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转身教学文档

合集下载

(梁宁华论文)语文教学美丽的转身

(梁宁华论文)语文教学美丽的转身

语文教学美丽的转身---让学生学会“自主”南宁市阳光新城学校梁宁华摘要:教师串问窜讲、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模式,禁锢了学生的思维,抑制了学生的发展。

新课程改革呼吁教学要从“传授模式”向“学习模式”转变,还学生一个自主发展的空间。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方法引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实现语文教学美丽的转身。

关键词:兴趣方法自主合作学生教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应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与文本对话。

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

自主学习正是体现了“以生为本”的理念。

那么如何在教学的实践中落实这一理念呢?一、激发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要想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激趣很重要。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方法很多,诸如创设情境、开展竞赛、媒体辅助等等。

如在教学《四个太阳》时,我通过创设情境:“孩子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课件出示谜语,生猜:太阳)“知道天上有多少个太阳吗?”“一个”学生齐声回答。

“可是有一个小朋友,他画了四个太阳,想知道为什么吗?”“想”“那赶紧打开课本到文中去找答案吧”一声整齐而响亮的回答,足以证实学生已被老师设置的悬念“悬”着了,一种强烈的求知欲被激发了,很快便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不待教师教,便能自主地去学习了。

二、指导预习,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语文教学成功与否,是要看学生最终能否离开教师自己去读书、作文,做好课前预习不仅能提高听课效果,而且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可见预习在学生的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

课前预习效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预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但孩子的预习能力不是天生就有的,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自学方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预习是学生的主动性的学习行为,教师要腾出充分的时间让学生预习,并训练学生逐步掌握最基本的预习方法。

加强语言文字运用 实现教学美丽转身

加强语言文字运用 实现教学美丽转身

加强语言文字运用实现教学美丽转身2011 版小学语文新课标的出台,为我们指明了小学语文教学更明确的方向,以及教学中应注意的诸多问题。

其中一点尤其值得高度关注,那就是语文课程的核心价值——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

新课改实施到如今,很多教师普遍能理解、认同一些新的教学理念,譬如“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学中要重视教能力,教规律、教方法,而不是仅仅教知识”、“以学定教、先学后教”等,可在教学工作中,却常常出现不知怎样用这些先进的教学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有意无意地走上了无效教学的老路。

如何“落实语言文字运用,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真正的美丽转身”呢?下面,我结合着自己的课堂教学,谈谈我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一些粗浅认识和做法。

一、适时进行创造练习,激发学生想象能力新课标在总体目标中指出:“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

”为落实这些目标,我会在课堂中适时让学生结合课文进行想象,然后根据自己的想象进行创造。

比如在教《新型玻璃》一课时,我在学生读懂课文内容后,设计了“新型玻璃自述”的想象的练习,我把全班学生分为五组,每组分别练习一篇新型玻璃的自述。

我用饱含激情的语调说:“现在,别忘了,你就是新型玻璃。

要会夸自己,把自己的特点、用途说清楚,叫人一听就想买你。

”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思路被我的话语打开了,都跃跃欲试,纷纷交流自己想象的新型玻璃。

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我再让学生把自己想象的新型玻璃写下来。

这一课的练习,我根据说明文的特点,要求学生以自述的方式,分组练写一种新型玻璃。

这种表述不是简单复述,而必须改变人称,又带有童话的趣味性,还有广告特色,激发了学生的表达欲望。

我这样做,不仅使学生吸收了课文的语言材料和表达方法,而且还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

二、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把握文章大体脉络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一直是高段学习的一个重点,更是提升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

美丽的转身

美丽的转身

美丽的转身当我们漫步在繁华的街市,有时会对身边的美好事物转身驻足。

在教学上,我们何不也来一次美丽的转身?世上万物,推陈出新,优胜劣汰,此为规律。

涉及课堂教改,亦是如此。

针对我班实际情况,结合当前教改形势,我是这样计划和实施的:一、首先对学生进行四项专题训练四项专题训练是学生在课堂上精神风貌的展现,是学生个性张扬的见证。

每周四下午我都要对学生进行四项专题训练,多则一节课,少则十分钟。

而且每周都要对上周进行表彰鼓励和总结。

二、科学建立学习小组1、人员数量要适当,均为4~5人。

这样四五个人可以围成一桌,保证每个成员都有积极参与的机会,又能充分保证小组内产生各种有利于讨论的观点。

2、小组个性差异要互补。

比如:将男生和女生、学习较好的和学习困难的、性格内向的和外向的分到一起,这样形成一种互补,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3、小组每个成员都是组长。

一人承包一项,一号组长能力较强,是小组活动组织者,其主要职责是组织小组内部发言,并记录小组成员发言次数;二号组长是中心发言人,综合四人不同和相同的观点,并且参与全班的讨论;三号组长负责检查背课文情况并作好记录和收交作业本;四号组长负责检查单词听写和临时作业。

