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史重点笔记整理(考试必备!!!!!!!!!!!)
封建社会学前教育教材。
封建社会学前教育教材。
《学前教育史》笔记整理(一)这是陶知行的教学理论,是对杜威的"从做中学"的改造。
他说:教学做合一?是以生话为中心﹣怎样做,就怎样学,就怎样做。
他认为,实际的学问,只有通过"做",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才能获得。
在教学做三者中,他强调的是"做"是中心,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
他反复强调"教学做"不是三件事,而是一件事,不能分开,亦不能写成"教、学、做”。
18."教学做合一"(1)培训保教人员、提高素质、对保教人员的培训,主要包括思想教育、文化教育和专业技术教育。
(2)明确责任,健全制度。
(3)待遇保证,先进表扬。
17.简述老解放区保教队伍建设的主要经验。
老解放区婴幼儿保健的主要方针是"保育为主,教育为辅"。
具体为:(1)保证必要的营养;(2)严格生活管理制度(3)疾病的防治:(4)身体锻炼。
16.老解放区教育构婴幼儿保健的主要经验。
(1)寄宿制的保育院、托儿所;(2)单位所属托儿所;(3)变工托儿所、哺乳室;(4)游击式的托幼机构;(5)小学附设的幼稚班。
15.简述老解放区托幼机构的主要形式。
《幼稚园课程标准》:是我国第一个由国家颁布的幼稚园课程标准。
它分教育总目标、课程范围、教育方法要点三部分;既体现了民族性,又体现了洋为中用的精神,具有中国化、科学化特点。
但这个课程标准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大背景下,存在一定的封建主义余毒和西方教会的影响。
14.《幼稚园课程标准》(1932年)艺友制是学生(称艺友)与有经验的教师(称导师)交朋友,在实践中学习当教师,方法是边干边学。
陶行知在办晓庄学校时,各中心幼稚园便采用了艺友制的办法,培养了一部分幼儿师资。
是学生在幼稚园中实地学习,克服了师范教育脱离实际的现象。
在不可能迅速建立大批师范学校的情况下,既节省时同亦能培养有质量的师资。
13.艺友制其一,初步体现了学龄前教育由家庭向社会化的转变,尽管实现这一转变的步伐迈得不大,体制也不够完善,但也反映了中国教育制度向近代化演进的必然性;其二,仍然以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为宗旨,其维护封建礼教的意图贯彻始终,严重制约了学制改革的成就;其三,清朝统治阶层对于妇女的歧视,以及剥夺妇女教育权利的种种举措,导致了清末蒙养院制度从一开始就残缺不全。
中国学前教育史笔记
第一章古代学前教育的实施第一节原始社会儿童的社会公育在原始社会中一直存在着以社会公育形式进行的儿童教育一远古时期儿童社会公育的实施对儿童的教育是由整个群落承担的,对儿童实施社会公育成为原始社会的儿童教育的基本形式——《礼记·礼运》中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其教育内容:生活和劳动教育、思想教育、美育等二原始社会后期的儿童公育机构的产生产生了名为“庠”的教育机构——“虞氏之学名庠”,是学校的雏形,是原始社会养老和实施儿童公育的机构或场所,具有对幼儿进行保育和教养的功能,教养新生代的任务通常有老年人承担三原始社会儿童教育的特点:1)对儿童实施社会公育;2)原始群落的老人是原始社会儿童教育工作的主要承担者;3)内容与生产劳动相关;4)教育的方法是口耳相传在劳动中进行。
第二节奴隶社会儿童的学前教育一奴隶社会学前教育计划的制定《礼记·内则》是我国教育史上最早关于学前教育的记录。
是奴隶社会学前教育发展的标志。
其表明人们能够按照婴幼儿年龄的大小来制定循序渐进、有条不紊的实施学前教育的计划。
其内容贴近生活涵盖面较广;顾及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出现男女分野二奴隶社会天子宫廷内的学前教育教育目的和意义:加强宫廷学前教育具有政治和教育两方面的意义保傅之教和乳保之教:保傅制度:指朝廷内设有专门的师、保、傅官以对君主、太子进行教谕的制度三公:太保、太傅、太师。
三公对太子实施教育有明确分工——保其身体(体育);傅之德义(德育);道之教训(智育)乳保制度:是指在后宫挑选女子担任乳母、保母等,以承担保育、教导太子、世子事物的制度三母:子师、慈母、保母三胎教的实施我国是最早提出并实施胎教的国家,为了保证胎教的实施西周社会还建立了胎教制度。
西周是我国胎教理论与实践发展的初始阶段。
这个时期的胎教主要实施于帝王之家、宫廷之内,当时统治者对胎教极为重视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胎教之道走出宫廷,为世人所行奴隶社会学前教育的特点:1)家庭承担教育学前期儿童的任务;2)主要于贵族家庭中实施;3)学前于学校教育有了较明确的年龄划分;4)有阶级性,注重随儿童年龄的增长制定相应的学前教育计划;5)提出胎教第三节封建社会儿童的学前教育一封建社会的学前家庭教育在封建社会,家庭是我国古代儿童接受学前教育的场所其目的:1)培养统治人才;2)齐家治国的基础;3)光耀门楣其内容:思想品德教育、生活常规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身体保健等1 思想品德教育(“主体”“主旨”“纲领”)——孝悌;崇俭;诚信;为善孝悌:服从敬奉父母,兄弟友爱【评价】积极:1)注意从小培养孝顺双亲的品德是我国古代尊老孝亲传统道德意识的体现;2)以此作为儿童道德意识形成的起步,符合儿童道德形成的规律。
(完整版)自考00402《学前教育史》重点归纳,推荐文档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前教育史》重难点串讲资料课程代码:00402第一章古代儿童教育的实施第一节古代的慈幼礼俗与社会公育一、慈幼观念的演变西周大司徒负责执行保息六政,保息六政的首务就是慈幼。
管仲在齐国推行“九惠之教”的首要两条,也是“老老”和“慈幼”春秋末年,当时的政治家和思想家也都把“慈幼之政”看作是推行“仁政”的一个标志。
韩非则从母爱和家庭佳偶的角度讨论慈幼问题,认为母爱是造就儿童优良品质的根本原因,还讨论了慈爱与溺爱的界限。
二、慈幼与学校的起源中国最古老的学校为庠,既是原是氏族部落储藏剩余猎物和生活物品的场所,又是集体赡养失去劳动力的老人和没有劳动力的儿童的场所。
对于年幼者来说,庠的首要功能是集体保育。
庠的出现具备的三个条件:(1)、农业、畜牧业较为发达,有了一定的剩余产品(2)、氏族成员共同劳动,财产共有,儿童公育(3)、实行比较严格的族外婚制三、慈幼机构与法令措施中国古代专门的慈幼机构,以东汉邓太后创办的邸舍为最早,慈幼机构的制度化与普及,是从北宋开始的,也是鼎盛时期,宋代的慈幼机构主要有两种:一是慈幼局,二是举子仓或予惠仓。
慈幼局的主要职能是收养弃儿,雇请乳媪鞠育。
举子仓由教育家朱熹始创,其职能与慈幼局略同。
慈幼机构的大规模恢复,始于清朝。
清代最早的慈幼机构,是康熙元年始建于广渠门内的京师育婴堂。
由唐鉴在贵州创办的及幼堂,则是具有教养合一功能的慈幼教育机构。
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将幼儿的保育和教育合为一体的慈幼机构。
