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以下是五年级科学上册的复习资料:一、生命科学:1. 动植物生长发育的特点和环境要求;2. 动植物的分类及其特征;3. 动物的饮食习性和消化道结构;4. 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5. 杂草的危害和防治方法;6. 温室的结构和作用;7. 病虫害的防治方法;8. 永续发展的意义和方式。
二、力学:1. 物体的位置和方向的描述方法;2. 物体的运动和速度的测量方法;3. 物体的力的作用和效果;4. 物体的重力和浮力;5. 物体的平衡和不平衡;6. 物体的简单机械;7. 物体的机械能及其转化;8. 重力的应用。
三、能源与材料:1. 太阳能、风能、水能和化石能的利用;2. 电能的产生与利用;3. 能源的合理利用;4. 金属和非金属的区别和应用;5. 材料的物性和用途;6. 电流的传导和控制;7. 电灯的原理和使用;8. 电池的原理和应用。
四、地球与空间:1. 地球的形状、转动和季节变化的原因;2. 太阳的运动和地球自转的影响;3. 天空的变化和星座的观察;4. 日月星辰的周期和现象的解释;5. 太阳风和太空站的作用;6. 地理位置和地图的使用;7. 地球上的气候和气象现象;8. 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
五、科学实验:1. 观察和实验的基本步骤;2. 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3.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4. 实验结果的分析和总结;5. 实验原理和变量的控制;6. 安全实验的意义和注意事项;7. 实验的设计和改进;8. 科学研究的重要性和方法。
以上是五年级科学上册的复习资料,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
科学复习题第一单元《白天和黑夜》1.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来,影子在(西边);中午太阳升到正南方,影子在(北边);傍晚,太阳从(西方)落下去,影子在(东边)。
2.太阳运动的规律是:(由东向西),太阳高度是(低—高—低)。
3.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是:(由西向东),影子的长短变化是(长—短—长)。
4.一天中气温的变化是(低—高—低)。
5.(早晨、黄昏)时,影子(长),说明太阳(斜射地面),此时温度(低);(正午)时,影子(短),说明太阳(直射地面),此时温度(高)。
6.很久以前,人们就注意到(太阳的运动)和(投影的变化)是有规律的,人们就利用这个规律来(计算时间)。
当时的(计时工具)被称为(日晷)或(太阳钟)。
(日晷)是测量时间的工具.7.(太阳钟)是利用太阳和影子的关系制成的。
8.(日晷)由(晷面)和(晷针)两部分构成。
9.日晷有(赤道日晷)和(地平日晷)两种。
10.使用手掌日晷时要注意:面向(正南方),(掌心)向上,平端(横放)在胸前;上午用(左手),下午用(右手)。
11.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昼夜的形成原因是(地球的自转)12.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4小时)。
13.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日月星辰都围绕地球旋转,这样就形成了白天和黑夜。
14.16世纪(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不是太阳在运动,而是地球绕着太阳在旋转,(昼夜的变化)是(地球自转)的结果。
15.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定在晚上8点,那么,美国应该在(上午),德国应该在(中午),澳大利亚应该在(晚上)收看实况直播。
16.月球圆缺的样子叫做(月相)。
月相的周期性变化是(一个月).17.我们看到的月光是月球反射(太阳)的光。
18.随着月球围绕(地球)的公转运动,月相变化的顺序是(新月—蛾眉月—上弦月—凸月—满月—凸月—下弦月—蛾眉月)。
19.月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五年级科学上册总复习资料
1、种子萌发需要适量的水、充足的空气、适宜的温度。
2、根据土壤中“沙”和“黏土”的含量多少,可以把土壤分成三类,含沙多的叫沙质土;含黏土多的叫黏质土;沙和黏土含量差不多的叫壤土。
3、三种土壤渗水能力由高到低依次是:①沙质土②壤土③黏质土4、三种土壤保水能力由高到低依次是:①黏质土②壤土③沙质土5、除了渗水性外,土壤的肥力和透气性等都会对植物的生长产生影响。
6、适合在沙质土中生长的有黄豆、西瓜,适合在黏质土中生长的有苦菜花、芦苇,适合在壤土中生长的有小麦、玉米、凤仙花、西红柿、白菜。
7、“雨露滋润禾苗壮,万物生长靠太阳。
”这说明水、光照、温度等因素对植物生长有影响。
8、对比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在对比试验中,只有一个条件改变,其他条件相同。
9、影响植物生长的条件有:水、阳光、温度、空气、肥料等。
10、怎样可以使植物生长的更好?答:①适量浇水②除草③捉虫④施肥⑤松土⑥间苗⑦给攀援植物搭架。
11、喜阴植物在植物学中被称为耐阴植物。
这类植物的特点是吸收光的能力特别强,能在很弱的阳光下正常生长。
如半夏、苔藓;喜阳植物有樟树。
12、根据植物根的不同分类标准把根分为:直根如芹菜、白菜、须根如葱、蒜、贮藏根如胡萝卜、红萝卜、白萝卜等13、植物的茎与根在外形上的主要区别是:茎有节和芽,节是指茎上长叶的地方。
例如姜、藕、马铃薯是茎;甘薯、萝卜是根。
14、根有什么特点?答:①根都有根尖、根毛②都向下生长③都长在地下。
15、根有什么作用?答:①固定植物②吸收输送水和无机盐③贮存营养物质④少数植物的根可以繁殖。
16、茎有什么作用?答:①输导②支持③少数的植物的茎可以繁殖④储藏营养。
17、三种动物的牙齿和爪的特点及捕食的好处。
18 Array、有些动物只以植物为食物,叫草食性动物如马、牛、羊、蝗虫等;有些动物以其它动物为食物叫肉食性动物如虎、狼、蛇、青蛙等;而有些动物既吃植物也吃动物叫杂食性动物如猫、狗、蚂蚁、麻雀、老鼠等。