这样人人是组长,人人有责任,人人有活儿干,体现地位均等,机会均等,培养学生平等合作的意识。

4、组与组之间有竞争。

事实证明:团队竞争是小组有效合作的强大动力。

我是这样开展竞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团队精神的:每个小组有日常积分和考试积分两项。

日常积分包括:每天的小组单词听写、课文背诵、作业收交情况、回答问题次数等,考试积分按照分数段积分。

根据两项之和评选最佳组长、最佳团队、进步奖等。

三、合理评价1、合理评价每位学生。

尽管学生之间有差异,但都有一种“被老师肯定”的愿望,我努力做到:肯定学生的一切努力,保护学生的一切创造欲和尝试欲。

2、鼓励学生评价。

在小组活动中,小组成员可以就本组展开的活动进行自我评价。

各小组之间也可以进行互相评价。

美丽转身

美丽转身

美丽转身作者:曾小玲来源:《教师·中》2014年第08期语文是一种诗意的艺术载体,是人文沉淀,是美的神奇。

课堂上教师应着力引导学生发现美、欣赏美、感悟美、表现美、挖掘美,让语文浸润学生的生命,让学生倘佯在诗意的语文天地中。

因此,让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学会美丽地转身,去寻找语文质朴的本色。

一、让语文回归真实1追求真实的课堂饱满预设、循规蹈矩的课未必是好课,有特色、基于生本动态生成的课才是好课;平平稳稳、没有差错的课不一定是好课,一波三折、柳暗花明的课才是好课……真实的语文课堂,在于让语文充满思想、感情、人文精神。

(1)真实的课堂,追求动态生成。

我们倡导生成的课堂要精心预设,让预设孕育生成。

预设得越充分,教师对课堂的调控才会越灵活,学生对文本的解读才会越深刻。

一方面,教学要从单一的、封闭的、主观的线性程式走向多维的、开放的、客观的板块式程式。

另一方面,要学习中国画的“留白”艺术,要给生成留有空间,对于各种情况要做出预测。

课堂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课堂中应该有学生真实的感悟与个性化的解读与思辨。

(2)真实的课堂,追求“课随生动”。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即“以人为本”的人本思想,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

作为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要求,要尊重他们。

俗话说,“鸟在林间自会鸣”,只要我们广大语文教师褪去束缚、追求本真,真正关注学生生命的存在,智慧引导学生走进语文学习的森林,充分地读、写、听、说,开展语言实践活动,那么,“鸟儿”自然会引吭高歌,课堂自然会呈现出天高任鸟飞的局面。

(3)真实的课堂,追求自然、朴实。

在朴实的课堂上,也许没有华丽的课件,也许没有热热闹闹的场面,也许没有令人拍案叫绝的设计,然而却流淌着行云流水般的自然之美,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学生。

朴实往往是在我们自然、随意的教学细节中不经意流露出来的。

在朴实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强调的是真实、自然,追求的是和谐。

2联系真实的生活美国教育家华特·科勒涅斯指出:“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

阅读教学美丽转身

阅读教学美丽转身

的启示。
围绕非常着迷展开交流
二年级的孩子可能会怎
么回答这个问题?
侧面描写
排比句,表达无限敬仰,要求背诵
1. 吃透教材是有效课堂的前提
第一,把握教材的体裁非常重要。
对教材进行整体把握,不仅仅在内容上, 还要有结构上的整体把握。对于教材布局谋篇
和遣词造句的特点一定要研究。这样才能居高
临下,得到教学上的启示。
和遣词造句的特点一定要研究。这样才能居高
临下,得到教学上的启示。
二年级的孩子可能会怎
么回答这个问题?
这一句话是否多余?
这段话描写上有什么特 点?课文中还有这样的写 法吗?
这两句话与我们平常说 法有什么不同?
2.研究学情是有效课堂的关键。
教师解读文本最好经历“教师—
—学生”的角色转换,站在学生
如何实现美丽转身
张元
一、小学语文教学新动向。
二、做好预习,落实预习。 三、吃透教材,研究学情。 四、下水实践。一课一得。
一、小学语文教学新动向
1.“一个转向,一个中心,两个基 本点”。
“一个转向”是说我们的语文教学,应当 从学会知识转向教会学习。 “一个中心”是指我们的阅读教学要以语 言学习为中心。 “两个基本点”是指要着重培养语文能力 和语文素养。(崔峦)
从语言习得的角度看, 有两种语言现象特别值
得关注:一种是有规律
的语言现象,一种是 “陌生化”的语言现象。
细细读,慢慢想,这段话好在哪里?
1. 吃透教材是有效课堂的前提
第一,把握教材的体裁非常重要。
对教材进行整体把握,不仅仅在内容上,
这句话没有主 语,加上好不好? 还要有结构上的整体把握。对于教材布局谋篇
的角度思考:如果让孩子们来读 这个文本 ,哪些地方是他们自 己可以读懂的?估计他们会有哪 些不懂的地方?他们会误读 吗?„„

