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复习整理

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

1.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的基本条件有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2.种子发芽先看到种皮胀大,然后先长根,再长出叶。根会朝有水的方向生长。3.植物的生长必要的条件:阳光、空气、水、温度等。

4.生物之间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做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是吃与被吃的关系。

5.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由多条食物链组成的网状结构,叫做食物网。

6.像池塘里的这些生物和非生物这样,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形成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系统。

7.自然界里的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做生物群落。8.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里。

9.我们常常做对比实验,它需要有两组实验数据,分别是实验组和对照组。我们在做对比实验时,只允许改变一个条件,其余条件都不改变。

10.沙尘暴是污染环境、危害我们生活的一种恶劣天气。

11.世界上第一个自然保护区是美国黄石国家公园,中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是广东鼎湖山自然保护区。

12.动物和植物的生长都需要一定的生活环境,当环境改变后它们会努力适应环境的变化。比如,植物的根会朝向有水的地方生长;植物的茎和叶会朝向有光的地方生长;植物的叶子会根据环境中水分的多少发生形态的变化等,以上都是生物适应环境的很好的实例。

13.生物群落中的一部分动植物遭到灭绝或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14.当一种生物灭绝,会影响其他多种生物的生存,而保护一种生物,也就保护了许多种生物。

15.为了保护生态平衡,我们应该做些什么?不乱砍乱伐、不过度捕杀、植树造林、保护环境、建立自然保护区等

第二单元光和影

1.影子产生需要的条件是光源、遮挡物和屏。

2.像电灯这样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例如:点亮的白炽灯、太阳、点燃的蜡烛等。

3.光源下物体影子变化的特点:

a.影子方向变化与光源的方向有关。

b.影子的长短(大小)变化与物体同光源的距离有关。

c.影子的形状变化与光源照射物体的侧面形状有关。

4.从不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做投影。

5.一天中,影子的长短和方向随着太阳的方向和位置的高低来变化。清晨和傍晚影子最长,正午影子最短,上午影子由长变短,下午影子由短变长。6.影子总是在背光的一面。

7.古代,人们用日影观测仪来计时,也称日晷,其原理是阳光下物体影子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8.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反射光线也沿直线传播。光的传播速度是约每秒30万千米。

9.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也叫(反光)。10.光的反射在生活中利用的例子:汽车反光镜、医生用的额镜、潜望镜、(台灯)日光灯罩等。

11.人眼中的瞳孔在遇强光时会收缩,在遇弱光时会放大。

12.凸透镜和凹面镜能会聚光线,产生强光和高温。奥运会圣火火种就是利用凹面镜聚光取得的。太阳灶也是一个凹面镜。

13.物体的吸热本领和物体的颜色、表面粗糙程度以及阳光的照射角度有关。物体颜色深,吸热的本领强;物体表面粗糙,吸热本领强;物体与太阳光垂直,吸热越强。

14.太阳是地球上最大的光源和热源。太阳能是一种新型能源,具有清洁、节能、安全的优点。

15.物体吸热本领越大,反光本领越小,如黑色等深色物体。物体吸热本领越小,反光本领越大。如白色,银色等浅色物体。

16.太阳能热水器是利用多种科学原理设计出来的一种节能装置。是将光能转换为热能。

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

1.常见的五大地形主要有: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平原等。绍兴的主要地形以平原为主。

盆地——四周地势较高,中间低平。

山地——地势较高,蜿蜒起伏,层峦叠嶂。

丘陵——高低起伏,坡度较缓,由连绵不断的低矮山丘组成。

高原——面积广大,地形开阔,周边以明显的陡坡为界。

平原——地貌宽广平坦,起伏很小。

2.地球上海洋多,陆地少,陆地被海洋包围。中国的西部多高原、山地,东部多平原。地形图上,用不同的颜色表示不同的地形。在地形图上绿色往往表示的是平原,蓝色表示的是海洋或湖泊。

3.地球从内到外可以分成地核、地幔、地壳三部分,绝大部分地震发生在地壳内。火山活动与地幔和地壳运动有关。火山和地震都由地球内部运动引起。它们能引起地球表面地形的剧烈变化。

4.由于受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风化。风化作用也会改变地球上的地形地貌,但这种变化是在缓慢的过程中进行的。5.风化作用和生物的作用会使岩石最终变成土壤。

6.土壤是沙砾、沙、粉砂、黏土、腐殖质、水、空气、盐分等物质的混合物。7.根据颗粒大小可以把土壤的微粒分类,最大的是沙砾,其次是沙,接着是粉沙,最小的土壤微粒是黏土,这些统称为岩石微粒。

7.生物的生存离不开土壤,土壤和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为人类提供衣食住行的材料来源。)

8.土壤是地球上最有价值的资源。

9.雨点降落时的力可以打散并溅起土壤的微粒,雨水在地面流动时,携走了这些微粒,一部分土壤便被带走了,这就是侵蚀。雨点降落到地面便是土壤被侵蚀的开始。

10.影响侵蚀的因素有土地坡度的大小、植物的覆盖程度、降雨量的大小等。保护森林、退耕还林可以减少土地的侵蚀。

11.自然界中每时每刻都有侵蚀和沉积的现象发生。侵蚀使得一些地面突起的地方土壤流失,而沉积却填平了一些低洼的地方,因此在大江大河的下游和入海口往往是平原(沉积平原)。侵蚀和沉积形成了地球上不同的地形地貌,这种变化也是缓慢的。

12.自然力如流水、风、冰川、海浪、重力等都会对土地产生侵蚀和沉积作用。13.防止和减少灾害发生采取的措施:植树造林、兴修水利、修筑水坝、封山育林等。

14.在坡度大的地方,河流流速快,土地容易被侵蚀;在坡度小的地方,河流流速慢,容易发生沉积。

第四单元运动和力

1.物体都受到一个向下的力,这就是重力。

2.一定的拉力能使静止的小车运动起来,拉力越大,小车运动得越快。3.物体形状被改变时产生的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叫弹力。具有弹性的物体有:松紧带、弓箭、拉力器、弹簧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