设立了锦衣卫、东厂D.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5.明朝科举制与唐朝科举制最大的不同是()【运用】A.考试目的不同B.考试内容不同C.考试方法不同D.考试管理不同6.我国科举制度经历了从积极推动社会进步到束缚人们思想、阻碍社会进步的转变。
这种转变始于()【理解】A.设置进士科B.开创殿试和武举C.设置明经科D.明朝“八股取士”7.明朝时商品经济相当活跃,全国性的商贸城市有()【识记】A.北京和南京B.洛阳和长安C.开封和临安D.北京和洛阳8.下列农作物传入我国的先后顺序是()【识记】①葡萄②占城稻③甘薯A.①②③B.③①②C.①③②D.②①③二、非选择题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副)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
帝自操威柄,学士鲜所参决。
(1)材料一中的“帝”指谁?材料反映该朝代官制有哪些变化?有什么作用?材料二明朝洪武(明太祖年号)年间,有一天,大学士宋濂在家中宴请宾客。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 明朝的统治》练习题及答案
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4课明朝的统治课前自主预习知识点1 明朝的建立1.背景:( 1 )元朝末年,政治十分腐败,各级官吏竭力搜刮民财,导致社会动荡,民不聊生。
( 2 )1351年,黄河下游地区爆发农民起义,起义发展到江淮地区,出现了多支反元队伍。
朱元璋领导的队伍逐步强大,消灭东南各地群雄,然后向北进军。
2.明朝建立: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定都应天府,他就是明太祖。
3.推翻元朝:随后,明军攻占元大都,结束了元朝的统治。
知识点2 朱元璋强化皇权4.原因:巩固统治,强化皇权。
5.措施( 1 )在地方,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将原来行中书省的权力一分为三,互不统属,从而使行省的权力分散。
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监控地方,巩固皇室。
( 2 )在中央,废除了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的职权,并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为分散兵权,朱元璋把原来的大都督府分为中、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这样皇帝就直接掌握了军事大权。
( 3 )厂卫制度:为监察官民,朱元璋设立了由皇帝直接指挥的锦衣卫,掌管侍卫、缉捕、刑狱诸事,保护皇帝,镇压官民。
后来,明成祖又成立了同类机构东厂。
这两个机构合称“厂卫”。
6.作用:使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大为加强。
知识点3 科举考试的变化7.变化表现8.影响:禁锢思想,应试的人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
知识点4 经济的发展9.农业:明代引进了原产于南美洲的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
10.手工业:棉纺织业在明代已从南方推向北方,南北方都涌现出一批棉纺织基地。
苏州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
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所产的青花瓷器,造型多样,色彩艳丽,花纹优美,畅销海内外。
11.商业:商品经济相当活跃。
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还出现了数十座较大的商业城市。
出现了有名的商帮,如山西的晋商、安徽的徽商。
课堂基础达标知识点1 明朝的建立1.下列表格中的④代表的朝代建立于( C )A.13世纪60年代B.13世纪80年代C.14世纪60年代D.14世纪80年代知识点2 朱元璋强化皇权2.历史兴趣小组准备开展以“明太祖加强专制统治”为主题的探究活动,下列符合主题的有( D )①取消行中书省,设“三司”②设立锦衣卫③大都督府分为五军都督府④设立东厂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人教版七下历史第14课 明朝的统治同步练习题(有答案)-文档资料
14课明朝的统治1.“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