课堂审美:实现语文教学美丽转身1

课堂审美:实现语文教学美丽转身1

假如对您有帮助!感谢议论与分享讲堂审美:实现语文教课的漂亮转身导读:本文讲堂审美:实现语文教课的漂亮转身,仅供参照,假如感觉很不错,欢迎议论和分享。

现代教育家陶行知曾说:“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课,而在教课生学。

”这是先生对“教课”的深刻解读。

教师的职责是“教课”。

所谓“教课”,即“教”与“学”的双边活动。

所以,“教”的真理是“指导学生学”,而不行代替学生的学习实践与生命体验。

教师的作用不过“唤醒”和指引,而不是“赐予”或“承办”。

教师有效地、真实地“导”,是在学习迷津处点拨。

“点”在诱惑处,使学生在“山重水复疑无路”时,能一“点”豁然,自己去发现“峰回路转又一村”;“拨”在歧路上,使学生在误人错道时,能一“拨”有悟,从头迈上“康庄”之路。

所以,语文讲堂应当尊崇师生合作互动。

好问是少儿作为一个天生学习者的基本特点所在,我们的讲堂要擅长松手,合时为少儿的“好问”供给时间和空间。

并且要依据少儿的需求以师生合作互动的方式来组织讲堂教课的双边活动,一同享受富于美和童趣的语文讲堂。

1.教课主问题的提出要师生合作互动。

有的教师为了追求讲堂教课的“高效率”,常常采纳“直奔中心”“结尾反顾”等做法,设计纲要挈领、辐射全文的主问题,从而假如对您有帮助!感谢议论与分享率领学生用演绎的思想方式解读课文,即依据已有的结论去找现象。

如教课《白鹅》,一些教师就会自但是然地走一条直奔中心的捷径:迅速阅读全文,找出文章的中心句,即“好一个傲慢的动物!”(2)在中心句中圈出中心词“傲慢”。

(3)找一找,课文哪些地方写了白鹅的傲慢?认真读读课文,思虑:为何说白鹅是一个傲慢的动物?找读文中的句段,证理解鹅是一个傲慢的动物。

长久使用演绎法思想会令人的思想僵化,不可以打破已有结论。

新课程倡导对文本的多元解读,要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需要改变这类从已有结论找寻表现的做法。

教师应充足激发学生内在的求知欲,把怀疑的权益还给学生,以学生的问题为教课的主问题睁开议论学习,鼎力培育学生怀疑问难的精神。

气韵饱满:“美丽转身”的作文教学

气韵饱满:“美丽转身”的作文教学

借它之 技,写我之文 ,经典作 品虽然是激发 学生潜 能的材
料 库 ,但 必 须 将 写作 推 向学 生 生 活 的 诸 多 方 面 , 时 刻 不 忘
三 、文 气 ,让 作 文教 学更 智 慧
好 的 作 文 指 导 课 , 要 具 有 较 高 的 学 习 效 率 , 定 是 走 激发他 们模仿 的热情 ,融入他l i " ] 自己的生活 与思维 ,进 行
关键词:观念 观察 素材 指导
在江苏高考语文科 目中,作文 占的比重较 大,总分1 6 0 越 来越恐惧 ,老 师们也越教越 没信心 。造 成这种状况 的原 分的试卷 ,作文就 占了7 O 分,可见 作文教学在 语文教 学中 因:一是学 生 自己。在语文 学习 中,学生们侧重于读 ,写
的 地 位 。 而 在 平 时 的 语 文 教 学 中 ,作 文 教 学 所 花 的 时 间 远 得 很 少 。语 文 的 教 学 内容 多 , 知 识 点较 分 散 ,而 学 生 们 的 远 少 于 其 他 内容 , 学 生 们 每 两 周 才 写 一 篇 作 文 , 而 且 一 旦 课 后 时 间 大 都 被 数 理 化 占用 , 这 样 就 造 成 学 生 们 练 笔 的 机 涉 及 到 作 文 教 学 , 学 生 就 感 到 非 常 痛 苦 ,我 们 老 师 也 觉 得 会 很 少 。 因此 每 当 写 作 文 时 , 学 生 们 就 像 挤 牙 膏 一 样 , 一
1洲 …
提 高 学生 写作 水 平 之 我 见
。孙 进
பைடு நூலகம்
摘 要:在 当前的高考形势下,语 文的地位 变得越来越突出,而语文教 学中的作文教 学显得尤为重要 。但在 目前 的作文教学 中,出现 了老师怕教 、学生怕写的状 况,学生 的写作水平 日渐 下降。如何才能改变这种状 况呢?笔者 认为老师要从 自身做起,做 学生的榜样 ,教会 学生正确的写作技巧 ,从而切实有效地提 高学生的写作 水平 。