四、慈幼礼俗“试儿”也是古代较为通行的慈幼礼仪,或称“试晬”,俗称“抓周” 。
“江南风俗,儿生一期,为制新衣,盥浴装饰,男则用弓矢纸笔,女则用刀尺针缕,并加饮食之物,及珍宝服玩,置之儿前,观其发意所取,以验贪廉愚智,名之为‘试儿’。
”还有一种慈幼礼叫“洗儿会”。
在小儿出生三日或足月时举行,一般都是富贵人家才有财力举办。
仪亲宾盛集,煎香汤于盆中,下果子彩钱葱蒜等,钱意味着使儿童富裕,葱意味着使儿童聪明,用数丈彩绕之,名曰:“围盆”,取儿童生活在多彩幸福之中之意。
学前教育史知识点重点自考
学前教育史知识点重点自考学前教育史是指对学前教育发展的历程和重大事件进行研究和总结的学科。
它涉及到学前教育的起源、发展、成就和问题等方面的内容。
学前教育史是学前教育研究的基础,对于了解学前教育的发展过程、认识学前教育的现状和问题、探索学前教育的未来发展方向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学前教育的起源:学前教育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社会开始的那个时候。
早在古代,各个文明古国就有对儿童的特殊教育和照料。
比如古埃及、巴比伦、印度、中国等地都有对儿童的照料和教育的记录。
2.学前教育的发展:学前教育在近代开始得到更加广泛的重视和发展。
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妇女解放运动的兴起,学前教育逐渐从家庭私人领域走向社会公共领域。
德国的弗洛勒贝尔提出了幼儿园的概念,开创了学前教育的先河。
之后,各个国家和地区纷纷开设了各种形式的学前教育机构。
3.学前教育的发展成就:学前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
在20世纪上半叶,学前教育逐渐得到政府的重视,建立了普遍的学前教育体系。
在学前教育理论和实践方面,也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成果。
比如建立了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研究了幼儿的发展特点和需要,创新了幼儿教育的方法和手段等。
4.学前教育的问题与挑战:尽管学前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比如学前教育的质量参差不齐,资源不平衡,师资不足等问题。
此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家庭结构的变化,学前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需求,比如应对儿童发展的多元化和个性化需求,提供多样化的学前教育服务等。
总结起来,学前教育史的重点内容包括学前教育的起源、发展、成就和问题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对学前教育史的研究和总结,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学前教育的发展过程和特点,为今后的学前教育研究和实践提供重要的依据和参考。
(完整版)学前教育史复习重点
第一章古代儿童教育的实施1. 试儿:古代较为通行的慈幼礼仪。
试儿又称试周,抓周,比较通行的做法是:在小儿一岁生日时,为其制作新衣,盥洗装饰以后,在男孩面前摆上弓矢笔纸等器物,在女孩面前摆上刀剪针线之类等物品,再加上实物和珍宝玩具,让小儿自己抓取。
322. 吐情自纪:中国古代十分重视儿女的命名仪式,并通过命名仪式以“吐情自纪”。
所谓“吐情”,是要通过命名寄托老一代人对于后生晚辈的情感、要求、期望; 所谓“自纪”是将上述情感、要求、期望包含在“名”中,成为晚辈后生终身的座右铭,并使其体察名中的含义,以此约束自己,规范自己的思想言行,时常反省自我。
323. 胎教:是指为生育出聪明健康的后代而采取的早期教育措施。
在孕妇怀孕期间除重视身体的保健外还要重视精神、情操以及外界环境条件对孕妇的影响。
各种外界条件通过对母亲耳、眼、口、鼻等感觉器官产生刺激,影响母亲思维和情绪,对胎儿发生间接的作用,使胎儿良好发育。
334. 简述我国古代胎教的内容、方法及作用(1)胎教的内容①注意精神因素的影响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是实施胎教的必要条件。
为了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要求孕妇必慎所感②注意饮食卫生的影响内容可分为“饱饥适中”“不食邪味”“节嗜欲”③注意环境的影响要求有四方面:“居处简静”“行坐端言”“避寒暑”“劳逸以节”(2)方法:“监督法”、“小劳法”、“瘦身法”5. 简述古代胎教的作用①胎教被看做是能否培养出合格的圣明君主的必要条件②胎教被认为是培养理想后代的重要前提③胎教被认为是儿童健康发育的必要条件6. 简述古代家庭学前教育的目的(1)培养幼儿成才,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至少要具备基本的生存能力;(2)培养和完善其道德品格,符合儒家所要求的的忠孝仁义的基本道德标准;(3)有助于维系家庭和社会的道德礼仪秩序。
(4)此外,也包括光宗耀祖的一些期望。
7. 简述《礼记•内则》中有关儿童分年教育规划的主要内容1)子能食食,教以右手(2)能言,男唯女俞。
学前教育史复习资料重点
学前教育史复习资料1.儿童教育的基本形式为社会公育2.最早的儿童学校(虞舜时期)——“庠”8.颜之推的家庭教育思想(简答题)(一)及早施教1.家庭应及早进行,越早越好,有条件的家庭,其至可以实施胎教2.依据:“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
”;“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教妇初来,教子婴孩”(二)严慈结合主张严教与慈爱相结合,反对无教而有爱;但是在严教问题上主张棍棒教育、主张体罚。
(≡)均爱勿偏要求父母对所有子女一视同仁地给予相当的慈爱(四)博习致用1.主张子弟博习多种知识,在教育时应以儒家的五经作为基本学习材料,此外还要兼习百家之书,以及琴、棋、书、画、文学等士大夫必备的学问。
2.在提倡博习的同时,更注重培养子弟经世致用的本领;他还提倡在家庭中要重视农业生产知识的学习。
(五)风化网染即重视家庭中父母及其他成年人对年幼者的模范作用。
“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与善人居,如入兰芷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9.《颜氏家训》是我国最早最完整的家庭教育著作,也是最早最完整的家庭教科书,被后人视为家训的鼻祖、家教的典范10.朱熹的教育思想(论述题)一、重视蒙养教育把学校教育过程分为小学和大学两个阶段,其中8/5岁为小学教育阶段,即蒙养教育段,15岁以后为大学教育段。