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复习
五年级上册科学学问点复习第一单元1.种子发芽的必需条件是水分、空气、相宜的温度。
2.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但生长需要阳光。
3.植物生长需要泥土、水份、阳光、空气、相宜的温度。
4.蚯蚓喜爱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5.各种动物都喜爱生活在肯定的环境里。
6.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肯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互相依靠,互相影响的。
7.食物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8.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食物链。
9.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干脆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
10.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场,到猛烈的肉食动物完毕。
11.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以吃多种食物。
生物之间这种困难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交食物网。
12.像生物和非生物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群落。
13.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的整体叫生态系统。
14.假如生态系统的一个环节受到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15.自然界和生态瓶一样,假如环境条件受到破坏,生物的生存就会受到影响。
第二单元1. 向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 像这样,从不同侧面照耀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投影。
3. 影子的形成必需有光源、屏幕和遮挡物。
4. 影子的长短与光源的位置、角度有关。
5. 影子的大小和光源到物体的间隔有关。
6. 影子的形态和被照耀的物体侧面有关。
7. 古代的人利用日影观测仪计时。
8. 小明发觉大树的影子朝西,那太阳在东边。
9. 光以直线形式传播,速度以每秒30万千米。
10.光遇到镜面变更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反光也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
11.运用光的反射的有额镜、反光镜。
12.太阳外表温度达6千多摄氏度,内部则达2千多万摄氏度。
13.吸热本事最强的是黑色的粗糙物体。
14.物体和太阳光垂直升温快。
15.人们对太阳能的利用有:太阳灶、太阳能电板、点燃奥运圣火、太阳能热水器。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复习资料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复习资料第一单元1、生物的生存离不开周围环境,只有当环境满足它们需要的时候,它们才能够生存下来。
2、动物的生存离不开植物,一些动物生存离不开另一些动物的存在。
3、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空气。
4、绿豆芽生长需要水分、温度、空气、阳光、土壤等。
5、不同植物生长在不同的环境里,环境会影响植物,植物也会努力适应环境。
6、植物的根会朝有水的方向生长。
7、蚯蚓喜欢黑暗潮湿的环境。
8、生物之间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
9、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
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做消费者。
10、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11、生物之间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做食物网。
12、当一种生物灭绝,会影响其他多种生物的生存,而保护一种生物,也就保护了许多种生物。
13、生物和非生物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了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把它们看成了一个生态系统。
14、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了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做生物群落。
15、如果生物群落中的一部分动植物遭到灭绝或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16、为了保护生态平衡,我们应该做些什么?(不乱砍乱伐、不过度捕杀、植树造林、保护环境、建立自然保护区。
)第二单元1、像电灯这样自己能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如太阳、萤火虫、点燃的蜡烛、打亮的日光灯。
)2、产生影子的条件:光源、遮挡物、屏。
3、物体在中间,光源和影子在物体的两边。
4、光源下物体影子变化的特点:a.影子方向变化与光源的方向有关。
b.影子的长短(大小)变化与物体同光源的距离有关。
c.影子的形状变化与光源照射物体的侧面形状有关。
4、从不同的侧面照射得到物体的影子叫做投影。
5、物体影子与太阳方向相反。
6、一天中早晨物体影子长,正午短,傍晚又长了。