语文教学美丽转身

语文教学美丽转身

语文教学“美丽转身”暮春时节,万紫千红竞相争艳。

四月的细雨,把空气洗得格外的清凉。

我乘上春天的末班车,一路兼程,踏进了重庆后工学院的校园。

参加了重庆市第七届小学语文青年教师教学技能技能竞赛识字赛场活动,观摩了16位来自不同区县的老师精彩纷呈的课堂艺术。

我感受颇多,有“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感受,更有“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收获。

《新课标》指出: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阅读和习作的基础。

但是,长期以来,识字教学忽视了教学本身的人文因素,脱离了学生实际,过分注重识字技能的传授,一味地强调识字的工具性作用。

因此,识字教学往往被视为纯技能性的训练,单调地读,重复地写,机械地识记,学生不堪重负,而结果却是事倍功半。

古人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本次赛课的所有老师都注重了让孩子快乐学习,有效学习。

一、轻松愉快,让识字情趣化。

识字教学提倡在情境中识字,利用儿童的已有经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

《语文课程标准》也把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列入教学的第一目标。

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有意注意持续的时间很短,因此,一堂课中如何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

1、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课堂上时常听到老师对学生说:“你的这种记字方法真好!”“你能比较出它们的异同,真棒!”“你领读的声音可真洪亮!”学生在教师的一声声赞扬中识字。

此外,老师们还抓住学生爱表现的心理特点,经常让学生扮演“小老师”,让他们领读、讲生字、讲记字方法,给他们充分表现的空间。

让他们觉得识字是有趣的,使他们喜欢学习汉字。

2、运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

低年级的学生年龄小,注意力不容易集中,老师利用精美的课件,充满童趣的生字词卡片,图片等直观形象的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如在教学难记字时,老师们把字体放大,展示在屏幕上,让学生观察笔顺的演示。

如果是象形字就将这个字的演化过程播放给学生看。

追寻小学数学教学的“美丽转身”

追寻小学数学教学的“美丽转身”

追寻小学数学教学的“美丽转身”数学被人们称为“思维之花”,数学能力的核心是数学思维能力,区别于传统的数学教学,力求控制教学过程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传统的数学课堂充分体现了教师的分析、讲解,而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

课改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和掌握现有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获取前人知识和经验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

要求在所有学科中渗透“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找到乐趣和前进的方向,在属于自己的一片蓝天中自由翱翔!要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的“美丽转身”,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一、扎实的教学理念是课改前行的轨道1.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传统的“讲数学”“听数学”“练数学”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缺乏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鼓励学生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发现和掌握数学知识。

2.要注重教学目标的转变新课程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一体的教学目标,体现了教数学不仅只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要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获得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应用技能;体会数学与人类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价值,加强对数学的理解,对学习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决心。

二、在课改正确的轨道上不偏不离地前行1.有效的情境创设教学情境是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是教师为了支持学生的学习,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目的地创设的教学环境。

创设教学情境,不仅可以使学生容易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感,使原来枯燥的、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饶有兴趣。

例如,在教学“植树问题”时,让学生理解“间隔”含义的时候,课初直接出示我县学生十分熟悉的“五指石”旅游景点,很自然地引出“五指四间隔”的现象,再进一步结合实际让学生明确“间隔数与棵数”的关系,让学生在简单有效的情境中很快就建构了新知识。

优美转身教学设计方案模板

优美转身教学设计方案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优美转身的基本概念、动作要领和技巧。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掌握优美转身的动作技巧,提高身体协调性和灵活性。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舞蹈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 优美转身的动作要领及技巧2. 优美转身在舞蹈中的运用3. 优美转身与其他舞蹈动作的结合三、教学对象本课程适用于舞蹈爱好者、舞蹈学习者、舞蹈表演者等。

四、教学时间共分为4次课,每次课90分钟。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播放优美转身舞蹈视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讲解:介绍优美转身的基本概念、动作要领和技巧。

3. 示范:教师示范优美转身的动作,学生跟随模仿。

4. 练习: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5. 总结: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点评,提出改进意见。

第二课时:1. 复习: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巩固动作要领。

2. 深入讲解:讲解优美转身在舞蹈中的运用,分析其在不同舞蹈风格中的表现。

3. 示范:教师示范优美转身与其他舞蹈动作的结合,学生跟随模仿。

4. 练习: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5. 总结: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点评,提出改进意见。

第三课时:1. 复习:复习前两节课所学内容,巩固动作要领。

2. 模仿:学生分组进行优美转身的模仿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3. 创作环节: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创作一段包含优美转身的舞蹈片段。