“古人之学,因以致知为先,然其始也,必养于小学”;“古者,小学已自暗养成了,到长来,已自有圣贤坯模,只就上面加光饰”,“而今自小失了,要补填,实是难”二、要求慎择师友由于幼儿模仿性很强,是非辨别能力弱,容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习于正则正,习于邪则邪”,因此要慎择师友;稍大些,除须慎择师友外,还应该培养儿童辨别是非,交游益友的能力,益友应近之,损友应远之三.强调学“眼前事”小学一“眼前事”f眼前日用之事,具体内容:一是“洒扫应对进退之节”:二是“爱亲敬长隆师亲友之道'':三是“礼乐射御书数之文大学一“明其理”为儿童学“眼前事”编写的两部教材--《小学》和《童蒙须知》四、提倡正面教育对儿童教育,强调正面教育,多积极诱导,少消极限制。
00402《学前教育史》知识点整理
《学前教育史》核心知识点第一章古代儿童教育的实施第一节古代的慈幼礼俗与社会公育一、慈幼观念的演变p30二、慈幼与学校的起源1、中国最古老的学校名为“庠”主要是一种养老慈幼的场所。
2、“庠”具备的三个条件①农业、畜牧业较为发达,有一定的剩余产品②氏族成员共同劳动,财产共有,儿童公育③实行较为严格的族外婚制三、慈幼机构与法令措施1、宋代的慈幼机构①慈幼局:主要职能是收养弃儿,雇请乳媪鞠育②举子仓或予惠仓:由教育家朱熹始创,其职能与慈幼局略同2、唐鉴创办的及幼堂:具有教养合一功能的慈幼教育机构(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将幼儿的保育和教育合为一体的慈幼机构)四、慈幼礼俗p321、慈幼礼俗:是慈幼观念与文化在民间普遍流行的通俗形式①试儿(抓周)②洗儿会③命名仪式第二节古代的胎教胎教:是指孕妇怀孕期间,除重视身体的保健外,还要重视精神、情操以及外界环境条件对孕妇的影响一、胎教的作用①被看作是能否培养出合格圣明的君主的必要条件②被认为是培养理想后代的重要前提③被认为是儿童健康发育的必要条件二、胎教的内容p33-351、注意精神因素的影响(目不观恶色、耳不听恶声、口不出恶言)2、注意饮食卫生的影响(饥饱适中、不食邪味、节嗜欲)3、注意环境的影响(居处简静、行坐端严、避寒暑、劳逸以节)第三节古代家庭的学前教育一、家庭学前教育的目的和作用①培养幼儿成才,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至少要具备基本的生存能力②培养和完善其道德品格,符合儒家所要求的忠孝仁义的基本道德标准③有助于维系家庭和社会的道德礼仪秩序,光宗耀祖的一些期望二、家庭学前教育的规划①子能食食,教以右手。
能自己吃东西的时候,教给他使用右手进食②能言,男唯女俞。
男鞶革,女鞶丝。
男孩子应声“唯”发声较直。
女生应声“俞”声音委婉。
男孩子学习佩戴革制衣袋,女孩子学习佩戴丝质衣袋③六年,教之数与方名。
六岁,学习简单的数字与辨别南北方位的名称④七年,男女不同席,不共食。
七岁开始男女不能坐同一个席上,不能共用一个食具⑤八年,出入门户及即席饮食,必后长者,始教之让。
学前教育史重点笔记整理(考试必备!!!!!!!!!!!)
名词解释:外国学前教育史部分1.预成论:儿童与成人不应有重要区别,从幼儿开始,儿童的身体和个性已经成人化了。
预成论的要点是否认儿童与成人在身心特点上的差异,也否认了儿童身心发展的节律性、阶段性。
2.泛智:就是将一切有用的知识教给一切人,并将其智慧得到普遍发展的理论。
泛智的思想乃系夸美纽斯教育思想的核心,也是他从事教育活动的宗旨。
3.要素教育:是裴斯泰洛齐简化大众教育手段的一个显著成果,是其教育思想中的科学性与民主性结合的产物。
他坚信,通过这种简化了的教学方法,使最无经验、最无知的人也能教育自己的孩子。
4.性格形成学说:在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者关于“人是环境的产物”观点的影响下,欧文认为每个人的性格从来不是,并且永远不可能由他自己形成,而是由“外力”为他形成的。
他所说的这种外力包括遗传和社会环境。
他认为,人带着天赋品质降生,然后由社会予以形成。
(#)5.《〈白特勒法案》》:1944年,邱吉尔联合政府通过了一个重要的教育改革法案,即〈〈白特勒法案〉〉。
该法案以当时教育委员会主席白特勒的名字命名。
〈〈白特勒法案〉〉把保育学校或保育班的设置规定为地方教育行政当局的不可推卸的义务,但未能将保育学校和幼儿学校连贯起来的思想形成制度。
6.幼儿凭证计划:为了解决学校经费分摊的问题,1995年7月,英国教育和就业大臣谢泼德公布了一套数目为⒎3亿英镑的“幼儿凭证计划”,规定发给家长1100英镑的凭证以支付幼儿教育的费用,使全国每个愿进学前教育机构的、年龄在4岁儿童都能接受三个月的高质量的学前教育。
凭证使家长们的选择范围,能自由选择公立的或私立的或民办的学校,家长若选择私立或民办学校则需自己再多交一些钱。
(#)7.店铺幼儿园:这是1968年在西柏林出现的一种新的反对权威主义的幼教机构。
实行自由的解放式的教育,反对过去对幼儿进行的顺从、纪律、性的压抑及家长式的教育。
教育内容和方法由家长讨论决定,并轮流担当保育工作。
8.白天的母亲:1974年,由联邦青年、家庭、健康教育部核准设立了另一新型的幼儿保教机构——“白天的母亲”。
最新最新学前教育学前教育史考试资料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
三一文库()*电大考试*最新学前教育史考试资料考点归纳总结简答题1.奴隶社会时期,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的特点是什么?奴隶社会是我国古代学前教育的奠基时期,这个时期学前教育的总的特点是:一、由于阶级的出现,原始社会的儿童教育公育已经消失,而代之以宗法家族承担教育学前儿童的任务;、由于奴隶主贵族居于统治地位,垄断着受教育的权力,因而儿童的学前教育也仅限于奴隶主贵族的家庭中实施;三、学前教育和学校教育已有了较明显的年龄划分;四、对幼儿实施的学前教育不仅有鲜明的阶级性,而且已经注意到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制定相应的学前教育计划;五、奴隶社会的最高统治者对学前教育尤为重视,建立了针对君主教育的保傅制度,提出了实施胎教的要求。
2 封建社会的胎教给后人留下的影响和经验有哪些?一、注重外界环境对胎儿的影响;二、注重母体的精神因素对胎儿的影响;三、注重孕妇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四、注重胎教和母教的结合。
3 封建社会学前教育总的特点是什么?封建社会是我国古代学前教育的发展时期,这个时期儿童学前教育总的特点是:1 打破了过去奴隶主贵族垄断学前教育的局面,使学前教育成为普通平民家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2 学前教育的内容大为丰富,涵盖了德智体等方面,并出现了许多专门为幼儿编写的用于思想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等方面的教材;3 对幼儿的潜能进行了最大限度的挖掘,学前教育内容的难度和广度均有较大的增加;4 学前教育的实施具有浓厚的功利主义色彩,在实施过程中,总体上是重教轻养;5 儒家思想规范指导着学前教育的实施。
4 朱熹主要的儿童教育思想有哪些?朱熹是我国古代有没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教育家,他主要的儿童教育思想有:1 重视蒙养教育;2 要求慎择师友;3 强调学“眼前事”;4 提倡正面教育。
5 王守仁的儿童教育主要观点有哪些?王守仁的主要教育观点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1 顺道性情,鼓舞兴趣;2 循序渐进,量力而施;3 因材施教,各成其才;4 全面诱导,不执一偏。