7、物体影子的长短变化与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高低有关。
8、阳光下物体影子每天的变化是有规律的,古人利用日影观测仪——日晷计时。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完整版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完整版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一、种子发芽实验1、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如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
2、对比实验中,我们只能改变一个条件,其他条件要保持相同,这样才能准确地找出这个条件对种子发芽的影响。
二、绿豆芽的生长1、绿豆芽的生长需要阳光、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和土壤等。
2、绿豆芽在黑暗的环境中会长得细长,茎是白色的;在有阳光的环境中会长得粗壮,茎是绿色的,并且叶子会展开。
三、蚯蚓的选择1、蚯蚓喜欢生活在黑暗、潮湿的环境中。
2、不同的动物对环境有不同的需求,比如候鸟会根据季节迁徙以适应环境的变化。
四、食物链和食物网1、生物之间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
2、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3、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做食物网。
五、生态瓶1、制作生态瓶时,要考虑放入的生物和非生物之间的关系,要让生态瓶中的生物能够生存下去。
2、减少水和增加动物的数量都会破坏生态瓶的平衡。
六、改变生态瓶1、减少生态瓶里的水,小鱼浮出水面的次数会增多,这是因为水中的氧气减少了。
2、增加生态瓶里的植物,可以为动物提供更多的氧气和食物。
七、维护生态平衡1、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做生物群落。
如果生物群落中的一部分受到了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2、人类的活动会对生态平衡产生影响,比如过度放牧、乱砍滥伐等。
为了保护生态平衡,我们应该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第二单元光一、光和影1、影子产生的条件是要有光源、遮挡物和屏。
2、光源位置的变化会导致影子方向和长短的变化。
二、阳光下的影子1、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和长短会随着太阳位置的变化而变化。
2、早上太阳在东边,影子在西边,影子较长;中午太阳在南边,影子较短;傍晚太阳在西边,影子在东边,影子较长。
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
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一、植物的发芽、生长1.种子发芽的必需条件是温度、水分和空气。
2植物的生长需要合适的环境条件。
当环境条件改变时候,植物具有一定的适合环境的水平。
(它们会努力的适合环境的变化。
)3种子发芽能够不需要阳光,而生长必需阳光。
4总来说之,植物对环境有基本的需要。
如空气、水、阳光、养分、空间等。
二、动物的生存1动物生活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
2当环境不适合动物生存的时候,它们会重新选择合适的环境生活,否则它们将3以生存。
4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地方。
5动物对环境有基本的需要。
如空气、水、空间和食物等。
三、生物生存的关系1蔷薇花丛中动植物之间存有着食物能量交换关系。
2植物和动物都会对它们需要的环境实行选择。
不同的生物对环境有着自己特有的需要。
3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相互依赖、互相影响的。
4所有的生物都会引起它们所生存的环境的变化。
5生物的生存需要水、阳光、空气等。
6植物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存有着非常复杂的关系。
7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
8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9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做生产者。
10食物链中直接或者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做消费者。
11也就是说,每条食物链的起点总是生产者,终点是不被其他动物所食的动物。
12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能够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做食物网。
13生物在一定区域内相互影响、相互依存,会形成一个生态群落。
14池塘里有水生植物如水藻水草,鱼类,虾,软条类如田螺河蚌,水鸟类如鸭,水生昆虫,青蛙等)15池塘里有非生物主要有空气、水、泥土、岩石等。
16像池塘里的这些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能够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群落。
一片树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一个海洋等都能够看成是一个生态群落。
五年级科学上册期末总复习资料(人教版)