4. 展示:各小组展示自己的舞蹈作品,教师点评。

5. 总结:对学生的创作和展示情况进行点评,提出改进意见。

第四课时:1. 复习:复习前三节课所学内容,巩固动作要领。

2. 深入讲解:讲解优美转身在不同舞蹈风格中的运用,分析其特点。

3. 示范:教师示范优美转身的多种变化,学生跟随模仿。

4. 练习: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5. 总结: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点评,提出改进意见。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优美转身动作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舞蹈中的运用能力。

3. 学生对舞蹈的兴趣和审美情趣。

幼儿园小学华丽转身教案

幼儿园小学华丽转身教案

幼儿园小学华丽转身教案课程主题:幼儿园小学华丽转身教学目标:1. 通过实际操作,让幼儿园小学生了解及体验不同服饰的穿着和行走姿态。

2. 给予幼儿园小学生基本服装搭配的知识,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搭配能力。

3. 在体验中感受形体优美、坦然自信的人生信念。

教学内容:1.服饰的搭配和行走姿态的教授。

2.实际操作练习。

3.时尚表达的沟通。

教学重点:1.幼儿园小学生对服饰和行走姿态的认知。

2.教授幼儿园小学生基本服装搭配知识。

3.培养幼儿园小学生审美和搭配能力。

教学难点:1.幼儿园小学生如何表达自己的时尚意识。

2.如何加强幼儿园小学生的形体锻炼。

教学过程:一、启发引导1.向幼儿园小学生展示形体优美姿态的图片。

2.在图片的基础上让幼儿园小学生介绍自己的穿着和喜欢的服饰。

3.让幼儿园小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时尚意识。

二、搭配和行走姿态教学1.教授服饰的搭配知识和让孩子们尝试。

2.教授行走姿态的知识和让孩子们模仿。

3.运用游戏形式,让孩子们在搭配和行走中体验快乐。

三、加强形体锻炼1.活动前加强干预调动热情。

2.体育活动帮助幼儿园小学生进行形体锻炼。

3.适当的引导,让幼儿园小学生更加愿意体验、实践。

四、时尚表达的沟通1.让孩子们自己选择服饰进行穿着和展示,鼓励孩子们对自己的时尚意识有所表达。

2.通过学习和训练,让幼儿园小学生学会分享、合作和鼓励。

3.通过日常的交流,增进师生之间的沟通,获得高效的教学成果。

教学手段:1.图片展示法,引导学生思考。

2.游戏法,激发学生兴趣,增强互动性。

3.活体教材,现场呈现。

4.语言表述,配合图片讲解。

教学评价:1.教学任务完成情况的评价。

2.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程度和表现的评价。

3.对学生进步情况的评价。

教学建议:1.教学内容偏于抽象,建议提高教学实用性,注重实践。

2.对于复杂的搭配知识及行走姿态的掌握,需要加强对于基础知识的教授及运用。

教学总结:通过这次华丽转身的活动,幼儿园和小学生们在快乐的游戏过程中,学会了如何穿着和搭配服饰,行走姿态及方式,掌握了一定的时尚意识。

作文教学的美丽转身

作文教学的美丽转身

探索篇•课改论坛作文教学的美丽转身张萍(福建省南平第二实验小学)最近,我听了不少的作文公开课,无论从老师指导课,还是学生自主表达课,都期待学生妙笔生花,也就是热衷于美词佳句等文字效果。

但一味地忽视学生语言思维或作文的功能,学生会越来越怕作文。

如何改变现状?在不断地探究中,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出发,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发展的主体,让作文教学美丽转身。

一、妙用“三镜”,乐于写作“老师,文章要怎么写,才会与众不同,别出心裁?”一提到写作,许多孩子咬着笔头,愁眉不展,苦苦地问我。

特别是有些作文题目看似好写,可是写起来却平淡无味。

我想:要让作文落笔新颖,别有一番“鲜”味,就要在选材上下工夫,选择特殊的材料,让我们的作文脱颖而出。

于是,我指导孩子们忠诚于自己的眼睛和心灵,写出“不一样”。

1.用“放大镜”突出人物的外貌特征作者笔下的人物是鲜活的,由于年龄、性别和身份等不同,外貌特征也不同,写作时,要抓住其特点,用“放大镜”加以重点突出,写出“不一样”,而不是面面俱到。

在教学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七单元习作时,我引导学生用“放大镜”突出人物的外貌,一学生是这么写的:××的头像刺猬,头发一根根直挺挺地竖立起来;鼻子非常大,衬得全身都小了!那鼻子之大,大得出奇,鼻梁是拱的,颜色紫红,像个紫葡萄,阳光一照,像一个灯泡。