”这段凤阳花鼓词中的“朱皇帝”指的是(D )2.朱元璋建立明朝的时间是(C )A. 1323年B.1348年C.1368年D.1378年3. 明太祖设立的直属中央的三司中,分管民政和财政的是(C )A.按察司B.都司C.布政司D.民政司4.明初统治者废行省、设三司的举措在当时起到了怎样的作用(A )A.通过分散地方权力加强了中央的权力B.提高了地方各级的行政效率C.有利于加强边境地区的军事防御力量D.客观上减轻了对人民的压迫5.下列属于朱元璋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是(C )A.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理朝政B.实行科举制,扩大统治基础C.废丞相,强化君主专制D.大兴文字狱,加强思想控制6.七年级的某学生说:“明朝的官员没有隐私,太可怕了!”他说的应该是明朝实行的哪项措施带来的后果(A )A.设置厂卫特务机构B.大兴文字狱C.废除丞相D.设军机处7. 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准备开展以“明朝加强专制统治”为主题的探究活动,下列符合主题的有(D )①废丞相,设三司②设置厂卫制度③八股取士④设三省六部制A.①②④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8. 我国的科举制度从积极推动社会进步转变为束缚人们思想和阻碍社会进步。
这种转变始于(B )A.设置进士科B.八股取士C.开创殿试和武举D.设置明经9. “时京官每旦入朝,必与妻子诀,及暮无事则相庆,以为又活一日。
”当时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A )A.厂卫特务横行B.皇帝的严密监视C.“文字狱”严重D.军机处地位低下10. 我国的国外引种历史悠久,目前栽培的600种作物中约有一半是国外引进的。
明朝时从国外引进的农作物有(A )①玉米②甘薯③水稻④花生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11. 以下帝王中,通过推翻少数民族对中原的统治,建立新王朝的是(D )A.李世民 B.赵匡胤 C.铁木真 D.朱元璋12. 明朝建国之初,太祖朱元璋鉴于“人君不能躬览庶政,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恣(放纵)”的状况,采取的措施是(C )A.设置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B.实行科举制,扩大统治基础C.废除丞相,强化君主专制D.大兴文字狱,禁锢知识分子思想13. 北京有“明十三陵”,却没有开国皇帝朱元璋的陵墓,要想参观朱元璋的陵墓,应到(B )A.安徽凤阳 B.江苏南京 C.河南开封 D.浙江杭州14. 《皇明祖训》记载:“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相抗衡),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完整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新教材)课后题答案
七年级下册历史课后题答案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1、想一想:科举制度的确立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答:科举制度打破了门第的限制,给一般的知识分子提供了做官参政的机会;同时,选拔官吏的权利也从地方集中到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2、议一议:隋炀帝为什么会落得如此下场?隋炀帝速亡的原因是什么呢?答:隋炀帝好大喜功,不恤民力,又纵情享乐,奢侈无度,致使民不聊生,社会矛盾激化,最后在农民起义中被部下在江都杀死。
隋炀帝的残暴统治是隋朝速亡的主要原因。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1、材料中所叙述的社会状况是怎样的?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答:粮食连年丰收,马牛成群遍布四野,住宅向外的几个月不关闭,米价便宜,反映了当时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社会秩序安定的状况.唐太宗精心治理国家,勤于政事,采取了一系列革新措施,改革弊政,减轻人民负担,鼓励农业生产。
因此,唐太宗统治时期,出现了材料中描述的状况。
2、说一说:诗中描绘了开元时期什么样的情景?答:开元时期,人口众多,粮食丰盈,国库充实,百姓富足,整个社会欣欣向荣。
第3课盛唐气象1、说一说:这则材料反映出了什么样的景况?答:水路运输发达,港口码头往来船舶众多,商品交流繁盛。
2、诗歌赏析(1)诗句中的“蕃"“胡",指的是什么?答:“蕃”是我国古代对外族或异国人的泛称;“胡”是中国古代对北方和西方各族的称呼。