五年级科学上册期末总复习资料(人教版)第一章:我们的身体1.1 身体结构- 人体由头、躯干、四肢组成- 头部的主要器官有眼、耳、鼻和口- 脊柱的作用是支撑身体,保护脊髓- 骨骼的作用是保护内部器官,使身体保持形态- 肌肉的作用是使身体产生运动,保持体型1.2 身体的感觉- 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是人的五种感觉- 探究眼的结构和视觉- 探究耳的结构和听觉- 探究鼻的结构和嗅觉- 探究舌头的结构和味觉第二章:生物与非生物2.1 生物和非生物- 生物和非生物有哪些区别- 植物和动物的不同之处- 动物的运动方式- 植物的按需生长特点2.2 生物的繁殖- 植物繁殖的方式:有性繁殖、无性繁殖- 动物繁殖的方式:卵生、胎生、产卵第三章:力3.1 力的引入- 什么是力- 力在生活中的应用3.2 浮力与密度- 什么是浮力- 浮力的应用- 什么是密度-密度的计算公式3.3 摩擦力- 什么是摩擦力- 摩擦力的应用第四章:食物4.1 饮食结构- 营养物质的作用- 食物的分类- 食物的消化吸收4.2 植物的制作食物- 光合作用的过程- 从植物到食物4.3 动物的摄取食物- 动物的消化器官- 消化器官的功能第五章:天文和地理5.1 地球的旋转和公转- 地球的自转、公转- 四季的变化5.2 空气、水和天气- 空气存在的意义- 水存在的意义- 大气对地球的保护和影响5.3 地球的分层- 地球的组成- 地球的分层结构第六章:科学实验6.1 科学实验中的注意事项- 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实验中的安全问题- 实验后的处理和探究6.2 探究水的成分- 实验步骤- 实验结果及分析- 实验启示。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复习资料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复习资料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知识总结一、种子发芽实验、观察绿豆芽的生长1. 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空气、水分和温度等条件。
2. 在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中,光、温度和水三个条件,适合我们进行实验研究。
3. 在设计种子发芽实验时,只能改变一个条件,其他条件应该保持一致。
4. 在做水是否会影响绿豆种子发芽实验时,需要改变的条件是水分,两个组相同的条件是温度、空气、各三粒大小相同的绿豆种子。
5. 做种子发芽实验时,为了减少实验的偶然性,一般在每个盒子里放三粒种子。
6. 水是否会影响种子发芽实验的具体实验步骤。
(1)准备两个不漏水的盒子(2)在盒内垫纸巾并按三个洞(3)在纸巾上各放三粒绿豆(4)往一个盒子里的纸巾上滴水,另一个不滴7. 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和适宜的温度。
8. 在绿豆种子发芽的实验中,发生的第一个变化是种子膨大。
9. 对比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在实验中我们需要设计实验组和对照组。
10. 绿豆种子发芽不需要阳光,绿豆幼苗的生长需要阳光。
11. 在做绿豆芽生长对水的需求实验时,观察发现靠近水源、水分充足的生长得最快最好,离水源最远的生长的最缓慢。
12. 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改变后它们会努力适应环境的变化。
二、蚯蚓的选择1. 通过实验我们发现,蚯蚓喜欢生活在黑暗、潮湿的环境中。
2. 同学们设计的“蚯蚓适宜的生活环境是什么样的”实验中,一个长方形的盒子,把盒子的里面涂成黑色,盒子的盖子的一端剪掉一块,在盒子底部铺上吸水纸,将捉来的蚯蚓5条一组放在盒子中间,盖好盖子,5分钟以后,观察到大多数蚯蚓待在盒子的盖子没有剪下的部分。
3. 在做“把蚯蚓放在干土和湿土之间,观察蚯蚓往哪边爬”实验时,在盒子的两端分别铺上一层泥土,一端铺湿润的,一端铺干燥的,将捉来的蚯蚓10条组放在盒子中间,盖好盖子,5分钟以后,打开盒盖观察到大多数蚯蚓都爬向湿润的土壤一端。
4. 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不同的动物对环境有不同的需求。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复习资料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复习提纲第一单元:白天和黑夜1.太阳和影子(1)太阳的位置和高度决定了影子的方向和长短。
太阳在东,影子在西;太阳在南,影子在北;太阳在西,影子在东。
太阳高度高,影子则短,太阳高度低,影子则长。
(2)太阳下物体影子的方向和长度随时间变化而变化,太阳越高,影子越短。
一天中,从早到晚影子的长短依次是:长——短——长。
一天中,我们看到的太阳运动是从东往西。
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轨迹呈半圆周形。
(3)、影子的长短变化和气温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一般情况下影子长,气温就低,但每天最高气温并不是影子最短的时侯,而是在下午1—2点之间,这是因为那时地球吸收太阳热辐射最多,故气温最高。
(4)一天中气温随着太阳高度的变化而变化,太阳越高,气温也越高。
(5)我们用平臂叠拳法测量太阳高度2、太阳钟(1)人们利用太阳的变化和影子的变化之间的规律来制造不同形状的日晷。
(2)日晷是古代人民利用太阳影子的变化来记录时间的工具,举例说明不同形状的日晷(课本4页)(3)古代计时器还有:沙漏、有刻度的蜡烛、中国古代铜壶滴漏、牛顿钟等。
3.昼夜交替(1)、太阳东升西落以及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形成的。
(2)地球自转一圈的时间是24小时,公转一圈的时间是一年。
(3)16世纪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地球绕着太阳在运动,昼夜的形成是地球自转的结果。
(4)当北京是白天时(中午),华盛顿是黑夜,巴黎是清晨,夏威夷是黄昏。
(5)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定在晚上20点,美国(华盛顿)7:00、德国13:00、澳大利亚22:00收看实况直播。
4、看月亮(1)月相变化的规律依次为:新月-蛾眉月-上弦月-凸月-满月(农历十五)-残月-下弦月-蛾眉月-新月。