多么形象的描写,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用“显微镜”细化人物的细节描写课文《一面》有段细节描写特别值得品味:“‘哦!您,您就是———’我结结巴巴的,欢喜得快要跳起来了。

一定是!不会错,一定是!那个名字在我的心里乱蹦,我向四周望了望,可没有蹦出来。

他微笑着,默认地点了点头,好像我心里想要说的,他已经统统知道了一样。

”文字的细腻,不仅写出了鲁迅先生的精神品质,还写出了作者内心强烈的情感。

于是,我引导孩子们学习作者用“显微镜”描写人物细节,写出“不一样”,让落笔有“新”味。

下面和大家分享一段本次练笔中一孩子有趣的表达:称她为“美食家”再确切不过了。

优美转身教学设计方案

优美转身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学生能够理解转身动作的基本原理和技巧。

- 学生能够掌握转身时身体协调性和平衡性的重要性。

2. 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正确执行转身动作,包括转身前准备、转身过程和转身后的恢复。

- 学生能够在不同的运动项目中灵活运用转身技巧。

3. 情感目标:- 学生能够培养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和热爱。

- 学生能够在团队合作中培养自信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转身动作的基本原理和技巧。

2. 转身前的准备姿势和身体协调性训练。

3. 转身过程中的重心转移和平衡控制。

4. 转身后的恢复和身体调整。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理论讲解与示范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或游戏,引导学生关注转身动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习兴趣。

2. 理论讲解:- 讲解转身动作的基本原理,包括身体协调性、重心转移和平衡控制。

- 强调转身前准备的重要性,如身体姿势、呼吸等。

3. 示范与模仿:- 教师进行转身动作的示范,展示动作要领。

- 学生跟随教师进行模仿练习,注意动作的准确性。

4. 小组讨论:- 学生分组讨论转身动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第二课时:实践训练与反馈1. 技巧训练:-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转身前的准备姿势训练。

- 进行转身过程中的重心转移和平衡控制训练。

2. 综合练习:- 学生在运动场地进行转身动作的综合练习,如篮球转身、足球转身等。

- 教师观察并记录学生的动作,给予个别指导。

3. 反馈与总结:- 学生互相评价转身动作的优缺点。

- 教师进行总结,强调动作要领和注意事项。

4. 课后作业:- 学生回家后进行转身动作的自我练习,并记录练习心得。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练习积极性。

2. 评估学生在转身动作练习中的动作准确性和协调性。

3. 收集学生课后练习的心得体会,了解教学效果。

五、教学资源1. 教学视频:用于展示转身动作的示范和技巧。

2. 运动场地:用于学生进行转身动作的练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期待“教课文”朝向“教语文”的美丽转身尽管语文教师都认同语文课应该是“用课文来教(学)语文”,但是不可否认,“教课文”却是当下语文课堂中的一种常态。

去年台湾赵镜中老师和大陆的一位老师共同在内地上《太阳》一课。

前者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认识说明文的阅读方法;后者教学目标主要是研究太阳远、大、热的特点,以及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赵老师事后不无感慨地说:大陆的语文课主要是在讲课文。

他认为语文课不应该讲课文,而是应该教学生学习的方法。

这番话其实道出了大陆和台湾两地教师语文教育观方面的差异。

我国现代语文以“讲课文”为主的课程形态是在传统读经教育的基础上嬗变而来。

读经教育虽然包含语文教育元素,但其主要功能是进行道德伦理教化,当归属于道德伦理课程。

作为道德伦理课程理所当然地指向文本主旨的解读。

上世纪初语文课程从读经教育中分离出来单独设科,其课程属性非常明确,当归属于“学语言”的课程。

叶圣陶说,“国文是语文学科,国文教学的重心在于语言文字。

虽然国文教学富有‘教育意义’,但这不是它的‘专任’。

国文教学自有它独当其任的任,那就是阅读与写作的训练。

”尽管现代语文课程在属性上与传统读经教育有明显的改变,但是沿续千百年的以解读文本内容为主要目标的课程形态却顽强地保留下来。

这种课程形态最显著的特点就是能够最大程度地实现人文教化功能,但显然不利于学生母语学习和语言交际能力的提高,而且客观上很容易造成语言学习任务的旁落。

一现代语文课程的一大问题是混淆了“课程内容”和“教材内容”这两个不同的概念。

什么是课程内容?课程内容就是为达到课程目标而选择的事实、概念、原理、技能、策略、态度、价值观等要素。

什么是“教材内容”?教材内容就是指传递课程内容的凭借。

简单地说,课程内容是指“教什么”,教材内容是指“用什么来教”。

赵先生是用《太阳》这篇课文来教说明文的阅读方法,目标指向阅读的方法、策略,很明显,这是语文课程内容;大陆老师用《太阳》这篇课文让学生认识太阳的特点、太阳和人类的关系,很明显,这是教材内容,而非语文课程内容。