《中国学前教育史》知识点汇总
《中国学前教育史》知识点汇总《中国学前教育史》知识点汇总一、“最”、“初”、“始”、“第一”、“首”(一)中国最早的学前教育计划记载于《礼记.内则》。
(二)中国古代记有胎教的书籍,最早成书于春秋之季的我国最早的医学著作《黄帝内经》。
(三)刘向的《列女传》记载了中国最早的宫廷胎教的经验。
(四)西周是中国胎教实践与理论发展的初始阶段。
胎教作为一种理论,初步形成于两汉。
(五)《三字经》是流行最广、影响最大的古代童蒙读物。
(六)在各种故事性的童蒙读物中,《日记故事》是流行最广、影响最大的一种。
(七)蒙养院是中国最早的学前教育机构。
(八)1903年秋,湖北省立幼稚园在武昌成立,为中国设立幼儿教育机构之始。
武昌蒙养院是中国最早创办的公立学前教育机构。
(九)户野美知惠是日本来华来华最早的幼教工作者。
(十)大约19世纪80年代,西方教会在中国沿海福州、宁波开始兴办学前教育机构。
(十一)传教士在中国最初办的学前教育机构叫小孩察物学堂。
(十二)怀德幼稚师范学校是教会在中国最早设立的一所独立的幼儿师范。
(十三)1927年在陶行知领导下先后在南京郊区创办了中国第一批乡村幼稚园。
(十四)创刊于1901年的《教育世界》,是中国近代最早刊行的教育杂志。
(十五)在中国最早介绍蒙台梭利幼儿教育思想的是志厚。
(教材第118页)(十六)中国最先实行设计教学法的地区是南京、苏州、南通一带,而且以南京高师附小的教师俞子夷提倡最力。
(教材第120页)(十七)《幼稚园课程标准》是中国第一个自己制定的统一的幼稚园课程标准。
(教材第126页)(十八)南京燕子矶幼稚园是中国第一个乡村幼稚园。
(教材第135页)(十九)江西省立实验幼稚师范学校是中国第一所独立设置的公立师范学校。
(教材第140页)(二十)国立幼稚师范专科学校是中国第一所公立幼稚师范专科学校。
(教材第141页)(二十一)最早成立的托儿所是江西瑞金下州区下州村的上屋子托儿所和下屋子托儿所。
学前教育史笔记
第一节古代儿童的社会公育一、原始社会儿童教育活动的内容1、生产劳动教育。
如简单的劳动工具制造、取火技术等。
2、生活习俗教育。
如不能侵犯氏族公共利益,尊敬长辈等。
3、原始宗教教育。
在自然、图腾、祖先崇拜中,儿童受到原始宗教的熏陶。
4、原始艺术教育。
如歌舞、绘制、雕刻等。
5、体格和军事训练。
儿童要接受艰苦环境的磨练,学习用弓箭等。
二、原始社会儿童教育的特点1、原始社会的儿童教育,实行(公养公育)。
2、以生活经验为教育内容,内容简单多样。
3、没有专门的场所和专职人员。
4、儿童教育的手段是(言传身教)。
第二节古代学前儿童家庭教育一、家庭教育是中国古代学前教育的基本形式。
(考点)二、学前家庭教育的意义、目的(简答)1、儿童家庭教育是齐家治国的基础;(社会)2、获取功名,光耀门楣;(家庭)3、立志做人,修养品德。
(个人)三、家庭教育的原则和方法(考点)1、原则:教儿宜早、教子义方、信而勿诳、潜移默化、量资循序、有教有爱。
(选择)2、方法:游戏、讲故事、体罚。
(填空、选择)第三节古代宫廷的儿童教育一、古代宫廷的儿童教育的产生和发展太傅周公旦制定了教育文件——《世子法》,这是我国古代第一个专门教育太子的教育文件,为我国保傅制度奠定了基础。
(填空)我国古代第一个专门教育太子的教育文件是《世子法》,它为我国保傅教育制度奠定了基础。
(2008.7 填空)二、宫廷儿童教育制度(识记内容)1、宫廷儿童教育与一般家庭儿童教育的主要区别之一是有制度作保证。
这便是保傅制度和三母制度。
(填空)2、宫廷中专门选出贵族和官僚大臣的出类拔萃的男子,负责对台子、王子们的道德、知识和身体训练,即为保傅制度,这些人员称师、保、傅。
(填空、名词解释)3、三母制度是挑选符合条件的女子承担保育和教导太子、王子的职责。
子师、慈母、保母合称“三母”。
(名词解释)第四节古代的胎教一、胎教的实施与演进1、有记载的胎教,最早是距今3000多年前的西周时期。
00761《学前教育史》考试复习重点
00761《学前教育史》考试复习重点《学前教育史》考试复习重点一,选择填空。
1.史前社会幼儿教育包括劳动技能教育、社会道德观念的养成、体格和军事训练等内容.p52.传说中我国最早的儿童学校叫“__痒______”。
P63.“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原始社会的儿童教育,实行公养公育p64.中国古代儿童学前教育的基本形式是家庭教育p75.中国古代幼儿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培养志向,教以孝悌,并教育幼儿勤俭耐劳、诚实无欺、行善积德、礼貌谦让等。
P196.受中国传统教育的影响,在儿童教育中,将道德教育放在首位。
P237.教儿宜早、教子义方、信而勿诳、潜移默化、量资循序、有教有爱等家庭教育原则,出自古代中国p26-308.开笼放鸟而捕之,解缰放马而逐之,曷若勿纵勿解之为最易也。
这两个比喻符合中国古代儿童家庭教育的教儿宜早_原则。
P269.中国古代家庭教育的原则有( )A.大器晚成B.教子义方C.放任自主D.体罚p2710.中国古代家庭教育的方法不包括...( ) A.体罚 B.读经 C.讲故事 D.游戏p31-3211我国古代第一个专门教育太子的教育文件是《世子法》,它为我国保傅教育制度奠定了基础。
P3412.宫廷儿童教育与一般家庭儿童教育的主要区别之一是有制度保证。
这便是保傅制度和三母制度。
P3613.古代宫廷教育中,子师、慈母、保母合称(三母)。
P3814.在中国古代宫廷儿童教育中,主要负责对太子进行道德行为规范教育的是子师P3815.在我国,胎教作为一种理论,初步形成于两汉p4016.中国古代胎教的内容包括注意精神因素的影响与陶冶、重视饮食的影响与调摄、选择良好的外界环境、保持良好的起居与生活习惯。
P4617.把监督法、小劳法和瘦身法作为胎教方法的国家是中国p49-5018.童蒙教材的编写进入一个大发展的时期是在宋代p5119.中国古代流行最广、影响最大的童蒙读物是宋末王应麟所撰的《三字经》P5120.全文共300多句,1000多字,三字一句,六字一韵,影响最大的中国古代童蒙读物是《三字经》p51 21中国古代儿童诗歌主要有三类,即识字类、训诫类和知识掌故类。
学前教育史笔记
学前教育史笔记学前教育作为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历程源远流长。
从古代简单的幼儿照料到现代科学化、系统化的学前教育模式,经历了漫长而丰富的演变。
在古代社会,学前教育更多地体现为家庭中的言传身教。
那时,长辈们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向年幼的孩子传授生存技能和道德规范。
例如,在农业社会,孩子们会跟随父母参与简单的农事活动,从而逐渐了解劳动的意义和价值。
而在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就已经开始关注儿童教育。
他认为早期教育对于塑造儿童的性格和品德至关重要。
这一观点在当时具有开创性的意义,为后来的学前教育思想奠定了基础。
中世纪的欧洲,宗教在教育中占据主导地位,学前教育也深受宗教影响。
教会开办的托儿所和幼儿园,主要以宗教教义的传授为重点。