上半月左亏,下半月右亏。
(2)月相变化的周期是:一个月。
(3)月球明亮部分的形象叫做月相。
月亮相对于太阳的位置变化,形成不同的月相。
(4)月亮在天空中的运动:我们看到的月亮也是从东边升起,从西边落下。
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
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
一、生物
1. 植物
- 不同部位的功能:根、茎、叶
- 植物的繁殖方式:种子、孢子、花粉传播
- 植物的需求:阳光、水分、土壤和空气
2. 动物
- 不同种类的结构特点:哺乳动物、鸟类、昆虫、爬行动物- 动物的生存适应:捕食、捕猎、迁徙、伪装
- 动物的分类及特征:哺乳动物、鸟类、昆虫、爬行动物
二、物质与能量
1. 物质的变化
- 固体、液体、气体的相互转化
- 物质的溶解:溶质、溶剂、溶液
- 物质的混合:悬浮液、溶液、合金
2. 能量的传播及转化
- 不同形式的能量:光能、热能、声能
- 能源的利用方式:化石燃料、水力发电、太阳能
- 能源的保护:合理使用能源、减少资源浪费
三、地球与环境
1. 地球的形貌和结构
- 地球的形状和旋转
- 地球的内部结构:核、地幔、地壳
- 地质变化的原因和过程:地壳运动、地震、火山喷发
2. 环境保护
- 自然资源的保护:水资源、土壤资源、森林资源
- 环境污染与防治:空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
- 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保护生物多样性、减少垃圾产生、节约用水
四、科学实验
1. 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
- 观察、提问、假设、实验、记录、分析、结论
- 实验中的控制变量和因变量
- 安全注意事项:佩戴眼镜、穿实验服、避免直接接触化学品
2. 常见的科学实验
- 植物的生长实验:阳光、水分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 物质的变化实验:固体的溶解、气体的扩散等
- 研究使用科学工具:显微镜、温度计、天平
以上是五年级上册科学的复习资料,希望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完整)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复习整理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1.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的基本条件有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
2.种子发芽先看到种皮胀大,然后先长根,再长出叶。
根会朝有水的方向生长。
3.植物的生长必要的条件:阳光、空气、水、温度等。
4.生物之间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
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做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是吃与被吃的关系。
5.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由多条食物链组成的网状结构,叫做食物网。
6.像池塘里的这些生物和非生物这样,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形成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系统。
7.自然界里的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做生物群落。
8.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里。
9.我们常常做对比实验,它需要有两组实验数据,分别是实验组和对照组。
我们在做对比实验时,只允许改变一个条件,其余条件都不改变。
10.沙尘暴是污染环境、危害我们生活的一种恶劣天气。
11.世界上第一个自然保护区是美国黄石国家公园,中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是广东鼎湖山自然保护区。
12.动物和植物的生长都需要一定的生活环境,当环境改变后它们会努力适应环境的变化。
比如,植物的根会朝向有水的地方生长;植物的茎和叶会朝向有光的地方生长;植物的叶子会根据环境中水分的多少发生形态的变化等,以上都是生物适应环境的很好的实例。
13.生物群落中的一部分动植物遭到灭绝或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14.当一种生物灭绝,会影响其他多种生物的生存,而保护一种生物,也就保护了许多种生物。
15.为了保护生态平衡,我们应该做些什么?不乱砍乱伐、不过度捕杀、植树造林、保护环境、建立自然保护区等第二单元光和影1.影子产生需要的条件是光源、遮挡物和屏。
2.像电灯这样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例如:点亮的白炽灯、太阳、点燃的蜡烛等。
3.光源下物体影子变化的特点:a.影子方向变化与光源的方向有关。
五年级科学上册科学复习资料完整版
五年级科学上册科学复习资料完整版为了帮助同学们复习五年级科学上册的知识,特准备了本篇完整版科学复习资料。
希望通过阅读本文,同学们能够巩固和回顾所学科学知识,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
第一章:生物的多样性生物的多样性是指地球上不同种类的生物数量和分布。
了解生物的多样性有助于我们认识和保护自然界的生物资源。
1.1 动物的多样性动物是地球上众多生物中的一类,具有丰富多样的形态和习性。
动物可以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
1.1.1 脊椎动物脊椎动物具有脊柱和脑部,包括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