当下很多老师是把语文教材内容当成了语文课程内容,所以语文课上完,学生留下的多是教材内容的痕迹,而不是语文课程内容的痕迹。

其实除了少量的古诗词等流传千古的经典篇目,语文课本中的课文基本不属语文课程内容。

这是我多年从事语文课程与教学研究的结论。

小学语文课程内容指的是学生学习语文必须掌握的、可以终身受用的语文知识、语文方法和语文技能。

这些知识、方法和技能应该是相对稳定的、不可替代的。

比如汉语拼音,标点符号,3000个常用汉字;查字典的方法,查找资料的方法,阅读文章时圈点批注的方法;记叙描写的方法,简单的文章结构方法;以及为掌握这些知识和方法展开的听说读写技能训练等等。

为什么教材内容不是语文课程内容?因为教材内容是不稳定的,是可以替代的。

我曾经统计过1980年代京津沪浙四省市的语文课本和1990年代上海S版、H版语文课本,这几个版本中的课文到2000年以后还在用的不到四分之一。

再追溯到50年代的语文课本,当时语文教材中的课文现在基本上都没有了。

为什么那些课文现在都可以不教呢?因为这些课文不属语文课程内容,课文只是学语文的“例子”,是可以替代的。

我们可以用这一篇课文来教这些语文知识、方法,也可以换一篇课文来教这些语文知识、方法。

所以语文课把大量时间放在课文思想内容的解读上,这是造成语文课效率不高的直接原因。

为什么语文课1个月、2个月不上,学生原来是优等生的还是优等生,原来差的还是差的,因为语文教师教的不是课程内容,大量的时间花费在课文内容的分析上,这实在是浪费时间。

一位香港老师在大陆上《毕加索和和平鸽》这篇课文。

课文写的是战争年代,老人的孙子在阳台上放白鸽,结果一个小鸽子没有回来,小孙子很着急,跑到阳台上用红布条召唤鸽子,没想到被德军士兵看到了,他以为小孩是在向游击队发信号,于是跑上阳台,把孩子从阳台上推下去,小孩活活摔死,老人悲痛欲绝,找到毕加索让他为孙子画像。

如果大陆老师上这篇课文,肯定是要分析感悟小孙子怎么可爱,德军士兵怎么样残暴,然后学生带着对法西斯的满腔仇恨走出教室。

香港老师上课和我们完全不一样,他确定的教学目标是“学习分解人物的动作并画出人物动作的‘流程图’”。

在学生理解了毕加索与和平鸽之间的关系,认识了课文中和平鸽的象征意义以后,教师就直奔主题,指导学生学习如何画人物动作的流程图:第一步是让学生在课文主要段落中画出描写人物动作的动词;第二步是以课文中的一个人物为例,示范指导学生画人物动作的流程图;第三步以课文中的另外两个人物为例,小组合作学习画人物动作流程图;第四步是让一个学生当场作动作演示,然后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将连贯动作分解开来,画成人物动作的流程图;第五步是布置回家作业,观察母亲做家务时的动作,然后画一个人物动作流程图。

听完香港老师的课,大陆老师都非常纳闷:就是课文哪里去了?他这个课不是在上《毕加索和和平鸽》,而是在教学生画流程图。

因此理解课文内容,包括词语教学的时间仅占约四分之一,而花在画人物动作流程图指导和练习的时间却占了四分之三。

教师设计教学过程所秉持的理念非常清楚,课文只是指导学生学习画流程图的“材料”,是“例子”,让学生学会画流程图,才是这堂课必须完成的课程内容。

因此教学过程重点围绕着画流程图展开设计:教师示范——学生模仿操作——情境练习——回家独立操作。

大陆老师上课,学生留下的痕迹是对法西斯的满腔仇恨,香港这位老师上完这篇课文,学生留下的痕迹是怎么画流程图。

通过这个课例,我们可以很清楚地认识什么叫教语文,什么是教课文。

教课文,就是把课文的内容当做教学的主要目标;而教语文,是指以课文为“例子”,指导学生掌握语文知识,语文方法。

二崔峦老师在去年宁夏会议上说“要和课文内容分析说再见”,这句话很正确,但实施起来难度很高。

为什么?因为现在的语文课程设计就是讲课文的课程设计,语文课就是一篇一篇讲课文,教材给出的就是课文的内容。

每篇课文教什么,也就是语文课程内容,需要教师自己确定,自己选择。

这是一个很大的难题。

语文课不能跳出教课文的怪圈,主要和语文课的课程设计有关。

第一是教材没有提供合适的课程内容。

同样一篇课文,老师选择的课程内容可以完全不一样。

比如教《月光曲》这篇课文,张老师的教学重点是理解月光曲谱写的过程,感悟贝多芬同情穷人的思想感情,侧重在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方面;薛老师的教学重点是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并创设情景迁移运用这些语言,重在课文语言的积累和运用;于老师的教学重点是学习事物和联想的方法,并通过实践让学生掌握这种方法在阅读和写作中如何运用。