到了近代,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社会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提高,学前教育开始受到更多的重视。
1816 年,欧文在苏格兰新拉纳克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学校,这是学前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欧文的幼儿学校注重幼儿的智育、德育和体育,为幼儿提供了较为全面的教育。
19 世纪后半叶,福禄贝尔的教育思想对学前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
他强调游戏在儿童发展中的重要性,认为儿童通过游戏能够自我表达和发展创造力。
福禄贝尔还设计了一套名为“恩物”的玩具,旨在帮助儿童认识世界和发展各种能力。
蒙台梭利也是学前教育领域的重要人物。
她主张为儿童创造一个自由、有序的环境,让儿童在自主活动中实现自我发展。
蒙台梭利的教育方法注重培养儿童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在中国,古代的学前教育主要在家庭中进行,强调礼教和道德的传承。
“孟母三迁”的故事就体现了家庭对学前教育环境的重视。
近现代以来,我国学前教育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生活教育”的理念,强调教育要与生活相结合,这对学前教育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陈鹤琴先生则倡导“活教育”,主张让儿童在与自然和社会的直接接触中获取经验和知识。
如今,学前教育的理念和方法更加多元化和科学化。
学前教育史知识点总结归纳
学前教育史知识点总结归纳一、古代世界的学前教育1. 中国古代的学前教育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就有了一些私人的幼儿教育机构。
例如孔子开办的教育机构就有专门为幼儿设立的教室,让幼儿在玩耍中学习。
自秦汉以来,社会上逐渐出现了一些祭祀、教导为幼儿服务的社会机构,称为“公益施舍学校”,为社会的弱势群体提供了帮助。
2. 希腊古代的学前教育希腊古代的学前教育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发展。
古希腊儿童教育的基本目的是培养健康、强壮、智慧和美丽的公民。
在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中提到,“三岁之后,开始自然修炼,七岁之后,可以接受正式的教育”。
希腊古代的学前教育重视运动、音乐和诗歌的教育。
他们认为,通过这些活动可以培养幼儿的心智,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3. 罗马古代的学前教育罗马古代的学前教育相对蓬勃发展。
儿童在罗马的家庭中接受教育,一方面是家长自己教导,一方面是请教育家或专业老师来教育。
罗马儿童教育注重培养孩子的纪律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二、近代世界的学前教育1. 欧洲近代的学前教育18世纪,欧洲开始有了更多的学前教育机构,特别是在英国、法国和德国。
在英国,启蒙运动和青少年教育改革使得幼儿教育得到了更多的关注。
法国的孔代克学校是第一个专门为幼儿设立的学校,创办者是法国教育家费南。
2. 美国近代的学前教育19世纪,美国开始出现了更多的学前教育机构。
这个时期,美国的儿童教育主要是宗教机构提供的。
直到20世纪初,美国开始出现了更多的专门的幼儿教育机构。
1873年,美国开始建立了一个专门的幼儿教育机构,称为种子学校,这是美国有史以来的第一个幼儿教育机构。
三、现代世界的学前教育1. 学前教育的发展和改革20世纪,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学前教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在世界范围内,学前教育逐渐成为教育改革的焦点。
各国政府纷纷出台相关法律法规,致力于提高学前教育的质量和普及率,为学前儿童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
2. 学前教育的发展方向在当今社会,学前教育的发展方向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提高学前教育的质量和普及率,为幼儿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和条件。
中外学前教育史考试重点复习资料---完整版
中外学前教育史考试重点复习资料1.原始社会儿童教育的形式:公养公育2.奴隶社会胎教的起源:我国历史上,最早实施胎教的是西周时期被后人誉为“贤妣”的太任与周妃后。
3.奴隶社会的胎教制度:最早起源于西周。
是我国胎教理论与实践发展的初始阶段,胎教主要实施于帝王之家,宫廷之内。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胎教之道才开始走出宫廷。
4.贾谊论“早谕教”:婴儿时期就要开始施教。
5.贾谊“慎选左右”的教育思想:慎选左右是对太子进行早期教育取得成功的保证。
人生而同,而后亦有所不同,在于个人所受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影响不同。
主张在宫廷内应设置专门辅导,教育太子的师、保、傅官,建立保傅教育制度。
6.朱熹重视学习“眼前事”:认为儿童“智识未开”,主张小学学习内容应该力求浅近、具体、贴近儿童生活。
还提出以“教事”为主的思想。
代表作《童蒙须知》7.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学前教育活动:(1)设立学前教育机构幼稚园(2)外国人在中国办的学前教育机构,大致分为:日本式和宗教式。
8.1934年2月中央苏区人民政府内务委员部颁布了《托儿所组织条例》,这是红色政权的第一部关于学前儿童教育的文件。
9.康有为是儿童公育最早的倡导者之一,他的学前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大同书》中。
10.蔡元培论儿童公育:他提出一个完整的儿童公育体系,即把从胎儿到六岁这个时期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胎儿期,母亲怀孕后便入公立胎教院,实施胎教;第二阶段是零岁到三岁,儿童出生后入公立育婴院。
第三阶段是三岁到六岁,儿童满三岁后进入幼儿园,毕业入小学,接受普通教育。
提出五育并举,包括: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
11.毛泽东为陶行知题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宋庆龄称他为“万世师表”。
12.张雪门明确提出要“改造民族的幼稚教育”,拟定四项目标:(一)铲除我民族的劣根性;(二)唤起我民族的信心;(三)养成劳动与客观的习惯态度;(四)锻炼我民族为争中华之自由平等而向帝国主义作奋斗之决心与实力。
学前教育史重点笔记整理(考试必备!!!!!!!!!!!).