(2)上引诗句反映出怎样的社会情况?答:唐代周边少数民族向汉族学习农业耕作技术,种植谷物,同时少数名族的音乐、饮食、服装、骑马等也在唐代广为流传,各民族相互影响、不断交融,共同发展.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1、日本文字分为“平假名”和“片假名。
它们的创制,与汉字有直接关系.请查找相关资料,加以说明。
答:8世纪以前,日本使用汉字作为表达记述的工具。
唐朝时,随遣唐使来华的留学生吉备真备和学问僧空海和尚,在日本人民利用中国汉字标音表意的基础上,创造了日本假名文字——片假名和平假名,大大推动了日本文化的发展。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明朝的统治》习题课件
④两者都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
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四百六十余人也。”
(1)材料一中明太祖是通过什么方式坐上皇位的? 通过参加、领导农民起义,取得胜利后称帝。 (2)明太祖为加强君权,采取了什么措施?他设立了哪一特务机构?特 务机构的设立说明了什么? 措施:在中央,撤中书省,废丞相,六部长官直接听命于皇帝。在地 方上,取消行中书省,设直属中央的三司;设立五军都督府,将军队 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皇帝直接掌握了军事大权。锦衣卫。 是明朝君主专制高度强化的一种表现。
4.明太祖时,全国重大军政事务都由他亲自处理,忙得不可开交。这 是因为( A ) A.废除了丞相 B.废除了行中书省 C.废除了三司 D.废除了锦衣卫 5.明朝时期官吏战战兢兢,老百姓提心吊胆。这是以下哪个机构的设 置所产生的后果( D ) A.通判 B.三司 C.御史 D.厂卫特务机构 6.明朝设立东厂特务机构的皇帝是( B )
工六部分理朝政。其主要目的是(
A.提高办事效率 B.扩大统治基础 C.加强专制统治 D.增强六部权力
)C
成为皇帝的耳目和爪牙。
互相牵制 ,各自 3.特点:地方和中央各个部门 ,既互不统属,又____________ 向皇帝负责。 君主专制 大为加强。 4.影响:皇权高度集中, ____________
知识点3 科举考试的变化
四书 五经 1 .变化: 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 ________ ”“ ________” ;考生对题目 四书集注 的解释,以朱熹的《____________ 》为标准,不得随意发挥。考试答卷 八股文 的文体格式、段落划分,有严格的规定,称之为“ ________”。 2 . 影响: 禁锢了人们的思想。应试的人为了能够被录取 , 只有死读 “四书”“五经”,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4课《明朝的统治》知识点梳理与同步练习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4课《明朝的统治》同步练习知识点一:明朝的建立1、背景:(1)元朝末年,政治腐败,各级官吏竭力搜刮民财,导致社会动荡,民不聊生。
(2)1351年,黄河下游地区爆发农民起义,很快发展到江淮地区,出现了多支反元队伍。
其中,朱元璋的队伍由东南向北进军,势力不断壮大。
2、明朝建立3、元朝灭亡1368年,明军攻占元大都,元灭亡。
明朝疆域图知识链接:我国历史上像朱元璋这样参加过农民起义的开国皇帝还谁?汉高祖刘邦、汉光武帝刘秀知识点二:朱元璋强化皇权1、原因:元朝的灭亡是由于地方分权和朝臣的权力过大所致材料:宰相胡惟庸,开国老臣,位高权重,因是百官之首,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而常与朱元璋发生“口角”,朱元璋以“谋反”之罪灭其九族,并借此上朝废除丞相,改革行政机构。
2、目的:巩固统治3、措施:(1)在中央,撤中书省,废丞相,权分六部;提升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的职权,并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2)在地方,撤行中书省,设三司。
将原来行中书省的权力一分为三,互不统属,从而使行中书省的权力分散;先后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监控地方,巩固皇室。
(3)改革军事机构,五军都督府与兵部相互制约。
把原来的大都督府分为中、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这样皇帝可以直接掌握军事大权。
(4)设特务机构锦衣卫、东厂和西厂等。
——“安然朝中坐,却知天下事。
”锦衣卫由皇帝直接指挥,掌管侍卫、缉捕、刑狱诸事,保护皇帝,镇压官民。