由于语文课本提供的只是教材内容,至于这篇课文“教什么”,也就是课程内容,完全凭教师的个人经验和认识去选择,去琢磨,这样就不可避免地造成语文课程内容的随意、零散、无序和经验化。

相当部分教师包括大多数入职教师由于对语文“课程内容”认识肤浅,难以区分“教材内容”和“课程内容”,甚至误将“教材内容”当成语文课的主要目标,课堂教学中大量时间花费在文本内容的梳理和思想情感的感悟方面,这样的语文课上和不上当然就没有什么区别。

第二是现行语文教学流程不适合学生学习语文。

现在语文教学的一般流程是初读课文,然后是分段讲读,最后总结练习。

这样教学流程本身就是一个适宜于文本解读的流程。

教师解读的主要是自己对文本的感悟,是成人感悟,与儿童文本阅读感悟相距甚远。

有人认为,教师对文本的解读有多深,学生对文本的感悟就有多深,这完全是成人的一厢情愿。

学生何时能够达到教师的感悟,理论上讲大概需要到成人的年龄。

语文课堂里大量时间用于讨论教师对文本的感悟,缺少目标明晰的以学生为主体的语文实践活动,其结果必然会降低语文教学的效率。

学语文的流程是怎么样呢?就是按照语文知识或方法的学习规律,按照“领会知识(方法)—指导运用”的步骤设计教学。

就像上面提到的香港老师的这个课例:首先领会什么叫画流程图,然后让同学去尝试运用,让学生去独立运用。

教师教什么非常清楚,学生领会了以后就去实践,去实践。

这才是一种“语言学习型”的教学流程。

第三是我们的课程设计没有预留学生语文实践的时间。

语文课程标准说语文课要培养语文实践能力,而实践能力只有在语文实践中才能形成。

现在的语文教材课文数量太多,一篇课文教两个课时,只够教师讲课文。

如果把课文减少一半,大概每学期教15篇左右,那么可以留出一半时间让学生进行语言的实践。

其实课文多教几篇、少教几篇,对学生阅读能力提高并没有直接关系。

现在有些教师也重视在语文课上安排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但往往的教师个人行为,而不是课程行为。

语文课如果有一半时间留给学生去读书,去表达,去实践,那么语文课的效率就一定能够提高。

山东烟台搞的双轨教育实验,就是每个星期语文老师少上2节语文课,让同学去图书馆读书,学生的语文能力提高了。

我们的语文课,核心是阅读,主线是阅读,然后教师根据自己的认识添加听说读写等语文实践活动,添加什么实践活动,添加多少实践活动,都是老师个人行为,而不是课程规定,这是我们课程设计很大的不合理。

三在现行语文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师如何运用课文来教语文呢?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首先要依据课文合理开发课程内容。

这篇课文究竟要教什么,教师要非常明确。

现在每一篇课文除了生字新词,其他应该教什么,课程内容是不清晰的。

我最近和国培班学员一起打磨《鱼游到了纸上》这篇课文的教案,开始学员确定的教学目标是“通过人物外貌动作神态描写体悟文本人物的品质”,目标指向理解人物的思想品质,显然不是语文课程内容;语文目标应该是抓住人物的外貌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目标指向人物品质是怎么表达的,这才是语文课程内容。

合理开发课文的语文课程内容有许多问题值得研究。

比如,一位语文老师上《称赞》这篇课文,课后他征求我的意见,我就说这篇课文除了学习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之外,主要目标是“懂得称赞能增强别人的自信”,这不是语文课程内容,而是思想品德课的课程内容。

教学这篇课文当然应该让学生“懂得称赞别人”这个道理,但作为语文课的主要目标显然不合适。

那么这篇文章的目标怎么定,通过讨论,最后把教学目标定在”“,这是在学习语言交际。

结果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些教学环节:⒈刺猬和小欢是怎么相互称赞的,大家读一读。

刺猬说:你真能干,小板凳做的一个比一个好,小獾说:我从来没有看到过这么好的苹果。

⒉互换刺猬和小獾称赞的话。

如果刺猬说:“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好的板凳”你觉得合适吗?不合适,为什么?因为他小板凳做的很粗糙,他做的虽然很认真,但是他做的不好,他自己差不多都要泄气了,所以刺猬这样说是说假话,带有讽刺的味道,所以是不合适的。

⒊如果把刺猬的改成:“你真能干,小板凳做的真好”合适吗?也不合适。

一个比一个好,并不是说他做的很好,只是后面一个比前面一个强,所以刺猬这样称赞也不合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