名词解释:外国学前教育史部分1.预成论:儿童与成人不应有重要区别,从幼儿开始,儿童的身体和个性已经成人化了。
预成论的要点是否认儿童与成人在身心特点上的差异,也否认了儿童身心发展的节律性、阶段性。
2.泛智:就是将一切有用的知识教给一切人,并将其智慧得到普遍发展的理论。
泛智的思想乃系夸美纽斯教育思想的核心,也是他从事教育活动的宗旨。
3.要素教育:是裴斯泰洛齐简化大众教育手段的一个显著成果,是其教育思想中的科学性与民主性结合的产物。
他坚信,通过这种简化了的教学方法,使最无经验、最无知的人也能教育自己的孩子。
4.性格形成学说:在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者关于“人是环境的产物”观点的影响下,欧文认为每个人的性格从来不是,并且永远不可能由他自己形成,而是由“外力”为他形成的。
他所说的这种外力包括遗传和社会环境。
他认为,人带着天赋品质降生,然后由社会予以形成。
(#)5.《〈白特勒法案》》:1944年,邱吉尔联合政府通过了一个重要的教育改革法案,即〈〈白特勒法案〉〉。
该法案以当时教育委员会主席白特勒的名字命名。
〈〈白特勒法案〉〉把保育学校或保育班的设置规定为地方教育行政当局的不可推卸的义务,但未能将保育学校和幼儿学校连贯起来的思想形成制度。
6.幼儿凭证计划:为了解决学校经费分摊的问题,1995年7月,英国教育和就业大臣谢泼德公布了一套数目为⒎3亿英镑的“幼儿凭证计划”,规定发给家长1100英镑的凭证以支付幼儿教育的费用,使全国每个愿进学前教育机构的、年龄在4岁儿童都能接受三个月的高质量的学前教育。
凭证使家长们的选择范围,能自由选择公立的或私立的或民办的学校,家长若选择私立或民办学校则需自己再多交一些钱。
(#)7.店铺幼儿园:这是1968年在西柏林出现的一种新的反对权威主义的幼教机构。
实行自由的解放式的教育,反对过去对幼儿进行的顺从、纪律、性的压抑及家长式的教育。
教育内容和方法由家长讨论决定,并轮流担当保育工作。
8.白天的母亲:1974年,由联邦青年、家庭、健康教育部核准设立了另一新型的幼儿保教机构——“白天的母亲”。
学前教育史笔记
第一章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的学前教育一、原始社会的儿童教育:1. 教育的形式:社会公养公育.2.教育的内容:(1)生产劳动教育:年长一代把劳动技能和社会经验传授给儿童。
(2)思想教育:包括道德教育和宗教教育3。
原始社会后期儿童公育机构:成均和庠庠只能说是学校的雏形,是原始社会养老和实施儿童公育的机构或场所.4.教育形态:自然形态的教育。
二、奴隶社会的学前教育1。
教育形式:宫廷学前教育2。
奴隶社会学前教育计划的制定:《礼记.内则》中记载:“子能食食,教以右手.能言,男唯女俞、、、、、、、九年,教之数日。
十年,出就外傅、、、、、、、"《礼记.内则》中记载的是西周王公贵族在家庭中对儿童实施的学前教育计划.已经形成按年龄大小来制定循序渐进的学前教育计划。
《礼记•内则》中记载的学前教育计划作为中国教育史上最早的关于学前教育的记录。
3.宫廷学前教育:(1)概念:宫廷学前教育是家庭教育的一种特殊形式,它以处于学龄前的世子为教养的对象,由朝廷委任德高望重的官员担任教师,在宫廷内实施的教育.它包括实施与天子宫廷内的学前教育和实施与各诸侯王宫内的学前教育。
(2)保傅之教与乳保之育:①保傅教育制度,是指朝廷内设有专门的师、保、傅官对君主、太子进行教谕的制度。
早在殷商时期就建立了保傅教育制度。
设“三公”、“三少”.“三公"指太保太傅太师,三公对太子实施教育时有明确的分工,其中,保,保其身体;傅,傅之徳义;师,道之教训。
保其身体,负责身体的教育;傅之徳义,负责培养道德;道之教训,即进行文化知识及统治经验的传授。
包括了德、智、体三方面的内容。
“三少”指少师、少傅、少保,他们时常相伴太子左右,以影响和指导太子。
②乳保教育制度,是指在后宫挑选女子担任乳母、保姆等,以承担保育,教导太子、世子事务的制度。
设“三母”即子师、慈母、保母,她们分别承担母后的部分职责,师,教以善道者;慈母,审其欲恶者;保姆,安其寝处者。
学前教育史复习整理!!!
学前教育史复习整理一、基本概念1、行为课程P129①概念:由张雪门提出。
生活就是教育,五六岁的孩子们在幼稚园生活的实践,就是行为课程。
首先应注意的是实习行为。
②内容:儿童自发的诸般活动、儿童的自然环境、儿童的社会环境2、《幼稚园课程标准》P83①这是我国于1932年10月正式公布并颁布是第一个颁布的《幼稚园课程标准》,这样我国就开始有了自己的统一的幼稚园课程标准。
②共分为三部分:总目标、课程范围、教育方法。
③具有中国化和科学化的特点。
3、恩物 P340①恩物是福禄培尔设计的供幼儿游戏时使用的一系列玩具。
②福禄贝尔认为,恩物是上帝恩赐给儿童用来发展儿童各方面能力的,是上帝的恩赐物,因此叫“恩物”。
③恩物通常有六种。
4、儿童之家 P355①1907年蒙台梭利在罗马贫民区开办的一所招收3-6岁贫民儿童的幼儿学校并命名为“儿童之家”。
②在儿童之家里专门为儿童设计了活动室和休息室。
③“儿童之家”甚至连课程安排也打破多少分钟一节课的规范,强调个人学习和个别活动。
5、艺友制由陶行知提出,“凡用朋友之道在幼稚园里跟着幼稚园教师学做幼稚园教师的途径”,目的是在短时间内培养大批幼稚园教师。
6、活教育 P178①1940年陈鹤琴在江西省立实验幼稚师范学校时提出,经过7年的教学实践建立的一个教育理论体系。
②这个理论包括:目的论、课程论和方法论,以及17条教学原则和13条训育原则。
③活教育是陈鹤琴长期教育实践的总结,也是理论探索的结果,是陈鹤琴教育思想的精髓,对当前学前教育的改革具有现实意义。
7.五指活动(P177)①五指活动是由陈鹤琴提出的,他将幼儿园的课程定为“五指活动”。
五指:生长在幼儿的手掌上的,是活的,可以伸缩,互相联系。
课程是整个的,连贯的。
②五指活动的五个方面:健康活动,社会活动,科学活动,艺术活动,语言活动。
③陈鹤琴指出:幼稚园的课程全部包括在五指活动中,并采用单元制,各项活动都围绕着单元进行教学。
8.颜氏家训(P34)①《颜氏家训》是由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颜之推根据自己求学,为官,生活,处世的经历与体会,写出的我国第一部我国封建社会系统而完整的家庭教科书。
00402《学前教育史》知识点整理
《学前教育史》核心知识点第一章古代儿童教育的实施第一节古代的慈幼礼俗与社会公育一、慈幼观念的演变p30二、慈幼与学校的起源1、中国最古老的学校名为“庠”主要是一种养老慈幼的场所。