后来,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又设立了同类机构东厂。
这两个机构合称“厂卫”,成为皇帝的耳目和爪牙。
对比一下:明朝机构设置小故事大道理:洪武年间,一次,大臣宋濂在家中请客,第二天明太祖问他:“昨天喝酒了吗?请的哪几位客人,吃的什么菜?”宋濂一一如实回答。
太祖笑道:“说得对,没骗我。
”说着拿出一张图,上面画着宋濂请客的座次位置。
说明:特务机构都由皇帝直接指挥。
4、特点及影响:特点:(1)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大为加强;(2)大权独揽实现后,朱元璋以明朝祖宗的身份立下“祖制”,明确规定子子孙孙不得改变他的做法。
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明朝的统治学案(含答案)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明朝的统治学案(含答案)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明朝建立情况。
掌握明太祖加强皇权的主要措施;知道明朝科举考试的变化及评价明朝的科举制度;了解明朝的经济发展状况。
2、过程与方法利用课件的展示出示有关资料辅助教学,通过情景的创设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探究、学习。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认识到明朝君主专制得到空前强化。
【学习重点】:明朝的建立及强化皇权的措施【学习难点】:正确评价八股取士学习过程:自学提纲1、教师展示学生自学成果:(用投影仪或提问学生或教师用课件展示答案)(1')2、学生巩固基础:明确上述知识点后,让学生通过诵读、默想、互问等方式熟练记忆上述知识点(4')3、基础巩固题。
(7')针对基础提纲提问,并适当拓展。
1)、明朝建立的时间、人物、都城。
2)、我国历史上像朱元璋这样参加过农民起义的开国皇帝还谁?3)、朱元璋实行措施的目的。
4)、朱元璋在地方上采取的巩固统治的措施。
5)、朱元璋在中央上采取的巩固统治的措施?6)对于知识分子,朱元璋采取什么措施控制的?7)、明朝时期引进的农作物新品种有哪些。
4、师生共同探究(12')(1)请同学们把本小组内部解决不了的问题写在下面,请其他小组同学或老师帮助解决。
(2')(2)师生共同探究下列问题:(10')材料解析题:五、〔课堂小结〕:(2')明朝的统治明朝的建立朱元璋强化皇权经济的发展全面改革官制中央地方设锦衣卫改革科举制度废丞相和中书省,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使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大为加强取消行中书省,设三司;设五军都督府分散行省的权力,巩固皇权表现:考“四书”“五经”,写八股文影响:禁锢思想自由,培养顺从者农业手工业商业时间人物都城【知识小结】六、〔当堂检测〕:请快速完成下列问题。
(8'一、选择题1. 朱元璋不但出身农民,而且家庭贫寒。
他白手起家,清扫六合,驱逐蒙元,打造了一个社会发展、“治隆唐宋”的王朝。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4课《明朝的统治》同步测试卷(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4课《明朝的统治》同步测试卷(含答案)一、选择题1.在应天府(今南京)称帝并结束元朝统治的历史人物是()A.赵构B.朱元璋C.明成祖D.李世民2.“今我朝罢(废除)丞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牵制)不敢相压。
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上文中的我朝是()A.唐朝B.宋朝C.明朝D.清朝3.明太祖授权下列哪一机构兼管对臣民的监视、侦查()A.锦衣卫B.三司C.东厂D.六部4. 花生、土豆、向日葵等农作物是在哪个朝代被引进中国的()A. 魏晋南北朝B. 唐朝C. 明朝D. 清朝5.明朝的科举制度“只强调儒家价值观,以牺牲科学、技术、商务和工业等知识为代价,奖赏在文学和人文领域上的成就。
”此材料反映了这一制度()A.促进了商业的繁荣B.不利于皇权的加强C.阻碍了社会的进步D.有利于培养创新人才6. “读书人,最不齐,烂时文,烂如泥。
国家本为求才计,谁知道,变做了欺人技。
三句承题,两句破题,摆尾摇头,便道是圣门高弟。
……就教他骗得高官,也是百姓朝廷的晦气。
”这段材料反映了()A. 魏晋以来权贵子弟把持高官B. 隋朝时开始分科考试选拔官员C. 唐朝时将诗赋作为科举考试内容D. 明朝时采取八股取士的弊端7.下列有关朱元璋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A.领导了反元的农民起义B.明朝的开国君主C.把都城定在北京D.划分五军都督府以掌控军权8. 中国国家博物馆珍藏的《皇都积胜图》长2 182.6厘米,宽32厘米,描绘了明朝中后期全国性的商贸城市——北京的繁荣景象。