它们在进化过程中逐渐适应了各自的生存环境,有着不同的特征和适应方式。
1.1.2 无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是指没有脊柱和脑部的动物,包括昆虫、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等。
无脊椎动物数量庞大,并且在地球上的各个环境中都有广泛分布。
1.2 植物的多样性植物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物,它们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为其他生物提供了食物和氧气。
植物可以根据其种子的种类分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两大类。
1.2.1 裸子植物裸子植物是指其种子暴露在外的植物,如松树、银杏树等。
它们在种子的保护上相对较少,种子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1.2.2 被子植物被子植物的种子包裹在果实内,如苹果、桃子等。
它们在种子的保护上相对较好,种子可以通过果实的传播方式广泛分布。
第二章:物质与能量的转化物质与能量的转化是自然界中常见的现象,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涉及到的重要知识点。
2.1 食物链与食物网食物链是描述生物之间食物关系的一种方式。
它由食物生产者、食物消费者和食物分解者三个组成部分构成。
同一食物链上的生物之间通过食物的相互传递来获得能量。
2.1.1 食物链食物链是一个简单直观的表示方式。
例如,草→兔子→狐狸,其中草是食物生产者,兔子是食物消费者,狐狸是食物消费者。
2.1.2 食物网食物网则是多个食物链之间相互交织形成的网络。
通过食物网,能够更全面地了解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
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
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单元一:物质与能量1.1 物质的分类物质是构成一切事物的基本要素。
根据物质的性质,我们可以将物质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种状态。
固体具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在常温下不易改变;液体具有一定的体积但没有固定的形状,能够流动;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能够弥散到空气中。
1.2 物质的基本属性物质具有质量和体积两个基本属性。
质量是物质所具有的重量,用单位克(g)来表示;体积是物质所占据的空间大小,用单位立方厘米(cm³)来表示。
1.3 物质的变化物质可以发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是物质在不改变其化学组成的情况下发生的变化,如物体的形状、颜色、状态的改变;化学变化是物质在发生变化的过程中,发生物质的化学组成的变化,如燃烧、腐烂等。
1.4 能量的传递与转化能量是物体变化和运动的基本原因。
能量可以通过传递和转化来改变物体的状态。
能量的传递是指能量从一个物体传递到另一个物体,如热传递、声能传递等;能量的转化是指能量在不同形式之间的转换,如机械能转化为热能、电能转化为光能等。
单元二:万有引力和运动2.1 万有引力万有引力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也是物体之间相互吸引的力。
根据万有引力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与它们的质量成正比,与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地球上的重力就是一种万有引力。
2.2 运动的描述运动可以通过位置的变化来描述。
位置的变化可以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直线运动是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曲线运动是物体在弯曲的轨迹上运动。
2.3 弹力和摩擦力弹力是物体由于形变而产生的力,当物体发生形变时,会产生弹力。
摩擦力是物体之间接触时由于摩擦而产生的力。
摩擦力有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两种。
单元三:声音的传播3.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机械波。
声音通过空气、固体和液体等介质的传播。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支持,所以在太空等真空环境中声音无法传播。
3.2 声音的特性声音具有频率、振幅和声强三个基本特性。
人教版科学五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
人教版科学五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人教版《科学》五上册复资料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1、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
2、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空气)、(水)、(温度)、等。
3、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改变后它们会(努力适应)环境的变化。
4、动物生活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如(空气)、(水)、(空间)和(食物)等。
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5、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相互依赖),(互相影响的)。