2、“庠”具备的三个条件①农业、畜牧业较为发达,有一定的剩余产品②氏族成员共同劳动,财产共有,儿童公育③实行较为严格的族外婚制三、慈幼机构与法令措施1、宋代的慈幼机构①慈幼局:主要职能是收养弃儿,雇请乳媪鞠育②举子仓或予惠仓:由教育家朱熹始创,其职能与慈幼局略同2、唐鉴创办的及幼堂:具有教养合一功能的慈幼教育机构(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将幼儿的保育和教育合为一体的慈幼机构)四、慈幼礼俗p321、慈幼礼俗:是慈幼观念与文化在民间普遍流行的通俗形式①试儿(抓周)②洗儿会③命名仪式第二节古代的胎教胎教:是指孕妇怀孕期间,除重视身体的保健外,还要重视精神、情操以及外界环境条件对孕妇的影响一、胎教的作用①被看作是能否培养出合格圣明的君主的必要条件②被认为是培养理想后代的重要前提③被认为是儿童健康发育的必要条件二、胎教的内容p33-351、注意精神因素的影响(目不观恶色、耳不听恶声、口不出恶言)2、注意饮食卫生的影响(饥饱适中、不食邪味、节嗜欲)3、注意环境的影响(居处简静、行坐端严、避寒暑、劳逸以节)第三节古代家庭的学前教育一、家庭学前教育的目的和作用①培养幼儿成才,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至少要具备基本的生存能力②培养和完善其道德品格,符合儒家所要求的忠孝仁义的基本道德标准③有助于维系家庭和社会的道德礼仪秩序,光宗耀祖的一些期望二、家庭学前教育的规划①子能食食,教以右手。
能自己吃东西的时候,教给他使用右手进食②能言,男唯女俞。
男鞶革,女鞶丝。
男孩子应声“唯”发声较直。
女生应声“俞”声音委婉。
男孩子学习佩戴革制衣袋,女孩子学习佩戴丝质衣袋③六年,教之数与方名。
六岁,学习简单的数字与辨别南北方位的名称④七年,男女不同席,不共食。
七岁开始男女不能坐同一个席上,不能共用一个食具⑤八年,出入门户及即席饮食,必后长者,始教之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外国学前教育史部分1.预成论:儿童与成人不应有重要区别,从幼儿开始,儿童的身体和个性已经成人化了。
预成论的要点是否认儿童与成人在身心特点上的差异,也否认了儿童身心发展的节律性、阶段性。
2.泛智:就是将一切有用的知识教给一切人,并将其智慧得到普遍发展的理论。
泛智的思想乃系夸美纽斯教育思想的核心,也是他从事教育活动的宗旨。
3.要素教育:是裴斯泰洛齐简化大众教育手段的一个显著成果,是其教育思想中的科学性与民主性结合的产物。
他坚信,通过这种简化了的教学方法,使最无经验、最无知的人也能教育自己的孩子。
4.性格形成学说:在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者关于“人是环境的产物”观点的影响下,欧文认为每个人的性格从来不是,并且永远不可能由他自己形成,而是由“外力”为他形成的。
他所说的这种外力包括遗传和社会环境。
他认为,人带着天赋品质降生,然后由社会予以形成。
(#)5.《〈白特勒法案》》:1944年,邱吉尔联合政府通过了一个重要的教育改革法案,即〈〈白特勒法案〉〉。
该法案以当时教育委员会主席白特勒的名字命名。
〈〈白特勒法案〉〉把保育学校或保育班的设置规定为地方教育行政当局的不可推卸的义务,但未能将保育学校和幼儿学校连贯起来的思想形成制度。
6.幼儿凭证计划:为了解决学校经费分摊的问题,1995年7月,英国教育和就业大臣谢泼德公布了一套数目为⒎3亿英镑的“幼儿凭证计划”,规定发给家长1100英镑的凭证以支付幼儿教育的费用,使全国每个愿进学前教育机构的、年龄在4岁儿童都能接受三个月的高质量的学前教育。
凭证使家长们的选择范围,能自由选择公立的或私立的或民办的学校,家长若选择私立或民办学校则需自己再多交一些钱。
(#)7.店铺幼儿园:这是1968年在西柏林出现的一种新的反对权威主义的幼教机构。
实行自由的解放式的教育,反对过去对幼儿进行的顺从、纪律、性的压抑及家长式的教育。
教育内容和方法由家长讨论决定,并轮流担当保育工作。
8.白天的母亲:1974年,由联邦青年、家庭、健康教育部核准设立了另一新型的幼儿保教机构——“白天的母亲”。
主要做法是:政府提供少量的经费,让一些年轻的妇女在照管自己的小孩之余,再帮助邻近的妇女在白天照管1——2个小孩。
这些“白天的母亲”须参加短期培训,以获得科学的育儿知识。
(#)9.开端计划:是实现学前教育机会均等的目标而实行的一项重要计划。
具体计划是:由联邦政府拨款,将贫困而缺乏文化条件的家庭的幼儿免费收容到公立特设的学前班,进行为期数月至1年的保育。
以消除他们与其他儿童入学前形成的差异,实现“教育机会均等”。
10儿童中心主义保育思潮:这种思潮以幼儿的快乐作为检查学前教育工作优劣的一个重要标准,因而让幼儿自由游戏、尊重幼儿自由和自发活动的主张一时深入人心。
(#)11社会中心保育论:这是二战后日本出现学前教育思潮。
社会中心论者认为学前教育是培养社会人,也就是既要求尊重人格,又要求将学前儿童作为社会成员,在生活中培养他们对社会的认知、态度和能力。
从而构成战后日本学前教育的另一种思潮。
12集体主义保育论:这是二战后在日本出现的。
该保育论认为儿童是通过自己主动地去推动集体生活而使其得到连续性发展的。
可见,这一学前教育思潮在理论上明显受到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思想的影响。
主张集体主义保育论的代表是民主保育联盟。
13.教学——训导型教学模式:在这种模式中,教学的目的是用知识、技能和技巧武装儿童,使之听话。
教育者不得不完成教学大纲,以满足领导和监察机关的要求。
在教学过程中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儿童仅仅被视为接受某种教育体系影响的客体。
(#)14.平行教育影响原则:马卡连柯认为,个人对个人的影响是狭隘的,作用是有限的。
集体的影响则要大得多。
为了教育好个人,就要先影响该成员所属的基层集体,然后再影响该成员,教师必须把整个集体作为教育对象。
与此同时,个人在集体内受到教育。
15.学前教学指示法:是乌索娃创造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
其基本特点是,教师不仅要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儿童,而且要教给儿童掌握知识技能的方法,使教师和儿童双方的积极性都能充分发挥。
乌索娃要求教师通过语言、示范及讲解,把学习活动的整个过程告诉儿童,使儿童不仅是教学的对象,也是教学的主体。
(#)16.系统脱敏:华生认为,幼儿的情绪、行为是后天习得的,可以通过人工设计的情景、循序渐进的方式加以改变。
这种行为改变的模式称作“系统脱敏”。
17.直接教学法:在目前以色列的学前教育机构中,主要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主要在“处境不利者”教育中采用。
通过使用结构教材、严格的课程计划、确定的任务、教师的教导,为儿童提供智力刺激,使之获得信息,促进发展。