当时与北京拥有同等经济地位的城市是( )A.苏州B. 南京C. 松江D. 景德镇9.搜集和整理历史资料,从中提取有效信息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
某同学从图书馆借来了《明朝宰相制度的终结》《锦衣卫特务机构研究》《“八股取士”制度考》等书,准备写一篇历史小论文。
他选择的论文题目应该是()A.叙说明朝的对外交往B.略谈明朝的君主专制C.简论清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D.浅论明朝的文化政策10. 明朝君主专制高度强化的最突出的表现是()A. 废除行中书省B. 废除丞相C. 设置厂卫特务机构D. 八股取士11.某人是大明子民,请你从以下有关他生活的四个片断中选出不可能是事实的一项()A.清早起来埋头苦读“四书”“五经”B.曾三次参加科举考试C.中年时被授予左丞相一职D.他的儿子被锦衣卫捉去拷问12.下列关于明朝经济发展情况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引进了原产于非洲的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B.棉纺织业已从南方推向北方,南北方都涌现出一批棉纺织业基地C.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所产青花瓷畅销海内外D.商品经济相当活跃,出现了数十座较大的商业城市二、非选择题13、明朝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制度空前强化的时期,与以往封建王朝相比,具有明显的特点。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明朝的统治》优质教案和练习题
第14课明朝的统治知识与技能了解朱元璋灭元朝、建立明政权的情况;掌握明太祖废除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废除丞相和中书省,由六部分理朝政;设置锦衣卫;八股取士等加强君主专制的基本史实,包括政治、文化方面的措施及特点。
过程与方法1.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通过阅读教材,独立思考,对历史现象进行初步归纳、比较和分析。
2.通过对科举制度的评价,提高学生运用辩证的两点论的方法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概括明朝加强君权的特点,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综合分析、对比史实的能力;通过对科举制度的评价,运用辩证的两点论的方法评价历史现象。
认识到明朝君权的加强,在一定时间和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但同时它又是中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在政治上的表现。
重点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难点八股取士。
《八股文》视频、《举子看榜图》图片、相关史料、PPT课件。
●导入新课【导入一】咏菊花百花发时我不发,我若发时都吓杀。
要与秋风战一场,遍身穿就黄金甲。
这是朱元璋起义时写的一首诗。
《咏菊花》一诗充满豪气,表达了他的远大抱负。
后来,朱元璋推翻元朝,建立明朝。
自主探究:为巩固统治。
朱元璋采取了哪些专制集权的措施?与前代相比,明朝的科举考试有什么变化?【导入二】他出身贫寒,是中国历史一位极富争议的开国皇帝,他的身上豪气和匪气并存,后世对他的评价也是毁誉参半。
但不论如何,谁也无法忽视他的存在,这位被凤阳花鼓广为传唱的朱皇帝,就是我们本节课的主人公,明朝的开国君主——朱元璋。
那么他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他又采取了哪些措施?希望在本课的学习中,我们能找到答案。
“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
”——凤阳花鼓戏唱段●新课讲解一、明朝的建立1.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找出元朝灭亡的原因。
生:元朝末年,政治十分腐败,各级官吏竭力搜刮民财,导致社会动荡,民不聊生。
1351年,黄河下游地区爆发农民起义。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习题 新人教版