6、(食物)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7、生物之间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称为(食物链)。
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叫做(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
食物链通常是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8、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以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食物网);如果一种生物的灭绝了,就会影响其他多种生物的生存,因而保护(一种生物),也就是保护了(许多种生物)。
9、像池塘里的这些(生物)和(非生物)这样,(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系统)。
10、自然界和(生态瓶)一样,如果环境条件受到破坏,生物的(生存)就会受到影响。
11、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做(生物群落)。
如果生物群落中的一部分受到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12、食物链上的各种生物(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一环扣一环。
如果某一环节发生(故障),链条就失去整体性,生态系统就会(发生紊乱)。
13、世界上第一个天然保护区——(美国黄石国家公园)。
(1872年3月1日)作为第一座国家公园由XXX建立。
14、中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广东鼎湖山自然保护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复习整理
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
1.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的基本条件有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
2.种子发芽先看到种皮胀大,然后先长根,再长出叶。
根会朝有水的方向生长。
3.植物的生长必要的条件:阳光、空气、水、温度等。
4.生物之间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
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做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是吃与被吃的关系。
5.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由多条食物链组成的网状结构,叫做食物网。
6.像池塘里的这些生物和非生物这样,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形成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系统。
7.自然界里的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做生物群落。
8.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里。
9.我们常常做对比实验,它需要有两组实验数据,分别是实验组和对照组。
我们在做对比实验时,只允许改变一个条件,其余条件都不改变。
10.沙尘暴是污染环境、危害我们生活的一种恶劣天气。
11.世界上第一个自然保护区是美国黄石国家公园,中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是广东鼎湖山自然保护区。
12.动物和植物的生长都需要一定的生活环境,当环境改变后它们会努力适应环境的变化。
比如,植物的根会朝向有水的地方生长;植物的茎和叶会朝向有光的地方生长;植物的叶子会根据环境中水分的多少发生形态的变化等,以上都是生物适应环境的很好的实例。
13.生物群落中的一部分动植物遭到灭绝或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14.当一种生物灭绝,会影响其他多种生物的生存,而保护一种生物,也就保护了许多种生物。
15.为了保护生态平衡,我们应该做些什么?不乱砍乱伐、不过度捕杀、植树造林、保护环境、建立自然保护区等
第二单元光和影
1.影子产生需要的条件是光源、遮挡物和屏。
2.像电灯这样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例如:点亮的白炽灯、太阳、点燃的蜡烛等。
3.光源下物体影子变化的特点:
a.影子方向变化与光源的方向有关。
b.影子的长短(大小)变化与物体同光源的距离有关。
c.影子的形状变化与光源照射物体的侧面形状有关。
4.从不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做投影。
5.一天中,影子的长短和方向随着太阳的方向和位置的高低来变化。
清晨和傍晚影子最长,正午影子最短,上午影子由长变短,下午影子由短变长。
6.影子总是在背光的一面。
7.古代,人们用日影观测仪来计时,也称日晷,其原理是阳光下物体影子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8.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反射光线也沿直线传播。
光的传播速度是约每秒30万千米。
9.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也叫(反光)。
10.光的反射在生活中利用的例子:汽车反光镜、医生用的额镜、潜望镜、(台灯)日光灯罩等。
11.人眼中的瞳孔在遇强光时会收缩,在遇弱光时会放大。
12.凸透镜和凹面镜能会聚光线,产生强光和高温。
奥运会圣火火种就是利用凹面镜聚光取得的。
太阳灶也是一个凹面镜。