18、多闻台式:为了把幼保差别降到最低水平,一些地区进行了幼保一元化的尝试,闻名遐迩的“多闻台式”其做法是把幼儿园和保育所建在一起,进行统一管理和经营,在一天日程安排上,要求保育所的幼儿上午去幼儿园接受教育,下午在保育所里接受教养。
19、均爱:是指父母对所有子女应一视同仁给予相当的慈爱。
20、风化:是指“自上而行于下者也,自先而施与后者也。
”即家庭中父母或其他成年人对年幼者的模范作用。
21、大家庭:是指具有独立生产能力的父权维系的若干近代亲构成的家庭形式。
22、幼保一元化:就是要求幼儿园和保育所在制度上实现一体化。
23、人文主义:是一种崇拜现实、崇拜人生,并以世俗的人为中心的世界观;要求否定神权、肯定人权;主张个性自由、个人幸福;强调人能创造一切,也必须享受一切。
显然,它是和基督教禁欲主义对立的一种世界观。
24、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发生在15世纪左右。
它是新兴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中所发生的一场大变革,是反封建的文化革命运动及思想解放运动。
资本主义萌芽及古典文化的广泛传播是这场运动的经济基础及必要条件。
中国学前教育史部分1、宫廷学前教育:是家庭教育的一种特殊的形式,它是以处于学前年龄的世子为教育的对象,由朝廷委任德高望重的官员担任教师,在宫廷内实施的教育。
2、保傅教育制度:是指朝廷内设有专门的师、保、傅官以对君主、太子进行教谕的制度。
3、乳保教育制度:是指在后宫挑选女子担任乳母、保母等,以承担保育、教导太子、世子事务的制度。
4、外象内感:唐代医学家孙思邈在总结前人胎教理论与自己临床经验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古代胎教学说的基本观点——“外象内感”,意思是说母亲所接触的外界物象会直接感应到体内胎儿。
5、早谕教:早期教育是教育的最佳期,当婴幼儿的赤子之心尚未受到外界熏染时,先入为主,对它实施教育,就会收到最佳的效果。
6、艺友制:艺,是艺术,也可以作手艺解。
友,就是朋友。
用朋友之道,跟着别人学艺术或手艺的,叫做艺友。
凡用朋友之道,跟着幼稚教师在幼稚园里学做幼稚教师的,便叫做幼稚园的艺友。
显然用这种方法来培养幼稚教师的方式就叫“艺友制”。
7、行为课程:生活就是教育,五六岁的孩子们在幼稚园生活的实践,就是行为课程。
行为课程的教学方法应当是起于活动的有计划的设计。
8、整个教学法:就是把儿童所应该学的东西整个地、有系统地去教儿童学9、老解放区的学前教育:是指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只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立起来的农村革命根据地、抗日根据地、解放区的学前教育。
简答题1.原始社会的幼儿教育具有哪些特点?(#)1)对儿童实行公有公育,教育无阶级性,人人享有平等的教育权。
2)为社会关系的需要和生产劳动的需要而培养儿童,始终保持学用结合。
3)没有专门的教育机构,在一般社会实践中附带进行教育,教育的内容在简陋、粗率的形式中具有多方面性。
2.人类进入阶级社会后,世界幼儿教育发生了哪些变化?1)教育具有了阶级性、等级性。
2)儿童公有公育转变为以家庭教育为主。
3)特权阶层子弟的教育开始和劳动、社会生活脱节以及流行父权制等。
3.简述柏拉图的学前教育思想?(1)柏拉图是西方学前教育思想的奠基人。
他重视优生优育。
(2)重视早期教育。
(3)主张和谐发展的教育。
(4)指出了游戏在学前教育中的意义,指出了慎选故事教材的问题,这是教育性教学思想的萌芽。
(5)他还重视幼儿道德习惯的培养。
(6)提倡学前公共教育。
4、亚里士多德的学前教育思想与柏拉图不同的是:①重视非理性因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②在婴幼儿保育方面也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③更强调通过练习形成道德习惯④教育要遵循儿童发展的自然进程的主张。
5.简述昆体良重视家庭环境对学前儿童的影响的教育思想?(#)(1)昆体良重视家庭环境对学前儿童的影响,对保姆、父母和教仆都提出严格的要求。
(2)儿童的学习应早点开始。
(3)告诫人们注意防止另一个极端的倾向,即对幼儿逼得太紧。
(4)试图改进当时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
6、昆体良关于教育与天性的关系的思想及其意义:①人的禀复大致相同,因而都具有通过教育成为人的可能性,从而不仅充分肯定了教育的作用,也反映出朴素的平等思想②昆体良一方面肯定了认得字人性在教育中的基础地位,另一方面又指出了天性的不完善性和可塑性,进一步肯定了教育的建树作用③昆体良强调个体在自然特性上的个体差别,重视研究个体的独特性,为他的因材施教等教学原则和方法,奠定了理论基础。
7.简述夸美纽斯涉及幼儿游戏理论?(1)游戏是符合儿童天性的能量的散发;(2)游戏是组织愉快的幸福童年的手段,是儿童生活所不可缺少的伴侣。
(3)游戏是儿童的一切力量和才能所籍以发展的重要的智力活动,是扩大和丰富儿童观念的有力手段。
(4)游戏是生活的预备。
(5)此外还有成人领导或参与游戏的必要性等。
夸美纽斯的这些思想在幼儿游戏理论的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8.夸美纽斯对学前教育的贡献有哪些表现?(1)详细论述了教育的作用及人受教育的可能性。
(2)在历史上第一次把学前教育纳入其充满民主色彩的单轨学制。
(3)撰写了历史上第一部幼儿教育专著《母育学校》,以及与其配套的亦可堪称历史上第一的看图识字课本〈〈世界图解〉〉。
(4)首次深入“研究了在家庭条件下学前教育的完整体系,规定了它的目的、内容和基本方法。
9.简述乌申斯基的儿童教育观?(1)乌申斯基重视儿童良好习惯的培养。
(2)乌申斯基重视儿童的自由活动和独立生活在其性格形成中的作用。
(3)培养儿童个性的主要因素是祖国语言和劳动。
(4)在教育的过程中考虑儿童的年龄特征,如爱好、兴趣、情感和思维等。
10.战后各国学前教育发展和改革的一般趋势是什么?(1)政府日益重视学前教育,制定法律和政策,推进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
(2)提早幼儿教育起点,重视学前教育的科研工作。
(3)学前教育机构多种多样,幼儿入园率大幅度提高。
(4)重视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5)确立学前教育在终身教育体系中的奠基地位。
(6)注意提高学前教育师资的质量。
(7)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