第14课《明朝的统治》一、选择题1.(2016·江苏泰州·35)如图是某朝代政府的改制图,据此判断该朝代是()A.秦朝B.西汉C.唐朝D.明朝答案:D2.(2016·湖南郴州·8)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准备开展以“明朝加强专制统治”为主题的探究活动,下列符合主题的有()3.①废丞相,设三司②设置厂卫制度③八股取士④设三省六部制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答案:D3.(2016·黑龙江大庆·4)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自产生以来,封建帝王采取多种措施不断强化与完善。
下列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汉武帝推行“推恩令”②秦始皇推行郡县制③忽必烈推行行省制④明太祖废除丞相A.①②③④B.③②①④C.③①②④D.④③②①答案:C二、非选择题4.(2016·山东临沂·27)(14分)下列材料摘编自孙中山《在广州岭南学生欢迎会的演说》(1923年12月21日),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二三十年以前的学生,他们有一种立志,就是在闭户自读的时候,总想入学、中举、点翰林,以后还要做大官。
我今天希望诸君的,不是那种旧思想的立志,是比那入学、中举、点翰林、做大官的志还要更大。
中国几千年以来,有志的人本不少,但是他们那种立志的旧思想,专注重发达个人,为个人谋幸福,和近代的思想大不相合。
近代人类立志的思想,是注重发达人群,为大家谋幸福。
(1)材料一中“中举、点翰林”所反映的科举制度,在明朝时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孙中山希望学生在“立志”时应该具有怎样的思想?(2分)材料二我读古今中外的历史,知道世界极有名的人,不全是从政治事业一方面做成功的;有在政权上一时极有势力的人,后来并不知名的;有极知名的人,完全是在政治范围之外的,简单的说,古今人物之名望的高大,不是在他所做的官大,是在他所做的事业成功。
如果一件事业能够成功,便能够享大名。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明朝的统治
答:明太祖。
答:改变丞相专权的局面,加强君主专制。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 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朱元璋
三司 丞相 皇帝
锦衣卫 东厂
四书 五经
八股文
南美洲 景德镇 北京
B
B
B
D
【解花瓷畅销海内外。
答:抨击的是“八股取士”的制度。
答:指的是“焚书坑儒”,发生在秦始皇统治时期。
答:使读书人只顾埋头攻读经书,不讲求实际学问, 考中做官后,大都成为皇帝忠实的奴仆。
D
【解析】②是雍正帝为加强君主集权而设立的;③是
1927年清朝设立的,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
D
D
C
D
D
C
【解析】明朝废除了丞相制度,故C项不可能发生。
答:三省六部制。
答:废除了丞相,由皇帝直接管理六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人教版部编新教材七年级历史下册思考题参考答案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第14课明朝的统治
1.问题思考(P67)
想一想:朱元璋对地方和中央官制的改动,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权力的分散与制衡。
通过分散中央和地方的权力,防止朝臣和地方官员专权,从而加强了皇权。
2.材料研读(P68)
朱元璋立下这条“组训”的目的何在?
为告诫后代,不得设立丞相。
目的是防止朝臣专权,以加强皇权,巩固统治。
3.课后活动(P69)
(1)想一想:朱元璋废除丞相,强化皇权,这一举措有什么利弊得失?
利:克服了朝臣权力过大的弊端,巩固了明王朝的统治,形成了比较安定的政治局面,为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环境。
弊:皇权高度集中,地方政府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没有独立性;不能广泛吸纳建议,容易形成专权,出现偏颇决策,不利
于提高工作效率,给明朝的统治埋下了危机。
(2)议一议:八股取士对教育、选官等方面造成什么样的负面影响?
明朝改革科举考试,导致教学内容单一,考试形式刻板,从而扼杀了创造性,不利于教育的发展;明朝改革科举考试,也使许多读书人埋头攻读经书,不讲求实际学问,培养出来的“人才”多是严守规矩和读死书、死读书之人,不利于选贤任能。
因此,八股取士严重阻碍了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