13.物体的吸热本领和物体的颜色、表面粗糙程度以及阳光的照射角度有关。
物体颜色深,吸热的本领强;物体表面粗糙,吸热本领强;物体与太阳光垂直,吸热越强。
14.太阳是地球上最大的光源和热源。
太阳能是一种新型能源,具有清洁、节能、安全的优点。
15.物体吸热本领越大,反光本领越小,如黑色等深色物体。
物体吸热本领越小,反光本领越大。
如白色,银色等浅色物体。
16.太阳能热水器是利用多种科学原理设计出来的一种节能装置。
是将光能转换为热能。
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
1.常见的五大地形主要有: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平原等。
绍兴的主要地形以平原为主。
盆地——四周地势较高,中间低平。
山地——地势较高,蜿蜒起伏,层峦叠嶂。
丘陵——高低起伏,坡度较缓,由连绵不断的低矮山丘组成。
高原——面积广大,地形开阔,周边以明显的陡坡为界。
平原——地貌宽广平坦,起伏很小。
2.地球上海洋多,陆地少,陆地被海洋包围。
中国的西部多高原、山地,东部多平原。
地形图上,用不同的颜色表示不同的地形。
在地形图上绿色往往表示的是平原,蓝色表示的是海洋或湖泊。
3.地球从内到外可以分成地核、地幔、地壳三部分,绝大部分地震发生在地壳内。
火山活动与地幔和地壳运动有关。
火山和地震都由地球内部运动引起。
它们能引起地球表面地形的剧烈变化。
4.由于受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风化。
风化作用也会改变地球上的地形地貌,但这种变化是在缓慢的过程中进行的。
5.风化作用和生物的作用会使岩石最终变成土壤。
6.土壤是沙砾、沙、粉砂、黏土、腐殖质、水、空气、盐分等物质的混合物。
7.根据颗粒大小可以把土壤的微粒分类,最大的是沙砾,其次是沙,接着是粉沙,最小的土壤微粒是黏土,这些统称为岩石微粒。
7.生物的生存离不开土壤,土壤和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为人类提供衣食住行的材料来源。
)
8.土壤是地球上最有价值的资源。
9.雨点降落时的力可以打散并溅起土壤的微粒,雨水在地面流动时,携走了这些微粒,一部分土壤便被带走了,这就是侵蚀。
雨点降落到地面便是土壤被侵蚀的开始。
10.影响侵蚀的因素有土地坡度的大小、植物的覆盖程度、降雨量的大小等。
保护森林、退耕还林可以减少土地的侵蚀。
11.自然界中每时每刻都有侵蚀和沉积的现象发生。
侵蚀使得一些地面突起的地方土壤流失,而沉积却填平了一些低洼的地方,因此在大江大河的下游和入海口往往是平原(沉积平原)。
侵蚀和沉积形成了地球上不同的地形地貌,这种变化也是缓慢的。
12.自然力如流水、风、冰川、海浪、重力等都会对土地产生侵蚀和沉积作用。
13.防止和减少灾害发生采取的措施:植树造林、兴修水利、修筑水坝、封山育林等。
14.在坡度大的地方,河流流速快,土地容易被侵蚀;在坡度小的地方,河流流速慢,容易发生沉积。
第四单元运动和力
1.物体都受到一个向下的力,这就是重力。
2.一定的拉力能使静止的小车运动起来,拉力越大,小车运动得越快。
3.物体形状被改变时产生的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叫弹力。
具有弹性的物体有:松紧带、弓箭、拉力器、弹簧等。
4.橡皮筋在车轴上缠绕的方向与小车行驶的方向是相反的。
橡皮筋缠绕的圈数越多,小车行驶的距离越远、速度越快。
5.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这个力叫反冲力。
鞭炮、火箭、喷气式飞机等都运用了反冲力。
6.要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必须对物体施加一定的力。
要使物体运动得更快,必须对物体施加更大的力。
要使运动的物体停下来,必须对物体施加一定的阻力。
7.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测量的工具叫弹簧测力计,生活中常叫它弹簧秤,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N 表示。
1牛≈100克力
8.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运动时,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会发生摩擦,运动物体要受到一种阻碍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
9.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有滚动和滑动两种方式。
生活中应用滑动摩擦的实例——走路鞋底与地面接触,钢笔、铅笔写字时与纸张的摩擦、擦黑板时黑板擦与黑板接触。
生活中应用滚动摩擦的实例——汽车行驶时轮胎与地面接触,足球在草地上滚动,滚珠轴承的转动、圆珠笔与纸张的摩擦。
10.摩擦力大小与物体接触面的光滑程度、物体的重量、物体的运动方式有关。
接触面光滑,摩擦力小;物体轻,摩擦力小;用滚动的运动方式,摩擦力小。
摩擦力对我们有时是有利的,有时是有害的。
当人们需要摩擦力的时候,就想办法增大它,当人们不需要摩擦力的时候,就想办法减小它。
生活中增大摩擦力的实例:鞋子底上有花纹;车轮上有花纹;雪地上铺稻草、下雪天汽车加上防滑链、足球鞋鞋底有鞋钉等。
生活中减小摩擦力的实例:在拉链上涂蜡油;锁生锈后加点油(或铅笔芯碎屑)、机器(车辆)中广泛运用滚珠轴承、机器(车辆)中滴加润滑油等。
11.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重力时应注意:
(1)拿起测力计,先检查指针是否在“0”位置。
(调零)
(2)读数时,视线与指针相平。
(平视)
(3)测量的力不能超过测力计的测量范围。
(不超量程)
12.赛车的设计特点:
(1)轮胎很宽,可以避免打滑;
(2)要设计力量很大的发动机;
(3)车身重心很低,轮与轮之间的距离较宽,可以使行驶稳定;
(4)设计流线型车身,使阻力减到最低。
13.要使自制小车的速度快一点,要做到动力大一点、重心低一点、车体设计成流线型(阻力小一点)、轮胎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适当增加(防止打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